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20143B - 包括闭合铰接件和缓冲铰接件的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包括闭合铰接件和缓冲铰接件的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20143B
CN103620143B CN201280029100.6A CN201280029100A CN103620143B CN 103620143 B CN103620143 B CN 103620143B CN 201280029100 A CN201280029100 A CN 201280029100A CN 103620143 B CN103620143 B CN 1036201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sed
articulated elements
longitudinal axis
central longitudinal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910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20143A (zh
Inventor
W·纳格尔
F·斯特凡
H·米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spa GmbH
Original Assignee
Suspa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spa GmbH filed Critical Suspa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36201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201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201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2014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00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E05F1/08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spring-actuated, e.g. for horizontally sliding wings
    • E05F1/10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spring-actuated, e.g. for horizontally sliding wings for swinging wings, e.g. counterbalance
    • E05F1/12Mechanisms in the shape of hinges or pivots, operated by springs
    • E05F1/1207Mechanisms in the shape of hinges or pivots, operated by springs with a coil spring parallel with the pivot axi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00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E05F1/08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spring-actuated, e.g. for horizontally sliding wings
    • E05F1/10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spring-actuated, e.g. for horizontally sliding wings for swinging wings, e.g. counterbalance
    • E05F1/12Mechanisms in the shape of hinges or pivots, operated by springs
    • E05F1/1207Mechanisms in the shape of hinges or pivots, operated by springs with a coil spring parallel with the pivot axis
    • E05F1/1215Mechanisms in the shape of hinges or pivots, operated by springs with a coil spring parallel with the pivot axis with a canted-coil torsion spr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3/00Closers or openers with 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Construction of pneumatic or liquid braking devices
    • E05F3/20Closers or openers with 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Construction of pneumatic or liquid braking devices in hing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1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buildings or parts thereof
    • E05Y2900/13Type of wing
    • E05Y2900/132Doors

Landscapes

  • Closing And Opening Devices For Wings, And Check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将第一部件(2)——特别是门扉——可枢转地铰接在第二部件(3)——特别是门框——上的闭合铰接件(5),该闭合铰接件(5)包括:中心纵向轴线(7);用于连接在第一部件(2)上的转动接收单元(12),该转动接收单元能够围绕中心纵向轴线(7)转动,第一部件能够特别是围绕中心纵向轴线(7)转动;和用于连接在第二部件(3)上的自由转动闭合单元(13),该自由转动闭合单元以传递转矩的方式连接到转动接收单元(12),第二部件特别是关于中心纵向轴线(7)是固定的,闭合铰接件(5)可在闭合布置和自由转动布置之间移位,在闭合布置下,自由转动闭合单元(13)相对于转动接收单元(12)可围绕中心纵向轴线(7)特别是以无转矩方式自由地转动。

Description

包括闭合铰接件和缓冲铰接件的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第一部件——特别是门扉——可枢转地铰接在第二部件——特别是门框——上的闭合铰接件。
背景技术
从公众在先使用获知一种具有闭合装置的门装置,所述闭合装置例如具有带滑轨的齿轮传动件,所述齿轮传动件和所述滑轨在任何情况下都布置在门扉和门框的上侧。该类型的闭合系统难以制造并且削弱了该类型的门装置的外观。门装置的操作被削弱,因为闭合系统突出到门的开启区域内。
本发明基于改善用于将第一部件可枢转地铰接在第二部件上的闭合铰接件的目的。
发明内容
该目的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特征实现。本发明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包括闭合铰接件和缓冲铰接件的门装置,所述闭合铰接件和缓冲铰接件用于将第一部件可枢转地铰接在第二部件上,所述闭合铰接件包括:中心纵向轴线;用于连接在第一部件的转动接收单元,所述转动接收单元能够围绕中心纵向轴线转动,第一部件能够围绕中心纵向轴线转动;和用于连接在第二部件上的自由转动闭合单元,所述自由转动闭合单元以传递转矩方式连接到转动接收单元,所述第二部件是固定的。
这种情况下,该闭合铰接件可以在闭合布置和自由转动布置之间移位,在闭合布置下,自由转动闭合单元沿围绕中心纵向轴线的闭合转动方向在转动接收单元上引起闭合转矩。因此,在自由转动布置下,自由转动闭合单元相对于转动接收单元可以围绕中心纵向轴线自由地转动,其中,所述缓冲铰接件包括开度限制,由止挡元件确保所述开度限制,所述止挡元件沿轴向在轴向元件的端面中突出。
由于转动接收单元和自由转动的闭合转动关于中心纵向轴线同心地布置,闭合铰接件允许闭合铰接件中的构件的紧凑布置。此外,该闭合铰接件允许转动接收单元与自由转动闭合单元联接或分离。因此,在第一部件相对于第二部件枢转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大的枢转角度——可以停用闭合铰接件的闭合功能。
更多有利构型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提供。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转动接收单元具有用于以转矩传递方式连接到自由转动闭合单元的转动接收元件。因而闭合铰接件在构型上可靠。转动接收单元的使用允许直接和经济的转矩传递。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方式,自由转动闭合单元具有关于中心纵向轴线不可转动地连接到转动接收单元的转动驱动元件。因而闭合铰接件允许转矩从转动接收单元直接传递至自由转动闭合单元的转动驱动元件。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方式,自由转动闭合单元具有用于向转动接收单元施加闭合转矩的张紧单元。因而闭合铰接件允许在自由转动闭合单元中集成张紧功能。为此设置的张紧单元/拉紧单元可集成在自由转动闭合单元中。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方式,还包括联接元件,所述联接元件用于将转动驱动元件以转矩传递方式或者以能围绕中心纵向轴线自由转动的方式连接到张紧单元。由此闭合铰接件选择性地允许转动驱动元件以传递转矩的方式或者在可自由转动的布置下连接到张紧单元,围绕中心纵向轴线的转动以无转矩方式、特别是在可自由转动的布置下(即,在自由转动布置下)发生。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方式,借助于廓形引导件使联接元件和张紧元件关于中心纵向轴线不可转动地且能关于彼此轴向移位地布置,所述廓形引导件具有垂直于中心纵向轴线的非圆形截面廓形。因而闭合铰接件允许张紧单元借助联接元件张紧。由于联接元件沿中心纵向轴线可轴向移位地布置,故转动驱动元件和张紧元件之间的联接能以特别不复杂且有效的方式发生。为了进行转矩传递,联接元件特别是通过具有垂直于中心纵向轴线的非圆截面廓形的廓形引导件连接到张紧单元。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方式,联接元件和转动接收元件关于中心纵向轴线不可转动地且能关于彼此轴向移位地布置。因此闭合铰接件允许从联接元件到转动接收元件的转矩传递和同时沿中心纵向轴向的轴向移位。这可以有利地借助联接元件和转动接收元件的对应的端面廓形发生。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方式,张紧单元具有张紧元件,所述张紧元件布置在基板和能够围绕中心纵向轴线转动的闭合驱动元件之间。因此所述的闭合铰接件具有可靠且可高度地机械加压的张紧元件、特别是扭簧,该张紧元件可以通过张紧单元围绕中心纵向轴线的转动张紧或解除拉力。出于此目的,张紧元件有利地被偏心地连接在可以围绕中心纵向轴线转动的闭合驱动元件上。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方式,闭合铰接件允许通过关于中心纵向轴线不可转动地布置的放置元件/锁定元件(Park-Element)保持张紧单元的预张紧。因此,放置元件适合于承受由张紧单元施加的闭合转矩。放置元件有利地沿中心纵向轴线布置在联接元件和张紧单元之间。在自由转动布置下特别是联接元件以传递转矩的方式连接到放置元件的闭合铰接件允许第一部件相对于第二部件的自由转动,其原因在于张紧单元的闭合转矩与转动接收元件分离。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方式,闭合铰接件可以单独地适合于相应的应用任务。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止挡元件靠置在O形圈上,所述O形圈布置在一盖上,其中所述止挡元件与所述盖接触。根据又一优选实施方式,闭合铰接件允许闭合角度的可变调节,这意味着闭合铰接件的闭合功能的启用。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方式,能通过止挡元件沿转动轴线的轴向突出来调节最大可能的开启角度,其中止挡元件可释放地——尤其是能拧入地——或者不可释放地——尤其是胶合或焊接地——布置在凹部中以便连接到轴向元件。根据另外的优选实施方式,闭合铰接件具有特别紧凑的构型。该类型的闭合铰接件在构型上不复杂,并且特别适合于替代已经在门装置上使用的铰接件。因此可以通过具有闭合功能的铰接件升级已存在的门装置。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方式,止挡元件由塑料材料制成。根据又一优选实施方式,闭合铰接件具有改善的闭合特性。由于设置了另外的自由转动闭合单元,故可以启用在特别是门的开启或闭合过程中连接的又一扭簧。特别地,可以与第一自由转动闭合单元分开地切换第二自由转动闭合单元。特别地,两个自由转动闭合单元的其中一个允许在小的角度范围内(即,在门扉靠置在门框上前不久)启用第二扭簧。因此有利地可以确保门的可靠闭合并且特别是施加由于克服了锁装置上的锁舌和密封件的压缩而施加增大的闭合力。同时,确保了当门开启时,仅须在小的转动角度范围内克服该增大的闭合力。特别地,该转动角度范围特别是小于10°,特别是小于5°且特别而是小于2°。特别地,可以该开启角度范围。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缓冲铰接件包括过载保护机构,其中,通过弹性盘来确保所述过载保护机构。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弹性盘在转动轴线的轴向上被保持在缓冲活塞和活塞杆的台肩之间。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细节从下文借助于附图对四个实施例的描述显现,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门装置的示意性正视图,
图2示出了按照图1所示的门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根据本发明的闭合铰接件的透视分解图,
图3示出了对应于图2的闭合铰接件的侧视图,
图4示出了沿图3中的剖开线IV-IV的纵向剖视图,
图5示出了对应于图2的、处于一种闭合布置下的闭合铰接件的控制机构的放大侧视图,
图6示出了对应于图5的、处于不同的闭合布置下的闭合铰接件视图,
图7示出了对应于图5的、处于自由转动布置下的闭合铰接件视图,
图8示出了处于图1所示的门装置的开启位置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缓冲铰接件的侧视图,
图9示出了沿图8中的剖开线IX-IX的纵向剖视图,
图10示出了对应于图8的、处于闭合位置的缓冲铰接件的侧视图,
图11示出了沿图10中的剖开线XI-XI的纵向剖视图,
图12使用枢转角度范围的视图示出了根据图1的门装置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3示出了闭合转矩与枢转角度的函数相关性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对应于图8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缓冲铰接件的侧视图,
图15示出了沿图14中的剖开线XV-XV的纵向剖视图,
图16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缓冲铰接件的侧视图,
图17示出了沿图16中的剖开线XVII-XVII的纵向剖视图,
图18示出了根据图17的放大详细视图,
图19示出了处于第一位置的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缓冲铰接件的侧视图,
图20示出了沿图19中的剖开线XX-XX的纵向剖视图,
图21示出了沿图20中的剖开线XXI-XXI的横截面视图,
图22示出了对应于图20的、处于第二位置的缓冲铰接件的纵向剖视图,
图23示出了沿图22中的剖开线XXIII-XXIII的横截面视图,
图24示出了对应于图5的、处于闭合布置下的按照第二实施例的闭合铰接件的视图,
图25示出了对应于图24的、处于不同闭合布置下的闭合铰接件视图,
图26示出了对应于图24的、处于自由转动布置下的闭合铰接件视图,
图27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闭合铰接件的分解视图的纵向剖视图,
图28示出了根据图27的闭合铰接件的处于装配状态下的纵向剖视图,
图29示出了沿图28中的剖开线XXIX-XXIX的横截面视图,
图30示出了沿图28中的剖开线XXX-XXX的横截面视图,
图31-40示出了对应于图29和30的、处于各种转动布置下的闭合铰接件的剖视图,
图41示出了对应于图12的、具有根据第三施例的闭合铰接件和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缓冲铰接件的门装置的视图,
图42示出了对应于图13的、根据图41的门装置的视图,
图43示出了对应于图28的、根据第四实施例的闭合铰接件的视图,
图44示出了沿图43中的线XLIV-XLIV的横截面视图,
图45-47示出了对应于图44的、处于各种转动布置下的闭合铰接件的视图,及
图48示出了对应于图11的、具有过载保护机制的缓冲铰接件的放大详细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门装置1包括门扉2形式的第一部件和门框3形式的第二部件。门扉2围绕基本上竖直地延伸的枢转轴线4可枢转地布置或铰接在门框3上。
门装置1还包括闭合铰接件5,该闭合铰接件将门扉2和门框3连接以用于门扉2相对于门框3进行闭合运动。闭合铰接件5布置在门装置1的上部区域内。闭合铰接件5也可以布置在门装置1上的下部区域中。
此外,门装置1具有布置在底部以缓冲闭合运动的缓冲铰接件6。缓冲铰接件6将门扉2连接到门框3。
根据图1,门装置1布置在闭合位置,即,门扉2以闭合方式靠置在门框3上。在门装置1的闭合位置,可枢转的门扉2相对于固定的门框3的枢转角度a为0°。通过使门扉2围绕枢转轴线4相对于门框3枢转,门扉2以不同于零的枢转角度a相对于门框3移位。门装置1然后处于开启位置。在开启位置,门装置1可以利用闭合铰接件5在闭合布置和自由转动布置之间移位,其中,在闭合布置中,闭合铰接件5引起沿闭合转动方向的闭合转矩,在自由转动布置中,闭合铰接件不引起闭合转矩,由此提供了门扉2围绕枢转轴线4的无转矩移位。
图1所示的门装置1可以例如用于建筑结构中的内门和/或外门。基本上也可以将门装置1例如构造成用于家具或功能电器,例如冰箱和/或冷柜,该家具或电器具有作为第一部件2的可以围绕竖直取向的枢转轴线枢转的门或板。这种情况下,第二部件3是一件家具的主体或壳体。因此,也可以将门装置1设置用于具有水平地布置的枢转轴线的功能电器,第一部件2可以围绕所述枢转轴线相对于第二部件3例如冷冻柜枢转。
闭合铰接件5和缓冲铰接件6各自呈基本上圆柱形。两个铰接件5、6各自相对于枢转轴线4同心地布置并彼此间隔开。闭合铰接件5和缓冲铰接件6的结合使用一方面确保了门扉2具有闭合功能,即,自动闭合,而另一方面具有缓冲功能,因此通过缓冲防止了门的意外砰击。
下文将按照第一实施例借助于图2至图4更详细地描述闭合铰接件5。闭合铰接件5用于门扉2在门框3上的可枢转铰接。它具有中心纵向轴线7,该中心纵向轴线由于闭合铰接件5关于枢转轴线4的同心布置而关于枢转轴线4同心地布置在门装置1中。闭合铰接件5还具有基本中空的、圆柱形的闭合铰接件壳体8,该闭合铰接件壳体8具有闭合铰接件壳体上部9和闭合铰接件壳体下部10。闭合铰接件5也称为具有闭合功能的铰链(Band)。具有闭合功能的铰链的壳体部9、10可以关于中心纵向轴线7相对于彼此转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闭合铰接件5构造为两件式铰链。连接销11各自垂直于中心纵向轴线7从壳体部9、10延伸,所述连接销用于将闭合铰接件壳体上部9连接在门扉2上或者将闭合铰接件壳体下部10连接在门框3上。壳体部9、10上的连接销11的数量、关于中心纵向轴线的径向长度及直径可因门装置1而异并按照要连接的材料和/或预期的转矩负荷进行适配。根据所示实施例的闭合铰接件壳体8具有16mm的外径和125mm的沿中心纵向轴线7的长度。
闭合铰接件5还具有可以围绕中心纵向轴线7转动的转动接收单元12。此外,闭合铰接件5包括自由转动的闭合单元13,该闭合单元以转矩传递方式连接到转动接收单元12并布置在闭合铰接件壳体下部10中。因此,自由转动的闭合单元13被连接在门框3上。自由转动的闭合单元13关于中心纵向轴线7是固定的。转动接收单元12布置在闭合铰接件壳体上部9中且因此被连接在门扉2上。转动接收单元12可以围绕中心纵向轴线7转动。
转动接收单元12包括多齿廓形的杆形式的转动接收元件14。转动接收元件14用于转动接收单元12和自由转动的闭合单元13之间的转矩传递部。转动接收元件14具有多齿轮廓/多齿剖面形式的、垂直于中心纵向轴线7取向的非圆形截面。所述多齿轮廓/廓形具有沿外周均匀地布置的多个齿。转动接收元件14布置在闭合铰接件壳体上部9中为此设置的对应的廓形凹部15中。在门扉2围绕枢转轴线4进行枢转运动时,该枢转运动借助与门扉2相关的上部连接销11传递至闭合铰接件壳体上部9并借助廓形凹部15传递到转动接收元件14上,所述转动接收元件因此围绕中心纵向轴线7转动。由于转动接收元件14构造为多齿廓形杆,每个单独的齿都具有朝向彼此渐缩/呈锥形的两个齿面,故转矩可以围绕中心纵向轴线7或枢转轴线4沿两个转动方向从闭合铰接件壳体上部9传递至转动接收单元12的转动接收元件14或反之亦然。
此外,转动接收单元12具有滑动套筒16,该滑动套筒具有良好的滑动特性。滑动套筒16可以例如由黄铜或由塑料材料制成。该滑动套筒被安置在转动接收元件14上并具有比转动接收元件14的最大外径大的内径。
用于在闭合铰接件壳体上部9和转动接收上部14之间传递转矩的廓形凹部15仅分段地沿中心纵向轴线7延伸。滑动套筒16布置在闭合铰接件壳体上部9内。在远离廓形凹部15的下端,滑动套筒16具有径向突出的套环17。套环17被用作用于闭合铰接件壳体上部9的支承面。
自由转动的闭合单元13包括转动驱动元件18、张紧单元19和用于将转动驱动元件18连接到张紧单元19的联接元件20。在根据图4的闭合铰接件5的组装状态下,转动接收元件14至少部分地突出到优选构造为薄壁金属管的闭合铰接件壳体下部10内。在对向闭合铰接件壳体上部9的上侧,闭合铰接件壳体下部10呈圆形并具有基本上垂直于中心纵向轴线7取向的端面。引导环21靠置在该端面上,所述引导环例如由塑料材料或黄铜制成并围绕中心纵向轴线布置在闭合铰接件壳体上部9和闭合铰接件壳体下部10之间。
自由转动的闭合单元13还包括放置/锁定元件22。
转动驱动元件18、张紧单元19、联接元件20和放置元件22关于中心纵向轴线7共轴地布置,并借助穿过后者且也关于中心纵向轴线7共轴地布置的杆23彼此连接。转动接收元件14、转动驱动元件18、张紧单元19、联接元件20和放置元件22也称为控制机构。为了借助杆23轴向固定自由转动的闭合单元17,转动驱动元件18具有内部台肩25,杆23利用径向突出的杆头部靠置在所述台肩上。根据所示的实施例,在台肩25和杆头部之间布置有中间盘26。
如上所述,转动接收元件14部分地突出到闭合铰接件壳体下部10内并被接纳在廓形凹部15中,所述廓形凹部与闭合铰接件壳体下部9的廓形凹部15相同。因此,转动接收单元12不可关于中心纵向轴线7转动地连接到自由转动的闭合单元13。在闭合铰接件壳体下部10的上侧布置有隔圈24,该隔圈确保转动驱动元件18与闭合铰接件壳体下部10的上侧的隔开布置。
联接元件20和转动驱动元件18以沿中心纵向轴线7邻接的方式布置。转动驱动元件18在对向联接元件20的下端面上具有转动接收端面廓形27,该端面廓形与联接元件20的第一、对应的上联接端面廓形28配合。沿围绕中心纵向轴线7的外周的端面廓形27、28具有梯形端部凹部41,所述梯形端部凹部可以分别与相应的其它端面廓形27、28的梯形端部突起42相接合。端面廓形27、28以这样的方式彼此匹配,即,当梯形突起42布置在相应对应的梯形凹部41中时,转动驱动元件18和联接元件20形成闭合的侧面。在此布置下,联接元件20沿中心纵向轴线7与转动驱动元件18最低限度地间隔开。元件18、20优选彼此直接上下靠置。
联接元件20在背离转动驱动元件18且面向放置元件22的端面上具有第二联接端面廓形29。第二联接端面廓形29与放置元件22的放置端面廓形30对应。端面廓形29、30也呈沿围绕中心纵向轴线7的外周布置的梯形端部凹部41或突起42的形式。两个联接端面廓形28、29可以相同,因此能以简化方式制造联接元件20。联接元件20类似于套筒,并在内侧具有平行于中心纵向轴线7布置的三角形凹部。
张紧单元19具有呈扭簧33形式的张紧元件,该张紧元件布置在基板31和可围绕中心纵向轴线7转动的闭合驱动元件32之间。放置元件22不可转动地保持在闭合铰接件壳体下部10中。根据所示的实施例,放置元件22的不可转动布置借助来自闭合铰接件壳体下部10的外侧的分段的球形压痕发生,所述压痕可以例如通过类似于销的压印工具产生。结果,放置元件22被形锁合地保持在闭合铰接件壳体下部10上。沿壳体下部10的外周设置有4个压纹。可设置较少的压痕,但至少设置3个。
扭簧33呈螺旋形式卷绕在杆23周围并通过关于中心纵向轴线7偏心地布置的第一端34连接到闭合驱动元件32。在与第一端34相对的第二端35,扭簧33关于中心纵向轴线7偏心地连接到基板31。出于此目的,基板31具有关于中心纵向轴线7偏心地布置的插口/插座36。在基板31上布置有具有长形控制凹部38的控制盘37,该控制盘以这样的方式与基板31的插口36配合,即,可调节由第二端部35保持在基板31的插口36中的扭簧33的预载/预张紧/预拉紧。在外圆柱形侧面上,控制盘37具有凹槽,所述凹槽平行于中心纵向轴线7取向,并且控制盘37借助所述凹槽关于中心纵向轴线7不可转动地保持在闭合铰接件壳体下部10中。基板31和控制盘37在相应的、互相面对的端面具有对应的、相互接合的齿廓,因此基板31关于中心纵向轴线7不可转动地保持在控制盘37上。由此可以将基板31布置成插口36在各种位置关于中心纵向轴线7转动并将其保持在控制盘37上。结果,能够改变扭簧33的预载。
闭合驱动元件32具有引导基部39,该引导基部以引导方式靠置在闭合铰接件壳体下部10的内侧。具有多齿廓形式的垂直于中心纵向轴线7的非圆形截面廓形的廓形引导部40垂直于引导基部39沿中心纵向轴线7延伸。廓形引导部40对应于联接元件20的内侧。结果,联接元件20和张紧单元19关于中心纵向轴线7不可转动地并且相对于彼此可轴向移位地布置。放置元件22具有环形的中心开口,该开口具有一内径,使得闭合驱动元件32的廓形引导部40可以在不接触的情况下沿中心纵向轴线7被引导通过放置元件22。
下文将借助于图2至7更详细地示出闭合铰接件5的工作模式。图5部分地示出了处于门装置1的闭合位置的闭合铰接件5,即,转动接收单元12的转动接收元件14和自由转动的闭合单元13。在闭合位置,具有转动接收端面廓形27的转动驱动元件18和具有第一联接端面廓形28的联接元件20布置成彼此上下靠置。这意味着一个端面廓形的梯形突起42总是形锁合地接合在相应的其它端面廓形的梯形凹部41中。
各个梯形凹部41和各个梯形突起42分别具有两个侧面43,所述侧面关于中心纵向轴线7倾斜地布置,朝彼此变细,并通过垂直于中心纵向轴线7取向的基部44彼此连接。基部44也可以相对于中心纵向轴线7不是垂直地、而是倾斜地布置。端面廓形27至30也可以具有相互接合的、以不同方式形成的凹部和形状。然而,端面廓形27至30有必要允许与其连接的构件18、20和20、22一方面关于中心纵向轴线7不可转动地(即,以转矩传递方式)布置、另一方面相对于彼此可沿中心纵向轴线7轴向移位地布置。
在图5所示的处于门装置1的闭合位置的布置下,具有第二联接端面廓形29的联接元件20布置成与放置元件22的放置端面廓形30间隔开。这意味着第二联接端面廓形29的梯形突起42布置成与放置元件22的梯形凹部41间隔开,即,沿中心纵向轴线7间隔开。梯形突起42的相应基部44未靠置在梯形凹部41的与其对应的基部44上。恰恰相反,联接元件20和放置元件22沿中心纵向轴线7轴向地、彼此相靠地支承在梯形突起42的相应外基部44上。因此,联接元件20和放置元件之间不存在形锁合连接。在图5所示的闭合位置,扭簧33与摆脱了拉力的布置相比可以相对于中心纵向轴线7转动并因此被预张紧。由于根据图5所示的布置的这种预张紧,确保了门扉2被压靠在门框3上。在闭合位置,门装置1基本上也可以不被预张紧。这意味着扭簧33未向闭合驱动元件32传递任何闭合转矩。在该类型的布置下,闭合铰接件5不存在转矩。
如果门装置1从闭合位置转移到开启位置,即,门扉2相对于门框3枢转,则闭合铰接件壳体上部9借助相关的连接销11围绕关于枢转轴线4同心地布置的中心纵向轴线7旋转/转动或枢转。闭合铰接件壳体上部9的转动借助廓形凹部15传递至转动接收单元12的转动接收元件14。转动接收元件14经由廓形凹部15将转动运动传递至转动驱动元件18,该转动驱动元件关于中心纵向轴线7不可转动地连接到转动接收元件14。根据图6中的视图,转动接收元件14的枢转运动沿箭头方向45(即,从右至左)发生。
门扉2的枢转运动引起转动接收元件14沿开启方向45转动。沿转动驱动元件18的开启方向45的转动运动借助转动接收端面廓形27传递至第一联接端面廓形28,其原因在于,突起42的沿转动方向45看去的后侧面43在任何情况下/始终靠置在联接端面廓形28的梯形凹部41的与之对应的侧面43上。
联接元件20借助廓形引导部40将转动传递至闭合驱动元件32,借助所述廓形引导部,联接元件20关于中心纵向轴线7不可转动地连接到闭合驱动元件32。借助闭合驱动元件32围绕中心纵向轴线7的转动,关于中心纵向轴线7偏心地布置的扭簧33的第一、上端34同样也转动。由于扭簧33被第二端35借助基板31和控制盘37阻挡围绕中心纵向轴线7转动,故第一端34的转动引起扭簧33的扭转应力加载。如果转动运动沿转动方向45继续,则扭簧33被进一步拉紧/张紧。
同时,只要联接元件20已以这样的方式围绕中心纵向轴线7转动,即,第二联接端面廓形29可以与放置端面廓形30接合,如图6所示,联接元件20就可发生沿中心纵向轴线7离开转动驱动元件18并朝放置元件22的轴向移位。放置元件22被阻挡围绕中心纵向轴向7转动。其被安装固定在壳体上。联接元件20的轴向移位由平行于中心纵向轴线7作用的力分量产生,所述力分量作为通过转动驱动元件18使联接元件20加载而产生并经由侧面43插入。由于联接元件20通过廓形引导部40连接到闭合驱动元件32,故可以发生被引导的沿中心纵向轴线7的轴向移位。
在图7所示的布置下,扭簧33被最大限度地张紧。这是因为联接元件20关于中心纵向轴线7相对于根据图5的门装置1的闭合位置最大限度地转动。在该布置下,联接元件20围绕闭合角度b相对于放置元件22转动。
只要已达到了闭合角度b,联接元件20就利用第二联接端面廓形29靠置在放置元件22的放置端面廓形30上,如图7所示。由于放置元件22安装在闭合铰接件5上以便被固定在壳体上,故联接元件20和关于中心纵向轴线7与之不可转动地连接的闭合驱动元件32不可能进一步转动。这意味着只要联接元件20利用第二联接端面廓形29完全靠置在放置端面廓形30上,扭簧33就不再发生进一步的张紧。
如果门扉2发生相对于门框3的进一步枢转运动,则转动驱动元件18相对于联接元件20进一步转动。由于端面廓形27、28彼此轴向间隔开地布置,故转动驱动元件18可以独立于联接元件20进行转动运动。关于围绕中心纵向轴向7的转动运动,处于图7所示的布置(其也被称为自由转动布置)下的转动驱动元件18和联接元件20彼此分离。因此,处于所示的自由转动布置下的联接元件20以转矩传递方式连接到放置元件22或者不可转动地连接到放置元件22,因为后者被安装固定在壳体上。因此,放置元件22适合接收来自扭簧33的闭合转矩,该闭合转矩被传递至闭合驱动元件32并进一步传递至联接元件20,其原因在于联接元件20不可转动地保持在放置元件22上。
可以调节由扭簧33施加并围绕中心纵向轴线7作用的闭合转矩,其原因例如在于所使用的扭簧33是可更换的。例如,可以使用具有不同弹簧常数的、不同材料的扭簧。也可以改变弹簧特性,其原因在于使用了较强或较弱的扭簧,即,具有较大或较小的弹簧丝直径的扭簧。
例如,通过端面廓形27、28和/或29、30的设计,可以调节闭合角度b,该闭合角度b决定从(例如图6中的)闭合布置到自由转动布置的过渡,在所述闭合布置下,自由转动的闭合单元13沿闭合转动方向在转动接收单元12上施加闭合转矩。
根据图7中的视图,在自由转动布置下转动驱动元件18利用梯形突起42的相应外基部44被轴向支承在联接元件20的第一联接端面廓形28的梯形突起42的对应外基部44上。转动驱动元件18和联接元件20分离。在此布置下,转动驱动元件18围绕中心纵向轴线7的转动运动可以与联接元件20分离。特别地,在转动驱动元件18和因此转动接收元件14以及最终门扉2在根据图7的自由转动布置下转动时,未作用闭合转矩。
也可以使用所谓的智能扭簧,该扭簧可以在相对于中心纵向轴线7的特定转动角度范围内启用,因此可以根据门装置1的要求独立地调节由闭合铰接件5施加的闭合转矩。
联接元件20因此用于在根据图5的门装置1和根据图6的闭合装置的闭合位置以转矩传递方式将转动驱动元件18连接到拉紧单元/张紧单元19。或者,联接元件20用于分离转动驱动元件18与张紧单元19的转矩传递连接,因此转动驱动元件18可相对于张紧单元19关于中心纵向轴线7自由转动,并且特别地,在转动驱动元件18转动时不会有转矩抵消转动运动。
当门装置1闭合时,门扉2围绕枢转轴线4朝门框3枢转。因此,转动接收元件14和因此不可转动地连接的转动驱动元件18与开启方向45相反地围绕中心纵向轴线7转动。只要当前枢转角度达到闭合角度b,闭合铰接件5就发生从自由转动布置到闭合布置的过渡/转变,其原因在于,转动驱动元件18关于联接元件20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第一联接端面廓形28可以接合在转动接收端面廓形27中。因此,可以使联接元件20从放置元件22朝转动驱动元件18轴向移位。联接元件20向转动驱动元件18轴向移位由于扭簧33的扭转应力而发生,只要联接元件20沿中心纵向轴线7的轴向移位不再被阻挡,所述扭簧就在联接元件20上并因此在转动驱动元件18上施加闭合转矩。
只要已达到闭合布置,即,枢转角度a达到闭合角度b或低于它,门装置1的门扉2的闭合就自动发生,直到门扉2以闭合方式靠置在门框3上或者根据图5联接元件20靠置在转动驱动元件18上。
下文将借助于图8至11按照第一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缓冲铰接件6。缓冲铰接件6具有关于转动轴线46的中空圆柱形缓冲铰接件壳体47,包括缓冲铰接件壳体下部48和缓冲铰接件壳体上部49。缓冲铰接件6也称为具有缓冲功能的铰链。该具有缓冲功能的铰链具有两个壳体部件48、49并且构造为两件式铰链。缓冲铰接件6被布置成转动轴线46与门装置1的枢转轴线4同心。与闭合铰接件5一致,缓冲铰接件6也具有外径为16mm且沿转动轴线46的长度为130mm的圆柱形壳体47。该类型的壳体47基本上对应于标准用于将门扉连接到门框的铰接件的壳体尺寸。闭合铰接件5和缓冲铰接件6在门装置1中的使用因此不显眼且在视觉外观方面与以前已知的门装置并无不同。铰接件5、6可以被改装到已有的门装置中。也可以仅改装两个铰接件5或6中的一个。由于在外形方面与标准门铰接件基本上相同的构型,对于所述改装而言不需要改造或仅需稍微改造。然而,由于缓冲铰接件6的缓冲功能和闭合铰接件5的闭合功能的集成,门装置1具有改进的功能。
同样,与闭合铰接件5一致,壳体部48、49上的缓冲铰接件6各自具有连接销11,所述连接销用于将缓冲铰接件壳体47连接在门扉2和门框3上。
缓冲铰接件壳体上部49呈筒状,换言之为中空的,并在远离缓冲铰接件壳体下部48的上侧由盖50封闭。在缓冲铰接件壳体上部49的对向盖50的上部中设置有圆柱形凹部51。
廓形部件52沿转动轴线46毗邻凹部51。廓形部件52与凹部51相比具有减小的内径。在廓形部件52中,关于转动轴线46垂直地取向的截面为非圆形的且具有关于转动轴线46径向向外延伸的多个三角形突起。廓形部件52具有多齿廓形。该多齿廓形平行于转动轴线46取向。
圆柱形插口53在对向缓冲铰接件壳体下部48的下端中毗邻廓形部件52。螺纹套筒54插入圆柱形插口53中。螺纹套筒54具有关于转动轴线46具有最大外径的套环部件55。套环部件55的外径对应于缓冲铰接件壳体部件48、49的外径。上部56从套环部件55开始沿转动轴线46延伸,螺纹套筒54随所述上部插入插口53中。上部56的外径相应地与插口53的内径适配。螺纹套筒54的下部57在套环55的远离上部56的一侧延伸。在下部57上,螺纹套筒54具有外螺纹,利用该外螺纹将螺纹套筒54拧入缓冲铰接件壳体下部48内。螺纹套筒54优选由塑料材料或黄铜制成。
在下部57的下侧设置有环形止挡元件58。止挡元件58优选由塑料材料制成并可例如与螺纹套筒54一体地制造。止挡元件58以流体密封方式从外周靠置在缓冲铰接件壳体下部48的内壁上。螺纹套筒54由止挡元件58密封在缓冲铰接件壳体下部48中。
在内侧,螺纹套筒54具有大螺距螺纹,该螺纹具有这样的螺距,使得设置有对应于该大螺距螺纹的外螺纹的连接件进行转动以沿转动轴线46轴向移位。该大螺距螺纹是非自锁的并且构造为运动螺纹。
基部罩帽59在缓冲铰接件壳体下部48远离螺纹套筒54的下侧拧入壳体下部48内。出于此目的,基部罩帽59具有六角插座凹部60形式的转矩传递装置。基部罩帽59利用O形圈密封件61相对于壳体下部48密封。
缓冲铰接件壳体上部49通过螺纹套筒54连接到缓冲铰接件壳体下部48。两个壳体部48、49关于转动轴线46共轴地布置并且可以相对于彼此围绕转动轴线46转动。
在缓冲铰接件6中(即,在缓冲铰接件壳体47中)布置有运动学单元62。运动学单元62包括轴向元件63,该轴向元件具有多齿廓形式的垂直于转动轴线46取向的非圆形截面。轴向元件63的外部廓形与缓冲铰接件壳体上部49的廓形部件52对应。轴向元件63可以在廓形部件52中沿转动轴线46移位。在远离盖50的下端,轴向元件63具有内螺纹,运动学单元63的转动元件64被拧入该内螺纹内。转动元件64在围绕转动轴线46转动方面不能转动地连接到轴向元件63。在外侧面,转动元件64具有与螺纹套筒54的相应内螺纹对应的大螺距螺纹65。由于螺纹套筒54被拧入缓冲铰接件壳体下部48内,故套筒54不可转动地连接到壳体下部48。轴向元件63和转动元件64特别是可由一件制成。
转动元件64在远离轴向元件63的下端连接到活塞杆66。活塞杆66借助螺杆67连接在转动元件64上,所述螺杆被引导通过轴向元件63和转动元件64对应的中心孔口。螺杆67在上端从轴向元件63导出并由连接螺母68保持。在活塞杆66远离转动元件64的下端在活塞杆66上设置有缓冲活塞69。缓冲活塞69被固定在活塞杆66上。缓冲活塞69能以流体紧密的方式在壳体下部48中移位并具有密封环70。
因此,缓冲铰接件6具有缓冲单元71,该缓冲单元包括缓冲活塞69和缓冲缸72。缓冲活塞69可以沿转动轴线46在缓冲缸72内移位。缓冲缸72在上侧由密封的止挡元件58限制,在下侧由密封的基部罩帽59限制,并且在外周由缓冲铰接件壳体下部48限制。还可以设置单独的、未集成在壳体下部48中的缓冲缸72。根据所示实施例集成在壳体下部48中的缓冲缸72引起缓冲铰接件6的简化构成模式并因此引起成本削减。缓冲单元71相应地具有线性缓冲器以缓冲沿转动轴线46的线性运动。出于此目的,在缓冲活塞69中设置有直流开口,缓冲流体(例如油)在缓冲活塞69移位时可以流经该直流开口。在由缓冲缸72围住的内部空间中布置有诸如油的液压介质。该油柱的充填液位在图9中通过基部罩帽59上方的阴影线面体现。只要使缓冲活塞69浸入油柱中,油便强制地流经直流开口。由此缓冲了活塞69的移位。通过拧入缓冲铰接件壳体下部48内的基部罩帽59,可以实现油柱与缓冲活塞69的轴向间距以及因此缓冲作用的开始。因此,可以通过基部罩帽59的轴向移位来调节缓冲角度c。
下文将借助于图8至11描述缓冲铰接件6的工作模式,从处于门装置1的开启位置的根据图8和9的缓冲铰接件6的布置开始。
如果门扉2围绕枢转轴线4相对于门框3枢转,则使该枢转运动借助相关的连接销11传递至缓冲铰接件壳体上部49。由于轴向元件63关于围绕转动轴线46的转动不可转动地接纳在壳体上部49的廓形部件52中,故使轴向元件63也围绕转动轴线46转动。同样,使拧入轴向元件63内的转动元件64围绕转动轴线46转动。由于转动元件64具有外部大螺距螺纹65并利用该螺纹布置在螺纹套筒54中,故使壳体上部49的转动运动转换为沿转动轴线46的轴向运动。这意味着使连接有轴向元件63和转动元件64的运动学单元62沿缓冲方向73向下根据图10和11沿转动轴线46移位。利用该向下移位,除运动学单元62外,也使与其连接的缓冲活塞69移位。因此,缓冲缸72的下部工作隔室的容积被缓冲活塞69减小并且其中存在的缓冲流体经直流开口被压入缓冲缸72的布置在活塞69上方的上部工作隔室内。缓冲单元71的缓冲活塞69的轴向移位以缓冲方式发生。具体地,缓冲效果取决于活塞69的移位速度。活塞69的移位越快,缓冲流体的归因于其动态流体特性的缓冲力就越高。门扉2的闭合运动相应地急剧减速。这也意味着下缓冲力以低闭合速度作用。
可以以这样的方式确立缓冲角度c,即,仅在围绕枢转轴线4的枢转角度a小于经调节的缓冲角度c时发生缓冲铰接件6的缓冲作用。结果,可以将缓冲铰接件6的缓冲作用调节为所需的枢转角度范围。具体地,在非临界范围内,即,在大枢转角度a,不需要发生枢转运动的缓冲。缓冲角度c的调节发生的原因例如可在于,在枢转角度范围内,在特定枢转角度范围内发生从壳体上部49到轴向元件63的转矩传递。
因此,也可以调整大螺距螺纹65的沿着转动轴线46的轴向范围,使得沿缓冲方向73的轴向移位以及因此缓冲作用仅在特定枢转角度范围内发生。此外或替代地,也可以影响缓冲作用,其原因在于使用了具有不同缓冲行为的各种液压介质。也可设想在缓冲缸72中加设机械弹簧,例如螺旋弹簧。
下文将借助于图12和13描述具有闭合铰接件5和缓冲铰接件6的门装置1的工作模式。图12示意性地示出了具有门扉2的门装置1的平面图,所述门扉以闭合方式靠置在门框3上并围绕枢转轴线4可枢转地安装在门框3上。根据图12的视图,门装置1被示出处于闭合位置,即,门扉2以闭合方式靠置在门框3上。
从该闭合位置开始,门装置1可以转移到开启位置。根据所示的实施例,这里至少180°的最大枢转角度a是可能的。有利的是最大枢转角度a为至少110°且特别是至少135°。此外,在图12中示出了布置在约27°的枢转角度位置的闭合角度b和布置在约22°的枢转角度位置的缓冲角度c。
将缓冲角度c选择成大于闭合角度b也可以是有利的。这种情况下,当门装置1闭合时,缓冲功能先于闭合功能起动,所述闭合功能也称为牵引功能。因此,更大的角度范围可用于缓冲砰击的门扉。缓冲转矩比较小。
如果门扉2处于大于27°、换言之大于闭合角度b的枢转角度范围内,则闭合铰接件5处于自由转动的布置下,即,门扉2可以在不利用闭合转矩进行转矩加载的情况下相对于门框3枢转。
当门扉2朝门框3枢转并且已达到枢转角度b时,闭合铰接件5的闭合功能启用并且门扉2被自动拉向门框3。
一旦枢转角度——其在闭合铰接件5的闭合布置下连续减小——达到缓冲角度c,缓冲铰接件6的缓冲功能就启用,因此闭合铰接件5引起的闭合运动被缓冲铰接件6缓冲。门装置1的闭合运动自动并以被缓冲的方式发生。防止了门的意外砰击。此外,保证了门装置1特别是以更大的枢转角度不利用转矩枢转。该类型的致动可以以顺滑方式进行。
为了从闭合位置致动门装置1,即,为了开启门扉2,首先必须克服初始闭合转矩MSA,所述初始闭合转矩增大,直到缓冲角度c达到最大值,即所谓的闭合缓冲转矩MSD。缓冲活塞69也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构成,即,特别是当闭合门扉2时,缓冲功能仅以单向方式起作用。这意味着当开启门扉2时,不必克服缓冲铰接件6引起的另外的缓冲转矩。因此,初始闭合转矩MSA和闭合缓冲转矩MSD相同且基本上由于扭簧33的预张紧而产生。
一旦缓冲铰接件6的缓冲功能停用,换言之在大于缓冲角度c的枢转角度a,闭合转矩减小并在大于闭合角度b的枢转角度a处消失。根据图13,闭合角度b可以选择成大于缓冲角度c。对闭合角度b和缓冲角度c给出的度数是举例而言的。视应用而定,也可以选择其它度数。特别地,闭合角度b与缓冲角度c的间隔也可以变化。如果缓冲活塞69在两侧作用,则可有利的是选择尽可能小的缓冲角度c以便减小当开启门装置1时的力需求。同时,缓冲角度c在此情况下应该足够大以便确保待闭合的门装置1的足够缓冲。理想而言,缓冲角度c是在15°与30°之间、特别是在20°与25°之间的枢转角度a。因此,闭合角度b应该选择成足够大,以确保只要门扉2沿门框3的方向运动并低于由闭合角度b限定的最小开启角度门装置1就自动闭合。同时,闭合角度b然而在具有任何大小的枢转角度a的布置下都应该选择成足够小以防止门装置1自动闭合,以便例如确保门装置1以预期方式保持开启。特别有利的是选择从20°至30°且特别是从25°至30°的闭合角度b。
参照图14和15,下文将描述缓冲铰接件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相同的部分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此参考对第一实施例的描述。结构不同但功能相似的部分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其后面加上“a”。
主要差别在于缓冲铰接件6a具有节流杆74。节流杆74布置在活塞杆66内。节流杆74和活塞杆66关于转动轴线46同心地布置。节流杆74可以在活塞杆66内沿转动轴线46移位。节流杆74借助O形圈75密封在活塞杆66中。
节流杆74在对向缓冲活塞69的一端具有针状延长部76,该针状延长部布置在活塞杆66的为此设置的通道77中。根据所示的实施例,延长部76呈圆柱形,即,在延长部76和通道77之间形成有环形间隙且该间隙形成用于缓冲流体的节流部。节流部越长(即,延长部76越深)地布置在通道77中,缓冲铰接件的缓冲作用就越大。延长部76也可以沿转动轴线46朝缓冲活塞69呈锥形地变细。
节流杆74在外侧具有与活塞杆66的内螺纹对应的外运动螺纹。借助未示出的工具,可以使节流杆74例如在非圆形内截面——特别是六角插座——上关于转动轴线46转动。作为运动螺纹的结果,节流杆74相对于活塞杆66轴向移位。结果,可以调节延长部76在通道77中的浸入深度。可以借助节流杆74来调节缓冲铰接件6a的缓冲作用。
运动学单元62a包括轴向元件63a,该轴向元件具有垂直于转动轴线46取向的非圆形截面。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缓冲铰接件6相反,该轴向元件不是多齿廓形,而是转动带动器。该转动带动器基本上呈圆柱形并沿外圆柱形侧面具有关于转动轴线46径向向外延伸的3个带动连板78。带动连板78关于转动轴线46以120°的均匀外周角间隔布置。各带动连板78接合在为此设置的凹槽79中,所述凹槽集成在缓冲铰接件壳体上部49a中。
可以实施具有转动游隙的运动学单元62,其原因在于,例如,凹槽79具有大于带动连板78的宽度。由此可能的是,在门的特定转动角度范围内,轴向元件63a在门的致动时不转动。结果,螺杆67仅可以从门的特别是可固定的闭合角度转动并且缓冲活塞69可以朝着基部罩帽59向下移动。结果,缓冲铰接件6a可以制成总体上更短,因为需要减小螺杆67的螺纹长度以使缓冲行程运动更短。运动学单元62a的转动游隙因此提供自由运行功能,这将借助于又一实施例(图19至23)更详细地描述。
下文将借助于图14和15描述缓冲铰接件6a的工作模式。
如果门扉2围绕枢转轴线4相对于门框3枢转,则该枢转运动借助壳体连接件80传递至缓冲铰接件壳体上部49a。由于轴向元件63a在围绕转动轴线46转动方面利用凹槽79中的带动连板78接纳在壳体上部49a中,故轴向元件63a也围绕转动轴线46转动。轴向元件63a关于转动轴线46不可转动地连接到螺杆67,因此后者也围绕转动轴线46转动。这意味着节流杆越来越多地随延长部76穿透到通道77内。利用活塞杆66和连接于其上的缓冲活塞69向下的移位,缓冲缸72的下部工作隔室的容积被缓冲活塞69减小并且其中存在的缓冲流体受压经过通道77、通过延长部76、经布置在活塞杆66中的横向孔口81进入缓冲缸72的、布置在活塞69上方的上部工作隔室内。具体地,由于延长部76在通道77中的布置,缓冲活塞69的轴向移位以被缓冲的方式发生。如果延长部76如上所述呈锥形地变细,则缓冲作用可以随着门的闭合增加而增加。这意味着缓冲作用越大,布置在通道77内的延长部76的比例就越大。
下文将参照图16至18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结构相同的部分具有与首先两个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此参考对这两个实施例的描述。结构不同但功能相似的部分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其后面加上“b”。
与缓冲铰接件6a的一个重要差别在于缓冲铰接件6b构造为三件式铰链。这意味着缓冲铰接件壳体47b具有缓冲铰接件壳体下部48b、缓冲铰接件壳体上部49b和布置在它们之间的缓冲铰接件壳体中部82。壳体下部48b和壳体上部49b通过壳体连接件80b连接到门框3。缓冲铰接件壳体中部82借助连接销11连接在门扉2上。
缓冲铰接件6b与缓冲铰接件6a一样具有节流功能,通过可以沿转动轴线46移位的节流杆74来确保所述节流功能。缓冲铰接件6b与首先两个实施例的又一个主要差别在于提供了开度限制。通过在图18中放大地示出的止挡元件83来确保所述开度限制。在门沿开启方向转动时,由于轴向元件63的不可转动布置,借助带动连板78来形成沿转动轴线46朝盖50b轴向向上的移位。由于止挡元件83以止挡元件83沿轴向在轴向元件63b的端面85中突出这样的方式布置在轴向元件63b的为此设置的凹部84中,故止挡元件83与盖50b、尤其是与布置在盖50b中的O形圈86接触。
由于止挡元件83靠置在O形圈86上,故总体限制了轴向元件63b的轴向移位和因此缓冲铰接件6b的开启运动。
可通过止挡元件83沿转动轴线46在端面85上的轴向突出D来调节开度限制,即最大可能的开启角度。例如,这一点可行的原因在于止挡元件83可以被拧入凹部84内。止挡元件83也可被胶合或焊接在凹部84中,换言之能不可释放地连接到轴向元件63b。具体地,止挡元件83由具有良好缓冲特性的塑料材料制成。
下文将参照图19至23描述缓冲铰接件的第四实施例。结构相同的部分具有与前三个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此参考对这三个实施例的描述。结构不同但功能相似的部分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其后面加上“c”。
缓冲铰接件6c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缓冲铰接件6b相似地构造为三件式铰链。与上述实施例的主要差别在于,设置在缓冲铰接件壳体上部49c中的廓形部件52c具有沿转动轴线46以相邻方式布置的带动部件87和自由运行部件88。带动部件87是以这样的方式构成的,即,它具有垂直于转动轴线46取向并关于转动轴线46具有非圆形内部轮廓89。非圆形内部轮廓89与布置在轴向元件63c上的转动带动器的外部轮廓对应,所述转动带动器具有沿外周关于转动轴线46径向向外定向的带动连板78。由于具有带动连板78的转动带动器的外部轮廓对应于内部轮廓89,因此只要轴向元件63c随带动连板78布置在带动部件87中,它便以转矩传递方式(换言之,不可转动地)连接到缓冲铰接件壳体上部49c。
自由运行部件88具有垂直于转动轴线46取向的截面,该截面也具有非圆形内部轮廓90。自由运行部件88的内部轮廓90与带动部件87的内部轮廓89的不同之处在于,设置有自由运行凹部91,该自由运行凹部关于围绕转动轴线46的外周方向具有比带动连板78大的宽度。根据图23中的视图,转动带动器各自布置成:带动连板78靠置在自由运行凹部91的沿顺时针方向观察地设置的接触面上。这意味着缓冲铰接件壳体上部49c可以沿逆时针方向移位,提供了一定的转动角度范围,在该转动角度范围内不会发生从壳体上部49c到轴向元件63c的转动带动器的转矩传递。转矩传递首先在壳体上部49c被驱动转动时发生,直到在任何情况下关于转动轴线向内定向在自由运行凹部91之间的带动器突起92与沿逆时针方向看去的下一个带动连板78接触。根据所示实施例,自由运行转动角度范围为约90°。根据自由运行部件88的内部轮廓90和带动连板78的构型,可以将自由运行转动角度范围调节为更大或更小。
参照图24至26,下文将描述闭合铰接件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相同的部分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此参考对第一实施例的描述。结构不同但功能相似的部分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其后面加上“a”。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闭合铰接件5a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闭合铰接件5的主要差别在于闭合铰接件5a构造为三件式铰链。
闭合铰接件5a具有基板31,扭簧33通过第二端35连接在所述基板上。此外,扭簧33通过与第二端35相对地布置的第一端34不可转动地连接到闭合驱动元件32。此外,设置了第一放置元件22和可以与其相接合的第一联接元件20。第一联接元件20还可以与转动驱动元件18相接合。出于此目的,转动驱动元件18和第一联接元件20具有根据闭合铰接件5的第一实施例的互补梯形凹部41或突起42。根据闭合铰接件5a的第二实施例的自由转动闭合单元13因此基本上对应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闭合铰接件5a的自由转动闭合单元13。
此外,闭合铰接件5a具有第二自由转动闭合单元93,该第二自由转动闭合单元除转动驱动元件18外还具有第二联接元件94、第二放置元件95、第二闭合驱动元件96、第二扭簧97和第二基板98。第二扭簧97通过第一端99连接在第二闭合驱动元件96上并通过第二端100连接在第二基板98上。关于沿中心纵向轴线7的构件的布置,所述构件关于转动驱动元件18镜像对称地布置。具体地,仅设置一个转动驱动元件18,其用于致动第一自由转动闭合单元13和第二自由转动闭合单元93两者。
扭簧33、97在任何情况下都构造为具有矩形丝的弹簧。两个弹簧33、97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制造为圆形丝。
由于闭合铰接件5a具有另外的自由转动闭合单元93,故可以提供另外的闭合力,该闭合力引起门的闭合,换言之门扉2朝门框3的运动。具体地,能以这样的方式调节第二自由转动闭合单元93,即,由其产生的闭合力仅在很小的转动角度范围内作用。该转动角度范围特别是小于10°、特别是小于5°且特别而是小于2°。固定一小的转动角度范围的优点在于,在门的开启运动开始时仅仅必须克服从两种单独的闭合转矩产生的增大的闭合转矩。这确保了:克服由另外的自由转动闭合单元93产生的闭合力需要另外消耗的力小。同时,另外的闭合力确保了门的可靠闭合。这特别是确保提供了克服门锁上的锁舌/门扣(Klinke)的致动所需的增加的力消耗。同时,确保了设置在门上的密封件被充分地压合。
在根据图24的视图中,门处于闭合位置,这意味着两个自由转动的闭合单元13、93在门扉上施加最大闭合力。图25示出了处于与图24相比已转动的布置下的闭合铰接件5a。由于门扉2已相对于门框3转动,故转动驱动元件18已关于中心纵向轴线7转动。由于联接元件20、94或转动驱动元件18的不同地构成的端面廓形以及它们相对于彼此的相应布置,第一自由转动闭合单元13的、在图25中的底部示出的扭簧33与图24相比不变地位于复原位置并施加弹力。另一方面,第二联接元件94相对于转动驱动元件18沿中心纵向轴线7轴向移位。第二联接元件94放置在第二放置元件95上。第二联接元件94与转动驱动元件18分离。根据图25在顶部示出的第二自由转动闭合元件93处于自由转动布置下。这意味着处于根据图25的布置下的自由转动闭合单元93未在门上施加闭合力。根据所示的实施例,在顶部示出的第二自由转动闭合单元93因此用于施加另外的闭合力。
图26示出处于关于中心纵向轴线7进一步转动的布置下的闭合铰接件5a。在该布置下,第一自由转动闭合单元13和自由转动闭合单元93两者都布置在放置布置下,这意味着转动驱动元件18与两个联接元件20、94分离。两个联接元件20、94放置在相应的放置元件22或95上。在此布置下,门扉2可以在不另外施力的情况下(即,在不另外作用闭合力或闭合转矩的情况下)相对于门框3枢转。转动角度范围——第一自由转动闭合单元13和第二自由转动闭合单元93在该范围内起作用——可以彼此独立地调节。
下文将参照图27至40描述闭合铰接件的第三实施例。结构相同的部分具有与在前两个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此参考对这两个实施例的描述。结构不同但功能相似的部分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其后面加上“b”。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闭合铰接件5b基本上对应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闭合铰接件5a,自由转动的闭合单元13b、93b的启用或停用借助所谓的滚柱联接来实现。出于此目的,设置了第一联接元件20b和第二联接元件94b,它们分别以类似于套管的方式构成有两个相应的长形孔101、102。长形孔101、102分别布置在相应联接元件20b、94b的外圆柱形侧面上并平行于中心纵向轴线7取向。长形孔101、102关于中心纵向轴线7以沿直径相对的方式布置在相应的联接元件20b、94b上。长形孔101、102各自构造成朝向远离基板31、98的一端开口。
联接元件20b、94b各自不可转动地连接到对应的扭簧33、97。具有放置元件22b的杆113关于中心纵向轴线7同心地布置。放置元件22b被连接在杆113上,并且特别是不可转动地连接到杆113。杆113,特别是放置元件22b借助闭合铰接件壳体中心部104不可转动地连接到连接件112。放置元件22b具有中心圆柱形部件,其基本上嵌合在联接元件20b、94b的类似于套筒的凹部内。在外圆柱形侧面,放置元件22b具有平行于中心纵向轴线7延伸的两个长形孔凹槽103。长形孔凹槽103关于中心纵向轴线7以直径相对的方式布置在放置元件22b上。长形孔凹槽103具有有限深度。在垂直于中心纵向轴线7的剖面内,长形孔凹槽103具有类似于圆的轮廓的弯曲部,特别是圆弧。
根据图27中的视图,扭簧97由圆丝制成,扭簧33由矩形丝制成。基本上,也可以由相同的丝制造两个弹簧33、97。通过选择不同的弹簧材料,可以以更好的方式对由其引起的闭合力进行不同的调节。
闭合铰接件5b具有闭合铰接件壳体上部9b和闭合铰接件壳体下部10b以及布置在它们之间的闭合铰接件壳体中心部104。在闭合铰接件壳体中心部104中设置有多件式套筒装置105,包括上带动套筒106、下带动套筒107和布置在它们之间的转动套筒108。
一方面,转动套筒108被用作两个连带套筒106、107之间的轴向间隔件。另一方面,转动套筒108不可转动地连接到闭合铰接件壳体中心部104。转动铰接件108允许从闭合铰接件壳体中心部104到联接元件20b、94b的转矩传递。转动套筒108具有平行于中心纵向轴线7布置的长形孔凹槽109、110,长形孔凹槽109或110各自关于中心纵向轴线7以沿直径相对的方式彼此成对布置在转动套筒108上。
第一联接元件20b的长形孔101和第二联接元件94b的长形孔102用于引导平行于中心纵向轴线7布置的圆柱形滚柱111。代替滚柱111,也可以使用平行于中心纵向轴线7布置的多个滚珠。滚柱111与该类型的滚珠装置相比具有提高的强度。
下文将借助于图29至40更详细地描述闭合铰接件5b的作用。图29示出了垂直于通过在图27、28中在顶部示出的第二联接元件94b的中心纵向轴线7的截面。因此,图30示出了通过在图27、28中在底部示出的第一联接元件20b的截面。两个联接元件20b、94b基本上以它们基本上包围放置元件22b的方式构成。从图29和30中的门开启的布置开始,扭簧33、97放置在放置元件22b上。这意味着两个扭簧33、97未在门上施加闭合力。出于此目的,滚柱11布置在放置元件22b的为此设置的长形孔凹槽103中。同时,滚柱111布置在第二联接元件94b的长形孔102中和第一联接元件20b的长形孔101中。
根据图29、30,门开启并布置在自由转动的布置下,即,门扉相对于门框枢转开启90°。在闭合运动时,门扉此时朝门框枢转,门框被连接在角形壳体连接件112上并且门扉被连接在连接销11上。在门扉枢转运动时,连接销11随同闭合铰接件壳体中心部104关于中心纵向轴线7转动。相应地转动后的状态在图31、32中示出。由于闭合铰接件壳体中心部104的转动,与其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的转动套筒108也转动。相应地,长形孔凹槽109、110相对于它们的转动位置关于中心纵向轴线7朝滚柱111移位。在门扉和因此闭合铰接件壳体中心部104进一步转动时,产生这样的布置:长形孔凹槽110、长形孔101和长形孔凹槽103布置成关于中心纵向轴线7彼此径向对齐。在此布置下,滚柱111从放置元件22b的长形孔凹槽103径向向外移位到转动套筒108的长形孔凹槽110内。
由于在开启时两个联接元件20b、94b由相应的扭簧33或97通过门扉2的转动运动张紧,扭簧33、97和因此与其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的联接元件20b、94b在门的开启位置通过转矩预张紧。通过杆113预张紧的放置元件22b利用长形孔凹槽103分别在滚柱111上施加转矩。由于长形孔凹槽103分别具有弯曲轮廓,故滚柱111在门的整个闭合过程中关于中心纵向轴线7被径向向外迫压。只要长形孔凹槽109、110未与长形孔101、102对齐,滚柱111的径向运动就被转动套筒108阻挡。
对应的布置在图34中示出。门扉相对于门框枢转约45°。由于滚柱111此时不再布置在放置元件22b的长形孔凹槽103中,而是布置在转动套筒108的长形孔凹槽110中,故转动套筒108以转矩传递的方式连接到第一联接元件20b。这意味着,在根据图34的视图中,第一扭簧33被转动套筒108和第一联接元件20b启用。这意味着第一扭簧33不再被放置。第一扭簧33在门上引起闭合力。另一方面,在所示的转动角度布置下,第二弹簧97仍被停用,因为滚柱111如图33所示布置在放置元件22b的长形孔凹槽103中。在门扉和因此闭合铰接件壳体中心部104进一步转动时,滚柱111可以被径向向外地迫压到转动套筒108的为此设置的长形孔凹槽109内。该类型的布置在图37中示出。根据图37的门的开启角度为约5°。在此布置下,第二扭簧97也另外被启用并类似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闭合铰接件5a在门上引起另外的闭合力。
由于长形孔凹槽109和110就它们的外周位置而言关于中心纵向轴线7偏置,故扭簧33、97在不同时间(即,以不同转动角度)被停用或启用。
在门的开启运动时,扭簧97、33的停用以相应地颠倒的次序发生,通过使滚柱111从长形孔凹槽109、110移位到放置元件22b的长形孔凹槽103内,两个扭簧97、33首先被启用,并且第二扭簧97首先被停用,此后第一扭簧33被停用。发生扭簧33、97停用的原因在于,当门开启时,扭簧33、97由于门扉2随连接件112进行的转动运动而首先张紧。因此,转动套筒108也相对于放置元件22b转动。滚柱111布置在转动套筒108的长形孔凹槽109、110中和联接元件20b、94b的长形孔101、102中。由于转动套筒108的转动,联接元件20b、94b被滚柱111带动并且扭簧33、97因此被预张紧。由于转动运动过程中增加的预张紧和长形孔凹槽109、110的弯曲轮廓,关于中心纵向轴线7径向向内地作用的力施加在滚柱111上。由于放置元件22b的圆柱形侧面,防止了滚柱向内进行径向运动。仅在长形孔凹槽103在径向上与长形孔101、102对齐时,滚柱111才可径向向内移位到放置元件22b的长形孔凹槽103内。
下文将借助于图41和42描述具有闭合铰接件5b和缓冲铰接件6a的门装置1a的工作模式。在图41中示意性地示出了门装置1的平面图,其中门扉2以闭合方式搁置在门框3上并围绕枢转轴线4可枢转地安装在门框3上。根据图41的视图,门装置1a被示出处于闭合位置,即,门扉2以闭合方式靠置在门框3上。
从该闭合位置开始,门装置1a可以转移到开启位置。根据所示的实施例,这里至少180°的最大枢转角度是可能的。有利的是最大枢转角度a为至少110°且特别是至少135°。此外,在图41中示出了布置在约45°的枢转角度位置的第一闭合角度b1、布置在约5°的枢转角度位置的第二闭合角度b2和布置在约22°的枢转角度位置的缓冲角度c。
将缓冲角度c选择成大于第一闭合角度b1也可以是有利的。这种情况下,在闭合门装置1a时,缓冲功能在闭合功能之前开始,这也称为牵引功能。具体地,然而,缓冲角度c应当选择成大于第二闭合角度b2,使得门装置1a的闭合运动的最后一部分总是以被缓冲的方式发生。因此,更大的角度范围可供用于缓冲砰击的门扉。缓冲转矩比较小。
如果门扉2处于大于45°、换言之大于第一闭合角度b1的枢转角度范围内,则闭合铰接件5b处于自由转动的布置下,即,门扉2可以不利用闭合转矩的转矩加载相对于门框3枢转。
当门扉2朝门框3枢转并且已达到第一闭合角度b1时,闭合铰接件5b的闭合功能如上所述被启用并且门扉2利用第一闭合力被自动拉向门框3。
一旦在闭合铰接件5b的闭合布置下连续减小的枢转角度a达到缓冲角度c,缓冲铰接件6的缓冲功能就被启用,因此闭合铰接件5b引起的闭合运动被缓冲铰接件6a缓冲。
一旦枢转角度a达到第二闭合角度b2,闭合铰接件5b的第二扭簧就被启用并且另外的闭合转矩施加在门扉2上。门装置1a的闭合运动自动并总体以被缓冲的方式发生。防止了门的意外砰击。还保证了门装置1a特别是在较大枢转角度的情况下可以在无转矩的情况下枢转。该类型的致动可以以顺滑方式进行。
为了从闭合位置致动门装置1,即,为了开启门扉2,首先必须克服初始闭合转矩MSA。初始闭合转矩MSA由闭合铰接件5b和缓冲铰接件6a的第一和第二扭簧的闭合转矩组成。在达到第二闭合角度b2时,第二扭簧被停用,因此后者不再产生任何闭合转矩。闭合转矩MS骤然减小。在达到缓冲角度c之前,闭合转矩增大。于是,换言之,随着开启角度增大,闭合转矩由于缓冲而减小。缓冲活塞69也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构成,即,缓冲功能仅以单向方式作用,特别是当闭合门扉2时。这意味着在开启门扉2时,不必克服由缓冲铰接件6产生的另外的缓冲转矩。因此,第二闭合角度b2和缓冲角度c之间的角度范围内的闭合转矩可以具有水平路线。
下文将参照图43至47描述闭合铰接件的第四实施例。结构相同的部分具有与首先三个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此参考对这三个实施例的描述。结构不同但功能相似的部分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其后面加上“c”。
根据第四实施例的闭合铰接件5c基本上对应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闭合铰接件5b。主要差别在于,闭合铰接件5c仅具有一个联接元件20c,其中设置有长形孔101c。长形孔101c特别是在无转动角度偏差的情况下沿中心纵向轴线7延伸。因此,转动套筒108的长形孔凹槽109c也以对齐的方式布置。
闭合铰接件5c允许两个扭簧97和33的同时致动。
下文将参照图48描述缓冲铰接件的第五实施例。结构相同的部分具有与前三个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此参考对前三个实施例的描述。结构不同但功能相似的部分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其后面加上“d”。
缓冲铰接件6d的主要差别在于它具有过载保护机构。由于缓冲流体的动态流动特性,缓冲作用随着门的闭合速度增加而增加。这意味着由缓冲单元71产生并对门的闭合运动起反作用的减速缓冲转矩随着闭合速度增大而增大。为了避免特别是由于过大的缓冲转矩而损坏缓冲铰接件6d,提供过载保护机制。
通过弹性盘114来确保过载保护机制。弹性盘114布置在缓冲活塞69d的、背离密封环70的上端面115上。弹性盘在转动轴线46的轴向上被保持在缓冲活塞69d和活塞杆66的台肩之间。在图48所示的过载保护机制不起作用的布置下,弹性盘114基本上平放在端面115上。结果,平行于转动轴线46布置的通孔116被弹性盘覆盖。弹性盘114也可以同时覆盖多个通孔116。在此布置下,缓冲流体在门进行闭合运动时无法流经通孔116。
在高速关门时,缓冲流体的压力在缓冲缸72内升高。弹性盘114是以这样的方式设计的,即,只要缓冲缸72中已达到经调节的临界压力,弹性盘便从通孔116提升并从后者释放缓冲流体。处于由弹性盘114释放的布置下的通孔起到旁路的作用。缓冲缸72内的压力降低。尤其是限制或减小了作为缓冲转矩的结果的机械加载。

Claims (16)

1.一种包括闭合铰接件和缓冲铰接件的门装置,所述闭合铰接件和缓冲铰接件用于将第一部件(2)可枢转地铰接在第二部件(3)上,所述闭合铰接件(5)包括:
a.中心纵向轴线(7),
b.用于连接在第一部件(2)的转动接收单元(12),所述转动接收单元能够围绕中心纵向轴线(7)转动,第一部件能够围绕中心纵向轴线(7)转动,和
c.用于连接在第二部件(3)上的自由转动闭合单元(13),所述自由转动闭合单元以传递转矩方式连接到转动接收单元(12),所述第二部件是固定的,
d.其中,闭合铰接件(5)能够在闭合布置和自由转动布置之间移位,
i.其中,在闭合布置下,自由转动闭合单元(13)沿围绕中心纵向轴线(7)的闭合转动方向在转动接收单元(12)上引起闭合转矩,并且
ii.在自由转动布置下,自由转动闭合单元(13)相对于转动接收单元(12)能够围绕中心纵向轴线(7)自由地转动,
其中,所述缓冲铰接件(6)包括开度限制,由止挡元件(83)确保所述开度限制,所述止挡元件(83)沿轴向在轴向元件(63b)的端面(85)中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动接收单元(12)具有用于以转矩传递方式连接到自由转动闭合单元(13)的转动接收元件(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自由转动闭合单元(13)具有关于中心纵向轴线(7)不可转动地连接到转动接收单元(12)的转动驱动元件(18)。
4.根据权利要求3的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自由转动闭合单元(13)具有用于向转动接收单元(12)施加闭合转矩的张紧单元(1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联接元件(20),所述联接元件用于将转动驱动元件(18)以转矩传递方式或者以能围绕中心纵向轴线(7)自由转动的方式连接到张紧单元(1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借助廓形引导件(40)使联接元件(20)和张紧单元(19)关于中心纵向轴线(7)不可转动地且能关于彼此轴向移位地布置,所述廓形引导件具有垂直于中心纵向轴线(7)的非圆形截面廓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联接元件(20)和转动接收元件(14)通过对应的端面廓形(27,28)关于中心纵向轴线(7)不可转动地且能关于彼此轴向移位地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张紧单元(19)具有张紧元件(33),所述张紧元件布置在基板(31)和能够围绕中心纵向轴线(7)转动的闭合驱动元件(32)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元件靠置在O形圈(86)上,所述O形圈(86)布置在一盖(50b)上,其中所述止挡元件(83)与所述盖(50b)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能通过止挡元件(83)沿转动轴线(46)的轴向突出(D)来调节最大可能的开启角度,其中止挡元件(83)可释放地或者不可释放地布置在凹部(84)中以便连接到轴向元件(63b)。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止挡元件(83)由塑料材料制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铰接件包括过载保护机构,其中,通过弹性盘(114)来确保所述过载保护机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盘(114)在转动轴线(46)的轴向上被保持在缓冲活塞(69d)和活塞杆(66)的台肩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元件将转动驱动元件(18)以无转矩方式连接到张紧单元(19)。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元件(33)是扭簧。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元件(83)能拧入地或者胶合或焊接地布置在凹部(84)中以便连接到轴向元件(63b)。
CN201280029100.6A 2011-04-14 2012-04-04 包括闭合铰接件和缓冲铰接件的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201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1007400A DE102011007400A1 (de) 2011-04-14 2011-04-14 Schließ-Scharnier
DE102011007400.7 2011-04-14
PCT/EP2012/056184 WO2012139954A1 (de) 2011-04-14 2012-04-04 Schliess-scharni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20143A CN103620143A (zh) 2014-03-05
CN103620143B true CN103620143B (zh) 2016-03-23

Family

ID=45976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910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20143B (zh) 2011-04-14 2012-04-04 包括闭合铰接件和缓冲铰接件的门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206636B2 (zh)
EP (1) EP2697464A1 (zh)
CN (1) CN103620143B (zh)
DE (1) DE102011007400A1 (zh)
WO (1) WO201213995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23302A1 (en) * 2012-02-15 2013-08-22 Safe Rack, Llc Gate
JP5949084B2 (ja) * 2012-04-20 2016-07-06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扉開閉装置
DE102012111519B3 (de) * 2012-11-28 2013-06-27 Simonswerk,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Türband
CN106869660B (zh) * 2017-03-29 2019-02-22 上海华铭智能终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弹簧复位模块
US10711498B2 (en) * 2017-10-05 2020-07-14 Kason Industries, Inc. Door closer
DE102017127163B4 (de) * 2017-11-17 2020-03-05 Lidl Stiftung & Co. Kg Scharnier sowie Ausgabevorrichtung
JP6758785B2 (ja) * 2018-04-25 2020-09-23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ヒンジ装置
JP6769684B2 (ja) * 2018-04-25 2020-10-14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ヒンジ装置の取付け構造
JP6769685B2 (ja) * 2018-04-25 2020-10-14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ヒンジ装置
DE102018003920A1 (de) * 2018-05-16 2019-11-21 Günther Zimmer Scharnier mit mehrstufiger Öffnung
CN111197618B (zh) 2018-11-19 2021-03-02 昆山纬绩资通有限公司 双扭力枢轴机构及其电子装置
US11091946B2 (en) * 2018-12-07 2021-08-17 Jyi Hsing Enterprise Co., Ltd. Spring hinge base structure
CN209586923U (zh) * 2019-02-14 2019-11-05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扭簧可变阻尼转轴
US11873680B2 (en) 2019-05-23 2024-01-16 Ps Industries Incorporated Hinged safety gate
US20210363805A1 (en) * 2020-05-20 2021-11-25 Kason Industries, Inc. Pivot hinge
SE2150875A1 (en) * 2021-07-05 2023-01-06 Assa Abloy Ab Arrangements for closing access member, and access member systems
US20230045021A1 (en) * 2021-08-05 2023-02-09 Ps Industries Incorporated Self-closing safety gat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34524A (en) * 1944-10-06 1948-01-13 Alfred J Swanson Door checking hinge
JPH10131947A (ja) * 1996-10-28 1998-05-22 Kato Electrical Mach Co Ltd 複合トルクヒンジ
EP1347138A2 (en) * 2002-03-20 2003-09-24 In-Gwang Lee Apparatus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door
WO2008100035A1 (en) * 2007-02-14 2008-08-21 Jong-Bok Jang Free hinge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door
WO2009123381A1 (en) * 2008-04-01 2009-10-08 I-One Innotec Co., Ltd Separated type hinge apparatus with return function
CN101949247A (zh) * 2010-09-17 2011-01-19 陆兆金 缓冲铰链及其使用方法
WO2011006477A1 (de) * 2009-07-14 2011-01-20 Zimmer Guenther Scharnier mit selbsteinzug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27327A (en) * 1936-07-23 1938-08-16 Dutee W Flint Automatic door check construction
US2164358A (en) * 1937-01-22 1939-07-04 Leavelle Ab Closure controlling device
US2456537A (en) * 1944-08-07 1948-12-14 Seaman Hydraulic door check
US2591476A (en) * 1945-10-09 1952-04-01 Alfred J Swanson Hinged closure control
DE2520305A1 (de) * 1975-05-07 1976-11-18 Johannes Kunath Tuerscharnier mit verstellbarem anschlag und daempfung
US4068344A (en) * 1976-10-21 1978-01-17 Chiyo Okabe Door hinge mechanism
US4103392A (en) * 1976-10-26 1978-08-01 Masco Corporation Door closing apparatus
JPS5724839Y2 (zh) * 1977-03-19 1982-05-29
US4325164A (en) * 1978-08-19 1982-04-20 Nippon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Offset pivot hinges with door closing devices
US4485522A (en) * 1982-08-31 1984-12-04 Chen Youn Long Door-closing hinge having a spring and pin mechanism
US5152029A (en) * 1991-08-12 1992-10-06 King Chain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Hydraulic hinge
US6928699B2 (en) * 2001-01-15 2005-08-16 Masako Sawa Automatic closing door hinge, automatic closing door mechanism, and hinge of automatic closing door mechanism
EP1342875A1 (en) * 2002-03-07 2003-09-10 Fu Luong Hi-Tech Co Ltd Hinge device with a returning member for automatically closing an open door
US7155776B2 (en) * 2003-06-10 2007-01-02 I-One Innotech Co., Ltd. Multipurpose hinge apparatus having automatic return function
GB2420587A (en) * 2004-11-30 2006-05-31 Gary Wilkin Biased door hinge in combination with a dampened door hinge
KR100717476B1 (ko) * 2005-10-13 2007-05-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김치냉장고용 힌지장치
KR100761904B1 (ko) * 2006-08-08 2007-09-28 주식회사 아이원이노텍 건자재용 도어의 자동복귀 힌지장치
JP4651684B2 (ja) * 2008-02-05 2011-03-16 株式会社サワ 両開用自動閉扉蝶番及び両開扉構造
US20110072618A1 (en) * 2009-09-25 2011-03-31 Saflok Chen Hinge device
DE102010022050A1 (de) * 2009-12-01 2011-06-09 Dorma Gmbh + Co. Kg Türschließer mit zusätzlicher Schließerfeder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34524A (en) * 1944-10-06 1948-01-13 Alfred J Swanson Door checking hinge
JPH10131947A (ja) * 1996-10-28 1998-05-22 Kato Electrical Mach Co Ltd 複合トルクヒンジ
EP1347138A2 (en) * 2002-03-20 2003-09-24 In-Gwang Lee Apparatus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door
WO2008100035A1 (en) * 2007-02-14 2008-08-21 Jong-Bok Jang Free hinge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door
WO2009123381A1 (en) * 2008-04-01 2009-10-08 I-One Innotec Co., Ltd Separated type hinge apparatus with return function
WO2011006477A1 (de) * 2009-07-14 2011-01-20 Zimmer Guenther Scharnier mit selbsteinzug
CN101949247A (zh) * 2010-09-17 2011-01-19 陆兆金 缓冲铰链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068894A1 (en) 2014-03-13
US9206636B2 (en) 2015-12-08
EP2697464A1 (de) 2014-02-19
CN103620143A (zh) 2014-03-05
WO2012139954A1 (de) 2012-10-18
DE102011007400A1 (de) 2012-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20143B (zh) 包括闭合铰接件和缓冲铰接件的门装置
CN103620146B (zh) 门装置
US11268312B2 (en) Combined door hinge with variable hydraulic damping and stopper device performance
US20180238092A1 (en) Combined Door Hinge with Variable Hydraulic Damping and Stopper Device Performance
US6154924A (en) Door closer unit
US8683655B2 (en) Separated type hinge apparatus with return function
CN201372657Y (zh) 液压缓冲自动闭门铰链
US8567011B2 (en) Door closing mechanism
EP2553197A1 (en) Door closer
EP1672159A2 (en) Braking apparatus of door
CN111503308A (zh) 一种可以调节流量的低扭矩球阀
US4100646A (en) Self-closing hinge
CN110499984A (zh) 一种芯轴及装置有该芯轴的防暴力万向液压合页
CN102561871A (zh) 张力与速度调节分离的自动闭门铰链
EP2186983A1 (en) Bidirectional closing mechanism
CN212745079U (zh) 一种密封阀减震降噪装置
KR200243185Y1 (ko) 내장형 도어 개폐 완충기
CN202544605U (zh) 张力与速度调节分离的自动闭门铰链
CN112554694A (zh) 一种合页的缓冲机构
CN106103874A (zh) 活塞‑缸单元和门铰链
CN109441272A (zh) 一种合页
CN209638504U (zh) 一种可调节的气动执行器
CN216344044U (zh) 一种流量可控防冲击球阀
CN112227855A (zh) 一种多功能缓冲合页
CN201009191Y (zh) 棘轮扳手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23

Termination date: 201804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