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09615B - 一种调合燃料油的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调合燃料油的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09615B
CN103509615B CN201210200283.5A CN201210200283A CN103509615B CN 103509615 B CN103509615 B CN 103509615B CN 201210200283 A CN201210200283 A CN 201210200283A CN 103509615 B CN103509615 B CN 1035096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part
emulsifying agent
weight
oil
fuel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0028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09615A (zh
Inventor
刘粤荣
陈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21020028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096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096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96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096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961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调合燃料油的添加剂,其组成包括司盘系列乳化剂与吐温系列(或OP-10)乳化剂复配的乳化剂、石油磺酸钠和石油磺酸钡组合的pH值缓冲对、磷酸三甲酚酯、硝酸异辛酯、助乳化分散剂、抗氧剂、异丁醇和有机溶剂,按一定含量及制备方法制备而成,可调合甲醇、甲醇-油酸混合物以及其他甲醇改性复合体作为生物燃料油,以及进一步调合生物柴油,所调合出的生物燃料油和生物柴油均具有十六烷值高、闪点高和凝点低、冷滤点低、腐蚀性低、排放低及成本低的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调合燃料油的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油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运用于甲醇及其改性复合体制备生物燃料油和生物燃料复合柴油的组合添加剂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缺油少气,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煤基醇醚燃料来源广,以优势醇醚资源替代石油资源,或者使用醇醚类燃料和石油混合物来替代石油资源,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可带动能源、化工和汽车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很多国家曾推广乙醇汽油,其中乙醇在汽油中的添加量一般为10~15%,由于乙醇汽油的燃烧性能并不突出(例如热值明显降低),且乙醇的主要来源是农作物,其推广面临着成本和粮食安全等诸多问题。各国近年均重点转向试点推广甲醇汽油。甲醇的市场价格远低于汽油,主要来源是煤化工或很多化工的副产品,2011年我国甲醇总产能4654万吨,且使用甲醇作为燃油的添加剂不与粮农业争夺资源,燃烧时碳排放低,发展甲醇燃油对于解决我国当前的能源紧缺具有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市场上最紧缺的是柴油,柴油的用途广,用量大,我国石油燃料的需求缺口主要体现在柴油上,柴油成为紧缺能源中的紧缺产品,国家每年在进口原油的同时还要进口大量的成品柴油,能把甲醇与柴油以混合燃料简便应用并与化石柴油互换使用,是行业众多专家的技术梦想,但迄今尚未较好解决。
甲醇(CH3OH)是低级醇中结构最简单的化合物,极性羟基(OH)在分子中比例很大,含氧量高达50%,具有燃烧速度快、放热快、热效率高的特点,理论加入到汽油或柴油中可大量节省石油资源,但现阶段甲醇在汽油的添加量尚不理想,一般≤20%。甲醇是典型的亲水性化合物,理论上和水可以无限互溶,而柴油是含9到18个碳原子的链烷、环烷或芳烃的混合物,属于典型的油相碳氢高分子化合物。常规条件下甲醇和柴油完全不能互溶,一般通过将甲醇改性成亲油性溶剂来解决互溶问题,其需要解决如下公知技术难题:
一、甲醇与柴油的相溶问题
甲醇属于极性溶剂,柴油属于非极性溶剂,两者不能混溶。要使甲醇与柴油以不同比例稳定溶合,而且不改变其燃烧特性,必需借助其他添加剂(助溶剂),常用的助溶剂包括高级醇、蓖麻油与酯类化合物及其混合物。
二、甲醇柴油闪点低的问题
甲醇的闪点低(11-12℃),与柴油的闪点(55℃)相差较远,甲醇与柴油混配以后,所得到的调合燃料油仍易在低温下着火,容易因为燃烧不同步引起压燃式发动机工况不稳定,同时也为其运输存储带来不安全性。
三、甲醇柴油的十六烷值低的问题
甲醇的十六烷值仅有3-5,柴油的十六烷值要求在45-49,甲醇与柴油混配后会降低十六烷值,减弱爆发力,影响发动机工况。目前主要通过加入添加剂的方式来解决此问题,常见的添加剂包括有机硝酸酯类化合物,例如硝酸环己酯、硝酸正乙酯、一缩二乙二醇二硝酸酯、二缩三乙二醇二硝酸酯等,这些化合物不仅可以提高甲醇柴油的十六烷值,而且还可改进甲醇燃料的着火性能。
四、甲醇柴油与水的乳化分层问题
由于极性甲醇与非极性柴油互不相溶,甲醇和柴油即使可以形成乳化液也极不稳定,极微量的水分侵入也会引起乳化分层,一般是在通过甲醇柴油的助溶剂中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来解决此问题。甲醇在乳化剂的存在下,可以形成较为稳定的甲醇微液滴分散于柴油中的乳化液,提高甲醇/柴油混合燃料的稳定性和着火性,目前通常使用的乳化剂为离子型乳化剂。
据公开资料,德国试验用的M15甲醇-柴油混合燃料中,助溶剂的体积添加量为15%,着火促进剂的体积添加量为1%,燃料的十六烷值可达45;而使用甲醇作为主要燃料时,着火促进剂的体积添加量为5%-10%,由于助溶剂和着火促进剂的价格都很高,而且用量很大,限制了其在市场燃料中的推广使用。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06101449663.5)公开了一种甲醇改性剂,其润滑剂为油酸,助燃剂为乙酸丁酯,点火剂为石油醚,脱水剂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抗磨剂为氯化石蜡,抗氧剂为2,6-二叔丁基对甲酚,清洁剂为四氯乙烯,防腐剂为苯并三氮唑,十六烷值改进剂为硝酸异辛酯,相溶剂为正丁醇、辛醇或其混合物。在另一份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1010274919.1)公开了一种甲醇柴油,其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为3~6,采用非离子聚氧乙烯醚类氟碳、脂肪酸山梨坦、聚山梨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等,助表面活性剂采用正丁醇、正辛醇、正十二醇等,助剂包括油酸、烷基酚磺酸盐、二烷氧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二氧基硅油、硝酸异辛酯、环茂二茂铁、乙醇胺等。这些配方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甲醇柴油的互溶的问题,但是仍然存在着互溶度不足、易分层、澄明度不足等问题,或性价比方面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调合燃料油的组合添加剂,其可以用于将普通工业甲醇、甲醇-油酸或甲醇改性复合体调合成一种性能稳定、安全性高的“生物燃料油”,进而可按一定比例与普通柴油混合成具有低碳或高清洁特征的“生物燃料复合柴油”使用,以图较大程度地节约石油资源,达到节能减排的技术应用目标。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主要是运用胶体表面化学原理,解决了甲醇改性、甲醇-油酸以及甲醇改性复合体的低成本互溶、特别是与柴油难以互溶的技术难题,通过复配乳化剂的作用和pH值缓冲对的共轭,使甲醇与油酸互溶成的生物燃料油稳定期长,利于运输储备;又通过表面活性剂的助乳化作用,使生物燃料油及其混溶柴油形成稳定的油包水微胶囊结构,有效地提高燃烧效率,降低碳排放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调合燃料油的组合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添加剂包括以下组分(按100重量份计):
乳化剂15~25重量份,优选为司盘系列与吐温系列(或OP-10)乳化剂的复配混合物,其中司盘系列乳化剂占10~20重量份,吐温系列(或OP-10)乳化剂占5~10重量份,且复配混合物的重量不超过25重量份;
pH值缓冲剂20~33重量份,为石油磺酸钠和石油磺酸钡的复配混合物,其中石油磺酸钠占10~25重量份,石油磺酸钡占5~15重量份,复配混合物的重量不低于20重量份、不超过33重量份;
磷酸三甲酚酯,8~12重量份;
硝酸异辛酯,4~8重量份;
助乳化分散剂,1~3重量份;
抗氧剂,0.5~2重量份。
有机溶剂,13~20重量份;
异丁醇,18~26重量份;
所述的乳化剂,其作用为使甲醇与小极性的溶剂形成均匀的乳化液,对于本发明而言,使用普通的乳化剂即可以起到乳化的作用,优选为司盘系列(Span)乳化剂与吐温系列(TWEEN)乳化剂的复配混合物,或者司盘系列乳化剂与OP-10乳化剂的复配混合物。司盘乳化剂为失水山梨醇与高级脂肪酸缩合形成的酯,溶于甲醇,亲水亲油平衡值(HLB)4.7,是一种理想的w/o型乳化剂,具有很强的乳化、分散、润滑作用,可与各类乳化剂混用,尤其与吐温乳化剂复配使用的效果更佳,对于本发明优选使用司盘-80(SP-80)。吐温乳化剂为司盘和环氧乙烷的缩合物(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分T-20,T-40,T-60,T-80等多种,对于本发明优选TWEEN-80和TWEEN-60与司盘系列乳化剂复配使用。乳化剂OP-10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复合物,属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乳化、润湿、扩散,抗静电性能等优良性能,与司盘系列复配的乳化剂对燃料油乳化体系有良好保护作用。司盘系列乳化剂与吐温系列(或OP-10)乳化剂复配使用时,司盘系列乳化剂与吐温系列(或OP-10)的重量比例优选为2:1~4:1,更优选为2.5:1~3.5:1,使混合物可形成理想的w/o型微结构。
pH值缓冲剂的作用为维持体系的pH值的稳定性,可选用的pH缓冲剂必须具有如下的特征:溶于有机溶剂,并且最好是液体,对发动机无腐蚀,并且不会破坏甲醇-油相乳化体系的稳定性,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凡具有此特征的化合物或者其组合均可以适用于pH缓冲剂。对于本发明,优选为石油磺酸钡和石油磺酸钠的组合。石油磺酸钡(T701)和石油磺酸钠(T702)为行业公知的金属表面防锈剂,分子结构中都有一个强亲水性的磺酸基与烃基相联结,这两种高级脂肪醇的硫酸酯盐的pH值均为7-8,但在溶液状态下由于同离子效应,离解的可逆平衡度不同,在足够浓度及适当比例下可组合形成理想的pH值缓冲对,溶液中的石油磺酸钠为抗酸成分、石油磺酸钡为抗碱成分;其缓冲共轭构象模型为:石油磺酸钠(R-SO2O-·Na+)的离解度较强,在溶液状态下全部离解出Na+和SO2O;石油磺酸钡(R-SO2O-·Ba++·-OSO2-R)的离解度相对弱,在溶液中处于结构游离趋势,主要以R-SO3Ba+和SO2O的形式存在,缓冲剂中Na+和SO3H的离解浓度较大;当燃料油混溶体系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酯类受氧化出现酸败等因素导致游离态H+总量增加时,SO3H会和体系内的H+结合形成石油磺酸;反之,当燃料油混溶体系因内部组分残留的胺化盐分解或其它因素导致OH-富余时,Na+会抑制体系内游离的OH-及其它阴离子,从而使燃料油缓冲溶液的酸碱平衡度处于缓冲对的共轭保护范围,使燃料油混溶体系保持稳定。
磷酸三甲酚酯,又称磷酸三甲苯酯,其具有多种异构体,均可以应用于本发明,且效果类似,比如T306,分子式C21H21O4P,通常用作增塑剂,例如用于油漆中可增加漆膜的柔韧性,也用作合成橡胶、聚酯、聚烯烃和塑料的阻燃剂。T306溶于醇、苯、醚、植物油、矿物油等多有机溶剂,稳定性强,不易挥发,能赋予高聚物良好的耐磨性,也被引用作汽油和润滑油的添加剂。在本发明组合添加剂的主要角色为抗磨剂,同时充当阻燃剂,对抗磨、阻燃、提高闪点起到多重作用。
硝酸异辛酯(又名硝酸2-乙基己酯或硝酸异辛酯),除了可以有效提高柴油/甲醇燃料油/甲醇柴油的十六烷值外,还可以改善燃烧性能,缩短着火时间,降低燃点,提高机车热工况动力性,在复合燃料油中加入0.1%-0.3%的硝酸异辛酯,一般可提高十六烷值2-9个单位。
所述的助乳化分散剂,其功能不仅是将本添加剂的组分有效分散至所调合的燃料油,而且可以对所配制的燃料油起到减少积碳、减少静电积聚作用,现有技术对助乳化剂已有一定的研究,而本发明所述的助乳化分散剂,可选自丁二酸酯、聚烯烃丁二酸多羟基醇酯或聚异丁烯的衍生物系列产品(例如T154A、T154B、T161A、T161B、T151、T155、T164A、T165A等)中的一种,或其中若干种组合;例如T161A是以高活性聚异丁烯(分子量为2300)为原料、采用热加合工艺制备的高分子量无灰分散剂,具有良好的烟灰、油泥的分散和增溶作用,能有效地抑制燃料油的粘度增长。
甲醇燃料油腐蚀性强是一个公知技术难题,一般通过加入抗腐蚀剂来解决,而油品中所含成分被氧化会产生酸、沉淀物以及发生变色会缩短油品的保质期,工业上一般改善油品氧化安定性的方法为采用合成型基础油和精制基础油、除去油品中的不稳定组分,或加入抗氧剂,抗氧剂一般选自苯三唑类(例如T406:苯三唑十八胺盐,TTAS:甲基苯并三氮唑钠盐,N-壬基氧甲基苯三唑)、噻二唑类(例如T561:2,5-双〔烷基二硫代〕噻二唑)以及硫磷型抗氧抗腐蚀剂,这类含硫、磷的抗氧剂的代表性产品为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T504:硫化烷基酚等。
本发明采用的抗氧剂,不仅着眼于削弱所调合基础燃油及添加剂配方中某些助溶剂对铜或其它金属的腐蚀力,同时要削弱添加剂配方中某些助溶剂对橡胶的腐蚀力,且具有油溶性好、还原性强的特点,达到有效提高本组合添加剂配制燃料油抗腐蚀性的目的。本发明选择的抗氧剂包括以下几类中的一种或若干种组合:胺型抗氧剂(例如N-苯基-α-萘胺或辛基/丁基混合烷基取代的二苯胺);酚型抗氧剂,例如T501:2,6-二叔丁基对甲酚、2,6-二叔丁基酚、2,4-二甲基-6-叔丁基酚、T502:混合型液体屏蔽酚,T511 4,4:亚甲基双(2,6-二叔丁基酚)、T512:酚酯型抗氧剂等;酚胺型抗氧剂,其主要产品例如2,6-二叔丁基-α-二甲胺基对甲酚;硫磷型抗氧抗腐蚀剂以及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使用其中一种或若干种抗氧剂组合,组合使用时不限制相对比例。
异丁醇通常用作增塑剂、合成橡胶和合成药物等,在石油工业通常用作添加剂,在本发明添加剂配方中的作用,不仅是扮演助溶助乳化的有机溶剂,而且充当多重角色;例如异丁醇的燃烧热为2667.7kJ/mol,沸点107℃,可助燃、增强燃料油爆发力、提高复合燃油的燃烧热,同时可提高生物燃料油的澄明度,减少燃烧时的积碳;异丁醇以及硝酸异辛酯的组合,可明显地提高复合燃油的十六烷值;异丁醇的凝固点为-107℃,与有机溶剂的组合,可以有效地降低混合燃料油的凝点和冷滤点,异丁醇与有机溶剂的相对重量比例在1:1~2:1之间优选。
所述的有机溶剂应当具有如下的技术特征,比如熔点低、流动性好、不破坏乳化体系,无腐蚀性等;当溶剂的闪点、溶剂辛烷值或十六烷值比较高时,制备所得到的添加剂具有更多的优势。有机溶剂可以选自芳烃类溶剂、酮类溶剂、酯类溶剂、醚类溶剂以及硝基溶剂,但并不推荐选用对环境可能造成污染的溶剂,比如硝基类溶剂可能会产生氮氧化物的排放。芳烃类溶剂包括甲苯、二甲苯以及其他含有芳环结构的溶剂;酮类溶剂包括丙酮、丁酮以及其他酮类化合物;酯类溶剂包括乙酸乙酯、碳酸二甲酯、原碳酸四甲酯、原甲酸三乙酯等化合物;醚类溶剂则包括叔丁基甲醚、乙二醇二甲醚,以及其他具有醚结构通式的醚。在本发明中优先选用的有机溶剂包括叔丁基甲醚(MTBE)、甲苯、TAME(甲基叔戊基醚)、碳酸二甲酯(DMC)。例如碳酸二甲酯(DMC)是一种无毒、环保性能优异、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分子结构中含有羰基、甲基和甲氧基等官能团,作为燃油添加剂的优势已被广泛认同;甲苯是有机化工的重要原料,被燃料工业大量用作燃油添加剂。这些有机溶剂通常又被视为辛烷值或十六烷值提高剂,因分子结构及分子中的氧含量各有不同,各有其使用特点,可一种或多种混配使用。
本发明中的添加剂还可以提高甲醇燃料的闪点。闪点是甲醇基燃料油至关重要的一个关键性指标,因甲醇的闪点低,要使甲醇基燃料油达到常规柴油的闪点要求。技术出路之一是首先将甲醇彻底改性,使之在混合前提升足够的闪点,例如将甲醇-油酸混合物利用强酸或强碱催化共聚;技术出路之二是优选乳化剂,一般选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从构象模型可知,甲醇-油酸或甲醇-柴油的微结构要理想变相为一种完全油包水型的微乳液,即油包水型的完全合体,需要通过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达到理想乳化,在闪点下限做到甲醇不析出油包水膜形成的合体。要进一步提高闪点,需要在配方中增强油包水型合体作用,例如配方所述磷酸三甲酚酯含量取范围上限,对提高闪点可起到提升作用;也可以在所述的复配乳化剂基础上,复配一些对形成油包水膜完全合体有特效的乳化剂,把甲醇燃料油提高足够闪点。
本发明的添加剂可以用于调合燃料油,其具体方法是首先将添加剂配方分为三类组分充分混合,然后将三类组分充分混合,组合混和时按以下步骤进行:
(1)、将司盘系列乳化剂和吐温系列(或OP-10)乳化剂混合均匀,制备成第一类组分;
(2)、将抗氧剂在有机溶剂中完全溶解,与硝酸异辛酯充分混合制备成第二类组分;
(3)、将石油磺酸钠和石油磺酸钡、磷酸三甲酚酯和助乳化分散剂混合均匀后,然后在不断搅拌中加热至pH缓冲剂完全液化后停止,在持续搅拌中冷却至<40℃后,将异丁醇及余下组分加入搅拌均匀,制备成第三类组分;
然后,将第二类组分混合第三类组分搅拌均匀,加入第一类组分充分搅拌均匀。
上述工艺方法有利于混合互溶速率,同时防止所有组分同时混合时反应产生副产物,影响添加剂的使用效果。制备第三类组分中时的石油磺酸钡常见产品为固体,升温有助于加速溶解;但第二类组分中由于含有抗氧剂,不适宜加温处理,并且第二类组分中的抗氧剂不少种类属结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
将抗氧剂完全溶解再添加硝酸异辛酯,有利于抗氧剂在第三类组分的充分分散,避免抗氧剂被氧化从而导致添加剂性能下降。将第一类组分混合均匀后再添加到第二类组分、第三类组分的混合物中,有效地避免了一锅法加入物料时出现的添加剂成品效能下降的问题,可使混合物形成理想的油包水型微分散结构。此外,用于溶解其他组分的有机溶剂,由于其主要作用为溶解和提高十六烷值,其加入次序可以灵活的根据实际需要而定而不局限于上述工艺的加料顺序。
混合工艺方法包括常规旋转式搅拌、周期性或切角随机的剪切式搅拌、磁激共振混合以及加压(<25Mpa)助混聚等,制备过程可加温助溶。所述的常规旋转式搅拌、周期性或切角随机的剪切式搅拌及加压装置,都容易在市场上采购得;关于磁激共振装置,在本发明申请人已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的“一种液体能量激发装置”(ZL200410074446.5)中已有详述,该装置包括用金属或金属网附带成型材料的液体处理腔(波导腔),腔内沿进出液口通道以m间距交替排布的n对永磁体(m≥0.2mm,n≥2),内置或配置于腔体内具有≥1个谐振点,可使受处理液体的物理化学特性如溶解度、含氧量、渗透性、反应速率等发生较大改观。
本发明添加剂的用途较广泛,既适用于调合甲醇改性,也适用于调合甲醇-油酸混合物以及调合其它甲醇改性复合体制备生物燃料油,亦可用于进一步调合生物燃料油与普通石化柴油、或用于调合各类常规凝析油使用,只要遵循所述的基本配方与工艺,主燃料的调合配比对互溶性关联不大;添加剂在各类主要燃料的组合配比中,一般用于调合甲醇改性复合中间体的重量占比为3~10%,用于调合甲醇燃料的重量占比为5~15%,用于调合生物柴油或凝析油的重量占比为1~8%。
所述的其它甲醇改性复合中间体,包括甲醇复合的醚类(例如甲醚、甲乙醚等)以及甲醇复合的酯类(例如甲酸甲酯、甲酸乙酯、油酸甲酯等)。
运用本发明组合添加剂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可以为市场提供一种普适的燃油改性剂,将甲醇改性,或将甲醇和油酸稳定互溶、或与甲醇改性复合体混合制备为“生物燃料油”,是锅炉用常规柴油的理想替代品;亦可循该技术途径,与常规化石柴油稳定互溶成为“生物燃料复合柴油”。
在本发明添加剂具体实施中,乳化剂的含量选择需根据所调合主燃料(甲醇或其改性复合中间体)的产品乳化度而定,当调合常规甲醇或水相中间体时,乳化剂的含量范围选择上限段;当调合中间体属油相物时,乳化剂的含量范围选择下限段,在具体实施时应根据原材料的乳化度进行调整。混油企业往往委托配套厂对主燃料进行乳化加工,市场上也有一些专用作燃料油的乳化中间体产品,有的中间体甚至是醚类或酯类,该情况下,本发明所述的乳化剂应视为在复合中间体已提前添加一定量,应少加甚至不加(当所调合主要燃料已完全满足所需乳化度时)。
缓冲剂的具体实施同样需根据所调合主燃料来源(中间体)的酸度而定,本发明添加剂标定的缓冲剂含量范围,适用于按常规石油产品标规酸度标准出品的燃料油或其中间体,所述酸度标准为100ml产品中和所需的氢氧化钾(mg)标规值;但市场上用作燃料油的中间体产品大多因制造工艺而偏酸性,此外不少生物柴油调合往往使用一些低标准石化柴油(来源于稠油的分馏,酸度偏高属行业公知),当调合这类燃油时,等效于在复合中间体已提前添加一定量的石油磺酸钡,应根据调合对象的实际酸度少加甚至不加石油磺酸钡,相应增加石油磺酸钠的用量。
运用本发明添加剂配制出的生物燃料油及其复合柴油具有以下几项优势:
1、动力性强:组合添加剂复配了提高热值、增强动力的若干种重要组分,使配制出的生物燃料油、生物柴油主要指标达到或者优于市售0#柴油,十六烷值普遍大于46,与其同类产品相比动力性增强;
2、碳排量少:组合添加剂有助燃料油互溶成油包甲醇的微胶囊结构,使燃烧时的有害排放物CO、NOx、HC含量明显降低,排放烟度下降幅度超过70%,对环境友好;
3、滤点和凝点比混配的同标号柴油降低,可于低温环境下使用;
4、通用性好:可代替普通柴油直接使用,能满足发动机的要求和稳定运行,与同标号混配的成品柴油具有等同的适用范围;
5、适用范围广:适用于灶炉、工业窑炉以及柴油发动机车等各种不同用途,并且无需更换柴油发动机;
6、稳定期长:稳定期≥6个月,适应储存、运输和销售各环节所需的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优选的几个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添加剂1包括以下组分:
乳化剂20重量份,其中SP-80乳化剂15重量份,OP-10乳化剂5重量份;
pH值缓冲剂21重量份,包括石油磺酸钠11重量份,石油磺酸钡10重量份;
磷酸三甲酚酯,10重量份;
硝酸异辛酯,6重量份;
助乳化分散剂,使用丁二酸二甲酯1.0重量份、聚异丁烯衍生物系列的T161A(聚异丁烯基丁二酰亚胺)产品1.0重量份进行组合;
抗氧剂,使用N-苯基-α-萘胺(T531)和2,6-二叔丁基-α-二甲胺基对甲酚各0.5重量份进行组合;
异丁醇,20重量份;
有机溶剂20重量份,使用甲苯10重量份和碳酸二甲酯(DMC)10重量份进行组合;
上述原料均为常用的工业原料,共100重量份。制备方法按以下工艺进行:
(1)将SP-80和OP-10混合均匀,制备成第一类组分;
(2)将抗氧剂用甲苯完全溶解之后,与硝酸异辛酯充分混合制备成第二类组分;
(3)将石油磺酸钡和石油磺酸钠先与磷酸三甲酚酯、助乳化分散剂中完全混合(石油磺酸钡低温时会变为固态),然后在不断搅拌中加热至70~90℃,待石油磺酸钡完全液化或溶解后停止加热,在持续搅拌中冷却至<40℃后,将异丁醇和碳酸二甲酯加入搅拌均匀,制备成第三类组分;
然后,将第二类组分混合第三类组分充分搅拌均匀,加入第一类组分充分搅拌均匀得到油包水相的组合添加剂1,混合过程可以采用常规旋转式搅拌、周期性或切角随机的剪切式搅拌、磁激共振以及加压(<25Mpa)助混聚等。本实施例按所述的搅拌或混合过程,最后得到一棕色的油状液体。
值得注意的是,碳酸二甲酯也可以在第(2)步中加入,即使用甲苯和碳酸二甲酯混合溶剂来溶解抗氧剂来制备第二类组分,改变碳酸二甲酯的加料次序并不影响所制得的添加剂的效果。而且当操作温度较高时,石油磺酸钡变为液体,此时完全可以不加热而直接用溶剂将其溶解。
实施例2
添加剂2配方包括以下组分:
乳化剂20重量份,其中SP-80乳化剂15重量份,OP-10乳化剂5重量份;
pH值缓冲剂30重量份,包括石油磺酸钠15重量份,石油磺酸钡15重量份;
磷酸三甲酚酯,9重量份;
硝酸异辛酯,6.2重量份;
助乳化分散剂,使用双丁二酰亚胺0.8重量份、聚异丁烯衍生物系列的T165A产品1.2重量份进行组合,其中双丁二酰亚胺又称双挂,为上世纪60年代开发的一种油品用分散剂,本发明选用的双丁二酰亚胺为符合SH/T 0623-95标准的市售助乳化分散剂;
抗氧剂,使用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0.5重量份和2,6-二叔丁基α-二甲胺基对甲酚0.3重量份进行组合。
异丁醇,19重量份;
有机溶剂使用甲苯,13重量份;
上述原料共100重量份。按实施例1的方法操作,最后得到一棕色的油状液体。
实施例3
添加剂3配方包括以下组分::
乳化剂20重量份,其中SP-80乳化剂10重量份,TWEEN-60乳化剂10重量份;
pH值缓冲剂20重量份,包括石油磺酸钠10重量份,石油磺酸钡10重量份;
磷酸三甲苯酯,11重量份;
硝酸异辛酯,6重量份;
助乳化分散剂,使用聚烯烃丁二酸乙二醇酯1.2重量份、聚异丁烯衍生物系列的T155A产品0.8重量份进行组合;
抗氧剂,使用甲基苯并三氮唑钠盐0.5重量份和辛基/丁基混合烷基取代的二苯胺(T534)0.5重量份进行组合。
异丁醇,22重量份;
有机溶剂18重量份,使用乙苯9重量份和碳酸二甲酯(DMC)9重量份进行组合;
上述原料共100重量份。按实施例1的方法操作,最后得到一棕色的油状液体。
实施例4
添加剂4配方包括以下组分:
乳化剂24重量份,其中SP-80乳化剂16重量份,TWEEN-80乳化剂8重量份;
pH值缓冲剂22重量份,包括石油磺酸钠12重量份,石油磺酸钡10重量份;
磷酸三甲酚酯,10重量份;
硝酸异辛酯6重量份;
助乳化分散剂,使用聚异丁烯衍生物系列的T161A产品1.0重量份;
抗氧剂,使用2,6-二叔丁基α-二甲胺基对甲酚0.5重量份。
异丁醇,20重量份;
有机溶剂16.5重量份,使用甲苯8.5份和MTBE 8份进行组合;
上述原料共100重量份。按实施例1的方法操作,最后得到一棕色的油状液体。
实施例5
添加剂5配方包括以下组分:
乳化剂15重量份,其中SP-80乳化剂 10重量份,OP-10乳化剂 5重量份;
pH值缓冲剂33重量份,包括石油磺酸钠25重量份,石油磺酸钡8重量份;
磷酸三甲酚酯,10重量份;
硝酸异辛酯,6重量份;
助乳化分散剂,使用丁二酸二甲酯0.8重量份、聚异丁烯衍生物系列的T165A产品1.2重量份进行组合;
抗氧剂,使用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0.5重量份和2,6-二叔丁基α-二甲胺基对甲酚0.5重量份进行组合。
异丁醇,20重量份;
有机溶剂选用甲苯,13重量份;
上述原料共100重量份。按实施例1的方法操作,最后得到一棕色的油状液体。
实施例6
添加剂6配方包括以下组分:
乳化剂25重量份,其中SP-80乳化剂20重量份,OP-10乳化剂5重量份;
pH值缓冲剂25重量份,包括石油磺酸钠10重量份,石油磺酸钡15重量份;
磷酸三甲酚酯,8重量份;
硝酸异辛酯,4重量份;
助乳化分散剂,使用丁二酸二乙酯0.8重量份、聚异丁烯衍生物系列的T165A产品0.2重量份进行组合;
抗氧剂,使用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0.5重量份。
异丁醇,18重量份;
有机溶剂选用甲苯,18.5重量份;
上述原料共100重量份。按实施例1的方法操作,最后得到一棕色的油状液体。
实施例7
添加剂7配方包括以下组分:
乳化剂15重量份,其中SP-80乳化剂10重量份,OP-10乳化剂 5重量份;
pH值缓冲剂20重量份,包括石油磺酸钠15重量份,石油磺酸钡5重量份;
磷酸三甲酚酯,12重量份;
硝酸异辛酯,8重量份;
助乳化分散剂,使用丁二酸二甲酯1.5重量份、聚异丁烯衍生物系列的T165A产品1.5重量份进行组合;
抗氧剂,使用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1.0重量份。
异丁醇,26重量份;
有机溶剂选用甲苯,15重量份;
上述原料共100重量份。按实施例1的方法操作,最后得到一棕色的油状液体。
实施例8
添加剂8配方包括以下组分:
乳化剂15重量份,其中SP-80乳化剂10重量份,OP-10乳化剂 5重量份;
pH值缓冲剂20重量份,包括石油磺酸钠10重量份,石油磺酸钡10重量份;
磷酸三甲酚酯,12重量份;
硝酸异辛酯,4重量份;
助乳化分散剂,使用丁二酸二甲酯1.5重量份、聚异丁烯衍生物系列的T165A产品0.5重量份进行组合;
抗氧剂,使用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2.0重量份。
异丁醇,25重量份;
有机溶剂20重量份,选用甲苯10重量份和碳酸二甲酯(DMC)10重量份进行组合;
上述原料共100重量份。按实施例1的方法操作,最后得到一棕色的油状液体。
实施例9
将实施例1制得的添加剂1用于调合甲醇与油酸。
将120g甲醇与62g油酸混合均匀后,然后加入15g组合添加剂1充分搅拌均匀,最后微量添加石油磺酸钠或石油磺酸钡将混合物的酸度调整至小于7mgKOH/100mL,即得到一稳定“油包水”结构的生物燃料油1(又称甲醇燃料油)。将本实施例中的组合添加剂换成组成添加剂2-8,则可以分别得到生物燃料油2-8,其参数如下:
表1 生物燃料油1-9的性能参数
  生物燃料油序号   1   2   3   4   5   6   7   8
  颜色   黄色   浅黄色   浅黄   浅黄   黄色   浅黄   黄色   黄色
  十六烷值   46.1   45.7   45.8   44.2   43.9   45.2   47   45.1
  保存期(月)   7   6   6   6   6   6   6   6
本实施例运用本发明组合添加剂配方,将甲醇和油酸互溶为生物燃料油1使用,甲醇添加量高达61%,成本低,十六烷值最高达到46.1,燃烧排放量低,是一种理想的高清洁燃料油。
实施例10
将实施例9所述的生物燃料油1(序号1)与普通0#柴油混合使用,组分含量为:生物燃料油1量取350克,普通0#柴油量取150克,充分搅拌均匀即可得到500克稳定“油油相融”结构的生物燃料复合柴油2,测试得几项主要技术指标如表2所示:
表2 复合柴油2的技术指标
  项目   复合柴油2   常规0#柴油标准
  密度(kg/m3   852.3   840
  粘度(mm2/s)   3.86   3-8
  凝点(℃)   -7   0
  冷滤点(℃)   0   4
  十六烷指数   46.0   45~49
  CO(相对值)   30%   1
  NOX(相对值)   13%-40%   1
本实施例普通0#柴油添加量为30%,甲醇添加量高达42.6%,可使1吨普通0#柴油转化为3.3吨生物燃料复合柴油2,成本低,十六烷值达到46.1,凝点-7℃,燃烧排放量低于普通0号柴油的20%,是一种理想的高清洁燃料油。
实施例11
将实施例1所制得的添加剂1用于调合常规工业甲醇(符合GB338-92标准),甲醇88kg,添加剂1量取12kg,混合时将添加剂1加入甲醇,充分搅拌均匀。本实施例因添加剂1含有足量的十六烷值提高剂,不仅可显著提高常规工业甲醇的燃烧值至30000kJ/kg以上(一般的无水甲醇燃烧值为727.0kJ/mol即23364kJ/kg),而且可使常规工业甲醇的燃烧性状变得稳定,腐蚀性大大降低,适合民用炉灶及工业锅炉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用于调合燃料油的添加剂,其特征在于,基于100重量份的添加剂,包括:
乳化剂15~25重量份;
pH值缓冲剂20~33重量份;
磷酸三甲酚酯8~12重量份;
硝酸异辛酯4~8重量份;
助乳化分散剂1~3重量份;
抗氧剂0.5~2重量份;
有机溶剂13~20重量份;
异丁醇18~26重量份;
所述pH值缓冲剂为石油磺酸钠和石油磺酸钡的复配混合物,其中石油磺酸钠占10~25重量份,石油磺酸钡占5~15重量份,复配混合物的重量不低于20重量份、不超过33重量份;
所述的有机溶剂至少包括以下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芳烃类溶剂、酮类溶剂、酯类溶剂、醚类溶剂;
所述助乳化分散剂,至少包括如下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丁二酸酯、聚烯烃丁二酸多羟基醇酯、聚异丁烯的衍生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调和燃料油的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为司盘系列乳化剂与吐温系列乳化剂的复配混合物,或者司盘系列乳化剂与OP-10乳化剂的复配混合物,其中司盘系列乳化剂占10~20重量份,吐温系列或OP-10乳化剂占5~10重量份,且复配混合物的重量不超过25重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调和燃料油的添加剂,其特征在于:司盘系列乳化剂与吐温系列乳化剂,或司盘系列乳化剂与OP-10乳化剂的重量比均为2.5:1~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调合燃料油的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至少包括以下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甲苯、叔丁基甲醚、甲基叔戊基醚、碳酸二甲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调合燃料油的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氧剂,至少包括如下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胺型抗氧剂、酚型抗氧剂、酚胺型抗氧剂、硫磷型抗氧抗腐蚀剂、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苯三唑类化合物和噻二唑类化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调和燃料油的添加剂,其特征在于:异丁醇和有机溶剂的质量比为1:1~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调和燃料油的添加剂,其特征在于,基于100重量份的添加剂,包含:
乳化剂20重量份,包括SP-80乳化剂15重量份,OP-10乳化剂5重量份;
pH值缓冲剂21重量份,包括石油磺酸钠11重量份,石油磺酸钡10重量份;
磷酸三甲酚酯,10重量份;
硝酸异辛酯,6重量份;
助乳化分散剂2.0重量份,包括丁二酸二甲酯1.0重量份,聚异丁烯基丁二酰亚胺1.0重量份;
抗氧剂1.0重量份,包括N-苯基-α-萘胺和2,6-二叔丁基-α-二甲胺基对甲酚各0.5重量份;
异丁醇,20重量份;
甲苯10重量份,碳酸二甲酯10重量份。
8.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调合燃料油的添加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将乳化剂中的两种成分混合均匀,制备成第一类组分;
(2)将抗氧剂在有机溶剂中完全溶解后,与硝酸异辛酯充分混合制备成第二类组分;
(3)将pH值缓冲剂中的两组成分、磷酸三甲酚酯和助乳化分散剂混合,然后在不断搅拌中加热至pH值缓冲剂完全溶解后停止,在持续搅拌中冷却至<40℃后,将异丁醇加入充分搅拌均匀,制备成第三类组分;
(4)将第二类组分与第三类组分搅拌均匀,再加入第一类组分充分搅拌均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调合燃料油的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或混合方法包括旋转式搅拌、周期性或切角随机的剪切式搅拌、磁激共振混合以及外加反应压力混合,且当使用加反应压力混合时,反应压力不超过25MPa。
CN201210200283.5A 2012-06-14 2012-06-14 一种调合燃料油的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096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00283.5A CN103509615B (zh) 2012-06-14 2012-06-14 一种调合燃料油的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00283.5A CN103509615B (zh) 2012-06-14 2012-06-14 一种调合燃料油的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09615A CN103509615A (zh) 2014-01-15
CN103509615B true CN103509615B (zh) 2015-07-08

Family

ID=49893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0028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09615B (zh) 2012-06-14 2012-06-14 一种调合燃料油的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096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19449A (zh) * 2014-06-18 2016-01-06 雷菊花 一种生物质低碳柴油
CN104449895B (zh) * 2014-10-26 2015-12-02 南通三泰九圆钢结构有限公司 M30甲醇汽油腐蚀抑制剂
CN104263430B (zh) * 2014-10-26 2015-12-09 上海德联化工有限公司 M30甲醇汽油添加剂
CN105505492B (zh) * 2016-01-06 2017-07-14 山东泰德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稳定的生物柴油复合添加剂
CN107057785A (zh) * 2017-05-25 2017-08-18 滕晓明 一种多功能燃油添加剂
CN107746730A (zh) * 2017-11-24 2018-03-02 广西丰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稳定性好的乙醇柴油
CN107903959A (zh) * 2017-11-24 2018-04-13 广西丰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相分离温度低的乙醇柴油
CN107964428A (zh) * 2017-11-24 2018-04-27 广西丰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乙醇柴油
CN107699299A (zh) * 2017-11-24 2018-02-16 广西丰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性好的乙醇柴油
CN108018102A (zh) * 2017-12-27 2018-05-11 湖南楚润石化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柴油调合燃料油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94758A (zh) * 2019-02-20 2019-04-30 郑州星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热值醇基液体燃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52746A (zh) * 2019-08-23 2019-11-15 章敏 一种燃油环保清净增效剂及配制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2072A (zh) * 1998-04-16 1999-10-20 北京百利威科技发展中心 汽车燃料系统清洗剂
CN101165042A (zh) * 2006-10-20 2008-04-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烷氧基乙酸盐及其制备方法和用作汽油及柴油添加剂的用途
CN101265424A (zh) * 2008-04-28 2008-09-17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纳米燃油助燃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38211A (zh) * 2007-07-03 2009-01-07 上海申旭特种机用燃料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液体燃油的制备方法
CN101613629A (zh) * 2009-07-15 2009-12-30 占小玲 一种甲醇汽油橡胶防溶胀剂
CN101824341A (zh) * 2010-05-14 2010-09-08 上海昆之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清洁汽油添加剂
CN101886003A (zh) * 2010-07-07 2010-11-17 胡忠军 车用燃料油环保节能剂
CN101985569A (zh) * 2010-03-18 2011-03-16 大冶物华矿冶科技有限公司 高清洁、大比例生物质能车用甲醇汽油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2072A (zh) * 1998-04-16 1999-10-20 北京百利威科技发展中心 汽车燃料系统清洗剂
CN101165042A (zh) * 2006-10-20 2008-04-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烷氧基乙酸盐及其制备方法和用作汽油及柴油添加剂的用途
CN101338211A (zh) * 2007-07-03 2009-01-07 上海申旭特种机用燃料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液体燃油的制备方法
CN101265424A (zh) * 2008-04-28 2008-09-17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纳米燃油助燃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13629A (zh) * 2009-07-15 2009-12-30 占小玲 一种甲醇汽油橡胶防溶胀剂
CN101985569A (zh) * 2010-03-18 2011-03-16 大冶物华矿冶科技有限公司 高清洁、大比例生物质能车用甲醇汽油
CN101824341A (zh) * 2010-05-14 2010-09-08 上海昆之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清洁汽油添加剂
CN101886003A (zh) * 2010-07-07 2010-11-17 胡忠军 车用燃料油环保节能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09615A (zh) 2014-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09615B (zh) 一种调合燃料油的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84172B (zh) 一种低碳燃料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11191B (zh) 一种柴油的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US5308365A (en) Diesel fuel
CN103509611B (zh) 一种生物柴油及其制备方法
US7419515B2 (en) Multi-phase distillate fuel compositions and concentrates containing emulsified boric acid
CN1878856B (zh) 生产乳化燃料的方法
CN101280231B (zh) 生物燃料油及其制备方法
US20040107634A1 (en) Fuel compositions
CN100591747C (zh) 一种m80~m90、e80~e90醇基车用燃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
CN102559307A (zh) 一种车用醇醚柴油燃料添加剂及其配制方法
US7473283B2 (en) Fuel additive composition for stabilising blends of ethanol and a hydrocarbon
CN103911182B (zh) 一种多元配方组合的生物燃料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11183B (zh) 一种多元配方组合的生物柴油及其制备方法
US7887604B1 (en) Microemulsion (nanotechnology) fuel additive composition
US9447355B2 (en) Fuel for compression-ignition engines based on monooxymethylene dimethylether
CN103911190B (zh) 一种多元配方组合的生物燃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11193B (zh) 一种多元配方组合的生物柴油的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11184B (zh) 一种多元配方组合的生物柴油及其制备方法
WO2008071434A1 (de) Flüssige brennstoffe als dieselkraftstoffgemisch oder leichtes heizöl
CN114774172B (zh) 一种用于醇基生物液体燃料的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20130227877A1 (en) Three-phase emulsified fuel and methods of preparation and use
CN103074128A (zh) 一种水/烃乳化燃料
US20050268535A1 (en) Biodiesel motor fule additive composition
CN106916608B (zh) 一种人工合成柴油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

Termination date: 201906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