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47453B - 一种基于ccm模式的微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ccm模式的微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47453B
CN103647453B CN201310683493.9A CN201310683493A CN103647453B CN 103647453 B CN103647453 B CN 103647453B CN 201310683493 A CN201310683493 A CN 201310683493A CN 103647453 B CN103647453 B CN 1036474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verter
micro
full bridge
circuit
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8349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47453A (zh
Inventor
杨建�
阮璇
粟梅
张鹏飞
孙尧
王海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VICTORY ELECTRICITY TECH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68349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474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474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474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474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474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CM模式的微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该微逆变器采用通用ARM芯片STM32作为微逆变器控制系统的主控芯片,利用芯片的AD转换、定时器、温度传感器和内嵌Flash等固有功能,完成微逆变器AD转换、PWM波占空比控制,掉电保护和温度保护的要求,降低系统总成本;该控制方法使得微逆变器反激变换电路工作于CCM模式,减小开关频率,使得通用ARM芯片STM32的控制得以实现,同时降低开关损耗,减小对滤波器的要求,进一步降低系统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测最高效率可达94.63%。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CCM模式的微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CCM模式的微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光伏电池产生的电能并入电网之前,必须通过逆变器逆变,使其达到电网标准,才能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越来越趋向于采用分布式微逆变器作为直流-交流的转换工具,而大规模集成电路、DSP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微逆变器的全数字控制得以实现。
反激变换电路是微逆变器主电路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工作模式分为CCM(电流连续模式)和DCM(电流断续模式)。与DCM模式相比,CCM模式反激变换电路变压器原边和副边峰值电流小,对MOSFET和二极管的电流应力要求低,元器件成本低;同时CCM模式开关频率低,纹波损耗小,改善了电磁兼容性;且CCM模式效率高,波形品质好,THD≤3%;虽然CCM模式下反激变换电路变压器较大,但磁通密度变化幅度小,铁芯损耗也小;而由于CCM模式下尖峰电压不高,所以滤波器简单,继而降低成本。
然而,CCM模式微逆变器为非最小相位系统,PI控制参数校正比较复杂,且CCM模式下反激变换电路变压器较大,所以目前微逆变器反激变换电路较多采用DCM模式,国内外市场上还未出现CCM模式的微逆变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CCM模式的微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其目的在于,采用通用ARM芯片STM32作为控制系统的主控芯片,使交错反激变换电路工作于CCM模式,降低开关频率和损耗,减小对滤波器的要求,从而降低微逆变器的成本,提高微逆变器的工作效率。
STM32系列处理器是专为要求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的嵌入式应用而设计的基于ARMCortex-M3内核,同时也是通用型处理器。STM32系列处理器的ARM Cortex-M3内核集成嵌入式Flash和SRAM存储器,完全满足目前微逆变器所要求的代码效率;STM32系列处理器的嵌入式Flash存储器和RAM存储器,可在芯片掉电时记录现场,从而恢复现场;STM32系列处理器所包含的定时器、快速I/O端口等功能可方便快捷地实现微逆变器中PWM波生成,而其本身具有AD转换器,无需外置AD芯片即可完成AD转换;STM32系列处理器内部包含温度传感器,可根据热传导模型和实测结果预测功率器件或变压器的温度来进行保护;STM32系列处理器内部包含晶振,无需外设晶振,节约成本。
一种基于CCM模式的微逆变器,包括交错反激变换电路102、全桥逆变电路103、EMI滤波电路104和控制系统106,所述交错反激变换电路的输入端与光伏电池101相连,所述交错反激变换电路、全桥逆变电路、EMI滤波电路的输入端相连及电网105依次相连,所述光伏电池的两端、交错反激变换电路中的MOS管开关控制端、交错反激变换电路中变压器原边、全桥逆变电路中MOS管和晶闸管开关控制端及EMI滤波电路与电网的连接端均与控制系统相连,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主控芯片1061、电压采样电路1062、电流采样电路1063、交错反激变换电路驱动电路1064及全桥逆变电路驱动电路1065,电压采样电路1062、电流采样电路1063、交错反激变换电路驱动电路1064及全桥逆变电路驱动电路1065均与主控芯片1061相连;
所述控制系统的主控芯片为STM32芯片,STM32芯片通过交错反激变换电路驱动电路1064对交错反激变换电路中的MOS管Q1、Q2进行控制,STM32芯片通过全桥逆变电路驱动电路1065对全桥逆变电路中的MOS管S3、S4、晶闸管S1、S2进行控制,STM32芯片利用电压采样电路1062和电流采样电路1063实时采集全桥逆变电路的输出电压vinv和输出电流iAC、光伏电池电压VPV、交错反激变换电路中两个变压器原边电流Ip1、Ip2以及电网电压vgrid;所述EMI滤波电路为单级LC滤波电路,用于对全桥逆变电路输出的正弦电流进行滤波,使输出电流波形平滑。
交错反激变换电路102包括第一变压器T1、第二变压器T2、功率MOS管Q1、Q2及电力二极管Drect1和Drect2
第一反向阻断型功率开关Q1的S极接光伏电池的负极,第一反向阻断型功率开关Q1的D极通过第一变压器T1的原边接光伏电池的正极;第二反向阻断型功率开关Q2的S极接光伏电池的负极,第二反向阻断型功率开关Q2的D极通过第二变压器T2的原边接光伏电池的正极;
第一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的非同名端接Drect1的正极,Drect1的负极接S1和S2的正极;第二变压器T2的副边绕组的非同名端Drect2的正极,Drect2的负极与Drect1的负极相连;MOS管S3和S4的S极以及第一变压器T1和第二变压器T2副边绕组的同名端接在一起;
全桥逆变电路103包括晶闸管S1、S2和MOS管S3、S4,S2和S3构成正向换流桥臂,S3的D极与滤波电容和电网相连,S2的负极通过滤波电感与电网相连;S1和S4构成反向换流桥臂,S1的负极与滤波电容和电网相连,S4的D极通过滤波电感与电网相连。
一种基于CCM模式的微逆变器的控制方法,采用上述的基于CCM模式的微逆变器,控制过程如下:
步骤1:利用STM32芯片的控制系统采集微逆变器工作过程中的数据,并对采集数据进行AD转换;
所述微逆变器工作过程中的数据包括光伏电池电压VPV,交错反激变换电路中两个变压器原边电流Ip1、Ip2,全桥逆变电路的输出电压vinv,全桥逆变电路的输出电流iAC,电网电压vgrid
步骤2:由最大功率点跟踪法计算微逆变器的输出电流iAC的参考电流IACREF
步骤3:根据IACREF和|iAC|的差值对iAC进行PI控制,得到交错反激变换电路中的MOS管Q1和Q2的动态占空比dCCM
步骤4:计算CCM模式下交错反激变换电路中MOS管开关Q1和Q2的稳态占空比DCCM
D CCM = | V grid | ( nV PV + | V grid | )
其中,Vgrid为电网电压,VPV为光伏电池电压,为交错反激变换电路中变压器的副边与原边之比;
步骤5:计算最终占空比D=DCCM+dCCM
步骤6:根据最终占空比D控制交错反激变换电路中MOS管开关Q1和Q2的通断;
步骤7:当电网电压vgrid的幅值大于0时,STM32芯片发出控制信号通过全桥逆变电路驱动电路1065控制全桥逆变电路中的晶闸管S2、MOS管S3导通,晶闸管S1、MOS管S4断开,反之,STM32芯片发出控制信号通过全桥逆变电路驱动电路1065控制全桥逆变电路中晶闸管S2、MOS管S3断开,晶闸管S1、MOS管S4导通。
所述STM32芯片利用定时器TIM1,采用中央对齐计数模式输出两路PWM波,所述两路PWM波是PWM1和PWM2,STM32芯片通过PWM1和PWM2分别控制交错反激变换电路中MOS管Q1和Q2的通断,PWM1相位超前PWM2相位半个PWM波周期,两者的频率均为50kHz。
所述步骤1中的完成一次AD转换的时间为两个PWM波周期,在第一个PWM波周期转换交错反激变换电路中变压器T1的原边电流Ip1,全桥逆变电路输出电压vinv,全桥逆变电路输出iAC和电网电压vgrid;在第二个PWM波周期转换交错反激变换电路中变压器T2的原边电流Ip2、光伏电池电压VPV
利用STM32芯片控制系统对微逆变器进行温度保护:
根据热传导模型和实测结果,按照以下公式预测变压器的温度,当变压器温度高于65℃时,控制芯片发出控制信号使得微逆变器中所有的开关管断开:
T s = Qδ Aλ + T c
其中,为单位面积传递的热量,δ为两个变压器与STM32芯片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λ为微逆变器机壳内胶体的导热系数,Tc为STM32芯片内部传感器所测温度。
所述微逆变器利用STM32芯片内部嵌入式Flash进行掉电保护,记录现场及恢复现场;
所述记录现场是指记录当前数据,包括所有的AD转换数据和微逆变器工作状态,微逆变器工作状态包括启动模式、错误模式及运行模式三种,由控制芯片提供;
每个控制周期STM32芯片记录一次现场数据,STM32芯片掉电时,上一控制周期现场数据存储于Flash中,当芯片再次上电时,STM32芯片读取Flash中的现场数据,恢复掉电前的工作。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CCM模式的微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该微逆变器采用通用ARM芯片STM32作为微逆变器控制系统的主控芯片,利用芯片的AD转换、定时器、温度传感器和内嵌Flash等固有功能,完成微逆变器AD转换、PWM波占空比控制,掉电保护和温度保护的要求,降低系统总成本;该控制方法使得微逆变器反激变换电路工作于CCM模式,减小开关频率,使得通用ARM芯片STM32的控制得以实现,同时降低开关损耗,减小对滤波器的要求,进一步降低系统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测最高效率可达94.63%。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微逆变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基于CCM模式的微逆变器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微逆变器CCM模式控制方案图;
图4为本发明微逆变器单个反激变换电路CCM模式工作波形图;
图5为本发明微逆变器交错反激变换电路主开关PWM波占空比控制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微逆变器AD转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微逆变器工作状态转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种基于CCM模式的微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交错反激变换电路102、全桥逆变电路103、EMI滤波电路104和控制系统106,所述交错反激变换电路的输入端与光伏电池101相连,所述交错反激变换电路、全桥逆变电路、EMI滤波电路的输入端相连及电网105依次相连,所述光伏电池的两端、交错反激变换电路中的MOS管开关控制端、交错反激变换电路中变压器原边、全桥逆变电路各开关控制端、全桥逆变电路输出端及EMI滤波电路与电网的连接端均与控制系统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主控芯片1061、电压采样电路1062、电流采样电路1063、交错反激变换电路驱动电路1064及全桥逆变电路驱动电路1065,电压采样电路1062、电流采样电路1063、交错反激变换电路驱动电路1064及全桥逆变电路驱动电路1065均与主控芯片1061相连;
所述控制系统的主控芯片为STM32芯片,STM32芯片通过交错反激变换电路驱动电路1064对交错反激变换电路中的MOS管Q1、Q2进行控制,STM32芯片通过全桥逆变电路驱动电路1065对全桥逆变电路中的MOS管S3、S4、晶闸管S1、S2进行控制,STM32芯片利用电压采样电路1062和电流采样电路1063实时采集全桥逆变电路的输出电压vinv和输出电流iAC、光伏电池电压VPV、交错反激变换电路中两个变压器原边电流Ip1、Ip2以及电网电压vgrid;所述EMI滤波电路为单级LC滤波电路,用于对全桥逆变电路输出的正弦电流进行滤波,使输出电流波形平滑。
交错反激变换电路102包括第一变压器T1、第二变压器T2、功率MOS管Q1、Q2及电力二极管Drect1和Drect2;用于将光伏电池101产生的直流电流整流成正弦半波绝对值电流,该过程为DC-DC变换,正弦半波绝对值电流形状为正弦波的绝对值,可描述为A|sinωt|。
第一反向阻断型功率开关Q1的S极接光伏电池的负极,第一反向阻断型功率开关Q1的D极通过第一变压器T1的原边接光伏电池的正极;第二反向阻断型功率开关Q2的S极接光伏电池的负极,第二反向阻断型功率开关Q2的D极通过第二变压器T2的原边接光伏电池的正极;
第一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的非同名端接Drect1的正极,Drect1的负极接S1和S2的正极;第二变压器T2的副边绕组的非同名端Drect2的正极,Drect2的负极与Drect1的负极相连;MOS管S3和S4的S极以及第一变压器T1和第二变压器T2副边绕组的同名端接在一起;
全桥逆变电路103包括晶闸管S1、S2和MOS管S3、S4;用于将交错反激变换电路102输出的正弦半波绝对值电流逆变成正弦交流电流,可描述为Asinωt,该过程为DC-AC变换。
S2和S3构成正向换流桥臂,S3的D极与滤波电容和电网相连,S2的负极通过滤波电感与电网相连;S1和S4构成反向换流桥臂,S1的负极与滤波电容和电网相连,S4的D极通过滤波电感与电网相连。
一种基于CCM模式的微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如图2所示的流程图,采用上述的基于CCM模式的微逆变器,控制过程如下:
步骤1:利用STM32芯片的控制系统采集微逆变器工作过程中的数据,并对采集数据进行AD转换;
所述微逆变器工作过程中的数据包括光伏电池电压VPV,交错反激变换电路中两个变压器原边电流Ip1、Ip2,全桥逆变电路的输出电压vinv,全桥逆变电路的输出电流iAC,电网电压vgrid
步骤2:由最大功率点跟踪法计算微逆变器的输出电流iAC的参考电流IACREF
步骤3:根据IACREF和|iAC|的差值对iAC进行PI控制,得到交错反激变换电路中的MOS管Q1和Q2的动态占空比dCCM
步骤4:计算CCM模式下交错反激变换电路中MOS管开关Q1和Q2的稳态占空比DCCM
D CCM = | V grid | ( nV PV + | V grid | )
其中,Vgrid为电网电压,VPV为光伏电池电压,为交错反激变换电路中变压器的副边与原边之比;
步骤5:计算最终占空比D=DCCM+dCCM
步骤6:根据最终占空比D控制交错反激变换电路中MOS管开关Q1和Q2的通断;
步骤7:当电网电压vgrid的幅值大于0时,STM32芯片发出控制信号通过全桥逆变电路驱动电路1065控制全桥逆变电路中的晶闸管S2、MOS管S3导通,晶闸管S1、MOS管S4断开,反之,STM32芯片发出控制信号通过全桥逆变电路驱动电路1065控制全桥逆变电路中晶闸管S2、MOS管S3断开,晶闸管S1、MOS管S4导通。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微逆变器CCM模式控制方案图。所述微逆变器采用CCM模式电流连续模式控制交错反激变换电路的主开关管,在CCM模式下,反激变换电路中的变压器副边电流在开关关断期间不会下降到零。CCM模式稳态占空比计算公式为
D CCM = | V grid | ( nV PV + | V grid | )
其中,Vgrid为电网电压,VPV为光伏电池板电压,为反激变换电路中变压器的变比。
此外,所述微逆变器采用简单的PI电流环控制,在STM32中各数据均以正的Q15格式进行计算,参考电流IACREF也是正弦整流直流电流形式,对IACREF与PI电流环控制调节后产生的动态占空比dCCM与DCCM相加,最终占空比D控制交错反激变换电路主开关。利用功率计连接光伏电池输出与所述微逆变器输出,测量微逆变器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微逆变器的输入功率为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以微逆变器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计算效率,实测最高效率可达94.63%。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微逆变器单个反激变换电路CCM模式工作波形图,Φ、Ip和Is分别为所述微逆变器单个反激变换电路的变压器磁通、原边电流和副边电流。t0~t1时间段,主开关开通,变压器原边储存能量,原边电流Ip不断增加;t1~Ts时段,主开关关断,变压器原边储存的能量开始向副边传递,副边电流Is从最大值开始减小。CCM模式下,变压器副边电流Is还未降为零之前就进入下一周期。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微逆变器交错反激变换电路主开关PWM波占空比控制示意图,所述STM32芯片利用定时器TIM1,采用中央对齐计数模式输出两路PWM波,所述两路PWM波是PWM1和PWM2,STM32芯片通过PWM1和PWM2分别控制交错反激变换电路中MOS管Q1和Q2的通断,PWM1相位超前PWM2相位半个PWM波周期,两者的频率均为50kHz。
具体工作方式为:交错反激变换电路主开关Q1和Q2的占空比所对应的Q15格式数据存储于比较寄存器CMP1和CMP2中,STM32芯片高级定时器TIM1进行中央对齐计数模式,先加法计数,后减法计数,计数频率为120MHz。每个PWM波周期CMP1和CMP2均和TIM1中的计数值比较,当TIM1的计数值大于CMP1时,PWM1输出高电平,当TIM1的计数值小于CMP2时,PWM2输出高电平,因此PWM2落后PWM1半个周期,如此形成交错工作。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微逆变器AD转换示意图,所述步骤1中的完成一次AD转换的时间为两个PWM波周期,在第一个PWM波周期转换交错反激变换电路中变压器T1的原边电流Ip1,全桥逆变电路输出电压vinv,全桥逆变电路输出电流iAC和电网电压vgrid;在第二个PWM波周期转换交错反激变换电路中变压器T2的原边电流Ip2、光伏电池电压VPV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微逆变器工作状态转换图,微逆变器工作状态包括:启动模式、错误模式、运行模式。
启动模式:保持10s,若无故障则进入运行模式,若有故障则进入错误模式;
错误模式:若无故障并维持500ms则进入启动模式,若有故障则保持错误模式;
运行模式:若有故障则进入错误模式,若无故障则保持运行模式。
所述微逆变器工作状态转换过程中需要针对温度进行故障检测。
所述微逆变器利用STM32芯片内部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保护:
根据热传导模型和实测结果,按照以下公式预测变压器的温度,当变压器温度高于65℃时,控制芯片发出控制信号使得微逆变器中所有的开关管断开:
T s = Qδ Aλ + T c
其中,为单位面积传递的热量,δ为两个变压器与STM32芯片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λ为微逆变器机壳内胶体的导热系数,Tc为STM32芯片内部传感器所测温度。
例如:STM32芯片内部传感器所测温度Tc=40℃,微逆变器机壳内胶体的导热系数λ=1.5W/(m×℃),两个变压器与STM32芯片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为δ=0.05m,单位面积传递的热量则推算出变压器温度为41.5℃。
所述微逆变器利用STM32芯片内部嵌入式Flash进行掉电保护,记录现场及恢复现场;
所述记录现场是指记录当前数据,包括所有的AD转换数据和微逆变器工作状态,微逆变器工作状态包括启动模式、错误模式及运行模式三种,由控制芯片提供;
每个控制周期STM32芯片记录一次现场数据,STM32芯片掉电时,上一控制周期现场数据存储于Flash中,当芯片再次上电时,STM32芯片读取Flash中的现场数据,恢复掉电前的工作。
工作于启动模式的微逆变器,STM32突然掉电,其工作模式已记录在Flash中,当芯片再次上电时,恢复到启动模式继续工作。
本发明以较佳实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限定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本发明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范围内,都可以做出适当的变动和修改。

Claims (5)

1.一种基于CCM模式的微逆变器,包括交错反激变换电路(102)、全桥逆变电路(103)、EMI滤波电路(104)和控制系统(106),所述交错反激变换电路的输入端与光伏电池(101)相连,所述交错反激变换电路、全桥逆变电路、EMI滤波电路的输入端相连及电网(105)依次相连,所述光伏电池的两端、交错反激变换电路中的MOS管开关控制端、交错反激变换电路中变压器原边、全桥逆变电路中MOS管和晶闸管开关控制端及EMI滤波电路与电网的连接端均与控制系统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主控芯片(1061)、电压采样电路(1062)、电流采样电路(1063)、交错反激变换电路驱动电路(1064)及全桥逆变电路驱动电路(1065),电压采样电路(1062)、电流采样电路(1063)、交错反激变换电路驱动电路(1064)及全桥逆变电路驱动电路(1065)均与主控芯片(1061)相连;
所述控制系统的主控芯片为STM32芯片,STM32芯片通过交错反激变换电路驱动电路(1064)对交错反激变换电路中的MOS管Q1、Q2进行控制,STM32芯片通过全桥逆变电路驱动电路(1065)对全桥逆变电路中的MOS管S3、S4、晶闸管S1、S2进行控制,所述STM32芯片完成一次AD转换的时间分为两个PWM波周期,在第一个PWM周期STM32芯片利用电压采样电路(1062)和电流采样电路(1063)实时采集变压器T1原边电流Ip1、全桥逆变电路的输出电压vinv和输出电流iAC、电网电压vgrid,在第二个PWM周期采集光伏电池电压VPV以及交错反激变换电路中Ip2;所述EMI滤波电路为单级LC滤波电路;
所述STM32芯片内部传感器实现对微逆变器的温度保护:
根据热传导模型和实测结果,按照以下公式预测变压器的温度,当变压器温度高于65℃时,控制芯片发出控制信号使得微逆变器中所有的开关管断开:
T s = Q δ A λ + T c
其中,为单位面积传递的热量,δ为两个变压器与STM32芯片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λ为微逆变器机壳内胶体的导热系数,Tc为STM32芯片内部传感器所测温度。
2.一种基于CCM模式的微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CM模式的微逆变器,控制过程如下:
步骤1:利用STM32芯片的控制系统采集微逆变器工作过程中的数据,并对采集数据进行AD转换;
所述微逆变器工作过程中的数据包括光伏电池电压VPV,交错反激变换电路中两个变压器原边电流Ip1、Ip2,全桥逆变电路的输出电压vinv,全桥逆变电路的输出电流iAC,电网电压vgrid
步骤2:由最大功率点跟踪法计算微逆变器的输出电流iAC的参考电流IACREF
步骤3:根据IACREF和|iAC|的差值对iAC进行PI控制,得到交错反激变换电路中的MOS管Q1和Q2的动态占空比dCCM
步骤4:计算CCM模式下交错反激变换电路中MOS管开关Q1和Q2的稳态占空比DCCM
D C C M = | V g r i d | ( nV P V + | V g r i d | )
其中,Vgrid为电网电压,VPV为光伏电池电压,为交错反激变换电路中变压器的副边与原边之比;
步骤5:计算最终占空比D=DCCM+dCCM
步骤6:根据最终占空比D控制交错反激变换电路中MOS管开关Q1和Q2的通断;
步骤7:当电网电压vgrid的幅值大于0时,STM32芯片发出控制信号通过全桥逆变电路驱动电路(1065)控制全桥逆变电路中的晶闸管S2、MOS管S3导通,晶闸管S1、MOS管S4断开,反之,STM32芯片发出控制信号通过全桥逆变电路驱动电路(1065)控制全桥逆变电路中晶闸管S2、MOS管S3断开,晶闸管S1、MOS管S4导通;
所述STM32芯片内部传感器实现对微逆变器的温度保护:
根据热传导模型和实测结果,按照以下公式预测变压器的温度,当变压器温度高于65℃时,控制芯片发出控制信号使得微逆变器中所有的开关管断开:
T s = Q δ A λ + T c
其中,为单位面积传递的热量,δ为两个变压器与STM32芯片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λ为微逆变器机壳内胶体的导热系数,Tc为STM32芯片内部传感器所测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CCM模式的微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TM32芯片利用定时器TIM1,采用中央对齐计数模式输出两路PWM波,所述两路PWM波是PWM1和PWM2,STM32芯片通过PWM1和PWM2分别控制交错反激变换电路中MOS管Q1和Q2的通断,PWM1相位超前PWM2相位半个PWM波周期,两者的频率均为50kHz。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CCM模式的微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完成一次AD转换的时间为两个PWM波周期,在第一个PWM波周期转换交错反激变换电路中变压器T1的原边电流Ip1,全桥逆变电路输出电压vinv,全桥逆变电路输出电流iAC和电网电压vgrid;在第二个PWM波周期转换交错反激变换电路中变压器T2的原边电流Ip2、光伏电池电压VPV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CCM模式的微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逆变器利用STM32芯片内部嵌入式Flash进行掉电保护,记录现场及恢复现场;
所述记录现场是指记录当前数据,包括所有的AD转换数据和微逆变器工作状态,微逆变器工作状态包括启动模式、错误模式及运行模式三种,由控制芯片提供;
每个控制周期STM32芯片记录一次现场数据,STM32芯片掉电时,上一控制周期现场数据存储于Flash中,当芯片再次上电时,STM32芯片读取Flash中的现场数据,恢复掉电前的工作。
CN201310683493.9A 2013-12-13 2013-12-13 一种基于ccm模式的微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36474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83493.9A CN103647453B (zh) 2013-12-13 2013-12-13 一种基于ccm模式的微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83493.9A CN103647453B (zh) 2013-12-13 2013-12-13 一种基于ccm模式的微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47453A CN103647453A (zh) 2014-03-19
CN103647453B true CN103647453B (zh) 2017-01-11

Family

ID=50252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83493.9A Active CN103647453B (zh) 2013-12-13 2013-12-13 一种基于ccm模式的微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474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5856B (zh) * 2014-04-17 2016-07-20 中南大学 一种基站并网-充电光伏微逆变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20170207693A1 (en) * 2014-08-04 2017-07-20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o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hotovoltaic grid-connected inverter
CN105610185A (zh) * 2015-12-15 2016-05-25 国网山东泗水县供电公司 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智能并网控制方法
TWI625929B (zh) * 2017-07-20 2018-06-01 益航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馬達裝置及馬達驅動電路
CN110601253B (zh) * 2019-08-12 2021-11-19 南通大学 一种dcm反激光伏微逆变器并网电流谐波抑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172279U (zh) * 2011-05-27 2012-03-21 武汉金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并网微逆变器装置
CN102801179A (zh) * 2011-05-26 2012-11-28 武汉金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系统
CN103107723A (zh) * 2013-01-16 2013-05-15 盈威力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无源软缓冲的微型并网逆变器
CN103208939A (zh) * 2013-04-19 2013-07-17 江西中能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副边参考电流重构的光伏微逆变器、控制系统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1179A (zh) * 2011-05-26 2012-11-28 武汉金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系统
CN202172279U (zh) * 2011-05-27 2012-03-21 武汉金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并网微逆变器装置
CN103107723A (zh) * 2013-01-16 2013-05-15 盈威力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无源软缓冲的微型并网逆变器
CN103208939A (zh) * 2013-04-19 2013-07-17 江西中能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副边参考电流重构的光伏微逆变器、控制系统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交错反激微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张锦吉;《电力电子技术》;20130430;第47卷(第4期);第43-45页,正文第3.2节 *
基于DSP的光伏逆变器;曹西飞;《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20130315;正文第17-19页、第31-39页、第41-45页、第48-5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47453A (zh) 2014-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93869B (zh) 一种h全桥转换式微逆变器并网装置
CN100424978C (zh) 一种光伏并网逆变方法
CN103401463B (zh) 直流母线电容减小的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及控制方法
CN103647453B (zh) 一种基于ccm模式的微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7230983B (zh) 一种基于功率控制的电力弹簧应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2019227U (zh) 空调器及其供电系统
CN108512452B (zh) 一种直流微电网并网变换器电流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3855790A (zh) 具有储能功能的智能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917270A (zh) 基于能量回馈的大功率数字化变频正负脉冲快速充电系统
CN103259282B (zh) 一种非隔离型及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软并网方法
CN203352474U (zh) 太阳能光伏并网逆变器
CN206237330U (zh) 一种非隔离式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
CN104269914A (zh) 一种风光互补控制逆变一体机
CN202121331U (zh) 一种智能型多功能光伏并网逆变器
CN201813171U (zh) 一种基于极点配置与重复控制相结合的两级式光伏并网控制装置
CN103618336A (zh) 整流式高频链并网逆变器的输出数字调制电路及控制系统
Zhang et al. Small-signal modeling of CLLC bidirectional resonant converters
CN103888013A (zh) 基于高频交流降压理论的微型逆变器及其数字控制装置
Shafeeque et al. A novel single-phase single-stage inverter for solar applications
Cao et al. Grid-connected solar Micro-inverter reference design
CN103441693B (zh) 一种并网型光伏发电微型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7508479B (zh) 一种四开关交流侧功率解耦电路及解耦控制方法
CN105226925A (zh) 一种反激式单相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4767410A (zh) 一种用于单相并网逆变器的电流预测控制方法
CN113489363A (zh) 一种双向h6光伏并网变换器及其调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07

Address after: 410000 Room 502, building 7, changxinyuan, dezhengyuan, Furong district,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ANGSHA VICTORY ELECTRICITY TECH Co.,Ltd.

Address before: Yuelu District City, Hunan province 410083 Changsha Lushan Road No. 932

Patentee befor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