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32900B - 复位装置及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复位装置及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32900B
CN103632900B CN201210301954.7A CN201210301954A CN103632900B CN 103632900 B CN103632900 B CN 103632900B CN 201210301954 A CN201210301954 A CN 201210301954A CN 103632900 B CN103632900 B CN 1036329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etting means
connecting rod
release
working face
elastic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0195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32900A (zh
Inventor
张业
包章尧
陈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A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riority to CN20121030195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32900B/zh
Priority to EP13177929.0A priority patent/EP2701175B1/de
Publication of CN1036329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329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329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329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3/00Protective overload circuit-breaking switches in which excess current opens the contacts by automatic release of mechanical energy stored by previous operation of a hand reset mechanism
    • H01H73/48Protective overload circuit-breaking switches in which excess current opens the contacts by automatic release of mechanical energy stored by previous operation of a hand reset mechanism having both electrothermal and electromagnetic automatic release
    • H01H73/50Protective overload circuit-breaking switches in which excess current opens the contacts by automatic release of mechanical energy stored by previous operation of a hand reset mechanism having both electrothermal and electromagnetic automatic release reset by lev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50Manual reset mechanisms which may be also used for manual release
    • H01H71/52Manual reset mechanisms which may be also used for manual release actuated by lever
    • H01H71/528Manual reset mechanisms which may be also used for manual release actuated by lever comprising a toggle or collapsible link between handle and contact arm, e.g. sear pin mechanis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Driving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Circuits Of Arc-Extinguishing High-Tensi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位装置,包括一个壳体、一个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手柄、一个第一连杆、一个复位杆、一个脱扣杆、一个复位弹性元件和一个压缩弹性元件;所述复位杆枢接在所述壳体上并具有一个第一工作面;所述脱扣杆枢接在所述壳体上,并具有一个第二工作面;所述第一连杆分别与所述手柄和所述复位杆枢接,所述手柄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连杆驱动所述复位杆沿着第一方向运动;所述复位弹性元件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复位杆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复位杆沿着第二方向运动;所述压缩弹性元件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脱扣杆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脱扣杆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运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使用该复位装置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Description

复位装置及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位装置及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背景技术
现有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产品(例如,不带过电流保护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和带过电流保护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中的剩余电流脱扣器主要依赖电源电压驱动脱扣,当完成脱扣动作后,电源电压解除,由脱扣器自身内部的压缩弹簧完成动铁芯复位。但对于正常状态下由永久磁铁吸引,在剩余电流故障状态下由电容放电驱动脱扣的其它脱扣器而言,脱扣动作完成后,自身无法可靠地完成复位过程,为此就需要依赖有一套独立的复位机构帮助其完成复位操作。然而,现有的复位机构大都较为复杂,给生产、装配带来很大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复位装置。本发明还意欲提供一种应用该复位装置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位装置,包括一个壳体和一个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手柄;所述复位装置还包括一个第一连杆、一个复位杆、一个脱扣杆、一个复位弹性元件和一个压缩弹性元件;所述复位杆枢接在所述壳体上并具有一个第一工作面;所述脱扣杆枢接在所述壳体上,并具有一个第二工作面;所述第一连杆分别与所述手柄和所述复位杆枢接,所述手柄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连杆驱动所述复位杆沿着第一方向运动;所述复位弹性元件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复位杆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复位杆沿着第二方向运动;所述压缩弹性元件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脱扣杆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脱扣杆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装置还包括一个枢轴;所述复位杆和所述脱扣杆通过所述枢轴枢接在所述壳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包括一个轮体、一个第一连杆孔和一个第二连杆孔;所述第一连杆孔和所述第二连杆孔间隔地设置在所述轮体上;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杆孔中并能够相对所述第一连杆孔运动;所述第二连杆孔用以安装一个第二连接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孔为长腰型孔或圆孔。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杆包括一个本体、一个连接部和一个复位部;所述本体通过所述枢轴枢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复位部形成在所述本体的第一端,并且所述第一工作面形成在所述复位部上;所述连接部形成在所述本体的第二端,所述连接部内部形成有一个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连接槽中并能够相对所述连接槽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槽为一个长腰槽或圆孔。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杆还包括一个第一光滑凸筋和一个第二光滑凸筋;所述第一光滑凸筋和所述第二光滑凸筋不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本体上,并位于所述本体与所述脱扣杆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脱扣杆包括一个基体和一个形成在所述基体上的脱扣部;所述基体通过所述枢轴枢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工作面形成在所述脱扣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脱扣部位于所述复位部的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运动的路径上。
进一步地,所述脱扣部还包括一个第三工作面;所述第三工作面和所述第二工作面为所述脱扣部的两个相反的面;所述第一工作面邻近所述第三工作面而远离所述第二工作面。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还设有至少一个凸台;所述凸台位于所述复位杆和所述脱扣杆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弹性元件包括弹簧;所述压缩弹性元件包括压缩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弹性元件还可包括围绕所述复位弹性元件的弹簧的限位板。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一个具有一个顶杆的脱扣器;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还包括上述的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的手柄能够通过所述复位装置的第一连杆驱动所述复位装置的复位杆沿着第一方向运动使得所述复位装置的第一工作面离开所述顶杆;所述复位装置的复位弹性元件能够驱动所述复位装置的所述复位杆沿着第二方向运动使得所述第一工作面推动所述顶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及其复位装置中利用手柄通过第一连杆驱动复位杆沿着第一方向如逆时针方向运动,使得复位杆的第一工作面远离脱扣器的工作面,使得脱扣器在工作时可以较小的作用力推动脱扣杆完成脱扣功能,并利用复位弹性元件驱动复位杆沿着第二方向如顺时针方向运动帮助脱扣器完成复位功能,结构简单,便于生产、装配,降低成本。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示意图,其中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中复位装置的手柄处于第一位置。
图2为图1中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示意图,其中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中复位装置的手柄处于第二位置。
图3为图1中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基座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复位装置的手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复位装置的复位杆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复位装置的脱扣杆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复位装置的复位杆和脱扣杆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复位装置的手柄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复位装置的复位杆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包括:
100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20壳体121外壳
1210手柄安装槽1212挡块1216插入部
122基座1221磁系统安装区1223支撑台
1224定位块1225凸板1226第一凸台
1227第二凸台1229通道130脱扣器
132顶杆150复位装置151手柄
1511轮体1512操作部1513第一连杆孔
1514第二连杆孔1517开口152第一连杆
153复位杆1530连接块1531本体
1532连接部1533复位部1534安装孔
1535第一光滑凸筋1536第二光滑凸筋1537第一工作面
1538全圆角面1539连接槽154脱扣杆
1541基体1543脱扣部1544安装孔
1545延伸臂1546连接凸块1547第二工作面
155复位弹性元件1552限位板156压缩弹性元件
160第二连杆170枢轴100a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153a复位杆1533a复位部1537a第一工作面
154a脱扣杆1543a脱扣部1547a第二工作面
1549a第三工作面100b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513b第一连杆孔
1539b连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和图2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的示意图。为了便于理解及简化说明书,以下主要针对涉及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进行描述,省去与本发明无关部分的描述。如图1和图2中所示,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包括一个壳体120、一个脱扣器130和一个复位装置150。其中,脱扣器130和复位装置150设置在壳体120,并且复位装置150可用于帮助脱扣器130完成复位操作。为了便于描述,将壳体120与复位装置150作为两个元件,实际上,壳体120可用于安装脱扣器130和复位装置150,因此,壳体120也可理解为是复位装置150或脱扣器130的一部分。
具体地,壳体120包括外壳121和基座122。外壳121上设有一个手柄安装槽1210和一个挡块1212。在一实施例中,手柄安装槽1210可设置在外壳121的一角,如左上角(当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处于图1所示位置时)。挡块1212设置在外壳121上临近手柄安装槽1210处,并朝向手柄安装槽1210内部延伸;挡块1212的自由端可设有一个在外壳121的厚度方向上朝向手柄安装槽1210延伸的插入部1216。
基座122安装在外壳121上且位于手柄安装槽1210下方。如图3所示,基座122上设有一个磁系统安装区1221、一个支撑台1223、一个定位块1224、两个凸板1225、一个第一凸台1226和一个第二凸台1227。磁系统安装区1221位于手柄安装槽1210下方,用于安装脱扣器130。支撑台1223可设置在基座122上临近磁系统安装区1221处,并可位于磁系统安装区1221与手柄安装槽1210之间。定位块1224大致垂直地设置在支撑台1223上。两个凸板1225可设置在基座122上临近磁系统安装区1221处,而且两个凸板1225相对且间隔设置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一个通道1229以供脱扣器130的顶杆如动铁芯滑动。第一凸台1226可设置在基座122上临近手柄安装槽1210处,第二凸台1227可设置在基座122上临近支撑台1223处。第一凸台1226和第二凸台1227可用于导引或限制复位装置150的运动(下文中将进一步描述),第一凸台1226和第二凸台1227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整。
脱扣器130可采用现有的脱扣器结构,其具体结构不再描述。脱扣器130可安装在磁系统安装区1221中,且脱扣器130的顶杆132可在通道1229内往复滑动,以实现脱扣或复位操作。复位装置150可用于帮助脱扣器130完成复位操作。
如图1和图2所示,复位装置150包括一个手柄151、一个第一连杆152、一个复位杆153、一个脱扣杆154、一个复位弹性元件155和一个压缩弹性元件156。其中,手柄151可通过第一连杆152带动复位杆153沿着第一方向如逆时针方向(当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处于图1所示位置时)运动,而复位弹性元件155则可驱动复位杆153沿着第二方向如顺时针方向(当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处于图1所示位置时)运动;脱扣器130的顶杆132可驱动脱扣杆154沿着第一方向运动,而压缩弹性元件156可驱动脱扣杆154沿着第二方向运动。
具体地,如图4所示,手柄151包括一个轮体1511、一个操作部1512、一个第一连杆孔1513、一个第二连杆孔1514和一个开口1517。轮体1511可转动地安装在手柄安装槽1210中。操作部1512设置在轮体1511的上端(当手柄151处于图4所示位置时),并位于壳体120外部,以便使用者可以方便的操作手柄151。第一连杆孔1513设置在轮体1511的右下端(当手柄151处于图4所示位置时),第一连杆孔1513的尺寸如直径大于第一连杆152的外径用于安装第第一连杆152,进而实现复位操作(下文将对此作进一步说明)。第二连杆孔1514设置在轮体1511上并位于第一连杆孔1513上方,而且第二连杆孔1514和手柄151中心所在直线与第一连杆孔1513和手柄151中心所在直线之间的夹角可以为40~45度;如图1中所示,第二连杆孔1514用于安装一个第二连接杆160,可以按照现有方式实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的开关功能,本发明对此不再作详细说明。如上所述,通过设置第一连杆孔1513和第二连杆孔1514,手柄151既可以用于实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的开关功能,又可以用于实现复位功能。开口1517大致形成在轮体1511的左侧(当手柄151处于图4所示位置时);将手柄151安装在手柄安装槽1210中时,挡块1212的插入部1216可插入到开口1517内,并且当手柄151转动时,挡块1212的插入部1216可沿着开口1517滑动,以可限定手柄151的转动。
第一连杆152的第一端枢接在第一连杆孔1513内,第一连杆152的第二端与复位杆153枢接,使得手柄151可通过第一连杆152驱动复位杆153运动。
复位杆153可转动地安装在基座122上。如图1所示,复位杆153大致位于脱扣器130和手柄151之间。如图5所示,复位杆153包括一个本体1531、一个连接部1532和一个复位部1533。本体1531大致呈弧状,其中部形成有一个安装孔1534;通过安装到安装孔1534中的枢轴170(如图1和图2所示)可将本体1531可转动地安装到基座122上。本体1531上还设有一个第一光滑凸筋1535和一个第二光滑凸筋1536;第一光滑凸筋1535和第二光滑凸筋1536不对称地设置在本体1531上,例如,第一光滑凸筋1535可邻近安装孔1534设置,而第二光滑凸筋1536可靠近本体1531的第一端如底端(当复位杆153处于图5所示位置时)设置。通过设置第一光滑凸筋1535和第二光滑凸筋1536,可最大限度的减小与脱扣杆154之间的摩擦力。复位部1533形成在本体1531的第一端的外侧或上侧,具有一个第一工作面1537;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工作面1537与脱扣器130的顶杆132邻近设置。连接部1532形成在本体1531的第二端,具有一个全圆角面1538以避免与其它元件产生干涉。连接部1532内部形成有一个连接槽1539,用以安装第一连杆152的第二端。如图5中所示,连接槽1539可以为一个长腰槽,长腰槽的长度方向可以大致沿着从脱扣器130到手柄151的方向(如图1和图2所示),用以调节手柄151的转角与复位杆153位移之间尺寸关系。此外,在本体1531的第一端的内侧或底侧还形成有一个连接块1530,用于与复位弹性元件155连接。
如图1和图3所示,复位弹性元件155包括弹簧;复位弹性元件155的第一端与连接块1530连接,复位弹性元件155的第二端可与支撑台1223上的定位块1224连接。为了保护和限定复位弹性元件155的运动方向,复位弹性元件155还可包括设置在支撑台1223上并围绕弹簧的限位板1552。
脱扣杆154可转动地安装在基座122上。如图1所示,脱扣杆154也大致位于脱扣器130和手柄151之间并与复位杆153相邻。如图6所示,脱扣杆154包括一个基体1541和一个脱扣部1543。基体1541大致呈弧状,其中部形成有一个安装孔1544;通过安装到安装孔1544中的枢轴170(如图1和图2所示)可将基体1541可转动地安装到基座122上并与复位杆153接触;由于复位杆153上设有第一光滑凸筋1535和第二光滑凸筋1536,因而可最大限度的减小复位杆153上与脱扣杆154之间的摩擦力。此外,基体1541的中部还形成有一个延伸臂1545;延伸臂1545大致垂直地设置在基体1541上,而且延伸臂1545上可以进一步形成有连接凸块1546用于与压缩弹性元件156连接。脱扣部1543可形成在基体1541的一端如底端上,脱扣部1543具有一个第二工作面1547;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工作面1547与脱扣器130的顶杆132邻近设置。
如图1和图3所示,压缩弹性元件156包括压缩弹簧;压缩弹性元件156的第一端与脱扣杆154上的连接凸块1546连接,压缩弹性元件156的第二端可与基座122的上方的凸板1225连接。为了保护和限定压缩弹性元件156的运动方向,压缩弹性元件156还可包括设置在基座122的上方的凸板1225上、围绕压缩弹簧的限位板。
上述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的具体结构,下面简述其使用过程。
如图1所示,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处于第一状态如关闭状态,此时,第一连杆152的第二端位于复位杆153的连接槽1539的上部并未对复位杆153施加一个朝向复位弹性元件155的作用力,复位杆153的第一工作面1537处于初始位置,例如与脱扣器130的顶杆132接触。
如图2所示,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处于第二状态如开启状态。在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的过程中,伴随着手柄151的转动,第一连杆152的第二端在复位杆153的连接槽1539中向下(当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处于图2所示位置时)滑动,直至抵顶在复位杆153的连接槽1539底部并对复位杆153及复位弹性元件155施加压力作用从而使得复位弹性元件155被压缩储能,同时使得复位杆153以枢轴170为转轴沿着第一方向如逆时针方向运动直至复位杆153的第一工作面1537离开初始位置。当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处于第二状态如开启状态时,脱扣器130在工作时可以较小的作用力推动脱扣部1543的第二工作面1547,完成脱扣功能。此外,当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处于第二状态如开启状态时,复位弹性元件155通过复位杆153对第一连杆152的反力作用方向通过手柄151的旋转中心,可确保手柄151不会自动反转。
当脱扣操作完成后,复位装置150帮助脱扣器130进行复位操作,使得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再次处于第一状态。在此过程中,伴随着手柄151的转动,第一连杆152的第二端在复位杆153的连接槽1539中向上(当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处于图1所示位置时)滑动,使得施加在复位杆153及复位弹性元件155上的压力作用逐渐减小,直至复位弹性元件155驱动复位杆153以枢轴170为转轴沿着第二方向如顺时针方向运动直至复位杆153的第一工作面1537再次回到初始位置从而使得第一工作面1537推动脱扣器130的顶杆132帮助脱扣器130完成复位功能。
此外,在复位弹性元件155驱动复位杆153转动的过程中,基座122上的第一凸台1226和第二凸台1227可限制复位杆153在复位弹性元件155作用下的过度运动,以避免对脱扣杆154的位置造成影响。当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处于第一状态时,基座122上的第一凸台1226和第二凸台1227应处于复位杆153和脱扣杆154的配合间隙处。
另外,在手柄151转动的过程中,第二连接杆160可按照现有的方式运动,在此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a的示意图。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a与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相似,区别主要在于复位杆和脱扣杆的具体结构。图8所示为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a中的复位杆153a和脱扣杆154a的具体结构。如图8中所示,复位杆153a/脱扣杆154a与复位杆153/脱扣杆154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复位杆153a的复位部1533a的第一工作面1537a位于脱扣杆154a的脱扣部1543a的后面,或者说,脱扣杆154a的脱扣部1543a位于第一工作面1537a与脱扣器130的顶杆132之间;这样,在复位过程中,第一工作面1537a将推动脱扣杆154a的脱扣部1543a的第三工作面1549a(与第二工作面1547a相反的表面),使得脱扣杆154a的脱扣部1543a的第二工作面1547a推动脱扣器130的顶杆132帮助脱扣器130完成复位功能。换言之,第二工作面1547a既参与脱扣过程,也参与复位过程;而第一工作面1537a间接参与复位过程。
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b的示意图。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b与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相似,区别主要在于复位杆和脱扣杆的具体结构。如图10和图11中所示,第一连杆孔1513b为长腰型孔,起到运动调节作用,而连接槽1539b则为圆孔起到力传递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及其复位装置中利用手柄通过第一连杆驱动复位杆沿着第一方向如逆时针方向运动,使得复位杆的第一工作面远离脱扣器的工作面,使得脱扣器在工作时可以较小的作用力推动脱扣杆完成脱扣功能,并利用复位弹性元件驱动复位杆沿着第二方向如顺时针方向运动帮助脱扣器完成复位功能,结构简单,便于生产、装配,降低成本。
综上所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位装置,包括一个壳体、一个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手柄、一个第一连杆、一个复位杆、一个脱扣杆、一个复位弹性元件和一个压缩弹性元件;所述复位杆枢接在所述壳体上并具有一个第一工作面;所述脱扣杆枢接在所述壳体上,并具有一个第二工作面;所述第一连杆分别与所述手柄和所述复位杆枢接,所述手柄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连杆驱动所述复位杆沿着第一方向运动;所述复位弹性元件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复位杆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复位杆沿着第二方向运动;所述压缩弹性元件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脱扣杆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脱扣杆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运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使用该复位装置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复位装置(150),包括一个壳体(120)和一个安装在所述壳体(120)上的手柄(151),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150)还包括一个第一连杆(152)、一个复位杆(153)、一个脱扣杆(154)、一个复位弹性元件(155)和一个压缩弹性元件(156);所述复位杆(153)枢接在所述壳体(120)上并具有一个第一工作面(1537);所述脱扣杆(154)枢接在所述壳体(120)上,并具有一个第二工作面(1547);所述第一连杆(152)分别与所述手柄(151)和所述复位杆(153)枢接,所述手柄(151)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连杆(152)驱动所述复位杆(153)沿着第一方向运动;所述复位弹性元件(155)分别与所述壳体(120)和所述复位杆(153)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复位杆(153)沿着第二方向运动;所述压缩弹性元件(156)分别与所述壳体(120)和所述脱扣杆(154)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脱扣杆(154)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运动;
所述复位装置(150)还包括一个枢轴(170);所述复位杆(153)和所述脱扣杆(154)通过所述枢轴(170)枢接在所述壳体(12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装置(150),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51)包括一个轮体(1511)、一个第一连杆孔(1513)和一个第二连杆孔(1514);所述第一连杆孔(1513)和所述第二连杆孔(1514)间隔地设置在所述轮体(1511)上;所述第一连杆(152)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杆孔(1513)中并能够相对所述第一连杆孔(1513)运动;所述第二连杆孔(1514)用以安装一个第二连接杆(1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位装置(15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孔(1513)为长腰型孔或圆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位装置(150),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杆(153)包括一个本体(1531)、一个连接部(1532)和一个复位部(1533);所述本体(1531)通过所述枢轴(170)枢接在所述壳体(120)上;所述复位部(1533)形成在所述本体(1531)的第一端,并且所述第一工作面(1537)形成在所述复位部(1533)上;所述连接部(1532)形成在所述本体(1531)的第二端,所述连接部(1532)内部形成有一个连接槽(1539);所述第一连杆(152)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连接槽(1539)中并能够相对所述连接槽(1539)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位装置(15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1539)为一个长腰槽或圆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位装置(150),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杆(153)还包括一个第一光滑凸筋(1535)和一个第二光滑凸筋(1536);所述第一光滑凸筋(1535)和所述第二光滑凸筋(1536)不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本体(1531)上,并位于所述本体(1531)与所述脱扣杆(154)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位装置(150),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扣杆(154)包括一个基体(1541)和一个形成在所述基体(1541)上的脱扣部(1543);所述基体(1541)通过所述枢轴(170)枢接在所述壳体(120)上;所述第二工作面(1547)形成在所述脱扣部(1543)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位装置(150),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扣部(1543a)位于所述复位部(1533)的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运动的路径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位装置(150),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扣部(1543a)还包括一个第三工作面(1549a);所述第三工作面(1549a)和所述第二工作面(1547a)为所述脱扣部(1543a)的两个相反的面;所述第一工作面(1537)邻近所述第三工作面(1549a)而远离所述第二工作面(1547a)。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装置(15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20)上还设有至少一个凸台(1226、1227);所述凸台(1226、1227)位于所述复位杆(153)和所述脱扣杆(154)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装置(150),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性元件(155)包括弹簧;所述压缩弹性元件(156)包括压缩弹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复位装置(150),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性元件(155)还可包括围绕所述复位弹性元件(155)的弹簧的限位板(1552)。
13.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包括一个具有一个顶杆(132)的脱扣器(130);其特征在于,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复位装置(150);所述复位装置(150)的手柄(151)能够通过所述复位装置(150)的第一连杆(152)驱动所述复位装置(150)的复位杆(153)沿着第一方向运动使得所述复位装置(150)的第一工作面(1537)离开所述顶杆(132);所述复位装置(150)的复位弹性元件(155)能够驱动所述复位装置(150)的所述复位杆(153)沿着第二方向运动使得所述第一工作面(1537)推动所述顶杆(132)。
CN201210301954.7A 2012-08-22 2012-08-22 复位装置及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Active CN1036329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01954.7A CN103632900B (zh) 2012-08-22 2012-08-22 复位装置及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EP13177929.0A EP2701175B1 (de) 2012-08-22 2013-07-25 Repositionierungsvorrichtung sowie Stromunterbrechungsvorrichtung mit Aktion unter Verwendung von restlichem elektrischen Stro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01954.7A CN103632900B (zh) 2012-08-22 2012-08-22 复位装置及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32900A CN103632900A (zh) 2014-03-12
CN103632900B true CN103632900B (zh) 2016-04-13

Family

ID=48900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01954.7A Active CN103632900B (zh) 2012-08-22 2012-08-22 复位装置及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EP (1) EP2701175B1 (zh)
CN (1) CN103632900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7811A (zh) * 2010-09-21 2011-01-05 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脱扣器的自动复位机构
CN201725757U (zh) * 2010-07-25 2011-01-26 王继杰 电子式带永磁脱扣器的a型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CN101978460A (zh) * 2008-03-06 2011-02-16 松下电工电路系统株式会社 断路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38930A1 (fr) * 1988-04-22 1989-10-25 Hager Electro S.A. Disjoncteurs ou disjoncteurs differentiels
JPH07118252B2 (ja) * 1988-06-09 1995-12-18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式回路しゃ断器
DE102006036187A1 (de) * 2006-08-01 2008-02-07 Siemens Ag Schaltvorrichtung mit Betätigungselement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8460A (zh) * 2008-03-06 2011-02-16 松下电工电路系统株式会社 断路器
CN201725757U (zh) * 2010-07-25 2011-01-26 王继杰 电子式带永磁脱扣器的a型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CN101937811A (zh) * 2010-09-21 2011-01-05 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脱扣器的自动复位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01175A1 (de) 2014-02-26
CN103632900A (zh) 2014-03-12
EP2701175B1 (de) 2016-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57525B1 (en) Leakage protector
CN202678240U (zh) 用于低压断路器的电磁脱扣基架组件
CN102103948A (zh) 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动触头组件
CN103632900B (zh) 复位装置及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CN209357690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操作机构及小型断路器
CN204707018U (zh) 按键发电结构
KR101356551B1 (ko) 진공차단기의 moc 스위치
CN204632700U (zh) 漏电断路器的脱扣系统
CN204257436U (zh) 一种永磁机构操作的中压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电器
CN202650969U (zh) 一种真空断路器
CN101017738A (zh) 一种永磁机构外置式机械手动分闸装置
CN202678241U (zh) 用于电磁脱扣机构的支架
CN103187215B (zh) 塑壳断路器的欠压跳闸装置
CN201877369U (zh) 中心锁扣式电磁开关
CN102386028A (zh) 塑壳式断路器的传动及脱扣机构
CN201673870U (zh) 万能式断路器操作机构
CN203536284U (zh) 交流真空接触器
CN203733708U (zh) 固定式真空断路器的分合闸联锁机构
CN101582353B (zh) 断路器电磁式短路保护机构
CN100483595C (zh) 簧片式转轴卡住机构
CN105281534A (zh) 按键发电结构
CN202058674U (zh) 用于塑壳断路器的脱扣装置
JP3198725U (ja) 屋外真空遮断器
CN208970469U (zh) 一种可快速闭合的小型断路器
CN208738162U (zh) 断路器的传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