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21051B - 吸附法分离制备茶多酚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吸附法分离制备茶多酚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21051B
CN103421051B CN201310335177.2A CN201310335177A CN103421051B CN 103421051 B CN103421051 B CN 103421051B CN 201310335177 A CN201310335177 A CN 201310335177A CN 103421051 B CN103421051 B CN 1034210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polyphenol
solution
hydroxy
am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3517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21051A (zh
Inventor
王校常
于翠平
朱青
范冬梅
孙志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131033517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2105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210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10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210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10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提取茶多酚的方法,尤其是一种新型、环保的吸附法分离制备茶多酚的方法,另外也指一种纯化茶多酚的方法。吸附法分离制备茶多酚的方法,采用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为吸附剂,以稀酸为解吸剂,得到茶多酚产品。及一种吸附法分离提纯茶多酚的方法,制备得到的高纯度茶多酚产品。本发明采用的吸附剂是一种可再生的、新型的材料,而且操作简单;整个工艺过程中避免了有毒有机溶剂的使用,绿色无污染,有效解约成本,操作更简便。制得的茶多酚中儿茶素含量达到88%以上,EGCG含量达到了60%以上,且无有机溶剂和金属离子残留。<!--1-->

Description

吸附法分离制备茶多酚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取茶多酚的方法,尤其是一种新型、环保的吸附法分离制备茶多酚的方法,另外也指一种纯化茶多酚的方法。
背景技术
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突变等活性。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其抗氧化能力是人工合成抗氧化剂BHT、BHA的4-6倍,是维生素E的6-7倍,维生素C的5-10倍,且用量少:0.01-0.03%即可起作用,而无合成物的潜在毒副作用。研究表明高纯度儿茶素、EGCG等单体的生物活性比茶多酚混合物强很多,EGCG具有抗自由基DNA损害,抗辐射和紫外线,阻止油脂过氧化,减少血清中低密度胆固醇、超低密度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干扰癌细胞生存所需的信号传递,抑制饮食中的致癌物质,与肠、肝、和肺中的其他酶和抗氧化剂作用共同阻止某些致癌物质的活力,清除自由基,抵御污染、日晒和吸烟的影响,防治皮肤老化和起皱。因此提取高纯度茶多酚(即含高纯度儿茶素、EGCG等单体),对生产生活具有重大的意义。
有关提取茶多酚方法很多,主要有溶剂萃取法、沉淀法和层析法等。在使用溶剂萃取法提取茶多酚的过程中,使用有毒有机溶剂,容易造成溶剂残留,也存在操作复杂、安全操作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沉淀法提取茶多酚的过程中虽然无须使用大量有机溶剂,但使用金属沉淀剂,容易造成金属离子残留。现阶段主要采用树脂层析法工艺制备茶多酚。虽然此工艺比传统工艺有机溶剂萃取法、沉淀法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包括污染小、可再生、节约能源等优点。但是在茶多酚洗脱过程中仍然需要大量的有机溶剂,这对环境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也会在无形中增加生产成本,同时操作复杂,生产成本投入大。我们希望找到一种更经济、更简便、对环境更友好的材料来分离制备茶多酚。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绿色无污染的茶多酚的提取工艺。本发明采用可再生的一种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材料为吸附剂,以盐酸为解吸剂制备得到茶多酚产品,并且操作简单,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吸附法分离制备茶多酚的方法,采用结构式及化学式如下所示的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为吸附剂,以稀酸为解吸剂,
具体步骤为:
1)将绿茶干茶用热水浸提,干茶和水的质量比为1:8-20,浸提温度为90-100度,浸提时间在30-50分钟,浸提液离心、过滤,得到茶多酚浸提液;
2)将步骤1)的茶多酚浸提液加入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绿茶干茶与HPAE的质量比为1:3-8,调节pH至6.8-7,恒温25℃,震荡6小时,得到原料混合液;
3)将步骤2)的原料混合液离心,去清液后,加稀酸调节pH至5-5.5,恒温25℃,震荡30min,解吸附,得到解析溶液;
4)将步骤3)的解析溶液过滤膜,得到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溶液及茶多酚溶液,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溶液经过浓缩干燥得到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茶多酚溶液经过浓缩干燥得到茶多酚产品。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绿茶干茶可为绿茶鲜叶。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浸提温度为95度,浸提时间为40~50分钟。
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稀酸为10%盐酸。
进一步的,步骤4)中,采用的滤膜的孔径为22μm。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吸附法分离提纯茶多酚的方法。
吸附法分离提纯茶多酚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茶多酚溶解得到茶多酚溶液;2、茶多酚溶液中加入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脱咖啡因茶多酚与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的质量比为1:2.5-3.5,调节pH至6.8~7,25℃恒温震荡6小时,得到原料混合液;3、将原料混合液离心,去清液后,加稀盐酸调节pH至5-5.5,恒温25℃,震荡30min,解吸附,得到解析溶液;4、解析溶液经孔径为22μm的滤膜过滤,得到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溶液及茶多酚溶液,经过浓缩干燥,制备得到的高纯度茶多酚产品
其中,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的结构式及化学式为:
其中,所述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是以二乙醇胺和丙烯酸甲酯为原料,通过Michael加成反应制得AB2型单体;由“一步法”使单体与三羟甲基丙烷以1:3的摩尔比,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得的一种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的吸附剂是一种可再生的、新型的材料,而且操作简单;整个工艺过程中避免了有毒有机溶剂的使用,绿色无污染,有效解约成本,操作更简便。制得的茶多酚中儿茶素含量达到88%以上,EGCG含量达到了60%以上,且无有机溶剂和金属离子残留。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用原料及试剂均为市场购得。
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的制备:以二乙醇胺和丙烯酸甲酯为原料,通过Michael加成反应制得AB2型单体;由“一步法”使单体与三羟甲基丙烷以1:3的摩尔比,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得的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结构式及化学式为:
实施例1
1)浸提:将浙江绿茶干茶和热水的重量比为1:20进行浸提,温度保持在95度,浸提45分钟后,将浸提液离心、过滤,得到茶多酚浸提液;
2)吸附:茶多酚浸提液中加入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绿茶干茶与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的质量比为1:3,调节pH至6.8,25℃恒温震荡6小时,得到原料混合液;
3)解吸附:将原料混合液离心,去清液后,加稀盐酸调节pH至5,恒温25℃,震荡30min,解吸附,得到解析溶液;
4)膜过滤:解析溶液经孔径为22μm的滤膜过滤,得到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溶液及茶多酚解析液,分别进行浓缩干燥。制备得到的茶多酚产品经检测,茶多酚产品中儿茶素含量达到88%,EGCG含量达到60%。
对比例1
将实施例1的步骤2)中绿茶干茶与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的质量比改为1:5,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的茶多酚产品中儿茶素含量为91%,EGCG含量为63%。
对比例2
将实施例1的步骤2)中绿茶干茶与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的质量比改为1:8,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的茶多酚产品中儿茶素含量为95%,EGCG含量为60%。
对比例3
将实施例1的步骤2)中绿茶干茶与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的质量比改为1:2.5,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的茶多酚产品中儿茶素含量为58%,EGCG含量为50%。
对比例4
将实施例1的步骤2)中绿茶干茶与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的质量比改为1:8.5,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的茶多酚产品中儿茶素含量为64%,EGCG含量为41%。
由此可以看出,随着绿茶干茶与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的质量比的减小茶多酚产品中儿茶素含量越来越高,但是在绿茶干茶与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的质量比为1:5时EGCG含量最高(63%)。但是当比例大于1:3时,儿茶素含量及EGCG含量降低;当比例小于1:8时,儿茶素含量及EGCG含量降低明显。
实施例2
1)浸提:将浙江绿茶干茶和热水的重量比为1:8进行浸提,温度保持在100度,浸提30分钟后,将浸提液离心、过滤,得到茶多酚浸提液;
2)吸附:茶多酚浸提液中加入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绿茶干茶与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的质量比为1:4,调节pH至6.9,25℃恒温震荡6小时,得到原料混合液;
3)解吸附:将原料混合液离心,去清液后,加稀盐酸调节pH至5.5,恒温25℃,震荡40min,解吸附,得到解析溶液;
4)膜过滤:解析溶液经孔径为22μm的滤膜过滤,得到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溶液及茶多酚解析液,分别进行浓缩干燥。制备得到的茶多酚产品经检测,茶多酚产品中儿茶素含量达到90%,EGCG含量达到61%。
实施例3
1)浸提:将浙江绿茶干茶和热水的重量比为1:15进行浸提,温度保持在98度,浸提50分钟后,将浸提液离心、过滤,得到茶多酚浸提液;
2)吸附:茶多酚浸提液中加入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绿茶干茶与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的质量比为1:4,调节pH至7,25℃恒温震荡6小时,得到原料混合液;
3)解吸附:将原料混合液离心,去清液后,加稀盐酸调节pH至5.3,恒温25℃,震荡60min,解吸附,得到解析溶液;
4)膜过滤:解析溶液经孔径为22μm的滤膜过滤,得到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溶液及茶多酚解析液,分别进行浓缩干燥。制备得到的茶多酚产品经检测,茶多酚产品中儿茶素含量达到89%,EGCG含量达到62%。
实施例4
1)浸提:将绿茶鲜叶和热水的重量比为1:5进行浸提,温度保持在90度,浸提30分钟后,将浸提液离心、过滤,得到茶多酚浸提液;
2)吸附:茶多酚浸提液中加入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绿茶干茶与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的质量比为1:3,调节pH至7,25℃恒温震荡6小时,得到原料混合液;
3)解吸附:将原料混合液离心,去清液后,加稀盐酸调节pH至5.5,恒温25℃,震荡30min,解吸附,得到解析溶液;
4)膜过滤:解析溶液经孔径为22μm的滤膜过滤,得到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溶液及解析液,分别进行浓缩干燥。制备得到的茶多酚产品经检测,茶多酚产品中儿茶素含量达到88%,EGCG含量达到67%。
对比例5
将实施例2的步骤2)中pH改为6.5,其余与实施例2相同,得到的茶多酚产品中儿茶素含量为80%,EGCG含量为46%。
对比例6
将实施例2的步骤2)中pH改为6.8,其余与实施例2相同,得到的茶多酚产品中儿茶素含量为87%,EGCG含量为65%。
对比例7
将实施例2的步骤2)中加入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后,调节pH至7.2,其余与实施例2相同,得到的茶多酚产品中儿茶素含量为50%,EGCG含量为39%。
可以看出,步骤2)中,PH值在7为最佳值,当PH值在6.8~7之外时,茶多酚产品中儿茶素和EGCG含量都会降低。
实施例5
1、将浙江东方茶叶科技有限公司所产脱咖啡因茶多酚进行溶解,得到茶多酚溶液;
2、茶多酚溶液中加入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脱咖啡因茶多酚与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的质量比为1:2.5,调节pH至6.8,25℃恒温震荡6小时,得到原料混合液;
3、将原料混合液离心,去清液后,加稀盐酸调节pH至5,恒温25℃,震荡30min,解吸附,得到解析溶液;
4、解析溶液经孔径为22μm的滤膜过滤,得到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溶液及茶多酚溶液。分别进行浓缩干燥,制备得到的茶多酚产品。经检测,制备得到的茶多酚产品中儿茶素含量达到98%,EGCG含量达到73%。
实施例6
1、将浙江东方茶叶科技有限公司所产脱咖啡因茶多酚进行溶解,得到茶多酚溶液;
2、茶多酚溶液中加入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脱咖啡因茶多酚与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的质量比为1:3.5,调节pH至7,25℃恒温震荡6小时,得到原料混合液;
3、将原料混合液离心,去清液后,加稀盐酸调节pH至5.5,恒温25℃,震荡30min,解吸附,得到解析溶液;
4、解析溶液经孔径为22μm的滤膜过滤,得到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溶液及茶多酚溶液。分别进行浓缩干燥,制备得到的茶多酚产品。经检测,制备得到的茶多酚产品中儿茶素含量达到96%,EGCG含量达到75%。

Claims (6)

1.吸附法分离制备茶多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结构式及化学式如下所示的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为吸附剂,以稀酸为解吸剂,
具体步骤为:
1)将绿茶干茶用热水浸提,干茶和水的质量比为1:8-20,浸提温度为90-100度,浸提时间在30-50分钟,浸提液离心、过滤,得到茶多酚浸提液;
2)将步骤1)的茶多酚浸提液加入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绿茶干茶与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的质量比为1:3-8,调节pH至6.5-7,恒温25℃,震荡6小时,得到原料混合液;
3)将步骤2)的原料混合液离心,去清液后,加稀酸调节pH至5-5.5,恒温25℃,震荡30~60min,解吸附,得到解析溶液;
4)将步骤3)的解析溶液经滤膜过滤,得到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溶液及茶多酚溶液,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溶液经过浓缩干燥得到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茶多酚溶液经过浓缩干燥得到茶多酚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法分离制备茶多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绿茶干茶可为绿茶鲜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法分离制备茶多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浸提温度为95度,浸提时间为40-50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法分离制备茶多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稀酸为10%盐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法分离制备茶多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采用的滤膜的孔径为22μm。
6.吸附法分离提纯茶多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脱咖啡因茶多酚产品溶解得到茶多酚溶液;2、茶多酚溶液中加入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脱咖啡因茶多酚与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的质量比为1:2.5-3.5,调节pH至6.8~7,25℃恒温震荡6小时,得到原料混合液;3、将原料混合液离心,去清液后,加稀盐酸调节pH至5-5.5,恒温25℃,震荡30min,解吸附,得到解析溶液;4、解析溶液经孔径为22μm的滤膜过滤,得到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溶液及茶多酚解析液,经过浓缩干燥,制备得到的茶多酚产品,
其中,端羟基超支化合聚(胺-酯)的结构式及化学式为:
CN201310335177.2A 2013-08-02 2013-08-02 吸附法分离制备茶多酚的方法 Active CN1034210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35177.2A CN103421051B (zh) 2013-08-02 2013-08-02 吸附法分离制备茶多酚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35177.2A CN103421051B (zh) 2013-08-02 2013-08-02 吸附法分离制备茶多酚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1051A CN103421051A (zh) 2013-12-04
CN103421051B true CN103421051B (zh) 2016-01-20

Family

ID=49646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35177.2A Active CN103421051B (zh) 2013-08-02 2013-08-02 吸附法分离制备茶多酚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210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86306A (zh) * 2014-03-07 2015-09-09 上海强圣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精制脱咖啡因egcg及制备脱咖啡因egcg茶颗粒的方法
CN110252099A (zh) * 2018-03-12 2019-09-20 山东奥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分解型甲醛清除剂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27471B2 (ja) * 1989-09-14 1998-03-11 三井農林株式会社 インフルエンザウィルス感染予防剤
JP3281733B2 (ja) * 1994-10-11 2002-05-13 三井農林株式会社 低カフェイン茶ポリフェノールの製造法
CN1147455C (zh) * 2001-02-21 2004-04-28 中南大学 高纯茶多酚绿色提取工艺
CN100413858C (zh) * 2004-11-23 2008-08-27 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低咖啡因的高纯茶多酚的生产方法
CN1301252C (zh) * 2004-11-25 2007-02-21 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高纯茶多酚和咖啡因的生产方法
CN1709887A (zh) * 2005-07-13 2005-12-21 东北林业大学 一种制备高纯度茶多酚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1051A (zh) 2013-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64227B (zh) 一种超支化聚酰胺接枝壳聚糖吸附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1830906B (zh) 一种高纯度光甘草定的分离纯化方法
CN101386631B (zh) 从茶叶中提取分离茶多酚的新工艺
CN103657600B (zh) 一种改性水处理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659982A (zh) 一种黄酮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及其在竹叶黄酮分离中的应用
JP2004325425A (ja) 水中フルボ酸の粉末標準試料の製造方法
CN113000029B (zh) 一种用于油气田污水中汞去除回收的生物基吸附过滤纤维膜的制备方法
CN103819444B (zh) 一种从新鲜茶叶中提取单体egcg的方法
CN103421051B (zh) 吸附法分离制备茶多酚的方法
CN110520435B (zh) 一种葡萄多酚的树脂分离纯化方法
CN101168537A (zh) 同时制备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方法
CN113577165B (zh) 一种用于山茶花多酚的提取方法
CN106866381A (zh) 一种高效低污染制备毛竹木质素单酚化合物的方法
CN109535119A (zh) 一种茶多酚的提取方法
CN104087009B (zh) 一种从红花渣中提取红花红色素的方法
CN102120790A (zh) 高亲水性大孔吸附树脂的制备及去除茶叶粗提物中咖啡因的方法
CN107383930B (zh) 提取植物棕色素的方法
CN110590510B (zh) 一种大麻二酚的制备方法
CN116554246A (zh) 一种从红景天中分离并纯化得到红景天苷的方法
CN101249424A (zh) 一种固化单宁大孔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313460C (zh) 一种提取花青素的方法
CN103214530A (zh) 一种苹果渣中根皮苷的分离纯化方法
CN104923168B (zh) 一种硫代氨基甲酸盐类改性柚子皮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12647A (zh) 一种铅离子吸附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04974202B (zh) 一种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分离牡荆素木糖苷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Xiaochang

Inventor after: Yu Cuiping

Inventor after: Zhu Qing

Inventor after: Fan Dongmei

Inventor after: Sun Zhiming

Inventor before: Wang Xiaochang

Inventor before: Zhu Qi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WANG XIAOCHANG ZHU QING TO: WANG XIAOCHANG YU CUIPING ZHU QING FAN DONGMEISUN ZHIMING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