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48219B - 注射成型机 - Google Patents

注射成型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48219B
CN103448219B CN201310088171.XA CN201310088171A CN103448219B CN 103448219 B CN103448219 B CN 103448219B CN 201310088171 A CN201310088171 A CN 201310088171A CN 103448219 B CN103448219 B CN 1034482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flow channel
channel tube
module
stee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8817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48219A (zh
Inventor
森江孝明
山下幸贵
守谷幸次
田村惇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4482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82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482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821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对合模力产生机构进行调温的注射成型机。注射成型机(10)具备:第1模块(13),形成有电磁铁(49);及第2模块(22),由电磁铁(49)吸附该第2模块(22),由第1模块(13)和第2模块(22)构成产生合模力的合模力产生机构。在第1模块(13)及第2模块(22)中的至少一方上所形成的插入部(93)中,插入有使调温流体流动的流路管(91),流路管(91)通过冷缩配合或热压配合固定在插入部(93)中。

Description

注射成型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成型机。
背景技术
注射成型机通过将熔融的树脂填充于模具装置的型腔空间并使其固化而制造成型品。模具装置由定模及动模构成,合模时在定模与动模之间形成型腔空间。模具装置的闭模、合模及开模通过合模装置进行。作为合模装置,提出了模开闭动作中使用线性马达,而在合模动作中使用电磁铁的合模装置(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若向电磁铁的线圈供给直流电流,则在形成有电磁铁的第1模块与和第1模块隔着间隔而配设的第2模块之间产生吸附力,通过该吸附力产生合模力。由第1模块及第2模块构成合模力产生机构。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5/090052号
以往,难以实现合模力产生机构的高效调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对合模力产生机构进行调温的注射成型机。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模块,形成有电磁铁;及第2模块,由上述电磁铁吸附该第2模块,由上述第1模块和上述第2模块构成产生合模力的合模力产生机构,在上述第1模块及上述第2模块中的至少一方上所形成的插入部中,插入有使调温流体流动的流路管,上述流路管通过冷缩配合或热压配合固定在上述插入部中。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高效地对合模力产生机构进行调温的注射成型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的闭模结束时的状态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的开模结束时的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后压板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多种电磁钢板的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后压板的截面图。
符号说明
10注射成型机
11固定压板(第1固定部件)
12可动压板(第1可动部件)
13后压板(第1模块,第2固定部件)
15定模
16动模
19模具装置
22吸附板(第2模块,第2可动部件)
23吸附板的贯穿孔
41后压板的贯穿孔
45线圈槽
46磁芯
48线圈
49电磁铁
71~74层叠钢板
81~83电磁钢板
91流路管
93后压板的插入孔
95金属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在各图中,对相同或对应的结构标以相同或对应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在各图中,X方向表示与模开闭方向平行的方向,Y方向表示与电磁钢板的层叠方向平行的方向,Z方向表示与X方向及Y方向相互垂直的方向。此外,将进行闭模时的可动压板的移动方向设为前方,将进行开模时的可动压板的移动方向设为后方来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的闭模结束时的状态的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的开模结束时的状态的图。
在图中,10为注射成型机,Fr为注射成型机10的框架,Gd为由该框架Fr上所铺设的2根导轨构成的引导件,11为固定压板(第1固定部件)。固定压板11可设置于能够沿着在模开闭方向(图中为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引导件Gd移动的位置调整基座Ba上。另外,固定压板11也可以载置于框架Fr上。
与固定压板11对置而配设可动压板(第1可动部件)12。可动压板12固定于可动基座Bb上,可动基座Bb能够在引导件Gd上行走。由此,可动压板12能够相对于固定压板11向模开闭方向移动。
与固定压板11隔着预定的间隔且与固定压板11平行地配设后压板(第2固定部件)13。后压板13经由腿部13a固定于框架Fr上。
在固定压板11与后压板13之间架设有4根作为连结部件的连接杆14(图中仅示出4根连接杆14中的2根)。固定压板11经由连接杆14固定于后压板13。沿着连接杆14进退自如地配设可动压板12。在可动压板12上与连接杆14对应的部位形成有用于使连接杆14贯穿的未图示的导孔。另外,也可以形成缺口部来代替导孔。
在连接杆14的前端部(图中为右端部)形成未图示的螺纹部,将螺母n1螺合紧固于该螺纹部,由此连接杆14的前端部固定于固定压板11上。连接杆14的后端部固定于后压板13上。
在固定压板11上安装有定模15,在可动压板12上安装有动模16,定模15与动模16随着可动压板12的进退而接触分离,从而进行闭模、合模及开模。另外,随着进行合模,在定模15与动模16之间形成未图示的型腔空间,熔融的树脂填充于型腔空间。由定模15及动模16构成模具装置19。
吸附板(第2可动部件)22与可动压板12平行地配设。吸附板22经由安装板27固定于滑动基座Sb上,滑动基座Sb能够在引导件Gd上行走。由此,吸附板22在比后压板13更靠后方进退自如。吸附板22可由软磁性材料形成。另外,也可以没有安装板27,此时,吸附板22直接固定于滑动基座Sb上。
杆39配设为在后端部与吸附板22连结而在前端部与可动压板12连结。因此,杆39在闭模时随着吸附板22的前进而前进并使可动压板12前进,在开模时随着吸附板22的后退而后退并使可动压板12后退。因此,在后压板13的中央部分形成用于使杆39贯穿的贯穿孔41。
线性马达28为用于使可动压板12进退的模开闭驱动部,例如配设在连结于可动压板12上的吸附板22与框架Fr之间。另外,线性马达28也可配设于可动压板12与框架Fr之间。
线性马达28具备定子29及动子31。定子29形成为在框架Fr上与引导件Gd平行且与滑动基座Sb的移动范围对应。动子31形成为在滑动基座Sb的下端与定子29对置且遍及预定范围。
动子31具备磁芯34及线圈35。磁芯34具备朝向定子29突出的多个磁极齿33。多个磁极齿33在与模开闭方向平行的方向上以预定间距排列,线圈35卷装于各磁极齿33上。
定子29具备未图示的磁芯及设置于该磁芯上的未图示的多个永久磁铁。多个永久磁铁在与模开闭方向平行的方向上以预定间距排列,动子31侧的磁极被交替磁化为N极和S极。
若向动子31的线圈35供给预定电流,则由通过线圈35中所流动的电流形成的磁场和通过永久磁铁形成的磁场的相互作用使动子31进退。随此,使吸附板22及可动压板12进退,从而进行闭模及开模。线性马达28根据检测动子31的位置的位置传感器53的检测结果被反馈控制,以使动子31的位置成为目标值。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定子29上配设永久磁铁,在动子31上配设线圈35,但是也可在定子上配设线圈,在动子上配设永久磁铁。此时,线圈不会随着线性马达28的驱动而移动,因此能够轻松地进行用于向线圈供给电力的配线。
另外,作为模开闭驱动部,也可以使用旋转马达及将旋转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滚珠丝杠机构或者液压缸或空气压缸等流体压缸等来代替直线马达28。
电磁铁单元37在后压板13与吸附板22之间产生吸附力。该吸附力经由杆39传递至可动压板12,在可动压板12与固定压板11之间产生合模力。
电磁铁单元37由形成于后压板13侧的电磁铁49及形成于吸附板22侧的吸附部51构成。吸附部51形成于吸附板22的吸附面(前端面)的预定部分,例如吸附板22中包围杆39且与电磁铁49对置的部分。并且,在后压板13的吸附面(后端面)的预定部分,例如在杆39周围形成容纳电磁铁49的线圈48的线圈槽45。在比线圈槽45更靠内侧形成磁芯46。绕磁芯46卷装线圈48。线圈48的轴向成为X方向。在后压板13的除磁芯46以外的部分形成磁轭47。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与后压板13分开形成电磁铁49,与吸附板22分开形成吸附部51,但也可以将电磁铁作为后压板13的一部分形成,并将吸附部作为吸附板22的一部分形成。并且,也可相反配置电磁铁和吸附部。例如,可在吸附板22侧设置电磁铁49,在后压板13侧设置吸附部51。并且,电磁铁49的线圈48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
电磁铁单元37中,若向线圈48供给电流,则电磁铁49被驱动并对吸附部51进行吸附,从而能够产生合模力。由形成有电磁铁49的后压板(第1模块)13和形成有吸附部51的吸附板(第2模块)22构成合模力产生机构。
控制部60例如具备CPU及存储器等,通过CPU对记录于存储器的控制程序进行处理,从而控制线性马达28的动作及电磁铁49的动作。控制部60与检测合模力的合模力传感器55连接,可根据合模力传感器55的检测结果设定向电磁铁49的线圈48的供给电流值,以便产生预定合模力。合模力传感器55也可为例如检测与合模力相应地拉伸的连接杆14的应变(伸长量)的应变传感器。另外,作为合模力传感器55能够使用例如检测施加于杆39的荷载的测压元件等荷载传感器及检测电磁铁49的磁场的磁传感器,合模力传感器55的种类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接着,对上述结构的注射成型机10的动作进行说明。注射成型机10的各种动作在基于控制部60的控制下进行。
控制部60控制闭模工序。控制部60在图2的状态(开模状态)下驱动线性马达28来使可动压板12前进。如图1所示,动模16与定模15相抵接来结束闭模工序。此时,在后压板13与吸附板22之间,即电磁铁49与吸附部51之间形成间隙δ。另外,与合模力相比,闭模所需的力量十分小。
接着,控制部60控制合模工序。控制部60在图1的状态(闭模状态)下,向电磁铁49的线圈48供给直流电流。这样一来,通过在线圈48中流动的直流电流在线圈48内产生磁场且磁芯46被磁化,从而磁场被强化。并且,在隔着预定间隙对置的电磁铁49与吸附部51之间产生吸附力,该吸附力经由杆39传递至可动压板12,从而在可动压板12与固定压板11之间产生合模力。熔融的树脂填充于合模状态的模具装置19的型腔空间并使其冷却、固化而成为成型品。
接着,控制部60对电磁铁49的磁芯46进行消磁。通过向线圈48供给与磁化时相反方向的直流电流来进行磁芯46的消磁。消磁工序中,可多次反转直流电流的方向。通过磁芯46的消磁使至开模开始时的等待时间缩短。
接着,控制部60控制开模工序。控制部60向线性马达28的线圈35供给电流,使可动压板12后退。动模16后退而进行开模。开模之后,未图示的顶出装置从动模16推出成型品。如此获得成型品。
但是,若模具装置19被更换,则模具装置19的厚度改变且闭模结束时形成于后压板13与吸附板22之间的间隙δ改变。若间隙δ改变,则吸附力改变,且合模力改变。
因此,注射成型机10具备根据模具装置19的厚度调整可动压板12与吸附板22之间的间隔的模厚调整部56。模厚调整部56由模厚调整用马达57、齿轮58及螺母59等构成。螺母59相对于吸附板22旋转自如且不可进退地被支承。形成于贯穿吸附板22的中央部分的杆39的后端部的螺纹轴部43与螺母59螺合。运动方向转换部通过螺母59及螺纹轴部43构成,该运动方向转换部中,螺母59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杆39的直线运动。螺母59的外周面形成未图示的齿轮,该齿轮与安装在模厚调整用马达57的输出轴57a的齿轮58啮合。模厚调整用马达57例如为伺服马达,包括检测输出轴57a的转速的编码器部57b。
若模厚调整马达57旋转,则螺母59旋转,杆39相对于吸附板22进退,吸附板22与可动压板12之间的间隔被调整。因此,能够将闭模结束时的间隙δ调整为最佳值。模厚调整马达57根据编码器部57b的检测结果被反馈控制,以使间隙δ达到所希望的值。
接着,根据图1~图4说明后压板13的结构。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后压板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多种电磁钢板的结构的图。
后压板13为了减小合模开始时等电磁铁49的磁场变化时生成的涡流,具有层叠多个电磁钢板而成的层叠钢板。电磁钢板例如可以是添加有硅的钢板。电磁钢板的表面形成有绝缘被膜。
例如,如图3所示,后压板13具有在Y方向上隔着间隔而配设的2个外侧层叠钢板71、72和在Z方向上隔着间隔而配设的2个内侧层叠钢板73、74。由2个外侧层叠钢板71、72和2个内侧层叠钢板73、74划分出后压板13的使杆39贯穿的贯穿孔41。
外侧层叠钢板71、72在Y方向上层叠多个电磁钢板81、82而成。相邻的电磁钢板可通过焊接来固定,也可通过夹具紧固地固定。在电磁钢板81、82上如图4(a)及图4(b)所示形成有构成线圈槽45的凹部81a、82a。此外,在电磁钢板81、82上,形成有插入流路管91(参照图1及图2)的插入孔81b、82b。插入孔81b、82b配置在与后压板13的吸附面(后端面)尽可能分离的位置,以防止对电磁铁49所形成的磁场带来不良影响。
内侧层叠钢板73、74配设在2个外侧层叠钢板71、72之间。内侧层叠钢板73、74分别在Y方向上层叠多个电磁钢板83而成。在电磁钢板83上,如图4(c)所示,形成有构成线圈槽45的凹部83a。此外,在电磁钢板83上,形成有插入流路管91(参照图1及图2)的插入孔83b。插入孔83b配置在与后压板13的吸附面(后端面)尽可能分离的位置,以防止对电磁铁49所形成的磁场带来不良影响。
流路管91可以在Y方向上贯穿后压板13。流路管91在层叠方向(Y方向)上贯穿2个外侧层叠钢板71、72及2个内侧层叠钢板73、74中的任一方。为了对2个内侧层叠钢板73、74双方进行调温,可以设置至少2个流路管91。另外,流路管91的数量可以根据层叠钢板的数量及形状、配置而适当选定。
流路管91为例如圆筒管,在内部具有调温流体的流路。由于调温流体在流路管91的内部流动,因此与在层叠方向上贯穿层叠钢板的贯穿孔成为流路的情况不同,不存在调温流体从电磁钢板彼此之间漏出的情况。此外,调温流体不与后压板13直接接触,因此防止了后压板13腐蚀。
调温流体与后压板13进行热交换,对后压板13进行调温。调温流体可以是冷却水、空气等制冷剂。制冷剂通过冷却后压板13,抑制电磁铁49的线圈48过热。为了提高冷却效率,如图1等所示,从吸附板22观察时流路管91可以配设在线圈槽45的背侧。另外,调温流体也可以是温水等热媒。
流路管91插入到后压板13的插入孔93中,可以通过例如冷缩配合或热压配合来固定于插入孔93。后压板13的插入孔93由电磁钢板81~83的插入孔81b~83b构成。
在冷缩配合中,在通过干冰、液氮等制冷剂冷却流路管91而减小流路管91的外径的基础上,向比流路管91高温(例如室温)的后压板13的插入孔93中插入流路管91。之后,当流路管91的温度恢复成室温时,流路管91膨胀,流路管91的外壁被插入孔93的内壁紧固。
在热压配合中,在加热后压板13而增大后压板13的插入孔93的直径的基础上,向插入孔93中插入比后压板13低温(例如室温)的流路管91。之后,当后压板13的温度恢复成室温时,插入孔93的直径缩小,流路管91的外壁被插入孔93的内壁紧固。
通过冷缩配合或热压配合,插入孔93的内壁与流路管91的外壁之间的间隙减小,接触热阻减小,因此后压板13的调温效率改善。流路管91可以由圆筒管构成,且插入孔93具有圆状的截面形状,以使流路管91的外壁通过冷缩配合或热压配合而被均匀地紧固。
在后压板13的插入孔93的内壁与流路管91的外壁之间可以夹设作为热传递部件的金属片95。金属片95的硬度优选比流路管91的硬度低(柔软)。金属片95的硬度在冷缩配合或热压配合之前通过压痕硬度测试法来测定。作为压痕硬度测试法,采用例如布氏硬度测试法(JISZ2243)。例如,在形成流路管91的金属为不锈钢的情况下,作为金属片95的金属,使用铜(Cu)、铝(Al)、锡(Sn)、铅(Pb)、银(Ag)、铟(In)或包含其中的某1种以上的合金。从柔软度及成本的观点考虑,尤其适用铟或铟合金。
在冷缩配合中,将金属片95卷绕在流路管91的外壁上,将金属片95及流路管91插入到后压板13的插入孔93中。在冷缩配合中,在向插入孔93插入前,用制冷剂冷却流路管91及金属片95中的至少任一方。
例如,在向插入孔93插入前用制冷剂仅冷却流路管91的情况下,向插入孔93插入后,流路管91的温度恢复成室温,流路管91膨胀,通过插入孔93的内壁和流路管91的外壁夹持金属片95,进行减薄变形。金属片95的变形可以是弹性变形,也可以是塑性变形。金属片95由比流路管91柔软的金属形成,因此变形为吸收插入孔93的内壁与流路管91的外壁之间的间隙的偏差而填埋间隙,与插入孔93的内壁及流路管91的外壁双方紧贴。
此外,在向插入孔93插入前用制冷剂仅冷却金属片95而减薄金属片95的厚度的情况下,在向插入孔93插入后,金属片95的温度恢复成室温,金属片95的厚度增厚,通过插入孔93的内壁和流路管91的外壁夹持金属片95。金属片95变形为吸收插入孔93的内壁与流路管91的外壁之间的间隙的偏差而填埋间隙,与插入孔93的内壁及流路管91的外壁双方紧贴。
在热压配合中,将金属片95卷绕在流路管91的外壁上,向加热的后压板13的插入孔93中插入金属片95及流路管91。之后,当后压板13的温度恢复成室温时,插入孔93的直径缩小,通过插入孔93的内壁和流路管91的外壁夹持金属片95。金属片95变形为吸收插入孔93的内壁与流路管91的外壁之间的间隙的偏差而填埋间隙,与插入孔93的内壁及流路管91的外壁双方紧贴。
这样,无论是冷缩配合还是热压配合,金属片95均变形为吸收插入孔93的内壁与流路管91的外壁之间的间隙的偏差而填埋间隙,与插入孔93的内壁及流路管91的外壁双方紧贴。因此,接触热阻进一步减小,后压板13的调温效率进一步改善。此外,在吸收上述间隙的偏差时,柔软的金属片95选择性地变形,硬的流路管91的局部变形被抑制,因此减少了流路管91的损伤。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热传递部件由金属形成,但具有比空气高的热导率即可,也可以由树脂形成。此外,热传递部件为片状,但也可以是环状。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流路管91通过冷缩配合或热压配合固定于插入孔93,但其固定方法不限定于冷缩配合、热压配合。例如有以下方法等:在插入孔93中插入流路管91,向插入孔93的内壁与流路管91的外壁之间的间隙流入加热的熔融树脂,使熔融树脂冷却固化。此时,在插入孔93的内壁与流路管91的外壁之间存在作为热传递部件的树脂层。树脂层的硬度低于流路管91的硬度。
后压板13的插入孔93在层叠钢板(例如外侧层叠钢板71)的层叠方向(Y方向)上延伸,例如从层叠钢板的一端部到另一端部在层叠方向上延伸。因此,在后压板13的插入孔93中所插入的流路管91能够限制构成层叠钢板(例如外侧层叠钢板71)的多个电磁钢板(例如电磁钢板81、82)的位置偏移。
后压板13的插入孔93横跨多个层叠钢板(例如2个外侧层叠钢板71、72及2个内侧层叠钢板73、74中的任一方)而形成。因此,在后压板13的插入孔93中所插入的流路管91能够限制多个层叠钢板的位置偏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插入孔93的内壁与流路管91的外壁之间夹设有热传递部件,但也可以没有热传递部件。即,插入孔93的内壁和流路管91的外壁也可以通过冷缩配合或热压配合直接紧贴。
[第2实施方式]
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后压板13具有插入孔93作为插入流路管91的插入部,本实施方式的后压板的不同点在于具有插入槽。以下,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后压板的截面图。在图5所示的后压板113上,形成有作为插入部的插入槽193,向插入槽193中插入流路管191。插入槽193形成在后压板113的与吸附面相反侧的面(前端面)、侧面。
流路管191为例如方筒管,在内部具有调温流体的流路。由于调温流体在流路管191的内部流动,因此与在层叠方向上贯穿层叠钢板的贯穿孔成为流路的情况不同,不存在调温流体从电磁钢板彼此之间漏出的情况。此外,调温流体不与后压板113直接接触,因此防止了后压板113腐蚀。
调温流体与后压板113进行热交换,对后压板113进行调温。调温流体可以是冷却水、空气等制冷剂。制冷剂通过冷却后压板113,抑制电磁铁49的线圈48过热。另外,调温流体也可以是温水等热媒。
流路管191插入到后压板113的插入槽193中。流路管191可以通过例如冷缩配合或热压配合来固定于插入槽193。
在冷缩配合中,在通过干冰、液氮等制冷剂冷却并缩小流路管191的基础上,向比流路管191高温(例如室温)的后压板113的插入槽193中插入。之后,当流路管191的温度恢复成室温时,流路管191膨胀,流路管191的外壁被截面矩形状的插入槽193的相互对置的内壁(侧壁)紧固。
在热压配合中,在加热后压板113而扩大后压板113的插入槽193的槽宽的基础上,向插入槽193中插入比后压板113低温(例如室温)的流路管191。之后,当后压板113的温度恢复成室温时,插入槽193的槽宽缩窄,流路管191被截面矩形状的插入槽193的相互对置的内壁紧固。
通过冷缩配合或热压配合,插入槽193的内壁与流路管191的外壁之间的间隙减小,接触热阻减小,因此后压板113的调温效率改善。
在插入槽193的内壁与流路管191的外壁之间可以夹设作为热传递部件的金属片195。金属片195的硬度优选比流路管191的硬度低(柔软)。
在冷缩配合中,将金属片195卷绕在流路管191的外壁上,将金属片195及流路管191插入到后压板13的插入槽193中。在冷缩配合中,在向插入槽193插入前,用制冷剂冷却流路管191及金属片195中的至少任一方。
例如,在向插入槽193插入前用制冷剂仅冷却流路管191的情况下,向插入槽193插入后,流路管91的温度恢复成室温,通过插入槽193的内壁与流路管191的外壁夹持金属片195,进行减薄变形。金属片195的变形可以是弹性变形,也可以是塑性变形。金属片195由比流路管191柔软的金属形成,因此变形为吸收插入槽193的内壁与流路管191的外壁之间的间隙的偏差而填埋间隙,与插入槽193的内壁及流路管191的外壁双方紧贴。
此外,在向插入槽193的插入前用制冷剂仅冷却金属片195而减薄金属片195的厚度的情况下,在向插入槽193插入后,金属片195的温度恢复成室温,金属片195的厚度增厚,通过插入槽193的内壁和流路管191的外壁夹持金属片195。金属片195变形为吸收插入槽193的内壁与流路管191的外壁之间的间隙的偏差而填埋间隙,与插入槽193的内壁及流路管191的外壁双方紧贴。
在热压配合中,将金属片195卷绕在流路管191的外壁上,向加热过的后压板113的插入槽193中插入金属片195及流路管191。之后,当后压板113的温度恢复成室温时,插入槽193的槽宽缩窄,通过插入槽193的内壁和流路管191的外壁夹持金属片195。金属片195变形为吸收插入槽193的内壁与流路管191的外壁之间的间隙的偏差而填埋间隙,与插入槽193的内壁及流路管191的外壁双方紧贴。
这样,无论是冷缩配合还是热压配合,金属片195均变形为吸收插入槽193的内壁与流路管191的外壁之间的间隙的偏差而填埋间隙,与插入槽193的内壁及流路管191的外壁双方紧贴。因此,接触热阻进一步减小,后压板113的调温效率进一步改善。此外,在吸收上述间隙的偏差时,柔软的金属片195选择性地变形,因此硬的流路管191的局部变形被抑制,减少了流路管191的损伤。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热传递部件由金属形成,但具有比空气高的热导率即可,也可以由树脂形成。此外,热传递部件为片状,但也可以是环状。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流路管191通过冷缩配合或热压配合固定于插入槽193,但其固定方法不限定于冷缩配合、热压配合。例如有以下方法等:在插入槽193中插入流路管191,向插入槽191的内壁与流路管191的外壁之间的间隙流入加热的熔融树脂,使熔融树脂冷却固化。此时,在插入槽193的内壁与流路管191的外壁之间存在作为热传递部件的树脂层。树脂层的硬度低于流路管191的硬度。
后压板113的插入槽193在层叠钢板(例如图3所示的外侧层叠钢板71)的层叠方向(Y方向)上延伸,例如从层叠钢板的一端部到另一端部在层叠方向上延伸。因此,在后压板113的插入槽193中所插入的流路管191能够限制构成层叠钢板(例如外侧层叠钢板71)的多个电磁钢板(例如电磁钢板81、82)的位置偏移。
后压板113的插入槽193横跨多个层叠钢板(例如图3所示的2个外侧层叠钢板71、72及2个内侧层叠钢板73、74中的任一方)而形成。因此,在后压板113的插入槽193中所插入的流路管191能够限制多个层叠钢板的位置偏移。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流路管191为一体物,但也可以由形成有流路槽的槽状部件和形成槽状部件的流路槽的面上所固定的盖部件构成。此时,可以在将槽状部件固定于插入槽193之后在槽状部件上固定盖部件,也可以在槽状部件上固定盖部件之后将槽状部件固定于插入槽193。在槽状部件与盖部件之间,可以设置防止调温流体漏出的密封部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入槽193的内壁与流路管191的外壁之间夹设有热传递部件,但也可以没有热传递部件。即,插入槽193的内壁和流路管191的外壁也可以通过冷缩配合或热压配合直接紧贴。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第1及第2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技术方案中所记载的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置换。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的流路管91、191插入在后压板13、113的插入部93、193中,但也可以将本发明适用于吸附板。即,流路管91、191也可以插入在吸附板22的插入部中。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的流路管91、191为圆筒管或方筒管,但也可以是双重管。双重管由内管及外管构成,内管与外管之间的空间成为调温流体的行进路径,内管的内侧空间成为调温流体的返回路径。在双重管的顶端部,以连通行进路径和返回路径的方式设置有盖。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的后压板13、113具有层叠多个电磁钢板而成的层叠钢板,但也可以没有层叠钢板,例如也可以从1个软磁性板削出。此时,不需要防止多个电磁钢板的位置偏移,因此流路管91、191可以不贯穿后压板13、113,例如也可以由上述双重管构成,并在后压板13、113的中途被切断。

Claims (6)

1.一种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第1模块,形成有电磁铁;及第2模块,由上述电磁铁吸附该第2模块,
由上述第1模块和上述第2模块构成产生合模力的合模力产生机构,
在上述第1模块及上述第2模块中的至少一方上所形成的插入部中,插入有使调温流体流动的流路管,上述流路管通过冷缩配合或热压配合固定在上述插入部中,
上述第1模块及上述第2模块中的上述至少一方具有层叠多个电磁钢板而成的层叠钢板,
上述插入部形成在上述层叠钢板上,并在上述层叠钢板的层叠方向上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插入部的内壁与上述流路管的外壁之间夹设有热传递部件。
3.一种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第1模块,形成有电磁铁;及第2模块,由上述电磁铁吸附该第2模块,
由上述第1模块和上述第2模块构成产生合模力的合模力产生机构,
在上述第1模块及上述第2模块中的至少一方上所形成的插入部中,插入有使调温流体流动的流路管,
在上述插入部的内壁与上述流路管的外壁之间夹设有热传递部件,
上述第1模块及上述第2模块中的上述至少一方具有层叠多个电磁钢板而成的层叠钢板,
上述插入部形成在上述层叠钢板上,并在上述层叠钢板的层叠方向上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传递部件的硬度低于上述流路管的硬度。
5.一种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固定部件,安装有定模;
第1可动部件,安装有动模;
第2可动部件,与该第1可动部件一同移动;及
第2固定部件,配设于上述第1可动部件与上述第2可动部件之间,
由上述第2可动部件和上述第2固定部件构成合模力产生机构,在上述第2可动部件及上述第2固定部件中的一方上形成有电磁铁,在另一方上形成有由该电磁铁吸附的吸附部,
在上述第2可动部件及上述第2固定部件中的至少一方上所形成的插入部中,插入有使调温流体流动的流路管,上述流路管通过冷缩配合或热压配合固定在上述插入部中,
上述第2可动部件及上述第2固定部件中的上述至少一方具有层叠多个电磁钢板而成的层叠钢板,
上述插入部形成在上述层叠钢板上,并在上述层叠钢板的层叠方向上延伸。
6.一种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固定部件,安装有定模;
第1可动部件,安装有动模;
第2可动部件,与该第1可动部件一同移动;及
第2固定部件,配设于上述第1可动部件与上述第2可动部件之间,
由上述第2可动部件和上述第2固定部件构成合模力产生机构,在上述第2可动部件及上述第2固定部件中的一方上形成有电磁铁,在另一方上形成有由该电磁铁吸附的吸附部,
在上述第2可动部件及上述第2固定部件中的至少一方上所形成的插入部中,插入有使调温流体流动的流路管,
在上述插入部的内壁与上述流路管的外壁之间夹设有热传递部件,
上述第2可动部件及上述第2固定部件中的上述至少一方具有层叠多个电磁钢板而成的层叠钢板,
上述插入部形成在上述层叠钢板上,并在上述层叠钢板的层叠方向上延伸。
CN201310088171.XA 2012-05-29 2013-03-19 注射成型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482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22351A JP5839482B2 (ja) 2012-05-29 2012-05-29 射出成形機
JP2012-122351 2012-05-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48219A CN103448219A (zh) 2013-12-18
CN103448219B true CN103448219B (zh) 2016-01-20

Family

ID=49731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8817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48219B (zh) 2012-05-29 2013-03-19 注射成型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39482B2 (zh)
CN (1) CN1034482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15274B (zh) * 2014-06-13 2016-06-15 滁州市精华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小部件模具
CN113478733A (zh) * 2021-05-13 2021-10-08 张亮亮 一种注塑成型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3388A (zh) * 2001-07-26 2004-11-03 施托布利技术系统公司 电磁夹紧装置及用于检测和控制电磁夹紧装置工作状态的方法
CN1933958A (zh) * 2004-03-19 2007-03-21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合模装置及合模方法
CN101073910A (zh) * 2006-05-16 2007-11-21 Lg电子株式会社 模具组件
CN101641200A (zh) * 2007-03-29 2010-02-03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合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43045Y2 (zh) * 1981-04-03 1988-11-10
JPS59121815A (ja) * 1982-12-27 1984-07-14 Shin Kobe Electric Mach Co Ltd 樹脂磁石成形用金型
JPH0236255Y2 (zh) * 1985-02-08 1990-10-03
JPS625620A (ja) * 1985-07-02 1987-01-12 Fuji Electric Co Ltd 液冷却形コイルの冷却装置
JPH08278091A (ja) * 1995-04-04 1996-10-22 Fujikura Ltd ヒートパイプ式冷却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WO2005090052A1 (ja) * 2004-03-19 2005-09-29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型締装置及び型厚調整方法
JP4650067B2 (ja) * 2005-04-06 2011-03-1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金型冷却構造の製造方法
JP4531737B2 (ja) * 2006-11-07 2010-08-25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
JP4946455B2 (ja) * 2007-01-23 2012-06-06 マツダ株式会社 成形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3388A (zh) * 2001-07-26 2004-11-03 施托布利技术系统公司 电磁夹紧装置及用于检测和控制电磁夹紧装置工作状态的方法
CN1933958A (zh) * 2004-03-19 2007-03-21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合模装置及合模方法
CN101073910A (zh) * 2006-05-16 2007-11-21 Lg电子株式会社 模具组件
CN101641200A (zh) * 2007-03-29 2010-02-03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合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48219A (zh) 2013-12-18
JP2013244734A (ja) 2013-12-09
JP5839482B2 (ja) 2016-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05941B (zh) 合模装置
CN101977746A (zh) 合模装置
CN103448219B (zh) 注射成型机
CN102990882A (zh) 注射成型机
CN103171107A (zh) 注射成型机
CN102896746B (zh) 注射成型机
JP4790566B2 (ja) 型締装置
CN103358502B (zh) 注射成型机
CN103057074A (zh) 注射成型机
CN103057063A (zh) 注射成型机及注射成型机的模厚调整方法
CN102896749B (zh) 注射成型机
CN103358503A (zh) 注射成型机
CN103057064B (zh) 注射成型机
CN103009544A (zh) 注射成型机
CN103171104B (zh) 注射成型机
CN103286924B (zh) 注射成型机
KR101407804B1 (ko) 사출성형기
JP5694107B2 (ja) 射出成形機
CN103042662B (zh) 注射成型机
CN103660206A (zh) 注射成型机
CN103009547A (zh) 注射成型机
CN102615795A (zh) 成型机
CN103481473A (zh) 注射成型机
JP2013082177A (ja) 射出成形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