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12020B - 船舶用锅炉 - Google Patents

船舶用锅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12020B
CN103512020B CN201310242939.4A CN201310242939A CN103512020B CN 103512020 B CN103512020 B CN 103512020B CN 201310242939 A CN201310242939 A CN 201310242939A CN 103512020 B CN103512020 B CN 1035120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iler
subsidiary engine
heat extraction
extraction recovery
main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4293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12020A (zh
Inventor
池田和弘
芦田琢磨
小林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 Shi Shipbuilding Co Ltd
Miur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 Shi Shipbuilding Co Ltd
Miur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 Shi Shipbuilding Co Ltd, Miura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 Shi Shipbuild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12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20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120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20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7/00Steam boilers of furnace-tube type, i.e. the combustion of fuel being performed inside one or more furnace tubes built-in in the boiler body
    • F22B7/04Steam boilers of furnace-tube type, i.e. the combustion of fuel being performed inside one or more furnace tubes built-in in the boiler body with auxiliary water tubes
    • F22B7/08Steam boilers of furnace-tube type, i.e. the combustion of fuel being performed inside one or more furnace tubes built-in in the boiler body with auxiliary water tubes inside the furnace tube in longitudinal arrang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1/00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 F22B1/02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by exploitation of the heat content of hot heat carriers
    • F22B1/18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by exploitation of the heat content of hot heat carriers the heat carrier being a hot gas, e.g. waste gas such as exhaust gas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22B1/1807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by exploitation of the heat content of hot heat carriers the heat carrier being a hot gas, e.g. waste gas such as exhaust gas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using the exhaust gases of combustion eng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DPREHEATING, OR ACCUMULATING PREHEATED, FEED-WATER FOR STEAM GENERATION; FEED-WATER SUPPLY FOR STEAM GENERATION; CONTROLLING WATER LEVEL FOR STEAM GENERATION; AUXILIARY DEVICES FOR PROMOTING WATER CIRCULATION WITHIN STEAM BOILERS
    • F22D1/00Feed-water heaters, i.e. economisers or like preheaters
    • F22D1/02Feed-water heaters, i.e. economisers or like preheaters with water tubes arranged in the boiler furnace, fire tubes, or flue way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0Technologies for a more efficient combustion or heat us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70/00Maritime or waterways transport
    • Y02T70/50Measures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related to the propulsion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燃烧锅炉的燃料消耗量的降低,并在节能方面发挥优异效果的船舶用锅炉。在将燃烧锅炉(5)和主机排热回收锅炉(6)进行组合的复合锅炉(7)中,进一步将用于回收辅机的排气的热量的辅机排热回收锅炉(8)与复合锅炉(7)以炉水连通的方式连接,使辅机排热回收锅炉(8)产生的蒸汽经由复合锅炉(7)的上部集流管(1)供应给蒸汽使用设备,其中,燃烧锅炉(5)在上部集流管(1)与下部集流管(2)之间,在内部形成燃烧室(3)并由多个水管群(4)连结;主机排热回收锅炉(6)使主机排气在水管的外面流动以进行热回收,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辅机的排热,削减燃烧锅炉中的燃料消耗量。

Description

船舶用锅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舶用锅炉。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这种锅炉,存在一种将燃烧锅炉和主机排热回收锅炉进行组合的锅炉,燃烧锅炉在上部集流管与下部集流管之间,在内部形成燃烧室并由多个水管群连结,主机排热回收锅炉使主机排气在上述水管的外面流动以进行热回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复合锅炉,对锅炉加设具备燃烧装置的辅助锅炉,该锅炉利用主机即船舶发动机的排气所具有的排热作为热源,在由于发动机的负载的变动或者停止而造成排气热量不足时,通过辅助锅炉的燃烧装置进行再加热(reheating),以获得所需热量。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平7-46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复合锅炉利用主机即船舶发动机的排气所具有的排热作为主要热源,但近年来,由于环境问题使得船舶发动机的改良不断推进,发动机效率提高,从而导致船舶发动机排出的排气的温度降低,所以为了确保一如既往的热回收量,则会产生因锅炉的大型化造成的设置空间的增大、或者燃烧锅炉侧的燃烧负载增加等问题。
本发明的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反复进行研究,其结果着眼于船舶所具备的发电机等主发动机以外的设备(以下称为辅机)所排出的排气的热量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用锅炉,以实现燃烧锅炉的燃料消耗量的降低,并在节能方面发挥优异效果。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种形态的船舶用锅炉的特征在于:在将燃烧锅炉和主机排热回收锅炉进行组合的复合锅炉中,进一步将用于回收辅机排气的热量的辅机排热回收锅炉与上述复合锅炉以炉水连通的方式连接,使上述辅机排热回收锅炉产生的蒸汽经由上述复合锅炉的上部集流管供应给蒸汽使用设备,其中,上述燃烧锅炉在上述上部集流管与下部集流管之间,在内部形成燃烧室并由多个水管群连结;上述主机排热回收锅炉使主机排气在上述水管的外面流动以进行热回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种形态,由于能够将用于回收上述辅机的排气的热量的上述辅机排热回收锅炉与上述复合锅炉以炉水连通的方式连接,使上述辅机排热回收锅炉产生的蒸汽经由上述复合锅炉的上述上部集流管供应给蒸汽使用设备,所以能够有效地利用之前未回收而排出的辅机的排热,从而削减上述燃烧锅炉中的燃料消耗量。
此外,由于将上述辅机排热回收锅炉与上述复合锅炉以炉水连通的方式连接,所以对任何辅机进行热回收都能随时产生蒸汽,并且能够在上述复合锅炉的上述上部集流管贮存与设定压力相当的饱和温度的饱和水,所以能够应对负载的要求立刻进行蒸汽供应。
此外,若将用于对各台辅机的排气进行热回收的多台辅机排热回收锅炉与复合锅炉连接,则能够有效地回收从多台辅机排出的排气的热量,并产生蒸汽。
进一步,由于用于回收辅机的排气的热量的辅机排热回收锅炉只与上述复合锅炉的炉水连通而不具有其他的相互共通的结构,且排气流入管道和排气排出管道为独立的结构,因而能够满足船舶规格所要求的船级。
本发明第二种形态的船舶用锅炉的特征在于:上述辅机排热回收锅炉在水室中内装烟管而形成,上述水室与上述复合锅炉的上述上部集流管和上述下部集流管由连结管连结。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种形态,上述辅机排热回收锅炉中,水室内的水与水室内装设的烟管中通过的辅机的排气进行热交换,被加热的气液混合的炉水向上述复合锅炉的上述上部集流管流动而气液分离,气体状态的蒸汽供应给蒸汽使用设备。
本发明第三种形态的船舶用锅炉的特征在于:上述辅机排热回收锅炉以由水管连结上室部与下室部,并使辅机排气在上述水管的外面流动的方式而形成,上述上室部与上述复合锅炉的上述上部集流管由上部连结管连结,上述下室部与上述复合锅炉的上述下部集流管由下部连结管连结。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种形态,上述水管内的水与在上述水管的外面流动的辅机排气进行热交换,被加热的气液混合的炉水向上述复合锅炉的上述上部集流管流动而气液分离,气体状态的蒸汽供应给蒸汽使用设备。
本发明第四种形态的船舶用锅炉的特征在于:在将燃烧锅炉和主机排热回收锅炉进行组合的复合锅炉中,用分隔板对上部集流管与下部集流管之间的空间进行分隔,并将由分隔板分隔出的一方的空间作为将上述燃烧锅炉和上述主机排热回收锅炉进行组合的复合锅炉,另一方的空间为辅机排气流入空间而用作辅机排热回收锅炉,其中,上述燃烧锅炉在上述上部集流管与上述下部集流管之间,在内部形成燃烧室并由多个水管群连结;上述主机排热回收锅炉使主机排气在上述水管的外面流动以进行热回收。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种形态,由于用分隔板对上部集流管与下部集流管之间的空间进行分隔,并将由分隔板分隔出的一方的空间作为将上述燃烧锅炉和上述主机排热回收锅炉进行组合的复合锅炉,另一方的空间为辅机排气流入空间而用作辅机排热回收锅炉,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之前未回收而排出的辅机的排热,从而削减上述燃烧锅炉中的燃料消耗量。
此外,位于上述复合锅炉的由上述分隔板分隔出的空间中的水管内的水与在水管的外面流动的辅机排气进行热交换而被加热,因此对任何辅机进行热回收都能随时产生蒸汽,并且能够贮存与设定压力相当的饱和温度的饱和水,所以能够应对负载的要求立刻进行蒸汽供应。
此外,由于能够在复合锅炉的内部设置作为上述辅机排热回收锅炉的辅机排热回收部分,所以能够使锅炉整体紧凑地构成。
进一步,用于回收辅机的排气的热量的辅机排热回收锅炉,由于排气流入管道和排气排出管道为独立的结构,因而能够满足船舶规格所要求的船级。
本发明第五种形态的船舶用锅炉的特征在于:在上述任一种发明形态中记载的船舶用锅炉中,对于上述辅机排热回收锅炉,在辅机排气的流入口或流出口的任意一方或者双方设置有消音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种形态,由于在辅机排气的流入口或者流出口具有消音单元,所以能够降低由辅机产生的声音,使停泊区域周边的环境保持良好。
根据本发明,由于采用了对将燃烧锅炉和主机排热回收锅炉进行组合的复合锅炉,加以组合用于回收辅机的排气的热量的辅机排热回收锅炉的结构,所以能够有效地利用从辅机排热回收锅炉排出的排热,削减燃烧锅炉的燃料消耗量。特别是,即使在停泊中等主机停止的情况下,通过对辅机进行热回收,也能够随时供应蒸汽,并且作为锅炉内的炉水,能够贮存与设定压力相当的饱和温度的饱和水,所以能够应对负载的要求立刻进行蒸汽供应,并且能够实现燃烧锅炉侧的燃料消耗量的削减,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船舶用锅炉的实施方式的第1示例的整体结构说明图。
图2是沿图1的A-A线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船舶用锅炉的实施方式的第2示例的整体结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船舶用锅炉的实施方式的第3示例的概略说明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船舶用锅炉的实施方式的第4示例的整体结构说明图。
图6是沿图5的B-B线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船舶用锅炉的实施方式的第5示例的断面图。
【符号的说明】
1 上部集流管
2 下部集流管
3 燃烧室
4 水管群
4a、4b、4c 水管
5 燃烧锅炉
6 主机排热回收锅炉
7 复合锅炉
8 辅机排热回收锅炉
9 外周壁
10 炉内侧
11 燃烧装置
12、14 水管壁
15 排气流路
16 燃烧锅炉排气排出口
17 主机排气流入口
18 主机排气流出口
19 上部管板
20 下部管板
21 水室
22 排气流入口
23 排气流出口
24 烟管
25 筒板
29、29a、29b 上部连结管
30 下部连结管
32 消音单元
33 上室部
34 下室部
35 水管
36 外周壁
37 分隔板
38 辅机排气流入空间
39 分隔板
S1 一方的空间
S2 另一方的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船舶用锅炉的实施例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1、图2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船舶用锅炉的实施方式的第1示例的图,图1是本示例的整体结构说明图,图2是沿图1的A-A线的截面图。
本示例的船舶用锅炉形成如下:在将燃烧锅炉5和主机排热回收锅炉6进行组合的水管式的复合锅炉7中,进一步将用于回收辅机排气的热量的辅机排热回收锅炉8与复合锅炉7以炉水连通的方式连接,使由辅机排热回收锅炉8加热过的水(蒸汽与液体的混合体)在复合锅炉7的上部集流管1气液分离,从而将蒸汽供应给蒸汽使用设备,其中该燃烧锅炉5在作为蒸汽室功能的上部集流管1与作为水室功能的下部集流管2之间,在内部形成燃烧室3并由多个水管群4连结;主机排热回收锅炉6以使主机排气在水管4a的外面流动来进行热回收的方式回收主机的排热。在本示例中,船舶的发动机作为上述主机来使用,而发电机作为辅机来使用。
详细而言,上部集流管1形成为环状,下部集流管2形成为圆筒状,上部集流管1与下部集流管2由水管群4连通,上部集流管1与下部集流管2之间由形成为圆筒状的外周壁9包覆。
在形成为环状的上部集流管1的炉内侧10设置有燃烧装置11。将上部集流管1与下部集流管2连结的水管群4中的水管4a以包围上部集流管1中开口的部分的方式紧密地配置而形成圆筒状的水管壁12,并形成燃烧室3。进一步,以与成为该燃烧室3的水管壁12连通,并到达外周壁9的方式紧密地配置水管4b而形成水管壁14,并形成将燃烧室3中燃烧的燃烧气体导向燃烧锅炉排气排出口16的排气流路15。在燃烧锅炉排气排出口16连接有用于将排气排出至船外的排气排出管道。
上述燃烧锅炉5包括设置在上部集流管1的炉内侧10的燃烧装置11、由圆筒状的水管壁12的内侧形成的燃烧室3以及由水管壁14形成的排气流路15。
在由形成燃烧室3的水管4a构成的水管壁12和由形成排气流路15的水管4b构成的水管壁14的外侧的水管群4的水管4c,隔开预定的间隔配置。在将上部集流管1与下部集流管2之间包覆的外周壁9设置有主机排气流入口17和主机排气流出口18,从主机排气流入口17进入外周壁9内的主机排气在水管群4的水管4c的外面流动,并从主机排气流出口18排出至外周壁9外。在外周壁9的主机排气流入口17连接有向外周壁9内导入主机排气的主机排气导入管道,在主机排气流出口18连接有用于将主机排气向船外排出的主机排气排出管道。
上述主机排热回收锅炉6包括位于形成燃烧室3的水管壁12和形成排气流路15的水管壁14的外侧的水管群4、以及设置有主机排气流入口17和主机排气流出口18的外周壁9。
回收辅机的排气的热量的辅机排热回收锅炉8,在本示例中,采用烟管式的结构,即由上部管板19和下部管板20将呈筒状的耐压筒板(shell plate)25的上端与下端分隔,由上部管板19和下部管板20分隔出的空间形成水室21,在水室21的下侧形成排气流入口22,在水室21的上侧形成排气流出口23,在水室21中内装有连结排气流入口22与排气流出口23的多根烟管24,这样水室21内的水与在烟管24内流通的辅机排气的热量进行热交换。
在排气流入口22连接有将辅机的排气导入排气流入口22的辅机排气导入管道。此外,在排气流出口23连接有用于将由辅机排热回收锅炉8进行过热回收而温度降低的辅机的排气向船外排出的辅机排气排出管道。
并且分隔水室21的上部的上部管板19与复合锅炉7的上部集流管1由上部连结管29连结,分隔水室21的下部的下部管板20与复合锅炉7的下部集流管2由下部连结管30连结,以使如上构成的辅机排热回收锅炉8的水室21与复合锅炉7的炉水连通。
此外,在排气流出口23具备用于降低辅机的排气噪音的消音单元32。在本示例中,消音单元32设置在排气流出口23,但也可以设置在排气流入口22,此外,还可以设置在排气流出口23和排气流入口22双方。
作为消音单元32,可以采用在由冲孔金属(punching metal)形成的圆筒状筒的外周与排气流出口23的内周面之间,夹持玻璃棉(glass wool)等具有吸音效果的材料的结构,此外,还可以采用加长排气流出口23的长度,或者在排气流出口23设置有阶梯的结构,但是并不特别限定于这些结构。
根据上述构成的本示例的船舶用锅炉,在上述燃烧锅炉5的燃烧室中燃烧的燃烧装置的燃烧气体与水管4a和水管4b内的水进行热交换,并且主机排气向主机排热回收锅炉6的外周壁9内流入,由此将上部集流管1与下部集流管2连结的水管群4的水管4c内的水被加热,在上部集流管1内气液分离,并供应给蒸汽使用设备。
此外,在辅机排热回收锅炉8中,通过从下方向上方流经烟管24的辅机排气将水室21内的水加热,包含蒸汽的炉水从上部连结管29向上部集流管1流动,在上部集流管1气液分离,与在包含燃烧锅炉5和主机排热回收锅炉6的复合锅炉7中生成的蒸汽一并供应给蒸汽使用设备。
这样,在辅机排热回收锅炉8中,有效地利用辅机排热对辅机产生的排气进行热回收,能够削减燃烧锅炉5的燃料消耗量。
此外,即使在停泊中等主机停止的情况下,通过对辅机进行热回收,也能够随时供应蒸汽,并且作为锅炉内的炉水,能够贮存与设定压力相当的饱和温度的饱和水,所以能够应对负载的要求立刻进行蒸汽供应,并且能够实现燃烧锅炉5侧的燃料消耗量的削减,从而降低成本。
此外,在本示例中,因为在排气流出口23设置有用于降低辅机的排气噪音的消音单元32,所以能够使停泊区域周边的环境保持良好。
此外,在图1中,辅机排热回收锅炉8与复合锅炉7相邻,但也可以结合复合锅炉7与辅机(未图示)在船内的配置来变更上部连结管29和下部连结管30的长度,从而将辅机排热回收锅炉8与复合锅炉7自由地连接。
在此,还可以对将分隔辅机排热回收锅炉8的水室21的上部的上部管板19与复合锅炉7的上部集流管1连结的上部连结管29和将分隔水室21的下部的下部管板20与复合锅炉7的下部集流管2连结的下部连结管30,分别设置阀门,通过关闭该阀门来切断辅机排热回收锅炉8与复合锅炉7的连接,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辅机排热回收锅炉8的维修或更换。
图3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船舶用锅炉的实施方式的第2示例的整体结构说明图。
关于本示例的船舶用锅炉,对与上述第1示例相同的结构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仅对与第1示例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
本示例与第1示例结构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辅机排热回收锅炉8的结构。
本示例的辅机排热回收锅炉8,采用水管式的结构,即呈筒状的耐压的上室部33与下室部34由多根水管35连结,上室部33与下室部34之间由形成为圆筒状的外周壁36包覆。在外周壁36设置有辅机的排气流入口22和辅机的排气流出口23,这样水管35内的水与被导入外周壁36内并在水管35的外面流动的辅机排气的热量进行热交换。
在排气流入口22连接有将辅机的排气导入外周壁36的辅机排气导入管道。此外,在排气流出口23连接有用于将由辅机排热回收锅炉8进行过热回收而温度降低的辅机的排气向船外排出的辅机排气排出管道。
如上述构成的辅机排热回收锅炉8与复合锅炉7通过以下方式连结:辅机排热回收锅炉8的上室部33与复合锅炉7的上部集流管1之间,液相部彼此与气相部彼此分别、或者液相部彼此与气相部彼此的任意一方由上部连结管29a、29b连结;下室部34与复合锅炉7的下部集流管2由下部连结管30连结。在本示例中,辅机排热回收锅炉8的上室部33与复合锅炉7的上部集流管1之间,是液相部与气相部彼此分别由上部连结管29a、29b连结。也可以在上部连结管29a、29b和下部连结管30设置阀门。
此外,在排气流出口23具备用于降低辅机的排气噪音的消音单元32。在本示例中,消音单元32设置在排气流出口23,但也可以设置在排气流入口22,此外,还可以设置在排气流出口23和排气流入口22双方。
作为消音单元32,可以采用在由冲孔金属形成的圆筒状筒的外周与排气流出口23的内周面之间,夹持玻璃棉等具有吸音效果的材料的结构,此外,还可以采用加长排气流出口23的长度,或者在排气流出口23设置有阶梯的结构,但是并不特别限定于这些结构。
根据上述构成的本示例的船舶用锅炉,在辅机排热回收锅炉8中,将上室部33与下室部34连结的水管35内的水,通过流入外周壁36内的排气的热量而加热成高温,被收纳在上室部33中并在上室部33中蒸发,收纳在上室部33中的高温水与在上室部33中因蒸发而形成的包含水分的蒸汽从上部连结管29a、29b向复合锅炉7的上部集流管1的液相部和气相部流动,流经上部集流管1的气相部的蒸汽与在包含燃烧锅炉5和主机排热回收锅炉6的复合锅炉7中生成的蒸汽一并供应给蒸汽使用设备。
如此,由于是对将燃烧锅炉5和主机排热回收锅炉6进行组合的复合锅炉7,加以组合回收辅机的热量的辅机排热回收锅炉8的结构,所以能够有效地利用从辅机排出的排热,削减燃烧锅炉5的燃料消耗量。
此外,即使在停泊中等主机停止的情况下,通过对辅机进行热回收,也能够随时供应蒸汽,并且能够实现燃烧锅炉5侧的燃料消耗量的削减,从而降低成本。
此外,辅机排热回收锅炉8的上室部33与复合锅炉7的上部集流管1为,液相部与气相部彼此分别由上部连结管29a、29b连结的结构,在该结构中,能够在进行炉水的循环的同时单独供应辅机排热回收锅炉8产生的蒸汽,因此能够更快地产生蒸汽。
此外,在图3中,辅机排热回收锅炉8与复合锅炉7相邻,不过也可以结合复合锅炉7与辅机(未图示)在船内的配置来变更上部连结管29a、29b和下部连结管30的长度,从而将辅机排热回收锅炉8与复合锅炉7自由地连接。
其他效果与上述第1示例相同,因此援用第1示例的说明。
图4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船舶用锅炉的实施方式的第3示例的概略说明图。
关于本示例的船舶用锅炉,对与上述第1示例、第2示例相同的结构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仅对与第1示例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
本示例与第1示例结构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辅机排热回收锅炉8的台数。
在本示例中,回收各台辅机的排气的热量的多台辅机排热回收锅炉8与复合锅炉7连接。
作为本示例的辅机排热回收锅炉8,在第1示例、第2示例中所示的任意一种方式的辅机排热回收锅炉8都能够适用。
根据上述构成的本示例的船舶用锅炉,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将对应辅机的台数的热回收锅炉紧凑地与复合锅炉7连接,只要辅机中的任意一个工作,就能够随时供应蒸汽。
此外,还可以结合复合锅炉7与辅机(未图示)在船内的配置来变更上部连结管29和下部连结管30的长度,从而自由地设置辅机排热回收锅炉8。
其他效果与上述第1示例相同,因此援用第1示例的说明。
图5、图6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船舶用锅炉的实施方式的第4示例的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船舶用锅炉的实施方式的第4示例的整体结构说明图,图6是沿图5的B-B线的截面图。
关于本示例的船舶用锅炉,对与上述第1示例相同的结构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仅对与第1示例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
本示例的船舶用锅炉,在将上部集流管1与下部集流管2之间包覆的外周壁9内,用分隔板37对上部集流管1与下部集流管2之间的空间进行分隔,并将由分隔板37分隔出的一方的空间S1作为将燃烧锅炉5与主机排热回收锅炉6进行组合的复合锅炉7。即,在一方的空间S1内,形成有内侧作为燃烧室3的水管壁12和将在燃烧室3中燃烧的燃烧气体导向燃烧锅炉排气排出口16的排气流路15,从而构成燃烧锅炉5,并且在包覆一方的空间S1的外周壁9,设置有主机排气流入口17和主机排气流出口18,从而构成主机排热回收锅炉6。
在包覆由分隔板37分隔出的另一方的空间S2的外周壁9,设置有辅机的排气流入口22和辅机的排气流出口23,在排气流入口22连接有将辅机的排气导入另一方的空间S2的辅机排气导入管道,此外,在排气流出口23连接有用于将由辅机排热回收锅炉8进行过热回收而温度降低的辅机的排气向船外排出的辅机排气排出管道,用于向船外排出辅机排气的辅机排气排出管道通过设置在排气流出口23的法兰28连接,从而另一方的空间S2为辅机排气流入空间38而用作辅机排热回收锅炉8。
从排气流入口22进入辅机排气流入空间38的辅机排气,在辅机排气流入空间38中,在连结上部集流管1与下部集流管2的水管4c的外面流动,并从与排气流出口23连接的辅机排气排出管道排出。
此外,在排气流出口23具备用于降低辅机的排气噪音的消音单元32。在本示例中,消音单元32设置在排气流出口23,但也可以设置在排气流入口22,此外,还可以设置在排气流出口23和排气流入口22双方。
作为消音单元32,可以采用在由冲孔金属形成的圆筒状筒的外周与排气流出口23的内周面之间,夹持玻璃棉等具有吸音效果的材料的结构,此外,还可以采用加长排气流出口23的长度,或者在排气流出口23设置有阶梯的结构,但是并不特别限定于这些结构。
根据上述构成的本示例的船舶用锅炉,由于用分隔板37对复合锅炉7的上部集流管1与下部集流管2之间的空间进行分隔,并将由分隔板37分隔出的一方的空间S1作为将燃烧锅炉5和主机排热回收锅炉6进行组合的复合锅炉7,将另一方的空间S2作为辅机排热回收锅炉8,因此能够将复合锅炉7与辅机排热回收锅炉8一体化,实现锅炉整体的小型化。
其他效果与上述第1示例相同,因此援用第1示例的说明。
图7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船舶用锅炉的实施方式的第5示例的截面图。
关于本示例的船舶用锅炉,对与上述第4示例相同的结构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仅对与第4示例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
本示例与第4示例结构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本示例的船舶用锅炉,在将上部集流管1与下部集流管2之间包覆的外周壁9内,用分隔板37对上部集流管1与下部集流管2之间的空间进行分隔而形成的另一方的空间S2的结构。
在本示例中,用分隔板39进一步将另一方的空间S2分隔而形成多个空间,在包覆多个空间的外周壁9分别设置有辅机的排气流入口22和辅机的排气流出口23,在排气流入口22连接有将辅机的排气导入另一方的空间S2的辅机排气导入管道,此外,在排气流出口23连接有用于将由辅机排热回收锅炉8进行过热回收而温度降低的辅机的排气向船外排出的辅机排气排出管道,另一方的空间S2的多个空间各自分别为辅机排气流入空间38而用作辅机排热回收锅炉8。
根据上述构成的本示例的船舶用锅炉,由于各个排气流路独立地设置,共用炉水,因此能够有效地回收从工作中的辅机排出的排气的热量,并产生蒸汽。
其他效果与上述第4示例相同,因此援用第4示例的说明。

Claims (5)

1.一种船舶用锅炉,其特征在于:
包括主机和辅机,其中主机为在船舶中对船的推进提供原动力的船舶发动机,辅机为装配在船上的主机以外的发电机;
在将燃烧锅炉和主机排热回收锅炉进行组合的复合锅炉中,进一步将用于回收辅机排气的热量的辅机排热回收锅炉与所述复合锅炉以炉水连通的方式连接,使所述辅机排热回收锅炉产生的蒸汽经由所述复合锅炉的上部集流管供应给蒸汽使用设备,其中
所述燃烧锅炉在所述上部集流管与下部集流管之间,在内部形成燃烧室并由多个水管群连结;
所述主机排热回收锅炉使由主机排放出的主机排气在所述水管的外面流动以进行热回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用锅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机排热回收锅炉在水室中内装烟管而形成,所述水室与所述复合锅炉的所述上部集流管和所述下部集流管由连结管连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用锅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机排热回收锅炉以由水管连结上室部与下室部,并使辅机排气在所述水管的外面流动的方式而形成,所述上室部与所述复合锅炉的所述上部集流管由上部连结管连结,所述下室部与所述复合锅炉的所述下部集流管由下部连结管连结。
4.一种船舶用锅炉,其特征在于:
包括主机和辅机,其中主机为在船舶中对船的推进提供原动力的船舶发动机,辅机为装配在船上的主机以外的发电机;
在将燃烧锅炉和主机排热回收锅炉进行组合的复合锅炉中,用分隔板对上部集流管与下部集流管之间的空间进行分隔,并将由分隔板分隔出的一方的空间作为将所述燃烧锅炉和所述主机排热回收锅炉进行组合的复合锅炉,另一方的空间为导入所述辅机排气的辅机排气流入空间,用作辅机排热回收锅炉,其中
所述燃烧锅炉在所述上部集流管与所述下部集流管之间,在内部形成燃烧室并由多个水管群连结;
所述主机排热回收锅炉使由主机排放出的主机排气在所述水管的外面流动以进行热回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船舶用锅炉,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辅机排热回收锅炉,在辅机排气的流入口或流出口的任意一方或者双方设置有消音单元。
CN201310242939.4A 2012-06-21 2013-06-18 船舶用锅炉 Active CN1035120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39776A JP5611278B2 (ja) 2012-06-21 2012-06-21 船舶用ボイラ
JP2012-139776 2012-06-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2020A CN103512020A (zh) 2014-01-15
CN103512020B true CN103512020B (zh) 2016-10-26

Family

ID=49895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42939.4A Active CN103512020B (zh) 2012-06-21 2013-06-18 船舶用锅炉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611278B2 (zh)
KR (1) KR102020309B1 (zh)
CN (1) CN1035120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34019B (zh) * 2014-06-05 2016-09-14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内热式多管套筒燃气热水器
CN108591986B (zh) * 2018-05-31 2023-10-24 张家港威孚热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发生器
KR102158488B1 (ko) * 2018-10-22 2020-09-22 주식회사 드림테크 스팀 세척기의 압력탱크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4604A (ja) * 1993-06-11 1995-01-10 Miura Co Ltd コンポジットボイラの水管配列構造
CN1153550A (zh) * 1994-06-30 1997-07-02 阿尔博格船用锅炉股份有限公司(阿尔博格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船用锅炉
JPH10205703A (ja) * 1997-01-27 1998-08-0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コンポジットボイラ
CN102182996A (zh) * 2011-03-29 2011-09-14 张家港格林沙洲锅炉有限公司 顶喷式燃油废气组合锅炉
CN102313272A (zh) * 2011-10-13 2012-01-11 李中伟 蒸汽发生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33501A (en) * 1980-03-25 1981-10-19 Meisei Sanshiyou Kk Tire burning boiler
JPS61161504U (zh) * 1985-03-26 1986-10-06
JPH0642406A (ja) * 1991-05-24 1994-02-15 Sekiyu Sangyo Kasseika Center 熱併給発電装置およびその排熱回収器
KR970062598A (ko) * 1996-02-29 1997-09-12 이영서 가스보일러의 소음감소장치
JPH09329301A (ja) * 1996-06-10 1997-12-2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煙管式コンポジットボイラ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4604A (ja) * 1993-06-11 1995-01-10 Miura Co Ltd コンポジットボイラの水管配列構造
CN1153550A (zh) * 1994-06-30 1997-07-02 阿尔博格船用锅炉股份有限公司(阿尔博格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船用锅炉
JPH10205703A (ja) * 1997-01-27 1998-08-0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コンポジットボイラ
CN102182996A (zh) * 2011-03-29 2011-09-14 张家港格林沙洲锅炉有限公司 顶喷式燃油废气组合锅炉
CN102313272A (zh) * 2011-10-13 2012-01-11 李中伟 蒸汽发生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2020A (zh) 2014-01-15
JP2014005950A (ja) 2014-01-16
KR20130143508A (ko) 2013-12-31
JP5611278B2 (ja) 2014-10-22
KR102020309B1 (ko) 2019-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42396B (zh) 船舶用锅炉
CN107100736B (zh) 燃气轮机联合系统
CN103512020B (zh) 船舶用锅炉
CN106537059A (zh) 翅片管式换热器及具有该翅片管式换热器的供热水装置
CN106715835A (zh) 燃气轮机系统
WO2011073553A3 (fr) Echangeur thermique pour pile a combustible chaude
CN105157054A (zh) 氧-燃料燃烧氧化剂加热器内部设置
WO2013128484A1 (ja) 煙管式コンポジットボイラ及び該ボイラを備える廃熱回収システム
CN106969340A (zh) 一体化蒸汽热源模块机组
CN107532829A (zh) 热声制冷机
CN211119458U (zh) 产热系统和换热系统分离的燃烧设备
JP5457577B1 (ja) 排熱ボイラユニット及び排熱ボイラ
CN103216808A (zh) 醇基蒸汽发生器
CN209415513U (zh) 网板式涡轮发动机换热器
EP2044365B1 (en) Method of producing steam in a gas tube steam boiler and gas tube steam boiler
CN202024308U (zh) 含双列除氧器的热力系统
CN205638641U (zh) 一种船舶排气管余热的利用装置
EP1936287A2 (en) Combustion unit for heat generator to which an additional heat generator is connected
JP5352714B2 (ja) 多缶運転システムの燃焼制御方法及び多缶運転システム
JP2023544865A (ja) 船舶用ボイラーおよび船舶用ボイラーを操作する方法
KR200432547Y1 (ko) 멸치 자숙기
US2244567A (en) Vertical hot water boiler
KR20150053400A (ko) 멀티 인렛 복합 보일러
KR20130002193U (ko) 폐열 회수기를 구비하는 선박
KR101429218B1 (ko) 보일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