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82293A - 一种实现跨接的方法、电路和近距离无线通讯天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现跨接的方法、电路和近距离无线通讯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82293A
CN103582293A CN201210283441.8A CN201210283441A CN103582293A CN 103582293 A CN103582293 A CN 103582293A CN 201210283441 A CN201210283441 A CN 201210283441A CN 103582293 A CN103582293 A CN 1035822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material
pad
layer
described base
flex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8344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海影
赵俊岭
曹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ENSE-I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ENSE-I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ENSE-I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ENSE-I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8344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82293A/zh
Publication of CN1035822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822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实现跨接的方法、电路和近距离无线通讯天线。方法包括:沿着第一焊接点的边缘裁切单层柔性电路板的基材,并将裁切出的第一焊接点弯折到所述基材的背面;将所述第一焊接点与所述基材的背面紧贴;将所述第一焊接点反折回所述基材的正面并与所述基材的正面紧贴,使得该第一焊接点及所述基材正面中的第二焊接点,都位于该单层柔性电路板所包含的金属线圈的同一侧。通过单层柔性电路板的结构变化实现了双层柔性电路板才能做到的电路跨接功能,而且相比较双层柔性电路板的电路跨接,本发明实施方式显著降低了成本,而且实现工艺更为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实现跨接的方法、电路和近距离无线通讯天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实现跨接的方法、电路和近距离无线通讯天线。
背景技术
柔性电路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又称“软板”,是用柔性的绝缘基材制成的印刷电路,具有许多硬性印刷电路板不具备的优点。例如它可以自由弯曲、卷绕、折叠,可依照空间布局要求任意安排,并在三维空间任意移动和伸缩,从而达到元器件装配和导线连接的一体化。利用FPC技术可大大缩小电子产品的体积,适用电子产品向高密度、小型化、高可靠方向发展的需要。因此,FPC在航天、军事、移动通讯、手提电脑、计算机外设、PDA、数字相机等领域或产品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柔性印刷线路板有单面、双面和多层板之分。所采用的基材以聚酰亚胺覆铜板为主。此种材料耐热性高、尺寸稳定性好,与兼有机械保护和良好电气绝缘性能的覆盖膜通过压制而成最终产品。双面、多层印制线路板的表层和内层导体通过金属化实现内外层电路的电气连接。通常情况下,柔性线路板的功能可区分为四种,分别为引线路(Lead Line)、印刷电路(PrintedCircuit)、连接器(Connector)以及多功能整合系统(Integration of Function),用途涵盖了电脑、电脑周边辅助系统、消费性民生电器及汽车等范围。
在某些应用中,需要有在一层基材上实现跨接的电路。比如,这种电路可以适用于近距离无线通讯(NFC)天线。由于NFC天线的电路形状是细长的金属线在平面上绕成一定大小的金属图,金属圈的圈数视天线大小有所改变,一般在3圈以上。这就导致天线的两个馈点不能够在同一平面上放置于金属圈的同一侧,如果放置在同一平面上的同一侧会导致短路。
如果希望将天线的两个馈点放在金属圈的同一例,现有技术的实现方案是将一个馈点放置在第一层基材上,另一个馈点的连接线穿过这层载体表面的洞,引到第二层基材上,再通过第一层基材上的另外一个洞穿回第一层基材与另外一个馈点平行。
然而,在这种技术中,需要采用双层柔性电路板来实现电路的跨接,成本较高,而且实现工艺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方式提出一种实现跨接的方法,采用单层柔性电路板即可实现电路跨接功能,从而降低成本,以及降低工艺复杂度。
本发明实施方式还提出了一种实现跨接的电路,采用单层柔性电路板即可实现电路跨接功能,从而降低成本,以及降低工艺复杂度。
本发明实施方式还提出了一种NFC天线,采用单层柔性电路板即可实现电路跨接功能,从而降低成本,以及降低工艺复杂度。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实现跨接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沿着第一焊接点的边缘裁切单层柔性电路板的基材,并将裁切出的第一焊接点弯折到所述基材的背面;
将所述第一焊接点与所述基材的背面紧贴;
将所述第一焊接点反折回所述基材的正面并与所述基材的正面紧贴,使得该第一焊接点及所述基材正面中的第二焊接点,都位于该单层柔性电路板所包含的金属线圈的同一侧。
优选地,所述将第一焊接点反折回所述基材的正面包括:
沿着所述单层柔性电路板的长边方向将所述第一焊接点反折回所述基材的正面,或沿着所述单层柔性电路板的短边方向将所述第一焊接点反折回所述基材的正面。
优选地,所述将第一焊接点与所述基材的背面紧贴包括:
利用所述基材背面上的粘胶将所述第一焊接点粘接在所述基材的背面。
一种实现跨接的电路,该电路印制在单层柔性电路板中,该单层柔性电路板包含基材以及位于所述基材之上的第一焊接点、第二焊接点以及金属线圈;
该第一焊接点沿其边缘被裁切基材并被弯折到所述基材的背面,并通过反折的方式紧贴所述基材的正面;该第一焊接点和所述第二焊接点都位于该单层柔性电路板所包含的金属线圈的同一侧。
较佳地,所述第一焊接点沿着所述单层柔性电路板的长边方向通过反折的方式紧贴所述基材的正面,或沿着所述单层柔性电路板的短边方向通过反折的方式紧贴所述基材的正面。
较佳地,所述基材由下列材料中的至少一个所构成:
聚酯绝缘树脂(PET);
聚酰亚胺绝缘树脂(PI);或
软性铜箔(FCCL)
一种近距离无线通讯天线,包括位于单层柔性电路板上的第一馈点、第二馈点和金属线圈,该单层柔性电路板包含基材;其中第一馈点沿其边缘被裁切基材并被弯折到所述基材的背面,通过反折的方式紧贴所述基材的正面;该第一焊接点和所述第二焊接点都位于该单层柔性电路板所包含的金属线圈的同一侧且相互平行。
较佳地,在所述基材上具有凹槽部分,用于对第一馈点反折到所述基材正面进行定位。
较佳地,在所述基材正面具有标记,用于对第一馈点紧贴所述基材的正面进行定位。
较佳地,所述第一馈点沿着所述单层柔性电路板的长边方向通过反折的方式紧贴所述基材的正面,或沿着所述单层柔性电路板的短边方向通过反折的方式紧贴所述基材的正面。
从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看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首先沿着第一焊接点的边缘裁切单层柔性电路板的基材,并将裁切出的第一焊接点弯折到基材的背面;再将第一焊接点与基材的背面紧贴;将第一焊接点反折回基材的正面并与基材的正面紧贴,使得该第一焊接点及基材正面中的第二焊接点,都位于该单层柔性电路板所包含的金属线圈的同一侧。由此可见,应用本发明实施方式之后,通过单层柔性电路板的结构变化实现了双层柔性电路板才能做到的电路跨接功能,而且相比较双层柔性电路板的电路跨接,本发明实施方式显著降低了成本,而且实现工艺更为简单。
另外,可以将本发明实施方式具体应用到NFC天线中,适用于NFC天线的两个馈点的跨接。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采用双层柔性电路板实现跨接功能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利用单层柔性电路板实现电路跨接的方法流程图;
图3A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单层柔性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3B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基材裁切断裂示意图;
图3C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焊接点弯折示意图;
图3D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焊接点弯折后与基材紧贴示意图;
图3E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焊接点弯折后与基材紧贴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F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焊接点反折回基材正面示意图;
图3G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焊接点反折回基材正面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H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焊接点反折回基材正面后再贴实的示意;
图3I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焊接点反折回基材正面后再贴实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可选的弯折方向示范性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利用凹槽部分对线路进行定位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在焊接点应该粘贴的位置利用透明区域进行定位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现有技术中采用双层柔性电路板实现跨接功能的示意图。
由图1可见,为了将天线的两个馈点(第一馈点(1)和第二馈点(2))放在金属圈的同一平面的同一侧,第二馈点(2)放置在第一层基材上,第一馈点(1)的连接线穿过这层第一层基材载体表面的洞,引到第二层基材上,再通过第一层基材上的另外一个洞穿回第一层基材与第二馈点(2)平行,而且第一馈点(1)和第二馈点(2)都位于线圈的同一侧。
然而,在这种技术中需要使用双层柔性电路板实现电路的跨接。由于双层柔性电路板较单层柔性电路板而言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因此普及性不高,具有较多的缺点。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通过单层柔性电路板的结构变化可以实现双层柔性电路板才能做到的电路跨接,尤其适用于NFC天线的两个馈点的跨接。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利用单层柔性电路板实现电路跨接的方法流程图。
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沿着第一焊接点的边缘裁切单层柔性电路板的基材,并将裁切出的第一焊接点弯折到所述基材的背面。
在这里,第一焊接点延伸出一定长度,可以沿着第一焊接点的形状将基材裁切断裂,而且裁切出的第一焊接点的金属电路部分与基材主体部分保留连接,并使得延伸的、裁切出的第一焊接点的金属电路从根部向下弯折,弯折到所述基材的背面。
步骤202:将所述第一焊接点与所述基材的背面紧贴。
在这里,可以利用所述基材背面上的粘胶将所述第一焊接点粘接在所述基材的背面。
步骤203:将所述第一焊接点反折回所述基材的正面并与所述基材的正面紧贴,使得该第一焊接点及所述基材正面中的第二焊接点,都位于该单层柔性电路板所包含的金属线圈的同一侧。
在这里,可以沿着单层柔性电路板的长边方向将第一焊接点反折回基材的正面,或沿着单层柔性电路板的短边方向将第一焊接点反折回基材的正面。
下面结合详细附图对上述过程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图3A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单层柔性电路板的示意图。由图3A可见,该单层柔性电路板包括金属线圈以及位于金属线圈内部的第一焊接点和位于线圈外部的第二焊接点,第一焊接点和第二焊接点分别与金属线圈连接。
第一焊接点在基材上延伸出一定长度,可以沿着第一焊接点的形状将基材裁切断裂,而且裁切出的第一焊接点的金属电路部分与基材主体部分保留连接,并使得裁切出的第一焊接点的金属电路从根部向下弯折,弯折到基材的背面。
图3B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基材裁切断裂示意图;图3C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焊接点弯折示意图。由图3B可见,沿着第一焊接点的形状将基材裁切断裂,而且裁切出的第一焊接点的金属电路部分与基材主体部分保留连接。由图3C可见,裁切出的第一焊接点的金属电路从根部向下弯折,弯折到基材的背面。
第一焊接点的金属电路弯折到基材的背面之后,可以利用基材背面上的粘胶将第一焊接点粘接在所述基材的背面,从而与基材紧贴。图3D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焊接点弯折后与基材紧贴示意图;图3E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焊接点弯折后与基材紧贴局部放大示意图。
接着,将第一焊接点反折回基材的正面并与基材的正面贴实,使得该第一焊接点及基材正面中的第二焊接点,都位于该单层柔性电路板所包含的金属线圈的同一侧。图3F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焊接点反折回基材正面示意图;图3G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焊接点反折回基材正面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H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焊接点反折回基材正面后再贴实的示意;图3I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焊接点反折回基材正面后再贴实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优选地,可以在基材上预先设置凹槽部分,该凹槽部分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从而使得该部分裁切下的第一焊接点电路可以沿着基材部分的凹槽反折回正面并贴实,从而防止贴装不精确,保证了线路定位正确度。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利用凹槽部分对线路进行定位的示意图;
优选地,在基材正面上还可以具有标记,用于对第一焊接点紧贴基材的正面进行定位。比如。该标记优选为预先设置的透明区域,从而可以辅助第一馈点的定位,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线路定位正确度。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在焊接点应该粘贴的位置利用透明区域进行定位的示意图。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可以沿着所述单层柔性电路板的长边方向将所述第一焊接点反折回所述基材的正面,也可以沿着单层柔性电路板的短边方向将第一焊接点反折回基材的正面。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基材材质可以是聚酯绝缘树脂(PET)、聚酰亚胺绝缘树脂(PI)或软性铜箔(FCCL)等任何软性基材,本发明实施方式对此并无限定。
以上虽然详细罗列了第一焊接点反折回基材正面的具体方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取决于应用环境的变化以及制造工艺的要求,第一焊接点反折回基材正面的方向并不局限于上述罗列,而是可以为任意的方向。
示范性地,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可选的弯折方向示范性示意图。
基于上述详细分析。本发明实施方式还提出了一种实现跨接的电路。该电路印制在单层柔性电路板中,该单层柔性电路板包含基材以及位于基材之上的第一焊接点、第二焊接点以及金属线圈;第一焊接点、第二焊接点分别连接到金属线圈。
利用该电路,可以使用单层柔性电路板代替双层柔性电路板实现电路跨接。具体地,该电路设计为线圈状设计,电路一端的焊接点(即第一焊接点)需要横跨线圈与另一端的焊接点(即第二焊接点)距离靠近且平行,以便与其他元件相连接。该电路一端的第一焊接点是一个根据形状沿其边缘切断基材的、与主题电路相分离的一段电路,这段电路沿着裁切方向,缠绕在单层柔性电路板的背面,并通过弯折的形式折回单层柔性电路板正面。该单层柔性电路板基材背面有胶,将分离的这段电路牢牢的粘在单层柔性电路板基材背面,使其保持固定。
具体地,第一焊接点沿其边缘被裁切基材并被弯折到基材的背面,并通过反折的方式紧贴基材的正面;该第一焊接点和所述第二焊接点都位于该单层柔性电路板所包含的金属线圈的同一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焊接点沿着所述单层柔性电路板的长边方向通过反折的方式紧贴所述基材的正面,或沿着所述单层柔性电路板的短边方向通过反折的方式紧贴所述基材的正面。
可以将本发明实施方式应用于NFC天线中。基于上述详细分析,本发明实施方式还提出了一种NFC天线。该NFC天线包括位于单层柔性电路板上的第一馈点、第二馈点和金属线圈,该单层柔性电路板包含基材;其中第一馈点沿其边缘被裁切基材并被弯折到所述基材的背面,通过反折的方式紧贴所述基材的正面;该第一焊接点和所述第二焊接点都位于该单层柔性电路板所包含的金属线圈的同一侧且相互平行。
优选地,在所述基材上具有凹槽部分,用于对第一馈点反折到所述基材正面进行定位。
优选地,在所述基材正面具有标记,用于对第一馈点紧贴所述基材的正面进行定位。
优选地,第一馈点沿着所述单层柔性电路板的长边方向通过反折的方式紧贴所述基材的正面,或沿着所述单层柔性电路板的短边方向通过反折的方式紧贴所述基材的正面。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首先沿着第一焊接点的边缘裁切单层柔性电路板的基材,并将裁切出的第一焊接点弯折到基材的背面;再将第一焊接点与基材的背面紧贴;将第一焊接点反折回基材的正面并与基材的正面紧贴,使得该第一焊接点及基材正面中的第二焊接点,都位于该单层柔性电路板所包含的金属线圈的同一侧。由此可见,应用本发明实施方式之后,通过单层柔性电路板的结构变化实现了双层柔性电路板才能做到的电路跨接功能,而且相比较双层柔性电路板的电路跨接,本发明实施方式显著降低了成本,而且实现工艺更为简单。
另外,可以将本发明实施方式具体应用到NFC天线中,适用于NFC天线的两个馈点的跨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实现跨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沿着第一焊接点的边缘裁切单层柔性电路板的基材,并将裁切出的第一焊接点弯折到所述基材的背面;
将所述第一焊接点与所述基材的背面紧贴;
将所述第一焊接点反折回所述基材的正面并与所述基材的正面紧贴,使得该第一焊接点及所述基材正面中的第二焊接点,都位于该单层柔性电路板所包含的金属线圈的同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跨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一焊接点反折回所述基材的正面包括:
沿着所述单层柔性电路板的长边方向将所述第一焊接点反折回所述基材的正面,或沿着所述单层柔性电路板的短边方向将所述第一焊接点反折回所述基材的正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实现跨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一焊接点与所述基材的背面紧贴包括:
利用所述基材背面上的粘胶将所述第一焊接点粘接在所述基材的背面。
4.一种实现跨接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印制在单层柔性电路板中,该单层柔性电路板包含基材以及位于所述基材之上的第一焊接点、第二焊接点以及金属线圈;
该第一焊接点沿其边缘被裁切基材并被弯折到所述基材的背面,并通过反折的方式紧贴所述基材的正面;该第一焊接点和所述第二焊接点都位于该单层柔性电路板所包含的金属线圈的同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实现跨接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点沿着所述单层柔性电路板的长边方向通过反折的方式紧贴所述基材的正面,或沿着所述单层柔性电路板的短边方向通过反折的方式紧贴所述基材的正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实现跨接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由下列 材料中的至少一个所构成:
聚酯绝缘树脂(PET);
聚酰亚胺绝缘树脂(PI);或
软性铜箔(FCCL)。
7.一种近距离无线通讯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单层柔性电路板上的第一馈点、第二馈点和金属线圈,该单层柔性电路板包含基材;其中第一馈点沿其边缘被裁切基材并被弯折到所述基材的背面,通过反折的方式紧贴所述基材的正面;该第一焊接点和所述第二焊接点都位于该单层柔性电路板所包含的金属线圈的同一侧且相互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近距离无线通讯天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材上具有凹槽部分,用于对第一馈点反折到所述基材正面进行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近距离无线通讯天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材正面具有标记,用于对第一馈点紧贴所述基材的正面进行定位。
10.根据权利要求7、8或9所述的近距离无线通讯天线,所述第一馈点沿着所述单层柔性电路板的长边方向通过反折的方式紧贴所述基材的正面,或沿着所述单层柔性电路板的短边方向通过反折的方式紧贴所述基材的正面。 
CN201210283441.8A 2012-08-10 2012-08-10 一种实现跨接的方法、电路和近距离无线通讯天线 Pending CN1035822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83441.8A CN103582293A (zh) 2012-08-10 2012-08-10 一种实现跨接的方法、电路和近距离无线通讯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83441.8A CN103582293A (zh) 2012-08-10 2012-08-10 一种实现跨接的方法、电路和近距离无线通讯天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82293A true CN103582293A (zh) 2014-02-12

Family

ID=50052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83441.8A Pending CN103582293A (zh) 2012-08-10 2012-08-10 一种实现跨接的方法、电路和近距离无线通讯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8229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1131730A1 (de) 2020-12-02 2022-06-02 Molex, Llc Batterieverbindungsmodul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96073A (ja) * 1993-02-12 1994-10-21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基板
US20040090378A1 (en) * 2002-11-08 2004-05-13 Hsin Kuo Dai Multi-band antenna structure
CN201233951Y (zh) * 2008-07-08 2009-05-0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天线
CN201508908U (zh) * 2009-07-22 2010-06-1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多频天线
CN101783441A (zh) * 2009-01-19 2010-07-21 环隆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与射频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96073A (ja) * 1993-02-12 1994-10-21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基板
US20040090378A1 (en) * 2002-11-08 2004-05-13 Hsin Kuo Dai Multi-band antenna structure
CN201233951Y (zh) * 2008-07-08 2009-05-0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天线
CN101783441A (zh) * 2009-01-19 2010-07-21 环隆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与射频装置
CN201508908U (zh) * 2009-07-22 2010-06-1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多频天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1131730A1 (de) 2020-12-02 2022-06-02 Molex, Llc Batterieverbindungsmodul
US11876248B2 (en) 2020-12-02 2024-01-16 Molex, Llc Battery connection modul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66206U (zh) 电感桥及电子设备
US20130161078A1 (en) Rigid-flex circuit boar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KR101700397B1 (ko) 프린트 배선판
CN102355794B (zh) 一种双层柔性线路板
CN107591616B (zh) 基于线圈类型的天线及其形成方法
US11439005B2 (en) Inductor bridge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14203633A1 (ja) フレキシブルケーブル及び電子機器
CN107278027A (zh) 电路板及移动终端
JP2020521354A (ja) マルチアンテナシステム
CN103582293A (zh) 一种实现跨接的方法、电路和近距离无线通讯天线
CN204887687U (zh) 一种柔性电路板及电子产品
JP2008166496A (ja) フレキシブル配線基板
CN204425789U (zh) 一种埋电容刚挠结合印制电路板
CN203645907U (zh) 一种柔性线路板
CN219760196U (zh) 一种弹载用射频刚柔印制板组件
CN202475931U (zh) 指纹传感器fpc
CN203504876U (zh) 一种数码相机摄像头用挠性线路板
CN202475928U (zh) 汽车音响播放器fpc
CN116169532A (zh) 一种弹载用射频刚柔印制板组件
CN202475932U (zh) 激光打印机fpc
CN105555016A (zh) 移动终端、柔性电路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01774735U (zh) 电机用fpc
CN201726587U (zh) 显示器连接器fpc
CN201726595U (zh) Mp3播放器fpc
CN106255345B (zh) 一种双层电路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