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87844B - 丙烯酰胺水溶液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丙烯酰胺水溶液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87844B
CN103687844B CN201280024393.9A CN201280024393A CN103687844B CN 103687844 B CN103687844 B CN 103687844B CN 201280024393 A CN201280024393 A CN 201280024393A CN 103687844 B CN103687844 B CN 1036878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nyl cyanide
acrylamide
methacrylonitrile
composition
acrylamide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439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87844A (zh
Inventor
加纳诚
萩谷典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Kase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7177091&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3687844(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6878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78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878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78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31/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amides
    • C07C231/06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amides from nitriles by transformation of cyano groups into carboxamide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31/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amides
    • C07C231/22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33/00Carboxylic acid amides
    • C07C233/01Carboxylic acid amides having carbon atoms of carboxamide groups bound to hydrogen atoms or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 C07C233/02Carboxylic acid amides having carbon atoms of carboxamide groups bound to hydrogen atoms or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having nitrogen atoms of carboxamide groups bound to hydrogen atoms or to carbon atoms of un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 C07C233/09Carboxylic acid amides having carbon atoms of carboxamide groups bound to hydrogen atoms or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having nitrogen atoms of carboxamide groups bound to hydrogen atoms or to carbon atoms of un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with carbon atoms of carboxamide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an acyclic unsaturated carbon skelet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13/00Preparation of nitro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C12P13/02Amides, e.g. chloramphenicol or polyamides; Imides or polyimides; Urethanes, i.e. compounds comprising N-C=O structural element or polyurethanes

Landscapes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丙烯酰胺水溶液的制造方法,其为通过将包含丙烯腈的组合物进行水合而生成丙烯酰胺从而制造丙烯酰胺水溶液的方法,前述包含丙烯腈的组合物中相对于前述包含丙烯腈的组合物的总量1kg含有20~80mg的甲基丙烯腈。本发明可提供一种不会降低品质并且可抑制丙烯酰胺的聚合、可获得稳定的丙烯酰胺水溶液的制造方法。

Description

丙烯酰胺水溶液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丙烯酰胺水溶液的制造方法。
本申请基于2011年5月19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1-112429号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引用于本文中。
背景技术
丙烯酰胺具有凝聚剂、石油回收剂、制纸工业中的纸力增强剂、或抄纸用增稠剂等很多用途,是可用作聚合物原料的物质。
作为丙烯酰胺的工业化制造方法,以前存在有包含将丙烯腈与硫酸以及水一同进行加热而获得丙烯酰胺硫酸盐水溶液这样的工序的硫酸水解法,之后转换为在铜催化剂(金属铜、还原铜、或骨架铜(Raney copper)等)的存在下将丙烯腈进行水合而获得丙烯酰胺水溶液的铜催化剂法。进一步,近年来,作为副产物少的制造方法,提出了利用源自微生物的腈水合酶等生物催化剂而获得丙烯酰胺水溶液的生物催化剂法(例如专利文献1~4),也进行着利用前述生物催化剂法的工业化制造。
丙烯酰胺与很多的不饱和单体同样地具有容易在光、热的作用下聚合、特别是在接触于铁表面时极其容易聚合的性质。因此,丙烯酰胺水溶液在制造的各工序、保存时容易发生丙烯酰胺的聚合,难以稳定地进行处理。
作为抑制丙烯酰胺的聚合而实现稳定化的方法,提出了使用稳定化剂的方法。作为稳定化剂,提出了例如硫脲、硫氰酸铵、硝基苯(专利文献5)、试铁灵(Ferron)(专利文献6)、呋喃偶酰二肟(专利文献7)、铬的氰络合物(专利文献8)、或对亚硝基二苯基羟胺(专利文献9)等各种稳定化剂。这些稳定化剂应用于丙烯酰胺制造工序中防止聚合、丙烯酰胺水溶液的稳定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56-1791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公昭59-3795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2-470号公报
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09/113654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5:日本特公昭39-10109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公昭40-7171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公昭40-7172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公昭41-1773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特公昭45-112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以上的稳定化剂都相当于阻聚剂。稳定化效果、即聚合禁止效果小的稳定剂必须大量地添加于丙烯酰胺,存在丙烯酰胺的着色、纯度降低等丙烯酰胺品质降低的问题。相反地,聚合禁止效果大的稳定剂即使是少量的使用,在制造丙烯酰胺聚合物时,也有时会对聚合操作造成不良影响,难以获得所希望的高分子量的聚合物、或者聚合速度降低等。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形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降低品质并且可抑制丙烯酰胺的聚合、可获得稳定的丙烯酰胺水溶液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如下事实,以至完成本发明:通过由含有规定量的甲基丙烯腈的丙烯腈生成丙烯酰胺,从而不会降低丙烯酰胺的品质,并且抑制在丙烯酰胺的制造、保存时的聚合,可大幅地提高稳定性。
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方面。
[1]一种丙烯酰胺水溶液的制造方法,其为通过将丙烯腈进行水合而生成丙烯酰胺从而制造丙烯酰胺水溶液的方法,作为前述丙烯腈,使用含有20~80mg/kg的甲基丙烯腈的丙烯腈;
[2]根据[1]所述的丙烯酰胺水溶液的制造方法,其中,在生物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前述水合;
[3]根据[1]或[2]所述的丙烯酰胺水溶液的制造方法,其中,前述丙烯腈进一步含有2~20mg/kg的乙腈;以及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丙烯酰胺水溶液的制造方法,其中,将前述丙烯酰胺水溶液中的丙烯酰胺浓度设为30~60质量%。
即,本发明涉及以下内容。
(1)一种丙烯酰胺水溶液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将包含丙烯腈的组合物进行水合而生成丙烯酰胺,前述包含丙烯腈的组合物中相对于前述包含丙烯腈的组合物的总量1kg含有20~80mg的甲基丙烯腈;
(2)根据(1)所述的丙烯酰胺水溶液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在生物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前述包含丙烯腈的组合物的水合;
(3)根据(1)或(2)所述的丙烯酰胺水溶液的制造方法,其中,前述包含丙烯腈的组合物进一步相对于前述包含丙烯腈的组合物的总量1kg含有2~20mg的乙腈;以及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丙烯酰胺水溶液的制造方法,其中,前述丙烯酰胺水溶液中的丙烯酰胺浓度相对于前述丙烯酰胺水溶液总体的质量为30~60质量%。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不会降低品质并且可抑制丙烯酰胺的聚合,可获得稳定的丙烯酰胺水溶液。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例示,并非旨在将本发明仅限定于此实施方式。本发明只要不脱离其宗旨就可以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实施。
关于在本说明书中引用的全部刊物,例如技术文献以及公开公报、专利公报、其它的专利文献,其以参考的方式整体并入本说明书中。
本发明是通过将丙烯腈进行水合而生成丙烯酰胺从而制造丙烯酰胺水溶液的方法。作为丙烯腈的水合方法,列举出作为丙烯酰胺的初始的工业化制法的硫酸水合法、作为目前的主要的工业制法的铜催化剂法、或近年来被工业化的生物催化剂法等,可使用任一种方法。在使用任一种方法的情况下,通过使用特定的物质作为要水合的丙烯腈,均可获得抑制要生成的丙烯酰胺的聚合的稳定化效果。另外,所获得的丙烯酰胺水溶液的品质良好,并且也没有发现制造丙烯酰胺聚合物时对聚合操作的不良影响。
本发明中使用的包含丙烯腈的组合物是丙烯腈以及甲基丙烯腈的混合物,或丙烯腈、甲基丙烯腈以及乙腈的混合物。
本发明中使用的包含丙烯腈的组合物中相对于包含丙烯腈的组合物的总量1kg含有20~80mg的甲基丙烯腈,优选含有30~60mg的甲基丙烯腈。当将甲基丙烯腈的含量相对于包含丙烯腈的组合物的总量1kg为小于20mg的包含丙烯腈的组合物进行水合而生成丙烯酰胺时,则基本上无法获得抑制丙烯酰胺聚合的稳定化效果。另外,当甲基丙烯腈的含量相对于包含丙烯腈的组合物的总量1kg超过80mg时,则稳定化效果变小。
甲基丙烯腈在作为原料的丙烯腈(即,本发明的包含丙烯腈的组合物)中通常作为杂质存在。
作为原料的丙烯腈(例如市售的丙烯腈、利用本领域中公知方法合成的丙烯腈)中的甲基丙烯腈含量为所希望的值的情况下,可将前述原料直接用于水合。
在作为原料的丙烯腈中的甲基丙烯腈含量少于所希望的值的情况下,将甲基丙烯腈添加于前述原料而制成希望的含量即可。添加的甲基丙烯腈可使用市售的产品,也可使用利用本领域中公知的方法合成的产品。在甲基丙烯腈向丙烯腈中的添加量为极微量的情况下,也可按照容易添加的方式添加甲基丙烯腈的稀释液。此时,也可使用水作为稀释液,但是在不优选因添加甲基丙烯腈稀释液而造成丙烯腈浓度降低的情况下,也可将甲基丙烯腈稀释于所希望的浓度的丙烯腈中,并将该稀释液添加于丙烯腈中。
在作为原料的丙烯腈中的甲基丙烯腈含量多于所希望的值的情况下,将前述原料进行精制而去除甲基丙烯腈即可。作为将包含丙烯腈的组合物中的甲基丙烯腈去除的精制方法,列举出精馏。关于包含丙烯腈的组合物的精馏,可利用公知方法实施,例如日本特开2010-222309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
关于包含丙烯腈的组合物中的甲基丙烯腈含量的调整,也可通过将以高含量(例如超过80mg/kg)含有甲基丙烯腈的包含丙烯腈的组合物、与以低含量(例如小于20mg/kg)含有甲基丙烯腈的包含丙烯腈的组合物进行混合,从而实施。通过调节各包含丙烯腈的组合物中的甲基丙烯腈含量、或它们的混合比等,可制成作为目标的甲基丙烯腈含量。
本发明中使用的包含丙烯腈的组合物中,进一步,相对于包含丙烯腈的组合物的总量1kg含有2~20mg的乙腈,优选含有5~15mg的乙腈。当将乙腈含量相对于包含丙烯腈的组合物的总量1kg为2mg以上的包含丙烯腈的组合物进行水合而生成丙烯酰胺时,则抑制丙烯酰胺聚合的稳定化效果变大。另一方面,当乙腈含量相对于包含丙烯腈的组合物的总量1kg多于20mg时,则存在稳定化效果变小的担忧。
与甲基丙烯腈同样,乙腈在作为原料的丙烯腈(即,本发明的包含丙烯腈的组合物)中通常作为杂质存在。
关于包含丙烯腈的组合物中的乙腈含量的调整,可与甲基丙烯腈的情况同样地操作而实施。
包含丙烯腈的组合物中的甲基丙烯腈含量、以及乙腈含量分别可通过气相色谱质量分析法、或液相色谱质量分析法等测定。
在本发明中,作为丙烯酰胺的水合方法,从反应副产物少并且可获得高纯度的丙烯酰胺的观点考虑,优选生物催化剂法。
生物催化剂法是在生物催化剂的存在下将丙烯腈进行水合而生成丙烯酰胺的方法,记载于数量众多的文献,例如日本特公昭56-17918号公报、日本特公昭59-37951号公报、日本特开平2-470号公报以及国际公开第2009/113654号公报等。在本发明中,除使用特定的丙烯腈作为要进行水合的丙烯腈以外,可利用这些公知的方法。
此处,作为生物催化剂,包括:含有对作为目标的反应进行催化的酶(腈水合酶)的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细胞小器官、或微生物的菌体(活菌体或死菌体),以及它们的处理物。
作为前述处理物,列举出: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细胞小器官或微生物的菌体提取的酶(粗酶或精制酶),或者将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细胞小器官、微生物的菌体或酶本身固定化于载体而得到的物质等。
作为固定化方法,列举出包埋法、交联法、或载体结合法等。包埋法是指,将菌体或酶包入高分子凝胶的微细格子之中、或者由半透膜性的高分子覆膜进行被覆的方法。交联法是指,用具有2个或其以上的官能团的试剂(多官能度交联剂)将酶交联的方法。载体结合法是指,使酶结合于水不溶性载体的方法。
作为固定化中使用的载体(固定化载体),例如列举出玻璃珠、硅胶、聚氨酯、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角叉菜胶、海藻酸、琼脂以及明胶等。
作为生物催化剂,特别优选微生物的菌体或其处理物。
作为前述微生物,例如列举出属于诺卡氏菌(Nocardia)属、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属、芽孢杆菌(Bacillus)属、假单胞菌(Pseudomonas)属、微球菌(Micrococcus)属、红球菌(Rhodococcus)属、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属、黄色杆菌(Xanthobacter)属、链霉菌(Streptomyces)属、根瘤菌(Rhizobium)属、克雷伯菌(Klebsiella)属、肠杆菌(Enterobavter)属、欧文氏菌(Erwinia)属、气单胞菌(Aeromonas)属、柠檬酸菌(Citrobacter)属、无色菌(Achromobacter)属、农杆菌(Agrobacterium)属以及假诺卡氏菌(Pseudonocardia)属等的微生物等。
关于使用了生物催化剂的丙烯酰胺水溶液的制造,可通过连续地生成丙烯酰胺的连续反应而进行,也可通过非连续地生成丙烯酰胺的分批反应而进行,并没有限定,但优选通过连续反应而进行。
通过连续反应进行的情况下,在进行反应原料(包括生物催化剂、原料水以及丙烯腈)向反应器的连续性或间歇性的导入、以及反应混合物(包括所生成的丙烯酰胺)从反应器的连续性或间歇性的取出的同时,无需抽取出反应器内的反应混合物总量地连续制造丙烯酰胺水溶液。
通过分批反应进行的情况下,通过将反应原料总量一次性地加入于反应器之后进行反应,或者通过在将反应原料的一部分加入反应器之后连续性地或间歇性地供给剩余的反应原料而进行反应,从而制造丙烯酰胺水溶液。
作为反应器的形式,可使用搅拌槽型、固定层型、流化层型、移动层型、管型、或塔型等各种形式的反应器。反应器可仅使用1个,也可并用多个。在并用了多个反应器的情况下,越是在下游侧,则取出的反应混合物中的丙烯酰胺浓度越高。因此,可通过反应器的数量调节最终获得的丙烯酰胺水溶液的丙烯酰胺浓度。
在使用多个反应器而连续地进行反应的情况下,关于导入生物催化剂、丙烯腈的反应器,只要在不使反应的效率等过于恶化的范围内,则不仅限于导入位于最上游的反应器,也可导入其下游的反应器。
在反应原料之中,原料水在生成丙烯酰胺时用于与丙烯腈的水合反应。作为原料水,列举出水,或者将酸、或盐类等溶解于水而得到的水溶液等。作为酸,列举出磷酸、乙酸、柠檬酸、或硼酸等。作为盐类,列举出前述酸的钠盐、钾盐、或铵盐等。作为原料水的具体例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列举出纯水、自来水、Tris缓冲液、磷酸缓冲液、乙酸缓冲液、柠檬酸缓冲液、或硼酸缓冲液等。原料水的pH(25℃)优选为5~9。
生物催化剂的用量虽然因所使用的生物催化剂的种类、形态而异,但是优选按照导入反应器中的生物催化剂的活性在反应温度10℃相对于每1mg干燥菌体成为50~500U左右的方式进行调整。其中,前述单位U(unit)表示在1分钟内由丙烯腈生成1微摩尔的丙烯酰胺,是使用用于制造的丙烯腈而测定出的值。
包含丙烯腈的组合物的用量虽然因所使用的生物催化剂的种类、形态而异,但是优选按照反应原料中的丙烯腈的浓度相对于反应原料成为0.5~15.0质量%左右的方式进行调整。
反应温度(反应混合物温度)并没有限定,但优选为10~50℃,更优选为20~40℃。如果反应温度为10℃以上,那么可充分提高生物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另外,如果反应温度为40℃以下,那么容易抑制生物催化剂的失活。
反应时间并没有限定,但优选为1~50小时,更优选为3~30小时。
在利用连续反应进行丙烯酰胺水溶液的制造的情况下,关于从反应器中取出反应混合物时的流体速度,按照无需抽取出反应器内的反应混合物总量地可连续地制造的方式,对应于丙烯腈以及生物催化剂的导入速度而确定即可。
出于对稳定化进行辅助的目的,也可向上述丙烯腈的水合反应中使用的反应原料、或前述水合反应的反应中或反应后的反应混合物中,添加碳原子数2以上的水溶性单羧酸盐中的至少1种。
前述水溶性单羧酸盐可以是饱和单羧酸盐、或不饱和单羧酸盐中的任一种。作为饱和羧酸,列举出乙酸、丙酸、或正己酸等。作为不饱和羧酸,列举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或乙烯基乙酸等。作为盐,钠盐、钾盐、或铵盐是代表性的。
关于前述水溶性单羧酸盐的添加量,优选酸相对于最终获得的反应混合物(丙烯酰胺水溶液)中的丙烯酰胺为20~5000mg/kg的量。
在本发明中,丙烯酰胺水溶液的丙烯酰胺浓度相对于丙烯酰胺水溶液总体的质量优选为30~60质量%,更优选为35~55质量%,更加优选为40~50质量%。
前述丙烯酰胺浓度高于60质量%的情况下,在接近常温时丙烯酰胺的结晶容易析出,因此不仅需要加热装置并且设备成本增加,而且温度管理等的操作性也复杂化。因此,关于本发明中的丙烯酰胺水溶液的丙烯酰胺浓度,只要是即使在接近常温时也不会析出丙烯酰胺的结晶的范围,则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为6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5质量%以下,最优选为50质量%以下。
另一方面,丙烯酰胺浓度低于30质量%时,则用于贮藏、保管的罐容积变得过大,输送成本增大,因而工业上不利于经济性。因此,丙烯酰胺水溶液的丙烯酰胺浓度优选为3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35质量%以上,最优选为40质量%以上。
丙烯酰胺水溶液的丙烯酰胺浓度可通过反应原料中的丙烯腈浓度、所使用的生物催化剂的种类、形态、或反应条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或反应器的数量等)等而调整。
可认为,在将上述含有规定量的甲基丙烯腈的丙烯腈进行水合而获得的丙烯酰胺水溶液中包含甲基丙烯腈或其水合物,但是几乎没有对聚合的不良影响(难以获得所希望的高分子量聚合物、聚合速度降低等)。因此,关于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而获得的丙烯酰胺水溶液,可根据以后的用途,直接提供于聚合工序而获得所希望的丙烯酰胺聚合物。
以下列举出实施例来更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限于它们。
在以下的各例中,只要没有特别限定,“%”表示“质量%”。
pH为利用玻璃电极法测定在25℃的值。
[实施例1]
(生物催化剂的调制)
将具有腈水合酶活性的玫瑰色红球菌(Rhodococcus rhodochrous)J1株(保藏编号FERM BP-1478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1987年9月18日国际保藏于专利生物保藏中心(特許生物寄託センター)(日本国茨城县筑波市东1丁目1番地1中央第6)),利用包含葡萄糖2%、尿素1%、蛋白胨0.5%、酵母抽提物0.3%、以及氯化钴0.05%的培养基(pH7.0)在30℃进行需氧培养。使用离心分离机以及50mM磷酸缓冲液(pH7.0)将其进行集菌洗涤,调制出作为生物催化剂的菌体悬浮液(干燥菌体15质量%)。
(甲基丙烯腈浓度的调整)
对于Dia-Nitrix公司制的丙烯腈(以下称为“丙烯腈A”)中的甲基丙烯腈浓度以及乙腈浓度,利用气相色谱仪(色谱柱:熔融石英毛细管柱(Fused silicacapillary)No.55DB-225;色谱柱长度:25m;恒温箱温度:从50℃升温到200℃;检测器温度:250℃;载气:氦气;分流比:1/50;检测器:FID;注入量:0.6μL)进行分析。其结果,丙烯腈A中的甲基丙烯腈浓度为12mg/kg、乙腈浓度为1mg/kg。
向99g丙烯腈A添加1.02g的甲基丙烯腈(关东化学株式会社,纯度98%)而调制出1%甲基丙烯腈稀释液。接着,向100g丙烯腈A添加0.08g的1%甲基丙烯腈稀释液,获得了甲基丙烯腈浓度为20mg/kg、乙腈浓度为1mg/kg的丙烯腈(以下称为“丙烯腈B”)。
(由丙烯腈向丙烯酰胺的反应)
利用以下的方法将丙烯腈B进行水合而获得了丙烯酰胺水溶液。
将内容积1L的带夹套的反应器(内径10cm)以7槽串联地进行了连接。向第1槽中以780mL/hr连续地添加50mM磷酸缓冲液(pH7),以175mL/hr连续地添加丙烯腈B,以2.0g/hr连续地添加菌体悬浮液,向第2槽中以175ml/hr仅连续地添加丙烯腈B,向第3槽中以146mL/hr仅连续地添加丙烯腈B,向第4槽中以88mL/hr仅连续地添加丙烯腈B,各槽皆进行了搅拌。关于反应温度,按照从第1槽到第7槽的液温成为21、22、23、23、24、25、25℃的方式,使用夹套的冷却水(10℃)进行了控制。
1天后,利用气相色谱仪(色谱柱:PoraPak-PS(Waters公司制);1m;180℃;载气:氮气;检测器:FID)对从第7槽流出来的反应液进行分析。其结果,仅检测到丙烯酰胺,没有检测到未反应的丙烯腈。反应液中的丙烯酰胺浓度为50%。
(丙烯酰胺水溶液的稳定性评价)
取出30g的上述丙烯酰胺水溶液,放入50mL的聚丙烯制容器(亚速旺公司(AS ONE Corporation)制,I-BOY(アイボーイ)广口瓶)。
用丙酮洗涤不锈钢制洗涤器(SUS304,内径9mm,外径18mm),然后用纯水洗涤并干燥。干燥后,将该洗涤器放入加入有丙烯酰胺水溶液的50mL的聚丙烯制容器内。将该聚丙烯制容器放入保持为70℃的恒温器内,测定出丙烯酰胺水溶液中的丙烯酰胺发生聚合为止(爆米花状的聚合物生成为止)的天数。
其结果,在19天后产生了爆米花状的聚合物。
[实施例2]
向100g丙烯腈A添加0.685g的由实施例1调制的1%甲基丙烯腈稀释液,获得了甲基丙烯腈浓度为80mg/kg、乙腈浓度为1mg/kg的丙烯腈(以下称为“丙烯腈C”)。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程序将该丙烯腈C进行水合而获得了丙烯酰胺水溶液。
对于所获得的丙烯酰胺水溶液,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程序对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在22天后产生了爆米花状的聚合物。
[实施例3]
向99.9g丙烯腈B添加0.01g的乙腈(关东化学株式会社,纯度99%)而调制出0.01%乙腈稀释液。接着,向100g丙烯腈B添加1.02g的0.01%乙腈稀释液,获得了甲基丙烯腈浓度为20mg/kg、乙腈浓度为2mg/kg的丙烯腈(以下称为“丙烯腈D”)。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程序将该丙烯腈D进行水合而获得了丙烯酰胺水溶液。
对于所获得的丙烯酰胺水溶液,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程序对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在33天后产生了爆米花状的聚合物。
[实施例4]
向99g丙烯腈B添加0.2g的乙腈(关东化学株式会社,纯度99%)而调制出0.2%乙腈稀释液。接着,向100g丙烯腈B添加0.96g的0.2%乙腈稀释液,获得了甲基丙烯腈浓度为20mg/kg、乙腈浓度为20mg/kg的丙烯腈(以下称为“丙烯腈E”)。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程序将该丙烯腈E进行水合而获得了丙烯酰胺水溶液。
对于所获得的丙烯酰胺水溶液,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程序对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在34天后产生了爆米花状的聚合物。
[实施例5]
向100g丙烯腈B添加1.47g的由实施例4调制的0.2%乙腈稀释液,获得了甲基丙烯腈浓度为20mg/kg、乙腈浓度为30mg/kg的丙烯腈(以下称为“丙烯腈F”)。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程序将该丙烯腈F进行水合而获得了丙烯酰胺水溶液。
对于所获得的丙烯酰胺水溶液,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程序对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在18天后产生了爆米花状的聚合物。
[比较例1]
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程序将丙烯腈A进行水合而获得了丙烯酰胺水溶液。
对于所获得的丙烯酰胺水溶液,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程序对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在4天后产生了爆米花状的聚合物。
[比较例2]
向100g丙烯腈A添加0.889g的由实施例1调制的1%甲基丙烯腈稀释液,获得了甲基丙烯腈浓度为100mg/kg、乙腈浓度为1mg/kg的丙烯腈(以下称为“丙烯腈G”)。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程序将该丙烯腈G进行水合而获得了丙烯酰胺水溶液。
对于所获得的丙烯酰胺水溶液,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程序对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在7天后产生了爆米花状的聚合物。
表1
如上述结果所示,通过将含有20~80mg/kg的甲基丙烯腈的丙烯腈进行水合,可抑制保存时的丙烯酰胺的聚合,可大幅提高丙烯酰胺水溶液的稳定性。
另外,对通过这样操作而获得的丙烯酰胺水溶液的外观(着色的有无)、制造丙烯酰胺聚合物时的聚合速度、所获得的丙烯酰胺聚合物的分子量等进行了评价,结果均获得良好的结果,看不到丙烯酰胺水溶液的品质降低。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不会降低丙烯酰胺的品质,可将丙烯酰胺水溶液简便地稳定化。因此,本发明可用作丙烯酰胺水溶液的制造、贮藏及/或输送时防止丙烯酰胺聚合的方法。

Claims (3)

1.一种丙烯酰胺水溶液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生物催化剂的存在下将包含丙烯腈的组合物进行水合而生成丙烯酰胺,所述包含丙烯腈的组合物中相对于所述包含丙烯腈的组合物的总量1kg含有20~80mg的甲基丙烯腈,并且,所述包含丙烯腈的组合物含有乙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酰胺水溶液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包含丙烯腈的组合物中相对于所述包含丙烯腈的组合物的总量1kg含有2~20mg的乙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酰胺水溶液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丙烯酰胺水溶液中的丙烯酰胺浓度相对于所述丙烯酰胺水溶液总体的质量为30~60质量%。
CN201280024393.9A 2011-05-19 2012-05-21 丙烯酰胺水溶液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36878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12429 2011-05-19
JP2011-112429 2011-05-19
PCT/JP2012/062934 WO2012157777A1 (ja) 2011-05-19 2012-05-21 アクリルアミド水溶液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87844A CN103687844A (zh) 2014-03-26
CN103687844B true CN103687844B (zh) 2015-06-10

Family

ID=47177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4393.9A Active CN103687844B (zh) 2011-05-19 2012-05-21 丙烯酰胺水溶液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102590B2 (zh)
EP (1) EP2711355B1 (zh)
JP (1) JP6098510B2 (zh)
KR (1) KR101894617B1 (zh)
CN (1) CN103687844B (zh)
AU (1) AU2012256709B2 (zh)
BR (1) BR112013029504B1 (zh)
WO (1) WO201215777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49731B2 (ja) 2012-12-10 2017-06-21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アクリルアミド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6370A (zh) * 2000-12-20 2004-03-31 大野绿水株式会社 利用微生物催化剂生产酰胺化合物的方法
CN101970395A (zh) * 2008-03-14 2011-02-09 大野绿水株式会社 丙烯酰胺水溶液的稳定化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352268A (fr) 1963-01-05 1964-02-14 Electro Chimie Soc D Perfectionnements à la purification des nitriles non saturés
JPS411773Y1 (zh) 1964-03-11 1966-02-09
JPS4511284Y1 (zh) 1966-01-14 1970-05-20
IT1162484B (it) 1978-03-29 1987-04-01 Nitto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rocedimento pe produrre acrilammide o metacrilammide impiegando microorganismi
JPS54143592A (en) * 1978-04-28 1979-11-08 Nitto Chem Ind Co Ltd Microbial preparation of acrylamide or methacrylamide
JPS54129190A (en) 1978-03-29 1979-10-06 Nitto Chem Ind Co Ltd Microbial preparation of acrylamide or methacrylamide
JPS55108290A (en) * 1979-02-13 1980-08-20 Nitto Chem Ind Co Ltd Production of stable aqueous solution of acrylamide or methacrylamide
JPS5617918A (en) 1979-07-23 1981-02-20 Chisso Corp Manufacture of dichlorosilane
JPS5937951B2 (ja) 1981-11-18 1984-09-12 秀明 山田 アミドの生物学的製造法
JPS5937951A (ja) 1982-08-26 1984-03-01 井上工業株式会社 浴用気泡発生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S61162193A (ja) 1985-01-08 1986-07-22 Nitto Chem Ind Co Ltd 微生物によるアミド類の製造法
US5200331A (en) * 1985-06-04 1993-04-06 Asahi Kasei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producing an amide utilizing a microorganism
JPH0740948B2 (ja) * 1985-06-04 1995-05-10 旭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アミドの微生物学的製造法
DD274631A5 (de) 1987-09-18 1989-12-27 Kk Verfahren zur biologischen herstellung von amiden
JPH04197189A (ja) * 1990-11-29 1992-07-16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アミドの生物学的製造方法
JPH0511284A (ja) 1991-07-05 1993-01-19 Fujikura Ltd 光伝送路スイツチ
DE69616594T2 (de) * 1995-12-12 2002-05-02 Ciba Spec Chem Water Treat Ltd Produktion von ammonium-acrylat
GB9525372D0 (en) 1995-12-12 1996-02-14 Allied Colloids Ltd Enzymes, their preparation and their use in the production of ammonium acrylate
JPWO2003033716A1 (ja) * 2001-10-12 2005-02-03 ダイヤニトリックス株式会社 微生物触媒によるアクリルアミド及び/又はメタクリルアミドの製造方法
FR2835531B1 (fr) 2002-02-06 2004-12-03 Snf Sa Procede pour la fabrication d'amides en presence d'une nitrile hydratase d'origine microbiologique et nouveau microorganisme
JP2003277416A (ja) 2002-03-22 2003-10-02 Daiyanitorikkusu Kk 糖類を含むアクリルアミド水溶液
GB0416101D0 (en) * 2004-07-19 2004-08-18 Ciba Spec Chem Water Treat Ltd Process for preparing monomers and polymers thereof
JP2009214099A (ja) * 2008-02-14 2009-09-24 Okayama Univ アミド化合物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触媒
JP5630017B2 (ja) 2008-03-14 2014-11-26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アミド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JP2010222309A (ja) 2009-03-24 2010-10-07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 アクリロニトリルの精製方法
US8937199B2 (en) * 2010-02-22 2015-01-20 Mistubishi Rayon Co., Ltd. Stable aqueous acrylamide solution
WO2012039407A1 (ja) * 2010-09-24 2012-03-29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アミド化合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アミド化合物の製造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6370A (zh) * 2000-12-20 2004-03-31 大野绿水株式会社 利用微生物催化剂生产酰胺化合物的方法
CN101970395A (zh) * 2008-03-14 2011-02-09 大野绿水株式会社 丙烯酰胺水溶液的稳定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57777A1 (ja) 2012-11-22
EP2711355B1 (en) 2017-11-29
BR112013029504A2 (pt) 2019-03-06
CN103687844A (zh) 2014-03-26
EP2711355A4 (en) 2014-12-31
JP6098510B2 (ja) 2017-03-22
US20140106415A1 (en) 2014-04-17
US9102590B2 (en) 2015-08-11
EP2711355A1 (en) 2014-03-26
BR112013029504B1 (pt) 2020-10-06
KR101894617B1 (ko) 2018-09-03
JPWO2012157777A1 (ja) 2014-07-31
AU2012256709B2 (en) 2016-07-07
KR20140024002A (ko) 2014-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73627C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monomers and polymers using rhodococcus genus
CN102844295B (zh) 稳定的丙烯酰胺水溶液
CN103975071B (zh) 丙烯酰胺水溶液的制造方法
CN103687956A (zh) 丙烯酰胺的制造方法
CN103687844B (zh) 丙烯酰胺水溶液的制造方法
JP5987825B2 (ja) アクリルアミド水溶液、アクリルアミド水溶液の安定化方法
JP4966666B2 (ja) 重合体を製造する方法
JP6149731B2 (ja) アクリルアミドの製造方法
WO2016140045A1 (ja) 界面活性剤含有アミド化合物水溶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Kasei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Reiyon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