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06548B - 一种齐纳击穿的小回滞scr结构的高压esd保护器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齐纳击穿的小回滞scr结构的高压esd保护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06548B
CN103606548B CN201310658694.3A CN201310658694A CN103606548B CN 103606548 B CN103606548 B CN 103606548B CN 201310658694 A CN201310658694 A CN 201310658694A CN 103606548 B CN103606548 B CN 1036065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solation area
metal
trap
esd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586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06548A (zh
Inventor
梁海莲
顾晓峰
毕秀文
董树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Silicon Valley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n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65869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065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065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065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065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065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Metal-Oxide And Bipolar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一种齐纳击穿的小回滞SCR结构的高压ESD保护器件,可用于片上IC的高压ESD保护电路。包括P型衬底、N型埋层、第一N阱、P阱、下沉P掺杂、第二N阱、隔离区、第一N+、第一P+、第二N+、第二P+、第三N+、第三P+、第四N+、第四P+、第五N+、第五P+、金属阳极、金属阴极。其中由第一金属阳极、金属阴极、第一N+、第一P+、第三N+、第三P+、第二N+、第二P+或由第二金属阳极、金属阴极、第五N+、第五P+、第三N+、第三P+、第四N+、第四P+构成齐纳击穿ESD电流泄放路径。齐纳击穿ESD电流泄放路径不仅可增强器件的ESD鲁棒性,还可提高器件的维持电压,适用于窄小ESD窗口的高压ESD保护。

Description

一种齐纳击穿的小回滞SCR结构的高压ESD保护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集成电路的静电保护领域,涉及一种高压ESD保护器件,具体涉及一种齐纳击穿的小回滞SCR结构的高压ESD保护器件,可用于提高片上IC高压ESD保护的可靠性。
背景技术
随着功率集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日益小型化,使人们更易于日常携带与使用。然而,伴随移动硬盘,闪存卡、USB接口和智能手机显示触摸屏等电子产品的需求数量不断增大,集成电路产品出现的可靠性问题也日益突出。如闪存卡突然间数据无法读取,USB接口无法进行数据通讯,显示触摸层突然黑屏等不可靠性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据有关引起集成电路产品失效的多种因素调研后发现:ESD引起电路产品的失效,是集成电路产品产生电路故障的众多因素中的一大主要因素。而上述电子产品中功率集成电路接口处的高压ESD保护,又是整个电路系统ESD防护设计中的一大技术难点。现在的大部分高压ESD保护器件,难以满足功率集成电路对高压ESD保护器件的诸多要求:如高压ESD保护器件既要有高于工作电压的维持电压,又要有尽量低于栅氧击穿电压的触发电压,同时还要能通过IEC6001-4-2的ESD鲁棒性检测标准。简而言之,现有的高压ESD保护缺乏能够满足窄小ESD窗口的强鲁棒性的ESD防护器件。本文针对现有的高压ESD保护技术难题,提出了一种具有高维持电压、强鲁棒性、能够满足窄小ESD窗口的技术方案,该方案经流片实验及测试后结果证明:其触发电压与维持电压之间的电压回滞量很小,同时又具有很强的ESD鲁棒性。
发明内容
基于片上IC高压ESD保护器件和BCD高压工艺的特点,充分利用SCR器件具有触发电压低、导通电阻小、二次击穿电流大、响应速度快等的优势,结合反偏N+/P+二极管在齐纳击穿后具有稳压的物理特性,以钳制SCR结构中反偏PN结两端电压,从而实现高维持电压的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齐纳击穿的小回滞SCR结构的高压ESD保护器件,其触发电压主要受反偏的所述第二N+/所述P阱结的影响,与现有高压ESD保护器件相比,本发明能有效降低器件的触发电压、提高ESD保护器件的维持电压和二次击穿电流,同时具有漏电流小、导通电阻小、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齐纳击穿的小回滞SCR结构的高压ESD保护器件,主要包括SCR结构的ESD电流泄放路径和齐纳二极管击穿的ESD电流泄放路径,以提高二次击穿电流和维持电压,降低导通电阻,其特征在于:主要由P型衬底、N型埋层、第一N阱、P阱、第二N阱、下沉P掺杂、第一隔离区、第二隔离区、第三隔离区、第四隔离区、第五隔离区、第六隔离区、第七隔离区、第八隔离区、第九隔离区、第一N+、第一P+、第二N+、第二P+、第三N+、第三P+、第四P+、第四N+、第五P+、第五N+、第一金属1、第二金属1、第三金属1、第四金属1、第五金属1、第六金属1、第一金属2、第二金属2、第三金属2构成;,所述第一N+、所述第二N+、所述第三N+、所述第四N+和所述第五N+均为高掺杂的N型注入区,所述第一P+、所述第二P+、所述第三P+、所述第四P+和所述第五P+均为高掺杂的P型注入区;
所述N型埋层在所述P型衬底的表面部分区域中,在所述N型埋层和所述P型衬底的表面,从左到右依次分别为所述第一N阱、所述P阱和所述第二N阱,所述第一隔离区横跨在所述第一N阱与所述P型衬底之间,所述第一隔离区的左侧边缘与所述P型衬底的左侧边缘相连,所述第一N阱的右侧与所述P阱的左侧相连,所述第九隔离区横跨在所述第二N阱与所述P型衬底之间,所述第九隔离区的右侧与所述P型衬底的右侧边缘相连,所述N型埋层与所述第一N阱和所述N型埋层与所述第二N阱的叠层横向长度必须大于某一定值;
所述第一N阱表面区域内从左到右依次设有所述第一N+、所述第二隔离区、所述第一P+、所述第三隔离区,所述P型衬底左侧边缘与所述第一N+之间设有所述第一隔离区;所述第一N+的左侧与所述第一隔离区的右侧相连,所述第一N+的右侧与所述第二隔离区的左侧相连,所述第二隔离区的右侧与所述第一P+的左侧相连,所述第一P+的右侧与所述第三隔离区的左侧相连,所述第三隔离区的右侧与所述第二N+的左侧相连;
所述第一N阱与所述P阱之间表面设有所述第二N+,所述第二N+横跨在所述第一N阱与所述P阱的表面部分区域,所述第二N+与所述第一P+之间设有所述第三隔离区;
所述P阱表面区域内从左到右依次设有所述第二P+、所述下沉P掺杂和所述第四P+,所述下沉P掺杂表面区域内从左到右依次设有所述第四隔离区、所述第三N+、所述第五隔离区、所述第三P+和所述第六隔离区;
所述第二P+横跨在所述P阱与所述下沉P掺杂的表面部分区域,所述第二N+的右侧与所述第二P+的左侧在水平方向上必须预留固定间隔,所述第二P+的右侧与所述第四隔离区的左侧相连,所述第四隔离区的右侧与所述第三N+的左侧相连,所述第三N+的右侧与所述第五隔离区的左侧相连,所述第五隔离区的右侧与所述第三P+的左侧相连,所述第三P+的右侧与所述第六隔离区的左侧相连,所述第六隔离区的右侧与所述第四P+的左侧相连;
所述第四N+横跨在所述P阱与所述第二N阱之间的表面部分区域,所述第四P+的右侧与所述第四N+之间的左侧在水平方向上必须预留固定值间隔;
所述第二N阱表面区域内从左到右依次设有所述第七隔离区、所述第五P+、所述第八隔离区和所述第五N+,所述第四N+与所述第五P+之间设有所述第七隔离区,所述第五N+与所述P型衬底右侧边缘之间设有所述第九隔离区,所述第四N+(123)的右侧与所述第七隔离区(113)的左侧相连,所述第七隔离区(113)的右侧与所述第五P+(124)的左侧相连,所述第五P+(124)的右侧与所述第八隔离区(114)的左侧相连,所述第八隔离区(114)的右侧与所述第五N+(125)的左侧相连,所述第五N+(125)的右侧与所述第九隔离区(115)的左侧相连;
所述第一金属1、所述第二金属1分别与所述第一N+、所述第一P+相连,所述第一金属2和所述第一金属1均与所述第二金属1相连,构成器件的第一金属阳极,所述第五金属1、所述第六金属1分别与所述第五P+、所述第五N+相连,所述第三金属2和所述第五金属1均与所述第六金属1相连,构成器件的第二金属阳极;
所述第三金属1、所述第四金属1分别与所述第三N+、所述第三P+相连,所述第二金属2和所述第三金属1均与所述第四金属1相连,构成器件的金属阴极。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发明实例器件充分利用了SCR开启速度快、二次击穿电流大(ESD鲁棒性强)、导通电阻小等优点,又通过利用所述第一金属阳极、所述第一N+、所述第一P+、所述第一N阱、所述第二N+、所述第二P+、所述下沉P掺杂、所述第三N+、所述第三P+和所述金属阴极构成的第一条齐纳二极管触发SCR的ESD电流泄放路径,以提高器件的维持电压和二次击穿电流。
(2)本发明实例器件利用所述第二金属阳极、所述第五N+、所述第五P+、所述第二N阱、所述第四N+、所述第四P+、所述下沉P掺杂、所述第三N+、所述第三P+和所述金属阴极构成第二条齐纳二极管触发SCR的ESD电流泄放路径,以提高器件的维持电压和二次击穿电流。
(3)本发明利用所述第一条齐纳二极管触发SCR的ESD电流泄放路径与所述第二条齐纳二极管触发SCR的ESD电流泄放路径,不构成叉指对称结构,以提高维持电压和减少版图面积。
本发明实例器件利用SCR结构中的正反馈机制和齐纳二极管击穿的物理特性,以降低触发电压,还能通过调节某关键版图特征参数和叠层技术,以提高维持电压,得到小电压回滞量的ESD特性曲线。同时,本发明实例器件因有多条ESD电流泄放路径,可降低导通电阻,以提高二次击穿电流,实现不同电压范围强鲁棒性的高压ESD保护,能应用于不同需求的功率集成电路产品中的高压ESD保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内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例在ESD脉冲作用下的电学连接图;
图3是本发明实例在ESD脉冲作用下的等效电路;
图4是本发明实例在ESD脉冲作用下的ESD电流泄放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齐纳击穿的小回滞SCR结构的高压ESD保护器件,因其主要应用于高压ESD保护领域,需要基于高压BCD工艺平台,通过合理设计并控制器件版图的某些特征参数,可制备不同规格的可满足多种高压ESD保护需求的ESD保护器件。此类器件具有两条ESD电流导通路径,其中齐纳击穿的电路结构及具有正反馈机制的SCR结构,可降低器件的触发电压、提高维持电压和二次击穿电流,同时还具有漏电流小、导通电阻小、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例器件的结构剖面图,具体为一种齐纳击穿的小回滞SCR结构的高压ESD保护器件,包括两条SCR结构的ESD电流泄放路径和两条齐纳二极管击穿的ESD电流泄放路径,以提高二次击穿电流和维持电压,降低导通电阻。其特征在于:包括P型衬底101、N型埋层102、第一N阱103、P阱104、第二N阱105、下沉P掺杂106、第一隔离区107、第二隔离区108、第三隔离区109、第四隔离区110、第五隔离区111、第六隔离区112、第七隔离区113、第八隔离区114、第九隔离区115、第一N+116、第一P+117、第二N+118、第二P+119、第三N+120、第三P+121、第四P+122、第四N+123、第五P+124、第五N+125、第一金属1126、第二金属1127、第三金属1128、第四金属1129、第五金属1130、第六金属1131、第一金属2132、第二金属2133、第三金属2134。
所述N型埋层102在所述P型衬底101的表面部分区域中,在所述N型埋层102和所述P型衬底101的表面,从左到右依次分别为所述第一N阱103、所述P阱104和所述第二N阱105,所述N型埋层102与所述第一N阱103和所述N型埋层102与所述第二N阱105的叠层横向长度必须大于某一定值,以实现SCR结构体电流泄放的ESD电流路径,提高器件的ESD鲁棒性。
所述第一N阱103表面区域内从左到右依次设有所述第一N+116、所述第二隔离区108、所述第一P+117、所述第三隔离区109,所述P型衬底101左侧边缘与所述第一N+116之间设有所述第一隔离区107。
所述第一N阱103与所述P阱104之间表面设有所述第二N+118,所述第二N+118横跨在所述第一N阱103与所述P阱104的表面部分区域,所述第二N+118与所述第一P+117之间设有所述第三隔离区109。
所述P阱104表面区域内从左到右依次设有所述第二P+119、所述下沉P掺杂106和所述第四P+122,所述下沉P掺杂106表面区域内从左到右依次设有所述第四隔离区110、所述第三N+120、所述第五隔离区111、所述第三P+121和所述第六隔离区112,所述下沉P掺杂106内的所述第三P+121的右侧不设有与所述第三N+120对称的N+,一方面该设计可以减小芯片版图面积,另一方面,该设计也可提高维持电压。
所述第二P+119横跨在所述P阱104与所述下沉P掺杂106的表面部分区域,所述第二N+118与所述第二P+119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必须预留某一固定值的间隔,以实现所述第二N+118与所述第二P+119形成的反偏PN结构成齐纳击穿状态,并钳制反偏PN结两端的电压,降低雪崩倍增因子,以提高维持电压。
所述第四N+123横跨在所述P阱104与所述第二N阱105之间的表面部分区域,所述第四P+122与所述第四N+123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必须预留某一固定值的间隔,以实现所述第四N+123与所述第四P+122形成的反偏PN结构成齐纳击穿状态,并钳制反偏PN结两端的电压,降低雪崩倍增因子,以提高维持电压。
所述第二N阱105表面区域内从左到右依次设有所述第七隔离区113、所述第五P+124、所述第八隔离区114和所述第五N+125,所述第四N+123与所述第五P+124之间设有所述第七隔离区113,所述第五N+125与所述P型衬底101右侧边缘之间设有所述第九隔离区115。
所述第一隔离区107和所述第九隔离区115的外围还可设有一P型环,所述P型环接地,以实现本发明实例器件工作在高压ESD保护下,不会与被保护芯片上的其他外围版图产生寄生结构的目的。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金属1126、所述第二金属1127分别与所述第一N+116、所述第一P+117相连,所述第一金属2132和所述第一金属1126均与所述第二金属1127相连,构成器件的第一金属阳极,所述第五金属1130、所述第六金属1131分别与所述第五P+124、所述第五N+125相连,所述第三金属2134和所述第五金属1130均与所述第六金属1131相连,构成器件的第二金属阳极,所述第一金属阳极与所述第二金属阳极相连,接ESD脉冲的高电位。
所述第三金属1128、所述第四金属1129分别与所述第三N+120、所述第三P+121相连,所述第二金属2133和所述第三金属1128均与所述第四金属1129相连,构成器件的金属阴极,所述金属阴极接ESD脉冲的低电位。
如图3所示,当ESD脉冲作用于本发明实例器件时,所述第一N+116、所述第一P+117、所述N型埋层102、所述P阱104、所述下沉P掺杂106、所述第三N+120和所述第三P+121构成一普通SCR的ESD电流泄放路径,当电阻R1的压降达到0.7V时,电路中的寄生PNP管T1开启,在所述寄生PNP管T1与寄生的NPN管T2形成的正反馈网络作用下,开启后的所述寄生PNP管T1不断提高寄生电阻R2的压降,当所述电阻R2上的压降也上升至0.7V时,所述寄生NPN管T2开启,ESD脉冲电流通过SCR结构泄放一部分电流;
同理,所述第五N+125、所述第五P+124、所述第二N阱105、所述N型埋层102、所述P阱104、所述下沉P掺杂106、所述第三N+120和所述第三P+121构成另一普通SCR的ESD电流泄放路径,ESD脉冲电流也通过此SCR结构泄放一部分电流。
同时,所述第一N+116、所述第一N阱103、所述第二N+118、所述第二P+119、所述下沉P掺杂106和所述第三P+121构成一齐纳二极管击穿的ESD电流泄放路径ZD1。
所述第五N+125、所述第二N阱105、所述第四N+123、所述第四P+122、所述下沉P掺杂106和所述第三P+121构成一齐纳二极管击穿的ESD电流泄放路径ZD2。
如图4所示,器件在ESD高压脉冲作用下,所述普通SCR的ESD电流泄放路径分别如Path1和Path3所示,所述齐纳二极管击穿的ESD电流泄放路径ZD1如Path2所示,所述齐纳二极管击穿的ESD电流泄放路径ZD2如Path4所示,所述Path1、所述Path2、所述Path3、和所述Path4不仅可以增大二次击穿电流,提高器件的ESD鲁棒性,同时,所述Path2和所述Path4又分别对所述Path1和所述Path3有影响,一方面可以促进所述电阻R1上的压降快速上升至0.7V,降低触发电压,另一方面又可以钳制所述Path1和所述Path3中反偏PN结两端的电压,减小雪崩倍增因子,提高维持电压,从而实现小电压回滞的高维持电压、低触发电压、强ESD鲁棒性的高压ESD保护。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4)

1.一种齐纳击穿的小回滞SCR结构的高压ESD保护器件,其包括两条SCR结构的ESD电流泄放路径和两条齐纳击穿的ESD电流泄放路径,以提高维持电压和增强器件的ESD鲁棒性,其特征在于:包括P型衬底(101)、N型埋层(102)、第一N阱(103)、P阱(104)、第二N阱(105)、下沉P掺杂(106)、第一隔离区(107)、第二隔离区(108)、第三隔离区(109)、第四隔离区(110)、第五隔离区(111)、第六隔离区(112)、第七隔离区(113)、第八隔离区(114)、第九隔离区(115)、第一N+(116)、第一P+(117)、第二N+(118)、第二P+(119)、第三N+(120)、第三P+(121)、第四P+(122)、第四N+(123)、第五P+(124)、第五N+(125)、第一金属1(126)、第二金属1(127)、第三金属1(128)、第四金属1(129)、第五金属1(130)、第六金属1(131)、第一金属2(132)、第二金属2(133)、第三金属2(134),所述第一N+(116)、所述第二N+(118)、所述第三N+(120)、所述第四N+(123)和所述第五N+(125)均为高掺杂的N型注入区,所述第一P+(117)、所述第二P+(119)、所述第三P+(121)、所述第四P+(122)和所述第五P+(124)均为高掺杂的P型注入区;
所述N型埋层(102)在所述P型衬底(101)的表面部分区域中,在所述N型埋层(102)和所述P型衬底(101)的表面,从左到右依次分别为所述第一N阱(103)、所述P阱(104)和所述第二N阱(105),所述第一隔离区(107)横跨在所述第一N阱(103)与所述P型衬底(101)之间,所述第一隔离区(107)的左侧边缘与所述P型衬底(101)的左侧边缘相连,所述第一N阱(103)的右侧与所述P阱(104)的左侧相连,所述P阱(104)的右侧与所述第二N阱(105)左侧相连,所述第九隔离区(115)横跨在所述第二N阱(105)与所述P型衬底(101)之间,所述第九隔离区(115)的右侧与所述P型衬底(101)的右侧边缘相连;
所述第一N阱(103)表面区域内从左到右依次设有所述第一N+(116)、所述第二隔离区(108)、所述第一P+(117)、所述第三隔离区(109),所述P型衬底(101)左侧边缘与所述第一N+(116)之间设有所述第一隔离区(107);所述第一N+(116)的左侧与所述第一隔离区(107)的右侧相连,所述第一N+(116)的右侧与所述第二隔离区(108)的左侧相连,所述第二隔离区(108)的右侧与所述第一P+(117)的左侧相连,所述第一P+(117)的右侧与所述第三隔离区(109)的左侧相连,所述第三隔离区(109)的右侧与所述第二N+(118)的左侧相连;
所述第二N+(118)横跨在所述第一N阱(103)与所述P阱(104)的表面部分区域,所述第二N+(118)与所述第一P+(117)之间设有所述第三隔离区(109);
所述P阱(104)表面区域内从左到右依次设有所述第二P+(119)、所述下沉P掺杂(106)和所述第四P+(122),所述下沉P掺杂(106)表面区域内从左到右依次设有所述第四隔离区(110)、所述第三N+(120)、所述第五隔离区(111)、所述第三P+(121)和所述第六隔离区(112);
所述第二P+(119)横跨在所述P阱(104)与所述下沉P掺杂(106)的表面部分区域,所述第二N+(118)的右侧与所述第二P+(119)的左侧在水平方向上必须预留固定间隔,所述第二P+(119)的右侧与所述第四隔离区(110)的左侧相连,所述第四隔离区(110)的右侧与所述第三N+(120)的左侧相连,所述第三N+(120)的右侧与所述第五隔离区(111)的左侧相连,所述第五隔离区(111)的右侧与所述第三P+(121)的左侧相连,所述第三P+(121)的右侧与所述第六隔离区(112)的左侧相连,所述第六隔离区(112)的右侧与所述第四P+(122)的左侧相连;
所述第四N+(123)横跨在所述P阱(104)与所述第二N阱(105)之间的表面部分区域,所述第四P+(122)的右侧与所述第四N+(123)的左侧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必须预留固定间隔;
所述第二N阱(105)表面区域内从左到右依次设有所述第七隔离区(113)、所述第五P+(124)、所述第八隔离区(114)和所述第五N+(125),所述第四N+(123)与所述第五P+(124)之间设有所述第七隔离区(113),所述第五N+(125)与所述P型衬底(101)右侧边缘之间设有所述第九隔离区(115),所述第四N+的右侧与所述第七隔离区的左侧相连,所述第七隔离区的右侧与所述第五P+的左侧相连,所述第五P+的右侧与所述第八隔离区的左侧相连,所述第八隔离区的右侧与所述第五N+的左侧相连,所述第五N+的右侧与所述第九隔离区的左侧相连;
所述第一金属1(126)、所述第二金属1(127)分别与所述第一N+(116)、所述第一P+(117)相连,所述第一金属2(132)和所述第一金属1(126)均与所述第二金属1(127)相连,构成器件的第一金属阳极,所述第五金属1(130)、所述第六金属1(131)分别与所述第五P+(124)、所述第五N+(125)相连,所述第三金属2(134)和所述第五金属1(130)均与所述第六金属1(131)相连,构成器件的第二金属阳极;
所述第三金属1(128)、所述第四金属1(129)分别与所述第三N+(120)、所述第三P+(121)相连,所述第二金属2(133)和所述第三金属1(128)均与所述第四金属1(129)相连,构成器件的金属阴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齐纳击穿的小回滞SCR结构的高压ESD保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阳极、所述第一N+(116)、所述第一P+(117)、所述第一N阱(103)、所述第二N+(118)、所述第二P+(119)、所述下沉P掺杂(106)、所述第三N+(120)、所述第三P+(121)和所述金属阴极构成第一条齐纳二极管触发SCR的ESD电流泄放路径,以提高器件的维持电压和二次击穿电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齐纳击穿的小回滞SCR结构的高压ESD保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阳极、所述第五N+(125)、所述第五P+(124)、所述第二N阱(105)、所述第四N+(123)、所述第四P+(122)、所述下沉P掺杂(106)、所述第三N+(120)、所述第三P+(121)和所述金属阴极构成第二条齐纳二极管触发SCR的ESD电流泄放路径,以提高器件的维持电压和二次击穿电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齐纳击穿的小回滞SCR结构的高压ESD保护器件,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第一金属阳极、所述第一N+(116)、所述第一P+(117)、所述第一N阱(103)、所述第二N+(118)、所述第二P+(119)、所述下沉P掺杂(106)、所述第三N+(120)、所述第三P+(121)和所述金属阴极构成第一条齐纳二极管触发SCR的ESD电流泄放路径与由所述第二金属阳极、所述第五N+(125)、所述第五P+(124)、所述第二N阱(105)、所述第四N+(123)、所述第四P+(122)、所述下沉P掺杂(106)、所述第三N+(120)、所述第三P+(121)和所述金属阴极构成第二条齐纳二极管触发SCR的ESD电流泄放路径,不构成叉指对称结构,以提高维持电压和减少版图面积。
CN201310658694.3A 2013-12-09 2013-12-09 一种齐纳击穿的小回滞scr结构的高压esd保护器件 Active CN1036065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58694.3A CN103606548B (zh) 2013-12-09 2013-12-09 一种齐纳击穿的小回滞scr结构的高压esd保护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58694.3A CN103606548B (zh) 2013-12-09 2013-12-09 一种齐纳击穿的小回滞scr结构的高压esd保护器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06548A CN103606548A (zh) 2014-02-26
CN103606548B true CN103606548B (zh) 2016-07-20

Family

ID=50124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58694.3A Active CN103606548B (zh) 2013-12-09 2013-12-09 一种齐纳击穿的小回滞scr结构的高压esd保护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065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6639B (zh) * 2014-12-11 2017-05-31 江南大学 一种具有小回滞窗口的高压esd保护器件
CN104576641B (zh) * 2014-12-12 2017-12-29 深圳市国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中触发耐负压的scr器件、工艺方法及应用电路
CN105957833B (zh) * 2016-05-16 2019-03-26 深圳市国微电子有限公司 低触发耐正负压的scr esd防护器件及其工艺方法
CN105977253B (zh) * 2016-05-16 2019-03-26 深圳市国微电子有限公司 多触发耐正负压的scr esd防护器件及其工艺方法
JP6838504B2 (ja) * 2017-06-16 2021-03-03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半導体回路装置
US11069675B2 (en) 2018-05-17 2021-07-20 Jiangnan University ESD protection device with bidirectional diode string-triggering SCR structure
CN108899314B (zh) * 2018-05-23 2023-05-12 湖南大学 静电保护器件
CN109119458B (zh) * 2018-07-26 2021-08-24 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隔离结构及工艺方法
CN113675189B (zh) * 2021-10-22 2021-12-31 武汉市聚芯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静电防护器件及芯片
CN116454080B (zh) * 2022-01-10 2024-05-14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静电保护结构及静电保护电路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10425A (en) * 1995-02-06 1997-03-11 Motorola, Inc. Input/output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circuit for an integrated circuit
CN101771043A (zh) * 2010-01-19 2010-07-07 浙江大学 齐纳二极管辅助触发的互补型scr结构
CN101816069A (zh) * 2007-10-08 2010-08-25 英特赛尔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电压隔离地对地esd钳位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07020A1 (en) * 1999-09-14 2004-10-21 Shiao-Chien Chen CMOS silicon-control-rectifier (SCR) structure for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CN203659858U (zh) * 2013-12-09 2014-06-18 江南大学 一种齐纳击穿的小回滞scr结构的高压esd保护器件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10425A (en) * 1995-02-06 1997-03-11 Motorola, Inc. Input/output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circuit for an integrated circuit
CN101816069A (zh) * 2007-10-08 2010-08-25 英特赛尔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电压隔离地对地esd钳位电路
CN101771043A (zh) * 2010-01-19 2010-07-07 浙江大学 齐纳二极管辅助触发的互补型scr结构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0.5um BCD工艺的双向SCR结构的ESD保护设计;梁海莲等;《浙江大学学报》;20131130;第47卷(第11期);第2046-2050页 *
应用于片上ESD防护中新式直通型MOS触发SCR器件的研究;郑剑锋等;《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130630;第33卷(第3期);第294-299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06548A (zh) 2014-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06548B (zh) 一种齐纳击穿的小回滞scr结构的高压esd保护器件
CN103681660B (zh) 一种双重抗闩锁的环形ldmos-scr结构的高压esd保护器件
US8232601B1 (en) Transient voltage suppressors
CN102290419B (zh) 一种基于齐纳二极管的瞬态电压抑制器
CN102306649A (zh) 一种双向双通道的瞬态电压抑制器
CN105633074B (zh) 一种由反偏二极管触发的双向可控硅器件
US8552530B2 (en) Vertical transient voltage suppressors
CN102290417B (zh) 一种基于dtscr的瞬态电压抑制器
CN105428354A (zh) 一种具有内嵌叉指nmos双向scr结构的esd保护器件
CN103311239B (zh) 跨域静电放电保护方案
CN103151350B (zh) 集成电路电源轨抗静电保护的触发电路结构
CN203659860U (zh) 一种双重抗闩锁的环形ldmos-scr结构的高压esd保护器件
CN103715233B (zh) 一种具有高维持电压的ldmos结构的esd保护器件
CN108695316A (zh) 一种双向二极管串触发scr结构的esd保护器件
CN103354236A (zh) 内嵌齐纳二极管结构的可控硅瞬态电压抑制器
CN109166850A (zh) 集成电路静电防护的二极管触发可控硅
CN108807376A (zh) 一种低压mos辅助触发scr的双向瞬态电压抑制器
CN108878417B (zh) 一种高维持mos辅助触发scr结构的瞬态电压抑制器
CN103390618B (zh) 内嵌栅接地nmos触发的可控硅瞬态电压抑制器
CN203659858U (zh) 一种齐纳击穿的小回滞scr结构的高压esd保护器件
CN108807374A (zh) 一种高压双向瞬态电压抑制器
CN102569374B (zh) 一种内嵌齐纳触发结构的可控硅器件
CN103187416B (zh) 具有元件充电模式静电放电防护的集成电路
CN102856323A (zh) 一种瞬态电压抑制器及其应用
CN203351597U (zh) 内嵌齐纳二极管结构的可控硅瞬态电压抑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21

Address after: Room 1001-1002, F1 building, phase II, innovation industrial park, 2800 innovation Avenue, hi tech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FEI IC VALLEY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1800 No. 214122 Jiangsu city of Wuxi Province Li Lake Avenue

Patentee before: Jiangnan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30088 building e, Anhui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demonstration base, No. 425, Chuangxin Avenue, high tech Zone, Hefei, Anhui

Patentee after: Hefei Silicon Valley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 building, 1002-23000, innovation industrial park,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FEI IC VALLEY MICROELECTRONICS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