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54786A - 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54786A
CN103454786A CN2012101751282A CN201210175128A CN103454786A CN 103454786 A CN103454786 A CN 103454786A CN 2012101751282 A CN2012101751282 A CN 2012101751282A CN 201210175128 A CN201210175128 A CN 201210175128A CN 103454786 A CN103454786 A CN 1034547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crystal frame
die assembly
side direction
top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7512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54786B (zh
Inventor
王叶
张辉
钟明生
陈斌
刘桂
李欣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21017512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547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547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547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547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547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该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包括:底模组件(40),具有用于定位液晶框(65)的夹持空间(433);以及侧向冲模组件,位于夹持空间(433)的至少一侧,侧向冲模组件具有朝向夹持空间(433)延伸以通过挤压来折弯容纳在夹持空间(433)内的液晶框(65)上的卡爪(652)的侧向挤压凸块。采用本发明的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无需工人手工操作,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且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Description

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屏装配工装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遥控器的液晶显示屏也越来越大,为了有效的保护大的液晶显示屏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被摔破,设计开发出了保护大液晶显示屏的液晶框,液晶框为钣金冲裁所制,其厚度一般为0.5mm。目前钣金式的液晶框不仅要保护液晶,其卡爪还需起到压紧导电胶条的作用。
现有的作业方式为手工作业,是由员工将遥控器的电路板、液晶框和导电胶条装配好后,对液晶框的多个卡爪一个个依次用手或者剪钳去折弯以卡紧压缩导电胶条。此种折弯方法无法保证导电胶条的压缩量,存在产品质量无法统一,部分产品售后使用过程中易出现液晶显示屏缺划、显示不全等异常现象,且由于液晶框的卡爪体积很小,工人操作费力,劳动强度大,导致手工作业生产效率很低,经测试,单线产能仅为150件/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无需工人手工操作,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且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包括:底模组件,具有用于定位液晶框的夹持空间;以及侧向冲模组件,位于夹持空间的至少一侧,侧向冲模组件具有朝向夹持空间延伸以通过挤压来折弯容纳在夹持空间内的液晶框上的卡爪的侧向挤压凸块。
进一步地,底模组件包括:滑轨;以及底模,沿滑轨可滑动地设置,底模具有夹持空间。
进一步地,底模组件还包括底板,滑轨固定设置在底板上。
进一步地,底模以及滑轨分别对应设置有定位磁铁。
进一步地,滑轨的至少一个滑动端端部还具有防止底模滑出滑轨的止挡部。
进一步地,侧向冲模组件包括位于夹持空间的两相对侧的第一侧向冲模组件和第二侧向冲模组件,第一侧向冲模组件具有第一侧向挤压凸块,第二侧向冲模组件具有第二侧向挤压凸块。
进一步地,第一侧向冲模组件和第二侧向冲模组件结构相同,且相对于夹持空间的中心对称设置,第一侧向冲模组件包括:第一侧向挤压部,沿垂直于液晶框的卡爪所在侧壁的方向可直线运动地设置,第一侧向挤压部具有第一侧向挤压凸块;以及第一侧向驱动部,与第一侧向挤压部驱动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侧向驱动部为第一侧向气缸,第一侧向气缸具有第一固定端以及第一伸缩端,第一伸缩端与第一侧向挤压部驱动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侧向冲模组件还包括第一侧向导轨,第一侧向挤压部沿第一侧向导轨可滑动地设置。
进一步地,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还包括上压模组件,上压模组件位于底模组件的上方,且具有与夹持空间配合以夹紧液晶框的压板。
进一步地,压板具有与液晶框的卡爪相对应的避让槽。
进一步地,上压模组件包括:上压模活动部,位于底模组件的上方,且沿竖直方向可直线运动地设置,上压模活动部包括压板;以及上压模驱动部,与上压模活动部驱动连接。
进一步地,上压模活动部还包括:连接板,与上压模驱动部固定连接;导柱,一端与压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板滑动连接;以及弹性件,套设在导柱上,并位于连接板的下方。
进一步地,上压模驱动部为上压模气缸,上压模气缸具有上压模固定端以及上压模伸缩端,上压模伸缩端与上压模活动部驱动连接。
进一步地,侧向冲模组件还包括限位件,限位件位于上压模组件的上压模活动部的下方,且与上压模活动部对应设置以限制上压模活动部的行程。
进一步地,上压模组件还包括支架,位于底模组件的上方,上压模驱动部固定设置在支架上。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可以放置液晶框的底模组件以及可以挤压弯折液晶框的卡爪的侧向冲模组件,使液晶框的卡爪的折弯工序无需工人手动完成,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机械作业也可以确保折弯后的卡爪对导电胶条的压缩量,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待加工产品的整体分解示意图;
图2示出了待加工产品的主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图2的待加工产品的G-G向剖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图2的待加工产品的左视图;
图5示出了液晶框的卡爪折弯前的轴测图;
图6示出了液晶框的卡爪折弯前的主视图;
图7示出了根据图6的液晶框的卡爪折弯前的左视图;
图8示出了液晶框的卡爪折弯后的轴测图;
图9示出了液晶框的卡爪折弯后的主视图;
图10示出了根据图9的液晶框的卡爪折弯后的左视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的整体轴测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的主视图;
图13示出了根据图12的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的俯视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的底模组件的轴测图;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的底模组件的主视图;
图16示出了根据图15的底模组件的俯视图;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的第一侧向冲模组件的轴测图;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的第一侧向冲模组件的主视图;
图19示出了根据图18的第一侧向冲模组件的B-B向剖视图;
图2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的第二侧向冲模组件的轴测图;
图2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的第二侧向冲模组件的主视图;
图22示出了根据图21的第二侧向冲模组件的C-C向剖视图;
图2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的上压模组件的轴测图;
图2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的上压模组件的主视图;
图25示出了根据图24的上压模组件的俯视图;
图2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的上压模活动部的轴测图;
图2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的上压模活动部的主视图;
图28示出了根据图27的上压模活动部的俯视图;
图29示出了根据图27的上压模活动部的A-A向剖视图;
图3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待加工产品放入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的主视图;
图31示出了根据图30的待加工产品放入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的俯视图;
图3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待加工产品随底模滑入滑轨底部的主视图;
图33示出了根据图32的待加工产品随底模滑入滑轨底部的俯视图;
图3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上压模活动部向下运动的主视图;
图35示出了根据图34的上压模活动部向下运动的D处局部放大图;
图36示出了根据图34的上压模活动部向下运动的俯视图;
图3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侧向冲模组件向待加工产品方向运动的主视图;
图38示出了根据图37的侧向冲模组件向待加工产品方向运动的E处局部放大图;
图39示出了根据图37的侧向冲模组件向待加工产品方向运动的俯视图;
图4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侧向冲模组件刚接触到加工待加工产品的主视图;
图41示出了根据图40的侧向冲模组件刚接触到加工待加工产品的俯视图;
图4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侧向冲模组件挤压折弯待加工产品的卡爪的轴测图;
图43示出了根据图42的侧向冲模组件挤压折弯待加工产品的卡爪的F处局部放大图;
图4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侧向冲模组件挤压折弯待加工产品的卡爪的主视图;
图45示出了根据图44的侧向冲模组件挤压折弯待加工产品的卡爪的俯视图;以及
图4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的操作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图10所示,待加工产品60包括顺次设置的液晶框65、液晶显示屏64、导电胶条63、背光源62以及电路板61。其中液晶框65的第一侧壁以及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上对应设置有卡爪652,液晶框65还具有用于卡设液晶显示屏64的卡槽651,液晶显示屏64分别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对应的第三侧壁以及第四侧壁具有用于卡设导电胶条63的L形槽,使导电胶条63位于液晶框65的第一侧壁和液晶显示屏64的第三侧壁之间,以及位于液晶框65的第二侧壁和液晶显示屏64的第四侧壁之间,且导电胶条63高于液晶显示屏64,使电路板61设置在导电胶条63上时,电路板61、导电胶条63以及液晶显示屏64之间形成空隙,背光源62设置在该空隙中。当卡爪652弯折时,其弯折端卡设在电路板61上,使得电路板61将导电胶条63压缩卡紧,防止其产生位移导致产品失效。
结合参见图11~图1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包括底模组件40以及侧向冲模组件。底模组件40用于放置待加工产品60,侧向冲模组件用于通过挤压的方式将待加工产品60中的液晶框65的卡爪652弯折。
结合参见图14~图16,图15中箭头方向为底模43的滑动方向。底模组件40包括底板41、滑轨42以及底模43。其中滑轨42固定设置在底板41上,滑轨42上具有滑槽,该滑槽平行于液晶框65的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设置。底模43沿滑槽可滑动地设置,用于放置待加工产品60。为了防止底模43滑出滑槽,在滑轨42上设置有止挡部,该止挡部包括位于滑动方向的两端的止挡块422以及止挡侧壁423。该止挡部也可以只有一个,位于滑动端的一端。底模43具有夹持空间433,该夹持空间433的大小与待加工产品60中的液晶框65的大小相适应,用于放置液晶框65,夹持空间433的侧壁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防止加工过程中液晶框65发生位移。由于电路板61的长度远大于待加工产品60中的其他部件,所以为了防止将待加工产品60放置在底模43上时电路板61的延长端下沉,在夹持空间433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垫板432,用于托举电路板61的延长端,使整个待加工产品60保持沿水平方向设置。为了使底模43靠近滑轨42的止挡侧壁423后能与该止挡侧壁423贴合,使待加工产品60定位更加精确,并防止底模43在加工过程中产生位移,在止挡侧壁423的内壁面421上设置有定位磁铁,在底模43的与该内壁面421相对应的外壁面431上也设置有定位磁铁,当底模43靠近滑轨42的止挡侧壁423时,两个定位磁铁相互作用,使底模43与滑轨42的位置相对固定,不会因为加工过程中的外力作用而产生相对位移,保证加工质量。该定位磁铁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只要能够使底模43定位,防止其在加工过程中产生位移即可。
这里也可以不设置滑轨42,而是将底模43直接固定设置在底板41上,在加工过程中直接将待加工产品60放置在底模43上定位并进行加工。但是,设置滑轨42可以使待加工产品60的放入和取出过程相对更加方便,并且避免工人在上压模下部工作,发生工伤事故。
结合参见图17~图22,侧向冲模组件包括第一侧向冲模组件20和第二侧向冲模组件30。第一侧向冲模组件20和第二侧向冲模组件30结构相同,且位于底模43的两相对侧,相对于底模43的中心对称设置。其中第一侧向冲模组件20包括第一侧向挤压部22以及第一侧向驱动部。第一侧向挤压部22可以沿垂直于液晶框65的第一侧壁的方向做直线运动,在第一侧向挤压部22上设置有朝向夹持空间433延伸用于通过挤压方式将液晶框65的卡爪652折弯的第一侧向挤压凸块221。第一侧向驱动部与第一侧向挤压部22驱动连接,用于带动第一侧向挤压部22做直线运动。第一侧向挤压凸块221的位置与卡爪652的位置相对应,可以按照卡爪652的数量设置多个第一侧向挤压凸块221,使卡爪652一次性折弯;也可以设置少于卡爪652的第一侧向挤压凸块221,分多次将卡爪652折弯。
这里的第一侧向驱动部可以选择第一侧向气缸21,该第一侧向气缸21具有第一固定端以及第一伸缩端,第一固定端固定设置在底模组件40的底板41上,第一伸缩端与第一侧向挤压部22驱动连接。
为了使第一侧向挤压部22的运动轨迹更加精确,避免第一侧向挤压凸块221与卡爪652的位置产生误差,在底板41上还设置有第一侧向导轨24。第一侧向导轨24包括上导向板以及下导向板,上导向板以及下导向板之间为螺接固定。第一侧向挤压部22位于该第一侧向导轨24中,可以沿第一侧向导轨24滑动而不产生偏差。
侧向冲模组件也可以只设置在底模43的一侧。当侧向冲模组件只设置在底模43的一侧时,侧向冲模组件只包括第一侧向冲模组件20或第二侧向冲模组件30。每次操作只能将液晶框65一侧的卡爪652折弯,需要工人手动将待加工产品60取出后转换180°再将待加工产品60放在底模43上,重新操作以折弯液晶框65另一侧的卡爪,其生产效率相对要低于在底模43两侧均设置侧向冲模组件。相对应地,第二侧向冲模组件30包括第二侧向驱动部、第二侧向挤压部32以及第二侧向导轨34,其中第二侧向挤压部32朝向底模43一侧设置有第二侧向挤压凸块321,第二侧向驱动部为第二气缸31。
结合参见图23~图29,为了使待加工产品60在底模组件40上更好地定位,在底模组件40上方还设置有上压模组件10,上压模组件10用于从上方压紧待加工产品60,防止其在加工过程中产生位移,保证产品质量。上压模组件10包括支架11、上压模活动部13以及上压模驱动部。其中支架11固定设置在底板41上,位于底模组件40的上方。上压模活动部13位于底模组件40的上方,且可以沿竖直方向做直线运动。上压模驱动部固定设置在支架11上,与上压模活动部13驱动连接,可以带动上压模活动部13做直线运动。
上压模活动部13包括压板133,压板133与上压模驱动部驱动连接,可以沿竖直方向做直线运动,从而与底模43的夹持空间433配合以夹紧液晶框65,防止其在加工过程中产生位移。当压板133向下运动至接触到待加工产品60时,由于会受到待加工产品60给予的向上的冲力,同时压板133也会对待加工产品60施加冲力。为了防止冲力过大造成待加工产品60的损坏,上压模活动部13还包括有导柱134、弹性件132以及连接板131。压板133与导柱134的一端螺接,导柱134的另一端与连接板131的通孔滑动连接,连接板131与上压模驱动部固定连接,弹性件132套设在导柱134的外周壁,并位于连接板131的下方。为了避免导柱134与压板133产生相对竖直方向的相对位移,在导柱134的外螺纹端部还设置有止挡台阶,将压板133卡死。当上压模活动部13向下做竖直运动,带动压板133下压时,压板133接触到待加工产品60后,由于受到向上的冲力会向上运动,从而带动导柱134沿连接板131的通孔向上运动以抵消冲力,避免对待加工产品60造成损坏,弹性件132可以使上移的压板133回到夹紧待加工产品60的位置。通过导柱134以及弹性件132的结构,可以保证上压模组件10在待加工产品60表面的力度较为均匀,不会由于某一点的力度过于集中而导致压坏待加工产品60。
这里的上压模驱动部可以选择上压模气缸12,该上压模气缸12具有上压模固定端以及上压模伸缩端,上压模固定端螺接在支架11上,上压模伸缩端与上压模活动部13驱动连接,带动上压模活动部13做直线运动。
由于液晶框65的卡爪652高于待加工产品60的其他部分,为了防止压板133下压时对卡爪652造成影响,在压板133朝向待加工产品60的一侧设置有与卡爪652相对应的避让槽,当压板133下压时,该避让槽可以容纳卡爪652防止其损坏,同时避让槽也可以为侧向冲模组件的侧向挤压凸块的进给动作起到定位的作用。
为了防止上压模活动部13下降行程过大,对待加工产品60造成损坏,在底板41上还设置有限位板,该限位板包括与第一侧向导轨24固定连接的第一限位板23,以及与第二侧向导轨34固定连接的第二限位板33。限位板位于上压模活动部13的下方,且与上压模活动部13对应设置。当上压模活动部13下压过程中碰到限位部时即停止运动,从而限制上压模活动部13的行程。这里限位板也可以换成其他限位件,如限位块或限位杆结构,只要可以起到限制上压模活动部13的行程的作用即可。
这里上压模组件10也可以不设置上压模活动部13以及上压模驱动部,而是直接设置压板133,每当待加工产品60放置在底模组件40上时,直接被压板133压住进行定位。
为了调节上压模气缸12、第一侧向气缸21以及第二侧向气缸的气压,使其压力大小和冲压的速度可以受到更精确的控制,上压模组件10的支架11上还固定设置有气压表70。
结合参见图30~图46,本实施例中,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的操作由电控装置50控制完成。其操作流程为:
1.连接电源、气源,开启电控装置50的电源开关;
2.将液晶显示屏64的保护膜去掉,组装待加工产品60;
3.将组装好的待加工产品60放入底模组件40的底模43上;
4.将待加工产品60以及底模43推到滑轨42的底部;
5.按下电源、气源启动开关,上压模组件10得信号开始下压,使上压模活动部13压紧待加工产品60,并保持压紧状态,限位板起到限位作用;
6.上压模组件10保持压紧状态一段时间后,侧向冲模组件得信号开始工作,第一侧向挤压凸块221以及第二侧向挤压凸块321对液晶框65的卡爪652进行折弯,运动行程受第一侧向气缸21以及第二侧向气缸31的行程控制;
7.卡爪652折弯后,第一侧向挤压凸块221以及第二侧向挤压凸块321立即退回,同时上压模组件10退回,一个工序完成;
8.拉出底模43,取出加工好的产品。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通过设置可以放置液晶框的底模组件以及可以挤压弯折液晶框的卡爪的侧向冲模组件,使液晶框的卡爪的折弯工序无需工人手动完成,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机械作业也可以确保折弯后的卡爪对导电胶条的压缩量,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模组件(40),具有用于定位液晶框(65)的夹持空间(433);以及
侧向冲模组件,位于所述夹持空间(433)的至少一侧,所述侧向冲模组件具有朝向所述夹持空间(433)延伸以通过挤压来折弯容纳在所述夹持空间(433)内的所述液晶框(65)上的卡爪(652)的侧向挤压凸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组件(40)包括:
滑轨(42);以及
底模(43),沿所述滑轨(42)可滑动地设置,所述底模(43)具有所述夹持空间(4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组件(40)还包括底板(41),所述滑轨(42)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41)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43)以及所述滑轨分别对应设置有定位磁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42)的至少一个滑动端端部还具有防止所述底模(43)滑出所述滑轨(42)的止挡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冲模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夹持空间(433)的两相对侧的第一侧向冲模组件(20)和第二侧向冲模组件(30),所述第一侧向冲模组件(20)具有第一侧向挤压凸块(221),所述第二侧向冲模组件(30)具有第二侧向挤压凸块(3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向冲模组件(20)和所述第二侧向冲模组件(30)结构相同,且相对于所述夹持空间(433)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侧向冲模组件(20)包括:
第一侧向挤压部(22),沿垂直于所述液晶框(65)的所述卡爪(652)所在侧壁的方向可直线运动地设置,所述第一侧向挤压部(22)具有所述第一侧向挤压凸块(221);
以及
第一侧向驱动部,与所述第一侧向挤压部(22)驱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向驱动部为第一侧向气缸(21),所述第一侧向气缸(21)具有第一固定端以及第一伸缩端,所述第一伸缩端与所述第一侧向挤压部(22)驱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向冲模组件(20)还包括第一侧向导轨(24),所述第一侧向挤压部(22)沿所述第一侧向导轨(24)可滑动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还包括上压模组件(10),所述上压模组件(10)位于所述底模组件(40)的上方,且具有与所述夹持空间(433)配合以夹紧所述液晶框(65)的压板(133)。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133)具有与所述液晶框(65)的所述卡爪(652)相对应的避让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模组件(10)包括:
上压模活动部(13),位于所述底模组件(40)的上方,且沿竖直方向可直线运动地设置,所述上压模活动部(13)包括所述压板(133);以及
上压模驱动部,与所述上压模活动部(13)驱动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模活动部(13)还包括:
连接板(131),与所述上压模驱动部固定连接;
导柱(134),一端与所述压板(13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131)滑动连接;以及
弹性件(132),套设在所述导柱(134)上,并位于所述连接板(131)的下方。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模驱动部为上压模气缸(12),所述上压模气缸(12)具有上压模固定端以及上压模伸缩端,所述上压模伸缩端与所述上压模活动部(13)驱动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冲模组件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上压模组件(10)的所述上压模活动部(13)的下方,且与所述上压模活动部(13)对应设置以限制所述上压模活动部(13)的行程。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模组件(10)还包括支架(11),位于所述底模组件(40)的上方,所述上压模驱动部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11)上。
CN201210175128.2A 2012-05-30 2012-05-30 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 Active CN1034547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75128.2A CN103454786B (zh) 2012-05-30 2012-05-30 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75128.2A CN103454786B (zh) 2012-05-30 2012-05-30 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54786A true CN103454786A (zh) 2013-12-18
CN103454786B CN103454786B (zh) 2016-05-25

Family

ID=49737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75128.2A Active CN103454786B (zh) 2012-05-30 2012-05-30 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5478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34039A (zh) * 2021-04-27 2021-09-03 东风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液晶模组装配机构及半自动化组装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53764A (ja) * 1996-11-22 1998-06-09 Rohm Co Ltd 液晶表示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法
JPH11167108A (ja) * 1997-12-03 1999-06-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晶表示モジュール
CN201532507U (zh) * 2009-07-13 2010-07-21 北京青云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模块装配台
CN202563204U (zh) * 2012-05-30 2012-11-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53764A (ja) * 1996-11-22 1998-06-09 Rohm Co Ltd 液晶表示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法
JPH11167108A (ja) * 1997-12-03 1999-06-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晶表示モジュール
CN201532507U (zh) * 2009-07-13 2010-07-21 北京青云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模块装配台
CN202563204U (zh) * 2012-05-30 2012-11-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34039A (zh) * 2021-04-27 2021-09-03 东风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液晶模组装配机构及半自动化组装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54786B (zh) 2016-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28680A (zh) 一种剪切折弯机构
CN205183584U (zh) 落料模顶料装置
CN202563204U (zh) 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
CN107127249A (zh) 一种高精度钣金件一次成型装置
CN203253799U (zh) 一种制动蹄弯板连续模
CN103454786A (zh) 液晶框卡爪折弯装置
CN104209421A (zh) 机械手送料机
CN210547639U (zh) 晶体折弯切角机
CN102950234B (zh) 吻合钉的制备装置
CN104015354A (zh) 一种注塑件嵌件防漏装自动压装机
CN204657849U (zh) 汽车五金弹片气动压合机
CN201619295U (zh) 网印机定位打孔装置
CN107030181A (zh) 合页片自动冲孔设备
CN204247805U (zh) 高效多工位组合式门框冲压设备
CN216632466U (zh) 一种标牌自动铆接设备
CN112829321B (zh) 柔性条状材料嵌入治具及嵌入加工工艺
CN203622560U (zh) 一种胶片车面冲围边机
CN103990722A (zh) 喇叭零件组合铆接治具
CN210387056U (zh) 一种钣金线折弯装置
CN208305232U (zh) 切割机构及具有其的机器人
CN203581981U (zh) 一种下料装置
CN102000889B (zh) 一种防止丝锥折断的攻牙装置和攻牙方法
CN208178262U (zh) 一种铝合金型材折弯切断装置
CN209380894U (zh) 一种fpc软板快冲机模具切换机构
CN105522391B (zh) 一种天窗挡风网上边条的一体成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