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82804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82804A
CN103682804A CN201310415104.4A CN201310415104A CN103682804A CN 103682804 A CN103682804 A CN 103682804A CN 201310415104 A CN201310415104 A CN 201310415104A CN 103682804 A CN103682804 A CN 1036828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ss
housing
cable
along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1510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上悠太
佐佐木大辅
长田孝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side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oside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siden Corp filed Critical Hoside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6828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28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8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8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 H01R13/5804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comprising a separate cable clamping 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4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 H01R4/2416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the contact members having insulation-cutting edges, e.g. of tuning fork type
    • H01R4/242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the contact members having insulation-cutting edges, e.g. of tuning fork type the contact members being plates having a single slot
    • H01R4/2425Flat plates, e.g. multi-layered flat plates
    • H01R4/2429Flat plates, e.g. multi-layered flat plates mounted in an insulating base
    • H01R4/2433Flat plates, e.g. multi-layered flat plates mounted in an insulating base one part of the base being movable to push the cable into the slot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Package Frames And Binding Ba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使得可以在用束线带将线缆的第一端部系结在壳体内期间防止线缆移动从而改善系结作业的可操作性。连接器包括线缆(100)、接触件(200a)、束线带(500)、第一壳体(700a)和第二壳体(700b)。接触件(200a)连接到线缆(100)。束线带(500)包括头部(510)和扎带(520)。头部具有接合孔。扎带系结线缆的第一端部(101)并且接合在头部内的接合孔(511)中。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凹部(740a)、第二凹部(750a)和容纳孔(760a)。第一凹部容纳扎带(520)。第二凹部(750a)设置在第一凹部(740a)的沿Y方向的每一侧,且在适当位置牢固地容纳线缆(100)的第一端部(101)。容纳孔(760a)设置在第一凹部(740a)的沿X方向的一侧并且容纳头部(510)。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结合有束线带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该类型的常规连接器的示例,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JP2002-118936A和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实开昭No.JP56-62683U分别公开了如下所述的第一和第二连接器。第一和第二连接器均包括线缆、束线带和壳体。
第一连接器被构造为使得束线带的扎带绕线缆的沿长度方向的第一端部卷绕,并且接合在束线带的头部内的接合孔中。束线带由此系结线缆的第一端部。壳体具有凹部和孔,并且孔设置在凹部的底部中,以使凹部与壳体的外部之间连通。束线带的头部配合在壳体的凹部中,并且扎带的从头部内的接合孔引出的部分(引出部)插入到壳体内的孔中。
在第一连接器中,束线带的扎带绕线缆的第一端部卷绕,并且接合在头部内的接合孔中,从而将束线带临时地紧固在线缆的第一端部的周围。临时紧固的束线带和线缆的第一端部被放入壳体中,并且束线带的扎带的引出部插入到壳体内的孔中,以将头部配合在壳体的凹部中。此后,拉动扎带的引出部,以进一步紧固扎带,使得束线带将线缆的第一端部系结在壳体内。
在第二连接器中,壳体具有块体(block)和凹部。束线带的扎带绕线缆的沿长度方向的第一端部和壳体的块体卷绕,并且扎带接合在头部内的接合孔中。束线带由此系结线缆的第一端部和块体。束线带的头部配合在壳体的凹部中,使得将扎带的从头部的接合孔引出的部分(引出部)从壳体的凹部导出到壳体的外部。
在第二连接器中,束线带被放入壳体中,以将束线带的头部配合在壳体的凹部中。此后,线缆的第一端部被放入壳体中,并且束线带的扎带绕线缆的第一端部和块体卷绕,并且扎带接合在头部内的接合孔中。束线带由此系结线缆的第一端部和块体。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第一连接器中,束线带的头部配合在壳体的凹部中,但是线缆的第一端部没有在壳体内固定就位。当拉动束线带的扎带以用束线带将线缆的第一端部系结在壳体内时,线缆趋于朝向束线带的头部移动,从而将张力施加在线缆与要连接的对象之间的接合点上。
另一方面,在第二连接器中,在拉动束线带的扎带以将线缆的第一端部系结在壳体内时,通过使线缆与壳体的块体抵接,可以防止线缆的移动。然而,束线带的扎带需要绕线缆的第一端部和壳体内的块体卷绕,以使扎带接合在头部的接合孔中。由此,线缆的系结作业是困难的。
鉴于上述情况,已做出本发明。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使得可以在用束线带将线缆的第一端部系结在壳体内期间防止线缆移动并且从而改善系结作业的可操作性。
解决问题的方案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线缆、连接元件、束线带和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线缆包括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端部。连接元件连接到线缆。束线带包括头部和扎带。头部具有接合孔,并且扎带被构造为系结线缆的第一端部并且接合在头部内的接合孔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彼此组合,从而容纳线缆的第一端部、连接元件和束线带。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凹部、第二凹部和容纳孔。第一壳体的第一凹部沿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延伸并且部分地容纳束线带的扎带。第一壳体的第二凹部设置在第一凹部的沿长度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中的至少一侧。第一壳体的第二凹部部分地牢固地容纳线缆的第一端部。容纳孔设置在第一壳体的第一凹部的沿正交方向的一侧,并且与第一凹部连通,以便穿过第一壳体。容纳孔容纳束线带的头部。
在该方面的连接器中,第一壳体的第一凹部沿正交方向延伸;容纳孔设置在第一凹部的沿正交方向的一侧;并且临时地紧固线缆的第一端部的束线带将其扎带部分地容纳在第一凹部中并且其头部容纳在容纳孔中。因此,当拉动束线带的扎带的从接合孔引出的部分以用束线带将线缆的第一端部系结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时,沿正交方向向一侧拉动束线带的扎带的引出部。另一方面,线缆的第一端部牢固地容纳在第一壳体的第二凹部中。换言之,线缆的第一端部在第一壳体的第二凹部内沿正交方向保持就位。该布置可以防止线缆的第一端部在系结时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沿正交方向移动。因此,可以避免线缆与连接元件之间的接合点上的张力,从而有便于线缆的系结操作。另外,仅通过将线缆的第一端部容纳在第一壳体的第二凹部中、将束线带的扎带容纳在第一凹部中并且将束线带的头部容纳在容纳孔中,束线带就可以容易地相对于线缆而定位。因此,可以减少束线带相对于线缆的系结位置的变化。
第一壳体的第一凹部的沿长度方向的尺寸可以比束线带的扎带的宽度尺寸稍大。容纳孔的尺寸可以比头部的外部尺寸稍大。
在该方面的连接器中,当拉动束线带的扎带的从接合孔引出的部分时,扎带被第一凹部引导并且头部在容纳孔中被保持就位。该布置便于束线带的系结操作。另外,束线带将其扎带在第一凹部中保持就位并且其头部在容纳孔中保持就位,其结果是改善了用束线带系结的线缆的拉伸强度。
第一壳体的第二凹部可以包括多个第二凹部,这多个第二凹部设置在第一凹部的沿长度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第一凹部可以布置在第二凹部之间。
在该方面的连接器中,第一壳体的第一凹部设置在第二凹部之间。这可以进一步改善用束线带系结的线缆的拉伸强度。
第二壳体可以包括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第二壳体的第一凹部可以被构造为部分地容纳束线带的扎带,第二壳体的第一凹部的沿长度方向的尺寸比束线带的扎带的宽度尺寸稍大。第二壳体的第二凹部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的第一凹部的沿长度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中的至少一侧。第二壳体的第二凹部的沿正交方向的尺寸可以比线缆的第一端部的外径稍大,以部分地牢固地容纳线缆的第一端部。
在该方面的连接器中,当拉动束线带的扎带的从接合孔引出的部分时,扎带被第一壳体的第一凹部和第二壳体的第一凹部引导,从而便于束线带的系结操作。另外,束线带的扎带在第一壳体的第一凹部和第二壳体的第一凹部内沿长度方向保持就位,并且线缆的第一端部在第一壳体的第二凹部和第二壳体的第二凹部内沿正交方向保持就位。这可以提高用束线带系结的线缆的拉伸强度。
第一壳体中的容纳孔可以具有向第一壳体的外侧敞开的外部开口。束线带的扎带可以具有远端面,该远端面为切断面。可以使所述端面从容纳孔的外部开口露出。
如果扎带具有面向容纳孔的壁的切断面,则难以切断从容纳孔的外部开口引出的扎带。然而,在本发明的该方面的连接器中,扎带具有从容纳孔的外部开口露出的切断面。更具体地,未切断的扎带从容纳孔的外部开口引出,所以容易在头部附近的位置切断扎带。具体地,通过利用用于系结束线带的系结工具,可以容易地在头部附近切断扎带。
线缆可以包括外部绝缘体和布置在该外部绝缘体内的多条信号线。连接元件可以包括多个连接元件。连接元件可以各包括二叉状尾部,以在该二叉状尾部的尖叉之间保持各条信号线,从而在连接元件与信号线之间建立连接。
该方面的连接器可以更牢固地维持线缆的信号线与连接元件之间的接合点。所述接合点即使在张力下也不太可能断开连接或具有其它故障。
第一壳体的第二凹部的沿正交方向的尺寸可以比线缆的第一端部的外径稍大。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正面、平面和右侧面立体图。
图1B是连接器的背面、底面和右侧面立体图。
图2A是连接器的沿图1A的线2A-2A截取的剖视图。
图2B是连接器的沿图1A的线2B-2B截取的剖视图。
图2C是连接器的沿图1A的线2C-2C截取的剖视图。
图3A是连接器的背面、平面和左侧面分解立体图。
图3B是连接器的正面、底面和左侧面分解立体图。
图4A是连接器的线缆、第一至第三主体、接触件、锁定元件和束线带的正面、平面和右侧面立体图。
图4B是连接器的线缆、第一至第三主体、接触件、锁定元件和束线带的背面、底面和右侧面立体图。
图5A是连接器的线缆、第一至第三主体、接触件、锁定元件和束线带的正面、平面和右侧面分解立体图。
图5B是连接器的线缆、第一至第三主体、接触件、锁定元件和束线带的背面、底面和右侧面分解立体图。
图6A是在第二主体附接到第三主体之前的状态下连接器的线缆、第二和第三主体、接触件、锁定元件和束线带的背面、平面和左侧面立体图。
图6B是在第二主体附接到第三主体之前的状态下连接器的线缆、第二和第三主体、接触件、锁定元件和束线带的正面、底面和左侧面立体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0:线缆
101:第一端部
110:信号线
120:外部绝缘体
200a:接触件(连接元件)
210a:接触部
220a:尾部
230a:中间部
200b:接触件
210b:接触件主体
211b:接触部
212b:尾部
213b:中间部
220b:遮蔽板
200c:接触件
210c:接触部
220c:尾部
230c:中间部
300:锁定元件
400a:第一主体
400b:第二主体
400c:第三主体
500:束线带
510:头部
511:接合孔
600:屏蔽罩
700a:第一壳体
710a:容纳凹部
720a:容纳部
730a:开口
740a:第一凹部
750a:第二凹部
760a:容纳孔
770a:第三凹部
700b:第二壳体
710b:第一容纳部
720b:第二容纳部
730b:开口
740b:第一凹部
750b:第二凹部
760b:第三凹部
770b: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图1A至图6B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线缆100、多个接触件200a(连接元件)、多个接触件200b、接触件200c、一对锁定元件300、第一主体400a、第二主体400b、第三主体400c、束线带500、屏蔽罩600、第一壳体700a和第二壳体700b。下面将详细描述连接器的这些部件。图2A、图2B、图3A、图3B、图5A和图5B示出了连接器和线缆100的长度方向Y。图2B、图2C、图3A、图3B、图5A和图5B示出了方向X,该方向X是连接器的宽度方向并且也是与线缆10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下文称作“正交方向”)。图2A、图2C、图3A、图3B、图5A和图5B示出了连接器的高度方向Z。X方向与Y方向正交,并且Z方向与X方向和Y方向正交。
如图2A至图2C、图3A、图3B、图5A和图5B所示,线缆100具有多条信号线110、屏蔽导体(未示出)和外部绝缘体120。各条信号线110均具有芯和覆盖该芯的绝缘体。屏蔽导体是管状体,并且覆盖所有信号线110。外部绝缘体120是管状体,并且覆盖屏蔽导体。换言之,信号线110布置在屏蔽导体和外部绝缘体120中。线缆100包括沿长度方向的第一端部101,在该第一端部101中,信号线110的沿长度方向的第一端部从屏蔽导体和外部绝缘体120突出。要注意的是,图2C未示出线缆100的第一端部101的内部构造。
如图2A至图2C以及图3A至图6B所示,束线带500包括头部510和扎带520。头部510设置有贯穿该头部的接合孔511。头部510的基端与扎带520接合。扎带520绕线缆100的第一端部101卷绕并且接合在接合孔511中。束线带500由此系结线缆100的第一端部101中的信号线110。扎带520从接合孔511部分地引出,并且引出部被切断。即,扎带520的远端面形成切断面521。
如图4A至图6B所示,第三主体400c是由绝缘树脂制成的块体。第三主体400c的前端(沿Y方向的一端)的下部设置有沿着X方向以间隔开的关系排布的多个定位凹部410c。另外,第三主体400c的后端面(沿Y方向的另一端面)设置有沿着X方向以间隔开的关系排布的多个定位孔420c。定位孔420c向后侧(沿Y方向的另一侧)敞开,并且沿Y方向延伸,以与定位凹部410c连通。线缆100的信号线110的第一端部插入到定位凹部410c和定位孔420c中,以沿着X方向以间隔开的关系保持就位。
附接凹部430c设置在第三主体400c的前上部中。附接凹部430c的沿X方向的边缘均设置有接合凹部431c。第三主体400c还沿X方向以间隔开的关系设置有第一狭缝440c。第一狭缝440c沿Y方向从第三主体400c的后部延伸到附接凹部430c的底部。附接凹部430c的底部还设置有多对第二狭缝450c,并且这多对第二狭缝450c分别排布在各端处的第一狭缝440c与附接凹部430c的相邻边缘之间的各个空间中以及相邻的第一狭缝440c之间的各空间中。换言之,这四对第二狭缝450c中的每对均设置在上述四个空间中的每个空间中。第二狭缝450c沿X方向延伸并且与相应的定位孔420c连通。
第二主体400b由绝缘树脂制成。如图4A至图6B所示,第二主体400b嵌入有接触件200a、200a、200b、200a、200a、200b、200a、200a、200b、200a、200a和200c,这些接触件以该顺序沿X方向以间隔开的关系排列。第二主体400b包括附接部410b、一对抵接板420b、一对锁定片430b和配合部440b。
附接部410b通常是形成第二主体400b的后部(沿Y方向的另一端)的矩形块体。附接部410b配合在附接凹部430c中。接合片411b设置在附接部410b的沿X方向的每端处。接合片411b接合在第三主体400c的相关联的接合凹部431c中。
抵接板420b是设置在附接部410b的前面的沿X方向的外部区域中而沿Z方向延伸的大致矩形板。在各个抵接板420b的前面(沿Y方向的一个端面)上设置突起421b。配合部440b从附接部410b的前面的中间部突出。该一对锁定片430b沿X方向以间隔开的关系布置在附接部410b的下面的中央部上。锁定片430b向前侧(沿Y方向的一侧)延伸。
如图2A、图2B和图4A至图6B所示,接触件200a是大致L形金属板。各个接触件200a均包括接触部210a、尾部220a和中间部230a。中间部230a是位于接触部210a与尾部220a之间的板并且嵌入在第二主体400b中。中间部230a的前部(沿Y方向的一个端部)从第二主体400b的前面(沿Y方向的一个端面)向前侧(沿Y方向的一侧)突出。中间部230a的后端(沿Y方向的另一端)从第二主体400b的附接部410b的后面(沿Y方向的另一端面)突出。接触部210a是与中间部230a的前端连续的板,并且其向上弯曲成弧形。尾部220a与中间部230a的后端相连续并且以直角向中间部230a弯曲。尾部220a是二叉状的。尾部220a插入在第三主体400c内的相关联的第二狭缝450c中,在该状态下,尾部220a均在它们的尖叉之间保持线缆100的每条信号线110的第一端部。具体地,尾部220a穿透(pierce through)信号线110的第一端部的绝缘体并且牢固地保持信号线110的芯。接触件200a由此电连接到信号线110。
如图2B和图4A至图6B所示,构造接触件200b。接触件200b均包括接触件主体210b和遮蔽板220b。接触件主体210b是包括接触部211b、尾部212b和中间部213b的金属板。中间部213b是位于接触部211b与尾部212b之间的板并且嵌入在第二主体400b中。中间部213b的前部(沿Y方向的一个端部)从第二主体400b的前面(沿Y方向的一个端面)向前侧(沿Y方向的一侧)突出。接触部211b是与中间部213b的前端相连续的板,并且其向上弯曲成弧形。尾部212b是与中间部230a的后端相连续的板。遮蔽板220b是附接到接触件主体210b的尾部212b的金属板。尾部212b和遮蔽板220b的前部(沿Y方向的一个端部)嵌入在第二主体400b的附接部410b中。换言之,遮蔽板220b的除了前部之外的部分(下文称作突出部)在接触件200a的相邻的尾部220a之间从附接部410b的后面向后侧(沿Y方向的另一侧)突出。遮蔽板220b的突出部插入在第三主体400c内的相关联的第一狭缝440c中。
如图2B和图4A至图6B所示,接触件200c是金属板。接触件200c包括接触部210c、尾部220c和中间部230c。中间部230c是位于接触部210c与尾部220c之间的板并且嵌入在第二主体400b中。中间部230c的前部(沿Y方向的一个端部)从第二主体400b的前面(沿Y方向的一个端面)向前侧(沿Y方向的一侧)突出。接触部210c是与中间部230c的前端相连续的板,并且其向上弯曲成弧形。尾部220c是与中间部230c的后端相连续的板,并且嵌入在第二主体400b的附接部410b中。
第一主体400a由绝缘树脂制成。如图4A至图6B所示,第一主体400a包括板410a、块体420a、一对凸缘430a、一对锁定片440a和一对狭缝450a。板410a是大致矩形板。板410a的前上部(沿Y方向的一端)是凹入的(凹部413a)。板410a的前部形成有沿X方向呈间隔开的关系的多个容纳凹槽411a。容纳凹槽411a与凹部413a连通。板410a在容纳凹槽411a的后侧(沿Y方向的另一端)还具有矩形配合孔412a。配合孔412a与容纳凹槽411a连通。接触件200a、200b和200c的接触部210a、211b和210c从配合孔412a嵌入到容纳凹槽411a中,并且从容纳凹槽411a向上露出。配合孔412a以配合的方式接收第二主体400b的配合部440b。
块体420a是一体地设置在板410a的后部(沿Y方向的另一端部)周围的大致U形部。换言之,板410a的后部一体地布置在块体420a的上端部之间(沿Z方向的一端中)。块体420a在其下端(沿Z方向的另一端)具有矩形凹部421a。凸缘430a设置在块体420a的后面(沿Y方向的另一端面)的沿X方向的外部区域上。凸缘430a是比块体420a的沿X方向的端面更加向外延伸的矩形块体。凸缘430a的后面(沿Y方向的另一端面)均设置有孔431a。孔431a以配合的方式接收第二主体400b的抵接板420b的突起421b,使得抵接板420b抵接凸缘430a。锁定片440a设置在块体420a的后面的中央区域中。锁定片440a向后侧(沿Y方向的另一侧)延伸,以被锁定到第二主体400b的锁定片430b上。
该一对狭缝450a沿着板410a和块体420a的沿X方向的端部延伸。如图5A至图6A所示,锁定元件300是大致U形金属板并且固定地插入狭缝450a中。各个锁定元件300均具有第一臂310和第二臂320。第一臂310比第二臂320长。第一臂310的远端设置有爪311。第一臂310的近侧部设置有凸部312。爪311和凸部312从狭缝450a向上突出。
屏蔽罩600由金属板形成。如图2A、图2B、图3A和图3B所示,屏蔽罩600包括管610和盖620。管610的内部形状为与第一主体400a的板410a的外部形状对应的大致方管状。因此,管610以配合的方式接收板410a。管610具有一对开口611,以允许锁定元件300的爪311向上突出。盖620是与管610相连续地设置的大致U形板,以覆盖第一主体400a的凸缘430a和锁定片440a、第二主体400b、第三主体400c和信号线110的第一端部。
第一壳体700a和第二壳体700b是组装在一起的绝缘树脂壳体。如图2A至图3B所示,第一壳体700a包括容纳凹部710a、容纳部720a、开口730a、第一凹部740a、两个第二凹部750a、容纳孔760a和第三凹部770a。如图2A至图3B所示,第二壳体700b具有第一容纳部710b、第二容纳部720b、开口730b、第一凹部740b、两个第二凹部750b、第三凹部760b和按钮770b。
容纳凹部710a设置在第一壳体700a的中央。第一容纳部710b设置在第二壳体700b的中央。容纳凹部710a和第一容纳部710b彼此连通,以限定第一容纳空间。第一容纳空间容纳屏蔽罩600的盖620、第一主体400a的凸缘430a和锁定片440a、第二主体400b、第三主体400c、接触件200a、200b和200c的后部以及信号线110的第一端部。
第一壳体700a的容纳部720a是设置在容纳凹部710a的前侧(沿Y方向的一侧)并且与容纳凹部710a连通的空间。开口730a设置在第一壳体700a的容纳部720a的前侧(沿Y方向的一侧)。开口730a在其前侧(沿Y方向的一侧)向第一壳体700a的外部敞开并且在其后侧与容纳部720a连通。第二壳体700b的第二容纳部720b是设置在第一容纳部710b的前侧(沿Y方向的一侧)并且与第一容纳部710b连通的空间。开口730b在其前侧(沿Y方向的一侧)向第二壳体700b的外部敞开并且在其后侧与容纳部720b连通。容纳部720a、第二容纳部720b以及开口730a和730b彼此连通,以限定第二容纳空间。第二容纳空间容纳屏蔽罩600的管610的后部、第一主体400a的板410a的后部以及接触件200a、200b和200c的中间部。屏蔽罩600的管610的除了后部之外的部分、第一主体400a的板410a的除了后部之外的部分和接触件200a、200b和200c的远端从开口730a和730b突出到第一壳体700a和第二壳体700b的外部。
第三凹部770a设置在第一壳体700a的容纳凹部710a的后侧(沿Y方向的另一侧)并且与容纳凹部710a连通。第三凹部760b设置在第二壳体700b的第一容纳部710b的后侧(沿Y方向的另一侧)并且与第一容纳部710b连通。第三凹部770a和760b彼此连通,以限定线缆容纳空间。线缆容纳空间部分地容纳线缆100的第一端部101。
第一凹部740a设置在第一壳体700a的第三凹部770a的后侧(沿Y方向的另一侧)。第一凹部740b设置在第二壳体700b的第三凹部760b的后侧(沿Y方向的另一侧)。第一凹部740a和740b沿X方向(正交方向)延伸。第一凹部740a和740b的沿Y方向的尺寸均比束线带500的扎带520的宽度尺寸稍大。束线带500的扎带520在第一凹部740a和740b中沿Y方向被牢固地接收就位。
第二凹部750a中的一个第二凹部设置在第一壳体700a的第一凹部740a的沿Y方向的一侧并且与第一凹部740a和第三凹部770a连通。另一个第二凹部750a设置在第一壳体700a的第一凹部740a的沿Y方向的另一侧,并且与第一凹部740a连通。另一第二凹部750a在其后侧(沿Y方向的另一侧)向第一壳体700a的外部敞开。第二凹部750b中的一个第二凹部设置在第二壳体700b的第一凹部740b的沿Y方向的一侧并且与第一凹部740b和第三凹部760b连通。另一个第二凹部750b设置在第二壳体700b的第一凹部740b的沿Y方向上的另一侧,并且与第一凹部740b连通。另一个第二凹部750b在其后侧(沿Y方向的另一侧)向第二壳体700b的外部敞开。第二凹部750a和750b是弧形凹部。第二凹部750a和750b的沿X方向的尺寸均比线缆100的外直径稍大。线缆100的第一端部101被部分地容纳在第二凹部750a和750b中,以沿线缆100的半径方向(包括X方向和Z方向的方向)保持就位。
容纳孔760a设置在第一壳体700a的第一凹部740a的沿X方向(正交方向)的一侧并且与第一凹部740a连通。容纳孔760a是沿Z方向从第一壳体700a的内部贯穿到外部的通孔。更具体地,容纳孔760a包括向内侧敞开的内部开口762a和向外侧敞开的外部开口761a。容纳孔760a的尺寸比束线带500的头部510的外部尺寸稍大。容纳孔760a将束线带500的头部510沿X和Y方向牢固地容纳就位。在被容纳时所述头部510取向成使得其接合孔511沿其长度方向(该长度方向大致沿着容纳孔760a的延伸方向)延伸,并且使得扎带520的切断面521从容纳孔760a的外部开口761a露出。切断面521位于头部510附近。如图2C所示,头部510和切断面521不从容纳孔760a突出到第一壳体700a的外部。
按钮770b设置在第一容纳部710b和第二容纳部720b的底部处。如图2A所示,按钮770b的远端设置有凸状压下部771b,该凸状压下部771b位于锁定元件300的第一臂310的凸部312的上方。在压下按钮770b时,压下部771b压下第一臂310的凸部312。因此,第一臂310的爪311向下移动。
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制造如上所述的连接器。第一步骤是制备接触件200a、接触件200b和接触件200c。将接触件200b的遮蔽板220b预先固定到接触件主体210b的尾部212b。按照200a、200a、200b、200a、200a、200b、200a、200a、200b、200a、200a和200c的顺序将接触件沿X方向以间隔开的关系排列在模具(未示出)中。将绝缘树脂注射到模具中,以在绝缘树脂中嵌入成型接触件200a的中间部230a、接触件200b的接触件主体210b的中间部213b和尾部212b和遮蔽板220b的前部以及接触件200c的中间部230c和尾部220c。绝缘树脂硬化,以形成第二主体400b。由此,接触件按照前述的排列顺序嵌入在第二主体400b中。
还制备线缆100和第三主体400c。在线缆100中,预先切断第一端部101的外部绝缘体120和屏蔽导体,以使信号线110突出。将信号线110分别插入到第三主体400c内的定位孔420c和定位凹部410c中。由此,将信号线110沿着X方向以间隔开的关系牢固地定位在第三主体400c中。
下一步骤是将第二主体400b的附接部410b配合到第三主体400c的附接凹部430c中。此时,附接部410b的接合片411b与第三主体400c的相关联的接合凹部431c接合。而且,将接触件200a的尾部220a插入到第三主体400c内的相应的第二狭缝450c中,使得尾部220a穿透信号线110的绝缘体,以保持信号线110的芯。由此,接触件200a电连接到线缆100的信号线110。而且,将接触件200b的遮蔽板220b的突出部插入到第三主体400c内的相关联的第一狭缝440c中。由此,如图2B、图5A和图5B所示,遮蔽板220b均被布置在接触件200a的连接到信号线110的相邻的一对尾部220a与另一对尾部220a之间。
还制备第一主体400a和锁定元件300。将锁定元件300固定到第一主体400a内的狭缝450a中,使得锁定元件300的爪311和凸部312从狭缝450a向上突出。
此后,将接触件200a、200b和200c的接触部210a、211b和210c从第一主体400a的配合孔412a插入到相关联的容纳凹槽411a中。而且,第二主体400b的配合部440b配合到第一主体400a的配合孔412a中。第二主体400b的抵接板420b的突起421b配合到凸缘430a的孔431a中,使得抵接板420b抵接凸缘430a。而且,将第一主体400a的锁定片440a锁定到第二主体400b的锁定片430b上。
制备屏蔽罩600。将第一主体400a的板410a插入到屏蔽罩600的管610中。屏蔽罩600的盖620覆盖第一主体400a的凸缘430a和锁定片440a、第二主体400b、第三主体400c和信号线110的第一端部。
制备束线带。此时的束线带与束线带500的不同点仅在于没有切断扎带。将束线带的扎带绕线缆100的第一端部101卷绕,并且将扎带插入到束线带的头部内的接合孔中。束线带的扎带由此临时地保持线缆100的第一端部101。
制备第一壳体700a。插入到第一壳体700a的容纳凹部710a中的是屏蔽罩600的盖620、第一主体400a的凸缘430a和锁定片440a、第二主体400b、第三主体400c、接触件200a、200b和200c的后部以及信号线110的第一端部。而且,插入到第一壳体700a的容纳部720a和开口730a中的是屏蔽罩600的管610的后部、第一主体400a的板410a的后部以及接触件200a、200b和200c的中间部。屏蔽罩600的管610的除了其后部之外的部分、第一主体400a的板410a的除了其后部之外的部分和接触件200a、200b和200c的远端部从开口730a突出。
此时,将束线带的扎带的从接合孔引出的部分(下文称作引出部)插入到第一壳体700a的容纳孔760a中,以将束线带的头部放置在容纳孔760a中。由此,将头部在容纳孔760a中保持就位,其中扎带的引出部从容纳孔760a突出到第一壳体700a的外部。而且,将束线带的扎带部分地插入到第一壳体700a的第一凹部740a中,而将线缆100的第一端部101部分地插入到第一壳体700a的第二凹部750a和第三凹部770a中。结果,将扎带沿Y方向牢固地定位在第一凹部740a中,而将线缆100的第一端部101保持在第二凹部750a内的X方向的位置中。
制备第二壳体700b。将第二壳体700b组装到第一壳体700a。更具体地,第二壳体700b的第一容纳凹部710b接收屏蔽罩600的盖620、第一主体400a的凸缘430a和锁定片440a、第二主体400b、第三主体400c、接触件200a、200b和200c的后部以及信号线110的第一端部;第二壳体700b的第二容纳部720b和开口730b接收屏蔽罩600的管610的后部、第一主体400a的板410a的后部以及接触件200a、200b和200c的中间部;屏蔽罩600的管610的除了其后部之外的部分、第一主体400a的板410a的除了其后部之外的部分和接触件200a、200b和200c的远端部从开口730b突出;第二壳体700b的第一凹部740b部分地接收束线带的扎带,而第二壳体700b的第二凹部750b和第三凹部760b部分地接收线缆100的第一端部101。将第二壳体700b组装到第一壳体700a还有助于将扎带在第一凹部740b内沿Y方向保持就位并且将线缆100的第一端部101在第二凹部750b中沿X方向保持就位。
最后,通过用线缆系结工具(例如,由Hellermann Tyton制造的TYMATE(注册商标))拉动束线带的扎带的引出部并且切断引出部,来进一步紧固束线带的扎带的引出部。此时,第一凹部740a和740b限制扎带沿Y方向的移动,但是允许沿X方向向一侧移动(即,它们沿X方向引导扎带)。扎带的引出部被切断的束线带变为束线带500。束线带500的扎带520的切断面变为切断面521。由此,束线带500将线缆100的第一端部101的信号线110系结在第一壳体700a和第二壳体700b的内部。可以不使用系结工具来切断束线带的扎带的引出部。例如,操作者可以将引出部沿X方向向一侧拉动,以用束线带系结线缆100的第一端部101中的信号线110,然后用剪刀或其它工具来切断引出部。
上述连接器至少具有以下技术特征和优点。首先,在系结期间用第一壳体700a的第一凹部740a和第二壳体700b的第一凹部740b来引导束线带500,并且沿X方向拉动束线带500。另一方面,将线缆100的第一端部101在第一壳体700a的第二凹部750a和第二壳体700b的第二凹部750b内沿半径方向(包括X方向)保持就位。当用束线带500将第一端部101系结在第一壳体700a和第二壳体700b内时,该布置可以防止线缆100的第一端部101在第一壳体700a和第二壳体700b中沿X方向移动。因此,可以避免在线缆100的信号线110与接触件200a之间的接合点上的张力,并且还可以使束线带的系结作业容易进行。
第二,将线缆100的各条信号线110保持在各个接触件200a的二叉状尾部220a的尖叉之间。这可以更牢固地维持线缆100的信号线110与接触件200a之间的接合点。接合点即使在拉力下也不太可能断开连接或具有其它故障。
第三,使扎带520的切断面521从容纳孔760a的外部开口761a露出。即,将未切断的扎带通过容纳孔760a从外部开口761a引出,使得可以在头部510附近的位置容易切断扎带。具体地,利用用于系结束线带500的系结工具,可以容易在头部附近切断扎带。
第四,第一凹部740a和容纳孔760a设置在第二凹部750a之间。第一凹部740a限制束线带500的扎带520的Y方向的位置,而容纳孔760a限制束线带500的头部510的X和Y方向的位置。第二凹部750a和750b限制线缆100的第一端部101的半径方向的位置。该布置可以改善线缆100的拉伸强度。
第五,仅通过将线缆100的第一端部101放置在第二凹部750a和750b中、将束线带500的扎带520放置在第一凹部740a和740b中并且将束线带500的头部510放置在容纳孔760a中,束线带就可以容易地相对于线缆100而定位。因此,可以减少束线带500相对于线缆100的系结位置的变化。
本发明的连接器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以任何方式进行修改。下面将详细地描述具体修改例。
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壳体700a具有容纳凹部710a、容纳部720a、开口730a、第一凹部740a、两个第二凹部750a、容纳孔760a和第三凹部770a。然而,本发明的第一壳体可以具有适于组装到第二壳体、容纳线缆的第一端部和连接元件(要描述的)以及束线带、并且具有下面描述的第一和第二凹部和容纳孔的任何构造。
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凹部740a沿Y方向的尺寸比束线带500的扎带520的宽度尺寸稍大。第一凹部可以具有适于部分地接收束线带的扎带的任何构造。
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二凹部750a设置在第一凹部740a的沿Y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然而,至少一个第二凹部750a设置在第一凹部740a的沿Y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中的至少一侧就足够了。
上述实施方式的容纳孔760a是设置在第一壳体700a的第一凹部740a的沿X方向的一侧以穿过第一壳体700a的通孔,并且其尺寸比束线带500的头部510的外部尺寸稍大。然而,容纳孔可以是设置在沿与第一凹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一侧并且与第一凹部连通从而穿过第一壳体以容纳束线带的头部的任何孔。
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二壳体700b具有第一凹部740b和第二凹部750b。然而,第二壳体可以具有适于组装到第一壳体并且容纳线缆的第一端、连接元件(要描述的)以及束线带的任何构造。因此,可以省略第一凹部740b、第二凹部750b和第三凹部760和/或按钮770b。
上述实施方式的线缆100包括多条信号线110。然而,本发明的线缆不限于此。线缆可以是具有不同种类的信号线的复合线缆。线缆还可以是具有单条信号线的线缆。
如权利要求中限定的连接元件可以是可连接到信号线110的上述实施方式的接触件200a。连接元件可以是可连接到线缆的任何元件。例如,连接元件可以是电路板或者可以是形成在主体上的导线,并且电路板或导线可以连接到线缆或线缆的信号线。在这种情况下,电路板或导线还可以连接到接触件。而且,上述实施方式的接触件200a均包括二叉状尾部220a,所述二叉状尾部的尖叉在其之间保持信号线110。然而,各接触件的尾部可以通过焊接连接到线缆或线缆的信号线。换言之,尾部可以是二叉状的或可以不是二叉状的。
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包括第一主体400a、第二主体400b和第三主体400c。然而,本发明的连接器仅需要至少一个主体,以保持诸如接触件的连接元件。
可以省略屏蔽罩600和/或接合部300。
应当理解,仅以示例的方式来描述上述实施方式和修改例。可以修改连接器的材料、形状、尺寸、数量、布置和其它构造,只要它们提供相似的功能即可。

Claims (7)

1.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
线缆,该线缆包括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端部;
连接元件,该连接元件连接到所述线缆;
束线带,该束线带包括头部和扎带,所述头部具有接合孔,所述扎带被构造为系结所述线缆的所述第一端部并且接合在所述头部内的所述接合孔中;以及
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彼此组合,从而容纳所述线缆的所述第一端部、所述连接元件和所述束线带,所述第一壳体包括:
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壳体的该第一凹部沿与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延伸并且部分地容纳所述束线带的所述扎带;
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壳体的该第二凹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凹部的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中的至少一侧,并且部分地牢固地容纳所述线缆的所述第一端部;以及
容纳孔,该容纳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凹部的沿所述正交方向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第一凹部连通从而穿过所述第一壳体,所述容纳孔容纳所述束线带的所述头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凹部的沿所述长度方向的尺寸比所述束线带的所述扎带的宽度尺寸稍大,并且
所述容纳孔的尺寸比所述头部的外部尺寸稍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二凹部包括多个第二凹部,这多个第二凹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凹部的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并且
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凹部布置在所述第二凹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二壳体包括:
第一凹部,所述第二壳体的该第一凹部被构造为部分地容纳所述束线带的所述扎带,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第一凹部的沿所述长度方向的尺寸比所述束线带的所述扎带的宽度尺寸稍大;以及
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壳体的该第二凹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第一凹部的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中的至少一侧,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第二凹部的沿所述正交方向的尺寸比所述线缆的所述第一端部的外径稍大,以部分地牢固地容纳所述线缆的所述第一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一壳体中的所述容纳孔具有向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敞开的外部开口,并且
所述束线带的所述扎带具有远端面,该远端面为切断面并且从所述容纳孔的所述外部开口露出。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线缆包括外部绝缘体和布置在所述外部绝缘体内的多条信号线,并且
所述连接元件包括多个连接元件,这多个连接元件均包括二叉状尾部,以在这些二叉状尾部的尖叉之间保持各条信号线,从而在所述连接元件与所述信号线之间建立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二凹部的沿所述正交方向的尺寸比所述线缆的所述第一端部的外径稍大。
CN201310415104.4A 2012-09-14 2013-09-12 连接器 Pending CN1036828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03194A JP2014059985A (ja) 2012-09-14 2012-09-14 コネクタ
JP2012-203194 2012-09-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82804A true CN103682804A (zh) 2014-03-26

Family

ID=49231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15104.4A Pending CN103682804A (zh) 2012-09-14 2013-09-12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080351A1 (zh)
EP (1) EP2709215A1 (zh)
JP (1) JP2014059985A (zh)
KR (1) KR20140035797A (zh)
CN (1) CN103682804A (zh)
TW (1) TW20141410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0262A (zh) * 2016-02-24 2019-10-25 星电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2563811A (zh) * 2019-09-26 2021-03-2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97375B2 (ja) * 2016-02-19 2019-10-3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構造
EP3376606B1 (en) * 2017-03-17 2021-05-05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Cable harness plug
JP6792801B2 (ja) * 2017-07-04 2020-12-0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細長部材の保持構造
JP7322599B2 (ja) * 2019-08-28 2023-08-0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27956A (en) * 1978-08-07 1982-05-04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Low insertion force dual beam pin terminal and connector
JPS5662683U (zh) 1979-10-22 1981-05-27
US4842549A (en) * 1987-04-16 1989-06-27 Amp Incorporated Dual diameter cable strain relief
US5211706A (en) * 1992-06-09 1993-05-18 Molex Incorporated Strain relief shell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210178B1 (en) * 1999-04-16 2001-04-03 Pen Cabling Technologies Llc Extender card
JP2002118936A (ja) 2000-10-06 2002-04-19 Hirokimi Kawai 太さが変動的な物を定位置へ結束固定する方法と使用部品。
JP4146473B2 (ja) * 2006-02-23 2008-09-10 株式会社東芝 ケーブル結束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0262A (zh) * 2016-02-24 2019-10-25 星电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2563811A (zh) * 2019-09-26 2021-03-2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035797A (ko) 2014-03-24
TW201414100A (zh) 2014-04-01
EP2709215A1 (en) 2014-03-19
US20140080351A1 (en) 2014-03-20
JP2014059985A (ja) 2014-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82804A (zh) 连接器
JP6616815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付き電線
JP4364265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5080307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US20060234535A1 (en) Set of connectors
CN105531880B (zh) 电缆保持构件、电连接装置、连接器装置、扁平电缆
CN105470719A (zh) 插头连接器
US11799247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structure including inner conductor and outer conductor
US9270049B2 (en) Waterproof connector
US9385469B2 (en) Protector and wire harness
JP5918968B2 (ja) 電線分岐構造
JP4677318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及びシールド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4238787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102570146B (zh) 插座连接器
WO2007140075A1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system
JP5359321B2 (ja) アース接続用配線材、これに用いられる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及びアース接続用配線材が組み込まれたワイヤハーネス
US9203225B2 (en) Wire fixing member
CN113196583B (zh) 带端子电线、端子模块及连接器
JP2015204135A (ja) コネクタ付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防水構造
JP7109280B2 (ja) ケーブルハーネス
WO2020213705A1 (ja) コネクタ付通信ケーブル、及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CN110581408B (zh) 电连接器及线缆连接器组件
US20230101364A1 (en) Connector
JP2012018779A (ja) コネクタ
JP2024110180A (ja) 充電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