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27839A - 用于两点调制的数/模转换器的校准方法及两点调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用于两点调制的数/模转换器的校准方法及两点调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27839A
CN103427839A CN2013103829765A CN201310382976A CN103427839A CN 103427839 A CN103427839 A CN 103427839A CN 2013103829765 A CN2013103829765 A CN 2013103829765A CN 201310382976 A CN201310382976 A CN 201310382976A CN 103427839 A CN103427839 A CN 1034278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ck
value
calibration
converter
control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8297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27839B (zh
Inventor
刘成
杨清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ngrui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TERSUN GUIZHOU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TERSUN GUIZHOU Co filed Critical HUNTERSUN GUIZHOU Co
Priority to CN20131038297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278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278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78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278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78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两点调制的数/模转换器的校准方法,该校准方法包括:获取用于校准数/模转换器增益的控制信号的取值范围;利用二分法处理所述取值范围并从中确定所述控制信号的校准输出值。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以实现上述校准方法的两点调制电路。由于本发明采用二分法的方式确定用于校准数/模转换器增益的控制信号的取值,因此可以极大地缩短数/模转换器的校准时间、以及提高数/模转换器的校准效率。

Description

用于两点调制的数/模转换器的校准方法及两点调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两点调制的数/模转换器的校准方法及两点调制电路。
背景技术
两点调制是指利用两条不同的调制通路对发射数据分别进行调制的方式。请参考图1,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两点调制电路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所述两点调制电路包括锁相环(PLL)、sigma-delta调制器(SDM)、数/模转换器(DAC)以及校准模块。具体地,锁相环包括晶振(XTAL)、鉴相/鉴频器(PFD)、电荷泵(CP)、低通滤波器(LPF)、压控振荡器(VCO)以及分频器(Divider)。其中,晶振、鉴相/鉴频器、电荷泵、低通滤波器、压控振荡器依次连接,分频器接收压控振荡器的输出信号,分频器的输出信号输入鉴相/鉴频器,形成锁相环;sigma-delta调制器的输入端接收信道数据和发射数据(发射数据采用数字信号),sigma-delta调制器的输出端将输出信号提供给分频器,以控制分频器产生所需要的分频比;数/模转换器将发射数据转换为模拟信号后,将该模拟信号输入压控振荡器;校准模块提供控制信号给数/模转换器,该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数/模转换器的增益。
如图1所示,两点调制电路具有两条调制通路,其中,sigma-delta调制器和分频器构成发射机的第一调制通路(下文以Path1表示),数/模转换器和压控振荡器构成发射机的第二调制通路(下文以Path2表示)。两点调制电路同时受到该两条调制通路的控制,其中,Path1在频域上的传输函数具有低通特性,而Path2在频域上的传输函数具有高通特性,也就是说,发射数据中的低频分量通过Path1进行调制,而发射数据中的高频分量通过Path2进行调制。在理想条件下,Path1的增益和Path2的增益应该相等,从而使得发射机在整个频域上的传输函数等于一个恒值。其中,Path1的增益由sigma-delta调制器的增益和分频器的增益共同决定(即Path1的增益等于sigma-delta调制器的增益乘以分频器的增益),Path2的增益由数/模转换器的增益和压控振荡器的增益共同决定(即Path2的增益等于数/模转换器的增益乘以压控振荡器的增益)。在实际情况中,由于sigma-delta调制器和分频器采用数字逻辑设计,不受生产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因此,Path1的增益是可控的固定值,而数/模转换器和压控振荡器会受到半导体工艺以及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会造成数/模转换器和压控振荡器的增益误差,从而造成Path2的增益误差,进而造成发射机在整个频域上的传输函数为一个非恒值,因此,需要对Path2的增益进行校准,使之与Path1的增益相等。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对数/模转换器的增益进行校准的方式来实现对Path2增益的校准,即,调整校准模块所输出的控制信号,利用该控制信号控制数/模转换器的增益,直至数/模转换器的增益与压控振荡器的增益的乘积(即Path2的增益)等于Path1的增益。通常校准模块所输出的控制信号具有一定的取值范围,不同数值的控制信号对应数/模转换器的不同增益。目前,采用遍历的方式从控制信号的取值范围中确定该控制信号的最终取值(下文以校准输出值表示)。举例说明,控制信号的取值范围从000000至111111,数/模转换器校准时初始化控制信号的取值为000000,并判断Path1和Path2的增益是否相等,如果不相等则令控制信号的取值递增1,继续判断Path1和Path2的增益是否相等,反复执行上述操作直至最终找到校准输出值,从而实现数/模转换器的校准。
上述校准方式虽然可以准确地校准数/模转换器的增益,但是由于采用的是遍历方式,因此校准速度慢、校准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两点调制的数/模转换器的校准方法,该校准方法包括:
获取用于校准数/模转换器增益的控制信号的取值范围;
利用二分法处理所述取值范围并从中确定所述控制信号的校准输出值。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两点调制电路,该电路中的数/模转换器与校准模块连接,其中:
所述校准模块,用于获取用于校准数/模转换器增益的控制信号的取值范围,利用二分法处理所述取值范围并从中确定所述控制信号的校准输出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采用二分法的方式快速确定用于校准数/模转换器增益的控制信号的取值,从而可以极大地缩短数/模转换器的校准时间、以及提高数/模转换器的校准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两点调制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应用于两点调制的数/模转换器的校准方法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利用二分法处理所述取值范围并从中确定所述控制信号的校准输出值的方法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根据所述数值元素确定所述校准输出值的方法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两点调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阐释本发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两点调制的数/模转换器的校准方法。请参考图2,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应用于两点调制的数/模转换器的校准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校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101中,获取用于校准数/模转换器增益的控制信号的取值范围;
在步骤S102中,利用二分法处理所述取值范围并从中确定所述控制信号的校准输出值。
具体地,在步骤S101中,在两点调制电路中,校准模块输出控制信号至数/模转换器,该控制信号用于对数/模转换器增益的校准,其目的在于使得在两点调制中两条调制通路的增益相等。下文中,将两条调制通路增益相等时控制信号的取值称为校准输出值。通常情况下,控制信号具有一定的取值范围,在该取值范围内,当控制信号取不同数值时,数/模转换器相应产生不同的增益。为了获得校准输出值,首先要获取该控制信号的取值范围,进而才能在后续步骤中从该取值范围内确定校准输出值。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信号为二进制数据。为了简便起见,下文中以DAC_RANGE<L-1:0>表示控制信号,以DAC_RANGE<i>(0≤i≤L-1)表示控制信号中第i+1位的数据,其中L为控制信号的长度。例如,若控制信号为010000,则该控制信号可以表示为DAC_RANGE<5:0>=010000,该控制信号的第5位可以表示为DAC_RANGE<4>=1。
在步骤S102中,首先利用二分法将控制信号的取值范围划分为两个子集,接着判断该控制信号的校准输出值应该位于哪个子集内,然后将包括该校准输出值的子集作为控制信号的取值范围并重复上述步骤。如此一来,可以逐步缩小控制信号的取值范围,直至从取值范围中确定所述控制信号的校准输出值。
下面,以一个优选实施例对如何利用二分法处理所述取值范围并从中确定所述控制信号的校准输出值进行说明。请参考图3,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利用二分法处理所述取值范围并从中确定所述控制信号的校准输出值的方法流程图。如图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200中,定义目标值以及根据二分法确定分界值。
具体地,首先定义目标值,该目标值用于后续判断校准输出值在控制信号取值范围内的位置。接着,基于控制信号的取值范围,利用二分法确定分界值,将该取值范围分为两个子集,其中,一个子集中的数值元素均大于分界值,另一个子集中的数值元素均小于分界值。
下面,以对发射数据采用GFSK(高斯频移键控)调制为例对后续步骤进行说明。对于GFSK调制,下文中将以第一发射数据表示发射数据0,以第二数据表示发射数据1。
在步骤S201中,将所述分界值和第一发射数据输入所述数/模转换器后,对分频信号中的时钟进行统计得到第一时钟数。
具体地,将输入两点调制电路的发射数据设置为第一发射数据(即数据0),以及将该分界值作为控制信号提供给数/模转换器,使两点调制电路开始工作。此时,对压控振荡器的输出信号经分频后得到的分频信号中的时钟进行统计,得到第一时钟数。记录该第一时钟数。
在步骤S202中,将所述分界值和第二发射数据输入所述数/模转换器后,对所述分频信号中的时钟进行统计得到第二时钟数。
具体地,将输入两点调制电路的发射数据设置为第二发射数据(即数据1),以及将该分界值作为控制信号提供给数/模转换器,使两点调制电路开始工作。此时,对压控振荡器的输出信号经分频后得到的分频信号中的时钟进行统计,得到第二时钟数。记录该第二时钟数。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201和步骤S202之前需要生成计数窗口,在该计数窗口内统计分频信号所包括的时钟数从而得到第一时钟数和第二时钟数。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利用晶振输出的参考时钟(该参考时钟的频率为fref,周期为Tref)产生该计数窗口,其中,该计数窗口的宽度W等于N×Tref,N为整数。假设压控振荡器的输出信号的频率为fvco,周期为Tvco,分频比为M,则压控振荡器输出信号分频后所得到的分频信号的周期为M×Tvco,计数窗口的宽度应该为分频信号周期的整数倍,因此,可以得到计数窗口宽度与分频信号周期之间的关系如下:
N×Tref=K×M×Tvco,其中K为整数。
为了得到计数窗口的宽度,需要计算出N的值。
对上式进行变形可以得到:
N×fvco=K×M×fref
对上式继续进行变形可以得到:
N×Δfvco=ΔK×M×fref
其中,Δfvco表示压控振荡器输出信号的频率误差,ΔK表示K的误差。
对上式继续进行变形可以得到:
N = &Delta;K &times; M &times; f ref &Delta;f vco = &Delta;K max &times; M &times; f ref &Delta;f vco max
其中,ΔKmax表示ΔK的最大值,Δfvcomax表示Δfvco的最大值。
在步骤S203中,计算所述第二时钟数和所述第一时钟数之间的差值得到第一时钟差,比较该第一时钟差与目标值,并根据该比较结果从所述取值范围中确定包括所述校准输出值的子集。
具体地,由于发射数据不同,因此第一时钟数和第二时钟数是不同的,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计算第二时钟数与第一时钟数之间的差值,得到第一时钟差。将该第一时钟差与前述定义的目标值进行比较,并根据该比较结果确定包括所述校准输出值的子集。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一时钟差小于目标值,说明校准输出值大于分界值,则缩小控制信号的取值范围,即将数值元素大于分界值的子集作为控制信号的取值范围;若第一时钟差大于目标值,说明校准输出值小于分界值,则缩小控制信号的取值范围,将数值元素小于分界值的子集作为控制信号的取值范围。
在步骤S204中,重复执行所述步骤S200至所述步骤S203直至从所述取值范围中获得最逼近所述校准输出值的数值元素,并根据所述数值元素确定所述校准输出值。
具体地,当缩小了控制信号的取值范围后,重新执行步骤S200至步骤S203,进一步缩小控制信号的取值范围。如此一来,重复执行步骤S200至步骤S203可以将控制信号的取值范围缩小至最小,从中获得最逼近校准输出值的数值元素。
由于最逼近校准输出值的数值元素是唯一的且通过与分界值的比较得到,因此可以知道,最逼近校准输出值的数值元素与分界值是相邻的关系,也就是说,若判断校准输出信号大于分界值,则最逼近校准输出值的数值元素等于分界值加1,若判断校准输出信号小于分界值,则最逼近校准输出值的数值元素等于分界值减1。优选地,还可以进一步对该数值元素和分界值进行验证,以保证获得最为准确的校准输出值。
下面,将以一个优选实施例说明如何对最逼近校准输出值的数值元素和分界值进行验证。请参考图4,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根据所述数值元素确定所述校准输出值的方法流程图。如图所示,该方法包括:
在步骤S2041中,将所述数值元素和所述第一发射数据输入所述数/模转换器后,对所述分频信号中的时钟进行统计得到第三时钟数。
具体地,将输入两点调制电路的发射数据设置为第一发射数据(即数据0),以及将该数值元素作为控制信号提供给数/模转换器,使两点调制电路开始工作。此时,对压控振荡器的输出信号经分频后得到的分频信号中的时钟进行统计,得到第三时钟数。记录该第三时钟数。
在步骤S2042中,将所述数值元素和所述第二发射数据输入所述数/模转换器后,对所述分频信号中的时钟进行统计得到第四时钟数。
具体地,将输入两点调制电路的发射数据设置为第二发射数据(即数据1),以及将该分界值作为控制信号提供给数/模转换器,使两点调制电路开始工作。此时,对压控振荡器的输出信号经分频后得到的分频信号中的时钟进行统计,得到第四时钟数。记录该第四时钟数。
在步骤S2043中,计算所述第四时钟数和所述第三时钟数之间的差值得到第二时钟差。
在步骤S2044中,若所述第一时钟差与所述目标值差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二时钟差与所述目标值差的绝对值,则确定所述数值元素为所述控制信号的校准输出值,否则确定所述分界值为所述控制信号的校准输出值。
具体地,计算第一时钟差与目标值之间差的绝对值,得到第一绝对值;计算第二时钟差与目标值之间差的绝对值,得到第二绝对值。将第一绝对值与第二绝对值进行比较,其中,若第一绝对值大于第二绝对值,则认为与分界值相比,所述数值元素更逼近校准输出值,因此确定所述数值元素为控制信号的校准输出值;若第一绝对值小于第二绝对值,则认为与所述数值元素相比,分界值更逼近校准输出值,因此确定分界值为控制信号的校准输出值。
如果将执行步骤S200至步骤S203看作是一步校准操作的话,那么获得最逼近校准输出值所需要执行的步数和数/模转换器的控制信号的长度有关。具体地,若数/模转换器的控制信号的长度等于L,则获得最逼近校准输出值所执行的步数等于L。如果将对最逼近校准输出值的数值元素和分界值进行验证的步骤(即步骤S2041至S2044)也看作是一步校准操作的话,那么数/模转换器的整个校准过程所需要执行步数等于(L+1)。举例说明,若数/模转换器的控制信号的长度等于6,即控制信号的取值范围是从000000至111111,在这种情况下,经过7步即可以确定数/模转换器控制信号的校准输出值,从而实现数/模转换器的校准。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数/模转换器校准的整个过程(即确定校准输出值的整个过程)进行说明。
首先,获取用于校准数/模转换器增益的控制信号的取值范围,在本实施例中,假设控制信号的取值范围为000000至111111。
接着,生成计数窗口。在本实施例中,两点调制电路采用GFSK的调制方式,用频率等于f1和f2的载波分别对应发射数据中的0和1,其中,f1或f2与中心频率fc之间的频率偏移用Δf表示,那么发射机的最大频率偏移Δfmax等于2×Δf。在本实施例中Δf=160KHz,Δfmax=320KHz。为了在每一步校准操作(包括两次计数操作,该两次计数操作为统计第一时钟数和第二时钟数、或统计第三时钟数和第四时钟数)中达到1%的校准精度,每一次计数操作中两点调制电路的最大频率误差Δferr_max为:
Δferr_max=Δfmax×1%÷2=320KHz×1%÷2=1.6KHz
在本实施例中,两点调制电路的输出频率就是压控振荡器的输出频率,也就是所,两点调制电路的最大频率误差也就是压控振荡器的最大频率误差,因此,Δfvcomax=Δferr_max=1.6KHz。在本实施例中,设定分频比M为8,晶振输出的参考时钟的频率fref为16MHz,ΔKmax为2,由此,可以得到:
N = &Delta;K max &times; M &times; f ref &Delta;f vco max = 2 &times; 8 &times; 16 MHz 1.6 KHz = 160000
因此,计数窗口的宽度W等于:
N &times; T ref = N &times; 1 f ref = 160000 &times; 1 16 MHz = 10 ms
接着,利用二分法处理所述取值范围并从中确定所述控制信号的校准输出值。在本实施例中,控制信号的位数等于6,因此整个校准过程包括7步校准操作,且每一步校准操作均包括两次计数操作。下面将对该7步校准过程逐一进行说明。
第一步校准操作如下:
首先,定义目标值Δktarget,设置分界值DAC_RANGE<5:0>=100000,并令i=5。
接着,执行第一次计数操作。即,设置发射数据为0(下文中用DAC_IN表示发射数据),此时,在计数窗口内对分频信号中所包括的时钟数进行记录,得到第一时钟数k1
然后,执行第二次计数操作。即,设置DAC_IN=1,此时,在计数窗口内对分频信号中所包括的时钟数进行记录,得到第二时钟数k2
接着,计算第二时钟数和第一时钟数的差值k2-k1,并将该差值k2-k1与目标差值Δktarget进行比较,如果k2-k1<Δktarget则说明数/模转换器的增益偏低,应该增加控制信号的取值,此时保持DAC_RANGE<i>=1(即DAC_RANGE<5>=1),并令i=i-1(即i=4);如果k2-k1<Δktarget则说明数/模转换器的增益偏高,应该减小控制信号的取值,此时设置DAC_RANGE<i>=0(即DAC_RANGE<5>=0),并令i=i-1(即i=4)。
第二步校准操作如下:
首先,定义目标值Δktarget,该目标值与第一步校准操作中的目标值相同,重新设置分界值,即设置DAC_RANGE<i>=1(即DAC_RANGE<4>=1)。
接着,执行第一次计数操作。即,设置DAC_IN=0,并在计数窗口内记录第一时钟数k1
然后,执行第二次计数操作。即,设置DAC_IN=1,并在计数窗口内记录第二时钟数k2
接着,计算第二时钟数和第一时钟数的差值k2-k1,并将该差值k2-k1与目标差值Δktarget进行比较,如果k2-k1<Δktarget则说明数/模转换器的增益偏低,应该增加控制信号的取值,此时保持DAC_RANGE<i>=1(即DAC_RANGE<4>=1),并令i=i-1(即i=3);如果k2-k1<Δktarget则说明数/模转换器的增益偏高,应该减小控制信号的取值,此时设置DAC_RANGE<i>=0(即DAC_RANGE<4>=0),并令i=i-1(即i=3)。
第三步校准操作如下:
首先,定义目标值Δktarget,该目标值与第一步校准操作中的目标值相同,重新设置分界值,即设置DAC_RANGE<i>=1(即DAC_RANGE<3>=1)。
接着,执行第一次计数操作。即,设置DAC_IN=0,并在计数窗口内记录第一时钟数k1
然后,执行第二次计数操作。即,设置DAC_IN=1,并在计数窗口内记录第二时钟数k2
接着,计算第二时钟数和第一时钟数的差值k2-k1,并将该差值k2-k1与目标差值Δktarget进行比较,如果k2-k1<Δktarget则说明数/模转换器的增益偏低,应该增加控制信号的取值,此时保持DAC_RANGE<i>=1(即DAC_RANGE<3>=1),并令i=i-1(即i=2);如果k2-k1<Δktarget则说明数/模转换器的增益偏高,应该减小控制信号的取值,此时设置DAC_RANGE<i>=0(即DAC_RANGE<3>=0),并令i=i-1(即i=2)。
第四步校准操作如下:
首先,定义目标值Δktarget,该目标值与第一步校准操作中的目标值相同,重新设置分界值,即设置DAC_RANGE<i>=1(即DAC_RANGE<2>=1)。
接着,执行第一次计数操作。即,设置DAC_IN=0,并在计数窗口内记录第一时钟数k1
然后,执行第二次计数操作。即,设置DAC_IN=1,并在计数窗口内记录第二时钟数k2
接着,计算第二时钟数和第一时钟数的差值k2-k1,并将该差值k2-k1与目标差值Δktarget进行比较,如果k2-k1<Δktarget则说明数/模转换器的增益偏低,应该增加控制信号的取值,此时保持DAC_RANGE<i>=1(即DAC_RANGE<2>=1),并令i=i-1(即i=1);如果k2-k1<Δktarget则说明数/模转换器的增益偏高,应该减小控制信号的取值,此时设置DAC_RANGE<i>=0(即DAC_RANGE<2>=0),并令i=i-1(即i=1)。
第五步校准操作如下:
首先,定义目标值Δktarget,该目标值与第一步校准操作中的目标值相同,重新设置分界值,即设置DAC_RANGE<i>=1(即DAC_RANGE<1>=1)。
接着,执行第一次计数操作。即,设置DAC_IN=0,并在计数窗口内记录第一时钟数k1
然后,执行第二次计数操作。即,设置DAC_IN=1,并在计数窗口内记录第二时钟数k2
接着,计算第二时钟数和第一时钟数的差值k2-k1,并将该差值k2-k1与目标差值Δktarget进行比较,如果k2-k1<Δktarget则说明数/模转换器的增益偏低,应该增加控制信号的取值,此时保持DAC_RANGE<i>=1(即DAC_RANGE<1>=1),并令i=i-1(即i=0);如果k2-k1<Δktarget则说明数/模转换器的增益偏高,应该减小控制信号的取值,此时设置DAC_RANGE<i>=0(即DAC_RANGE<1>=0),并令i=i-1(即i=0)。
第六步校准操作如下:
首先,定义目标值Δktarget,该目标值与第一步校准操作中的目标值相同,重新设置分界值,即设置DAC_RANGE<i>=1(即DAC_RANGE<0>=1)。
接着,执行第一次计数操作。即,设置DAC_IN=0,并在计数窗口内记录第一时钟数k1
然后,执行第二次计数操作。即,设置DAC_IN=1,并在计数窗口内记录第二时钟数k2
接着,计算第二时钟数和第一时钟数的差值k2-k1,并将该差值k2-k1与目标差值Δktarget进行比较,如果k2-k1<Δktarget则说明数/模转换器的增益偏低,应该增加控制信号的取值,此时保持DAC_RANGE<i>=1(即DAC_RANGE<0>=1),并令i=i-1,对i值进行判断发现i<0,则记录Δk1=k2-k1,并令DAC_RANGE<5:0>加1(即DAC_RANGE<5:0>=DAC_RANGE<5:0>+1)以获得最逼近校准输出值的数值元素;如果k2-k1<Δktarget则说明数/模转换器的增益偏高,应该减小控制信号的取值,此时设置DAC_RANGE<i>=0(即DAC_RANGE<0>=0)以最逼近校准输出值的数值元素,并令i=i-1,对i值进行判断发现i<0,则记录Δk1=k2-k1
第七步校准操作如下:
执行第一次计数操作。即,设置DAC_IN=0,并在计数窗口内记录第三时钟数k1
执行第二次计数操作。即,设置DAC_IN=1,并在计数窗口内记录第四时钟数k2
计算第四时钟和第三时钟的差值Δk2=k2-k1
对|Δk2-Δktarget|和|Δk1-Δktarget|进行比较,若|Δk2-Δktarget|<|Δk1-Δktarget|,则表示Δk2更接近Δktarget,将DAC_RANGE<5:0>的当前值(即最逼近校准输出值的数值元素)作为控制信号的校准输出值;若|Δk2-Δktarget|>|Δk1-Δktarget|,则表示Δk1更接近Δktarget,将第六步校准操作中的分界值作为控制信号的校准输出值。
至此得到了数/模转换器控制信号的校准输出值,整个校准过程结束。
由于计数窗口的宽度等于完成一次计数操作的时间,而每一步校准包括两次计数操作,因此,每一步校准所花费的时间为10ms×2=20ms。在本实施例中,数/模控制器的控制信号的位数等于6,即整个校准过程包括7步校准操作,因此整个数/模转化器校准过程所花费的时间为20ms×7=140ms。
优选地,在利用二分法处理所述取值范围之前,还可以增大压控振荡器的变容管的容值至预定值,从而相应地提高了压控振荡器的增益(压控振荡器的增益与变容管容值成线性比例关系),进而可以进一步缩短整个校准过程的时间。在前述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说明,将压控振荡器变容管的容值扩大为正常发射时变容管容值的5倍,相应地,压控振荡器的增益也变为正常发射时压控振荡器增益的5倍,此时,每一步校准操作中压控振荡器两次计数的频率偏移为320KHz×5=1.6MHz,为了达到1%的增益校准精度,每一次计数的频率误差需要达到1.6MHz×1%÷2=8KHz。如此一来,N的取值仅为未扩大容值时的1/5,即32000,因此完成一次计数操作需要2ms,完成一步校准操作需要4ms,完成整个校准过程的7步校准操作需要28ms,如此一来,整个校准过程的时间进一步被缩短。完成数/模转换器增益校准之后,将变容管的容值再恢复到正常值即可。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两点调制电路。请参考图5,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两点调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电路中的数/模转换器与校准模块连接,其中:所述校准模块,用于获取用于校准数/模转换器增益的控制信号的取值范围,利用二分法处理所述取值范围并从中确定所述控制信号的校准输出值。
首先,对图5所示的两点调制电路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所述两点调制电路包括锁相环、sigma-delta调制器、数/模转换器以及校准模块。具体地,锁相环包括晶振、鉴相/鉴频器、电荷泵、低通滤波器、压控振荡器以及分频器。其中,晶振、鉴相/鉴频器、电荷泵、低通滤波器、压控振荡器依次连接,分频器接收压控振荡器的输出信号,分频器的输出信号输入鉴相/鉴频器,形成锁相环;sigma-delta调制器的输入端接收信道数据和发射数据(发射数据采用数字信号),sigma-delta调制器的输出端将输出信号提供给分频器,以控制分频器产生所需要的分频比;数/模转换器将发射数据转换为模拟信号后,将该模拟信号输入压控振荡器;校准模块提供控制信号给数/模转换器,该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数/模转换器的增益。
下面,对校准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具体地,校准模块输出控制信号至数/模转换器,该控制信号用于对数/模转换器增益的校准,其目的在于使得在两点调制中两条调制通路的增益相等。下文中,将两条调制通路增益相等时控制信号的取值称为校准输出值。通常情况下,控制信号具有一定的取值范围,在该取值范围内,当控制信号取不同数值时,数/模转换器相应产生不同的增益。为了获得校准输出值,首先校准模要获取该控制信号的取值范围,进而才能在后续步骤中从该取值范围内确定校准输出值。
校准模块获取控制信号的取值范围后,首先利用二分法将控制信号的取值范围划分为两个子集,接着判断该控制信号的校准输出值应该位于哪个子集内,然后将包括该校准输出值的子集作为控制信号的取值范围并重复执行上述操作。如此一来,可以逐步缩小控制信号的取值范围,直至从取值范围中确定所述控制信号的校准输出值。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校准模块进一步包括初始单元、第一计数单元、第二计数单元、比较单元以及确定单元。下面对上述单元的工作过程进行描述,说明上述单元如何利用二分法处理所述取值范围并从中确定所述控制信号的校准输出值。
具体地,初始单元用于定义目标值,该目标值用于后续判断校准输出值在控制信号取值范围内的位置。此外,初始单元还用于根据二分法确定分界值,将该取值范围分为两个子集,其中,一个子集中的数值元素均大于分界值,另一个子集中的数值元素均小于分界值。
第一计数单元,用于所述分界值和第一发射数据输入所述数/模转换器后,对压控振荡器的输出信号经分频后得到的分频信号中的时钟进行统计得到第一时钟数。
第二计数单元,用于所述分界值和第二发射数据输入所述数/模转换器后,对压控振荡器的输出信号经分频后得到的分频信号中的时钟进行统计得到第二时钟数。
比较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第二时钟数和所述第一时钟数之间的差值得到第一时钟差,比较该第一时钟差与目标值,并根据该比较结果从所述取值范围中确定包括所述校准输出值的子集。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一时钟差小于目标值,说明校准输出值大于分界值,则缩小控制信号的取值范围,即将数值元素大于分界值的子集作为控制信号的取值范围;若第一时钟差大于目标值,说明校准输出值小于分界值,则缩小控制信号的取值范围,将数值元素小于分界值的子集作为控制信号的取值范围。
确定单元,用于触发所述初始单元、所述第一计数单元、所述第二计数单元以及所述比较单元重复执行操作,直至从所述取值范围中获得最逼近所述校准输出值的数值元素,并根据所述数值元素确定所述校准输出值。
由于最逼近校准输出值的数值元素是唯一的且通过与分界值的比较得到,因此可以知道,最逼近校准输出值的数值元素与分界值是相邻的关系。优选地,还可以进一步对该数值元素和分界值进行验证,以保证获得最为准确的校准输出值。下面,将以一个优选实施说明上述单元如何对最逼近校准输出值的数值元素和分界值进行验证。具体地,当确定单元获得最逼近所述校准输出值的数值元素后,所述第一计数单元在所述数值元素和所述第一发射数据输入所述数/模转换器后,对所述分频信号中的时钟进行统计得到第三时钟数;所述第二计数单元在所述数值元素和所述第二发射数据输入所述数/模转换器后,对所述分频信号中的时钟进行统计得到第四时钟数;所述比较单元计算所述第四时钟数和所述第三时钟数之间的差值得到第二时钟差,并对所述第一时钟差与所述目标值差的绝对值和所述第二时钟差与所述目标值差的绝对值进行比较,若所述第一时钟差与所述目标值差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二时钟差与所述目标值差的绝对值,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数值元素为所述控制信号的校准输出值,否则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分界值为所述控制信号的校准输出值。
优选地,本发明所提供的两点调制电路进一步还包括容值调节模块,用于在利用二分法处理所述取值范围之前增大压控振荡器的变容管的容值至预定值,例如预定值为正常发射时变容管容值的5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采用二分法的方式快速确定用于校准数/模转换器增益的控制信号的取值,从而可以极大地缩短数/模转换器的校准时间、以及提高数/模转换器的校准效率。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几种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应用于两点调制的数/模转换器的校准方法,该校准方法包括:
获取用于校准数/模转换器增益的控制信号的取值范围;
利用二分法处理所述取值范围并从中确定所述控制信号的校准输出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准方法,其中,利用二分法处理所述取值范围并从中确定所述控制信号的校准输出值包括:
a1)定义目标值以及根据二分法确定分界值;
a2)将所述分界值和第一发射数据输入所述数/模转换器后,对分频信号中的时钟进行统计得到第一时钟数;
a3)将所述分界值和第二发射数据输入所述数/模转换器后,对所述分频信号中的时钟进行统计得到第二时钟数;
a4)计算所述第二时钟数和所述第一时钟数之间的差值得到第一时钟差,比较该第一时钟差与目标值,并根据该比较结果从所述取值范围中确定包括所述校准输出值的子集;
a5)重复执行所述步骤a1至所述步骤a4直至从所述取值范围中获得最逼近所述校准输出值的数值元素,并根据所述数值元素确定所述校准输出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校准方法,其中,根据所述数值元素确定所述校准输出值包括:
b1)将所述数值元素和所述第一发射数据输入所述数/模转换器后,对所述分频信号中的时钟进行统计得到第三时钟数;
b2)将所述数值元素和所述第二发射数据输入所述数/模转换器后,对所述分频信号中的时钟进行统计得到第四时钟数;
b3)计算所述第四时钟数和所述第三时钟数之间的差值得到第二时钟差;
b4)若所述第一时钟差与所述目标值差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二时钟差与所述目标值差的绝对值,则确定所述数值元素为所述控制信号的校准输出值,否则确定所述分界值为所述控制信号的校准输出值。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校准方法,该校准方法还包括:
在利用二分法处理所述取值范围之前,增大压控振荡器的变容管的容值至预定值。
5.一种两点调制电路,该电路中的数/模转换器与校准模块连接,其中:
所述校准模块,用于获取用于校准数/模转换器增益的控制信号的取值范围,利用二分法处理所述取值范围并从中确定所述控制信号的校准输出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校准模块包括:
初始单元,用于定义目标值以及根据二分法确定分界值;
第一计数单元,用于所述分界值和第一发射数据输入所述数/模转换器后,对分频信号中的时钟进行统计得到第一时钟数;
第二计数单元,用于所述分界值和第二发射数据输入所述数/模转换器后,对所述分频信号中的时钟进行统计得到第二时钟数;
比较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第二时钟数和所述第一时钟数之间的差值得到第一时钟差,比较该第一时钟差与目标值,并根据该比较结果从所述取值范围中确定包括所述校准输出值的子集;
确定单元,用于触发所述初始单元、所述第一计数单元、所述第二计数单元以及所述比较单元重复执行操作,直至从所述取值范围中获得最逼近所述校准输出值的数值元素,并根据所述数值元素确定所述校准输出值。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计数单元在所述数值元素和所述第一发射数据输入所述数/模转换器后,对所述分频信号中的时钟进行统计得到第三时钟数;
所述第二计数单元在所述数值元素和所述第二发射数据输入所述数/模转换器后,对所述分频信号中的时钟进行统计得到第四时钟数;
所述比较单元计算所述第四时钟数和所述第三时钟数之间的差值得到第二时钟差,并对所述第一时钟差与所述目标值差的绝对值和所述第二时钟差与所述目标值差的绝对值进行比较,若所述第一时钟差与所述目标值差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二时钟差与所述目标值差的绝对值,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数值元素为所述控制信号的校准输出值,否则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分界值为所述控制信号的校准输出值。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该电路还包括:
容值调节模块,用于在利用二分法处理所述取值范围之前增大压控振荡器的变容管的容值至预定值。
CN201310382976.5A 2013-08-28 2013-08-28 用于两点调制的数/模转换器的校准方法及两点调制电路 Active CN1034278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82976.5A CN103427839B (zh) 2013-08-28 2013-08-28 用于两点调制的数/模转换器的校准方法及两点调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82976.5A CN103427839B (zh) 2013-08-28 2013-08-28 用于两点调制的数/模转换器的校准方法及两点调制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7839A true CN103427839A (zh) 2013-12-04
CN103427839B CN103427839B (zh) 2017-03-01

Family

ID=49652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82976.5A Active CN103427839B (zh) 2013-08-28 2013-08-28 用于两点调制的数/模转换器的校准方法及两点调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27839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40215A (zh) * 2015-11-13 2017-08-11 斯沃奇集团研究和开发有限公司 用于对采用两点fsk调制的频率合成器进行校准的方法
CN107342738A (zh) * 2015-08-26 2017-11-10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支持高数据率的两点调制器
WO2018072449A1 (zh) * 2016-10-20 2018-04-26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两点调制发射机校准电路及校准方法
CN110690899A (zh) * 2019-09-18 2020-01-14 广州粒子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两点调制锁相环中高通通路的增益校准方法及其模块
CN111049599A (zh) * 2019-12-09 2020-04-21 物格微电子(珠海)有限公司 一种两点调制无线通信发射机的校准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25848B1 (en) * 1999-04-13 2001-05-01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ling and maintaining a DC offset
US6356217B1 (en) * 2000-02-29 2002-03-12 Motorola, Inc. Enhanced DC offset correction through bandwidth and clock speed selection
US20030090328A1 (en) * 2001-11-09 2003-05-15 Mcdowell Richard 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mplified tuning of a two-point modulated PLL
CN1553582A (zh) * 2003-06-05 2004-1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阵列接收机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校准装置及方法
CN1764062A (zh) * 2004-10-19 2006-04-26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直流偏移校正装置
CN1836370A (zh) * 2003-08-22 2006-09-2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宽带调制锁相环路及其调制系数调整方法
US20080007346A1 (en) * 2006-06-20 2008-01-10 Broadcom Corporation Two-point modulation polar transmitter architecture and method for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CN102332912A (zh) * 2011-09-30 2012-01-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可调节增益线性度的vco以及基于该vco的两点调制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25848B1 (en) * 1999-04-13 2001-05-01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ling and maintaining a DC offset
US6356217B1 (en) * 2000-02-29 2002-03-12 Motorola, Inc. Enhanced DC offset correction through bandwidth and clock speed selection
US20030090328A1 (en) * 2001-11-09 2003-05-15 Mcdowell Richard 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mplified tuning of a two-point modulated PLL
CN1553582A (zh) * 2003-06-05 2004-1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阵列接收机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校准装置及方法
CN1836370A (zh) * 2003-08-22 2006-09-2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宽带调制锁相环路及其调制系数调整方法
CN1764062A (zh) * 2004-10-19 2006-04-26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直流偏移校正装置
US20080007346A1 (en) * 2006-06-20 2008-01-10 Broadcom Corporation Two-point modulation polar transmitter architecture and method for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CN102332912A (zh) * 2011-09-30 2012-01-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可调节增益线性度的vco以及基于该vco的两点调制器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42738A (zh) * 2015-08-26 2017-11-10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支持高数据率的两点调制器
CN107040215A (zh) * 2015-11-13 2017-08-11 斯沃奇集团研究和开发有限公司 用于对采用两点fsk调制的频率合成器进行校准的方法
CN107040215B (zh) * 2015-11-13 2020-07-07 斯沃奇集团研究和开发有限公司 用于对采用两点fsk调制的频率合成器进行校准的方法
WO2018072449A1 (zh) * 2016-10-20 2018-04-26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两点调制发射机校准电路及校准方法
CN107968687A (zh) * 2016-10-20 2018-04-27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两点调制发射机校准电路及校准方法
CN107968687B (zh) * 2016-10-20 2021-08-24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两点调制发射机校准电路及校准方法
CN110690899A (zh) * 2019-09-18 2020-01-14 广州粒子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两点调制锁相环中高通通路的增益校准方法及其模块
CN111049599A (zh) * 2019-12-09 2020-04-21 物格微电子(珠海)有限公司 一种两点调制无线通信发射机的校准方法
CN111049599B (zh) * 2019-12-09 2022-03-11 物格微电子(珠海)有限公司 一种两点调制无线通信发射机的校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7839B (zh) 2017-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52474B (zh) 一种锁相环频率校正方法及系统
CN103427839A (zh) 用于两点调制的数/模转换器的校准方法及两点调制电路
CN102739246B (zh) 时钟产生装置与频率校正方法
CN101218745A (zh) 频率合成器的自适应性频率校正器
CN201623700U (zh) 一种可校准频率综合器
CN105577176B (zh) 调变电路及其操作方法
US7688059B2 (en) Filter characteristic adjusting apparatus and filter characteristic adjusting method
CN104135285A (zh) 一种频率校准电路及其方法
JPWO2011001652A1 (ja) Pll回路、およびそれを搭載した無線通信装置
CN101783680B (zh) 频率综合器及其校准方法
US8896386B2 (en) Calibration device for oscillator and method thereof
US9350296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librating a dual port phase locked loop
JP2010119077A (ja) 位相比較器、pll回路、及び位相比較器の制御方法
CN104954015A (zh) 时钟生成方法以及半导体装置
CN104753499A (zh) 占空比校准电路
US20170179966A1 (en) Phase locked loop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loop gain calibration
CN105119600A (zh) 一种使锁相环系统快速锁定的自动频带校准方法
US7501900B2 (en) Phase-locked loop bandwidth calibration
CN103368566A (zh) 时钟控制电路及时钟控制方法
CN107846222B (zh) 一种数字模拟转换器增益自校准电路
CN108667455B (zh) 具有通过未修整振荡器提供的参考信号的锁定环电路
CN116582131A (zh) 带增益调节和积分非线性校准的数字时间转换器电路结构
CN101207436A (zh) 一种反馈延时锁相装置及方法以及相位误差检测单元
CN105790757A (zh) 自动频率校正电路及频率校正方法
CN104502688A (zh) 一种变直流低频包络数字检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EIJING ZHONGKE HANTIANXI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GUIZHOU ZHONGKE HUNTERSUN ELECTRONICS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51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514

Address after: 100081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Road No. 6 Jinqiu International Building block A room 1607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ZhongKe's Chinese is Electron Technology Co., Ltd all over the world

Address before: 556000 Guizhou Province, Qiandongnan Miao and Dong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Kaili 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No. 2 Gan Tang Lu Sheng Ming Garden B building 3 unit 4 floor No. 402

Applicant before: Huntersun Guizhou Company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u Cheng

Inventor after: Yang Qinghua

Inventor after: Qian Yongxue

Inventor after: Meng Hao

Inventor after: Li Pengguo

Inventor before: Liu Cheng

Inventor before: Yang Qinghua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84 5F floor, building 1, building 1, seven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ZhongKe's Chinese is Electron Technology Co., Ltd all over the world

Address before: 100081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Road No. 6 Jinqiu International Building block A room 1607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ZhongKe's Chinese is Electron Technology Co., Ltd all over the worl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84 floor 5F, No. 1, No. 1, Haidian Distric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Angrui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4 floor 5F, No. 1, No. 1, Haidian Distric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ZhongKe's Chinese is Electron Technology Co., Ltd all over the worl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84 5F, building 1, No.1, shangdiqi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Angrui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4 5F, building 1, No.1, shangdiqi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Angrui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