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67694B - 一种聚氨酯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氨酯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67694B
CN103467694B CN201310388830.1A CN201310388830A CN103467694B CN 103467694 B CN103467694 B CN 103467694B CN 201310388830 A CN201310388830 A CN 201310388830A CN 103467694 B CN103467694 B CN 1034676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preparation
polyether glycol
polyurethane plate
compounded mi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8883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67694A (zh
Inventor
欧亚洲
张伦强
谢仲华
刘飞
杨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Sanxin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ewccess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ewccess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ewccess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8883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676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676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676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676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676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聚氨酯板材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为将A组分、B组分和复合填料混匀制成发泡料,将所述发泡料注入模具压制成型,最后脱模形成聚氨酯板材制品;其中,所述A组分包括聚醚多元醇a、聚醚多元醇b助剂;所述B组分为异氰酸酯;所述填料由无机粉体材料、植物粉末类材料、纤维类材料制成。本发明使用复合聚醚多元醇、异氰酸酯、复合填料充分混合,注入模具保温压制后形成制品。所获得的制品机械性能强度高,不易吸水,储存和使用线性收缩率低,长期储存不易产生翘曲,生产和二次加工精度高,能应用于对尺寸精度要求高的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聚氨酯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氨酯泡沫塑料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氨酯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印刷线路板钻机机台用电木板为酚醛纸层压板或环氧玻纤层压板,是由纸或玻璃纤维布浸渍酚醛树脂或环氧树脂,经烘焙、热压而成。该工艺流程复杂,需进行高温固化成型,加工时间较长且成本较高,整个生产线投资成本也非常高。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氨酯板材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目前电木板加工成本高、工艺繁琐、加工效率低等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聚氨酯板材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方法为将A组分、B组分和复合填料混匀制成发泡料,将所述发泡料注入模具保温压制成型,最后脱模形成聚氨酯板材制品;其中,所述A组分包括聚醚多元醇a、聚醚多元醇b、助剂;所述B组分为异氰酸酯;所述复合填料由无机粉体材料、植物粉末类材料、纤维类材料制成。
所述的聚氨酯板材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聚醚多元醇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0-800,是以乙二胺、或季戊四醇、或山梨醇、或二亚乙基三胺、或木糖醇、或蔗糖为起始剂与环氧丙烷/环氧乙烷的聚氧化丙烯多元醇;
所述聚醚多元醇b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6500,是以二元醇或三元醇为起始剂与环氧丙烷的聚氧化丙烯多元醇;
所述助剂包括泡沫稳定剂、催化剂、发泡剂、交联剂。所述泡沫稳定剂为硅酮类表面活性剂,所述催化剂为叔胺类催化剂或烷基金属化合物,所述发泡剂为戊烷类发泡剂、氢氟烃类发泡剂或氢氯氟烃类发泡剂,所述交联剂为乙二醇、丙二醇、1,4-丁二醇、一缩二乙二醇、丙三醇、三羟甲基丙烷、分子量200-600的芳香胺醚低聚物和分子量150-400的胺醚齐聚物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B组分为异氰酸酯,所述异氰酸酯为脂肪族二异氰酸酯(HDI)、脂环族二异氰酸酯(IP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PAPI)或上述物质的改性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无机粉体材料为碳酸钙、炭黑、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氢氧化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铝、蒙脱土、云母粉、滑石粉、硫酸钡、硅藻土、高岭土、石墨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植物粉末类材料为木粉、竹粉、植物类秸秆粉碎性粉末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纤维类材料为玻璃纤维、切断的天然纤维、碳纤维、碳硅纤维、钛酸钙纤维、石棉纤维、聚酰胺纤维、聚酯纤维、硼纤维、陶瓷纤维、聚合物纤维、晶须、基于聚合物纤维/碳纤维/芳香聚酰胺纤维的非织造物、基于聚合物纤维/碳纤维/芳香聚酰胺纤维的织造物中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聚氨酯板材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A组分、B组分和复合填料的重量配比为:
A组分:B组分:复合填料=100:80-180:14-150。
所述的聚氨酯板材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A组分、B组分和复合填料的混匀方式为手工搅拌、机械搅拌、机械设备喷射混合或气流冲击混合。
所述的聚氨酯板材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发泡料注入模具保温压制成型步骤中,模具中设定温度为30-120℃。
   所述的聚氨酯板材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脱模过程中还需要使用脱模剂。
一种聚氨酯板材,其中,所述聚氨酯板材利用如上所述的方法制成。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聚氨酯板材及其制备方法,其将复合聚醚多元醇、异氰酸酯、复合填料及相关助剂充分混合,注入模具保温压制后形成制品。所获得的制品机械性能强度高,不易吸水,储存和使用线性收缩率低,长期储存不易产生翘曲,生产和二次加工精度高,能应用于对尺寸精度要求高的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氨酯板材及其制备方法,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一种聚氨酯板材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方法为将A组分、B组分和复合填料混匀制成发泡料,将所述发泡料注入模具保温压制成型,最后脱模形成聚氨酯板材制品;其中,所述A组分包括聚醚多元醇a、聚醚多元醇b、泡沫稳定剂、催化剂、发泡剂、交联剂;所述B组分为异氰酸酯;所述复合填料由无机粉体材料、植物粉末类材料、纤维类材料制成。
所述A组分、B组分和复合填料按照重量配比:A组分:B组分:复合填料=100:80-180:14-150进行混合,最佳配比比例为100:115:108。
其中,所述A组分的各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
聚醚多元醇 a  60-99%;
聚醚多元醇 b   0-40%;
泡沫稳定剂    0.5-10%;
催化剂        0.1-10%;
发泡剂         0-10%;
交联剂         0-10%。
所述聚醚多元醇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0-800,是以乙二胺、或季戊四醇、或山梨醇、或二亚乙基三胺、或木糖醇、或蔗糖为起始剂与环氧丙烷/环氧乙烷的聚氧化丙烯多元醇。所述聚醚多元醇b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6500,是以二元醇或三元醇为起始剂与环氧丙烷的聚氧化丙烯多元醇。
所述泡沫稳定剂能够降低聚氨酯原料混合物的表面张力,在泡沫升起至熟化期间,通过表面张力防止泡沫的热力学非稳态出现,本发明的泡沫稳定剂采用硅酮类表面活性剂效果最佳,其能够起到较好的泡沫稳定效果,本发明的泡沫稳定剂优选美思德公司牌号为8539A泡沫稳定剂。
所述催化剂能调节诸多竞争反应历程和平衡,促进设计的主反应的反应速度,减缓或抑制副反应的发生和进行,获得最佳分子结构的设计材料,本发明催化剂选取叔胺类催化剂或烷基金属化合物,具体,本发明催化剂优选催化效果最好的三亚乙基二胺(A33)。
所述发泡剂是指一类能使处于一定粘度范围内的液体或塑性状态的橡胶、塑料处于微孔结构的物质。分为物理发泡剂和化学发泡剂,物理发泡剂是利用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物理状态的变化而产生气体,化学发泡剂是在发泡过程中因化学变化而产生一种或多种气体,从而使聚氧化丙烯多元醇发泡。本发明的发泡剂优选为低沸点的氢氯氟烃类物理发泡剂141B
所述交联剂是指能促使分子链延伸、扩展的化合物。包括能使分子链进行扩展的双官能基的低分子化合物,也包括能使链状分子结构产生支化和交联的官能度大于2的低分子化合物。本发明使用的交联剂是分子量较小的多元醇、多元胺类的低分子量化合物,为乙二醇、丙二醇、1,4-丁二醇、一缩二乙二醇、丙三醇、三羟甲基丙烷、分子量200-600的芳香胺醚低聚物或分子量150-400的胺醚齐聚物的一种或多种。其中优选丙三醇。
所述B组分异氰酸酯的用量按异氰酸酯指数为0.9-1.5使用。异氰酸酯化合物为分子结构中含-N=C=O基团结构的化合物,其结构通式为R-(NCO)n,R为烷基、芳基、脂环基等,n=1、2、3…整数。本发明使用的异氰酸酯为脂肪族二异氰酸酯(HDI)、脂环族二异氰酸酯(IP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PAPI)或上述物质的改性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优选烟台万华牌号为PM200产品。
本发明所述的复合填料由无机粉体材料、植物粉末类材料、纤维类材料混合而成。所述无机粉体材料为人工合成或天然矿物类原料经过机械加工以较细的粉粒状态存在的无机非金属物料,具体为碳酸钙、炭黑、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氢氧化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铝、蒙脱土、云母粉、滑石粉、硫酸钡、硅藻土、高岭土、石墨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优选的无机粉体材料的粒度为200-3000目。
所述植物粉末类材料为植物类的根、茎、叶经机械方式处理形成粉末状物质,具体为木粉、竹粉、植物类秸秆粉碎性粉末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优选的植物粉末类材料的粒度为40-250目。
所述纤维类材料是指聚合物经一定的加工(牵引、拉伸、定型等)后形成长度比直径大数千倍以上且具有一定柔韧性和强力的纤细物质。本发明所使用的纤维类材料为玻璃纤维、切断的天然纤维、碳纤维、碳硅纤维、钛酸钙纤维、石棉纤维、聚酰胺纤维、聚酯纤维、硼纤维、陶瓷纤维、聚合物纤维、晶须、基于聚合物纤维、碳纤维或芳香聚酰胺纤维的非织造物、基于聚合物纤维、碳纤维或芳香聚酰胺纤维的织造物中一种或几种。本发明优选的纤维类材料的经度为10μm,短切长度为1-10 mm。
对于复合填料的添加量,按照如下比例即可,所述复合填料的各成分与A组分的重量配比为:
 无机粉体材料:A组分   0.1-0.8:1
植物粉末类材料:A组分 0.02-0.25:1
纤维类材料:A组分     0.02-0.45:1。
较佳实施例中,无机粉体材料、纤维类材料可以进行表面处理,具体是指进行热处理、酸碱刻蚀处理、偶联剂处理、等离子体表面处理、稀土元素处理。
热处理是利用高温(200-800℃)条件下处理一定的时间(1-3600s),使材料表面的原有胶质层氧化分解,同时除去纤维表面的吸附水或润滑油。  
酸碱刻蚀处理是通过酸、碱溶液浸泡,在材料表面进行化学反应形成一些凹陷或微孔。
偶联剂处理是指采用偶联剂对材料进行表面处理,使树脂与材料表面形成化学键,从而获得有效的界面粘结,偶联剂是一类具有两不同性质官能团的物质,其分子结构的最大特点是分子中含有化学性质不同的两个基团,一个是亲无机物的基团,易与无机物表面起化学反应;另一个是亲有机物的基团,能与合成树脂或其它聚合物发生化学反应或生成氢键溶于其中。主要有:铬络合物偶联剂由不饱和有机酸与三价铬离子形成的配价型金属铬络合物。硅烷偶联剂的通式为RSiX3,式中R代表氨基、巯基、乙烯基、环氧基、氰基及甲基丙烯酰氧基等基团,这些基团和不同的基体树脂均具有较强的反应能力,X代表能够水解的烷氧基(如甲氧基、乙氧基等)。钛酸酯偶联剂用通式:RO-Ti-(O-X-R-Y),其中RO-是可水解的短链烷氧基;X-是能够键合到聚合物基体的反应性基团,包括羧基、烷氧基、硫酰氧基、磷氧基、亚磷酰氧、焦磷酰氧基等,R-为钛酸酯中长碳链部分,Y-是钛酸酯可与树脂进行交联的官能团,有不饱和双键、氨基、羟基等。铝酸酯偶联剂的结构式为:[Al(OR)3]n,R为烷基或烯丙基。
等离子体处理是指利用非聚合性气体对材料表面进行物理和化学作用的过程。等离子体是指具有足够数量而电荷数近似相等的正负带电粒子的物质聚集态,等离子体处理可改善材料的可浸润性和表面粗糙度。
稀土元素处理是指稀土元素通过化学键合与物理吸附被吸附到材料表面并在靠近材料表面产生畸变区,吸附在纤维表面上的稀土元素改善了材料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力。
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所用的纤维类材料使用偶联剂进行表面处理过。
本发明使用模塑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模具在使用前应在模腔内刷涂脱模剂,具体的是使脱模剂以喷涂、涂刷的方式覆盖在在模具内壁中,待其中的溶剂挥发后,即形成均匀的隔离膜层,使得制品与模具较好脱离。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使用上海肯天公司牌号11117脱模剂,用石油醚稀释15-20倍。
本发明的模具要在设定的温度下预热,保证模具的温度处于设定的温度条件下,模具中设定温度为30-120℃,其中最佳温度为80℃,可保证板材具备良好的不翘曲,稳定性好的特性。
制备过程中,所述A组分、B组分和复合填料通过手工搅拌、机械搅拌、机械设备喷射混合或气流冲击混合进行充分混匀。
所述的聚氨酯板材的制备方法为模塑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的模具尺寸为500mm×500mm×10mm。
综上所述,聚氨酯板材制备过程大致为:聚醚多元醇a、聚醚多元醇b、泡沫稳定剂、催化剂、发泡剂、交联剂配置成组合聚醚多元醇组分即A组分,以手工搅拌方式、或机械搅拌方式、或机械设备喷射方式、或气流冲击方式使得预混料组合聚醚多元醇组分与异氰酸酯液态料(B组分)和复合填料充分混合均匀,制成发泡料。把发泡料注入温度设定为30-120℃的模具中,锁紧模具,并在此模具温度下压制成型。脱模后形成制品。
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无机粉体材料和植物粉末类材料在使用前还需在50-200℃温度下脱水,使其含水量小于1%,这样能够保证无机粉体材料和植物粉末类材料与其他组分的充分接触与混合,使它们之间具有最佳的粘结效果。
本发明所使用的复合填料极大地提升了板材性能,其中,无机粉体材料可改善聚氨酯制品的胀缩性能,提高其物理强度,植物粉末类材料可改善聚氨酯制品的柔韧性,使其具有很好的握钉能力,能牢牢握紧插入其中的钉、销等连接件而不使其松动,纤维类材料能改善聚氨酯制品的尺寸稳定性,使其在长时间的存储过程中不产生翘曲现象。而且,按一定比例添加到板材发泡料中的3种材料在各自赋予板材性能的同时相互间形成增益效果,使得最终制备的本发明的聚氨酯板材在机械强度、储存和使用线性收缩率等性能指标上远远优于只添加单一填料材料的聚氨酯板材。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聚氨酯板材制备工艺进行进一步说明并对所制备的板材进行性能测试。
实施例1
本发明用以制备聚氨酯板材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
1.以山梨醇为基础的羟值为500 mgKOH/g的聚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40%;
2.以蔗糖为基础的羟值为450 mgKOH/g的聚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  0%;
3.以丙二醇为基础的羟值为110 mgKOH/g的聚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 7%;
4.甘油  0%;
5.催化剂:A33  0.2%;
6.泡沫稳定剂:8539A  1.2%;
7.发泡剂:141B  0%;
8.滑石粉(1250目) 40%;
9.木粉(200目) 7%;
10.玻璃纤维(径度小于10μm的无碱玻璃纤维,切割长度小于10mm) 5%。
所述滑石粉和木粉在在180℃温度下脱水,使其含水量小于1%。用以上10种原料按比例配制成复合填料聚醚多元醇组分,取复合填料聚醚多元醇组分重量份数100份,与异氰酸酯55份进行机械搅拌混合,模具中涂刷溶剂型脱模剂,然后把混合液注入温度为30℃、模腔尺寸为500mm×500mm×10mm的模具内,锁紧压制成型后,脱模形成聚氨酯板材制品。
对聚氨酯板材进行测试,其中,制品的尺寸稳定性由线性胀缩率和翘曲度表征,线性胀缩率用制品平均厚度的变化表示。
聚氨酯板材制品厚度的测量:用读数到0.001mm的千分尺或其它等效装置在每边距边缘25mm处测量三个点,以12个点厚度的平均值为结果(使用前需校对起始值设置是否正确,示值识差允许0.002mm)。
聚氨酯板材制品翘曲度的测量:将成品放在平整的大理石台面上,用塞规测量翘曲的高度,以测量最大值为结果(其它实施例也采取上述测量方法)。
实施例1中的聚氨酯板材制品制成时测量的平均厚度为10.0988 mm,样品翘曲度为0 mm,3个月后测量的平均厚度为10.0769 mm,样品翘曲度为0 mm。6个月后测量的平均厚度为10.0634 mm,样品翘曲度为0 mm。测试结果表明所获得的产品在自然条件下长期储存,表现出尺寸稳定性较好、线性胀缩率低、无翘曲现象的优异性能。
实施例2
1.以山梨醇为基础的羟值为500 mgKOH/g的聚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30%;
2.以蔗糖为基础的羟值为450 mgKOH/g的聚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  10%;
3.以丙二醇为基础的羟值为110 mgKOH/g的聚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 7%;
4.甘油  0%;
5.催化剂:A33  0.2%;
6.泡沫稳定剂:8539A  1.2%;
7.发泡剂:141B  0%;
8.滑石粉(1250目) 40%;
9.木粉(200目) 7%;
10.玻璃纤维(径度小于10μm的无碱玻璃纤维,切割长度小于10mm) 4.6%。
所述滑石粉和木粉在在150℃温度下脱水,使其含水量小于1%。用以上10种原料按比例配制成复合填料聚醚多元醇组分,取复合填料聚醚多元醇组分重量份数100份,与异氰酸酯53份手动搅拌混合,模具中涂刷溶剂型脱模剂,然后把混合液注入温度为80℃、模腔尺寸为500mm×500mm×10mm的模具内,锁紧压制成型后,脱模形成聚氨酯板材制品。
对聚氨酯板材进行测试,其中,制品的尺寸稳定性由线性胀缩率和翘曲度表征,线性胀缩率用制品平均厚度的变化表示。
实施例2中的聚氨酯板材制品制成时测量的平均厚度为10.0883 mm,样品翘曲度为0 mm,3个月后测量的平均厚度为10.0630 mm,样品翘曲度为0 mm。6个月后测量的平均厚度为10.0544 mm,样品翘曲度为0 mm。测试结果表明所获得的产品在自然条件下长期储存,表现出尺寸稳定性较好、线性胀缩率低、无翘曲现象的优异性能。
实施例3
1.以山梨醇为基础的羟值为500 mgKOH/g的聚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10%;
2.以蔗糖为基础的羟值为450 mgKOH/g的聚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  30%;
3.以丙二醇为基础的羟值为110 mgKOH/g的聚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 7%;
4.甘油  0.2%;
5.催化剂:A33  0.2%;
6.泡沫稳定剂:8539A  1.2%;
7.发泡剂:141B  0%;
8.滑石粉(1250目) 40%;
9.木粉(200目) 7%;
10.玻璃纤维(径度小于10μm的无碱玻璃纤维,切割长度小于10mm) 4.4%。
所述滑石粉和木粉在在200℃温度下脱水,使其含水量小于1%。用以上10种原料按比例配制成复合填料聚醚多元醇组分,取复合填料聚醚多元醇组分重量份数100份,与异氰酸酯53份进行气流吹动混合,模具中涂刷溶剂型脱模剂,然后把混合液注入温度为80℃、模腔尺寸为500mm×500mm×10mm的模具内,锁紧压制成型后,脱模形成聚氨酯板材制品。
对聚氨酯板材进行测试,其中,制品的尺寸稳定性由线性胀缩率和翘曲度表征,线性胀缩率用制品平均厚度的变化表示。
实施例3中的聚氨酯板材制品制成时测量的平均厚度为10.0920 mm,样品翘曲度为0 mm,3个月后测量的平均厚度为10.0698 mm,样品翘曲度为0 mm。6个月后测量的平均厚度为10.0588 mm,样品翘曲度为0 mm。测试结果表明所获得的产品在自然条件下长期储存,表现出尺寸稳定性较好、线性胀缩率低、无翘曲现象的优异性能。
实施例4
1.以山梨醇为基础的羟值为500 mgKOH/g的聚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 0%;
2.以蔗糖为基础的羟值为450 mgKOH/g的聚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  40%;
3.以丙二醇为基础的羟值为110 mgKOH/g的聚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 7%;
4.甘油  0.2%;
5.催化剂:A33  0.2%;
6.泡沫稳定剂:8539A  1.2%;
7.发泡剂:141B  0.2%;
8.滑石粉(1250目) 40%;
9.木粉(200目) 7%;
10.玻璃纤维(径度小于10μm的无碱玻璃纤维,切割长度小于10mm) 4.2%。
所述滑石粉和木粉在在100℃温度下脱水,使其含水量小于1%。用以上10种原料按比例配制成复合填料聚醚多元醇组分,取复合填料聚醚多元醇组分重量份数100份,与异氰酸酯52份机械设备搅拌混合,模具中涂刷溶剂型脱模剂,然后把混合液注入温度为120℃,模腔尺寸为500mm×500mm×10mm的模具内,锁紧压制成型后,脱模形成聚氨酯板材制品。
对聚氨酯板材进行测试,其中,制品的尺寸稳定性由线性胀缩率和翘曲度表征,线性胀缩率用制品平均厚度的变化表示。
实施例4中的聚氨酯板材制品制成时测量的平均厚度为10.0886 mm,样品翘曲度为0 mm,3个月后测量的平均厚度为10.0835 mm,样品翘曲度为0 mm。6个月后测量的平均厚度为10.0640 mm,样品翘曲度为0 mm。测试结果表明所获得的产品在自然条件下长期储存,表现出尺寸稳定性较好、线性胀缩率低、无翘曲现象的优异性能。
实施例5
所述聚氨酯板材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计为:
A组分:1.以山梨醇为基础的羟值为500 mgKOH/g的聚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10%;
2.以蔗糖为基础的羟值为450 mgKOH/g的聚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  30%;
3.以丙三醇为基础的羟值为110 mgKOH/g的聚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 7%;
4.甘油  0.2%;
5.催化剂:A33  0.2%;
6.泡沫稳定剂:8539A  1.2%;
7.发泡剂:141B  0%;
8.碳酸钙(200目) 40%;
9.木粉(250目) 7%;
10.碳纤维(径度小于10μm,切割长度小于10 mm) 4.4%。
所述碳酸粉和竹粉在在200℃温度下脱水,使其含水量小于1%。用以上10种原料按比例配制成复合填料聚醚多元醇组分,取复合填料聚醚多元醇组分重量份数100份,与异氰酸酯55份进行机械混合,模具中涂刷溶剂型脱模剂,然后把混合液注入温度为80℃,模腔尺寸为500mm×500mm×10mm的模具内,锁紧压制成型后,脱模形成聚氨酯板材制品。
对聚氨酯板材进行测试,其中,制品的尺寸稳定性由线性胀缩率和翘曲度表征,线性胀缩率用制品平均厚度的变化表示。
实施例5中的聚氨酯板材制品制成时测量的平均厚度为10.0802 mm,样品翘曲度为0 mm,3个月后测量的平均厚度为10.0782 mm,样品翘曲度为0 mm。6个月后测量的平均厚度为10.0544 mm,样品翘曲度为0 mm。测试结果表明所获得的产品在自然条件下长期储存,表现出尺寸稳定性较好、线性胀缩率低、无翘曲现象的优异性能。
实施例6
所述聚氨酯板材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计为:
A组分:1.以山梨醇为基础的羟值为500 mgKOH/g的聚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10%;
2.以蔗糖为基础的羟值为450 mgKOH/g的聚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  30%;
3.以丙三醇为基础的羟值为110 mgKOH/g的聚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 7%;
4.甘油  0.2%;
5.催化剂:A33  0.2%;
6.泡沫稳定剂:8539A  1.2%;
7.发泡剂:141B  0%;
8.硅粉(3000目) 40%;
9.木粉(40目) 7%;
10.聚酯纤维(径度小于10μm,切割长度小于5mm) 4.4%。
所述硅粉和木粉在在200℃温度下脱水,使其含水量小于1%。用以上10种原料按比例配制成复合填料聚醚多元醇组分,取复合填料聚醚多元醇组分重量份数100份,与异氰酸酯55份进行机械混合,模具中涂刷溶剂型脱模剂,然后把混合液注入温度为80℃,模腔尺寸为500mm×500mm×10mm的模具内,锁紧压制成型后,脱模形成聚氨酯板材制品。
对聚氨酯板材进行测试,其中,制品的尺寸稳定性由线性胀缩率和翘曲度表征,线性胀缩率用制品平均厚度的变化表示。
实施例6中的聚氨酯板材制品制成时测量的平均厚度为10.0910 mm,样品翘曲度为0 mm,3个月后测量的平均厚度为10.0795 mm,样品翘曲度为0 mm。6个月后测量的平均厚度为10.0678 mm,样品翘曲度为0 mm。测试结果表明所获得的产品在自然条件下长期储存,表现出尺寸稳定性较好、线性胀缩率低、无翘曲现象的优异性能。
本发明的聚氨酯板材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使用组合聚醚多元醇、异氰酸酯、复合填料组分充分混合, 注入模具压制后形成制品。所获得的制品机械性能强度高,不易吸水,储存和使用线性收缩率低,长期储存不易产生翘曲,生产和二次加工精度高,能应用于对尺寸精度要求高的领域。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聚氨酯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将A组分、B组分和复合填料混匀制成发泡料,将所述发泡料注入模具保温压制成型,最后脱模形成聚氨酯板材制品;其中,所述B组分为异氰酸酯;所述复合填料由无机粉体材料、植物粉末类材料、纤维类材料制成;所述A组分的各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
聚醚多元醇 a  60-99%;
聚醚多元醇 b   0-40%;
泡沫稳定剂    0.5-10%;
催化剂        0.1-10%;
发泡剂         0-10%;
交联剂         0-10%;
所述A组分的各成分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所述A组分、B组分和复合填料按照重量配比:A组分:B组分:复合填料=100:80-180:14-150进行混合;
所述复合填料的各成分与A组分的重量配比为:
无机粉体材料:A组分   0.1-0.8:1;
植物粉末类材料:A组分 0.02-0.25:1;
纤维类材料:A组分     0.02-0.45:1;
所述B组分中异氰酸酯的用量按异氰酸酯指数为0.9-1.5使用;
所述异氰酸酯为脂肪族二异氰酸酯、脂环族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或上述物质的改性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聚醚多元醇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0-800,是以乙二胺、或季戊四醇、或山梨醇、或二亚乙基三胺、或木糖醇、或蔗糖为起始剂与环氧丙烷/环氧乙烷的聚氧化丙烯多元醇;
所述聚醚多元醇b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6500,是以二元醇或三元醇为起始剂与环氧丙烷的聚氧化丙烯多元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B组分和复合填料的混匀方式为手工搅拌、机械搅拌、机械设备喷射混合或气流冲击混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料注入模具保温压制成型步骤中,模具中设定温度为30-1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过程中还需要使用脱模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粉体材料和植物粉末类材料在使用前需在50-200℃温度下脱水,使其含水量小于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为模具制备方法。
7.一种聚氨酯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板材利用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成。
CN201310388830.1A 2013-08-30 2013-08-30 一种聚氨酯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4676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88830.1A CN103467694B (zh) 2013-08-30 2013-08-30 一种聚氨酯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88830.1A CN103467694B (zh) 2013-08-30 2013-08-30 一种聚氨酯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67694A CN103467694A (zh) 2013-12-25
CN103467694B true CN103467694B (zh) 2015-08-05

Family

ID=49792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88830.1A Active CN103467694B (zh) 2013-08-30 2013-08-30 一种聚氨酯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676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26793A (zh) * 2016-04-28 2016-09-07 安徽瑞联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聚氨酯板及其聚氨酯芯层的制备方法
CN105714946A (zh) * 2016-04-28 2016-06-29 安徽瑞联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吸音抗拉聚氨酯板及其聚氨酯芯层的制备方法
CN105926792A (zh) * 2016-04-28 2016-09-07 安徽瑞联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保温隔音聚氨酯板及其聚氨酯芯层的制备方法
CN105926788A (zh) * 2016-04-28 2016-09-07 安徽瑞联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聚氨酯板及其聚氨酯芯层的制备方法
CN106431087A (zh) * 2016-09-09 2017-02-22 东南大学 一种微粉强化聚氨酯基高强防水保温装饰一体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30760A (zh) * 2016-12-29 2017-06-13 安徽鸿润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吸音板
CN107599338B (zh) * 2017-10-23 2019-06-28 广东富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轻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795025A (zh) * 2018-06-29 2018-11-13 南京红宝丽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户外聚氨酯复合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11080A (zh) * 2020-09-02 2020-12-01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用于污水处理的亲水性聚氨酯海绵
CN112812266A (zh) * 2021-01-05 2021-05-18 江苏铁锚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ipdi型透明高强度聚氨酯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75535A2 (en) * 2005-12-21 2007-07-05 Bayer Materialscience Llc Load-bearing composite panels
CN101191010A (zh) * 2006-11-20 2008-06-04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一种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纤维增强改性方法
CN101210066A (zh) * 2006-12-30 2008-07-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整皮聚氨酯泡沫组合物
CN102059833A (zh) * 2010-10-27 2011-05-18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组合纤维增强水发泡聚氨酯硬泡复合板材及生产方法设备
CN102304280A (zh) * 2011-06-16 2012-01-04 肖超锋 利用电路板粉合成的无醛零碳环保板材及其制造工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75535A2 (en) * 2005-12-21 2007-07-05 Bayer Materialscience Llc Load-bearing composite panels
CN101191010A (zh) * 2006-11-20 2008-06-04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一种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纤维增强改性方法
CN101210066A (zh) * 2006-12-30 2008-07-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整皮聚氨酯泡沫组合物
CN102059833A (zh) * 2010-10-27 2011-05-18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组合纤维增强水发泡聚氨酯硬泡复合板材及生产方法设备
CN102304280A (zh) * 2011-06-16 2012-01-04 肖超锋 利用电路板粉合成的无醛零碳环保板材及其制造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硬质聚氨酯泡沫复合改性研究进展;应宗荣等;《工程塑料应用》;20130228;第41卷(第2期);第111-11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67694A (zh) 2013-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67694B (zh) 一种聚氨酯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08925B (zh) 一种硬质泡沫塑料
US7794817B2 (en) Filled polymer composite and synthetic building material compositions
US10030126B2 (en) Filled polyurethane composites with lightweight fillers
CN111683982B (zh) 绝热材料、粘合剂和外层的复合元件
KR102289614B1 (ko) 가사 시간이 길고 경화가 빠른 폴리우레탄 시스템
CN101717514B (zh) 一种改性酚醛树脂及其泡沫材料和制备方法
JP6869191B2 (ja) 優れた機械的特性を含むポリウレタン−ポリイソシアヌレート化合物
BR112012014986B1 (pt) Sistema compósito de poliuretano, processo para produzir um sistema compósito de poliuretano, e, artigos
RU2715566C2 (ru) Способ повышения вязкости при разрушении полиизоцианурат-содержащих продуктов реакции
CN104603173A (zh) 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组件及其制备
WO2017082914A1 (en) Filled polyurethane composites with size-graded fillers
CN103073691B (zh) 用于制作地毯背衬料的环保型聚氨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JP2019515070A (ja) ポリウレタンをベースとする引抜成形製品の製造方法
JP2018516295A5 (zh)
US5240969A (en) Low-density RRIM using mineral fiber filler
CN106397731A (zh) 一种高效隔音、吸音汽车用海绵及制作工艺
CN111607062B (zh) 一种生物质聚氨酯发泡材料及制备方法
US4291154A (en)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polyamide silicate resinous product
CA2127565C (en)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reinforced moldings and the resultant products
KR100599197B1 (ko) 열배관 보온재용 클레이-폴리우레탄 폼 나노복합재 및 그제조 방법
MXPA04002881A (es) Composicion para preparar de poliuretano rigida que tiene una adecuada propiedad de desmoldeo.
CN112266463B (zh) 一种汽车内饰用阻燃型木质素基聚氨酯硬泡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03189A (zh) 一种环保型低成本聚氨酯天花板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750091A (zh) 一种气凝胶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06. Gongming office, Guangming New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rovince will be No. 28, pit Industrial reservoir, Shek community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NEWCCESS INDUST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06. Gongming office, Guangming New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rovince will be No. 28, pit Industrial reservoir, Shek community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Newccess Industrial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25

Address after: 215300 the southern side of Yingbin Road and the west side of the wind thunder River in Yushan Town, Kunshan, Jiangsu.

Patentee after: Kunshan Sanxin Electron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06 Gongming Office of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No. 28, industrial area, Hou Di Hang Reservoir, Shi Yuan.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NEWCCESS INDUSTRIAL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