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59884A - 隔振装置 - Google Patents
隔振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459884A CN103459884A CN2012800177886A CN201280017788A CN103459884A CN 103459884 A CN103459884 A CN 103459884A CN 2012800177886 A CN2012800177886 A CN 2012800177886A CN 201280017788 A CN201280017788 A CN 201280017788A CN 103459884 A CN103459884 A CN 10345988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stallation component
- rubber
- axial direction
- outstanding
- cylinder s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73—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构造新颖的隔振装置,能根据要求的弹性特性分别调节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各部的弹性。由主体橡胶弹性体(14)形成外周连结橡胶28)、第一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0)和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2)。外部安装构件(18)在台阶部(42)的两侧具有小径筒部(44)和大径筒部(46),在小径筒部(44)侧的开口部形成有内侧突部(48),而在紧固于大径筒部(46)侧的开口部的约束构件(54)上形成有内周筒壁部(58)。外周连结橡胶(28)配置在内部安装构件(12)与小径筒部(44)的、与轴线垂直方向上的相对面之间。第一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0)在轴线方向上被压缩保持在内部安装构件(12)与内侧突部(48)之间。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2)在轴线方向上被压缩保持在约束构件(54)与内部安装构件(12)之间及约束构件(54)与台阶部(42)之间,且在与轴线垂直方向上被压缩保持在内周筒壁部(58)与大径筒部(46)之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用作汽车的发动机架等的隔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用作汽车的发动机架等的隔振装置。该隔振装置具有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弹性连结内部安装构件和筒状的外部安装构件而成的构造,例如将内部安装构件安装于动力单元,并将外部安装构件安装于车身,由此,将动力单元隔振支承于车身。
另外,在隔振装置中,通常主体橡胶弹性体硫化粘接于内部安装构件和外部安装构件,要对内部安装构件和外部安装构件进行用于粘接的预处理(粘接部分的研磨等)。另一方面,为了对这种粘接的预处理工序进行简化等,在日本特开2008-144921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将主体橡胶弹性体硫化粘接于内部安装构件,并将外部安装构件以非粘接的方式安装于主体橡胶弹性体。更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1的隔振装置中,硫化粘接于内部安装构件的主体橡胶弹性体通过被夹入外部安装构件与紧固于外部安装构件的约束构件之间,而以非粘接的方式安装于外部安装构件。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隔振装置中,为了赋予主体橡胶弹性体规定量的预压缩,需要加大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尺寸再将其夹入外部安装构件与约束构件之间。而且,由于通过夹入外部安装构件与约束构件之间而对整个主体橡胶弹性体赋予了预压缩,因此,在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各部分要求的特性不同的情况下,难以分别高度地实现各部的要求特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449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以上述情况为背景而完成的,其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构造新颖的隔振装置,能够根据要求的弹性特性,分别高度地设定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各部分的弹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即,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为一种隔振装置,其由主体橡胶弹性体将内部安装构件连结于与内部安装构件分离地配置于内部安装构件外周的筒状的外部安装构件上,其特征在于,上述主体橡胶弹性体硫化粘接于上述内部安装构件的外周部分,由该主体橡胶弹性体形成覆盖该内部安装构件的外周面的外周连结橡胶、自该内部安装构件朝轴线方向一方突出的第一轴线方向突出橡胶和自该内部安装构件朝轴线方向另一方突出的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橡胶;另一方面,上述外部安装构件在其轴线方向中途部分设有台阶部而形成有小径筒部和大径筒部,并且在该小径筒部侧的开口部形成有环状的内侧突部,而在该大径筒部侧的开口部紧固有约束构件,在该约束构件上形成有突出到该大径筒部的开口部内的内周筒壁部;该外周连结橡胶配置在该内部安装构件与该外部安装构件的该小径筒部的、与轴线垂直方向上的相对面之间;并且,该第一轴线方向突出橡胶在轴线方向上被压缩保持在该内部安装构件与该外部安装构件的该内侧突部之间;该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橡胶在轴线方向上被压缩保持在该约束构件与该内部安装构件之间及该约束构件与该外部安装构件的该台阶部之间,且在与轴线垂直方向上被压缩保持在该约束构件的该内周筒壁部与该外部安装构件的该大径筒部之间。
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所述的隔振装置,主体橡胶弹性体具有第一轴线方向突出橡胶和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橡胶,该第一轴线方向突出橡胶和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橡胶以各不相同的状态被压缩保持。由此,由一体的橡胶弹性体形成的第一轴线方向突出橡胶和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橡胶被施加了互不相同的预压缩,能够根据要求的特性分别高度地调节该第一轴线方向突出橡胶和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橡胶的弹性特性。
此外,也能对配置在内部安装构件与外部安装构件的小径筒部的、与轴线垂直方向上的相对面之间的外周连结橡胶赋予与第一轴线方向突出橡胶、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橡胶不同的弹性特性,能根据要求的特性进一步高度地调节弹性。
此外,能将主体橡胶弹性体硫化粘接于内部安装构件,且通过压缩保持而以非粘接的方式将主体橡胶弹性体安装于外部安装构件。因此,主体橡胶弹性体的粘接部分变少,能谋求通过省略粘接工序来削减制造工序的数量。
而且,在以非粘接的方式安装外部安装构件和主体橡胶弹性体的情况下,当在内部安装构件和外部安装构件相对分离的方向上输入负荷时,能允许外部安装构件和主体橡胶弹性体分离。因此,能防止主体橡胶弹性体被输入拉伸方向上的负荷,从而谋求提高主体橡胶弹性体的耐久性。
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以第1技术方案所述的隔振装置为基础,在上述主体橡胶弹性体上形成有多个在外周面开口的凹部。
根据第2技术方案,通过以在外周面开口的方式形成多个凹部,抑制了主体橡胶弹性体在与轴线垂直方向上与外部安装构件抵接时弹性急剧上升,实现了缓冲性优异的较软的弹性特性。
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以第2技术方案所述的隔振装置为基础,上述凹部形成为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凹槽。
根据第3技术方案,通过使凹部形成为沿轴线方向延伸的槽形状,当主体橡胶弹性体在与轴线垂直方向上与外部安装构件相抵接时,与外部安装构件相抵接的是形成于凹槽之间的突部,能发挥更优异的缓冲性。
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以第3技术方案所述的隔振装置为基础,上述凹槽的宽度朝外周侧扩大。
根据第4技术方案,形成于凹槽之间的突部的宽度朝外周侧变小,因此,在突部与外部安装构件相抵接时能发挥更优异的缓冲性能,能实现与轴线垂直方向上的较软的弹性特性。
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以第2技术方案~第4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隔振装置为基础,在上述第一轴线方向突出橡胶的外周面形成有上述凹部,且上述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橡胶的外周面形成为在周向上平滑地伸展的筒状弯曲面。
根据第5技术方案,能够将第一轴线方向突出橡胶的与轴线垂直方向上的弹性设定得较软,并且由于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橡胶在整周范围内在轴线方向及与轴线垂直方向上被压缩保持,因此能够将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橡胶的轴线方向及与轴线垂直方向上的弹性设定得较硬。因此,能够使第一轴线方向突出橡胶和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橡胶的弹性不同,分别赋予它们目标弹性特性。
本发明的第6技术方案以第1技术方案~第5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隔振装置为基础,在上述内部安装构件上设有以不碰到上述外部安装构件的上述小径筒部的大小朝外周侧突出的限位突部,上述外周连结橡胶配置在该限位突部的外周面与该小径筒部的内周面的、与轴线垂直方向上的相对面之间;并且该外部安装构件的轴线方向相对于主要的振动输入方向倾斜,构成有通过上述外周连结橡胶在该限位突部的外周面与该小径筒部的内周面的、与轴线垂直方向上的相对面之间被压缩,从而限制该内部安装构件和该外部安装构件的相对位移量的限位部件。
根据第6技术方案,通过用限位部件限制内部安装构件和外部安装构件的相对位移,能谋求提高主体橡胶弹性体的耐久性。此外,通过使外部安装构件的轴线方向相对于主要的振动输入方向倾斜,能够由限位突部和小径筒部的周向上的一部分构成弹跳限位器(日语:バウンドストッパ),且由限位突部和小径筒部的周向上的另一部分构成回跳限位器(日语:リバウンドストッパ)那样地利用限位部件发挥多个方向的限位作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对构成主体橡胶弹性体的第一轴线方向突出橡胶和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橡胶施加互不相同的预压缩,能够分别高度地实现该第一轴线方向突出橡胶和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橡胶所要求的弹性。因此,能够针对输入的振动实现更优异的隔振性能。此外,由于将主体橡胶弹性体硫化粘接于内部安装构件并由外部安装构件压缩保持主体橡胶弹性体,因此,简化了主体橡胶弹性体的粘接工序,并且也能谋求减小拉伸输入,从而提高主体橡胶弹性体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发动机架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III-III剖视图。
图4是图2的IV-IV剖视图。
图5是表示构成图2所示的发动机架的主体橡胶弹性体的一体硫化成形品的俯视图。
图6是图5的VI-VI剖视图。
图7是图5的VII-VII剖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发动机架的组装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用于说明图2所示的发动机架的车辆安装状态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图4示出了作为按照本发明构造出的隔振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架10。发动机架10具有如下构造:通过将外部安装构件18安装于具有内部安装构件12的主体橡胶弹性体14的一体硫化成形品16,而用主体橡胶弹性体14弹性连结内部安装构件12和外部安装构件18。并且,通过将内部安装构件12安装于动力单元20(参照图9),并将外部安装构件18安装于车身22(参照图9),而将动力单元20隔振支承于车身22。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若没有特别说明,则上下方向是指轴线方向,即图3中的上下方向。
更详细地说,内部安装构件12是由铁、铝合金等形成的高刚性的构件,具有小径的大致圆柱形状,并且在上端部的外周面设有在径向上相对的对边宽度(日语:二面幅)。此外,内部安装构件12上形成有上表面开口的螺栓孔24,该螺栓孔24的中心轴线上下延伸,螺栓孔24的内周面上刻制有螺纹。此外,在内部安装构件12的轴线方向下端部设有朝外周侧突出的限位突部26。该限位突部26以在与轴线垂直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在图4中为左右方向)上朝外周侧突出的尺寸大,且在整周范围内以不碰到后述的外部安装构件18的小径筒部44那样的大小形成。
在内部安装构件12上紧固有主体橡胶弹性体14。如图5~图7所示,主体橡胶弹性体14整体形成为大致筒状,硫化粘接于内部安装构件12的外周部分。更详细地说,主体橡胶弹性体14一体地包括覆盖内部安装构件12的外周面的外周连结橡胶28、自内部安装构件12朝轴线方向一方(上方)突出的第一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0和自内部安装构件12朝轴线方向另一方(下方)突出的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2。
外周连结橡胶28是主体橡胶弹性体14中的覆盖内部安装构件12的限位突部26的外周面的部分,形成为环状。
第一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0具有自内部安装构件12的限位突部26朝轴线方向上方突出的大致圆筒形状,并且其内周面形成为自基端部分朝上方逐渐扩径的锥面,而使其壁厚朝上方逐渐变小。
此外,在第一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0上形成有多个在外周面开口且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凹槽34,这些凹槽34的周向之间形成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突起部36,由此使第一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0的外周面成为在周向上连续形成有凹凸的形状。此外,各凹槽34具有宽度朝外周侧扩大的截面形状,形成于这些凹槽34之间的各突起部36具有宽度朝外周侧变小的尖细形状。另外,如图5所示,突起部36以在彼此正交的两个径向方向(在图5中为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分别各突出有三个的方式形成。此外,凹槽34和突起部36的形成部位不仅是在第一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0,还延至外周连结橡胶28。此外,凹槽34在第一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0的突出方向上在全长范围内连续形成,在第一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0的上端面开口。
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2具有自内部安装构件12的限位突部26朝轴线方向下方突出的大致圆筒形状。此外,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2的外周面不具有局部的凹凸,而是形成为在周向上平滑地伸展的筒状弯曲面。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2其中心轴线在径向中的一个方向(在图6中为左右方向)倾斜地上下延伸。
此外,在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2的上侧开口部一体形成有缓冲橡胶38。缓冲橡胶38形成为大致圆板形状,闭塞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2的上侧开口部地一体形成,且以覆盖内部安装构件12的下表面的方式形成。
并且,在外周连结橡胶28的轴线方向上方一体形成第一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0,并在外周连结橡胶28的轴线方向下方一体形成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2。
此外,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2的上端部的外径大于外周连结橡胶28的下端部的最大外径,在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2的上端部和外周连结橡胶28的下端部的交界部分,在外周面上形成有台阶40。
在这种具有内部安装构件12的主体橡胶弹性体14的一体硫化成形品16上安装有外部安装构件18。外部安装构件18呈大径的大致筒状,是由铁、铝合金等形成的高刚性的构件。此外,在外部安装构件18的轴线方向中途部分形成有台阶部42,隔着台阶部42的轴线方向上侧形成为小径筒部44,且隔着台阶部42的轴线方向下侧形成为直径大于小径筒部44的大径筒部46。此外,在外部安装构件18的小径筒部44侧的开口部一体形成有大致圆环板形状的内侧突部48,内侧突部48朝内周侧突出。此外,在外部安装构件18的大径筒部46侧的开口部设有朝与轴线垂直方向的外侧突出的安装片50,在该安装片50上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螺栓孔52。
此外,在外部安装构件18上安装有约束构件54。约束构件54是与外部安装构件18同样的高刚性的构件,具有大致板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约束构件54的外周缘部与安装片50的外周缘部对齐。此外,在约束构件54上形成有内周突部56,该内周突部56在约束构件54的中央部分朝轴线方向上方突出,呈倒置的大致有底圆筒形状,由内周突部56的周壁部构成内周筒壁部58。另外,内周突部56是通过对形成约束构件54的金属板实施冲压加工等而形成的。此外,在约束构件54的外周部分,与安装片50的螺栓孔52的位置对应地形成有螺栓孔59。
并且,约束构件54紧固于外部安装构件18的大径筒部46侧的开口部。具体而言,例如将约束构件54的外周部分重叠于外部安装构件18的安装片50,在未图示的卡合部处进行卡合,而将约束构件54和外部安装构件18彼此固定在一起。此外,约束构件54的内周突部56插入到外部安装构件18的大径筒部46侧的开口部中,内周筒壁部58与外部安装构件18的大径筒部46在与轴线垂直方向上隔着规定间隔地相对配置。
通过这样将约束构件54紧固于外部安装构件18,从而将外部安装构件18安装于主体橡胶弹性体14的外周部分。即,如图8所示,通过将外部安装构件18自上方外套于主体橡胶弹性体14的一体硫化成形品16,并使约束构件54自下方与外部安装构件18重叠并将其紧固于外部安装构件18,从而将主体橡胶弹性体14压缩保持在外部安装构件18的内侧突部48与约束构件54的、在轴线方向上的相对面之间。由此,以非粘接的方式将外部安装构件18安装于主体橡胶弹性体14,用主体橡胶弹性体14弹性连结内部安装构件12和外部安装构件18。
此外,内部安装构件12隔着规定距离地配置在约束构件54的内周突部56的上方,在缓冲橡胶38与内周突部56的上表面的、在轴线方向上的相对面之间形成有空腔60。通过该空腔60允许主体橡胶弹性体14(尤其是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2)的弹性变形。另外,空腔60可以相对于外部空间密闭,能够借助空腔60利用空气弹簧来调节弹性特性。另一方面,空腔60例如可以通过在内周突部56的上底壁部设置贯通孔等方式与外部空间连通,由此,能够更有效地允许主体橡胶弹性体14的变形。
此外,主体橡胶弹性体14的外周连结橡胶28配置在内部安装构件12的限位突部26的外周面与外部安装构件18的小径筒部44的内周面的、在与轴线垂直方向上的相对面之间。并且,外周连结橡胶28的突起部36抵接于小径筒部44的内周面。另外,突起部36可以根据要求的弹性特性,通过与小径筒部44的内周面抵接而在径向上被赋予预压缩,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突起部36在径向上的压缩变形量大致为0。
此外,主体橡胶弹性体14的第一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0在轴线方向上被压缩保持在内部安装构件12的限位突部26与外部安装构件18的内侧突部48之间。由此,第一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0被施加了轴线方向上的预压缩,调节了轴线方向上的弹性。
此外,主体橡胶弹性体14的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2在轴线方向上被压缩保持在内部安装构件12的限位突部26与约束构件54之间,并且在轴线方向上被压缩保持在外部安装构件18的台阶部42与约束构件54之间。由此,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2被施加了比第一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0的轴线方向上的预压缩大的预压缩,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2的轴线方向上的弹性被调节成硬于第一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0的轴线方向上的弹性。
特别是,通过将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2在轴线方向上压缩保持在台阶部42与约束构件54之间,能将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2充分地定位于外部安装构件18、约束构件54,防止了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2的脱落、旋转,也避免了因擦碰而产生异常声响的情况。
此外,主体橡胶弹性体14的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2在与轴线垂直方向上被压缩保持在外部安装构件18的大径筒部46与约束构件54的内周筒壁部58之间。由此,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2被施加了与轴线垂直方向上的预压缩,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2的与轴线垂直方向上的弹性被调节成硬于第一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0的与轴线垂直方向上的弹性。
通过上述结构,一体设置而构成主体橡胶弹性体14的外周连结橡胶28、第一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0和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2被设定了各不相同的弹性,分别高度地实现了主体橡胶弹性体14的各部所要求的弹性特性。
如图9所示,对于采用这种构造的发动机架10,通过将螺栓插入到内部安装构件12的螺栓孔24中,从而将内部安装构件12螺栓固定于动力单元20。与此同时,虽然图9中未示出,但是通过将螺栓插入到安装片50的螺栓孔52和约束构件54的螺栓孔59中,从而将外部安装构件18和约束构件54螺栓固定于车身22,由此,将发动机架10夹设于动力单元20与车身22之间。此外,发动机架10以其中心轴线(外部安装构件18的轴线方向)相对于铅直上下方向以规定角度倾斜的方式安装于车辆。另外,发动机架10受到的主要的振动输入方向为铅直上下方向,振动以相对于发动机架10的中心轴线倾斜的方向输入。
如上所述,在将发动机架10安装于车辆的状态下,当输入振动时,由主体橡胶弹性体14弹性连结的内部安装构件12和外部安装构件18及约束构件54发生相对位移,由此,利用基于主体橡胶弹性体14的内部摩擦等的衰减作用发挥目标隔振效果。
此外,在输入冲击性的大负荷时,外周连结橡胶28在内部安装构件12的限位突部26与外部安装构件18的小径筒部44之间被压缩,从而限制内部安装构件12与外部安装构件18的相对位移量。由此,设置了用于限制内部安装构件12和外部安装构件18的相对位移量的限位部件。并且,由于发动机架10倾斜地安装于车辆,因此,例如限位突部26和小径筒部44的周向上的一部分可作为弹跳限位器,而限位突部26和小径筒部44的周向上的另一部分可作为回跳限位器。这样,也能利用限位部件发挥多个方向的限位作用。此外,内部安装构件12的下表面和约束构件54的内周突部56的上表面隔着缓冲橡胶38相抵接,由此,限制了内部安装构件12和外部安装构件18的相对位移量。这样,利用两个限位机构限制了内部安装构件12和外部安装构件18的相对位移,能谋求发挥缓冲性的限位作用。
在此,发动机架10的主体橡胶弹性体14由单一的橡胶材料形成,且一体地具有外周连结橡胶28、第一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0和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橡胶。并且,通过对上述外周连结橡胶28、第一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0合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2施加各不相同的预压缩,从而对外周连结橡胶28、第一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0和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2设定了各不相同的弹性。因此,不使用多色成型等特别的橡胶弹性体,即可根据针对输入振动所要求的隔振性能、耐负荷性能等性能,分别高度地调节各部的弹性特性,因此,能实现优异的隔振性能、耐久性。
此外,这种主体橡胶弹性体14的各部的弹性的调节是通过将主体橡胶弹性体14的一体硫化成形品16镶嵌固定在外部安装构件18与约束构件54之间来实现的。因此,也不需要用于分别对主体橡胶弹性体14的各部施加预压缩的特别的作业工序,通过发动机架10的简单的组装作业便实现了利用预压缩来调节弹性。
此外,通过在主体橡胶弹性体14的外周连结橡胶28和第一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0上形成多个在外周面开口的凹槽34,减小了受到与轴线垂直方向上的输入时外周连结橡胶28及第一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0与小径筒部44的初期的抵接面积,从而使输入初期的弹性较软。由此,在限位部件中能发挥限制内部安装构件12在与轴线垂直方向上相对于外部安装构件18的位移的效果,而不会发生冲击等不良情况。此外,由于凹槽34在第一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0的轴线方向上端面开口,因此,通过形成凹槽34减小了第一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0的轴线方向上的弹性。
而且,各凹槽34的宽度朝外周侧扩大,且形成于这些凹槽34之间的突起部36具有宽度朝向作为其突出顶端的外周侧变小的大致三角形的截面形状。由此,减小了突起部36与外部安装构件18的初期的抵接面积,并且当与轴线垂直方向上的输入使内部安装构件12在与轴线垂直方向上相对于外部安装构件18位移时,突起部36与外部安装构件18的抵接面积逐渐增大。因此,能够利用限位部件获得对内部安装构件12和外部安装构件18的更具缓冲性的位移限制效果。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该具体内容。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了多个在主体橡胶弹性体14的外周面开口的凹槽34,但该凹槽34不是必需的,可以不设置。此外,凹槽的截面形状没有限定,可以不必使宽度朝外周侧扩大,凹槽的形成数量也没有特别限定。此外,在主体橡胶弹性体14上形成的凹槽不必限定于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凹槽,例如,也可以采用在主体橡胶弹性体14的外周面开口的局部的凹部、沿周向延伸的凹槽等。
此外,在采用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凹槽的情况下,该凹槽无需仅形成在第一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0和外周连结橡胶28上,也可以使凹槽延至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2。在该情况下,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2由于突起部36而在周向范围内局部在轴线方向被压缩保持在台阶部42和约束构件54之间。
此外,在内部安装构件12与内周突部56之间未必需要形成明确的空腔60,例如也可以将内周突部做成仅具有内周筒壁部58的筒状,而使主体橡胶弹性体14的下表面暴露于外部空间。总之,为了允许主体橡胶弹性体14弹性变形,只要在主体橡胶弹性体14上设置不受外部安装构件18和约束构件54约束的自由表面即可。
附图标记说明
10:发动机架(隔振装置)、12:内部安装构件、14:主体橡胶弹性体、18:外部安装构件、26:限位突部、28:外周连结橡胶、30:第一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2: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橡胶、34:凹槽、42:台阶部、44:小径筒部、46:大径筒部、48:内侧突部、54:约束构件、58:内周筒壁部。
Claims (6)
1.一种隔振装置,其由主体橡胶弹性体将内部安装构件连结于与内部安装构件分离地配置于内部安装构件外周的筒状的外部安装构件上,其特征在于,
上述主体橡胶弹性体硫化粘接于上述内部安装构件的外周部分,由该主体橡胶弹性体形成覆盖该内部安装构件的外周面的外周连结橡胶、自该内部安装构件朝轴线方向一方突出的第一轴线方向突出橡胶和自该内部安装构件朝轴线方向另一方突出的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橡胶;另一方面,
上述外部安装构件在其轴线方向中途部分设有台阶部而形成有小径筒部和大径筒部,并且在该小径筒部侧的开口部形成有环状的内侧突部,而在该大径筒部侧的开口部紧固有约束构件,在该约束构件上形成有突出到该大径筒部的开口部内的内周筒壁部;
该外周连结橡胶配置在该内部安装构件与该外部安装构件的该小径筒部的、与轴线垂直方向上的相对面之间;并且,
该第一轴线方向突出橡胶在轴线方向上被压缩保持在该内部安装构件与该外部安装构件的该内侧突部之间;
该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橡胶在轴线方向上被压缩保持在该约束构件与该内部安装构件之间及该约束构件与该外部安装构件的该台阶部之间,且在与轴线垂直方向上被压缩保持在该约束构件的该内周筒壁部与该外部安装构件的该大径筒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装置,其中,
在上述主体橡胶弹性体上形成有多个在外周面开口的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振装置,其中,
上述凹部形成为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振装置,其中,
上述凹槽的宽度朝外周侧扩大。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隔振装置,其中,
在上述第一轴线方向突出橡胶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上述凹部,且上述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橡胶的外周面形成为在周向上平滑地伸展的筒状弯曲面。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隔振装置,其中,
在上述内部安装构件上设有以不碰到上述外部安装构件的上述小径筒部的大小朝外周侧突出的限位突部,上述外周连结橡胶配置在该限位突部的外周面与该小径筒部的内周面的、与轴线垂直方向上的相对面之间;并且,
该外部安装构件的轴线方向相对于主要的振动输入方向倾斜,构成有通过上述外周连结橡胶在该限位突部的外周面与该小径筒部的内周面的、与轴线垂直方向上的相对面之间被压缩,从而限制该内部安装构件和该外部安装构件的相对位移量的限位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211705 | 2011-09-28 | ||
JP2011211705A JP5759328B2 (ja) | 2011-09-28 | 2011-09-28 | 防振装置 |
PCT/JP2012/006055 WO2013046628A1 (ja) | 2011-09-28 | 2012-09-24 | 防振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59884A true CN103459884A (zh) | 2013-12-18 |
Family
ID=47994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177886A Pending CN103459884A (zh) | 2011-09-28 | 2012-09-24 | 隔振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759328B2 (zh) |
CN (1) | CN103459884A (zh) |
WO (1) | WO2013046628A1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09986A (zh) * | 2014-03-31 | 2014-07-09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减振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车辆备胎支架和车辆 |
CN104132093A (zh) * | 2014-06-20 | 2014-11-05 | 宁国市瑞普密封件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汽车油管减震的橡胶减震垫 |
CN104343987A (zh) * | 2014-09-29 | 2015-02-11 | 天津神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磁力封堵装置 |
CN106523561A (zh) * | 2016-11-14 | 2017-03-22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沙漏弹簧及增强车辆横向稳定性的方法 |
CN107429788A (zh) * | 2015-03-31 | 2017-12-01 |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 减振装置 |
CN108035998A (zh) * | 2017-10-31 | 2018-05-15 |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一种橡胶阻尼器及其连杆缓冲基座 |
CN108884904A (zh) * | 2016-03-31 | 2018-11-23 | 山下橡胶株式会社 | 防振装置 |
CN109477543A (zh) * | 2016-07-27 | 2019-03-15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防振装置 |
CN109927499A (zh) * | 2017-12-19 | 2019-06-25 |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 悬架用上支撑件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5209941A (ja) * | 2014-04-28 | 2015-11-24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防振装置 |
KR102479485B1 (ko) * | 2016-12-13 | 2022-12-19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분산된 스토퍼들을 가지는 자동차의 트랜스미션 마운트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45851A (ja) * | 1993-07-02 | 1995-06-06 | Metzeler Gimetall Ag | 弾性マウント |
US20020056953A1 (en) * | 2000-11-15 | 2002-05-16 | R.M. Wade & Co. | Shock-absorbing mount |
JP2003202053A (ja) * | 2002-01-09 | 2003-07-18 | Tokai Rubber Ind Ltd | 防振装置 |
JP2006177544A (ja) * | 2004-08-31 | 2006-07-06 | Tokai Rubber Ind Ltd | エンジンマウント |
JP2008144921A (ja) * | 2006-12-12 | 2008-06-26 | Tokai Rubber Ind Ltd | エンジンマウント |
JP2009036295A (ja) * | 2007-08-01 | 2009-02-19 | Tokai Rubber Ind Ltd | 防振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2010091042A (ja) * | 2008-10-09 | 2010-04-22 | Bridgestone Corp | 防振装置 |
-
2011
- 2011-09-28 JP JP2011211705A patent/JP5759328B2/ja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9-24 CN CN2012800177886A patent/CN103459884A/zh active Pending
- 2012-09-24 WO PCT/JP2012/006055 patent/WO201304662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45851A (ja) * | 1993-07-02 | 1995-06-06 | Metzeler Gimetall Ag | 弾性マウント |
US20020056953A1 (en) * | 2000-11-15 | 2002-05-16 | R.M. Wade & Co. | Shock-absorbing mount |
JP2003202053A (ja) * | 2002-01-09 | 2003-07-18 | Tokai Rubber Ind Ltd | 防振装置 |
JP2006177544A (ja) * | 2004-08-31 | 2006-07-06 | Tokai Rubber Ind Ltd | エンジンマウント |
JP2008144921A (ja) * | 2006-12-12 | 2008-06-26 | Tokai Rubber Ind Ltd | エンジンマウント |
JP2009036295A (ja) * | 2007-08-01 | 2009-02-19 | Tokai Rubber Ind Ltd | 防振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2010091042A (ja) * | 2008-10-09 | 2010-04-22 | Bridgestone Corp | 防振装置 |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09986A (zh) * | 2014-03-31 | 2014-07-09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减振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车辆备胎支架和车辆 |
CN103909986B (zh) * | 2014-03-31 | 2017-07-28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减振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车辆备胎支架和车辆 |
CN104132093A (zh) * | 2014-06-20 | 2014-11-05 | 宁国市瑞普密封件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汽车油管减震的橡胶减震垫 |
CN104343987A (zh) * | 2014-09-29 | 2015-02-11 | 天津神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磁力封堵装置 |
CN107429788A (zh) * | 2015-03-31 | 2017-12-01 |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 减振装置 |
CN107429788B (zh) * | 2015-03-31 | 2019-06-14 |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 减振装置 |
CN108884904B (zh) * | 2016-03-31 | 2020-12-11 | 山下橡胶株式会社 | 防振装置 |
CN108884904A (zh) * | 2016-03-31 | 2018-11-23 | 山下橡胶株式会社 | 防振装置 |
CN109477543A (zh) * | 2016-07-27 | 2019-03-15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防振装置 |
CN106523561A (zh) * | 2016-11-14 | 2017-03-22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沙漏弹簧及增强车辆横向稳定性的方法 |
CN106523561B (zh) * | 2016-11-14 | 2019-01-22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沙漏弹簧及增强车辆横向稳定性的方法 |
CN108035998A (zh) * | 2017-10-31 | 2018-05-15 |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一种橡胶阻尼器及其连杆缓冲基座 |
CN109927499A (zh) * | 2017-12-19 | 2019-06-25 |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 悬架用上支撑件 |
CN109927499B (zh) * | 2017-12-19 | 2022-05-31 |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 悬架用上支撑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3046628A1 (ja) | 2013-04-04 |
JP2013072484A (ja) | 2013-04-22 |
JP5759328B2 (ja) | 2015-08-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459884A (zh) | 隔振装置 | |
CN102966691B (zh) | 筒形隔振装置 | |
US20090134292A1 (en) | Center-bonded isolation mounting assembly | |
JP4622979B2 (ja) | 筒型防振装置用ストッパ並びに筒型防振組付体 | |
CN102996701B (zh) | 流体封入式筒形隔振装置 | |
US8333368B2 (en) | Hydraulically damped mounting device | |
CN102414474B (zh) | 隔振装置 | |
KR102203512B1 (ko) | 음압 밸브를 갖는 유압 마운트 | |
WO2015068730A1 (ja) | マウント装置 | |
CN109927499A (zh) | 悬架用上支撑件 | |
JP4005565B2 (ja) | 液封入式防振装置 | |
JP2012057780A (ja) | 防振装置 | |
CN110360266B (zh) | 液压悬置装置及分离件 | |
KR20170135934A (ko) | 드라이브 트레인용 진동 흡수기 | |
JP6909571B2 (ja) | 防振装置 | |
JP5823905B2 (ja) | 倒立型液封マウント | |
CN103375522B (zh) | 隔振支承构造体 | |
JP2010060022A (ja) | 防振ブッシュ | |
CN106838115B (zh) | 带托架防振装置 | |
JP2012137155A (ja) | ストッパゴム部付き防振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KR20160112619A (ko) | 엔진마운트 구조 | |
CN108131390B (zh) | 水弹性轴承 | |
JP2018071602A (ja) | アッパサポート用の下クッションゴム | |
JPWO2020039648A1 (ja) |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 |
JP6276774B2 (ja) | 空気式支持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5 | Deemed withdrawal (patent law before 1993)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