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45763A - 一种用户设备能力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户设备能力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45763A
CN102045763A CN2011100018868A CN201110001886A CN102045763A CN 102045763 A CN102045763 A CN 102045763A CN 2011100018868 A CN2011100018868 A CN 2011100018868A CN 201110001886 A CN201110001886 A CN 201110001886A CN 102045763 A CN102045763 A CN 1020457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frame
descending sub
frame configuration
different tdd
carrier w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0188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45763B (zh
Inventor
梁靖
赵亚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00188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457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457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5763A/zh
Priority to PCT/CN2011/084918 priority patent/WO2012092825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457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57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户设备能力的处理方法和设备,该方法包括:用户设备将自身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通知给网络侧;或者,用户设备将自身的能力信息通知给网络侧。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侧能够获知用户设备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配置载波的能力信息,并使用户设备可以在这种场景下工作。

Description

一种用户设备能力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设备能力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1)载波聚合技术
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及以前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一个小区中只有一个载波,在LTE系统中最大带宽为20MHz,如图1所示的LTE小区的载波分布示意图。在LTE-A(LTE-Advanced,高级LTE)系统中,系统的峰值速率比LTE系统有巨大的提高,要求达到下行1Gbps,上行500Mbps。
如果只使用一个最大带宽为20MHz的载波是无法达到峰值速率要求的,因此,LTE-A系统需要扩展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可以使用的带宽,由此引入了CA(Carrier Aggregation,载波聚合)技术,即将同一个eNB(基站)下的多个连续或不连续的载波聚合在一起,同时为UE提供服务,以提供UE所需的速率。这些聚合在一起的载波又称为CC(component carrier,成员载波),每个小区均可是一个成员载波,不同eNB下的小区(成员载波)不能聚合。而为了保证LTE的UE能在每一个聚合的载波下工作,每个载波最大不超过20MHz,如图2所示的LTE-A系统的CA技术示意图。图2所示的LTE-A的基站下有4个可聚合的载波,基站可同时在4个载波上和UE进行数据传输,以提高系统吞吐量。
(2)LTE系统中的TDD(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子帧配置
在LTE系统中,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双工)和TDD模式均是一个无线帧10ms,一个子帧1ms。对于每个TDD的无线帧,定义了七种TDD上/下行子帧配置,如表1所示,其中D代表DL子帧,U代表UL子帧,S代表TDD系统的特殊子帧,例如,配置1为DSUUDDSUUD。
表 1  TDD上/下行子帧配置
(3)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的聚合场景
LTE Rel-11或以后版本的系统中,为了避免对其他TDD系统的干扰,位于不同band(频带)的LTE小区可能使用不同的TDD上/下行子帧配置,如图3所示的LTE-A CA的UE的聚合的不同band使用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示意图。其中,载波1和载波2位于Band A,载波3位于Band B,小区1、小区2和小区3分别是载波1、载波2和载波3上的小区。小区1和小区2的TDD上/下行配置相同,均为配置1,小区3的TDD上/下行子帧配置与小区1和小区2不同,为配置2。如果UE希望利用这三个小区进行载波聚合,则会出现UE所有聚合小区的TDD上/下行配置不同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一个UE可以聚合多个band,而且不同band可以支持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则一般来说,UE会针对不同band使用不同的收发机。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技术中UE只能对TDD上/下行子帧配置相同的小区进行聚合,在LTE Rel-11,针对UE聚合的不同载波/频带可能引入不同的TDD上/下行子帧配置,现有技术无法让UE在这种场景下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设备能力的处理方法和设备,以使网络能够获知用户设备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配置载波的能力信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设备能力的处理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将自身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通知给网络侧;或者,
用户设备将自身的能力信息通知给网络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设备能力的处理方法,包括:
网络侧接收用户设备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的信息;或者,
网络侧接收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并根据所述能力信息确定用户设备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将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通知给网络侧;或者,将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通知给网络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设备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的信息;或者,接收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能力信息确定用户设备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网络侧能够获知用户设备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配置载波的能力信息,并使用户设备可以在这种场景下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LTE小区的载波分布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LTE-A系统的CA技术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LTE-A CA的UE的聚合的不同band使用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能力的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能力的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侧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LTE-A系统中引入了CA技术,UE可以同时聚合多个载波进行工作,对于TDD模式的UE,在LTE Rel-10仅能聚合上/下行子帧配置相同的载波,由于可聚合的载波可能归属不同频带,且归属的频带间距可能较大,而这些频带可能是和其它系统(如TD-SCDMA系统)共享或者相邻的,因此为了避免不同系统之间的上/下行交叉干扰,在LTE Rel-11,针对UE聚合的不同载波/频带可能引入不同的TDD上/下行子帧配置。
为了保证UE在不同载波/频带上配置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的情况下仍可正常工作,UE需要支持这种配置,而网络侧需要获取UE的这种能力,现有技术中并没有相关的UE能力获取和使用方法。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设备能力的处理方法和设备,以使网络侧获知UE是否支持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的能力信息,并使UE可以正常工作。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一种用户设备能力的处理(如UE能力的获取及使用)方法,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UE根据预设策略和自身的能力信息确定自身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其中,该预设策略可以为预先规定的,包括但不限于:可使用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的最小频带间隔;或者,可使用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的载波聚合场景。该能力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之一或任意组合:用户设备所支持的频带信息、频点信息、带宽信息、接收机个数信息等。
具体的,UE可根据预设策略,并结合自身的射频设备(如接收机)、所支持的频带(频点)、带宽等信息,确定是否具备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的载波的UE能力。
步骤402,用户设备将自身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通知给网络侧。其中,用户设备可通过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过程将自身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通知给网络侧。该RRC过程可以利用现有的UE能力查询过程,也可以是新增的RRC过程。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通过第一标识(如某个bit为0)表示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通过第二标识(如某个bit为1)表示不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或者,通过第三标识(如某个bit为0)表示支持某个band和其他band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通过第四标识(如某个bit为1)表示不支持所述band和其他band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或者,通过第五标识(如某个bit为0)表示支持某个band组合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通过第六标识(如某个bit为1)表示不支持所述band组合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或者,通过第七标识(如某个bit为0)表示支持某个聚合场景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通过第八标识(如某个bit为1)表示不支持所述聚合场景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
步骤403,网络侧接收用户设备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的信息。其中,网络侧可通过RRC过程接收用户设备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的信息。
步骤404,如果用户设备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网络侧为用户设备配置可聚合的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的载波集合。
具体的,网络侧可根据UE能力,并结合其他信息(如系统需求或者限制)为UE配置可以聚合的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的载波集合。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一种用户设备能力的处理方法,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UE将自身的能力信息通知给网络侧。其中,该能力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之一或任意组合:用户设备所支持的频带信息、频点信息、带宽信息、接收机个数信息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可通过RRC过程将自身的能力信息通知给网络侧,该RRC过程可以利用现有的UE能力查询过程,也可以是新增的RRC过程。
步骤502,网络侧通过RRC过程接收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
步骤503,网络侧根据该能力信息确定用户设备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
具体的,网络侧可根据预设策略和该能力信息确定用户设备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网络侧可根据预设策略、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网络侧的能力信息确定用户设备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其中,该预设策略可以为预先规定的,包括但不限于:可使用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的最小频带间隔;或者,可使用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的载波聚合场景。该网络侧的能力信息包括:网络侧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的载波。
步骤504,如果用户设备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网络侧为用户设备配置可聚合的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的载波集合。
具体的,网络侧可根据UE能力,并结合其他信息(如系统需求或者限制)为UE配置可以聚合的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的载波集合。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从硬件能力和需求等角度,协议预先规定可以使用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的最小频带间隔为100MHz。UE有两个接收机,接收机1支持band1,接收机2支持band2,二个band的频率间隔为200MHz。UE可同时聚合band1中的带宽为20MHz的载波和band2内的带宽为20MHz的载波进行载波聚合传输。
UE根据最小频带间隔的需求(100MHz)以及自身的射频设备能力(支持band1和band2聚合,二者间隔为200MHz),确定自身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配置的载波。例如,band1中的带宽为20MHz的小区1和band2中的带宽为20MHz的小区2,可以是不同的TDD上/下行配置,小区1为TDD配置1,小区2为TDD配置2,则UE能力中会指示UE可聚合小区1和小区2。
进一步的,UE确定自己可以聚合这两个band上的TDD上/下行配置不同的载波,并将其包含在UE能力中通知给网络。其中,UE能力中的指示可以是一个BOOLEAN型的变量,TRUE表示支持,FALSE表示不支持。或者是一个bit,“1” 表示支持,“0” 表示不支持。UE能力的格式可以如表2所示:
表2
UE支持的聚合频带组合 是否可以聚合不同TDD上/下行配置的载波
Band1+Band2
本发明实施例中,UE可以利用现有的UE能力查询过程通知网络该能力;也可以使用新的RRC过程,在网络需要该能力时向网络上报该能力。
进一步的,网络侧(如基站)根据上报的UE能力,为UE配置可以聚合的不同TDD上/下行配置的载波集合,即为UE配置聚合band1的小区1和band2的小区2,并且在这两个小区上调度UE进行后续工作。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从硬件能力和需求等角度,协议预先规定可以使用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的最小频带间隔为100MHz。UE有两个接收机,接收机1支持band1,接收机2支持band2,二个band的频率间隔为200MHz。UE可同时聚合band1中的带宽为20MHz的载波和band2内的带宽为20MHz的载波进行载波聚合传输。UE将以上信息包含在UE能力中通知给网络,UE能力的格式可以如表3所示:
表3
UE支持的聚合频带组合 可以聚合的带宽
Band1+Band2 20MHz(band1)+20MHz(band2)
本发明实施例中,UE可以利用现有的UE能力查询过程通知网络该能力;也可以使用新的RRC过程,在网络需要该能力时向网络上报该能力。
进一步的,网络根据最小频带间隔的需求(100MHz)以及UE上报的UE能力(支持band1和band2聚合),同时结合band1和band2的频率间隔为200MHz,确定该UE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配置的载波。例如,band1中的带宽为20MHz的小区1和band2中的带宽为20MHz的小区2,可以是不同的TDD上/下行配置,小区1为TDD配置1,小区2为TDD配置2,UE可以聚合。
基站根据上报的UE能力确定UE可以聚合band1和band2上的不同TDD配置小区(小区1和小区2),之后结合基站自身能力也支持band1和band2聚合,为UE配置可以聚合的不同TDD上/下行配置的载波集合,即为UE配置聚合band1的小区1和band2的小区2,并且在这两个小区上调度UE进行后续工作。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中,从硬件能力和需求等角度,协议预先规定可以使用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的载波聚合场景:对于TDD的UE,可以聚合band1和band5上的使用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的载波。UE有两个接收机,接收机1支持band1,接收机2支持band5;UE可以同时聚合band1中的带宽为20MHz的载波和band5内的带宽为20MHz的载波进行载波聚合传输。
UE根据载波聚合场景(对于TDD的UE,可以聚合band1和band5上的使用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的载波)以及自身的射频设备能力(支持band1和band5聚合),确定自身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配置的载波。例如,band1中的带宽为20MHz的小区1和band5中的带宽为20MHz的小区2,可以是不同的TDD上/下行配置,小区1为TDD配置1,小区2为TDD配置2,则UE能力中会指示UE可以聚合小区1和小区2。
UE确定自身可以聚合这两个band上的TDD上/下行配置不同的载波,将其包含在UE能力中通知网络。UE能力中的指示可以是一个BOOLEAN型的变量,TRUE表示支持,FALSE表示不支持;或者是一个bit,“1” 表示支持,“0” 表示不支持。UE能力的格式可以如表4所示。
表4
UE支持的聚合频带组合 是否可以聚合不同TDD上/下行配置的载波
Band1+Band5
本发明实施例中,UE可以利用现有的UE能力查询过程通知网络该能力;也可以使用新的RRC过程,在网络需要该能力时向网络上报该能力。
进一步的,网络侧(如基站)根据上报的UE能力,为UE配置可以聚合的不同TDD上/下行配置的载波集合,即为UE配置聚合band1的小区1和band5的小区2,并且在这两个小区上调度UE进行后续工作。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中,从硬件能力和需求等角度,协议预先规定可以使用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的载波聚合场景:对于TDD的UE,可以聚合band1和band5上的使用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的载波。UE有两个接收机,接收机1支持band1,接收机2支持band5;UE可以同时聚合band1中的带宽为20MHz的载波和band5内的带宽为20MHz的载波进行载波聚合传输。UE将以上信息包含在UE能力中通知网络,UE能力的格式可以如表5所示:
表5
UE支持的聚合频带组合 可以聚合的带宽
Band1+Band5 20MHz(band1)+20MHz(band5)
本发明实施例中,UE可以利用现有的UE能力查询过程通知网络该能力;也可以使用新的RRC过程,在网络需要该能力时向网络上报该能力。
进一步的,网络根据载波聚合场景(对于TDD的UE,可以聚合band1和band5上的使用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的载波),同时结合UE能力中的UE支持band1和band5聚合,确定该UE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配置的载波。例如,band1中的带宽为20MHz的小区1和band5中的带宽为20MHz的小区2,可以是不同的TDD上/下行配置,小区1为TDD配置1,小区2为TDD配置2,UE可以聚合。
基站根据UE上报的UE能力确定了UE可以聚合band1和band5上的不同TDD配置小区(小区1和小区2),然后结合基站自身能力也支持band1和band5聚合,为UE配置可以聚合的不同TDD上/下行配置的载波集合,即为UE配置聚合band1的小区1和band5的小区2,并且在这两个小区上调度UE进行后续工作。
实施例七
基于与上述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如图6所示,该设备包括:
发送模块11,用于将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通知给网络侧;或者,将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通知给网络侧。
确定模块12,用于根据预设策略和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用户设备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预设策略包括:可使用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的最小频带间隔;或者,可使用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的载波聚合场景。
所述能力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之一或任意组合:所述用户设备所支持的频带信息、频点信息、带宽信息、接收机个数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11,具体用于通过RRC过程将自身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通知给网络侧;或者,通过RRC过程将自身的能力信息通知给网络侧。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通过第一标识表示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通过第二标识表示不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或者,通过第三标识表示支持某个band和其他band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通过第四标识表示不支持所述band和其他band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或者,通过第五标识表示支持某个band组合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通过第六标识表示不支持所述band组合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或者,通过第七标识表示支持某个聚合场景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通过第八标识表示不支持所述聚合场景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
其中,本发明装置的各个模块可以集成于一体,也可以分离部署。上述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实施例八
基于与上述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如图7所示,该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21,用于接收用户设备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的信息;或者,接收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
确定模块22,用于根据所述能力信息确定用户设备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
所述确定模块22,具体用于根据预设策略和所述能力信息确定用户设备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
所述确定模块22,具体用于 根据预设策略、所述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网络侧的能力信息确定用户设备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预设策略包括:可使用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的最小频带间隔;或者,可使用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的载波聚合场景。所述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之一或任意组合:所述用户设备所支持的频带信息、频点信息、带宽信息、接收机个数信息;所述网络侧的能力信息包括:网络侧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的载波。
所述接收模块21,具体用于通过RRC过程接收用户设备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的信息;或者,通过RRC过程接收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
该网络侧设备还包括:
配置模块23,用于如果用户设备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为所述用户设备配置可聚合的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的载波集合。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通过第一标识表示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通过第二标识表示不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或者,通过第三标识表示支持某个band和其他band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通过第四标识表示不支持所述band和其他band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或者,通过第五标识表示支持某个band组合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通过第六标识表示不支持所述band组合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或者,通过第七标识表示支持某个聚合场景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通过第八标识表示不支持所述聚合场景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
其中,本发明装置的各个模块可以集成于一体,也可以分离部署。上述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8)

1.一种用户设备能力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设备将自身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通知给网络侧;或者,
用户设备将自身的能力信息通知给网络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将自身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通知给网络侧,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预设策略和自身的能力信息确定自身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并将确定的能力通知给网络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策略包括:可使用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的最小频带间隔;或者,可使用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的载波聚合场景。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力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之一或任意组合:
所述用户设备所支持的频带信息、频点信息、带宽信息、接收机个数信息。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通过RRC过程将自身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通知给网络侧;或者,
所述用户设备通过RRC过程将自身的能力信息通知给网络侧。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通过第一标识表示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通过第二标识表示不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或者,
通过第三标识表示支持某个band和其他band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通过第四标识表示不支持所述band和其他band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或者,
通过第五标识表示支持某个band组合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通过第六标识表示不支持所述band组合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或者,
通过第七标识表示支持某个聚合场景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通过第八标识表示不支持所述聚合场景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
7.一种用户设备能力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侧接收用户设备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的信息;或者,
网络侧接收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并根据所述能力信息确定用户设备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能力信息确定用户设备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包括:
所述网络侧根据预设策略和所述能力信息确定用户设备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能力信息确定用户设备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包括:
所述网络侧根据预设策略、所述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网络侧的能力信息确定用户设备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策略包括:可使用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的最小频带间隔;或者,可使用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的载波聚合场景。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之一或任意组合:所述用户设备所支持的频带信息、频点信息、带宽信息、接收机个数信息;
所述网络侧的能力信息包括:网络侧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的载波。
12.如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网络侧通过RRC过程接收用户设备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的信息;或者,
网络侧通过RRC过程接收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
13.如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如果用户设备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网络侧为所述用户设备配置可聚合的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的载波集合。
14.如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通过第一标识表示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通过第二标识表示不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或者,
通过第三标识表示支持某个band和其他band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通过第四标识表示不支持所述band和其他band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或者,
通过第五标识表示支持某个band组合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通过第六标识表示不支持所述band组合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或者,
通过第七标识表示支持某个聚合场景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通过第八标识表示不支持所述聚合场景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
15.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将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通知给网络侧;或者,将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通知给网络侧。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策略和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用户设备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策略包括:可使用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的最小频带间隔;或者,可使用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的载波聚合场景。
18.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力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之一或任意组合:
所述用户设备所支持的频带信息、频点信息、带宽信息、接收机个数信息。
19.如权利要求15-17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通过RRC过程将自身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通知给网络侧;或者,通过RRC过程将自身的能力信息通知给网络侧。
20.如权利要求15-17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通过第一标识表示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通过第二标识表示不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或者,
通过第三标识表示支持某个band和其他band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通过第四标识表示不支持所述band和其他band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或者,
通过第五标识表示支持某个band组合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通过第六标识表示不支持所述band组合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或者,
通过第七标识表示支持某个聚合场景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通过第八标识表示不支持所述聚合场景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
21.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设备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的信息;或者,接收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能力信息确定用户设备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预设策略和所述能力信息确定用户设备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预设策略、所述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网络侧的能力信息确定用户设备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
24.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策略包括:可使用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的最小频带间隔;或者,可使用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的载波聚合场景。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之一或任意组合:所述用户设备所支持的频带信息、频点信息、带宽信息、接收机个数信息;
所述网络侧的能力信息包括:网络侧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的载波。
26.如权利要求21-23任一项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通过RRC过程接收用户设备是否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的信息;或者,通过RRC过程接收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
27.如权利要求21-23任一项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如果用户设备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为所述用户设备配置可聚合的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的载波集合。
28.如权利要求21-23任一项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
通过第一标识表示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通过第二标识表示不支持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的能力;或者,
通过第三标识表示支持某个band和其他band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通过第四标识表示不支持所述band和其他band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或者,
通过第五标识表示支持某个band组合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通过第六标识表示不支持所述band组合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或者,
通过第七标识表示支持某个聚合场景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通过第八标识表示不支持所述聚合场景聚合不同TDD上/下行子帧配置载波。
CN201110001886.8A 2011-01-06 2011-01-06 一种用户设备能力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20457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01886.8A CN102045763B (zh) 2011-01-06 2011-01-06 一种用户设备能力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PCT/CN2011/084918 WO2012092825A1 (zh) 2011-01-06 2011-12-29 一种用户设备能力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01886.8A CN102045763B (zh) 2011-01-06 2011-01-06 一种用户设备能力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45763A true CN102045763A (zh) 2011-05-04
CN102045763B CN102045763B (zh) 2014-06-04

Family

ID=43911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01886.8A Active CN102045763B (zh) 2011-01-06 2011-01-06 一种用户设备能力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45763B (zh)
WO (1) WO2012092825A1 (zh)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92825A1 (zh) * 2011-01-06 2012-07-1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设备能力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02986286A (zh) * 2011-06-21 2013-03-20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具有不同时分双工配置的载波聚合的系统和方法
CN103368710A (zh) * 2012-04-10 2013-10-23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处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WO2013166986A1 (zh) * 2012-05-10 2013-11-1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传输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系统和基站设备
CN103517259A (zh) * 2012-06-29 2014-01-1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支持载波聚合带宽能力的上报方法、系统及设备
WO2014015793A1 (zh) * 2012-07-23 2014-0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能力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03621161A (zh) * 2011-06-21 2014-03-05 夏普株式会社 移动台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移动台装置能力通知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WO2014040503A1 (zh) * 2012-09-17 2014-03-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频段扩展能力上报和下发的方法和装置
CN103765937A (zh) * 2011-08-22 2014-04-30 夏普株式会社 用户设备能力信令
CN103959883A (zh) * 2011-10-03 2014-07-3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tdd载波聚集的半双工/全双工操作
WO2014205653A1 (zh) * 2013-06-25 2014-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进行载波聚合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TWI500307B (zh) * 2011-09-30 2015-09-11 Innovative Sonic Corp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改善分時雙工跨頻帶載波聚合的方法和通訊設備
CN102986286B (zh) * 2011-06-21 2016-11-30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具有不同时分双工配置的载波聚合的系统和方法
US9590770B2 (en) 2012-04-10 2017-03-07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handl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17076141A1 (zh) * 2015-11-05 2017-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报频带组合的方法、基站以及用户设备
CN110495196A (zh) * 2019-06-21 2019-11-22 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能力参数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567114A (zh) * 2018-01-12 2020-08-2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3648A (zh) * 2009-04-27 2010-10-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lte系统中信息的发送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1938797A (zh) * 2009-06-29 2011-01-0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用户设备无线能力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5763B (zh) * 2011-01-06 2014-06-0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设备能力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3648A (zh) * 2009-04-27 2010-10-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lte系统中信息的发送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1938797A (zh) * 2009-06-29 2011-01-0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用户设备无线能力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ATT等: "New study item proposal for Further Enhancements to LTE TDD for DL-UL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and Traffic Adaptation", 《3GPP TSG-RAN MEETING #50,RP-101427》 *
CATT等: "New study item proposal for Further Enhancements to LTE TDD for DL-UL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and Traffic Adaptation", 《3GPP TSG-RAN MEETING #50,RP-101427》, 10 December 2010 (2010-12-10) *
ERICSSON 等: "TDD special subframe configuration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3GPP TSG-RAN WG1 #63, R1-106330》 *
ERICSSON: "Scenarios and Assumption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in LTE Advanced", 《3GPP TSG-RAN WG4 MEETING #50, R4-090594》 *
ERICSSON: "Scenarios and Assumption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in LTE Advanced", 《3GPP TSG-RAN WG4 MEETING #50, R4-090594》, 13 February 2009 (2009-02-13) *

Cited B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92825A1 (zh) * 2011-01-06 2012-07-1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设备能力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US9137804B2 (en) 2011-06-21 2015-09-15 Mediatek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fferent TDD configurations in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2986286A (zh) * 2011-06-21 2013-03-20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具有不同时分双工配置的载波聚合的系统和方法
CN107018570B (zh) * 2011-06-21 2021-01-29 寰发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时分双工配置的载波聚合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US10045351B2 (en) 2011-06-21 2018-08-07 Mediatek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fferent TDD configurations in carrier aggregation
US10009897B2 (en) 2011-06-21 2018-06-2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capability notif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CN107018570A (zh) * 2011-06-21 2017-08-04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时分双工配置的载波聚合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3621161A (zh) * 2011-06-21 2014-03-05 夏普株式会社 移动台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移动台装置能力通知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3621161B (zh) * 2011-06-21 2017-05-31 夏普株式会社 移动台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移动台装置能力通知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2986286B (zh) * 2011-06-21 2016-11-30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具有不同时分双工配置的载波聚合的系统和方法
CN103765937B (zh) * 2011-08-22 2018-08-24 夏普株式会社 用户设备能力信令
CN103765937A (zh) * 2011-08-22 2014-04-30 夏普株式会社 用户设备能力信令
US9906946B2 (en) 2011-08-22 2018-02-2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User equipment capability signaling
US10673602B2 (en) 2011-09-30 2020-06-02 Innovative Soni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ment of TDD inter-band carrier aggreg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500307B (zh) * 2011-09-30 2015-09-11 Innovative Sonic Corp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改善分時雙工跨頻帶載波聚合的方法和通訊設備
CN103959883A (zh) * 2011-10-03 2014-07-3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tdd载波聚集的半双工/全双工操作
US9807746B2 (en) 2012-04-10 2017-10-3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handl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3368710B (zh) * 2012-04-10 2016-06-29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处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CN103368710A (zh) * 2012-04-10 2013-10-23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处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TWI492570B (zh) * 2012-04-10 2015-07-11 Ind Tech Res Inst 處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US9590770B2 (en) 2012-04-10 2017-03-07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handl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13166986A1 (zh) * 2012-05-10 2013-11-1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传输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系统和基站设备
CN103517259A (zh) * 2012-06-29 2014-01-1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支持载波聚合带宽能力的上报方法、系统及设备
WO2014015793A1 (zh) * 2012-07-23 2014-0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能力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03580781A (zh) * 2012-07-23 2014-0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能力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03580781B (zh) * 2012-07-23 2019-0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能力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基站
US9800374B2 (en) 2012-09-17 2017-10-24 Xi'an Zhongxing New Software Co. Ltd.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porting and issuing frequency band extension capability
WO2014040503A1 (zh) * 2012-09-17 2014-03-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频段扩展能力上报和下发的方法和装置
WO2014205653A1 (zh) * 2013-06-25 2014-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进行载波聚合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US10080186B2 (en) 2013-06-25 2018-09-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arrier aggreg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US9642141B2 (en) 2013-06-25 2017-05-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arrier aggreg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WO2017076141A1 (zh) * 2015-11-05 2017-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报频带组合的方法、基站以及用户设备
CN111567114A (zh) * 2018-01-12 2020-08-2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装置
CN111567114B (zh) * 2018-01-12 2023-07-07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终端和发送方法
CN110495196A (zh) * 2019-06-21 2019-11-22 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能力参数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495196B (zh) * 2019-06-21 2022-06-10 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能力参数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45763B (zh) 2014-06-04
WO2012092825A1 (zh) 2012-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45763B (zh) 一种用户设备能力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EP3240345B1 (en) Enhanced carrier aggregation scheduling method and device in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EP3611984B1 (en) Resource ind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2378370B (zh) 一种载波聚合能力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02026208B (zh) 一种对频谱资源进行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CN102076031A (zh) 一种配置小区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56185B (zh) 信道盲检测方法、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02014496B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配置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3222320B (zh) 一种载波聚合调度装置、载波聚合调度方法和基站
CN103580781B (zh) 能力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02083154A (zh) 一种切换时辅小区配置的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N101873648A (zh) 一种lte系统中信息的发送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104982B (zh) 一种多载波系统的连接重建方法和设备
CN102300158A (zh) 时分双工系统中获知载波信息及载波信息指示方法和设备
JP2020516128A (ja) Dmrs送信方法及び通信デバイス
CN102215586A (zh) 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盲检的方法及设备
EP3684121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source indic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120327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dcch monitoring capability per component carriers in a carrier aggregation for span based pdcch monitoring
CN104811411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US2018010288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sequence
EP3716708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CN103874085A (zh) 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08377556A (zh) 一种基于载波聚合的下行控制信令实现方法
US20160316376A1 (en)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Downlink Transmission
CN101873614A (zh) 一种lte-a系统中多载波聚合小区的配置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