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47147B - 灵长类动物的束缚器 - Google Patents

灵长类动物的束缚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47147B
CN103547147B CN201280001621.0A CN201280001621A CN103547147B CN 103547147 B CN103547147 B CN 103547147B CN 201280001621 A CN201280001621 A CN 201280001621A CN 103547147 B CN103547147 B CN 1035471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aging container
partition wall
binder
monkey
prim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162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47147A (zh
Inventor
永田良一
加岛政利
孙谷弘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anslational Research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anslational Research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anslational Research Ltd filed Critical Translational Research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471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71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471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71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15/00Devices for taming animals, e.g. nose-rings or hobbles; Devices for overturning animals in general; Training or exercising equipment; Covering boxes
    • A01K15/04Devices for impeding movement; Devices for impeding passage through fencing, e.g. hobbles or the like; Anti-kick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1/00Housing animals; Equipment therefor
    • A01K1/02Pigsties; Dog-kennels; Rabbit-hutches or the like
    • A01K1/03Housing for domestic or laboratory animals
    • A01K1/031Cages for laboratory animals; Cages for measuring metabolism of anim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1/00Housing animals; Equipment therefor
    • A01K1/02Pigsties; Dog-kennels; Rabbit-hutches or the like
    • A01K1/03Housing for domestic or laboratory anim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1/00Housing animals; Equipment therefor
    • A01K1/06Devices for fastening animals, e.g. halters, toggles, neck-bars or chain fastenings
    • A01K1/0613Devices for immobilisation or restraint of animals, e.g. chu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Housing For Livestock And Bird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 Handcart (AREA)
  • Wing Frames And Configurations (AREA)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 Grates (AREA)

Abstract

一种灵长类动物的束缚器,在束缚器内利用可前后移动的分隔壁限制灵长类动物时,通过减轻导致其四肢的根部损伤的、四肢的根部与分隔壁的格子的纵梁的摩擦,降低乃至消除该损伤。灵长类动物的束缚器(10)具有:具有两侧面、顶面及底面的收纳体(20);可开闭收纳体(20)的背面侧的背面门(50);在收纳体(20)的内部可前后移动地形成且在收纳体(20)内部的所希望的位置可固定地形成的分隔壁(30),其中,在使灵长类动物的四肢向正面方向伸出而进行固定时,在该四肢的根部抵接的分隔壁(30)的纵梁部件(31)的部位,相对于该纵梁部件(31)可旋转地外插有保护筒(33)。

Description

灵长类动物的束缚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灵长类动物用作实验动物进行实验时将其在该实验期间暂时束缚的束缚器的改良。
背景技术
在对人类病情的诊断或者疾病的治疗等使用的医药品进行研发时,为了事先调查该药剂对于人体会有怎样的影响,必须将药剂应用于动物来确认其效果。
作为用于此的实验动物,使用有老鼠、野鼠、猪、兔子、猴子及其他多种动物。但是,在对应用于人类的药剂的效果进行最可靠地调查时,使用灵长类动物(以下称为“猴子”)是最合适的。
但是,为了对猴子经口喂药、经鼻胃内喂药或静脉注射、或者对猴子采血、或者对其瞳孔的状态等进行诊断、或者根据需要而按压猴子的头部时,需要使猴子不自由地动来动去。因此,作为限制猴子的动作而容易地进行操作的束缚器,例如提出有专利文献1~3这样的束缚器。
这些束缚器是使猴子从饲养猴子用的主笼子向束缚器中移动并在该状态下进行上述各操作的装置。
这些束缚器通常在背面侧设有开闭自如的闸门,且在该背面侧也设有用于将束缚器勾挂在主笼子的正面进行固定的钩。
这些束缚器通常如下使用。即,以使主笼子正面的开闭自如的门和上述闸门一致的方式用上述钩将束缚器固定。而且,将主笼子的门和闸门同时开放,将猴子赶入束缚器,之后闭锁闸门,完成猴子向束缚器的移动。
使猴子向束缚器移动后,将连接有操作把手的分隔壁向进深侧压入,将猴子赶入背面侧,且以限制其动作的状态进行目标处置。另外,根据该处置的目的,有时也将猴子的四肢从分隔壁的格子间向正面侧拉出,用绳子等将其捆绑在操作把手等上限制其动作。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8-24506号公报
专利文献2:WO2011/016546A1
专利文献3:WO2011/016547A1
如上所述,在将束缚器内的猴子的四肢从分隔壁的格子间向正面侧拉出并用绳子等将其捆绑于操作把手等上限制其动作的情况下,四肢的根部、即腋下部及鼠径部与构成分隔壁的格子的纵梁较强接触,此时,导致这些部位摩擦,导致皮肤发红,或者根据情况的不同,接触的部位的皮肤糜烂或剥离等各种损伤。这样的损伤不仅损害猴子的健康,而且对于实验的精度也带来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课题在于,在利用束缚器进行限制时,通过减轻这样的成为猴子的四肢根部的损伤的原因的、四肢根部与分隔壁的格子的纵梁的摩擦,降低乃至消除这样的损伤。
另外,本发明在上述第一课题的基础上,第二课题在于,也降低乃至消除捆绑猴子的四肢时的四肢前端的损伤。
进而,本发明在上述第一或第二课题的基础上,第三课题在于,在使猴子从主笼子移动到束缚器内后将背面侧的闸门闭锁并锁止时,降低乃至消除因该锁止机构而损伤猴子的尾巴或四肢的可能性。
另外,本发明在上述第一、第二或第三课题的基础上,第四课题在于,使束缚器在成年猴子中身形大小不同的公猴及母猴中共通使用。
(1)第一方面
为了解决上述第一课题,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灵长类动物的束缚器,灵长类动物的束缚器,其具有:收纳体,其具有两侧面、顶面及底面;背面门,其设于所述收纳体的背面侧,通过上下滑动而可开闭所述收纳体的背面侧;分隔壁,其从正面侧堵塞所述收纳体的内部,并且在所述收纳体的内部可前后移动地形成,能够固定在所述收纳体内部的所希望的位置;一对操作把手,其由从所述分隔壁向正面侧平行延伸的上边部及下边部和将这些上边部及下边部的各前端连结的垂直部构成;一对插销部件,其从所述分隔壁向正面侧在所述上边部与下边部之间平行地延伸,并且前端与所述垂直部连结;锁止装置,其设于所述收纳体的正面两侧,并且用于将所述插销部件固定在所希望的位置,其中,所述分隔壁及所述背面门以及所述收纳体的两侧面、顶面及底面将纵梁部件和横梁部件组装成网格状而形成,并且,在所述分隔壁的纵梁部件中的、使灵长类动物的四肢向正面方向伸出而进行固定时该四肢的根部抵接的部位,相对于所述纵梁部件可旋转地外插有保护筒。
在此,本发明中所说的“正面”是指作业者与束缚器相对时的跟前侧的面。而且,“背面”是指与正面相反的面、即作业者与束缚器相对时的进深侧的面。
而且,“收纳体”具有两侧面、顶面、底面的各壁面。换言之,作为基本的方式,可以形成为使正面及背面开放的大致箱型。但是,作为本发明的收纳体,不限于正面及背面完全开放的方式。即,背面侧只要可开放为至少可以作为猴子的出入口使用的程度即可。另外,优选正面侧考虑操作的容易度等而开放,但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开放的方式。例如通过在正面侧或背面侧设置用于加强收纳体的构造的部件等,也可以形成为正面侧或背面侧的一部分不开放的方式。
但是,该收纳体的各壁面分别通过将纵梁部件和横梁部件组装成网格状而形成。此外,在此所说的“网格状”是指只要将纵梁部件和横梁部件以彼此正交的方式固定并形成壁面即可,也可以不是将各棒状部件等间隔地配置这样的严格意义上的网格状。即,也包含纵梁部件或横梁部件的一部分折断这样的方式。此外,将顶面及底面的“纵”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将“横”方向设为左右方向。
另外,“背面门”是设于所述收纳体的背面侧且通过上下滑动而可开闭所述收纳体的背面侧的门。即,通过开放该背面门,可以从收纳体的背面侧收纳猴子。而且,通过闭塞该背面门,可以将收纳的猴子封入收纳体的内部。
“分隔壁”是从正面侧闭塞所述收纳体的内部并且通过一对操作把手可在所述收纳体的内部前后移动地形成的分隔壁。而且,该分隔壁可以在所述收纳体内部的所希望的位置固定。通过这样形成,使该分隔壁在收纳体的内部前后移动,可以限制所收纳的猴子的可动范围。具体而言,通过在收纳了猴子后使分隔壁向背面侧移动,收纳体的猴子的收纳空间缩窄,可以限制猴子的动作。而且,该分隔壁由于可在所述收纳体内部的所希望的位置进行固定,故而能够在限制了猴子的动作的状态进行固定。此外,在此所说的分隔壁的固定是指只要至少阻碍分隔壁向扩大猴子的收纳空间的方向的移动即可,也可以使分隔壁向缩窄猴子的收纳空间的方向的移动自由进行。此外,分隔壁的固定,具体而言通过所述一对插销部件及与其各自对应的锁止装置进行。
而且,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在分隔壁的纵梁部件中的、进行固定时猴子的四肢的根部抵接的部位安装有保护筒。该保护筒是指旋转自如地外插于纵梁部件的相应的部位的保护筒。由此,可以增大纵梁部件的相应部位的直径,且可以减小向抵接部位的压力。另外,由于该保护筒旋转自如,故而在抵接部位动作的情况下,随之旋转,由此降低摩擦。
(2)第二方面
为了解决上述第二课题,本发明第二方面,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在所述插销部件的下边侧形成有多个锯齿状的锁止用槽,在所述锁止装置设有与所述锁止用槽卡合的卡合键,通过使所述多个锁止用槽中的任意一个与所述锁止装置的卡合键卡合,所述分隔壁能够固定在所述收纳体内部的所希望的位置。
即,在捆绑被插销部件限制的猴子的手足时,由于锁止用槽向下形成,所以能够降低乃至防止捆绑的手足的损伤。
(3)第三方面
为了解决上述第三课题,本发明第三方面,在上述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基础上,将所述背面门的锁止部分设于所述顶面侧。
即,在使猴子移动到收纳体内后,将背面门闭锁并将其锁止的部分设于顶面侧,因此,能够降低乃至防止进行该锁止时与底面接触的尾巴或手足受到损伤。
(4)第四方面
为解决上述第四课题,本发明第四方面,在上述第一、第二或第三方面的基础上,在所述收纳体的两侧面设有为了变更纵梁部件间的间隔而在上下方向可滑动的侧面闸门。
由此,可以根据收纳的猴子的大小通过该侧面闸门70的开闭来调节实验者从侧面向实验所需的上收纳体内放入手的格子部分的宽度。由此,可以防止小猴子、例如母猴子从过多增大的格子部分的宽度逃脱。
本发明如上构成,因此,实现下述的效果。
即,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的构成,通过减轻利用束缚器进行限制时成为猴子的四肢根部的损伤的原因的、与分隔壁的格子的纵梁的摩擦,能够降低乃至消除这样的损伤。
另外,根据上述第二方面的构成,在上述第一方面的效果的基础上,也能够降低乃至消除限制猴子的四肢时的四肢前端的损伤。
而且,根据上述第三方面的构成,在上述第一或第二方面的效果的基础上,能够降低乃至消除在使猴子从主笼子移动到束缚器内后,将背面侧的闸门闭锁并锁止时,该锁止机构损伤猴子的尾巴或四肢的可能性。
另外,根据上述第四方面的构成,在上述第一、第二或第三方面的效果的基础上,能够将束缚器在成年猴子中身形大小不同的公猴及母猴间通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束缚器的正面图,其中省略了操作把手及插销部件;
图2是图1的分隔壁的正面图;
图3是图1的束缚器的左视图;
图4是图1的束缚器的背面图,其中省略了钩;
图5是图1的束缚器的俯视图,其中省略了分隔壁、操作把手及插销部件;
图6(A)是利用图1的束缚器进行限制时使用的捆绑带的表面,(B)是捆绑带的背面;
图7(A)是表示图6的捆绑带进行捆绑前的状态的示意图,(B)是标示捆绑之一例的示意图,(C)是捆绑的其它例的示意图;
图8是为了说明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的束缚器的概要而省略构成网格的纵横梁等进行表示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9是将图8的束缚器的骨架局部切开表示的概略立体图;
图10是为了说明固定图8的束缚器的门的锁止棒而将局部而将局部形成为截面进行表示的概略侧面图;
图11是将图8的束缚器的顶部门半开表示的立面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图8的束缚器的分隔壁的概略立体图;
图13是图8的束缚器的分隔壁的锁止和键装置的概略侧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5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束缚器10)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束缚器10以收纳体20、背面门50、分隔壁30为主要部件构成。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束缚器10通过收纳体20、背面门50以及分隔壁30形成箱状的笼子。
(收纳体20及背面门50)
如图1所示,收纳体20通过将圆棒状的不锈钢材料组装成网格状并形成壁面,形成两侧面、顶面和底面。而且,正面和背面开放。
如图4所示,在背面侧设有通过上下滑动而使收纳体20的背面侧可开闭的背面门5。该背面门50的上端以向收纳体20的上方突出且容易拉向上方的方式形成。
该背面门50在图3及图4所示的状态下闭塞收纳体20的背面侧,但如果如下地向上方拉起,可开放收纳体20的背面侧。即,如图3及图4所示,在收纳体20中,与背面门50的左右支柱平行地立设有与各支柱相对应的棒状的背面门导向部件21。而且,背面门50的下端部形成有环部51,通过使背面门导向部件21穿过环部51的孔,能够使背面门50沿背面门导向部件21向上方滑动。另外,背面门导向部件21的上方端弯曲成倒U形,形成弯曲部21a。因此,将背面门50向上方提起的结果是,当背面门5的环部51到达该弯曲部21a时,将背面门50的上方侧向跟前拉倒,能够将背面门50重叠置于收纳体20的顶面。由此,能够保持将收纳体20的背面侧开放的状态,能够以在该状态下自由进行作业的方式形成。
另外,用于维持背面门50的闭锁状态的背面门锁止装置22设于收纳体20的顶面的后端附近(参照图5)。
此外,该束缚器10假设安装于饲养猴子的笼子的正面的格子的横梁上进行使用。因此,在收纳体20的背面的上部和下部的适当位置设有钩23。即,通过将该钩23挂在笼子的正面的格子的横梁上,可以将束缚器10固定于笼子上。而且,在笼子的正面设有作为猴子的出入口的门。若在将束缚器10固定于笼子上后将笼子的门和背面门50开放,则笼子的内部和束缚器10的内部连通,可以使笼子内的猴子向束缚器10移动。
图5是从上方观察到的本实施方式的束缚器10的俯视图,如该图5所示,为从上部取放收纳于束缚器10中的猴子,在收纳体20的顶面设有顶部门60。该顶部门60通过顶部门锁止装置26可锁止的方式形成,不能够从内部容易地开放。另外,该顶部门60的格子前后方向的间隔形成为比收纳体20顶面的格子前后方向的间隔宽。因此,从顶部门60的格子间向猴子点眼药水等从猴子的上方进行处理的实验操作变得容易。
另外,如图3所示,在收纳体20的两侧面设有在上下方向可滑动的侧面闸门70。该侧面闸门70仍通过设于两侧面的侧面闸门锁止装置27固定。例如,图3所示的状态表示将侧面闸门70通过侧面闸门锁止装置27固定于闭锁位置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位于该侧面闸门70后方的侧面操作空间28的格子宽度窄。因此,该状态在将母猴那样身形较小的猴子用作被验体的情况下,适于防止猴子从该侧面操作空间28逃脱。另一方面,如果暂时解除该侧面闸门锁止装置27,使侧面闸门70向上方滑动,然后使侧面闸门锁止装置27还原,则侧面闸门70在移动到上方的开放位置被固定。在该状态下,与上述的闭锁位置的情况相比,侧面操作空间28的格子的宽度变宽。该状态适合于将公猴那样身形较大且不可能从侧面操作空间28的格子逃脱的猴子用作被验体的情况。此外,该侧面操作空间28是实验者从此插入手并对其中的猴子进行规定的操作时利用的,只要其中的猴子不可能逃脱,则期望该宽度尽可能地大。另外,也可以与作为被验体使用的猴子的大小无关,仅在实验上需要的情况下将该侧面闸门70以开放状态固定,且在不需要的情况下将其以闭锁状态固定。
另外,在收纳体20的两侧面设有搬运用把手24,以可以容易地进行束缚器10自身的移动的方式形成。此外,该搬运用把手24的宽度考虑钩挂并垂吊实验所需的器具时的方便性,设计为比现有件大。
而且,在收纳体20的底面设有用于将束缚器10稳定地置于地上的脚部29。
(分隔壁30)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分隔壁30进行说明。
分隔壁30安装于收纳体20上,缩小收纳体20内的猴子的收纳空间,由此限制猴子的动作。该分隔壁30位于收纳体20的内部,在其中可前后移动。而且,在该分隔壁30的正面侧连结有供该移动操作用的操作把手40和用于将移动后的分隔壁30固定在收纳体20内部的任意位置的插销部件44(其中,图1及图2中省略操作把手40及插销部件44。)。
分隔壁30从正面侧堵塞收纳体20的内部,并且使收纳体20内部前后可移动地形成,进而,被固定在收纳体20内部的所希望的位置。即,收纳体20的内部通过分隔壁30前后隔开。另外,如图2所示,分隔壁30的壁面与收纳体20的壁面同样地,成为将纵梁部件31和横梁部件32组装成网格状的构造。在构成该分隔壁30的纵梁部件31中的、位于贯通宽度方向的两根横梁部件32的上下且位于靠中央的四根纵梁部件31上,外插有内径比这些纵梁部件31的外径大的管材。将这些管材称作保护筒33。这些保护筒33为以足够的游隙外插于位于其内部空间的纵梁部件31的状态,因此,相对于这些纵梁部件31自如旋转。另外,构成分隔壁30的横梁部件32中位于最下方的部分由中央部分分断。将该分断后的部分称作分断部34。该分断部34例如在将公猴用作被验体的情况下,在实验上必要时用于使其睾丸容易从底面出来。
而且,如上所述,在该分隔壁30上,正面观察左右连结两个向跟前侧延伸的侧面观察为コ形的操作把手40。具体而言,该操作把手40通过上下平行的上边部41及下边部42和连结它们的前端的垂直部43,侧面观察呈コ形。而且,通过将该操作把手40向进深按压,可以使分隔壁30向背面侧移动,并且通过将操作把手40拉向跟前,可以使分隔壁30向正面侧移动。
另外,在左右各操作把手40的上边部41与下边部42之间,与其平行地设有板状的插销部件44。该插销部件44分别插入设于收纳体20的分隔壁锁止装置25的插销部件插入口25a。由此,该分隔壁锁止装置25还起到对分隔壁30的前后移动进行引导,同时将分隔壁30固定在收纳体20内部的所希望的位置的作用。即,在该插销部件44上,在下面形成有锯齿状的锁止用槽45,其与设于插销部件插入口25a之下的分隔壁锁止装置25的卡合键25c(参照图3)啮合。由此,分隔壁30虽然能够向背面方向自如移动,但不能向正面方向自如移动。此外,在欲使分隔壁30向正面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只要使其在通过将分隔壁锁止装置25的解锁销25b向下方操作从而解除了插销部件44的锁止用槽45和分隔壁锁止装置25的卡合键25c的卡合的状态下移动即可。
(使用例)
该束缚器10的具体的使用例如下。
首先,在收纳猴子的笼子的正面格子的横棂上勾挂上束缚器10的钩23,将束缚器10固定于笼子上。
然后,操作分隔壁锁止装置25的解锁销25,解除分隔壁锁止装置25的卡合键25c和插销部件44的锁止用槽45的卡合,将操作把手40拉向跟前。由此,使分隔壁30向正面侧移动,使收纳体20内的猴子的收纳空间足够大。
接着,将背面门50拉向上方,并将其上方侧向跟前拉倒,将其重叠置于收纳体20的顶面。由此,将收纳体20的背面侧开放。然后,打开笼子的门,使笼子和束缚器10的内部连通。在该状态下,使猴子向束缚器10的内部移动。
使猴子移动到束缚器10的内部后,使背面门50下降,同时关闭笼子的门。然后,利用顶部门锁止装置26将背面门50锁止。
然后,将操作把手40向进深按压,由此使分隔壁30向背面侧移动。由此,可以缩小收纳体20内的猴子的收纳空间,限制猴子的动作。
限制了猴子的动作后,将猴子的四肢从四根保护筒33的各自处于外方的格子向正面拉出。拉出的四肢中,将上肢通过绳子等捆绑到插销部件44,将下肢通过绳子等捆绑到操作把手40的下边部42,由此分别进行束缚。此时,通过保护筒33增大抵接部分的半径,由此可以降低四肢的根部碰到纵梁部件31并摩擦的地方因摩擦带来的压力。另外,即使四肢的抵接部分动作,通过使保护筒33相对于纵梁部件31转动,也能够降低摩擦带来的压力。
此外,在固定该四肢时,优选使用图6所示那样的捆绑带80。该捆绑带80在带状布片的表背的各中央区域安装面扣件的环面81,在表侧的一端区域及背侧的另一端区域安装有面扣件的钩面82(这些环面81和钩面82也可以彼此交替。)。而且,如图7(A)所示,在四肢L与操作把手40(以下简称为插销部件44或下边部42)之间夹持该捆绑带80,将彼此的面的钩面82粘接于其它面的环状面81,由此,如图7(B)所示,可以正面观察8字状地将四肢L捆绑在操作把手40上。此外,如图7(C)所示,通过将各面的钩面82粘接于同一面的环面81,也可以进行四肢L的捆绑,此时可以以方便的方法进行捆绑。
(其它)
以下,对其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该实施方式的灵长类动物的束缚器10将金属制的顶面格子部11、侧面格子部12、底面格子部13一体连接,构成前面和后面开放的长四边形的收纳体20,在该开放的后面设有通过向上方移动而打开的用于使猴子出入束缚器10的网格状的背面门50。此外,该背面门50的上端向顶面格子部11的更上方突出,便于手动操作。
在收纳体20的后面配置有以能够在收纳体20的底面格子部13上滑动的方式架设于收纳体20内且可以固定于收纳体20内部的所希望位置的网格状的分隔壁30。
束缚器10通常安装于饲养猴子的笼子的前面的格子的横梁上使用。因此,在侧面格子部12的后端的纵框12a的上部和下部的适当的位置固定有钩23。
如图9所示,从顶面格子部11的两侧端的横框部件11a朝向收纳体20的后方在上方形成倒U形的弯曲部21a,设有向下方伸长的背面门导向部件21。
以沿这些背面门导向部件21使背面门50在上下方向移动而进行开闭的方式进行安装。因此,背面门50的下端的横框部件52的两端形成在环部51上,且在其中穿过背面门导向部件21。将背面门50抬起使其全开,在环部51达到背面门导向部件21上部的弯曲部21a的位置,将使背面门50向跟前倾倒90度而打开的背面门50重叠置于收纳体20的顶面格子部11上,由此可以将背面门50保持为开放状态。此外,在纵框12a的上端固定有横梁12b,从背面支承背面门50。
为了将背面门50保持在闭塞状态,如图10所示,沿底面格子部13的中央的外侧面从收纳体20的前面达到背面门50下端的横框部件52的锁止棒13a以可以在底面格子部13移动的方式被安装于固定在底面格子部13下端的横梁13b上的支持部件13c上。此外,在该锁止棒13a的前端设有对其进行操作的把手13d。
在背面门50下端的横框部件52上固定有从中央部向下方突出的锁止棒13a的承受部件53。在该承受部件53上形成有锁止棒13a的自由端嵌合的开口54。
锁止棒13a利用安装于底面格子部13的适当的弹簧装置13e将锁止棒13a的自由端向承受部件53的开口54方推压,在将背面门50设为闭塞状态时以背面门50不能上下移动的方式进行锁止。
如图11所示,为了从上部接近收纳于束缚器10中的猴子,可以利用顶面格子部11的格子的横梁的一部分枢装网格状的顶部门60。此外,该顶部门60以不能从内部容易开放的方式通过适当的装置锁定在网格的横梁的一部分上。
在收纳体20的侧面格子部12,可以在适当位置的横梁上固定束缚器10的搬运用把手24。
网格状的分隔壁30以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插入收纳体20的内部,将闭塞的背面门50与分隔壁30之间的猴子进入的空处S缩小为所希望的大小,使猴子在空处S内不能自由移动。
为实现该目的,如图12所示,将固定于网格状的分隔壁30两侧的纵框部件35的上部和下部且从此分别向前方以规定长度水平伸长的分隔壁30的移动用的上边部41和下边部42固定在位于前端的垂直部43的两端。
在分隔壁30的纵框部件35和垂直部43,在分隔壁移动用的上边部41与下边部42的中间部,使分隔壁30在收纳体20的后方、即背面门50的方向能够自由移动,但为了阻止向其相反的前方的移动,在上面固定有形成锯齿状的锁止用槽45的插销部件44。
为了与具有锁止用槽45的插销部件44协同动作,将分隔壁30固定于收纳体20内部的所希望位置,在侧面格子部12前端的纵框部件12c安装有分隔壁锁止装置25。
如图13所示,该分隔壁锁止装置25由壳体25d、承受配置于其上端的弹簧25e的作用且从壳体25d的下端突出并与插销部件44的锁止用槽45啮合的卡合键25c构成。
为了对抗弹簧25e的力而拉起卡合键25c,解除锁止用槽45和卡合键25c的卡合,使分隔壁30能够向背面门50自由移动,在壳体25d上设有纵槽25f,固定于卡合键25c的解锁销25b可滑动,以使卡合键25c在上方移动。
该实施方式的灵长类动物的束缚器10以至此详细所说明的方式构成,因此,为了使用其对猴子进行药物的给药之外的实验,在收纳有猴子的笼子的前方的格子的横梁上挂上束缚器10的钩23,将束缚器10固定在笼子上。
然后,提起分隔壁锁止装置25的解锁销25b,使卡合键25c从插销部件44的锁止用槽45脱离,使分隔壁30自由移动,固定在使束缚器10的背面门50与分隔壁30之间的猴子收纳部的空处S充分变大的位置。
因此,将锁止棒13a的把手13d向实验者一方拉向跟前,将锁止棒13a的自由端从背面门50的承受部件53的开口54拔出,解除背面门50的锁定,在将背面门50向上方打开并与收纳体20的顶面格子部11的上面重叠后,打开笼子的门使猴子进入收纳体20的内部的空处S。
为了将猴子从笼子容易地移入束缚器10,可以预先在猴子上放置脖圈,使用与其协同动作的棍棒等。
如果猴子未进入束缚器10的空处S,则将背面门50和笼子的门闭塞并接着将分隔壁30向背面门50一方移动来缩小空处S,使猴子不能自由动作。尽管这样猴子也动作的情况下,在预先安装于猴子的脖圈的环内插入棒,利用格子固定棒来限制猴子的动作。
在将猴子在束缚器10内这样设为限制状态后,例如将猴子的脚等从分隔壁30的格子间拉出,能够进行注射等其它操作,另外,可以打开顶部门60而接近猴子的头部等。
这样,如果使用该实施方式的灵长类动物的束缚器10,则实验者可以单独将猴子从笼子放入束缚器10内并限制猴子的动作,因此,能够不受猴子的危害而顺利地进行所希望的实验。
另外,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束缚器10,不需要如以往那样多人按住猴子,所以不会对猴子带来精神的压力,可以在正常的状态下得到实验的结果。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在将灵长类动物用作实验动物进行实验时在该实验期间暂时收纳猴子的束缚器。

Claims (5)

1.一种灵长类动物的束缚器,其具有:
收纳体,其具有两侧面、顶面及底面;
背面门,其设于所述收纳体的背面侧,通过上下滑动而可开闭所述收纳体的背面侧;
分隔壁,其从正面侧堵塞所述收纳体的内部,并且在所述收纳体的内部可前后移动地形成,能够固定在所述收纳体内部的所希望的位置;
一对操作把手,其由从所述分隔壁向正面侧平行延伸的上边部及下边部和将这些上边部及下边部的各前端连结的垂直部构成;
一对插销部件,其从所述分隔壁向正面侧在所述上边部与下边部之间平行地延伸,并且前端与所述垂直部连结;
锁止装置,其设于所述收纳体的正面两侧,并且用于将所述插销部件固定在所希望的位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壁及所述背面门以及所述收纳体的两侧面、顶面及底面将纵梁部件和横梁部件组装成网格状而形成,并且,
在所述分隔壁的纵梁部件中的、使灵长类动物的四肢向正面方向伸出而进行固定时该四肢的根部所抵接的部位,相对于所述纵梁部件可旋转地外插有上下两对保护筒,
在各对保护筒之间至少存在一根纵梁部件,
在各保护筒的外方设有将所述四肢分别向正面方向拉出的格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灵长类动物的束缚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插销部件的下边侧形成有多个锯齿状的锁止用槽,
在所述锁止装置设有与所述锁止用槽卡合的卡合键,
通过使所述多个锁止用槽中的任意一个与所述锁止装置的卡合键卡合,所述分隔壁能够固定在所述收纳体内部的所希望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灵长类动物的束缚器,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背面门的锁止部分设于所述顶面侧。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灵长类动物的束缚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收纳体的两侧面设有为了变更纵梁部件间的间隔而在上下方向可滑动的侧面闸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灵长类动物的束缚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收纳体的两侧面设有为了变更纵梁部件间的间隔而在上下方向可滑动的侧面闸门。
CN201280001621.0A 2012-05-22 2012-10-01 灵长类动物的束缚器 Active CN1035471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16136A JP5074635B1 (ja) 2012-05-22 2012-05-22 霊長類の保定器
JP2012-116136 2012-05-22
PCT/JP2012/075307 WO2013175652A1 (ja) 2012-05-22 2012-10-01 霊長類の保定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47147A CN103547147A (zh) 2014-01-29
CN103547147B true CN103547147B (zh) 2016-01-13

Family

ID=47277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1621.0A Active CN103547147B (zh) 2012-05-22 2012-10-01 灵长类动物的束缚器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9363979B2 (zh)
EP (1) EP2853157B1 (zh)
JP (1) JP5074635B1 (zh)
KR (1) KR101412501B1 (zh)
CN (1) CN103547147B (zh)
CA (1) CA2873345C (zh)
PH (1) PH12014502610A1 (zh)
RU (1) RU2603028C2 (zh)
WO (1) WO20131756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77864B (zh) * 2014-09-02 2020-01-03 北京中科灵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猴多功能组合型实验笼
CN104970782B (zh) * 2015-07-15 2017-09-29 广西南宁灵康赛诺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套用于清醒状态测量灵长类动物血压的装置
CN205105939U (zh) * 2015-08-24 2016-03-30 江苏中恒宠物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轨提拉式宠物笼子门
WO2018014130A1 (en) * 2016-07-22 2018-01-25 The Royal Institu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Learning/Mcgill University Device,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straining an animal in a fixed position for a medical procedure
US10123501B1 (en) * 2017-08-24 2018-11-13 Monsanto Technology Llc Soybean variety 01064722
CN111526715B (zh) * 2018-01-26 2022-03-29 株式会社新日本科学 繁殖鳗鲡目鱼类仔鱼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73035A (en) * 1876-02-01 Improvement in stock-cars
US3905333A (en) * 1974-05-13 1975-09-16 Schroer Mfg Co Cage for laboratory animals
US4040545A (en) * 1975-07-07 1977-08-09 The Raymond Lee Organization, Inc. Clothing hanger guard
SU812276A1 (ru) * 1979-01-11 1981-03-15 Ордена Трудового Красного Знамениинститут Физиологии Им. И.П.Павлова Клетка дл животных
US4770127A (en) * 1986-10-08 1988-09-13 Volk Seymour A Animal restraining apparatus
JPH0824506B2 (ja) * 1993-12-01 1996-03-13 株式会社新日本科学 霊長類の保定器
US5373810A (en) * 1994-02-03 1994-12-20 Martin; Edwin R. Cage door combination lock-latch
JPH119129A (ja) * 1997-06-19 1999-01-19 Tanabe Seiyaku Co Ltd モンキーチェア
US5924388A (en) * 1998-02-25 1999-07-20 Peeples; James D. Animal restraint device and method
JP3946762B2 (ja) * 2005-08-01 2007-07-18 株式会社薬物安全性試験センター チャンバー装置、呼吸系薬理試験システム及び安全性薬理試験方法
JP3788626B1 (ja) * 2005-09-21 2006-06-21 学校法人立教学院 霊長類の拘束装置
KR100770600B1 (ko) * 2005-10-31 2007-10-26 계룡과학주식회사 원숭이용 케이지
AU2007233561B2 (en) * 2006-03-30 2013-05-02 Proway Livestock Equipment Pty Ltd Livestock handling device
WO2009029212A1 (en) * 2007-08-22 2009-03-05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ystems, apparatus and devices for use in animal studies
US8235004B2 (en) * 2007-10-09 2012-08-07 Baby Trend Inc. Pet co-sleeper
RU2544374C2 (ru) * 2009-08-07 2015-03-20 Шин Ниппон Биомедикал Лэбораториз, Лтд. Ограничив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граничения перемещения приматов
RU2533919C2 (ru) * 2009-08-07 2014-11-27 Шин Ниппон Биомедикал Лэбораториз, Лтд. Ограничив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граничения перемещения приматов
KR101159813B1 (ko) * 2010-07-16 2012-06-27 대한민국 영장류 이동 케이지
US8985058B2 (en) * 2011-01-26 2015-03-24 Mid-West Metal Products Co., Inc. Collapsible wire crate and method of assembly
US20130019410A1 (en) * 2011-07-20 2013-01-24 Julie Willi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 protective guard for furniture legs
US9363978B2 (en) * 2013-02-19 2016-06-14 Central Garden & Pet Company Animal habitat
US9107385B2 (en) * 2013-04-15 2015-08-18 The Curator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ssouri Animal kennel for scientific examin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412501B1 (ko) 2014-06-27
US20150128871A1 (en) 2015-05-14
EP2853157B1 (en) 2022-02-16
CA2873345A1 (en) 2013-11-28
CN103547147A (zh) 2014-01-29
JP5074635B1 (ja) 2012-11-14
PH12014502610B1 (en) 2015-01-21
CA2873345C (en) 2019-10-29
RU2014144505A (ru) 2016-07-20
JP2013240301A (ja) 2013-12-05
US9363979B2 (en) 2016-06-14
EP2853157A4 (en) 2016-01-27
EP2853157A1 (en) 2015-04-01
RU2603028C2 (ru) 2016-11-20
KR20140003992A (ko) 2014-01-10
WO2013175652A1 (ja) 2013-11-28
PH12014502610A1 (en) 2015-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47147B (zh) 灵长类动物的束缚器
RU2533919C2 (ru) Ограничив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граничения перемещения приматов
CA2769858C (en) Primate restraint device
JP5931647B2 (ja) 霊長類の保定器
AU2016359516B2 (en) Needle puncture device
DE102012001353A1 (d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Zusetzen der Königin ins Bienenvolk
CN101953312A (zh) 动物保定架
EP2479082A3 (de) Transportwagen mit Verschlussvorrichtung
CN214805536U (zh) 一种妇产科护理用移动清洗用具
CN211610505U (zh) 一种抢救车
SG185658A1 (en) Primate restraint device
CN117414228A (zh) 一种牛用保定架以及操作方法
EP2893802A3 (de) Abferkelnische
KR20080005467U (ko) 잠금장치
IES20030468A2 (en) A livestock restrain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