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05599A - 一种治疗乳痛症的中药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乳痛症的中药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05599A
CN103505599A CN201310432033.9A CN201310432033A CN103505599A CN 103505599 A CN103505599 A CN 103505599A CN 201310432033 A CN201310432033 A CN 201310432033A CN 103505599 A CN103505599 A CN 1035055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x
composition
weight portion
oral preparation
rhizom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3203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饶正乔
徐又新
陈革
王永柏
周丽
王文杰
王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ngshan County Hubei Province Healthcare Hospital For Women & Children
Original Assignee
Yingshan County Hubei Province Healthcare Hospital For Women & Childr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ngshan County Hubei Province Healthcare Hospital For Women & Children filed Critical Yingshan County Hubei Province Healthcare Hospital For Women & Children
Priority to CN20131043203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05599A/zh
Publication of CN1035055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55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乳痛症的中药组合物,属于中药组合物技术领域。该组合物包括内服剂和外敷剂;内服剂的组成以重量份计包括:柴胡8-12份、香附8-12份、陈皮8-12份、当归8-15、白芍9-14、半夏8-12份、川芎8-12份、川楝子8-12份、甘草3-8份,或其组成包括柴胡8-12份、熟地黄10-15份、当归10-15份、香附8-13份、鹿角霜8-12份、昆布8-12份、海藻7-12份、瓜蒌8-13份;外敷剂的组成以重量份计为:木香12-17份、砂仁7-13份、生地黄25-35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经济适用、治愈率高,且针对各种症状提供了不同中药配方,针对性好、使用效果明显。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乳痛症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组合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乳痛症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乳痛症即乳腺单纯性增生症,属于乳腺结构不良的早期病变。临床以乳房出现肿块和胀痛为主要症状,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而表现相应的加重或者减轻,一般在月经来临之前为加重。本病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妇女,尤以未婚女性或已婚未育或已育为哺乳的女性多见,发病高峰期为30-40岁。发病过程痛苦,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久治不愈可能转化为其他较严重的病症。
乳痛症通常可以使用自拟外敷法进行治疗,自拟外敷法采用由木香、砂仁和生地黄的外敷剂进行外敷。但申请人发现如单纯采用自拟外敷法的治愈率只有百分之七十左右,治疗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组合物用于治疗乳痛症,该中药组合物包括内服剂和外敷剂,外敷剂为常见的自拟外敷方,内外结合,治愈率有明显提升。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针对以疼痛为主伴乳房肿块,病程短、质较软的患者,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治疗乳痛症的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内服剂和外敷剂;内服剂的组成以重量份计包括:柴胡8-12份、香附8-12份、陈皮8-12份、当归8-15、白芍9-14、半夏8-12份、川芎8-12份、川楝子8-12份、甘草3-8份;外敷剂的组成以重量份计为:木香12-17份、砂仁7-13份、生地黄25-35份。
优选地,对于以疼痛为主伴乳房肿块的患者,其内服剂的组成以重量份计包括:柴胡10-11份、香附10-11份、陈皮9-10份、当归11-13份、白芍10-12份、半夏9-11份、川芎10-11份、川楝子9-10份、甘草5-7份;其外敷剂的组成以重量份计为:木香15-16份、砂仁8-10份、生地黄28-33份。
更优选地,对于以疼痛为主伴乳房肿块的患者,其内服剂的组成以重量份计包括:柴胡10份、香附10份、陈皮10份、当归12份、白芍12份、半夏10份、川芎10份、川楝子10份、甘草6份;其外敷剂的组成以重量份计为:木香15份、砂仁10份、生地黄30份。
进一步地,对于以疼痛为主伴乳房肿块且经前乳房疼痛甚的患者,其内服剂的组成以重量份计还包括:桃仁7-12份、郁金8-13份。
优选地,对以于疼痛为主伴乳房肿块且经前乳房疼痛甚的患者,内服剂的组成以重量份计还包括:桃仁10份、郁金10份。
另一方面,对于以肿块为主伴疼痛,病程较长、质地较韧的乳痛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乳痛症的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内服剂和外敷剂;内服剂的组成以重量份计包括:柴胡8-12份、熟地黄10-15份、当归10-15份、香附8-13份、鹿角霜8-12份、昆布8-12份、海藻7-12份、瓜蒌8-13份;外敷剂的组成以重量份计为:木香12-17份、砂仁7-13份、生地黄25-35份。
优选地,对于以肿块为主伴疼痛的患者,其内服剂的组成以重量份计包括:柴胡10-11份、熟地黄10-13份、当归10-12份、香附9-11份、鹿角霜9-10份、昆布10-12份、海藻9-10份、瓜蒌10-12份;其外敷剂的组成以重量份计为:木香15-16份、砂仁8-10份、生地黄28-33份。
更优选地,对于以肿块为主伴疼痛的患者,其内服剂的组成以重量份计包括:柴胡10份、熟地黄12份、当归12份、香附10份、鹿角霜10份、昆布10份、海藻10份、瓜蒌10份;其外敷剂的组成以重量份计为:木香15份、砂仁10份、生地黄30份。
进一步地,对于肿块为主伴疼痛且肿块质韧偏硬的患者,其内服剂的组成以重量份计还包括:三棱9-15份、莪术10-14份。
优选地,对于肿块为主伴疼痛且肿块质韧偏硬的患者,其内服剂的组成以重量份计还包括:三棱12份、莪术12份。
进一步地,对于肿块为主伴疼痛且乳头溢液的患者,其内服剂的组成以重量份计还包括:半夏8-13份、蛇舌草25-34份。
优选地,对于肿块为主伴疼痛且乳头溢液的患者,其内服剂的组成以重量份计还包括:半夏10份、蛇舌草30份。
进一步地,对于肿块为主伴疼痛且腰膝酸软的患者,其内服剂的组成以重量份计还包括:杜仲10-15份、续断9-15份。
优选地,对于肿块为主伴疼痛且腰膝酸软的患者,其内服剂的组成以重量份计还包括:杜仲12份、续断12份。
当然,如果患者同时患有上述多种症状(肿块质韧偏硬、乳头溢液或腰膝酸软),则前述多种配方可以同时配合使用以达到治疗效果。如对于肿块为主伴疼痛且肿块质韧偏硬,并伴有乳头溢液的患者,其内服剂的组成可以为柴胡、熟地黄、当归、香附、鹿角霜、昆布、海藻、瓜蒌、三棱、莪术、半夏和蛇舌草。当然,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中的内服剂和外敷剂分开单独使用同样可以,只是效果没有同时使用的效果好。
其中,外敷剂为常见的自拟外用治乳痛症方。其制备用法为:将木香、砂仁和生地黄按配比共研细末,贮瓶中密封备用,以防药性走散。使用时加醋适量调匀如糊状,局部外敷,用量按肿块大小而定,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其中,内服剂可以为常见可内服的各种剂型,包括汤剂、丸剂或散剂等。具体地,汤剂的制备方法为:按配比称取前述的组成内服剂的各种中药,冷水浸泡半小时,大火煎开,小火慢炖半小时收汁,水煎2次兑后,分早晚温服。其他各种剂型的制备方法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本发明省略详细描述。
具体地,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的使用方法为:内服剂配合外敷剂共同使用。
其内服剂的使用方法为:前述内服剂按配比以克为单位为一剂,每日一剂,分早晚温服,一个月经周期服用12天,12天为一疗程,连用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
其外敷剂的使用方法为:前述外敷剂按配比以克为单位,用量按肿块大小而定,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可用热水袋在敷药部位热敷一日两次,一次20分钟(注意热敷时勿烫伤皮肤)以增强药物渗透力提高疗效,三日将敷药取下,再调以适量醋,如法再敷,连用六天再作更换,12天为一疗程,月经期停用。
本发明的提供的组合物中各药物介绍如下:
各药物介绍如下: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以根入药。别名香柴胡、北柴胡。既具良好的疏肝解郁作用,又为疏肝诸药之向导,是治肝气郁结之要药。
香附: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干燥根茎。别名香头草、回头青、雀头香。具理气解郁,调经止痛之功。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月经不调,乳房胀痛。配伍白芍有疏肝、养阴、理气、止痛之功效。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干燥果皮。秋末冬初果实成熟时采收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以陈久者为佳,故称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本品辛行温通,有行气止痛、健脾和中之功,因其苦温而燥,故寒湿阻中之气滞最宜,陈皮辛香而行,善疏理气机、条畅中焦而使之升降有序。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的干燥根。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功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其妙在既能补血,又可活血。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性凉,味苦酸,微寒,具有补血柔肝、平肝止痛之功。调养心肝脾经血,舒经降气,止肝气疼痛。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 Breit.)的块茎。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著突出,并略带紫色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后炕干,再去须根。本品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其功用为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
川楝子: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川楝子功能行气,归肝经,且性味苦寒,行气而无辛燥之弊,故亦可用于肝阴不足、肝气不舒之痛等症。
桃仁:为蔷薇叶植物桃prunuspersicabatsch的种子。果实成熟后收集果核,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子,晒干。其功能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桃仁味苦甘而性平,能入心、肝、大肠,活血祛瘀作用甚广,可用治瘀血阻滞各种敝症。
郁金:姜科草本植物郁金CurcumaaromaticaSalisb的块根。功效为活血止痛,疏肝解郁,凉血清心,利胆退黄。本品善于疏肝解郁,用治肝气郁结之症,可配柴胡;白芍或川楝子、香附等药同用。香附与郁金皆能疏肝解郁、活血调经,临床上每每配伍,而香附药性偏温,止痛之力较佳。
甘草:拉丁名Radix Glycyrrhizae,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其功效为补中益气,泻火解毒,润肺袪痰,缓和药性,缓急定痛。本品有缓解挛急之功,常与芍药配伍,此外,甘草还能缓和药性,有减低或缓和药物烈性的作用。
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Gdertn) Iibosch.ex Fisch. et Mey.)的块根经加工炮制而成。临床使用有鲜、生、熟三种。用生地黄加工蒸熟后叫熟地黄,简称熟地。通常以酒、砂仁、陈皮为辅料经反复蒸晒,至内外色黑油润,质地柔软粘腻,熟地黄性味甘温,入肝肾而功专养血滋阴,填精益髓,凡真阴不足,精髓亏虚者,皆可用之。
鹿角霜,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角熬制鹿角胶后剩余的骨渣。功效、补肾助阳;收敛止血。主治,肾阳不足;脾胃虚寒;食少便溏;阳痿遗精;尿频遗尿;崩漏;带下;创伤出血;疮疡久不愈合。
昆布:海带科植物海带 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或翅藻科植物昆布Ecklonia kurome Okam.的干燥叶状体。个体大、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的一种大型褐藻。自然分布于太平洋西北部沿岸,属冷温带海藻。功效为消痰结,散瘿瘤。本品清热化痰、软坚散结。
海藻:本品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大叶海藻)或羊西藻(小叶海藻)的叶状体。海藻功能消痰软坚,为治疗瘿瘤的要药,常配合昆布等应用;此外,由于它具有良好的消痰软坚作用,故又多用于治疗痰核瘰历等症。
瓜蒌:拉丁名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蒌的果实。其功效为清肺化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用于胸痹胁痛及乳痈肿痛等症。
三棱:本品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 Buch.-Ham.的干燥块茎。功能: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破血中之气,肝经血分药也。三棱、莪术治积块疮硬者,乃坚者削之也。通肝经积血。治疮肿坚硬。三棱,从血药则治血,从气药则治气。
莪术:为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 Lee et C. F. Ling或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 H. Chen et C. Ling的干燥根茎。本品功效破血行气止痛与三棱相似,但温通力较大。
蛇舌草: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Oldenlandia diffusa(Willd.)Roxb.]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活血止痛的功能。主治恶性肿瘤、阑尾炎、肝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喉炎、泌尿系统感染、盆腔炎、附件炎等症;外用治疮疖痈肿、毒蛇咬伤。
杜仲:本品为杜仲科植物杜仲 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树皮。功效为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杜仲能补肝肾而强筋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肾虚腰部酸痛,这是它的特长。
续断: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Dipsacus asperoides C.Y.Cheng et T .M. Ai.的干燥根。功效为补肝肾,强筋骨,续伤折,治崩漏。续断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与杜仲相近,故在临床上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乏力等症时,杜仲和续断两药往往同用。
木香:拉丁名Radix Aucklandiae,为菊科植物木香 Aucklandia lappa Decne.的干燥根。功效:行气,止痛,健脾,消食。主治:行气止痛;调中导滞。主胞胁胀满足;脘腹胀痛;嗳吐泄泻;痢疾后重。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
砂仁(Fructus Amomi),是热带和亚热带姜科植物的的果实或种子,是中医常用的一味芳香性药材。功能: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主治: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生地黄:拉丁名Radix Rehmanniae Recens,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清热、生津、润燥、滑肠、破瘀、生新、止痛、调经、金疮瘀、凉血、止血、活血。
乳腺单纯性增生症属于中医外科乳癖范畴。《外科正宗》曰:“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垂坠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多由思虑伤脾,喜怒伤肝,郁结而成”。以疼痛为主伴乳房肿块的中药组合物的内服剂偏重于行气祛湿、活血止痛;以肿块为主伴疼痛的中药组合物的内服剂侧重于活血祛瘀、化痰散结。配合自拟外用方中之中药木香,芳香性烈,善开壅导滞,升降诸气,为行气止痛之要药;砂仁辛香馥郁,温而不燥,利而不破,善能利气快膈,通达三焦;生地黄气轻质润,能清热生津,利五脏、通血脉,《神农本草》曰:“逐血痺……除寒热积聚”。又乳房属阳明胃经,木香、砂仁归脾胃经,配以佐药生地黄以制约木香、砂仁辛温走散之药性。根据中医辨证,施以中药内服加中药外敷,共凑疏肝理气,活血止痛,化瘀散结,调理冲任之功,对治疗乳腺单纯性增生症有较好疗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经济适用、疗效确切,且针对各种症状提供了不同中药配方,针对性好、治愈率高、使用效果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表1所示,表1为以治疗疼痛为主伴乳房肿块的患者的中药组合物中内服剂的各中药的具体配伍方式: 
表1
Figure 692540DEST_PATH_IMAGE001
如表2所示,表2为以治疗疼痛为主伴乳房肿块的患者的中药组合物中外敷剂的各中药的具体配伍方式:
表2
如表3所示,表3为以治疗以肿块为主伴疼痛的患者的中药组合物中内服剂的各中药的具体配伍方式:
 表3
Figure 964439DEST_PATH_IMAGE003
如表4所示,表4为以治疗以肿块为主伴疼痛的患者的中药组合物中外敷剂的各中药的具体配伍方式:
                                表4
Figure 786901DEST_PATH_IMAGE004
临床例
1.1病例选择
从2006-2011年,从本院选择150例乳痛症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100例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22(根据病情的情况对中药的种类和用量进行调整),年龄在22-48岁之间,平均38岁,病程3个月-10年。
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见的自拟外敷法进行治疗,年龄在21-49岁之间,平均38.5,病程3个月-10年。
1.2诊断标准
1.2.1育龄期女性与月经相关的一侧或双侧乳房周期性疼痛及肿块;
1.2.2查体可触及颗粒状小肿物,质地不硬,根据疼痛程度和乳房肿块的硬度将100例患者分为两个组,主疼痛组和主肿块组;
1.2.3疾病发展过程中具自限性特点,乳房钼靶成像或多普勒超声检查初步排除恶性病例,并根据患者的描述再对各组进行具体细分。
2治疗方法
2.1内服药
主疼痛组采用如实施例1-6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内服剂,主肿块组采用如实施例7-2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内服剂。
使用方法:前述各实施例为一剂量,日一剂,冷水浸泡半小时,大火煎开,小火慢炖半小时收汁,水煎2次兑后,分早晚温服。同时配合外敷药,一个月经周期服用12天,12天为一疗程,连用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
2.2外敷剂
主疼痛组采用如实施例1-6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外敷剂,主肿块组采用如实施例7-2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外敷剂。
使用方法:将外敷剂的中药按配比共研细末,贮瓶中密封备用,以防药性走散,使用时加醋适量调匀如糊状,局部外敷,用量按肿块大小而定,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可用热水袋在敷药部位热敷一日两次,一次20分钟(注意热敷时勿烫伤皮肤)以增强药物渗透力提高疗效,三日将敷药取下,再调以适量醋,如法再敷,连用六天再作更换,12天为一疗程,月经期停用。
3治疗标准和结果
3.1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及肿块消失,随访3个月经周期未见复发;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肿块长径缩小1/2;
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肿块长径缩小1/3;
无效:治疗时症状无改变,肿块未见缩小。
3.2治疗结果
实验组:内服剂和外敷剂同时使用3个疗程后,痊愈28例、显效30例、有效36例、无效6例,总治愈率94%。
对照组:只用外敷剂,未加用口服煎药,连用3个疗程后,痊愈11例,显效12例,有效1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4%。
从对照组和实验组可以看出内服剂和外敷剂同时使用的效果明显好于只使用外敷药的效果,治愈率达到94%,治疗效果明显。
更具体地,主疼痛组50例中普通30例(经前乳房胀痛甚,肿块质软),内服剂采用柴胡、香附、陈皮、当归、白芍、半夏、川芎、川楝子和甘草,外敷剂为自拟外敷剂,病程3个月-1年,连用3个疗程后,痊愈8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治愈率93%。
主疼痛组50例中乳头溢液20例(肿块质软,伴双乳多孔溢液,色淡黄或白,质清稀),内服剂采用柴胡、香附、陈皮、当归、白芍、半夏、川芎、川楝子、甘草、桃仁和郁金,外敷剂为自拟外敷剂,病程5个月-2年,连用3个疗程后。痊愈7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1例,治愈率95%。
主肿块组50例中普通20例(肿块伴经前乳房胀痛),内服剂采用柴胡、熟地黄、当归、香附、鹿角霜、昆布、海藻和瓜蒌,外敷剂为自拟外敷剂,病程1年-20年,连用3个疗程后。痊愈5例,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1例,治愈率95%。
主肿块组50例中肿块偏硬10例(肿块质韧偏硬经前乳房胀痛),内服剂采用柴胡、熟地黄、当归、香附、鹿角霜、昆布、海藻、瓜蒌、三棱和莪术,外敷剂为自拟外敷剂。连用三个疗程后,痊愈2例,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1例,治愈率90%。
主肿块组50例中乳头溢液5例(肿块经前乳房胀痛且乳头溢液),内服剂采用柴胡、熟地黄、当归、香附、鹿角霜、昆布、海藻、瓜蒌、半夏和蛇舌草,外敷剂为自拟外敷剂。连用三个疗程后,痊愈2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0例,治愈率100%。
主肿块组50例中腰膝酸软5例(肿块经前乳房胀痛且腰膝酸软),内服剂采用柴胡、熟地黄、当归、香附、鹿角霜、昆布、海藻、瓜蒌、杜仲和续断,外敷剂为自拟外敷剂。连用三个疗程后,痊愈1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0例,治愈率100%。
主肿块组50例中多种症状10例(肿块经前乳房胀痛,且腰膝酸软、乳头溢液和肿块质韧偏硬中的至少两种),内服剂采用柴胡、熟地黄、当归、香附、鹿角霜、昆布、海藻、瓜蒌,可选杜仲和续断、三棱和莪术、或半夏和蛇舌草三种中的至少两种,外敷剂为自拟外敷剂。连用三个疗程后,痊愈3例,显效3例,有效3例,无效1例,治愈率90%。
从主疼痛组和主肿块组的具体治疗效果看,根据乳痛症的不同症状采用的不同配方的治疗效果都非常显著,治疗效果明显。
另外,从2006-2011年间取4例乳痛症患者进行具体说明:
病例一:刘某某,女,35岁,双乳断续刺痛,月经前明显2年,月经不规则,触诊:双乳外上象限肿块呈结节状,大小不一,质软,活动。口服柴胡、香附、陈皮、当归、白芍、半夏、川芎、川楝子和甘草组成的内服剂配合外敷药敷双乳肿块处,3个疗程后,双乳刺痛及肿块消失,月经期、量、色、质均正常,随访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
病例二:唐某某,女,39岁,双乳断续胀痛,月经前明显8年,双乳头多孔溢液如乳汁,触诊:双乳外上象限呈颗粒状肿块,大小不一,质软,活动。口服柴胡、香附、陈皮、当归、白芍、半夏、川芎、川楝子、甘草、蛇舌草、桃仁和郁金组成的内服剂,同时配合外敷药敷双乳肿块处,3个疗程后,双乳胀痛、肿块、溢液均消失。随访3个月经周期未见复发。
病例三:郝某某,女,48岁,触诊:左乳外上象限触及颗粒状肿块,大小不一,大者约1.5*1.5cm,质韧,表面光滑,活动。左侧乳房胀痛,月经前明显,伴腰膝酸软十年。口服柴胡、熟地黄、当归、香附、鹿角霜、昆布、海藻、瓜蒌、三棱、莪术、杜仲和续断组成的内服剂,同时配合外敷药敷左乳肿块处,3个疗程后,肿块、经前乳房胀痛、腰膝酸软消失。随访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
病例四:郭某某,41岁,触诊:双乳外上象限肿块呈结节状,大小不一,质韧,活动。双乳断续胀痛月经前明显,双乳多孔溢液,色淡黄、质清稀5年,口服柴胡、熟地黄、当归、香附、鹿角霜、昆布、海藻、瓜蒌、三棱、莪术、蛇舌草和半夏组成的内服剂,同时配合外敷药敷双乳外上肿块处,治疗3个疗程后,肿块及胀痛、乳头溢液消失,随访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治疗乳痛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包括内服剂和外敷剂;
内服剂的组成以重量份计包括:柴胡8-12份、香附8-12份、陈皮8-12份、当归8-15、白芍9-14、半夏8-12份、川芎8-12份、川楝子8-12份、甘草3-8份;
外敷剂的组成以重量份计为:木香12-17份、砂仁7-13份、生地黄25-3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服剂的组成以重量份计包括:柴胡10-11份、香附10-11份、陈皮9-10份、当归11-13份、白芍10-12份、半夏9-11份、川芎10-11份、川楝子9-10份、甘草5-7份:
所述外敷剂的组成以重量份计为:木香15-16份、砂仁8-10份、生地黄28-33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服剂的组成以重量份计还包括:桃仁7-12份、郁金8-13份。
4.一种治疗乳痛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包括内服剂和外敷剂;
内服剂的组成以重量份计包括:柴胡8-12份、熟地黄10-15份、当归10-15份、香附8-13份、鹿角霜8-12份、昆布8-12份、海藻7-12份、瓜蒌8-13份;
外敷剂的组成以重量份计为:木香12-17份、砂仁7-13份、生地黄25-35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服剂的组成以重量份计包括:柴胡10-11份、熟地黄10-13份、当归10-12份、香附9-11份、鹿角霜9-10份、昆布10-12份、海藻9-10份;瓜蒌10-12份;
所述外敷剂的组成以重量份计为:木香15-16份、砂仁8-10份、生地黄28-33份。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服剂的组成以重量份计还包括:三棱9-15份、莪术10-14份。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服剂的组成以重量份计还包括:半夏8-13份、蛇舌草25-34份。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服剂的组成以重量份计还包括:杜仲10-15份、续断9-15份。
CN201310432033.9A 2013-09-23 2013-09-23 一种治疗乳痛症的中药组合物 Pending CN1035055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32033.9A CN103505599A (zh) 2013-09-23 2013-09-23 一种治疗乳痛症的中药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32033.9A CN103505599A (zh) 2013-09-23 2013-09-23 一种治疗乳痛症的中药组合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05599A true CN103505599A (zh) 2014-01-15

Family

ID=49889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32033.9A Pending CN103505599A (zh) 2013-09-23 2013-09-23 一种治疗乳痛症的中药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05599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91353A (zh) * 2015-01-20 2015-04-08 刘保和 女性乳腺结核疏肝解郁剂及制法
CN105343778A (zh) * 2015-11-30 2016-02-24 吕翠云 一种治疗乳腺导管扩张症引起的乳头溢液的中药组合物
WO2017101889A1 (zh) * 2015-12-15 2017-06-22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疏肝中草药组合物的配方、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2546165A (zh) * 2021-01-14 2021-03-26 汝绍明 一种用于治疗妇科疾病的中药组合药物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91353A (zh) * 2015-01-20 2015-04-08 刘保和 女性乳腺结核疏肝解郁剂及制法
CN105343778A (zh) * 2015-11-30 2016-02-24 吕翠云 一种治疗乳腺导管扩张症引起的乳头溢液的中药组合物
WO2017101889A1 (zh) * 2015-12-15 2017-06-22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疏肝中草药组合物的配方、制备方法及应用
US10646534B2 (en) 2015-12-15 2020-05-12 Infinitus (China) Company Ltd. Formulation, preparation method and use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composition for soothing liver
CN112546165A (zh) * 2021-01-14 2021-03-26 汝绍明 一种用于治疗妇科疾病的中药组合药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61659B (zh) 一种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00301A (zh) 治疗乳腺炎及乳腺小叶增生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05599A (zh) 一种治疗乳痛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03301337B (zh) 一种治疗牛产褥热的中药
CN104800732A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足的足浴护理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890122B (zh) 治疗骨病的药
CN103550383A (zh)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2940716A (zh) 一种治疗子宫脱垂的中药
CN106039240A (zh) 一种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中药组合物
CN103212026B (zh) 一种治疗胆石症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和服用方法
CN102204977B (zh) 治疗输卵管不通的外用药膏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4800464A (zh) 一种用于治疗荨麻疹的中药
CN104826079A (zh) 一种用于治疗产后风的中药
CN104547953A (zh) 治疗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
CN104352682A (zh) 治疗内热感冒的中药酒
CN104042839A (zh) 一种治疗花斑癣的中药组合物
CN104257813B (zh) 一种调理气血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56175B (zh) 补肾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6110262A (zh) 苦参黄柏中药酒
CN101396534A (zh) 一种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中药
CN105943924A (zh) 一种治疗胆火炽盛证型多发性胆结石的中药
CN105709079A (zh) 一种治疗子宫脱垂中药组合物
CN105148164A (zh) 一种家畜安胎补气中药
CN104435876A (zh) 一种调节内分泌的中药组合物
CN104606605A (zh) 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