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40457A - 车辆室内降温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室内降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40457A
CN103640457A CN201310676397.1A CN201310676397A CN103640457A CN 103640457 A CN103640457 A CN 103640457A CN 201310676397 A CN201310676397 A CN 201310676397A CN 103640457 A CN103640457 A CN 1036404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energy production
heat sink
lowering device
production arran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763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Dianj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Dianj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Dianj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Dianj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67639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40457A/zh
Publication of CN1036404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404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室内降温装置,包括:能量提供装置和降温装置;其中降温装置为车辆降温;而且其中能量提供装置包括能够在车辆不发动的状态下吸收太阳能的太阳能发电单元,并且能量提供装置能够在车辆不发动的状态下为降温装置提供能量。能量提供装置固定地布置在车辆的外表面或车辆玻璃的内外表面,或者以可拆卸地方式布置在车辆玻璃的内表面。能量提供装置贴装在车辆前挡风玻璃内侧。能量提供装置与降温装置之间通过快速接插头的方式进行连接。

Description

车辆室内降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零部件领域以及车辆改装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自我提供能量的车辆室内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车辆室内降温技术基本集中在利用制冷压缩机进行热交换,将低温空气通过风机送入车辆驾驶室中。但是该种降温技术限于车辆蓄电池的容量,只能在车辆发动机处于开启状态下才能工作。
具体地说,由于制冷压缩机需要配合冷凝器、蒸发器以及鼓风机等相配套的零部件,因此车载的驾驶室制冷设备不仅功耗大而且占据大量的车内和车外的空间,无法实现便携性和紧凑性的特点。而且由于制冷压缩机方式的制冷设备功耗过大,同时车载的蓄电池容量有限,无法维持其连续工作。因此制冷压缩机方式的制冷设备只能在车辆发动的状态下才能工作。而当车辆处于熄火状态或者锁车状态下,则无法为驾驶室内提供制冷或者降温的功能。
此外,随着地球大气温度日益升高,高温天气占全年的比重也越来越多,因此车辆在高温环境下放置的时间也越来越长。目前,为了防止车辆在高温下长时间放置后驾驶室内的温度过高的困扰,车辆改装市场上绝大多数的解决方法是利用遮阳挡将车辆所有玻璃进行遮挡,从而阻止太阳辐射对驾驶舱进行辐射加热升温。但是,这种降温方式的降温效果相当有限,大部分时候甚至根本不能有效降温。
上述降温方案都存在着缺陷,希望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在摆脱车辆发动的限制的情况下有效对车辆降温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在摆脱车辆发动的限制的情况下有效对车辆降温的自我提供能量的车辆室内降温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室内降温装置,其包括:能量提供装置和降温装置;其中降温装置为车辆降温;而且其中能量提供装置包括能够在车辆不发动的状态下吸收太阳能的太阳能发电单元,并且能量提供装置能够在车辆不发动的状态下为降温装置提供能量。
优选地,能量提供装置固定地布置在车辆的外表面或车辆玻璃的内外表面,或者以可拆卸地方式布置在车辆玻璃的内表面。
优选地,能量提供装置贴装在车辆前挡风玻璃内侧。
优选地,能量提供装置的结构是可折叠的。
优选地,太阳能发电单元由光伏多晶硅材料制成。
优选地,降温装置包括风扇、散热片和半导体制冷器件中的至少一个。
优选地,降温装置放置在车辆中控仪表台上部、控仪表台侧部、座椅下方、车辆前门内侧中的至少一处。
优选地,能量提供装置与降温装置之间通过快速接插头的方式进行连接。
由此,本发明利用光伏发电的原理,有效的将太阳辐射能量转换为电能,并以此电能为能量,利用特殊的紧凑且便携的降温设备为车辆驾驶室进行一定幅度的降温;从而达到在车辆熄火或者锁车状态下,能够自主独立的为驾驶室进行有效的降温。同时本发明不需要车辆提供任何能量,充分利用了太阳能,进而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同时较低的温度也可以防止车辆内饰件因长时间高温而提早老化。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通过参考下面的详细描述,将会更容易地对本发明有更完整的理解并且更容易地理解其伴随的优点和特征,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车辆室内降温装置的布置示意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车辆室内降温装置的另一布置示意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车辆室内降温装置的降温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注意,表示结构的附图可能并非按比例绘制。并且,附图中,相同或者类似的元件标有相同或者类似的标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加清楚和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详细描述。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车辆室内降温装置的布置示意图。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车辆室内降温装置的另一布置示意图。
参考图1和图2,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车辆室内降温装置包括:能量提供装置3和降温装置4a、4b、4c;其中降温装置为车辆降温;而且其中能量提供装置3包括能够在车辆不发动的状态下(即,在车辆熄火的状态下)吸收太阳能的太阳能单元,并且能量提供装置3能够在车辆不发动的状态下为降温装置4a、4b、4c提供能量。
具体地说,现实生活中,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社会汽车保有量正在快速增长。同时大气温度的逐渐升高,车辆处于高温环境的时间逐步增加。当车辆在熄火或者锁车无人状态下,在太阳光的辐射下,车内温度将高达70度以上,驾驶者在进入车辆驾驶室初期时,因无法忍受高温而不得不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例如开启空调或开启车窗。从而导致额外的能耗产生,并且必须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达到降温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利用本发明所描述的装置,可以将能量提供装置3在下车前贴装在车辆的前挡风玻璃2内表面(或者布置在车座靠背5上),如图1所示。在阳光充足条件下,光线1将透过前挡风玻璃2对能量提供装置3进行光照能量辐射。由于能量提供装置3可以是由光伏多晶硅材料构成,因此能量提供装置3可以将光照能量转换为电能。在电气条件符合一定条件下,能量提供装置3开始供电给降温装置4a、4b、4c。其中降温装置4a、4b、4c可以是单独由风扇构成,也可以是由风扇、散热片以及半导体制冷部件组合构成。
如图3所示,例如,可以半导体制冷部件中制冷部分6置于降温装置外表面,对驾驶室内部进行降温。而且,如图3所示,例如,制冷部分6可经由导热体7叠加散热片8,并布置风扇9。
在使用时,使用者将折叠状态下的能量提供装置3展开贴装于车辆前挡风玻璃2内侧(固定式则直接贴装),降温装置4a、4b、4c预装在中控台、座椅下方以及前车门侧壁上。通过快速接插头将能量提供装置3与降温装置4a、4b、4c快速连接,完成组合。此时降温装置即处于工作状态并不间断为驾驶室提供降温作用。
虽然示出了贴装在车辆的前挡风玻璃2内表面的示例,但是实际上,能量提供装置3可以固定地布置在车辆的外表面或车辆玻璃的内外表面,或者也可以以可拆卸地方式布置在车辆玻璃的内表面。而且能量提供装置3的结构可以是便携可折叠式的,也可以是具有固定形状的。
而且,在优选示例中,当能量提供装置3以可拆卸地方式布置在车辆玻璃的内表面、并且通过快速接插头将能量提供装置3与降温装置4a、4b、4c快速连接的情况下,还能防止能量提供装置被盗的风险,而且使得通过能量提供装置为降温装置供电的操作变得简单。
总之,本发明在充分利用光伏发电的原理上,为车辆驾驶室提供主动降温功能。从而达到延缓车辆内饰件因高温老化,并且为驾驶者在高温天气下初次进入驾驶室提供更为舒适的环境。本发明在无需任何额外能耗的前提下主动为车辆驾驶室内部进行降温,在提高使用者驾驶舒适性,保护车辆内饰件的前提下,更加实现了绿色环保的目的。
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对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车辆室内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能量提供装置和降温装置;其中降温装置为车辆降温;而且其中能量提供装置包括能够在车辆不发动的状态下吸收太阳能的太阳能发电单元,并且能量提供装置能够在车辆不发动的状态下为降温装置提供能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室内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能量提供装置固定地布置在车辆的外表面或车辆玻璃的内外表面,或者以可拆卸地方式布置在车辆玻璃的内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室内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能量提供装置贴装在车辆前挡风玻璃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车辆室内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能量提供装置的结构是可折叠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车辆室内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太阳能发电单元由光伏多晶硅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车辆室内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降温装置包括风扇、散热片和半导体制冷器件中的至少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车辆室内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降温装置放置在车辆中控仪表台上部、控仪表台侧部、座椅下方、车辆前门内侧中的至少一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车辆室内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能量提供装置与降温装置之间通过快速接插头的方式进行连接。
CN201310676397.1A 2013-12-11 2013-12-11 车辆室内降温装置 Pending CN1036404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76397.1A CN103640457A (zh) 2013-12-11 2013-12-11 车辆室内降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76397.1A CN103640457A (zh) 2013-12-11 2013-12-11 车辆室内降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40457A true CN103640457A (zh) 2014-03-19

Family

ID=50245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76397.1A Pending CN103640457A (zh) 2013-12-11 2013-12-11 车辆室内降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40457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55203A (en) * 1989-08-16 1990-09-11 Sundhar Shaam P Air conditioner for parked automotive vehicle
CN2267969Y (zh) * 1996-08-23 1997-11-19 北京市坂京源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汽车用太阳能降温换气扇
CN2739029Y (zh) * 2004-09-28 2005-11-09 王铁斌 车用通风降温器
US20080078195A1 (en) * 2006-10-03 2008-04-03 Kuo-Len Lin Automobile Switchable Solar Air-Conditioning Auxiliary System
CN201373522Y (zh) * 2009-01-20 2009-12-30 张朝辉 一种太阳能半导体汽车空调
CN202593229U (zh) * 2012-06-19 2012-12-12 惠州东风易进工业有限公司 车用太阳能熄火降温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55203A (en) * 1989-08-16 1990-09-11 Sundhar Shaam P Air conditioner for parked automotive vehicle
CN2267969Y (zh) * 1996-08-23 1997-11-19 北京市坂京源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汽车用太阳能降温换气扇
CN2739029Y (zh) * 2004-09-28 2005-11-09 王铁斌 车用通风降温器
US20080078195A1 (en) * 2006-10-03 2008-04-03 Kuo-Len Lin Automobile Switchable Solar Air-Conditioning Auxiliary System
CN201373522Y (zh) * 2009-01-20 2009-12-30 张朝辉 一种太阳能半导体汽车空调
CN202593229U (zh) * 2012-06-19 2012-12-12 惠州东风易进工业有限公司 车用太阳能熄火降温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20475U (zh) 汽车帕尔贴效应冷暖空调
CN203744458U (zh) 一种车载空调装置
CN204020489U (zh) 车载太阳能半导体制冷空调装置
CN104300187B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及其冷却方法
CN203567513U (zh) 车载太阳能降温装置
CN205440235U (zh) 一种可调节车内温度的机动车
US20130076078A1 (en) Sunroof panel with solar charging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4553682A (zh) 一种车内自动降温的装置以及方法
CN104149579B (zh) 汽车驾驶室防晒装置
KR101558663B1 (ko) 차량의 고전압배터리 공조시스템 및 공조방법
CN106004720A (zh) 一种节能安全车载装置
CN103640457A (zh) 车辆室内降温装置
CN205768470U (zh) 一种节能安全车载装置
CN206953935U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光伏的汽车驾驶室智能温控装置
CN204688017U (zh) 新型太阳能汽车导航组件
CN205573544U (zh) 汽车驻车降温装置
CN209756708U (zh) 汽车空调系统及其空调装置
WO2013018991A3 (ko) 차량의 실내전자기기를 냉각시키는 태양광 구동식 쿨러
CA2803592A1 (en) Sunroof panel with solar charging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CN203623329U (zh) 一种基于光伏优先的车内通风降温系统
CN106274369A (zh) 一种汽车车厢自动降温装置
JP2001206046A (ja) 車両用冷房又は暖房システム
CN203567520U (zh) 汽车散热遮阳板
CN104354563A (zh) 汽车的散热降温装置
CN104494393A (zh) 汽车太阳能排热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