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51029B - 一种利用菌渣提高水稻产量和/或米质的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菌渣提高水稻产量和/或米质的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51029B
CN103651029B CN201310632749.3A CN201310632749A CN103651029B CN 103651029 B CN103651029 B CN 103651029B CN 201310632749 A CN201310632749 A CN 201310632749A CN 103651029 B CN103651029 B CN 1036510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rtilizer
rice
slag
quality
f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3274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51029A (zh
Inventor
孙永健
马均
徐徽
程洪彪
杨志远
孙园园
杨世民
郑顺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63274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510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510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510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510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5102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菌渣提高水稻产量和/或米质的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废弃食用菌渣作为底肥,并施加无机肥作为底肥,栽植水稻秧苗,进行田间管理;所述废弃食用菌渣为蘑菇菌渣。本发明提供的菌渣来自蘑菇生产的废弃物,不必进行专门的生产及加工,通过与无机化肥的配施,将废弃菌渣还田与稻田的水肥调控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地解决蘑菇生产废弃菌渣处理难的现状,集成了菌渣还田配套的栽培技术,优化了菌渣快速转化利用与水稻高产优质、节本增效的技术体系,提出了配套的水肥调控方案,该技术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谷米质、变废为宝,还可保水保肥、低碳节能、保护环境,对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菌渣提高水稻产量和/或米质的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菌渣提高水稻产量和/或米质的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节水灌溉的量化指标一直是困扰科研和生产的重要难题。近几年的研究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明确水稻不同生育期需水特性和需水指标是进行高产高效灌溉的基础。自上个世纪50年代土壤水分研究的能量观点得到发展,60年代Philip提出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概念后,土水势被认为是有效的进行灌溉水所需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土壤水分方面的标志。在美国、巴基斯坦、比利时等许多国家,以土水势作为土壤水分指标用于指导小麦、玉米和番茄等多种旱作物的灌溉己相当普及。1993年邱泽森等首次以土水势作为水稻间歇灌溉指标,但水稻节水灌溉技术仍缺乏可靠的有关土壤水分的量化指标,这是因为土壤水分的变化活跃,土壤含水率、水层深度等指标的观测手续繁琐,反应慢。随着研究的深入,朱庭芸等利用土壤水分张力(基质势)作为灌溉的水分指标,优化稻田灌溉的水量平衡。王绍华等综合考虑间歇灌溉缺水期土壤水分含量变化与持续时间长短对水稻的胁迫作用,提出了水分胁迫指数(WSI)的定义,认为WSI与水稻生育指标和产量的相关程度较土水势和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但水分胁迫指数仅给出水稻某生育阶段水分胁迫的总量,不能及时指导灌水,而土水势等只能反映土壤瞬间的水分状况,却能及时指导灌水,两者各有利弊。另外,胡继超等用水稻在凌晨的叶片临界水势值作为水稻优质灌溉的指标;田永超等提出用遥感技术和冠层的光谱特性来监测水稻植株的水分状况,从而在更大规模上对水稻进行节水灌溉的指导。
作物氮素营养诊断是精确施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作物的氮素营养状况,一直沿用基于破坏性取样的化学诊断方法,如:植株全氮诊断,植株硝酸盐快速诊断,土壤化学诊断等。叶色是植物氮素营养状况的外在表现,从300多年前的《沈氏农书》关于对水稻进行叶色诊断追肥到现在,叶色诊断氮素营养的方法已逐渐发展成熟。陶勤南等在计算机控制下用电子分色仪研制出水稻标准叶色卡(Colorcard),并利用它通过田间比色来诊断水稻氮素营养的丰缺状况和确定合理的施氮量。此外,由于叶片含氮量和叶绿素含量密切相关,研究发现,550nm和675nm附近的反射率对叶绿素含量比较敏感。据此原理,日本MINOLTA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设计和制造了SPAD叶绿素仪(Chlorophyllmeter),用来进行田间作物氮素诊断及施肥推荐。但赵镛洛等和Fen等认为,应根据地点、品种、发育阶段等分别建立SPAD值与稻株含氮量的关系。Peng则利用叶比重对SPAD值进行校正,以此来提高叶片氮素浓度的预测精度。李志宏试图寻找与植株全氮含量、施氮量以及产量相关性最好的测定叶位。此外,反射光谱测试技术,特别是近地面遥感技术结合变量施肥系统近年来发展迅速。通过计算机图像数据处理技术把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土壤、植株长势分析和产量分析相结合的新一代推荐施肥技术能使未来的推荐施肥更加准确、方便;目前,已经应用于水稻、小麦、大麦等作物的氮素实时监测和营养诊断;但是,冠层光谱反射特征受到植株叶片水分含量、冠层几何结构、大气对光谱的吸收等因素的影响,大大限制了利用遥感技术进行不同作物氮素诊断的可靠性和普及性。
水稻植株体内不同氮素状况会影响水分吸收,不同的土壤水分的状况也会影响氮素的吸收,从而引起作物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如田永超等研究表明在同一水分处理下,高氮处理的冠层含水率高于低氮处理;高氮处理的水稻冠层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区低于低氮处理,近红外波段高于低氮处理,在短波红外波段则低于低氮处理,证实了不同的水肥处理会导致冠层光谱发生变化,最终会影响预测结果。又如在利用SPAD阀值作为氮素诊断指标时,土壤水分亏缺或氮肥不足,均会导致SPAD值的降低,是灌溉还是施氮?会给决策者带来决策误差,等等。然而目前,氮素诊断体系的建立大都是以水稻充分供水为前提,没有考虑水分因素,且极少涉及土壤-植物系统中氮素运移规律以及水分与氮素综合运移特性和二者交互影响。另一方面,对于水稻节水、乃至非充分灌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而且在水稻节水高产灌溉模式及节水灌溉指标等研究方面有较多的研究,但这类研究又没有过多的考虑肥料因素,更未考虑水肥互作的影响。
食用菌生产后所剩下的固体废弃物统称为菌渣,或菌糠、菇渣、或者下脚料。
食用菌在富含纤维素的培养料上生长繁殖过程中,能产生大量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复合酶,降解木质素的过氧化酶和漆酶;能将农作物秸秆或木屑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分解成葡萄糖、酮类化合物等供给食用菌菌丝体生长繁殖。子实体采收后,基料残留丰富的菌丝体及经食用菌酶解后发生质变的粗纤维复合物,其营养价值得到显著改善。
菌渣的利用,大体上有7种途径,即作为食用菌栽培的配料,作为育苗基质的基础材料,作为菌糠饲料,作为一些酶研究的介质来源,作为发酵产生沼气的底物,作为生态环境修复材料,作为肥料和生物活性物质。但人们对稻米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但有机肥源少且施用成本高,单靠化肥的大量投入,造成土壤肥效利用率低、土壤酸化、产量增幅的不明显、米质较差,菌渣可作为有机肥料的研发技术滞后,尤其在提高稻谷产量及改善米质上的应用技术鲜见报道。
因此,利用废弃菌渣作为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替代部分无机肥料,并进行科学的节水、节肥管理措施,形成一种利用菌渣提高水稻产量及改善稻米品质的水肥调控方法对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谷米质、变废为宝,还可保水保肥、低碳节能、保护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菌渣提高水稻产量和/或米质的管理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利用菌渣提高水稻产量和/或米质的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废弃食用菌渣作为底肥,并配施无机肥作为底肥,栽植水稻秧苗;然后对所述水稻秧苗进行灌溉和追肥管理。
上述的管理方法中,所述废弃食用菌渣为蘑菇菌渣。
上述的管理方法中,所述废弃食用菌渣与所述无机肥的质量比可为2~8:2~8,具体可为4:6;
所述无机肥包括磷肥、钾肥和氮肥,其中,所述磷肥的质量以P2O5的质量计,所述钾肥的质量以K的质量计,所述氮肥的质量以N的质量计;
其中,所述磷肥、所述钾肥和所述氮肥的施用配比可根据常规技术进行,如采用2:1:2的配比进行施用。
上述的管理方法中,田面保持1cm水层时进行栽植所述水稻秧苗
上述的管理方法中,在栽植所述水稻秧苗后的5~7天内,使田面保持1~2cm的水层,使秧苗返青成活。
上述的管理方法中,在所述水稻秧苗的无效分蘖期进行晒田,水稻晒田,又称搁田或烤田,是水稻拔节孕穗期水分管理的重要措施。就是在水稻大田分蘖达到一定数量或者幼穗分化进入一定阶段时,将田面水层排干,并保持一段时间不灌水的做法。作用:改善水稻生长环境,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抑制病虫害;促进分蘖成穗,培育大穗,抑制无效分蘖,顺利实现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换。促进水稻促进根系生长,提高禾苗抗倒性和抗病性。
上述的管理方法中,在所述水稻秧苗的分蘖期开始7天后,追加氮肥;直至孕穗前,田面不保持水层,且土壤含水量为其饱和含水量的70%~80%。
上述的管理方法中,在所述水稻秧苗的孕穗期,使田面保持1~3cm的水层。
上述的管理方法中,从所述水稻秧苗的抽穗至成熟期,采用如下的交替灌溉方式:灌溉透水,然后自然落干至土壤水势达-25kPa时,再进行灌溉透水,再自然落干至土壤水势达-25kPa。
上述的管理方法中,作为底肥的氮肥、在所述水稻秧苗的分蘖期开始7天后追加的氮肥与在所述水稻秧苗的孕穗期内施用的氮肥的质量比可为3:3:4。
本发明方法较常规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30%,单季稻肥料利用率提高10%~15%,同时施用菌渣肥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本发明可提高稻米的下述品质:出糙率、整精米率、长宽比、垩白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胶稠度等。
本发明方法适用于对四川及类似生态区,水源基本有保证、排灌方便的稻田。
本发明所用的废弃食用菌渣为食用菌生产后所剩下的固体废弃物。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菌渣提高水稻产量和/或改善稻米品质的管理方法,该方法以菌渣为主要肥料,配合施用无机化肥,对水稻的整个生育期进行定量的灌溉调控和肥料运筹管理;所述菌渣为蘑菇菌渣,所述无机化肥为尿素(氮肥)、过磷酸钙(磷肥)、氯化钾(钾肥)的配方肥或复混肥或复合肥(N:P2O5:K2O,有效养分≥45%)。本发明提供的菌渣来自蘑菇生产的废弃物,不必进行专门的生产及加工,通过与无机化肥的配施,将废弃菌渣还田与稻田的水肥调控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地解决蘑菇生产废弃菌渣处理难的现状,集成了菌渣还田配套的栽培技术,优化了菌渣快速转化利用与水稻高产优质、节本增效的技术体系,提出了配套的水肥调控方案,该技术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谷米质、变废为宝,还可保水保肥、低碳节能、保护环境,对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菌渣与氮肥的配施
(1)试验材料
试验在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试验田进行。土壤肥力中等,水稻品种选用重穗形杂交籼稻II优498,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杂交粳稻常优1号,来源于江苏省常熟市农科所。两品种都属中晚熟品种,种植面积和区域广泛,在生产上具有一定代表性。将已不能生产食用的蘑菇菌渣直接还田。
(2)试验处理
采用裂区设计,品种为主区,底肥中不同菌渣与肥料配比为副区。品种设置2个处理,分别为:S1—II优498;S2—常优1号。菌渣与无机肥料(包括过磷酸钙、氯化钾和尿素,且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的质量比为2:1:2,其中,尿素的质量以N的质量计,过磷酸钙的质量以P2O5的质量计,氯化钾的质量以K的质量计)的质量配比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N1-10:0,N2-8:2,N3-6:4,N4-4:6,N5-2:8,N6-0:10,以全生育期不施氮及菌渣为对照,记为N0。
上述各处理组,除了底肥以外,其余水肥管理条件都一致,而且其余水肥管理都是常规的。
(3)测定项目
稻谷产量:水稻收获期,每小区选取20株调查株高和有效穗;每小区取样3株室内考种,调查每穗总粒数、实粒数、千粒重等指标。按实收株数收获计产。测试结果如表1中所示。
表1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稻米品质:收获后每个处理取稻谷样品2公斤,阴干,30天后用于稻米品质测定(出糙率、整精米率、长宽比、垩白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胶稠度)。测试结果如表2中所示。
表2不同处理下稻米品质
(4)结果与分析
由表1中的数据可知,本试验不同菌渣与氮肥的配施下两个品种产量均明显高于对照(N0),且两品种间产量差异也极显著,II优498的平均产量为8.91t/hm2,较常优1号高1.24t/hm2。通过对产量构成因子的分析,引起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虽然常优1号平均有效穗数为249.40×104/hm2,极显著高于II优498的166.48×104/hm2,但是II优498平均穗粒数和千粒重明显优于常优1号,分别较常优1号高67.73粒/穗和2.81g;另外,II优498的平均结实率也好于常优1号,两者分别为87.72%和78.67%。
肥料处理对产量有明显作用。从底肥中不同菌渣与肥料配比来看,两个品种的产量都随着底肥中尿素氮比例的增加而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II优498产量最高为N4处理,9.12t/hm2;常优1号产量最高为N4处理,7.89t/hm2;说明底肥中菌渣替代部分尿素氮可以提高水稻产量,籼稻II优498、粳稻常优1号最适替代量均为40%,
肥料处理对有效穗作用显著。II优498有效穗数随着菌渣替代比例减小,呈现先降后升趋势,最大为N6处理,除N2和N3显著小于N6外,其它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常优1号随着菌渣替代比例减小呈现先升后降趋势,最大为N5处理,N1显著小于N2-N4,N2-N4显著小于N5-N6。
肥料处理对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作用不明显。从底肥中菌渣氮与尿素氮不同配比来看,总体表现出菌渣氮替代比例高,穗粒数少,结实率大。II优498的千粒重,处理间无差异;常优1号表现出菌渣氮替代比例大,千粒重大,N1-N2显著大于N3和N6。
以上分析表明:II优498产量和穗粒数的相关系数为0.88,极显著相关。所以穗粒数多的N4产量最高。常优1号产量和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的相关系数为0.83、0.47和0.14,前者显著相关,和千粒重的相关系数为-0.83,也显著相关。底肥中菌渣氮替代尿素氮比例越大,千粒重和结实率有所下降,但是千粒重和穗粒数的下降是基于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增大的情况,且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大于千粒重与产量的相关程度,所以产量仍以菌渣替代比例小的处理产量大。
综上本试验条件下,由于II优498穗大粒多,结实率高,使得II优498的产量极显著大于常优1号。肥料处理间,籼稻品种的II优498N4处理产量最高,主要得益于穗粒数多;粳稻品种的常优1号N4处理产量最高,主要得益于有效穗和穗粒数大。
由表2中的数据可得知,本试验不同菌渣与氮肥的配施相对于对照(N0)处理,米质有所变差,但营养成分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结合产量表现,不同菌渣与氮肥的配施下,碾米品质中,II优498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平均为81.5%,63.3%,常优1号为77.7%,65.4%。II优498出糙率明显好于常优1号,整精米率较常优1号差。菌渣氮与尿素氮配比处理效应明显。从底肥中不同菌渣氮与尿素氮配比来看,II优498表现M形式变化,拐点为N5或N2处理。常优1号碾米品质呈现先升后降趋势,两项指标最好都为N2处理,且总体表现出菌渣氮替代比例高,碾米品质好。
垩白粒率和垩白度,II优498平均为71.33%和14.52%,常优1号平均为52.67%和9.35%,前者极显著大于后者。两品种菌渣氮与尿素氮配比处理对垩白度和垩白粒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6,0.12和0.09,0.11,处理效应明显。II优498垩白度和垩白粒率总体上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菌渣氮替代比例越大,外观品质越差,综合两项指标最好为N4和N6。常优1号垩白粒率呈现先降后升趋势,N4为拐点;垩白度无明显规律性,总体上菌渣替代比例越大,垩白度小,最小为N2,其次为N1和N4。综合两项指标,最好为N4处理。
蒸煮食味品质中,II优498和常优1号两品种的平均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为65.5mm、21.6%和75.3mm、16.8%。II优498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大于常优1号,胶稠度极显著小于常优1号。底肥中菌渣氮与尿素氮配比处理对两品种胶稠度和直链淀粉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0.14,0.04和0.01,0.02,胶稠度效应相对明显,直链淀粉的效应相对较小,但处理间仍有差异。II优498和常优1号胶稠度基本上呈现W形变化,且菌渣氮替代比例越大,胶稠度越差,最好都为N4处理。II优498直链淀粉基本上呈现先升后降趋势,且菌渣氮替代比例越大,直链淀粉越低;常优1号先降后升趋势,且菌渣氮替代比例越大,直链淀粉越低,两者最好都为N3处理。
蛋白质含量II优498平均为9.5%,常优1号为8.7%,前者极显著大于后者。两者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4和0.01,前者处理效应较明显。菌渣氮与尿素氮配比,II优498处理间蛋白质差异显著,常优1号处理间差异数较少。II优498随菌渣氮替代尿素氮比例减小,蛋白质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常优1号肥料效应较小,但仍为菌渣氮替代比例越小,蛋白质含量越大,最大为N6,最小为N1。
菌渣氮与尿素氮配比处理对米质的效应,II优498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胶稠度>垩白度>垩白粒率>蛋白质>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出糙率>长宽比;常优1号从大到小依次为垩白粒率>垩白度>胶稠度>整精米率>长宽比>出糙率>直链淀粉>蛋白质,所以肥料处理对两品种的外观品质影响相对较大。且本试验条件下两品种各项米质因子除外观品质达不到国标《优质稻谷》3级标准外,其它米质因子较好。上述米质因子相关分析表明:II优498米质构成因子中,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相关系数为0.89,极显著相关,垩白度和直链淀粉的相关系数为-0.78,显著相关。常优1号出糙率和整精米率与垩白度的相关系数为0.84和-0.95显著相关和极显著相关。
综上所述,综合米质各项指标和对照《优质稻谷》3级标准,II优498米质最好为N4处理,常优1号最好为N4处理。
实施例2、菌渣还田后水稻主要生育时期配套的节水控灌与定量土壤肥力调控
(1)材料与方法
在成都温江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试验农场(30°70′N,103°83′E)进行,试验田耕层土壤质地为砂质壤土,肥力中等。选用生育期基本一致的2个中籼迟熟型杂交稻(主茎总叶片数均为17)品种:德香4103、宜香3724为试材做产量对比。旱育秧,叶龄为四叶一心,行株距为33.3cm×16.7cm,单株插秧,进行菌渣还田后水稻主要生育时期配套的节水控灌与定量土壤肥力调控的技术研究。
(2)配套水肥管理措施研究
W1N1,淹水灌溉(对照1):水稻苗秧移栽后田面一直保持1~3cm水层,收获前1周自然落干。其配施的肥料运筹措施为(N1):菌渣及氮磷钾肥(过磷酸钙和氯化钾)作底肥(菌渣与无机肥中有效养分(氮、磷和钾)的质量比为4:6),无机肥料氮肥为基肥:蘖肥(在水稻苗秧的分蘖期开始的7天后追加的氮肥(尿素)):穗肥(在水稻苗秧的孕穗期施用的氮肥(尿素))比例为3:3:4。以不施氮肥为对照。
W2N1,控制性交替灌溉。
浅水(田面保持1cm左右水层时)栽秧,移栽后5~7天内田面保持1~2cm水层确保秧苗返青成活,之后至孕穗前田面不保持水层,土壤含水量为饱和含水量的70%~80%(用美国生产的TDR300土壤水分速测仪测定),无效分蘖期“够苗”(18万·hm-2)晒田;孕穗期土表保持1~3cm水层;抽穗至成熟期采用灌透水、自然落干至土壤水势为-25kPa时(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生产的真空表式土壤负压计测定)再灌水的交替灌溉。其配施的肥料运筹措施为:菌渣作底肥翻耕还田后,再施加磷钾肥(过磷酸钙和氯化钾)和30%的氮肥(尿素)作底肥(菌渣与无机肥料(包括过磷酸钙、氯化钾和尿素,且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的质量比为2:1:2,其中,尿素的质量以N的质量计,过磷酸钙的质量以P2O5的质量计,氯化钾的质量以K的质量计)的质量配比为4:6);作为底肥的氮肥、在水稻秧苗的分蘖期开始7天后追加的氮肥(尿素)与在水稻苗秧的孕穗期内施用的氮肥(尿素)的质量比为3:3:4。
W3N2,旱种(对照2)。移栽前浇透底墒水,移栽后5~7天浇水确保秧苗返青成活,以后全生育期旱管理,仅在分蘖盛期、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盛期各灌一次透水,以田面不积水为准。其配施的肥料运筹措施为(N2):菌渣及磷钾肥(过磷酸钙和氯化钾)作底肥(菌渣与无机肥的质量比为4:6),无机肥料氮肥为基肥:蘖肥(在水稻苗秧的分蘖期7天后追加的氮肥(尿素)):穗肥(在水稻苗秧的孕穗期施用的氮肥(尿素))比例为5:3:2。
(3)测定项目:
稻谷产量:水稻收获期,每小区选取20株调查株高和有效穗;每小区取样3株室内考种,调查每穗总粒数、实粒数、千粒重等指标。按实收株数收获计产。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稻米品质:收获后每个处理取稻谷样品2公斤,阴干,30天后用于稻米品质测定。(出糙率、整精米率、长宽比、垩白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胶稠度)。测试结果如表4所示。
表3水氮管理模式对不同水稻品种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表4水氮管理模式对稻米加工、外观、蒸煮及营养品质的影响(品种冈优725)
(4)结果与分析
由表3和表4可见,不同品种间均表现出W2N1水肥组合处理下,稻谷产量最高,米质得到改善,优势明显,控制性交替灌溉+菌渣与氮肥的配施技术,即W2N1处理最优。
本技术较常规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30%,单季稻肥料利用率提高10%~15%,同时施用菌渣肥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Claims (2)

1.一种利用菌渣提高水稻产量和/或米质的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废弃食用菌渣作为底肥,并施加无机肥作为底肥,栽植水稻秧苗,进行田间管理;所述废弃食用菌渣与所述无机肥的质量比为4:6;所述无机肥包括磷肥、钾肥和氮肥,其中,所述磷肥的质量以P2O5的质量计,所述钾肥的质量以K的质量计,所述氮肥的质量以N的质量计;
所述磷肥、所述钾肥和所述氮肥的施用配比为2:1:2;
田面保持1cm水层时进行栽植所述水稻秧苗;
在栽植所述水稻秧苗后的5~7天内,使田面保持1~2cm的水层;
在所述水稻秧苗的无效分蘖期进行晒田;
在所述水稻秧苗的分蘖期开始的7天后,追加氮肥;直至孕穗前,田面不保持水层,且土壤含水量为其饱和含水量的70%~80%;
在所述水稻秧苗的孕穗期内,使田面保持1~3cm的水层;
从所述水稻秧苗的抽穗至成熟期,采用如下的交替灌溉方式:
灌溉透水,然后自然落干至土壤水势达-25kPa时,再进行灌溉透水,再自然落干至土壤水势达-25kPa;
作为底肥的氮肥、在所述水稻秧苗的分蘖期开始7天后追加的氮肥与在所述水稻秧苗的孕穗期内施用的氮肥的质量比为3: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废弃食用菌渣为蘑菇菌渣。
CN201310632749.3A 2013-11-29 2013-11-29 一种利用菌渣提高水稻产量和/或米质的管理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510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32749.3A CN103651029B (zh) 2013-11-29 2013-11-29 一种利用菌渣提高水稻产量和/或米质的管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32749.3A CN103651029B (zh) 2013-11-29 2013-11-29 一种利用菌渣提高水稻产量和/或米质的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51029A CN103651029A (zh) 2014-03-26
CN103651029B true CN103651029B (zh) 2016-04-13

Family

ID=50290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3274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51029B (zh) 2013-11-29 2013-11-29 一种利用菌渣提高水稻产量和/或米质的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510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45655B (zh) * 2014-07-24 2016-02-10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一种黄泥田有机熟化的改良方法
CN106608761A (zh) * 2016-11-23 2017-05-03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针对早稻品种的米质改良方法
CN107371785A (zh) * 2017-06-09 2017-11-24 杭州千岛湖鑫丰菇业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栽培羊肚菌综合利用的方法
CN107801458A (zh) * 2017-09-20 2018-03-16 湖南农业大学 一种紫米稻高产优质的施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7284A (zh) * 2010-08-05 2010-12-01 贵州省水稻研究所 一种杂交水稻的高产栽培方法
CN102826924B (zh) * 2012-07-31 2014-04-02 马鞍山科邦生态肥有限公司 晚稻底肥专用肥料
CN103392546B (zh) * 2013-08-09 2016-03-09 重庆富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的栽培种植工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51029A (zh) 201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u et al. Ridge-furrow planting promotes wheat grain yield and water productivity in the irrigated sub-humid region of China
CN103704021A (zh) 一种食用菌与水稻轮作的种植方法
CN103651029B (zh) 一种利用菌渣提高水稻产量和/或米质的管理方法
CN105165362A (zh) 一种玉米与大球盖菇间作套种的方法
CN107056350A (zh) 一种富硒黄豆的高产种植方法
CN102260116B (zh) 一种含低聚糖有机硅的植物营养剂
CN101578941B (zh) 多穗白高粱的种植方法
CN107211637A (zh) 一种烟草膜下滴灌施肥方法
Singh et al. Effect of genotypes and nitrogen levels on production potential of maize (Zea mays L.) under indogangatic plain zone of western UP
Hafeez et al. Sucrose metabolism in cotton subtending leaves influenced by potassium-to-nitrogen ratios
CN103477836A (zh) 一种魔芋种芋的贮藏方法
Liang et al. Integrated N management improves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and economics in a winter wheat–summer maize multiple-cropping system
Lv et al. Wheat belt-planting in China: an innovative strategy to improve production
Zhang et al. The effects of dry cultivation on grain‐filling and chalky grains of upland rice and paddy rice
CN116439071A (zh) 林下仿野生赤松茸种植技术
Kumar et al. Effect of girdling on flowering and fruiting of litchi (Litchi chinensis) in subtropics of Bihar
Khan et al.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improved the growth and yield productivity of lens esculent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poultry litter
CN108575390A (zh) 一种利用沼液部分替代化肥促进番茄生长的研究方法
CN103493644A (zh) 一种提高黄皮果产量和品质的施肥方法
CN107135806A (zh) 一种食用菌的栽培方法
CN113728887A (zh) 一种节水抗旱小麦的定向培养方法
CN112673912A (zh) 一种提高夏玉米氮素利用效率的方法
Pinmongkhonkul et al. Inulin evaluation of Jerusalem artichoke (Helianthus tuberosus) from organic cultivation areas, Phayao, Thailand.
CN109496731A (zh) 一种谷物增产的方法
CN115517141B (zh) 一种提高黑小麦蛋白质含量的栽培方法及微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13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