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21319A - 终端、基站、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 Google Patents

终端、基站、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21319A
CN104521319A CN201380041164.2A CN201380041164A CN104521319A CN 104521319 A CN104521319 A CN 104521319A CN 201380041164 A CN201380041164 A CN 201380041164A CN 104521319 A CN104521319 A CN 1045213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terminal
secondary signal
base station
se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116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内涉
相羽立志
今村公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5213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213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04B17/327Received signal code power [RSC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基站和终端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中,基站和终端能够有效率地进行接收功率测定的终端、基站、方法以及集成电路。一种与基站进行通信的终端,包括:接收部,进行基于第一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的接收部;以及所述接收部,在通过上位层而被通知与第二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进行基于所述第二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进一步,所述接收部在被通知与第三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进行基于所述第三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

Description

终端、基站、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基站、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背景技术
在如基于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i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的WCDMA(注册商标)(宽带码分多址接入(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LTE(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A(先进的LTE(LTE-Advanced))和基于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engineers))的无线LAN、WiMAX(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这样的通信系统中,基站(小区、发送台、发送装置、eNodeB)以及终端(移动终端、接收台、移动台、接收装置、UE(用户装置(User Equipment)))通过分别具有多个发送接收天线,并使用MIMO(多输入多输出(Multi Input MultiOutput))技术,从而对数据信号进行空间复用,实现高速的数据通信。
在该通信系统中,为了实现基站和终端的数据通信,基站需要对终端进行各种控制。因此,基站通过使用预定的资源对终端通知控制信息,进行下行链路以及上行链路中的数据通信。例如,基站通过对终端通知资源的分配信息、数据信号的调制以及编码信息、数据信号的空间复用数信息、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等,实现数据通信。这样的控制信息能够使用在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方法。
该通信系统至少对应于TDD(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也将采用了TDD方式的LTE称为TD-LTE或者LTE TDD。TDD是通过将上行链路信号和下行链路信号进行时分复用,从而在单一的频带中实现全双工通信的技术。
该通信系统是将基站覆盖的区域以小区状配置多个的蜂窝通信系统。此外,单一的基站也可以管理多个小区。此外,单一的基站也可以管理多个RRH(远程无线头(Remote Radio Head))。此外,单一的基站也可以管理多个局域。此外,单一的基站也可以管理多个HetNet(异构网络(Heterogeneous Network))。
在该通信系统中,终端能够至少基于小区固有参考信号(CRS: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测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非专利文献1)。
在该通信系统中,也可以使用没有被配置在LTE中定义的一部分物理信道或信号的载波(分量载波),进行通信。这里,将这样的载波称为新载波类型(NCT:New Carrier Type)。例如,在新载波类型中,也可以没有被配置小区固有参考信号或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同步信号(主同步信号、副同步信号)。此外,正在研究在被设定了新载波类型的小区中,导入用于进行移动性测定、时间/频率同步检测的物理信道(物理发现信道(PDCH:Physical Discovery Channel))(非专利文献2)。另外,新载波类型有时也被称为追加载波类型(ACT:Additional Carrier Type)。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Technical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Radio Access(E-UTRA);Physical layer;Measurements(Release 10)30thMar 2011,TS36.214v10.1.0(2011-03).
非专利文献2:"Issues Regarding Additional Carrier Type in Rel-11CA",R1-114071,3GPP TSG-RAN WG1Meeting#67,San Francisco,USA,14th-18th Nov 2011.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没有公开通过时间/频率同步检测用的信号而测定接收功率的方法。进一步,关于未能进行特定的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的情况,没有公开终端的测定方法。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基站和终端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中,能够有效率地进行接收功率测定的基站、终端、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终端是与基站进行通信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部,该接收部进行至少基于第一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所述接收部在被通知与第二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进行基于所述第二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
(2)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终端是上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部在被通知与所述第二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不进行基于所述第一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
(3)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终端是上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部在被通知与第三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进行基于所述第三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
(4)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终端是上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部在被通知与所述第三信号的设定有关的多个信息的情况下,若在被设置为所述多个第三信号的设定的各种参数中,至少虚拟小区ID设定为相同的值,则基于所述多个第三信号进行接收功率测定。
(5)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终端是上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在1个资源块对内配置的资源元素的数目不同。
(6)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终端是上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发送周期不同。
(7)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终端是上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和所述第三信号在1个资源块对内配置的资源元素的数目不同。
(8)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终端是上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部对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分别独立地进行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序列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序列的初始化。
(9)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终端是上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部对所述第一信号,基于物理小区ID而检测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序列,对所述第二信号,基于虚拟小区ID而检测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序列。
(10)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基站是与终端进行通信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部,作为与第一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至少将所述第一信号的测定子帧模式通知给所述终端,作为与第二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至少将所述第二信号的发送周期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的测定子帧模式通知给所述终端。
(11)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基站是上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部基于物理小区ID而生成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序列,基于虚拟小区ID而生成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序列,并发送给所述终端。
(12)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基站是上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部以第一方式对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序列进行初始化,以第二方式对所述第二信号序列进行初始化。
(13)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方法是与基站进行通信的终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基于第一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在被通知与第二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进行基于所述第二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
(14)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方法是上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被通知与所述第二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不进行基于所述第一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
(15)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方法是上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被设定与所述第三信号的设定有关的多个信息的情况下,若在与所述多个第三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中包含的各种参数中,至少虚拟小区ID设定为相同的值,则基于所述多个第三信号进行接收功率测定。
(16)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方法是上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信号,基于物理小区ID而检测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序列,对所述第二信号,基于虚拟小区ID而检测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序列。
(17)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方法是与终端进行通信的基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与第一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至少将所述第一信号的测定子帧模式通知给所述终端,作为与第二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至少将所述第二信号的发送周期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的测定子帧模式通知给所述终端。
(18)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方法是上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物理小区ID而生成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序列,基于虚拟小区ID而生成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序列,并发送给所述终端。
(19)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方法是上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第一方式对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序列进行初始化,以第二方式对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序列进行初始化。
(20)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集成电路是搭载在与基站进行通信的终端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终端发挥如下功能:进行基于第一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的功能;以及在通过上位层而被通知与第二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进行基于所述第二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的功能。
(21)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集成电路是上述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终端发挥如下功能:不进行基于第一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的功能。
(22)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集成电路是上述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终端发挥如下功能:所述接收部在通过上位层而被通知与第三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进行基于所述第三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的功能。
(23)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集成电路是搭载在与终端进行通信的基站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基站发挥如下功能:作为与第一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至少将所述第一信号的测定子帧模式通知给所述终端的功能;以及作为与第二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至少将所述第二信号的发送周期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的测定子帧模式通知给所述终端的功能。
(24)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集成电路是上述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基站发挥如下功能:基于物理小区ID而生成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序列,基于虚拟小区ID而生成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序列,并发送给所述终端的功能。
(25)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集成电路是上述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基站发挥如下功能:以第一方式对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序列进行初始化,以第二方式对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序列进行初始化的功能。
这样,能够有效率地进行接收功率测定。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基站和终端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中,能够有效率地进行接收功率测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站1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终端2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终端2的接收功率测定过程的概略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终端2的接收功率测定子帧的概略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物理信道)
说明在LTE以及LTE-A中使用的主要的物理信道(或者物理信号)。信道意味着,在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介质。物理信道意味着,在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物理性的介质。物理信道存在能够在LTE以及LTE-A中,今后追加、或者、其结构或格式形式被变更或者追加的可能性,但此时,也不影响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说明。
在LTE以及LTE-A中,使用无线帧来管理物理信道的调度。1个无线帧为10ms,1个无线帧由10个子帧构成。进一步,1个子帧由2个时隙构成(即,1个时隙为0.5ms)。此外,作为被配置物理信道的调度的最小单位,使用资源块来管理。资源块以由多个子载波(例如,12个子载波)的集合构成频率轴的一定的频域和由一定的发送时间间隔(1个时隙、7个符号)构成的区域来定义。
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由3种主同步信号(PSS:PrimarySynchronization Signal)和由在频域中互不相同地配置的31种码构成的副同步信号(SSS: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构成,通过主同步信号和副同步信号的组合,示出了用于与识别基站的504组小区识别符(物理层小区身份(PCI:Physical layer Cell Identity),物理小区身份(Physical Cell Identity),物理小区识别符(Physical Cell Identifier))进行无线同步的帧定时。终端2确定通过小区搜索而接收到的同步信号的小区识别符。
物理广播信息信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以通知在小区内的终端2中公共地使用的控制参数(广播信息或系统信息)的目的而被发送。没有通过PBCH而被通知的广播信息,通过PDCCH而被通知无线资源,且通过PDSCH而在层3消息(系统信息)中发送。作为广播信息,被通知表示小区专用的识别符的小区全局识别符(CGI:Cell Global Identifier)、管理基于寻呼的等待区域的跟踪区域识别符(TAI:Tracking Area Identifier)、随机接入设定信息(发送定时计时器等)、公共无线资源设定信息等。
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根据其用途而分类为多个类型。例如,小区固有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s;CRS)是对每个小区以预定的功率发送的导频信号,是基于预定的规则在频域以及时域中周期性地重复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终端2通过接收小区固有参考信号而测定每个小区的接收质量。此外,终端2也将下行链路小区固有参考信号作为用于解调与小区固有参考信号同时发送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或者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参考信号而使用。在小区固有参考信号中使用的序列,使用能够对每个小区进行识别的序列。该序列也可以通过伪随机序列而生成。此外,该序列也可以通过Zadoff-Chu序列而生成。
此外,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也用于下行链路的传播路径变动的估计。也可以将在传播路径变动的估计中使用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称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s;CSI-RS)或者CSI参考信号。此外,对每个终端2专用地设定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被称为UE固有参考信号(UE 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s(UERS))或者专用RS(Dedicated RS)、下行链路解调参考信号(DLDMRS:Downlink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或者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解调中使用。
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除了下行链路数据之外,还用于将没有通过寻呼或物理广播信息信道而被通知的广播信息(系统信息)作为层3消息而通知给终端2。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由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表示。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通过从各子帧的开头起的几个OFDM符号而发送,以对终端2指示基于基站的调度的资源分配信息或发送功率的增减的调整量的目的而使用。终端2需要在发送接收下行链路数据或作为下行链路控制数据的层3消息(寻呼、切换指令等)之前,监视(监控)发往本台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通过接收发往本台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取得资源分配信息,该资源分配信息在发送时被称为上行链路许可,在接收时被称为下行链路许可(也被称为下行链路分配(assignment))。另外,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也可以构成为,在通过上述的ODFM符号而发送之外,通过从基站1对终端2专用地(dedicated)分配的资源块的区域而发送。有时也将该通过从基站1对终端2专用地(dedicated)分配的资源块的区域而发送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称为增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enhanced PDCCH)。此外,有时也将通过上述的OFDM符号而发送的PDCCH称为第一控制信道。此外,有时也将ePDCCH称为第二控制信道。
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主要发送上行链路数据和上行链路控制数据,也能够包括下行链路的接收质量或ACK/NACK等的控制数据。此外,除了上行链路数据之外,也用于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作为层3消息而通知给基站1。此外,与下行链路的情况相同地,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资源分配信息由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表示。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用于进行通过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而被发送的数据的接收确认响应(确认/否定确认(Acknowledgement/Negative Acknowledgement;ACK/NACK))或下行链路的传播路径信息(信道状态信息)的通知、作为上行链路的资源分配请求(无线资源请求)的调度请求(SchedulingRequest;SR)。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包括信道质量指标(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预编码矩阵指标(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预编码类型指标(PTI:Precoding TypeIndicator)、秩指标(RI:Rank Indicator)。各Indicator有时也被书写为Indication,但其用途和含义相同。
上行链路参考信号(Uplink Reference Signal)包括基站用于对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和/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解调的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和基站主要用于估计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的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Reference Signal;SRS)。
此外,在探测参考信号中,有周期性探测参考信号(P-SRS:PeriodicSRS)和非周期性探测参考信号(A-SRS:Aperiodic SRS)。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有时也称为上行链路导频信号、上行链路导频信道。此外,有时也将周期性探测参考信号称为周期(Periodic)探测参考信号、触发类型0探测参考信号。此外,有时也将非周期性探测参考信号称为非周期(Aperiodic)探测参考信号、触发类型1探测参考信号。进一步,非周期性探测参考信号在协作通信中,能够划分为专用于上行链路的信道估计用的信号和用于补偿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CQI、PMI、RI)的信号。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是用于通知前导码序列的信道,具有保护时间。前导码序列构成为准备64种序列而表现6比特的信息。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作为终端对于基站的接入手段而使用。终端2用于对基站1请求未设定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时的无线资源请求、用于将上行链路发送定时对准基站的接收定时窗所需的发送定时调整信息(也被称为定时提前(TimingAdvance;TA)),使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具体而言,终端2使用由基站设定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用的无线资源,发送前导码序列。接收到发送定时调整信息的终端2设定对通过广播信息而被公共地设定(或者,通过层3消息而专用地设定)的发送定时调整信息的有效时间进行计时的发送定时计时器,在发送定时计时器的有效时间中(计时中)作为发送定时调整状态、在有效期间外(停止中)作为发送定时非调整状态(发送定时未调整状态)而管理上行链路的状态。层3消息是在终端2和基站1的RRC(无线资源控制)层中交换的控制平面(control-plane)的消息,以与RRC信令或者RRC消息同义的含义来使用。另外,由于除此以外的物理信道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无关,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此外,RRC信令有时也被称为上位层信令(higher layer signaling)或专用信令(Dedicatedsignaling)。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通信系统作为基站1(以下,也被称为基站装置、发送装置、小区、服务小区、发送台、发送点、发送天线群、发送天线端口群、eNodeB),包括主基站(也被称为宏基站、主基站、第一基站、第一通信装置、服务基站、锚基站、主小区、第一小区、主小区)。进一步,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通信系统也可以包括副基站(也可以被称为远程无线头(RRH(Remote Radio Head))、远程天线、馈送天线、分散天线、参考点、低功率节点(LPN:Low Power Node)、微基站、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小型基站、局域基站、虚拟基站、本地(Home)eNodeB、第二基站装置、第二通信装置、协作基站群、协作基站组、协作基站、微小区、微微小区、毫微微小区、小型小区、虚拟小区、局域、第二小区、副小区)。此外,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通信系统包括终端2(以下,也被称为移动台、移动台装置、终端装置、移动终端、接收装置、接收点、接收终端、第三通信装置、接收天线群、接收天线端口群、用户装置(UE:User Equipment))。这里,副基站1也可以作为多个副基站而表示。例如,主基站和副基站利用异构网络配置,副基站的覆盖范围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包含在主基站的覆盖范围中,与终端2进行通信。
在下行链路发送中,基站1有时也被称为发送点(TP:TransmissionPoint)。此外,在上行链路发送中,基站1有时也被称为接收点(RP:Reception Point)。此外,下行链路发送点以及上行链路接收点能够成为下行链路路径损耗测定用的路径损耗参考点(路径损耗参考点(Pathloss Reference Point),参考点(Reference Point))。此外,路径损耗测定用的参考点也可以与发送点或接收点独立地设定。
此外,小型小区或虚拟小区、局域小区也可以被设定为第三小区。此外,小型小区或虚拟小区、局域小区也可以被再设定为主小区。此外,小型小区或虚拟小区、局域小区也可以被再设定为副小区。小型小区或虚拟小区、局域小区也可以被再设定为服务小区。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基站1的结构的概略框图。如图所示,基站1包括上位层处理部101、控制部103、接收部105、发送部107、信道测定部109以及发送接收天线111而构成。此外,上位层处理部101包括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测定设定部1013和发送功率设定部1015而构成。此外,接收部105包括解码部1051、解调部1053、复用分离部1055和无线接收部1057而构成。此外,发送部107包括编码部1071、调制部1073、复用部1075、无线发送部1077和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1079而构成。
上位层处理部101进行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m AccessControl)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Protocol)层、无线链路控制(RLC:Radio Link Control)层、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层的处理。
上位层处理部101具有的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生成或者从上位节点取得在下行链路的各信道中配置的信息,并输出到发送部107。此外,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从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中,分配终端2配置上行链路的数据信息即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Shared Channel)的无线资源。
此外,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从下行链路的无线资源中,决定配置下行链路的数据信息即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的无线资源。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生成表示该无线资源的分配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并经由发送部107发送给终端2。
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在分配配置PUSCH的无线资源时,基于从信道测定部109输入的上行链路的信道测定结果,优先地分配信道质量好的无线资源。也就是说,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对某一终端或者某一小区,设定与各种下行链路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以及与各种上行链路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
此外,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对某一终端或者某一小区,设定与第一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与第二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生成这些与设定有关的信息,并输出到发送部107。这里,也可以设定与第n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n为自然数)。另外,第一信号至第n信号也可以是第一信道至第n信道。
上位层处理部101具有的测定设定部1013生成与测定设定有关的信息、与测定对象设定有关的信息、与报告设定有关的信息、与测定报告设定有关的信息、与CQI报告设定有关的信息,并输出到发送部107。
上位层处理部101基于从终端2通过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而被通知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以及从终端2被通知的缓冲器的状况或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设定的各个终端2的各种设定信息,为了进行接收部105以及发送部107的控制而生成控制信息,并输出到控制部103。另外,在UCI中,包括Ack/Nack、信道质量信息(信道质量指示符(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调度请求(SR:Scheduling Request)中的至少一个。
发送功率设定部1015设定PRACH、PUCCH、PUSCH、P-SRS以及A-SRS的发送功率。具体而言,发送功率设定部1015根据表示来自邻接的基站1的干扰量的信息、从邻接的基站1被通知的表示对邻接的基站1带来的干扰量的信息、从信道测定部109被输入的信道的质量等,以PUSCH等满足预定的信道质量的方式、且考虑对于邻接的基站1的干扰,设定终端2的发送功率,并将与发送功率的设定有关的信息经由发送部107发送给终端2。
具体而言,发送功率设定部1015设定P0_PUSCH、α、P-SRS用的功率偏移量PSRS_OFFSET(0)(第一SRS功率偏移量参数(pSRS-Offset))、A-SRS用的功率偏移量PSRS_OFFSET(1)(第二SRS功率偏移量参数(pSRS-OffsetAp)),生成包括与发送功率的设定有关的信息的信号作为无线资源控制信号,并经由发送部107通过PDSCH而通知给各个终端2。
此外,发送功率设定部1015设定TPC指令,生成指示TPC指令的信息,并经由发送部107通过PDCCH而通知给各个终端2。另外,这里叙述的α用于与路径损耗值一同设置发送功率,是表示补偿路径损耗的程度的系数,换言之是根据路径损耗而决定将发送功率增减什么程度(也就是说,将发送功率补偿什么程度)的系数(衰减系数、传输路径损耗补偿系数)。α通常取0至1的值,若为0则不进行对应于路径损耗的功率的补偿,若为1则以在基站1中不产生路径损耗的影响的方式增减终端2的发送功率。
此外,发送功率设定部1015考虑终端2的状态,设定SRS的TPC指令,生成表示该TPC指令的信息,并经由发送部107通过PDCCH而通知给各个终端2。此外,生成包括该TPC指令的DCI格式,并经由发送部107通过PDCCH而通知给各个终端2。
控制部103基于来自上位层处理部101的控制信息,生成进行接收部105以及发送部107的控制的控制信号。控制部103将生成的控制信号输出到接收部105以及发送部107,进行接收部105以及发送部107的控制。
接收部105根据从控制部103输入的控制信号,将经由发送接收天线111从终端2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进行分离、解调、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信息输出到上位层处理部101。无线接收部1057将经由发送接收天线111接收到的上行链路的信号变换(下变频)为中间频率(IF:Intermediate Frequency),去除不需要的频率分量,以信号等级被适当地维持的方式控制放大等级,基于接收到的信号的同相分量以及正交分量进行正交解调,并将正交解调后的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无线接收部1057从变换后的数字信号去除相当于保护间隔(GI:GuardInterval)的部分。无线接收部1057对去除了保护间隔后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提取频域的信号并输出到复用分离部1055。
复用分离部1055将从无线接收部1057输入的信号分别分离为PUCCH、PUSCH、UL DMRS、SRS等的信号。此外,该分离基于预先由基站1决定并通知给各终端2的无线资源的分配信息而进行。此外,复用分离部1055根据从信道测定部109输入的传输路径的估计值,进行PUCCH和PUSCH的传输路径的补偿。此外,复用分离部1055将分离后的UL DMRS以及SRS输出到信道测定部109。
解调部1053对PUSCH进行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Inverse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取得调制符号,并对PUCCH和PUSCH的调制符号分别使用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Binary Phase ShiftKeying)、正交相移键控(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16值正交幅度调制(16QAM:16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64值正交幅度调制(64QAM:64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等的预先确定的调制方式或者基站1对各个终端2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而预先通知的调制方式,进行接收信号的解调。
解码部1051对解调后的PUCCH和PUSCH的编码比特,以预先确定的编码方式的预先确定的编码率或者基站1对终端2通过上行链路许可(UL许可)而预先通知的编码率进行解码,并将解码后的数据信息和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输出到上位层处理部101。
信道测定部109根据从复用分离部1055输入的上行链路解调参考信号UL DMRS和SRS,测定传输路径的估计值、信道的质量等,并输出到复用分离部1055以及上位层处理部101。此外,信道测定部109根据第一信号,测定第n信号的接收功率和/或接收质量,并输出到复用分离部1055以及上位层处理部101。
发送部107根据从控制部103输入的控制信号,生成下行链路的参考信号(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对从上位层处理部101输入的数据信息、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进行编码以及调制,对PDCCH、PDSCH以及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复用,并经由发送接收天线111将信号发送给终端2。
编码部1071对从上位层处理部101输入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数据信息进行特播编码、卷积编码、块编码等的编码。调制部1073以QPSK、16QAM、64QAM等的调制方式对编码比特进行调制。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1079生成基于用于识别基站1的小区识别符(CellID)等而按照预先确定的规则求出的、终端2已知的序列作为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复用部1075将已调的各信道和所生成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复用。
无线发送部1077将复用后的调制符号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进行OFDM方式的调制,对OFDM调制后的OFDM符号附加保护间隔,生成基带的数字信号,将基带的数字信号变换为模拟信号,从模拟信号生成中间频率的同相分量以及正交分量,去除对于中间频带而言多余的频率分量,将中间频率的信号变换(上变频)为高频率的信号,去除多余的频率分量,进行功率放大,并输出到发送接收天线111而发送。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2的结构的概略框图。如图所示,终端2包括上位层处理部201、控制部203、接收部205、发送部207、信道测定部209以及发送接收天线211而构成。此外,上位层处理部201包括无线资源控制部2011、测定控制部2013和发送功率控制部2015而构成。此外,接收部205包括解码部2051、解调部2053、复用分离部2055和无线接收部2057而构成。此外,发送部207包括编码部2071、调制部2073、复用部2075和无线发送部2077而构成。
上位层处理部201将通过用户的操作等而生成的上行链路的数据信息输出到发送部。此外,上位层处理部201进行媒体接入控制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无线链路控制层、无线资源控制层的处理。
上位层处理部201具备的无线资源控制部2011进行自装置的各种设定信息的管理。此外,无线资源控制部2011生成在上行链路的各信道中配置的信息,并输出到发送部207。无线资源控制部2011基于从基站1通过PDCCH而被通知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由通过PDSCH而被通知的无线资源控制信息设定的由无线资源控制部2011管理的自装置的各种设定信息,为了进行接收部205以及发送部207的控制而生成控制信息,并输出到控制部203。此外,无线资源控制部2011基于从基站1被通知的与第一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至与第n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设置各信号的各种参数。生成这些设置的信息,并经由控制部203输出到发送部207。
上位层处理部201具备的无线资源控制部2011从接收部205取得预约用于发送基站1广播的SRS的无线资源的子帧即探测子帧(SRS子帧、SRS发送子帧)、以及表示为了在探测子帧内发送SRS而预约的无线资源的带宽的信息、以及表示发送基站1通知给自装置的周期SRS的子帧、频带、在周期SRS的CAZAC序列中使用的循环移位的量的信息、以及表示发送基站1通知给自装置的非周期SRS的频带、在非周期SRS的CAZAC序列中使用的循环移位的量的信息。
无线资源控制部2011根据所述信息进行SRS发送的控制。具体而言,无线资源控制部2011控制发送部207,使得根据与所述周期SRS有关的信息,1次或者周期性地发送周期SRS。此外,无线资源控制部2011在从接收部205输入的SRS请求(SRS指示符)中请求了非周期SRS的发送的情况下,根据与非周期SRS有关的信息,将非周期SRS发送预先确定的次数(例如,1次)。
上位层处理部201具备的发送功率控制部2015对控制部203输出控制信息,使得基于PUCCH、PUSCH、周期SRS以及非周期SRS的发送功率的设定,进行发送功率的控制。具体而言,发送功率控制部2015基于从接收部205取得的P0_PUSCH、α、周期SRS用的功率偏移量PSRS_OFFSET(0)(第一SRS功率偏移量(pSRS-Offset))、非周期SRS用的功率偏移量PSRS_OFFSET(1)(第二SRS功率偏移量(pSRS-OffsetAp))以及TPC指令,控制周期SRS的发送功率和非周期SRS的发送功率的各个。此外,发送功率控制部2015根据是周期SRS还是非周期SRS,对PSRS_OFFSET切换是第一功率偏移量还是第二功率偏移量。
上位层处理部201具备的测定控制部2013经由控制部203对接收部205、信道测定部209、发送部207发出指示,使得基于从基站1通知的与测定设定有关的信息、与测定对象设定有关的信息、与报告设定有关的信息、与测定报告设定有关的信息、与CQI报告设定有关的信息,进行接收功率测定或接收质量测定、信道评价等。
控制部203基于来自上位层处理部201的控制信息,生成用于进行接收部205以及发送部207的控制的控制信号。控制部203将生成的控制信号输出到接收部205以及发送部207,进行接收部205以及发送部207的控制。
接收部205根据从控制部203输入的控制信号,将经由发送接收天线211从基站1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进行分离、解调、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信息输出到上位层处理部201。
无线接收部2057将经由各接收天线接收到的下行链路的信号变换(下变频)为中间频率,去除不需要的频率分量,以信号等级被适当地维持的方式控制放大等级,基于接收到的信号的同相分量以及正交分量进行正交解调,并将正交解调后的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无线接收部2057从变换后的数字信号去除相当于保护间隔的部分,并对去除了保护间隔后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提取频域的信号。
复用分离部2055将提取出的信号分别分离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SCH以及下行链路参考信号(DRS: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另外,该分离基于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而被通知的无线资源的分配信息等进行。此外,复用分离部2055根据从信道测定部209输入的传输路径的估计值,进行PDCCH和PDSCH的传输路径的补偿。此外,复用分离部2055将分离后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输出到信道测定部209。
解调部2053对PDCCH进行QPSK调制方式的解调,并输出到解码部2051。解码部2051尝试PDCCH的解码,并在解码中成功的情况下,将解码后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输出到上位层处理部201。解调部2053对PDSCH进行QPSK、16QAM、64QAM等的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而被通知的调制方式的解调,并输出到解码部2051。解码部2051进行对于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而被通知的编码率的解码,并将解码后的数据信息输出到上位层处理部201。
信道测定部209根据从复用分离部2055输入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测定下行链路的路径损耗,并将所测定的路径损耗输出到上位层处理部201。此外,信道测定部209根据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而算出下行链路的传输路径的估计值,并输出到复用分离部2055。
此外,信道测定部209根据从测定控制部2013经由控制部203而被通知的与测定有关的各种信息,进行第一信号和/或第二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或接收质量测定。将其结果输出到上位层处理部201。
此外,信道测定部209在被指示进行第一信号和/或第二信号的信道评价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与各个信号的信道评价有关的结果输出到上位层处理部201。
发送部207根据从控制部203输入的控制信号,生成UL DMRS和/或SRS,对从上位层处理部201输入的数据信息进行编码以及调制,将PUCCH、PUSCH以及生成的UL DMRS和/或SRS进行复用,调整PUCCH、PUSCH、UL DMRS、以及SRS的发送功率,并经由发送接收天线211发送给基站1。
此外,发送部207在从上位层处理部201输出了与测定结果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经由发送接收天线211发送给基站1。此外,发送部207在从上位层处理部201输出了与信道评价有关的结果即信道状态信息的情况下,将该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给基站1。也就是说,上位层处理部201基于从信道测定部被通知的测定结果,生成信道状态信息(CSI),并经由控制部203反馈给基站1。
编码部2071对从上位层处理部201输入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数据信息进行特播编码、卷积编码、块编码等的编码。调制部2073将从编码部2071输入的编码比特以BPSK、QPSK、16QAM、64QAM等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
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2079生成基于用于识别基站1的小区识别符、配置UL DMRS以及SRS的带宽等而按照预先确定的规则而求出的、基站1已知的CAZAC序列。此外,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2079根据从控制部203输入的控制信号,对生成的UL DMRS以及SRS的CAZAC序列赋予循环移位。
复用部2075根据从控制部203输入的控制信号,将PUSCH的调制符号并列地排序之后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DFT:Discrete FourierTransform),并将PUCCH和PUSCH的信号和所生成的UL DMRS以及SRS进行复用。
无线发送部2077将复用后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进行SC-FDMA方式的调制,并对SC-FDMA调制后的SC-FDMA符号附加保护间隔,生成基带的数字信号,将基带的数字信号变换为模拟信号,从模拟信号生成中间频率的同相分量以及正交分量,去除相对于中间频带而言多余的频率分量,将中间频率的信号变换(上变频)为高频率(无线频率)的信号,去除多余的频率分量,进行功率放大,并输出到发送接收天线211而发送。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基站1将用于指示在接收功率测定中使用的信号的信息发送给终端2。终端2基于从基站1发送的用于指示在接收功率测定中使用的信号的信息,测定该信号的接收功率。也就是说,在从基站1被指示了基于第一信号进行接收功率测定的情况下,终端2基于第一信号进行接收功率测定。此外,在从基站1被指示了基于第二信号进行接收功率测定的情况下,终端2基于第二信号进行接收功率测定。
此外,在从基站1被指示了基于第n信号(n为自然数)进行接收功率测定的情况下,终端2基于第n信号进行接收功率测定。这里,第一信号以及第二信号分别独立地设定发送周期(设定周期、周期性、周期(periodicity))、测定周期、资源分配、扰频(scrambling)初始化ID、天线端口数、发送功率控制中的至少1个。例如,也可以能够将第二信号的发送周期设为比第一信号的发送周期长(设定为长)。
第一信号以及第二信号也可以分别有在发送周期、测定周期、资源分配、扰频初始化ID、发送带宽、天线端口数、发送功率控制中没有被设定的参数。例如,也可以是,与第一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被设置与测定周期有关的信息或与天线端口数有关的信息,在第二信号中被设置与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或与发送周期有关的信息、与天线端口数有关的信息、与扰频初始化ID有关的信息。另外,扰频初始化ID有时也被称为虚拟小区ID或虚拟ID。测定周期是接收信号并测定的周期。
此外,测定周期有时也被称为测定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此外,测定子帧模式也可以由比特表表示。
此外,测定子帧模式也可以由周期和子帧偏移量表示。终端2也可以不周期性地进行接收功率测定。也就是说,终端2也可以基于特定的信息而进行接收功率测定。
终端2在由测定子帧模式表示的子帧中,进行接收功率测定。在TDD的情况下,在由测定子帧模式表示的子帧为上行链路子帧的情况下,也可以关于该子帧不进行接收功率测定。
终端2在由测定子帧模式表示的子帧为灵活(flexible)子帧,且该子帧作为上行链路子帧而使用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该子帧中不进行接收功率测定。
此外,也不需要将其作为测定结果而反映。例如,也可以对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独立地设定发送周期或测定周期。此外,第二信号的发送周期也可以不是周期性的。例如,发送周期也可以由比特表表示。
此外,第二信号的发送也可以与特定的物理信道/物理信号相关联。
此外,第二信号的发送也可以由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表示。此外,第二信号的发送也可以与特定的信息相关联。
此外,也可以对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独立地设定资源分配。
此外,也可以对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独立地设定扰频初始化ID。
也可以对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独立地设定序列生成方法。另外,序列有时也被称为信号序列或参考信号序列、信道序列。
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也可以通过分别独立的方式对序列进行初始化。也就是说,也可以在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中独立地定义表示序列的初始值的参数cinit。表示序列的初始值的参数也可以基于物理小区ID而被设定。
此外,表示序列的初始值的参数也可以基于虚拟小区ID而被设定。
此外,虽然第一信号的资源分配和第二信号的资源分配相同,但发送周期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一信号在每个子帧中发送,相对于此,第二信号也可以以特定的周期发送。此时的与第二信号的发送周期有关的信息也可以通过上位层而被通知、设定。
此外,在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中,发送带宽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一信号始终在系统带宽整体中被映射资源而发送,但第二信号也可以在特定的发送带宽中被映射资源而发送。此时的与第二信号的发送带宽有关的信息也可以通过上位层而被通知、设定。
此外,此时,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信号序列也可以由不同的小区ID进行初始化。例如,第一信号的信号序列也可以基于物理小区ID或者虚拟小区ID进行初始化。第二信号的信号序列也可以基于虚拟小区ID进行初始化。
进一步,关于第三信号,也可以同样地被处理。也就是说,第一信号至第三信号也可以独立地被设定各种参数。
进一步,关于第n信号(n为自然数),也可以同样地被处理。也就是说,在与第一信号至第n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中,也可以独立地被设置各种参数。
此外,对与第一信号至第n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设置的各种参数也可以不需要设置相同的参数。也就是说,对与第一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至与第n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设置的各种参数也可以独立地定义。这些参数也可以通过上位层信令(无线资源控制信令、专用信令)而被设定。
此外,这些参数也可以使用PDCCH而被通知。即,这些参数也可以使用上位层信令和/或PDCCH而被通知。
此外,物理小区ID是小区固有地设定的参数,虚拟小区ID是终端固有地设定的参数。也就是说,物理小区ID在小区内的终端2中共享相同的值,但虚拟小区ID在终端2间独立地被设定。例如,终端2也可以使用同步信号而检测物理小区ID。
此外,终端2也可以基于使用上位层的信号和/或PDCCH而发送的信息,取得虚拟小区ID。
第一信号至第n信号也可以分别通过独立的天线端口而发送。在第一信号至第n信号中设定了多个天线端口的情况下,也可以设定与天线端口数对应的天线端口。
在第一信号至第n信号中、被设定多个天线端口的信号中,也可以以在天线端口间资源不重复的方式被分配。此外,在第一信号至第n信号中、被设定多个天线端口的信号中,也可以在天线端口间权重不同。在第一信号至第n信号中、被设定多个天线端口的信号中,也可以被控制为在天线端口间循环移位不同。
第一信号至第n信号的伪随机序列也可以基于物理小区ID(物理层小区身份(PCI:Physical layer Cell Identity),物理小区标识符(Physical Cell Identifier))而生成。此外,第一信号至第n信号的伪随机序列(Pseudo-random sequence)也可以基于虚拟小区ID(VCID:Virtual Cell Identity)而生成。
此外,第一信号至第n信号的伪随机序列也可以基于扰频初始化ID(Scrambling Initialization Identity)而生成。在各信号中,没有被设定虚拟小区ID或者扰频初始化ID的情况下(例如,在没有通过上位层而被设定有效的虚拟小区ID或者扰频初始化ID的情况下),也可以基于物理小区ID而生成伪随机序列。
第一信号至第n信号的伪随机序列的生成方法也可以分别定义。此外,第一信号至第n信号的伪随机序列的初始化也可以通过独立的方式而分别定义。也就是说,第一信号至第n信号的伪随机序列也可以通过分别独立的方式进行初始化。
此外,也可以基于伪随机序列而生成基准序列(base sequence)。此外,也可以基于伪随机序列而生成信号序列。
此外,信号序列也可以基于基准序列而生成。此外,伪随机序列也可以作为扰频序列而使用。
此外,信号序列也可以基于Zadoff-Chu序列而生成。
此外,信号序列也可以基于Glod序列而生成。
终端2通过对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分别分配独立的信号序列,能够提高各个信号的检测精度。
终端2通过对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分别分配独立的信号序列,能够判定是否为从自小区发送的信号。
此外,在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资源分配相同的情况下,终端2也能够根据各信号的信号序列的差异,检测第一信号和/或第二信号。也就是说,终端2能够根据信号序列的差异,识别各信号。
此外,在对于第一信号至第n信号的各自的资源分配(资源分配(Resource allocation),映射至资源元素(mapping to resourceelements),映射至物理资源(mapping to physical resources))中,也可以应用频率偏移。此外,频率偏移也可以基于物理小区ID而设定。此外,频率偏移也可以基于虚拟小区ID而设定。
第一信号至第n信号也可以通过上位层信令而被通知与各信号的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与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有时也被称为与无线资源的设定有关的信息。
与第一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至与第n设定有关的信息也可以通过上位层信令而从基站1通知到终端2。
此外,在与第一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至与第n设定有关的信息中的任一个信号中,也可以对1个终端2设置与多个设定有关的信息。
第一信号至第n信号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参考信号至第n参考信号。
此外,第一信号至第n信号中的至少1个信号也可以使用于物理广播信道的解调。
此外,第一信号至第n信号中的至少1个信号也可以使用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解调。
此外,第一信号至第n信号中的至少1个信号也可以使用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解调。
此外,第一信号至第n信号中的至少1个信号也可以使用于物理多播信道(PMCH:Physical Multicast Channel)的解调。
此外,第一信号至第n信号中的至少1个信号也可以使用于时间/频率同步检测(Time/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Detection)。
此外,第一信号至第n信号中的至少1个信号也可以使用于信道评价(Channel Estimation)。也就是说,也可以为了反馈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而使用。
此外,第一信号至第n信号中的至少1个信号也可以使用于接收质量测定。
此外,第一信号至第n信号中的至少1个信号也可以使用于接收功率测定。
此外,第一信号至第n信号中的至少1个信号也可以使用于移动性管理。
此外,第一信号至第n信号中的至少1个信号也可以使用于资源管理。
此外,第一信号至第n信号中的至少1个信号也可以使用于定位(positioning)检测。
第一信号至第n信号也可以在1个物理资源块(PRB:PhysicalResource Block)或者1个PRB对内配置的资源元素的数目不同。例如,也可以在1个子帧(或者,1个时隙)内,能够将使用于第二信号的发送的资源元素的数目设为比使用于第一信号的发送的资源元素的数目多(设定为多)。
进一步,终端2在从基站1被指示了基于第二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的情况下,也可以基于该测定结果而算出下行链路路径损耗,并使用于上行链路发送功率控制。
这里,接收功率测定有时也被称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测定或接收信号功率测定。此外,接收质量测定有时也被称为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Reference SignalReceived Quality)测定或接收信号质量测定。
此外,第二信号的资源分配(资源分配(Resource allocation),映射至资源元素(mapping to resource elements),映射至物理资源(mapping to physical resources))也可以进行频率偏移。第二信号的频率偏移也可以基于物理小区ID而决定。此外,第二信号的频率偏移也可以基于虚拟小区ID而决定。
作为一例,从基站1对终端2通知指示是否进行第二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的信息。终端2在该指示信息指示为能够进行第二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的情况下,进行第二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此时,终端2也可以并行地进行第一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终端2在该指示信息指示为不能进行第二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的情况下,终端2只进行第一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进一步,在该指示信息中,也可以包括指示是否进行第二信号的接收质量测定的信息。此外,第三信号也可以与该指示信息无关地,进行接收功率测定。
此外,作为其他例,从基站1对终端2通知指示是进行第一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还是进行第二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的信息。终端2在该指示信息指示进行第一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的情况下,进行第一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终端2在该指示信息指示进行第二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的情况下,进行第二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也就是说,该指示信息是指示接收功率测定的切换的信息。此外,在该指示信息中,也可以包括指示是否进行接收质量测定的信息。此外,第三信号也可以与该指示信息无关地,进行接收功率测定。
如图3所示,终端2识别条件,并基于条件进行接收功率测定。终端2识别条件(步骤S301)。终端2在条件A的情况下(S301:条件A),基于第一信号进行接收功率测定(步骤S302)。此外,终端2在为条件B的情况下(S301:条件B),基于第二信号进行接收功率测定(步骤S303)。此外,在条件B的情况下,终端2也可以进行基于第一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此外,在条件B的情况下,终端2也可以进行基于第n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
这里,若使用图3说明,则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条件A中,包括不被指示进行基于第二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此外,在条件B中,包括被指示进行基于第二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此时,在终端2中设定了与第三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终端2也可以与条件A或者条件B无关地,进行基于第三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
根据从基站1被通知的指示信息,能够判定是测定第一信号的接收功率还是测定第二信号的接收功率。进一步,由于在基站1不发送第一信号的情况下,能够控制为终端2不对第一信号进行监控,所以能够抑制相应的功耗。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基站1将在与第一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与第二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中的至少1个与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发送给终端2。终端2当检测到在与第一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与第二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中的至少1个与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关于检测到的信号进行接收功率测定。第一信号、第二信号也可以是分别进行接收功率测定的条件不同。例如,第一信号也可以与有无与设定有关的信息无关地,测定接收功率。也就是说,终端2也可以能够默认地测定第一信号的接收功率。也就是说,第一信号也可以作为对系统唯一地决定的信号而定义,终端2基于它来进行接收功率测定。
此外,第二信号也可以只在终端2中被设置了对于第二信号的设定的情况下,能够测定接收功率。
此外,第二信号若在终端2中没有被设置多个与第二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则也可以不测定接收功率。也就是说,第二信号也可以在与第二信号的设定有关的设定信息为1个的情况下,不测定第二信号的接收功率。
此外,在终端2中被设置了1个与第二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终端2也可以基于第二信号进行信道评价。
此外,第二信号在终端2中被设置了与第二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也可以代替第一信号而进行接收功率测定。
此外,与第一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也可以在系统中唯一地决定。与第一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也可以作为广播信息或者系统信息而通知。与第一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也可以从基站1单独通知给终端2。
此外,与第二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也可以通过广播信息或者系统信息而通知。与第二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也可以从基站1单独通知给终端2。
在与第二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中,也可以包括指示发送带宽的信息。
此外,在与第二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中,也可以包括指示用于生成第二信号的信号序列的虚拟小区ID(扰频初始化ID)的信息。
此外,在与第二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中,也可以包括指示发送周期以及子帧偏移量的信息。
此外,在与第二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中,也可以包括指示资源分配的信息。
此外,在与第二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中,也可以包括指示天线端口数的信息。
此外,在与第二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中,也可以包括用于决定第二信号的发送功率的信息。例如,其也可以是功率偏移量。此外,也可以是第二信号的发送功率值。
此外,第二信号也可以根据在虚拟小区ID中设定的值,决定频率偏移。
此外,第二信号也可以根据在物理小区ID中设定的值,决定频率偏移。
此外,第二信号的资源分配也可以配置为回避第一信号的资源分配。即,第一信号也可以配置于在对第二信号的发送使用的资源(也可以是资源元素)中不使用的资源。
此外,第二信号也可以配置于在对第一信号的发送使用的资源中不使用的资源。
此外,第二信号的资源分配也可以与第一信号的资源分配重复。
此外,第二信号的资源分配也可以与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分配重复。
此外,第二信号的资源分配也可以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资源分配重复。
此外,第二信号的资源分配也可以与小区固有参考信号的资源分配重复。
此外,第二信号的资源分配也可以与定位参考信号(P-RS: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的资源分配重复。
此外,第二信号也可以是接收功率测定用的信号。
此外,第二信号也可以是信道评价用的信号。也就是说,在与第二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中,也可以被设置用于设定第二信号的各种参数。
此外,在与第二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和特定的信息相关联的情况下,也可以基于第二信号进行接收功率测定。例如,在与第二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和与测定对象设定有关的信息相关联的情况下,也可以基于第二信号进行接收功率测定。
此外,也可以在终端2中被设置多个与第二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若设为在该与设定有关的信息中,与虚拟小区ID有关的信息分别不同,则分别独立地进行接收功率测定,若设为在该与设定有关的信息中,与虚拟小区ID有关的信息为相同的值,则作为公共的信号而进行接收功率测定。这也可以应用于第n信号(n为自然数)。
例如,在第一信号的资源分配和第二信号的资源分配重复的情况下,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中,各信号的信号序列也可以分别通过独立的方式(方法)进行初始化。此外,在对第一信号分配的无线资源和对第二信号分配的无线资源重复的情况下,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中,各信号的信号序列也可以分别通过独立的方式进行初始化。此外,第二信号中,信号序列也可以由虚拟小区ID进行初始化。也就是说,第一信号的信号序列也可以基于物理小区ID或者虚拟小区ID中的任一个而生成。此外,第二信号的信号序列也可以只基于虚拟小区ID而生成。
此外,在第一信号的资源分配和第二信号的资源分配重复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在各信号的信号序列中使用的小区ID(物理小区ID、虚拟小区ID)的值,应用频率偏移。
此外,在第一信号的资源分配和第二信号的资源分配重复的情况下,也可以从不同的天线端口发送各信号。也就是说,也可以根据天线端口的差异,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能够独立地生成信号序列。
这里,若使用图3说明,则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条件A中,包括在终端2中没有被设置与第二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即,在条件A中,包括在终端2中只被设置与第一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在条件B中,包括在终端2中被设置与第二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
终端2能够根据是否设置与第二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判定是否测定第二信号的接收功率。也就是说,由于不需要对终端2指示是否测定第二信号的信息,所以基站1不需要追加相应的信息量而发送给终端2。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三实施方式。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基站1将与对于某一小区(或者与小区对应的分量载波)的载波类型有关的信息发送给终端2。终端2在根据与载波类型有关的信息而被指示第一载波类型的情况下,基于第一信号而测定对于该小区的接收功率,在被指示第二载波类型的情况下,基于第二信号而测定对于该小区的接收功率。此时,基站1对终端2发送与第二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此外,基站1对终端2发送与对于第二信号的测定报告事件有关的信息。终端2若对某一小区设定第二载波类型,则通过上位层而被设置对于第二信号的测定报告事件。此外,终端2若对某一小区设定第二载波类型,则基于第二信号而测定接收功率(RSRP)。此外,终端2若对某一小区设定第二载波类型,则基于对于第二信号的测定报告事件进行测定报告。这里,载波类型有时也被称为小区类型。
此外,载波类型也可以表示与小区对应的分量载波的类型(种类、形式)。
此外,第一载波类型也可以对与主小区对应的分量载波设定。
此外,第一载波类型也可以对与副小区对应的分量载波设定。
此外,第一载波类型也可以对与服务小区对应的分量载波设定。
此外,第二载波类型也可以定义为与第一载波类型不同。
此外,也可以对服务小区能够设定第一载波类型或者第二载波类型。
此外,也可以对主小区能够设定第一载波类型或者第二载波类型。此外,也可以对副小区能够设定第一载波类型或者第二载波类型。换言之,在能够设定多个载波类型的情况下,也可以对一个小区能够设定一种载波类型。
此外,在被设定了第二载波类型的小区中,也有时不发送在被设定了第一载波类型的小区中发送的物理信道。
在被设定了第二载波类型的小区中,基站1也可以不发送小区固有参考信号。此外,在被设定了第二载波类型的小区中,基站1也可以不发送主同步信号以及副同步信号。也就是说,基站1也可以在设定为第一载波类型的小区和设定为第二载波类型的小区中,不需要发送相同的种类的信号或物理信道。此外,在被设定了第二载波类型的小区中,基站1也可以不发送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此外,终端2在被设定了第二载波类型的小区中,也可以不检测通过物理小区ID而被扰频的信号或物理信道。在被设定了第二载波类型的小区中,也可以通过第二信号进行时间/频率同步。在被设定了第二载波类型的小区中,也可以通过第二信号进行小区检测(Celldetection)。
此外,第二载波类型也可以应用于特定的种类的小区。例如,第二载波类型也可以应用于小型小区或毫微微小区、虚拟小区。第二载波类型也可以只应用于特定的终端2。即,也可以基于基站1的设定而识别第一载波类型和第二载波类型。
基站1也可以作为与第一载波类型对应的设定,发送如上所述的对于物理信道/信号的设定。此外,基站1也可以作为与第二载波类型对应的设定,不发送如上所述的对于物理信道/物理信号的设定。即,基站1也可以通过不发送与第一载波类型对应的设定,从而指示第二载波类型。
基站1也可以广播与第二载波类型有关的信息。此外,基站1也可以将与第二载波类型有关的信息包含在系统信息中而发送给小区整体。该与第二载波类型有关的信息也可以只有一部分终端能够检测。此外,基站1也可以将与第二载波类型有关的信息通过上位层信令而单独发送给终端。
此外,与第二载波类型有关的信息也可以与特定的信息相关联。也就是说,终端2即使没有检测与第二载波类型有关的信息,若只要检测特定的信息,则也可以识别为设定了第二载波类型。
在被设定了第二载波类型的小区中,没有被通知与第二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终端2也可以基于第一信号而测定接收功率。
此外,在被通知了与第二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终端2也可以基于第二信号而测定接收功率。此时,终端2也可以不测定基于第一信号的接收功率。
此外,终端2也可以基于从第二信号获得的接收功率,设置路径损耗。进一步,终端2也可以根据该路径损耗,设置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功率。
此外,终端2也可以关于第三信号,与载波类型无关地,进行对于该小区的接收功率测定。
在能够切换到被设定了第二载波类型的小区的通信系统中,被指示切换到被设定了第二载波类型的小区的情况下,终端2也可以基于第二信号进行接收功率测定。此外,在该通信系统中,也可以在被设定为第二载波类型的小区中进行切换过程。
在能够切换到被设定了第二载波类型的小区的通信系统中,终端在该小区中体验(检测、经验、识别)无线链路异常(无线链路故障(RLF:Radio Link Failure))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再确立(Reestablishment)过程。此外,在被设定为第二载波类型的小区单独(Stand alone)发挥作用的通信系统中,终端在该小区中体验(检测、经验、识别)无线链路异常(无线链路故障(RLF:Radio Link Failure))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再确立过程。此外,此时,终端2也可以对没有被设定为第二载波类型的小区进行再确立过程。
此外,在被设定为第二载波类型的小区单独发挥作用的通信系统中,终端在该小区中体验(检测、经验、识别)无线链路异常(无线链路故障(RLF:Radio Link Failure))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再确立(Reestablishment)过程。另外,再确立有时也被称为RRC连接再确立(RRC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此外,在被设定为第二载波类型的小区单独发挥作用的通信系统中,在系统信息中被设定与第二载波类型有关的信息而被广播的情况下,终端2也可以基于第二信号进行同步检测。此外,此时,终端2也可以基于第二信号进行接收功率测定。此外,在系统信息中没有被设定与第二载波类型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终端2也可以基于主同步信号或副同步信号进行同步检测。此外,终端2也可以基于第一信号进行接收功率测定。
此外,在被设定为第二载波类型的小区单独发挥作用的通信系统中,在系统信息中包括与第二载波类型有关的信息而被广播的情况下,终端2也可以对该小区进行基于随机接入的初始连接。也就是说,终端2也可以对被设定了第二载波类型的小区进行随机接入。
此外,终端2也可以对该小区检测随机接入问题(Random AccessProblem)。终端2也可以若检测到随机接入问题,则通知给上位层,判断为在被通知了随机接入问题的上位层中产生了无线链路异常。此时,也可以被触发再确立过程。
此外,在被设定为第二载波类型的小区单独发挥作用的通信系统中,终端2也可以将相当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控制信道发送给基站。但是,该控制信道的资源分配也可以不配置为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相同。
此外,在从基站1通过上位层对被设定为第二载波类型的小区指示了进行再确立的情况下,终端2也可以基于第二信号进行接收功率测定。此外,在没有从基站1通过上位层对被设定为第二载波类型的小区指示了进行再确立的情况下,也可以基于第一信号进行接收功率测定。
终端2在接收到的RRC消息中包括与第二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也可以基于第二信号进行接收功率测定。该RRC消息也可以是用于进行切换的消息。
此外,该RRC消息也可以是用于指示小区的追加/删除的消息。此外,该RRC消息也可以是指示测定的消息。这些RRC消息也可以通过专用信令(Dedicated signaling)而被通知。
以下,记载基站1和终端2的动作的一例。例如,终端2在第一载波类型的小区(例如,宏小区)中,至少进行基于第一信号的接收功率的测定。这里,第一信号基于物理小区ID(例如,对于第一载波类型的小区的物理小区ID的值)而被生成(或者,映射)。
此外,第一信号也可以基于使用上位层的信号(例如,专用信号(dedicated signal))而设定的虚拟小区ID(例如,对于第一载波类型的小区的虚拟小区ID的值)而被生成(或者,映射)。
这里,基站1将与第二信号有关的参数包含在上位层的信号(例如,专用信号(dedicated signal)中发送给终端2。这里,在与第二信号有关的参数中,也可以包括表示第二信号的发送周期的信息、表示第二信号的发送带宽的信息、表示是否进行第二信号的检测的信息、虚拟小区ID(例如,对于第二载波类型的小区1(例如,小型小区1)的虚拟小区ID的值)中的任一个。
此外,作为与第二信号有关的参数,也可以发送与基于第二信号的接收功率的测定有关的参数。这里,在与基于第二信号的接收功率的测定有关的参数中,也可以包括用于指示是否基于第二信号而测定接收功率的参数。另外,与第二信号有关的参数有时也被称为与第二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
从基站1接收到与第二信号有关的参数的终端2检测第二信号。这里,终端2也可以将表示检测到第二信号的信息(表示在第二信号的检测中成功的信息)发送给基站1。
此外,基站1也可以将与小区的追加/删除有关的参数(和/或,与小区的活性/非活性有关的参数)包含在上位层的信号(例如,专用信号(dedicated signal))中发送给终端2。这里,作为与小区的追加/删除有关的参数(和/或,与小区的活性/非活性有关的参数),也可以被发送与第二载波类型的小区(例如,第二载波类型的小区1(小型小区1))的追加/删除有关的参数(和/或,与小区的活性/非活性有关的参数)。此时,基站1也可以将与第二信号有关的参数和被追加的小区相关联而设定。此外,基站1也可以将与基于第二信号的接收功率的测定有关的参数和被追加的小区相关联而设定。
此外,终端2在第二载波类型的小区1(例如,小型小区1)中,至少进行基于第二信号的接收功率的测定。这里,第二信号基于使用上位层的信号(例如,专用信号(dedicated signal))而设定的虚拟小区ID(例如,对于第二载波类型的小区1(小型小区1)的虚拟小区ID)而被生成(或者,映射)。
进一步,基站1使用上位层的信号(例如,专用信号(dedicatedsignal)),对终端2设定虚拟小区ID(例如,对于第二载波类型的小区2(小型小区2)的虚拟小区ID的值)。这里,基站1也可以使用上位层的信号和/或PDCCH,设定虚拟小区ID。此外,基站1也可以将虚拟小区ID包含在与切换指令有关的消息中发送。
此外,基站1也可以将与基于第二信号的接收功率的测定有关的参数包含在上位层的信号(例如,专用信号(dedicated signal))或者与切换指令有关的消息中发送。即,从第二载波类型的小区(例如,小型小区1)向第二载波类型的小区(例如,小型小区2)的切换(重新配置(Reconfiguration))也可以不用设定与小区的追加/删除有关的参数,而是通过虚拟小区ID的再设定而进行。另外,这些消息有时也被称为RRC消息。
进一步,终端2在第二载波类型的小区2(例如,小型小区2)中,至少进行基于第二信号的接收功率的测定。这里,第二信号基于使用上位层的信号(例如,专用信号(dedicated signal))或者与切换指令有关的消息而设定的虚拟小区ID(例如,对于第二载波类型的小区2(小型小区2)的虚拟小区ID)而被生成(或者、映射)。
上述的基站1和终端2的动作到底是一例。即,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制于上述的动作,同样的动作全部包含在本实施方式中。
在公共的测定ID(或者,测定对象ID)中被设置了与虚拟小区ID被设定为相同的值的CSI-RS设定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这些多个CSI-RS进行接收功率测定。
在被设置为多个与CSI-RS设定有关的信息的虚拟小区ID的值分别设定为相同的值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这些多个CSI-RS进行接收功率测定。在该虚拟小区ID分别设定为不同的值的情况下,这些多个CSI-RS也可以独立地进行接收功率测定。
终端2在被设定为第二载波类型的小区为非活性的情况下,基于第一测定周期,进行基于第二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此外,终端2在被设定为第二载波类型的小区为活性的情况下,基于第二测定周期,进行基于第二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例如,非活性包括在基站1和终端2间不进行数据通信。
如图4所示,终端2能够设置基于第一测定周期的接收功率测定子帧,设置基于第二测定周期的接收功率测定子帧。这些设定信息从基站1通过上位层信令而被通知。也就是说,终端2能够根据被设定为第二载波类型的小区是非活性还是活性,切换测定周期,能够切换进行接收功率测定的定时。终端2对不进行数据通信的小区以疏的时间间隔来降低接收功率测定所需的功耗的同时,定期地向基站1报告测定结果,从而在进行数据通信时能够进行适当的调度。
此外,终端2在基于第一测定周期,进行基于第二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的情况下,若经过由第一测定周期构成的预定的测定时间,则向上位层报告基于第二信号的接收功率的测定结果,并将该报告信息发送给基站1。基站1通过使得从各终端对非活性的小区(也就是说,不进行数据通信的小区)事先报告与测定结果有关的信息,从而在将非活性的小区切换为活性时能够进行适当的调度。
此外,终端2在基于第二测定周期,进行基于第二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的情况下,若满足在与测定报告有关的信息中包含的预定的条件(测定报告事件),则将基于第二信号的接收功率的测定结果报告给上位层,向基站1发送该报告信息。此外,此时,终端2也可以周期性地将基于第二信号的接收功率的测定结果报告给上位层,向基站1发送该报告信息。
这里,若使用图3说明,则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条件A中,包括没有对某一小区设定预定的载波类型。此外,在条件A中,包括对某一小区设定第一载波类型。此外,在条件A中,包括对某一小区发送(与第一载波类型对应的)预定的设定。在条件B中,包括对某一小区设定预定的载波类型。此外,在条件B中,包括对某一小区设定第二载波类型。此外,在条件B中,包括对某一小区发送(与第二载波类型对应的)预定的设定。此外,在条件B中,包括不对某一小区发送(与第一载波类型对应的)预定的设定。
通过被通知特定的信息,不进行特定的物理信道或物理信号的接收处理,从而能够抑制接收处理所需的功耗。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终端2也可以将基于第二信号的接收功率的测定结果报告给基站1。终端2也可以周期性地进行该报告。此外,终端2也可以在满足了某种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该报告。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终端2在测定基于第二信号的接收功率的情况下,也可以基于该接收功率而进行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功率控制。此外,终端2也可以基于该接收功率而决定下行链路路径损耗。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信息数据信号、控制信息信号、PDSCH、PDCCH以及参考信号的映射单位而使用资源元素或资源块,作为时间方向的发送单位而使用子帧或无线帧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即使使用由任意的频率和时间构成的区域以及时间单位来替代这些,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用进行了预编码处理的RS而解调的情况,说明了作为与进行了预编码处理的RS对应的端口而使用与MIMO的层等价的端口,但并不限定于此。除此之外,通过对与互不相同的参考信号对应的端口应用本发明,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例如,能够使用非预编码(Unprecoded(Nonprecoded))RS而不是预编码(Precoded)RS,作为端口,能够使用与预编码处理后的输出端等价的端口或者与物理天线(或者,物理天线的组合)等价的端口。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上行链路发送功率控制是上行链路物理信道(PUSCH、PUCCH、PRACH、SRS)的发送功率控制,发送功率控制包括与在各种上行链路物理信道的发送功率的计算中使用的各种参数的切换或(再)设定有关的信息。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基站1也可以能够对1个终端2设定多个虚拟小区ID。例如,基站1以及包括至少1个基站1的网络也可以能够对每个物理信道/物理信号独立地设定虚拟小区ID。
此外,也可以能够对1个物理信道/物理信号设定多个虚拟小区ID。也就是说,也可以能够对与各物理信道/物理信号的设定有关的每个信息设定虚拟小区ID。此外,也可以在多个物理信道/物理信号中共享虚拟小区ID。
在涉及本发明的基站1以及终端2中动作的程序是,以实现涉及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的方式控制CPU等的程序(使计算机发挥功能的程序)。并且,在这些装置中处理的信息在其处理时暂时存储在RAM中,之后存储在各种ROM或HDD中,根据需要由CPU进行读出、修改/写入。作为存储程序的记录介质,也可以是半导体介质(例如,ROM、非易失性存储卡等)、光记录介质(例如,DVD、MO、MD、CD、BD等)、磁记录介质(例如,磁盘、软盘等)等中的任一个。此外,除了通过执行加载的程序而实现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功能之外,还存在通过基于该程序的指示而与操作系统或者其他的应用程序等共同进行处理,从而实现本发明的功能的情况。
此外,想要在市场中流通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可移动式的记录介质中存储程序而流通,或者转发到经由互联网等的网络而连接的服务器计算机中。此时,服务器计算机的存储装置也包含在本发明中。此外,也可以将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基站1以及终端2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典型地作为集成电路即LSI而实现。基站1以及终端2的各功能块既可以单独芯片化,也可以将一部分或者全部集成而芯片化。此外,集成电路化的方法并不限定于LSI,也可以通过专用电路或者通用处理器来实现。此外,在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而出现了代替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基于该技术的集成电路。
以上,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了详细叙述,但具体的结构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也包含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此外,本发明在权利要求书所示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将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当地组合而获得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此外,也包含将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元素且起到同样的效果的元素之间进行了置换的结构。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合使用于无线基站装置或无线终端装置或无线通信系统或无线通信方法。
附图标记说明
1    基站
2    终端
101  上位层处理部
103  控制部
105  接收部
107  发送部
109  信道测定部
111  发送接收天线
1011 无线资源控制部
1013 测定设定部
1015 发送功率设定部
1051 解码部
1053 解调部
1055 复用分离部
1057 无线接收部
1071 编码部
1073 调制部
1075 复用部
1077 无线发送部
1079 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
201  上位层处理部
203  控制部
205  接收部
207  发送部
209  信道测定部
211  发送接收天线
2011 无线资源控制部
2013 测定控制部
2015 发送功率控制部
2051 解码部
2053 解调部
2055 复用分离部
2057 无线接收部
2071 编码部
2073 调制部
2075 复用部
2077 无线发送部
2079 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

Claims (25)

1.一种终端,与基站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
包括接收部,该接收部进行至少基于第一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
所述接收部在被通知与第二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进行基于所述第二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部在被通知与所述第二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不进行基于所述第一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部在被通知与第三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进行基于所述第三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部在被通知与所述第三信号的设定有关的多个信息的情况下,若在被设置为所述多个第三信号的设定的各种参数中,至少对虚拟小区ID设定为相同的值,则基于所述多个第三信号进行接收功率测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在1个资源块对内配置的资源元素的数目不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发送周期不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号和所述第三信号在1个资源块对内配置的资源元素的数目不同。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部对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分别独立地进行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序列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序列的初始化。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部对所述第一信号,基于物理小区ID而检测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序列,对所述第二信号,基于虚拟小区ID而检测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序列。
10.一种基站,与终端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部,作为与第一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至少将所述第一信号的测定子帧模式通知给所述终端,
作为与第二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至少将所述第二信号的发送周期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的测定子帧模式通知给所述终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部基于物理小区ID而生成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序列,基于虚拟小区ID而生成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序列,并发送给所述终端。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部以第一方式对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序列进行初始化,以第二方式对所述第二信号序列进行初始化。
13.一种方法,用于与基站进行通信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进行基于第一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
在被通知与第二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进行基于所述第二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被通知与所述第二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不进行基于所述第一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被通知与第三信号的设定有关的多个信息的情况下,若在被设置为所述多个第三信号的设定的各种参数中,至少虚拟小区ID设定为相同的值,则基于所述多个第三信号进行接收功率测定。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第一信号,基于物理小区ID而检测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序列,对所述第二信号,基于虚拟小区ID而检测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序列。
17.一种方法,用于与终端进行通信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作为与第一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至少将所述第一信号的测定子帧模式通知给所述终端,
作为与第二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至少将所述第二信号的发送周期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的测定子帧模式通知给所述终端。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于物理小区ID而生成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序列,基于虚拟小区ID而生成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序列,并发送给所述终端。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第一方式对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序列进行初始化,以第二方式对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序列进行初始化。
20.一种集成电路,搭载在与基站进行通信的终端2,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终端发挥如下功能:
进行基于第一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的功能;以及
在被通知与第二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进行基于所述第二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的功能。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终端发挥如下功能:
不进行基于第一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的功能。
22.如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终端发挥如下功能:
在被设定与第三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进行基于所述第三信号的接收功率测定的功能。
23.一种集成电路,搭载在与终端进行通信的基站,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基站发挥如下功能:
作为与第一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至少将所述第一信号的测定子帧模式通知给所述终端的功能;以及
作为与第二信号的设定有关的信息,至少将所述第二信号的发送周期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的测定子帧模式通知给所述终端的功能。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基站发挥如下功能:
基于物理小区ID而生成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序列,基于虚拟小区ID而生成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序列,并发送给所述终端的功能。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基站发挥如下功能:
以第一方式对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序列进行初始化,以第二方式对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序列进行初始化的功能。
CN201380041164.2A 2012-08-02 2013-07-12 终端、基站、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Pending CN10452131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71553 2012-08-02
JP2012171553A JP6099329B2 (ja) 2012-08-02 2012-08-02 端末、基地局、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PCT/JP2013/069102 WO2014021083A1 (ja) 2012-08-02 2013-07-12 端末、基地局、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21319A true CN104521319A (zh) 2015-04-15

Family

ID=50027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1164.2A Pending CN104521319A (zh) 2012-08-02 2013-07-12 终端、基站、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820173B2 (zh)
EP (1) EP2882255B1 (zh)
JP (1) JP6099329B2 (zh)
KR (1) KR101650672B1 (zh)
CN (1) CN104521319A (zh)
WO (1) WO201402108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93765A (zh) * 2016-03-14 2017-09-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集成电路系统和集成电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99303B2 (en) 2007-10-23 2020-03-24 La Crosse Technology Ltd. Remote location monitoring
US10237358B2 (en) * 2007-10-23 2019-03-19 La Crosse Technology Ltd. Location monitoring via a gateway
JP2013034111A (ja) 2011-08-02 2013-02-14 Sharp Corp 基地局、端末、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5042877A1 (zh) * 2013-09-27 2015-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用户设备执行任务的方法及装置
US9961573B2 (en) * 2014-01-30 2018-05-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asurement on SCC SCell and on/off discovery signals
KR101972937B1 (ko) 2014-03-20 2019-04-26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기지국, 사용자 장비, 및 기지국 간 반송파 집성을 위한 측정 방법
US9503209B2 (en) * 2014-05-07 2016-11-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ll ID management for discovery reference signals for small cells in LTE
CN107113693B (zh) 2015-03-31 2020-03-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指示物理层小区标识的方法及装置
US10122559B2 (en) 2016-03-21 2018-11-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hannel quality measurement using a subframe with high-intensity reference signal bursts
JP6814281B2 (ja) * 2017-03-23 2021-01-13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方法及び無線端末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62660A1 (en) * 2010-06-21 2011-12-2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signaling of parameters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2378210A (zh) * 2010-08-17 2012-03-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载波系统中的载波测量方法及系统
WO2012059139A1 (en) * 2010-11-05 2012-05-10 Fujitsu Limited Terminal measurements of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120122440A1 (en) * 2010-11-12 2012-05-17 Motorola Mobility, Inc.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Assistance Data Signaling for Enhanced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2595436A (zh) * 2011-01-13 2012-07-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检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642022A1 (en) * 2006-02-03 2007-08-16 Russell H. Fish, Iii Thread optimized multiprocessor architecture
PL2115909T5 (pl) * 2007-02-05 2017-10-31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Sposób i układ w systemie telekomunikacyjnym do pomiarów komórek sąsiadujących
JP4981929B2 (ja) 2010-01-08 2012-07-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4913222B2 (ja) 2010-02-12 2012-04-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5396351B2 (ja) 2010-09-01 2014-01-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基地局システム及び基地局
JP5814246B2 (ja) 2010-09-03 2015-11-17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低送信電力セル基地局、マクロセル基地局、無線端末及び負荷分散方法
CN103262460B (zh) * 2010-12-13 2016-04-0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交换与测量周期有关的参数的方法和装置
US9220017B2 (en) 2010-12-17 2015-12-22 Nec Corporation Radio parameter contro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radio parameter control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US20120252432A1 (en) * 2011-04-01 2012-10-04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obtaining deactivated secondary cell measurements while a mobile terminal is in motion
US8983391B2 (en) * 2011-08-12 2015-03-1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ignaling power allocation parameters for uplink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P)
CN108391284A (zh) * 2012-01-27 2018-08-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62660A1 (en) * 2010-06-21 2011-12-2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signaling of parameters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2378210A (zh) * 2010-08-17 2012-03-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载波系统中的载波测量方法及系统
WO2012059139A1 (en) * 2010-11-05 2012-05-10 Fujitsu Limited Terminal measurements of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120122440A1 (en) * 2010-11-12 2012-05-17 Motorola Mobility, Inc.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Assistance Data Signaling for Enhanced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2595436A (zh) * 2011-01-13 2012-07-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检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CSI-RS based RRM measurement for additional carrier type,R1-122096",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69》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93765A (zh) * 2016-03-14 2017-09-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集成电路系统和集成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208259A1 (en) 2015-07-23
KR101650672B1 (ko) 2016-08-23
JP2014033287A (ja) 2014-02-20
EP2882255A4 (en) 2016-03-09
EP2882255A1 (en) 2015-06-10
JP6099329B2 (ja) 2017-03-22
WO2014021083A1 (ja) 2014-02-06
US9820173B2 (en) 2017-11-14
EP2882255B1 (en) 2018-12-05
KR20150036653A (ko) 2015-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05648B2 (ja) 端末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6524552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6505019B2 (ja) 端末装置、および端末装置における方法
CN104521318B (zh) 终端、基站、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4521319A (zh) 终端、基站、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WO2014181618A1 (ja) 端末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EP2983422B1 (en)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US10548137B2 (en)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WO2014163144A1 (ja) 端末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WO2014162851A1 (ja) 端末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4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