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84553A - 通信装置、通信控制方法和程序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通信控制方法和程序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684553A CN103684553A CN201310389244.9A CN201310389244A CN103684553A CN 103684553 A CN103684553 A CN 103684553A CN 201310389244 A CN201310389244 A CN 201310389244A CN 103684553 A CN103684553 A CN 10368455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or
- array antenna
- adaptive array
- beam pattern
- chan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 H01Q3/2605—Array of radiating elements provided with a feedback control over the element weights, e.g. adaptive array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6—Weighted combining using weights depending on external parameters, e.g.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predetermined weights or beamform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通信控制方法和程序,该通信装置包括:自适应阵列天线;计算部,基于传感器检测的信息来计算通信装置的方向的改变;以及控制部,基于所计算的改变来控制对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波束图的更新触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通信装置、通信控制方法和程序。
背景技术
在使用具有高直线前进特性的强衰减频率比如毫米波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自适应阵列天线经常使用波束偏转来增加链路裕量。在手持式终端装置通过使用该波束偏转而无线地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考虑由于该终端装置的移动、旋转等而导致的无线信道波动。这是由于如果没有根据无线信道的改变以最优定时朝向最优方向执行波束偏转,则将削弱无线链路的稳定性并且分组错误率将增加。
如果波束图的更新频率增加则跟踪性能将自然增加,并且通信链路的稳定性一般将改进。然而,均匀地增加波束图的更新频率具有使得由于波束搜索而导致功耗增加并且执行频带减小的缺点。此外,在波束搜索本身的误差不能忽略的情况下,还将具有如下缺点:特性由于对波束图的更新而相反劣化的风险增加。因此,提出了用于调整波束图的更新频率的技术。
例如,在JP2006-203674A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其中,波束成形器基于来自装置本身的相对于波束成形接收方(Beamformee)的方位角的信息以及装置本身与波束成形接收方之间的距离的信息而调整波束图的更新频率。该波束成形器是生成波束的通信装置,并且该波束成形接收方是接收波束通信装置。
此外,例如,在JP2007-110365A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其根据移动波束成形接收方的速度或位置信息而调整波束图的更新频率。
此外,例如,根据在JP2005-102136A中公开的公开内容,尽管没有公开调整波束图的更新频率的技术,但是公开了基于入射波角度的波动速度来改变比特率的技术。
发明内容
然而,根据JP2006-203674A中公开的公开内容,波束成形器可能需要利用某种类型的方法来检测波束成形接收方的位置。此外,由于通信对方使用直线角度,因此在视线外通信的情况下,比如当波束成形器与波束成形接收方之间存在障碍物时,将不能通过波束图的更新生成最优波束。
此外,根据在JP2007-110365A中公开的公开内容,波束成形器可能需要预先检测波束成形接收方的速度。此外,由于仅使用速度,并且没有考虑移动方向,因此在原来不必要的情况下可能产生对于波束图的更新。
此外,根据在JP2005-102136A中公开的公开内容,由于可能需要执行根据接收信号估计入射波角度,因此具有将需要大量操作的缺陷。
因此,期望提供如下机制:可以利用简单的处理适当地更新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波束图,而不需要在接收侧执行对通信装置的状态检测或者在接收侧对通信装置的处理请求。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自适应阵列天线;计算部,基于传感器检测的信息来计算通信装置的方向的改变;以及控制部,基于所计算的改变来控制对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波束图的更新触发。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包括:基于由传感器检测的信息计算包括自适应阵列天线的通信装置的方向的改变;以及基于所计算的改变来控制对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波束图的更新触发。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使得控制包括自适应阵列天线的通信装置的计算机用作如下的程序:计算部,基于由传感器检测的信息来计算通信装置的方向的改变;以及控制部,基于所计算的改变来控制对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波束图的更新触发。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公开,变得可以利用简单的处理来适当地更新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波束图,而不在接收侧执行对通信装置的状态检测或者在接收侧对通信装置的处理请求。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配置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3是用于描述自适应阵列天线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更新触发控制处理的示意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波束图更新控制处理的示意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波束图更新处理的示意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变型例的、通信装置的配置和连接到该通信装置的通信装置300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9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更新触发控制处理的示意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波束图更新控制处理的示意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12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更新触发控制处理的示意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传送数据判断处理的示意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以及
图15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更新触发控制处理的示意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注意,在该说明书和附图中,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功能和结构的结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且省略对这些结构元件的重复说明。
将按以下顺序给出描述。
1. 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配置
2. 第一实施例
2.1 通信装置的配置
2.2 处理的流程
2.3 变型例
3. 第二实施例
3.1 通信装置的配置
3.2 处理的流程
4. 第三实施例
4.1 通信装置的配置
4.2 处理的流程
5. 第四实施例
5.1 通信装置的配置
5.2 处理的流程
6. 结论
<<1.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配置>>
首先,将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配置。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配置的示例的说明图。参照图1,无线通信系统包括通信装置100和通信装置200。
(通信装置100)
通信装置100是具有自适应阵列天线的通信装置。通信装置100通过自适应阵列天线生成具有某种波束图的波束10。此外,通信装置100通过使用所生成的波束10来传送数据。以此方式,通信装置100用作波束成形器。
此外,通信装置100更新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波束图。例如,通信装置100将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波束图更新为对通信装置200的链路质量进行优化的波束图。然后,通信装置100生成具有更新后的波束图的波束。
此外,通信装置100是手持式通信装置。因此,通信装置100可以无规律地移动或旋转。即,通信装置100的方向可能无规律地改变。如果通信装置100的方向改变,则所生成的波束的方向也将改变。
注意,通信装置100可通过自适应阵列天线接收由包括通信装置200的其它装置生成的波束。另外,通信装置100可从所接收的波束接收数据。以此方式,通信装置100也可用作波束成形接收方。
(通信装置200)
通信装置200是具有自适应阵列天线的通信装置。通信装置200通过自适应阵列天线接收由包括通信装置100的其它装置生成的波束。另外,通信装置200从所接收的波束接收数据。以此方式,通信装置200用作波束成形接收方。
此外,通信装置200例如是静止型通信装置。因此,通信装置200的方向可以是固定的。
注意,通信装置200可通过自适应阵列天线生成具有某种波束图的波束。此外,通信装置200可通过使用所生成的波束来传送数据。以此方式,通信装置200也可用作波束成形器。在该情况下,通信装置200可更新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波束图。
至此,已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配置。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通信装置100变得可以利用简单的处理适当地更新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波束图,而无需执行对通信装置200的状态检测或者对通信装置200的处理请求。在下文中,将按照<2.第一实施例>、<3.第二实施例>、<4.第三实施例>和<5.第四实施例>来描述具体内容。
<<2.第一实施例>>
首先,将描述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基于通信装置100的方向改变,触发对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波束图的更新。在下文中,将按<2.1通信装置的配置>、<2.2处理的流程>和<2.3变型例>的顺序来描述第一实施例。
<2.1通信装置的配置>
将参照图2和图3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00-1的配置的示例。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00-1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参照图2,通信装置100-1包括应用部110、通信处理部120、调制/解调部130、自适应阵列天线140、天线控制部150、传感器160、方向改变计算部170和触发控制部180。
(应用部110)
应用部110向通信装置100-1的用户提供应用功能。例如,应用部110通过获取数据并且通过使用该数据执行处理来生成新数据。
此外,在将数据传送到其它装置的情况下,应用部110对通信处理部120进行请求以将该数据传送到该其它装置。此外,应用部110从通信处理部120获取从其它装置传送到通信装置100-1的数据。
注意,应用部110可以例如通过应用程序来实现。
(通信处理部120)
通信处理部120执行用于传送数据的处理。例如,当从应用部110接收到数据时,通信处理部120根据该数据生成分组,并且执行诸如用于介质访问控制(MAC)的报头添加以及检错码的添加的处理。另外,通信处理部120将处理后的数据提供到调制/解调部130。
此外,通信处理部120执行用于接收数据的处理。例如,当从调制/解调部130接收到数据时,通信处理部120执行处理比如报头分析、检错和重排序处理。另外,通信处理部120将处理后的数据提供到应用部110。
(调制/解调部130)
调制/解调部130对从通信处理部120接收的数据进行调制,并且将调制信号输出到自适应阵列天线140。此外,调制/解调部130对来自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信号进行解调,并且将解调信号输出到通信处理部120。
(自适应阵列天线140)
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生成具有某种波束图的波束。在下文中,将通过参照图3来具体描述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示例。
图3是用于描述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示例的说明图。参照图3,自适应阵列天线140包括多个天线元件141、可变放大器143、可变相移器145和合成器/分配器147。变得可以通过控制由每个天线元件141传送/接收的无线电波的相位和幅度来生成具有期望波束图的波束。对由每个天线元件141传送/接收的无线电波的相位和幅度的控制通过对可变放大器143和可变相移器145的权重设置来实现。该控制由稍后描述的天线控制部150来执行。此外,合成器/分配器147将来自调制/解调部130的调制信号分配给每个天线元件141。此外,合成器/分配器147对来自多个天线元件141的信号进行合成,并且将合成信号输出到调制/解调部130。
(天线控制部150)
天线控制部150控制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生成。
例如,天线控制部150允许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生成具有期望波束图的波束。更具体地,例如,天线控制部150通过对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可变放大器143和可变相移器145执行权重设置,允许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生成具有期望波束图的波束。以此方式,例如,由于通过设置可变放大器143和可变相移器145的权重来确定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因此可变放大器143和可变相移器145的设置值(即,权重)存储在存储部(图中未示出)中。
此外,天线控制部150更新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即,天线控制部150允许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生成具有新波束图的波束。
具体地,在第一实施例中,由触发控制部180来触发对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的更新。具体地,例如,当触发控制部180发出用于更新波束图的指令时,天线控制部150更新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
此外,例如,在满足规定条件(下文中称为“波束图更新条件”)的情况下,也触发对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的更新。更具体地,例如,当满足波束图更新条件时,天线控制部150确定要更新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然后,天线控制部150更新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
波束图更新条件包括例如过去了用于定期更新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的更新周期。此外,该波束图更新条件还可包括使用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无线通信中的通信错误超过第一阈值(下文中称为“阈值Terror”)。此外,该波束图更新条件还可包括使用该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无线通信中的通信量超过第二阈值(下文中称为“阈值Ttraffic”)。
(传感器160)
传感器160检测用于计算通信装置100-1的方向改变的信息。通信装置100-1的该方向例如是通信装置100-1的三维方向(下文中称为“三维方向”)。
具体地,例如,传感器160包括地磁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另外,该地磁传感器检测示出通信装置100-1的二维方位的方位信息。此外,该加速度传感器检测示出通信装置100-1的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即,示出相对于通信装置100-1的垂直方向的倾斜)的重力加速度方向信息。即,传感器160检测该方位信息和该重力加速度方向信息。
注意,传感器160可取代地磁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而包括三轴角速度传感器。另外,该三轴角速度传感器可检测示出通信装置100-1的三轴角速度的角速度信息。
(方向改变计算部170)
方向改变计算部170基于传感器160检测的信息来计算通信装置100-1的方向改变。通信装置100-1的该方向例如是三维方向。
例如,方向改变计算部170计算更新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时通信装置100-1的方向与此后通信装置100-1的方向之间的差别作为该改变。更具体地,例如,如上所述,传感器160检测示出通信装置100-1的二维方位的方位信息和示出相对于通信装置100-1的垂直方向的倾斜的重力加速度方向信息。然后,方向改变计算部170根据由该方位信息示出的二维方位和由该重力加速度方向信息示出的相对于垂直方向的倾斜,计算通信装置100-1的三维方向。另外,具体地,方向改变计算部170通过计算更新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时的三维方向,允许存储部(图中未示出)存储该三维方向。然后,方向改变计算部170通过根据需要计算此后的三维位置,计算所存储的三维方向(当更新波束图时通信装置100-1的方向)与根据需要所计算的三维方向(即,此后通信装置100-1的方向)之间的差别。
注意,如上所述,传感器160可检测示出通信装置100-1的三轴角速度的角速度信息。另外,方向改变计算部170可通过更新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并且此后对角速度进行积分而根据需要计算该差别。
以此方式,变得可以通过计算更新波束图时通信装置100-1的方向与此后通信装置100-1的方向之间的差别来知道波束的峰值方向偏离原始最优方向的程度。
(触发控制部180)
触发控制部180基于所计算的通信装置100-1的方向的改变来控制对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的更新触发。具体地,在第一实施例中,触发控制部180基于所计算的通信装置100-1的方向的改变来触发对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的更新。
更具体地,例如,触发控制部180基于该所计算的改变与第三阈值之间的比较结果来控制该更新触发。即,触发控制部180基于该所计算的差别与阈值Tangle之间的比较结果来触发对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的更新。另外,具体地,例如,触发控制部180判断该差别的大小是否超过了阈值Tangle。然后,如果该差别的大小超过了阈值Tangle,则触发控制部180向天线控制部150发出用于更新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的指令。
以此方式,在通信装置100-1的方向显著改变的情况下,即,在波束的峰值方向显著改变的情况下,变得可以通过触发对波束图的更新来立即更新波束图。即,变得可以适当地更新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因此,对波束图的跟踪性能将提高。结果,即使通信装置100-1的方向显著改变,波束的峰值方向也将几乎不偏离最优方向。另外,可以抑制无线链路的SN比(信噪比)的降低和分组错误的增加。此外,在通信装置100-1的方向没有显著改变的情况下,以此方式,由于没有触发对于波束图的更新,因此可以将功耗抑制到最低要求。
此外,以此方式,由于触发对波束图的更新由通信装置100中的内部处理来实现,因此对作为通信对方的通信装置200的状态检测和对通信装置200的处理请求可能均不需要。因此,没有产生通信装置之间的复杂处理。另外,这些内部处理是诸如通信装置100的方向改变的计算的简单处理。因此,可以通过简单处理来更新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
注意,可根据使用利用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无线通信的应用软件的请求而改变该第三阈值(例如,阈值Tangle)。由于如果该第三阈值变小则波束图的更新频率将变高,同时对于通信装置100-1的操作波束图的跟踪性能将提高,因此通信装置100-1的功耗也将增加。由于当波束图的跟踪性能提高时波束的峰值将几乎不偏离,因此可以抑制无线链路的SN比降低和分组错误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如果该第三阈值变高则波束的更新频率将变低,同时通信装置100-1的功耗将降低,因此对于通信装置100-1的操作波束图的跟踪性能也将降低。由于当波束图的跟踪性能降低时波束的峰值偏离,因此无线链路的SN比可能降低并且分组错误可能增加。即,与该第三阈值有关,在通信质量与功耗之间存在折衷。因此,例如,可根据应用软件中可接受的通信质量(例如,容许延迟时间、容许分组丢失率等)来改变该第三阈值。在该情况下,还可考虑通信装置100-1的能力(例如,通过编码实现的丢失校正能力)。
根据该阈值的改变,可以将功耗充分抑制到所需水平,同时满足来自应用软件的对通信质量的请求。
至此,已描述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00-1的配置的示例。注意,图2没有公开无线通信中可能需要的所有组成元件,比如ADC(模拟数字转换器)、DAC(数字模拟转换器)和变频器。然而,无需赘言,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通信装置100-1中包括这些组成元件。
<2.2处理的流程>
接下来,将参照图4至图6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各种处理。
(更新触发控制处理)
首先,将参照图4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更新触发控制处理的示例。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更新触发控制处理的示意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当建立通信装置100-1与通信装置200之间的连接并且更新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时,该更新触发控制处理开始。
在步骤S401中,方向改变计算部170通过根据由传感器160检测的信息(例如,方位信息和重力加速度方向信息)计算通信装置100-1的三维方向,允许存储部(图中未示出)存储三维方向。该所存储的三维方向是当更新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时的三维方向。
在步骤S403中,方向改变计算部170判断通信装置100-1的三维方向是否已改变。例如,方向改变计算部170通过判断传感器160检测的信息(例如,方位信息和重力加速度方向信息)是否已改变来判断通信装置100-1的三维方向是否已改变。如果三维方向已改变,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405。否则,处理重复步骤S403。
在步骤S405中,方向改变计算部170根据传感器160检测的信息(例如,方位信息和重力加速度方向信息)计算通信装置100-1的三维方向。该所计算的三维方向是通信装置100-1的当前三维方向。
在步骤S407中,方向改变计算部170计算所存储的三维方向(即,当更新波束图时通信装置100-1的三维方向)与通信装置100-1的最新所计算的三维方向(即,当前三维方向)之间的差别。
在步骤S409中,触发控制部180判断所计算的差别的大小是否超过了阈值Tangle。如果该差别的大小超过了阈值Tangle,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411。否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403。
在步骤S411中,触发控制部180向天线控制部150发出用于更新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的指令。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401。
(波束图更新控制处理)
首先,将参照图5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波束图更新控制处理的示例。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波束图更新控制处理的示意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当通信装置100与通信装置200之间的连接建立时,该波束图更新控制处理开始。
在步骤S501中,天线控制部150判断是否存在用于由触发控制部180更新波束图的指令。在已存在该指令的情况下,处理进行到步骤S600。否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503。
在步骤S503中,天线控制部150判断是否满足波束图更新条件。该波束图更新条件包括例如过去了定期更新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的更新周期。在该情况下,天线控制部150判断是否过去了更新周期。在满足波束图更新条件的情况下,处理进行到步骤S505。否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501。
在步骤S505中,天线控制部150确定要更新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
在步骤S600中,天线控制部150执行波束图更新处理。即,天线控制部150更新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
(波束图更新处理)
首先,将参照图6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波束图更新处理(即,步骤S600)的示例。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波束图更新处理的示意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在步骤S601中,天线控制部150执行对用于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传送的天线权重(即,可变放大器143和可变相移器145的权重)的训练。即,天线控制部150设置用于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各种传送的天线权重,并且生成具有与这些天线权重对应的波束图的波束。通过由通信装置200接收这些波束来对这些波束进行评估。
在步骤S603中,通信装置200传送对用于传送的天线权重的反馈,并且当其由通信装置100接收时天线控制部150获取该反馈。该反馈示出了哪个波束图是最优波束图(即,用于传送的天线权重)。然后,天线控制部150设置自适应阵列天线140中用于传送的最优天线权重。
在步骤S605中,天线控制部150执行对用于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接收的天线权重的训练。即,天线控制部150设置用于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各种接收的天线权重,并且评估这些天线权重。然后,天线控制部150设置自适应阵列天线140中用于接收的最优天线权重。
然后,在步骤S607中,天线控制部150判断对用于传送的天线权重的训练和对用于接收的天线权重的训练是否均已重复了规定次数。如果每个训练均已重复了规定次数,则处理结束。否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601。
至此,已描述了波束图更新处理的示意流程的示例。以此方式,在波束图更新处理中,通常两个通信装置中的一个通信装置固定波束图,而另一个通信装置测试各种波束图并且接收最优波束图的反馈。波束图更新处理可以根据无线通信的标准而不同。除了上述步骤之外,波束图更新处理可以包括执行开始定时的调整的步骤、估计延迟时间的步骤等。
<2.3变型例>
接下来,将参照图7描述第一实施例的变型例。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通信装置100-1包括触发控制部180。另一方面,在第一实施例的变型例中,根据该变型例的通信装置100-10不包括触发控制部180,并且连接到通信装置100-1的通信装置包括触发控制部180的功能。在下文中,将通过参照图7来具体描述这一点。
图7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变型例的通信装置100-10的配置和连接到该通信装置100-10的通信装置300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参照图7,示出了通信装置100-10和通信装置300。
(通信装置100-10)
与图2所示的通信装置100-1类似,通信装置100-10包括应用部110、通信处理部120、调制/解调部130、自适应阵列天线140、天线控制部150、传感器160和方向改变计算部170。另外,通信装置100-10包括用于与通信装置300通信的通信部101。
通信部101将方向改变计算部170所计算的通信装置100-10的方向改变传送到通信装置300。此外,通信部101从通信装置300接收用于更新波束图的指令,并且向天线控制部150通知该指令。
(通信装置300)
通信装置300包括用于与通信装置100-10通信的通信部301、方向改变获取部370和触发控制部380。
通信部301从通信装置100-10接收所计算的通信装置100-10的方向的改变。此外,通信部301将来自触发控制部380的用于更新波束图的指令传送到通信装置100-10。
方向改变获取部370获取所计算的通信装置100-10的方向的改变。更具体地,例如,当通信装置301接收到所计算的通信装置100-10的方向的改变时,方向改变获取部370获取该方向改变。然后,将该方向改变提供到触发控制部380。
触发控制部380与通信装置100-1的触发控制部180类似地工作。即,例如,触发控制部380基于所计算的通信装置100-1的方向改变来触发对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的更新(例如,发出用于更新的指令)。
如上所述,触发控制部可以包括在与包括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通信装置100-10不同的通信装置中。注意,除了触发控制部之外,方向改变计算部170也可不包括在通信装置100-10中,并且可包括在通信装置300中。在该情况下,通过通信部101将传感器检测的信息传送到通信装置300,并且通信装置300计算通信装置100-10的方向的改变。以此方式,通信装置300中的组成元件(即,触发控制部和方向改变计算部)的布置可以不仅适用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00-1,而且适用于根据稍后描述的实施例2至4的通信装置100。
至此,已描述了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并且根据该第一实施例,在通信装置100的方向显著改变的情况下,即,在波束的峰值方向显著改变的情况下,变得可以立即更新波束图。即,变得可以适当地更新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因此,波束图的跟踪性能将提高。结果,即使通信装置100的方向显著改变,波束的峰值方向也将几乎不偏离最优方向。另外,可以抑制无线链路的SN比降低和分组错误增加。此外,在通信装置100的方向没有显著改变的情况下,以此方式,由于没有触发对波束图的更新,因此可以将功耗抑制到最低要求。
此外,以此方式,由于通过通信装置100中的内部处理来实现触发对波束图的更新,因此对作为通信对方的通信装置200的状态检测和对通信装置200的处理请求可能均不需要。因此,不会产生通信装置之间的复杂处理。另外,这些内部处理是诸如通信装置100的方向改变的计算的简单处理。因此,可以通过简单处理来更新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
<<3.第二实施例>>
将继续描述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基于通信装置100的方向改变来改变触发对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波束图的更新的条件。在下文中,将按照<3.1通信装置的配置>和<3.2处理的流程>的顺序来描述第二实施例。
<3.1通信装置的配置>
将参照图8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00-2的配置的示例。图8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00-2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参照图8,通信装置100-2包括应用部110、通信处理部120、调制/解调部130、自适应阵列天线140、天线控制部151、传感器160、方向改变计算部171和触发控制部181。
这里,对于应用部110、通信处理部120、调制/解调部130、自适应阵列天线140和传感器160,第一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之间不存在差别。因此,这里将描述天线控制部151、方向改变计算部171和触发控制部181。
(天线控制部151)
天线控制部151控制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生成。
例如,天线控制部151允许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生成具有期望波束图的波束。天线控制部151的这点与第一实施例的天线控制部150相同。
此外,天线控制部151更新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即,天线控制部151允许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生成具有新波束图的波束。
具体地,在第二实施例中,在满足规定条件(即,波束图更新条件)的情况下,触发对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的更新。更具体地,例如,当满足波束图更新条件时,天线控制部151确定要更新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然后,天线控制部151更新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
该波束图更新条件包括例如过去了定期更新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的更新周期。此外,该波束图更新条件还可包括使用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无线通信中的通信错误超过第一阈值(即,阈值Terror)。此外,该波束图更新条件还可包括使用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无线通信中的通信量超过第二阈值(即,阈值Ttraffic)。
具体地,在第二实施例中,由稍后描述的触发控制部181来改变该波束图更新条件。
(方向改变计算部171)
方向改变计算部171基于传感器160检测的信息来计算通信装置100-2的方向的改变。通信装置100-2的该方向例如是三维方向。
例如,方向改变计算部171计算每规定时间内通信装置100-2的方向的改变量作为该改变。具体地,例如,如上所述,传感器160检测示出通信装置100-2的二维方位的方位信息和示出相对于通信装置100-2的垂直方向的倾斜的重力加速度方向信息。然后,方向改变计算部171根据由该方位信息示出的二维方位和由该重力加速度方向信息示出的相对于垂直方向的倾斜而计算通信装置100-2的三维方向。另外,具体地,方向改变计算部171通过计算通信装置100-2的三维方向而允许存储部(图中未示出)存储三维方向,并且另外计算在过去规定时间之后的三维方向。然后,方向改变计算部171计算所存储的三维方向与在过去规定时间之后所计算的三维方向之间的差别(即,每规定时间内通信装置100-2的方向改变量)。以此方式,方向改变计算部171根据需要计算每规定时间内通信装置100-2的方向改变量。
注意,与第一实施例类似,传感器160可检测示出通信装置100-2的三轴角速度的角速度信息。另外,方向改变计算部171可通过在每规定时间内对角速度进行积分来计算该改变量。
以此方式,通过计算每规定时间内通信装置100-2的方向改变,变得可以知道波束的峰值方向偏离的快慢程度。
(触发控制部181)
触发控制部181基于所计算的通信装置100-2的方向改变来控制对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的更新触发。具体地,在第二实施例中,触发控制部181基于所计算的通信装置100-2的方向改变来改变触发对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的更新的条件(即,波束图更新条件)。
更具体地,例如,触发控制部181基于该所计算的改变与第三阈值之间的比较结果来控制该更新触发。即,触发控制部181基于每规定时间内通信装置100-2的方向改变量与阈值Tangle_rate之间的比较结果来改变波束图更新条件。另外,具体地,例如,触发控制部181判断该改变量的大小是否超过了阈值Tangle_rate。然后,如果以上改变量的大小超过了阈值Tangle_rate,则触发控制部181改变波束图更新条件。
此外,例如,该波束图更新条件包括过去了定期更新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的更新周期。在该情况下,触发控制部181改变该更新周期的长度。例如,在每规定时间内通信装置100-2的方向改变量的大小超过阈值Tangle_rate的情况下,触发控制部181缩短该更新周期。即,在通信装置100-2的方向改变速度快的情况下,将以较短的周期来更新波束图。
此外,该波束图更新条件可包括使用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无线通信中的通信错误超过第一阈值(即,阈值Terror),并且触发控制部181可改变阈值Terror。例如,在每规定时间内通信装置100-2的方向改变量的大小超过阈值Tangle_rate的情况下,触发控制部181可减小阈值Terror。即,在通信装置100-2的方向改变速度快的情况下,将以减小的通信错误来更新波束图。
此外,该波束图更新条件可包括使用该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无线通信中的通信量超过第二阈值(即,阈值Ttraffic),并且触发控制部181可改变阈值Ttraffic。例如,在每规定时间内通信装置100-2的方向改变量的大小超过阈值Tangle_rate的情况下,触发控制部181可减小阈值Ttraffic。即,在通信装置100-2的方向改变速度快的情况下,将以减小的通信量来更新波束图。
以此方式,在通信装置100-2的方向显著改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波束图更新条件,波束图的更新频率可以变高。即,可以适当地更新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因此,波束图的跟踪性能将提高。结果,即使通信装置100-2的方向显著改变,波束的峰值方向也将几乎不偏离最优方向。另外,可以抑制无线链路的SN比降低和分组错误增加。此外,在通信装置100-2的方向不显著改变的情况下,以此方式,由于波束图的更新频率没有变高,因此可以将功耗抑制到最低要求。
此外,以此方式,由于通过通信装置100中的内部处理来实现波束图更新条件的改变,因此对作为通信对方的通信装置200的状态检测和对通信装置200的处理请求可能均不必要。因此,没有产生通信装置之间的复杂处理。另外,这些内部处理是诸如通信装置100的方向改变的计算的简单处理。因此,可以通过简单处理提高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的更新频率。
注意,可根据使用利用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无线通信的应用软件的请求来改变该第三阈值(例如,阈值Tangle_rate)。触发控制部181的该点与第一实施例的触发控制部180相同。
此外,也可根据使用利用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无线通信的应用软件的请求来改变该更新周期、阈值Terror和阈值Ttraffic。
<3.2处理的流程>
接下来,将参照图9和图10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各种处理。
(更新触发控制处理)
首先,将参照图9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更新触发控制处理的示例。图9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更新触发控制处理的示意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当通信装置100-2与通信装置200之间的连接建立时,该更新触发控制处理开始。
在步骤S431中,方向改变计算部171通过根据传感器160检测的信息(例如,方位信息和重力加速度方向信息)计算通信装置100-2的三维方向,允许存储部(图中未示出)存储三维方向。该存储的三维方向是在过去规定时间之前的三维方向。
在步骤S433中,方向改变计算部171判断在规定时间内通信装置100-2的三维方向是否已改变。例如,方向改变计算部171通过判断传感器160检测的信息(例如,方位信息和重力加速度方向信息)是否已改变来判断通信装置100-2的三维方向是否已改变。如果三维方向已改变,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435。否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443。
在步骤S435中,方向改变计算部171根据传感器160检测的信息(例如,方位信息和重力加速度方向信息)来计算通信装置100-2的三维方向。该所计算的三维方向是在过去规定时间之后通信装置100-2的三维方向。
在步骤S437中,方向改变计算部171计算所存储的三维方向(即,在过去规定时间之前通信装置100-2的三维方向)与最新所计算的通信装置100-2的三维方向(即,过去规定时间之后的三维方向)之间的差。即,方向改变计算部171计算每规定时间内通信装置100-2的三维方向的改变量。
在步骤S439中,触发控制部181判断所计算的改变量的大小是否超过阈值Tangle_rate。如果该改变量的大小超过了阈值Tangle_rate,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441。否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431。
在步骤S441中,触发控制部181改变波束图更新条件。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431。
在步骤S443中,触发控制部181改变波束图更新条件以使得更新频率最小化。即,在通信装置100-2的方向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使得波束图的更新频率最小化。
(波束图更新控制处理)
首先,将参照图10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波束图更新控制处理的示例。图10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波束图更新控制处理的示意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当通信装置100与通信装置200之间的连接建立时,该波束图更新控制处理开始。
除了不包括步骤S501之外,图10所示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波束图更新控制处理与图5所示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波束图更新控制处理相同。
至此,已描述了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并且根据该第二实施例,在通信装置100的方向显著改变的情况下,波束图的更新频率可能变高。即,变得可以适当地更新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因此,波束图的跟踪性能将提高。结果,即使通信装置100的方向显著改变,波束的峰值方向也将几乎不偏离最优方向。另外,可以抑制无线链路的SN比降低和分组错误增加。此外,在通信装置100的方向没有显著改变的情况下,以此方式,由于波束图的更新频率没有变高,因此可以将功耗抑制到最低要求。
此外,以此方式,由于通过通信装置100中的内部处理来实现波束图更新条件的改变,因此对作为通信对方的通信装置200的状态检测和对通信装置200的处理请求可能均不必要。因此,没有产生通信装置之间的复杂处理。另外,这些内部处理是诸如通信装置100的方向改变的计算的简单处理。因此,可以通过简单处理提高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的更新频率。
<<4.第三实施例>>
将继续描述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在判断不存在要通过使用自适应阵列天线传送的数据的情况下,停止对更新触发的控制。在下文中,将按照<4.1通信装置的配置>和<4.2处理的流程>的顺序来描述第三实施例。
<4.1通信装置的配置>
将参照图11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00-3的配置的示例。图11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00-3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参照图11,通信装置100-3包括应用部110、通信处理部120、调制/解调部130、自适应阵列天线140、天线控制部150、传感器160、方向改变计算部170、触发控制部183和传送数据判断部190。
这里,对于应用部110、通信处理部120、调制/解调部130、自适应阵列天线140、天线控制部150、传感器160和方向改变计算部170,第一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之间没有差别。因此,这里将描述触发控制部183和传送数据判断部190。
(传送数据判断部190)
传送数据判断部190判断是否存在要通过使用自适应阵列天线140传送的数据。
更具体地,例如,传送数据判断部190基于通信装置100-3的使用状态来判断是否存在要通过使用自适应阵列天线140传送的数据。在下文中,将描述通信装置100-3是超声探针(诊断设备)的情况的示例。
作为示例,通信装置100-3是超声探针,并且包括传送/接收超声波的超声传送/接收元件(图中未示出)和根据所接收的超声波生成回声波的信息的机构(图中未示出)。另外,通信装置100-3通过无线通信将所生成的回声波的信息传送到作为超声诊断装置的通信装置200。此外,通信装置100-3包括靠近该超声传送/接收元件设置的压力传感器(图中未示出)。由于超声波大部分在超声探针与空气之间的边界表面处被反射,因此在超声探针没有与测量目标接触的情况下,超声探针将不能接收有效的超声波。因此,由于在压力传感器没有检测到压力的情况下回声波的信息是无效的,因此无需说,将不存在要传送的数据。
在这样的超声探针的示例中,例如,传送数据判断部190基于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检测条件来判断是否存在要通过适应自适应阵列天线140传送的数据。更具体地,例如,在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的情况下,传送数据判断部190判断存在要通过使用自适应阵列天线140传送的数据。另一方面,在压力传感器没有检测到压力的情况下,传送数据判断部190判断不存在要通过使用自适应阵列天线140传送的数据。
以此方式,根据通信装置100-3的类型,可以根据通信装置100-3的使用状况判断是否存在要传送的数据。
此外,传送数据判断部190可基于目标为进行传送的数据的有效性来判断是否存在要通过使用自适应阵列天线140传送的数据。
例如,在上述超声探针示例中,传送数据判断部190可基于所接收的超声波的深度强度来判断是否存在要通过使用自适应阵列天线140传送的数据。更具体地,例如,如果所接收的超声波的深度强度超过阈值,则传送数据判断部190判断存在要通过使用自适应阵列天线140传送的数据。另一方面,如果所接收的超声波的深度强度没有超过阈值,则传送数据判断部190判断不存在要通过使用自适应阵列天线140传送的数据。
以此方式,根据通信装置100-3的类型,存在目标为进行传送的数据有效的情况以及存在目标为进行传送的数据无效的情况。因此,可以根据目标为进行传送的数据的有效性来判断是否存在要传送的数据。
此外,传送数据判断部190可基于目标为进行传送的数据的目的装置的状态来判断是否存在要通过使用自适应阵列天线140传送的数据。
例如,在上述超声探针示例中,存在超声诊断装置(通信装置200)将进行用于仔细检查暂停的显示(定格)的可能性。另外,在超声诊断装置的显示处于暂停状态时,不需要将回声波的信息传送到超声诊断装置。因此,无需说,在超声诊断装置的显示处于暂停状态时,不存在要传送的数据。
因此,例如,传送数据判断部190可基于作为超声诊断装置的通信装置200的显示是否处于暂停状态来判断是否存在要通过使用自适应阵列天线140传送的数据。更具体地,例如,如果通信装置200的显示处于暂停状态,则传送数据判断部190判断不存在要通过使用自适应阵列天线140传送的数据。注意,例如,在该显示处于暂停状态的情况下,通信装置200向通信装置100通知该事实。
(触发控制部183)
触发控制部183基于所计算的通信装置100-3的方向改变来控制对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的更新触发。在第三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触发控制部180类似,触发控制部183基于所计算的通信装置100-3的方向改变来触发对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的更新。
具体地,在第三实施例中,在判断不存在要通过使用自适应阵列天线140传送的数据的情况下,触发控制部183停止对更新触发的控制。更具体地,例如,在传送数据判断部190判断不存在要通过使用自适应阵列天线140传送的数据的情况下,触发控制部183停止基于通信装置100-3的方向改变对波束图的更新触发的控制。
此外,例如,在传送数据判断部190判断存在要通过使用自适应阵列天线140传送的数据的情况下,触发控制部183重启基于通信装置100-3的方向改变对波束图的更新触发的控制。
在不存在要传送数据的情况下,即,在更新波束图没有优点的情况下,通过这样停止对更新触发的控制,变得可以抑制对波束图的更新。因此,可以降低功耗。
<4.2处理的流程>
接下来,将参照图12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各种处理。注意,对于波束图更新控制处理和包括在该处理中的波束图更新处理,在第一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之间没有差别。因此,这里将描述第三实施例的更新触发控制处理和包括在该处理中的传送数据判断处理。
(更新触发控制处理)
将参照图12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更新触发控制处理的示例。图12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更新触发控制处理的示意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当通信装置100-3与通信装置200之间的连接建立时,该更新触发控制处理开始。
注意,这里,将仅描述作为参照图4描述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更新触发控制处理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更新触发控制处理之间的差别的步骤S700和步骤S461。
在步骤S700中,传送数据判断部190执行传送数据判断处理。即,传送数据判断部190判断是否存在要通过使用自适应阵列天线140传送的数据。
在步骤S461中,在判断存在要传送的数据的情况下,处理进行到步骤S403。否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700。
(传送数据判断处理)
将参照图13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传送数据判断处理的示例。图13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传送数据判断处理的示意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在步骤S701中,传送数据判断部190判断压力传感器是否检测到压力。如果检测到压力,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707。否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703。
在步骤S703中,传送数据判断部190判断作为超声诊断装置的通信装置200的显示是否处于暂停状态。如果该画面处于暂停状态,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705。否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707。
在步骤S705中,传送数据判断部190判断不存在要通过使用自适应阵列天线140传送的数据。然后,处理结束。
在步骤S707中,传送数据判断部190判断存在要通过使用自适应阵列天线140传送的数据。然后,处理结束。
至此,已描述了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并且根据该第三实施例,在不存在要传送的数据的情况下,即,在更新波束图没有优点的情况下,变得可以抑制对波束图的更新。因此,可以降低功耗。
<<5.第四实施例>>
将继续描述本公开的第四实施例。根据本公开的第四实施例,与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类似,在判断不存在要通过使用自适应阵列天线传送的数据的情况下,停止对更新触发的控制。第三实施例改变了第一实施例的一个部分,而第四实施例改变了第二实施例的一个部分。在下文中,将按照<5.1通信装置的配置>和<5.2处理的流程>的顺序来描述第四实施例。
<5.1通信装置的配置>
将参照图14描述根据第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00-4的配置的示例。图14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00-4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参照图14,通信装置100-4包括应用部110、通信处理部120、调制/解调部130、自适应阵列天线140、天线控制部151、传感器160、方向改变计算部171、触发控制部185和传送数据判断部190。
这里,对于应用部110、通信处理部120、调制/解调部130、自适应阵列天线140、天线控制部151、传感器160和方向改变计算部171,在第二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之间不存在差别。此外,根据第四实施例的传送数据判断部190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传送数据判断部190相同。因此,这里将描述触发控制部185。
(触发控制部185)
触发控制部185基于所计算的通信装置100-4的方向改变而控制对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的更新触发。在第四实施例中,与第二实施例的触发控制部181类似,触发控制部185基于所计算的通信装置100-4的方向改变来改变触发对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的更新的条件(即,波束图更新条件)。
具体地,在第四实施例中,在判断不存在要通过使用自适应阵列天线140传送的数据的情况下,触发控制部185停止对更新触发的控制。更具体地,例如,在传送数据判断部190判断不存在要通过使用自适应阵列天线140传送的数据的情况下,触发控制部185停止基于通信装置100-4的方向改变对波束图的更新触发的控制。
此外,例如,在传送数据判断部190判断存在要通过使用自适应阵列天线140传送的数据的情况下,触发控制部185重启基于通信装置100-4的方向改变对波束图的更新触发的控制。
通过这样停止对更新触发的控制,在不存在要传送的数据的情况下,即,在更新波束图没有优点的情况下,变得可以抑制对波束图的更新。因此,可以减低功耗。
<5.2处理的流程>
接下来,将参照图15描述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各种处理。注意,对于波束图更新控制处理和包括在该处理中的波束图更新处理,在第四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之间不存在差别。因此,这里将描述第四实施例的更新触发控制处理。
(更新触发控制处理)
将参照图15描述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更新触发控制处理的示例。图15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更新触发控制处理的示意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当通信装置100-4与通信装置200之间的连接建立时,该更新触发控制处理开始。
注意,这里,将仅描述作为参照图9描述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更新触发控制处理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更新触发控制处理之间的差别的步骤S700和步骤S471。
在步骤S700中,传送数据判断部190执行传送数据判断处理。即,传送数据判断部190判断是否存在要通过使用自适应阵列天线140传送的数据。注意,该传送数据判断处理与参照图13描述的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传送数据判断处理相同。
在步骤S471中,在判断存在要传送的数据的情况下,处理进行到步骤S431。否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443。
至此,描述了本公开的第四实施例,并且根据该第四实施例,在不存在要传送的数据的情况下,即,在更新波束图没有优点的情况下,变得可以抑制对波束图的更新。因此,可以降低功耗。
<<6.结论>>
至此,通过使用图1至图15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和各个处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基于传感器160检测的信息来计算通信装置100的方向改变。另外,基于该所计算的改变来控制对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的更新触发。
以此方式,变得可以利用简单的处理适当地更新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波束图,而无需执行在接收侧对通信装置的状态检测或者在接收侧对通信装置的处理请求。
此外,如在第一实施例中,例如,计算更新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时通信装置100的方向与此后通信装置100的方向之间的差别作为该改变。
以此方式,变得可以知道波束的峰值方向偏离原始最优方向的程度。
此外,如在第一实施例中,例如,基于该所计算的改变来触发对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的更新。
以此方式,在通信装置100的方向显著改变的情况下,即,在波束的峰值方向显著改变的情况下,变得可以立即更新波束图。即,变得可以适当地更新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因此,波束图的跟踪性能将提高。结果,即使通信装置100的方向显著改变,波束的峰值方向也将几乎不偏离最优方向。另外,可以抑制无线链路的SN比降低和分组错误增加。此外,在通信装置100的方向没有显著改变的情况下,以此方式,由于没有触发对波束图的更新,因此可以将功耗抑制到最低要求。
此外,以此方式,由于通过通信装置100中的内部处理来实现触发对波束图的更新,因此对作为通信对方的通信装置200的状态检测和对通信装置200的处理请求可能均不必要。因此,没有产生通信装置之间的复杂处理。另外,这些内部处理是诸如通信装置100的方向改变的计算的简单处理。因此,可以通过简单处理来更新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
此外,如在第二实施例中,例如,计算每规定时间内该通信装置的方向改变量作为该改变。
以此方式,变得可以知道波束的峰值方向偏离的快慢程度。
此外,如在第二实施例中,例如,基于该所计算的改变来改变触发对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的更新的条件(即,波束图更新条件)。
以此方式,在通信装置100的方向显著改变的情况下,波束图的更新频率可能变高。即,变得可以适当地更新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因此,波束图的跟踪性能将提高。结果,即使通信装置100的方向显著改变,波束的峰值方向也将几乎不偏离最优方向。另外,可以抑制无线链路的SN比降低和分组错误增加。此外,在通信装置100的方向没有显著改变的情况下,以此方式,由于波束图的更新频率没有变高,因此可以将功耗抑制到最低要求。
此外,以此方式,由于通过通信装置100中的内部处理来实现波束图更新条件的改变,因此对作为通信对方的通信装置200的状态检测和对通信装置200的处理请求可能均不必要。因此,没有产生通信装置之间的复杂处理。另外,这些内部处理是诸如通信装置100的方向改变的计算的简单处理。因此,可以通过简单处理来提高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波束图的更新频率。
此外,例如,如在各个实施例中,基于通信装置100的距离改变与第三阈值之间的比较结果来控制该更新触发。另外,根据使用利用自适应阵列天线140的无线通信的应用软件的请求来改变该第三阈值。
以此方式,可以将功耗充分抑制到所需水平,同时满足来自应用软件对通信质量的请求。
此外,例如,如在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中,判断是否存在要通过使用自适应阵列天线140传送的数据。然后,在判断不存在数据的情况下,停止对该更新触发的控制。
以此方式,在不存在要传送的数据的情况下,即,在更新波束图没有优点的情况下,变得可以抑制对波束图的更新。因此,可以降低功耗。
此外,例如,如在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中,基于通信装置100的使用状态来判断是否存在要通过使用自适应阵列天线140传送的数据。
以此方式,根据通信装置100的类型,可以根据通信装置100的使用状况来判断是否存在要传送的数据。
此外,例如,如在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中,可基于目标为进行传送的数据的有效性来判断是否存在要通过使用自适应阵列天线140传送的数据。
根据通信装置100的类型,由于存在目标为进行传送的数据有效的情况以及存在目标为进行传送的数据无效的情况,因此以此方式,可以根据目标为进行传送的数据的有效性来判断是否存在要传送的数据。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内,根据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可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更。
例如,尽管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中,基于通信装置的方向改变来触发对波束图的更新,以及基于是否满足波束图更新条件来触发对波束图的更新,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中,可不执行基于是否满足波束图更新条件的更新触发。即,可执行仅基于通信装置的方向改变的更新触发。
此外,例如,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中,基于更新波束图时通信装置的方向与此后通信装置的方向之间的差别来触发对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波束图的更新。另一方面,在第二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中,基于每规定时间内通信装置的方向改变量来改变触发对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波束图的更新的条件。然而,本公开不限于利用这样条件的控制的组合。例如,可基于更新波束图时通信装置的方向与此后通信装置的方向之间的差别来改变触发对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波束图的更新的条件。此外,例如,可基于每规定时间内通信装置的方向改变量来触发对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波束图的更新。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中的处理步骤可不一定以根据流程图中描述的顺序的时间序列来执行。例如,即使以与流程图中描述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处理步骤,也可并行地执行通信控制处理(例如,更新触发控制处理、波束图更新控制处理、波束图更新处理、传送数据判断数据等)中的处理步骤。
此外,可以在内置于通信装置的CPU、ROM、RAM等的硬件中创建用于显示与上述通信装置的各种配置等同的功能的计算机程序。此外,还可设置存储该计算机程序的存储介质。
另外,本技术还可如下配置。
(1)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自适应阵列天线;
计算部,基于传感器检测的信息来计算所述通信装置的方向的改变;以及
控制部,基于所计算的改变来控制对所述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波束图的更新触发。
(2)根据(1)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所述计算部计算更新所述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波束图时所述通信装置的方向与此后所述通信装置的方向之间的差别作为所述改变。
(3)根据(1)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所述计算部计算每规定时间内所述通信装置的方向的改变量作为所述改变。
(4)根据(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计算的改变来触发对所述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波束图的更新。
(5)根据(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计算的改变来改变触发对所述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波束图的更新的条件。
(6)根据(5)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所述条件包括过去了用于定期更新所述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波束图的更新周期,以及
其中,所述控制部改变所述更新周期的长度。
(7)根据(5)或(6)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所述条件包括使用所述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无线通信中的通信错误的频率超过第一阈值,以及
其中,所述控制部改变所述第一阈值。
(8)根据(5)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所述条件包括使用所述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无线通信中的通信量超过第二阈值,以及
其中,所述控制部改变所述第二阈值。
(9)根据(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计算的改变与第三阈值之间的比较结果来控制所述更新触发,以及
其中,根据使用利用所述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无线通信的应用软件的请求来改变所述第三阈值。
(10)根据(1)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包括:
判断部,判断是否存在要通过使用所述自适应阵列天线传送的数据,
其中,在判断不存在数据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停止对所述更新触发的控制。
(11)根据(10)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所述判断部基于所述通信装置的使用状态来判断是否存在要通过使用所述自适应阵列天线传送的数据。
(12)根据(10)或(11)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所述判断部基于目标为进行传送的数据的有效性来判断是否存在要通过使用所述自适应阵列天线传送的数据。
(13)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基于传感器检测的信息来计算包括自适应阵列天线的通信装置的方向的改变;以及
基于所计算的改变来控制对所述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波束图的更新触发。
(14)一种用于使得控制包括自适应阵列天线的通信装置的计算机用作以下的程序:
计算部,基于传感器检测的信息来计算所述通信装置的方向的改变;以及
控制部,基于所计算的改变来控制对所述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波束图的更新触发。
本公开包含与2012年9月7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2012-197162中公开的主题有关的主题,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Claims (14)
1.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自适应阵列天线;
计算部,基于传感器检测的信息来计算所述通信装置的方向的改变;以及
控制部,基于所计算的改变来控制对所述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波束图的更新触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所述计算部计算更新所述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波束图时所述通信装置的方向与此后所述通信装置的方向之间的差别作为所述改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所述计算部计算每规定时间内所述通信装置的方向的改变量作为所述改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计算的改变来触发对所述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波束图的更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计算的改变来改变触发对所述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波束图的更新的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所述条件包括过去了用于定期更新所述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波束图的更新周期,以及
其中,所述控制部改变所述更新周期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所述条件包括使用所述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无线通信中的通信错误的频率超过第一阈值,以及
其中,所述控制部改变所述第一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所述条件包括使用所述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无线通信中的通信量超过第二阈值,以及
其中,所述控制部改变所述第二阈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计算的改变与第三阈值之间的比较结果来控制所述更新触发,以及
其中,根据使用利用所述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无线通信的应用软件的请求来改变所述第三阈值。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包括:
判断部,判断是否存在要通过使用所述自适应阵列天线传送的数据,
其中,在判断不存在数据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停止对所述更新触发的控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所述判断部基于所述通信装置的使用状态来判断是否存在要通过使用所述自适应阵列天线传送的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所述判断部基于目标为进行传送的数据的有效性来判断是否存在要通过使用所述自适应阵列天线传送的数据。
13.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基于传感器检测的信息来计算包括自适应阵列天线的通信装置的方向的改变;以及
基于所计算的改变来控制对所述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波束图的更新触发。
14.一种用于使得控制包括自适应阵列天线的通信装置的计算机用作以下的程序:
计算部,基于传感器检测的信息来计算所述通信装置的方向的改变;以及
控制部,基于所计算的改变来控制对所述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波束图的更新触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97162 | 2012-09-07 | ||
JP2012197162A JP2014053780A (ja) | 2012-09-07 | 2012-09-07 | 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84553A true CN103684553A (zh) | 2014-03-26 |
Family
ID=49110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389244.9A Pending CN103684553A (zh) | 2012-09-07 | 2013-08-30 | 通信装置、通信控制方法和程序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40070995A1 (zh) |
EP (1) | EP2706673A1 (zh) |
JP (1) | JP2014053780A (zh) |
CN (1) | CN103684553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11288A (zh) * | 2015-01-29 | 2017-09-26 | 索尼公司 | 一种设备 |
CN108695997A (zh) * | 2017-04-04 | 2018-10-23 | 佳能株式会社 | 输电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
CN111095969A (zh) * | 2017-06-16 | 2020-05-01 | 交互数字Ce专利控股公司 | 用于信道探测的方法和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331760B2 (en) * | 2014-05-28 | 2016-05-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everaging spatial/location/user interaction sensors to aid in transmit and receive-side beamforming in a directional wireless network |
EP3276853B1 (en) * | 2015-03-27 | 2019-09-18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
JP6582945B2 (ja) * | 2015-12-08 | 2019-10-02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
US10271220B2 (en) * | 2016-02-12 | 2019-04-23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ing a central controller |
CN109845365B (zh) * | 2016-10-28 | 2023-01-03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无线控制装置 |
US10165426B1 (en) * | 2017-06-22 | 2018-12-25 | Apple Inc. | Methods for maintaining line-of-sight communications |
CN111344590B (zh) * | 2018-01-30 | 2024-05-24 | 古野电气株式会社 | 雷达天线装置以及方位测定方法 |
TWI660598B (zh) * | 2018-03-27 | 2019-05-21 |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天線控制方法 |
US11196449B2 (en) * | 2018-08-08 | 2021-12-07 | Avx Antenna, Inc. | Methods for configuring a multi-mode antenna system for multi-channel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10986510B2 (en) * | 2018-09-25 | 2021-04-20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sensor-augmented wireless link management |
US10992364B2 (en) * | 2019-01-18 | 2021-04-27 |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aptive beamforming management |
JP7364056B2 (ja) * | 2020-04-21 | 2023-10-18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衛星通信地球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JP7364054B2 (ja) * | 2020-04-21 | 2023-10-18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衛星通信地球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WO2021214885A1 (ja) * | 2020-04-21 | 2021-10-28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衛星通信地球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102136A (ja) | 2003-08-15 | 2005-04-14 | Sony Corp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RU2254682C1 (ru) * | 2003-10-27 | 2005-06-20 |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Алгоритм" | Способ радиосвязи в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локальной сети |
US7522102B2 (en) * | 2004-12-16 | 2009-04-21 | The Boeing Company | Antenna beam steering |
JP2006203674A (ja) | 2005-01-21 | 2006-08-0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基地局装置 |
JP2007110365A (ja) | 2005-10-13 | 2007-04-26 |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 アダプティブアレーアンテナ装置の制御方法 |
US8217843B2 (en) * | 2009-03-13 | 2012-07-10 | Ruckus Wireless, Inc. | Adjustment of radiation patterns utilizing a position sensor |
JP5738638B2 (ja) | 2011-03-23 | 2015-06-24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
-
2012
- 2012-09-07 JP JP2012197162A patent/JP2014053780A/ja active Pending
-
2013
- 2013-08-07 US US13/961,338 patent/US2014007099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3-08-29 EP EP13182140.7A patent/EP2706673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3-08-30 CN CN201310389244.9A patent/CN103684553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11288A (zh) * | 2015-01-29 | 2017-09-26 | 索尼公司 | 一种设备 |
CN108695997A (zh) * | 2017-04-04 | 2018-10-23 | 佳能株式会社 | 输电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
CN108695997B (zh) * | 2017-04-04 | 2022-05-31 | 佳能株式会社 | 输电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
CN111095969A (zh) * | 2017-06-16 | 2020-05-01 | 交互数字Ce专利控股公司 | 用于信道探测的方法和设备 |
CN111095969B (zh) * | 2017-06-16 | 2023-05-30 | 交互数字Ce专利控股公司 | 用于信道探测的方法和设备 |
US11711125B2 (en) | 2017-06-16 | 2023-07-25 | Interdigital Ce Patent Holdings | Performing enhanced sounding procedures using beamforming technique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40070995A1 (en) | 2014-03-13 |
EP2706673A1 (en) | 2014-03-12 |
JP2014053780A (ja) | 2014-03-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684553A (zh) | 通信装置、通信控制方法和程序 | |
US20220060244A1 (en) | Device/UE-Oriented Beam Recovery and Maintenance Mechanisms | |
US11082104B2 (en) |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reference signal beams based on accuracy of user equipment localization | |
KR20130088153A (ko) | 모션 센서들을 이용하는 모바일 무선 디바이스들의 안테나 어레이들의 구성 | |
EP4297290A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sor assisted beam selection, beam tracking, and antenna module selection | |
GB2506638A (en) | Location-assisted beamforming system | |
WO2006049710A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communication link degradation due to the disengagement or movement of a self-positioning transceiver | |
US11582756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 management | |
WO2013023187A1 (en) | Maintenance of mobile device rf beam | |
KR20130025704A (ko) | 안테나의 빔 형성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
CN111344958A (zh) | 用于ue请求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或探测参考信号(srs)的方法 | |
WO2018048543A1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a beam direction for an antenna | |
KR20170007786A (ko) | 밀리미터 연결 구축 방법 및 장치 | |
EP4022790A1 (en) | Deep learning aided fingerprint based beam alignment | |
KR102138813B1 (ko) | 기지국장치 및 기지국장치의 동작 방법 | |
JP2007502597A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該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バックホールビーム形成の調整方法 | |
US10396874B1 (en) | Proactive beamforming while in motion | |
JP2007503179A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ビーム形成の調整 | |
WO2022187801A1 (en) | Phase vector training for adaptive phase-changing device-enabled communication | |
US20150200451A1 (en) | Control method for radiation beam direction of wireless transmission device | |
CN107205240B (zh) | 无线讯号稳定度的判断方法及系统 | |
WO2021052555A1 (en) | Transmission beam selection | |
JP5684091B2 (ja) | 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
WO2024166353A1 (ja) | 電波を中継装置によって中継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制御装置 | |
KR20230172604A (ko) | 위치 측정 방법, 신호 조절 장치, 기지국, 단말기 및 저장 매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