CN103703876A - 元件供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元件供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03876A
CN103703876A CN201280036837.0A CN201280036837A CN103703876A CN 103703876 A CN103703876 A CN 103703876A CN 201280036837 A CN201280036837 A CN 201280036837A CN 103703876 A CN103703876 A CN 1037038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p reel
maintaining part
supplying apparatus
main part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3683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03876B (zh
Inventor
国广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038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038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038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038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084Containers and magazines for components, e.g. tube-like magazin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17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17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 H05K13/0419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tape fee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元件供给装置,能够同时实现具备带盘保持部与供给装置主体部的元件供给装置的紧凑化和从带盘保持部取出带盘的容易化。将保持卷绕有元件保持带(79)的带盘(62)的带盘保持部(52)通过安装装置(80)安装在具备引导通路(132)和保持带进给装置(134)的供给装置主体部(50)上。安装装置(80)容许带盘保持部(52)向元件供给位置与带盘拆装位置移动。在带盘拆装位置,形成于侧板(56)的切口(178、180)构成从其他带盘保持部(52)的侧板(54)向前方移出的状态,作业者能够利用切口(178、180)将带盘(62)的一侧突缘(182)从两侧捏住并从带盘保持部(52)拆除。

Description

元件供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保持卷绕有元件保持带的带盘的带盘保持部的元件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元件供给装置:具备将卷绕有元件保持带的带盘保持为能够旋转的带盘保持部和将从带盘拉出的元件保持带向元件供给部进给的进给装置。带盘保持部具备配置于两张互相平行的侧板之间的支撑装置,其保持卷绕有当前元件供给中的元件保持带的带盘和预备中的带盘。另外,带盘保持部具备由多个辊支撑带盘的外周面的支撑装置或由朝上的凹面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支撑带盘的外周面的支撑装置。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如下元件供给装置:具备将从多个带盘保持部拉出的多个元件保持带以在这些元件保持带的宽度方向上一部分彼此上下重合但是元件保持带的元件收容凹部彼此不重合的状态进行进给。
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如下元件供给装置:通过由支撑轴将卷绕有元件保持带的带盘支撑为能够旋转的支撑臂的转动运动,能够使带盘向进行元件供给的元件供给位置和能够更换带盘的更换位置移动。支撑臂能够由锁定机构锁定于更换位置。
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有在主体框的一端部设置带盘保持部的元件供给装置。带盘保持部使多个带盘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错开与元件保持带的宽度相当的量,并且使多个带盘的位置在上下、左右或前后方向上不同,由多个带盘支撑轴将多个带盘分别支撑为能够旋转。
在专利文献5中记载有如下元件供给装置:在主体部上左右排列配置两个进给装置,在设于该主体部的一端的带盘保持部上,两个带盘沿前后排列且在左右方向上不错开地被保持。两个带盘分别由支撑轴支撑为能够旋转,能够沿轴向进行拆装。
在专利文献6中记载有:在元件供给装置中,将能够旋转地支撑带盘的支撑轴由磁体安装在容器状的带盘保持架的侧板的内侧面上,能够将带盘与磁体及支撑轴一起从带盘保持架拆除。另外,也记载有:将支撑轴设成能够沿形成于带盘保持架的侧板上的长孔移动,能够通过该支撑轴的移动而使带盘向拆装位置和元件供给位置移动。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82092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04173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36089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公平7-114319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7-220712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10-1828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以上述情况为背景而研发的,其课题在于尽可能减小元件供给装置的所需空间,能够在有限的空间配置尽可能多的带盘,其中该元件供给装置包括:带盘保持部,保持分别卷绕有元件保持带的带盘;和供给装置主体部,具备将从带盘拉出的元件保持带向元件供给部进给的进给装置。
上述课题通过提供一种元件供给装置来解决,该元件供给装置包括:(A)带盘保持部,保持卷绕有元件保持带的带盘,该元件保持带以一定间隔保持有元件;及(B)供给装置主体部,具备:引导通路,引导从上述带盘拉出的上述元件保持带;及进给装置,沿该引导通路将上述元件保持带向设于该引导通路的前端侧的元件供给部进给,能够利用元件保持件自上述元件供给部取出元件,将上述带盘保持部设成,包括:(a)互相平行的一对侧板;及(b)一个以上支撑装置,配置在上述一对侧板之间,将插入于上述一对侧板之间的上述带盘的外周面以抑制该带盘在半径方向上移动且容许该带盘旋转的状态进行支撑,上述带盘保持部由安装装置安装于上述供给装置主体部,且能够通过大致水平的方向上的平行移动而向元件供给位置和带盘拆装位置移动,并且在上述一对侧板中的至少一方上,在上述带盘拆装位置形成有能够不受相邻的其他带盘保持部妨碍地与由各个上述支撑装置支撑的上述带盘的外周面接触的切口。
发明效果
在上述元件供给装置中,带盘保持部能够相对于供给装置主体部沿大致水平方向而向元件供给位置和带盘拆装位置移动,在带盘保持部处于元件供给位置的状态下,即使该带盘保持部处于与其他带盘保持部相邻的状态下,也会成为若向带盘拆装位置移动则被从该相邻的带盘保持部沿大致水平方向拆除的状态。并且,由于在带盘保持部的一对侧板中的至少一方上形成有切口,所以能够在带盘拆装位置利用该切口而由手指等从两侧捏住带盘的一对突缘的一方而取出。因此,能够使多个带盘保持部彼此接近地排列,能够使包括多个元件供给装置的元件供给系统整体紧凑化。
发明的方式
以下,示例了本申请中可申请专利的发明(以下,有时称为“可申请发明”。可申请发明有时包括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发明即本发明的下位概念发明、本发明的上位概念或其他概念的发明)的一些方式,并对他们进行说明。各方式与权利要求同样地以项进行区分,并对各项标注编号,根据需要以引用其他项的编号的形式进行记载。这仅仅是为了易于理解可申请发明,构成可申请发明的构成要素的组合并不限于以下各项所记载的范围。即,可申请发明应考虑各项的记载、实施方式的记载、现有技术等进行解释,只要符合该解释,在各项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附加其他构成要素的方式、或从各项方式删除构成要素的方式也可构成可申请发明的方式。
(1)一种元件供给装置,包括:
带盘保持部,保持卷绕有元件保持带的带盘,该元件保持带以一定间隔保持有元件;及
供给装置主体部,具备:引导通路,引导从上述带盘拉出的上述元件保持带;及进给装置,沿该引导通路将上述元件保持带向设于该引导通路的前端侧的元件供给部进给,能够利用元件保持件自上述元件供给部取出元件,
该元件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带盘保持部,包括:
互相平行的一对侧板;及
一个以上支撑装置,配置在上述一对侧板之间,对插入于上述一对侧板之间的上述带盘的外周面以抑制该带盘在半径方向上移动且容许该带盘旋转的状态进行支撑,
上述带盘保持部由安装装置安装于上述供给装置主体部,且能够通过大致水平的方向上的平行移动而向元件供给位置和带盘拆装位置移动,并且在上述一对侧板中的至少一方上,在上述带盘拆装位置形成有能够不受相邻的其他带盘保持部妨碍地与由各个上述支撑装置支撑的上述带盘的外周面接触的切口。
上述“相邻”是指彼此相邻的带盘保持部彼此的间隔隔开人的手指不能进入的间隙而相邻,该间隙例如为10mm以下、优选7mm为以下、更优选为5mm以下。若在一对侧板的至少一方上形成有切口,则作业者能够使两根手指(或者夹持工具的一对夹持嘴)位于带盘的一对突缘之间的间隙和侧板的切口中,将一个突缘从两侧夹住并将带盘从带盘保持部取出。
另外,上述“大致水平的方向”优选相对于水平方向的正或负方向上的倾斜角度为30°以下、15°以下、5°以下。
(2)在(1)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中,多个上述供给装置主体部以安装在各个上述供给装置主体部上的上述带盘保持部逐个地彼此相邻的状态、且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在共用的保持台上,而构成元件供给系统。
在一个供给装置主体部上可以安装一个带盘保持部,也可以安装多个带盘保持部。前者的情况下,逐个安装的带盘保持部之间彼此相邻,后者的情况下,安装的多个带盘保持部中安装于最外侧的带盘保持部之间彼此相邻,以这样的方式将供给装置主体部安装在保持台上。
(3)在(1)或(2)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中,上述供给装置主体部包括由多个上述带盘保持部共用的主体部件,各个上述带盘保持部由上述安装装置以彼此相邻、且能够单独向上述元件供给位置和上述带盘拆装位置移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共用的主体部件。
本项是从属于(2)项的方式,能够在多个带盘保持部全部彼此相邻的状态下将元件供给装置安装在保持台上。
(4)在(3)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中,在上述共用的主体部件上安装有三个以上带盘保持部。
(5)在(1)或(2)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中,上述供给装置主体部包括由两个上述带盘保持部共用的主体部件,上述两个带盘保持部由上述安装装置以彼此相邻、且能够一体地向上述元件供给位置和上述带盘拆装位置移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共用的主体部件。
安装于上述供给装置主体部的带盘保持部若为两个,则即使使上述两个带盘保持部一体地向带盘拆装位置移动,也能够将上述两个带盘保持部设成从其他带盘保持部离开的状态,能够将保持在上述两个带盘保持部上的带盘取出。但是,这种情况下,需要在三张(两个带盘保持部共有一张侧板的情况)或四张侧板中彼此离开最远的两张上形成切口。
(6)在(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中,
上述安装装置包括:
引导板,从上述供给装置主体部向下方垂下,并形成有在上述大致水平的方向上延伸的长孔;及
多个导辊,在上述带盘保持部的上述一对侧板之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于在上述长孔的长度方向上隔开的多个部位上,并沿上述长孔的内侧面滚动。
作为安装装置也能够采用如下安装装置:包括具有T字形、梯形等横截面形状的导轨和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该导轨嵌合的一个以上被引导元件的安装装置;多个球以能够滚动的方式排列在导轨和被引导元件之间的安装装置等。但是,若采用本项的结构,则安装装置的结构变得简单,能够得到廉价的安装装置。
优选为,长孔的与带盘拆装位置对应的端部所连接的部分中的、至少下侧的槽侧面形成以朝向该端部下降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部,上述多导辊的至少一个与该倾斜部卡合,从而抑制带盘保持部向元件供给位置移动。可以是长孔本身倾斜,也可以是仅长孔的下侧的内侧面倾斜。
将本项的特征适用于(5)项所记载的元件供给装置的情况下,优选在三张或四张侧板中彼此离开最远的两张之间设置导辊。
各导辊也能够采用其自身的一部分(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所示,与其他部分相比小径的轴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于侧板的结构,这样一来,具有能够切实地防止导辊相对于侧板在半径方向上移动的优点。但是,也能够采用包括架设在一对侧板之间的多个支撑销和与上述多个支撑销的各个支撑销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嵌合且在上述长孔的内侧面上滚动的多个导辊的结构,这样一来,例如后述的支撑辊组件中所示,产生能够使支撑销也发挥将一对侧板彼此结合的功能的其他优点。
(7)在(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中,上述带盘保持部包括能够择一地支撑外径互不相同的大径带盘和小径带盘的支撑装置以作为上述支撑装置,在保持大径带盘的情况下,至少拆除小径带盘用的支撑装置。
“至少拆除小径带盘用的支撑装置”是指:最初安装了大径带盘用的支撑装置的情况下,可以仅拆除小径带盘用的支撑装置,但是最初未安装大径带盘用的支撑装置的情况下,拆除小径带盘用的支撑装置,并安装大径带盘用的支撑装置。
作为支撑装置,也能够使用具备可滑动地支撑带盘的外周面的凹面的支撑装置,但是也可以采用在包括水平方向的分量的方向上彼此隔开的位置上配置在上述一对侧板之间、由分别能够旋转的多个支撑辊支撑带盘的外周面的支撑装置,后者的情况下,拆除作为小径带盘用的支撑装置的多个支撑辊的一个以上支撑辊相当于“拆除小径带盘用的支撑装置”。也能够使用所拆除的支撑辊作为大径带盘用的支撑辊。
(8)在(7)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中,在上述一对侧板的各个侧板上形成能够进行相邻的带盘保持部的大径用支撑装置与小径用支撑装置之间的变更作业的开口和切口中的至少一方。
本项所述的切口和上述(1)项所述的切口也能够兼用。
上述开口或切口也发挥减轻带盘保持部的重量的功能。
(9)在(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中,上述带盘保持部包括能够将上述一对侧板以彼此分离的方式进行结合的多组结合件。
在将本项的特征在与(6)项至(8)项所述的特征一起采用的情况下特别有效。
(10)在(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中,上述带盘保持部包括上述多个支撑装置,能够同时由各个上述支撑装置来逐个地支撑上述带盘。
(11)在(10)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中,在使两个上述带盘平行于与上述进给通路平行的垂直面、且在包括水平方向的分量的方向上彼此错开的状态下设置上述多个支撑装置。
(12)在(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中,该元件供给装置还包括将上述带盘保持部在上述元件供给位置连接于上述供给装置主体部的连接装置。
(13)在(12)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中,
上述连接装置包括:
第一卡合部,设于上述带盘保持部和上述供给装置主体部中的一方;及
第二卡合部,设于上述带盘保持部和上述供给装置主体部的另一方,被施力机构朝作用位置施力,在该作用位置上以与上述第一卡合部卡合的状态抑制上述带盘保持部与上述供给装置主体部的相对移动,若被施加设定值以上的力,则克服上述施力机构的作用力而从第一卡合部脱离。
(14)在(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中,在上述供给装置主体部上设有显示灯,该显示灯指示应使安装在该供给装置主体部上的上述带盘保持部向上述带盘拆装位置移动。
也能够将显示灯设于带盘保持部。但是,带盘保持部相对于供给装置主体部相对移动,所以布线变得复杂。相对于此,若在供给装置主体部上设置显示灯,则布线简单。
无论怎样,作业者都能够容易地获知彼此相邻并列的带盘保持部中应向带盘拆装位置移动的带盘保持部。
(15)在(14)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中,在上述供给装置主体部上设有操作面板,其被操作以至少用于使上述进给装置动作和设定该进给装置的动作模式的至少一方,上述显示灯设于该操作面板。
(16)在(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中,上述供给装置主体部包括从元件保持带的载带剥离盖带的盖带隔离装置和收容被剥离的盖带的盖带收容件,能够拆除盖带收容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括多个电子电路元件安装模块的电子电路元件安装系统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上述电子电路元件安装模块中的保持台的立体图。
图3是可申请发明的一实施例,是表示在上述保持台上并列保持多个而构成电子电路元件安装模块的构成要素的元件供给装置的右侧视图。
图4是表示上述元件供给装置的左侧视图。
图5是表示上述元件供给装置中的供给装置主体部的内部的右侧视图。
图6是以除去带盘保持部的一方侧板的状态表示将上述元件供给装置中的带盘保持部向供给装置主体部安装的安装装置的右侧视图。
图7是上述安装装置的横剖视图。
图8是表示上述元件供给装置中将一对侧板结合的结合件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上述元件供给装置中的支撑辊组件的正面剖视图。
图10是表示上述元件供给装置中为了拆装带盘而使一个带盘保持部向带盘拆装位置移动后的状态的右侧视图。
图11是表示将上述元件供给装置变更为能够保持大径带盘的状态后的状态的右侧视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将上述元件供给装置变更为能够保持大径带盘的状态的变更作业的一部分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将上述元件供给装置变更为能够保持大径带盘的变更作业的另一部分的图。
图14是可申请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元件供给装置中的与图7相当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包括多台电子电路元件安装模块(以下简称为元件安装模块)10的电子电路元件安装系统的一部分的图,各元件安装模块10分别是电子电路元件安装机的一例。各安装模块10分别具备两列基板搬运装置12,在这些基板搬运装置12的搬运方向上排列设置。对于各基板搬运装置12各设置一个基板保持装置14,水平地保持电路基板16。各安装模块10包括具备安装头18的元件安装装置20,安装头18通过吸嘴22吸附保持电子电路元件(以下简称为元件),并安装到保持于基板保持装置14的电路基板上。因此,元件安装装置具备:使安装头向与保持于基板保持装置的电路基板平行的平面内的任意位置移动的头移动装置24;和使吸嘴22接近、离开电路基板16的嘴接近离开装置(图示省略)。
安装模块10具备元件供给装置保持台(以下简称为保持台)30,在该保持台30上,在与上述基板保持装置12的搬运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并排地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保持多个图3和图4所示的元件供给装置32。如图2所放大表示的那样,保持台30具备平行地形成有多个定位槽34的水平部36和从其前端铅垂立起的立起部38,在立起部38上形成有多组连接元件供给装置32的连接器40和定位孔42。在元件供给装置32上设有能够将其在保持台30上简单地固定或拆除的拆装装置,但是由于与本可申请发明无直接关系,所以省略图示和详细说明。
各元件供给装置32具备供给装置主体部(以下简称为主体部)50和带盘保持部52。在一个主体部50上安装有多个(图示例中为两个)带盘保持部52。各带盘保持部52具备主体60,该主体60通过将两张(一对)侧板54、56互相平行地由多个结合件58、支撑辊组件66等结合而成,分别将多个(图示例中为两个)带盘62保持为能够旋转。因此,在主体60上设有多个(图示例中为两个)支撑装置64。各支撑装置64各具备两组支撑辊组件66。如图8所示,各结合件58由结合销70和将其两端面固定在侧板54、56上的两根埋头螺栓72构成。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各支撑辊组件66由支撑销74、将其两端面固定在侧板54、56上的两根埋头螺栓72及能够旋转地与支撑销74嵌合的辊76构成。如图8和图9可清楚看出,本实施例中,支撑销74与结合销70相同,支撑辊组件66的一部分兼作结合件58。
在带盘保持部52上还设有具有与上述支撑辊组件66相同结构的防带盘脱离辊组件78。对应于各两组支撑辊组件66设置各两组防带盘脱离辊组件78,当因某些原因而对带盘62施加了从支撑辊组件66脱离的方向上的力时,防止带盘62从支撑辊组件66离开一定距离以上。但是,图示例中,上侧的带盘62用的支撑辊组件66中的一个支撑辊组件兼作下侧的带盘62用的防带盘脱离辊组件78。并且,如图3所示,这些防带盘脱离辊组件78中的每一个防带盘脱离辊组件上都被绕挂从带盘62拉出的元件保持带79,从而作为引导该元件保持带79的带导辊组件发挥功能。
带盘保持部52以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于主体部50。用于安装的安装装置80示于图6和图7。在主体部50的主体82的下表面,以如图7所示地互相平行地垂下、且如图6所示地在与基板搬运装置12的搬运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状态固定有多个(图示例为两个)引导板84,各带盘保持部52以由一对侧板54、56从两侧夹持引导板84的状态被进行组合,并能够沿着在引导板84上沿水平方向形成得较长的长孔88移动。因此,在带盘保持部52上设有两组导辊组件86。如图7所示,各导辊组件86由支撑轴90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该支撑轴90的辊92构成。支撑轴90具有从两端面突出的小径部94,该小径部94与形成于侧板54、56的贯通孔嵌合,从而架于侧板54、56之间。两组导辊组件86在长孔88的内侧面上滚动,该长孔88的两端面分别与带盘保持部52的元件供给位置和带盘拆装位置对应。
带盘保持部52通常由图6所示的球掣组件100维持在供给位置。球掣组件100是市售的球掣组件,由具备两个球120的保持部122和由该保持部122保持的被保持部124构成,其中该两个球120彼此相向设置、并由弹簧向彼此接近的作用位置施力。带盘保持部52通常由球掣组件100保持在元件供给位置,但是通过施加一定值以上的力,被保持部124能够从保持部122脱离而向带盘拆装位置移动。在该带盘拆装位置的附近,长孔88的下侧的内侧面被设置成倾斜面126,该倾斜面126以越接近带盘拆装位置的部分则越靠下方的状态倾斜,以防止向带盘拆装位置移动的带盘保持部52因振动等而从带盘拆装位置脱离。
如前所述,导辊组件86通过支撑轴90的小径部94与贯通孔嵌合来切实地防止相对于侧板54、56移动,但是因此,导辊组件86不能够如支撑辊组件66那样兼作结合件58,带盘支撑部52的主体60的刚性不足。为了弥补该刚性不足,如图6所示,在导辊组件86的附近设有结合件58。
在各个上述带盘62上分别卷绕有元件保持带79。元件保持带79是这样的结构(省略图示):在载带的长度方向上等间隔地排列形成的各个收容凹部中收容电子电路元件,在载带的上表面贴附盖带,从而防止电子电路元件从收容凹部的开口脱离。
元件保持带79的前端部被从带盘62拉出,由主体部50的引导通路132引导,由图5所示的进给装置134向供给部136进给。主体部50中,在多个带盘保持部52所共用的主体82上设有多组的引导通路132、保持带进给装置134及盖带处理装置142。图示例中,由于对于两个带盘保持部52的每个带盘保持部各设有由两个带盘保持部52所共用的各两组引导通路132、保持带进给装置134和盖带处理装置142,所以对于一个主体82设置有共计四组。该主体部50与日本特开平2011-138834号公报中记载的电子电路元件供给装置的主体部相同,并且对于本申请发明来说不是重要的部分,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简单地进行说明。
各保持带进给装置134具备与元件保持带79的导孔卡合的带齿卷盘144、进给驱动马达146和旋转传递装置148,进给驱动马达146由省略图示的控制装置控制,从而根据需要逐次进给收容凹部的一个间距,盖带152被从载带150剥离,并且,敞开的各收容凹部依次被定位在供给部136。
另外,日本特开平2011-138834所记载的电子电路元件供给装置的主体部中,各由一组引导通路132和保持带进给装置134引导进给的两条元件保持带79在俯视图中形成在宽度方向上有一部分上下重合的状态,但是本实施例的主体部50中,两条元件保持带79上下不重合,在宽度方向上并列地被进给。但是,保持带进给装置134要在宽度方向上并列配置需要较宽的宽度,因此,如图5所示,在进给方向上彼此错开地配置。
如图3和图4所示,各盖带处理装置142具备盖带收容件160、盖带进给装置162及引导装置164,盖带进给装置162的省略图示的进给驱动马达由上述控制装置控制,从而盖带152在上述引导通路132的前端部被从载带150剥离,并被收容在盖带收容件160中。各盖带收容件160能够从主体82单独地拆除。
在主体部50上以能够绕前端部的转动轴线转动的方式安装有长条形状的罩166,把持设于后端部的操作部168而在将引导通路132和盖带处理装置142的上方覆盖的闭合位置和不进行覆盖的打开位置之间进行转动操作。
另外,在罩166的接近操作部168的部分设有操作面板170,该操作面板170与上述控制装置连接。在操作面板170上设有用于对带进给装置134或盖带处理装置142进行手动操作的操作部件、用于设定带进给装置134或盖带处理装置142的动作模式的操作部件等,同时,在与各带盘保持部52对应的位置还设有显示多个带盘保持部52中应向带盘拆装位置移动的带盘保持部的显示灯176。
如上构成的元件供给装置32中,通常使带盘保持部52位于图3、图4所示的元件供给位置,并由球掣组件100切实地保持于该位置。该状态下,彼此相邻地保持于保持台30的元件供给装置32的多个带盘保持部52彼此之间处于相邻的状态,作业者的手指不能进入到这些带盘保持部52之间的间隙中。在保持于任一带盘保持部52的带盘62中,若由上述显示灯176显示了元件保持带79的剩余量变为设定量以下,则如图10所示,该带盘保持部52被向带盘拆装位置拉出。该状态下,在侧板54、56中的一方、图示例中在侧板56上形成的切口178、180成为从双点划线所示的其他带盘保持部52向前方移出的状态,作业者能够通过插入到带盘62的一对突缘182之间的手指和从切口178或切口180接触到其中一侧突缘182的手指从两侧捏住该其中一侧突缘182,将带盘62向带盘保持部52的外部取出。
另外,在带盘62中元件保持带79的剩余量变为设定量以下的情况是由公知的方法来检测出的,例如在控制装置中,从元件保持带的初始元件数减去实际上从卷绕于各带盘62的该元件保持带供给的电子电路元件的个数即供给数而得到的电子电路元件的剩余数变为设定数以下,由此而被检测出。
作业者在拆除上述带盘62后,将新的带盘62向带盘保持部52插入,由一对支撑辊组件66支撑,并且,进行通过连接带将该新的带盘62的元件保持带79的始端部和所拆除的带盘62的元件保持带79的末端部连接的连接作业。在进行该连接作业的期间,在元件安装模块10中也继续进行安装作业,振动传递到元件供给装置32,但是带盘保持部52的导辊组件86如前所述与倾斜面126卡合,所以可稳定地保持于带盘拆装位置。在连接作业之后,使带盘保持部52向元件供给位置返回,此时,优选使重新保持在该带盘保持部52上的带盘62反转,以消除元件保持带79的松弛。
以上是对本实施例的元件供给位置32的带盘保持部52上保持两个直径相同的带盘62的情况进行的说明,但是本实施例的元件供给装置能够将两个带盘62中的一方变更为大径的带盘194。即,在图11中若将与大径的带盘194相干扰的小径带盘用的各两组支撑辊组件66和防带盘脱离辊组件78(都由双点划线表示)拆除,则能够取代小径带盘(例如直径7英寸的带盘)62的一方,由两个大径带盘用的支撑辊组件192来保持大径带盘(例如直径13英寸的带盘)194。
上述结构变更的作业是进行换产调整作业等时在将元件供给装置32从保持台30拆除后的状态下进行的。因此,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侧板54、56上设有作业用开口196、198,通过这些作业用开口196、198使工具与埋头螺栓72卡合,从而能够旋紧或松缓埋头螺栓72。以下,基于附图说明该结构变更作业。
在拆除将支撑辊组件66与防带盘脱离辊组件78的支撑销74固定于侧板54、56中的、近前侧不存在其他带盘保持部52的侧板上的埋头螺栓72时,不会受到妨碍。
相对于此,在拆除将支撑辊组件66与防带盘脱离辊组件78的支撑销74固定于近前侧存在其他带盘保持部52的侧板56上的埋头螺栓72的情况下,如图12所示,将作为目标的带盘保持部52拉出至该埋头螺栓72与位于近前侧的带盘保持部52的作业用开口196、198一致(严格地说与侧板54、56的作业用开口196和侧板54的作业用开口198一致)的位置,将工具插入到作业用开口196、198中而拆除埋头螺栓72。另外,也拆除从近前的带盘保持部52离开的防带盘脱离辊组件78的埋头螺栓72。
另外,在与作业用开口198相同的高度上、且以相同的大小形成的其他开口,是在拉出带盘保持部52时用于勾挂手指的手指勾挂用开口。
另一方面,在拆除将支撑辊组件66与防带盘脱离辊组件78的支撑销74固定于近前侧存在其他带盘保持部52的侧板54上的埋头螺栓72的情况下,如图13所示,将作为目标的带盘保持部52拉出至该埋头螺栓72与位于近前的带盘保持部52的作业用开口196、198一致(严格地说与侧板54、56的作业用开口196和侧板54的作业用开口198一致)的位置,将工具插入到作业用开口196、198中而拆除埋头螺栓72。另外,也拆除从近前的带盘保持部52离开的防带盘脱离辊组件78的埋头螺栓72。
这样一来,无论其他带盘保持部52位于侧板54、56中的哪一个侧板的近前的情况下,都能够利用作业用开口196、198拆除用于将支撑销74固定在该侧板54、56上的埋头螺栓72,无论是左右哪一带盘保持部52,都能够从可保持两个小径的带盘62的状态变更为可保持小径带盘62和大径带盘194的带盘保持部52。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一个主体部50上安装了两个带盘保持部52,但是也能够安装三个以上。图14中示例了安装有三个带盘保持部52的情况。根据附图可清楚看出,安装有三个以上带盘保持部52的情况下,其他带盘保持部52与中央部的带盘保持部52的两侧相邻,所以将中央部的带盘保持部52变更为可保持小径带盘62和大径带盘194的带盘保持部52的情况下,无论拆除将支撑销74固定在侧板54、56中哪一个侧板上的埋头螺栓72,近前侧都存在带盘保持部52,所以要利用位于近前的带盘保持部的作业用开口196、198。
在上述实施例中,防带盘脱离辊组件78的每一组都被绕挂从带盘62拉出的元件保持带79,从而作为引导该元件保持带79的带导辊组件发挥功能,并且需要在带盘保持部52的结构变更时拆除其中的一组,所以需要对大径带盘194进行保持后再进行安装,返回能够作为带导辊组件发挥功能的状态。相对于此,与上述一组防带盘脱离辊组件78不同地,也能够在不影响大径带盘194的拆装作业的位置设置带导辊组件,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对该带导辊组件进行拆装。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但是这仅是文字性的示例,以上述“发明的方式”一项中记载的方式为首,本发明能够以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实施各种变更后的方式进行实施。

Claims (8)

1.一种元件供给装置,包括:
带盘保持部,保持卷绕有元件保持带的带盘,所述元件保持带以一定间隔保持有元件;及
供给装置主体部,具备:引导通路,引导从所述带盘拉出的所述元件保持带;及进给装置,沿该引导通路将所述元件保持带向设于该引导通路的前端侧的元件供给部进给,并且,所述供给装置主体部能够利用元件保持件自所述元件供给部取出元件,
所述元件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带盘保持部包括:
互相平行的一对侧板;及
一个以上支撑装置,配置在所述一对侧板之间,对插入于所述一对侧板之间的所述带盘的外周面以抑制该带盘在半径方向上移动且容许该带盘旋转的状态进行支撑,
所述带盘保持部由安装装置安装于所述供给装置主体部,且能够通过大致水平的方向上的平行移动而向元件供给位置和带盘拆装位置移动,并且在所述一对侧板中的至少一方上,在所述带盘拆装位置形成有能够不受相邻的其他带盘保持部妨碍地与由各个所述支撑装置支撑的所述带盘的外周面接触的切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中,
多个所述供给装置主体部以安装在各个所述供给装置主体部上的所述带盘保持部逐个地彼此相邻的状态、且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在共用的保持台上,而构成元件供给系统。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供给装置主体部包括由多个所述带盘保持部共用的主体部件,
各个所述带盘保持部由所述安装装置以彼此相邻、且能够单独地向所述元件供给位置和所述带盘拆装位置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共用的主体部件。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安装装置包括:
引导板,从所述供给装置主体部向下方垂下,并形成有在所述大致水平的方向上延伸的长孔;及
多个导辊,在所述带盘保持部的所述一对侧板之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于在所述长孔的长度方向上隔开的多个部位上,并沿所述长孔的内侧面滚动。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带盘保持部包括能够择一地支撑外径互不相同的大径带盘和小径带盘的支撑装置以作为所述支撑装置,
在保持大径带盘的情况下,至少拆除小径带盘用的支撑装置。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带盘保持部包括所述多个支撑装置,能够同时由各个所述支撑装置来逐个地支撑所述带盘。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中,
该元件供给装置还包括将所述带盘保持部在所述元件供给位置连接于所述供给装置主体部的连接装置,
该连接装置包括:
第一卡合部,设于所述带盘保持部和所述供给装置主体部中的一方;及
第二卡合部,设于所述带盘保持部和所述供给装置主体部中的另一方,被施力机构朝作用位置施力,在该作用位置以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的状态抑制所述带盘保持部与所述供给装置主体部的相对移动,若被施加设定值以上的力,则克服所述施力机构的作用力而从第一卡合部脱离。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中,
在所述供给装置主体部上设有显示灯,该显示灯指示应使安装在该供给装置主体部上的所述带盘保持部向所述带盘拆装位置移动。
CN201280036837.0A 2011-08-26 2012-08-20 元件供给装置 Active CN1037038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84922A JP2013046024A (ja) 2011-08-26 2011-08-26 部品供給装置
JP2011-184922 2011-08-26
PCT/JP2012/070966 WO2013031565A1 (ja) 2011-08-26 2012-08-20 部品供給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03876A true CN103703876A (zh) 2014-04-02
CN103703876B CN103703876B (zh) 2016-03-02

Family

ID=47756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6837.0A Active CN103703876B (zh) 2011-08-26 2012-08-20 元件供给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046024A (zh)
CN (1) CN103703876B (zh)
WO (1) WO2013031565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51674A (zh) * 2015-02-26 2017-10-13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元件供给装置及安装机
CN107409484A (zh) * 2015-03-03 2017-11-28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带盘保持装置
CN107950085A (zh) * 2015-09-09 2018-04-20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另置式带盘保持装置
CN109257919A (zh) * 2017-07-14 2019-01-2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卷轴保持装置
CN112106458A (zh) * 2018-06-27 2020-12-18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元件供给装置
CN112166657A (zh) * 2018-05-31 2021-01-01 株式会社富士 元件安装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42901A1 (ja) 2015-09-09 2017-03-16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追加形リール保持装置
WO2017109891A1 (ja) * 2015-12-24 2017-06-29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リール保持装置
JP6704484B2 (ja) * 2019-03-07 2020-06-03 株式会社Fuji 逸脱防止部材
JP7462216B2 (ja) * 2020-04-27 2024-04-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リール保持装置
JP7047041B2 (ja) * 2020-10-08 2022-04-04 株式会社Fuji テープフィーダ
CN117044419A (zh) * 2021-03-31 2023-11-1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保存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1651A (zh) * 2003-02-10 2005-11-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子元件安装设备和电子元件安装方法
JP4375193B2 (ja) * 2004-10-06 2009-12-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WO2011077880A1 (ja) * 2009-12-26 2011-06-30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電子回路部品供給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20199B2 (ja) * 2002-05-24 2009-08-26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および電子部品供給システム
JP4013656B2 (ja) * 2002-05-31 2007-11-2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
JP4232653B2 (ja) * 2004-02-27 2009-03-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1651A (zh) * 2003-02-10 2005-11-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子元件安装设备和电子元件安装方法
JP4375193B2 (ja) * 2004-10-06 2009-12-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WO2011077880A1 (ja) * 2009-12-26 2011-06-30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電子回路部品供給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51674A (zh) * 2015-02-26 2017-10-13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元件供给装置及安装机
CN107409484A (zh) * 2015-03-03 2017-11-28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带盘保持装置
CN107409484B (zh) * 2015-03-03 2019-12-31 株式会社富士 带盘保持装置
CN107950085A (zh) * 2015-09-09 2018-04-20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另置式带盘保持装置
CN107950085B (zh) * 2015-09-09 2020-05-26 株式会社富士 另置式带盘保持装置
CN109257919A (zh) * 2017-07-14 2019-01-2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卷轴保持装置
CN112166657A (zh) * 2018-05-31 2021-01-01 株式会社富士 元件安装线
CN112166657B (zh) * 2018-05-31 2021-11-23 株式会社富士 元件安装线
CN112106458A (zh) * 2018-06-27 2020-12-18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元件供给装置
CN112106458B (zh) * 2018-06-27 2021-11-12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元件供给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31565A1 (ja) 2013-03-07
JP2013046024A (ja) 2013-03-04
CN103703876B (zh) 2016-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03876A (zh) 元件供给装置
US9137936B2 (en) Electronic-circuit-component supplying device
JP2010212681A (ja) 部品実装機用キャリアテープ自動供給装置
JP6679598B2 (ja) 別置形リール保持装置
JP4724768B2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と空テープガイドの配置構造、電子部品実装装置、台車
CN102238862A (zh) 支撑销装置、支撑销配置方法和配置装置
CN108353525A (zh) 元件安装机、带盘保持装置
JP2022168137A (ja) 部品実装装置
CN102340981A (zh) 安装机
CN102026538B (zh) 电子部件安装装置
JP4661711B2 (ja)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JP5624657B2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
JP3820927B2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
JP5930728B2 (ja) 部品実装装置
JP5941254B2 (ja) 部品供給装置
JP4853261B2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および電子部品実装装置
KR102309813B1 (ko) 릴 스토커 및 부품 공급 장치
CN102340980A (zh) 安装机
JP2014239264A (ja) 電子回路部品供給装置
JP2013225717A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
JP2009105121A (ja) 表面実装装置
JP4375193B2 (ja)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JP5913508B2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
KR100827222B1 (ko) 보호 필름 박리용 테이프 어셈블리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박리장치
JP5210931B2 (ja) 部品供給装置及び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Aichi Japan vertical city

Patentee after: Fuji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Aichi Japan vertical city

Patentee before: Fuj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