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47589A - 钻头结构 - Google Patents

钻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47589A
CN103447589A CN2012104720962A CN201210472096A CN103447589A CN 103447589 A CN103447589 A CN 103447589A CN 2012104720962 A CN2012104720962 A CN 2012104720962A CN 201210472096 A CN201210472096 A CN 201210472096A CN 103447589 A CN103447589 A CN 1034475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p discharge
depth
discharge ditch
drill
degre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7209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47589B (zh
Inventor
邱世峰
简松豪
李振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T GLOB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T GLOB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T GLOBAL Ltd filed Critical TCT GLOBA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4475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75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475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75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27/00Tools for turning or boring machines; Tools of a similar kind in general;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3B27/22Cutting tools with chip-breaking equip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51/00Tools for drilling machines
    • B23B51/02Twist dri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rilling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钻头结构,其钻刃部螺旋设置二切屑排出沟,二切屑排出沟由钻尖端朝向钻柄部呈分离至逐渐结合状态,或二切屑排出沟由钻尖端朝向钻柄部为呈重叠在一起状态,其中二切屑排出沟分别具有一第一深度及一第二深度,且由钻尖端朝向钻柄部方向的第一深度的深度变化率相异于第二深度的深度变化率。此钻头结构具有提升钻孔表现的优点。

Description

钻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钻头结构,特别是一种使二重叠或分离后结合的切屑排出沟由钻尖端朝向钻柄部具有相异深度变化率的钻头结构。
背景技术
印刷电路板的电子线路高密度与高精度的线细化发展,其钻孔加工已大量使用超小直径的钻头,且市场对印刷电路板的高品质、高需求量和快速供应的竞争下,要求钻头达到高精度、高进给速率、良好的孔壁品质及作业中不折断的加工条件,已是普遍的期望和需求;其中为了提升作业效率和降低制造成本,对于在印刷电路板上的贯穿孔钻凿加工,乃是采用复数片重叠印刷电路板进行贯穿孔钻凿加工,因此需使用更长的钻头,且钻头需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快速的排屑功能。
传统钻头的二刀刃大多是沿着钻头轴向环设有呈螺旋状的切屑排出沟,以将刀刃切削的废屑沿着切屑排出沟向外排出,如图1所示为传统一种钻头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形成于钻头结构10的钻刃部12表面的二切屑排出沟14、14’为分离对称设置,在此种钻头结构10中,由于二切屑排出沟14、14’呈交错式螺旋环绕,致使切屑排出沟14、14’的宽度受到限制,影响排屑的顺畅度,进而在钻凿加工过程中导致切屑阻塞于钻刃部12与孔壁之间相互刮擦,影响孔壁品质。
另一方面,钻刃部12上所环设的二螺旋状切屑排出沟14、14’亦造成钻刃部12内部的钻蕊厚度大幅缩减,而导致钻头结构10的整体刚性受到影响,并在高速旋转时加速钻刃部12的磨耗及损伤,产生断针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钻头结构,通过二切屑排出沟的各自深度由钻尖端朝向钻柄部的深度变化率不同,增加钻头结构的切屑排出沟的变化性,提高钻头整体刚性强度,且增加容屑空间及排屑力,进而提升钻孔的精准度以具有较佳的钻孔表现。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钻头结构包含:一钻柄部;以及一钻刃部连接钻柄部,钻刃部螺旋设置一第一切屑排出沟及一第二切屑排出沟,第一切屑排出沟及第二切屑排出沟由一钻尖端朝向钻柄部延伸,且使钻刃部中央形成一钻蕊,其中第一切屑排出沟及第二切屑排出沟分别形成有一第一深度及一第二深度,且由钻尖端朝向钻柄部方向的第一深度的深度变化率相异于第二深度的深度变化率。
该第一切屑排出沟及该第二切屑排出沟在该钻尖端呈分离状态,且随着朝向该钻柄部延伸,该第一切屑排出沟及该第二切屑排出沟逐渐结合。
该第一深度的深度变化率与该第二深度的深度变化率相异的区域位于逐渐结合的该第一切屑排出沟及该第二切屑排出沟。
该第一切屑排出沟具有第一螺旋角度,该第二切屑排出沟具有第二螺旋角度,通过该第一螺旋角度及该第二螺旋角度至少其中之一的改变,该第一切屑排出沟及该第二切屑排出沟逐渐结合。
该第一切屑排出沟及该第二切屑排出沟重叠形成于该钻刃部。
该第一切屑排出沟及该第二切屑排出沟的该重叠的范围逐渐变化。
该第一深度的深度变化率与该第二深度的深度变化率相异的区域位于该重叠的范围逐渐变化的该第一切屑排出沟及该第二切屑排出沟。
该第一切屑排出沟具有第一螺旋角度,该第二切屑排出沟具有第二螺旋角度,通过该第一螺旋角度及该第二螺旋角度至少其中之一的改变,该第一切屑排出沟及该第二切屑排出沟的该重叠的范围逐渐变化。
该钻蕊由该钻尖端朝该钻柄部渐扩形成一斜锥面,且该第一深度和/或该第二深度朝该钻柄部方向逐渐变小。
该第一深度的深度变化是沿着该钻蕊的斜锥面变化,由该钻尖端朝向该钻柄部方向的该第二深度的深度变化率大于该第一深度的深度变化率。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由于二切屑排出沟各自深度由钻尖端朝向钻柄部的深度变化率不同,增加钻头结构的切屑排出沟的变化性,提高钻头整体刚性强度,且增加容屑空间及排屑力,进而提升钻孔的精准度以具有较佳的钻孔表现。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传统一种钻头结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钻头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钻头结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0          钻头结构
12          钻刃部
14、14’    切屑排出沟
20          钻头结构
22          钻柄部
24          钻刃部
26          钻尖端
28          切削刃
30          横刃
32          第一切屑排出沟
34          第二切屑排出沟
36          钻蕊
H           第一深度
h           第二深度
具体实施方式
图2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钻头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钻头结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钻头结构20包含一钻柄部22及一钻刃部24连接钻柄部22,钻刃部24由钻尖端26向后斜向研磨有二对称的切削刃28,且各切削刃28顺着钻刃部24朝向钻柄部22延伸旋绕以形成横刃30及二螺旋的切屑排出沟,且使钻刃部24中央形成一钻蕊36,二切屑排出沟分别为第一切屑排出沟32及第二切屑排出沟34,如图3所示,第一切屑排出沟32及第二切屑排出沟34在钻尖端26及钻刃部24前段部分呈一分离对称状态,且随着朝向钻柄部22延伸,第一切屑排出沟32及第二切屑排出沟34逐渐结合;其中,二逐渐结合的第一切屑排出沟32及第二切屑排出沟34分别具有第一深度H及第二深度h,且由钻尖端26朝向钻柄部22方向的部分第一切屑排出沟32的第一深度H的深度变化率及部分第二切屑排出沟34的第二深度h的深度变化率相异。
接续上述说明,设于钻刃部24中央的钻蕊36呈圆锥状,其由钻尖端26朝向钻柄部22渐扩形成一斜锥面,藉以增加钻刃部24的刚性强度。在本发明中,通过改变第一切屑排出沟32的第一螺旋角度及第二切屑排出沟34的第二螺旋角度,使第一切屑排出沟32及第二切屑排出沟34于钻刃部24前段维持对称双沟状态,而于钻刃部24后段逐渐相交连通为一沟;在一实施例中,使第二切屑排出沟34的第二螺旋角度具有两段式或多段式螺旋角度,且二段式或多段式螺旋倾角的变换位置不受限于钻尖端26至钻刃部24尾端的任一位置,通过任意调整第二切屑排出沟34的形状进而与第一切屑排出沟32相交连通为一沟。在另一实施例中,亦可同时在钻刃部24的任意位置调整第一切屑排出沟32及第二切屑排出沟34的螺旋角度与形状,使钻刃部24由对称双沟合并为单一切屑排出沟。
其中,相交连通为一沟的第一切屑排出沟32及第二切屑排出沟34并不限定为彼此重叠,其可为相邻并列状态,请继续参阅图3所示,相邻并列的第一切屑排出沟32及第二切屑排出沟34所各自具有的第一深度H及第二深度h不同,在此实施例中,第一深度H大于第二深度h,惟不限于此。在一实施例中,使第一切屑排出沟32的第一深度H及第二切屑排出沟34的第二深度h朝钻柄部22方向逐渐减少,其中第一深度H的深度变化是沿着钻蕊36的斜锥面变化,而第二深度h的深度变化率大于第一深度H的深度变化率。
在本发明中,并不限定为第一深度与第二深度的深度变化率相异的区域位于逐渐结合的第一切屑排出沟及第二切屑排出沟;在另一实施例中,使由钻尖端至钻刃部末端的第一切屑排出沟及第二切屑排出沟重叠在一起,通过改变第一切屑排出沟的第一螺旋角度及第二切屑排出沟的第二螺旋角度,使第一切屑排出沟及第二切屑排出沟重叠,重叠部分可相同、相异或重叠范围逐渐变化,其中第一深度的深度变化率与第二深度的深度变化率相异的区域可位于重叠范围逐渐变化的第一切屑排出沟及第二切屑排出沟。
在本发明中,通过二切屑排出沟各自深度由钻尖端朝向钻柄部的深度变化率不同,增加钻头结构的切屑排出沟的变化性,提高钻头整体刚性强度,且增加容屑空间及排屑力,进而提升钻孔的精准度以具有较佳的钻孔表现。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使熟习此项技艺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当不能以之限定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即大凡依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均等变化或修饰,仍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钻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钻头结构包含:
一钻柄部;以及
一钻刃部,连接该钻柄部,该钻刃部螺旋设置一第一切屑排出沟及一第二切屑排出沟,该第一切屑排出沟及该第二切屑排出沟由一钻尖端朝向该钻柄部延伸,且该钻刃部中央形成一钻蕊,其中该第一切屑排出沟形成第一深度,该第二切屑排出沟形成第二深度,且由该钻尖端朝向该钻柄部方向的该第一深度的深度变化率相异于该第二深度的深度变化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切屑排出沟及该第二切屑排出沟在该钻尖端呈分离状态,且随着朝向该钻柄部延伸,该第一切屑排出沟及该第二切屑排出沟逐渐结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钻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深度的深度变化率与该第二深度的深度变化率相异的区域位于逐渐结合的该第一切屑排出沟及该第二切屑排出沟。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钻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切屑排出沟具有第一螺旋角度,该第二切屑排出沟具有第二螺旋角度,通过该第一螺旋角度及该第二螺旋角度至少其中之一的改变,该第一切屑排出沟及该第二切屑排出沟逐渐结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切屑排出沟及该第二切屑排出沟重叠形成于该钻刃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钻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切屑排出沟及该第二切屑排出沟的该重叠的范围逐渐变化。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钻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深度的深度变化率与该第二深度的深度变化率相异的区域位于该重叠的范围逐渐变化的该第一切屑排出沟及该第二切屑排出沟。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钻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切屑排出沟具有第一螺旋角度,该第二切屑排出沟具有第二螺旋角度,通过该第一螺旋角度及该第二螺旋角度至少其中之一的改变,该第一切屑排出沟及该第二切屑排出沟的该重叠的范围逐渐变化。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钻蕊由该钻尖端朝该钻柄部渐扩形成一斜锥面,且该第一深度和/或该第二深度朝该钻柄部方向逐渐变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钻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深度的深度变化是沿着该钻蕊的斜锥面变化,由该钻尖端朝向该钻柄部方向的该第二深度的深度变化率大于该第一深度的深度变化率。
CN201210472096.2A 2012-05-31 2012-11-20 钻头结构 Active CN1034475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19540A TWI523714B (zh) 2012-05-31 2012-05-31 鑽頭結構
TW101119540 2012-05-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47589A true CN103447589A (zh) 2013-12-18
CN103447589B CN103447589B (zh) 2015-11-04

Family

ID=4868311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616755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030977U (zh) 2012-05-31 2012-11-20 钻头结构
CN201210472096.2A Active CN103447589B (zh) 2012-05-31 2012-11-20 钻头结构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616755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030977U (zh) 2012-05-31 2012-11-20 钻头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2) JP3182362U (zh)
KR (1) KR101493596B1 (zh)
CN (2) CN203030977U (zh)
TW (1) TWI5237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23714B (zh) * 2012-05-31 2016-03-01 創國興業有限公司 鑽頭結構
CN107775059A (zh) * 2017-11-28 2018-03-09 宝鸡文理学院 用于深孔加工的麻花钻头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9239U (zh) * 1988-12-09 1989-06-14 江西量具刃具厂 复合深孔钻
JP2006102870A (ja) * 2004-10-05 2006-04-20 Mitsubishi Materials Kobe Tools Corp ドリル
KR20110048362A (ko) * 2009-11-02 2011-05-11 주식회사 와이지-원 절삭 공구
CN102476209A (zh) * 2010-11-22 2012-05-30 佑能工具株式会社 钻孔工具
CN202591685U (zh) * 2012-05-08 2012-12-12 百利精密刀具(南昌)有限公司 钻针新型结构
CN203030977U (zh) * 2012-05-31 2013-07-03 创国兴业有限公司 钻头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5005982A1 (de) * 2005-02-09 2006-08-17 Günther & Co GmbH Tieflochbohre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9239U (zh) * 1988-12-09 1989-06-14 江西量具刃具厂 复合深孔钻
JP2006102870A (ja) * 2004-10-05 2006-04-20 Mitsubishi Materials Kobe Tools Corp ドリル
KR20110048362A (ko) * 2009-11-02 2011-05-11 주식회사 와이지-원 절삭 공구
CN102476209A (zh) * 2010-11-22 2012-05-30 佑能工具株式会社 钻孔工具
CN202591685U (zh) * 2012-05-08 2012-12-12 百利精密刀具(南昌)有限公司 钻针新型结构
CN203030977U (zh) * 2012-05-31 2013-07-03 创国兴业有限公司 钻头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7880A (zh) 2013-12-01
TWI523714B (zh) 2016-03-01
CN203030977U (zh) 2013-07-03
CN103447589B (zh) 2015-11-04
KR101493596B1 (ko) 2015-02-13
KR20130135081A (ko) 2013-12-10
JP2013248725A (ja) 2013-12-12
JP3182362U (ja) 2013-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1116540A1 (zh) 一种微型钻头及加工此微型钻头的方法
US10518336B2 (en) Dril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achined product using the same
JP2016534889A (ja) マイクロドリル
TWI617379B (zh) 鑽頭結構
CN103447589B (zh) 钻头结构
TW201813744A (zh) 單刃微型鑽頭
KR200470572Y1 (ko) 드릴 비트 칩 방출 장치
CN204934687U (zh) 钻头结构
JP2012148384A (ja) ドリルビット構造
CN202591685U (zh) 钻针新型结构
CN204053023U (zh) 钻头结构
TWM548042U (zh) 單刃微型鑽頭
CN208961067U (zh) 一种高强度长短沟槽刀
CN203109307U (zh) 钻头结构
CN102357664A (zh) 一种微型钻头及其制造方法
JP3203522U (ja) ドリル構造
CN101176930B (zh) 一种用于pcb板钻孔的微型钻头
CN209110249U (zh) 硬质合金成型槽钻头
CN202447723U (zh) 具有重复切沟的钻针结构
CN102554321A (zh) 钻针结构
CN202356675U (zh) 单刃钻针结构
CN204893046U (zh) 微型钻头的结构改良
CN217749486U (zh) 一种螺旋钻头
CN202591687U (zh) 钻针新型结构
JP3173703U (ja) ドリルビット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