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锅温度控制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热锅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控制主板、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内胆的内表面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发热盘的表面温度;所述控制主板分别与发热盘、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所述控制主板包括信号处理模块和温控处理模块,其中:
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在获取到执行加热启动或停止操作的控制信号后,并对应控制所述发热盘执行启动加热或停止加热操作;
所述温控处理模块,用于控制发热盘进行加热,实时接收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内胆的内表面温度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发热盘的表面温度;当检测到内胆的内表面温度第一次达到预设值时,则控制发热盘的停止加热;实时计算下一时刻发热盘的表面温度与内胆的内表面温度的温度偏差值,判断内胆的内表面的温度是否处于预设标准范围,且所述温度偏差值是否在温度差阈值范围内;若是,则控制发热盘维持当前加热温度;若否,则同时判断内胆的内表面温度与预设标准范围的关系,若内胆的内表面温度低于预设标准范围,则控制发热盘加热,直至内胆的内表面温度处于预设标准范围且温度偏差值处于温度差阈值范围;若内胆的内表面温度高于预设标准范围,则控制发热盘停止加热,直至内胆的内表面温度处于预设标准范围且温度偏差值处于温度差阈值范围。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加热锅温度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主板在获取到执行加热启动或停止操作的控制信号后,并对应控制所述发热盘执行启动加热或停止加热操作;
控制主板控制发热盘进行加热,实时接收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内胆的内表面温度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发热盘的表面温度;当检测到内胆的内表面温度第一次达到预设值时,则控制发热盘的停止加热;
控制主板实时计算下一时刻发热盘的表面温度与内胆的内表面温度的温度偏差值,判断内胆的内表面的温度是否处于预设标准范围,且所述温度偏差值是否在温度差阈值范围内;若是,则控制发热盘维持当前加热温度;
若否,则同时判断内胆的内表面温度与预设标准范围的关系,若内胆的内表面温度低于预设标准范围,则控制发热盘加热,直至内胆的内表面温度处于预设标准范围且温度偏差值处于温度差阈值范围;若内胆的内表面温度高于预设标准范围,则控制发热盘停止加热,直至内胆的内表面温度处于预设标准范围且温度偏差值处于温度差阈值范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加热锅温度控制系统及方法,其中,本发明实施保护的温度控制系统,其实质是通过两个采样点的协同监测,探测恒温加热的平衡状态,实现对内胆内食材的恒温控制的目的。
分析上述控制主板的各模块应用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在对所要实施直接烹饪操作的内胆温度监测的基础上,还对发热体的表面温度以及温度偏差值进行检测,即通过双温度(两个温度检测点和温度偏差值)的检测,产生反馈控制信号,并根据反馈控制信号实施对发热盘的加热或是停止实现反馈控制;通过对温度偏差值控制温差实现精确的控制(通过最真实的两个采样点温度变化曲线),保证内胆温度的锁定,使内胆进入恒温状态(发热盘此时的加热功率和内胆的耗散功率自动进入平衡状态),实现烹调过程中恒温泡米饭,水发泡等各种食物的功能,达到平衡的时候这时发热盘的实际功率与实际的热负荷达到完美平衡;这是传统单温控制无法精确比拟的。
具体地,首先,控制发热盘进行加热,与此同时实时接收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内胆的内表面温度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发热盘的表面温度;当检测到内胆的内表面温度第一次达到预设值时(由第一温度传感器实现检测反馈给控制主板),控制主板则控制发热盘的停止加热;这时候内胆的内表面温度第一次达到了预设值,即满足了内胆内部食材(或是水等)要求的加热温度,但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发热盘与内胆之间的温度关系曲线(即由发热盘与内胆之前具有热量传递和各自损耗有关);但是为了更好地得到真实的最佳恒温控制温度,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将会继续控制;
实时计算下一时刻发热盘的表面温度与内胆的内表面温度的温度偏差值,判断内胆的内表面的温度是否处于预设标准范围,且所述温度偏差值是否在温度差阈值范围内;若是(则说明当前加热温度既可以保障内胆的内表面温度维持在预设标准范围内的同时,也通过当前温度偏差(即当前发热盘的温度与当前内胆的表面温度之差是维持当前内胆的内表面温度不变和热量平衡状态的温度差)保障内胆在散热和吸热达到平衡,就内胆而言这样的该温度偏差值可以维持当前内胆的内表面温度恒定),然后控制发热盘维持当前加热温度;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发热盘与内胆之间传递热量时,不仅发热盘要向内胆散热,同时发热盘和内胆也要向环境散热(即损耗);因此只有当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该温度控制系统才能达到平衡;若不满足条件,则同时判断内胆的内表面温度与预设标准范围的关系,若内胆的内表面温度低于预设标准范围,则控制发热盘加热,直至内胆的内表面温度处于预设标准范围且温度偏差值处于温度差阈值范围;若内胆的内表面温度高于预设标准范围,则控制发热盘停止加热,直至内胆的内表面温度处于预设标准范围且温度偏差值处于温度差阈值范围。最终使内胆的内表面温度实现真正的恒温控制。这样既满足了食材烹饪的温度需求,快速高效的完成烹饪,也避免燃气量或是电能的浪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锅温度控制系统1,包括控制主板10、第一温度传感器1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2,其中: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1用于检测内胆13的内表面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12用于检测发热盘14的表面温度;所述控制主板10分别与发热盘14、第一温度传感器1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2电连接;(其中,发热盘直接受控制主板的控制加热和控温;第一、第二温度传感器可用于传输的当前时刻的检测温度给控制主板)。
参见图2,所述控制主板10包括信号处理模块101和温控处理模块102,其中:
所述信号处理模块101,用于在获取到执行加热启动或停止操作的控制信号后,并对应控制所述发热盘执行启动加热或停止加热操作;
所述温控处理模块102,用于控制发热盘进行加热,实时接收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内胆的内表面温度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发热盘的表面温度;当检测到内胆的内表面温度第一次达到预设值时,则控制发热盘的停止加热;实时计算下一时刻发热盘的表面温度与内胆的内表面温度的温度偏差值,判断内胆的内表面的温度是否处于预设标准范围,且所述温度偏差值是否在温度差阈值范围内;若是,则控制发热盘维持当前加热温度;若否,则同时判断内胆的内表面温度与预设标准范围的关系,若内胆的内表面温度低于预设标准范围,则控制发热盘加热,直至内胆的内表面温度处于预设标准范围且温度偏差值处于温度差阈值范围;若内胆的内表面温度高于预设标准范围,则控制发热盘停止加热,直至内胆的内表面温度处于预设标准范围且温度偏差值处于温度差阈值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涉及的加热锅其具体结构可以分为控制部分(即温度控制系统)和执行部分(各种锅体结构和加热执行结构等),其中执行部分可以包括内胆(包括锅盖)、外锅、底座、控制主板(即电路板)和发热盘(即发热体)等,至于其他结构本发明实施例不再一一赘述。本发明实施例保护的是应用在多种加热锅具上所使用的温度控制系统(即控制部分),其实质是通过两个采样点的协同监测,探测恒温加热的平衡状态,实现对内胆内食材的恒温控制的目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分析上述控制主板的各模块应用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在对所要实施直接烹饪操作的内胆温度监测的基础上,还对发热体的表面温度以及温度偏差值进行检测,即通过双温度(两个温度检测点和温度偏差值)的检测,产生反馈控制信号,并根据反馈控制信号实施对发热盘的加热或是停止实现反馈控制;通过对温度偏差值控制温差实现精确的控制(通过最真实的温度-时间曲线),保证内胆温度的锁定,使内胆进入恒温状态(发热盘此时的加热功率和内胆的耗散功率自动进入平衡状态),实现烹调过程中恒温泡米饭,水发泡各种食物的功能,达到平衡的时候这时发热盘的实际功率与实际的热负荷达到完美平衡;这是传统单温控制无法精确比拟的。
具体地,首先,控制发热盘进行加热,与此同时实时接收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内胆的内表面温度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发热盘的表面温度;当检测到内胆的内表面温度第一次达到预设值时(由第一温度传感器实现检测反馈给控制主板),控制主板则控制发热盘的停止加热;这时候内胆的内表面温度第一次达到了预设值,即满足了内胆内部食材(或是水等)要求的加热温度,但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发热盘与内胆之间的温度关系曲线(即由发热盘与内胆之前具有热量传递和各自损耗有关);但是为了更好地得到真实的最佳恒温控制温度,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将会继续控制;
实时计算下一时刻发热盘的表面温度与内胆的内表面温度的温度偏差值,判断内胆的内表面的温度是否处于预设标准范围,且所述温度偏差值是否在温度差阈值范围内;若是(则说明当前加热温度既可以保障内胆的内表面温度维持在预设标准范围内的同时,也通过当前温度偏差(即当前发热盘的温度与当前内胆的表面温度之差是维持当前内胆的内表面温度不变和热量平衡状态的温度差)保障内胆在散热和吸热达到平衡,就内胆而言这样的该温度偏差值可以维持当前内胆的内表面温度恒定),然后控制发热盘维持当前加热温度;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发热盘与内胆之间传递热量时,不仅发热盘要向内胆散热,同时发热盘和内胆也要向环境散热(即损耗);因此只有当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该温度控制系统才能达到平衡;若不满足条件,则同时判断内胆的内表面温度与预设标准范围的关系,若内胆的内表面温度低于预设标准范围,则控制发热盘加热,直至内胆的内表面温度处于预设标准范围且温度偏差值处于温度差阈值范围;若内胆的内表面温度高于预设标准范围,则控制发热盘停止加热,直至内胆的内表面温度处于预设标准范围且温度偏差值处于温度差阈值范围。最终使内胆的内表面温度实现真正的恒温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只是对内胆的内表面温度进行反馈控制,也无法实现内胆的内表面温度的平衡控制,因为内胆在吸收热量的同时也会向环境散失热量;例如假设内胆的内表面温度为50-51度为标准,而就认定当前维持当前加热盘温度为恒温是不正确的,因为内胆在向环境散失热量,必须应该还在维持内胆的内表面温度处于标准范围的同时,维持平衡状态后的温度差,只有通过温度偏差值处于温度差阈值范围内,才能保障内胆温度恒定。
下面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加热锅温度控制系统的结构做进一步说明:
较佳地,所述控制主板10还包括恒温鉴定处理模块103,其中:
所述恒温鉴定处理模块,用于在预设时间范围(例如该时间范围可以为15-30分钟)内,始终内胆的内表面的温度处于预设标准范围且温度偏差值处于温度差阈值范围内,则判定当前发热盘的加热温度为恒温控制温度;即在长时间段内两个条件均满足时说明当前发热盘的加热温度可以使维持温度恒定和系统热量传递平衡。
需要说明的是,在后续处理中可以只对加热盘温度进行监控和控制了,即可保障内胆的恒温控制处理了。
所述温控处理模块,还用于控制发热盘维持当前加热温度等于恒温控制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次、第三次、或是第N次控制加热盘启动加热操作时,控制主板将会重新在平衡状态时找到一个加热盘的加热温度,这样可以鉴定一个加热盘的加热温度,直接控制加热盘的功率达到控制发热盘维持当前加热温度等于恒温控制温度,进而实现维持内胆的内表面温度恒定的目的。
举例说明:在进行恒温控制的过程中,当内胆的内表面温度T2(即受热体)第一次达到预设值(即设定的保温值),比如50度。既T2达到50度,这时发热盘的表面温度T1与内胆的内表面温度T2有一个差值,比如T1这时是70度,这时断开发热盘电源,由于发热盘是电阻丝和主体两部分组成的,工作的时候电阻丝的温度可能达到几百度,但是它的表面温度也只有70度,关掉电源后,发热盘的温度还会由于电阻丝的原因继续上升一点,这时就是发热盘自己储存的热量还会继续向内胆传热,带动内胆的温度继续上升一点,比如升到51度。
这个过程也是这个系统内部自己平衡的过程,不受外部电源的控制。当这个平衡过程进行到一定程度,发热盘温度下降到一个值,受热物体温度上升到一个值后就达到一个转折点,比如发热盘下降到60度,内胆上升到51度这时由于系统都是往外界散热的,发热盘要向外界散一部分热,同时传一部分热量给内胆,内胆吸收发热盘的一部分热量的同时,也向外界散发一部分热量,当吸收的热量比散发的热量少的时候,内胆的温度就开始转为下降了。当下降到设定的温度下限值,比如49度的时候,既T2为49度,以一定的功率值加热发热盘,使T1上升,又带动T2上升,经过一段时间T2又达到温度设定值,比如50度。这时也很关键,第一个回合发热盘70度的值可以把T2的温度拉升,第二个回合可以把T1的温度控制在T2开始下降的时候对应时刻的T1(例如59度)的温度值,比如T2上升到51度时候就不再上升了专为下降,比如此时对应的T1值是60度。第二个回合就把T1的温度控制在60度。这样第二的控制回合T2温度变化的速度就会比第一回合慢,经过几个回合的控制T2就会越来越稳定,随时间波动的幅度就会越来越小。这个过程实际就是找到一个T1(即由恒温鉴定子模块鉴定的恒温控制温度)的值,使得受热物体吸收的热量和散发的热量相等,实现保温。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恒温控制温度的判定方法可能有很多,举例说明:第一次达到预定值时候,发热盘停止加热,这一刻起发热盘和内胆的内表面温度都有一个小幅度上升后温度转为下降的过程,内胆的内表面温度在发热盘断电后温度继续上升,说明此时内胆从发热盘的吸热大于内胆本身的放热,在内胆的内表面温度持平的时候,说明内胆从发热盘的吸热等于自身的放热,此刻对应的发热盘表面的温度值与内胆表面的温差值就可以判定为恒温控制温差值,该恒温控制温差值与预定值之和即为对应的发热盘表面的温度值,该发热盘表面的温度值就可以判定为恒温控制温度值。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过程发热盘温度是先小幅上升后再持续下降的判定恒温控制温度值的方法可能有很多,也可以在不同时刻对发热盘和内胆的温度进行取样,然后建立一个数学模型进行快速计算得出所需要的恒温控制温度,对此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恒温控制温度的控制在炒花生是这样应用的,通过快速的锁定恒温控制点,保持内胆温度在最佳的烹调温度点,使炒花生这样难度高的烹调变得容易。
举例说明,另外还有一个步骤就是水在融化或者沸腾的时候,水内部的温度是保持在0或者100度不变的,此时通过控制发热盘表面和内胆表面的温差值,就可以控制两者之间传递的功率值。
较佳地,其中:用于检测内胆的内表面的温度的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为多个,均匀分布在所述内胆的内表面;用于检测发热盘的表面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为多个,均匀分布在所述发热盘的外表面;
所述温控处理模块还包括恒温计算子模块,其中:
所述恒温计算子模块,用于对实时接收的多个第一温度传感器发送的检测温度求取平均值,作为内胆的内表面温度;对实时接收的多个第二温度传感器发送的检测温度求取平均值,作为发热盘的表面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不仅有两种(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而且每种传感器也可以为多个,分布在不同的检测位置;多个传感器(多个采样点)将多个检测位置的数据发给控制主板,控制主板获取多个采样点计算得到温度平均值,将这个温度平均值作为参考可以降低系统误差。
较佳地,所述预设时间范围为15-30分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主板主要由DSP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集成电路控制的。较佳地,在所述集成电路(控制主板)上集成有“DSP”芯片,所述集成电路上还集成有及满足本发明实施例各个模块功能的相关电路、器件(例如:存储器、输入输出(I/O)等器件)。所述控制主板主要用于判断控制、信号处理和计算处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理解,开发人员可以利用汇编语言或C语言进行DSP功能开发,或通过相关软件来实现配置参数(例如:预设时间范围或内胆的内表面温度的预设标准范围以及温度差阈值等参数)的设置并通过执行程序来实现启动控制的自动处理操作。开发人员将程序烧到DSP芯片之后,将相关电路及DSP集成到控制主板上实现完整控制电路。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加热锅温度控制系统采用的控制主板也可以使用微控制单元(Micro Control Unit,MCU)集成电路控制。较佳地,所述集成电路上集成有“AT89C51”单片机,本发明实施例不局限于使用上述芯片,关于上述芯片的选择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公知常识,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加热锅温度控制方法,由于此方法解决问题的原理是建立在前述加热锅温度控制系统的功能基础上的,因此该方法可以参见前述控制系统的功能得以实现,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相应地,参见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锅温度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0、控制主板在获取到执行加热启动或停止操作的控制信号后,并对应控制所述发热盘执行启动加热或停止加热操作;
步骤S200、控制主板控制发热盘进行加热,实时接收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内胆的内表面温度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发热盘的表面温度;当检测到内胆的内表面温度第一次达到预设值时,则控制发热盘的停止加热;
步骤S300、控制主板实时计算下一时刻发热盘的表面温度与内胆的内表面温度的温度偏差值;
步骤S400、判断内胆的内表面的温度是否处于预设标准范围,且所述温度偏差值是否在温度差阈值范围内;
步骤S500、若是,则控制发热盘维持当前加热温度;
步骤S600、若否,则同时判断内胆的内表面温度与预设标准范围的关系,若内胆的内表面温度低于预设标准范围,则控制发热盘加热,直至内胆的内表面温度处于预设标准范围且温度偏差值处于温度差阈值范围;若内胆的内表面温度高于预设标准范围,则控制发热盘停止加热,直至内胆的内表面温度处于预设标准范围且温度偏差值处于温度差阈值范围。
较佳地,在所述步骤S600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700、在预设时间范围内,始终内胆的内表面的温度处于预设标准范围且温度偏差值处于温度差阈值范围内,则判定当前发热盘的加热温度为恒温控制温度;
步骤S800、控制发热盘维持当前加热温度等于恒温控制温度。
较佳地,在步骤S200中,所述控制主板控制发热盘进行加热,实时接收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内胆的内表面温度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发热盘的表面温度,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0、对实时接收的多个第一温度传感器发送的检测温度求取平均值,作为内胆的内表面温度;对实时接收的多个第二温度传感器发送的检测温度求取平均值,作为发热盘的表面温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温度控制系统对于温度控制可以实现无极调速,根据温度传递规律,通过控制温度偏差值和内胆的内表面温度的协调控制,通过程序精确地进行恒温控制,实现完美烹调过程,相比传统的控制方式精准得很多;同时实现了双温控制模式;还可以得到关于双温控制各种烹调功能的各项温差数据参考(例如:如文火、炖、煮、蒸、煎、烤等烹饪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