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76419B - 发光设备和具有该发光设备的摄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发光设备和具有该发光设备的摄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76419B
CN103576419B CN201310303003.8A CN201310303003A CN103576419B CN 103576419 B CN103576419 B CN 103576419B CN 201310303003 A CN201310303003 A CN 201310303003A CN 103576419 B CN103576419 B CN 1035764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component
movable part
luminaire
retainer
fla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0300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76419A (zh
Inventor
古田贵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5764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764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764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764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15/02Illuminating scene
    • G03B15/03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lighting apparatus; Flash units
    • G03B15/05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electronic flash apparatus; Electronic flash uni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15/02Illuminating scene
    • G03B15/03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lighting apparatus; Flash uni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9/00Cameras
    • G03B19/02Still-picture camera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L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BEING PORTABLE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PORTATION
    • F21L4/00Electric lighting devices with self-contained electric batteries or cel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2215/05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electronic flash units
    • G03B2215/0503Built-in units
    • G03B2215/0507Pop-up mechanis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oboscope Apparatu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发光设备和具有该发光设备的摄像设备。该发光设备即使在环境温度变化时也能够稳定地减小在发光设备从缩回位置向发光位置移动时产生的碰撞噪音、振动噪音等。可动部具有第一止动部和第二止动部,第一止动部在可动部从缩回位置向发光位置移动时与第一弹性构件抵接,第二止动部在可动部从缩回位置向发光位置移动时与第二弹性构件抵接,第二弹性构件具有比第一弹性构件高的弹性系数。当可动部从缩回位置向发光位置移动时,第一止动部与第一弹性构件抵接,使得第一弹性构件以预定量变形,然后第二止动部与第二弹性构件抵接。

Description

发光设备和具有该发光设备的摄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摄像设备,其具有能够在缩回位置和发光位置之间移动的发光设备,并且特别涉及如下技术:在利用弹性构件的张力使发光设备从缩回位置向发光位置移动的情况下,减少当发光设备停止在发光位置时的冲击。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具有能够在缩回位置和发光位置之间移动的发光设备(以下称为“电子闪光灯”)的摄像设备。作为移动电子闪光灯的方法的示例,已知一种马达驱动系统,其通过连接到作为驱动源的马达的齿轮来移动电子闪光灯。作为移动电子闪光灯的方法的另一示例,已知一种弹簧驱动系统,其利用朝发光位置施力的弹簧构件等的张力来移动电子闪光灯。采用这些驱动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方法,电子闪光灯一般以如下两种移动模式中的一种进行移动:直进模式,即电子闪光灯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上沿直线移动;转动模式,即电子闪光灯围绕预定轴线转动地移动。
在上述任一种配置中,当移动的电子闪光灯通过与设置于相机主体的止动部的碰撞而停止时会产生碰撞噪音,并且在整个相机中会产生振动噪音和回响噪音,而这些噪音会给使用者带来不快感。
因此,例如,已经采用了如下构造:相机主体的用于接收移动的电子闪光灯的止动部设置有诸如海绵等弹性构件以便减小碰撞噪音。并且,已经提出如下构造:用于接收和停止与电子闪光灯一起移动的导销的止动部包括弹性构件,并且该止动部被保持在导销的移动方向的投影范围外侧,使得能够阻止冲击被传递到整个相机(参见日本特开2011-48249号公报)。
然而,以上现有技术具有如下问题:当电子闪光灯以转动模式移动时,止动部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出现变形,从而使得用于电子闪光灯的壳体的位置精度劣化。当用于电子闪光灯的壳体的位置精度降低时,对被摄体发光的方向发生角度偏离,这可能引起摄影图像的对比度不均匀。另一方面,为了提高用于电子闪光灯的壳体的位置精度,使弹性构件的刚性增加到一定程度,因此认为难以获得高消音性能。
在此,不论电子闪光灯采用直进模式还是转动模式,认为当诸如海绵等弹性构件被用于止动部时,能够获得与弹性体和硅橡胶相比高的消音性能。然而,特别是放置在高温环境时这种材料会发生持久的大程度的变形,从而难以获得高度的位置精度。如果增加这种材料的厚度以便获得更高的消音性能,则这种问题将变得更为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装于摄像设备的发光设备,该发光设备即使在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也能够稳定地减少在发光设备从缩回位置朝发光位置移动时所产生的碰撞噪音、振动噪音等。
因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发光设备,所述发光设备具有可动部,所述可动部包括发光单元并且能够在缩回位置和发光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发光设备包括:第一弹性构件;以及第二弹性构件,所述第二弹性构件被构造成具有比所述第一弹性构件高的弹性系数,其中,所述可动部包括第一止动部和第二止动部,所述第一止动部在所述可动部从所述缩回位置向所述发光位置移动时与所述第一弹性构件抵接,所述第二止动部在所述可动部从所述缩回位置向所述发光位置移动时与所述第二弹性构件抵接,并且当所述可动部从所述缩回位置向所述发光位置移动时,所述第一止动部与所述第一弹性构件抵接,使得所述第一弹性构件以预定量变形,然后所述第二止动部与所述第二弹性构件抵接。
因此,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摄像设备,其包括被构造成具有可动部的发光设备,所述可动部包括发光单元并且能够在缩回位置和发光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发光设备包括:第一弹性构件;以及第二弹性构件,所述第二弹性构件具有比所述第一弹性构件高的弹性系数,其中,所述可动部包括第一止动部和第二止动部,所述第一止动部在所述可动部从所述缩回位置向所述发光位置移动时与所述第一弹性构件抵接,所述第二止动部在所述可动部从所述缩回位置向所述发光位置移动时与所述第二弹性构件抵接,并且当所述可动部从所述缩回位置向所述发光位置移动时,所述第一止动部与所述第一弹性构件抵接,使得所述第一弹性构件以预定量变形,然后所述第二止动部与所述第二弹性构件抵接。
根据本发明,发光设备不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并且即使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也能够稳定地减少在发光设备的可动部从缩回位置朝发光位置移动时所产生的碰撞噪音、振动噪音等。此外,能够实现对摄像设备的空间节约。
从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数字式照相机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A至图2C是示出包含有图1A和图1B所示的电子闪光灯可动部的电子闪光灯单元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A是示出图1A和图1B所示的数字式照相机的俯视图,图3B和图3C是在俯视图所示的箭头B-B处的截面图。
图4A至图4C是示出图2A所示的电子闪光灯单元在箭头C-C处的截面图的第一视图。
图5A和图5B是示出图2A所示的电子闪光灯单元在箭头C-C处的截面图的第二视图。
图6是示出图2A所示的电子闪光灯单元在拉伸弹簧的中央部的y-z截面图。
图7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数字式照相机所具有的电子闪光灯单元在其大致中央部的y-z截面图。
图8A和图8B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数字式照相机所具有的电子闪光灯单元在其大致中央部的y-z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所谓的紧凑式数字式照相机被用作根据本发明的摄像设备的示例,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现在将对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数字式照相机进行说明,该数字式照相机具有如下类型的发光设备:该发光设备能在缩回位置和发光位置之间直进移动。在此,数字式照相机被构造成使得形成为一个单元的发光设备被安装于相机主体中,在下文中,形成为一个单元的发光设备将被称作“电子闪光灯单元”。
图1A和图1B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数字式照相机1的外观的立体图。图1A示出电子闪光灯单元的可动部(在电子闪光灯单元缩回到相机主体中的状态下相对于相机主体可动的部分,下文中将被称为“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缩回到相机主体中的状态。图1B示出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从相机主体弹出(突出)并且完全移动到发光位置的状态。应当注意,如图1A所示,由于数字式照相机1具有大致矩形形状,设置宽度方向(水平方向)为x方向、高度方向(上下方向)为y方向并且厚度方向(前后方向)为z方向的三轴正交坐标系,这在以下的说明中根据需要使用。
相机主体覆盖有外罩7,镜头单元2被布置在相机主体的前表面的大致中央部。快门钮3、电源钮4和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被布置在相机主体的上表面。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具有构成发光单元的菲涅尔透镜6。
用于使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从相机主体弹出的锁定杆8设置在相机主体的上表面。使锁定杆8沿图1A中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滑动来释放下文中将说明的未示出的拉伸弹簧22(参见图3B和图3C)的张力(回复力),以使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沿y方向移动,从而使得菲涅尔透镜6从相机主体(外罩7)露出。应当注意,当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位于发光位置时,使用者等能够通过朝相机主体按压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的上表面而使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移动回到缩回位置。
图2A至图2C是示出包含有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的电子闪光灯单元9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A是示出位于缩回位置的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的前视立体图。图2B是示出位于发光位置的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的前视立体图。图2C是示出位于发光位置的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的局部后视立体图。
在电子闪光灯单元9中,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被构造成使得诸如菲涅尔透镜6、氙管25(见图4A至图4C)和触发线圈(未示出)等内部部件被置于由电子闪光灯前侧壳体10和电子闪光灯后侧壳体11组成的壳体内。电子闪光灯单元9具有电容器17、电路基板18和配线材料19。氙管25和触发线圈经由配线材料19连接到电容器17和电路基板18,它们形成用于发光的电路。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可动地布置在由前侧盖14和后侧盖15组成的盖内,并且电容器17和电路基板18安装于后侧盖15。
在电子闪光灯单元9中,第一止动部10a设置于电子闪光灯前侧壳体10的一部分中,由缓冲材料制成的第一弹性构件20被安装于第一侧盖14。当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从缩回位置向发光位置移动时,第一止动部10a与第一弹性构件20抵接。在电子闪光灯单元9中,如随后将参照图3B和图3C以及其它附图进行说明的一样,第二止动部11c被设置在电子闪光灯后侧壳体11的一部分中。因此,如随后将参照图4A至图4C以及其他附图进行说明的一样,由缓冲材料制成的第二弹性构件21安装于后侧盖15。
图3A是示出数字式照相机1的俯视图。图3B是图3A的箭头B-B处的截面图并且示出了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位于缩回位置的状态。图3C是图3A的箭头B-B处的截面图并且示出了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位于发光位置的状态。
拉伸弹簧22的端部被分别钩在形成于后侧盖15的钩部15a和形成于电子闪光灯后侧壳体11的钩部11a。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旋弹簧被用作拉伸弹簧22,在图3B所示的缩回位置处,拉伸弹簧被拉伸到最大程度。
钩部15a是固定端,钩部11a是可动端。因此,在图3B所示的状态中,使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从缩回位置向发光位置移动的力作用于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然而,在图3B所示的状态中,形成于锁定杆8的锁定部8a对形成在电子闪光灯后侧壳体11中的抵接部11d向下加压,从而使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保持在缩回状态。即,在图3B所示的状态中,锁定杆8处于图1A所示的状态中。当锁定杆8在图1A所示的状态中时,使锁定杆8沿箭头A指示的方向向图3A所示的位置移动,锁定部8a从抵接部11d释放,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由于拉伸弹簧22的张力而上升并且移动到发光位置,从而进入图3C所示的状态。
当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从缩回位置向发光位置移动时,第一止动部10a与第一弹性构件20抵接,然后形成在电子闪光灯后侧壳体11中的第二止动部11c与安装于后侧盖15的第二弹性构件21抵接。结果,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在发光位置处停止。随后将参照图4A至图5B对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停止在发光位置时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
主引导肋15b形成于后侧盖15。而且,形成为夹持主引导肋15b的两个引导肋11b形成在电子闪光灯后侧壳体11中。引导肋11b的与主引导肋15b滑动接触的部分具有半圆柱(大致半圆柱状)的凸形状,这减小了接触面积以减小滑动摩擦力。而且,使引导肋11b的与主引导肋15b接触的区域中的间隔最小化因而减小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在x方向上的间隙(backlash)并实现平滑移动。应当注意,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肋11b的一部分(上端部)被分别构造成第二止动部11c和抵接部11d以便避免部件数量增加。
图4A至图5B是示出图2A所示的电子闪光灯单元9的在箭头C-C处的截面图,并且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从缩回位置向发光位置移动的过程按以下顺序示出:图4A→图4B→图4C→图5A→图5B。
图4A示出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位于缩回位置的状态。图4B示出当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从缩回位置向发光位置移动时第一止动部10a与第一弹性构件20抵接的瞬间的状态。图4C示出当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从缩回位置向发光位置移动时第二止动部11c与第二弹性构件21抵接的瞬间的状态。图5A示出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位于最上方位置(在y方向上)时的状态。图5B示出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停止在发光位置时的状态。在图4A至图5B中,左侧与相机主体的前侧(被摄体侧)对应。
在图4A至图5B中,线30表示在缩回位置中电子闪光灯前侧壳体10的上表面位置,线31表示在发光位置中电子闪光灯前侧壳体10的上表面位置。氙管25在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停止在发光位置的状态下发光,利用通过菲涅尔透镜6的光照射被摄体。
如前所述,当锁定杆8在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处于缩回位置的情况下沿图1A中的箭头A所表示的方向滑动时,锁定杆8的锁定部8a从形成在电子闪光灯后侧壳体11中的抵接部11d退避以解锁。结果,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由于拉伸弹簧22的张力开始上升(朝发光位置移动)。在图4B所示的状态中,第一止动部10a与第一弹性构件20抵接,而第二止动部11c没有和第二弹性构件21抵接,并且电子闪光灯前侧壳体10的上表面还未到达线31。
在电子闪光灯单元9进入图4B所示的状态之后,第一弹性构件20的一部分由于拉伸弹簧22的张力和在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向上移动时作用于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的惯性力而被第一止动部10a压溃,结果,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进一步向上移动。接下来,第二止动部11c与第二弹性构件21抵接,从而使电子闪光灯单元9进入图4C所示的状态,此时,电子闪光灯前侧壳体10的上表面略微超过线31。应当注意,图4C所示的区域20a是第一弹性构件20的被第一止动部10a压溃的区域。
在电子闪光灯单元9进入图4C所示的状态之后,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进一步向上移动,并且第二弹性构件21的一部分被第二止动部11c压溃,从而使得电子闪光灯单元9进入图5A所示的状态。此时,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从相机主体向外突出(升起)至最大程度。应当注意,图5A所示的区域21a是第二弹性构件21的被第二止动部11c压溃的区域。在电子闪光灯单元9进入图5A所示的状态之后,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被第一弹性构件20和第二弹性构件21的斥力推回,最终,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由于拉伸弹簧22的张力和第一弹性构件20的斥力达到平衡而停止,使得电子闪光灯单元9进入图5B所示的状态。
在此,当检验将要用于第一弹性构件20和第二弹性构件21的材料时,发现作为缓冲材料,软的缓冲材料比硬的缓冲材料抑制与冲击有关的碰撞噪音或振动噪音的效果好。然而,除非缓冲材料足够厚,否则在缓冲材料的弹性区域内无法完全吸收对可动构件的冲击,因而即使缓冲材料被完全压溃从而失去缓冲性能(即变平)时,可动构件也不能静止。在这种情况下,由可动构件与缓冲材料的碰撞产生的冲击噪音和振动噪音可能会大。而且,当缓冲材料被加厚到令人满意的水平以增大吸收冲击的区域时,从缓冲材料的斥力和拉伸弹簧22的张力取得平衡的停止位置开始的超行程(可动构件从停止位置向缓冲材料的移动量)增加了。结果,需要与该超行程相对应的间隔空间以防止没有缓冲材料的区域和可动构件之间的撞击,而这会导致相机主体大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到缓冲材料的这种特性,弹性系数比第二弹性构件21的弹性系数小的材料被用于第一弹性构件20。例如,海绵被用于第一弹性构件20,硅橡胶被用于第二弹性构件21。结果,可以通过第二弹性构件21来抑制第一弹性构件20的变形量,并且即使在反复使用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第一弹性构件20完全失去缓冲性能,并能够实现高耐久性。
另一方面,当在高温环境下对海绵长时间施加恒力时,海绵会发生永久变形,因此可能完全失去缓冲性能。因而,即使在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弹出到发光位置的情况下将用于第一弹性构件20的海绵长时间地放置在高温环境下,也需要防止用于第一弹性构件20的海绵完全失去其缓冲性能。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软且厚的海绵被用于第一弹性构件20以减少碰撞噪音的产生,其中第一弹性构件20首先与第一止动部10a抵接,第一止动部10a形成于作为可动构件的电子闪光灯前侧壳体10。在第一弹性构件20被压溃到一定程度以吸收冲击之后,使形成于与电子闪光灯前侧壳体10一体地移动的电子闪光灯后侧壳体11的第二止动部11c与作为第二弹性构件21的硅橡胶抵接,其中第二弹性构件21比第一弹性构件20硬,并且第二弹性构件21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也能够抵抗弹性的变化(随着温度变化的弹性系数的变化小)。结果,能够抑制第一弹性构件20的永久变形,能够保持消音性能,并且能够减小超行程以避免数字式照相机的大型化。
应当注意,可以增加仅第一弹性构件20的冲击吸收范围以改进消音性能。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弹性构件21应当被布置为略高于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停止的位置,以使得在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由于在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从缩回位置向发光位置移动的情况下的惯性力而超过发光位置时,第二止动部11c能够与第二弹性构件21抵接。
现在将对第一弹性构件20和第二弹性构件21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图6是电子闪光灯单元9在拉伸弹簧22的中央部的y-z截面图。第一弹性构件20布置在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的前侧(在数字式照相机1的前侧),第二弹性构件21布置在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的后侧(在数字式照相机1的后侧)。拉伸弹簧22布置在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的后侧,第二弹性构件21布置在拉伸方向的延长线上。
因为比第一弹性构件20硬的第二弹性构件21被布置在拉伸弹簧22的附近,第二弹性构件21能够稳定地接收来自第二止动部11c的力,其中第二止动部11c设置于在拉伸(上下)方向上可动的电子闪光灯后侧壳体11。应当注意,如果硬的弹性构件布置在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的前侧,则产生由图6的箭头D表示的在转动方向上的力,这使得除弹性构件以外的构件(诸如壁部和肋)彼此碰撞,从而降低了抑制碰撞噪音和振动噪音的效果。
在数字式照相机1中,在闪光灯在镜头单元2位于向前突出的广角位置时发光的情况下,被摄体被镜头单元2遮蔽,导致出现了所谓的渐晕,而这种问题需要被避免。为此,通常采用发光单元(菲涅尔透镜6的位置)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远离相机主体弹出的配置。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发光单元尽可能地布置到前侧,能够有效地减少渐晕的出现,而且,弹出量可以被设定到小数值,以使相机主体小型化。因此,优选地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在相机主体中被布置得尽可能靠前,而锁定杆8、用于解锁的机构、以及包含有拉伸弹簧22的弹出所需的机构被布置在后侧中剩余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当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停止在发光位置时的可靠性,优选地,第二弹性构件布置在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的后侧。
尽管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海绵被用作第一弹性构件20,但是诸如海绵等低弹力的弹性构件在低温环境下趋于变硬,并且其在低温环境下的消音性能可能劣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构件20具有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双层结构。
图7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数字式照相机所具有的电子闪光灯单元的在大致中央部的y-z截面图,其示出第一止动部10a在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弹出的情况下与第一弹性构件41抵接的状态。第一弹性构件41具有由第一层41a和第二层41b组成的双层结构,第一层41a和第二层41b由不同材料制成并且彼此层叠。与第二层41b相比弹性系数低(也就是,斥力小)并且消音性能好的材料(诸如海绵)被用于与第一止动部10a抵接的第一层41a。与第一层41a相比消音性能差但是在低温环境下劣化程度小的材料(诸如硅橡胶)被用于第二层41b。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第二弹性构件21被布置于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的后侧,第二止动部11c在第一止动部10a与第一弹性构件41抵接之后与第二弹性构件21抵接并且产生预定量的变形。结果,能够将第一层41a的变形量保持在预定范围之内,并且当反复使用时,能够防止第一弹性构件41被完全压溃而失去缓冲性能。
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因为弹性系数随着温度变化而改变的程度小的诸如硅橡胶等材料被用于第二弹性构件21,因此能够抑制第一层41a在高温环境下的永久变形,并且能够保持消音性能。此外,即使消音性能由于第一层41a在低温环境下变硬而劣化,因为第二层41b受到低温环境的影响小,因此第一弹性构件41能够保持其作为冲击吸收材料的功能,结果,能够保持消音性能。应当注意,即使在第一层41a和第二层41b的位置互换时,也能够得到这些效果。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弹性构件21具有由第一层41a和第二层41b组成的双层结构,但是只要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层数并不受到限制。
现在将说明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在缩回位置和发光位置之间可转动地移动的转动型发光设备。在此,尽管发光设备形成为一个单元,但是以下将仅对电子闪光灯可动部的示例性配置和与电子闪光灯可动部在缩回位置和发光位置之间的移动相关的部分进行说明。
图8A和图8B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数字式照相机所具有的电子闪光灯单元在大致中央部的y-z截面图,其中图8A示出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0位于缩回位置的状态,图8B示出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0位于发光位置的状态。
转动型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0被弹簧(未示出)沿使发光单元露出的方向施力,并且围绕转动轴50a顺时针转动以从缩回位置移动到发光位置。被摄体位于从图8A和图8B看的左侧,并且在图8B所示的发光位置处,电子闪光灯发光面51与被摄体方向(作为光轴方向的z方向)大致垂直。
第一止动部52、第二止动部53、第一弹性构件54和第二弹性构件55如图所示地布置。第一弹性构件54和第二弹性构件55以关于转动轴50a大致对称的方式被分别布置在数字式照相机的上侧和底侧。第一弹性构件54和第二弹性构件55使用与用于第一弹性构件20和第二弹性构件21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即,比第二弹性构件55软的材料被用于第一弹性构件54。应当注意,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第一弹性构件54可以被构造为具有双层结构。
当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0从图8A所示的缩回位置向图8B所示的发光位置转动时,首先,第一止动部52与第一弹性构件54抵接。接着,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0在第一弹性构件54被压溃的量增加的状态下进一步转动,并且第二止动部53与第二弹性构件55抵接。在第二弹性构件55被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0的转动期间产生的惯性力略微压溃之后,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0通过第二弹性构件55的斥力而沿相反方向往回移动,从而在图8B所示的发光位置停止。
此时,第一弹性构件54和第二弹性构件55被定位成关于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0的转动轴50a大致对称,一个止动部撞击转动轴50a的轴承部的方向与另一个止动部撞击转动轴50a的轴承部的方向相反。结果,能够有效地得到高消音性能。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从以上说明中可知的,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0转动到第一止动部52与第一弹性构件54抵接时的转动角小于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0转动到第二止动部53与第二弹性构件55抵接时的转动角。此外,第一弹性构件54和第二弹性构件55被布置成使得转动中心(转动轴50a)和第一弹性构件54之间的距离能够小于转动中心和第二弹性构件55之间的距离。
因为转动中心和第一弹性构件54之间的距离短,所以可以使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0转动到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0在第一止动部52与第一弹性构件54抵接之后停止在停止位置的转动角(也就是,第一弹性构件54被压溃的量)大。换言之,可以使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0的减速范围宽。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碰撞噪音和振动噪音。另一方面,第二弹性构件55在决定电子闪光灯发光面51的角度方面起作用,因此,通过保持转动中心和第二弹性构件55之间的长距离,能够使电子闪光灯发光面51在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0停止于停止位置时的角度更精确。
应当注意,为了避免渐晕,电子闪光灯发光面51的位置优选地尽可能地远离光轴,因此,转动轴50a布置在相机主体的上侧。结果,能够在转动轴50a的下方容易地留有空间。相反地,从避免相机主体大型化的观点出发,转动轴50a上方的空间紧凑。为此,考虑到将第二弹性构件55优选地布置成远离转动中心,可以说期望第二弹性构件55布置在转动轴50a的下方的配置。
如上所述,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发光设备的可动部从缩回位置向发光位置移动时所产生的碰撞噪音、振动噪音等能够被减小。这个效果不会受到使用摄像设备的环境的温度变化的影响,因此能够实现对于使用者的高度可操作性。此外,能够实现摄像设备的空间节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从上述说明中可知的,形成为一个单元的发光设备安装在相机主体上,因此,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止动部10a和第二止动部11c均为发光设备的构成元件。另一方面,发光设备也可以不形成为一个单元,第一止动部10a和第二止动部11c可以被设置在相机主体中。该变形在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可行。
而且,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弹簧构件被用作使电子闪光灯可动部5直进移动或转动的移动单元,但是本发明可以被应用到马达或齿轮被用作移动单元的配置中。
此外,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氙管被用于发光单元,但是本发明甚至可以被应用到诸如LED等其它光源被用于发光单元的配置。
其它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各方面还能够通过如下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或诸如CPU或MPU等装置)并且通过如下方法来实现:上述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能够读出并且执行记录在存储装置上的程序以执行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上述方法的步骤由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例如通过读出并且执行记录在存储装置上的程序以执行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来进行。为了这个目的,程序例如经由网络或从作为存储装置的各种类型的记录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提供到计算机。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应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样的变型、等同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2012年7月1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2-159604的优先权,该日本专利申请通过引用被全部包含于此。

Claims (9)

1.一种发光设备,所述发光设备具有可动部,所述可动部包括发光单元并且能够在缩回位置和发光位置之间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设备包括:
第一弹性构件;以及
第二弹性构件,所述第二弹性构件被构造成具有比所述第一弹性构件高的弹性系数,
其中,所述可动部包括第一止动部和第二止动部,所述第一止动部在所述可动部从所述缩回位置向所述发光位置移动时与所述第一弹性构件抵接,所述第二止动部在所述可动部从所述缩回位置向所述发光位置移动时与所述第二弹性构件抵接,并且
当所述可动部从所述缩回位置向所述发光位置移动时,所述第一止动部与所述第一弹性构件抵接,使得所述第一弹性构件以预定量变形,然后所述第二止动部与所述第二弹性构件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设备,其中,与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相比,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的弹性系数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程度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包括相互层叠的由不同材料制成的第一层和第二层,并且与所述第一层相比,所述第二层的弹性系数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程度小,并且
与所述第一层相比,所述第二弹性构件具有高弹性系数并且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的弹性系数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程度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设备,其中,所述发光设备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被构造成利用张力使所述可动部从所述缩回位置向所述发光位置直进移动,
其中,所述第二弹性构件被布置成比所述第一弹性构件靠近所述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和所述第二弹性构件在所述发光设备被组装到摄像设备时分别布置在所述摄像设备的前侧和后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设备,其中,所述发光设备还包括移动单元,所述移动单元被构造成使所述可动部从所述缩回位置向所述发光位置转动地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和所述第二弹性构件被布置成关于所述可动部的转动中心对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和所述第二弹性构件被布置成使得所述转动中心和所述第一弹性构件之间的距离能够比所述转动中心和所述第二弹性构件之间的距离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在所述发光设备被组装到摄像设备时被布置在所述摄像设备的上侧,并且所述第二弹性构件在所述发光设备被组装到所述摄像设备时被布置在所述摄像设备的底侧。
9.一种摄像设备,其包括被构造成具有可动部的发光设备,所述可动部包括发光单元并且能够在缩回位置和发光位置之间移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设备包括:第一弹性构件;以及第二弹性构件,所述第二弹性构件具有比所述第一弹性构件高的弹性系数,其中,所述可动部包括第一止动部和第二止动部,所述第一止动部在所述可动部从所述缩回位置向所述发光位置移动时与所述第一弹性构件抵接,所述第二止动部在所述可动部从所述缩回位置向所述发光位置移动时与所述第二弹性构件抵接,并且当所述可动部从所述缩回位置向所述发光位置移动时,所述第一止动部与所述第一弹性构件抵接,使得所述第一弹性构件以预定量变形,然后所述第二止动部与所述第二弹性构件抵接。
CN201310303003.8A 2012-07-18 2013-07-18 发光设备和具有该发光设备的摄像设备 Active CN1035764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59604A JP5943751B2 (ja) 2012-07-18 2012-07-18 撮像装置及び発光装置
JP2012-159604 2012-07-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76419A CN103576419A (zh) 2014-02-12
CN103576419B true CN103576419B (zh) 2016-04-20

Family

ID=49946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03003.8A Active CN103576419B (zh) 2012-07-18 2013-07-18 发光设备和具有该发光设备的摄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74088B2 (zh)
JP (1) JP5943751B2 (zh)
CN (1) CN1035764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65895B2 (en) * 2013-03-12 2018-01-09 Ess Tech, Inc. Methods to prepare stable electrolytes for iron redox flow batteries
JP6371973B2 (ja) * 2013-10-15 2018-08-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ストロボ機構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00554A (en) * 1974-08-13 1978-07-11 Konishiroku Photo Industry Co., Ltd. Camera
US4357087A (en) * 1976-09-07 1982-11-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incorporated with a movable flash light device
CN1048268A (zh) * 1989-06-20 1991-01-02 佳能公司 成像设备
CN1049063A (zh) * 1989-07-28 1991-02-06 佳能公司 成象设备
CN1049064A (zh) * 1989-07-28 1991-02-06 佳能公司 成象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74898A (en) * 1974-08-13 1979-11-20 Konishiroku Photo Industry Co., Ltd. Camera
JPS5450324A (en) * 1977-09-28 1979-04-20 Canon Inc Camera with built-in strobo
JPS59188430A (ja) * 1983-04-11 1984-10-2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多層構造制振材
JPH1048712A (ja) * 1996-07-31 1998-02-20 Canon Inc ストロボ内蔵カメラ
JP2002107798A (ja) * 2000-07-25 2002-04-10 Olympus Optical Co Ltd 閃光発光装置およびカメラの移動装置
JP2002118775A (ja) * 2000-10-05 2002-04-19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監視カメラ装置
JP3839312B2 (ja) * 2001-12-12 2006-11-01 フジノン株式会社 ポップアップフラッシュ
JP4193463B2 (ja) * 2002-10-17 2008-12-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記憶装置
JP5087873B2 (ja) * 2006-07-27 2012-12-05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カメラ
KR101335628B1 (ko) * 2007-08-02 2013-12-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기기용 팝업 모듈
JP5460185B2 (ja) * 2009-08-28 2014-04-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709385B2 (ja) * 2010-01-29 2015-04-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ストロボ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TWI443436B (zh) * 2011-07-29 2014-07-01 Ability Entpr Co Ltd 閃光燈模組及影像擷取系統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00554A (en) * 1974-08-13 1978-07-11 Konishiroku Photo Industry Co., Ltd. Camera
US4357087A (en) * 1976-09-07 1982-11-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incorporated with a movable flash light device
CN1048268A (zh) * 1989-06-20 1991-01-02 佳能公司 成像设备
CN1049063A (zh) * 1989-07-28 1991-02-06 佳能公司 成象设备
CN1049064A (zh) * 1989-07-28 1991-02-06 佳能公司 成象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022757A1 (en) 2014-01-23
JP5943751B2 (ja) 2016-07-05
CN103576419A (zh) 2014-02-12
US8974088B2 (en) 2015-03-10
JP2014021269A (ja) 2014-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362569U (zh) 成像单元
US7467769B2 (en) Elevating mechanism
US20140043496A1 (en) Camera module with compact sponge absorbing design
US20140043519A1 (en) Camera Module with EMI Shield
US7722265B2 (en) Shutter device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CN103576419B (zh) 发光设备和具有该发光设备的摄像设备
TW201415970A (zh) 具有可撓曲印刷電路延伸之自動聚焦照相機模組
TWI601001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US8827471B2 (en) Storage structure and support mechanism f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20140043524A1 (en) Auto-Focus Camera Module with Interior Conductive Trace
CN102902148B (zh) 屏幕以及屏幕装置
US20040218092A1 (en) Camera assembly for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6200209B (zh) 快门保持机构
JP6045337B2 (ja) 撮像装置
CN103365035A (zh) 弹出式闪光灯组件以及包括该弹出式闪光灯组件的相机
JP2006293060A (ja) 機器の緩衝構造
KR101032159B1 (ko) 카메라 모듈 및 렌즈 이송 장치
JP2006285023A (ja) レンズ保持構造
CN102739904B (zh) 图像读取装置、移动主体固定结构和电子设备
CN106019768A (zh) 叶片驱动装置和光学设备
US8979400B2 (en) Drive mechanism for movable mirror of camera
CN220232212U (zh) 一种方便安装的相机罩壳
CN219096614U (zh) 一种视觉跟踪组件及行车记录仪
KR20110040805A (ko) 카메라 모듈
US9395601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having light emitting se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