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62569B - 用于在传质塔内支承内部构件的设备以及涉及该设备的过程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传质塔内支承内部构件的设备以及涉及该设备的过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62569B
CN103562569B CN201280012076.5A CN201280012076A CN103562569B CN 103562569 B CN103562569 B CN 103562569B CN 201280012076 A CN201280012076 A CN 201280012076A CN 103562569 B CN103562569 B CN 1035625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head portion
cross
underbeam part
back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207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62569A (zh
Inventor
达伦·马修·海德雷
比利·拉斯·昂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ch Glitsch LP
KGI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ch Glitsch L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ch Glitsch LP filed Critical Koch Glitsch LP
Publication of CN1035625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25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625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25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8/00Large containers
    • B65D88/02Large containers rigid
    • B65D88/06Large containers rigid cylindric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00Distillation or related exchange processes in which liquids are contacted with gaseous media, e.g. stripping
    • B01D3/14Fractional distillation or use of a fractionation or rectification column
    • B01D3/32Other features of fractionating columns ;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fractionating colum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1D3/16 - B01D3/30
    • B01D3/324Tray constructions
    • B01D3/326Tray suppo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DFLUID DYNAMICS, i.e. METHODS OR MEANS FOR INFLUENCING THE FLOW OF GASES OR LIQUIDS
    • F15D1/00Influencing flow of flu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32Details relating to packing elements in the form of grids or built-up elements for forming a unit of module inside the apparatus for mass or heat transfer
    • B01J2219/322Basic shape of the elements
    • B01J2219/32203Sheets
    • B01J2219/32275Mounting or joining of the blocks or sheets within the column or vess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26Assembling or joining
    • Y10T29/49895Associating parts by use of aligning means [e.g., use of a drift pin or a "fix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26Assembling or joining
    • Y10T29/49947Assembling or joining by applying separate fasten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 Vaporization, Distillation, Condensation, Sublimation, And Cold Traps (AREA)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Abstract

提供长型的支承梁,其用于在传质塔内支承内部构件,诸如液体收集器、液体分配器、填料支承架、或者托盘。支承梁纵向地分为下梁部分和上梁部分,下梁部分和上梁部分在一个或多个纵向间隔开的位置通过多个连接装置结合在一起。连接装置用以加强下梁部分和上梁部分并且抵抗下梁部分和上梁部分相对于彼此的横向挠曲,并且连接装置用以将由上梁部分承受的载荷传递至下梁部分或者将由下梁部分承受的载荷传递至上梁部分。通过将支承梁分为下梁部分和上梁部分,下梁部分和上梁部分均可在进行传质塔内的支承梁组装之前或者在进行传质塔内的支承梁拆解之后穿过传质塔的壳体中的人孔开口。

Description

用于在传质塔内支承内部构件的设备以及涉及该设备的过程
背景技术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这样一种设备,该设备用于在发生质量传递和/或热交换过程的塔中支承内部构件,如液体收集器、液体分配器、填料支承件、和气-液接触设备,还涉及组装该设备的方法。
在质量传递和热交换塔内使用各种类型的内部构件以促进在塔内的开放内部区域内以逆流关系流动的流体流之间的期望的相互作用。本文中所用的术语传质塔不应限于以质量传递为塔中发生的过程的主要目标的塔,而还旨在包含这样的塔,在该塔中以热传递而非以质量传递为过程的主要目标。在传质塔内使用的内部构件包括液体收集器、液体分配器、填料支承架、和托盘,这些内部构件在塔的整个水平横截面上延伸并且支承在固定于或者以其他方式紧固于塔壳体内表面的环、螺栓杆或者其他结构。
在直径较大的塔中,通常使用类似于梁和桁架的支承以抵抗内部构件的挠曲或下垂,而内部构件的这种挠曲或下垂则可能因内部构件的重量和由流体流施加在内部构件上的载荷而产生。内部构件的这种下垂通常是不希望出现的,因为这种下垂引起液体分布不均,原因是流体流趋向于流向内部构件的低处并聚集在该处,而不是以希望的均匀方式流过内部构件或者在该内部构件内流动。这些支承一般在其相对两端固定至塔壳体,并在塔的整个开放内部区域上以平行、间隔开的关系水平地延伸。然后内部构件置于支承的顶面上或者置于设在支承结构上的下凸缘上。
在传质塔的壳体中设有带可封闭盖的被称为人孔的开口,以允许人员进入塔中进行塔内部构件的安装、检查和维护。人孔还可用于允许内部构件在其初始安装期间和塔翻新期间穿过塔壳体。人孔的尺寸决定可穿过该人孔的内部构件的尺寸。因此,内部构件通常以多个部分制成,其中每个部分都小到足以通过人孔。然后,通过将单独各部分以螺栓联接或者焊接在一起,在塔内组装内部构件。可通过逆向操作来拆解内部构件。
在直径较大的传质塔的初始安装期间,通常分段组装壳体,且内部构件穿过相关联的壳体部分的开放顶部而不受人孔导致的尺寸约束,从而容易地安装。尽管如此,还是可能希望由被确定尺寸以适于穿过人孔的部分来组装用于塔内部构件,从而允许在以后的塔翻新期间从塔中拆解和移除内部构件。
一般不希望在直径较大的传质塔中使用螺栓将支承的单独各部分紧固在一起,因为支承所承受的高载荷可能在支承中引起足够的挠曲,从而使一些螺栓经受足够高的剪切力而导致这些螺栓破坏。当这些螺栓破坏时,那么更高的剪切力转移至其他螺栓,可能发生连续的螺栓破坏,这可能导致支承和相关联的内部构件的更大的挠曲和最终坍塌。将支承部分焊接在一起减小了这种挠曲和坍塌的风险,但是相比将这些部分以螺栓联接在一起所要求的安装人员,焊接要求更专业的安装人员。此外,在某些塔中,将支承部分焊接在一起可能不是可行的选择,诸如在塔翻新期间,来自塔中发生的过程的残留物导致火灾或者爆炸风险。因此,需要能够以克服上述问题的方式组装的支承部分。
发明内容
一方面,本发明有关于长型的支承梁,该支承梁用于在竖立的传质塔内的开放的内部区域中支承内部构件,诸如液体收集器、液体分配器、填料支承架、或者托盘。该支承梁具有相对的端部、相对的面、上沿、下沿、以及在相对的端部之间延伸的纵向长度。
支承梁纵向地分为具有纵向延伸的相面对的沿的下梁部分和上梁部分。相面对的沿可线性地延伸或者可呈正弦的或其他所希望的模式。下梁部分和上梁部分在一个或者多个纵向间隔开的位置通过一个或者多个连接装置结合在一起。连接装置用以加强下梁部分和上梁部分并且抵抗下梁部分和上梁部分相对于彼此的横向挠曲并且将由上梁部分承载的载荷传递至下梁部分或者将由下梁部分承受的载荷传递至上梁部分。连接装置之间的间隔可以是均匀的,或者在支承梁经受较大应力的某些区域中或者由于其他的塔内部构件的物理干扰,连接装置可以间隔得更紧密。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每个连接装置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沿下梁部分和上梁部分二者的一面延伸并且紧固至下梁部分,第二支架沿下梁部分和上梁部分的相对一面延伸并且紧固至上梁部分。
连接装置中的一些或者全部包括载荷传递销,该载荷传递销穿过处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中的对准的基准孔以及在下梁部分和上梁部分之一个或者二者中形成的孔延伸。基准孔被定位并且载荷传递销被确定尺寸,以使得载荷传递销在插入并穿过对准的孔时使下梁部分和上梁部分的相面对的沿间隔开预先选定的距离,从而便于组装支承梁。由于下梁部分与上梁部分之间存在间隔,因此由上梁部分承受的全部负荷通过连接装置传递至下梁部分,或者由下梁部分承受的全部负荷通过连接装置传递至上梁部分。载荷传递销优选地固定至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中之一而不是二者,使得上梁部分和下梁部分可在不必先将载荷传递销脱离的情况下彼此分离。载荷传递销由金属或者其他材料构成,只要这种材料具有充分的剪切强度以承受在塔运行期间且当支承梁满载时施加在销上的剪切力。
每个连接装置还可包括第一紧固件,第一紧固件穿过处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中对准的孔以及在下梁部分中形成的第一孔延伸。每个连接装置还可包括第二紧固件,第二紧固件穿过处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中的对准的孔以及在上梁部分中形成的第二孔延伸。紧固件趋于抵抗上梁部分相对于下梁部分的横向位移。
为了便于单独的下梁部分和上梁部分通过塔的壳体中的人孔开口,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并不延伸支承梁的全部高度。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在在上梁部分与下梁部分之间的接合处上叠置并且其长度允许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沿支承梁的高度延伸足够的部分以提供针对上梁部分和下梁部分的移位和挠曲的所需抵抗,并且仍然允许单独的上梁部分和下梁部分穿过人孔。为了提供针对上梁部分相对于下梁部分的横向移位的更大抵抗,第一支架在下梁部分的第一面上比在上梁部分的第一面上叠置得更多,第二支架在上梁部分的第二面上比在下梁部分的第二面上叠置得更多。例如,第一支架可沿下梁部分的全部高度和上梁部分的高度的约四分之一延伸,第二支架可沿上梁部分的全部高度和下梁部分的高度的约四分之一延伸。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可呈任何适当的形式,如U形槽型件,该U形槽型件设置成其腿或者凸缘从上梁部分和下梁部分的相关联面向外延伸。
上梁部分和/或下梁部分可包括开孔,开孔减小支承梁的重量并生成开口以允许流体流横向穿过支承梁。在支承梁的上沿处可设有向外延伸的凸缘或者多个凸缘从而为由支承梁所支承的内部构件提供更宽的支承表面。在支承梁的底沿处或者附近可设有一个或者多个向外延伸的凸缘从而为由支承梁所支承的第二内部构件提供附加的支承表面。
另一方面,本发明有关于塔内部构件,该塔内部构件由以平行延伸关系设置的上述多个支承梁支承在传质塔的开放内部区域内。
又一方面,本发明有关于对上述支承梁进行准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以下首先形成连接装置的步骤:将上梁部分和下梁部分暂时设置成希望的相对于彼此对准或者对齐;将第一支架沿下梁部分和上梁部分的一面设置以及将第二支架沿下梁部分和上梁部分的相对一面设置并使与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大体对准;将载荷传递销插入并穿过处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中的对准的基准孔以及处于下梁部分和/或上梁部分中的孔;将第一支架紧固至下梁部分以及将第二支架紧固至上梁部分;以及将载荷传递销紧固至第一支架或者第二支架。还可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以及下梁部分和上梁部分中形成对准的孔以接纳紧固件。
再一方面,本发明有关于在传质塔内对上述支承梁进行组装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单独的下梁部分和上梁部分穿过传质塔的壳体中的人孔开口;使下梁部分和上梁部分纵向延伸对准;将载荷传递销插入并穿过处于下梁部分和/或上梁部分中的孔然后穿过处于尚未与载荷传递销紧固的第一支架或者第二支架中的基准孔;将紧固件插入并穿过对准的孔以及并将紧固件紧固至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可在组装支承梁期间或者之后将支承梁紧固至传质塔的壳体。
附图说明
图1是塔的侧视图,在该塔中趋于发生质量传递和/或热交换过程,且塔的壳体的一部分被除去以示出本发明的支承梁;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构成的支承梁的局部侧视图;
图3是支承梁的沿图2中的3-3线取得的竖直截面的端视图,其中示出将上梁部分和下梁部分结合的连接装置的细节;
图4是支承梁的顶部视角立体图;
图5是支承梁的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6是塔的局部立体图,其中示出安装在塔内的多个支承梁;
图7是塔的局部立体图,其中示出由支承梁的可替代实施方式支承的两个接触托盘;
图8是可替代实施方式的支承梁之一的侧视图;
图9是可替代实施方式的支承梁的沿图8中9-9线取得的竖直截面的端视图,其中示出将上梁部分和下梁部分结合的连接装置的细节;
图10是可替代实施方式的支承梁的顶部视角立体图;
图11是支承梁的另一可替代实施方式的局部侧视图,其中一个连接装置被移除以示出构造的细节;以及
图12是支承梁另一实施方式的顶部视角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更具体地,现在参照附图,先参照图1,总体上以数字10表示传质塔,该传质塔可适用于在逆流流动流体流之间发生质量传递和/或热交换的过程。传质塔10包括竖立的外部壳体12,该壳体12的构型大体上呈圆柱形,但是如水平的其他定向以及包括多边形的其他构型也是可能的并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壳体12具有任何适当的直径和高度,并且由一种或者多种刚性材料构成,希望这些材料相对于传质塔10运行期间所存在的液体和条件为惰性或者与之相容。
传质塔10属于这样一种类型,其用于对通常为液体和蒸汽流的流体流进行处理,以获得分馏产品和/或在流体流之间引起质量传递和/或热交换。例如,传质塔10可以是这样一种传质塔,在该传质塔中发生原油常压裂解分馏、润滑油真空裂解分馏、原油真空裂解分馏、液体裂解分馏或者热裂解分馏、焦化或者减粘分馏、焦炭洗涤、反应器废气洗涤、气体淬火、食用油脱臭、污染控制洗涤、和其他过程。
传质塔10的壳体12限定开放内部区域14,在该开放内部区域14中发生所希望的流体流之间的质量传递和/或热交换。通常,流体流包括一个或者多个上升的蒸汽流和一个或者多个下降的流体流。可替代地,流体流可包括上升的和下降的流体流或者上升的气体流和下降的流体流。
流体流通过在沿传质塔10高度的合适位置设置的任何数目的供料管路16而被引向传质塔10。一个或者多个蒸汽流也可在传质塔10内产生,而不是通过供料管路16而被引入传质塔10。传质塔10通常还可包括顶置管路18和底部流取出管路20,顶置管路18用于将蒸汽产品或者副产品从传质塔10中移除,底部流取出管路20用于将液体产品或者副产品从传质塔10中移除。图中并未示出塔的通常存在的其他部件,如回流管路、重沸器、冷凝器、蒸汽喇叭口等等,这是因为这些部件是常规性的,相信示出这些部件对于理解本发明而言并非必要。
传质塔10包括人孔22,人孔22提供穿过壳体12的且具有预先选定直径的可封闭开口,以允许人员进入和离开传质塔10内的内部区域14,例如对位于传质塔10内的内部构件进行安装、检查、和维修或者更换。人孔22还用以允许各种塔内部构件的零部件在安装和移除内部构件期间穿过人孔22。尽管人孔22被示出为定位在传质塔10的底部附近以允许人员在不使用梯子或者脚手架的情况下进入人孔22,但是人孔22或者多个人孔22也可定位在其他位置。
在传质塔10的开放内部区域14内设有本发明的两组支承梁24,这两组支承梁24处于竖直间隔开的位置。每组支承梁24被示出为在其上表面支承具有常规设计的接触托盘26。应理解,接触托盘26仅代表可由根据本发明的支承梁24所支承的一种类型的塔内部构件。可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其他塔内部构件包括但不限于液体收集器、液体分配器、和具有结构的和随机的填料支承。
每组中的支承梁24相互平行且在传质塔10的整个水平横截面上以侧向间隔开的关系延伸。由于塔的壳体12具有圆形构型,因此支承梁24具有与整个传质塔10上且每个支承梁24所处的位置的弦距离相对应的不同纵向长度。
此外再参照图2-图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每个支承梁24具有相对的端部28和端部30、带凸缘的上沿32、带凸缘的下沿34、以及在相对的端部28与端部30之间延伸的纵向长度。支承梁24沿其纵向长度分为下梁部分36和上梁部分38。如图5最佳示出,下梁部分36具有上沿40,上沿40面对上梁部分38的下沿42并且与该下沿42竖直地对准。相面对的上沿40和下沿42沿支承梁24的整体纵向长度线性地或者以其他希望模式如正弦地延伸。
下梁部分36通过多个连接装置44结合至上梁部分38,所述多个连接装置44位于沿支承梁24纵向长度的间隔开的位置。连接装置44用以加强下梁部分36和上梁部分并抵抗下梁部分36和上梁部分38相对于彼此的横向挠曲,并且连接装置44用以将由上梁部分38承受的载荷传递至下梁部分36或者将由下梁部分36承受的载荷传递至上梁部分38。相邻连接装置44之间的间隔可以是均匀的,或者在支承梁24受到较大应力的区域中连接装置44间隔得更紧密,或者间隔可以因来自其他的塔内部构件的物理干扰而变化。
每个连接装置44包括第一支架46,第一支架46沿下梁部分36和上梁部分38这二者的一面延伸,并且第一支架46通过焊接或者任何其他合适的方式紧固至下梁部分36,只要这种紧固方式允许第一支架46在传质塔10运行期间而受到载荷作用力时维持牢固地紧固至下梁部分3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每个连接装置44还包括第二支架48,第二支架48沿下梁部分36和上梁部分38的相反一面延伸,并且第二支架48通过焊接或者任何其他合适的方式紧固至上梁部分38。每个连接装置44中的第一支架46和第二支架48大体上水平对准,但优选地为竖直偏移,下文将对此进行更详细描述。第一支架46和第二支架48由金属或者具有充分刚性的其他材料形成,以承受在塔10运行期间施加在第一支架46和第二支架48上的力。第一支架46和第二支架48可以呈任何适当的形式如U形槽型件,该U形槽型件设置成其腿或者凸缘从上梁部分38和下梁部分36的相关联面向外延伸。
连接装置44中的一些或者全部包括载荷传递销50,载荷传递销50穿过分别处于第一支架46和第二支架48中的对准的基准孔52以及在下梁部分36和上梁部分38之一或者二者中形成的孔54延伸。例如,当孔54设置在支承梁24的纵向中心线上时,该孔54形成为处于下梁部分36的上沿40中的半球式凹口和处于上梁部分38的下沿42中的半球式凹口。基准孔52和载荷传递销50的尺寸被确定以使得载荷传递销50紧密配装在基准孔52中。在下梁部分36和上梁部分38之一或者二者中形成的对准的孔54的直径可能略大于基准孔52的直径,以便于支承梁24的组装。
优选地,基准孔52设置在第一支架46和第二支架48中,从而载荷传递销50使下梁部分36和上梁部分38的面对的上沿40和下沿42分别间隔开预先选定的距离。下梁部分36与上梁部分38之间的这种分离防止上沿40和下沿42妨碍基准孔52的手动对准,从而便于支承梁24的组装。由于下梁部分36与上梁部分38之间存在这种间隔,因此由上梁部分38承受的全部负荷通过连接装置44传递至下梁部分36,或者由下梁部分36承受的全部负荷通过连接装置44传递至上梁部分38。例如,当托盘26或者其他内部构件支承在上梁部分38的上沿32上并且下梁部分36支承在塔的壳体12上时,连接装置44将来自上梁部分38的载荷传递至下梁部分36。在另一示例中,当托盘26或者其他内部构件由下梁部分36支承并且上梁部分38支承在塔的壳体12上时,连接装置44将来自下梁部分36的载荷传递至上梁部分38。
为了便于支承梁24的拆解,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载荷传递销50通过焊接或者其他任何合适的方法固定至第一支架46或者第二支架48,是二者之一而不是全部。可替代地,销50可以呈螺栓的形式,其通过螺纹连接于该螺栓的螺母紧固至第一支架46和第二支架48。因为载荷主要通过载荷传递销50从上梁部分38传递至下梁部分36,所以载荷传递销50由金属或者具有充分剪切强度的其他材料构成,以承受在传质塔10运行期间且在支承梁24满载时施加在载荷传递销50上的剪切力。
每个连接装置44都包括多个紧固件56,紧固件56穿过分别处于第一支架46和第二支架48中的对准的孔58以及在下梁部分36和上梁部分38中形成的孔60延伸。紧固件56可包括螺母及螺栓组件或者其他易拆除的紧固器件,只要这种易拆除的紧固器件具有充分的强度以抵抗上梁部分38相对于下梁部分36的横向移位。
为了允许单独的下梁部分36和上梁部分38穿过塔的壳体12中的敞开的人孔22,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支架46和第二支架48的高度小于支承梁24的高度。第一支架46和第二支架48均具有足够的高度以叠置在上梁部分38与下梁部分36之间的接合处上并且沿支承梁24的高度延伸充分的部分以提供针对下梁部分36和上梁部分38的移位和挠曲的所需抵抗,且仍然允许下梁部分36和上梁部分38穿过人孔22。希望第一支架46在下梁部分36上比在上梁部分38上叠置得更多,第二支架48在上梁部分38比在下梁部分36上叠置得更多。作为一个示例,第一支架46可沿下梁部分36的全部高度和上梁部分38高度的约四分之一延伸,而第二支架48可沿上梁部分38的全部高度和下梁部分36高度的约四分之一延伸。
在支承梁24的如图2-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支承梁24包括一系列间隔开的开孔62,开孔62减小了支承梁24的重量并且允许流体流横向穿过支承梁24。开孔62被示出为与连接装置44邻近并且呈六角形构型,但是应理解,可以选择其他位置和构型且所选的这些位置和构型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在图11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支承梁24上省去开孔。
在支承梁的如图2-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支承梁24的上沿32处设有向外延伸的凸缘64,从而提供更大的表面区域以支承托盘26或其他的塔内部构件。在支承梁24的下沿34处或者附近还设有向外延伸的凸缘66,并且向外延伸的凸缘66可用以对与支承梁24的如图7-图10所示的替代实施方式相关的、如图7所示的第二个托盘26的单独的面板进行支承。向外延伸的边缘66还可用以提供为更宽的基础以对支承梁24的相对的端部28和端部30支承在底座68(图6)上,其中底座68焊接或者以其他方式固定至塔的壳体12。螺栓联接板70(图6)也焊接或者以其他方式固定至塔的壳体12,从而通过穿过处于端部28和30中的螺栓孔72延伸的螺母及螺栓组件(未示出)以对支承梁24的相对的端部28和端部30进一步进行紧固。在支承梁24的如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支承梁24的上沿32处仅设置单个凸缘64,并且在支承梁24的下沿34处仅设置单个凸缘66。单个凸缘64和单个凸缘66设置在支承梁24的同一侧,但是可替代地,单个凸缘64和单个凸缘66可设置在支承梁24的相对两侧。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每个连接装置44中可省去第二支架48,基准孔52仅仅形成在第一支架46和下梁部分36或者上梁部分38中。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46可以以交替模式或者其他方式置于下梁部分36和上梁部分38的相对的表面上,且在下梁部分36和上梁部分38中以交替方式形成基准孔52。
本发明包括在进行传质塔10内的安装之前准备支承梁24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以下形成连接装置44的步骤:将上梁部分38和下梁部分36暂时设置成希望的相对于彼此对准或者对齐且在面对的上沿32与下沿34之间存在略微间隔;将第一支架46沿下梁部分36和上梁部分38的一面设置;将第二支架沿下梁部分36和上梁部分38的相对一面设置且使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46大体对准;将载荷传递销50插入并穿过处于第一支架46和第二支架48中的对准的基准孔52以及处于下梁部分36和/或上梁部分38中的孔54;将第一支架46紧固至下梁部分36,将第二支架48紧固至上梁部分38;以及将载荷传递销50或者紧固至第一支架46或者紧固至第二支架48。对准的孔58和60还可分别形成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以及下梁部分和上梁部分中,以在随后的支承梁24在传质塔10中的组装期间接纳紧固件56。通过以此方式准备支承梁24,该支承梁24可容易地在传质塔10中被重新组装,且连接装置44使下梁部分36和上梁部分38返回到在准备支承梁24期间所获得的对准。
本发明还有关于在传质塔10内组装支承梁24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分离的下梁部分36和上梁部分38穿过塔的壳体12中的敞开的人孔22或者另一开口;使下梁部分36和上梁部分38竖直且纵向延伸对准;将载荷传递销插入并穿过处于下梁部分和/或上梁部分中的孔,然后穿过处于之前尚未与载荷传递销紧固定的第一支架46或者第二支架48中的基准孔;将紧固件56插入并穿过对准的孔60;以及将紧固件紧固至第一支架46和第二支架48。在支承梁的组装期间,可将支承梁24部分地紧固至塔的壳体12。例如,在将上梁部分38紧固至下梁部分36之前,可将下梁部分36置于底座68上并且以螺栓联接至螺栓联接板70。可替代地,在将支承梁24置于底座68上并以螺栓联接至螺栓联接板70之前,支承梁24可以被完全地组装。在支承梁24的组装期间,塔10可以处于竖直的竖立定向,或者在组装期间,塔10可以处于水平的或者其他所希望的定向。
从以上可以看出,本发明良好地适于实现上述所有目的和目标以及该结构所固有的其他优点。
可以理解,某些特征和亚组合具有实用性且可在不参照其他特征和亚组合的情况下使用。这已在本发明中已加以考虑并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由于许多可能的实施方式可由本发明形成而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因此可以理解,本文中所记载的或者附图中所示出的所有内容应作为说明性而非以限制意义解释。

Claims (18)

1.支承梁,其用于在传质塔内对内部构件进行支承,所述支承梁包括:
上梁部分,所述上梁部分具有相对的端部、在该相对的端部之间延伸的纵向长度、下沿、上沿、以及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
下梁部分,所述下梁部分具有相对的端部,在该相对的端部之间延伸的纵向长度、下沿、相对的上沿、以及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以及
多个连接装置,所述多个连接装置将所述上梁部分和所述下梁部分纵向对准地紧固在一起并且所述上梁部分的下沿与所述下梁部分的上沿对准且相面对,
其中每个连接装置包括:
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沿所述下梁部分的第一面和所述上梁部分的第一面固定;
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沿所述下梁部分的第二面和所述上梁部分的第二面固定;以及
载荷传递销,所述载荷传递销穿过处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中的对准的基准孔以及在所述下梁部分和所述上梁部分之一或者二者中形成的孔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梁,其中通过穿过处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中的对准的基准孔延伸的所述载荷传递销,所述上梁部分的下沿与所述下梁部分的相面对的上沿分隔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承梁,其中每个连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紧固件,所述至少一个紧固件穿过处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中的对准的孔以及或者在所述下梁部分或者在所述上梁部分中形成的另一孔延伸。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承梁,其中每个连接装置包括:
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处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中的对准的孔以及在所述下梁部分中形成的第一孔延伸;以及
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过处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中的附加的对准的孔以及在所述上梁部分中形成的第二孔延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承梁,其中所述第一支架在所述下梁部分的第一面上比在所述上梁部分的第一面上叠置得更多,所述第二支架在所述上梁部分的第二面上比在所述下梁部分的第二面上叠置得更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梁,其中每个连接装置包括:
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处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中的对准的孔以及在所述下梁部分中形成的第一孔延伸;以及
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过处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中的附加的对准的孔以及在所述上梁部分中形成的第二孔延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承梁,其中所述第一支架在所述下梁部分的第一面上比在所述上梁部分的第一面上叠置得更多,所述第二支架在所述上梁部分的第二面上比在所述下梁部分的第二面上叠置得更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梁,其中所述第一支架在所述下梁部分的第一面上比在所述上梁部分的第一面上叠置得更多,所述第二支架在所述上梁部分的第二面上比在所述下梁部分的第二面上叠置得更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梁,其在所述下梁部分和所述上梁部分中包括多个间隔开的开孔以允许流体流横向穿过所述支承梁。
10.支承梁,其用于在传质塔内对内部构件进行支承,所述支承梁包括:
上梁部分,所述上梁部分具有相对的端部、在该相对的端部之间延伸的纵向长度、下沿、上沿、以及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
下梁部分,所述下梁部分具有相对的端部、在该相对的端部之间延伸的纵向长度、下沿、相对的上沿、以及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以及
多个连接装置,所述多个连接装置将所述上梁部分和所述下梁部分竖直且纵向延伸对准地紧固在一起并且所述上梁部分的下沿与所述下梁部分的上沿以间隔开的关系对准且相面对;
其中每个连接装置包括:
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沿所述下梁部分的第一面和所述上梁部分的第一面固定;
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沿所述下梁部分的第二面和所述上梁部分的第二面固定;
载荷传递销,所述载荷传递销穿过处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中的对准的基准孔以及在所述下梁部分和所述上梁部分之一或者二者中形成的孔延伸;
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处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中的对准的孔以及在所述下梁部分中形成的第一孔延伸;以及
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过处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中的附加的对准的孔以及在所述上梁部分中形成的第二孔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支架在所述下梁部分的第一面上比在所述上梁部分的第一面上叠置得更多,所述第二支架在所述上梁部分的第二面上比在所述下梁部分的第二面上叠置得更多。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承梁,其在所述下梁部分和所述上梁部分中包括多个间隔开的开孔以允许流体流横向穿过所述支承梁。
12.对在传质塔中使用的支承梁进行准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设置上梁部分和下梁部分以使所述上梁部分和所述下梁部分相对于彼此竖直且纵向延伸对准;
将第一支架沿所述下梁部分和所述上梁部分的一面设置以及将第二支架沿所述下梁部分和所述上梁部分的相对一面设置且使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大体对准;
将载荷传递销插入并穿过处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中的对准的基准孔以及处于所述下梁部分和/或所述上梁部分中的孔;
在将所述载荷传递销插入并穿过基准孔时,将所述第一支架紧固至所述下梁部分并且将所述第二支架紧固至所述上梁部分;以及
将所述载荷传递销紧固至所述第一支架或者所述第二支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以及所述下梁部分和所述上梁部分中形成供紧固件插入并穿过的对准的孔。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设置下梁部分和上梁部分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设置所述下梁部分和所述上梁部分从而在所述下梁部分的上沿与所述上梁部分的相面对的下沿之间存在略微间隔。
15.在传质塔中对支承梁进行安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单独的下梁部分和上梁部分穿过塔的壳体中敞开的人孔;
使所述下梁部分和所述上梁部分纵向延伸对准;
将紧固至第一支架的载荷传递销插入并穿过处于所述上梁部分中的孔然后穿过处于第二支架中的基准孔,其中所述第一支架紧固至在所述下梁部分的一面,所述第二支架紧固至所述上梁部分的相对面;
将紧固件插入并穿过处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以及所述下梁部分或者所述上梁部分中的对准的孔;以及
将所述紧固件紧固至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载荷传递销使所述下梁部分与所述上梁部分维持间隔开的关系。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支承梁紧固至塔的壳体。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将内部构件支承在所述支承梁上。
CN201280012076.5A 2011-03-09 2012-01-25 用于在传质塔内支承内部构件的设备以及涉及该设备的过程 Active CN1035625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450689P 2011-03-09 2011-03-09
US61/450,689 2011-03-09
US13/356,065 2012-01-23
US13/356,065 US8485504B2 (en) 2011-03-09 2012-01-23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internals within a mass transfer column and process involving same
PCT/US2012/022570 WO2012121812A2 (en) 2011-03-09 2012-01-25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internals within a mass transfer column and process involving sa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62569A CN103562569A (zh) 2014-02-05
CN103562569B true CN103562569B (zh) 2015-07-01

Family

ID=46794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2076.5A Active CN103562569B (zh) 2011-03-09 2012-01-25 用于在传质塔内支承内部构件的设备以及涉及该设备的过程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Link
US (1) US8485504B2 (zh)
EP (1) EP2683952B1 (zh)
JP (1) JP5844393B2 (zh)
KR (1) KR101886899B1 (zh)
CN (1) CN103562569B (zh)
BR (1) BR112013021626B1 (zh)
CA (1) CA2829150C (zh)
ES (1) ES2693669T3 (zh)
IN (1) IN2013MN01461A (zh)
MX (1) MX2013009443A (zh)
RU (1) RU2577664C2 (zh)
SG (1) SG192880A1 (zh)
TW (1) TWI422420B (zh)
WO (1) WO2012121812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25606B2 (ja) * 2012-03-12 2017-05-10 コック グリッシュ エルピー 物質移動カラムで使用するためのクロスフロートレー及び支持システム
DE102014215436A1 (de) * 2014-08-05 2015-10-15 Basf Se Kolonne zur thermischen Behandlung von fluiden Gemischen, insbesondere solchen, die (Meth)acrylmonomere enthalten
DE102014215438A1 (de) * 2014-08-05 2016-02-11 Basf Se Kolonne zur thermischen Behandlung von fluiden Gemischen
CN106999794B (zh) * 2014-12-02 2019-10-18 林德股份公司 用于填料塔的支承件
US11484822B2 (en) 2016-01-27 2022-11-01 Koch-Giltsch, LP Inlet vane device and vessel containing same
KR20180109932A (ko) * 2016-02-18 2018-10-08 코크-글리취 엘피 물질 전달 칼럼 내의 교차 유동 트레이를 위한 현 모양 벽 지지 시스템 및 이를 수반하는 방법
DE102018100573A1 (de) * 2018-01-11 2019-07-11 Rvt Process Equipment Gmbh Kolonneneinbautenbefestigungswinkel
CN112533682B (zh) * 2018-08-06 2022-11-11 科氏-格利奇有限合伙公司 用于传质塔的包括固定阀和可动阀的多程接触托盘和涉及该多程接触托盘的方法
KR20240049584A (ko) * 2021-09-29 2024-04-16 코크-글리취 엘피 질량 전달 컬럼 내에서 내부 물품을 지지하기 위한 지지 빔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69830A (en) * 1990-02-20 1991-12-03 Norton Company Non-welded support plate or bed limiter for packed tower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101056696A (zh) * 2004-09-13 2007-10-17 合成冷却技术有限公司 塔/框架结构及其所用的构件
CN101745244A (zh) * 2010-01-21 2010-06-23 天津天大天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大型错流板式塔的塔板支承结构
CN201632084U (zh) * 2010-03-31 2010-11-17 天津天大天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大型板式塔一梁托多盘的桁架梁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19337A (en) * 1947-04-26 1952-11-25 Lummus Co Distillation column tray construction
BE523727A (zh) * 1952-10-25
US3222040A (en) * 1962-06-25 1965-12-07 John S Eckert Support plate for packed tower
DE1946159A1 (de) * 1968-10-23 1971-03-18 Messer Griesheim Gmbh Kolonnenboden fuer Kolonnen mittleren Durchmessers
DE1920268A1 (de) * 1969-04-22 1970-10-29 Montz Gmbh Julius Boden fuer Austauschkolonnen
JPS5023381B1 (zh) * 1970-09-16 1975-08-07
JPS5034284Y2 (zh) * 1971-01-26 1975-10-06
JPS56205U (zh) * 1979-06-13 1981-01-06
JPS59127703U (ja) * 1983-02-14 1984-08-28 帝人油化株式会社 塔槽類の棚段取付構造
JPS60193233U (ja) * 1984-05-30 1985-12-23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トレ−の制振構造
JP2699102B2 (ja) * 1989-03-07 1998-01-19 株式会社竹中工務店 開口のある梁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JP2699101B2 (ja) * 1989-03-07 1998-01-19 株式会社竹中工務店 開口のある梁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RU2114676C1 (ru) * 1994-01-13 1998-07-10 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Слободяник Массообменная вакуумная колонна
CA2215173C (en) * 1997-09-11 2004-04-06 Thomas F. Seiler Stepped dimpled mounting brackets for heat exchangers
RU2138314C1 (ru) * 1998-04-20 1999-09-27 Воронежска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ая академия Массообменный аппарат
RU14850U1 (ru) * 1999-12-15 2000-09-10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Кристалл" Массообменный аппарат
US20020194795A1 (en) 2001-05-21 2002-12-26 Spite Paul Fredrick Complete system of plastic or polyvinylchloride (PVC) components us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bove ground decks or balconies
US6736378B2 (en) * 2001-06-18 2004-05-18 Koch-Glitsch, Lp Contact tray having tray supported downcomers
JP4680773B2 (ja) * 2003-01-15 2011-05-11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易重合性物質処理装置
US7007932B2 (en) * 2003-07-25 2006-03-07 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 Inc. Wall-flow redistributor for packed columns
US7424999B2 (en) * 2005-12-16 2008-09-16 Uop Llc Co-current vapor-liquid contacting apparatus
US7402012B2 (en) 2006-09-25 2008-07-22 Bennett Mark D Mono-beam motorcycle trailer and support assembly
US20090072098A1 (en) 2007-09-17 2009-03-19 Inflight Investments Inc. Support bracket for mounting wires to floor beams of an aircraft
EP2108421B1 (en) * 2008-04-11 2018-01-24 Sulzer Chemtech AG Multiple downcomer tray
JP5104703B2 (ja) * 2008-10-08 2012-12-19 日本軽金属株式会社 梁構造体
KR20100102798A (ko) 2009-03-12 2010-09-27 한응학 건축부자재 설치용 브라켓
CN201676546U (zh) * 2010-03-15 2010-12-22 无锡市雪浪化工填料有限公司 液体收集再分布器的穿梁结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69830A (en) * 1990-02-20 1991-12-03 Norton Company Non-welded support plate or bed limiter for packed tower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101056696A (zh) * 2004-09-13 2007-10-17 合成冷却技术有限公司 塔/框架结构及其所用的构件
CN101745244A (zh) * 2010-01-21 2010-06-23 天津天大天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大型错流板式塔的塔板支承结构
CN201632084U (zh) * 2010-03-31 2010-11-17 天津天大天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大型板式塔一梁托多盘的桁架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514139A (ja) 2014-06-19
KR20140034758A (ko) 2014-03-20
US8485504B2 (en) 2013-07-16
RU2577664C2 (ru) 2016-03-20
US20120228251A1 (en) 2012-09-13
RU2013145098A (ru) 2015-04-20
SG192880A1 (en) 2013-09-30
CN103562569A (zh) 2014-02-05
CA2829150A1 (en) 2012-09-13
KR101886899B1 (ko) 2018-08-08
WO2012121812A3 (en) 2012-11-29
WO2012121812A2 (en) 2012-09-13
EP2683952A2 (en) 2014-01-15
JP5844393B2 (ja) 2016-01-13
IN2013MN01461A (zh) 2015-06-12
TWI422420B (zh) 2014-01-11
MX2013009443A (es) 2013-10-01
ES2693669T3 (es) 2018-12-13
TW201242651A (en) 2012-11-01
BR112013021626A2 (pt) 2016-11-16
CA2829150C (en) 2018-08-14
BR112013021626B1 (pt) 2021-02-09
EP2683952A4 (en) 2014-09-24
EP2683952B1 (en) 2018-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62569B (zh) 用于在传质塔内支承内部构件的设备以及涉及该设备的过程
US8056297B2 (en) Flangeless wind tower
JP6082731B2 (ja) 物質移動カラム内に隣接したクロスフロートレイを支持する下降流路ビームの使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プロセス
RU2392045C2 (ru) Кожухотрубные реакторы с жидкостным охлаждением под давлением
KR20080016478A (ko) 관형 지지 구조체 및 핑거 플레이트 조립체
US11833457B2 (en) Support beam for supporting internals within a mass transfer column
US2699929A (en) Lightweight fractionating tray
US20120074624A1 (en) Furnace furniture
US20220395763A1 (en) Mass transfer columns and methods of construction
CN218945096U (zh) 一种新型槽式分布器及具有其的填料塔
CN210562263U (zh) 一种塔吊基础转换节
US9643145B2 (en) Pressure vessel restraint for accommodating thermal cycl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