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47750A - 脚手架系统的支柱和横木以及架设该脚手架系统的支柱和横木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脚手架系统的支柱和横木以及架设该脚手架系统的支柱和横木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47750A
CN103547750A CN201280025117.4A CN201280025117A CN103547750A CN 103547750 A CN103547750 A CN 103547750A CN 201280025117 A CN201280025117 A CN 201280025117A CN 103547750 A CN103547750 A CN 1035477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uberance
pillar
supporting surface
sink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511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47750B (zh
Inventor
弗朗西斯库斯·约瑟夫·莱昂纳德斯·许贝特斯·布林克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 Kafomu Internation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 Kafomu Internation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 Kafomu Internation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 Kafomu Internationa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5477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77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477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775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7/00Connections between parts of the scaffold
    • E04G7/30Scaffolding bars or members with non-detachably fixed coupling elements
    • E04G7/302Scaffolding bars or members with non-detachably fixed coupling elements for connecting crossing or intersecting bars or memb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00Scaffolds primarily resting on the ground
    • E04G1/02Scaffolds primarily resting on the ground composed essentially of members elongated in one dimension only, e.g. poles, lattice masts, with or without end portions of special form, connected together by any means
    • E04G1/12Scaffolds primarily resting on the ground composed essentially of members elongated in one dimension only, e.g. poles, lattice masts, with or without end portions of special form, connected together by any means comprising members of special, e.g. composite, cross-section or with lugs or the like or lateral apertures for supporting or attaching other memb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7/00Connections between parts of the scaffold
    • E04G7/30Scaffolding bars or members with non-detachably fixed coupling elements
    • E04G7/302Scaffolding bars or members with non-detachably fixed coupling elements for connecting crossing or intersecting bars or members
    • E04G7/306Scaffolding bars or members with non-detachably fixed coupling elements for connecting crossing or intersecting bars or members the added coupling elements are fixed at several bars or members to connect
    • E04G7/307Scaffolding bars or members with non-detachably fixed coupling elements for connecting crossing or intersecting bars or members the added coupling elements are fixed at several bars or members to connect with tying means for connecting the bars or memb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7/00Connections between parts of the scaffold
    • E04G7/30Scaffolding bars or members with non-detachably fixed coupling elements
    • E04G7/32Scaffolding bars or members with non-detachably fixed coupling elements with coupling elements using wed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20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onnections not cover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16B2200/10Details of socket shap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26Assembling or joi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脚手架系统(1)的支柱(10),包括:具有中心纵向轴线(Ls)的长形管壁(12),和从管壁(12)径向地向外突出的至少一个支撑突出部(14)。从相对于纵向轴线(Ls)的切线方向(Ts)看,当支柱(10)处于竖直方向上时,支撑突出部(14)形成环形支撑面(16),该环形支撑面环绕管壁(12)并且限定交替的隆起(18)和下陷(20)。还公开了具有横木联接部(40)的横木(30),其构造为与所述支柱(10)相配合。

Description

脚手架系统的支柱和横木以及架设该脚手架系统的支柱和横木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脚手架系统的支柱和横木,并涉及架设脚手架系统的方法。
背景技术
模块化脚手架系统可包括有限数量的不同建筑元件,其可以被大量的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可以根据特定的地点和应用进行裁剪的各种不同的脚手架框架。模块化脚手架框架通常可包括多个支柱(也称为立柱)、横木(ledger)和横撑(cross-brace)。支柱被连接以形成以规则的间隔隔开的竖直延伸的柱。水平定向的横木与柱在不同的高度水平处相互连接以形成差不多规则的框架。横木与支柱连接的位置被称为节点(node)。横撑可将这些节点对角线地相互连接,或者连接相同的高度水平的节点,或者连接不同水平的节点,以便提高脚手架框架的刚性。
单个脚手架系统的横木通过联接结构连接至单个支柱。已知的联接结构具有阻碍脚手架框架的快速架设的若干缺点。
例如,US4,044,523公开了脚手架框架,其包括多个圆形横截面的管状支柱,每个支柱包括若干轴向间隔开的环形法兰。环形法兰与各自的支柱同心,并且每个法兰由圆周分布的不同形状的切口组成。多个横木与各自的支柱相互连接。每个横木具有两个末端部分或联接部,而每个联接部形成有轴向槽,其具有至少等于各自的环形法兰的厚度的宽度,并且将各自的联接部再分成两个部段,该两个部段设有垂直于各自横木的延长线延伸的齐平的开口。可释放的楔构件穿过槽延伸通过这些开口,并且延伸通过部分位于槽中的环形法兰的切口的其中一个。
在US′523的脚手架系统中,联接结构包含环形法兰(连接至支柱)、联接部(连接至横木的末端)、和楔构件。使用该联接结构来组装脚手架会反复要求脚手架搭建者将横木安装在两个支柱之间。当使横木在支柱之间平衡时,搭建者必须将设置在支柱上的各环形法兰的一部分插入位于横木末端处的各自联接部的槽中。一旦搭建者已经成功地这样做了,他可转向任一个联接部并将各自联接部中的开口与各自环形法兰中的相应多个切口的其中一个对准。为了实现对准,搭建者可能不得不摇动横木的各自末端,这也可能造成仍然被松散地支撑在各自的环形法兰上的相反的末端移位和脱落。只有当搭建者已经仔细选出预期的切口并且将联接部开口移动至与其对准,他才可以将楔构件插入穿过已对准的切口和开口以将各自的横木末端锁定至支柱。
可以理解的是,以下行为,即,最初将横木放置在两支柱之间,使得横木被松散地支撑在两个环形法兰之间,并且摇动横木以选择所需的切口并使联接部的开口与其齐平,同时防止横木的相反的末端移动和脱落,是比较费时的并需要脚手架搭建者的技巧。此外,脱落的横木可能会损伤脚手架搭建者,这使得横木在使用中不安全。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或缓解与已知脚手架系统相关的一个或多个缺点,并提供了联接部结构,其有利于快速且安全地架设脚手架框架的任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是针对脚手架系统的支柱。该支柱包括长形的管壁,其具有虚拟的中心纵向轴线。该支柱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突出部,其从所述管壁径向向外突出。在相对于纵向轴线的切线方向上看,当支柱处于竖直方向时,支撑突出部形成环形支撑面,其环绕管壁并且限定交替的隆起和下陷。
当支柱在其常规的基本上竖直的使用方向上时,支撑突出部的上表面形成环形支撑面,其构造为支撑设有横木联接部的横木末端。支撑面可以被认为是潜在的能量表面,其隆起和下陷可被视为重力势能的山丘与重力势能山谷。山丘和山谷均通过表面的竖直水平面正面地定义(而不是通过其不存在来定义);侧边也同样如此。一般情况下,波状支撑面的环形构造确保了:如果在脚手架框架组装期间横木末端被放置在支撑突出部的上表面的任何给定位置,则其可以通过重力在支撑面上被朝向最近的下陷引导。这样横木末端通过重力被限制,并被阻止意外地侧向地移动以及从支撑突出部脱落。在支撑面限定横木末端被支撑在其上的升高的台部的情况下,摇动和重力作用的结合可以将末端引导至最近的下陷中。因此,脚手架搭建者的任务是选择预期的横木安装位置,并安全地将横木末端保持在所述安装位置上,同时为固定相反的横木末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横木末端只需要被大致放置在预期的位置处;然后支撑突出部的构造促使预期安装位置的精确定位,并且基本上防止了横木末端从该位置上脱开。
术语“隆起”和“重力势能山丘”指的是支撑面的局部最高/高(maximum/high),并且该位置同样适用于与其紧邻的表面区域。同样地,术语“下陷”和“重力势能山谷”指的是支撑面的局部的最低/低(minimum/low),并且该位置同样适用于与其紧邻的表面区域。术语“侧边”用于指支撑面的一部分,该部分使隆起和下陷相互连接。术语“有侧边隆起”指的是包括对其进行限定的侧边的隆起,同时术语“侧边下陷”指的是包括对其进行限定的侧边的下陷。
在支柱的一实施方式中,支撑突出部可与支柱的管壁分开进行制造,并且另外在生产的后续阶段被连接、例如焊接。然而,该实施方式具有缺点,即,产生是相当费力的。另外,将多个单独制造的支撑突出部附接到支柱上可能会由此显著增加其重量(每单位长度),从而减少在脚手架框架的安装和拆卸过程中可对支柱进行手工操作的容易程度。此外,由于焊接过程可在管壁中产生内部应力,因此可能需要额外的修整工序。
这些缺点可以通过凭借支柱的管壁的塑性变形——特别是通过对管壁进行镦粗——而形成支撑突出部来克服。
形成镦粗的支撑突出部的过程,例如可以包括:提供具有管壁的支柱;固定该支柱使其不能轴向移动,如通过在夹具中将其抓紧;沿着无需径向向外突出法兰的区域为管提供外部支撑,而在沿着需要径向向外突出法兰的区域不为管提供外部支撑;并且对管壁施加轴向压力,以造成其一些部分在外部无支撑区域处向外变形。外部无支持——需要沿该区域的径向向外突出法兰——可呈现由支撑突出部限定的支撑面的波状外形,以及因此例如描述周期的波形。
在支柱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支撑面可以按照周期性波形波动,该波形沿管壁的圆周延伸。周期波形可优选地具有周期长度(即如沿相对于支柱纵向轴线的切线方向看的长度),该周期长度为圆周的分数(1/p),p是正整数。相反地表述,该波的周期长度可优先地如此选取,使得其以整数倍数配合在支柱的管壁圆周上,例如两倍、三倍或四倍。
设想了几种波形,包括正弦波形、三角波形、锯齿波形和正方波形。在支柱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支撑面限定大致上正弦波形或三角波形。正弦波形和三角波形具有这样的优点,即,其将支撑于其上的横木末端平缓地朝向最近的下陷引导,而不考虑支撑面上的末端被首先支撑的点。另外,正弦波形和三角波形可以使已适当成形的横木末端被“楔入”下陷的倾斜侧边之间,而不依赖于来自下陷本身的支撑。这是有利的,因为下陷可积累污垢,这会阻止横木末端全部沉入下陷中。然而,正弦波形和三角波形的缺点在于其倾斜侧边可允许强力的水平推力推动连接至支柱的(尚未固定的)横木末端,以迫使横木离开其所陷入的下陷。当波形的振幅相对较浅时,这尤其正确。而使用大致方形的波形的支撑面可以被克服该问题。方波形侧边基本上平行于支柱的纵向轴线延伸并且足够陡峭,以防止陷于势能山谷中的横木末端被水平推力推出。
为了获得最优功能性,支撑突出部——包括其所限定的支撑面——优先地具有一定的最小特征尺寸。例如:
-支撑突出部可优选地从(轴向相邻的)管壁突出在5-30毫米的范围内的一定距离,更优选地10-25毫米的范围,以使得在两个相邻支柱的支撑突出部上松散地支撑横木的初始横木安装步骤方便。突出小于5-10毫米的支撑突出部在支柱稍有变形的情况下可能很容易变得异常。突出大于约25-30毫米的支撑突出部使支柱的存放非常复杂:当支柱被彼此相互堆放时,一个支柱的支撑突出部可卡在另一个支柱上的那些支撑突出部以至于阻止支柱的相对滑动,使得从堆中拿取支柱变得不必要的费力。
-支撑突出部的支撑面上的两个相邻的隆起之间的距离优选地至少3厘米。更大的距离一般允许更平缓地引导侧边,其在安装横木过程中促使自动选择附近的下陷。此外,相应的更宽的下陷减少了在支撑突出部上不准确地放置横木末端的敏感性,并且因此,更宽的下陷更有宽容性。已发现的至少在正弦波形或三角波形上有令人满意地效果的最小距离为3厘米。相邻隆起之间的最大距离必然受到横木管壁圆周的限制,以及所需的沿圆周呈现的下陷的数量。
-波形的下陷至隆起的振幅——在信号理论中通常称为峰-峰振幅——优选至少0.5厘米,并且更优选地至少为1厘米,以限定下陷或势能山谷,使其足够深以可靠地使处于不固定状态的横木末端陷入并将其固定。
根据本发明的详细说明,至少一个支撑突出部的每一个隆起或下陷均可与保持突出部关联。当支柱处于竖直使用方向时,保持突出部可以定位成在轴向上位于各自相关的隆起或下陷的上方。
保持突出部是可选的特征,其可特别地与支撑突出部结合以限定具有平缓侧边以及相对较浅的下陷的支撑面。尽管这样的支撑面在其辅助选择邻近的横木安装位置(通常以下陷的形式)以及使横木末端陷于该位置处的能力方面具有优于现有技术的改进,,但横木的粗糙处理——其有时被需要以迫使横木进入两个支柱之间的地方——可能会超过释放阻力的水平,该释放阻力的水平通过对支撑突出部定尺寸来提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尚未固定的且被自由支撑的横木末端可能会偶尔被推离与支撑突出部的接触,落下,并可能伤及脚手架搭建者。
此问题可通过使保持突出部与支撑突出部的各个隆起或下陷相关联而被克服。使用保持突出部的横木联接部可补充性的设有保持突出部凹槽或槽,其构造为配合地接收支柱的保持突出部。当保持突出部被保持突出部凹槽或槽接收时,联接部相对于支柱联接器至少在平移方面被固定。保持突出部通常可采用较小、大致上半球形螺柱的形式。替代地,保持突出部可成形为棱形角突出部,其能够额外地限制相对于其轴线的旋转自由度。但是应注意到,横木的旋转自由度一般还受到其末端被接收在支撑面的侧边下陷中的事实的限制。横木联接部中的相应的保持突出部凹槽或槽可优选地成形为保持突出部可通过支柱在轴向方向上的相对运动而被接收在其中,其中横木被连接至该支柱。因此,将横木联接部连接至支柱以及将横木联接部从支柱拆除可能需要脚手架搭建者(略微)竖直地抬起横木联接部,其有效地防止了横木意外断开,从而大大提高了脚手架搭建者的安全性。可优选地将保持突出部布置在与其相关的侧边隆起或侧边下陷的轴向上方,但是这不是必需的。例如,当使用相对较宽的横木末端/联接部时,与横木联接部要陷入于其中的下陷相关联的保持突出部可被布置在与所述下陷相邻的其中一个隆起的轴向上方。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的阐释,支柱上至少一个支撑突出部可限定至少两个、并且优选地两个或四个下陷。至少一个支撑突出部的每两个下陷可在切线方向上相互偏移(n×90)度,其中n为1-3范围内的正整数。
典型的脚手架支架构造使用横木,横木从各自支柱以直角或其倍数辐射。即,在同一支撑突出部处连接至同一支柱的两个横木通常可以包括90度、180度或270度的角度。为了促进这样的构造,支撑面的两个或更多个下陷——四个通常足够并且能够实现脚手架的最优的可配置性——可优选地设置为(n×90)度的偏移量,n是范围在1-3之间的正整数。沿支柱的圆周在规则的间隔处具有下陷、并且通常还具有隆起的重要优点是支撑突出部有助于建立整齐对准的脚手架。与其连接的支柱和横木倾向于符合由支撑面的构造所决定的对准。例如,这意味着当两个横木在支柱的径向相反侧处连接至该支柱时(例如,其包括大约180度的角度,并且其纵轴线基本对准),这些横木倾向于迫使支柱沿着使末端陷于其中的下陷与其自身的纵向轴线对准的方向,反之亦然。这是以下事实的后果,即,完全对准——在完全对准的情况下横木以及接收其末端的下陷被布置在同一虚拟轴线上——表示作为整体的节点的(重力)势能最小。
为了使横木能够连接在支柱的不同轴向位置处,基本相同的多个支撑突出部可以沿支柱的纵向方向以规则地间隔开,例如,相互距离在200-600毫米的范围内,如250毫米或500毫米。支撑突出部可优选地布置成使得同一支柱上所有支撑面的隆起和下陷均在轴向上彼此齐平。以这种方式,在不同轴向位置但在相应切向位置处连接至支柱的横木将全部整齐地沿相同方向延伸。
从以上描述可以清楚看出,支撑突出部的支撑面、以及特别地由支承面限定的隆起和下陷构造为与一般由横木联接部形成的横木末端相配合。
因此,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针对脚手架系统的横木。横木可包括具有纵向中心轴线的长形的管壁,以及至少一个横木联接部,该联接部在其末端被连接至长形管壁。横木联接部可包括底部,该底部构造成被支撑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支柱的支撑突出部的支撑面上,并且该底部具有与支撑面的侧边隆起或下陷互补的轮廓,以至于该底部可至少部分地分别配合地接收在所述侧边隆起或侧边下陷上或侧边隆起或侧边下陷中。
在横木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横木联接部的底部具有可至少部分地配合地接收在支撑面的侧边下陷中,优选地使得底部——在完全接收状态下——仅接触下陷的侧边并且使下陷本身保持自由。此实施方式通常是首选的,因为其允许重力将横木联接部引导至附近的下陷中,横木联接部可被楔入地陷于该下陷中。然而,可以设想的是横木联接部的底部可选择地设有能够使其配合地接收在支撑面的侧边隆起的顶部上的轮廓。例如底部可以包括底面中的凹陷,其成形为紧贴地容纳隆起和对其进行限定的侧边的部分。虽然该实施方式并没有提供重力作用的全部益处——即,脚手架搭建者必须在横木联接部以亚稳定状态陷于隆起的顶部上之前将其向上推至隆起的侧边——但该实施方式的确有助于选择横木所需的安装位置,并防止当横木联接部如此陷入后其从支撑面滑落。为了追求最佳易用性,本文致力于第一首选横木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针对架设脚手架框架的方法。本方法包括提供脚手架系统,其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方面的至少一个支柱和至少一个横木。本方法还包括在基本竖直的方向上布置支柱,并且在支柱的至少一个支撑突出部上支撑横木的横木联接部,从而允许重力使底部轮廓滑至与所述支撑面的侧边隆起或侧边下陷配合的接合。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特征以及优点通过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式的以下详细描述并结合附图一起可被更充分地理解,该附图是为了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脚手架系统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节点的示意性立体图,其中支柱具有多个轴向间隔隔开的支撑突出部,每一个支撑突出部限定具有一般正弦波形的支撑面;
图2是脚手架系统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节点的示意性立体图,其中支柱具有多个支撑突出部,每一个支撑突出部限定具有一般正方波形的支撑面;
图3是装配有适于与图1示出的支柱的支撑突出部一起使用的横木联接部的横木末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4是图3示出的横木末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意性截面立体图;
图5是图3示出的横木末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6是图3示出的横木末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意性截面俯视图;
图7是如图3-图6所示的彼此相互对准地接合的两个横木末端的示意立体图;
图8是图7示出的横木组件的示意性截面立体图;
图9是装配有适于与图2示出的支柱的支撑突出部一起使用的横木联接部的横木末端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10是节点的示意立体图,该节点包括两个对准的横木和一个横向的支柱,并且具有布置在后者上的地板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脚手架系统1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节点2的示意性立体图。节点2包括支柱10、两个对准的横木30、和横向的横木30′。可以理解的是,节点2可替代地由支柱10和一个第一横木30,由支柱10和两个第一横木30,由具有一个第一横木10的支柱10和两个第二横木30′,或具有两个第一横木30的支柱和两个第二横木30′组成。
沿虚构的中心纵向轴线Ls延伸的脚手架系统1中的支柱10包括长形管壁12。在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管壁12基本上是圆柱形的;然而,可以设想的是支柱10的可替代的实施方式可以具有非圆形的横截面形状,例如正多边形形状。包括管壁12的支柱10可以由金属加工而成,例如钢、钢板、或铝、或其它合适的材料。
支柱10包括一个或多个支撑突出部14,其可沿相对于中心纵向轴线Ls大致径向向外的方向Rs从管壁12的外表面突出。在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中,支柱10包括多个支撑突出部14,其沿支柱的长度规则地间隔开,例如间隔距离约250毫米或500毫米。
每个支承突出部14可围绕支柱10的管壁12圆周地延伸。当支柱10处于竖直的使用方向时,在各支撑突出部14的上表面可限定环形支撑面16。在相对中心纵向轴线Ls的切线方向Ts上看,该支撑面可以限定交替的隆起18和下陷20。或换句话说,支撑突出部14的支撑面16的轴向/竖直坐标可以在切线方向Ts上发生变化。
在图1描绘的支柱10的实施方式中,各支撑突出部14呈现波浪环的形式,其随着沿管壁12的圆周延伸而限定了支撑面16,该支撑面16按照大致正弦波或三角波形式起伏。可以理解的是,当以金属实施时,例如以镦粗的(upset)凸缘的形式,正弦波侧边的理想变化的斜率可以近似于三角波的直线侧边,而三角波的理想角度的凸/凹可以近似于正弦波弧度的凸/凹,使得这些类型的波形可以在实践中非常相似地呈现。因此,术语“大致正弦”和“大致三角形”可被理解为也指不完美的正弦波或三角波。
图1描绘的支撑面16的波形的周期长度约等于管壁12的圆周的四分之一,使得四个基本上正弦波或三角波的波形配合到该圆周上。因此,支撑面16交替地限定四个隆起18和四个下陷20。在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支撑面16的波形可以具有不同的周期长度,例如管壁12的圆周的一半。不同的支撑突出部14布置成使得支撑面16的隆起18和下陷20在轴向上彼此齐平。这有利于规则脚手架框架的架设,并且确保在不同的轴向位置连接到支柱10的横木30、30′沿各个相同的方向从支柱辐射。
如图1所示的具有正弦波或三角波的支撑突出部14提供了优点,即,其可以轻缓地将支撑在其上的横木30的末端朝向最近的下陷20进行引导,而不考虑在支撑面16上的将该末端首先支撑的点。然而,正弦波和三角波波形的缺点是其倾斜的侧边可使得强力的水平推力推动仍被连接至支柱10的(尚未固定的)横木30从而迫使横木离开其所处于的下陷20。当波形的振幅相对较浅时,尤其如此。通过使用限定较陡侧边的支撑面16,该问题可以被克服,比如,替代地,基本上正方形的波形。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脚手架系统1的节点2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支柱10设有多个支撑突出部14,其各自限定具有大致正方形波形的支撑面16,其同样具有约等于管壁的圆周的四分之一的的周期长度。支撑面16的侧边22平行于支柱的纵向轴线Ls并且是足够陡峭的(相对于水平面),以防止陷于下陷中的横木30的末端34被水平推力推出。
通过管壁12的塑性变形,支撑突出部14可优选地设置在支柱10上。替代地,支撑突出部14可以被分别制造,并随后被滑动至,然后被连接、例如焊接到在支柱的管壁上。然而,后一种选择更费力,因此更加昂贵。
在其示例如图1所示的一实施方式中,支撑突出部14的每个下陷20与典型的螺柱状保持突出部24相关联。像支撑突出部14一样,保持突出部24可优选地通过支柱10的管壁12的塑性变形更好地形成。替代地,其可以被分别制造并随后被连接、例如焊接至管壁12的外侧。当支柱10处于竖直定向时,保持突出部24可定位成在轴向方向上位于各自相关联的下陷20的上方。
保持突出部24与支撑突出部14结合是特别有用的,支撑突出部限定了具有平缓倾斜的侧边22和相对较浅的下陷20的支撑面16。尽管这样的支撑面16在其辅助选择附近横木的安装位置(以下陷的形式)以及在这样的位置使横木末端34陷入的能力方面较现有技术具有重要的改进,然而横木30的粗糙处理——其有时被需要以迫使横木进入两个支柱10之间的位置——可能会超过释放阻力的水平,支撑突出部14定尺寸为提供该释放阻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尚未解锁并可被自由支撑的横木末端34可能偶尔会被推离与支撑突出部14的接触。
一方面,此问题可通过将保持突出部14与各个支撑突出部14的下陷20相关联来克服,并且,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为横木联接部40(连接在横木末端34处)设置保持突出部凹槽或槽78形式的互补设置来加以克服。因此,当横木30被松动地耦接到支柱上(例如,由支柱10的支撑突出部14支撑,但还未固定于其上)时,保持突出部14可以被接收在保持突出部凹槽78中,以便限定横木联接部40相对于支柱10的旋转和/或平移位置。
横木30的构造以及设置在横木的末端处的横木联接部40的构造将在下文参照图3-8加以说明。
横木30可包括长形的管壁32,其具有中心纵向轴线Ll以及两个相反的末端34。至少其中一个末端34可设有横木联接部40,其构造成将横木末端34与支柱10连接。为清楚起见,应当指出,在图1和图2的实施方式中,横木联接部40被设计成两个横木30能够在以相互接合的方式在相同的轴向/竖直水平上连接至支柱10,使得横木30的中心轴线Ll相互对准(也如图7所示)。
横木联接部40可包括底部42,其具有(被构造为)固定地连接到与联接部40相关联的横木30的末端34的第一侧44。为此第一侧44限定底部环50。底部42可还包括置为彼此相反的两个底部翼52。每个底部翼52在远离底部环50的一侧上可设置有底部支撑面48。因而位于底部42的与第一侧44相反的第二侧46处的底部支撑面48用于与支柱10的外表面抵接。以这样的设计,联接钩54的第一端56(将在下面描述)可被连接到底部环50和两个底部翼52二者上。在两个底部翼52之间,钩接收空间可以在底部42的内部形成,该空间可为第二横木30的对应的第二联接部40上的联接钩54提供了接收可能性,该第二横木在同一水平上与支柱10连接。
在图3-8中描绘的联接部40的底部42的重要方面是其各个翼52的外轮廓49特别靠近底部42的第二侧46。应当理解底部42可构造为被支撑在支柱10的支撑突出部14的支撑面16上,如图1所示。更具体地,底部42可构造为能够从支撑面16的隆起18沿其侧边22向着稳定接收于支撑面16的侧边下陷20的状态滑动。为此,联接部40的底部翼52具有与支撑面16的侧边下陷20互补的轮廓49,使得底部42的至少一部分可被配合地容纳在所述侧边下陷20中,并且优选地使得——在一个完全接收状态下——轮廓49仅与侧边22接触,而本身保持与下陷20脱离。光滑的大致凸形轮廓形状是优选的,以促使底部42朝向并进入下陷20的运动。
在图3-8所示的联接部40的实施方式中,底部翼52的轮廓49包括用于与下陷20的侧边22接合的两个相反的凸形渐缩的侧部,以及凸形的稍扁平的顶部,该顶部被设计成本身保持不与下陷20接触。举例来说,图示出了横木联接部40的另—实施方式,其被构造为与支柱10上的支撑突出部14相结合,如图2所示。如图9所示的底部翼52的轮廓49包括两个直的平行的侧部用以与支撑面16的正方形下陷20的侧边22接合,如图2所示,以及直的尖端用以本身与下陷20接触。
联接部40可进一步包括联接钩54,其可以在第一端56处被连接至底部42。联接钩54可形成联接钩支撑面60,其可与底部支撑面48一起限定大致半圆形的支柱接收面48、60。支柱接收面48、60的半径可以基本上对应于支柱10的外径。基本上半圆形的支柱接收面48、60可限定具有中心轴线A的支柱接收空间62,该轴线A在联接部40处于耦接至支柱10的情况下与支柱的中心轴线Ls基本上一致。联接钩54与底部42一起可限定支柱入口64,支柱10可通过该支柱入口64被引入到支柱接收空间62中。
联接部40可进一步包括锁定元件66,其可绕枢轴68铰接地连接至联接钩54。枢轴68可与支柱接收空间62的中心轴线A平行地延伸。锁定元件66可具有锁定位置,在该位置支柱入口64被锁定元件66阻挡。锁定元件66可还具有释放位置,在该位置支柱入口62被释放以使支柱10进入支柱接收空间62或将其从支柱接收空间62取出。锁定元件66在靠近支柱接收空间62的一侧上具有大致为圆形的部段的锁定支撑面76。圆形部段的锁定支撑面76的假想的中心可以与支柱接收空间62的中心轴线A一致。如图3-8中所示的实施方式,锁定元件66被设计成当支柱10被完全压入立柱接收空间62中时会自动进入锁定位置。获得该效果是由于锁定元件66在枢轴68的两侧延伸,而两侧均能够接合在支柱10上。
联接部40可还包括楔部70,该楔部70可以滑动连接至联接钩54上,并且在固定的位置,楔部70可与锁定元件66接合并将此锁定元件保持在锁定位置。在联接部40的替代的实施方式中,楔部70可以由螺栓(未显示)代替,其可被拧紧地(而不是像楔部一样滑动地)插入联接钩54的带螺纹的凹部中,以便与锁定元件66接合并将其保持在锁定位置。
联接部40可另外包括第一楔部凹陷72,其在联接钩54中与联接钩54的第二末端58相邻近,第二末端58远离联接钩54的连接至底部42的第一末端56。楔部70可以可滑动地但不可拆卸地被接收在楔部凹陷72内。这样的设计具有优点,即,当架设脚手架框架时,楔部70不能从联接部40松脱,以至于它总是在附近。此外,防止了楔部70落在一个旁观者或脚手架建设者身上。此外,将楔部70敲击到位允许横木30快速、安全地连接至支柱10。横木30的拆开也可通过敲松楔部70迅速实现。
联接部40可另外包括第二楔部凹陷74,其可设置在联接钩54内与第一末端46相邻近。第二楔部凹陷74可构造成使与第二横木30的对应的第二联接部40的第二楔部70通过,该第二横木在相同水平处与支柱10连接。横木30在相同的轴向/垂直水平处连接至支柱10上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如此,被放置在横木30上的地板部分4可在相同水平处延伸。这是非常有益于安全的。
在从生产以及刚性和强度的方面来看其是被优先考虑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底部42和联接钩54可以作为一个单一铸件被一体地设计。
最后,图10示出了脚手架框架的节点,其包括两个纵向对准的横木30和一个横向布置的横木30′,所有这些都被连接至支柱10。所示出的横向横木30′的联接部40′靠置在两个纵向对准的横木30的联接部40上,该两个纵向对准的横木30在相同的竖直水平处相互接合。两个联轴部40本身被支撑在支柱10的支撑突出部14的支撑面16上,使得其底部42被稳定地布置在相反的下陷中。地板部分4被放置在第二横木30上。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部分地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变化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对附图、公开内容和所附权利要求的研究而在实践所要求的本发明时被理解和实现。在整个本说明书中所参考的“一实施方式”或“实施方式”是指与实施方式相关地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因此,在本说明书的多个地方出现的短语“在一实施方式中”或“在实施方式中”未必都指相同的实施方式。此外,应当指出的是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以形成新的没有明确描述的实施方式。
元件列表
1脚手架系统
2节点
4地板部分
10支柱
12支柱/支柱管的管壁
14支撑突出部
16支撑面
18隆起/重力势能山峰
20下陷/重力势能山谷
22侧边
24保持突出部
30横木
32横木/横木管的管壁
34横木的末端
40横木联接部
42底部
44底部的第一侧
46底部的第二侧
48底部支撑面
49底部支撑面的轮廓
50底部环
52底部翼
54联接钩
56联接钩的第一端
58联接钩的第二端
60联接钩支撑面
62支柱接收空间
64支柱入口
66锁定元件
68枢轴
70楔部
72联接钩中的第一楔部凹陷
74联接钩中的第二楔部凹陷
76锁定支撑面
78保持突出部凹槽
A支柱接收空间的中心轴线
Ls支柱的纵向中心轴线
Ll横木的纵向中心轴线
Rs相对于支柱的纵向轴线的径向方向
Ts相对于支柱的纵向轴线的切线方向

Claims (16)

1.一种脚手架系统(1)的支柱(10),包括:
长形管壁(12),所述长形管壁(12)具有中心纵向轴线(Ls);
至少一个支撑突出部(14),所述至少一个支撑突出部(14)从所述管壁(12)径向地向外突出;
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突出部(14)形成环形支撑面(16),所述支撑面(16)环绕所述管壁(12),并且,从相对于纵向轴线(Ls)的切线方向(Ts)看,当支柱(10)处于竖直方向时,所述支撑面(16)限定交替的隆起(18)和下陷(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柱,其中,支撑突出部(14)通过所述管壁(12)的塑性变形形成,例如通过对所述管壁(12)进行镦粗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柱,其中,所述支撑面(16)限定周期的波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柱,其中,所述支撑面(16)限定大致正弦波形或三角波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柱,其中,所述支撑面(16)限定大致正方形波形。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柱,其中,波形的隆起至下陷的振幅至少是0.5厘米。
7.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柱,其中,从相对于所述支柱的纵向轴线(Ls)的切线方向(Ts)看,两个连续的隆起(18)之间的距离至少是3厘米。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柱,其中,所述支撑突出部(14)的支撑面(16)上的每个隆起(18)或下陷(20)均与保持突出部(24)相关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柱,其中,当支柱(10)处于竖直使用方向时,每个保持突出部(24)轴向地定位在各自的相关联的隆起(18)或下陷(20)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柱,其中,所述支撑面(16)限定至少两个、优选地四个下陷(20)。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柱,其中,所述支撑突出部(14)的支撑面(16)的每两个下陷(20)在切线方向(Ts)上以(n×90)度相互偏移,所述n为1-3范围内的正整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柱,包括多个基本相同的支撑突出部(14),所述支撑突出部(14)沿所述支柱(10)的纵向轴(Ls)规则地间隔开。
13.一种脚手架系统的横木(30),包括:
长形管壁(32),所述长形管壁(32)具有中心纵向轴线(Ll);
至少一个横木联接部(40),所述横木联接部(40)在其末端(34)处被连接至所述长形管壁(32);
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木联接部(40)包括底部(42),所述底部(42)构造为被支撑在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柱(10)的支撑突出部(14)的支撑面(16)上,并且所述底部(42)具有轮廓(49),所述轮廓(49)与所述支撑面(16)的侧边隆起(18)或侧边下陷(20)互补,使得所述底部可以至少部分地分别被配合地接收在所述侧边隆起(18)或侧边下陷(20)上或所述侧边隆起(18)或侧边下陷(20)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横木,其中,所述横木联接部(40)的所述底部(42)包括保持突出部凹槽(78),所述保持突出部凹槽(78)构造成:当所述底部(42)至少部分地分别被配合地接收在所述侧边隆起(18)或侧边下陷(20)上或所述侧边隆起(18)或侧边下陷(20)中时,所述保持突出部凹槽(78)配合地接收保持突出部(24),所述保持突出部(24)与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柱(10)的支撑突出部(14)的支撑面(16)的侧边隆起(18)或侧边下陷(20)相关联。
15.一种脚手架系统,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至少一个支柱(10);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2-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至少一个横木(30)。
16.一种用于架设脚手架框架的方法,包括:
提供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脚手架系统(1);
将支柱(10)布置成处于基本竖直的方向;以及
将横木(30)的横木联接部(40)支撑在所述支柱(10)的至少一个支撑突出部(14)的支撑面(16)上,从而允许重力使得底部的轮廓滑动至与所述支撑面(16)的侧边隆起(18)或侧边下陷(20)配合的接合。
CN201280025117.4A 2011-03-22 2012-03-22 脚手架系统的支柱和横木以及架设该脚手架系统的支柱和横木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477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NL2006450 2011-03-22
NL2006450A NL2006450C2 (en) 2011-03-22 2011-03-22 Standard and ledger of a scaffold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erecting the same.
PCT/NL2012/050180 WO2012128630A1 (en) 2011-03-22 2012-03-22 Standard and ledger of a scaffold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erecting the sa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47750A true CN103547750A (zh) 2014-01-29
CN103547750B CN103547750B (zh) 2016-02-24

Family

ID=45930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511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47750B (zh) 2011-03-22 2012-03-22 脚手架系统的支柱和横木以及架设该脚手架系统的支柱和横木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683380B2 (zh)
EP (1) EP2689080B1 (zh)
CN (1) CN103547750B (zh)
BR (1) BR112013024362A2 (zh)
ES (1) ES2621986T3 (zh)
NL (1) NL2006450C2 (zh)
WO (1) WO201212863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5810A (zh) * 2014-06-02 2017-05-24 斯卡佛姆控股有限公司 脚手架联接器、立柱及脚手架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836564C (en) * 2013-12-12 2021-02-16 Athos Construction Products, Inc. Cup connector for scaffold
USD874680S1 (en) * 2017-01-04 2020-02-04 Furious People Hexagonal rigging block
US10570633B2 (en) * 2017-11-16 2020-02-25 Titan Formwork Systems Llc System for lateral support of shoring posts
WO2021038188A1 (en) * 2019-08-28 2021-03-04 Tecna Display Limited Brackets
CN112727064B (zh) * 2020-12-30 2022-09-02 浙江中成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土建用脚手架连接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262629A (fr) * 1960-04-19 1961-06-05 Dispositif de fixations par assemblages, pour tubulures
GB1278243A (en) * 1968-09-24 1972-06-21 Alfred Victor Elson Mounting arrangements for scaffolding
CN2280737Y (zh) * 1996-08-12 1998-05-06 梁春生 旋扣式钢管脚手架连接件
US6062341A (en) * 1998-09-11 2000-05-16 Safway Steel Products Inc. Guard rail stud adap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449124C3 (de) 1974-10-16 1980-01-03 Eberhard 7129 Gueglingen Layher Verbindungsvorrichtung für Gerüstelemente
SE412782B (sv) * 1978-11-22 1980-03-17 Perma System Ab Fastsettningsanordning for fastsettning av en markis' frontprofilskena vid fallarmarna
DE3121141A1 (de) * 1981-05-27 1982-12-30 Rodiac Intercessor Ltd., Zug Schnellbaugeruest sowie kupplungseinheit zur verbindung eines staenderrohres mit insbesondere laengs-, bzw. quer-, bzw. diagonalriegeln, sowie staenderrosette mit dazu gehoerendem kupplungsorgan
US6318572B1 (en) * 2000-07-20 2001-11-20 Yung Lin Lai Multifunctional knockdown rack structure
US6575652B2 (en) * 2001-01-16 2003-06-10 Kurt F. Krauss Structural couplings and system
US7530540B2 (en) * 2005-12-15 2009-05-12 Haworth, Ltd. Upright post with mounting collar
US20120228060A1 (en) * 2008-06-10 2012-09-13 Rogers Peter J High capacity vertical member for use with modular scaffolding
NL2003206C2 (nl) * 2009-07-15 2011-01-18 Scafom Internat B V Steigersysteem, alsmede koppeling, liggerbuis en staanderbuis bestemd voor een dergelijk steigersyste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262629A (fr) * 1960-04-19 1961-06-05 Dispositif de fixations par assemblages, pour tubulures
GB1278243A (en) * 1968-09-24 1972-06-21 Alfred Victor Elson Mounting arrangements for scaffolding
CN2280737Y (zh) * 1996-08-12 1998-05-06 梁春生 旋扣式钢管脚手架连接件
US6062341A (en) * 1998-09-11 2000-05-16 Safway Steel Products Inc. Guard rail stud adapter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5810A (zh) * 2014-06-02 2017-05-24 斯卡佛姆控股有限公司 脚手架联接器、立柱及脚手架系统
CN106715810B (zh) * 2014-06-02 2019-07-12 斯卡佛姆控股有限公司 脚手架联接器、立柱及脚手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321908A1 (en) 2014-10-30
ES2621986T3 (es) 2017-07-05
NL2006450C2 (en) 2012-09-25
CN103547750B (zh) 2016-02-24
EP2689080A1 (en) 2014-01-29
EP2689080B1 (en) 2017-03-01
WO2012128630A1 (en) 2012-09-27
BR112013024362A2 (pt) 2016-12-20
US9683380B2 (en) 2017-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47750B (zh) 脚手架系统的支柱和横木以及架设该脚手架系统的支柱和横木的方法
AU2011209619B2 (en) Scaffold system and method
US9651019B2 (en) Arrangement to align a part of a wind turbine
KR101310842B1 (ko) 보 시공용 거푸집조립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시공방법
JP5422075B1 (ja) 足場または支保工の支柱用鋼管
CN101736896B (zh) 十字盘脚手架
WO2019182457A1 (en) A structural support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providing a node section for use in a structural support system
CN108330984B (zh) 踏板角度可调的组装式爬梯
WO2011005087A1 (en) Forkhead for use in a modular scaffold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ng a scaffold frame using the same
CN114278066B (zh) 脚手架节点和脚手架部段以及构造此脚手架部段的方法
KR200432863Y1 (ko) 난간파이프 결합구조
CN214459613U (zh) 一种装配式桥梁用护栏
CA2979935A1 (en) Articulated dismountable modular scaffolding
EP0004179B1 (en) Tubular scaffolding coupling
CN211113196U (zh) 多功能折叠装配式操作平台
CN108824955A (zh) 一种钢栏杆连接结构
CN202090616U (zh) 一种施工过程中楼梯的防护装置
CN208024674U (zh) 一种连接插杆
CN201574572U (zh) 角度可调操作平台挂架
CN206397105U (zh) 用于风力发电机混凝土塔筒模具的安装平台
CN104481127A (zh) 一种刚性连接高强模板支承体系
CN212176550U (zh) 一种锥壳型屋顶支模体系
CN212002197U (zh) 可自由装拆的连墙件
CN210888129U (zh) 一种通用式建筑施工楼梯安全防护栏
CN210798355U (zh) 一种楼梯临边临时防护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24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