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70771A - 引擎汽缸头的散热构造 - Google Patents

引擎汽缸头的散热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70771A
CN103670771A CN201210317009.6A CN201210317009A CN103670771A CN 103670771 A CN103670771 A CN 103670771A CN 201210317009 A CN201210317009 A CN 201210317009A CN 103670771 A CN103670771 A CN 1036707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head
longitudinal channel
engine
protuberance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1700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70771B (zh
Inventor
陈国铭
杨思待
苏泓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31700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707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707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07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707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07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有关一种引擎汽缸头的散热构造,该引擎至少包括有一曲轴箱、一设置于曲轴箱上的汽缸,以及一设于汽缸上的汽缸头,该汽缸及汽缸头延设复数个散热片;该汽缸头左方侧设有进气埠,该汽缸头下方侧设有火星塞座,该汽缸头右方侧设有排气埠,该汽缸头上方侧开设有贯通右方侧至左方侧的纵通道;另该汽缸头上开设有由下方侧至上方侧的横通道,且该横通道系与纵通道相连通,其主要在于:该纵通道内位于汽缸头的上方侧面朝横通道凸设有导风凸部;藉此来提升引擎冷却散热的功效,来达到汽缸头整体的散热效果,以避免散热温度不均造成机件的变形,进而来增进引擎的冷却效率及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引擎汽缸头的散热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引擎汽缸头的散热构造,尤其指可提升引擎冷却散热的功效,来达到汽缸头整体的散热效果的汽缸头构造。
背景技术
一般车辆的作动,如摩托车、全地型车辆…等,乃系将外界导入的新鲜空气和燃油混合为油气后,再将油气输入引擎燃爆产生动力,而推动活塞做往复运动,经由曲轴带动链条或皮带变速机构来进行传动,以达到行进的目的。
而针对车辆引擎运转时所产生的高温的散热构造,如图1所示,该引擎动力系统1至少包括有曲轴箱11、汽缸本体12,该汽缸本体12上设有汽缸头13,于该汽缸本体12及汽缸头13设置许多的散热片以增加散热面积,当车辆于行进时,冷却风由车头向车后方向进入来吹袭引擎动力系统1进行降温散热的动作,俾使引擎动力系统1可在正常工作温度运转;惟、如众所知,引擎动力系统1最热处乃在于汽缸头13处,该汽缸头13处的排气埠131及火星塞座132处又系为汽缸头13最高温处,为让引擎动力系统1能提升使用寿命,业者皆积极着重于排气埠131及火星塞座132处的散热。
请参阅图2所示(图示中大箭头表示车头方向),乃有业者于汽缸头13上设置空气通道2,该空气通道2具一横通道21及纵通道22,该横通道21位于机件收纳室134与排气埠131、进气埠133之间,该纵通道22系位于排气埠131及进气埠133之间,且其一端与横通道21贯通,另一端连通于火星塞座132,另于横通道21与纵通道22连接处设置有复数个导流构件23,藉此可将冷却风(图示中小箭头)由排气埠131侧导入横通道21内,来对引擎动力系统1最高温之一的排气埠131侧先行作散热降温的动作,而后即可藉由导流构件23来令该冷却风流向火星塞座132,来对火星塞座132进行散热降温;上述散热方式固然可以对排气埠131及火星塞座132处进行散热降温的作用,但该导流构件23的导流效果不佳,因此对于汽缸头13散热降温的效果有限。因此如何改善汽缸头13所设置的导流构件23的导流效果,以能确保外界的冷却风确实的能导向火星塞座132来进行冷却散热工作,进而来达到整体引擎动力系统1散热的目的,实已为车辆业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习用引擎汽缸头的散热构造中所设置的导流构件的导流效果不佳的缺失;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引擎汽缸头的散热构造,当车辆处于行驶状态时,外界冷却风可由排气埠经纵通道流向进气埠侧排出,来将外界冷却风导引至横通道内来对火星塞座进行冷却散热,藉此来提升引擎冷却散热的功效,来达到汽缸头整体的散热效果,以避免散热温度不均造成机件的变形,进而来增进引擎的冷却效率及使用寿命。
本发明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该引擎至少包括有一曲轴箱、一设置于曲轴箱上的汽缸,以及一设于汽缸上的汽缸头,该汽缸及汽缸头延设复数个散热片;该汽缸头左方侧设有进气埠,该汽缸头下方侧设有火星塞座,该汽缸头右方侧设有排气埠,该汽缸头上方侧开设有贯通右方侧至左方侧的纵通道;另该汽缸头上开设有由下方侧至上方侧的横通道,且该横通道系与纵通道相连通,其主要在于:该纵通道内位于汽缸头的上方侧面朝横通道凸设有导风凸部;
本发明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另一主要技术手段:该引擎至少包括有一曲轴箱、一设置于曲轴箱上的汽缸,以及一设于汽缸上的汽缸头,该汽缸及汽缸头延设复数个散热片;该汽缸头左方侧设有进气埠,该汽缸头下方侧设有火星塞座,该汽缸头右方侧设有排气埠,该汽缸头上方侧开设有贯通右方侧至左方侧的纵通道;另该汽缸头上开设有由下方侧至上方侧的横通道,且该横通道系与纵通道相连通,其主要在于:该纵通道内位于汽缸头的右方侧面凸设有引风凸部,且该纵通道内位于汽缸头的左方侧面朝上方侧凸设有阻风凸部;
本发明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次要技术手段:该纵通道内位于汽缸头的左方侧面朝上方侧凸设有阻风凸部;
本发明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另一次要技术手段:该纵通道内位于汽缸头的上方侧面朝汽缸头的进气埠设有节流肋。
附图说明
图1是车辆引擎的示意图。
图2是习知引擎汽缸头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引擎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引擎汽缸头的纵通道设置导风凸部示意图。
图5是图示本发明纵通道设置导风凸部另一实施例。
图6是本发明的纵通道设置导风凸部与阻风凸部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纵通道设置阻风凸部与引风凸部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纵通道导风凸部、阻风凸部及引风凸部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纵通道设置节流肋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纵通道设置节流肋另一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易于了解本发明的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效,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首先,请参阅图3、4所示(图示中大箭头表示车头方向),本发明的引擎汽缸头的散热构造,该引擎E至少包括有一曲轴箱3、一设置于曲轴箱3上的汽缸4,以及一设于汽缸4上的汽缸头5,该汽缸4及汽缸头5延设复数个散热片41、51;
次请参阅图4所示(图示中大箭头表示车头方向),以下说明中所述的上、下、左、右方侧,系以图四的上方为上方侧5d,下方为下方侧5b,左方为左方侧5a,右方为右方侧5c,合先叙明;该汽缸头5左方侧5a设有进气埠52,该汽缸头5下方侧5b设有火星塞座53,该汽缸头5右方侧5c设有排气埠54;该引擎E是将前述汽缸头5右方侧5c的排气埠54朝向车辆前方设置(图示中大箭头所指的方向),并将进气埠52朝向车辆后方设置(图示中大箭头后方方向),上述汽缸头5的配置并不以此来限制本发明汽缸头5的实施方式,再次予以声明;
该汽缸头5上方侧5d开设有贯通右方侧5c至左方侧5a的纵通道7,该纵通道7系沿排气埠54贯通至进气埠52方向贯通的纵通道7,亦即该进气埠52、排气埠53系位于火星塞座53与纵通道7之间,藉此当车辆处于行驶状态时,外界冷却风可由排气埠54经纵通道7流向进气埠52侧后排出;
另、该汽缸头5上开设有由下方侧5b至上方侧5d的横通道6,该横通道6系位于排气埠54与进气埠52之间,且该横通道6于汽缸头5的下方侧5b设有开口61,亦即该横通道6的开口61系位于火星塞座53处,该横通道6系与纵通道7相连通;该汽缸头5上方侧5d邻近于纵通道7的二螺固孔中心点7c、7d,该二螺固孔中心点7c、7d的连线A2,与该汽缸头5下方侧5b邻近于纵通道7的进气阀座中心点7a及排气阀门中心点7b,该纵通道7的进气阀座中心点7a及排气阀门中心点7b二中心点的连线A1,藉由该连线A1、A2来界定出该纵通道7的假想中心线A;
该横通道6上设有至少一导风肋8,该导风肋8系邻近汽缸头5左方侧5a的进气埠52,且导风肋8的上部81系朝汽缸头5的上方侧5d延伸,及该导风肋8的下部82系朝汽缸头5下方侧5b的火星塞座53延伸。
该纵通道7内位于汽缸头5的上方侧5d面朝横通道6凸设有导风凸部71,更具体的来说,即于汽缸头5的上方侧5d的迎风面5d1,与汽缸头5的上方侧5d的下风面5d2交汇处,由汽缸头5的上方侧5d于纵通道7内朝横通道6凸设有导风凸部71;其中该导风凸部71的凸顶点711系趋近于纵通道7的假想中心线A;藉此当外界的冷却风(图示中以小箭头表示)由纵通道7进入汽缸头5内,该冷却风即可藉由导风凸部71的导向后,再由设于该横通道6的导风肋8的引导,藉此由纵通道7进入的冷却风对排气埠54进行散热冷却后,而被导引至横通道6内来对火星塞座53进行散热降温,再由横通道6的开口61排出,藉此来降低引擎E最热处的火星塞座53的温度,进而来提升引擎E的冷却效率及使用寿命。
另请参阅图5所示(图示中大箭头表示车头方向),其中该导风凸部71的凸顶点711系穿越过该纵通道7的假想中心线A,藉此来令该导风凸部71的凸顶点711更趋近于导风肋8的上部81,俾能使更大量的由纵通道7进入汽缸头5内的外界冷却风被导向横通道6内;藉此当外界的冷却风(图示中以小箭头表示)由纵通道7进入汽缸头5内,该冷却风即可被该导风凸部71所导引,再由设于该横通道6的导风肋8的引导,藉此由纵通道7进入的冷却风对排气埠54进行散热冷却后,而被导引至横通道6内来对火星塞座53进行散热降温,再由横通道6的开口61排出,藉此来降低引擎E最热处的火星塞座53的温度,进而来提升引擎E的冷却效率及使用寿命。
本发明于实施时,请参阅6所示(图示中大箭头表示车头方向),该纵通道7内位于汽缸头5的左方侧5a面朝上方侧5d凸设有阻风凸部7
2,更具体的来说,即纵通道7内于汽缸头5的进气埠52侧朝汽缸头5的上方侧5d凸设有阻风凸部72;其中该阻风凸部72的凸顶点721系朝向导风肋8的上部81延设,藉由该阻风凸部72与导风凸部71的设置,可有效的缩减该纵通道7后端的通道径;藉此当外界的冷却风(图示中以小箭头表示)由纵通道7进入汽缸头5内,该冷却风一方面可藉由导风凸部71的导向,以及另一方面藉由该阻风凸部72使该纵通道7后端的通道径缩减,藉此由纵通道7进入的冷却风对排气埠54进行散热冷却后,可使该冷却风被大量的由设于该横通道6的导风肋8的引导,而导入横通道6内,进而来对火星塞座53进行散热降温,再由横通道6的开口61排出,藉此来降低引擎E最热处的火星塞座53的温度,进而来提升引擎E的冷却效率及使用寿命。
如图7所示(图示中大箭头表示车头方向),本发明于实施时,该纵通道7内位于汽缸头5的右方侧5c面朝导风肋8凸设有引风凸部73,以及该纵通道7内位于汽缸头5的左方侧5a面朝上方侧5d凸设有阻风凸部72;更具体的来说,即纵通道7内于汽缸头5的排气埠54侧朝导风肋8凸设有引风凸部73;其中该引风凸部73的凸顶点731系朝向横通道6延设,藉由该引风凸部73的设置,藉此当外界的冷却风(图示中以小箭头表示)由纵通道7进入汽缸头5内,该冷却风对排气埠54进行散热冷却后,可使该冷却风大量被该引风凸部73的导引,以及设于该横通道6的导风肋8的引导,而被大量的导入横通道6内,进而来对火星塞座53进行散热降温,再由横通道6的开口61排出,藉此来降低引擎E最热处的火星塞座53的温度,进而来提升引擎E的冷却效率及使用寿命;
另如图8所示,该纵通道7内位于汽缸头5的上方侧5d面朝横通道6凸设有导风凸部71,且该纵通道7内位于汽缸头5的左方侧5a面朝上方侧5d凸设有阻风凸部72,以及该纵通道7内位于汽缸头5的右方侧5c面朝导风肋8凸设有引风凸部73,藉由该导风凸部71、阻风凸部72、引风凸部73的设置,藉此当外界的冷却风(图示中以小箭头表示)由纵通道7进入汽缸头5内,该冷却风对排气埠54进行散热冷却后,可使该冷却风大量被该导风凸部71、阻风凸部72、引风凸部73的导引,以及设于该横通道6的导风肋8的引导,而被大量的导入横通道6内,进而来对火星塞座53进行散热降温,再由横通道6的开口61排出,藉此来降低引擎E最热处的火星塞座53的温度,进而来提升引擎E的冷却效率及使用寿命。
再请参阅图9所示(图示中大箭头表示车头方向),本发明于实施时,该纵通道7内位于汽缸头5的上方侧5d面朝横通道6凸设有导风凸部7
1,且该纵通道7内位于汽缸头5的左方侧5a面朝上方侧5d凸设有阻风凸部72,以及该纵通道7内末端位于汽缸头5的上方侧5d面朝汽缸头5的左方侧5a设有节流肋74,更具体的来说,即于汽缸头5的上方侧5d的下风面5d2处的纵通道7内,朝汽缸头5的进气埠52延设有节流肋74,藉由该节流肋74的设置来节制纵通道7的排风量;藉此当外界的冷却风(图示中以小箭头表示)由纵通道7进入汽缸头5内,藉由该节流肋74来节制纵通道7的排风量,藉此该冷却风即大部份的被导风凸部71、阻风凸部72,以及设于该横通道6的导风肋8的引导,对排气埠54进行散热冷却后,而被导引至横通道6内来对火星塞座53进行散热降温,再由横通道6的开口61排出,藉此来降低引擎E最热处的火星塞座53的温度,进而来提升引擎E的冷却效率及使用寿命;
另如图10所示,该纵通道7内位于汽缸头5的上方侧5d面朝横通道6凸设有导风凸部71,与该纵通道7内位于汽缸头5的左方侧5a面朝上方侧5d臼设有阻风凸部72,且该纵通道7内位于汽缸头5的右方侧5c面朝导风肋8凸设有引风凸部73,以及该纵通道7内末端位于汽缸头5的上方侧5d面朝汽缸头5的左方侧5a设有节流肋74,藉由该节流肋74的设置来节制纵通道7的排风量;藉此当外界的冷却风(图示中以小箭头表示)由纵通道7进入汽缸头5内,藉由该节流肋74来节制纵通道7的排风量,藉此该冷却风即大部份的被导风凸部71、阻风凸部7
2、引风凸部73,以及设于该横通道6的导风肋8的引导,对排气埠54进行散热冷却后,而被导引至横通道6内来对火星塞座53进行散热降温,再由横通道6的开口61排出,藉此来降低引擎E最热处的火星塞座53的温度,进而来提升引擎E的冷却效率及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藉由于汽缸头5上设置横通道6及纵通道7,并藉由于纵通道7内设置导风凸部71,藉此可使外界冷却风由纵通道7进入汽缸头5内后,而被导引至横通道6内来对火星塞座53进行散热降温,再由横通道6的开口61排出,藉此来降低引擎E最热处的火星塞座53的温度,进而来提升引擎E的冷却效率及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再一功效在于,藉由于纵通道7内设置阻风凸部72,藉由该导风凸部71及阻风凸部72的作用,更可使外界冷却风由纵通道7进入汽缸头5内后,而被导引至横通道6内来对火星塞座53进行散热降温,再由横通道6的开口61排出,藉此来降低引擎E最热处的火星塞座53的温度,进而来提升引擎E的冷却效率及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另一功效在于,藉由于纵通道7内设置引风凸部73,藉由该引风凸部73的引流作用,可使外界冷却风由纵通道7进入汽缸头5内后,而被导引至横通道6内来对火星塞座53进行散热降温,再由横通道6的开口61排出,藉此来降低引擎E最热处的火星塞座53的温度,进而来提升引擎E的冷却效率及使用寿命;以及藉由于纵通道7末端内设置节流肋74,藉由该节流肋74来节制纵通道7的流量,藉此更可使外界冷却风由纵通道7进入汽缸头5内后,而被导引至横通道6内来对火星塞座53进行散热降温,再由横通道6的开口61排出,藉此来降低引擎E最热处的火星塞座53的温度,进而来提升引擎E的冷却效率及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发明藉由上述的结构,可提升引擎E冷却散热的功效,来达到汽缸头5以及引擎E整体的散热效果,以避免散热温度不均造成机件的变形,而可改善习知的缺失,已较习用者增进功效,显然已具有新颖性及进步性的要件。
附图标记列表
1引擎动力系统     11曲轴箱    12汽缸本体
                  13汽缸头
                  131排气埠   132火星塞座
                  133进气埠   134机件收纳室
2空气通道         21横通道    22纵通道
                  23导流构件
3曲轴箱
4汽缸             41散热片
5汽缸头           51散热片
                  52进气埠   53火星塞座
                  54排气埠
                  5a左方侧   5b下方侧
                  5c右方侧   5d上方侧
                  5d1迎风面  5d2下风面
6横通道           61开口
7纵通道           71导风凸部 711凸顶点
                  72阻风凸部 721凸顶点
                  73引风凸部 731凸顶点
                  74节流肋
                  7a、7b螺固孔中心点
                  7c进气阀门座中心点
                  7d排气阀门座中心点
8导风肋           81上部     82下部
A假想中心线
A1进气阀门座中心点与排气阀门座中心点的连线
A2螺固孔中心点连线
E引擎

Claims (10)

1.一种引擎汽缸头的散热构造,该引擎至少包括有一曲轴箱、一设置于曲轴箱上的汽缸,以及一设于汽缸上的汽缸头,该汽缸及汽缸头延设复数个散热片;
该汽缸头左方侧设有进气埠,该汽缸头下方侧设有火星塞座,该汽缸头右方侧设有排气埠,该汽缸头上方侧开设有贯通右方侧至左方侧的纵通道;另该汽缸头上开设有由下方侧至上方侧的横通道,且该横通道与纵通道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该纵通道内位于汽缸头的上方侧面朝横通道凸设有导风凸部。
2.一种引擎汽缸头的散热构造,该引擎至少包括有一曲轴箱、一设置于曲轴箱上的汽缸,以及一设于汽缸上的汽缸头,该汽缸及汽缸头延设复数个散热片;
该汽缸头左方侧设有进气埠,该汽缸头下方侧设有火星塞座,该汽缸头右方侧设有排气埠,该汽缸头上方侧开设有贯通右方侧至左方侧的纵通道;另该汽缸头上开设有由下方侧至上方侧的横通道,且该横通道与纵通道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该纵通道内位于汽缸头的右方侧面凸设有引风凸部,且该纵通道内位于汽缸头的左方侧面朝上方侧凸设有阻风凸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汽缸头的散热构造,其中,该汽缸头的纵通道内位于汽缸头的左方侧面朝上方侧凸设有阻风凸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引擎汽缸头的散热构造,其中,该横通道上设有至少一导风肋,该导风肋邻近汽缸头左方侧的进气埠,且导风肋的上部朝汽缸头的上方侧延伸,及该导风肋的下部朝汽缸头下方侧的火星塞座延伸。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擎汽缸头的散热构造,其中,该纵通道内位于汽缸头的上方侧面朝横通道凸设有导风凸部。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引擎汽缸头的散热构造,其中,该纵通道内位于汽缸头的上方侧面朝汽缸头的进气埠设有节流肋。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擎汽缸头的散热构造,其中,该引风凸部的凸顶点朝横通道方向延设。
8.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引擎汽缸头的散热构造,其中,该汽缸头的横通道上设有导风肋,该导风肋邻近汽缸头左方侧的进气埠,该导风肋的上部朝汽缸头的上方侧延伸,及该导风肋的下部朝汽缸头下方侧的火星塞座延伸,另该阻风凸部的凸顶点朝向导风肋的上部延设。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汽缸头的散热构造,其中,该导风凸部的凸顶点趋近于纵通道的假想中心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汽缸头的散热构造,其中,该导风凸部的凸顶点穿越纵通道的假想中心线。
CN201210317009.6A 2012-08-31 2012-08-31 引擎汽缸头的散热构造 Active CN1036707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17009.6A CN103670771B (zh) 2012-08-31 2012-08-31 引擎汽缸头的散热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17009.6A CN103670771B (zh) 2012-08-31 2012-08-31 引擎汽缸头的散热构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70771A true CN103670771A (zh) 2014-03-26
CN103670771B CN103670771B (zh) 2016-03-16

Family

ID=50309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17009.6A Active CN103670771B (zh) 2012-08-31 2012-08-31 引擎汽缸头的散热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7077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49810A (zh) * 2019-03-29 2020-10-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内燃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10157A (ja) * 1999-04-27 2000-11-07 Mazda Motor Corp 多気筒エンジンのシリンダヘッド構造
JP2005098249A (ja) * 2003-09-26 2005-04-14 Honda Motor Co Ltd シリンダヘッドの冷却風通路構造
WO2007080654A1 (ja) * 2006-01-13 2007-07-19 Honda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
CN201062548Y (zh) * 2007-05-28 2008-05-21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摩托车强制风冷发动机气缸头
CN201753638U (zh) * 2010-08-13 2011-03-02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气冷式引擎的汽缸头构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10157A (ja) * 1999-04-27 2000-11-07 Mazda Motor Corp 多気筒エンジンのシリンダヘッド構造
JP2005098249A (ja) * 2003-09-26 2005-04-14 Honda Motor Co Ltd シリンダヘッドの冷却風通路構造
WO2007080654A1 (ja) * 2006-01-13 2007-07-19 Honda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
CN201062548Y (zh) * 2007-05-28 2008-05-21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摩托车强制风冷发动机气缸头
CN201753638U (zh) * 2010-08-13 2011-03-02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气冷式引擎的汽缸头构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49810A (zh) * 2019-03-29 2020-10-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内燃机
CN111749810B (zh) * 2019-03-29 2022-02-2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内燃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70771B (zh) 2016-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65831B (zh) 引擎导风罩结构
US20160146150A1 (en) Exhaust manifold-integrated cylinder head with water jacket
CN103670771B (zh) 引擎汽缸头的散热构造
CN113027588A (zh) 一种发动机水冷结构
JP4998339B2 (ja)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CN201753638U (zh) 气冷式引擎的汽缸头构造
CN202811103U (zh) 一种具有水套的缸盖
CN201354671Y (zh) 一种新型油冷摩托车发动机
CN105201612A (zh) 摩托车的引擎导风结构
CN201372858Y (zh) 水冷式引擎汽缸头构造
CN102926885B (zh) 一种通用小型汽油机气缸盖
CN102465752B (zh) 水冷式引擎冷却水通路构造
CN102852665A (zh) 一种具有水套的缸盖
CN201228593Y (zh) 一种风冷式摩托车发动机的缸头结构
CN202338405U (zh) 汽缸结构
CN201953494U (zh) 一种发动机缸头
CN201751556U (zh) 链条式摩托车发动机汽缸头散热结构
CN205823469U (zh)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气缸头总成
CN203347932U (zh) 摩托车发动机的风冷汽缸头
CN202954892U (zh) 一种通用小型汽油机气缸盖
TWI515360B (zh) Water - cooled Engine 's Cylinder Head Waterway Cooling Structure
TWI454616B (zh) Engine heat dissipation of cylinder head
CN102678372A (zh) 空冷式引擎的汽缸头散热构造
CN100535405C (zh) 引擎气缸头的水冷却装置
CN203214183U (zh) 一种助力车水冷缸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