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93356A - 压电发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压电发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93356A
CN103493356A CN201280019515.5A CN201280019515A CN103493356A CN 103493356 A CN103493356 A CN 103493356A CN 201280019515 A CN201280019515 A CN 201280019515A CN 103493356 A CN103493356 A CN 1034933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zoelectric element
spindle
piezoelectric
generating device
protuber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951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93356B (zh
Inventor
堀口睦弘
坂口仁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4933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933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933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933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N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N2/00Electric machines in general using piezoelectric effect,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 H02N2/18Electric machines in general using piezoelectric effect,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producing electrical output from mechanical input, e.g. generators
    • H02N2/186Vibration harves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N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N2/00Electric machines in general using piezoelectric effect,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 H02N2/18Electric machines in general using piezoelectric effect,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producing electrical output from mechanical input, e.g. generators
    • H02N2/186Vibration harvesters
    • H02N2/188Vibration harvesters adapted for resonant operat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30/00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 H10N30/30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with mechanical input and electrical output, e.g. functioning as generators or sensors
    • H10N30/304Beam type
    • H10N30/306Cantilevers

Landscapes

  • General Electrical Machinery Utilizing Piezoelectricity,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紧凑地配置多个固有振动频率低且发电量大的压电元件,且整体小型的压电发电装置。压电发电装置(A)具备被固定在壳体(1)的对置的两个侧壁部(11)、(12)上的悬臂结构的第1压电元件(2)及第2压电元件(4)。第1压电元件(2)及第2压电元件(4)以交替地对置的方式被配置,在其自由端分别结合有第1锭子(3)和第2锭子(5)。通过使一方的锭子位于另一方的压电元件的固定端侧的下方,将形成于压电元件(2)、(4)的固定端侧的下方的无效空间作为锭子(3)、(5)的可动空间加以利用。

Description

压电发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压电效应发电的压电发电装置,尤其涉及使用了悬臂(悬臂梁)结构的发电元件的压电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7所示,专利文献1公开有将发电元件100的一端固定在固定部件101上,在作为自由端的另一端安装锭子102的悬臂结构的压电发电装置。发电元件100是在金属板103的两面粘贴压电体104、105而成的元件,在从上侧观察压电元件100时,呈宽度从固定端向自由端逐渐变窄的等腰三角形形状。该情况下,能使施加在压电元件100上的弯曲应力在长度方向上均等化,所以,压电元件100能够在全长几乎均等地产生电荷,与使用了长方形形状的发电元件的情况相比,能改善发电效率。
然而,存在如利用人步行时的振动、自行车、汽车的振动等的发电装置那样,在较低频率的振动区域使用的发电装置。如果使发电元件的固有频率接近这样的低频率的外部振动,则能使发电元件共振,发电量也增大。发电元件的发电量P如下式所示,由常数A、施加至压电体的应力σ、及压电体的体积V决定,其中,常数A由构成压电体的压电材料决定。
P=A×σ2×V
可是,若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仅使用单一的发电元件100,则难以期待其发电量的大幅增加。如果使发电元件的长度变长,则应力增大,所以即使是单一的元件也能够使发电量增加,但是与小型化相违背。
专利文献2公开有将共振频率不同的多个发电元件支承为悬臂梁状的压电发电装置。该压电发电装置如图18所示,具备:一端被固定于基部200,另一端作为自由端的多个发电元件201~203;及被安装于发电元件201~203的自由端的锭子204~206,各发电元件201~203的长度分别不同。该压电发电装置为了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进行发电而使每个发电元件的共振频率不同,但如果使每个发电元件的共振频率一致,则能够在规定的频域内使发电量增加。但由于并列配置多个发电元件201~203,所以占用大的空间,不能使发电装置小型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3696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2459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紧凑地配置多个固有振动频率低且发电量大的压电元件,且整体小型的压电发电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电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固定部件,其具有隔开空间而对置的第1和第2固定部;第1压电元件,其一端部被固定于上述第1固定部,另一端部向第2固定部延伸;第1锭子,其结合于上述第1压电元件的另一端部;第2压电元件,其一端部被固定于上述第2固定部,另一端部向第1固定部延伸;第2锭子,其结合于上述第2压电元件的另一端部,上述第1压电元件与第2压电元件被配置为在宽度方向隔开间隔。结合于上述第1压电元件的另一端部的第1锭子,其一部分位于第2压电元件的一端部侧的下方。结合于所述第2压电元件的另一端部的第2锭子,其一部分位于第1压电元件的一端部侧的下方。
在将悬臂结构的压电元件横向配置的情况下,结合了锭子的自由端的位移量大,固定端附近的位移微小。因此,固定端附近的下部存在无效空间(静区)。尤其是在为了低频化而将大型锭子结合于压电元件的自由端的情况下,无效空间与锭子大小成比例地扩大。因此,本发明中,将多个悬臂结构的压电元件以交替地对置的方式进行配置,通过使一方的锭子位于另一方的压电元件的固定端侧的下方,来有效活用无效空间。其结果,能够使固有振动频率变低且确保发电量,而且能够使发电装置小型化。
本发明的压电元件例如是指在金属板、硅基板、树脂基板等振动板的一主面或者两主面上粘贴具有电极的压电体而成的结构的元件。在使用了金属板的情况下,能利用该金属板兼任压电元件的接地侧的电极。
例如在由箱型的壳体构成固定部件的情况下,如果将壳体的对置的两个壁部作为第1与第2固定部利用,则能够将第1压电元件(包含第1锭子)及第2压电元件(包含第2锭子)紧凑地收纳在壳体中。
优选由一对的元件构成第2压电元件,在将第1压电元件设置于中间,将一对的第2压电元件配置在宽度方向两侧的情况下,使第1锭子形成为以其两端部位于一对的第2压电元件的一端部侧的下方的方式,从第1压电元件的另一端部向宽度方向两侧突出,使第2锭子构成为,以连结一对第2压电元件的另一端部彼此的方式被结合,第2锭子的中间部位于第1压电元件的一端部侧的下方。在该情况下,由于能够使第1压电元件与第2压电元件以梳齿状咬合,所以空间效率高,能小型地构成。
也可以分别由多个元件构成第1压电元件及第2压电元件,构成第1压电元件的多个元件与构成第2压电元件的多个元件以交替地咬合的方式配置,以连结构成第1压电元件的多个元件的另一端部彼此的方式,结合一个第1锭子,以连结构成第2压电元件的多个元件的另一端部彼此的方式,结合一个第2锭子。在该情况下,由于能使压电元件的个数增加,所以发电量进一步增大。
也可如下构成,第1压电元件的另一端部位于比第2压电元件的一端低的位置,以使第1锭子不与第2压电元件的一端部侧接触,第2压电元件的另一端部位于比第1压电元件的一端部低的位置,以使第2锭子不与第1压电元件的一端部侧接触。即使在不施加外部振动的状态下,第1压电元件及第2压电元件的自由端部也因锭子的重量而共同向下方挠曲。因此,在外部振动引起的位移比重力加速度引起的位移小的情况下,即使使用上表面平坦的锭子,也能防止锭子与压电元件产生干扰。
也可以以如下方式构成,在第1锭子的上表面形成有结合于第1压电元件的另一端下表面的凸部,除凸部以外的第一锭子的上表面形成为比该凸部低,第2锭子的上表面形成有结合于第2压电元件的另一端部下表面的凸部,除凸部以外的第2锭子的上表面形成为比该凸部低。在该情况下,由于在锭子的上表面形成有凹凸部,所以即便在外部振动引起的位移比重力加速度引起的位移大的情况下,也能防止锭子与压电元件发生干扰。
也可以以如下方式构成,包含第1锭子的第1压电元件的弯曲振动的共振频率与包含第2锭子的第2压电元件的弯曲振动的共振频率一致。虽然在第1压电元件的共振频率与第2压电元件的共振频率不同的情况下,可在宽的频率范围内进行发电,但如果使两共振频率一致,则能够在规定的频率使发电量加倍。能够进而使输出端子共用化、将整流电路合并成一个,能使电路简化。
优选第1压电元件及第1锭子,和第2压电元件及第2锭子形成为以宽度方向中心轴为中心的线对称。虽然也可将第1压电元件与第1锭子、或者第2压电元件与第2锭子设为非对称形状,但由于使第1压电元件及第2压电元件产生扭曲振动,所以发电量下降。与此相对,如果呈线对称形状,则压电元件不易产生扭曲,能高效地产生挠曲振动,能够提高发电量。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由于将多个悬臂型压电元件交替对置地配置,使一方的锭子位于另一方侧的压电元件的固定端侧的下方,所以可将形成于压电元件的固定端附近的下方的无效空间作为锭子的可动空间而有效加以利用。因此,能使固有振动频率低且确保发电量,并且能够使发电装置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压电发电装置的第1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压电发电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IIIa-IIIa线剖视图及IIIb-IIIb线剖视图。
图4是从下方观察振动板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5是与各压电元件连接的整流电路、蓄电元件的电路图。
图6是表示向下方对第1锭子及第2锭子作用规定加速度时的位移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第1压电元件与第2压电元件的共振频率不同的情况下的、从外部施加加速度时的各压电元件的发电量与频率的关系的图。
图8是表示第1压电元件与第2压电元件的共振频率相同的情况下的、从外部施加加速度时的各压电元件的发电量与频率的关系的图。
图9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压电发电装置的第2实施例的锭子部分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压电发电装置的第3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1是图10的XIA-XIA线剖视图及XIB-XIB线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压电发电装置的第4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3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压电发电装置的第5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4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压电发电装置的第6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在图14所示的压电发电装置的第2锭子部分切割的纵向剖视图。
图16是在连结第1锭子、第2锭子的中心线切割图14所示的压电发电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17是专利文献1所示的压电发电装置的剖视图。
图18是专利文献2所示的压电发电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例)
图1~图3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压电发电装置的第1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压电发电装置A具备箱型的壳体1,该壳体1具有四个侧壁部11~14及一个底壁部15,由侧壁部11~14和底壁部15形成内部空间16。壳体1的四个侧壁部11~14中,对置的两个侧壁部的第1、第2侧壁部11、12分别为第1固定部与第2固定部。此外,在壳体1的上表面安装有未图示的覆盖物,壳体1的内部被密封。壳体1是本发明中的固定部件,侧壁部11与侧壁部12分别是本发明中的第1与第2固定部。
在第1侧壁部11的上表面固定有第1压电元件2的一端部(固定端部)2a,第1压电元件2的另一端部(自由端部)2b向第2侧壁部12延伸,在该另一端部2b结合有第1锭子3。在第2侧壁部12的上表面固定有一对第2压电元件4、4的一端部(固定端部)4a,第2压电元件4、4的另一端部(自由端部)4b向第1侧壁部11延伸,在该另一端部4b结合有第2锭子5。即、第1压电元件2与第2压电元件4相互平行,并且交替向对置方向延伸。在图2中,带斜线的部分是锭子3、5与压电元件2、4的结合部。将第1锭子3与第2锭子5以在上下方向自由位移的方式收纳在壳体1的内部空间16中。将第2压电元件4、4等间隔地配置在第1压电元件2的宽度方向两侧。第2压电元件4、4的长度及宽度彼此相等。包含第1锭子3的第1压电元件2、及包含第2锭子5的第2压电元件4、4形成以宽度方向中心轴CL为中心的线对称。
第1压电元件2及第2压电元件4、4可以是将压电体(未图示)贴附在振动板的一主面上的单压电晶片(unimorph)元件,也可以是将压电体贴在振动板的两主面上的双压电晶片(bimorph)元件。在压电体的两面形成有电极,并在厚度方向上被极化。此外,作为振动板,除金属板以外,也可以使用硅基板、环氧玻璃基板等弹性板。
结合于第1压电元件2的自由端2b的第1锭子3,以其宽度方向两端部3a、3b位于一对第2压电元件4、4的固定端4a侧的下方的方式,形成比第1压电元件2的自由端2b的宽度宽的宽度。这里,第2锭子5以连结第2压电元件4、4的自由端4b彼此的方式与第2压电元件4、4的自由端4b结合,该第2锭子5的中间部5a位于第1压电元件2的固定端2a侧的下方。第1压电元件2的自由端2b及第2压电元件4、4的自由端4b在不被施加外部振动的自然状态下,如图3(a)、图3(b)所示那样,因第1锭子3及第2锭子5的重量而向下方挠曲。因此,在第1锭子3的两端部3a、3b与第2压电元件4、4的固定端4a之间存在上下方向的间隙δ1,在第2锭子5的中间部5a与第1压电元件2的固定端2a之间存在上下方向的间隙δ2。
在该实施例中,构成第1压电元件2及第2压电元件4、4的振动板6由一张金属板形成。即、如图1所示,在壳体1的四个侧壁部11~14的上表面粘合有通过冲压、蚀刻等加工一张金属板而成的振动板6的框部61。在振动板6上一体形成有从框部61沿着对置方向延伸的长方形形状的第1梁部62与第2梁部63、63。通过在第1梁部62的一主面或者两主面上粘贴压电体来构成第1压电元件2,通过在第2梁部63、63的一主面或者两主面上粘贴压电体来构成第2压电元件4、4。
压电体可以个别地贴在第1梁部62、第2梁部63的去除结合锭子的部分的区域,也可以在加工梁部62、63之前的振动板6的整个面上形成压电体,以不在结合锭子的部分、与第3、第4侧壁部13、14对应的部分形成电极的方式将电极图案化后,同时加工振动板6与压电体。图4是从下方观察在下表面整个面上粘贴压电体20的振动板6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阴影线所示的部分是在压电体20的下表面图案化的输出侧电极66、67。第2压电元件4、4的输出侧电极67相互连接。此外,振动板6作为接地侧电极而被利用。没有在第1、第2压电元件2、4的自由端侧的下表面形成输出侧电极66、67,在该非电极形成部21、22分别固定有第1锭子3及第2锭子5。
在第1及第2压电元件2、4(包含锭子)的共振频率不同的情况下,如图5(a)所示,在第1压电元件2中产生的电荷及在第2压电元件4、4中产生的电荷分别被整流电路71、72整流,并蓄积在蓄电元件73中。在第1及第2压电元件2、4(包含锭子)的共振频率相同的情况下,如图5(b)所示,在第1压电元件2中产生的电荷、及在第2压电元件4、4中产生的电荷被单一的整流电路74整流,并蓄积在蓄电元件73中。由于整流电路及蓄电元件均已知,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6表示对第1锭子3及第2锭子5作用向下方的加速度时的位移。第1锭子3使第1压电元件2以向上呈凸状的方式挠曲,在压电元件2中产生与该弯曲应力对应的电力。另一方面,第2锭子5使第2压电元件4也以向上呈凸状的方式挠曲,在压电元件4中产生与该弯曲应力对应的电力。由于第1锭子3位于第2压电元件4、4的固定端4a侧的下部,第2锭子5也位于第1压电元件2的固定端2a侧的下部,所以能够将形成于两压电元件2、4的固定端2a、4a侧的下部的无效空间有效活用为第1锭子3及第2锭子5的可动空间,能够实现整体小型的压电发电装置A。在外部振动引起的位移比重力加速度引起的位移小的情况下,即使使用上表面平坦的第1锭子3及第2锭子5,第1锭子3也能够不与第2压电元件4、4产生干扰地位移,第2锭子5也能够不与第1压电元件2产生干扰地位移。此外,图6中示出第1压电元件2与第2压电元件4、4共同向下方位移的状态,在两压电元件2、4(包含锭子)的共振频率不同的情况下,第1压电元件2与第2压电元件4、4分别产生位移。
图7表示从外部施加了0.1G的加速度时的第1压电元件及第2压电元件4、4的发电量与频率的关系。这里,将第1压电元件2的宽度W1与第1压电元件4、4的宽度W2、W3设为W2+W3=1.5×W1的关系(其中,W2=W3)。压电元件2、4的长度彼此相等,第1锭子3与第2锭子5的重量相同。该情况下,由于第1压电元件2(包含第1锭子3)的共振频率比第2压电元件4、4(包含第2锭子5)的共振频率稍低,所以两方的压电元件2、4的发电量的峰值在不同的频率上出现。因此,如图5(a)所示,使用个别的整流回路71、72进行整流较好。
图8是表示设为W1=W2+W3的情况下的压电元件2、4、4的发电量与频率的关系的图。其他条件与图7相同。该情况下,由于第1压电元件2的共振频率与第2压电元件4、4的共振频率一致,所以能够使两方的压电元件2、4的发电量的峰值一致。即、能够在规定的频率中使整体的发电量提高约2倍。该情况下,由于各压电元件2、4具有相同的特性,所以能将电极共用化,如图5(b)所示,能够使用相同的整流电路74对从各压电元件2、4产生的电荷进行整流。
(第2实施例)
图9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压电发电装置的第2实施例。在本实施例的压电发电装置B中,在与第1实施例共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符号,省略重复说明。图9(a)是与图3(a)对应的部分的剖视图,图9(b)是与图3(b)对应的部分的剖视图。该实施例中,在第1锭子3的中央部上表面形成有凸部3c,在凸部3c的两侧形成有低一级的阶梯部3d、3e。第1锭子3的凸部3c被固定于第1压电元件2的自由端2b的下表面,并且,阶梯部3d、3e被配置于第1压电元件4的固定端4a侧的下方。另一方面,在第2锭子5的两端部上表面形成有凸部5b、5c,在这些凸部5b、5c的中间形成有低一级的凹部5d。第2锭子5的凸部5b、5c被固定于第2压电元件4、4的自由端4b的下表面,并且凹部5d被配置于第1压电元件2的固定端2a侧的下方。
在该实施例的压电发电装置B中,由于与第1实施例相比,能够扩大阶梯部3d、3e与第2压电元件4、4的固定端4a的上下方向的间隙δ1、及凹部5d与第1压电元件2的固定端2a的上下方向的间隙δ2,所以即使如虚线所示那样,第1压电元件2及第2压电元件4、4向上方大幅位移,第1锭子3也会因阶梯部3d、3e而不与第2压电元件4、4接触,第2锭子5也会因凹部5d而不与第1压电元件2接触。因此,即使在外部振动引起的位移比重力加速度引起的位移大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锭子与压电元件之间的干扰。在该实施例中,由于能够使第1压电元件2与第2压电元件4、4进一步大幅挠曲,所以能够实现发电量的增大。
(第3实施例)
图10、图11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压电发电装置的第3实施例。在本实施例的压电发电装置C中,对与第1实施例共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说明。在该实施例中,由一对元件2、2构成第1压电元件这一点与第1实施例不同。这些第1压电元件2、2位于一对第2压电元件4、4之间。第1锭子3以连结第1压电元件2、2的自由端彼此的方式被固定于第1压电元件2、2的自由端彼此,第1锭子3的宽度方向两端部3a、3b以非接触的方式位于第2压电元件4、4的固定端侧的下方。第2锭子5以连结第2压电元件4、4的自由端彼此的方式被固定于第2压电元件4、4的自由端彼此,其中间部5a以非接触的方式位于第1压电元件2、2的固定端侧的下方。此外,也可以与第2实施例(图9)相同,在第1锭子3及第2锭子5的上表面设置凸部、凹部。
第1压电元件2、2的各宽度W1、W2(其中,W1=W2)与第2电压元件4、4的各宽度W3、W4(其中,W3=W4)可以不同(W1、W2≠W3、W4)也可以相同(W1=W2=W3=W4)。在W1、W2≠W3、W4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在不同的频率上产生发电量的峰值。在W1=W2=W3=W4的情况下,第1压电元件2、2(包含锭子)的共振频率与第2压电元件4、4(包含锭子)的共振频率一致,如图8所示,能够在规定的频率使发电量加倍。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1压电元件2、2与第2压电元件4、4均由一对元件构成,所以能够抑制第1锭子3、第2锭子5上下振动时的第1压电元件2、2及第2压电元件4、4的扭曲,能够高效地产生挠曲振动。
(第4实施例)
图12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压电发电装置的第4实施例。在本实施例的压电发电装置D中,从上侧观察时,使第1压电元件2呈宽度从一端部(固定端)向另一端部(自由端)逐渐变窄的等腰三角形形状,使第2压电元件4、4呈具有与第1压电元件2的斜边平行的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形状。此外,虽然任意的压电元件2、4均为顶部呈锐角状的尖的三角形形状,但也可以呈在顶部具有规定宽度的梯形。在图12中,斜线部是锭子3、5与压电元件2、4的结合部。
在该实施例中,在将仅距第1侧壁部11距离L1的位置处的第1压电元件2的宽度设为W1、将仅距第1侧壁部12相同距离L1的位置处的第2压电元件4、4的宽度设为W2、W3的情况,优选以如下方式设定。
W1=W2+W3
尤其优选设为W1:W2:W3=2:1:1。通过像这样设定,第1压电元件2(包含第1锭子3)的共振频率与第2压电元件4、4(包含第2锭子5)的共振频率几乎相等,能够在规定的频率使发电量加倍。
(第5实施例)
图13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压电发电装置的第5实施例。在本实施例的压电发电装置E中,其特征在于,由等腰三角形形状的一对元件2、2构成第1压电元件,第2压电元件也由与第1压电元件2、2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形状的一对元件4、4构成。
在该实施例中,在将仅距第1侧壁部11距离L1的位置处的第1压电元件2、2的宽度设为W1、W2,将仅距第2侧壁部12相同距离L1的位置处的第2压电元件4、4的宽度设为W3、W4的情况下,优选设为W1+W2=W3+W4,尤其通过设为W1=W2=W3=W4,能够使第1压电元件2、2(包含第1锭子3)的共振频率与第2压电元件4、4(包含第2锭子5)的共振频率几乎相等。通过由一对元件构成第1压电元件2、2,不易使第1压电元件2、2产生扭曲,提高发电效率。
(第6实施例)
图14、图15、图16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压电发电装置的第6实施例。在该压电发电装置F中,在箱型壳体1的对置的两个侧壁部11、12上表面分别固定有输出端子(热侧端子)81、82,在其上配置有构成压电元件的振动板6。在输出端子81、82上分别接合并电连接有形成于振动板6下表面的输出侧电极(图4中以符号66、67表示)。在振动板6上形成有梳齿状的多个压电元件2、4。在该实施例中,第1压电元件由两个元件2、2构成,第2压电元件由三个元件4、4、4构成,这些元件交替咬合。通过使元件的个数增加,能够实现发电量的进一步增大。在振动板6的框部61的宽度方向两侧一体形成有沿着壳体1的侧壁向下方延伸的输出端子(接地侧端子)64、65。因此,在壳体1的四个侧壁分别设置有输出端子81、82及64、65。
如图15所示,在第2锭子5的上表面形成有与第2压电元件4、4、4的自由端的下表面接合的多个凸部5e,在凸部5e以外的上表面形成有两个凹部5f。由于第1压电元件2、2的固定端侧位于该凹部5f的上方,所以,即使第1锭子5上下位移,也不与第1压电元件2、2产生干扰。此外,第1锭子3与第2锭子5相同,也形成有凸部3f与凹部3g,凸部3f与第1压电元件2的自由端的下表面接合。此外,图15、图16示出压电元件2、4未发生挠曲的状态,但在未作用外部振动的通常状态下,也可以使压电元件2、4通过作用于第1锭子3、5的重力而向下方挠曲。
在壳体1的上表面粘接有盖9,壳体1的内部被密封。因此,可将该压电发电装置F看作密封结构的一个电子部件,能够与其他电子部件一样安装在印刷布线基板上。
当然,本发明所涉及的压电发电装置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例,能够实施各种变更。第1锭子及第2锭子的形状可以是任意的。例如,也可以使第1锭子及第2锭子的一端部从与第1压电元件及第2压电元件的结合部向对置方向延伸,使形成于两锭子之间的空间缩小。该情况下,由于两个锭子接近,所以能够使闲置的空间减小。将第1锭子及第2锭子的形状设为相对于宽度方向的中心轴CL呈线对称,但也无需是线对称。但存在压电元件产生扭曲模式的可能性,所以,优选将锭子重心配置在压电元件的宽度方向中心线上。
附图符号说明
A~F 压电发电装置;1 壳体(固定部件);11、12 侧壁部(第1、第2固定部);2 第1压电元件;2a 一端部(固定端);2b 另一端部(自由端);3 第1锭子;3a、3b 端部;4 第2压电元件;4a 一端部(固定端);4b 另一端部(自由端);5 第2锭子;5a 中间部;6 振动板;61 框部;62 第1梁部;63 第2梁部;66、67 电极;71、72、74 整流电路;73 蓄电元件;81、82 输出端子;9 覆盖物(盖)。

Claims (7)

1.一种压电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固定部件,其具有隔开空间而对置的第1固定部和第2固定部;
第1压电元件,其一端部被固定于所述第1固定部,另一端部向第2固定部延伸;
第1锭子,其结合于所述第1压电元件的另一端部;
第2压电元件,其一端部被固定于所述第2固定部,另一端部向第1固定部延伸;
第2锭子,其结合于所述第2压电元件的另一端部,
其中,所述第1压电元件与第2压电元件被配置为在宽度方向隔开间隔,
结合于所述第1压电元件的另一端部的第1锭子,其一部分位于第2压电元件的一端部侧的下方,
结合于所述第2压电元件的另一端部的第2锭子,其一部分位于第1压电元件的一端部侧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压电元件由一对的元件构成,
将所述第1压电元件设置于中间,将所述一对的第2压电元件配置于宽度方向两侧,
所述第1锭子以其两端部位于所述一对第2压电元件的一端部侧的下方的方式,从所述第1压电元件的另一端部向宽度方向两侧突出地形成,
所述第2锭子以连结所述一对第2压电元件的另一端部彼此的方式被结合,该第2锭子的中间部位于所述第1压电元件的一端部侧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压电元件及第2压电元件分别由多个元件构成,
被配置为构成所述第1压电元件的多个元件,与构成所述第2压电元件的多个元件交替地咬合,
以连结构成所述第1压电元件的多个元件的另一端部彼此的方式,结合一个第1锭子,
以连结构成所述第2压电元件的多个元件的另一端部彼此的方式,结合一个第2锭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压电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压电元件的另一端部位于比第2压电元件的一端部低的位置,以使所述第1锭子不与所述第2压电元件的一端部侧接触,
所述第2压电元件的另一端部位于比第1压电元件的一端部低的位置,以使所述第2锭子不与所述第1压电元件的一端部侧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压电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锭子的上表面形成有结合于所述第1压电元件的另一端部下表面的凸部,除所述凸部以外的第1锭子的上表面形成为比该凸部低,
所述第2锭子的上表面形成有结合于所述第2压电元件的另一端部下表面的凸部,除所述凸部以外的第2锭子的上表面形成为比该凸部低。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压电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含所述第1锭子的第1压电元件的弯曲振动的共振频率与包含第2锭子的第2压电元件的弯曲振动的共振频率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压电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压电元件及第1锭子、与所述第2压电元件及第2锭子形成为以宽度方向中心轴为中心的线对称。
CN201280019515.5A 2011-05-09 2012-04-11 压电发电装置 Active CN1034933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03961 2011-05-09
JP2011103961 2011-05-09
PCT/JP2012/059851 WO2012153593A1 (ja) 2011-05-09 2012-04-11 圧電発電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93356A true CN103493356A (zh) 2014-01-01
CN103493356B CN103493356B (zh) 2016-02-17

Family

ID=47139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9515.5A Active CN103493356B (zh) 2011-05-09 2012-04-11 压电发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337751B2 (zh)
EP (1) EP2670043B1 (zh)
JP (1) JP5610069B2 (zh)
CN (1) CN103493356B (zh)
WO (1) WO201215359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60531A (zh) * 2018-07-27 2018-12-07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环境发电处理方法
CN109643962A (zh) * 2017-07-26 2019-04-16 三角力量管理株式会社 发电元件
CN109687762A (zh) * 2019-01-11 2019-04-26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弯扭双重弹性耦合的阵列式集能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05368A1 (ja) * 2011-02-04 2012-08-0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圧電発電装置
DE112013003943B4 (de) * 2012-08-07 2021-01-14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iezoelektrische Leistungserzeugungsvorrichtung
KR101978495B1 (ko) * 2012-12-06 2019-05-1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충격 방식 압전 마이크로 발전기
JP5529328B1 (ja) * 2013-09-04 2014-06-25 株式会社トライフォース・マネジメント 発電素子
US9970831B2 (en) 2014-02-10 2018-05-1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Piezoelectric thin-film sensor
CN105015662A (zh) * 2014-04-17 2015-11-04 李文嵩 自行车用发电装置
CN104270034A (zh) * 2014-10-20 2015-01-07 吉林大学 一种曲面压电发电悬臂梁
KR101660824B1 (ko) * 2014-11-11 2016-09-28 주식회사 엠플러스 진동 발생장치
JP5800345B1 (ja) * 2015-02-13 2015-10-28 新川センサテクノロジ株式会社 ワイヤレスセンサ、これを用いた監視システム及び監視方法
US10353503B2 (en) * 2015-10-29 2019-07-1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Integrated force sensing element
JP6309698B1 (ja) * 2016-07-28 2018-04-11 株式会社トライフォース・マネジメント 発電装置と発電素子
KR20180066787A (ko) * 2016-12-09 2018-06-19 고쿠리츠다이가쿠호우진 도쿄다이가쿠 확률 공진을 통한 진동 에너지 수확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진동 에너지 수확 시스템
WO2018207507A1 (ja) * 2017-05-09 2018-11-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発電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センサ内蔵体
JP2019030220A (ja) * 2018-08-09 2019-02-21 株式会社トライフォース・マネジメント 発電素子
CN109039156B (zh) * 2018-08-17 2020-06-02 湘潭大学 一种双梁弯扭耦合振动模式的压电俘能器
WO2020170938A1 (ja) * 2019-02-22 2020-08-2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振動装置
CN110165934B (zh) * 2019-05-13 2024-05-14 苏州市职业大学 一种收集路人踩踏能量的多层压电发电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5348903A (zh) * 2020-04-06 2022-11-1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振动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2109A (zh) * 2008-05-07 2008-09-24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宽频带压电振动发电装置
CN101814860A (zh) * 2010-04-09 2010-08-25 中北大学 基于压电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振动驱动式复合微电源
US20100270889A1 (en) * 2007-05-31 2010-10-28 Yong Xu Piezo devices with air-spaced cantilever
US20100295419A1 (en) * 2009-05-19 2010-11-25 Yasuhisa Fujii Electric power device,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method, and production method of electric power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70965B2 (ja) * 1993-08-04 2001-05-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発電機および携帯用機器
JPH07245970A (ja) 1994-03-02 1995-09-19 Calsonic Corp 圧電素子発電装置
JPH11136964A (ja) * 1997-10-30 1999-05-21 Nippon Soken Inc 圧電式電源装置
EP1700351B1 (en) 2003-12-29 2007-10-03 Pirelli Tyre S.p.A.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nerating electrical energy within a vehicle tyre
US7471033B2 (en) * 2004-10-21 2008-12-30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Energy harvester with adjustable resonant frequency
WO2007061610A1 (en) * 2005-11-18 2007-05-31 Par Technologies, Llc Human powered piezoelectric power generating device
US8024974B2 (en) * 2005-11-23 2011-09-2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antilevered bioacoustic sensor and method using same
DE602006009761D1 (de) * 2006-03-28 2009-11-26 Infineon Technologies Sensonor Vorrichtung zum Sammeln von Energie
DE102008012659B4 (de) * 2007-04-16 2019-02-21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Reifenmodul mit piezoelektrischem Wandler
KR20100049730A (ko) * 2008-11-04 2010-05-13 한국전기연구원 압전소자를 이용한 자가발전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70889A1 (en) * 2007-05-31 2010-10-28 Yong Xu Piezo devices with air-spaced cantilever
CN101272109A (zh) * 2008-05-07 2008-09-24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宽频带压电振动发电装置
US20100295419A1 (en) * 2009-05-19 2010-11-25 Yasuhisa Fujii Electric power device,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method, and production method of electric power device
CN101814860A (zh) * 2010-04-09 2010-08-25 中北大学 基于压电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振动驱动式复合微电源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3962A (zh) * 2017-07-26 2019-04-16 三角力量管理株式会社 发电元件
CN109643962B (zh) * 2017-07-26 2020-10-09 三角力量管理株式会社 发电元件
CN108960531A (zh) * 2018-07-27 2018-12-07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环境发电处理方法
CN108960531B (zh) * 2018-07-27 2021-12-28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环境发电处理方法
CN109687762A (zh) * 2019-01-11 2019-04-26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弯扭双重弹性耦合的阵列式集能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337751B2 (en) 2016-05-10
WO2012153593A1 (ja) 2012-11-15
JPWO2012153593A1 (ja) 2014-07-31
EP2670043A1 (en) 2013-12-04
EP2670043A4 (en) 2014-09-03
EP2670043B1 (en) 2015-12-09
JP5610069B2 (ja) 2014-10-22
CN103493356B (zh) 2016-02-17
US20130328446A1 (en) 2013-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93356A (zh) 压电发电装置
JP5720703B2 (ja) 圧電発電装置
US7851968B2 (en) Optimized energy conversion device
JP5402395B2 (ja) 静電誘導型発電装置
CN101621258B (zh) 基于压电晶体频率转换机构的微型发电装置
JP4663035B2 (ja) 振動発電器、振動発電装置及び振動発電装置を搭載した通信装置
JP5703627B2 (ja) 静電誘導発電デバイス、静電誘導発電機器
US10361643B2 (en) Power generating element
CN106257699B (zh) 悬臂压电换能器
US20190068087A1 (en) Power generating element
US20140339954A1 (en) Vibration power generator
KR100910011B1 (ko) 압전 진동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압전 엑츄에이터
CN108616227B (zh) 一种环形阵列式的压电俘能器装置
JP6985702B2 (ja) 振動発電装置および振動発電素子
JP6309698B1 (ja) 発電装置と発電素子
CN105471321B (zh) 一种鼓形压电发电装置
JP2009284240A (ja) 振動型静電発電機ユニット
JP2020065438A (ja) 発電デバイスの実装構造及び発電方法
JP2011250556A (ja) 静電誘導型発電装置
KR101234561B1 (ko) 휨응력 유도홀을 갖는 하이브리드 에너지 하베스팅 진동 발전 모듈
KR101973944B1 (ko) 압전 에너지 하베스터 모듈
JP6884377B2 (ja) 発電回路
KR101183458B1 (ko) 정전 방식 에너지 수집 장치
KR101568773B1 (ko) 압전진동발생기
KR101263343B1 (ko) 정전방식 에너지 수집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