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21161A - 移动台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移动台装置能力通知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 Google Patents

移动台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移动台装置能力通知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21161A
CN103621161A CN201280030266.XA CN201280030266A CN103621161A CN 103621161 A CN103621161 A CN 103621161A CN 201280030266 A CN201280030266 A CN 201280030266A CN 103621161 A CN103621161 A CN 1036211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station
link
regularly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3026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21161B (zh
Inventor
上村克成
加藤恭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6211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211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211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211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对基站装置有效地通知移动台装置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信息的移动台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移动台装置能力通知方法以及集成电路。将频率互不相同的多个小区进行汇集而与基站装置进行连接的移动台装置将能力信息发送给基站装置,所述能力信息将与由移动台装置所支持的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有关的信息和由移动台装置所支持的多个频率相关联。

Description

移动台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移动台装置能力通知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移动台装置支持多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中的发送的情况下,对基站装置有效地通知移动台装置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信息的移动台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移动台装置能力通知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背景技术
通过在作为标准化计划的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中,采用OFDM(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通信方式以及被称为资源块的预定的频率/时间单位的灵活的调度,从而进行实现了高速的通信的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以后,称为“EUTRA”)的标准化。
此外,在3GPP中,进行实现更高速的数据传输、具有EUTRA的向前兼容性的高级EUTRA(Advanced EUTRA)的议论。作为高级EUTRA中的技术,提出了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载波聚合”是通过将多个不同的频率(也称为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进行汇集而使用,从而提高传输率的技术。此外,提出了通过使用载波聚合而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中的移动台装置按每个频率或者按每个分量载波具有多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定时提前(Timing Advance))(后述的非专利文献1)。
在EUTRA中,为了调整移动台装置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准备了随机接入步骤。在随机接入步骤中,除了移动台装置自主地判断随机接入步骤的必要性而开始的方法之外,还有基站装置为了使确定的移动台装置开始随机接入步骤而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设定用于表示随机接入步骤的开始的信息而发送的方法。
此外,在3GPP中,提出了在移动台装置对基站装置汇集多个不同的频率的情况下表示能够汇集哪个频率的移动台装置能力(UE能力(UE Capability))的通知方法。在后述的非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移动台装置能力的通知(报告)中,载波聚合中的移动台装置支持的频段、进行汇集的频段的组合(combination)、各频段的组合中的上行链路以及下行链路的无线参数的关系。
此外,基站装置将一个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和一个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进行组合而构成一个小区。另外,基站装置仅由一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也能够构成一个小区。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R2-101567、NTT DOCOMO、3GPP TSG-RAN WG2#69、22-26February2010、San Francisco,USA
非专利文献2:R2-112772、Samsung、3GPP TSG-RAN WG2#74、09-13May2011、Barcelona、Spain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现有的移动台装置能力的通知方法中,存在如下问题:不存在表示移动台装置是否支持多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中的发送的信息,导致基站装置对不支持多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中的发送的移动台装置设定多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
此外,若简单地构成为通知表示移动台装置是否支持多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中的发送的信息,则基站装置不能判断移动台装置在哪个频段的组合中能够支持多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导致基站装置对不支持多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中的发送的频段设定多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
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移动台装置支持多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中的发送的情况下,对基站装置有效地通知移动台装置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信息的移动台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移动台装置能力通知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为解决课题的手段
(1)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以下的手段。即,本发明的移动台装置是将频率互不相同的多个小区进行汇集而与基站装置进行连接的移动台装置,其特征在于,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与由所述移动台装置所支持的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有关的信息和由所述移动台装置所支持的所述多个频率相关联的能力信息。
(2)此外,其特征在于,本发明的移动台装置的所述能力信息为,对在汇集所述多个小区的情况下所述移动台装置支持的所述频率的全部的组合应用的所述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的支持数。
(3)此外,其特征在于,本发明的移动台装置的所述能力信息为,对在汇集所述多个小区的情况下所述移动台装置支持的所述频率的组合分别应用的所述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的支持数。
(4)此外,其特征在于,本发明的移动台装置的所述发送定时的支持数构成表示与所述移动台装置支持的所述频率的组合分别对应的所述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的支持数的列表。
(5)此外,其特征在于,本发明的移动台装置的所述能力信息为,表示与在汇集所述多个小区的情况下所述移动台装置支持的所述频率的组合分别对应的多个所述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的支持的指示符。
(6)此外,其特征在于,本发明的移动台装置所述指示符构成与所述移动台装置支持的所述频率的组合分别对应的所述指示符的列表。
(7)此外,其特征在于,本发明的移动台装置的所述能力信息为,对在汇集所述多个小区的情况下所述移动台装置支持的所述频率分别应用的所述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的支持数。
(8)此外,其特征在于,本发明的移动台装置的所述发送定时的支持数构成与所述移动台装置支持的所述频率分别对应的所述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的支持数的列表。
(9)此外,其特征在于,本发明的移动台装置的所述能力信息为,表示与在汇集所述多个小区的情况下所述移动台装置支持的所述频率分别对应的多个所述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的支持的指示符。
(10)此外,其特征在于,本发明的移动台装置的所述指示符构成与所述移动台装置支持的所述频率分别对应的所述指示符的列表。
(11)此外,其特征在于,本发明的移动台装置的所述能力信息为,表示与在汇集所述多个小区的情况下所述移动台装置支持的所述频率的组合的类型分别对应的多个所述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的支持的指示符。
(12)此外,本发明的基站装置是将频率互不相同的多个小区进行汇集而与移动台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接收与由所述移动台装置所支持的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有关的信息和所述移动台装置所支持的所述多个频率相关联的能力信息,基于所述能力信息,判断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互不相同的多个小区是否能够汇集。
(13)此外,本发明的基站装置的特征在于,对所述移动台装置支持的所述频率的组合分别判断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互不相同的多个小区是否能够汇集。
(14)此外,本发明的基站装置的特征在于,对所述移动台装置支持的所述频率分别判断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互不相同的多个小区是否能够汇集。
(15)此外,本发明的基站装置的特征在于,对所述移动台装置支持的所述频率的组合的类型分别判断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互不相同的多个小区是否能够汇集。
(16)此外,本发明的基站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汇集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互不相同的多个小区的情况下,对所述移动台装置进行用于对所述小区实施随机接入步骤的随机接入设定。
(17)此外,本发明的基站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汇集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互不相同的多个小区的情况下,对所述移动台装置设定用于对所述小区表示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的组的组识别符。
(18)此外,本发明的基站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汇集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互不相同的多个小区的情况下,为了获取所述小区的所述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使所述移动台装置开始随机接入步骤。
(19)此外,本发明的通信系统是移动台装置和基站装置将频率互不相同的多个小区进行汇集而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台装置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与由所述移动台装置所支持的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有关的信息和由所述移动台装置所支持的所述多个频率相关联的能力信息。
(20)此外,本发明的通信系统是移动台装置和基站装置将频率互不相同的多个小区进行汇集而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台装置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与由所述移动台装置所支持的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有关的信息和由所述移动台装置所支持的所述多个频率相关联的能力信息,所述基站装置接收所述能力信息,并基于所述能力信息,判断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互不相同的多个小区是否能够汇集。
(21)此外,本发明的移动台装置能力通知方法是在移动台装置和基站装置将频率互不相同的多个小区进行汇集而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中的移动台装置能力通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台装置能力通知方法包括:所述移动台装置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与由所述移动台装置所支持的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有关的信息和由所述移动台装置所支持的所述多个频率相关联的能力信息的步骤。
(22)此外,本发明的移动台装置能力通知方法是在移动台装置和基站装置将频率互不相同的多个小区进行汇集而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中的移动台装置能力通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台装置能力通知方法包括:所述移动台装置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与由所述移动台装置所支持的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有关的信息和由所述移动台装置所支持的所述多个频率相关联的能力信息的步骤;所述基站装置接收所述能力信息的步骤;以及所述基站装置基于所述能力信息,判断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互不相同的多个小区是否能够汇集的步骤。
(23)此外,本发明的在移动台装置中搭载的集成电路是在将频率互不相同的多个小区进行汇集而与基站装置进行连接的移动台装置中搭载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移动台装置发挥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与由所述移动台装置所支持的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有关的信息和由所述移动台装置所支持的所述多个频率相关联的能力信息的功能。
(24)此外,本发明的在基站装置中搭载的集成电路是在将频率互不相同的多个小区进行汇集而与移动台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中搭载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基站装置发挥如下功能:接收与由所述移动台装置所支持的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有关的信息和由所述移动台装置所支持的所述多个频率相关联的能力信息的功能;以及基于所述能力信息,判断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互不相同的多个小区是否能够汇集的功能。
在本说明书中,在移动台装置和基站装置使用不同的频率的多个范围内小区而连接的情况下的移动台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移动台装置能力通知方法以及集成电路的改良的点中公开了本发明,但本发明能够应用的通信方式并不限定于如EUTRA或者高级EUTRA这样与EUTRA具有向前兼容性的通信方式。
例如,在本说明书中叙述的技术能够在码分复用接入(CDMA)系统、时分复用接入(TDMA)系统、频分复用接入(FDMA)系统、正交FDMA(OFDMA)系统、单载波FDMA(SC-FDMA)系统、以及其他的系统等的、各种通信系统中使用。在本说明书中,系统和网络能够以相同含义使用。
发明效果
如以上所说明,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在能够使用不同的频率的多个范围内小区而与基站装置进行连接的移动台装置支持多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中的发送的情况下,对基站装置有效地通知移动台装置的每个频段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信息的移动台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移动台装置能力通知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移动台装置1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基站装置2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随机接入步骤的时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设定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的移动台装置能力的消息构造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设定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的移动台装置能力的消息构造的其他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设定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的移动台装置能力的消息构造的其他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设定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的移动台装置能力的消息构造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设定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的移动台装置能力的消息构造的其他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设定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的移动台装置能力的消息构造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设定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的移动台装置能力的消息构造的其他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的设定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的移动台装置能力的消息构造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Contention based RandomAccess)步骤的时序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Non-contention basedRandom Access)步骤的时序图。
图14是用于说明现有的移动台装置中的上行链路的无线装置支持的频段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现有的移动台装置中的上行链路的无线装置支持的频段的组合的图。
图16是表示设定与现有的移动台装置中的载波聚合有关的频段的组合的移动台装置能力的消息构造的一例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网络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8是表示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台装置的分量载波的设定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前,简单说明本发明的载波聚合、物理信道、随机接入步骤、以及移动台装置能力的结构。
[载波聚合]
“载波聚合”是将多个不同的频段(频带)的频率(分量载波或者频带)进行汇集(聚合,aggregate)而如一个频率(频带)那样进行处理的技术。例如,通过载波聚合而汇集了频带宽度为20MHz的五个分量载波的情况下,移动台装置能够将这些看做一个100MHz的频带宽度而接入。另外,进行汇集的分量载波既可以是连续的频率,也可以是全部或者一部分成为不连续的频率。例如,在能够使用的频段为800MHz段、2.4GHz段、3.4GHz段的情况下,也可以是某一分量载波通过800MHz段发送、其他的分量载波通过2GHz段发送、再其他的分量载波通过3.4GHz段发送。
此外,也可以汇集在同一个频段、例如2.4GHz段内的连续或者不连续的多个分量载波。各分量载波的频带宽度既可以是比20MHz窄的频带宽度,也可以是各个频带宽度不同。基站装置能够基于滞留的数据缓冲器量、移动台装置的接收质量、小区内的负荷、以及QoS等的各种要因,增减对移动台装置分配的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的数目。另外,优选地,基站装置对移动台装置分配(设定、追加)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数目相同或者少于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数目。
[物理信道]
对在EUTRA以及高级EUTRA中使用的主要的物理信道(或者物理信号)进行说明。“信道”意味着在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介质。“物理信道”意味着在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物理的介质。物理信道在EUTRA以及高级EUTRA中,也存在今后追加或者其构造被变更的可能性,但即使是在被变更的情况下也不影响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说明。
在EUTRA以及高级EUTRA中,移动台装置以及基站装置对与物理信道的发送接收有关的调度使用无线帧进行管理。一个无线帧为10ms。一个无线帧由10个子帧构成。此外,一个子帧由两个时隙构成(即,一个时隙为0.5ms)。此外,移动台装置以及基站装置使用资源块作为物理信道被配置的调度的最小单位进行管理。“资源块”由将频率轴由多个副载波(例如12个副载波)的集合构成的一定的频域和由一定的发送时间间隔(一个时隙)构成的区域定义。
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s)由3种主同步信号和由在频域互不相同地配置的31种码构成的副同步信号构成。通过主同步信号和副同步信号的信号的组合,表示识别基站装置的504组小区识别符(小区ID:Physical Cell Identity;PCI)和用于无线同步的帧定时。移动台装置确定通过小区搜索而接收到的同步信号的小区ID。
物理广播信息信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以通知在小区内的移动台装置中公共地使用的控制参数(广播信息(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的目的发送。未通过物理广播信息信道而通知的广播信息通过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而通知无线资源,通过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以发送层3消息(系统信息)发送。作为广播信息,通知表示小区单独的识别符的小区全局识别符(CGI;Cell GlobalIdentifier)、管理基于寻呼的等待区域的跟踪区域识别符(TAI;TrackingArea Identifier)、随机接入控制信息等。
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下行链路参考信号:Downlink ReferenceSignal,也称为下行链路导频信号、下行链路导频信道)是按每个小区以预定的功率发送的下行链路的导频信号。此外,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是基于预定的规则,在频率/时间位置中周期性地重复的已知的信号。移动台装置通过接收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测定每个小区的接收质量。此外,移动台装置作为用于解调与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同时发送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或者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参照用的信号,也使用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在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中使用的序列使用能够按每个小区进行识别的序列。另外,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也有被记载为小区固有RS(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s)的情况,但其用途和含义相同。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通过从各子帧的开头到若干个OFDM码元发送。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用于如下目的:对移动台装置指示对应于基站装置的调度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和/或发送功率的增减的调整量。移动台装置在发送接收作为下行链路数据或下行链路控制数据的层3消息(寻呼、切换指令等)之前,监视(监控)发往本台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移动台装置通过接收发往本台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在发送时需要将被称为上行链路许可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在接收时需要将被称为下行链路许可(下行链路分配)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获取。另外,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除了通过上述ODFM码元发送之外,也能够通过从基站装置对移动台装置单独(dedicated)分配的资源块的区域发送。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i)用于进行通过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发送的数据的接收确认响应(ACK/NACK:Acknowledgement/Negative Acknowledgement)、(ii)用于通知下行链路的传播路径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iii)用于进行作为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请求的调度请求(SR:Scheduling Request)而使用。CSI包含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预编码指示符)、PTI(Precoding Type Indicator,预编码类型指示符)、以及RI(RankIndicator,秩指示符)。各指示符(Indicator)有时也被记载为指示(Indication),但其用途和含义相同。
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Channel)除了用于将下行链路数据通知给移动台装置之外,还用于作为下行链路控制数据即层3消息而将不包含在寻呼以及物理广播信息信道的广播信息通知给移动台装置而使用。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由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表示。
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主要发送上行链路数据和上行链路控制数据,还能够包含下行链路的接收质量和/或ACK/NACK等的控制数据。此外,与下行链路同样地,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由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表示。
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上行链路参考信号:Uplink Reference Signal,也称为上行链路导频信号、上行链路导频信道)为按每个移动台装置发送的上行链路的导频信号。在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中,包含基站装置为了进行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和/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解调时的信道估计而使用的解调参考信号(D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和基站装置主要为了估计每个移动台装置的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上行链路质量、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等)而使用的探测参考信号(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为为了通知前导码序列而使用的信道,具有保护时间。前导码序列构成为准备64种序列而表现6比特的信息。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作为移动台装置对于基站装置的接入部件而使用。移动台装置为了对基站装置请求未设定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时的无线资源以及为了对基站装置请求用于将上行链路发送定时对准基站装置的接收定时窗所需的发送定时调整信息(也称为定时提前(TA:Timing Advance)),使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具体而言,移动台装置使用由基站装置设定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用的无线资源而发送前导码序列。接收到发送定时调整信息的移动台装置设定对发送定时调整信息的有效时间进行计时的发送定时定时器(Timing Alignment Timer、TA Timer、TAT)。移动台装置在有效时间中作为发送定时调整状态来管理状态,在有效期间外作为发送定时非调整状态(发送定时未调整状态)来管理状态。另外,由于除此之外的物理信道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无关,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
[随机接入步骤]
将与随机接入有关的一系列的步骤称为“随机接入步骤”。在随机接入步骤中,有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Contention based RandomAccess)步骤和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Non-contention based RandomAccess)步骤的两个步骤。
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步骤为存在不同的移动台装置发送的前导码序列产生冲突(contention)的可能性的随机接入步骤。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步骤用于从移动台装置没有与基站装置连接(通信)的状态的初始接入以及从移动台装置已经与基站装置连接的状态请求上行链路的发送资源的调度请求等。“前导码序列冲突”意味着多个移动台装置使用相同的前导码序列而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使用同一个频率/时间资源而发送。另外,前导码序列的冲突也被称为随机接入的冲突。
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步骤为在不同的移动台装置发送的前导码序列中不产生冲突的随机接入步骤。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步骤是在移动台装置与基站装置连接的状态且上行链路的同步偏离的状态下,通过基站装置的指示而开始。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步骤通过RRC(无线资源控制:层3)层的消息以及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控制数据而被指示开始。
在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步骤中使用的前导码序列(专用前导码(dedicated preamble)),通过基站装置单独通知给移动台装置。在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步骤中使用的前导码序列,从不作为专用前导码而使用的前导码序列中移动台装置在随机接入时随机地选择一个而使用。从基站装置通知在某一小区中移动台装置能够使用的前导码序列中、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步骤和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步骤中分别使用的前导码序列的数目。
使用图12,简单说明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步骤。首先,移动台装置1将基于下行链路的无线传播路径损耗(路径损失)和/或消息3(在步骤S3中发送的消息)的尺寸而选择的前导码序列(随机接入前导码)发送给基站装置2(步骤S1)。接收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基站装置2根据随机接入前导码,算出移动台装置1与基站装置2之间的发送定时的偏差量。此外,该基站装置2在对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响应(随机接入响应)中包含用于调整发送定时的偏差的发送定时调整信息而发送给移动台装置1(步骤S2)。
移动台装置1确认随机接入响应的内容。移动台装置1在与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对应的前导码号码包含在随机接入响应中的情况下,根据发送定时调整信息调整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移动台装置1在调整了发送定时的情况下,启动所调整的发送定时有效的发送定时定时器(TA timer)。此外,移动台装置1基于在随机接入响应中包含的调度信息,将上层的消息(上层消息、RRC消息)发送给基站装置2(步骤S3)。基站装置2对能够接收步骤S3的上层消息的移动台装置1发送冲突确认消息(Contention resolution,冲突解决)(步骤S4),完成步骤。
使用图13,简单说明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步骤。首先,基站装置2将专用前导码的号码和要使用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号码(随机接入信道号码)通知(随机接入前导码分配)到移动台装置1(步骤S11)。“随机接入信道号码”是如下号码:表示允许使用了基站装置2对移动台装置1通知的专用前导码(的号码)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发送的子帧。例如,某一随机接入信道号码表示也可以通过全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发送专用前导码,某一随机接入信道号码表示也可以通过在时间方向上每两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发送专用前导码。
移动台装置1将与所指定的前导码的号码对应的前导码序列(专用前导码)通过由随机接入信道号码表示的专用前导码的发送被允许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发送(步骤S12)。接收到专用前导码的基站装置2根据专用前导码,算出移动台装置1与基站装置2之间的发送定时的偏差量。此外,该基站装置2在对于专用前导码的响应(随机接入响应)中包含用于调整发送定时的偏差的发送定时调整信息而发送给移动台装置1(步骤S13),完成步骤。
但是,在从基站装置2通知给的前导码号码的值为特定的值(例如0)的情况下,移动台装置1不进行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步骤而进行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步骤。此时,移动台装置1按照图12的步骤S1~步骤S4的步骤,完成步骤。
[移动台装置能力的构成]
说明在移动台装置通过载波聚合而能够对不同的多个频段的小区同时进行通信时的移动台装置能力的构成(信令构造、消息构造)。
图14是表示了移动台装置具有的在上行链路发送中使用的无线装置(RF:Radio Frequency,射频)和在该上行链路发送中使用的无线装置支持的频段的例的图。在各个频段中,被分配用于确定在通信系统内能够用于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的无线通信的上行链路以及下行链路的频率和带宽的号码。图14表示移动台装置具有两个在上行链路发送中使用的无线装置(Tx RF#1、Tx RF#2),Tx RF#1只支持在波段(Band)#1中的发送,Tx RF#2支持波段(Band)#1和波段(Band)#5的双方,能够在两个波段中进行发送。以后,将在上行链路发送中使用的无线装置适当地称为“上行链路的无线装置”进行说明。
图15是表示了在图14中表示的移动台装置的各个上行链路的无线装置支持的频段的组合(combination)的例的图。图15意味着上行链路的无线装置中的组合(RF波段组合(RF BandCombination)#1~#4)的数目和能够进行其组合的频段。这里,RF波段组合(RFBandCombination)#1意味着能够进行使用了波段(Band)#1的不同的两个以上的分量载波(频带)的载波聚合(频率内不连续载波聚合:Intraband non-contiguous Carrier Aggregation)。此外,RF波段组合(RFBandCombination)#2意味着能够进行使用了波段(Band)#1的频带和波段(Band)#5的频带的两个以上的频带的载波聚合(频率间不连续载波聚合:Interband non-contiguous Carrier Aggregation)。
此外,RF波段组合(RF BandCombination)#3意味着能够进行使用了波段(Band)#1的一个或者多个频带的通信。此外,RF波段组合(RF BandCombination)#4意味着能够进行使用了波段(Band)#5的一个或者多个频带的通信。RF波段组合(RF BandCombination)#3或者RF波段组合(RF BandCombination)#4中的载波聚合是频率内连续载波聚合(Intraband contiguous Carrier Aggregation)。载波聚合时的连续的频带的数目通过不同的参数指定。
图16是表示了在具有图14以及图15的无线装置的移动台装置中构成的移动台装置能力的参数构造的例的图。首先,对每个频段的组合(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设定包含各上行链路的无线装置(Tx RF)支持的频段(波段EUTRA(bandEUTRA))的波段参数组(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频段(波段EUTRA(bandEUTRA))被设定用于确定在通信系统内能够用于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的无线通信的上行链路以及下行链路的频率和带宽的号码。
在图16中省略记载了关于频段以外的参数。在移动台装置能力的参数构造中,作为频段以外的参数,例如,设定有载波聚合时能够汇集的连续的频带的数目、以及在以该频段的组合进行了通信时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MIMO(Multi Input Multi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的层数等的信息。另外,载波聚合时能够汇集的连续的频带的数目也可以被提供为作为载波聚合的支持组信息而编码的值。并且,将全部频段的组合进行列表化而作为一个的组合(支持波段组合,SupportedBandCombination)作为移动台装置能力而构成。
换言之,将移动台装置支持的频段(波段EUTRA(bandEUTRA))和与该频段相关联的参数作为一个组的组合为波段参数组(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此外,表示了移动台装置能够支持的波段参数组(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的组合的组合为频段的组合(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此外,表示了移动台装置能够支持的频段的组合(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的列表的组合为“支持波段组合,SupportedBandCombination”。
说明图16所示的移动台装置能力的构成的细节。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1包含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1和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2。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1至少包含波段EUTRA(bandEUTRA)#1,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2至少包含波段EUTRA(bandEUTRA)#1。通过这样构成移动台装置能力,移动台装置能够对基站装置表示具有在接收(发送)波段(Band)#1的频带时能够支持波段(Band)#1的其他的频带的接收(发送)(即,能够进行波段(Band)#1中的频率内不连续载波聚合)的无线装置结构。
此外,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2包含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3和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4。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3至少包含波段EUTRA(bandEUTRA)#1,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4至少包含波段EUTRA(bandEUTRA)#5。通过这样构成移动台装置能力,移动台装置能够对基站装置表示具有在接收(发送)波段(Band)#1的频带时能够支持波段(Band)#5的频带的接收(发送)(即,能够进行使用了波段(Band)#1和波段(Band)#5的频率间不连续载波聚合)的无线装置结构。
此外,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3包含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5。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5至少包含波段EUTRA(bandEUTRA)#1。此时,通过将在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5中能够汇集的连续的频带的数目设定为1,能够对基站装置表示未实施载波聚合的情况下的能力。通过将在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5中能够汇集的连续的频带的数目设定为2以上,能够对基站装置表示频率内连续载波聚合(Intraband contiguousCarrier Aggregation)时的能力。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4也能够通过与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3同样的参数的指定方法,对基站装置表示移动台装置的能力。
移动台装置基于本台装置的无线装置结构,即使是频段(波段EUTRA(bandEUTRA))相同但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不同的情况下,关联的参数也可以设定不同的值。即,即使是支持的频段(波段EUTRA(bandEUTRA))相同,波段参数组(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的其他的参数也可以被设定不同的值。例如,在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1中,也可以将频段设为波段EUTRA(bandEUTRA)#1、将能够汇集的连续的频带的数目设为2、将MIMO层数设为2,在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3中,也可以将频段设为波段EUTRA(bandEUTRA)#1、将能够汇集的连续的频带的数目设为1、将MIMO层数设为4。
一般而言,这些参数在通信中不会动态地(dynamically)发生变化。因此,移动台装置基于作为系统参数而在非易失性存储器等的移动台装置内部静态地(statically)设定的移动台装置的能力信息而构成移动台装置能力。移动台装置在与基站装置连接时或者根据来自基站装置的请求,将包含移动台装置能力的移动台装置能力消息作为RRC消息而发送给基站装置。
基站装置接收移动台装置能力消息,并被通知的这些移动台装置能力,适当地设定在载波聚合时移动台装置的无线装置结构可支持的分量载波(小区),且能够进行与移动台装置的通信。
[本发明的通信网络结构的例]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网络结构的一例的图。移动台装置1在能够通过载波聚合同时使用多个频率(分量载波、波段(Band)1~波段(Band)3)的频带与基站装置2进行无线连接的情况下,作为通信网络结构,从控制的简化的观点出发,适合如下结构:某一个基站装置2按多个频率的每个频率具有发送装置11~13(以及未图示的接收装置21~23),在一个基站装置2中进行各频率的控制。基站装置2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图17。但是,因多个频率为连续的频率等的理由,基站装置2也可以是在一个发送装置中进行多个频率的发送的结构。进而,基站装置2也可以是其发送接收的定时按每个频率不同的结构。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的数目和/或可发送接收的频率也可以与图17的结构不同。由基站装置2的发送装置所控制的各频率的可通信范围被当做小区。此时,各频率覆盖的区域(小区)也可以是分别不同的宽度、不同的形状。
但是,在后述的记载中,将基站装置2构成的由分量载波的频率覆盖的区域分别称为小区进行说明,但应注意这存在与实际上应用的通信系统中的小区的定义不同的可能性。例如,在某一通信系统中,有可能将通过载波聚合而使用的分量载波的一部分定义为简单的追加的无线资源而不是小区。此外,有可能定义为与现有的小区不同的扩展小区。在本发明中通过将分量载波称为小区,即使发生了与实际上应用的通信系统中的小区的定义不同的情况,也不影响本发明的主旨。另外,载波聚合是基于多个分量载波中的多个小区(多个频率的小区)的通信,也被称为“小区聚合”。另外,移动台装置1也可以按每个频率经由中继站装置(或者中继器)在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或者其两者的链路中与基站装置2进行无线连接。即,本发明的基站装置2能够置换为中继站装置。
另外,3GPP规定的第三代的基站装置2被称为“基站(NodeB)”。在EUTRA以及高级EUTRA中的基站装置被称为“演进基站(eNodeB)”。另外,3GPP规定的第三代的移动台装置1被称为“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基站装置2管理作为移动台装置1能够进行通信的区域的小区。小区根据能够与移动台装置1进行通信的区域的大小,也被称为“宏小区”、“毫微微小区”、“微微小区”、“纳米小区(nanocell)”。此外,在移动台装置1能够与某一基站装置2进行通信时,在该基站装置2的小区中、用于与移动台装置1的通信的小区被称为范围内小区(服务小区(Serving cell)),其他的小区被称为“周边小区(Neighboring cell)”。即,在使用载波聚合移动台装置1和基站装置2使用多个小区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存在与在移动台装置1中设定的分量载波的数目相同的数目的范围内小区。
[分量载波的结构的设定例]
图18是表示了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台装置1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基站装置2对移动台装置1设定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对应关系的一例的图。在图18中,表示了四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下行链路分量载波DL_CC1~DL_CC4)和三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上行链路分量载波UL_CC1~UL_CC3)的对应关系,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图18的分量载波的设定例。
图18中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DL_CC1以及上行链路分量载波UL_CC1、下行链路分量载波DL_CC2以及上行链路分量载波UL_CC2、下行链路分量载波DL_CC3以及上行链路分量载波UL_CC3进行小区固有连接(Cell Specific Linkage)。此外,如DL_CC4所示,也可以用于载波聚合而构成没有上行链路分量载波(没有小区固有连接)、只有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
小区固有连接是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的对应关系(联合关系、链接信息)。小区固有连接一般在广播信息的一部分(SIB2: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2)中表示其对应关系。小区固有连接也被称为“SIB2 linkage”。在小区固有连接中,(i)作为广播信息的一部分而设定(配置)被明示地通知,或者(ii)在追加载波聚合中的分量载波(小区)的情况下,通过RRC消息(层3消息)通知对应关系的设定,或者(iii)在没有明示地指示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唯一地决定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规定的对应关系的信息等而设定被暗示地通知。在使用RRC消息的情况下,基站装置2也可以将与由设定的该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广播信息表示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不同的小区固有连接的信息通知给移动台装置1。
相对于此,基站装置2也能够将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对应关系与小区固有连接不同地对每个移动台装置1单独地设定(单独连接;UE专用链接(UE Specific Linkage))。此时,单独连接的设定通过RRC消息(层3消息)表示。基站装置2也能够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发送所需的设定(配置)对每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或者每个上行链路频率分配多个。
小区固有连接一般在移动台装置1不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用于表示在与基站装置2的通信中使用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频率的对应关系。此外,小区固有连接用于表示在载波聚合时通过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而被通知的无线资源分配所应用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的对应关系。
单独连接一般用于表示将在移动台装置1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发送功率控制中使用的路径损耗基于哪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质量算出。
由进行无线资源请求用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设定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和与该上行链路分量载波进行小区固有连接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构成的小区被称为“主小区(PCell:Primary cell)”。此外,由主小区以外的分量载波构成的小区被称为“副小区(SCell:Secondary cell)”。主小区为活性化/非活性化的控制的对象外(即,当做一定是活性化)。副小区具有活性化/非活性化的状态。这些状态的变更除了从基站装置2明示地指定之外,还基于对每个分量载波在移动台装置1中设定的定时器而状态发生变更。也将主小区和副小区合起来称为“服务小区(范围内小区)”。
这里,分量载波的活性化或者非活性化(即,副小区的活性化或者非活性化)通过能够由层2的构成任务解释的L2(层2)消息而被控制。即,通过在物理层(层1)中解码之后在层2中认识的控制指令而被控制活性化或者非活性化。另外,EUTRA以及高级EUTRA中的L2消息通过在MAC层中解释的控制指令(MAC控制元素:MACControl Element)而被通知。
移动台装置1也可以停止在成为非活性化的分量载波(副小区)的调度中使用的上行链路许可以及下行链路许可(下行链路分配)的监视器。即,移动台装置1也可以停止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监视器。此外,移动台装置1也可以关于成为非活性化的分量载波(副小区)的上行链路,停止被称为探测参考信号(SRS:Sounding referencesignal)的上行链路导频信道的发送。此外,移动台装置1也可以关于成为非活性化的分量载波(副小区)的上行链路,停止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发送。此外,移动台装置1也可以关于成为非活性化的分量载波(副小区)的下行链路,以比成为活性化的状态低的采样率实施测定。
考虑以上的情况,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另外,在本发明的说明中,判断为关于有关本发明的公知的功能和构成的具体的说明使本发明的主旨不明确的情况下,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涉及移动台装置1的载波聚合时的移动台装置能力通知方法,尤其,表示在移动台装置1管理多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情况下的移动台装置能力通知方法。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台装置1的一例的框图。本移动台装置1由接收部101、解调部102、解码部103、测定处理部104、控制部105、随机接入控制部106、编码部107、调制部108、发送部109、定时管理部110以及上层111构成。上层111包含执行无线资源控制的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层。此外,随机接入控制部106和定时管理部110作为管理数据链路层的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层的一部分而发挥功能。另外,移动台装置1也可以为了支持多个频率(频段、频带宽度)而将接收系统的模块(接收部101、解调部102、解码部103)以及发送系统的模块(编码部107、调制部108、发送部109)的各个模块具有多个。
关于接收,从上层111对控制部105输入移动台装置控制信息。有关接收的控制信息作为接收控制信息,适当地输入到接收部101、解调部102、以及解码部103。移动台装置控制信息是由接收控制信息和发送控制信息构成的移动台装置1的无线通信控制所需的信息。移动台装置控制信息是由基站装置2以及系统参数所设定,且上层111根据需要而输入到控制部105。此外,接收控制信息中除了接收频带的信息之外,还包含有关各信道的接收定时、复用方法、无线资源配置信息等的信息。
接收信号在接收部101中接收。接收部101在由接收控制信息所指定的频带中接收信号。接收到的信号输入到解调部102。解调部102进行接收信号的解调,对解码部103输入信号而对下行链路数据和下行链路控制数据准确地进行解码,并将解码后的各数据输入到上层111。测定处理部104基于每个小区(分量载波)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SIR、SINR、RSRP、RSRQ、RSSI、路径损耗等)的测定结果以及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或者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接收错误率的测定结果来生成下行链路测定信息,并将下行链路测定信息输出到上层111。下行链路测定信息用于在上层111中伴随无线链路再确立的无线链路故障(Radio link failure)的检测以及伴随上行链路发送的停止的无线链路监视(Radio link monitoring)的实施。
此外,关于发送,从上层111对控制部105输入移动台装置控制信息。有关发送的控制信息作为发送控制信息,适当地输入到随机接入控制部106、编码部107、调制部108、以及发送部109。发送控制信息作为发送信号的上行链路调度信息,包含编码信息、调制信息、发送频带的信息、有关各信道的发送定时、复用方法、无线资源配置信息等的信息。随机接入控制信息从上层111输入到随机接入控制部106。在随机接入控制信息中,包含前导码信息或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发送用的无线资源信息等。上层111根据需要而对定时管理部110设定在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调整中使用的发送定时调整信息和发送定时定时器。定时管理部110基于所设定的信息,管理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状态(发送定时调整状态或者发送定时非调整状态)。
在需要管理多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状态的情况下,上层111在随机接入控制部106中设定与多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分别对应的随机接入控制信息。同样地,在需要管理多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状态的情况下,上层111在定时管理部110中设定与多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分别对应的发送定时调整信息。此时,进一步,上层111若按每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需要定时器管理,则设定与各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对应的发送定时定时器。
在编码部107中,除了从上层111输入上行链路数据和上行链路控制数据之外,还从随机接入控制部106输入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发送有关的随机接入数据信息。编码部107基于随机接入数据信息,生成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中发送的前导码序列。此外,编码部107根据发送控制信息,对各数据进行适当地编码,并输出到调制部108。
调制部108对来自编码部107的输出进行调制。发送部109将调制部108的输出映射到频域,且将频域的信号变换为时域的信号,放置在既定的频率的载波而进行功率放大。此外,发送部109根据通过定时管理部110所输入的发送定时调整信息来调整上行链路发送定时而发送。上行链路控制数据所配置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典型地构成层3消息(无线资源控制消息;RRC消息)。在图1中,由于其他的移动台装置1的结构元素与本实施方式无关,所以进行省略。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2的一例的框图。本基站装置由接收部201、解调部202、解码部203、控制部204、编码部205、调制部206、发送部207、上层208、以及网络信号发送接收部209构成。另外,基站装置2也可以为了支持多个频率(频段、频带宽度)而将接收系统的模块(接收部201、解调部202、解码部203)以及发送系统的模块(编码部205、调制部206、发送部207)的各个模块具有多个。
上层208将下行链路数据和下行链路控制数据输入到编码部205。编码部205对被输入的数据进行编码,并输入到调制部206。调制部206进行编码后的信号的调制。此外,从调制部206输出的信号输入到发送部207。发送部207将被输入的信号映射到频域之后,将频域的信号变换为时域的信号,放置在既定的频率的载波而进行功率放大并发送。配置下行链路控制数据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典型地构成层3消息(RRC消息)。
此外,接收部201将从移动台装置1接收到的信号变换为基带的数字信号。数字信号输入到解调部202而进行解调。在解调部202中解调后的信号接着输入到解码部203进行解码。解码部203将被准确地解码的上行链路控制数据和上行链路数据输出到上层208。在这些各模块的控制中所需的基站装置控制信息是由接收控制信息和发送控制信息构成的在基站装置2的无线通信控制中所需的信息。该基站装置控制信息由上位的网络装置(MME或网关装置)以及系统参数所设定。上层208根据需要,将该基站装置控制信息输入到控制部204。控制部204将与发送相关联的基站装置控制信息作为发送控制信息而适当地输入到编码部205、调制部206、以及发送部207的各模块。控制部204将与接收相关联的基站装置控制信息作为接收控制信息而适当地输入到接收部201、解调部202、以及解码部203的各模块。基站装置2的RRC作为上层208的一部分而存在。
另一方面,网络信号发送接收部209进行基站装置2之间或者上位的网络装置与基站装置2之间的控制消息、或者用户数据的发送(转发)或者接收。在图2中,由于其他的基站装置2的构成元素与本实施方式无关,所以省略。
此外,本移动台装置1和本基站装置2所配置的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能够应用与图17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
图3是表示了与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装置1和基站装置2的副小区有关的控制信号的交换的时序图。本时序图的移动台装置1从经由主小区与基站装置2连接的状态开始动作。此外,应注意在本时序图中追加的副小区为需要与主小区不同的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的副小区。
在步骤S101中,移动台装置1在经由主小区与基站装置2完成连接之后,通过RRC消息而将移动台装置能力通知消息(UE能力(UECapability))发送给基站装置2。移动台装置能力通知消息中至少设定有(i)移动台装置1的天线数等的与物理层有关的参数、能够发送接收的EUTRA中的频段(波段EUTRA(bandEUTRA))、随机接入能力、MIMO能力、能够聚合的频段的组合(支持波段组合(SupportedBandCombination))等的无线参数(RF parameters)、以及(ii)表示能够以无测定间隙地进行测定的频段的测定参数(Measurement parameters)。基站装置2能够基于移动台装置能力通知消息的内容,对移动台装置1进行适当的通信资源设定以及测定设定。
基站装置2在基于移动台装置1的移动台装置能力通知消息,判断为能够进行且需要进行使用了具有与主小区不同的发送定时的副小区的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对移动台装置1发送指示副小区追加的消息(副小区追加消息)(步骤S102)。基站装置2也可以在追加副小区时,设定用于表示是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不同的小区(或者小区组)的组识别符。移动台装置1追加副小区,在完成了追加的情况下,将表示准确地实施完成来自基站装置2的指示的消息(副小区追加完成消息)发送给基站装置2(步骤S103)。此时,在副小区追加消息中,与构成副小区的信息(小区ID、频率、频带宽度、物理信道信息等)一同设定有与该小区(或者小区组)的上行链路的随机接入有关的信息(随机接入设定、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设定、组识别符、TA定时器等)。此外,追加之后的副小区的状态为发送定时非调整状态。
之后,通过基站装置2通知对于在步骤S102中追加的发送定时非调整状态的副小区的活性化指令(副小区活性化、激活)(步骤S104)。活性化指令既可以如以往那样通过MAC控制元素来通知,也可以使用RRC消息或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而通知给移动台装置1。接收到活性化指令的移动台装置1使该副小区活性化。
移动台装置1开始是否对活性化的副小区开始随机接入步骤的随机接入触发的判定(步骤S105)。作为移动台装置1在副小区中开始随机接入步骤的方法,例如考虑(i)副小区活性化的定时相同、(ii)在副小区的活性化之后通过MAC控制元素来指示随机接入步骤的开始时、(iii)在副小区的活性化之后通过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来指示随机接入步骤的开始时、(iv)在副小区的活性化之后通过层3消息(RRC消息)来指示随机接入步骤的开始时等。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用上述任一种方法或者其他的方法。
在检测到随机接入触发的情况下,移动台装置1对发送定时非调整状态的副小区开始随机接入步骤,对基站装置2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步骤S106)。接收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基站装置2在步骤S107中将随机接入响应发送给该移动台装置1。步骤S106以及步骤S107的细节可以与图12或者图13相同。即,移动台装置1作为随机接入步骤,基于来自基站装置2的指示而开始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Contention based Random Access)步骤和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Non-contention based Random Access)步骤中的任一个。
然后,移动台装置1在接收到步骤S107的随机接入响应之后,在副小区上行链路发送定时获取(步骤S108)中,获取该副小区的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调整信息。上行链路发送定时在获取发送定时调整信息之后在规定的时间后(例如六个子帧后)被调整。
图3中的各控制消息也可以再利用在EUTRA中已有的RRC消息。例如,移动台装置能力通知消息也可以在UE能力信息(CapabilityInformation)消息中追加需要的参数而再利用,副小区追加消息也可以在RRC连接重新配置(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中追加需要的参数而再利用,副小区追加完成消息也可以在RRC连接重新配置完成(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消息中追加需要的参数而再利用。
图4是表示了作为基站装置2是否能够对移动台装置1追加具有与主小区不同的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的副小区的判断基准而使用的移动台装置能力通知消息中的、移动台装置1支持的频段以及频段的组合和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能力信息的对应关系的一例的图。
在图4中,作为表示移动台装置1支持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最大数的参数,将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UL定时支持数(Numberof Support UL timing))包含在移动台装置能力的消息构造中。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由1以上的整数(1、2、3、……)指定。另外,移动台装置1也可以通过省略本参数的设定而将上行链路发送定时支持数为1的情况暗示性地通知给基站装置2。此时,期望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由2以上的整数(2、3、……)指定。
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UL定时支持数(Number of SupportUL timing))对全部的上行链路中的能够聚合的频段的组合(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应用。即,在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UL定时支持数(Number of Support UL timing))表示2的情况下,在上行链路中的能够聚合的频段的组合(支持波段组合(SupportedBandCombination))为4组的情况下,意味着在该4组的全部的组合中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为2。
图4表示在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UL定时支持数(Numberof Support UL timing))表示2的情况下,上行链路中的能够聚合的频段的组合(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为两组时的移动台装置能力的构成。
基站装置2能够基于如图4所示那样构成的移动台装置能力消息,判断能够对移动台装置1支持的全部的频段的组合(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设定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另外,能够判断上行链路发送定时意味着,在基站装置2对移动台装置1设定(追加(addition)或者再设定(reconfiguration))副小区时,在载波聚合中不设定移动台装置1不能支持(不能进行通信)的副小区。
在这里,基站装置2作为移动台装置能力的第一解释,将该移动台装置能力解释为“在对移动台装置1设定基于波段组合参数(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的载波聚合时,在各个频段中,也可以在从1到最大值为止的范围内设定需要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管理的载波聚合”。
即,在第一解释中,基站装置2解释为如下:在对移动台装置1设定基于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1的载波聚合时,也可以在波段参数组1(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1)以及波段参数组2(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2)的各自中,进行需要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为1的载波聚合的设定以及需要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为2的载波聚合的设定。
此外,在第一解释中,基站装置2也可以解释为如下:在对移动台装置1设定基于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2的载波聚合时,也可以在波段参数组3(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3)以及波段参数组4(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4)的各自中,进行(i)只需要一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管理的载波聚合的设定、(ii)在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3和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4中分别需要其他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管理的载波聚合的设定、(iii)进而,在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3中需要两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管理的载波聚合的设定、(iv)在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4中需要两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管理的载波聚合的设定。
但是,基站装置2在移动台装置1已经在能够支持的最大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动作的情况下,不能设定进一步请求不同的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的管理的载波聚合。例如,尽管移动台装置1在频段1(波段EUTRA(bandEUTRA)#1)和频段5(波段EUTRA(bandEUTRA)#5)的组合中能够进行载波聚合(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2),在频段1中设定需要两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管理的载波聚合的情况下,通过追加频段5的小区而被请求进一步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管理时(即,在需要三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时),基站装置2也不能对移动台装置1设定该小区。
此外,作为移动台装置能力的第二解释,基站装置2将该移动台装置能力解释为“在对移动台装置1设定基于波段组合参数组(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的载波聚合时,在各个各波段参数组(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中,也可以设定最多需要一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管理的载波聚合”。
即,作为第二解释,基站装置2解释为如下:在对移动台装置1设定基于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1的载波聚合时,能够在波段参数组1(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1)以及波段参数组2(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2)的各自中,设定只被请求一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载波聚合。此外,基站装置2解释为如下:在对移动台装置1设定基于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2的载波聚合时,能够在波段参数组3(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3)以及波段参数组4(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4)的各自中,设定只被请求一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载波聚合。即,基站装置2解释为如下:在各波段参数组(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中不进行请求两个以上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载波聚合。
此外,移动台装置1也可以作为支持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UL定时支持数(Number of Support UL timing)),设定多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或者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的范围,而不是设定一个最大值。例如,在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的最大数为3的情况下,移动台装置1既可以将表示值的开始和结束的1和3的值设定为该参数,也可以将从1到最大值(3)为止的值(1、2、3)设定为该参数。
另外,在图4中,表示支持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最大数(UL定时支持数(Number of Support UL timing))作为频段的组合(支持波段组合(SupportedBandCombination))的一部分而包含的例子,但也可以与频段的组合(支持波段组合(SupportedBandCombination))独立而设定。
图5是表示了作为基站装置2是否能够对移动台装置1追加具有与主小区不同的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的副小区的判断基准而使用的移动台装置能力通知消息中的、移动台装置1支持的频段以及频段的组合和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能力信息的对应关系的其他的一例的图。
在图5中,作为表示移动台装置1支持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最大数的参数,将每个频段的组合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组合的UL定时支持(Support of UL timing for Combination))分别包含在表示频段的组合的消息构造(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中。每个频段的组合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由1以上的整数(1、2、3、……)指定。另外,移动台装置1也可以通过省略本参数的设定而将该频段的组合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支持数为1的情况暗示性地通知给基站装置2。此时,期望每个频段的组合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由2以上的整数(2、3、……)指定。
每个频段的组合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组合的UL定时支持(Support of UL timing for Combination))只对该频段的组合(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应用。即,(i)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1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设定为组合的UL定时支持(Support of UL timing forCombination)#1,应用到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1和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2,(ii)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2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设定为组合的UL定时支持(Support of UL timing for Combination)#2,应用到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3和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4。
图5表示在频段的组合1(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1)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组合的UL定时支持(Support of UL timing for Combination)#1)为2、频段的组合2(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2)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组合的UL定时支持(Supportof UL timing for Combination)#2)为2的情况下的移动台装置能力的结构。
基站装置2能够基于如图5所示那样构成的移动台装置能力消息,判断能够对移动台装置1支持的频段的组合(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设定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
在这里,基站装置2作为移动台装置能力的第一解释,将该移动台装置能力解释为“在对移动台装置1设定基于波段组合参数(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的载波聚合时,在各个频段中,也可以在从1到最大值为止的范围内设定需要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管理的载波聚合”。
即,作为第一解释,基站装置2解释为如下:在对移动台装置1设定基于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1的载波聚合时,能够在波段参数组1(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1)以及波段参数组2(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2)的各自中,设定需要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为1至2的任一个的载波聚合。
此外,作为第一解释,基站装置2解释为如下:在对移动台装置1设定基于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2的载波聚合时,能够在波段参数组3(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3)以及波段参数组4(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4)的各自中,进行(i)只需要一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管理的载波聚合的设定、(ii)在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3和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4中分别需要不同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管理的载波聚合的设定、(iii)进而,在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3中需要两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管理的载波聚合的设定、(iv)在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4中需要两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管理的载波聚合的设定。
但是,基站装置2在移动台装置1已经在能够支持的最大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进行动作的情况下,不能设定进一步请求不同的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的管理的载波聚合。例如,尽管移动台装置1在频段1(波段EUTRA(bandEUTRA)#1)和频段5(波段EUTRA(bandEUTRA)#5)的组合中能够进行载波聚合(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2),在频段1中设定需要两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管理的载波聚合的情况下,通过追加频段5的小区而被请求进一步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管理时(即,在需要三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时),基站装置2也不能对移动台装置1设定该小区。
此外,作为移动台装置能力的第二解释,基站装置2将该移动台装置能力解释为“在对移动台装置1设定基于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的载波聚合时,在各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中,也可以设定最多需要一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管理的载波聚合”。
即,作为第二解释,基站装置2解释为如下:在对移动台装置1设定基于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1的载波聚合时,能够在波段参数组1(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1)以及波段参数组2(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2)的各自中,设定只被请求一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载波聚合。此外,基站装置2解释为如下:在对移动台装置1设定基于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2的载波聚合时,能够在波段参数组3(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3)以及波段参数组4(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4)的各自中,设定只被请求一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载波聚合。即,基站装置2解释为如下:在各波段参数组(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中不进行请求两个以上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载波聚合。
此外,移动台装置1也可以作为每个频段的组合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组合的UL定时支持(Support of UL timing forCombination)),设定多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或者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的范围,而不是设定一个最大值。例如,在频段的组合1(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1)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组合的UL定时支持(Support of UL timingfor Combination)#1)的最大数为3的情况下,移动台装置1既可以将表示值的开始和结束的1和3的值设定为该参数,也可以将从1到最大值(3)为止的值(1、2、3)设定为该参数。
另外,在图5中,表示每个频段的组合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组合的UL定时支持(Support of UL timing for Combination))作为频段的组合(支持波段组合(SupportedBandCombination))的一部分而包含的例子,但也可以与频段的组合(支持波段组合(SupportedBandCombination))独立而设定。
图6是表示了作为基站装置2是否能够对移动台装置1追加具有与主小区不同的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的副小区的判断基准而使用的移动台装置能力通知消息中的、移动台装置1支持的频段和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能力信息的对应关系的一例的图。
在图6中,作为表示移动台装置1支持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最大数的参数,将每个波段参数组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波段的UL定时支持(Support of UL timing for Band))分别包含在构成波段参数组的消息构造(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中。每个频段参数组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由1以上的整数(1、2、3、……)指定。另外,移动台装置1也可以通过省略本参数的设定而将该波段参数组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支持数为1的情况暗示性地通知给基站装置2。此时,期望每个波段参数组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由2以上的整数(2、3、……)指定。
每个波段参数组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波段的UL定时支持(Support of UL timing for Band))只对该波段参数组的频段(波段EUTRA(bandEUTRA))应用。即,(i)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1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设定为波段的UL定时支持(Support of UL timing for Band)#1,应用到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1(波段EUTRA(bandEUTRA)#1),(ii)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2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设定为波段的UL定时支持(Support of UL timing for Band)#2,应用到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2(波段EUTRA(bandEUTRA)#1)。
图6表示在每个波段参数组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波段的UL定时支持(Support of UL timing for Band))表示1或者2的情况下,上行链路中的能够聚合的频段的组合(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为两组的情况下的移动台装置能力的结构。
基站装置2能够基于如图6所示那样构成的移动台装置能力消息,判断能够对移动台装置1支持的波段参数组(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设定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
在这里,基站装置2也可以解释为:在对移动台装置1设定基于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的载波聚合时,在各个频段中,也可以在从1到最大值为止的范围内设定需要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管理的载波聚合。
即,基站装置2在对移动台装置1设定基于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1的载波聚合时,(i)解释为在波段参数组1(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1)中,也可以进行需要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为1的载波聚合的设定、需要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为2的载波聚合的设定,(ii)解释为在波段参数组2(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2)中,也可以设定需要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为1的载波聚合。即,基站装置2解释为如下:在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1中,可以设定最多需要三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管理的载波聚合。
此外,基站装置2解释为如下:在对移动台装置1设定基于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2的载波聚合时,在波段参数组3(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3)和波段参数组4(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4)中,也可以进行(i)分别只需要一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管理的载波聚合的设定、(ii)在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3中需要一个或者两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管理的载波聚合的设定、(iii)在波段参数组(BandParameters)#4中需要一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管理的载波聚合的设定。即,基站装置2解释为如下:在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2中,可以设定最多需要三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管理的载波聚合。
此外,移动台装置1也可以作为每个频段参数组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波段的UL定时支持(Support of UL timing for Band)),设定多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或者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的范围,而不是设定一个最大值。例如,在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的最大数为3的情况下,移动台装置1既可以将表示值的开始和结束的1和3的值设定为该参数,也可以将从1到最大值(3)为止的值(1、2、3)设定为该参数。
由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基站装置2在移动台装置1中是否能够设定具有上行链路发送定时为非调整的上行链路频率(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小区(副小区)的判断中,基于从移动台装置1接收到的移动台装置能力的信息来进行设定。此外,移动台装置1也能够将表示是否能够进行使用了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不同的小区(分量载波)的通信的移动台装置能力准确地通知给基站装置2。
通过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构成,能够解决基站装置2对不支持在多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中的发送的移动台装置1设定多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问题。
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装置1将与载波聚合时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有关的移动台装置能力通知(报告)给基站装置2。移动台装置1将全部频段的组合、或者每个频段的组合、或者每个频段可支持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通知给基站装置2。由此,移动台装置1能够将本台装置的能力适当地通知给基站装置2。因此,移动台装置1从基站装置2根据周边小区的状态和无线质量而被适当地设定载波聚合。因此,移动台装置1的吞吐量提高。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2能够基于移动台装置1通知(报告)的移动台装置能力,有效地设定上行链路发送定时不同的副小区。若需要,则基站装置2能够设定在副小区的追加时或者副小区的变更时在该副小区中实施的随机接入步骤中应用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此外,基站装置2通过使用组识别符,能够设定在副小区的追加时或者副小区的变更时与该副小区具有相同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小区的组。此外,基站装置2能够对副小区根据需要而开始随机接入步骤。由此,基站装置2能够基于移动台装置能力而进行适当的调度。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表示移动台装置1中的多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能力的参数追加到现有的移动台装置能力的参数构造来表示的方法,但若考虑消息构造的向后兼容性(backward compatibility),则有时在现有的参数构造中不施加变更而设定为其他参数更好。
因此,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表示将表示多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移动台装置能力的信息设定为其他参数的方法。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移动台装置1和基站装置2的结构分别是与图1和图2相同的结构,所以省略说明。此外,本移动台装置1和本基站装置2所配置的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能够应用与图17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
图7是表示了作为基站装置2是否能够对移动台装置1追加具有与主小区不同的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的副小区的判断基准而使用的移动台装置能力通知消息中的、移动台装置1支持的频段的组合和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能力信息的对应关系设定为参数列表的一例的图。
在图7中,作为表示移动台装置1支持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最大数的参数,将每个频段的组合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列表(波段组合的UL定时支持列表(Support List of UL timing for BandCombination))包含在移动台装置能力的消息构造中。此外,每个频段的组合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列表的列表长度等于频段的组合(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数。在该列表长度中,对每个频段的组合设定表示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最大数的参数(组合的UL定时数(Number of UL timing for Combination))。
换言之,与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有关的移动台装置能力由三个参数(波段组合的UL定时支持列表(Support List of UL timing forBand Combination)、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组合的UL定时数(Number of UL timing for Combination))构成。
图7表示作为每个频段的组合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列表(波段组合的UL定时支持列表(Support List of UL timing for BandCombination))而包含4组频段的组合(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1~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4),且设定了与各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对应的按每个频段的组合表示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最大数的参数(组合的UL定时数(Number of UL timing forCombination)#1~组合的UL定时数(Number of UL timing forCombination)#4)的例子。
此时,按每个频段的组合表示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最大数的参数(组合的UL定时数(Number of UL timing for Combination))由1以上的整数(1、2、3、……)指定。
此外,通过以设定本参数的列表和频段的组合一对一对应的方式设定参数,从而移动台装置1也能够省略表示频段的组合(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的参数,仅由按每个频段的组合表示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最大数的参数(组合的UL定时数(Numberof UL timing for Combination))构成列表。此时,与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有关的移动台装置能力由两个参数(波段组合的UL定时支持列表(Support List of UL timing for Band Combination)、组合的UL定时数(Number of UL timing for Combination))构成。
基站装置2能够基于如图7所示那样构成的移动台装置能力消息,判断能够对移动台装置1支持的频段的组合(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设定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
在这里,基站装置2在对移动台装置1设定基于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的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应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示出的第一解释或者第二解释而设定载波聚合。
此外,图8是表示了作为基站装置2是否能够对移动台装置1追加具有与主小区不同的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的副小区的判断基准而使用的移动台装置能力通知消息中的、移动台装置1支持的频段和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能力信息的对应关系设定为参数列表的一例的图。
在图8中,作为表示移动台装置1支持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最大数的参数,将该移动台装置1支持的每个频段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列表(波段的UL定时支持列表(Support List of UL timing forBand))包含在移动台装置能力的消息构造中。此外,每个频段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列表的列表长度等于频段(波段EUTRA(bandEUTRA))数。在该列表长度中,对每个频段设定表示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最大数的参数(波段的UL定时数(Number of UL timingfor Band))。换言之,与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有关的移动台装置能力由三个参数(波段的UL定时支持列表(Support List of UL timingfor Band)、波段EUTRA(bandEUTRA)、波段的UL定时数(Numberof UL timing for Band))构成。
图8表示作为每个频段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列表(波段的UL定时支持列表(Support List of UL timing for Band))而包含4组频段(波段EUTRA(bandEUTRA)#1~波段EUTRA(bandEUTRA)#4),且设定了与各波段EUTRA(bandEUTRA)对应的表示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最大数的参数(波段的UL定时数(Number of UL timingfor Band)#1~波段的UL定时数(Number of UL timing for Band)#4)的例子。
此时,按每个频段的组合表示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最大数的参数(波段的UL定时数(Number of UL timing for Band))由1以上的整数(1、2、3、……)指定。
此外,通过以设定本参数的列表和频段一对一对应的方式设定参数,从而移动台装置1也能够省略表示频段(波段EUTRA(bandEUTRA))的参数,仅由按每个频段表示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最大数的参数(波段的UL定时数(Number of UL timing for Band))构成列表。此时,与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有关的移动台装置能力由两个参数(波段的UL定时支持列表(Support List of UL timing forBand)、波段的UL定时数(Number of UL timing for Band))构成。
另外,移动台装置1也能够将(i)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最大支持数(例如,图4中的UL定时支持数(Number of Support UL timing))、(ii)每个频段的组合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最大支持数(例如,图5中的组合的UL定时支持(Support of UL timing for Combination))根据需要而通知给基站装置2。
基站装置2能够基于被通知的移动台装置能力消息,按对应的每个频段(波段EUTRA(bandEUTRA))判断移动台装置1能够设定的最大上行链路发送定时。
在这里,基站装置2在对移动台装置1设定基于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的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应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示出的第一解释或者第二解释来设定载波聚合。
由此,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基站装置2在移动台装置1中是否能够设定具有上行链路发送定时为非调整的上行链路频率(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小区(副小区)的判断中,能够基于从移动台装置1接收到的移动台装置能力的信息来进行设定。此外,移动台装置1也能够将表示是否能够进行使用了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不同的小区(分量载波)的通信的移动台装置能力准确地通知给基站装置2。
通过如第二实施方式那样构成,能够解决基站装置2对不支持在多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中的发送的移动台装置1设定多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问题。
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装置1将与载波聚合时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有关的移动台装置能力通知(报告)给基站装置2。移动台装置1将每个频段的组合、或者每个频段可支持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列表通知给基站装置2。由此,移动台装置1能够将本台装置的能力适当地通知给基站装置2。因此,移动台装置1从基站装置2根据周边小区的状态和无线质量而被适当地设定载波聚合。因此,移动台装置1的吞吐量提高。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2能够基于移动台装置1通知(报告)的移动台装置能力,有效地设定上行链路发送定时不同的副小区。若需要,则基站装置2能够设定在副小区的追加时或者副小区的变更时在该副小区中实施的随机接入步骤中应用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此外,基站装置2通过使用组识别符,能够设定在副小区的追加时或者副小区的变更时与该副小区具有相同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小区的组。此外,基站装置2能够对副小区根据需要而开始随机接入步骤。由此,基站装置2能够基于移动台装置能力而进行适当的调度。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表示通过作为表示多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移动台装置能力,按每个频段的组合或者每个频段分配1比特的识别符,从而实现移动台装置能力消息的消息量的削减的方法。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移动台装置1和基站装置2的结构可以是分别与图1和图2相同的结构,所以省略说明。此外,本移动台装置1和本基站装置2所配置的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能够应用与图17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
图9是表示了作为基站装置2是否能够对移动台装置1追加具有与主小区不同的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的副小区的判断基准而使用的移动台装置能力通知消息中的、移动台装置1支持的频段的组合和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能力信息的对应关系分别由1比特的识别符信息设定的一例的图。
在图9中,作为表示移动台装置1可否支持多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参数,将每个频段的组合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指示符(波段组合的UL定时支持指示符(Support indication of UL timing for BandCombination))包含在移动台装置能力的消息构造中。此外,每个频段的组合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指示符的列表长度等于频段的组合(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数。在该列表长度中,按每个频段的组合设定表示可否支持多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参数(真(True)或者假(False))。
换言之,与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有关的移动台装置能力由三个参数(波段组合的UL定时支持指示符(Support indication of ULtiming for Band Combination)、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真/假(True/False))构成。另外,也可以代替真/假(True/False)而设定1或者0、支持/不支持(Supported/Non-supported)等作为参数而表示同样的含义的值。
图9表示作为每个频段的组合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指示符(波段组合的UL定时支持指示符(Support indication of UL timing forBand Combination))而包含4组频段的组合(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1~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4),且设定与各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对应的按每个频段的组合表示可否支持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参数(真/假(True/False))的例子。
此外,通过以设定本参数的列表和频段的组合一对一对应的方式设定参数,从而移动台装置1也能够省略表示频段的组合(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的参数,仅由按每个频段的组合表示可否支持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参数(真/假(True/False))构成列表。此时,与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有关的移动台装置能力由两个参数(波段组合的UL定时支持指示符(Support indication of ULtiming for Band Combination)、真/假(True/False))构成。
另外,移动台装置1也能够将(i)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最大支持数(例如,图4中的UL定时支持数(Number of Support UL timing))、(ii)每个频段的组合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最大支持数(例如,图5中的组合的UL定时支持(Support of UL timing for Combination))根据需要而通知给基站装置2。
此外,移动台装置1通过按在频段的组合(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中包含的每个频段(波段EUTRA(bandEUTRA))将可否支持多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情况通知给基站装置2,也能够通知与载波聚合中的频段对应的可否支持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情况。
基站装置2能够基于被通知的移动台装置能力消息,按对应的每个频段的组合(波段组合参数组(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判断移动台装置1能够设定的最大上行链路发送定时。
此外,图10是表示了作为基站装置2是否能够对移动台装置1追加具有与主小区不同的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的副小区的判断基准而使用的移动台装置能力通知消息中的、移动台装置1支持的频段和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能力信息的对应关系分别由1比特的识别符信息设定的一例的图。
在图10中,作为表示移动台装置1可否支持多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参数,将每个频段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指示符(波段的UL定时支持指示符(Support indication of UL timing for Band))包含在移动台装置能力的消息构造中。此外,每个频段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指示符的列表长度等于支持的频段(波段EUTRA(bandEUTRA))数。在该列表长度中,按每个频段设定表示可否支持多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参数(真(True)或者假(False))。换言之,与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有关的移动台装置能力由三个参数(波段的UL定时支持指示符(Support indication of UL timing for Band)、波段EUTRA(bandEUTRA)、真/假(True/False))构成。另外,也可以代替真/假(True/False)而设定1或者0、支持/不支持(Supported/Non-supported)等作为参数而表示同样的含义的值。
图10表示作为每个频段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指示符(波段的UL定时支持指示符(Support indication of UL timing for Band))而包含4组频段(波段EUTRA(bandEUTRA)#1~波段EUTRA(bandEUTRA)#4),且设定与各波段EUTRA(bandEUTRA)对应的按每个频段表示可否支持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参数(真/假(True/False))的例子。
此外,通过以设定本参数的列表和支持的频段一对一对应的方式设定参数,从而移动台装置1也能够省略表示频段(波段EUTRA(bandEUTRA))的参数,仅由按每个频段表示可否支持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参数(真/假(True/False))构成列表。此时,与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支持数有关的移动台装置能力由两个参数(波段的UL定时支持指示符(Support indication of UL timing for Band)、真/假(True/False))构成。
另外,移动台装置1也能够将(i)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最大支持数(例如,图4中的UL定时支持数(Number of Support UL timing))、(ii)每个频段的组合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最大支持数(例如,图5中的组合的UL定时支持(Support of UL timing for Combination))根据需要而通知给基站装置2。
基站装置2能够基于被通知的移动台装置能力消息,按对应的每个频段(波段EUTRA(bandEUTRA))判断移动台装置1能够设定的最大上行链路发送定时。
由此,根据第三实施方式,基站装置2在移动台装置1中是否能够设定具有上行链路发送定时为非调整的上行链路频率(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小区(副小区)的判断中,能够基于从移动台装置1接收到的移动台装置能力的信息来进行设定。此外,移动台装置1也能够将表示是否能够进行使用了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不同的小区(分量载波)的通信的移动台装置能力准确地通知给基站装置2。
通过如第三实施方式那样构成,能够解决基站装置2对不支持在多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中的发送的移动台装置1设定多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问题。
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装置1将与载波聚合时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有关的移动台装置能力通知(报告)给基站装置2。移动台装置1将表示每个频段的组合、或者每个频段可支持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指示符通知给基站装置2。由此,移动台装置1能够将本台装置的能力适当地通知给基站装置2。因此,移动台装置1从基站装置2根据周边小区的状态和无线质量而被适当地设定载波聚合。因此,移动台装置1的吞吐量提高。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2能够基于移动台装置1通知(报告)的移动台装置能力,有效地设定上行链路发送定时不同的副小区。若需要,则基站装置2能够设定在副小区的追加时或者副小区的变更时在该副小区中实施的随机接入步骤中应用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此外,基站装置2通过使用组识别符,能够设定在副小区的追加时或者副小区的变更时与该副小区具有相同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小区的组。此外,基站装置2能够对副小区根据需要而开始随机接入步骤。由此,基站装置2能够基于移动台装置能力而进行适当的调度。
<第四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表示通过作为表示多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移动台装置能力,根据频段的组合的类型而分配1比特的识别符,从而实现移动台装置能力消息的消息量的进一步的削减的方法。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移动台装置1和基站装置2的结构可以是分别与图1和图2相同的结构,所以省略说明。此外,本移动台装置1和本基站装置2所配置的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能够应用与图17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
图11是表示了作为基站装置2是否能够对移动台装置1追加具有与主小区不同的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的副小区的判断基准而使用的移动台装置能力通知消息中的、移动台装置1支持的频段的组合的类型和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能力信息的对应关系分别由1比特的识别符信息设定的一例的图。
在图11中,作为表示移动台装置1可否支持多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参数,设定如下参数:(i)在频率内连续载波聚合(Intrabandcontiguous Carrier Aggregation)以及频率内不连续载波聚合(Intrabandnon-contiguous Carrier Aggregation)的各自中设定表示可否支持多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指示符的参数(频率内MTA支持(intraband MTA(Multi-Timing Advance(多个定时提前))support))、(ii)在频率间连续载波聚合(Interband contiguous Carrier Aggregation)以及频率间不连续载波聚合(Interband non-contiguous Carrier Aggregation)的各自中设定表示可否支持多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指示符的参数(频率间MTA支持(interband MTA(Multi-Timing Advance(多个定时提前))support))。
在各个参数(指示符)中,在支持多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时设定真(True),在不支持时设定假(False)。另外,也可以代替真/假(True/False)而设定1或者0、支持/不支持(Supported/Non-supported)等作为参数而表示同样的含义的值。
另外,此时,也可以将频率内连续载波聚合和频率内不连续载波聚合分别设为独立的参数。同样地,也可以将频率间连续载波聚合和频率间不连续载波聚合分别设为独立的参数。
另外,移动台装置1也能够将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最大支持数(例如,图4中的UL定时支持数(Number of Support UL timing))根据需要而通知给基站装置2。
基站装置2能够基于被通知的移动台装置能力消息,按对应的每个频段的组合的类型判断移动台装置1能够设定的最大上行链路发送定时。
由此,根据第四实施方式,基站装置2在移动台装置1中是否能够设定具有上行链路发送定时为非调整的上行链路频率(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小区(副小区)的判断中,能够基于从移动台装置1接收到的移动台装置能力的信息来进行设定。此外,移动台装置1也能够将表示是否能够进行使用了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不同的小区(分量载波)的通信的移动台装置能力准确地通知给基站装置2。
通过如第四实施方式那样构成,能够解决基站装置2对不支持在多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中的发送的移动台装置1设定多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问题。
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装置1将与载波聚合时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有关的移动台装置能力通知(报告)给基站装置2。移动台装置1将表示每个频段的组合的类型可支持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指示符通知给基站装置2。由此,移动台装置1能够将本台装置的能力适当地通知给基站装置2。因此,移动台装置1从基站装置2根据周边小区的状态和无线质量而被适当地设定载波聚合。因此,移动台装置1的吞吐量提高。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2能够基于移动台装置1通知(报告)的移动台装置能力,有效地设定上行链路发送定时不同的副小区。若需要,则基站装置2能够设定在副小区的追加时或者副小区的变更时在该副小区中实施的随机接入步骤中应用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此外,基站装置2通过使用组识别符,能够设定在副小区的追加时或者副小区的变更时与该副小区具有相同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小区的组。此外,基站装置2能够对副小区根据需要而开始随机接入步骤。由此,基站装置2能够基于移动台装置能力而进行适当的调度。
另外,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简单的例示,可使用各种变形例、替代例、置换例来实现。例如,本上行链路发送方式也能够应用于FDD(频分复用)方式和TDD(时分复用)方式中的任一种通信系统。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载了应用EUTRA、高级EUTRA的通信系统中的例,但本发明的移动台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移动台装置能力通知方法以及集成电路只要是支持不同的多个上行链路发送的通信系统就能够应用。此外,在移动台装置能力中表示的各参数的名称是为了便于说明而称呼的,应清楚即使实际上应用的参数名称与本申请的参数名称不同也不影响本申请主张的发明的宗旨。
此外,移动台装置1并不限定于移动的终端,也可以通过在固定终端中安装移动台装置1的功能等而实现本发明。
此外,为了便于说明,使用功能性的框图说明了实施方式的移动台装置1以及基站装置2,但也可以将用于实现移动台装置1以及基站装置2的各部分的功能或者这些功能中的一部分的程序记录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使计算机系统读取在该记录介质中记录的程序并将其执行,从而进行移动台装置1和基站装置2的控制。另外,这里所称的“计算机系统”包含OS或外围设备等的硬件。
此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是指,半导体介质(例如,RAM、非易失性存储卡等)、光记录介质(例如,DVD、MO、MD、CD、BD等)、磁记录介质(例如,磁盘、软盘等)等的可移动介质、在计算机系统中内置的硬盘(disk unit)等的存储装置。此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包含如在经由因特网等的网络或电话线路等的通信线路来发送程序时的通信线那样在短时间内动态地保持程序的介质、如成为此时的服务器或客户机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那样一定时间保持程序的介质。此外,上述程序既可以是用于实现上述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此外,也可以是通过与在计算机系统中已经记录的程序的组合来实现上述功能的程序。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移动台装置1以及基站装置2的各功能模块或者各特征一般也可以在包含作为IC(集成电路)的LSI的电路内构成。此时,LSI的集成密度也可以以任何密度实现。各功能模块以及各特征既可以单独芯片化,也可以将一部分或者全部集成而芯片化。此外,集成电路化的方法并不限定于LSI,也可以通过专用电路或者通用处理器实现。此外,在通过半导体技术的进步等而出现了替代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基于该技术的集成电路。
以上,基于特定的具体例详细叙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应清楚本发明的宗旨以及权利要求范围并不限定于这些特定的具体例。即,本说明书的记载是以例示说明为目的的,并不对本发明施加任何限制。
符号说明
1移动台装置、2基站装置、11~13发送装置、21~23接收装置、101,201接收部、102,202解调部、103,203解码部、104测定处理部、105,204控制部、106随机接入控制部、107,205编码部、108,206调制部、109,207发送部、110定时管理部、111,208上层、209网络信号发送接收部。

Claims (24)

1.一种移动台装置,将频率互不相同的多个小区进行汇集而与基站装置进行连接,其中,
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与由所述移动台装置所支持的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有关的信息和由所述移动台装置所支持的所述多个频率相关联的能力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台装置,其中,
所述能力信息为,对在汇集所述多个小区的情况下所述移动台装置支持的所述频率的全部的组合应用的所述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的支持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台装置,其中,
所述能力信息为,对在汇集所述多个小区的情况下所述移动台装置支持的所述频率的组合分别应用的所述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的支持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台装置,其中,
所述发送定时的支持数构成表示与所述移动台装置支持的所述频率的组合分别对应的所述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的支持数的列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台装置,其中,
所述能力信息为,表示与在汇集所述多个小区的情况下所述移动台装置支持的所述频率的组合分别对应的多个所述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的支持的指示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台装置,其中,
所述指示符构成与所述移动台装置支持的所述频率的组合分别对应的所述指示符的列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台装置,其中,
所述能力信息为,对在汇集所述多个小区的情况下所述移动台装置支持的所述频率分别应用的所述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的支持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台装置,其中,
所述发送定时的支持数构成与所述移动台装置支持的所述频率分别对应的所述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的支持数的列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台装置,其中,
所述能力信息为,表示与在汇集所述多个小区的情况下所述移动台装置支持的所述频率分别对应的多个所述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的支持的指示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台装置,其中,
所述指示符构成与所述移动台装置支持的所述频率分别对应的所述指示符的列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台装置,其中,
所述能力信息为,表示与在汇集所述多个小区的情况下所述移动台装置支持的所述频率的组合的类型分别对应的多个所述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的支持的指示符。
12.一种基站装置,将频率互不相同的多个小区进行汇集而与移动台装置进行通信,
接收与由所述移动台装置所支持的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有关的信息和所述移动台装置所支持的所述多个频率相关联的能力信息,
基于所述能力信息,判断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互不相同的多个小区是否能够汇集。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对所述移动台装置支持的所述频率的组合分别判断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互不相同的多个小区是否能够汇集。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对所述移动台装置支持的所述频率分别判断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互不相同的多个小区是否能够汇集。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对所述移动台装置支持的所述频率的组合的类型分别判断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互不相同的多个小区是否能够汇集。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在汇集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互不相同的多个小区的情况下,对所述移动台装置进行用于对所述小区实施随机接入步骤的随机接入设定。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在汇集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互不相同的多个小区的情况下,对所述移动台装置设定用于对所述小区表示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的组的组识别符。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在汇集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互不相同的多个小区的情况下,为了获取所述小区的所述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使所述移动台装置开始随机接入步骤。
19.一种通信系统,移动台装置和基站装置将频率互不相同的多个小区进行汇集而进行通信,其中,
所述移动台装置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与由所述移动台装置所支持的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有关的信息和由所述移动台装置所支持的所述多个频率相关联的能力信息。
20.一种通信系统,移动台装置和基站装置将频率互不相同的多个小区进行汇集而进行通信,其中,
所述移动台装置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与由所述移动台装置所支持的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有关的信息和由所述移动台装置所支持的所述多个频率相关联的能力信息,
所述基站装置接收所述能力信息,并基于所述能力信息,判断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互不相同的多个小区是否能够汇集。
21.一种移动台装置能力通知方法,在通信系统中,移动台装置和基站装置将频率互不相同的多个小区进行汇集而进行通信,所述移动台装置能力通知方法包括:
所述移动台装置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与由所述移动台装置所支持的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有关的信息和由所述移动台装置所支持的所述多个频率相关联的能力信息的步骤。
22.一种在移动台装置和基站装置将频率互不相同的多个小区进行汇集而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中的移动台装置能力通知方法,所述移动台装置能力通知方法包括:
所述移动台装置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与由所述移动台装置所支持的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有关的信息和由所述移动台装置所支持的所述多个频率相关联的能力信息的步骤;
所述基站装置接收所述能力信息的步骤;以及
所述基站装置基于所述能力信息,判断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互不相同的多个小区是否能够汇集的步骤。
23.一种集成电路,搭载在将频率互不相同的多个小区进行汇集而与基站装置进行连接的移动台装置,其中,
所述集成电路使所述移动台装置发挥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与由所述移动台装置所支持的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有关的信息和由所述移动台装置所支持的所述多个频率相关联的能力信息的功能。
24.一种集成电路,搭载在将频率互不相同的多个小区进行汇集而与移动台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其中,所述集成电路使所述基站装置发挥如下功能:
接收与由所述移动台装置所支持的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有关的信息和由所述移动台装置所支持的所述多个频率相关联的能力信息的功能;以及
基于所述能力信息,判断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互不相同的多个小区是否能够汇集的功能。
CN201280030266.XA 2011-06-21 2012-06-15 移动台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移动台装置能力通知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Active CN1036211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37017 2011-06-21
JP2011137017A JP5856763B2 (ja) 2011-06-21 2011-06-21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能力通知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PCT/JP2012/065342 WO2012176703A1 (ja) 2011-06-21 2012-06-15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能力通知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21161A true CN103621161A (zh) 2014-03-05
CN103621161B CN103621161B (zh) 2017-05-31

Family

ID=47422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0266.XA Active CN103621161B (zh) 2011-06-21 2012-06-15 移动台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移动台装置能力通知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009897B2 (zh)
EP (1) EP2725861B1 (zh)
JP (1) JP5856763B2 (zh)
CN (1) CN103621161B (zh)
WO (1) WO2012176703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7043A (zh) * 2014-09-26 2016-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能力的上报、获取方法及装置
WO2017076141A1 (zh) * 2015-11-05 2017-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报频带组合的方法、基站以及用户设备
CN110011772A (zh) * 2018-01-05 2019-07-12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终端能力上报方法、确定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TWI695603B (zh) * 2017-06-06 2020-06-01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實現數據映射傳輸的方法及相關產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1711B (zh) * 2011-08-12 2014-03-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终端设备的能力上报方法和设备
JP5302438B1 (ja) * 2012-04-20 2013-10-0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
US9226290B2 (en) * 2012-08-16 2015-12-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 timing advance groups (TAGS) for UL carrier aggregation (CA)
KR102047796B1 (ko) * 2012-10-08 2019-11-2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성능을 보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6188305B2 (ja) * 2012-11-02 2017-08-3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局
WO2014069587A1 (ja) * 2012-11-02 2014-05-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送信方法、受信方法、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5902608B2 (ja) * 2012-12-28 2016-04-1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JP2016040855A (ja) * 2013-01-16 2016-03-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KR102025385B1 (ko) * 2013-02-26 2019-11-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셀 내의 캐리어 집적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능력에 따른 제어 채널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EP2782409A1 (en) 2013-03-20 2014-09-24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Deterministic UE behaviour for CSI/SRS Reporting during DRX
US9655088B2 (en) * 2013-04-17 2017-05-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Utilizing unused uplink sequence shifts for signaling
CN105264809B (zh) * 2013-07-30 2020-01-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WO2015142278A1 (en) * 2014-03-20 2015-09-2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Node and method for capability reporting
US20150327198A1 (en) * 2014-05-12 2015-11-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Handling of Cells Associated with Timing Advance Group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WO2015174904A1 (en) * 2014-05-16 2015-11-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etermination of ue band and synchronization capability in dual connectivity
CN113285791A (zh) * 2015-05-15 2021-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装置及方法
WO2017130852A1 (ja) 2016-01-25 2017-08-03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及び基地局
JP6313354B2 (ja) * 2016-03-10 2018-04-1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局
EP3445111B1 (en) * 2016-07-28 2023-05-2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network equipment, and terminal equipment
WO2018085721A1 (en) * 2016-11-04 2018-05-11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to report band combination capabilities in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MX2019009144A (es) * 2017-02-02 2019-09-1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ensajes de asignacion que reconocen intento de acceso sin asignar recursos.
CN108541063B (zh) * 2017-03-01 2020-09-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载波小区增强的方法及装置
JP6576389B2 (ja) * 2017-05-25 2019-09-18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移動端末試験装置とその周波数情報設定方法
WO2019141866A1 (en) * 2018-01-22 2019-07-25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c. Communicating uplink signals
EP3908021B1 (en) * 2018-05-30 2023-10-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termining extensible capability feature sets for a user equipment
WO2020097942A1 (zh) * 2018-11-16 2020-05-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终端的带宽能力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JP2021114793A (ja) * 2021-04-23 2021-08-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通信端末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7314372B1 (ja) 2022-08-05 2023-07-25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スカレータの乗り込み位置指定方法およびエスカレータシステ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26105A1 (ja) * 2009-04-28 2010-11-0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及び制御方法
CN101888648A (zh) * 2009-05-11 2010-11-1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上行同步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0148404A1 (en) * 2009-06-19 2010-12-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that facilitates a timing alignment in a multicarrier system
CN102045763A (zh) * 2011-01-06 2011-05-0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设备能力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0414B (zh) * 2008-09-22 2014-05-21 夏普株式会社 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移动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JPWO2011043396A1 (ja) * 2009-10-06 2013-03-0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JP4740365B2 (ja) 2009-10-26 2011-08-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方法、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プロセッサ
US8804633B2 (en) * 2009-11-05 2014-08-12 Innovative Soni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trigger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KR101512388B1 (ko) * 2010-01-08 2015-04-16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다수의 업링크 캐리어와의 시간 정렬 유지
KR101710607B1 (ko) * 2010-01-20 2017-02-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기의 핸드오버를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RU2567377C2 (ru) * 2010-08-16 2015-11-10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 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Узлы и способы для улучшения позиционирования
US8717920B2 (en) * 2010-10-08 2014-05-0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ignalling mechanism for multi-tiered intra-band carrier aggregation
US8750807B2 (en) * 2011-01-10 2014-06-10 Mediatek Inc. Measurement gap configu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KR101776873B1 (ko) * 2011-01-11 2017-09-1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역방향 전송 출력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26105A1 (ja) * 2009-04-28 2010-11-0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及び制御方法
CN101888648A (zh) * 2009-05-11 2010-11-1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上行同步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0148404A1 (en) * 2009-06-19 2010-12-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that facilitates a timing alignment in a multicarrier system
CN102045763A (zh) * 2011-01-06 2011-05-0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设备能力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 "Discussion on TA group management",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74 R2-113285》 *
INTERDIGITAL COMMUNICATIONS: "Support for multiple Timing Advance in LTE CA", 《3GPP TSG-RAN WG2 #74 TDOC R2-113255》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7043A (zh) * 2014-09-26 2016-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能力的上报、获取方法及装置
WO2017076141A1 (zh) * 2015-11-05 2017-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报频带组合的方法、基站以及用户设备
CN106686602A (zh) * 2015-11-05 2017-05-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报频带组合的方法、基站以及用户设备
TWI695603B (zh) * 2017-06-06 2020-06-01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實現數據映射傳輸的方法及相關產品
US11153048B2 (en) 2017-06-06 2021-10-19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data mapping and transmission and related product
US11387954B2 (en) 2017-06-06 2022-07-1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data mapping and transmission and related product
CN110011772A (zh) * 2018-01-05 2019-07-12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终端能力上报方法、确定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009897B2 (en) 2018-06-26
WO2012176703A1 (ja) 2012-12-27
JP5856763B2 (ja) 2016-02-10
US20140140318A1 (en) 2014-05-22
EP2725861A1 (en) 2014-04-30
JP2013005366A (ja) 2013-01-07
EP2725861B1 (en) 2017-12-27
CN103621161B (zh) 2017-05-31
EP2725861A4 (en) 2014-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21161A (zh) 移动台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移动台装置能力通知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4025676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及基站装置的通信方法
EP4366189A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triggering and configuration in a new radio network
CN102812769B (zh) 移动台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集成电路及移动台装置的控制程序
US8570948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radio link state management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CN115396076A (zh) 一种信号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2567639B (zh) 用于通信的装置、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JP2022078322A (ja) 端末、基地局、通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05340343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控制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5379411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控制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2870450A (zh) 次服务小区无线电链路监测和无线电链路失败处理
CN104685948A (zh) 终端、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5814921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通知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3069896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随机接入的设备和方法
EP2819479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synchronous cell
RU2729051C1 (ru) Процедура произвольного доступа
CN103493576A (zh) 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随机接入处理方法及集成电路
CN104170477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控制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5580415A (zh)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4322097A (zh) 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测量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4521318A (zh) 终端、基站、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4521319A (zh) 终端、基站、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US20210227607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10178589B2 (en) Methods in a radio access node for obtaining neighbouring information and radio access nodes
JP2013042258A (ja)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上りリンク送信制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