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51089A - 一种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51089A
CN103551089A CN201310480040.6A CN201310480040A CN103551089A CN 103551089 A CN103551089 A CN 103551089A CN 201310480040 A CN201310480040 A CN 201310480040A CN 103551089 A CN103551089 A CN 1035510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pric oxide
charcoal
aerogel material
expoxy propane
copper chlor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8004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51089B (zh
Inventor
邵霞
张睿
陆文聪
张世敏
潘峰
张华峰
李治军
蒋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31048004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510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510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510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510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5108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氧化铜/炭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氧化铜/炭气凝胶材料由无定型炭和氧化铜组成,按质量比计算,无定型炭:氧化铜为1:0.32-0.44。所述一种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的密度为0.18-0.24g/cm3,比表面积为47.9-131.5m2/g,孔径为20-160nm,孔容为0.02-0.13cm3/g。所述一种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的制备方法,是由一步溶胶-凝胶过程得到的,具体的包括了溶胶的制备、溶胶的老化、溶剂交换、超临界干燥和炭化等5个步骤,其制备过程简单,且前驱物使用的是廉价的氯化铜,因此具有生产成本低等特点。其在燃油脱硫等方面表现出优于单一纳米氧化铜的催化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利用一步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气凝胶通常是指以纳米颗粒相互聚集构成的纳米多孔网络为骨架,并在网络骨架孔隙中充满气态分散介质的轻质纳米固态材料。纳米材料是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材料,其优异的性能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热切关注,甚至认为会改变我们的生活。纳米尺度指的是1-100nm这个范围,物质在这个尺度下将表现出不同于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的效应,如:表面效应、量子效应、小尺寸效应、介电限域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这些效应使得纳米材料在化学、光学、电学、热学和力学等方面具备了许多特殊的性质。目前纳米材料已在陶瓷材料、冶金、超导材料、化工、航空航天、医药和生物工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气凝胶作为一种纳米材料,除具有一般意义的纳米材料的特性外,还具有一系列优异的性质,如:极高的孔隙率、高比表面积、极低的密度、低的热导率和低的声音传播速率等,在催化、航天、医药、能源、建筑和冶金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气凝胶有很多种类,大致可以分为有机气凝胶、无机气凝胶和有机/无机杂化气凝胶。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在陶瓷、高分子化学、无机和有机化学领域吸引了众多研究工作者的兴趣。杂化或复合不仅仅是将材料的某些性质简单加和,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出现相互协同效应而表现出更好的优良性能。如1985年Wilkes等用溶胶-凝胶法将聚二甲硅氧烷的聚合物/低聚物与硅玻璃杂化,制备出了透明的纳米杂化材料,这种材料拥有别的材料所不具备的独特性质。但对于有机/无机杂化气凝胶的研究则比较少,其中对SiO2/C杂化气凝胶研究的最多。由于有机/无机杂化气凝胶兼具了有机和无机气凝胶的特点,更能克服单一气凝胶在制备过程中的某些缺点。
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汽车的普及,汽柴油的消费量迅猛增长。而现有商品汽柴油中存在大量含硫化合物,大量使用硫含量较高的汽柴油时产生的尾气对环境有极大的危害。此外,硫含量较高的汽柴油在发动机汽缸内燃烧时对发动机内壁及相关零部件会造成腐蚀,硫化物的存在甚至会使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的催化剂失活,从而间接导致尾气中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的排放量超标。近些年,人类对环境的重视与日俱增,低硫、超低硫燃油生产技术的研究已成为各国科学家和研究者的兴趣所在。油品中非活性的噻吩类硫化物的脱除成为深度脱硫研究的难点和热点。由于有机/无机杂化气凝胶的特殊结构,可以对分子尺寸选择、酸性位吸附、络合吸附、范德华力、静电引力等作用对噻吩类硫化物的吸附脱除,并且具有操作条件温和,设备简单,费用低等优点。 
氧化铜气凝胶由于其吸附性能优于二氧化硅气凝胶,而且催化活性也很高,因此引起了许多研究学者的关注。
炭气凝胶的可导电性也使得其在许多方面显示出了优良的应用特性。
本发明人将氧化铜和炭杂化得到的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兼有两者的优点之外,由于纳米氧化铜作为脱硫剂用于脱硫已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而炭材料则因其多孔结构而对含硫大分子有较强的吸附功能,因此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将会在燃油脱硫等方面表现出优于单一纳米氧化铜的脱硫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提供一种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为了提供上述的一种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为了提供上述的一种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在燃油脱硫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即以氯化铜为前驱体,无水乙醇为溶剂,间苯二酚和糠醛为有机相的前驱物,环氧丙烷为网络凝胶的诱导剂,乙酰乙酸乙酯为络合剂,通过一步溶胶-凝胶法制备具有介孔结构、且由无定型炭和氧化铜组成的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
其中所述氯化铜占无水乙醇、间苯二酚、糠醛、环氧丙烷和乙酰乙酸乙酯的总质量分数的5.78~11.29%;
其中环氧丙烷的量按氯化铜与环氧丙烷的摩尔比,即氯化铜:环氧丙烷为1:4~6,优选1:5~6;
其中糠醛和间苯二酚的质量占无水乙醇、间苯二酚、糠醛、环氧丙烷和乙酰乙酸乙酯的总质量百分比为8~10%,且糠醛与间苯二酚的摩尔比,即糠醛:间苯二酚为2:1;
其中乙酰乙酸乙酯的量按氯化铜与乙酰乙酸乙酯的摩尔比计算,即乙酰乙酸乙酯:氯化铜为0.1~1:1,优选为0.6:1;
上述的一种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中,按质量比计算,其中无定型炭:氧化铜为1:0.32-0.44。
上述的通过一步溶胶-凝胶法制备具有介孔结构、且由无定型炭和氧化铜组成的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溶胶的制备
将氯化铜颗粒加入无水乙醇和乙酰乙酸乙酯的混合液中,在冰浴状态下逐滴滴加环氧丙烷,制成溶液A;所述的在冰浴状态下逐滴滴加环氧丙烷即控制滴加速率为0.5-1ml/s;
将间苯二酚加入搅拌中的无水乙醇和糠醛溶液中,充分搅拌溶解后制成溶液B;
在冰浴状态和搅拌下将溶液B逐滴地加入到溶液A中,继续搅拌后得到溶胶;所述的将溶液B逐滴地加入到溶液A中即控制滴加速率为0.5-1ml/s将溶液B滴加入溶液A中;
 (2)、溶胶的老化
将步骤(1)所得的溶胶放入70℃的恒温水浴锅中,进行5~7天的老化得到凝胶;
(3)、溶剂交换
用环氧丙烷浸泡步骤(2)老化后的凝胶样品,置换出其中的水和氯离子得到氧化铜/有机杂化湿凝胶;
所用的环氧丙烷的量为充满容器中步骤(2)老化后的凝胶介质的剩余空间,共置换5-10天;
(4)、超临界干燥
对步骤(3)所得到的氧化铜/有机杂化湿凝胶在高压釜中进行超临界干燥得到氧化铜/有机杂化气凝胶; 
上述超临界干燥所用的干燥介质为正己烷,氧化铜/有机杂化气凝胶在干燥介质临界压力下保持1h,达到临界温度后继续保持1h,再进行泄压,泄压速度控制在将釜内压力从临界压力下降为零所需时间为1~2h;
(5)、炭化
对步骤(4)所得的氧化铜/有机杂化气凝胶在炭化炉中控制升温速率为2℃/min,使炭化炉中温度从室温升至800℃并在氮气氛围保护下保持3h,最终得到一种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
上述所得的一种/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可用于燃油脱硫等方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由无定型炭和氧化铜组成,密度为0.18-0.24g/cm3,比表面积为47.9-131.5m2/g,孔径为20-160nm,孔容为0.02-0.13cm3/g。
进一步,本发明的一种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在燃油脱硫等方面表现出优于单一纳米氧化铜的催化性能。
另外,本发明的一种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由于是利用一步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了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因此具有制备过程简单特点。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所得的一种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的拉曼图。
图2、实施例1所得的一种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
图3、实施例1、2、3所得的一种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氮气吸附/脱附等温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阐述,但并不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所用的拉曼光谱在美国Nicolet380型拉曼光谱仪上进行测定,扫描范围为150-1800 cm-1
本发明所用的扫描电子显微镜是采用日本电子株式会社的quanta Fec 450来进行测试,加速电压为30 KV。先将样品在玛瑙研钵中研成粉末,然后从中取少量的样品用导电胶固定在样品台上,进行测试。
本发明含硫量的测试所用的仪器的为姜堰市万盛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wk-2000型微机库仑仪。
比表面积是用Brumauer-Emmett-Teller多分子吸附模型拟合相对吸附压力为0.05-0.26之间的吸附等温线测得;
氮气吸附/脱附等温曲线是用美国Micromeritics公司的ASAP2020M型物理吸附仪在常压液氮温度(77K)下测得;
孔分布是采用密度函数理论(DFT)拟合吸附等温线得到的;
介孔孔容是孔径为2-50nm的孔容累积计算得到的。
所用的超临界干燥设备为威海自控反应釜有限公司的WHFS-5型高压釜。
所用的炭化炉为上海祖发实业有限公司的SX2-12-12型竖式炭化炉。
本发明所用的各种原料的规格及生产厂家如下表:
Figure 2013104800406100002DEST_PATH_IMAGE001
实施例中所述的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分别在室温和40℃恒温箱中对在燃油进行脱硫性能测试,其具体步骤如下
     将所得的一种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在玛瑙研钵里研磨成粉末状,取样品0.1g加入到20ml浓度为100ppm的模拟燃油里。充分摇匀。一组放在室温条件下,一组放到40℃湿度为50%的条件,在6h、12h、24h、36h、48h、60h这六个时间节点处取液进行含硫量的测试。
实施例中所述的单一的纳米氧化铜分别在室温和40℃恒温箱中对噻吩进行脱硫性能测试同上。
实施例1
一种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即以氯化铜为前驱体,无水乙醇为溶剂,间苯二酚和糠醛为有机相的前驱物,环氧丙烷为网络凝胶诱导剂,乙酰乙酸乙酯为络合剂,通过一步溶胶-凝胶法制备具有介孔结构、且由无定型炭和氧化铜组成的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
其中所述的氯化铜占无水乙醇、间苯二酚、糠醛、环氧丙烷和乙酰乙酸乙酯的总质量分数在5.78%;
其中环氧丙烷的量按氯化铜与环氧丙烷的摩尔比,即氯化铜:环氧丙烷为1:6;
其中糠醛和间苯二酚的质量占无水乙醇、间苯二酚、糠醛、环氧丙烷和乙酰乙酸乙酯的总质量百分比为10%,且糠醛与间苯二酚的摩尔比,即糠醛:间苯二酚为2:1;
其中乙酰乙酸乙酯的量按氯化铜与乙酰乙酸乙酯的摩尔比,即乙酰乙酸乙酯:氯化铜为0.6。
上述的一步溶胶-凝胶法制备具有介孔结构、且由无定型炭和氧化铜组成的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凝胶的制备
按计量比称取14.23克无水乙醇,6.36克糠醛,将3.64克间苯二酚溶入无水乙醇和糠醛溶液中,制成溶液A;
          按计量比称取61.62克无水乙醇、2.59克乙酰乙酸乙酯,将6.29克氯化铜颗粒加入到上述溶液中,然后以滴加速率为0.5-1ml/s的速度逐滴滴加11.56克环氧丙烷,制成溶液B;
          在冰浴和搅拌速率为800r/min下将上述所得的溶液B控制滴加速率为0.5-1ml/s将其滴加到上述所得的溶液A中后,继续搅拌0.5h后分装入小瓶静置变为凝胶;
(2)、将步骤(1)所制的凝胶置于70℃的恒温水浴锅中进行老化,共老化5天;
(3)、将步骤(2)老化后的凝胶用环氧丙烷进行溶剂交换,置换出其中的水和盐酸,共交换10天,得到氯化铜/有机杂化湿凝胶;
(4)、将步骤(3)所得的氧化铜/有机杂化湿凝胶在高压釜中以正己烷为干燥介质,控制高压釜内压力为6MPa、温度为240℃条件下保持1h,然后泄压,泄压过程的速度控制即将釜内压力从6MPa下降为0Mpa所需时间为1~2h,即得到氧化铜/有机杂化气凝胶;
(5)、将步骤(4)所得的氧化铜/有机杂化气凝胶在炭化炉中控制升温速率为2℃/min,升温至800℃并在氮气氛围保护下炭化3h,得到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
上述所得的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的拉曼光谱见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所得的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里明显是炭和氧化铜组成的复合材料,且按质量比计算,其中无定型炭:氧化铜为1:0.18。
上述所得的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见图2,从图2中可以看出所得的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是以炭骨架为基底,氧化铜粒子处于纳米量级且分散在炭骨架中。
上述所得的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的氮气吸附/脱附等温曲线如图3所示,从图3中可以得出上述所得的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密度为0.18g/cm3,比表面积为47.9-131.5m2/g,孔径为20-120nm,孔容为0.02-0.13cm3/g。
将上述所得的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分别在室温和40℃恒温箱中对在燃油进行吸附脱硫,每6h记录一次,最终的脱硫效果数据见下表:在燃油脱硫等方面表现出优于单一纳米氧化铜的催化性能。请在表中给出其对照的实施例
Figure 88574DEST_PATH_IMAGE00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相同脱硫时间下,本发明所得的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在40℃恒温下的脱硫效果明显优于室温下的脱硫效果。同时,在相同的脱硫时间下,本发明所得的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比单一的纳米氧化铜材料脱硫率要高,由此表明,本发明的一种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在静态脱硫方面也表现出较好的脱硫性能。
实施例2
一种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即以氯化铜为前驱体,无水乙醇为溶剂,间苯二酚和糠醛为有机相的前驱物,环氧丙烷为网络凝胶诱导剂,乙酰乙酸乙酯为络合剂,通过一步溶胶-凝胶法制备具有介孔结构、且由无定型炭和氧化铜组成的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
其中所述的氯化铜占无水乙醇、间苯二酚、糠醛、环氧丙烷和乙酰乙酸乙酯的总质量分数为6.53%;
其中环氧丙烷的量按氯化铜与环氧丙烷的摩尔比,即氯化铜:环氧丙烷为1:6;
其中糠醛和间苯二酚的质量占无水乙醇、间苯二酚、糠醛、环氧丙烷和乙酰乙酸乙酯的总质量百分比为10%,且糠醛与间苯二酚的摩尔比,即糠醛:间苯二酚为2:1;
其中乙酰乙酸乙酯的量按氯化铜与乙酰乙酸乙酯的摩尔比,即乙酰乙酸乙酯:氯化铜为0.6。
上述的一步溶胶-凝胶法制备具有介孔结构、且由无定型炭和氧化铜组成的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具体步骤同实施例1。
上述所得的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经测定,按质量比计算,其中无定型炭:氧化铜为1:0.32。
上述所得的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的氮气吸附/脱附等温曲线如图3所示,从图3中可以得出上述所得的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密度为0.21g/cm3,比表面积为47.9-131.5m2/g,孔径为32-130nm,孔容为0.02-0.13cm3/g。
实施例3
一种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即以氯化铜为前驱体,无水乙醇为溶剂,间苯二酚和糠醛为有机相的前驱物,环氧丙烷为网络凝胶诱导剂,乙酰乙酸乙酯为络合剂,通过一步溶胶-凝胶法制备具有介孔结构、且由无定型炭和氧化铜组成的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
其中所述的氯化铜占无水乙醇、间苯二酚、糠醛、环氧丙烷和乙酰乙酸乙酯的总质量分数为11.29%;
其中环氧丙烷的量按氯化铜与环氧丙烷的摩尔比,即氯化铜:环氧丙烷为1:5;
其中糠醛和间苯二酚的质量占无水乙醇、间苯二酚、糠醛、环氧丙烷和乙酰乙酸乙酯的总质量百分比为8.00%,且糠醛与间苯二酚的摩尔比,即糠醛:间苯二酚为2:1;
其中乙酰乙酸乙酯的量按四氯化钛与乙酰乙酸乙酯的摩尔比,即乙酰乙酸乙酯:氯化铜为0.6。
上述的一步溶胶-凝胶法制备具有介孔结构、且由无定型炭和氧化铜组成的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具体步骤同实施例1。
上述所得的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经测定,按质量比计算,其中无定型炭:氧化铜为1:0.38。
上述所得的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的氮气吸附/脱附等温曲线如图3所示,从图3中可以得出上述所得的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密度为0.24g/cm3,比表面积为47.9-131.5m2/g,孔径为45-160nm,孔容为0.02-0.13cm3/g。
实施例4
一种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即以氯化铜为前驱体,无水乙醇为溶剂,间苯二酚和糠醛为有机相的前驱物,环氧丙烷为网络凝胶诱导剂,乙酰乙酸乙酯为络合剂,通过一步溶胶-凝胶法制备具有介孔结构、且由无定型炭和氧化铜组成的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
其中所述的氯化铜占无水乙醇、间苯二酚、糠醛、环氧丙烷和乙酰乙酸乙酯的总质量分数为10.05%;
其中环氧丙烷的量按氯化铜与环氧丙烷的摩尔比,即氯化铜:环氧丙烷为1:5;
其中糠醛和间苯二酚的质量占无水乙醇、间苯二酚、糠醛、环氧丙烷和乙酰乙酸乙酯的总质量百分比为8.58%,且糠醛与间苯二酚的摩尔比,即糠醛:间苯二酚为2:1;
其中乙酰乙酸乙酯的量按氯化铜与乙酰乙酸乙酯的摩尔比,即乙酰乙酸乙酯:氯化铜为0.6。
上述的一步溶胶-凝胶法制备具有介孔结构、且由无定型炭和氧化铜组成的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具体步骤同实施例1。
上述所得的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经测定,按质量比计算,其中无定型炭:氧化铜为1:0.44。
上述所得的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的氮气吸附/脱附等温曲线如图3所示,从图3中可以得出上述所得的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密度为0.24g/cm3,比表面积为47.9-131.5m2/g,孔径为45-145nm,孔容为0.02-0.13cm3/g。
上述内容仅为本发明构思下的基本说明,而依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作的任何等效变换,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种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为介孔结构,由无定型炭和氧化铜组成,按质量比计算,其中无定型炭:氧化铜为1:0.32-0.4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种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的密度为0.18-0.24g/cm3,比表面积为47.9-131.5m2/g,孔径为20-160nm,孔容为0.02-0.13cm3/g。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氯化铜为前驱体,无水乙醇为溶剂,间苯二酚和糠醛为有机相的前驱物,环氧丙烷为网络凝胶的诱导剂,聚丙烯酸为络合剂,通过一步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
其中所述的氯化铜占无水乙醇、间苯二酚、糠醛、环氧丙烷和乙酰乙酸乙酯的总质量分数的5.78~11.29%;
其中环氧丙烷的量按氯化铜与环氧丙烷的摩尔比,即氯化铜:环氧丙烷为1:4~6;
其中糠醛和间苯二酚的质量占无水乙醇、间苯二酚、糠醛、环氧丙烷和乙酰乙酸乙酯的总质量百分比为8~10%,且糠醛与间苯二酚的摩尔比,即糠醛:间苯二酚为2:1;
其中乙酰乙酸乙酯的量按氯化铜与乙酰乙酸乙酯的摩尔比计算,即乙酰乙酸乙酯:氯化铜为0.1~1:1;
上述的一步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溶胶的制备
将氯化铜颗粒加入无水乙醇和乙酰乙酸乙酯的混合液中,在冰浴状态下逐滴滴加环氧丙烷,制成溶液A;
将间苯二酚加入搅拌中的无水乙醇和糠醛混合溶液中,充分搅拌溶解后制成溶液B;
在冰浴状态和搅拌下将溶液B逐滴地加入到溶液A中,继续搅拌后得到溶胶;
(2)、溶胶的老化
将步骤(1)所得的溶胶在70℃的水浴锅中,进行老化5~7天得到凝胶;
(3)、溶剂交换
用环氧丙烷浸泡步骤(2)老化后的凝胶5-10天,置换出其中的水和氯离子得到氧化铜/有机杂化湿凝胶;
(4)、超临界干燥
对步骤(3)所得到的氧化铜/有机杂化湿凝胶在高压釜中进行超临界干燥得到氧化铜/有机杂化气凝胶; 
上述超临界干燥所用的干燥介质为正己烷,氧化铜/有机杂化气凝胶在干燥介质临界压力6MPa、临界温度240℃下保持1h后,再进行泄压,泄压速度控制在将高压釜内压力从临界压力6MPa下降为0MPa所需时间为1~2h;
(5)、炭化
对步骤(4)所得的氧化铜/有机杂化气凝胶在炭化炉中进行炭化,控制升温速率为2℃/min,将温度从室温升至800℃,在氮气氛围保护下炭化3h,最终得到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环氧丙烷的量按氯化铜与环氧丙烷的摩尔比,即氯化铜:环氧丙烷为1:5~6;
乙酰乙酸乙酯的量按氯化铜与乙酰乙酸乙酯的摩尔比计算,即乙酰乙酸乙酯:氯化铜为0.6: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
所述的在冰浴状态下逐滴滴加环氧丙烷即控制滴加速率为0.5-1ml/s;
所述的将溶液B逐滴地加入到溶液A中即控制滴加速率为0.5-1ml/s将溶液B滴加入溶液A中。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在燃油脱硫方面的应用。
CN201310480040.6A 2013-10-14 2013-10-14 一种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510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80040.6A CN103551089B (zh) 2013-10-14 2013-10-14 一种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80040.6A CN103551089B (zh) 2013-10-14 2013-10-14 一种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51089A true CN103551089A (zh) 2014-02-05
CN103551089B CN103551089B (zh) 2015-05-20

Family

ID=50005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8004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51089B (zh) 2013-10-14 2013-10-14 一种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51089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12400A (zh) * 2016-04-27 2016-06-29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一种制备氧化锆气凝胶材料的方法
CN106076334A (zh) * 2016-06-15 2016-11-09 太原理工大学 活性碳气凝胶负载铜催化剂快速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9859953A (zh) * 2017-11-30 2019-06-07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竹基活性炭/锰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2588276A (zh) * 2020-12-30 2021-04-02 南京中设石化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吸收甲醇制烯烃反应产物中乙烯的吸收剂及其工艺
CN115646430A (zh) * 2022-10-20 2023-01-31 淮阴工学院 一种可用于碘化物吸附的铜基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17025066A (zh) * 2023-08-14 2023-11-10 东莞市霖晨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纳米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5988A (zh) * 2001-07-12 2003-02-12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一种制备炭气凝胶的方法
CN1401423A (zh) * 2001-08-24 2003-03-12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一种糠醛-酚醛基炭气凝胶的合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5988A (zh) * 2001-07-12 2003-02-12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一种制备炭气凝胶的方法
CN1401423A (zh) * 2001-08-24 2003-03-12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一种糠醛-酚醛基炭气凝胶的合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华静等: "金属掺杂炭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在燃油脱硫中的应用",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
毕于铁等: "氧化铜气凝胶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原子能科学技术》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12400A (zh) * 2016-04-27 2016-06-29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一种制备氧化锆气凝胶材料的方法
CN105712400B (zh) * 2016-04-27 2017-05-03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一种制备氧化锆气凝胶材料的方法
CN106076334A (zh) * 2016-06-15 2016-11-09 太原理工大学 活性碳气凝胶负载铜催化剂快速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9859953A (zh) * 2017-11-30 2019-06-07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竹基活性炭/锰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2588276A (zh) * 2020-12-30 2021-04-02 南京中设石化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吸收甲醇制烯烃反应产物中乙烯的吸收剂及其工艺
CN115646430A (zh) * 2022-10-20 2023-01-31 淮阴工学院 一种可用于碘化物吸附的铜基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17025066A (zh) * 2023-08-14 2023-11-10 东莞市霖晨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纳米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51089B (zh) 2015-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51089B (zh) 一种氧化铜/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ng et al. Highly efficient nitrogen-doped porous carbonaceous CO2 adsorbents derived from biomass
Rao et al. CO2 adsorption by amine-functionalized MCM-41: a comparison between impregnation and grafting modification methods
Estevez et al. Hierarchically porous carbon materials for CO2 capture: the role of pore structure
Heydari-Gorji et al. Effect of the pore length on CO2 adsorption over amine-modified mesoporous silicas
Qian et al. Integration of pore confinement and hydrogen-bond influence on the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of C18 PCMs in mesoporous silica for form-stable phase change materials
Wang et al. Molten salt template synthesis of hierarchical porous nitrogen-containing activated carbon derived from chitosan for CO2 capture
Shi et al. Salt template synthesis of nitrogen and sulfur co-doped porous carbons as CO2 adsorbents
Lu et al. Flame-made durable doped-CaO nanosorbents for CO2 capture
Nambo et al. Ultrafast carbon dioxide sorption kinetics using lithium silicate nanowires
Zhu et al. Efficient CO2 capture by porous, nitrogen‐doped carbonaceous adsorbents derived from task‐specific ionic liquids
CN103372420B (zh) 金属有机骨架与胺修饰氧化石墨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
Wu et al. Exceptional CO2 capture capability and molecular-level segregation in a li-modified metal− organic framework
CN102671587A (zh) 一种二氧化钛/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hen et al. Nitrogen-doped porous carbon spheres derived from polyacrylamide
Chen et al. Porous carbon derived from metal organic framework for gas storage and separation: the size effect
Knez et al. Adsorption of water vapor on silica, alumina, and their mixed oxide aerogels
Wang et al. Design of stable cage-like CaO/CaZrO3 hollow spheres for CO2 capture
Sun et al. Hierarchical porous carbon synthesized from novel porous amorphous calcium or magnesium citrate with enhanced SF6 uptake and SF6/N2 selectivity
Li et al. Shape-stabilized phase change material with high phase change enthalpy made of PEG compounded with lignin-based carbon
CN105712400B (zh) 一种制备氧化锆气凝胶材料的方法
CN104028179B (zh) 一种掺铈的二氧化钛/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ang et al. N‐Doped Porous Carbon Derived from Solvent‐Free Synthesis of Cross‐Linked Triazine Polymers for Simultaneously Achieving CO2 Capture and Supercapacitors
Chen et al. The production of porous carbon from calcium lignosulfonate without activation process and the capacitive performance
Yu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agnetic carbon aerogel from pyrolysis of sodium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aerogel crosslinked by iron trichlorid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0

Termination date: 2017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