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59713B - 抽吸辊和操作这种抽吸辊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抽吸辊和操作这种抽吸辊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59713B
CN103459713B CN201180070006.0A CN201180070006A CN103459713B CN 103459713 B CN103459713 B CN 103459713B CN 201180070006 A CN201180070006 A CN 201180070006A CN 103459713 B CN103459713 B CN 1034597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
suction
air intake
suction box
arc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7000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59713A (zh
Inventor
马尔科·惠恩斯杰
乔恩·胡格布拉德
本特·塞特格伦
斯蒂芬·阿克塞尔松
鲁内·斯科格斯贝里
约阿基姆·阿龙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lmet Technologies Oy
Original Assignee
Valmet Technologies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lmet Technologies Oy filed Critical Valmet Technologies Oy
Publication of CN1034597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597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597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597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3/00Press section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3/02Wet presses
    • D21F3/10Suction rolls, e.g. couch roll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抽吸辊(1),其具有:可旋转的辊壳体(2),具有多个穿孔(3);位于可旋转的壳体(2)中的抽吸箱(4),其具有限定内部空间(5)的壁,该内部空间连接到或者可连接到负压源(6)。抽吸箱(4)具有圆形截面,并且它布置为在辊壳体(2)旋转时保持静止不动。布置在抽吸箱(4)上的第一密封件(7)和第二密封件(8)界定抽吸区。抽吸箱(4)的壁具有空气入口区(9),其由至少一个通孔(10)形成,空气入口区(9)位于第一密封件(7)与第二密封件(8)之间的区域中,使得当抽吸箱(4)连接到负压源(6)时,在密封件(7、8)之间的区域中形成抽吸区(11)。相对于密封件(7、8),空气入口区(9)沿辊壳体(2)的周向非对称地设置,使得它朝向第二密封件(8)偏移。

Description

抽吸辊和操作这种抽吸辊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诸如造纸机、纸巾纸机、板机(纸板机)等纤维幅材机或制造纸浆的机器中使用的抽吸辊。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操作这种抽吸辊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纤维幅材机中,经常使用的部件有抽吸辊。抽吸辊被用在很多不同的位置中,并且有时用于不同的目的。例如,抽吸辊可以被用作拾取辊,该拾取辊用于将纤维幅材从一个造纸机织物传送到另一造纸机织物。其可以是这样的情况:抽吸辊设置在可渗透毡环的内部,并且透过该毡施加吸力,以从成形网或从另一毡拾取幅材。以相同的方式,抽吸辊能够用于从毡或者从压榨部中的不可渗透的传输带拾取纤维幅材,并且将幅材传送到穿过造纸机的干燥部运行的干燥网。抽吸辊还可用于其他目的,例如,它们能够用于与其他辊一起形成脱水压区。典型地,抽吸辊被用在所有类型的纤维幅材机(如造纸机、纸巾纸机、用于制造如新闻纸等纸张的机器)中,以及被用在制造具有更高定量的品种的机器(如纸板机和纸浆制造机)中。
典型地,抽吸辊具有辊罩(即,外壳),该辊罩具有多个穿孔。辊罩布置为围绕抽吸箱可旋转,该抽吸箱位于外壳的内部。抽吸箱布置为静止不动的(即,它并不旋转)。抽吸箱连接到真空源(负压源),使得能够实现抽吸效果。而且,抽吸箱设有开口,使得抽吸箱中的负压能够发挥作用以通过可旋转辊罩中的穿孔产生吸力。抽吸箱设有布置在抽吸箱上的保持件中的一对密封件。保持件和密封件沿辊的纵向(即,轴向)延伸。密封件保持件和密封件还在辊罩(可旋转壳体)的内表面与抽吸箱之间沿径向延伸,使得在密封件之间实现抽吸区。该常规设计的抽吸辊已经在纤维幅材机中使用了很多年。
现有技术的抽吸辊的示例在2,772,606号美国专利中披露。该文件披露了设有多个穿孔的抽吸辊。长形的管状构件设置在辊的内部,并且管状构件具有狭槽。现有技术的抽吸辊的其他示例例如在4,862,648号美国专利和3,273,492号美国专利中披露。
可旋转壳体(可旋转罩)内部的抽吸箱具有大体上矩形截面的现有技术的抽吸辊也是公知的。
虽然其非常有用,但是抽吸辊会引起噪声并且它们消耗大量的能量。本发明的发明人注意到的另一问题是,沿辊的轴向的空气流动会被扰乱,这导致损耗。结果,在抽吸辊的轴向长度上的抽吸效果会变化。为了在辊的全部长度上实现充分的抽吸效果,因此必须使真空(负压)保持高于不受这种扰乱所需的程度。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抽吸辊,其中能耗能够减少,并且在抽吸辊的全部长度上能够保持更均匀的抽吸效果。减小的能耗还可有助于减小噪声水平。
借助本发明可实现这些和其他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纤维幅材机(例如,造纸机)的抽吸辊。本发明的抽吸辊具有:可旋转辊壳体,所述辊壳体具有多个穿孔;和位于所述可旋转壳体中的抽吸箱。所述抽吸箱具有限定内部空间的壁,所述内部空间连接到或者能够连接到负压源。所述抽吸箱被布置为在所述辊壳体旋转时保持静止不动。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被布置在所述抽吸箱上并且每个密封件在所述抽吸箱与所述可旋转壳体的内表面之间径向地延伸。密封件还沿辊的轴向(纵向)延伸。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沿所述可旋转壳体的周向彼此间隔开。所述抽吸箱的壁具有由至少一个通孔形成的空气入口区。所述空气入口区位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二密封件之间的区域中,使得当所述抽吸箱被连接到所述负压源时,在两个密封件之间的区域中形成抽吸区(即,两个密封件限定抽吸区的界限)。抽吸箱的空气入口区具有沿可旋转壳体的周向的第一边缘和沿轴向的第二边缘,其中第二边缘是最靠近第二密封件的边缘。相对于密封件,所述空气入口区沿所述辊壳体的周向被非对称地设置,使得所述空气入口区朝向所述第二密封件偏移。
优选地,抽吸辊具有圆筒形的截面。
由于空气入口区朝向第二密封件偏移,所以空气入口区的第二边缘到第二密封件比第一边缘到第一密封件更近,即,空气入口区的第二边缘到第二密封件的距离小于空气入口区的第一边缘到第一密封件的距离。
空气入口区原则上可由单个轴向延伸的狭槽形成。然而,优选地,空气入口区由位于抽吸箱的壁中的、沿抽吸箱的轴向成排延伸的多个通孔形成。
第二密封件是位于沿可旋转壳体的旋转周向的离去侧上的密封件。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在周向上具有比第一密封件更长的延伸部。
在很多现实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二密封件之间的区域如所示那样沿着辊壳体的内表面在40°-150°的弧长上延伸。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空气入口区的第一边缘(即,空气入口区的最靠近第一密封件的边缘)从第一密封件偏移两个密封件之间的总弧长的10%-80%的弧长,而空气入口区第二边缘(即,空气入口区的最靠近第二密封件的边缘)从第二密封件偏移两个密封件之间的总弧长的至多10%的弧长。
优选地,第一与第二密封件之间的区域在60°-120°的弧长上延伸。
优选地,空气入口区的第二边缘从第二密封件偏移两个密封件之间的总弧长的至多5%,优选地至多3%。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空气入口区的第一边缘从第一密封件偏移两个密封件之间的总弧长的20%-80%,优选地30%-70%。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空气入口区的总开口面积的多于50%被设置成更靠近第二密封件,而不是更靠近第一密封件。
通孔可具有多种形状。例如,它们可以是圆的(即,圆形)或者矩形的。然而,在有利的实施例中,通孔成形为主要沿抽吸辊的轴向延伸的长形的狭槽。抽吸箱中的成形为长形的狭槽的这种通孔优选地具有圆角,或者它们可椭圆形地成形。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空气入口区可包括沿辊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和第二平行排的通孔,第一排与第二排平行。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一排中的通孔可有利地相对于第二排的通孔沿辊的轴向错开。也可想到仅具有一排通孔的实施例。
在很多现实的实施例中,可旋转辊壳体可具有500mm-1800mm的范围内的直径,优选地具有800mm-1600mm的范围内的直径。对于这样的尺寸,每个通孔可具有对应于90mm-150mm、优选地对应于100mm-140mm的弧长的沿周向的延伸部。
抽吸箱具有位于辊的轴向端部处的用于空气的排出通道。在有利的实施例中,排出通道可具有朝向抽吸辊的轴向端部渐缩的锥形部。锥形部可选地紧跟圆筒形部。在使用这种圆筒形部之处,其可选择地通向排出通道的膨胀部。当空气穿过排出通道时,其因此可首先穿过变窄段/渐缩的锥形部,然后穿过截面面积恒定或大体上恒定的圆筒形部,此后空气可退出到排出通道的膨胀部中。
优选地,第二密封件的沿周向的延伸部是第一密封件的沿周向的延伸部的2倍长,并且优选地为2-4倍长。
抽吸箱的内部空间连接到负压源,使得抽吸箱的内部空间中的最大负压将处于15MPa-70MPa的范围内,优选地处于25MPa-50MPa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抽吸区的抽吸辊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抽吸辊的侧向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抽吸辊的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抽吸辊的纵向剖视图;
图5是图2中示出的一些细节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能够看到,抽吸辊1如何被用于与对置辊20一起形成压区N。纤维幅材W与吸水毡F一起穿过压区N。幅材W和毡F沿机器方向MD移动,并且抽吸辊沿箭头A的方向旋转。抽吸辊1具有抽吸区11。当毡F和幅材W穿过压区时,抽吸区11中的抽吸将作用在幅材W和毡F上。在图1中,这样的抽吸区11示出为对称地设置在压区中。应理解的是,这种情况不是必需的。例如,在抽吸辊被用作压区辊的一些情况下,抽吸区可非对称地设置在压区中。
发明人已发现,抽吸辊中发生干扰和压力损失的一个原因是已经吸入到抽吸箱中的空气弹回到抽吸箱与可旋转壳体之间的区域中时导致的。当空气弹回时,可产生扰乱气流的涡流。如果这能够被防止,那么压力损失就能够减小。为了使空气尽可能平稳地疏散,发明人发现,优选地,如果能够使空气以空气的漩涡运动的方式移动到抽吸箱之外,使得空气不仅沿轴向直线地移动而且旋转,使得空气在抽吸箱之外进行螺旋运动,即,空气在帮助空气疏散的涡流中移动。而且,应防止空气弹回。为了帮助实现空气的螺旋运动,抽吸箱优选地应具有不含任何转角或者至少不含任何锐角的截面形状。当没有转角时,或者当转角没有那么尖锐时,通过内部空间5的空气将不会特别扰乱空气的流动。优选地,横截面形状应是圆筒的。然而,也可考虑脱离圆筒形截面。例如,可考虑如五角形、六角形或八角形的截面的多角形截面。抽吸箱可由(例如)一片金属形成,该片金属被弯曲成截面接近圆筒形的具有这么多转角(例如7-40个转角甚至更多的转角)的多角形。没有转角(或者具有较少锐角)的截面会导致更平稳地气流,因此减小能耗。然而,应理解的是,抽吸箱的横截面的形状还能制造成其他形式(例如,椭圆形)。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甚至可考虑矩形的截面形状,虽然这不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因为为了实现平稳的气流,优选为没有锐角s的截面。然而,为了减小空气弹回的趋势,如下文将说明的,需要进一步的设计改进。
参照图2,能够看见,抽吸辊1具有可旋转的辊壳体2,该可旋转的辊壳体具有多个穿孔3。在很多现实的实施例中,辊壳体2的沿径向的厚度可以是大约40mm-100mm,但是其他尺寸也是可能的。壁厚可小于40mm或者大于100mm。辊壳体2的壁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定应用的要求。穿孔3的尺寸在不同的情况下也是变化的。然而,在很多现实的实施例中,穿孔可具有3mm-11mm的范围内的直径(更小和更大的直径是可能的)。例如,穿孔3可具有4mm的直径。抽吸箱4设置在可旋转壳体2的内部,并且抽吸箱4的壁限定内部空间5。抽吸箱4一般与可旋转壳体同轴地设置,或者与可旋转壳体2大体上同轴地设置,但是可以想到不是这种情况的实施例。参照图4,抽吸箱4的内部空间5连接到或可连接到到负压源6。根据本发明的抽吸箱4优选地具有圆形的截面,虽然其他形状也是可能的。抽吸箱4布置为当辊壳体2旋转的同时保持静止不动。在图2中,箭头A表示在抽吸辊正常运行期间可旋转壳体2的旋转的方向。
应理解,辊1具有轴向的延伸部(见图3和图4)。当然,这还可应用到辊壳体2和抽吸箱4。
抽吸箱4具有第一密封件7和第二密封件8,这两者都被设置在布置于抽吸箱4上的密封件保持件7a、8a中。每个密封件径向地延伸到可旋转壳体2的内表面,并且从抽吸箱4的一个轴向端部轴向地延伸到抽吸箱的另一轴向端部。如图2中能够看见地,密封件7、8与可旋转壳体配合而在它们之间限定抽吸区11。当抽吸辊1被用作网部中的成形辊或者被用作压区中的压榨辊时,水被吸到穿孔3中,并且之后当辊壳体移动到超出密封件7、8之间的区域时,水可借助离心力喷出。如果抽吸辊是用于将幅材从一个支撑织物传送到另一个的拾取辊,则水的量通常可以忽略。
原则上,可想到密封件7、8不是设置在特定的保持件中、而是与抽吸箱4本身一体地制造。这种设计具有一些缺点,例如在密封件7、8被磨穿的情况下。然而,没有密封件保持件7a、8a的实施例是想得到的。
第一密封件7沿可旋转壳体2的周向与第二密封件8间隔开。参照图2,能够看到第一密封件7与第二密封件8之间的区域在角度为β1的弧上延伸。抽吸箱4的壁具有空气入口区9,其通过抽吸箱4的壁中的至少一个通孔10形成。参照图2,空气入口区在弧长上延伸,在图2中,该弧长由角β2决定。如图2和图5中能够看见,空气入口区9位于第一密封件7与第二密封件8之间的区域中,使得当抽吸箱4连接到负压源6时,在密封件7、8之间的区域中形成抽吸区11。如图5中最佳可见的,空气入口区9沿可旋转壳体2的周向具有第一边缘12。第一边缘12是最靠近第一密封件7的边缘。空气入口区沿周向还具有第二边缘13,该第二边缘是最靠近第二密封件8的边缘。在图2和图5的实施例中,空气入口区具有两排通孔10(也参见图3)。空气入口区9能够被最佳地理解为具有进入到抽吸箱4的内部空间5中的开口(通孔)的区。在具有两排通孔10的情况下,空气入口区的第一边缘12能够被视为连接最靠近第一密封件7的该排通孔中的每个通孔10的边缘的轴向延伸线,因为那是空气开始进入到抽吸箱4中的沿辊的周向的位置。以相同的方式,空气入口区的第二边缘13能够被视为连接最靠近第二密封件8的一排通孔中的每个通孔10的边缘的线(即,最靠近第二密封件的通孔10的那些边缘),因为这在周向上是空气进入抽吸箱4的区的端部。
现在将参照图2和图5。相对于密封件7、8,空气入口区9沿辊壳体2的周向非对称地设置,使得它朝向第二密封件8偏移。从空气入口区9的第二边缘13到第二密封件8的距离因此小于从第一边缘12到第一密封件的距离。
如图2中能够看见并且图3中也能够看见,空气入口区9可通过沿抽吸箱4的轴向成排延伸的抽吸箱4的壁中的多个通孔10形成。然而,实施例还可想到仅具有一排这样的通孔10。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整个空气入口区9由该单排通孔形成。空气入口区的第一边缘12于是与最靠近第一密封件7的通孔10的那些边缘一致,而空气入口区9的第二边缘13与最靠近第二密封件8的通孔10的那些边缘一致。
还应理解,作为多个通孔10的替代方案,空气入口区9原则上可由沿抽吸辊1的轴向延伸的单个狭槽形成。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一边缘12只是最靠近第一密封件7的单个狭槽的边缘,而第二边缘13只是最靠近第二密封件8的单个狭槽的边缘。
应理解,第二密封件8是在可旋转壳体2的旋转周向上位于离去侧上的密封件。以相同的方式,第一密封件7是沿旋转的方向(即,图2中的箭头A的方向)的进入侧上的密封件。
正常地,流出侧上的密封件(第二密封件8)的沿周向的延伸部比进入侧上的密封件(即第一密封件7)的沿周向的延伸部长。密封件8的直接接触可旋转壳体2的内表面24的至少该部分在周向具有比进入侧上的密封件(即,第一密封件7)的对应部分更长的延伸部。其原因在于,离去侧上的密封件可具有面向可旋转壳体的稍微倾斜的内表面24的表面,使得在密封件8与可旋转壳体的内表面24之间产生楔形的间隙。因此,辊壳体的内表面24与第二密封件8之间的距离沿周向增大。这样的设计可用在离去侧上,以避免离去侧上的非常突然的压力变化,否则,这样的压力变化会产生有害的压力脉冲和刺耳的噪声。基于该原因,第二密封件8(即,离去侧上的密封件)通常被制造成沿周向比进入侧上的密封件长。第二密封件8还可具有沿周向伸长的形状和/或另一延伸部,以减小噪声。
优选地,第二密封件8的沿周向的延伸部是第一密封件7的沿周向的延伸部的2倍长,优选地为2-4倍长。参照图5,因此距离w2比距离w1长,优选地是距离w1的两倍长。在很多现实的实施例中,距离w1可以是约15mm-25mm,而距离w2可以是例如50mm-70mm。
密封件7、8优选地设置在密封件保持件7a、8a中,所述密封件保持件借助任何适当的紧固装置(如,借助焊接、螺钉或相似物)紧固到抽吸箱4的壁。密封件7、8借助如管22等加载元件而抵靠壳体2的内部面可加载或者可调节地加载。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密封件7、8在其保持件7a、8a中可被锁定在避免接触辊壳体2的内表面24的位置,使得辊壳体2的内表面24与密封件7、8的径向最外表面之间形成非常小的间隙。锁定装置未在附图中披露,但是这样的锁定装置是公知的。例如,适当的锁定装置由本申请的申请人以LocSealTM的名字销售。密封件7、8典型地(但不是必需的)由橡胶和石墨的混合物制造。密封件可由包括径向内部部分和径向外部部分的两部分结构形成,所述径向内部部分和所述径向外部部分借助机械式结合(例如,鸠尾式接合)连接在一起。这种两部分的结构使得当该两部分结构由于与辊壳体2接触而磨损时,能够仅更换外部部分。
对于密封件7、8设置在密封件保持件7a、8a中的实施例而言,密封件保持件7a、8a可被视为密封件7、8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连接(紧固)到抽吸箱4的壁。
由于空气入口区9朝向第二密封件8(离去侧上的密封件)偏移,被吸到抽吸箱中的空气将在更靠近空气入口区的端部的位置被吸到抽吸箱中。这减小了空气弹回到抽吸箱之外的可能(风险)。
在大多数现实的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7与第二密封件8之间的区域在40°-150°的弧长上延伸,并且空气入口区9的最靠近第一密封件7的边缘12(即,第一边缘12)从第一密封件7偏移弧长α1,该弧长α1是密封件7、8之间的总弧长β1的10%-80%,而最靠近第二密封件8的空气入口区9的边缘13(即,第二边缘13)从第二密封件8偏移弧长α2,该弧长α2至多是密封件7、8之间的总弧长的10%。当弧长α2很短时,这还减少了可能从第二密封件8自身弹回的空气的量。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中,以毫米为单位,从空气入口区9的第二边缘13到第二密封件保持件8a的最低部的最短距离可以是0mm-15mm,甚至更优选地小到0mm-10mm。例如,从第二边缘13到第二密封件保持件8a的最低部的最短距离可处于0mm-8mm的范围内,或者处于2mm-8mm的范围内。
空气入口区9朝向作为离去侧上的密封件的第二密封件8偏移意味着,通过通孔10吸入的空气趋向于更加切线地移动到抽吸箱4中(即,空气不仅沿径向向内移动,而且空气的运动具有沿着抽吸箱4的内壁的分量)。这有助于在抽吸箱4的内部空间5中产生旋涡运动(涡流),这进而减小了能耗。
通常,第一密封件7与第二密封件8之间的区域在弧长β1上延伸,弧长β1处于60°-130°的范围内,并且空气入口区9的最靠近第二密封件8的边缘从第二密封件偏移密封件7、8之间的总弧长的至多5%,优选地偏移密封件7、8之间的总弧长的至多3%。还能够想到这样的实施例,其中空气入口区的最靠近第二密封件8的边缘与第二密封件保持件8a重合或者大体上重合,使得空气入口区9精确地终止于第二密封件8开始处。这大体上减小了空气弹回的危险。
在现实的实施例中,整个空气入口区9(即,第一边缘12与第二边缘13之间的区)可在弧长β2上延伸,弧长β2处于密封件7、8之间的总弧长β1的30-75%的范围内。在发明人考虑的一个实施例中,密封件之间的总弧长β1可以是约110°-120°,而用于抽吸箱4的空气入口区的弧长β2可以是约70°-80°。
参照图5,空气入口区9的最靠近第一密封件7的边缘(即,第一边缘12)从第一密封件7偏移。在图5中,能够看见第一边缘12如何从第一密封件7偏移弧长α1。弧长α1相当于密封件7、8之间的总弧长的20%-80%,优选地为密封件7、8之间的总弧长的30%-70%。这意味着被抽吸到抽吸区11中的空气在能够进入抽吸箱4的内部空间5之前,必须通过抽吸箱的在弧长α1上延伸的部分。这还可趋向于使那部分气流的运动方向不是径向地直接指向抽吸箱4的中心。取而代之,那部分气流得到更多的外周运动方向,这进一步减少了空气弹回的风险。
虽然在上文中以弧度的方式给出了弧长,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对于如辊壳体2和抽吸箱4的圆筒形实施例等圆筒形物体而言,弧长同样能够以米或毫米来良好地表示,因为以毫米为单位的弧长由这种物体的角度和直径决定。
由于空气应靠近离去侧被吸入是有利的,优选地,空气入口区9的多于50%的总开口面积被设置成更靠近第二密封件8,而不是更靠近第一密封件7。例如,开口面积的52%-100%可以定位成更靠近第二密封件8,而不是更靠近第一密封件7。或者60%-100%的开口面积可定位成更靠近第二密封件8,而不是更靠近第一密封件7。
如之前解释的,抽吸箱4不具有圆筒形的实施例是可能的。原则上,抽吸箱4的位于密封件7、8的保持件7a、8a之间的区域中的壁甚至可以由大体上的平板形成。而且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空气入口区9当然将朝向第二密封件偏移。对于这样的实施例,术语“弧长”(当其应用到抽吸箱4时)可被理解为抽吸箱4的位于密封件7、8之间的区域中的壁的长度,即,沿着抽吸箱4的在密封件7、8之间延伸的壁的路径,而不管这是表示圆筒形抽吸箱的弧形路径,还是多角形路径或直路径。当然,当密封件7、8设有密封件保持件7a、8a时,这将是密封件保持件7a、8a之间的路径,因为密封件保持件7a、8a将是密封件7、8的与抽吸箱4的壁接触的部分。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通孔10被成形为主要沿抽吸辊的轴向延伸的长形狭槽。优选地,通孔10的任一个均具有圆角。由于锐角导致集中的机械应力s,所以圆角会增大机械强度。可能的设计是椭圆形成形的通孔10。
当空气入口区9包括沿抽吸辊1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和第二平行排的通孔10时,第一排优选地与第二排平行。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一排中的通孔10可选择地(但不是必需地)相对于第二排的通孔10沿抽吸辊1的轴向错开。以这种方式,通过一排中的通孔10吸入的空气不大可能干扰通过另一排中的通孔10吸入的气流。
抽吸辊1的尺寸自然将根据每种特定情况的要求而变化。然而,在很多现实的实施例中,可旋转辊壳体2可具有处于500mm-1800mm的范围内的直径,优选具有处于800mm-1600mm的范围内的直径。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每个通孔可合适地具有对应于90mm-150mm、优选具有对应于100mm-140mm的弧长的沿周向的延伸部。
参照图4,抽吸箱4具有位于抽吸辊1的轴向端部处的用于空气的排出通道14。在有利的实施例中,排出通道14可包括朝向抽吸辊1的轴向端部渐缩的锥形部15。由此,排出通道14的直径将不会突然减小。取而代之,该直径将逐渐地减少,这将导致更平稳的气流。在图4中,辊壳体2中的穿孔3不可见,但是当然应理解,它们是存在的。
紧跟在排出通道14的锥形部15之后的是导向排出通道的膨胀部17的圆筒形部16。轻微的(例如,成圆锥形的)膨胀部17的有利效果在于,空气不会突然地降低其速度。这使得空气疏散更平稳。
抽吸箱4的内部空间5连接到负压源6,使得抽吸箱的内部空间中的最大负压将处于15MPa-70MPa的范围内,优选地处于25MPa-50MPa的范围内。负压源6在图4中示意性地示出。由于这样的装置是公知的,所以不必对该部件进一步解释。
如图4中能够看见地,可旋转辊的壳体或罩2能够被辊颈式地支承于轴承18(例如,滚子轴承)中。轴承18可设置在轴承外壳19中。在运行期间,可旋转壳体2可由如毡F(例如见图1中的毡F)等织物带动旋转。替代地,抽吸辊可连接到用于使辊壳体2旋转的单独的驱动装置(未示出)。
本发明的抽吸辊的计算机模拟显示出能耗减小。而且,计算机模拟显示出辊的轴向长度上的负压差别变小了。在该模拟中,抽吸辊的轴向长度是5.5m,从驱动器侧到供应侧(tenderside)的负压差别仅是313Pa。
抽吸箱4可以由金属(如铁、钢(例如,不锈钢)、铝或任何其他金属或金属合金的金属板等)制造。它还可由是金属材料以外的其他材料构造。例如,它可由纤维强化塑料材料(如,玻璃和/或碳纤维强化环氧树脂或聚酯)构成或者包括纤维强化塑料材料。密封件保持件可(全部地或部分地)包括与抽吸箱4相同的一种或多种材料,或者它们可由不同于抽吸箱4的另一种材料制造。

Claims (18)

1.一种用于纤维幅材机的抽吸辊(1),所述抽吸辊(1)具有:可旋转的辊壳体(2),所述辊壳体具有多个穿孔(3);位于所述可旋转的辊壳体(2)中的抽吸箱(4),所述抽吸箱(4)具有限定内部空间(5)的壁,所述内部空间被连接到或者能够被连接到负压源(6),所述抽吸箱(4)被布置为在所述辊壳体(2)旋转时保持静止不动,第一密封件(7)和第二密封件(8)被布置在所述抽吸箱(4)上并且在所述抽吸箱(4)与所述可旋转的辊壳体(2)的内表面(24)之间径向地延伸,所述第一密封件(7)和所述第二密封件(8)沿所述可旋转的辊壳体(2)的周向彼此间隔开,所述第二密封件(8)是位于沿所述可旋转的辊壳体(2)的旋转周向的离去侧上的密封件(8),而且所述第二密封件(8)在周向上具有比所述第一密封件(7)更长的延伸部,所述抽吸箱(4)的壁具有由至少一个通孔(10)形成的空气入口区(9),所述空气入口区(9)位于所述第一密封件(7)与所述第二密封件(8)之间的区域中,使得当所述抽吸箱(4)被连接到所述负压源(6)时,在所述第一密封件(7)与所述第二密封件(8)之间的区域中形成抽吸区(11),相对于所述第一密封件(7)和所述第二密封件(8),所述空气入口区(9)沿所述辊壳体(2)的周向被非对称地设置,使得所述空气入口区朝向所述第二密封件(8)偏移,
其中所述空气入口区(9)由位于所述抽吸箱(4)的壁中的、沿所述抽吸箱(4)的轴向成排地延伸的多个通孔(10)形成,
其中所述空气入口区(9)包括沿抽吸辊(1)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平行排和第二平行排的通孔(10),所述第一平行排与所述第二平行排平行,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平行排中的通孔(10)相对于所述第二平行排的所述通孔(10)沿所述抽吸辊(1)的轴向错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吸辊(1),其中所述抽吸箱(4)具有圆筒形的截面。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抽吸辊(1),其中所述第一密封件(7)与所述第二密封件(8)之间的区域在40°-150°的弧长(β1)上延伸,其中,所述空气入口区(9)的最靠近所述第一密封件(7)的边缘(12)从所述第一密封件(7)偏移所述第一密封件(7)与所述第二密封件(8)之间的总弧长的10%-80%的弧长(α1),而所述空气入口区(9)的最靠近所述第二密封件(8)的边缘(13)从所述第二密封件偏移所述第一密封件(7)与所述第二密封件(8)之间的总弧长(β1)的至多10%的弧长(α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抽吸辊(1),其中所述第一密封件(7)与所述第二密封件(8)之间的区域在60°-130°的弧长上延伸,其中所述空气入口区(9)的最靠近所述第二密封件(8)的边缘从所述第二密封件偏移所述第一密封件(7)与所述第二密封件(8)之间的总弧长的至多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抽吸辊(1),其中所述空气入口区(9)的最靠近所述第二密封件(8)的边缘从所述第二密封件偏移所述第一密封件(7)与所述第二密封件(8)之间的总弧长的至多3%。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抽吸辊(1),其中所述空气入口区(9)的最靠近所述第一密封件(7)的边缘从所述第一密封件偏移所述第一密封件(7)与所述第二密封件(8)之间的总弧长的20%-8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抽吸辊(1),其中所述空气入口区(9)的最靠近所述第一密封件(7)的边缘从所述第一密封件偏移所述第一密封件(7)与所述第二密封件(8)之间的总弧长的30%-7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吸辊(1),其中所述空气入口区(9)的总开口面积的多于50%被设置成更靠近所述第二密封件(8),而不是更靠近所述第一密封件(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吸辊(1),其中所述通孔(10)被成形为主要沿所述抽吸辊(1)的轴向延伸的长形狭槽,并且其中所述通孔(10)具有圆角或者被椭圆形地成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吸辊(1),其中所述可旋转的辊壳体(2)具有处于500mm-1800mm的范围内的直径,并且其中,每个通孔具有沿周向的对应于90mm-150mm的弧长的延伸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抽吸辊(1),其中所述可旋转的辊壳体(2)具有处于800mm-1600mm的范围内的直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抽吸辊(1),其中每个通孔具有沿周向的对应于100mm-140mm的弧长的延伸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吸辊(1),其中所述抽吸箱(4)具有位于所述抽吸辊(1)的轴向端部处的用于空气的排出通道(14),并且其中,所述排出通道(14)包括朝向所述抽吸辊(1)的轴向端部渐缩的锥形部(15)。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抽吸辊(1),其中紧跟在出口的锥形部之后的是通向所述排出通道的膨胀部(17)的圆筒形部(16)。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吸辊(1),其中所述第二密封件(8)的沿周向的延伸部的长度是所述第一密封件(7)的沿周向的延伸部的长度的2倍。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吸辊(1),其中所述第二密封件(8)的沿周向的延伸部的长度是所述第一密封件(7)的沿周向的延伸部的长度的2-4倍。
17.一种操作根据权利要求1到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抽吸辊(1)的方法,其中所述抽吸箱(4)的内部空间被连接到负压源(5),使得所述抽吸箱(4)的内部空间(5)中的最大负压处于15MPa-70MPa的范围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操作抽吸辊(1)的方法,其中所述抽吸箱(4)的内部空间(5)中的最大负压处于25MPa-50MPa的范围内。
CN201180070006.0A 2011-04-15 2011-04-15 抽吸辊和操作这种抽吸辊的方法 Active CN1034597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11/056037 WO2012139661A1 (en) 2011-04-15 2011-04-15 A suction roll and a method of operating such a suction rol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59713A CN103459713A (zh) 2013-12-18
CN103459713B true CN103459713B (zh) 2016-05-18

Family

ID=44081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70006.0A Active CN103459713B (zh) 2011-04-15 2011-04-15 抽吸辊和操作这种抽吸辊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697424B1 (zh)
CN (1) CN103459713B (zh)
WO (1) WO20121396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022120A1 (de) * 2012-11-13 2014-05-15 Winkler + Dünnebier Gmbh Saugwalzensystem und Anlage zur Verarbeitung einer Materialbahn
US8939445B2 (en) * 2013-05-30 2015-01-27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Vacuum roll with internal rotary valve
CN104988785B (zh) * 2015-08-10 2017-01-04 苏州普京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辊筒
JP6622680B2 (ja) * 2016-10-31 2019-12-18 東レ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縦延伸装置
CN110565308A (zh) * 2019-09-20 2019-12-13 浙江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床上用品面料除湿成套装置
FI20225943A1 (fi) * 2022-10-19 2024-04-20 Valmet Technologies Oy Imutela ja imutelan tiivistejärjestely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72606A (en) * 1955-07-29 1956-12-04 Joseph J Kelly Combination suction roll and silencing and cleaning means
DE1036624B (de) * 1953-03-02 1958-08-14 Beloit Iron Works Pressenpartie fuer Papiermaschinen
DE3907480A1 (de) * 1989-03-08 1990-09-13 Voith Gmbh J M Leitwalze fuer eine materialbahn
US5020242A (en) * 1989-03-08 1991-06-04 J. M. Voith Gmbh Guide roll for a porous belt
EP1783271A1 (de) * 2005-11-02 2007-05-09 Voith Patent GmbH Saugwalz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73492A (en) 1963-10-16 1966-09-20 Beloit Corp Suction roll counter-deflector
FI76609C (fi) 1987-07-03 1988-11-10 Valmet Paper Machinery Inc Metod foer att foernya den inre ytan av sugvalsens valsmantel i en pappermaskin och vid foerfarandet anvaend utrustning.
JP3960974B2 (ja) * 2003-02-17 2007-08-15 メッツォ ペーパー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サンクションロール用シールストリップ及びその製法
DE102005048054A1 (de) * 2005-10-07 2007-04-12 Voith Patent Gmbh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Saugwalz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36624B (de) * 1953-03-02 1958-08-14 Beloit Iron Works Pressenpartie fuer Papiermaschinen
US2772606A (en) * 1955-07-29 1956-12-04 Joseph J Kelly Combination suction roll and silencing and cleaning means
DE3907480A1 (de) * 1989-03-08 1990-09-13 Voith Gmbh J M Leitwalze fuer eine materialbahn
US5020242A (en) * 1989-03-08 1991-06-04 J. M. Voith Gmbh Guide roll for a porous belt
EP1783271A1 (de) * 2005-11-02 2007-05-09 Voith Patent GmbH Saugwalz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97424A1 (en) 2014-02-19
CN103459713A (zh) 2013-12-18
WO2012139661A1 (en) 2012-10-18
EP2697424B1 (en) 2016-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59713B (zh) 抽吸辊和操作这种抽吸辊的方法
CN106583947B (zh) 电极片切割装置
US20170045085A1 (en) Bearing structure and turbocharger
CN111780522B (zh) 一种块根类中药蒸汽干化装置
CA2148985A1 (en) Draw roller for the transport of a material web, particularly a paper web in a web-fed printing machine
JP2761980B2 (ja) 単一列乾燥部装置
US20010015523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a sheet
CN109237040A (zh) 一种径向流致开启性增强的箔片端面气膜密封结构
CN201225403Y (zh) 一种大型选粉机径向迷宫密封装置
CN207238428U (zh) 一种棒条阀
CN106368740B (zh) 一种燃气轮机涡轮的双层壁外环结构
CN202229549U (zh) 一种玻璃清洗机的干燥风刀
CN205953181U (zh) 用于幅材处理机的吸辊和包括所述吸辊的交叉折叠机
BRPI0515022A (pt) dispositivo para a estabilização de folhas
KR20230031335A (ko) 제진 장치 및 제진 방법
CN205999715U (zh) 一种造纸机用高速分段辊轴承室结构
CN208072081U (zh) 用于纤维幅材机的干燥部的运行性组件和系统
CN209451767U (zh) 迷宫式防漏粉补气装置
CN208863576U (zh) 一种新型滤嘴供给系统并行鼓轮
CN207618716U (zh) 设有分线装置的坯布生产用并轴机
CN206466792U (zh) 一种负压配气盘
CN209820106U (zh) 用于硅片分离的风刀装置及硅片上料装置
CN105236147B (zh) 一种高真空型关风机
CN205443787U (zh) 一种引纸装置
CN207735149U (zh) 粒状棉喷涂机用锥形组合风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Applicant after: Veimeid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Helsinki

Applicant before: Metso Paper Inc.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METSO PAPER INC. TO: VEIMEIDE TECHNOLOGY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