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43841B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443841B CN103443841B CN201280013090.7A CN201280013090A CN103443841B CN 103443841 B CN103443841 B CN 103443841B CN 201280013090 A CN201280013090 A CN 201280013090A CN 103443841 B CN103443841 B CN 10344384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substrate
- neighboring area
- display
- spacer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7—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3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parallax barriers
- G02B30/31—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parallax barriers involving active parallax barr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0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 H04N13/31—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using parallax barri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5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 G02F2201/503—Arrangements improving the resistance to shock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0)具备:液晶面板(11),其具有能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AA)和位于显示区域(AA)的周边的显示周边区域(ASA);视差屏障(12),其具有能利用视差来分离在液晶面板(11)中显示的图像的分离区域(SA)和位于分离区域(SA)的周边的分离周边区域(SSA),在分离周边区域(SSA)和液晶面板(11)的显示周边区域(ASA)之间设有间隙(C)的状态下与液晶面板(11)贴合;以及间隔构件(30),其配置于间隙(C),限制液晶面板(11)的显示周边区域(ASA)和视差屏障(12)的分离周边区域(SSA)之间的距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便携电话、智能电话、PDA等便携型信息终端装置、计算机、电视接收装置等电子设备中,使用了具备液晶面板等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在这种显示装置中已知具备被称为“视差屏障”的显示立体图像的功能的装置,上述“视差屏障”利用了根据左右双眼的视觉的差异、所谓双眼视差来感知立体图像的人眼的特性。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显示立体图像的功能的显示装置的一例。该显示装置为如下构成:显示面板和视差屏障在俯视时与图像的显示区域重叠的区域中由粘接剂固定、贴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4-2799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的显示装置为如下构成:在俯视时,在与图像的显示区域不重叠的区域(与位于图像的显示区域的周边的区域重叠的区域)中在显示面板和视差屏障之间设有间隙的状态下,两者被贴合。因此,在由于冲击等而对视差屏障或显示面板中的位于图像的显示区域的周边的区域产生了朝向上述间隙侧的应力的情况下,有时视差屏障或显示面板向间隙侧较大地挠曲。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由于视差屏障或显示面板较大地挠曲,而导致视差屏障或显示面板破损。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将显示面板和视差屏障之间贴合而成的显示装置中防止或抑制冲击等的应力导致显示面板或视差屏障裂开的技术。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其具备:显示面板,其具有能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和位于上述显示区域的周边的显示周边区域;视差屏障,其具有能利用视差来分离在上述显示面板中显示的图像的分离区域和位于上述分离区域的周边的分离周边区域,在上述分离周边区域和上述显示面板的上述显示周边区域之间设有间隙的状态下与上述显示面板贴合;以及间隔构件,其配置于上述间隙,限制上述显示面板的上述显示周边区域和上述视差屏障的上述分离周边区域之间的距离。
根据上述显示装置,即使在对显示面板的显示周边区域或视差屏障的分离周边区域产生了朝向两者之间的间隙侧的应力的情况下,也会由于显示面板或视差屏障与间隔构件抵接而防止或抑制显示面板或视差屏障进一步挠曲,因此能够防止或抑制显示面板或视差屏障裂开而破损。即,在将显示面板和视差屏障之间贴合而成的显示装置中,能够防止或抑制冲击等的应力导致显示面板或视差屏障裂开。
可以是,上述间隔构件粘贴到上述显示面板的上述显示周边区域中的向上述间隙侧露出的面。
根据该构成,能够防止或抑制间隔构件位置偏移。
可以是,上述间隔构件粘贴到上述视差屏障的上述分离周边区域中的向上述间隙侧露出的面。
根据该构成,能够防止或抑制间隔构件位置偏移。
可以是,上述间隔构件由双面胶带粘贴到上述显示面板或上述视差屏障的向上述间隙侧露出的面。
双面胶带的厚度能够容易地调整。因此,在上述构成中,能够利用间隔构件和双面胶带有效地限制显示面板的显示周边区域和视差屏障的分离周边区域之间的距离。
可以是,上述间隔构件由多个材料形成,该材料中的至少1个由弹性体形成。
根据该构成,在一方侧产生了朝向内侧(间隙侧)的应力的情况下,该应力被弹性体吸收,因此能够防止或抑制对该一方侧的构件施加过度的负荷。
可以是,上述间隔构件具有:相对面,其与上述显示面板的上述显示周边区域和上述视差屏障的上述分离周边区域中的任一个设置规定的距离而相对;以及多个凸部,其设于该相对面。
根据该构成,能够利用多个凸部使施加到间隔构件的应力分散。
可以是,上述凸部为球面状。
根据该构成,能够利用多个凸部有效地使施加到间隔构件的应力分散。
可以是,上述显示面板具有阵列基板和彩色滤光片基板,上述阵列基板和上述彩色滤光片基板在之间隔着液晶层而层叠,上述视差屏障具有层叠的第1基板和第2基板,上述间隙设于上述阵列基板的上述显示周边区域和上述第1基板的上述分离周边区域,上述间隔构件的厚度小于等于上述阵列基板的上述显示区域和上述第1基板的上述分离区域之间的距离。
在阵列基板的显示周边区域和第1基板的分离周边区域之间配置有间隔构件的情况下,如果间隔构件的厚度比阵列基板的显示区域和第1基板的分离区域之间的距离大,则间隔构件分别抵接到阵列基板的显示周边区域和第1基板的分离周边区域而将两者顶起,对两者产生朝向与间隙侧相反的一侧(外侧)的应力。在这种情况下,阵列基板的显示周边区域和第1基板的分离周边区域分别向外侧挠曲,因此有可能由于冲击等导致两者中的任一个或两者破损。根据上述构成,不会对阵列基板的显示周边区域和第1基板的分离周边区域产生这种朝向外侧的应力,因此能够防止或抑制间隔构件导致阵列基板、第1基板破损。
可以是,从显示面侧起按顺序层叠有上述第2基板、上述第1基板、上述彩色滤光片基板以及上述阵列基板,上述彩色滤光片基板的上述显示区域和上述第1基板的上述分离区域贴合。
根据该构成,能够实现从显示面侧起按顺序层叠了视差屏障和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可以是,在上述阵列基板的上述显示周边区域设有第1指标部,在上述第1基板的上述分离周边区域设有第2指标部,上述彩色滤光片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以俯视时上述第1指标部和上述第2指标部重叠的位置关系贴合,上述间隔构件以俯视时与上述第1指标部和上述第2指标部不重叠的位置关系配置。
根据该构成,能够不覆盖显示面板和视差屏障的定位所需的第1指标部和第2指标部地配置间隔构件,因此能够实现显示面板和视差屏障根据第1指标部和第2指标部以规定的位置定位、贴合的构成。
可以是,上述显示面板的上述显示周边区域的外端部连接着第1挠性基板,上述视差屏障的上述分离周边区域的外端部连接着第2挠性基板,上述间隔构件以俯视时其一部分与上述第1挠性基板重叠的位置关系配置。
根据该构成,能够实现显示面板和视差屏障分别连接着第1挠性基板和第2挠性基板的构成,并且能够在间隙处配置间隔构件时使第1挠性基板不会成为障碍。
可以是,上述间隔构件在俯视时与上述第1挠性基板重叠的上述一部分的厚度比不重叠的部位的厚度小。
根据该构成,能够使与第1挠性基板重叠的间隔构件的一部分的厚度相对于其它部位的厚度不会过厚。由此,能够在上述一部分中利用间隔构件的厚度防止或抑制对阵列基板和第1基板产生朝向与间隙侧相反的一侧(外侧)的应力。
可以是,在上述阵列基板的向上述间隙侧露出的面中设有IC芯片,上述间隔构件以俯视时与上述IC芯片不重叠的位置关系配置。
根据该构成,能够实现在显示面板中设有IC芯片的构成,并且能够在间隙处配置间隔构件时使IC芯片不会成为障碍。
发明效果
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能够在将显示面板和视差屏障之间贴合而成的显示装置中防止或抑制冲击等的应力导致基板裂开。
附图说明
图1表示将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0的概要构成示出的截面图。
图2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的俯视图。
图3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的沿着长边方向的截面图。
图4表示连接着面板用挠性基板21a的状态的液晶面板11的俯视图。
图5表示图4中的V-V截面的截面图。
图6表示将构成液晶面板11的阵列基板11a中的像素电极17和各配线18、19的排列示出的俯视图。
图7表示将构成液晶面板11的CF基板11b中的着色部PX的排列示出的俯视图。
图8表示连接着屏障用挠性基板21b的状态的视差屏障12的俯视图。
图9表示将构成视差屏障12的第1基板12a中的透明电极部的排列(第1电极和第2电极)示出的俯视图。
图10表示将构成视差屏障12的第2基板12b中的透明电极部的排列(第3电极和第4电极)示出的俯视图。
图11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10的沿着长边方向的截面图。
图12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210的沿着长边方向的截面图。
图13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310的沿着长边方向的截面图。
图14表示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410的沿着长边方向的截面图。
图15表示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510的沿着长边方向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1。在本实施方式中,示例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一例)10。此外,在各附图的一部分中示出X轴、Y轴以及Z轴,各轴方向绘制为各附图所示的方向。另外,将图2和图3所示的上侧设为表侧,将上述图下侧设为里侧。
如图1和图2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作为整体,俯视时形成长方形,并且以人像方式(纵置)或风景方式(横置)中的任一个姿势使用,具备:液晶面板(显示面板的一例)11,其显示图像;视差屏障12,其能使观察者将在液晶面板11的显示面中显示的图像观察为立体图像(3D图像、三维图像);以及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的一例)13,其是朝向液晶面板11和视差屏障12照射光的外部光源。
视差屏障12以层叠于液晶面板11的表侧(显示面侧、光出射侧)的方式配置,并且隔着粘接剂层GL实现一体化。而且,液晶显示装置10具备:外框14,其保持被一体化的液晶面板11和视差屏障12;以及框体15,其安装有外框14,并且收纳液晶面板11和背光源装置13。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0用于便携型信息终端(包括电子书、PDF等)、便携电话(包括智能电话等)、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便携型游戏机等各种电子设备(未图示)。因此,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液晶面板11的画面尺寸例如为3.4英寸等几英寸~十几英寸程度,一般是分类为小型或中小型的大小。
首先,简单地说明背光源装置13。背光源装置13为所谓的边光型(侧光型),具备:光源;大致箱型的底座,其在表侧(液晶面板11侧、光出射侧)开口并且收纳光源;导光构件,光源与该导光构件的端部相对状地配置,并且该导光构件对来自光源的光进行引导使其朝向底座的开口部出射;以及光学构件,其以覆盖底座的开口部的方式配置。从光源发出的光入射到导光构件的端部后在导光构件内传播并朝向底座的开口部出射后,被光学构件变换为面内的亮度分布均匀的面状光,然后照射到液晶面板11。并且,通过液晶面板11所具有的TFT16的驱动,在显示面的面内有选择地控制光在液晶面板11的透射率,由此能够在显示面中显示规定的图像。此外,关于光源、底座、导光构件以及光学构件,省略详细的图示。
接着,说明液晶面板11。如图3和图4所示,液晶面板11具备:形成长方形的一对透明(具有透光性)的由玻璃制成的基板11a、11b;以及介于两基板11a、11b之间、包括作为光学特性随着施加电场而发生变化的物质的液晶分子的液晶层(未图示),两基板11a、11b在维持了液晶层的厚度程度的间隙的状态下由未图示的密封剂贴合。如图4所示,该液晶面板11具有: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AA(在图4中用单点划线包围的部分);以及形成大致框状、位于显示区域AA的周边并且不显示图像的显示周边区域ASA。此外,如图3所示,在两基板11a、11b的外表面侧分别贴合有偏振板11c和11d,两基板11a、11b的大小(面积)为与显示区域AA大致相同的程度。表里一体的偏振板11c、11d中的、表侧(视差屏障12侧)的偏振板11d的朝向表侧的外表面、即与视差屏障12相对的面的大致整个区域设有已述的固定层GL。
两基板11a、11b中的表侧(正面侧)为CF基板11b,里侧(背面侧)为阵列基板11a。如图5所示,在阵列基板11b中的内面侧(液晶层侧、与CF基板11a相对的一面侧),作为开关元件的TFT(ThinFilm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16和像素电极17并排地设置有多个,并且形成格子状的栅极配线18和源极配线19以包围在这些TFT16和像素电极17的周围的方式配设。栅极配线18和源极配线19均包括作为具有导电性的遮光性材料(具有遮光性的金属材料)的铜。栅极配线18和源极配线19分别与TFT16的栅极电极和源极电极连接,像素电极17与TFT16的漏极电极连接。
在阵列基板11a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形成有从栅极配线18和源极配线19引绕的端子部(未图示),如图4所示,该端子部连接着面板用挠性基板21a的一端侧。面板用挠性基板21a经由未图示的各向异性导电膜(ACF:AnisotropicConductiveFilm)压接连接到端子部。该面板用挠性基板12的另一端侧与未图示的控制基板连接,由此,能将从控制基板提供的图像信号传递到液晶面板11的各配线18、19。另外,在阵列基板11a的连接着面板用挠性基板21a的一端部还设有用于驱动控制液晶的IC芯片34。IC芯片34以COG(ChipOnGlass:玻璃上芯片)方式安装到阵列基板11a。此外,这些端子部、面板用挠性基板21a以及IC芯片34均配置在已述的显示周边区域ASA。另外,像素电极17包括ITO(IndiumtinOxide:铟锡氧化物)或ZnO(ZincOxide:氧化锌)这样的透明电极。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在CF基板11b的内面侧(液晶层侧、与阵列基板11a相对的一面侧),在俯视时与阵列基板11a侧的各像素电极17重叠的位置并排地设有多个彩色滤光片。彩色滤光片配置为呈R(红色)、G(绿色)、B(蓝色)的各着色部22沿着X轴方向交替地并排。着色部22俯视时形成长方形,并且其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与基板11a、11b的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一致,在CF基板11a上,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矩阵状地并列配置有多个。在构成彩色滤光片的各着色部22之间形成有用于防止混色的形成格子状的遮光部(黑矩阵)23。遮光部23配置为俯视时相对于阵列基板11a侧的栅极配线18和源极配线19重叠。在该液晶面板11中,作为显示单位的1个像素PX包括R、G、B三色的着色部22和与其对应的3个像素电极17的组,该像素PX沿着两基板11a、11b的主板面、即沿着显示面(X轴方向和Y轴方向)矩阵状地并列配置有多个。在各着色部22和遮光部23的表面设有与阵列基板11a侧的像素电极17相对的相对电极(未图示)。如图4所示,该CF基板11b的长边尺寸比阵列基板11a的长边尺寸小,并且以使长边方向的两端部中的与端子部和面板用挠性基板21a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对齐的状态贴合到阵列基板11a。另外,在两基板11a、11b的内面侧分别形成有用于使液晶层所包含的液晶分子取向的取向膜(未图示)。
接着,说明视差屏障12。如图3和图7所示,视差屏障具备:形成长方形的一对透明(具有透光性)的由玻璃制成的基板12a、12b;以及介于两基板12a、12b之间,包括作为光学特性随着施加电场而发生变化的物质的液晶分子的液晶层(未图示),两基板12a、12b在维持了液晶层的厚度程度的间隙的状态下由未图示的密封剂贴合,成为所谓的液晶面板。视差屏障12具有与液晶面板11大致相同的画面尺寸,并且以与液晶面板11并行的姿势由固定层GL贴合。并且,视差屏障12具有:分离区域SA(在图8中用单点划线包围的部分),其与液晶面板11的显示区域AA重叠,并且能利用视差来分离在液晶面板11中显示的图像;以及分离周边区域SSA,其形成大致框状并位于分离区域SA的周边。
在表里一对的基板12a、12b中的、里侧(液晶面板11侧)的第1基板12a的朝向里侧的外表面、即在与液晶面板11相对的面中,已述的固定层GL设置在与分离区域SA大致相同的范围内,此处为固定层GL的形成面。此外,在配置于表侧的第2基板12b的外表面侧粘贴有偏振板12c。并且,该视差屏障12能通过与施加到液晶层的电压相应地控制液晶分子的配光状态以及光透射率,来形成屏障部(未图示),由此能够利用视差来分离由液晶面板11的像素显示的图像而使观察者将其观察为立体图像。即,可以说该视差屏障12是开关液晶面板,上述开关液晶面板能通过主动地控制液晶层的光透射率,在液晶面板11的显示面中切换平面图像(2D图像、二维图像)和立体图像(3D图像、三维图像)来显示。
如图9所示,在构成视差屏障12的里侧的第1基板12a的内面侧(液晶层侧、与第2基板12b相对的一面侧)并列设有多个透明电极部24,上述透明电极部24包括作为具有导电性的透光性材料(大致透明的金属材料)的ITO。透明电极部24形成沿着第1基板12a的长边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大致恒定宽度的条状(带状),并且在第1基板12a的短边方向(X轴方向)空出规定的间隔而并列配置有多个。透明电极部24分为2组,构成后述的第1电极E1的组和构成第2电极E2的组交替地并排。具体地,将沿着X轴方向并列的多个透明电极部24中的、例如第奇数个透明电极部24的一端侧相互连接,从而构成形成梳齿状的第1电极E1,而将第偶数个透明电极部24的另一端侧相互连接,从而以与第1电极E1啮合的方式构成形成梳齿状的第2电极E2。
在第1基板12a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形成有从第1电极E1和第2电极E2(透明电极部24)引绕的端子部(未图示),该端子部连接着屏障用挠性基板21b的一端侧。屏障用挠性基板21b经由未图示的各向异性导电膜压接连接到端子部。该屏障用挠性基板21b的另一端侧与未图示的控制基板连接,由此,能将从控制基板提供的屏障驱动信号传递到第1电极E1和第2电极E2。此外,如图8所示,这些端子部和屏障用挠性基板21b配置在视差屏障12中的分离周边区域SSA。
而如图10所示,在构成视差屏障12的表侧的第2基板12b的内面侧(液晶层侧、与第1基板12a相对的一面侧),与第1基板12a侧同样地并列设有多个包括ITO的透明电极部27。透明电极部27形成沿着第2基板12b的短边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大致恒定宽度的条状(带状),并且在第2基板12b的长边方向(Y轴方向)空出规定的间隔而并列配置有多个。即,第2基板12b所具有的透明电极部27设为:其延伸方向和并列方向与第1基板12a所具有的透明电极部24的延伸方向和并列方向(参照图9)分别正交。
第2基板12b所具有的透明电极部27分为2组,构成后述的第3电极E3的组和构成第4电极E4的组交替地并排。具体地,将沿着Y轴方向并列的多个透明电极部27中的、例如第奇数个透明电极部27的一端侧相互连接,从而构成形成梳齿状的第3电极E3,而将第偶数个透明电极部27的另一端侧相互连接,从而以与第3电极E3啮合的方式构成形成梳齿状的第4电极E4。设于该第2基板12b的第3电极E3和第4电极E4(透明电极部27)通过以贯通液晶层并且将两基板12a、12b之间连接的方式配置的导电柱部(未图示)与第1基板12a侧的端子部电连接,并且能从该处提供屏障驱动信号。另外,如图8所示,该第2基板12b的长边尺寸比第1基板12a的长边尺寸小,并且以使长边方向的两端部中的与端子部和屏障用挠性基板21b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对齐的状态贴合到第1基板12a。
此外,在用固定层GL将具有上述构成的液晶面板11和视差屏障12贴合时,要求将液晶面板11和视差屏障12在沿着显示面的方向(X轴方向和Y轴方向)准确地对位。这是因为,如果液晶面板11和视差屏障12在X轴方向或Y轴方向以位置偏移的状态被贴合,则有可能所谓串扰(重影)的问题明显化,显著地损害显示质量。
因此如图4、图8以及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面板11和视差屏障12中分别设有第1指标部32a和第2指标部32b,上述第1指标部32a和第2指标部32b为用于将液晶面板11和视差屏障12在沿着显示面的方向对位的指标。其中,如图4所示,第1指标部32a配置在构成液晶面板11的阵列基板11a的显示周边区域ASA,并且以夹着间隔构件30的方式设有一对,俯视时均为大致圆环状。一对第1指标部32a在X轴方向为对称配置。第1指标部32a包括作为具有导电性的遮光性材料的铜、即包括与设于阵列基板11a的栅极配线18和源极配线19相同的材料。由此,在液晶面板11的制造工序中的、在阵列基板11a中将栅极配线18或源极配线19图案化的工序中,能够与栅极配线18或源极配线19同时将第1指标部32a图案化,因而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
另一方面,如图8和图9所示,第2指标部32b配置在构成视差屏障12的第1基板12a的分离周边区域SSA,并且以夹着屏障用挠性基板的连接部的方式设有一对,俯视时均为正方形。一对第2指标部32b在X轴方向为对称配置。就第2指标部32b而言,在将导电电极部24图案化的工序中,能与透明电极部24同时将第2指标部32b图案化,因而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
接着,说明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配置在液晶面板11和视差屏障12之间的间隔构件30的构成。如图3所示,在液晶面板11和视差屏障12之间设有间隙C。详细地,间隙C设置在液晶面板11的阵列基板11a中的显示周边区域ASA和视差屏障12的第1基板12a中的分离周边区域SSA之间。因此,间隙C的宽度与以下厚度之和相等:未图示的阵列基板11a和CF基板11b之间的液晶层的厚度;CF基板11b的厚度;粘贴在CF基板11b的表侧的偏振板11d的厚度;以及固定层GL的厚度。
在此,如果在已述的间隙C处什么也不配置,则在冲击等导致对视差屏障12的第1基板12a中的分离周边区域SSA的表侧的面产生了朝向间隙C侧的应力时,有可能第1基板12a中的分离周边区域SSA的板面向间隙C侧较大地挠曲而使第1基板12a破损。另外,在冲击等导致对液晶面板11的阵列基板11a中的显示周边区域ASA的里侧的面产生了朝向间隙C侧的应力时,有可能阵列基板11a中的分离周边区域SSA的板面向间隙C侧较大地挠曲而使阵列基板11a破损。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中,在间隙C处配置有限制液晶面板11的显示周边区域ASA和视差屏障12的分离周边区域SSA之间的距离的间隔构件30。间隔构件30作为整体形成厚度均匀的大致长方体状,其表侧的面与视差屏障12的第1基板12a平行,并且与第1基板12a的分离周边区域SSA中的向间隙C侧露出的面12a1抵接,其里侧的面与液晶面板11的阵列基板11a平行,并且与阵列基板11a的显示周边区域ASA中的向间隙C侧露出的面11a1抵接。此外,构成间隔构件30的材料没有限定。通过在间隙C处配置这种间隔构件30,第1基板12a和阵列基板11a之间的距离被间隔构件30限制,因此成为如下构成:即使在对两基板12a、11a产生了朝向间隙C侧的应力的情况下,也会防止或抑制两基板11a、12a较大地挠曲。其结果是,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中,防止了第1基板12a(视差屏障12)、阵列基板11a(液晶面板11)破损。
另外,间隔构件30设置在俯视时与IC芯片34不重叠的位置。具体地,如图4所示,间隔构件30在俯视时为如下形状:避开设有IC芯片34的部位,并且在阵列基板11a的短边方向(X轴方向)矩形地延伸。
另一方面,与阵列基板11a的一端侧连接的面板用挠性基板21a以俯视时与间隔构件30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具体地,为如下构成:面板用挠性基板21a在与阵列基板11a的连接部位与间隔构件30的一部分重叠,在阵列基板11a的表侧载置有间隔构件30。即,如图5的截面图所示,间隔构件30中的与面板用挠性基板21a重叠的部位的厚度与其它部位的厚度相比仅小了面板用挠性基板21a的厚度的量。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中,即使在对液晶面板11的显示周边区域ASA或视差屏障12的分离周边区域SSA产生了朝向两者之间的间隙C侧的应力的情况下,也会防止或抑制由于液晶面板11或视差屏障12与间隔构件30抵接而液晶面板11或视差屏障12进一步挠曲,因此能够防止或抑制液晶面板11或视差屏障12裂开而破损。即,在将液晶面板11和视差屏障12之间贴合而成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中,能够防止或抑制冲击等的应力导致显示面板11或视差屏障12裂开。
在此,也能通过用树脂等填充视差屏障12和液晶面板11之间的间隙C,来实现防止视差屏障12或液晶面板11的破损的构成,但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设定树脂的固化条件等复杂的条件。而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中,能够通过在间隙C处配置间隔构件来防止视差屏障12或液晶面板11的破损,因此不需要设定如上所述的复杂的条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中,从显示面侧起按顺序层叠有第2基板12b、第1基板12a、彩色滤光片基板11b以及阵列基板11a,彩色滤光片基板11b的显示区域AA和第1基板12a的分离区域SA贴合。因此,实现了从显示面侧起按顺序层叠有视差屏障12和液晶面板11的液晶显示装置1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中,在阵列基板11a的显示周边区域ASA中设有第1指标部32a。另外,在第1基板12a的分离周边区域SSA中设有第2指标部32b。并且,彩色滤光片基板11b和第2基板12b以俯视时第1指标部32a和第2指标部32b重叠的位置关系贴合。而且,间隔构件30以俯视时与第1指标部32a和第2指标部32b不重叠的位置关系配置。因此,能够不覆盖显示面板11和视差屏障12的定位所需的第1指标部32a和第2指标部32b地配置间隔构件30,能够实现显示面板11和视差屏障12由第1指标部32a和第2指标部32b以规定的位置定位、贴合的构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中,液晶面板11的显示周边区域ASA的外端部连接着面板用挠性基板21a,视差屏障12的分离周边区域SSA的外端部连接着屏障用挠性基板21b。并且,间隔构件30以俯视时其一部分与面板用挠性基板21a重叠的位置关系配置。因此,能够实现液晶面板11和视差屏障12分别连接着面板用挠性基板21a和屏障用挠性基板21b的构成,并且能够在间隙C处配置间隔构件30时使面板用挠性基板21a不会成为障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中,间隔构件30的俯视时与面板用挠性基板21a重叠的一部分的厚度比不重叠的部位的厚度小。因此,能够使与面板用挠性基板21a重叠的间隔构件30的一部分的厚度相对于其它部位的厚度不会过厚。由此,能够在上述一部分中利用间隔构件30的厚度防止或抑制对阵列基板11a和第1基板12a产生朝向与间隙C侧相反的一侧(外侧)的应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中,在阵列基板11a的向间隙C侧露出的面11a1中设有IC芯片34,间隔构件30以俯视时与IC芯片34不重叠的位置关系配置。因此,能够实现在液晶面板11中设有IC芯片34的构成,并且能够在间隙C处配置间隔构件30时使IC芯片34不会成为障碍。
<实施方式2>
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2。在实施方式2中,间隔构件130的厚度与实施方式1中不同。其它构成与实施方式1中同样,因此省略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的说明。此外,在图11中,将图3的附图标记加上数字100而得的部位与实施方式1所说明的部位相同。
如图11所示,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10中,间隔构件130的厚度W3小于等于阵列基板111a的显示区域AA和第1基板112a的分离区域SA之间的距离W4。即,间隔构件130的表侧的面130a和第1基板112a的分离周边区域SSA中的向间隙C侧露出的面112a1之间为分开的状态。在此,如果设为间隔构件130的厚度W3比阵列基板111a的显示区域AA和第1基板112a的分离区域SA之间的距离W4大,则间隔构件130分别抵接到阵列基板111a的显示周边区域ASA和第1基板112a的分离周边区域SSA而将两者向外侧(在第1基板112a中为表侧、在阵列基板111a中为里侧)按压,对两者产生朝向与间隙C侧相反的一侧(外侧)的应力。在这种情况下,阵列基板111a的显示周边区域ASA和第1基板112a的分离周边区域SSA分别朝向外侧挠曲,因此有可能由于冲击等导致两者中的任一个或两者破损。根据实施方式2的构成,不会对阵列基板111a的显示周边区域ASA和第1基板112a的分离周边区域SSA产生这种朝向外侧的应力,因此能够防止或抑制间隔构件130导致阵列基板111a、第1基板112a破损。
<实施方式3>
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3。在实施方式3中,间隔构件230的配置方式与实施方式1中不同。其它构成与实施方式1中同样,因此省略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的说明。此外,在图12中,将图3的附图标记加上数字200而得的部位与实施方式1所说明的部位相同。
如图12所示,在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210中,间隔构件230由双面胶带236粘贴到阵列基板211a的显示周边区域ASA中的向间隙C侧露出的面。因此,能够防止或抑制间隔构件230相对于阵列基板211a、第1基板212a发生位置偏移。另外,双面胶带236的厚度能够通过增减粘贴时的卷绕次数来容易地调整,因此能够利用间隔构件230和双面胶带236有效地限制液晶面板211的显示周边区域ASA和视差屏障212的分离周边区域SSA之间的距离。
<实施方式4>
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4。在实施方式4中,间隔构件330的构成材料与实施方式1中不同。其它构成与实施方式1中同样,因此省略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的说明。此外,在图13中,将图3的附图标记加上数字300而得的部位与实施方式1所说明的部位相同。
如图13所示,在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310中,间隔构件330包括两种材料330s、330t。两种材料330s、330t按照间隔构件330的表侧和里侧划分,表侧(第1基板312a侧)的材料330t为橡胶性,里侧(阵列基板311a侧)的材料330s为塑料性。因此,表侧的材料330t比里侧的材料330s柔软。在实施方式4中,间隔构件330由这2种材料330s、330t形成,由此,在第1基板312a侧产生了朝向内侧(间隙C侧)的应力的情况下,该应力被橡胶性材料330t吸收,因此能够防止或抑制对第1基板312a、阵列基板311a施加过度的负荷。
<实施方式5>
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5。在实施方式5中,间隔构件430的表面的构成与实施方式1中不同。其它构成与实施方式1中同样,因此省略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的说明。此外,在图14中,将图3的附图标记加上数字400而得的部位与实施方式1所说明的部位相同。
如图14所示,在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410中,间隔构件430的表侧的面430a和第1基板412a的向间隙C侧露出的面412a1之间分开,并且在间隔构件430的表侧的面430a中设有球面状的多个凸部430b。并且,构成为各凸部430b的顶端与第1基板412a的向间隙C侧露出的面412a1抵接。通过设为该构成,与间隔构件430的表侧的面430a与第1基板412a的向间隙C侧露出的面412a1以面来抵接的情况相比,间隔构件430和第1基板412a的向间隙C侧露出的面412a1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由此,在第1基板412a侧产生了朝向内侧(间隙C侧)的应力的情况下,该应力被多个凸部430b分散,能够防止或抑制对第1基板412a、阵列基板411a施加过度的负荷,并且能够防止两基板412a、411a破损。
<实施方式6>
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6。在实施方式6中,间隔构件530的配置方式和表面的构成与实施方式1中不同。其它构成与实施方式1中同样,因此省略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的说明。此外,在图15中,将图3的附图标记加上数字500而得的部位与实施方式1所说明的部位相同。
在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510中,间隔构件530由双面胶带536粘贴到第1基板512a的分离周边区域SSA中的向间隙C侧露出的面512a1,间隔构件530的里侧的面530C和阵列基板511a的向间隙C侧露出的面511a1之间分开。另外,在俯视时与设置在阵列基板511a上的IC芯片534重叠的间隔构件530的部位设有朝向阵列基板511a侧开口的凹部530d。并且,构成为在该凹部530d收纳有IC芯片534。因此,在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510中,能够防止或抑制间隔构件530相对于阵列基板511a、第1基板512a发生位置偏移。另外,在凹部530d中收纳有IC芯片534,由此能够在间隙C处配置间隔构件时使IC芯片不会成为障碍。
以下列举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在液晶面板的表侧配置有视差屏障的构成,但也可以采用在视差屏障的表侧配置有液晶面板的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在视差屏障的表侧配置有间隔构件的构成。
(2)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在设置于阵列基板和第1基板之间的间隙C处配置有1个间隔构件的构成,但也可以采用在间隙C处配置有多个间隔构件的构成。
(3)除了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外,还能适当地改变间隔构件的形状、构成等。
以上,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不过是示例,不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定。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包括将以上示例的具体例进行各种变形、变更而得的内容。
另外,在本说明书或附图中说明的技术要素单独地或通过各种组合来发挥技术实用性,不限于申请时的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组合。另外,在本说明书或附图中示例的技术可同时达到多个目的,达到其中一个目的就具有技术实用性。
附图标记说明
10、110、210、310、410、510:液晶显示装置;11、111、211、311、411、511:液晶面板;12、112、212、312、412、512:视差屏障;13:背光源装置;21a、121a、221a、321a、421a、521a:面板用挠性基板;21b、121b、221b、321b、421b、521b:屏障用挠性基板;30、130、230、330、430、530:间隔构件;AA:显示区域;ASA:显示周边区域;SA:分离区域;SSA:分离周边区域。
Claims (12)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显示面板,其具有能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和位于上述显示区域的周边的显示周边区域;
视差屏障,其具有能利用视差来分离在上述显示面板中显示的图像的分离区域和位于上述分离区域的周边的分离周边区域,在上述分离周边区域和上述显示面板的上述显示周边区域之间设有间隙的状态下与上述显示面板贴合;以及
间隔构件,其配置于上述间隙,限制上述显示面板的上述显示周边区域和上述视差屏障的上述分离周边区域之间的距离,
上述显示面板具有阵列基板和彩色滤光片基板,上述阵列基板和上述彩色滤光片基板在之间隔着液晶层而层叠,
上述视差屏障具有层叠的第1基板和第2基板,
上述间隙设于上述阵列基板的上述显示周边区域和上述第1基板的上述分离周边区域,
上述间隔构件的厚度小于等于上述阵列基板的上述显示区域和上述第1基板的上述分离区域之间的距离,
从显示面侧起按顺序层叠有上述第2基板、上述第1基板、上述彩色滤光片基板以及上述阵列基板,
上述彩色滤光片基板的上述显示区域和上述第1基板的上述分离区域贴合,
在上述阵列基板的上述显示周边区域设有第1指标部,
在上述第1基板的上述分离周边区域设有第2指标部,
上述彩色滤光片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以俯视时上述第1指标部和上述第2指标部重叠的位置关系贴合,
上述间隔构件以俯视时与上述第1指标部和上述第2指标部不重叠的位置关系配置。
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显示面板,其具有能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和位于上述显示区域的周边的显示周边区域;
视差屏障,其具有能利用视差来分离在上述显示面板中显示的图像的分离区域和位于上述分离区域的周边的分离周边区域,在上述分离周边区域和上述显示面板的上述显示周边区域之间设有间隙的状态下与上述显示面板贴合;以及
间隔构件,其配置于上述间隙,限制上述显示面板的上述显示周边区域和上述视差屏障的上述分离周边区域之间的距离,
上述显示面板具有阵列基板和彩色滤光片基板,上述阵列基板和上述彩色滤光片基板在之间隔着液晶层而层叠,
上述视差屏障具有层叠的第1基板和第2基板,
上述间隙设于上述阵列基板的上述显示周边区域和上述第1基板的上述分离周边区域,
上述间隔构件的厚度小于等于上述阵列基板的上述显示区域和上述第1基板的上述分离区域之间的距离,
从显示面侧起按顺序层叠有上述第2基板、上述第1基板、上述彩色滤光片基板以及上述阵列基板,
上述彩色滤光片基板的上述显示区域和上述第1基板的上述分离区域贴合,
上述显示面板的上述显示周边区域的外端部连接着第1挠性基板,
上述视差屏障的上述分离周边区域的外端部连接着第2挠性基板,
上述间隔构件以俯视时其一部分与上述第1挠性基板重叠的位置关系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间隔构件粘贴到上述显示面板的上述显示周边区域中的向上述间隙侧露出的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间隔构件粘贴到上述视差屏障的上述分离周边区域中的向上述间隙侧露出的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间隔构件由双面胶带粘贴到上述显示面板或上述视差屏障的向上述间隙侧露出的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间隔构件由双面胶带粘贴到上述显示面板或上述视差屏障的向上述间隙侧露出的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间隔构件由多个材料形成,该材料中的至少1个由弹性体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间隔构件具有:相对面,其与上述显示面板的上述显示周边区域和上述视差屏障的上述分离周边区域中的任一个设置规定的距离而相对;以及多个凸部,其设于该相对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部为球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面板的上述显示周边区域的外端部连接着第1挠性基板,
上述视差屏障的上述分离周边区域的外端部连接着第2挠性基板,
上述间隔构件以俯视时其一部分与上述第1挠性基板重叠的位置关系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间隔构件在俯视时与上述第1挠性基板重叠的上述一部分的厚度比不重叠的部位的厚度小。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阵列基板的向上述间隙侧露出的面中设有IC芯片,
上述间隔构件以俯视时与上述IC芯片不重叠的位置关系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070219 | 2011-03-28 | ||
JP2011-070219 | 2011-03-28 | ||
PCT/JP2012/057162 WO2012133035A1 (ja) | 2011-03-28 | 2012-03-21 | 表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43841A CN103443841A (zh) | 2013-12-11 |
CN103443841B true CN103443841B (zh) | 2015-12-09 |
Family
ID=46930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1309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43841B (zh) | 2011-03-28 | 2012-03-21 | 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268175B2 (zh) |
JP (1) | JP5659294B2 (zh) |
CN (1) | CN103443841B (zh) |
WO (1) | WO201213303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039328A1 (ja) * | 2010-09-21 | 2012-03-2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の駆動回路、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
WO2014084040A1 (ja) * | 2012-11-29 | 2014-06-05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 |
JP6393507B2 (ja) * | 2014-04-15 | 2018-09-19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KR102495945B1 (ko) * | 2015-12-07 | 2023-02-06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광 제어 장치, 및 그를 포함한 투명표시장치 |
US10824032B2 (en) | 2017-04-11 | 2020-11-03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
JP2023063627A (ja) * | 2021-10-25 | 2023-05-10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279932A (ja) * | 2003-03-18 | 2004-10-07 | Sharp Corp | 2d/3d切替型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2d/3d切替型液晶表示装置 |
JP3879454B2 (ja) * | 2001-08-01 | 2007-02-1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晶装置 |
CN201097767Y (zh) * | 2007-11-18 | 2008-08-13 | 苏幼滨 | 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背包 |
JP2008203728A (ja) * | 2007-02-22 | 2008-09-04 | Seiko Instruments Inc | 液晶表示装置 |
CN101547375A (zh) * | 2008-03-27 | 2009-09-30 | 爱普生映像元器件有限公司 | 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JP4370207B2 (ja) * | 2004-06-29 | 2009-11-25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CN201356160Y (zh) * | 2009-02-20 | 2009-12-09 | 朱舜舜 | 网纹凸点弹性面料 |
JP2010262199A (ja) * | 2009-05-11 | 2010-11-18 |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CN201758870U (zh) * | 2010-06-24 | 2011-03-16 | 梁远光 | 一种减震按摩鞋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120577B2 (ja) * | 1996-08-08 | 2008-07-1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半導体素子の樹脂被覆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5266438A (ja) * | 2004-03-19 | 2005-09-29 | Sharp Corp |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8040144A (ja) * | 2006-08-07 | 2008-02-21 | Sharp Corp | 表示装置 |
JP5024992B2 (ja) * | 2007-02-02 | 2012-09-12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セントラル | 表示装置 |
JP4575486B2 (ja) * | 2007-10-24 | 2010-11-04 |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 |
JP2009198850A (ja) * | 2008-02-22 | 2009-09-03 |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JP2009198851A (ja) * | 2008-02-22 | 2009-09-03 |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JP5563250B2 (ja) * | 2009-06-30 | 2014-07-30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
JP5433465B2 (ja) * | 2010-03-16 | 2014-03-05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 |
-
2012
- 2012-03-21 US US14/007,618 patent/US9268175B2/en active Active
- 2012-03-21 WO PCT/JP2012/057162 patent/WO201213303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03-21 CN CN201280013090.7A patent/CN10344384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3-21 JP JP2013507423A patent/JP565929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879454B2 (ja) * | 2001-08-01 | 2007-02-1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晶装置 |
JP2004279932A (ja) * | 2003-03-18 | 2004-10-07 | Sharp Corp | 2d/3d切替型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2d/3d切替型液晶表示装置 |
JP4370207B2 (ja) * | 2004-06-29 | 2009-11-25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8203728A (ja) * | 2007-02-22 | 2008-09-04 | Seiko Instruments Inc | 液晶表示装置 |
CN201097767Y (zh) * | 2007-11-18 | 2008-08-13 | 苏幼滨 | 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背包 |
CN101547375A (zh) * | 2008-03-27 | 2009-09-30 | 爱普生映像元器件有限公司 | 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CN201356160Y (zh) * | 2009-02-20 | 2009-12-09 | 朱舜舜 | 网纹凸点弹性面料 |
JP2010262199A (ja) * | 2009-05-11 | 2010-11-18 |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CN201758870U (zh) * | 2010-06-24 | 2011-03-16 | 梁远光 | 一种减震按摩鞋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43841A (zh) | 2013-12-11 |
JPWO2012133035A1 (ja) | 2014-07-28 |
JP5659294B2 (ja) | 2015-01-28 |
WO2012133035A1 (ja) | 2012-10-04 |
US9268175B2 (en) | 2016-02-23 |
US20140022472A1 (en) | 2014-01-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870467B (zh) | 显示装置 | |
US11513403B2 (en) | Display device | |
US8823668B2 (en) | Liquid crystal device | |
KR101306136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
CN103443841B (zh) | 显示装置 | |
US8619210B2 (en) | Display device | |
US10324346B2 (en) | Display device | |
US20150168767A1 (en) | Display device | |
US20110096251A1 (en) | Stereoscop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ouch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KR102307366B1 (ko) | 협 베젤 평판표시장치 | |
EP3009883B1 (en) | Narrow bezel flat panel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KR101915623B1 (ko) | 액정 렌즈 패널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표시 장치 | |
JP2015084017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US8908135B2 (en) |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manufacturing method, optical element,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US20180373091A1 (en) | Display panel | |
US20150068674A1 (e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 |
WO2012161109A1 (ja) | 液晶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 |
US10649254B2 (en) | Display | |
KR20160086493A (ko) | 액정 렌즈 패널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표시 장치 | |
AU2011283761A1 (en) | Switch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JP7166193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WO2013038984A1 (ja) | 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
CN219162497U (zh) | 一种3d显示装置 | |
CN116009278A (zh) | 一种3d显示装置 | |
WO2013183568A1 (ja) | 液晶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9 Termination date: 2020032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