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74349A - 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74349A
CN103574349A CN201310322600.5A CN201310322600A CN103574349A CN 103574349 A CN103574349 A CN 103574349A CN 201310322600 A CN201310322600 A CN 201310322600A CN 103574349 A CN103574349 A CN 1035743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ection
pair
luminescence unit
lighting devic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2260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明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na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na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na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nai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74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743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1/00Supporting, suspending, or attaching arrangements for lighting devices; Hand gri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2/00Systems of lighting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main groups F21S4/00 - F21S10/00 or F21S19/00, e.g. of modular construction
    • F21S2/005Systems of lighting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main groups F21S4/00 - F21S10/00 or F21S19/00, e.g. of modular construction of modular constru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5/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damage
    • F21V15/01Housings, e.g. material or assembling of housing pa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9/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V29/50Cooling arrangements
    • F21V29/70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 F21V29/74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with fins or blades
    • F21V29/76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with fins or blades with essentially identical parallel planar fins or blades, e.g. with comb-like cross-section
    • F21V29/763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with fins or blades with essentially identical parallel planar fins or blades, e.g. with comb-like cross-section the planes containing the fins or blades hav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light emitting ax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W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W2131/00Use or application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not provided for in codes F21W2102/00-F21W2121/00
    • F21W2131/10Outdoor lighting
    • F21W2131/101Outdoor lighting of tunnels or the like, e.g. under brid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一种照明装置,包括照明单元和框架。照明单元具有至少一个带有发光元件的发光单元。框架夹住照明单元的外缘以支撑照明单元。框架包括联结在一起的框架部。框架部从外侧夹住照明单元的外缘。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这样的照明装置,其中由框架支撑发光单元。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由框架支撑发光元件的照明装置(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2-38532(专利文献1))。
上述专利文献1披露了一种用来照明隧道的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具有:多个LED单元(发光单元),各具有多个发光二极管(LED)模块;以及盒状主体(框架),其与LED单元固定安装。LED单元包括安装LED模块的金属板。这些金属板安装于盒状主体的表面。这些金属板由多个(六个)螺栓紧固,从而,安装至盒状主体。对于专利文献1中的照明装置,四个LED单元各由六个螺栓安装至盒状主体。
发明内容
对于专利文献1中所披露的照明装置,必须用六个螺栓将各LED单元向下栓接,以便将LED单元(发光单元)安装至盒状主体(框架)。发现需要大量螺栓来安装LED单元,这增加了照明装置零部件的数量。此外,还发现,由于使用这些螺栓来将LED单元紧固至盒状主体的操作是必需的,使装配操作更加复杂。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照明装置,避免零部件数量的增加,并且简化装配照明装置所必需的操作。
考虑到已知技术的状态,照明装置包括照明单元和框架。照明单元具有至少一个带有发光元件的发光单元。框架夹住照明单元的外缘以支撑照明单元。框架包括联结在一起的框架部。框架部从外侧夹住照明单元的外缘。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披露照明装置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的这些以及其它的目的、特点、方面和优点将更为明了。
附图说明
现在参照形成本原始披露一部分的附图:
图1是根据一种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正向轴测图;
图2是图1所示照明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照明装置的分解的后向轴测图;
图4是沿图1中500-500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照明装置的正向俯视图,其中局部去除照明装置,以示出照明装置框架的联结以及框架与照明装置发光单元的接合;
图6是放大的局部剖视图,图示图5所示框架与发光单元的接合;
图7是根据变化例的照明装置的正向俯视图,其中发光单元布置成一行-两列,局部去除照明装置,以示出照明装置框架的联结以及框架与发光单元的接合;
图8是根据变化例的照明装置的正向俯视图,其中发光单元布置成一行-一列,局部去除照明装置,以示出照明装置框架的联结以及框架与发光单元的接合;
图9是根据变化例的照明装置的正向俯视图,其中发光单元布置成两行-三列,局部去除照明装置,以示出照明装置框架的联结以及框架与发光单元的接合;
图10是根据变化例的照明装置的正向俯视图,其中发光单元布置成一行-三列,局部去除照明装置,以示出照明装置框架的联结以及框架与发光单元的接合;
图11(a)是根据变化例的照明装置的正向俯视图,其中发光单元布置成两行-两列,局部去除照明装置,以示出照明装置框架的联结以及框架与发光单元的接合;以及
图11(b)是根据变化例的照明装置的正向俯视图,其中发光单元布置成一行-一列,局部去除照明装置,以示出照明装置框架的联结以及框架与发光单元的接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优选实施例。根据本文披露,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提供本实施例的下列描述只是出于说明的目的,而非出于限制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置换限定。
首先,参照图1至图6,示出根据一种实施例的照明装置100。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照明装置100用来照明隧道。
如图1和图2中所示,照明装置100主要包括:照明单元,其带有多个(图1中为四个)发光单元1(例如,至少一个发光单元);以及框架2,其夹住并支撑照明单元的外缘。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照明单元由布置成两行-两列的四个发光单元1形成。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照明单元的外缘由布置成两行-两列的四个发光单元1的部分外周限定。特别地,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照明单元的外缘由布置在顶行的发光单元1的顶缘、以及布置在底行的发光单元1的底缘限定。然而,可替代地,照明单元的外缘也可以由布置在右列的发光单元1的右缘、以及布置在左列的发光单元1的左缘限定。另一方面,使框架2与照明单元的外接合缘相接合。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照明单元的外接合缘由布置成两行-两列的四个发光单元1的部分外周限定。特别地,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照明单元的外接合缘由布置在右列的发光单元1的右缘、以及布置在左列的发光单元1的左缘限定。然而,可替代地,照明单元的外接合缘也可以由布置在顶行的发光单元1的顶缘、以及布置在底行的发光单元1的底缘限定。
本实施例中的照明装置100用来照明隧道。照明装置100构造成,使角度可调的安装部件22能安装至隧道(未示出)的墙壁、顶棚等以便使用。如下文所讨论的,照明装置100也能构造成,使得通过更换框架2的部件(第一框架部20、以及第二框架部40的直部41),自由地调整发光单元1的数量。因此,所得到的光量随发光单元1的数量而变化。因此,能根据隧道中的安装部位、隧道规格等适当地构造照明装置100。如图1至图6中所示,对于照明装置100,将四个发光单元1铺设成由X方向(横向)和Y方向(纵向)各两个单元(两行-两列)形成的矩形形状。
如图1至图4中所示,发光单元1各包括:多个发光元件11,安装发光元件11的基底12,在支撑件13正面支撑的基底12(参见图3和图4)、以及布置于支撑件13背面的散热翅片14(参见图3和图4)。X方向是本发明“第一方向”的示例,而Y方向是本发明“第二方向”的示例。
如图1中所示,发光元件11以矩阵方式铺设于矩形基底12的表面。在本实施例中,二十个发光元件11在基底12上设置成五行-四列。如图5中所示,二十个发光元件11各具有LED(发光二极管)元件11a、以及罩住LED元件11a的圆顶形(参见图1)漫射镜(diffuserlens)11b。各LED元件11a与形成在基底12上的电路元件(未示出)连接,并且构造成在通过电源接头15(参见图3)供电时发光。LED元件11a是本发明“发光元件”的示例。
如图3和图4中所示,支撑件13由铝制成,并且于正面支撑基底12。从正面观察时,支撑件13具有大于基底12的矩形形状。散热翅片14整体方式形成于支撑件13的背面(与基底12相反的一侧)。支撑件13连同散热翅片14的功能是消散发光单元1发光时产生的热。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13和散热翅片14由铝形成为一体,铝重量轻并且具有极佳的热导率。然而,支撑件13和散热翅片14可以独立地形成为分开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在支撑件13中于X方向(横向)两侧的端面(外缘)处形成凹状部件(槽部)16。凹状部件16形成为沿各发光单元1的外缘(支撑件13的外缘或照明单元的外接合缘)于Y方向(纵向)延伸。凹状部件16设置于支撑件13于X方向两侧的整个端面。具体而言,凹状部件16延伸至支撑件13于Y方向的两端。如图6中所示,凹状部件16具有朝底部宽度渐窄的楔形截面形状。凹状部件16是本发明“第一接合部件”的示例。
如图1和图3中所示,框架2包括一对第一框架部20和一对第二框架部40。第一框架部20相对于四个发光单元1(即:照明单元)布置于X方向两侧。第二框架部40相对于四个发光单元1(即:照明单元)布置于Y方向两侧。框架2还包括联结部件30(参见图3)。联结部件30布置在于X方向排列的相邻对发光单元1之间。联结部件30是本发明“联结框”的示例。第一框架部20和第二框架部40是本发明“框架部”的示例。
框架2具有矩形形状,其中,第一框架部20和第二框架部40围住布置成矩形形状的四个发光单元1的外缘(即:照明单元的外缘以及外接合缘)。框架2构造成从外侧夹住并且支撑四个发光单元1(即:照明单元)的外缘。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一对第二框架部40彼此联结,使得于Y方向从外侧夹住四个发光单元1的外缘(即:照明单元的外缘),框架2支撑四个发光单元1(即:照明单元)。换而言之,通过于Y方向向内压迫一对第二框架部40,框架2支撑四个发光单元1(即:照明单元)。与发光单元1的支撑件13一样,框架2(第一框架部20、第二框架部40、以及联结部件30)由铝制成。
如图3和图4中所示,第一框架部20具有于Y方向直线方式延伸的中空筒状。如图5中所示,第一框架部20于Y方向的长度L1与所布置发光单元1的总长度对应。具体而言,对于发光单元1的两行-两列布局模式,第一框架部20的长度L1与发光单元1于Y方向长度L2的两倍相对应(L1≈2×L2)。
如图3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一对第一框架部20于X方向的内表面上,整体方式形成于Y方向延伸的凸状部件21。凸状部件21设置成与发光单元1的凹状部件16相对应。凸状部件21分别形成为直线方式跨过第一框架部20于Y方向的整个长度。在X方向上,这些凸状部件21与支撑件13的凹状部件16相接合。在图5中,凸状部件21与凹状部件16之间的接合部分用窄阴影表示。凸状部件21是本发明“第二接合部件”的示例。
如图6中所示,凸状部件21具有楔形截面形状,其与凹状部件16的楔形截面形状相对应。具体而言,凸状部件21具有朝顶部渐窄的楔形截面形状。这允许第一框架部20的凸状部件21与支撑件13的凹状部件16相配合,使得凸状部件21的表面与凹状部件16的表面处于面接触(planar contact)。
如图3中所示,将U形安装部件22的两个末端安装至一对第一框架部20。此外,将角度调节机构23安装于一对第一框架部20的每一个,允许照明装置100(安装部件22)的安装角度进行调节并保持于特定角度。
如图3和图5中所示,在布置于X方向的发光单元1之间,联结部件30于Y方向延伸。如图3中所示,正如第一框架部20一样,也按与所布置发光单元1总长度相对应的Y方向长度,形成联结部件30。在本实施例中,联结部件30具有长度L3,其稍大于第一框架部20的长度L1(L3>2×L2)。因此,联结部件30相对于第一框架部20在Y方向两端稍稍凸出。通过将联结部件30的这些端部适配进第二框架部40所形成的槽部411中,使联结部件30的这些端部与第二框架部40相接合。
在联结部件30于X方向的两个侧面上,设置凸状部件31,其与第一框架部20的凸状部件21相同。凸状部件31形成为沿Y方向的整个长度延伸。借助位于两个侧面的一对凸状部件31,使联结部件30在X方向上与发光单元1中位于X方向两侧的凹状部件16相接合。因此,通过联结部件30的接合,使相邻发光单元1联结。此外,在X方向两侧,使四个发光单元1(即:照明单元)作为整体与一对第一框架部20接合。结果,通过使位于支撑件13两侧的凹状部件16与第一框架部20的凸状部件21和联结部件30的凸状部件31相接合,在除Y方向之外的其他方向(例如X方向和D方向(厚度方向);参见图2),限制各发光单元1相对于第一框架部20和联结部件30的相对移动。
如图6中所示,凸状部件31具有与第一框架部20的凸状部件21相同的楔形截面形状。所以,凸状部件31与发光单元1的凹状部件16相配合,使得凸状部件31的表面与凹状部件16的表面处于面接触。在图5中,凸状部件31与凹状部件16之间的接合部分用窄阴影表示。结果,在发光单元1、第一框架部20、以及联结部件30之间有更大的接触表面面积,这使热导率更高。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仅发光单元1的散热翅片14,而且整个框架2(第一框架部20、联结部件30、以及第二框架部40)都起到散热翅片的作用。
如图1和图3中所示,一对第二框架部40各具有于X方向直线方式延伸的直部41、以及布置在直部41于X方向端部处的一对连接件42。
如图5中所示,直部41具有的长度L4与在X方向所布置发光单元1的总长度相对应。具体而言,对于发光单元1的两行-两列布局模式,直部41的长度L4与发光单元1于X方向长度L5的两倍相对应,更确切地说,再加上联结部件30于X方向的长度,长度L4相当于,在X方向使发光单元1、第一框架部20、以及联结部件30接合(配合)状态下的长度。在直部41于Y方向的内侧形成槽部411(参见图3),将联结部件30的末端适配进槽部411中。
如图3中所示,在直部41于X方向的端部处,用拧进螺栓孔412的螺栓50,将连接件42紧固至直部41。在安装至直部41的连接件42安装面处,将突部42a设置于连接件42。在直部41侧设置孔413。通过将突部42a分别适配在孔413中,使连接件42和直部41定位。
如图5中所示,在一对第二框架部40夹住发光单元1、联结部件30、以及一对第一框架部20的状态下,通过从Y方向两侧拉紧在一起,一对第二框架部40夹紧包括发光单元1在内的各种构成部件。更具体地,由在Y方向延伸的长螺栓60、以及拧到螺栓60上的螺帽61,将一对第二框架部40的连接件42紧固在一起。这些螺栓60分别从一个第二框架部40的连接件42开始,穿过中空第一框架部20内部,并且延伸至另一第二框架部40的连接件42。在位于相反侧的连接件42处,将螺栓60拧进螺帽61。结果,拧紧的螺栓60和螺帽61允许一对第二框架部40从Y方向两侧夹住并固定四个发光单元1、第一框架部20、以及联结部件30。结果,拧紧的螺栓60和螺帽61使一对第二框架部40与一对第一框架部20联结。
如图3中所示,在安装至第一框架部20的连接件42安装面处,在连接件42上设置突部42b。在第一框架部20侧分别设置孔24。通过将突部42b适配进孔24,使连接件42与第一框架部20接合。因此,通过在Y方向两端处与连接件42接合,使一对第一框架部20在X方向定位。如上所述,第二框架部40的直部41的长度L4设定为:在X方向使发光单元1、第一框架部20、以及联结部件30接合(配合)状态下的长度。所以,在装配过程中,借助于突部42b与孔24之间接合(配合),定位第一框架部20,使得凸状部件21、凸状部件31与凹状部件16适当地配合(在位于X方向的位置处)。因此,实现了第一框架部20的凸状部件21与发光单元1的凹状部件16的适当配合、以及发光单元1的凹状部件16与联结部件30的凸状部件31的适当配合。
因为上述结构,对于照明装置100,将发光单元1安装至框架2,而无需在框架2与四个发光单元1之间使用单元固定螺栓。
下面,描述关于照明装置100结构的变化。
如图7中所示,照明装置100A包括在X方向排成一行-两列的两个发光单元1。在这种示例中,两个发光单元1形成照明装置100A的照明单元。如图7中所示,照明装置100A还具有框架2,框架2夹住并支撑照明装置100A的照明单元的外缘。可以仅仅通过设置第一框架部20A、联结部件30A、以及长度与单个发光单元1于Y方向长度L2(参见图5)相对应的螺栓60A,构造照明装置100A。换而言之,框架2具有第二框架部40,各第二框架部40带有直部41和连接件42(参见图5)。
如图8中所示,照明装置100B包括单个发光单元1。换而言之,照明装置100B具有一行-一列的布局。在本示例中,单个发光单元1形成照明装置100B的照明单元。如图8中所示,照明装置100B还具有框架2,框架2夹住并支撑照明装置100B的照明单元的外缘。对于照明装置100B,第一框架部20A和螺栓60A与照明装置100A中的相同。可以仅仅通过设置长度与单个发光单元1于X方向长度L5(参见图5)相对应的直部41A,构造照明装置100B。换而言之,框架2具有第二框架部40,各第二框架部40带有直部41A和连接件42(参见图5)。如图8中所示,当在X方向没有布置另外的发光单元时,无需设置联结部件(30A)。通过通用连接件42并且仅仅改变直部41的长度,可以实现第二框架部40的可能变化。
如图9中所示,照明装置100C包括布置成两行-三列布局的六个发光单元1。在本实施例中,六个发光单元1形成照明装置100C的照明单元。如图9中所示,照明装置100C还具有框架2,框架2夹住并支撑照明装置100C的照明单元的外缘。对于照明装置100C,与上述2×2照明装置100通用第一框架部20、联结部件30、以及螺栓60。同时,设置第二框架部40,其直部41B的长度与发光单元1于X方向长度L5(参见图5)的三倍相对应。换而言之,框架2具有第二框架部40,各第二框架部40带有直部41B和连接件42(参见图5)。在三列的情况下,设置两个联结部件30。
如图10中所示,照明装置100D包括布置成一行-三列布局的三个发光单元1。在本示例中,三个发光单元1形成照明装置100D的照明单元。如图10中所示,照明装置100D还具有框架2,框架2夹住并支撑照明装置100D的照明单元的外缘。对于照明装置100D,第一框架部20A、联结部件30A、以及螺栓60A与具有图7中所示一行-两列布局的照明装置100A、以及具有图8中所示一行-一列布局的照明装置100B的那些部件是通用的。同时,第二框架部40与具有如图9中所示两行-三列布局的照明装置100C的那些部件通用的直部41B。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仅仅通过根据待布置发光单元1的行数(Y方向)和列数(X方向)来准备第一框架部、联结部件、螺栓、以及直部,就能构造具有不同数量发光单元(即:来自照明装置的不同光量)的许多不同变化方式。以上给出的变化方式(例如,照明装置100A~100D)只是示例,也可采用上述方式之外的其他行数和列数。
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框架2设置成夹住并支撑发光单元1的外缘,这允许仅仅通过用框架2夹紧发光单元1,将发光单元1安装至框架2。因此,无需在发光单元1与框架2之间执行拧紧螺栓的操作。所以,能简化装配发光单元1和照明装置100的操作。结果,无需设置用于安装发光单元1的螺栓。因此,能避免零部件数量的增加。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将框架2的部件(一对第二框架部40)紧固在一起,以从外侧夹住发光单元1的外缘。采用这种结构,仅仅通过将框架2的部件紧固在一起,就能将发光单元1固定至框架2。因此,与将发光单元1单独拧到框架2上时不同,无需使用大量螺栓。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第一框架部20(其相对于发光单元1布置于X方向两侧)以及第二框架部40(其相对于发光单元1布置于Y方向两侧)设置于框架2。将一对第二框架部40紧固在一起以从外侧夹住发光单元1的外缘。采用这种结构,由第二框架部40从Y方向两侧支撑并固定发光单元1。因此,能容易并稳定地支撑发光单元1,而无需使用安装发光单元的螺栓。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将第一框架部20和第二框架部40联结在一起。采用这种结构,能使相对于发光单元1位于X方向两侧的第一框架部20、与位于Y方向两侧的第二框架部40彼此联结并固定。因此,能围住并且牢固地支撑发光单元1的外缘。此外,使第一框架部20和第二框架部40联结并成一体。因此,可以仅仅通过使第一框架部20与发光单元1接合,使发光单元1与整个框架2接合。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第一框架部20构造成,使其能与发光单元1的外缘(凹状部件16)接合。采用这种结构,能使框架2与发光单元1接合。因此,可以由框架2更可靠地支撑发光单元1。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第一框架部20和发光单元1的外缘构造成,使得能够通过凸状部件21与凹状部件16的接合,使它们接合在一起。凹状部件16形成为楔形截面形状。凸状部件21形成为与凹状部件16的楔形截面形状相对应的楔形截面形状。采用这种结构,通过使凸状部件21与凹状部件16适配在一起,能容易地使第一框架部20与发光单元1的外缘(凹状部件16)接合。此外,由于凸状部件21与凹状部件16的配合导致面接触,能将发光单元1更稳定地固定至框架2。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发光单元1形成为矩形形状,以及,凹状部件16布置于X方向两侧。与凹状部件16在X方向相接合的凸状部件21设置于第一框架部20。采用这种结构,通过第一框架部20在发光单元1两侧与发光单元1外侧的外缘(凹状部件16)接合,能可靠地固定发光单元1。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凹状部件16设置为沿发光单元1外缘于Y方向延伸,以及,凸状部件21设置为沿Y方向延伸,以与凹状部件16相对应。采用这种结构,凹状部件16与凸状部件21之间接合的区域变大。因此,能更可靠并且稳定地支撑发光单元1。此外,由于在接合状态下发光单元1于Y方向的相对移动是可能的,可以在装配发光单元1期间,将发光单元1安装至框架2以在Y方向滑动。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发光单元1各包括铝支撑件13和散热翅片14。凹状部件16与支撑件13整体方式形成。支撑件13支撑LED元件11a和基底12。散热翅片14形成于支撑件13。由具有高热导率的铝制成的支撑件13、以及设置于支撑件13的散热翅片14,有效地消散发光单元1所产生的热。在要求较大光量的隧道照明应用中,发光单元1所产生的热量较大。因此,由铝支撑件13和散热翅片14提供的散热方面的提高尤其有效。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铝第一框架部20上整体方式形成凹状部件21。因此,通过具有高热导率的铝制成的支撑件13与第一框架部20之间的接触或接合,发光单元1所产生的热消散至支撑件13和第一框架部20。这改进了照明装置100的总体散热性能。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在X方向布置多个发光单元1。联结部件30在多个发光单元1之间布置于框架2,使得联结部件30与X方向上相邻的发光单元1接合。由联结部件30联结多个发光单元1。发光单元1位于Y方向侧的外缘由一对第二框架部40夹住并支撑。采用这种结构,联结相邻发光单元1的联结部件30允许发光单元1的数量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此外,即使设置多个发光单元1,可以仅仅通过发光单元1夹紧在第二框架部40内,稳定地支撑发光单元1,而无需使用螺栓来安装发光单元。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多个发光元件1于X方向和Y方向布置成总体矩形形状。按照与矩形形状中所布置多个发光单元1于X方向的总长度相对应的长度,形成第一框架部20。按照与矩形形状中所布置多个发光单元1于Y方向的总长度相对应的长度,
形成第二框架部40。采用这种结构,仅仅通过根据需要准备具有不同长度的第一框架部20和第二框架部40,可得到照明装置100的变化方式,例如具有不同数量发光单元1的照明装置100A~100D。因此,能够容易地提供照明装置100的变化方式,其允许获得应用所要求的光量(即:发光单元数量)。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提供LED元件11a作为发光元件。采用这种结构,能得到具有较长使用寿命和较低电力消耗的照明装置100。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提供照明装置100用于照明隧道。由于在隧道照明应用中需要较大光量,相对较大的照明装置是必需的。据此,如过去那样用螺栓安装发光单元时,发光单元的尺寸增大(或单元数量的增加)提高了安装所必需的工时以及所使用的螺栓数量。所以,就使零部件数量增加最小化以及简化安装发光单元1的操作而言,将本发明应用于照明隧道所用的照明装置100尤其有效。
本文所披露的实施例只是各方面的示例,而不应解释为实质性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实施例指明,而是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并包括权利要求的含义及等效置换范围内的所有改动。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将照明装置100应用于照明隧道。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除照明隧道之外,本发明也能应用于其它场合所使用的照明装置。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了铝框架(第一框架部、第二框架部、以及联结部件)以及铝支撑件。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这些部件可以由不同于铝的具有良好热导率的金属材料制成。也可以使用除金属材料之外的其他材料,只要其具有适当的热导率和机械强度即可。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框架部夹住发光单元。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发明,可以使第一框架部夹住发光单元,或者,可以由第一框架部和第二框架部二者夹住发光单元。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框架部与发光单元的外缘接合。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发明,第二框架部可以与发光单元的外缘接合。此外,可以使第一框架部和第二框架部二者都与发光单元的外缘接合。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第一框架部和联结部件上形成凸状部件,以及,使凸状部件与发光单元的支撑件中所形成的凹状部件接合。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发明,可以在第一框架部和联结部件中形成凹状部件,以及,在支撑件中形成凸状部件。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框架部和联结部件的凸状部件与发光单元支撑件的凹状部件接合。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发明,可以由不同于凸状部件与凹状部件之组合的一些结构,使第一框架部和联结部件与发光单元接合,例如,这种接合可以通过将销件适配进孔中完成。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框架部和联结部件的凸状部件、以及发光单元支撑件的凹状部件形成为,在这些部件于Y方向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凸状部件和凹状部件也可以局部方式形成。具体而言,凸状部件可以局部方式形成于第一框架部和联结部件的仅仅一部分上。凹状部件可以局部方式形成在发光单元的仅仅一部分上。此外,也能设置多个局部方式形成的凸状部件和凹状部件。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各第二框架部由一个直部和两个连接件(三个部件)构成。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发明,第二框架部可以由单个部件形成,如图11(a)和图11(b)中所示的变化例中所示。
如图11(a)中所示,本变化例中的照明装置200具有布置成两行-两列的四个发光单元1。照明装置200具有一对第一框架部20(参见图5)和一对第二框架部140。各第二框架部140由单个部件形成。在Y方向,第二框架部140相对于发光单元1和第一框架部20布置于两侧。通过用螺栓60和螺帽61(参见图5)在Y方向从两侧将两侧的第二框架部140彼此拉近,将包括发光单元1在内的各种构成部件夹紧在一起。如图11(b)中所示,同样,在这种变化例中,通过设置具有不同长度的一对第二框架部140A,可以构造具有不同数量发光单元1的照明装置200B。照明装置200B具有一对第一框架部20A(参见图7、图8、以及图10)以及第二框架部140A。采用这种结构,通过用螺栓60A(参见图7、图8、以及图10)和螺帽61(参见图5),在Y方向从两侧将位于两侧的第二框架部140A彼此拉近,将包括发光单元1在内的各种构成部件夹紧在一起。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用穿过中空第一框架部的长螺栓60和拧到螺栓60上的螺帽61,将一对第二框架部紧固在一起。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发明,也可以通过在第一框架部中设置螺纹孔并且将螺栓拧进这些孔中,将第二框架部和第一框架部紧固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确定第一框架部的长度,使得第二框架部在Y方向对发光单元施加适当力。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发光单元设置有LED元件。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设置除LED元件之外的发光元件,例如荧光管。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将散热翅片设置于发光单元的支撑件。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发明,取代散热翅片,可以设置销状散热部件。此外,散热翅片也不是必须设置的。
根据一方面的照明装置包括照明单元和框架。照明单元具有至少一个带有发光元件的发光单元。框架夹住照明单元的外缘以支撑照明单元。
采用根据一方面的照明装置,如上所述,设置有框架,其夹住并支撑具有发光单元的照明单元的外缘。因此,仅仅通过用框架夹住发光单元,就能将发光单元安装至框架。因此,无需将发光单元与框架栓接的操作。因此,能简化装配发光单元的工作。结果,无需设置螺栓用于安装发光单元。因此,能避免零部件数量的增加。
对于根据上述方面的照明装置,框架包括联结在一起的框架部。框架部从外侧夹住照明单元的外缘。采用这种结构,仅仅通过将框架部紧固在一起,就能将发光单元固定至框架。因此,与将各个发光单元分别拧到框架时不同,无需使用大量螺栓。
在这种情况下,框架部还包括一对第一框架部和一对第二框架部。第一框架部相对于照明单元布置于第一方向两侧。相对于照明单元,第二框架部布置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的两侧。一对第一框架部和一对第二框架部中的一对联结在一起,使得一对第一框架部和一对第二框架部中的上述一对从外侧夹住照明单元的外缘。采用这种结构,能通过第一框架部和第二框架部之一从两侧夹住、支撑并固定发光单元。因此,能容易并且稳定地支撑发光单元,而无需使用螺栓用于安装发光单元。
对于包括第一框架部和第二框架部的上述结构,使第一框架部与第二框架部彼此联结。采用这种结构,能使相对于照明单元位于第一方向两侧的第一框架部、与位于第二方向两侧的第二框架部联结并互相固定。因此,能牢固地支撑照明单元的外缘,使得外缘被围住。
对于框架包括第一框架部和第二框架部的结构,使一对第一框架部和一对第二框架部中的另一对与发光单元的外接合缘接合。采用这种结构,由于能使框架与发光单元接合,能更可靠地由框架支撑发光单元。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凸状部件与凹状部件的结合,使一对第一框架部和一对第二框架部中的另一对与照明单元的外接合缘接合,该凹状部件具有楔形截面形状。凸状部件具有的楔形截面形状与凹状部件的楔形截面形状相对应。采用这种结构,通过凸状部件与凹状部件的配合,能容易地使一对第一框架部和一对第二框架部中的另一对与照明单元的外接合缘接合。此外,由于楔形凹状部件和楔形凸状部件的配合导致面接触,能更稳定地使发光单元与框架固定。
对于一对第一框架部和一对第二框架部中的另一对能与照明单元的外接合缘接合的结构,发光单元包括相对于照明单元布置于第一方向两侧的第一接合部件。发光单元具有矩形形状。第一框架部各包括第二接合部件。在第一方向上,使第二接合部件之一与第一接合部件之一接合。采用这种结构,通过使位于照明单元两侧的第一框架部与位于照明单元外侧的外接合缘接合,能可靠地固定发光单元。
在这种情况下,该第一接合部件之一沿照明单元的外接合缘之一延伸。前述第二接合部件之一布置为与该第一接合部件之一对应。采用这种结构,第一接合部件与第二接合部件之间的接合区域变大。因此,能更可靠并且稳定地支撑发光单元。
对于发光单元包括第一接合部件以及第一框架部包括第二接合部件的结构,发光单元包括金属支撑件和散热翅片。支撑件与第一接合部件整体方式形成,并且支撑发光元件。散热翅片设置于支撑件。采用这种结构,借助设置于支撑件的散热翅片、并借助金属支撑件自身(其通常具有较高热导率),能有效地消散发光单元所产生的热。在要求较大光量的应用中,由于发光单元产生更多的热,由金属支撑件和散热翅片导致的散热方面提高将特别有效益。
对于框架包括第一框架部和第二框架部的结构,照明单元具有多个发光单元。发光单元布置于第一方向。框架还包括布置在相邻一对发光单元之间的联结框。联结框在第一方向上与相邻对发光单元接合,使得由联结框将相邻对发光单元联结。照明单元的外缘由发光单元外周的一部分限定。由一对第一框架部和一对第二框架部中的前述一对夹住并支撑照明单元的外缘。采用这种结构,利用联结框联结相邻发光单元,能自由地调整发光单元的数量。此外,即使设置了多个发光单元,如果位于多个发光单元外侧的外缘被一对第一框架部和一对第二框架部中的前述一对夹住,能稳定地支撑发光单元,而无需使用螺栓用于安装发光单元。
对于框架包括第一框架部和第二框架部的结构,照明单元具有多个发光单元。发光单元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布置成矩形形状。第一框架部的长度与矩形形状在第一方向的总长度相对应。第二框架部的长度与矩形形状在第二方向的总长度相对应。采用这种结构,仅仅通过准备多种类型的第一框架部和第二框架部,就能构造具有不同数量发光单元的多种照明装置。因此,容易提供能产生具体应用所要求的光量(即:发光单元数量)的多种照明装置。
对于根据上述方面的照明装置,各发光元件包括LED。采用这种结构,能够得到具有较长使用寿命和较低电力消耗的照明装置。
对于根据上述方面的照明装置,照明装置形成用于照明隧道的照明装置。由于在隧道照明应用中要求较大光量,照明装置需要相对较大尺寸。所以,如过去那样使用螺栓来将发光单元安装至框架时,发光单元的较大尺寸(或者单元数量的增加)导致使用更多螺栓并且需要更多的装配步骤。据此,如果将本发明应用于照明隧道所用的照明装置,能避免部件数量的增加。因此,能简化装配发光单元所涉及的操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这样一种照明装置,其避免了零部件数量的增加,并且能简化装配发光单元所必需的操作。
在理解本发明范围的过程中,术语“包括”及其派生词在本文使用中为开放式描述的术语,说明存在所陈述的特征、组件、部件、组、整体和/或步骤,但不排除存在其它未陈述的特征、组件、部件、组、整体和/或步骤。上述说明也适用于具有相似含义的词语,例如术语“包含”、“具有”及其派生词。同样,单数使用时的术语“件”、“部”、“部分”、“部件”、或者“元件”,可以具有单个零件或者多个零件的双重含义。
虽然只是选择了优选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但根据本文披露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多种修改和变化,而不偏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此外,提供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说明只是出于说明的目的,而非出于限制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置换所限定。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2年7月3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2-168806的优先权。日本专利申请No.2012-168806的全部内容在此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Claims (10)

1.一种照明装置,包括:
照明单元,其具有至少一个带有发光元件的发光单元;以及
框架,其夹住所述照明单元的外缘以支撑所述照明单元,所述框架包括联结在一起的框架部,所述框架部从外侧夹住所述照明单元的外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所述框架部包括一对第一框架部和一对第二框架部,所述一对第一框架部在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照明单元布置于两侧,以及,所述一对第二框架部在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照明单元布置于两侧,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以及
所述一对第一框架部和所述一对第二框架部,其中的一对框架部联结在一起,使得所述一对第一框架部和所述一对第二框架部中的该一对框架部从外侧夹住所述照明单元的外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框架部和所述第二框架部联结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所述一对第一框架部和所述一对第二框架部二者中的另一对框架部与所述照明单元的外接合缘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通过凸状部件与凹状部件相结合,使所述一对第一框架部和所述一对第二框架部中的所述另一对框架部与所述照明单元的外接合缘相接合,所述凹状部件具有楔形截面形状,所述凸状部件具有的楔形截面形状与所述凹状部件的楔形截面形状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4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第一接合部件,所述第一接合部件于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发光单元布置在两侧,所述发光单元具有矩形形状,以及
所述第一框架部各包括第二接合部件,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接合部件之一与所述第一接合部件之一相接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接合部件之一沿所述照明单元的外接合缘之一延伸,以及
所述第二接合部件之一布置成与所述第一接合部件之一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6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所述发光单元包括金属支撑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件的散热翅片,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接合部件整体方式形成,并且支撑所述发光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8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所述照明单元具有多个发光单元,于所述第一方向布置所述发光单元,
所述框架还包括布置在相邻的一对发光单元之间的联结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联结框与该相邻的一对发光单元相接合,使得所述一对相邻对发光单元由所述联结框联结,以及
所述照明单元的外缘由所述发光单元的外周的一部分限定,由所述一对第一框架部和所述一对第二框架部中的一对框架部夹住并支撑所述照明单元的外缘。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9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所述照明单元具有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上以矩形形状布置,
所述第一框架部的长度与所述矩形形状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总长度相对应,以及
所述第二框架部的长度与所述矩形形状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总长度相对应。
CN201310322600.5A 2012-07-30 2013-07-29 照明装置 Pending CN10357434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68806 2012-07-30
JP2012168806A JP2014026936A (ja) 2012-07-30 2012-07-30 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74349A true CN103574349A (zh) 2014-02-12

Family

ID=49994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22600.5A Pending CN103574349A (zh) 2012-07-30 2013-07-29 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029260A1 (zh)
JP (1) JP2014026936A (zh)
CN (1) CN10357434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03109B2 (ja) * 2014-05-23 2018-10-1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JP6323780B2 (ja) * 2014-05-30 2018-05-1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US9581321B2 (en) 2014-08-13 2017-02-28 Dialight Corporation LED lighting apparatus with an open frame network of light modules
KR101683137B1 (ko) * 2015-03-06 2016-12-07 (주) 우성정공 해양플랜트용 방폭조명등
KR101618292B1 (ko) 2016-02-12 2016-05-04 김준희 육상 및 해상 겸용 라이트
KR101943038B1 (ko) 2017-07-19 2019-01-28 김진국 발전 기능을 가진 투광기
USD861971S1 (en) * 2018-05-04 2019-10-01 Hubbell Incorporated Lighting fixture
USD861232S1 (en) * 2018-05-04 2019-09-24 Hubbell Incorporated Lighting fixture
USD955027S1 (en) 2018-09-12 2022-06-14 Lighting Solutions Group Llc Light
KR101954962B1 (ko) * 2018-09-18 2019-03-06 (주)디자인스퀘어 엘이디 투광등
USD912872S1 (en) 2019-01-21 2021-03-09 Lighting Solutions Group Llc Light
KR102035702B1 (ko) * 2019-04-08 2019-10-23 박열구 결로방지를 위한 진공구조가 적용된 확장형 led 투광등
KR102035698B1 (ko) * 2019-04-08 2019-10-23 박열구 확장성이 우수한 조합형 led 투광등
US11339933B2 (en) * 2019-11-06 2022-05-24 Open Platform Systems Llc Universal LED fixture mount kit
USD1005554S1 (en) 2021-08-16 2023-11-21 Lighting Solutions Group Llc Grow light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37837B (en) * 2007-06-08 2011-02-21 Ama Precision Inc Heat sink and modular heat sink
KR100875703B1 (ko) * 2007-06-29 2008-12-23 알티전자 주식회사 직하형 백라이트 유닛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029260A1 (en) 2014-01-30
JP2014026936A (ja) 2014-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74349A (zh) 照明装置
US8858028B2 (en) LED lighting apparatus
US8305518B2 (en) LED backligh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EP2080057B1 (en) Lighting device, backlight unit,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 thereof
CN101592290A (zh) 发光二极管灯具
JP2010198919A (ja) Ledランプ
JP5667262B1 (ja) 照明装置
CN101042226B (zh) 大功率led照明灯模组
US20150029721A1 (en) Led lighting module and lighting device using said module
JP2010097920A (ja) ナノスプレッダーを利用した二重放熱板構造のled発光照明灯
US20100254119A1 (en) Light source connection member,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KR20190125004A (ko) 빛 반사/차단유닛을 갖는 led 모듈
CN102537721A (zh) 照明模块和包括该照明模块的照明装置
KR101106273B1 (ko) 블록 조립 구조를 갖는 led 조명장치
CN201034294Y (zh) 大功率led照明灯模组
JP2011023138A (ja) 照明装置
KR20100044632A (ko) 엘이디 조명장치용 회로모듈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엘이디 조명장치
WO2022100575A1 (zh) 照明装置
CN102242890B (zh) 拼接式led路灯
KR101740651B1 (ko) 엘이디 광원을 이용한 조립식 해상용 등명기
CN101463982A (zh) 发光二极管灯具
KR20220126729A (ko) 렌즈 어레이, led 조명 유닛, 노광 장치, 및 노광 방법
US10774995B2 (en) PCB module LED lamp having irradiation angle setting up function for Edison socket
JP6277604B2 (ja) 照明器具
JP2018055794A (ja) 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