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65019B - 一种硅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硅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65019B
CN103665019B CN201210330954.XA CN201210330954A CN103665019B CN 103665019 B CN103665019 B CN 103665019B CN 201210330954 A CN201210330954 A CN 201210330954A CN 103665019 B CN103665019 B CN 1036650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llyl
dioxane
hexasilane
silane compound
isopent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3095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65019A (zh
Inventor
王军
高明智
陈建华
刘海涛
马晶
李现忠
张晓帆
马吉星
蔡晓霞
李昌秀
胡建军
杨琳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Priority to CN20121033095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650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650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650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650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650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如式(I)所示的硅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中R1、R2、R3、R4、R5、A和n如说明书所定义。根据本发明的硅烷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苛刻的条件。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硅烷类化合物在烯烃聚合反应中的应用,例如可以将该硅烷类化合物直接作为烯烃聚合催化剂组分的内给电子。该催化剂组分在丙烯聚合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所获得的聚丙烯具有等规度高、分子量分布宽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硅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用于烯烃聚合的Ziegler-Natta催化剂,特别是用于丙烯聚合的催化剂,多数以镁、钛、卤素和给电子体作为主要成分,在用于聚合反应时,通常需要同时加入助催化剂有机铝化合物以及外给电子体组分。尤其是对于丙烯的定向聚合反应而言,在无外给电子体作用时,大多数催化剂的定向性较低,得到的聚合物的等规指数也较低(例如一般低于90%)。
目前常用的外给电子体化合物是硅烷类化合物,如CHMMS(甲基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DCPMMS(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等。另外还已公开了多种可用作丙烯聚合的外给电子体的化合物,例如芳香羧酸酯(应用于第一、二代Z-N催化剂,但活性低)、有机胺(主要应用于第一、二代Z-N催化剂,活性低)、1,3-二醚(活性高,但所得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窄)、杯芳烃化合物、氨基硅烷化合物以及二甲氧基硅烷类化合物等。
中国专利1939939A报道了以烷氧基硅烷化合物为外给电子体的丙烯聚合物的制造方法,该类烷氧基硅烷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三个烷氧基,典型的例子例如包括1,1,1-三甲基-3,3,3-三乙氧基二硅丙烷(TMTEDSP)、1,1,1-三甲基-4,4,4-三乙氧基二硅丙烷(TMTEDSB)、1,1,1-三甲基-5,5,5-三乙氧基二硅丙烷(TMTEDSPN)、1,1,1-三甲基-3,3,3-三甲氧基二硅丙烷(TMTMDSP)等,通过该法可得到高等规度、高熔体流动指数的丙烯聚合物。WO00/63261公开了一类用于烯烃聚合的硅烷类外给电子体化合物,其通式为R1aR2b(OR3)c,其中c为1~3的整数,并且(a+b+c)等于4,其优选的外给电子体包括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CHMMS)和环己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在用于丙烯聚合反应时,可得到高等规度的聚合物产品。
然而,以上所述的这些硅烷类化合物都是用作外给电子体,并且现有技术中公开的硅烷类化合物对于烯烃聚合产物性能的改善仍然较为有限。
Toho(东邦钛)公司于2005年在其专利申请JP2005250579中公开了一种硅烷类化合物,经过这些化合物处理的镁醇催化剂具有长效催化活性的特点,即催化剂的活性衰减较慢。但是,该催化剂的制备工艺较繁琐,需要先制备出催化剂前体,再用该硅烷类化合物进行处理。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如上所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硅烷类化合物,并将其作为内给电子体直接应用于烯烃聚合催化剂组分的制备,然后用于烯烃聚合反应,获得了良好的丙烯聚合催化剂活性和优良的丙烯聚合产物性能。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硅烷类化合物,其通式如式(I)所示:
式(I)
其中,
R1为C1~C20的烷基、C2~C20的含双键的烃基、C6~C20的芳基、C7~C20的芳烷基、或卤素原子;
R2、R3、R4、R5各自独立地为H、C1~C12的烷基或环烷基、C6~C20的芳基或C7~C20的芳烷基;
A为-CH2-、-CHR20-或-CR30R40-,其中R20、R30和R40均为以杂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有机基团,所述杂原子选自N、O、S和卤素中的一种或多种,并任选R30和R40之间键接成环或不成环;
n为0~6的整数。
R20、R30和R40例如可各自独立地为C1~C20的烷基或环烷基、C6~C20的芳基或C7~C20的芳烷基。
R2、R3、R4、R5例如可各自独立地为H、甲基、乙基、异丙基、苯基或环己基。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n为0或1,R1为乙烯基或烯丙基。
上述硅烷类化合物例如可以是2,2-二烯丙基-5,6,7,8-二苯并-1,3,2-二氧杂螺硅烷、2,2-二烯丙基-4,6-二甲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乙烯基-5,6,7,8-二苯并-1,3,2-二氧杂螺硅烷、2,2-二烯丙基-4,6-二甲基-5-乙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烯丙基-4,5,6-三甲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烯丙基-4,6-二甲基-5-卞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烯丙基-5-异丁基-4,6-二甲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烯丙基-5-异丙基-5-异戊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乙烯基-5-异丙基-5-异戊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烯丙基-5-乙基-5-丁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烯丙基-5-丙基-5-异戊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乙烯基-5-乙基-5-丁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烯丙基-5-丁基-5-异戊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烯丙基-5-甲基-5-卞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烯丙基-5-丙基-5-卞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烯丙基-5-乙基-5-苯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烯丙基-4,6-二甲基-5-丙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烯丙基-4,6-二乙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烯丙基-4,6-二乙基--5-乙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烯丙基-4,6-二甲基-5-异戊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烯丙基-4,6-二异丙基-5-异戊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烯丙基-4,6-二苯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烯丙基-4,6-二环己基-5-异戊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烯丙基-4,6-二乙基-5-异戊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烯丙基-4,6-二苯基-5-丙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烯丙基-4,6-二甲基-5-三氟甲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烯丙基-4,6-二甲基--5-(3-氯丙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烯丙基-4,6-二苯基-5-乙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烯丙基-4,6-二苯基-5-异戊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或者2,2-二烯丙基-4,6-二苯基-5-卞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如上所述式(I)的硅烷类化合物的方法,包括:将式(II)所示的醇与硅烷化合物在缚酸剂存在下或碱性条件下进行反应,分离产物,得到所述的硅烷类化合物;其中,式(II)中的R2、R3、R4、R5和A与式(I)中相同。上述“硅烷化合物”是指能与式(II)所示的醇生成式(I)所示的硅烷类化合物的相应的硅烷化合物。
式(II)
上述方法优选在惰性气体、例如氮气保护和无水的条件下进行。缚酸剂优选为三乙胺、氢化钠、叔丁醇钾和丁基锂中的一种或多种。可使用例如为四氢呋喃和/或无水乙醚的溶剂。
在上述制备方法中,醇、硅烷化合物、缚酸剂和溶剂的混合次序没有限制。分离过程例如包括萃取、洗涤和柱层析。可见,根据本发明的新型硅烷类化合物的制备工艺简单,并且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苛刻的条件。
本发明还涉及根据本发明的硅烷类化合物在烯烃聚合反应中的应用。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硅烷类化合物作为烯烃聚合反应催化剂组分中的一种成分。此时,硅烷类化合物可充当催化剂的内给电子体。所述烯烃聚合反应例如为丙烯聚合反应。
本发明通过简单、灵活的方法制备了一类新型的硅烷类化合物,该化合物适用于烯烃的聚合反应。例如可以将根据本发明的硅烷类化合物作为内给电子体直接用作烯烃催化剂组分的一种成分。在将该催化剂应用于丙烯的聚合反应时,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活性,所得的丙烯聚合物的等规度也较高,分子量分布较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硅烷类化合物的制备:实施例1~实施例7
实施例1
在一个反应瓶中,在氮气保护和无水条件下,加入9,9-二羟甲基芴(5.7克)、三乙胺(5ml)和四氢呋喃(80ml),冰水浴冷却条件下于1小时内滴加入二烯丙基二氯硅烷(2.3克)与四氢呋喃(40ml)的混合溶液,加完后室温反应12小时,加热回流反应3小时。然后加入饱和氯化铵水溶液,搅拌,分离出有机相。用乙醚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依次用水、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减压下蒸馏除去溶剂。余物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后得到1.7克产品2,2-二烯丙基-5,6,7,8-二苯并-1,3,2-二氧杂螺硅烷。1H-NMR(δ,ppm,TMS,CDCl3):7.25~8.17(8H,m,ArH),5.73(2H,m,=CH),5.02(4H,m,=CH2),4.26(4H,s,OCH2),1.64~1.98(4H,m,SiCH2)。
实施例2
在一个反应瓶中,在氮气保护和无水条件下,加入2,4-戊二醇(5.2克)、三乙胺(10ml)和四氢呋喃(100ml),在0~10℃的冷却条件下于1小时内滴加入二烯丙基二氯硅烷(4.6克)与四氢呋喃(40ml)的混合溶液,加完后室温反应12小时,加热回流反应8小时。待温度降至室温,加入饱和氯化铵水溶液,搅拌,分离出有机相。用乙醚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依次用水、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下蒸馏除去低沸点溶剂。余物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后得到2.6克产品2,2-二烯丙基-4,6-二甲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1H-NMR(δ,ppm,TMS,CDCl3):5.72(2H,m,=CH),5.00(4H,m,=CH2),3.42(2H,s,OCH),1.54~1.78(6H,m,CH2和SiCH2),1.04~1.26(6H,m,CH3)。
实施例3
在一个反应瓶中,在氮气保护和无水条件下,加入3-甲基-2,4-戊二醇(3.2克)和无水乙醚(80ml),滴加入二烯丙基二氯硅烷(2.0克)与四氢呋喃(40ml)的混合溶液,搅拌溶解后,在1小时内分批加入叔丁醇钾(0.02mol),加完后保持室温反应8小时,然后再加热回流4小时,冷却至常温。用无水乙醚洗涤萃取所得溶液三次,合并有机相,用饱和氯化钠充分洗涤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下蒸馏除去低沸点溶剂。余物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后得到1.2克产品2,2-二烯丙基-5-乙基-4,6-二甲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1H-NMR(δ,ppm,TMS,CDCl3):5.72(2H,m,=CH),5.00(4H,m,=CH2),3.40(2H,s,OCH),1.54~1.78(5H,m,CH和SiCH2),1.20~1.36(8H,m,CH2和CH3),0.98(3H,m,CH3)。
实施例4
在一个反应瓶中,在氮气保护和无水条件下,加入3-异丁基-2,4-戊二醇(3.2克)、无水乙醚(100ml)和二烯丙基二氯硅烷(2.0克),搅拌溶解后,于1小时内分批加入叔丁醇钾(2.2克),加完后保持室温反应8小时,然后再加热回流4小时,冷却至常温。加入饱和氯化铵水溶液,搅拌,分离出有机相。用无水乙醚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用饱和氯化钠充分洗涤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下蒸馏除去低沸点溶剂,余物经柱层析分离后得到1.0克产品2,2-二烯丙基-5-异丁基-4,6-二甲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1H-NMR(δ,ppm,TMS,CDCl3):5.72(2H,m,=CH),5.00(4H,m,=CH2),3.40(2H,s,OCH),1.54~1.82(6H,m,CH和SiCH2),1.20~1.36(8H,m,CH2和CH3),0.96~1.10(6H,m,CH3)。
实施例5
在一个反应瓶中,在氮气保护和无水条件下,加入2-异丙基-2-异戊基-1,3-丙二醇(3.8克)、二烯丙基二氯硅烷(2.0克)和四氢呋喃(150ml),搅拌溶解后,在0~10℃的冷却条件下于2小时内分批加入叔丁醇钾(5.6克),加完后室温反应8小时,再加热回流4小时,冷却至常温。加入饱和氯化铵水溶液,搅拌,分离出有机相,用乙醚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依次用水、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下蒸馏除去低沸点溶剂。余物经柱层析分离后得1.7克产品2,2-二烯丙基-5-异丙基-5-异戊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1H-NMR(δ,ppm,TMS,CDCl3):5.72(2H,m,=CH),5.00(4H,m,=CH2),3.78(2H,s,OCH),3.46(2H,s,OCH),1.67~1.82(6H,m,CH和SiCH2),1.20~1.34(4H,m,CH2),0.96~1.12(12H,m,CH3)。
实施例6
重复实施例5的实验步骤,不同的是,用3,5-庚二醇(2.6克)替代2-异丙基-2-异戊基-1,3-丙二醇(3.8克),叔丁醇钾变为2.2克。最后得到3.0克产品2,2-二烯丙基-4,6-二乙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1H-NMR(δ,ppm,TMS,CDCl3):5.72(2H,m,=CH),4.99(4H,m,=CH2),3.46(2H,s,OCH),1.60~1.78(6H,m,CH和SiCH2),1.36~1.48(4H,m,CH2),0.96~1.12(6H,m,CH3)。
实施例7
在一个反应瓶中,在氮气保护和无水条件下,加入2-乙基-2-丁基-1,3-丙二醇(4.0克)和乙醚(150ml),在-70℃~-50℃的低温冷却条件下于1小时内滴加入丁基锂的己烷溶液(0.04摩尔),加完后保持低温反应1小时,升至室温反应4小时。将上述溶液于0~10℃的温度下缓慢滴加到二烯丙基二氯硅烷(2.4克)和乙醚(50ml)的混合溶液中,加完后保持低温反应2小时,升至室温反应4小时,加热回流反应4小时。搅拌,分离出有机相,用乙醚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依次用水、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下蒸馏除去低沸点溶剂。余物除溶剂后经柱层析分离后得2.4克产品2,2-二烯丙基-5-乙基-5-丁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1H-NMR(δ,ppm,TMS,CDCl3):5.72(2H,m,=CH),5.00(4H,m,=CH2),3.88(2H,s,OCH),3.56(2H,s,OCH),1.60(4H,m,SiCH2),1.20~1.36(8H,m,CH2),0.96~1.12(6H,m,CH3)。
催化剂组分的制备:实施例8~实施例15
实施例8
在经过高纯氮气充分置换的反应器中,依次加入氯化镁4.8g,甲苯95ml,环氧氯丙烷4ml,磷酸三丁酯(TBP)12.5ml,搅拌下升温至50℃,并维持2.5小时,待固体完全溶解后,加入邻苯二甲酸酐1.4g,继续维持1小时,将溶液冷却至-25℃以下,1小时内滴加56mlTiCl4,缓慢升温至80℃,逐渐将固体物析出,加入2,4-二苯甲酰氧基戊烷(0.006摩尔),维持温度1小时,热过滤后,分别用甲苯150ml洗涤二次,得到固体,加入甲苯100ml,升温到110℃,再分别用甲苯100ml洗涤三次,时间各为10分钟,得到固体。将所得固体加入到2,2-二烯丙基-5,6,7,8-二苯并-1,3,2-二氧杂螺硅烷(0.006摩尔)和己烷60ml中,搅拌30分钟,过滤,再分别用己烷60ml洗涤两次,得到固体物7.5g(催化剂组分),含Ti:3.2%、Mg:23.8%、Cl:50.6%(基于催化剂组分重量以原子计,下同)。
实施例9
在经过高纯氮气充分置换的反应器中,依次加入氯化镁4.8g,甲苯95mL,环氧氯丙烷4ml,磷酸三丁酯(TBP)12.5mL,搅拌下升温至50℃,并维持2.5小时,待固体完全溶解后,加入邻苯二甲酸酐1.4g,继续维持1小时,将溶液冷却至-25℃以下,1小时内滴加56mlTiCl4,缓慢升温至80℃,逐渐将固体物析出,加入2,4-二苯甲酰氧基戊烷(0.006摩尔)及2,2-二烯丙基-5,6,7,8-二苯并-1,3,2-二氧杂螺硅烷(0.006摩尔),维持温度1小时,热过滤后,分别用甲苯150mL洗涤二次,得到固体,加入甲苯100mL,升温到110℃,再分别用甲苯100mL洗涤三次,时间各为10分钟,再分别用己烷60mL洗涤三次,得到固体物7.1g(催化剂组分),含Ti:3.4%、Mg:36.2%、Cl:50.6%。
实施例10
与实施例8相同,只是将2,2-二烯丙基-5,6,7,8-二苯并-1,3,2-二氧杂螺硅烷替换为2,2-二烯丙基-4,6-二甲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
实施例11
与实施例8相同,只是将2,2-二烯丙基-5,6,7,8-二苯并-1,3,2-二氧杂螺硅烷替换为2,2-二烯丙基-5-乙基-5-丁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
实施例12
与实施例9相同,只是将2,2-二烯丙基-5,6,7,8-二苯并-1,3,2-二氧杂螺硅烷替换为2,2-二烯丙基-5-异丙基-5-异戊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
实施例13
与实施例9相同,只是将2,4-二苯甲酰氧基戊烷替换为9,9-二甲氧基甲基芴。
实施例14
在经过高纯氮气充分置换的反应器中,依次加入氯化镁4.8g,甲苯95mL,环氧氯丙烷4ml,磷酸三丁酯(TBP)12.5mL,搅拌下升温至50℃,并维持2.5小时,待固体完全溶解后,加入邻苯二甲酸酐1.4g,继续维持1小时,将溶液冷却至-25℃以下,1小时内滴加56mlTiCl4,缓慢升温至80℃,逐渐将固体物析出,加入2,4-二苯甲酰氧基戊烷(0.006摩尔),维持温度1小时,热过滤后,分别用甲苯150mL洗涤二次,得到固体,加入甲苯100mL,再加入2,2-二烯丙基-5-异丙基-5-异戊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0.006摩尔),搅拌30分钟,升温到110℃,过滤,再分别用甲苯100mL洗涤三次,时间各为10分钟,再分别用己烷60mL洗涤两次,得到固体物7.9g(催化剂组分),含Ti:3.0%、Mg:26.2%、Cl:50.6%。
实施例15
在经过高纯氮气充分置换的反应器中,依次加入氯化镁4.8g,甲苯95mL,环氧氯丙烷4ml,磷酸三丁酯(TBP)12.5mL,搅拌下升温至50℃,并维持2.5小时,待固体完全溶解后,加入邻苯二甲酸酐1.4g,继续维持1小时,将溶液冷却至-25℃以下,1小时内滴加56mlTiCl4,缓慢升温至80℃,逐渐将固体物析出,加入2,4-二苯甲酰氧基戊烷(0.003摩尔)及2,2-二烯丙基-5-异丙基-5-异戊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0.003摩尔),维持温度1小时,热过滤后,分别用甲苯150mL洗涤二次,得到固体,加入甲苯100mL,搅拌30分钟,升温到110℃,再分别用甲苯100ml洗涤三次,时间各为10分钟,再分别用己烷60mL洗涤两次,得到固体物7.3g(催化剂组分),含Ti:3.4%、Mg:23.8%、Cl:50.8%。
丙烯聚合反应:实施例16~实施例28
实施例16
用气体丙烯充分置换容积为5L的不锈钢反应釜后,在反应釜中加入AlEt32.5ml和甲基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CHMMS)5ml,使Al/Si(mol)=25,再加入上述实施例8制备的催化剂组分10mg以及1.8kg/cm2氢气,通入液体丙烯2.5L,升温至70℃,维持此温度1小时,降温,放压,出料得聚丙烯树脂。催化剂的活性和聚丙烯树脂的性能参数见表1所示。
实施例17
同实施例16,只是用上述实施例9中所获得的催化剂组分替换实施例16中的催化剂组分。具体结果见表1。
实施例18
同实施例16,只是用上述实施例10中所获得的催化剂组分替换实施例16中的催化剂组分。具体结果见表1。
实施例19
同实施例16,只是用上述实施例11中所获得的催化剂组分替换实施例16中的催化剂组分。具体结果见表1。
实施例20
同实施例16,只是用上述实施例12中所获得的催化剂组分替换实施例16中的催化剂组分。具体结果见表1。
实施例21
同实施例16,只是用上述实施例13中所获得的催化剂组分替换实施例16中的催化剂组分。具体结果见表1。
实施例22
同实施例16,只是用上述实施例14中所获得的催化剂组分替换实施例16中的催化剂组分。具体结果见表1。
实施例23
同实施例16,只是用上述实施例15中所获得的催化剂组分替换实施例16中的催化剂组分。具体结果见表1。
实施例24
同实施例16,只是将实施例中聚合反应时间延长为2小时。具体结果见表1。
实施例25
同实施例16,只是将实施例中聚合反应时间延长为3小时。具体结果见表1。
实施例26
同实施例22,只是将实施例中聚合反应时间延长为2小时。具体结果见表1。
实施例27
同实施例24,只是将实施例中聚合反应时间延长为2小时。具体结果见表1。
实施例28
同实施例24,只是将实施例中聚合反应时间延长为3小时。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由表1可见,采用本发明的催化剂具有长周期的活性,在聚合时间长达3小时时,聚合活性可达78.3Kg聚合物/g催化剂。使用不同的催化剂得到聚合物的等规度可从96.7%到高达99.2%,同时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也较宽(可达8.03),因此可根据产品的不同需要采用相应的催化剂。

Claims (9)

1.一种硅烷类化合物,其通式如式(I)所示:
其中:
R1为C1~C20的烷基、C2~C20的含双键的烃基或C7~C20的芳烷基;
R2、R3、R4、R5各自独立地为H、C1~C12的烷基或环烷基、C6~C20的芳基或C7~C20的芳烷基;
A为-CH2-、-CHR20-或-CR30R40-,其中R20、R30和R40各自独立地为C1~C20的烷基或环烷基、C6~C20的芳基或C7~C20的芳烷基,任选地R30和R40之间键接成环或不成环;
n为0~6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烷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2、R3、R4、R5各自独立地为H、甲基、乙基、异丙基、苯基或环己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烷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n为0或1,R1为乙烯基或烯丙基。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硅烷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类化合物为2,2-二烯丙基-5,6,7,8-二苯并-1,3,2-二氧杂螺硅烷、2,2-二烯丙基-4,6-二甲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乙烯基-5,6,7,8-二苯并-1,3,2-二氧杂螺硅烷、2,2-二烯丙基-4,6-二甲基-5-乙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烯丙基-4,5,6-三甲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烯丙基-4,6-二甲基-5-卞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烯丙基-5-异丁基-4,6-二甲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烯丙基-5-异丙基-5-异戊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乙烯基-5-异丙基-5-异戊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烯丙基-5-乙基-5-丁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烯丙基-5-丙基-5-异戊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乙烯基-5-乙基-5-丁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烯丙基-5-丁基-5-异戊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烯丙基-5-甲基-5-卞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烯丙基-5-丙基-5-卞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烯丙基-5-乙基-5-苯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烯丙基-4,6-二甲基-5-丙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烯丙基-4,6-二乙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烯丙基-4,6-二乙基--5-乙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烯丙基-4,6-二甲基-5-异戊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烯丙基-4,6-二异丙基-5-异戊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烯丙基-4,6-二苯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烯丙基-4,6-二环己基-5-异戊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烯丙基-4,6-二乙基-5-异戊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烯丙基-4,6-二苯基-5-丙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烯丙基-4,6-二苯基-5-乙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2,2-二烯丙基-4,6-二苯基-5-异戊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或者2,2-二烯丙基-4,6-二苯基-5-卞基-1,3,2-二氧杂环己硅烷。
5.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硅烷类化合物的方法,包括:将式(II)所示的醇与硅烷化合物在缚酸剂存在下或碱性条件下进行反应,分离产物,得到所述的硅烷类化合物;
其中,式(II)中的R2、R3、R4、R5和A与式(I)中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缚酸剂选自三乙胺、氢化钠、叔丁醇钾和丁基锂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硅烷类化合物在烯烃聚合反应中的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类化合物作为烯烃聚合反应催化剂组分中的一种成分。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烯烃聚合反应是丙烯聚合反应。
CN201210330954.XA 2012-09-07 2012-09-07 一种硅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036650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30954.XA CN103665019B (zh) 2012-09-07 2012-09-07 一种硅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30954.XA CN103665019B (zh) 2012-09-07 2012-09-07 一种硅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65019A CN103665019A (zh) 2014-03-26
CN103665019B true CN103665019B (zh) 2016-03-30

Family

ID=50303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30954.XA Active CN103665019B (zh) 2012-09-07 2012-09-07 一种硅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65019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9939A (zh) * 2005-09-30 2007-04-04 三星Total株式会社 使用烷氧基硅烷化合物的丙烯聚合物的制造方法
CN101759713A (zh) * 2008-12-25 2010-06-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硅氧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64008A (zh) * 2009-04-17 2010-10-2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反应的催化剂
CN102040678A (zh) * 2009-10-14 2011-05-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反应的催化剂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9939A (zh) * 2005-09-30 2007-04-04 三星Total株式会社 使用烷氧基硅烷化合物的丙烯聚合物的制造方法
CN101759713A (zh) * 2008-12-25 2010-06-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硅氧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64008A (zh) * 2009-04-17 2010-10-2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反应的催化剂
CN102040678A (zh) * 2009-10-14 2011-05-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反应的催化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65019A (zh) 201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65201B (zh)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制备方法和催化体系
CN104513280B (zh) 一种sPP用桥联双核茂金属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JP6804302B2 (ja) オレフィン重合用の触媒成分及びそれを含有する触媒
CN109942638A (zh) 用于乙烯聚合的含邻位二对甲基苯甲基取代的不对称α-二亚胺镍(Ⅱ)配合物
CN1328293C (zh) 用于烯烃聚合反应的催化剂组分和催化剂
CN103554173A (zh) 苯氧基酯配位的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及其烯烃聚合催化体系以及该催化体系在烯烃聚合中的应用
CN100338103C (zh) 用于烯烃聚合反应的催化剂组分和催化剂
EP2650300B1 (en)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racemic-form and racemic-form metallocene complexes
CN104250317A (zh)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反应的催化剂
CN104628910B (zh) 一种生产高等规度聚丙烯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65019B (zh) 一种硅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665202B (zh) 一种烯烃聚合催化剂组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665018B (zh) 硅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46425B (zh) 一种含噻吩基取代硅烷的烯烃聚合反应催化剂
CN104231003B (zh) 桥联茚芴锆、铪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在丙烯齐聚中的应用
CN101759713B (zh) 一种硅氧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87717A (zh) 一种采用钛硅分子筛催化剂联合制备二氧化双环戊二烯、环氧烷烃的方法
CN106831887B (zh) 一种桥联不对称双核茂金属化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1864008B (zh)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反应的催化剂
JP6957818B2 (ja) アリールアミノシラン化合物、プロピレン重合触媒およびその製造や応用
CN110511303A (zh)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催化剂
CN102245617A (zh) 甲硅烷基化一元羧酸的方法
CN105399763A (zh) 缩水甘油醚氧基硅烷的合成方法
CN100513409C (zh) 一种硅醚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40678A (zh)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反应的催化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