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81466A - 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系统、信息处理装置、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系统、信息处理装置、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81466A
CN103581466A CN201310294057.2A CN201310294057A CN103581466A CN 103581466 A CN103581466 A CN 103581466A CN 201310294057 A CN201310294057 A CN 201310294057A CN 103581466 A CN103581466 A CN 1035814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stination
image processing
processing system
data
incidental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9405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荒川弘树
关口泰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5814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814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962Inpu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instructions or parameters, e.g. updating internal software
    • H04N1/0097Storage of instructions or parameters, e.g. customised instructions or different parameters for different user I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04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 H04N1/00209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image data, e.g. facsimile data, via a computer, e.g. using e-mail, a computer network, the internet, I-fax
    • H04N1/00222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image data, e.g. facsimile data, via a computer, e.g. using e-mail, a computer network, the internet, I-fax details of image data generation or reproduction, e.g. scan-to-email or network printing
    • H04N1/00228Image push arrangements, e.g. from an image reading device to a specific network destin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8Conditioning data for presenting it to the physical printing elements
    • G06K15/1867Post-processing of the composed and rasterized print image
    • G06K15/1886Storage of the print image data or of parts thereof
    • G06K15/1888Storage of image elements as generic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1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1/32128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attached to the image data, e.g. file header, transmitted message header, information on the same page or in the same computer file as the im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34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e.g. connector, interface
    • H04N2201/0037Topological 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 H04N2201/0039Connection via 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25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n image, a page or a document
    • H04N2201/3226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n image, a page or a document of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or the like, e.g. ID code, index, title, part of an image, reduced-size image
    • H04N2201/3228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n image, a page or a document of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or the like, e.g. ID code, index, title, part of an image, reduced-size image further additional information (metadata) being comprised in the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 H04N2201/3229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n image, a page or a document of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or the like, e.g. ID code, index, title, part of an image, reduced-size image further additional information (metadata) being comprised in the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further additional information (metadata) being comprised in the file name (including path, e.g. directory or folder names at one or more higher hierarchical lev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系统、信息处理装置、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在计算机(31)上在用户接口部(302)从操作者接收到对计算机(31)内的文件夹的保存目的地设置指示时,附带信息管理部(305)从该文件夹获取路径名等附带信息,通过通信部(303)将该获取的附带信息发送给图像形成装置(1)。在图像形成装置1上保存目的地设置部(103)利用附带信息接收部(102)接收的该附带信息将该附带信息表示的文件夹设置为由图像形成装置(1)输出的数据的保存目的地。由此,相较于以往,减轻了将计算机内的文件夹设置为例如基于SMB发送功能等由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数据的保存目的地时的作业负担。

Description

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系统、信息处理装置、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系统、信息处理装置、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设置作为在图像形成装置将数据输出至信息处理装置时的数据保存目的地的文件夹的技术。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装置上搭载有将通过扫描等得到的数据输出至网络连接的计算机并保存在该计算机内的文件夹的功能。而且,有人提出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搭载有不需要文件服务器,便可将数据从图像形成装置输出至计算机,并保持在该计算机内的文件夹的所谓SMB发送功能。作为这种装置,已知一种能够根据SMB文件共享协议向所有的共同收件人进行统一回复的网络统一发送装置。 
然而,根据上述的SMB发送功能,在图像形成装置输出数据并在计算机内的文件夹内进行数据保存时,为了将上述计算机内的文件夹设为数据保存目的地,需要操作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进行设置该文件夹的主机名、路径名、用户名、密码等作业,而对操作者而言用于进行根据SMB发送功能的数据保存的设置作业是麻烦的。因此,希望尽可能减少该设置作业。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构思而成,例如SMB发送功能等数据发送通过图像形成装置从输出数据的保存目的地作为,该图像形成装置连接计算机内的文件夹设置时的作业负担相较于以往减轻目的。 
作为本发明的一方面的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系统,具备装在信息处理装置内的控制单元和装在与该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的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控制单元, 
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单元具备: 
接口部,用于接收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指示; 
通信部,将所述接口部接收的所述操作指示发送给所述图像形成装置; 
附带信息管理部,在所述接口部从操作者接收到将该信息处理装置具有的文件夹作为由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数据的保存目的地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上的保存目的地设置指示时,获取该文件夹附带的预先确定的附带信息,通过所述通信部将该获取的附带信息发送给所述图像形成装置,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单元具备: 
附带信息接收部,接收由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输出的所述附带信息; 
保存目的地设置部,利用所述附带信息接收部接收的所述附带信息,将该附带信息表示的所述文件夹设置为由该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数据的保存目的地。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信息处理装置,从图像形成装置接收并保存数据,其具备: 
接口部,用于接收对于与该信息处理装置连接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指示; 
通信部,将所述接口部接收的所述操作指示发送给所述图像形成装置; 
附带信息管理部,在所述接口部从操作者接收到将该信息处理装置具有的文件夹作为由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数据的保存目的地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上的保存目的地设置指示时,获取该文件夹附带的预先确定的附带信息,通过所述通信部将该获取的附带信息发送给所述图像形成装置。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再一方面的用于从图像形成装置接收数据并将其保持在信息处理装置时的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方法,其具有: 
保存目的地设置指示接收步骤,接收将信息处理装置具有的文件夹中的指定的文件夹作为由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数据的保存目的地设置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上的保存目的地设置指示; 
附带信息获取步骤,在所述保存目的地设置指示接收步骤中接收到所述保存目的地设置指示时,从所述指定的文件夹获取预先确定的附带信息; 
附带信息发送步骤,将在所述附带信息获取步骤中获取的附带信息发送给所述图像形成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的向信息处理装置发送数据并将该数据保存在信息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 
附带信息接收部,从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连接的信息处理装置接收存储在该信息处理装置内的文件夹所附带的预先确定的附带信息; 
保存目的地设置部,利用所述附带信息接收部接收的所述附带信息,将该附带信息表示的所述文件夹设置为从该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数据的保存目的地。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所涉及的具备图像形成装置的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系统的网络构成的图。 
图2是概略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构成的框图。 
图3是概略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所涉及的计算机的内部构成的框图。 
图4是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所涉及的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系统进行的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所涉及的计算机的显示部的显示画面的一个举例的图。 
图6是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所涉及的计算机的显示部的显示画面的一个举例的图。 
图7是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所涉及的计算机的显示部的显示画面的一个举例的图。 
图8是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显示部的显示画面的一个举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作为本发明的一方面的实施形态所涉及的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系统、信息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程序、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方法、及存储该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非暂时性记录介质进行说明。图1是显示具备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系统的网络构成的图。 
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系统10具备通过LAN(Local Area Network)等网络相互连接的图像形成装置1、计算机(信息处理装置的一实施形态)31、32、33中至少任意1台计算机。 
图像形成装置1例如是兼具复印功能、传真功能、打印功能、扫描功能等功能的复合机。除进行复印动作、传真动作及扫描动作之外,图像形成装置1还进行存储在图像形成 装置1的内部存储装置的数据的打印输出、从计算机31~33发送来的数据的打印输出等打印动作。图像形成装置1及各计算机31~33之间可进行相互数据通信,可从计算机31~33对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远程操作(后述)。 
接着,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构成进行概略说明。图2是概略显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构成的框图。 
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控制单元100、图像读取部110、图像存储器120、图像形成部130。 
图像读取部110由读取原稿图像的扫描仪等构成。 
图像存储器120是暂时存储通过图像读取部110读取的原稿的数据等、暂时保存作为图像形成部130的印刷对象的数据的地方。 
图像形成部130基于通过图像读取部110读取的原稿的数据、从计算机31~33发送来的数据等进行图像形成。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实行传真通信所需的各功能,具备通过公共电线从外部的传真装置接收图像数据的传真通信部140。而且,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存储通过图像读取部110读取的原稿图像数据等的具有大容量的存储空间的HDD(硬盘)170。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接收来自操作者的各种操作指示的输入的操作部20、由向操作者显示操作向导等的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等构成的显示部150。此外,可以通过使显示部150具备触摸面板功能而形成操作部20,接收来自操作者的各种操作指示。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对图像读取部110读取的图像图形数据进行编辑/加工(加密/解密处理,放大/缩小处理,压缩/拉长处理)处理等的图像处理部190、用于与计算机31~33之间进行各种数据的交换的网络接口160。 
控制单元100由CPU及存储器等构成。控制单元100具备控制部101、附带信息接收部102、保存目的地设置部103、数据保存目的地存储部104。 
HDD170或省略图示的ROM内存储有数据输出控制程序、保存目的地登录程序。控制单元100通过其CPU等依据数据输出控制程序进行动作而实行SMB(server message block)发送功能。该SMB发送功能是将图像形成装置1例如通过图像读取部110扫描获取的数据发送至网络上的计算机31~33的操作者指定的计算机内共享文件夹的功能。 
另外,控制单元100通过依据保存目的地登录程序进行动作,实行用于设定作为进行上述SMB发送功能时的数据保存目的地的文件夹的各种处理。本实施形态中,控制单元100通过该CPU等依据保存目的地登录进行动作,作为附带信息接收部102及保存目的地设置部103发挥作用,通过这些附带信息接收部102及保存目的地设置部103实行用于设 置上述数据保存目的地的各种处理。 
但是,控制单元100的附带信息接收部102及保存目的地设置部103可以不基于依据保存目的地登录程序的控制单元100的动作,而分别由硬件电路构成。 
控制部101负责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动作。例如,控制部101依据操作者输入操作部20的操作指示,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所具备的各工作机构。控制部101实行基于上述数据输出控制程序的SMB发送功能所需的各种处理。 
附带信息接收部102接收从计算机31~33经由网络及网络接口160输出的预先确定的附带信息,另外,其还在从计算机31~33发送后述密码的情况下接收该密码。该预先确定的附带信息包括作为基于SMB发送功能由图像形成装置1输出的数据的候选数据保存目的地的文件夹的主机名、路径名、用户名,其是在图像形成装置1将该文件夹设置为数据保存目的地时所用的信息。该密码在基于SMB发送功能进行数据输出时用于文件夹的访问许可的准否判断。 
保存目的地设置部103利用附带信息接收部102接收的附带信息及密码,将该附带信息表示的文件夹,作为基于SMB发送功能由图像形成装置1输出的数据的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在数据保存目的地存储部104。 
数据保存目的地存储部104存储基于SMB发送功能由图像形成装置1输出的数据的各数据保存目的地。数据保存目的地存储部104对于每个设为数据保存目的地的文件夹,存储上述附带信息表示的主机名、路径名、用户名、以及在接收上述密码的情况下的该密码。 
接着,对计算机31~33的内部构成进行概略说明。图3是概略显示计算机31的内部构成的框图。此外,计算机32、33与计算机31构成相同,省略对它们进行说明。 
计算机31具备控制单元300、ROM312、RAM313、HDD314、显示部315、通信接口318、输入部319。这些部分可通过CPU总线相互收发数据或信号。 
控制单元300由CPU等构成。ROM312存储与计算机31的基本动作相关的工作程序。RAM313作为控制单元300的工作空间等使用。 
HDD314的存储空间的一部分内存储有作为印刷的对象的文字数据或图像数据等各种数据。另外,HDD314的存储空间内存储通过文件夹创建部304创建的文件夹。 
另外,HDD314内存储(安装)有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程序。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程序,是向图像形成装置1发送创建于计算机31的文件夹所附带的上述附带信息及密码等的程序。控制单元300通过其CPU等依据该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程序工作,作为后述用户接口(UI)部302、通信部303、附带信息管理部305及密码接收部307发挥作用。 
上述的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程序包括远程程序。远程程序是在计算机31的显示部315上显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显示部150的显示画面或显示操作部20的操作画面,并实行可进行来自计算机31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远程操作的远程面板功能的程序。 
显示部315由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等构成,显示各种数据的内容、针对操作该计算机31的操作者的操作向导等。通信接口318作为用于与图像形成装置1、其他的计算机32、33进行数据通信的接口发挥作用。 
输入部319由键盘、鼠标等构成,由操作者向图像形成装置1输入各种操作指示。 
控制单元300具备控制部301、用户接口(UI)部302、通信部303、文件夹创建部304、附带信息管理部305、共享设置部306及密码接收部307。 
控制部301负责计算机31整体的工作控制。 
用户接口部302将图像形成装置1的显示部150的显示画面或表示操作部20的操作画面显示在显示部315的显示画面内,并接收因在作为操作者进行的输入部319的鼠标指针的操作下指定该操作画面的各操作按键显示部分而产生的关于该指定的部分显示的操作按键对应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动作及功能的操作指示。用户接口部302是权利要求书中接口部的一个举例。 
通信部303负责向图像形成装置1发送用户接口部302接收的上述操作指示的控制。 
文件夹创建部304基于来自操作者的指示,附带上述预先确定的附带信息,并创建文件夹。通过控制单元100的CPU等依据后台动作的OS(Operating System)程序工作,控制单元300的CPU等作为文件夹创建部304发挥作用。文件夹是计算机容纳或记录数据的逻辑单位。如上所述,预先确定的附带信息是包括文件夹的主机名、路径名、用户名等的创建文件夹时通常附带的信息。 
附带信息管理部305在用户接口部302从操作者接收到将通过文件夹创建部304创建的文件夹作为由图像形成装置1输出的数据的保存目的地的保存目的地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设置指示时,进行从该文件夹获取上述附带信息、通过通信部303向图像形成装置1发送该获取的附带信息等处理。 
共享设置部306进行关于通过文件夹创建部304创建的文件夹的共享设置处理。共享设置是准许预先确定的人员访问文件夹或/和文件夹的公开,并与该人员共享该文件夹或文件夹内的数据的设置。本实施形态中,HDD314内存储有自动进行文件夹的共享设置的已知程序,控制单元300的CPU等依据该程序工作,控制单元300作为共享设置部306发挥作用。 
密码接收部307在用户接口部302从操作者接收到关于上述文件夹的保存目的地设置指示时,从操作者接收密码的输入。如上所述,该密码用于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该文件夹的访问许可的准否判断。附带信息管理部305将通过密码接收部307接收的密码与上述附带信息一起通过通信部303向图像形成装置1发送。 
接着,参照图4~图7对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系统10进行的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处理及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方法进行说明。图4是显示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系统10进行的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处理的流程图。图5至图7是显示计算机31的显示部315的显示画面的一个举例的图。图8是显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显示部150的显示画面的一个举例的图。此外,由于将计算机31~33内的文件夹设置为数据保存目的地的处理相同,所以下面以在计算机31上进行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处理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计算机31中已经基于由输入部319输入的操作者的指示,通过文件夹创建部304创建附带上述的附带信息即文件夹的主机名、路径名、用户名的文件夹。该文件夹存储在HDD314的规定存储空间内。如图5所示举例,在控制部301进行的显示控制下,显示文件夹的文件夹图像f显示在显示部315的显示画面D1内。 
另外,用户接口部302,在上述显示画面D1内的一部分上显示操作画面D2,该状态下,用户接口部302等待操作者输入关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动作及功能的操作指示。操作画面D2由图像形成装置1的显示部150上显示的操作指示接收画面、显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操作部20的图像构成。该状态下,操作者可进行上述鼠标指针的操作,例如若选定图5显示的操作画面D2所示启动按键图像d21,则用户接口部302接收该启动按键图像d21对应的复印动作开始指示的输入。 
这样,在用户接口部302显示上述操作画面D2,并等待操作者的操作指示的状态下,如图5箭头所示,若操作者通过上述鼠标指针进行操作,将文件夹图像f拖放&投放在操作画面D2内,则用户接口部302接收到关于该文件夹图像f显示的文件夹的保存目的地设置指示(S1中为”是”)。 
若用户接口部302接收到关于被指定为上述保存目的地的文件夹的保存目的地设置指示,则附带信息管理部305判断输入该保存目的地设置指示的操作者是否具有该文件夹的访问权限(S2)。附带信息管理部305获取表示例如后台动作OS程序管理的该文件夹的访问权限的权限信息,在该权限信息包括登录该计算机31的操作者的用户名的情况下,判断有该操作者文件夹的访问权限,在权限信息不包括该操作者的用户名的情况下,判断无该操作者文件夹的访问权限。 
这里,在附带信息管理部305判断出该操作者没有该文件夹的访问权限的情况下(S2中为”否”),附带信息管理部305,在显示部315上显示图6所示举例的警告(错误)画面D3(S8)。其后,从S1重复处理。 
另一方面,在附带信息管理部305判断出该操作者具有该文件夹的访问权限的情况下(S2中为”是”),附带信息管理部305获取上述OS程序管理的该文件夹的上述附带信息(S3)。亦即,附带信息管理部305获取关于被指定为该保存目的地的文件夹的主机名、路径名、用户名。 
然后,如图7所示的举例,密码接收部307在显示部315上显示用于提示操作者输入密码的密码输入画面D4(S4),等待操作者输入密码(S5)。密码接收部307例如在密码输入画面D4上显示关于该文件夹的已获取的主机名、路径名、用户名。此外,密码接收部307在显示部315上显示密码输入画面D4,直到操作者输入密码(S5中为”否”,S4)。 
这里,操作者通过操作输入部319输入密码(S5中为”是”),接着,共享设置部306进行将根据在上述S1中接收的保存目的地设置指示被设为数据保存目的地的上述文件夹共享的设置(S6)。 
在共享设置部306进行的上述文件夹的共享设置后,附带信息管理部305由通信部303向图像形成装置1发送作为在上述S3中获取的附带信息的包括该文件夹的主机名、路径名及用户名的附带信息和在S6中密码接收部307接收的密码(S7)。 
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若附带信息接收部102接收到上述附带信息及密码(S11中为”是”),则保存目的地设置部103利用附带信息接收部102接收到的该附带信息及密码,将该附带信息表示的上述文件夹,作为基于SMB发送功能由图像形成装置1输出的数据的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在数据保存目的地存储部104(S12)。此外,保存目的地设置部103将该文件夹的附带信息所包括的主机名及路径名作为收件人信息赋予作为该数据保存目的地的文件夹。例如,在操作者操作操作部20,输入由图像形成装置1向设置为数据保存目的地的上述文件夹发送数据指示时,在操作者输入该操作部20的密码与设置在上述数据保存目的地存储部104的该文件夹的密码一致的情况下,控制部101经由网络接口160进行向该文件夹发送数据的控制。 
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在基于SMB发送功能向网络上的计算机31~33内的文件夹输出并保存文件等数据时,在指定数据保存目的地的操作时,控制部101读出存储在数据保存目的地存储部104的数据保存目的地,如图8所示的举例,在显示部150上显示将读出的数据保存目的地作为保存目的地指定候补显示的数据保存目的地指定画面D5,但在设为 上述数据保存目的地的文件夹的设置(S12)之后,在该数据保存目的地指定画面D5上,追加显示用于显示作为在上述S12中设置的数据保存目的地的文件夹的图像d51。图像d51利用上述赋予的收件人信息显示收件人,可识别设置为数据保存目的地的其他的文件夹。 
在例如操作者操作图像形成装置1的操作部20,输入设为数据保存目的地的计算机31~33中任一个的文件夹的指定指示时,控制部101经由网络接口160将由操作者指定的数据发送至该指定的文件夹。 
根据本实施形态中,在将例如基于SMB发送功能等由图像形成装置1输出至计算机31~33的数据保存在计算机31~33内的文件夹内时,在进行设置设为数据保存目的地的文件夹的作业的情景下,可消除操作者在图像形成装置1上设置该文件夹的主机名、路径名、用户名、密码等的作业,可减轻设置该数据保存目的地的作业负担。 
另外,由于计算机31~33的共享设置部306对根据上述保存目的地设置指示设为数据保存目的地的上述文件夹进行共享处理,所以在上述数据保存目的地的设置作业时,可消除操作者在信息处理装置进行关于设为保存目的地的文件夹的共享设置的作业,可进一步减少设置该数据保存目的地的作业。 
另外,计算机31~33的附带信息管理部305仅在进行上述保存目的地设置指示的操作者具有被指定为保存目的地的文件夹的访问权限的情况下,才从该文件夹获取上述附带信息,并通过该附带信息通信部303向图像形成装置1发送该附带信息,能够防止该文件夹的无权限者擅自将该文件夹指定为上述数据保存目的地的情形。 
另外,附带信息管理部305将通过密码接收部307从操作者接收的密码与上述附带信息一起通过通信部303发送给图像形成装置1,并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通过保存目的地设置部103利用该附带信息及密码设置设为数据保存目的地的文件夹,因此,在上述数据保存目的地的设置时,操作者能够在信息处理装置输入上述保存目的地设置指示时进行以往需要在图像形成装置上设定的文件夹的密码的设置。由此,可进一步减少设置该数据保存目的地的作业。 
另外,用户接口部301在显示部315上显示作为用于从操作者接收操作指示的接收用图像的操作画面D2,通过操作者进行的操作将作为该显示部315上显示的表示保存目的地的保存目的地显示图像的文件夹图像f,拖放及投放在操作画面D2上时,将文件夹图像f的显示的文件夹作为由图像形成装置1输出的数据的保存目的地接收,改善了操作者在计算机31~33上进行保存目的地设置作业时的操作性。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的形态的构成,其包括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数据保 存目的地设置处理中,附带信息管理部305将密码接收部307接收的上述密码与上述附带信息一起从通信部303发送给图像形成装置1,但也可以这样:计算机31不具备密码接收部307,附带信息管理部305在通信部303将上述附带信息发送给图像形成装置1,在图像形成装置1上进行该密码的输入,图像形成装置1的保存目的地设置部103利用上述附带信息、该输入的密码,将设为数据保存目的地的文件夹存储在数据保存目的地存储部104。 
另外,在上述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处理中,在S6中通过共享设置部306进行文件夹的共享设置处理,但在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处理的开始前上述文件夹已经通过共享设置部306完成共享设置的情况下,在该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处理中不进行S6中的文件夹共享设置处理。 
另外,利用图1至图8通过上述各实施形态显示的构成及处理,仅为本发明的内容的一实施形态,没有将本发明的内容限定于该构成及处理的意思。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趣旨的情况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清楚地知道本发明的各种修正形态和变更形态。另外,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本说明书记载的举例说明的实施形态。 

Claims (12)

1.一种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装在信息处理装置内的控制单元和装在与该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的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控制单元,
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单元具备:
接口部,用于接收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指示;
通信部,将所述接口部接收的所述操作指示发送给所述图像形成装置;
附带信息管理部,在所述接口部从操作者接收到将该信息处理装置具有的文件夹作为由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数据的保存目的地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上的保存目的地设置指示时,获取该文件夹附带的预先确定的附带信息,通过所述通信部将该获取的附带信息发送给所述图像形成装置,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单元具备:
附带信息接收部,接收由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输出的所述附带信息;
保存目的地设置部,利用所述附带信息接收部接收的所述附带信息,将该附带信息表示的所述文件夹设置为由该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数据的保存目的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所述控制单元还具备进行所述文件夹的共享设置的共享设置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所述附带信息管理部在所述接口部从操作者接收到关于所述文件夹的所述保存目的地设置指示时,判断该操作者是否具有该文件夹的访问权限,仅在该操作者具有该访问权限的情况下,获取所述附带信息,并通过所述通信部将该附带信息发送给所述图像形成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所述控制单元还具备:
密码接收部,在所述接口部从操作者接收到关于所述文件夹的所述保存目的地设置指示时,从操作者接收用于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进行该文件夹的访问许可的准否判断的密码的输入,
所述附带信息管理部将通过所述密码接收部接收的密码与所述附带信息一起通过所述通信部发送给所述图像形成装置,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带信息接收部接收所述附带信息及所述密码,
所述保存目的地设置部利用所述接收的所述附带信息及所述密码将该附带信息表示的所述文件夹设置为由该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数据的保存目的地。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所述控制单元的所述接口部在该信息处理装置的显示部上显示用于接收所述操作指示的接收用图像,通过操作者进行的操作将该显示部上显示的表示保存目的地的保存目的地表示图像拖放及投放在所述接收用图像上时,将该保存目的地表示图像表示的保存目的地作为由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数据的保存目的地接收。
6.一种信息处理装置,从图像形成装置接收并保存数据,其特征在于具备:
接口部,用于接收对于与该信息处理装置连接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指示;
通信部,将所述接口部接收的所述操作指示发送给所述图像形成装置;
附带信息管理部,在所述接口部从操作者接收到将该信息处理装置具有的文件夹作为由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数据的保存目的地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上的保存目的地设置指示时,获取该文件夹附带的预先确定的附带信息,通过所述通信部将该获取的附带信息发送给所述图像形成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具备进行所述文件夹的共享设置的共享设置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附带信息管理部在所述接口部从操作者接收到关于所述文件夹的所述保存目的地设置指示时,判断该操作者是否具有该文件夹的访问权限,仅在该操作者具有该访问权限的情况下,获取所述附带信息,并通过所述通信部将该附带信息发送给所述图像形成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具备密码接收部,所述密码接收部在所述接口部从操作者接收到关于所述文件夹的所述保存目的地设置指示时,从操作者接收用于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进行该文件夹的访问许可的准否判断的密码的输入,
所述附带信息管理部将通过所述密码接收部接收的密码与所述附带信息一起通过所述通信部发送给所述图像形成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口部在该信息处理装置的显示部上显示用于接收所述操作指示的接收用图像,通过操作者进行的操作将该显示部上显示的表示保存目的地的保存目的地表示图像拖放及投放在所述接收用图像上时,将该保存目的地表示图像表示的保存目的地作为由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数据的保存目的地接收。
11.一种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方法,是用于从图像形成装置接收数据并将其保存在信息处理装置时的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方法,其具有:
保存目的地设置指示接收步骤,接收将信息处理装置具有的文件夹中的指定的文件夹作为由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数据的保存目的地设置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上的保存目的地设置指示;
附带信息获取步骤,在所述保存目的地设置指示接收步骤中接收到所述保存目的地设置指示时,从所述指定的文件夹获取预先确定的附带信息;
附带信息发送步骤,将在所述附带信息获取步骤中获取的附带信息发送给所述图像形成装置。
1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是向信息处理装置发送数据并将该数据保存在信息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
附带信息接收部,从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连接的信息处理装置接收存储在该信息处理装置内的文件夹所附带的预先确定的附带信息;
保存目的地设置部,利用所述附带信息接收部接收的所述附带信息,将该附带信息表示的所述文件夹设置为从该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数据的保存目的地。
CN201310294057.2A 2012-07-25 2013-07-12 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系统、信息处理装置、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035814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65270A JP5728439B2 (ja) 2012-07-25 2012-07-25 データ保存先設定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データ保存先設定プログラム
JP2012-165270 2012-07-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81466A true CN103581466A (zh) 2014-02-12

Family

ID=49994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94057.2A Pending CN103581466A (zh) 2012-07-25 2013-07-12 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系统、信息处理装置、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13742B2 (zh)
JP (1) JP5728439B2 (zh)
CN (1) CN10358146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91901A (zh) * 2014-08-28 2016-03-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控制成像装置的方法、成像装置与执行该方法的用户终端
CN111654588A (zh) * 2019-03-04 2020-09-11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读取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50001B2 (ja) 2012-07-10 2016-02-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6474828A (zh) * 2015-08-27 2017-03-08 通用电气公司 用于重力分离的装置和方法及包含其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系统和方法
JP2019021063A (ja) * 2017-07-18 2019-02-0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印刷対象データ転送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182933B2 (ja) * 2018-07-27 2022-1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システム、それら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129842B2 (ja) * 2018-08-01 2022-09-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25934A1 (en) * 2001-07-31 2003-02-06 Hiroyoshi Takamiya Prin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JP2005191777A (ja) * 2003-12-25 2005-07-14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読取システム
CN101155245A (zh) * 2006-09-29 2008-04-02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图像处理装置、以及目标地址设定方法
US20100097645A1 (en) * 2008-10-22 2010-04-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system,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medium storing program thereof
US20110019226A1 (en) * 2009-07-22 2011-01-2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erver, printer,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65873B2 (ja) 2001-03-30 2005-06-29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同報送信装置、ネットワーク同報返信方法、ネットワーク同報送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3874005B2 (ja) * 2004-11-12 2007-01-31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4546225B2 (ja) * 2004-11-26 2010-09-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4777126B2 (ja) * 2006-04-20 2011-09-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取得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7306383A (ja) * 2006-05-12 2007-11-22 Murata Mach Ltd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8278370A (ja) * 2007-05-02 2008-11-1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情報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記憶媒体、プログラム
JP2010135910A (ja) 2008-12-02 2010-06-17 Canon Inc ユーザー設定情報管理システム、ユーザー設定情報管理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25934A1 (en) * 2001-07-31 2003-02-06 Hiroyoshi Takamiya Prin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JP2005191777A (ja) * 2003-12-25 2005-07-14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読取システム
CN101155245A (zh) * 2006-09-29 2008-04-02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图像处理装置、以及目标地址设定方法
US20100097645A1 (en) * 2008-10-22 2010-04-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system,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medium storing program thereof
US20110019226A1 (en) * 2009-07-22 2011-01-2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erver, printer,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91901A (zh) * 2014-08-28 2016-03-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控制成像装置的方法、成像装置与执行该方法的用户终端
CN105391901B (zh) * 2014-08-28 2019-05-10 惠普打印机韩国有限公司 控制成像装置的方法、成像装置与执行该方法的用户终端
CN111654588A (zh) * 2019-03-04 2020-09-11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读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28439B2 (ja) 2015-06-03
US9013742B2 (en) 2015-04-21
US20140029048A1 (en) 2014-01-30
JP2014026400A (ja) 2014-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223973A1 (en)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CN103581466A (zh) 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系统、信息处理装置、数据保存目的地设置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US8181256B2 (en)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image input/output apparatus
US9628643B2 (en) Mobile device that ensures function extension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1377786A (zh) 成像设备、成像系统及其文件管理方法
CN102402571A (zh) 数据处理装置及控制方法
JP6825478B2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
JP6029300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2271202A (zh)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9813588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uthentication system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8943553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ontent management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non-transitory recording medium encoded with content management program
EP1942439A2 (en) Document management system, method, and progra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561017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編集プログラム、及び編集システム
JP6065344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215348B2 (en) Method of selecting a workform having redefined attribute information in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CN104601857A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JP2015035705A (ja) 画像形成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015802B2 (ja) 出力管理システム、出力装置、認証制御装置及び出力管理方法
JP609995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データ編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081403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62792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361765B2 (ja) 認証システム、認証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制御端末及び認証プログラム
JP6164350B2 (ja) 出力管理システム及び出力管理方法
JP2010134613A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US8867102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