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26131A - 一种测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26131A
CN103426131A CN2012101621221A CN201210162122A CN103426131A CN 103426131 A CN103426131 A CN 103426131A CN 2012101621221 A CN2012101621221 A CN 2012101621221A CN 201210162122 A CN201210162122 A CN 201210162122A CN 103426131 A CN103426131 A CN 1034261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group
female
topic
female top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6212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赞民
卢强军
田占奎
荆茹冰
张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XIAOXINTONG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XIAOXINTONG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XIAOXINTONG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XIAOXINTONG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6212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26131A/zh
Publication of CN1034261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61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ally Operated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测评方法,预先将各个考点细分为多个知识点,在测评时,首先将与母题数据相对应的第一待检测答案数据和预设的第一标准答案数据进行对比,确定待验证母题数据,然后选择与待验证母题数据相应的训练题数据组,将与训练题数据组对应的第二待检测答案数据与预设的第二标准答案数据进行对比,并依据第二待检测答案数据与第二标准答案数据的对比结果确定测试者对相应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本发明通过测试者对训练题组的答题情况,将测试者对与母题数据组对应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验证,以确定测试者是否真正没有掌握该知识点,解决了现有测评系统不能准确知道考试对于考点中的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测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测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进行测评,通过测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
现有的测评系统通过对某个考点下所有题目的得分求平均值,依据测试结果的平均值确定测试者对考点的掌握情况,这种测评方法只能说明测试者对考点整体的掌握情况,而并不能准确获知考生对于考点中的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因此,现有的测评系统在诊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上有很大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测评方法,以解决现有的测评系统不能准确知道考生对于考点中的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测评方法,预先将各个考点细分为多个知识点,所述方法包括:
a、接收测评请求,所述测评请求中包含有待测试考点的标识;
b、显示与所述标识对应的若干组母题数据,每一组母题数据分别对应所述考点所包含的一个知识点;
c、接收与所述若干组母题数据对应的第一待检测答案数据,并将其与预先设定的第一标准答案数据进行对比;
d、确定所述第一待检测答案数据中与所述第一标准答案数据不一致的答案数据所对应的母题数据组为待验证母题数据组;
e、选择一组未验证的待验证母题数据为目标母题数据组;
f、从与所述目标母题数据组对应的若干训练题数据组中确定一组未显示的训练题数据为当前训练题数据组,并进行显示;
g、接收与所述当前训练题数据组对应的第二待检测答案数据,并将其与预先设定的第二标准答案数据进行对比;
h、当所述第二待检测答案数据中与所述第二标准答案数据一致的第二待检测答案数据的数目大于预设的第一上限值时,执行步骤i,否则,判断与所述目标母题数据组对应的若干训练题数据组中已显示的训练题数据组的数目是否小于预设的第二上限值,如果是,则执行步骤f,否则,执行步骤i;
i、判断是否存在未验证的待验证母题数据组,如果是,则执行步骤e,否则,依据所述第二待检测答案数据与所述第二标准答案数据的对比结果生成测评数据。
上述方法,优选的,当判断与所述目标母题数据组对应的若干训练题数据组中已显示的训练题数据组的数目小于预设的第二上限值时,还包括:
将所述第二待检测答案数据与所述第二标准答案数据一致的数目与预设的下限值进行比较;
当所述第二待检测答案数据与所述第二标准答案数据一致的数目小于所述下限值时,显示与所述目标母题对应的知识点学习数据组,并在显示结束时,执行步骤f。
上述方法,优选的,当与所述目标母题数据组对应的若干训练题数据组中已显示的训练题数据组的数目不小于预设的第二上限值时,还包括:
将所述目标母题数据存储于预设位置。
上述方法,优选的,还包括:
在接收到测评结束指令时,记录与当前目标母题数据对应的测评进程。
一种测评系统,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测评请求,所述测评请求中包含有待测试考点的标识;
第一显示模块,用于显示与所述标识对应的若干组母题数据,每一组母题数据分别对应所述考点所包含的一个知识点;
第一对比模块,用于接收与所述若干组母题数据对应的第一待检测答案数据,并将其与预先设定的第一标准答案数据进行对比;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待检测答案数据中与所述第一标准答案数据不一致的答案数据所对应的母题数据为待验证母题数据;
选择模块,用于选择一组未验证的待验证母题数据为目标母题数据组;
第二显示模块,用于从与所述目标母题数据组对应的若干训练题数据组中确定一组未显示的训练题数据为当前训练题数据组,并进行显示;
第二对比模块,用于接收与所述当前训练题数据组对应的第二待检测答案数据,并将其与预先设定的第二标准答案数据进行对比;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待检测答案数据与所述第二标准答案数据一致的数目大于预设的第一上限值时,判断是否存在未验证的待验证母题数据;
生成模块,用于当不存在未验证的待验证母题数据时,依据所述第二待检测答案数据与所述第二标准答案数据的对比结果生成测评数据;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待检测答案数据与所述第二标准答案数据一致的数目不大于预设的第一上限值时,判断与所述目标母题数据组对应的若干训练题数据组中已显示的训练题数据组的数目是否小于预设的第二上限值。
上述系统,优选的,还包括:
存储模块,用于当与所述目标母题数据组对应的若干训练题数据组中已显示的训练题数据组的数目等于预设的第二上限值时,存储所述目标母题数据。
上述系统,优选的,还包括:
记录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测评结束指令时,记录与当前目标母题数据对应的测评进程。
通过以上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测评方法,预先将各个考点细分为多个知识点,在测评时,首先将与母题数据相对应的第一待检测答案数据和预设的第一标准答案数据进行对比,确定待验证母题数据,然后选择与待验证母题数据相应的训练题数据组,将与训练题数据组对应的第二待检测答案数据与预设的第二标准答案数据进行对比,并依据所述第二待检测答案数据与所述第二标准答案数据的对比结果生成测评数据,以确定测试者对相应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因为每一组母题数据对应考点下的一个知识点,所以,通过答错的母题(也就是待验证母题数据组)可以初步确定测试者可能有那些知识点没有掌握,通过测试者对训练题组(也就是训练题数据组)的答题情况,将测试者对与母题数据组对应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验证,以确定测试者是否真正没有掌握该知识点,避免在诊断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上有很大误差的问题,解决了现有测评系统不能准确知道考试对于考点中的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测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测评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测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部分,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预先将各个考点细分为多个知识点,例如,考点为“锐角三角形”,那么该考点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的定义”、“锐角三角形的增减性”、“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等多个知识点。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评方法的流程图,包括:
步骤S101:接收测评请求,所述测评请求中包含有待测试考点的标识;
步骤S102:显示与所述标识对应的若干组母题数据,每一组母题数据分别对应所述考点所包含的一个知识点;
在本实施例中,对应每一个考点都设置有若干组母题数据,每一组母题数据对应所述考点下的一个知识点,也就说,可以用一组母题数据来表示一个知识点对应的母题;可以将每一考点和与所述考点对应的若干组母题数据用同一个且唯一的标识进行标注,以确定考点和所述若干母题数据组的对应关系。
本步骤将与所述标识对应的若干组母题数据显示给测试者,也就是将与待测试考点相对应的若干组母题数据展示给测试者,供测试者作答;
步骤S103:接收与所述若干组母题数据对应的第一待检测答案数据,并将其与预先设定的第一标准答案数据进行对比;
本实施例中,与所述若干组母题数据对应的第一待检测答案数据就是测试者输入的与所述若干母题数据对应的答案数据,预先设定的第一标准答案数据也就是与所述若干母题数据对应的标准答案数据;将测试者给出的答案数据与标准答案数据进行比对,如果测试者给出的与某一组母题数据对应的答案数据和与这一组母题数据对应的标准答案不一致,则说明测试者没有答对与所述测试者给出的答案数据对应的母题,否则,所述测试者答对了与所述测试者给出的答案数据对应的母题。
步骤S104:确定所述第一待检测答案数据中与所述第一标准答案数据不一致的答案数据所对应的母题数据组为待验证母题数据组;
步骤S105:选择一组未验证的待验证母题数据为目标母题数据组;
步骤S106:从与所述目标母题数据组对应的若干训练题数据组中确定一组未显示的训练题数据为当前训练题数据组,并进行显示;
在本实施例中,训练题数据组可以存储于训练题数据库中,在这个训练题数据库中,存储有与每一组母题数据相对应的若干训练题数据组,所述训练题数据组中包含有若干训练题数据小组,的每一个训练题数据小组对应的训练题的题目都是与相应的母题同类型的题目或是相应的母题的变形题目。
步骤S107:接收与所述当前训练题数据组对应的第二待检测答案数据,并将其与预先设定的第二标准答案数据进行对比;
本申请实施例中,与所述当前训练题数据组对应的第二待检测答案数据是测试者输入的与所述当前训练题数据组对应的答案数据;所述预先设定的第二标准答案数据是与所述当前训练题数据组对应的标准答案数据;
步骤S108:确定所述第二待检测答案数据中与所述第二标准答案数据一致的第二待检测答案数据的数目N,并将数目N与预设的第一上限值T1进行比较;
步骤S109:判断所述数目N是否大于所述第一上限值T1,如果是,说明测试者掌握了与所述目标母题数据组对应的知识点,则执行步骤S110;否则,执行步骤S111;
步骤S110:判断是否存在未验证的待验证母题数据组,如果是,则返回执行步骤S105;否则,结束测评;
步骤S111:判断与所述目标母题数据组对应的若干训练题数据组中已显示的训练题数据组的数目是否小于预设的第二上限值,如果是,说明还需要为测试者提供未训练的训练题数据组,则执行步骤S106,否则,说明不再需要为测试者提供未训练的训练题数据组,执行步骤S112;
本实施例中,对训练题数据组的显示数目设置了一个可配置的范围(即预设的第二上限值),该配置范围可根据实际测试题目的难易情况进行设置可以设置不同的值,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S112:依据所述第二待检测答案数据与所述第二标准答案数据的对比结果生成测评数据,并执行步骤S110。
具体的,所述测评数据可以包括:目标母题数据组;与所述目标母题数据组对应的训练题数据组,以及测试者是否做对了所述目标母题数据组对应的题目(当测试者输入的与所述目标母题数据组对应的第一待检测答案数据组与预设的第一标准答案数据组对应的数据一致时,说明测试者做对了所述目标母题数据组对应的题目,掌握了与该目标母题数据组对应的知识点,否则未做对所述目标母题数据组对应的题目,未掌握与该目标母题数据组对应的知识点),是否做对了所述训练题数据组对应的题目(当测试者输入的与所述训练题数据组对应的第二待检测答案数据组与预设的第二标准答案数据组对应的数据一致时,说明测试者做对了所述训练题数据组对应的题目,掌握了与所述目标母题数据组对应的知识点,否则未做对所述训练题数据组对应的题目,未掌握与所述目标母题数据组对应的知识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评方法,预先将各个考点细分为多个知识点,在测评时,首先将与母题数据相对应的第一待检测答案数据和预设的第一标准答案数据进行对比,确定待验证母题数据,然后选择与待验证母题数据相应的训练题数据组,将与训练题数据组对应的第二待检测答案数据与预设的第二标准答案数据进行对比,并依据所述第二待检测答案数据与所述第二标准答案数据的对比结果生成测评数据,以确定测试者对相应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因为每一组母题数据对应考点下的一个知识点,所以,通过答错的母题(也就是待验证母题数据组)可以初步确定测试者可能有那些知识点没有掌握,通过测试者对训练题组(也就是训练题数据组)的答题情况,将测试者对与母题数据组对应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验证,以确定测试者是否真正没有掌握该知识点,避免在诊断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上有很大误差的问题,解决了现有测评系统不能准确知道考试对于考点中的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的问题。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测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包括:
步骤S201:接收测评请求,所述测评请求中包含有待测试考点的标识;
步骤S202:显示与所述标识对应的若干组母题数据,每一组母题数据分别对应所述考点所包含的一个知识点;
步骤S203:接收与所述若干组母题数据对应的第一待检测答案数据,并将其与预先设定的第一标准答案数据进行对比;
步骤S204:确定所述第一待检测答案数据中与所述第一标准答案数据不一致的答案数据所对应的母题数据组为待验证母题数据组;
步骤S205:选择一组未验证的待验证母题数据为目标母题数据组;
步骤S206:从与所述目标母题数据组对应的若干训练题数据组中确定一组未显示的训练题数据为当前训练题数据组,并进行显示;
步骤S207:接收与所述当前训练题数据组对应的第二待检测答案数据,并将其与预先设定的第二标准答案数据进行对比;
步骤S208:确定所述第二待检测答案数据中与所述第二标准答案数据一致的第二待检测答案数据的数目N,并将数目N与预设的第一上限值T1进行比较;
步骤S209:判断所述数目N是否大于所述第一上限值T1,如果是,说明测试者掌握了与所述目标母题数据组对应的知识点,则执行步骤S210;否则,执行步骤S211;
步骤S210:判断是否存在未验证的待验证母题数据组,如果是,则返回执行步骤S205;否则,结束测评;
步骤S211:判断与所述目标母题数据组对应的若干训练题数据组中已显示的训练题数据组的数目是否小于预设的第二上限值,如果是,说明还需要为测试者提供未训练的训练题数据组,则执行步骤S206,否则,说明不再需要为测试者提供未训练的训练题数据组,执行步骤S212;
步骤S212:依据所述第二待检测答案数据与所述第二标准答案数据的对比结果生成测评数据;
步骤S213:将所述数目N与预设的下限值T0进行比较,所述下限值T0小于所述第一上限值T1;
步骤S214:判断所述数目N是否小于所述下限值T0,如果是,说明测试者未掌握与所述目标母题数据组对应的知识点,执行步骤S215:如果否,说明测试者可能没有掌握与所述目标母题数据组对应的知识点,直接执行步骤S206;
步骤S215:显示与所述目标母题数据组对应的知识点学习数据组,用于在诊断出测试者的学习漏洞后,供测试者学习和训练,可以使测试者在测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并在显示结束时,执行步骤S206。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知识点学习数据组和与所述目标母题数据组对应的知识点的学习内容相对应,即所述显示的知识点学习数据组是用来供测试者学习的知识,所述知识点学习数据组可以以播放视频的方式进行显示,视频播放的内容为与所述目标母题数据组(即目标母题)相对应的知识点的讲解内容,可以包括与所述知识点对应的基础知识的讲解,也可以是与所述知识点对应的答题技巧等方面的知识的讲解等,在视频播放完成时,执行步骤S206。
当然,所述知识点学习数据组还可以直接以文档的形式进行显示,文档中包含有与所述目标母题数据组对应的基础知识或答题技巧等,并在接收到结束指令时(即测试者阅读完成时),执行步骤S206;
上述不管是视频还是文档,其内容都是用来供测试者学习的,所以本申请实施例对步骤S215中知识点学习数据组显示的形式不做具体限定,只要所显示的内容为与所述目标母题对应的知识点的相应的基础知识、答题技巧等方面的数据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实施的,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S201~步骤S212与实施例一中步骤S101~步骤S112的具体实施过程一致,这里不在赘述,本实施例二只重点说明了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即步骤S213~步骤S215;
本实施例中,当判断与所述目标母题数据组对应的若干训练题数据组中已显示的训练题数据组的数目小于预设的第二上限值时,将所述第二待检测答案数据与所述第二标准答案数据一致的数目与预设的下限值进行比较,并在所述第二待检测答案数据与所述第二标准答案数据一致的数目小于所述下限值时,显示与所述目标母题对应的微视频,供测试者学习,使测试者可以在测评的同时通过学习来提升解题能力。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评方法,在通过母题确定测试者可能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后,将训练题组展示给测试者,通过测试者对训练题组的答题情况确认测试者的学习漏洞,并在训练过程中将个性化服务(如微视频等)展示给测试者,实现了对测试者学习的评价诊断、训练及学习的一体化,使得测试者通过一次测评就能诊断漏洞,还能通过学习来提升解题能力;且训练过程中,一旦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就会验证(将下一组训练题组展示给测试者),不放过任何问题,彻底解决错题(即所述第一待检测答案数据中与所述第一标准答案数据不一致的答案数据所对应的母题数据组)代表的知识漏洞。
为了优化上述实施例,当与所述目标母题数据组对应的若干训练题数据组中已显示的训练题数据组的数目不小于预设的第二上限值时,还可以将所述目标母题数据存储于预设位置,如错题本等,测试者可以通过所述预设位置处的目标母题进行巩固学习,而老师可以通过所述预设位置处的目标母题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实施例,在测试过程中,测试者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中断测评,为了让测试者再次进行测量时,能够继续进行未完成的训练,可以在接收到测评结束指令时,记录与当前目标母题数据对应的测评进程,以便下次测评时能够继续进行未完成的训练,避免重复测评。
实施例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包括:
接收模块301,用于接收测评请求,所述测评请求中包含有待测试考点的标识;
第一显示模块302,用于显示与所述标识对应的若干组母题数据,每一组母题数据分别对应所述考点所包含的一个知识点;
第一对比模块303,用于接收与所述若干组母题数据对应的第一待检测答案数据,并将其与预先设定的第一标准答案数据进行对比;
确定模块304,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待检测答案数据中与所述第一标准答案数据不一致的答案数据所对应的母题数据为待验证母题数据;
选择模块305,用于选择一组未验证的待验证母题数据为目标母题数据组;
第二显示模块306,用于从与所述目标母题数据组对应的若干训练题数据组中确定一组未显示的训练题数据为当前训练题数据组,并进行显示;
第二对比模块307,用于接收与所述当前训练题数据组对应的第二待检测答案数据,并将其与预先设定的第二标准答案数据进行对比;
第一判断模块308,用于当所述第二待检测答案数据与所述第二标准答案数据一致的数目大于预设的第一上限值时,判断是否存在未验证的待验证母题数据;
如果是,则向所述选择模块305发送选择指令,指示所述选择模块305选择一组未验证的待验证母题数据为目标母题数据组;
如果否,则向所述生成模块309发送生成指令,指示所述生成模块309依据所述第二待检测答案数据与所述第二标准答案数据的对比结果生成测评数据;
生成模块309,用于当不存在未验证的待验证母题数据时,依据所述第二待检测答案数据与所述第二标准答案数据的对比结果生成测评数据;
第二判断模块310,用于当所述第二待检测答案数据与所述第二标准答案数据一致的数目不大于预设的第一上限值时,判断与所述目标母题数据组对应的若干训练题数据组中已显示的训练题数据组的数目是否小于预设的第二上限值;
如果是,则向所述第二显示模块306发送显示指令,指示所述第二显示模块306从与所述目标母题数据组对应的若干训练题数据组中确定一组未显示的训练题数据为当前训练题数据组,并进行显示;
如果否,则向所述第一判断模块308发送判断指令,指示所述第一判断模块308判断是否存在未验证的待验证母题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评系统还包括:
存储模块311,用于当与所述目标母题数据组对应的若干训练题数据组中已显示的训练题数据组的数目等于预设的第二上限值时,存储所述目标母题数据。
记录模块312,用于在接收到测评结束指令时,记录与当前目标母题数据对应的测评进程。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测评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先将各个考点细分为多个知识点,所述方法包括:
a、接收测评请求,所述测评请求中包含有待测试考点的标识;
b、显示与所述标识对应的若干组母题数据,每一组母题数据分别对应所述考点所包含的一个知识点;
c、接收与所述若干组母题数据对应的第一待检测答案数据,并将其与预先设定的第一标准答案数据进行对比;
d、确定所述第一待检测答案数据中与所述第一标准答案数据不一致的答案数据所对应的母题数据组为待验证母题数据组;
e、选择一组未验证的待验证母题数据为目标母题数据组;
f、从与所述目标母题数据组对应的若干训练题数据组中确定一组未显示的训练题数据为当前训练题数据组,并进行显示;
g、接收与所述当前训练题数据组对应的第二待检测答案数据,并将其与预先设定的第二标准答案数据进行对比;
h、当所述第二待检测答案数据中与所述第二标准答案数据一致的第二待检测答案数据的数目大于预设的第一上限值时,执行步骤i,否则,判断与所述目标母题数据组对应的若干训练题数据组中已显示的训练题数据组的数目是否小于预设的第二上限值,如果是,则执行步骤f,否则,执行步骤i;
i、判断是否存在未验证的待验证母题数据组,如果是,则执行步骤e,否则,依据所述第二待检测答案数据与所述第二标准答案数据的对比结果生成测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判断与所述目标母题数据组对应的若干训练题数据组中已显示的训练题数据组的数目小于预设的第二上限值时,还包括:
将所述第二待检测答案数据与所述第二标准答案数据一致的数目与预设的下限值进行比较;
当所述第二待检测答案数据与所述第二标准答案数据一致的数目小于所述下限值时,显示与所述目标母题数据组对应的知识点学习数据组,并在显示结束时,执行步骤f。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与所述目标母题数据组对应的若干训练题数据组中已显示的训练题数据组的数目不小于预设的第二上限值时,还包括:
将所述目标母题数据存储于预设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接收到测评结束指令时,记录与当前目标母题数据对应的测评进程。
5.一种测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测评请求,所述测评请求中包含有待测试考点的标识;
第一显示模块,用于显示与所述标识对应的若干组母题数据,每一组母题数据分别对应所述考点所包含的一个知识点;
第一对比模块,用于接收与所述若干组母题数据对应的第一待检测答案数据,并将其与预先设定的第一标准答案数据进行对比;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待检测答案数据中与所述第一标准答案数据不一致的答案数据所对应的母题数据为待验证母题数据;
选择模块,用于选择一组未验证的待验证母题数据为目标母题数据组;
第二显示模块,用于从与所述目标母题数据组对应的若干训练题数据组中确定一组未显示的训练题数据为当前训练题数据组,并进行显示;
第二对比模块,用于接收与所述当前训练题数据组对应的第二待检测答案数据,并将其与预先设定的第二标准答案数据进行对比;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待检测答案数据与所述第二标准答案数据一致的数目大于预设的第一上限值时,判断是否存在未验证的待验证母题数据;
生成模块,用于当不存在未验证的待验证母题数据时,依据所述第二待检测答案数据与所述第二标准答案数据的对比结果生成测评数据;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待检测答案数据与所述第二标准答案数据一致的数目不大于预设的第一上限值时,判断与所述目标母题数据组对应的若干训练题数据组中已显示的训练题数据组的数目是否小于预设的第二上限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存储模块,用于当与所述目标母题数据组对应的若干训练题数据组中已显示的训练题数据组的数目等于预设的第二上限值时,存储所述目标母题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记录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测评结束指令时,记录与当前目标母题数据对应的测评进程。
CN2012101621221A 2012-05-23 2012-05-23 一种测评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034261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621221A CN103426131A (zh) 2012-05-23 2012-05-23 一种测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621221A CN103426131A (zh) 2012-05-23 2012-05-23 一种测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6131A true CN103426131A (zh) 2013-12-04

Family

ID=49650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621221A Pending CN103426131A (zh) 2012-05-23 2012-05-23 一种测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2613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8704A (zh) * 2015-08-06 2015-10-14 苏州百智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答题评测方法及系统
CN110019686A (zh) * 2019-04-11 2019-07-16 北京任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知识点掌握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164261A (zh) * 2020-09-24 2021-01-01 浙江太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考核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2537A (zh) * 2002-09-10 2004-03-17 明日工作室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试题难度变换功能的测验系统与方法
US20100062411A1 (en) * 2008-09-08 2010-03-11 Rashad Jovan Bartholomew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to provide feedback for educators
CN101739854A (zh) * 2008-11-25 2010-06-16 梁昌年 利用计算机系统来对用户进行自适应评估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2201177A (zh) * 2011-06-23 2011-09-28 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自适应测评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2537A (zh) * 2002-09-10 2004-03-17 明日工作室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试题难度变换功能的测验系统与方法
US20100062411A1 (en) * 2008-09-08 2010-03-11 Rashad Jovan Bartholomew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to provide feedback for educators
CN101739854A (zh) * 2008-11-25 2010-06-16 梁昌年 利用计算机系统来对用户进行自适应评估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2201177A (zh) * 2011-06-23 2011-09-28 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自适应测评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8704A (zh) * 2015-08-06 2015-10-14 苏州百智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答题评测方法及系统
CN110019686A (zh) * 2019-04-11 2019-07-16 北京任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知识点掌握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019686B (zh) * 2019-04-11 2021-06-29 北京任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知识点掌握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164261A (zh) * 2020-09-24 2021-01-01 浙江太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考核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alid et al. Construction of the assessment concept to measure students' high order thinking skills
Nurdyansyah et al. Problem solving model with integration pattern: student’s problem solving capability
Herholdt et al. An error analysis in the early grades mathematics-A learning opportunity?
Holmes 12. Assessing Project Work by External Examiners
CN104574241A (zh) 一种在线教育测评系统及测评方法
CN104408985A (zh) 基于云网络的答题学习方法及系统
Tobías-Lara et al. Assessment of informal and formal inferential reasoning: A critical research review
CN103489018A (zh) 二维码智能文件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文件系统
CN103886779A (zh) 一种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及系统
CN107741978A (zh) 一种个性化学习资源推送方法及其系统
KR20150122689A (ko) 근원적인 학생 시험 오류 검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3426131A (zh) 一种测评方法及系统
Rochmad et al. Misconception as a critical and creative thinking inhibitor for mathematics education students
Okwelle et a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instrument for assessing practical skills in fault diagnoses and repairs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systems in Nigerian technical colleges
Arreola Writing learning objectives
Yasin et al. Improving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 Through the Use of Android-Based Media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Apen The applicative use of problem solving technique in teaching grammar
Wahyuni et al. The development of four-tier diagnostic test instrument to identify the learners’ misconception on circular motions
Buschang et al. Validating Measures of Algebra Teacher Subject Matter Knowledge and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CRESST Report 820.
KR101199029B1 (ko) 언어 영역의 학습 정도를 진단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Ortega-Sanchez Written exams: How effectively are we using them?
Amanati The effectiveness of learning instrument of multiple representations-based inquiry model to train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in physics lesson
TW201443667A (zh) 人工智慧試卷組題系統及其組題方法
Triyani et al. Effect of Scientific Approach toward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CN107341984A (zh) 问题分级排除学习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20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