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73094A - 空气调节机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673094A CN103673094A CN201310407430.0A CN201310407430A CN103673094A CN 103673094 A CN103673094 A CN 103673094A CN 201310407430 A CN201310407430 A CN 201310407430A CN 103673094 A CN103673094 A CN 10367309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ow
- air
- outlet
- wind
- conditio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空气调节机在单元主体的上方部前表面设置吹出口(9),相对于该吹出口(9)在单元主体内沿着铅垂方向形成风路(12),将在设置于该风路(12)中的热交换器(13)内流通而被温度调整后的空调风垂直地改变朝向,从吹出口(9)向室内吹出,在与吹出口(9)的下部对应的风路(12)垂直地变更的区域的风路(12)中,设置朝向吹出口(9)的下部附近平滑地弯曲的形状的导向叶片(24)。该空气调节机能够抑制垂直地改变空调风的流动方向的吹出口下部的拐角部附近的空气流的剥离,实现风量的增加、噪音的减少,并能够仅对风量增加的吹出口下部的空气流进行稳定的控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在单元主体的上方部前表面设置的吹出口将空调风垂直地改变朝向而吹出的空气调节机。
背景技术
设置在室内的地板面上的落地式空气调节机在单元主体的上方部前表面设置吹出口,相对于该吹出口在单元主体内沿着铅垂方向形成风路,将在设置于该风路中的热交换器内流通而被温度调整后的空调风垂直地变更朝向,从吹出口向室内吹出。在这种空气调节机中,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的情况:在吹出口下部的主体前表面的内壁上设有将沿着热交换器上方的主体前表面的垂直壁的空调风向水平挡板与吹出口下部之间引导的流体引导壁,使吹出口下部的风量增加,由此防止将室内的暖气向主体内部卷入引起的在吹出口处的结露。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的落地式空气调节机:相对于在单元主体的上方部前表面设置的吹出口,将风路形成为前后2层,在各个风路设置风扇及热交换器,并通过弯曲的分隔板将经由各风路而被温度调整后的空调风朝向共用的吹出口进行引导。而且,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如下的情况:在设置于单元主体的上方部前表面的吹出口设有将空调风的吹出方向向上下及左右方向变更的机构,对应于空气调节机的设置状况、使用状态而能够形成适当的吹出形态。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61448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61-12481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175458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如专利文献1、2所示,在吹出口下部、风路仅设有流体引导壁或分隔板的结构中,在将由热交换器进行了温度调整后的空调风垂直地改变朝向而从单元主体前表面的吹出口向室内吹出时,在吹出口下部的拐角部,无法充分抑制空调风的剥离,存在无法充分地减少该剥离引起的空调风的紊乱、逆流造成的风量的下降或噪音的产生等课题。
另外,在吹出口,通常如专利文献3那样,设有风向调整机构,但水平挡板是上部的多片与下部的多片分别连动而个别地进行驱动的结构,但并不是能够仅特别地控制在吹出口的下部流动的空调风的结构。因此,在运转停止时利用开闭机构将吹出口关闭的空气调节机中,当增加吹出口下部附近的空气流时,该空气流的一部分有可能流入在吹出口的下部面设置的开闭机构的收纳空间内,存在需要其对策等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种情况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垂直地改变空调风的流动方向的吹出口下部的拐角部附近的空气流的剥离,实现空调风的风量的增加、噪音的减少,并能够仅对空调风的风量增加的吹出口下部的空气流进行稳定控制的空气调节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采用以下的手段。
即,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在单元主体的上方部前表面设置有吹出口,相对于该吹出口在所述单元主体内沿着铅垂方向形成风路,将在设置于该风路中的热交换器内流通而被温度调整后的空调风垂直地改变朝向,而从所述吹出口向室内吹出,其中,在与所述吹出口的下部对应的所述风路垂直地弯曲的区域的风路中,设置朝向所述吹出口的下部附近平滑地弯曲的形状的导向叶片。
根据本发明,在从设于单元主体的上方部前表面的吹出口将空调风垂直地改变朝向而向室内吹出的空气调节机中,在与吹出口的下部对应的风路垂直地弯曲的区域的风路中,设置朝向吹出口的下部附近平滑地弯曲的形状的导向叶片,因此在与吹出口的下部对应的风路垂直地弯曲的区域中,能够使空调风的朝向沿着导向叶片的弯曲面而平滑地变更为垂直方向,从而能够从吹出口向室内吹出空调风。因此,该空气调节机抑制朝向吹出口而风路垂直地弯曲的部位的空调风的剥离,抑制剥离引起的空调风的紊乱或逆流的发生,实现空调风的风量的增加,进而实现噪音的减少,能够实现空气调节机的高性能化。
此外,所述导向叶片经由一体的托架部而固定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器的侧板上。
根据本发明,导向叶片经由一体的托架部而固定设置于热交换器的侧板,因此每当在单元主体内的风路中设置导向叶片时,根据单元主体侧的结构或其组装次序等,即使在难以向单元主体侧直接组装导向叶片的情况下,通过经由一体的托架部向热交换器的侧板设置,也能够与单元主体的结构或组装无关地,在风路中的规定位置固定设置导向叶片。因此,该空气调节机能够实现导向叶片向风路中的装入的容易化、吹出口的下部附近的空调风的流动的稳定化。
此外,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以上述的任一空气调节机为基础,所述导向叶片设置在所述风路中的与所述吹出口的下部面为同一面的位置或比其靠下方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导向叶片配置在风路中的与吹出口的下部面同一面上的位置,或者位于比该同一面靠下方的位置,因此在从室内侧正视观察设置在单元主体的上方部前表面的吹出口时,能够防止通过吹出口而透视设置在内部的风路中的导向叶片的事态。因此,能够提高例如设置在室内的地板面上的单元主体的外观观察时的美观。
此外,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以上述的任一空气调节机为基础,在所述吹出口沿着上下方向配置多片风向调整用的水平挡板,所述水平挡板中的最下位的所述水平挡板相对于其他的水平挡板,朝向吹出方向以规定角度朝上设定。
根据本发明,在吹出口沿着上下方向配置多片风向调整用的水平挡板,所述水平挡板中的最下位的水平挡板相对于其他的水平挡板,朝向吹出方向以规定角度朝上设定,因此通过在与吹出口的下部对应的风路垂直地弯曲的区域的风路中设置导向叶片,而吹出口的下部附近的空调风的风量增加时,在最下位的水平挡板与吹出口的下部面之间流动的空调风的风量增加,其一部分可能向设置在吹出口的下部面的在运转停止时将吹出口关闭的开闭机构的收容空间流入,但该流动沿着相对于其他的水平挡板以规定角度朝上设定的最下位的水平挡板,由此能够朝向室内吹出。因此,该空气调节机防止空调风的旁通而将风量增加的空调风直接向室内吹出,能够有助于空调性能的提高。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空气调节机在与吹出口的下部对应的风路垂直地弯曲的区域中,能够使空调风的朝向沿着导向叶片的弯曲面而平滑地变更为垂直方向,从而能够从吹出口向室内吹出空调风,因此,抑制朝向吹出口而风路垂直地弯曲的部位的空调风的剥离,抑制剥离引起的空调风的紊乱或逆流的发生,实现空调风的风量的增加,进而实现噪音的减少,能够实现空气调节机的高性能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将图1所示的空气调节机的前面板组件拆卸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空气调节机的设有吹出口的上方部分的纵向剖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导向叶片组件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在吹出口的下部附近的风路中设置导向叶片的情况(A)的风速分布的图。
图6是表示在吹出口的下部附近的风路中未设置导向叶片的情况(B)的风速分布的图。
【标号说明】
1 空气调节机的单元主体
9 吹出口
12 风路
13 热交换器
13A 热交换器的侧板
18 水平挡板
18A 最下位的水平挡板
19 吹出口的下部面
24 导向叶片
25 托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6,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图1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外观立体图,图2示出将所述空气调节机的前面板组件拆卸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示出设有吹出口的上方部分的纵向剖视图,图4示出导向叶片组件的立体图。
落地式空气调节机的单元主体1具备设置在基体板3上的由背面板4、左右侧面板5、前面板6及顶板7等组装成的纵长长方体形状的框体2。
前面板6由在两侧具备向后方的延长部的U字截面形状的面板上下分割成两部分,在下部前面板6A的两侧部设有用于吸入室内空气的吸入格栅8,在上部前面板6B的上方部前表面设有将进行了温度调整后的空气吹出的吹出口9。需要说明的是,图1是利用开闭自如的开闭器10将吹出口9关闭的状态的图。该开闭器10在运转停止时,上升而将吹出口9关闭,在空气调节机运转时,下降而收容在上部前面板6B的背面侧,使吹出口9成为开口状态,这是公知的结构。
在下部前面板6A的背面侧,即单元主体1的内部,如图2所示,装入有将从吸入格栅8经由空气过滤器吸入的室内空气朝向单元主体1的上方部进行压送的西洛克风扇(sirocco fan)等鼓风机11。该鼓风机11的吹出口与在单元主体1内沿着铅垂方向形成的风路12连接。在风路12中,纵向长的长方形形状的板翅管式的热交换器13以下端部位于前方侧且上端部位于后方侧而倾斜的方式倾斜配置。
热交换器13用于使由鼓风机11在铅垂方向的风路12中从下方朝向上方压送的空气流流通,并在其间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进行冷却或加热,由此形成为设定温度的空调风而从吹出口9向室内吹出,该热交换器13经由通过制冷剂气体管及制冷剂液体管构成的制冷剂配管14而与室外单元侧连接,构成公知的制冷循环。而且,在热交换器13的下端部的下方位置配置排泄盘15,收集在热交换器13的表面冷凝而流下的排泄水,并经由排泄配管16向室外排出。
吹出口9如上述那样设置在上部前面板6B的上部前表面,如图3所示,向与风路12正交的方向开口,该风路12沿着铅垂方向在单元主体1内从下方向上方延伸。因此,在铅垂方向的风路12内从下方朝向上方压送并由热交换器13进行了温度调整后的空调风垂直地改变朝向而从吹出口9向室内吹出。在吹出口9,将空调风的吹出方向调整成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的纵百叶窗17及水平挡板18分别在吹出口9的宽度方向及上下方向上各设置多片。纵百叶窗17及水平挡板18分别全部片数同时地或各多片个别地经由手动或电动机等绕着垂直轴及水平轴转动,从而能够调整风向。
另外,在吹出口9的下部面19设有以一端为支点开闭自如的风挡20,在其下方且在上部前面板6B的背面侧设有收容空间21,该收容空间21收容上述的用于对吹出口9进行开闭的开闭器10。该开闭器10在空气调节机的运转时,通过图示省略的升降机构而下降收容在收容空间21内,在空气调节机停止时,通过升降机构沿着导轨22上升,能够将吹出口9关闭。
此外,吹出口9的下部面19与风路12交叉(正交)的拐角部为平滑的弯曲面23,由热交换器13进行了温度调整后的空调风沿着弯曲面23流动。另一方面,上部前面板6B在与吹出口9的下部对应的风路12垂直地弯曲的区域的弯曲面23所对置的风路12中,设置导向叶片24。该导向叶片24是成为朝向吹出口9的下部附近平滑地弯曲的叶片形状的引导件,使在热交换器13内流通且在风路12内从铅垂方向下方朝向上方送风的空调风沿着该平滑的弯曲面,将朝向改变成垂直方向并引导至多片的水平挡板18中的最下位的水平挡板18A附近。
导向叶片24如图4所示,在呈叶片形状的引导件的两端一体地设有托架部25,经由该托架部25,如图3所示,通过螺钉等固定设置于在热交换器13的两侧设置的侧板13A上。该导向叶片24配置在与吹出口9的下部面(下缘部)19同一面上,或者位于比该同一面稍靠下方的位置,使得在从室内侧正视观察单元主体1时无法通过吹出口9来透视导向叶片24。
另外,利用上述导向叶片24将空调风引导至最下位的水平挡板18A附近,但该水平挡板18A如图3所示,相对于其他的水平挡板18,朝向吹出方向以预先设定的角度朝上设定,能够保持该设定角度而与其他的水平挡板18连动来绕水平轴转动。
通过以上说明的结构,根据本实施方式,起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当空气调节机开始运转时,驱动鼓风机11,室内的空气通过吸入格栅8被吸入到单元主体1内。该空气经由鼓风机11向风路12中吹出,在向上方送风期间在热交换器13内流通,在热交换器13中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或加热。由热交换器13进行了温度调整后的空调风在风路12的上方部将朝向改变成垂直方向,从吹出口9朝着由纵百叶窗17及水平挡板18调整后的方向而向室内吹出,供于室内的空气调节。
在此期间,空调风在从风路12朝向吹出口9将朝向改变成垂直方向的吹出口下部的拐角部,有时会发生剥离。该空气调节机将该吹出口下部的拐角部形成为弯曲面23,使空调风沿着弯曲面23流动来抑制剥离,但无法充分地抑制该部分的剥离,尤其是伴随着风量多、流速变快的情况而存在容易发生剥离的倾向。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吹出口9的下部对应的风路12垂直地弯曲的区域的弯曲面23所对置的风路12中,设有朝向吹出口9的下部附近平滑地弯曲的叶片形状的导向叶片24,因此将在热交换器13内流通而朝向上方的空调风沿着导向叶片24的平滑的弯曲面,将朝向变更成垂直方向并引导至最下位的水平挡板18A附近,能够直接从吹出口9向室内吹出。
因此,该空气调节机能够抑制吹出口9的下部的空调风的流动在垂直地进行方向变更的拐角部产生流动的剥离,抑制在该拐角部的空调风的紊乱、逆流,从而减少噪音,并能够防止空调风的风量的下降。即,该空气调节机利用导向叶片24将空调风的流动变更为垂直方向,使所述空调风沿着弯曲面23流动,由此能够抑制在拐角部的流动的剥离。图5示出设有导向叶片24的情况(A)的空调风的流速分布的解析结果。图6示出未设置导向叶片24的情况(B)的空调风的流速分布的解析结果。
根据这两个解析结果,在情况(A)和情况(B)下,吹出口9的下部面19与最下位的水平挡板18A之间及其周围的风速分布发生变化,箭头的朝向沿着壁面流动的部分增多,空调风的剥离发生的区域的大小在情况(A)下比情况(B)减小,可知在拐角部的流动的剥离得到抑制,空调风的流动获得改善。顺便提一下,这两个解析结果示出由于导向叶片24的设置而空调风的流动的平均流速也变大的情况。因此,导向叶片24抑制剥离引起的空调风的紊乱、逆流的发生,实现空调风的风量的增加或噪音的减少,由此能够实现空气调节机的高性能化。
另外,导向叶片24经由一体的托架部25而固定设置于热交换器13的侧板13A。因此,该空气调节机每当在单元主体1内的风路12中设置导向叶片24时,根据单元主体1侧的结构或其组装次序等,即使在难以向单元主体1侧直接组装导向叶片24的情况下,通过经由一体的托架部25向热交换器13的侧板13A设置,也能够与单元主体1的结构或组装无关地,容易在风路12中的规定位置固定设置导向叶片24。因此,该空气调节机能够实现导向叶片24向风路12中的装入的容易化,使吹出口9的下部附近的空调风的流动稳定化。
而且,导向叶片24配置在风路12中的与吹出口9的下部面19同一面上,或者位于比该同一面稍靠下方的位置,使得无法通过吹出口9透视,因此能够避免在从室内侧正视观察设置在单元主体1的上方部前表面上的吹出口9时通过吹出口9而透视设置在内部的风路12中的导向叶片24。因此,该空气调节机能够提高例如设置在室内的地板面上的单元主体1的外观观察时的美观。
此外,一般的空气调节机如上述那样在与吹出口9的下部对应的风路12垂直地弯曲的区域的风路12中设置导向叶片24,由此,吹出口9的下部附近的空调风的风量增加,与此相伴,在最下位的水平挡板18A与吹出口9的下部面19之间流动的空调风的风量增加,其一部分有可能经由风挡20向设置在吹出口9的下部面19的在运转停止时将吹出口关闭的开闭器10的收容空间21流入。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吹出口9配置的风向调整用的多片的水平挡板18的最下位的水平挡板18A相对于其他的水平挡板18,朝向吹出方向以规定角度朝上设定,因此通过使增加的空调风沿着以规定角度朝上设定的最下位的水平挡板18A,从而能够朝向室内吹出。因此,该空气调节机防止空调风的旁通而将风量增加了的空调风直接向室内吹出,能够有助于空调性能的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未限定为上述实施方式的发明,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形。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吹出口9设有开闭器10的实施方式,但开闭器10也可以省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设于吹出口9的水平挡板18全部形成为同一宽度的挡板的例子,但也可以使最下位的水平挡板18A的宽度比其他的挡板稍宽,来提高风向调整功能,由此防止空调风向空间21的旁通。
Claims (5)
1.一种空气调节机,在单元主体的上方部前表面设置有吹出口,相对于该吹出口在所述单元主体内沿着铅垂方向形成风路,将在设置于该风路中的热交换器内流通而被温度调整后的空调风垂直地改变朝向,而从所述吹出口向室内吹出,其中,
在与所述吹出口的下部对应的所述风路垂直地变更的区域的风路中,设置朝向所述吹出口的下部附近平滑地弯曲的形状的导向叶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中,
所述导向叶片经由一体的托架部而固定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器的侧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中,
所述导向叶片设置在所述风路中的与所述吹出口的下部面为同一面的位置或比其靠下方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中,
所述导向叶片设置在所述风路中的与所述吹出口的下部面为同一面的位置或比其靠下方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中,
在所述吹出口沿着上下方向配置多片风向调整用的水平挡板,所述水平挡板中的最下位的所述水平挡板相对于其他的水平挡板,朝向吹出方向以规定角度朝上设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00538A JP6057631B2 (ja) | 2012-09-12 | 2012-09-12 | 空気調和機 |
JP2012-200538 | 2012-09-1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73094A true CN103673094A (zh) | 2014-03-26 |
CN103673094B CN103673094B (zh) | 2017-04-26 |
Family
ID=50311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407430.0A Active CN103673094B (zh) | 2012-09-12 | 2013-09-09 | 空气调节机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057631B2 (zh) |
CN (1) | CN10367309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45706A (zh) * | 2017-06-09 | 2017-11-14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开机时导风条初始开启角度的控制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811091A (en) * | 1954-05-04 | 1957-10-29 | Coleman Co | Wall concealed air mixing device |
JP2002228243A (ja) * | 2001-02-05 | 2002-08-14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ダクト |
JP2002235950A (ja) * | 2001-02-08 | 2002-08-2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機 |
CN2859333Y (zh) * | 2005-12-29 | 2007-01-17 |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 柜式空调器 |
CN101235981A (zh) * | 2007-01-30 | 2008-08-06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立式空调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170941U (zh) * | 1985-04-10 | 1986-10-23 | ||
JPH06307711A (ja) * | 1993-04-21 | 1994-11-01 |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 空気調和装置 |
JP2706222B2 (ja) * | 1994-02-10 | 1998-01-28 | 通彦 川野 | 案内羽根入りエルボ |
JPH0914746A (ja) * | 1995-06-29 | 1997-01-1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装置 |
JP4552360B2 (ja) * | 2001-06-11 | 2010-09-29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JP2005076908A (ja) * | 2003-08-28 | 2005-03-24 | Sharp Corp | 空気調節装置の取付け構造および取付け具ならびにダクト体 |
JP4906828B2 (ja) * | 2008-10-15 | 2012-03-2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
2012
- 2012-09-12 JP JP2012200538A patent/JP6057631B2/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9-09 CN CN201310407430.0A patent/CN10367309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811091A (en) * | 1954-05-04 | 1957-10-29 | Coleman Co | Wall concealed air mixing device |
JP2002228243A (ja) * | 2001-02-05 | 2002-08-14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ダクト |
JP2002235950A (ja) * | 2001-02-08 | 2002-08-2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機 |
CN2859333Y (zh) * | 2005-12-29 | 2007-01-17 |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 柜式空调器 |
CN101235981A (zh) * | 2007-01-30 | 2008-08-06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立式空调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73094B (zh) | 2017-04-26 |
JP2014055706A (ja) | 2014-03-27 |
JP6057631B2 (ja) | 2017-01-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124887B1 (en) | Air conditioner | |
CN107278256B (zh) | 空调的室内机 | |
JP6157884B2 (ja) | 一体型空気調和機 | |
US11002451B2 (en) | Air conditioner | |
KR101927440B1 (ko) | 공기 조화기 | |
KR20080101477A (ko) | 공기조화기 | |
JP2016191542A (ja)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 |
JP5348294B2 (ja) | 空調室内機 | |
JP2012225636A (ja) | 空調室内機 | |
KR100826028B1 (ko) | 공기 조화기 | |
JP6429204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2012220062A (ja) | 空調室内機 | |
KR20140063931A (ko) |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 |
CN102374638A (zh) | 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 | |
KR20230069898A (ko) | 공기조화기 | |
CN103673094A (zh) | 空气调节机 | |
KR20090042524A (ko) | 공기조화기 | |
JP4922817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KR102392958B1 (ko) |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 |
CN105698355A (zh) | 空调导风装置及空调 | |
CN101334193A (zh) | 空调器室内机的排出格栅 | |
CN105627542A (zh) | 机壳及空调 | |
KR20100086312A (ko) | 공기조화기 | |
JP2012042181A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
EP3885667B1 (en) | Indoor unit of air-conditione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1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y refrigeratio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