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38547B - 一种用于车辆后排座椅中间乘员的安全防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车辆后排座椅中间乘员的安全防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38547B
CN103538547B CN201310449472.0A CN201310449472A CN103538547B CN 103538547 B CN103538547 B CN 103538547B CN 201310449472 A CN201310449472 A CN 201310449472A CN 103538547 B CN103538547 B CN 1035385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safety air
safety
seat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4947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38547A (zh
Inventor
高艳俊
李修宇
孟宇轩
魏宪波
韦兴民
马芳武
冯擎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44947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385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385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385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385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385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后排座椅中间乘员的安全防护装置。该安全防护装置包括:碰撞传感器,其被配置成检测车辆是否发生碰撞,并在检测到车辆发生碰撞时发出碰撞信号;安全带传感器,其被配置成检测车辆后排座椅中间座位处的安全带止动舌是否已与安全带锁座锁定,并在检测到止动舌与安全带锁座已锁定时产生锁定信号;控制器,其被配制成在接收到碰撞信号时,检测安全带传感器是否已产生锁定信号,若存在锁定信号,则发出引爆指令;气囊防护装置,其被配置成在收到引爆指令时,气囊防护装置的至少一个安全气囊被引爆,以封闭后排座椅前一排横向间隔开的两个座椅靠背相对侧面之间的、处于后排座椅中间乘员前方的横向空隙。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车辆后排座椅中间乘员的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车辆后排座椅中间乘员的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调查表明,交通安全事故伤亡为全球第九大疾病负担(又称病伤负担,意指疾病、伤残和过早死亡对整个社会经济及健康的压力)。预计到2020年,交通安全事故伤亡将成为全球第三大疾病负担,这使得安全技术开发在车辆产品开发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在交通安全事故中,驾驶座后一排的乘员经常受到碰撞伤害。例如,在撞车的一瞬间,由于较大的惯性,即使在系紧安全带的情况下,第二排座椅中间位置的乘员也有可能从前排座位中间空隙冲到前排,造成碰撞伤害。
但是在当前情况下,大多数安全技术开发均集中针对驾驶人员,后排乘员的安全研究尚未受到足够重视,现有技术中对后排乘员的安全保护也几乎只靠侧面安全气囊保护,这并不足以确保交通安全事故中后排乘员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对后排乘员进行保护的安全防护装置及方法,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阻碍后排乘员从前排座椅间空隙冲出、避免其冲到前排受到碰撞伤害。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后排座椅中间乘员的安全防护装置,包括:
碰撞传感器,其被配置成检测所述车辆是否发生碰撞,并在检测到车辆发生碰撞时发出碰撞信号;
安全带传感器,其被配置成检测所述车辆的后排座椅中间座位处的安全带止动舌是否已与安全带锁座锁定,并在检测到所述止动舌与所述安全带锁座已锁定时产生锁定信号;
控制器,其被配制成在接收到碰撞信号时,检测所述安全带传感器是否已产生所述锁定信号,若存在所述锁定信号,则所述控制器发出引爆指令;
气囊防护装置,其被配置成在收到所述引爆指令时,所述气囊防护装置的至少一个安全气囊被引爆,以封闭所述后排座椅的前一排横向间隔开的两个座椅靠背相对侧面之间的、处于所述后排座椅中间乘员前方的横向空隙。
可选地,所述气囊防护装置包括:带有第一安全气囊的第一气囊装置,其安装于所述驾驶座座椅靠背内;和带有第二安全气囊的第二气囊装置,其安装于所述副驾驶座座椅靠背内;而且所述第一气囊装置和所述第二气囊装置被配置成在收到所述引爆指令时,它们各自的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分别从所述驾驶座座椅靠背和所述副驾驶座座椅靠背的相对侧面的开缝中爆出。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和所述第二安全气囊被配置成当它们完全打开后能够相互对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和所述第二安全气囊通过对应的凹凸型面对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全气囊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完全打开后,所述第一安全气囊的对接面上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凹形面的曲面,而所述第二安全气囊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二安全气囊完全打开后,所述第二安全气囊的对接面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安全气囊的对接面上的凹形面相对应的凸形面;或者
所述第一安全气囊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完全打开后,所述第一安全气囊的对接面上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凸形面的曲面,而所述第二安全气囊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二安全气囊完全打开后,所述第二安全气囊的对接面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安全气囊的对接面上的凸形面相对应的凹形面;或者
所述第一安全气囊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完全打开后,所述第一安全气囊的对接面上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凹形面的曲面且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凸形面的曲面,而所述第二安全气囊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二安全气囊完全打开后,所述第二安全气囊的对接面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安全气囊的对接面上的凹形面相对应的凸形面及与所述第一安全气囊的对接面上的凸形面相对应的凹形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和所述第二安全气囊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和所述第二安全气囊完全打开后,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和所述第二安全气囊之一上的凸形面的凸起高度比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和所述第二安全气囊中另一个上的凹形面的凹入深度大。
可选地,所述第一气囊装置和所述第二气囊装置皆包括各自的安装位置调节装置,以使得能够根据所述车辆的后排座椅的中间乘员的身高调整所述第一气囊装置和所述第二气囊装置的安装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在本发明中,控制器在接收到碰撞信号时检测是否已存在锁定信号,若已存在锁定信号则发出引爆指令,引爆安全气囊,封闭后排座椅的前一排横向间隔开的两个座椅靠背相对侧面之间的、处于后排座椅中间乘员前方的横向空隙。
这种设计使得车辆发生碰撞时,安全气囊被引爆后展开,从而有效防止后排中间乘员通过前排座椅之间的空隙向前冲出。这减少了后排中间乘员在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同时,安全气囊也能对后排中间乘员的头部起到保护作用。
另外,在发生碰撞和后排中间乘员的安全带系好的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控制器才会控制安全气囊引爆并展开。这有效避免了后排中间乘员在未系好安全带的情况下,惯性前冲时被正在展开的安全气囊击伤的可能。
2)在本发明中,第一、第二安全气囊被引爆完全展开后,第一安全气囊的对接面上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凹形的曲面、或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凸形的曲面及一个或多个凸形的曲面,第二安全气囊的对接面上形成有与第一安全气囊的对接面上的曲面相对应的曲面。
这种设计使得第一安全气囊与第二安全气囊的接合更紧密,能够承受更大的沿车辆前进方向的冲击力而继续保持紧密接合。这对后排中间乘员能够起到更好的阻挡保护作用。
3)在本发明中,在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完全打开后,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之一上的凸形面的凸起高度比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中另一个上的凹形面的凹入深度大。
这种设计使得凹形面和凸形面的接合更紧密而不易分离,对后排中间乘员具有更好的阻挡保护作用。
4)在本发明中,第一气囊装置和第二气囊装置皆包括各自的安装位置调节装置,以使得能够根据车辆的后排座椅的中间乘员的身高调整第一气囊装置和第二气囊装置的安装位置。
这种设计可以使后排乘员在碰撞未发生时根据自己的身高等具体情况自由调节防护装置的位置,选择余地更大。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后排座椅中间乘员的安全防护装置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后排座椅中间乘员的安全防护装置的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在被引爆后完全打开时的情况。
附图中使用的标记如下:
101碰撞传感器
102安全带传感器
103控制器
104气囊防护装置
201第一安全气囊
202第二安全气囊
203驾驶座座椅靠背
204副驾驶座座椅靠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阐述。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后排座椅中间乘员的安全防护装置的示意性结构框图。在该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用于车辆后排座椅中间乘员的安全防护装置包括碰撞传感器101、安全带传感器102、控制器103以及气囊防护装置104。
碰撞传感器101被配置成检测车辆是否发生碰撞,并在检测到车辆发生碰撞时发出碰撞信号。
安全带传感器102被配置成检测车辆的后排座椅中间座位处的安全带止动舌是否已与安全带锁座锁定,并在检测到止动舌与安全带锁座已锁定时产生锁定信号。
控制器103被配制成在接收到碰撞信号时,检测安全带传感器102是否已产生锁定信号,若存在锁定信号,则控制器103发出引爆指令。
气囊防护装置104被配置成在收到引爆指令时,气囊防护装置104的至少一个安全气囊被引爆,以封闭后排座椅的前一排横向间隔开的两个座椅靠背相对侧面之间的、处于后排座椅中间乘员前方的横向空隙。
这种设计使得车辆发生碰撞时,安全气囊被引爆展开后能够有效阻碍后排中间乘员通过前排座椅之间的空隙向前冲出。这减少了后排中间乘员在发生事故时冲到前排受到碰撞伤害的可能性,同时,安全气囊也能对后排中间乘员的头部起到保护作用。
另外,在发生碰撞和后排中间乘员的安全带系好的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控制器103才会控制安全气囊引爆展开。这避免了碰撞发生时,未系安全带的后排中间乘员惯性前冲时被正在展开的安全气囊击伤。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后排座椅中间乘员的安全防护装置的第一安全气囊201、第二安全气囊202在被引爆后完全打开时的情况。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气囊防护装置104可以包括:带有第一安全气囊201的第一气囊装置,其安装于驾驶座座椅靠背203内;和带有第二安全气囊202的第二气囊装置,其安装于副驾驶座座椅靠背204内。第一气囊装置和第二气囊装置被配置成在收到引爆指令时,它们各自的第一安全气囊201和第二安全气囊202分别从驾驶座座椅靠背203和副驾驶座座椅靠背204的相对侧面的开缝中爆出。
值得注意的是,图2示出的是本发明的安全防护装置安装在左舵轿车中的情况。然而,根据本发明的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均能容易地认识到,本发明的安全防护装置也可用于右舵轿车或其他一排座椅中有两个座椅之间存在横向空隙,而该横向空隙的后一排设置有中间乘员座椅的车型。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安全气囊201和第二安全气囊202可以被配置成当它们完全打开后能够相互对接。第一安全气囊201和第二安全气囊202优选可以通过对应的凹凸型面对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安全气囊201可以被配置成,在第一安全气囊201完全打开后,第一安全气囊201的对接面上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凹形面的曲面,而第二安全气囊202可以被配置成,在第二安全气囊202完全打开后,第二安全气囊202的对接面上形成有与第一安全气囊201的对接面上的凹形面相对应的凸形面。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安全气囊201可以被配置成,在第一安全气囊201完全打开后,第一安全气囊201的对接面上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凸形面的曲面,而第二安全气囊202可以被配置成,在第二安全气囊202完全打开后,第二安全气囊202的对接面上形成有与第一安全气囊201的对接面上的凸形面相对应的凹形面。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安全气囊201可以被配置成,在第一安全气囊201完全打开后,第一安全气囊201的对接面上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凹形面的曲面且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凸形面的曲面,而第二安全气囊202可以被配置成,在第二安全气囊202完全打开后,第二安全气囊202的对接面上形成有与第一安全气囊201的对接面上的凹形面相对应的凸形面及与第一安全气囊201的对接面上的凸形面相对应的凹形面。
这种设计使得第一安全气囊201与第二安全气囊202的接合更紧密,能够承受更大的沿车辆前进方向的冲击力而继续紧密接合。这对后排中间乘员具有更好的阻挡保护作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全气囊201和第二安全气囊202可被配置成,在第一安全气囊201和第二安全气囊202完全打开后,第一安全气囊201和第二安全气囊202之一上的凸形面的凸起高度比第一安全气囊201和第二安全气囊202中另一个上的凹形面的凹入深度大。这种设计使得凹形面和凸形面的接合更紧密而不易分离,能够对后排中间乘员起到更好的阻挡保护作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气囊装置和第二气囊装置皆可包括各自的安装位置调节装置,以使得能够根据车辆的后排座椅的中间乘员的身高调整第一气囊装置和第二气囊装置的安装位置。这种设计可以使后排乘员在碰撞未发生时根据自己的身高等具体情况自由调节防护装置的位置,选择余地更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安装位置调节装置可以包括气囊安放装置和气囊移位装置。气囊安放装置可以包括安放第一安全气囊201的第一气囊安放装置和安放第二安全气囊202的第二气囊安放装置。气囊移位装置可以包括第一滑动槽、第二滑动槽、第一固位装置和第二固位装置,第一滑动槽位于驾驶座座椅靠背203内,并在驾驶座座椅靠背203右侧开有第一槽口,第一滑动槽配置为第一气囊安放装置可沿第一滑动槽在驾驶座座椅靠背203的高度方向移动,并在引爆时从第一槽口冲出;第二滑动槽位于副驾驶座座椅靠背204内,并在副驾驶座座椅靠背204左侧开有第二槽口,第二滑动槽配置为第二气囊安放装置可沿第二滑动槽在副驾驶座座椅靠背204的高度方向移动,并在引爆时从第二槽口冲出;第一固位装置被配置为可将第一气囊安放装置固定在驾驶座座椅靠背203;第二固位装置被配置为可将第二气囊安放装置固定在副驾驶座座椅靠背204。这样的安装位置调节装置本身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和实现的,本文对其具体细节不再赘述。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用于车辆后排座椅中间乘员的安全防护装置,包括:
碰撞传感器(101),其被配置成检测所述车辆是否发生碰撞,并在检测到车辆发生碰撞时发出碰撞信号;
安全带传感器(102),其被配置成检测所述车辆的后排座椅中间座位处的安全带止动舌是否已与安全带锁座锁定,并在检测到所述止动舌与所述安全带锁座已锁定时产生锁定信号;
控制器(103),其被配置成在接收到碰撞信号时,检测所述安全带传感器是否已产生所述锁定信号,若存在所述锁定信号,则所述控制器发出引爆指令;
气囊防护装置(104),其被配置成在收到所述引爆指令时,所述气囊防护装置的至少一个安全气囊被引爆,以封闭所述后排座椅的前一排横向间隔开的两个座椅靠背相对侧面之间的、处于所述后排座椅中间乘员前方的横向空隙;
其中,所述前一排横向间隔开的两个座椅靠背为驾驶座座椅靠背(203)和副驾驶座座椅靠背(204);
所述气囊防护装置包括:
带有第一安全气囊(201)的第一气囊装置,其安装于所述驾驶座座椅靠背(203)内;和
带有第二安全气囊(202)的第二气囊装置,其安装于所述副驾驶座座椅靠背(204)内;而且
所述第一气囊装置和所述第二气囊装置被配置成在收到所述引爆指令时,它们各自的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分别从所述驾驶座座椅靠背和所述副驾驶座座椅靠背的相对侧面的开缝中爆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和所述第二安全气囊被配置成当它们完全打开后能够相互对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和所述第二安全气囊通过对应的凹凸型面对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全气囊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完全打开后,所述第一安全气囊的对接面上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凹形面的曲面,而所述第二安全气囊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二安全气囊完全打开后,所述第二安全气囊的对接面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安全气囊的对接面上的凹形面相对应的凸形面;或者
所述第一安全气囊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完全打开后,所述第一安全气囊的对接面上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凸形面的曲面,而所述第二安全气囊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二安全气囊完全打开后,所述第二安全气囊的对接面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安全气囊的对接面上的凸形面相对应的凹形面;或者
所述第一安全气囊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完全打开后,所述第一安全气囊的对接面上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凹形面的曲面且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凸形面的曲面,而所述第二安全气囊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二安全气囊完全打开后,所述第二安全气囊的对接面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安全气囊的对接面上的凹形面相对应的凸形面及与所述第一安全气囊的对接面上的凸形面相对应的凹形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和所述第二安全气囊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和所述第二安全气囊完全打开后,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和所述第二安全气囊之一上的凸形面的凸起高度比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和所述第二安全气囊中另一个上的凹形面的凹入深度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气囊装置和所述第二气囊装置皆包括各自的安装位置调节装置,以使得能够根据所述车辆的后排座椅的中间乘员的身高调整所述第一气囊装置和所述第二气囊装置的安装位置。
CN201310449472.0A 2013-09-24 2013-09-24 一种用于车辆后排座椅中间乘员的安全防护装置 Active CN1035385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49472.0A CN103538547B (zh) 2013-09-24 2013-09-24 一种用于车辆后排座椅中间乘员的安全防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49472.0A CN103538547B (zh) 2013-09-24 2013-09-24 一种用于车辆后排座椅中间乘员的安全防护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38547A CN103538547A (zh) 2014-01-29
CN103538547B true CN103538547B (zh) 2016-03-30

Family

ID=49962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49472.0A Active CN103538547B (zh) 2013-09-24 2013-09-24 一种用于车辆后排座椅中间乘员的安全防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385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39035B1 (en) * 2014-05-13 2015-05-2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eployable airbag arrangement for rear seat occupant
US9688232B1 (en) * 2016-04-05 2017-06-2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ir bag system for rear seat center occupant protection
US20190118681A1 (en) * 2017-10-25 2019-04-25 Waymo Llc Position-variable seat back hinge stiffnesss for belt-integration seats
US10717405B2 (en) * 2018-03-19 2020-07-21 Rivian Ip Holdings, Llc Airbag arrangement for protection in a far-side vehicular crash
CN114919473B (zh) * 2022-05-27 2024-10-18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爆炸冲击下的可调节式防雷安全座椅
CN115303149A (zh) * 2022-09-14 2022-11-08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 用于车辆的座椅调控方法、计算机程序产品、控制系统及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89242B (en) * 1994-05-04 1997-07-23 Rover Group A passenger vehicle and a supplementary restraint system therefor
DE19916848B4 (de) * 1999-04-14 2014-10-30 Volkswagen Ag Sicherheitsvorrichtung mit wenigstens einem Fondairba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2006160200A (ja) * 2004-12-10 2006-06-22 Tkj Kk 乗員保護装置、乗員保護装置付車両
WO2009035117A1 (ja) * 2007-09-16 2009-03-19 Kanto Auto Works, Ltd. エアバッグ
CN202429165U (zh) * 2011-12-28 2012-09-12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带后排气囊装置的车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38547A (zh) 2014-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38547B (zh) 一种用于车辆后排座椅中间乘员的安全防护装置
US946376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tecting occupants in vehicle
KR101724944B1 (ko) 차량의 에어백 시스템
US20070185635A1 (en) Occupant-protection system for vehicles and method for activating an occupant-protection system for vehicles
US9669796B2 (en) Four-point seatbelt device
CN106143394B (zh) 用于车辆的安全气囊装置
US9421929B2 (en) Airbag deployment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1574950B (zh) 车辆乘员保护系统
CN102209649A (zh) 汽车座椅
JP2013082298A (ja) 車両の衝突時安全装置
KR102131448B1 (ko) 자동차의 승객 보호장치
US10752199B2 (en) Vehicle airbags for occupants in rear facing seats
JP6103145B2 (ja) 車両用緊急通報装置
CN103863234B (zh) 车辆乘员保护系统
CN110116696B (zh) 乘员保护装置
US9994177B2 (en) Vehicle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and vehicle occupant protection method
JP6130345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2009024825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gration of crash signature sensor in vehicle side impact sensing
JP6159307B2 (ja) 車両の乗員保護装置
KR101845570B1 (ko) 승객의 보호 및 고정을 위한 방법과 장치 및 보호 및 고정 장치용 평가 및 제어 유닛
KR20140011833A (ko) 차량의 후석 승객 보호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203996079U (zh) 一种用于汽车后排安全保护的安全气囊装置
JP2014231302A (ja) 乗員保護システム
JP2009101837A (ja) 乗員保護制御装置
US8924089B2 (en) Automobil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utomobi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