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02417A - 内窥镜的挠性管部及具有该挠性管部的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的挠性管部及具有该挠性管部的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02417A
CN103402417A CN2012800111342A CN201280011134A CN103402417A CN 103402417 A CN103402417 A CN 103402417A CN 2012800111342 A CN2012800111342 A CN 2012800111342A CN 201280011134 A CN201280011134 A CN 201280011134A CN 103402417 A CN103402417 A CN 1034024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tube
mentioned
top ends
side connection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113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02417B (zh
Inventor
家出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402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024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024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024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61B1/005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nsertion parts, e.g. vertebral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8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with stiffening mea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Abstract

挠性管部(25)包括螺旋管(81)、配设于螺旋管(81)的顶端部(81a)侧的前侧连接管(111)以及配设于螺旋管(81)的基端部(81b)侧的后侧连接管(121)。螺旋管(81)能够相对于前侧连接管(111)与后侧连接管(121)中的至少一个连接管沿螺旋管(81)的轴线方向移动。

Description

内窥镜的挠性管部及具有该挠性管部的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窥镜的具有挠性的挠性管部及具有该挠性管部的内窥镜。
背景技术
一般,内窥镜具有一边弯曲一边向大肠的S状结肠等插入的挠性管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种挠性管部。该挠性管部例如包括螺旋管、配设于该螺旋管的外侧并层叠于螺旋管的网状管、以及配设于该网状管的外侧并层叠于网状管的外皮。网状管覆盖螺旋管,外皮覆盖网状管。这样,挠性管部具有3层构造。
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挠性管部包括为了连结内窥镜的弯曲部与挠性管部的顶端部而配设于挠性管部的顶端部的前侧连接管和为了连结挠性管部的基端部与内窥镜的操作部而配设于挠性管部的基端部的后侧连结管。前侧连接管与弯曲部的基端部相连结,后侧连结管与内窥镜的操作部相连结。
此时,螺旋管的顶端部、网状管的顶端部以及外皮的顶端部分别固定于前侧连接管。而且,螺旋管的基端部、网状管的基端部以及外皮的基端部固定于后侧连接管。
由于螺旋管的顶端部固定于前侧连接管,螺旋管的基端部固定于后侧连接管,因此螺旋管不会沿着挠性管部的长度方向移动而被限位。因此,在挠性管部的长度方向上,螺旋管配设于挠性管部整体,防止挠性管部整体的压扁和挠性管部的局部压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6305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53714号公报
一般,S状结肠具有非常小的弯曲半径。因此,在挠性管部如上所述那样一边弯曲一边向S状结肠插入时,挠性管部也需要与S状结肠对应地较小地弯曲。当挠性管部弯曲时,一般,挠性管部的内侧比自然伸长(直线状态)时的长度变窄(缩短),挠性管部的外侧比自然伸长(直线状态)时的长度变宽(伸长)。这一点在螺旋管中也是相同的。
但是,如上所述,为了防止挠性管部的压扁,螺旋管的两端部被固定,螺旋管不会沿着挠性管部的长度方向移动而被限位。因此,S状结肠的弯曲半径越小,挠性管部(螺旋管)越难以弯曲,为了使挠性管部弯曲而需要较大的力。这样,S状结肠的弯曲半径越小,挠性管部的操作性越低。
另外,当挠性管部一边弯曲一边向S状结肠等插入时,若挠性管部没有与S状结肠相对应地柔软地弯曲,则对患者造成的负担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些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的挠性管部以及具有该挠性管部的内窥镜,该挠性管部即使在以较小的弯曲半径弯曲时也不需要较大的用于使挠性管部弯曲的力,且该挠性管部的操作性较好,能够减少对患者造成的负担。
本发明的内窥镜的挠性管部的一技术方案包括:螺旋管;第1连接管,其配设于上述螺旋管的顶端部侧,并与内窥镜的弯曲部的节环相连接;以及第2连接管,其配设于上述螺旋管的基端部侧,并与上述内窥镜的操作部相连接;上述螺旋管能够相对于上述第1连接管与上述第2连接管中的至少一个沿上述螺旋管的轴线方向移动。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内窥镜,该内窥镜具有以上所记载的内窥镜的挠性管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内窥镜的概略图。
图2A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挠性管部的3层构造的图。
图2B是将网状管的一部分放大后的图。
图3A是表示在螺旋管的两端部固定于连接管的状态下螺旋管弯曲的状态的图。
图3B是表示在螺旋管的两端部能够在配设于连接管的网状管内滑动的状态下螺旋管弯曲的状态的图。
图3C是表示在螺旋管的两端部能够在配设于连接管的网状管内滑动的状态下螺旋管弯曲的状态的图。
图3D是表示在螺旋管的两端部能够在连接管内滑动的状态下螺旋管弯曲的状态的图。
图4A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螺旋管的结构的图。
图4B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且是表示第1变形例中的螺旋管的顶端部侧的结构的图。
图4C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且是表示第2变形例中的螺旋管的结构的图。
图4D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且是表示第3变形例中的螺旋管的顶端部侧的结构的图。
图4E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且是表示第4变形例中的螺旋管的顶端部侧的结构的图。
图4F是表示在第4变形例中螺旋管弯曲时弹性构件伸长的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挠性管部的顶端部侧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A、图2B、图3A、图3B以及图3C说明第1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内窥镜1包括向患者的体腔内等插入的细长的插入部10和与插入部10的基端部相连结并用于操作内窥镜1的操作部60。
插入部10从插入部10的顶端部侧朝向插入部10的基端部侧具有顶端硬质部21、弯曲部23以及挠性管部25。顶端硬质部21的基端部与弯曲部23的顶端部相连结,弯曲部23的基端部与挠性管部25的顶端部相连结。
顶端硬质部21是插入部10的顶端部,较硬。
弯曲部23通过后述的弯曲操作部67的操作而向例如上下左右这样所期望的方向弯曲。弯曲部23弯曲,从而顶端硬质部21的位置和方向改变,观察对象物被捕捉到观察视场内,照明光照射观察对象物。弯曲部23如图2A所示通过多个节环23a、23b沿着插入部10的长度方向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相连结而构成。节环23a、23b被未图示的网状管覆盖,未图示的网状管被树脂、橡胶等的未图示的外皮覆盖。
挠性管部25具有所期望的挠性,并在外力作用下弯曲。挠性管部25是自操作部60的后述的主体部61延伸的管状构件。后面说明挠性管部25的构造。
操作部60包括供挠性管部25延伸的主体部61、与主体部61的基端部相连结并由操作内窥镜1的操作者把持的把持部63、以及与把持部63相连接的通用线缆65。
主体部61具有主体部61的外壳体、亦即防折断部61a。
把持部63具有进行操作使弯曲部23弯曲的弯曲操作部67。弯曲操作部67包括进行操作使弯曲部23左右弯曲的左右弯曲操作旋钮67a、进行操作使弯曲部23上下弯曲的上下弯曲操作旋钮67b以及对弯曲的弯曲部23的位置进行固定的固定旋钮67c。
另外,把持部63具有在把持部63被操作者把持时由操作者的手操作的开关部69。开关部69包括抽吸开关69a和送气、送水开关69b。抽吸开关69a在内窥镜1从配设于顶端硬质部21的未图示的抽吸开口部经由未图示的抽吸通道抽吸粘液、流体等时被操作。送气、送水开关69b在为了在顶端硬质部21确保未图示的摄像单元的观察视场而从未图示的送气、送水通道对流体进行送气、送水时被操作。流体包括水、气体。
另外,把持部63具有内窥镜摄影用的各种按钮71。
通用线缆65具有与未图示的视频处理器、光源装置相连接的连接部65a。
接着,参照图2A、图2B、图3A、图3B以及图3C说明挠性管部25的构造。
挠性管部25例如具有中空形状。详细地说,如图2A所示,挠性管部25例如包括螺旋管81、配设于该螺旋管81的外侧并层叠于螺旋管81的网状管91、以及配设于该网状管91的外侧并层叠于网状管91的外皮101。网状管91覆盖螺旋管81,外皮101覆盖网状管91。
这样,挠性管部25具有由螺旋管81、网状管91以及外皮101形成的3层构造。
螺旋管81例如通过带状的薄板材料成形为螺旋形状而形成为大致圆管状。薄板材料例如是不锈钢钢材制。螺旋管81的顶端部81a与基端部81b被切割为相对于螺旋管81的中心轴线呈大致90度。螺旋管81例如是薄壁金属螺旋管。螺旋管81例如以疏松卷绕的方式形成。螺旋管81为了防止挠性管部25整体的压扁和挠性管部25的局部压扁而沿着挠性管部25的长度(轴线)方向配设于挠性管部25整体。螺旋管81从顶端部81a到基端部81b具有均匀的粗细。
图2B所示,网状管91例如通过使线材束95呈大致圆管状编织而形成。线材束95通过使多个线材93形成束而形成。线材93例如是不锈钢钢材制。在网状管91中,线材束95彼此交叉,形成为格子状。该网状管91的厚度相当于两个线材93的外径相加得到的厚度。例如在将1个线材93的外径设为d的情况下,网状管91的厚度为2d。网状管91从网状管91的顶端部到网状管91的基端部具有均匀的粗细。
外皮101例如由橡胶材料等具有柔性的树脂材料形成。外皮101以覆盖网状管91的外侧的方式形成为大致圆管状。
另外,如图2A和图3B所示,挠性管部25还具有前侧连接管111和后侧连接管121。前侧连接管111为了连结弯曲部23的基端部与挠性管部25的顶端部而配设于挠性管部25的顶端部,并嵌入被配设于最靠挠性管部25侧的节环23b内。后侧连接管121为了连结挠性管部25的基端部与主体部61而配设于挠性管部25的基端部,并固定于防折断部61a的内部。
前侧连接管111配设于螺旋管81的顶端部81a侧,作为供顶端部81a侧插入的第1连接管发挥作用。该前侧连接管111如上所述那样与内窥镜1的弯曲部23的节环25b相连接。另外,在前侧连接管111内也插入有网状管91的顶端部。
另外,后侧连接管121配设于螺旋管81的基端部81b侧,作为供基端部81b侧插入的第2连接管发挥作用。该后侧连接管121如上所述那样与内窥镜1的操作部60相连接。另外,在后侧连接管121内也插入有网状管91的基端部。
这样,前侧连接管111与后侧连接管121分别配设于螺旋管81的顶端部81a侧与基端部81b侧,作为供螺旋管81的两端部(顶端部81a与基端部81b)插入的一对连接管发挥作用。前侧连接管111与后侧连接管121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
如图2A所示,前侧连接管111的顶端部111a的内径例如与螺旋管81的外径和网状管91的内径大致相同。前侧连接管111的顶端部111a的外径例如与节环23b的内径大致相同。前侧连接管111的顶端部111a嵌入节环23b内。前侧连接管111从顶端部111a朝向前侧连接管111的基端部111b呈台阶状扩径。前侧连接管111的基端部111b的内径例如与网状管91的外径和外皮101的内径大致相同。前侧连接管111的基端部111b的外径例如与节环23b的外径和外皮101的外径大致相同。
另外,如图2A所示,后侧连接管121的顶端部121a的内径例如与网状管91的外径和外皮101的内径大致相同。后侧连接管121的顶端部121a的外径例如与外皮101的外径大致相同。后侧连接管121嵌入防折断部61a内。后侧连接管121从顶端部121a朝向后侧连接管121的基端部121b呈台阶状缩径。后侧连接管121的基端部121b的内径例如与螺旋管81的外径和网状管91的内径大致相同。
另外,如图2A和图3B所示,前侧连接管111配设于基端部111b,具有供顶端部81a和网状管91的顶端部插入的插入口113。另外,如图2A和图3B所示,后侧连接管121配设于顶端部121a,具有供基端部81b和网状管91的基端部插入的插入口123。
另外,网状管91的顶端部的外周面例如通过粘接而固定于前侧连接管111的基端部111b的内周面。而且,网状管91的基端部的外周面例如通过粘接而固定于后侧连接管121的顶端部121a的内周面。
另外,外皮101的顶端部例如通过粘接而固定于前侧连接管111的基端部111b(插入口113)的边缘。而且,外皮101的基端部例如通过粘接而固定于后侧连接管121的顶端部121a(插入口123)的边缘。
另外,网状管91与外皮101通过粘接而固定于前侧连接管111与后侧连接管121,但是只要能够固定,就不必限定于粘接。因此,固定方法并不特别限定。
另外,螺旋管81没有相对于前侧连接管111和后侧连接管121被固定,能够相对于前侧连接管111和后侧连接管121沿螺旋管81的轴线方向移动。另外,螺旋管81的轴线方向是指挠性管部25的长度方向、前侧连接管111的轴线方向以及后侧连接管121的轴线方向。
如图3B所示,当挠性管部25弯曲时,顶端部81a相对于前侧连接管111沿螺旋管81的轴线方向移动,并且,基端部81b相对于后侧连接管121沿螺旋管81的轴线方向移动。详细地说,顶端部81a在固定于前侧连接管111的基端部111b的网状管91内滑动。而且,基端部81b在固定于后侧连接管121的顶端部121a的网状管91内滑动。这样,顶端部81a与基端部81b在固定于前侧连接管111与后侧连接管121的网状管91内滑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B所示,当挠性管部25弯曲时,例如顶端部81a朝向基端部81b(后侧连接管121、把持部63)在固定于前侧连接管111的基端部111b的网状管91内滑动。而且,如图3B所示,当挠性管部25弯曲时,基端部81b朝向顶端部81a(前侧连接管111、弯曲部23)在固定于后侧连接管121的顶端部121a的网状管91内滑动。而且,当如图3B所示那样,挠性管部25从弯曲状态向图2A所示那样的直线状态返回时,顶端部81a朝向弯曲部23在固定于前侧连接管111的基端部111b的网状管91内滑动,基端部81b朝向把持部63在固定于后侧连接管121的顶端部121a的网状管91内滑动。
另外,以下,如图2A所示,例如在自然伸长时(直线状态)和螺旋管81的轴线方向上,将螺旋管81的薄板间的间距(间隙)设为L1。
另外,周向并非绕挠性管部25的轴线的方向,而是如图3A与图3B所示那样指挠性管部25的弯曲方向,换言之是指沿着由弯曲着的挠性管部25整体形成的圆弧的方向。
另外,如图3A所示,将螺旋管181的顶端部181a固定于前侧连接管111、螺旋管181的基端部181b固定于后侧连接管121的螺旋管称作螺旋管181。另外,将具有螺旋管181的挠性管部称作挠性管部125。
此时,螺旋管181的顶端部181a为了防止自前侧连接管111脱落而固定于例如比插入口113靠顶端部111a侧的位置。而且,螺旋管181的基端部181b为了防止自后侧连接管121脱落而固定于例如比插入口123靠基端部121b侧的位置。
如图3A所示,设为挠性管部125以弯曲半径R1和弯曲角度θ1弯曲。弯曲角度θ1例如为180度。该弯曲角度θ1是指例如形成于插入口113所配设的平面与插入口123所配设的平面之间的角度。另外,弯曲半径R1是指例如从弯曲的挠性管部125的中心到螺旋管181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在此时的螺旋管181的周向上,将外周侧的薄板间的间距(间隙)设为P1。该P1一般比L1大。
另外,此时,如上所述,螺旋管181的顶端部181a固定于前侧连接管111,螺旋管181的基端部181b固定于后侧连接管121。因此,螺旋管181的弯曲角度θ2比弯曲角度θ1大。弯曲角度θ2是指例如形成于螺旋管181的顶端部181a与基端部181b之间的角度。
另外如图3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这样的挠性管部25以与挠性管部125相同的弯曲半径R1和弯曲角度θ1弯曲时,在螺旋管81的周向上,将外周侧的薄板间的间距(间隙)设为P2。该P2比L1大。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螺旋管81中,顶端部81a在固定于前侧连接管111的基端部111b的网状管91内朝向基端部81b(插入口113、后侧连接管121、把持部63)滑动,基端部81b在固定于后侧连接管121的顶端部121a的网状管91内朝向顶端部81a(插入口123、前侧连接管111、弯曲部23)滑动。因此,在周向上,每一圈周向上螺旋管81的螺旋(薄板)数比螺旋管181的螺旋(薄板)数增加。由此,本实施方式的螺旋管81成为薄板间的间距(间隙)比螺旋管181的薄板间的间距(间隙)窄的状态,并沿着周向以比螺旋管181密的方式配设。因此,P2比P1小(窄)。
这样,满足P1>P2>L1。
另外,例如,如图3B所示,如上所述,顶端部81a在固定于前侧连接管111的基端部111b的网状管91内朝向基端部81b滑动,基端部81b在固定于后侧连接管121的顶端部121a的网状管91内朝向顶端部81a滑动。因此,螺旋管81的弯曲角度θ3能够与弯曲角度θ1大致相同。而且,弯曲角度θ3能够比弯曲角度θ2小。弯曲角度θ3是指例如形成于螺旋管81的顶端部81a与基端部81b之间的角度。
这样,满足θ2>θ3≥θ1。
另外,如图3C所示,当挠性管部25的弯曲半径与挠性管部125的弯曲半径均设为R1、P1=P2时,挠性管部25的弯曲角度θ4(例如210度)比挠性管部125的弯曲角度θ1(例如180度)大。即,挠性管部25比挠性管部125弯曲得大。
另外,在挠性管部25如图3B所示那样弯曲时和挠性管部25从如图3B所示那样弯曲的状态向如图2A所示那样的直线状态返回时,顶端部81a与基端部81b滑动,防止顶端部81a自前侧连接管111脱落,防止基端部81b自后侧连接管121脱落,由于螺旋管81配设于挠性管部25整体,因此如图2A所示,L2比L3长。L2是指在直线状态的螺旋管81中从顶端部81a到基端部81b之间的螺旋管81整体的长度。另外,L3是指在直线状态的螺旋管81中从插入口113到插入口123之间的长度,该插入口113形成于前侧连接管111的基端部111b,供顶端部81a侧插入,该插入口123形成于后侧连接管121的顶端部121a,供基端部81b侧插入。L2与L3是指螺旋管81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
另外,如图3B所示,当挠性管部25弯曲而顶端部81a朝向基端部81b在固定于前侧连接管111的基端部111b的网状管91内滑动时,前侧连接管111防止顶端部81a自前侧连接管111(插入口113)脱落。因此,前侧连接管111例如具有滑动的顶端部81a不会自前侧连接管111脱落的长度,或者具有防止顶端部81a自前侧连接管111脱落的止挡件等防止部。
另外,如图3B所示,当挠性管部25弯曲而基端部81b朝向顶端部81a在固定于后侧连接管121的顶端部121a的网状管91内滑动时,后侧连接管121防止基端部81b自后侧连接管121(插入口123)脱落。因此,后侧连接管121例如具有滑动的基端部81b不会自后侧连接管121脱落的长度,或者具有防止基端部81b自后侧连接管121脱落的止挡件等防止部。
另外,当挠性管部25从图3B所示的弯曲的状态向图2A所示的直线状态返回、从而顶端部81a朝向弯曲部23在固定于前侧连接管111的基端部111b的网状管91内滑动时,顶端部81a也可以贯穿前侧连接管111并插入节环23b内。或者,前侧连接管111也可以防止顶端部81a从前侧连接管111(顶端部111a)向弯曲部23脱落。此时,前侧连接管111具有防止滑动的顶端部81a贯穿前侧连接管111并插入节环23b内的止挡件等防止部。或者,前侧连接管111形成为前侧连接管111的顶端部111a的内径比螺旋管81的顶端部81a的外径细。
另外,当挠性管部25从图3B所示的弯曲的状态向图2A所示的直线状态返回、从而基端部81b朝向把持部63在固定于后侧连接管121的顶端部121a的网状管91内滑动时,基端部81b也可以贯穿后侧连接管121并向把持部63侧插入。或者,后侧连接管121也可以防止基端部81b从后侧连接管121(基端部121b)向把持部63侧脱落。此时,后侧连接管121具有防止滑动的基端部81b贯穿后侧连接管121并向把持部63侧插入的止挡件等防止部。或者,后侧连接管121形成为后侧连接管121的基端部121b的内径比螺旋管81的基端部81b的外径细。
前侧连接管111与后侧连接管121中的上述防止部例如是形成于前侧连接管111的内周面与后侧连接管121的内周面的未图示的突起部等。突起部例如与前侧连接管111和后侧连接管121成为一体。
接着,参照图2A、图3A、图3B以及图3C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螺旋管81的弯曲方法。
如图3B所示,挠性管部25以挠性管部25的弯曲半径与挠性管部125的弯曲半径均为R1、挠性管部25的弯曲角度与挠性管部125的弯曲角度均为θ1的方式弯曲。此时,螺旋管81也弯曲,同时,顶端部81a在固定于前侧连接管111的基端部111b的网状管91内朝向基端部81b(后侧连接管121、把持部63)滑动,基端部81b在固定于后侧连接管121的顶端部121a的网状管91内朝向顶端部81a(前侧连接管111、弯曲部23)滑动。
由此,在周向上,每一圈周向上的螺旋管81的螺旋(薄板)数比螺旋管181的螺旋(薄板)数多。因此,螺旋管81沿着周向以比螺旋管181密的方式配设。而且,P2比P1小(窄)。另外,螺旋管81的弯曲角度θ3能够与弯曲角度θ1大致相同。而且,弯曲角度θ3能够比弯曲角度θ2小。
通过满足P1>P2、θ2>θ3≥θ1,从而挠性管部25(螺旋管81)比挠性管部125(螺旋管181)柔软地弯曲,也比挠性管部125(螺旋管181)易于弯曲。因此,使挠性管部25(螺旋管81)弯曲的力比使挠性管部125(螺旋管181)弯曲的力小,操作性提高。
另外,当挠性管部25一边弯曲一边向S状结肠等插入时,挠性管部25与S状结肠对应地如上所述那样柔软地弯曲。因此,使用挠性管部25时对患者造成的负担比使用挠性管部125时对患者造成的负担少。这样,对患者造成的负担变小。
另外,当设为P1=P2时,如图3C所示,螺旋管81比螺旋管181弯曲得大。因此,挠性管部25与S状结肠对应地弯曲,操作性提高。
另外,通过满足L2>L3,从而顶端部81a与基端部81b可靠地滑动,防止顶端部81a自前侧连接管111脱落,防止基端部81b自后侧连接管121脱落。另外,通过满足L2>L3,即使挠性管部25弯曲,由于螺旋管81配设于挠性管部25整体,因此也防止挠性管部25整体的压扁和挠性管部25的局部压扁。
另外,通过螺旋管81以疏松卷绕的方式形成,从而螺旋管81更柔软地弯曲。
另外如图3B所示,当挠性管部25弯曲时,利用前侧连接管111防止顶端部81a从前侧连接管111(插入口113)向基端部81b的脱落。另外如图3B所示,当挠性管部25弯曲时,利用后侧连接管121防止基端部81b从后侧连接管121(插入口123)向顶端部81a的脱落。
另外,当挠性管部25从如图3B所示那样弯曲的状态向如图2A所示那样的直线状态返回时,顶端部81a贯穿前侧连接管111并向节环23b插入,或者利用前侧连接管111防止顶端部81a从前侧连接管111(顶端部111a)向弯曲部23脱落。另外,当挠性管部25从如图3B所示那样弯曲的状态向如图2A所示那样的直线状态返回时,基端部81b贯穿后侧连接管121并向把持部63侧插入,或者利用后侧连接管121防止基端部81b从后侧连接管121(基端部121b)向把持部63侧脱落。
由此,当挠性管部25再次弯曲时,顶端部81a可靠地在固定于前侧连接管111的基端部111b的网状管91内滑动,基端部81b可靠地在固定于后侧连接管121的顶端部121a的网状管91内滑动。因此,总是维持上述操作性的提高和对患者造成的负担的减少。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挠性管部25弯曲时,在螺旋管81的轴线方向上,插入前侧连接管111的顶端部81a在固定于前侧连接管111的基端部111b的网状管91内滑动,插入后侧连接管121的基端部81b在固定于后侧连接管121的顶端部121a的网状管91内滑动。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挠性管部25弯曲时,在螺旋管81的周向上,能够使每一圈周向上的螺旋管81的螺旋(薄板)数比螺旋管181的螺旋(薄板)数多,与此相伴,能够使螺旋管81沿着周向以比螺旋管181密的方式配设,能够使P2比P1小(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设为θ2>θ3≥θ1。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挠性管部25比挠性管部125柔软地弯曲,能够使挠性管部25比挠性管部125易于弯曲。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用于使挠性管部25弯曲的力比用于使挠性管部125弯曲的力小,在使挠性管部25以较小的弯曲半径弯曲时,也不需要较大的用于使挠性管部25弯曲的力,在将挠性管部25向S状结肠插入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操作性。而且,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挠性管部25向S状结肠插入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对患者造成的负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C所示,在将螺旋管81的弯曲半径与螺旋管181的弯曲半径设为R1、P1=P2的情况下,能够使螺旋管81比螺旋管181弯曲得大。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挠性管部25向S状结肠插入的情况下,如上所述,也能够提高操作性,能够减少对患者造成的负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入前侧连接管111的顶端部81a在固定于前侧连接管111的基端部111b的网状管91内滑动,插入后侧连接管121的基端部81b在固定于后侧连接管121的顶端部121a的网状管91内滑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螺旋管81的弯曲角度θ4与S状结肠对应地自如地改变。同时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挠性管部125相比,能够使挠性管部25具有弯曲幅度(柔软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挠性管部25与S状结肠对应地弯曲。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为L2>L3,从而在挠性管部25如图3B所示那样弯曲时和从挠性管部25如图3B所示那样弯曲的状态向如图2A所示那样的直线状态返回时,顶端部81a能够在固定于前侧连接管111的基端部111b的网状管91内滑动,基端部81b能够在固定于后侧连接管121的顶端部121a的网状管91内滑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为L2>L3,能够防止顶端部81a自前侧连接管111脱落,能够防止基端部81b自后侧连接管121脱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为L2>L3,能够将螺旋管81配设于挠性管部25整体,能够防止挠性管部25整体的压扁和挠性管部25的局部压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以疏松卷绕的方式形成螺旋管81,能够使螺旋管81更柔软地弯曲。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挠性管部25如图3B所示那样弯曲时,能够利用前侧连接管111防止顶端部81a自插入口113脱落,能够利用后侧连接管121防止基端部81b自插入口123脱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从挠性管部25如图3B所示那样弯曲的状态向如图2A所示那样的直线状态返回时,能够使顶端部81a贯穿前侧连接管111并向节环23b插入,能够使基端部81b贯穿后侧连接管121并向把持部63侧插入。或者,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利用前侧连接管111防止顶端部81a从顶端部111a向弯曲部23脱落,能够利用后侧连接管121防止基端部81b从基端部121b向把持部63侧脱落。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挠性管部25再次弯曲时,顶端部81a能够可靠地在固定于前侧连接管111的基端部111b的网状管91内滑动,基端部81b能够可靠地在固定于后侧连接管121的顶端部121a的网状管91内滑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总是维持上述操作性的提高和对患者造成的负担的减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顶端部81a在固定于前侧连接管111的基端部111b的网状管91内滑动,从而能够防止在顶端部81a滑动时,前侧连接管111因滑动的顶端部81a而磨损。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防止螺旋管81破损。这一点在基端部81b、固定于后侧连接管121的基端部121b的网状管91以及后侧连接管121中也是相同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是顶端部81a与基端部81b这两者滑动,但是不必限定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也可以是,顶端部81a在固定于前侧连接管111的基端部111b的网状管91内滑动,基端部81b固定于后侧连接管121。该固定例如是焊接、粘接等。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挠性管部25中最先插入体腔内的挠性管部25的顶端部,能够使挠性管部25自顶端部侧更柔软地弯曲。
当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也可以是,顶端部81a固定于前侧连接管111,仅基端部81b在固定于后侧连接管121的顶端部121a的网状管91内滑动。该固定例如是焊接、粘接等。
例如顶端部81a插入被配设于弯曲部23的基端部侧的多个节环23a、23b内,从而在弯曲部23的基端部侧,弯曲阻力变大,弯曲部23的基端部侧有可能给弯曲带来障碍。另外,若挠性管部25与弯曲部23之间的连结部(前侧连接管111)的长度达到供顶端部81a滑动的充足长度,则未弯曲的硬质部就变长。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顶端部81a固定于前侧连接管111,能够防止在弯曲部23的基端部侧给弯曲带来障碍,能够防止硬质部的长度变长。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顶端部81a固定于前侧连接管111,能够可靠地防止顶端部81a向节环23a、23b插入,能够防止插入到节环23a、23b内的顶端部81a对弯曲部23的弯曲带来障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顶端部81a侧仅使1卷薄板向前侧连接管111插入并滑动,但是只要顶端部81a侧能够插入并滑动且不会从前侧连接管111脱落,则该卷(螺旋、薄板)数不受限定。这一点在基端部81b侧也是相同的。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顶端部81a侧沿着螺旋管81的轴线方向在固定于前侧连接管111的基端部111b的网状管91内滑动,和/或基端部81b侧沿着螺旋管81的轴线方向在固定于后侧连接管121的顶端部121a的网状管91内滑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挠性管部25弯曲时,只要顶端部81a相对于前侧连接管111沿螺旋管81的轴线方向移动,和/或基端部81b相对于后侧连接管121沿螺旋管81的轴线方向移动,则不限定于上述情况。
例如,如图3D所示,顶端部81a配设至顶端部111a,基端部81a配设至基端部121b。而且,当挠性管部25弯曲时,顶端部81a侧也可以沿着螺旋管81的轴线方向在前侧连接管111的顶端部111a直接滑动,和/或基端部81b侧也可以沿着螺旋管81的轴线方向在后侧连接管121的基端部121b直接滑动。
另外,当挠性管部25弯曲时,只要顶端部81a侧能够沿着螺旋管81的轴线方向在前侧连接管111内滑动,则滑动位置不特别限定。这一点在基端部81侧也是相同的。
这样,螺旋管81能够相对于前侧连接管111与后侧连接管121中的至少一个沿螺旋管81的轴线方向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疏松卷绕的方式形成螺旋管81,但是不必限定于此。螺旋管81例如也能以紧密卷绕的方式形成,或者螺旋管81也可以由被施加了初始张力的密合线圈形成。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在本实施方式中获得上述效果。另外,在螺旋管81由密合线圈形成的情况下,密合线圈例如成为密合螺旋弹簧。密合线圈是由螺旋状的线材93形成的螺旋状的线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前侧连接管111的形状与后侧连接管121的形状,只要能够固定网状管91与外皮101,并且螺旋管81能够如上所述那样滑动,则不特别限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螺旋管81能够如上所述滑动,前侧连接管111与后侧连接管121中的网状管91与外皮101的固定位置则不特别限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前侧连接管111嵌入到配设于最靠挠性管部25侧的节环23b内,但是只要能够连结前侧连接管111与节环23b,则连结不特别限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顶端部81a插入前侧连接管111,基端部81b插入后侧连接管121,但是不必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顶端部81a插入被配设于最靠挠性管部25侧的节环23b内,基端部81b插入防折断部61a的插入口。在该情况下,节环23b作为前侧连接管111发挥作用,插入口113作为后侧连接管121发挥作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内窥镜1例如用于医疗。因此,在挠性管部25中,网状管91覆盖螺旋管81,外皮101覆盖网状管91。但是,只要网状管91与外皮101覆盖螺旋管81,则挠性管部25的构造不特别限定。例如,鉴于内窥镜1例如用于工业,也可以是,作为树脂层的外皮101覆盖螺旋管81,网状管91覆盖外皮101。
在该情况下,只要网状管91与作为树脂层的外皮101中的至少一个的两端部分别固定于前侧连接管111与后侧连接管121即可。
接着,参照图4A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
如图4A所示,例如顶端部81a侧固定于前侧连接管111,形成为具有比螺旋管81的弹簧常数低的弹簧常数的弹性部131。螺旋管81的弹簧常数是指螺旋管81的例如位于顶端部81a与基端部81b之间的中间部81c的弹簧常数。另外,出于上述弹簧常数的关系,弹性部131(顶端部81a侧)在挠性管部25弯曲时或者挠性管部25从弯曲状态向直线状态返回时比中间部81c容易地伸缩。
顶端部81a侧插入前侧连接管111。另外,顶端部81a侧的一部分例如通过粘接、焊接等固定于例如前侧连接管111的顶端部111a。而且,顶端部81a侧的其他部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移动(滑动)。顶端部81a侧与螺旋管81成为一体。由于顶端部81a侧的弹簧常数比螺旋管81的弹簧常数低,因此顶端部81a侧例如以比中间部81c紧密卷绕的方式形成。
因此,例如,如图4A所示,在螺旋管81的轴线方向上,在螺旋管81整体的薄板的长度均为L4的情况下,顶端部81a侧的薄板间的间距P3比中间部81c的薄板间的间距P4窄。这样,顶端部81a的弹簧常数比中间部81c的弹簧常数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顶端部81a侧形成为具有比螺旋管81的弹簧常数低的弹簧常数的弹性部131,从而能够在挠性管部25弯曲时改变(调整)挠性管部25的柔软程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仅将顶端部81a的一部分固定于第1连接管的顶端部,因此顶端部81a的其他部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滑动。
另外,本实施方式不必限定于上述情况。作为第1变形例,如图4B所示,在螺旋管81整体的薄板的长度均为L4的情况下,也可以如图4B所示那样顶端部81a侧的薄板间的间距随着从中间部81c侧朝向弯曲部23(顶端部81a)侧而逐渐变窄。即,在螺旋管81的顶端部81a侧,弹簧常数随着从中间部81c侧朝向弯曲部23(顶端部81a)侧而逐渐变低。
另外,作为第2变形例,如图4C所示,在螺旋管81的轴线方向上,例如在螺旋管81整体的薄板间的间距均为P5的情况下,顶端部81a侧的薄板的长度L5也可以比中间部81c的薄板的长度L6短。这样,顶端部81a的弹簧常数比中间部81c的弹簧常数低。
另外,作为第3变形例,如图4D所示,例如在螺旋管81整体的薄板间的间距相等的情况下,如图4D所示,顶端部81a侧的薄板的长度也可以随着从中间部81c侧朝向弯曲部23(顶端部81a)侧而逐渐变短。即,在螺旋管81的顶端部81a侧,弹簧常数随着从中间部81c侧朝向弯曲部23(顶端部81a)侧而逐渐变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和第1至第3变形例中,以顶端部81a侧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必限定于此,也可以将基端部81b侧形成为弹性部131。即,在本实施方式和第1至第3变形例中,螺旋管81的顶端部81a与基端部81b中的至少一个在挠性管部25弯曲时或挠性管部25从弯曲状态向直线状态返回时借助于比螺旋管81的第1弹性部容易伸缩的螺旋管81的第2弹性部固定于连接管(前侧连接管111、后侧连接管121)。第1弹性部是指中间部81c。另外,第2弹性部是指上述弹性部131、即顶端部81a侧与基端部81b侧。换言之,只要在顶端部81a侧与基端部81b侧滑动的侧的端部侧作为固定于供该端部插入并滑动的一侧的连接管且具有比螺旋管81的弹簧常数低的弹簧常数的弹性部131发挥作用即可。
另外,作为第4变形例,如图4E所示,挠性管部25具有弹性构件133,该弹性构件133与顶端部81a相连接且插入前侧连接管111,并固定于前侧连接管111,且该弹性构件133具有比螺旋管81的弹簧常数低的弹簧常数。出于这种弹簧常数的关系,弹性构件133在挠性管部25弯曲时或者挠性管部25从弯曲状态向直线状态返回时比螺旋管81容易伸缩。弹性构件133插入前侧连接管111,例如通过粘接、焊接等固定于例如前侧连接管111的顶端部111a。弹性构件133与螺旋管81相独立。弹性构件133例如是疏松卷绕的螺旋弹簧。弹性构件133在挠性管部25弯曲时如图4F所示那样沿着螺旋管81的轴线方向伸长。弹性构件133在挠性管部25从弯曲状态向直线状态返回时沿着螺旋管81的轴线方向缩短。这样,弹性构件133进行伸缩。
这样,在本变形例中,利用弹性构件133的弹性力也能够改变(调整)挠性管部25弯曲时的挠性管部25的柔软程度。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以顶端部81a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必限定于此,基端部81b也能够使用相同的结构。即,螺旋管81的顶端部81a与基端部81b中的至少一个在挠性管部25弯曲时或者挠性管部25从弯曲状态向直线状态返回时借助于比螺旋管81容易伸缩的弹性构件133而固定于连接管(前侧连接管111、后侧连接管121)。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弹性部131与顶端部81a和基端部81b的进行滑动的一侧的端部相连接且插入进行滑动的一侧的连接管并固定于连接管即可。
接着,参照图5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挠性管部25还具有比前侧连接管111细且向前侧连接管111插入而配设于前侧连接管111的内侧的中空构件141。中空构件141的轴线方向沿着螺旋管81的轴线方向配设。中空构件141例如是粗细均匀的圆筒构件。中空构件141例如是金属制的管。中空构件141的外径例如与前侧连接管111的顶端部111a的内径大致相同,中空构件141嵌入前侧连接管111的顶端部111a。因此,在中空构件141与前侧连接管111的基端部111b之间形成有间隙143。在螺旋管81的轴线方向上,中空构件141的长度与前侧连接管111的长度大致相同。中空构件141容纳于前侧连接管111,没有自前侧连接管111的顶端部111a与基端部111b突出。
在中空构件141内贯穿有摄像线缆、使弯曲部23弯曲的操作线等未图示的内置物。内置物在内窥镜1的内部从顶端硬质部21配设至操作部60。
在前侧连接管111和容纳于前侧连接管111的中空构件141中,中空构件141插入顶端部81a侧,顶端部81a侧卷绕于中空构件141,以顶端部81a侧配设于间隙143的方式将顶端部81a侧配设在中空构件141的外周面与前侧连接管111的内周面之间。顶端部81a侧能够沿着螺旋管81的轴线方向在中空构件141的外周面上移动,并在间隙143内移动。
中空构件141在前侧连接管111中使未图示的内置物与螺旋管81分离。由此,当顶端部81a侧在前侧连接管111内滑动时,中空构件141防止顶端部81a侧与内置物相互干扰。换言之,中空构件141在顶端部81a侧进行滑动时防止内置物因滑动的顶端部81a侧而磨损以及防止顶端部81a侧因内置物而磨损。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利用中空构件141防止顶端部81a侧与内置物之间的相互干扰。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利用中空构件141引导顶端部81a侧的滑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中空构件141配设于前侧连接管111的情况,但是不必限定于此,也可以与前侧连接管111相同地将中空构件141配设于后侧连接管121。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挠性管部25还具有配设于前侧连接管111与后侧连接管121中的至少一个的内部的中空构件141。此时,中空构件141比中空构件141所配设的一侧的连接管细。在中空构件141所配设的一侧的连接管内滑动的端部侧以卷绕于中空构件141的方式配设在中空构件141的外周面与中空构件141所配设的一侧的连接管的内周面之间。而且,端部侧能够沿着螺旋管81的轴线方向在中空构件141的外周面上移动。
本发明并不原样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阶段,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使构成要素变形并具体化。而且,能够利用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的适当组合来形成各种发明。

Claims (9)

1.一种内窥镜(1)的挠性管部(25),其具备:
螺旋管(81);
第1连接管(111),其配设于上述螺旋管(81)的顶端部(81a)侧,并与内窥镜(1)的弯曲部(23)的节环(23b)相连接;以及
第2连接管(121),其配设于上述螺旋管(81)的基端部(81b)侧,并与上述内窥镜(1)的操作部(60)相连接;
上述螺旋管(81)能够相对于上述第1连接管(111)与上述第2连接管(121)中的至少一个沿上述螺旋管(81)的轴线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1)的挠性管部(25),其中,
该内窥镜(1)的挠性管部(25)还具备网状管(91)和树脂层(101),
上述网状管(91)与上述树脂层(101)中的至少一个的两端部分别固定于上述第1连接管(111)与上述第2连接管(1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1)的挠性管部(25),其中,
上述螺旋管(81)的上述顶端部(81a)与上述基端部(81b)中的至少一个借助于比上述螺旋管(81)的第1弹性部(81c)容易伸缩的上述螺旋管(81)的第2弹性部(131)而固定于上述连接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1)的挠性管部(25),其中,
上述螺旋管(81)的上述顶端部(81a)与上述基端部(81b)中的至少一个借助于比上述螺旋管(81)容易伸缩的弹性构件(133)固定于上述连接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1)的挠性管部(25),其中,
上述螺旋管(81)相对于上述第1连接管(111)沿上述螺旋管(81)的轴线方向移动是指上述螺旋管(81)的上述顶端部(81a)在上述第1连接管(111)内沿上述螺旋管(81)的轴线方向滑动,
上述螺旋管(81)相对于上述第2连接管(121)沿上述螺旋管(81)的轴线方向移动是指上述螺旋管(81)的上述基端部(81b)在上述第2连接管(121)内沿上述螺旋管(81)的轴线方向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1)的挠性管部(25),其中,
上述螺旋管(81)以疏松卷绕或紧密卷绕的方式形成,或者由被施加了初始张力的密合线圈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1)的挠性管部(25),其中,
上述螺旋管(81)的从上述顶端部(81a)到上述基端部(81b)之间的长度L2比从上述第1连接管(111)的供上述顶端部(81a)侧插入的插入口(113)到上述第2连接管(121)的供上述基端部(81b)侧插入的插入口(123)之间的长度L3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1)的挠性管部(25),其中,
该内窥镜(1)的挠性管部(25)还具有配设于上述第1连接管(111)与上述第2连接管(121)中的至少一个的内侧的中空构件(141),
上述螺旋管(81)能够在上述中空构件(141)的外周面上沿着上述螺旋管(81)的轴线方向移动。
9.一种内窥镜(1),该内窥镜(1)具有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1)的挠性管部(25)。
CN201280011134.2A 2011-04-28 2012-03-28 内窥镜的挠性管部及具有该挠性管部的内窥镜 Active CN1034024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01465 2011-04-28
JP2011101465A JP2012231886A (ja) 2011-04-28 2011-04-28 内視鏡の可撓管部と、この可撓管部を有する内視鏡
PCT/JP2012/058161 WO2012147443A1 (ja) 2011-04-28 2012-03-28 内視鏡の可撓管部と、この可撓管部を有する内視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02417A true CN103402417A (zh) 2013-11-20
CN103402417B CN103402417B (zh) 2016-07-06

Family

ID=47071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1134.2A Active CN103402417B (zh) 2011-04-28 2012-03-28 内窥镜的挠性管部及具有该挠性管部的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331651A1 (zh)
EP (1) EP2664267A4 (zh)
JP (1) JP2012231886A (zh)
CN (1) CN103402417B (zh)
WO (1) WO2012147443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06309A (zh) * 2015-03-30 2015-06-17 珠海普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窥镜用弯曲部结构及窥镜
CN105377107A (zh) * 2014-06-06 2016-03-02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用于内窥镜的线圈构造、具有该线圈构造的内窥镜和处置器具
CN105792725A (zh) * 2013-12-06 2016-07-2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的挠性管部和内窥镜
CN106999011A (zh) * 2015-05-18 2017-08-0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挠性管以及使用该挠性管的插入设备和内窥镜
CN110876606A (zh) * 2019-12-05 2020-03-13 重庆金山医疗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可弯曲且转动灵活的挠性管及内窥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99052A1 (en) 2003-04-01 2004-10-07 Scimed Life Systems, Inc. Endoscopic imaging system
JP2015119839A (ja) * 2013-12-24 2015-07-0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CN107072480B (zh) * 2014-12-02 2019-03-0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挠性管和插入设备
WO2018087226A1 (en) 2016-11-09 2018-05-17 Lina Medical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Ag A device for use in hysteroscopy
JP6869350B2 (ja) * 2017-06-28 2021-05-1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可撓管及び内視鏡
CN107736866B (zh) * 2017-09-21 2021-02-12 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蛇骨
US20230225596A1 (en) * 2019-12-09 2023-07-20 Nitesh Ratnakar Shape memory endoscope insertion tube sheat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29980A (en) * 1979-03-06 1982-05-1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Flexible sheath for an endoscope
US6485411B1 (en) * 2000-04-12 2002-11-26 Circon Corporation Endoscope shaft with superelastic alloy spiral frame and braid
JP2003052617A (ja) * 2001-08-21 2003-02-25 Pentax Corp 内視鏡の光学繊維束
CN101449956A (zh) * 2007-12-03 2009-06-10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医疗器械、内窥镜用外套管、内窥镜装置
US20090171158A1 (en) * 2007-12-26 2009-07-02 Shigeki Matsuo Endoscope and attaching method of connection mouth ring to end of endoscopic flexible tube
CN101642362A (zh) * 2008-08-07 2010-02-10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挠性管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694655A (en) * 1950-11-15 1953-07-22 Superflexit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flexible pipes or hose
JPS55118730A (en) * 1979-03-06 1980-09-11 Olympus Optical Co Soft tube of endoscope
JPS55118731A (en) * 1979-03-06 1980-09-11 Olympus Optical Co Soft tube of endoscope
JPS5636935A (en) * 1979-09-03 1981-04-10 Olympus Optical Co Operating device for soft tube of endoscope
US4676229A (en) * 1986-04-09 1987-06-30 Welch Allyn, Inc. Biopsy channel for an endoscope
JP2911927B2 (ja) * 1989-11-29 1999-06-28 株式会社町田製作所 可撓管の製造方法
US5868760A (en) * 1994-12-07 1999-02-09 Mcguckin, Jr.; James F.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dolumenally resectioning tissue
US5762995A (en) * 1995-01-13 1998-06-09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Flexible sheathing tube construction,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on thereof
JP4708589B2 (ja) 2001-03-12 2011-06-22 Hoya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可撓管
JP5096129B2 (ja) * 2007-12-26 2012-12-12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視鏡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29980A (en) * 1979-03-06 1982-05-1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Flexible sheath for an endoscope
US6485411B1 (en) * 2000-04-12 2002-11-26 Circon Corporation Endoscope shaft with superelastic alloy spiral frame and braid
JP2003052617A (ja) * 2001-08-21 2003-02-25 Pentax Corp 内視鏡の光学繊維束
CN101449956A (zh) * 2007-12-03 2009-06-10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医疗器械、内窥镜用外套管、内窥镜装置
US20090171158A1 (en) * 2007-12-26 2009-07-02 Shigeki Matsuo Endoscope and attaching method of connection mouth ring to end of endoscopic flexible tube
CN101642362A (zh) * 2008-08-07 2010-02-10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挠性管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92725A (zh) * 2013-12-06 2016-07-2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的挠性管部和内窥镜
CN105377107A (zh) * 2014-06-06 2016-03-02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用于内窥镜的线圈构造、具有该线圈构造的内窥镜和处置器具
CN105377107B (zh) * 2014-06-06 2017-06-16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用于内窥镜的线圈构造、具有该线圈构造的内窥镜和处置器具
CN104706309A (zh) * 2015-03-30 2015-06-17 珠海普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窥镜用弯曲部结构及窥镜
CN106999011A (zh) * 2015-05-18 2017-08-0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挠性管以及使用该挠性管的插入设备和内窥镜
CN106999011B (zh) * 2015-05-18 2019-04-09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挠性管以及使用该挠性管的插入设备和内窥镜
CN110876606A (zh) * 2019-12-05 2020-03-13 重庆金山医疗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可弯曲且转动灵活的挠性管及内窥镜
CN110876606B (zh) * 2019-12-05 2022-04-12 重庆金山医疗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可弯曲且转动灵活的挠性管及内窥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231886A (ja) 2012-11-29
EP2664267A4 (en) 2014-11-19
US20130331651A1 (en) 2013-12-12
WO2012147443A1 (ja) 2012-11-01
EP2664267A1 (en) 2013-11-20
CN103402417B (zh) 2016-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02417A (zh) 内窥镜的挠性管部及具有该挠性管部的内窥镜
EP2564756B1 (en) Endoscope
EP1849396B1 (en) Endoscope flexible tube, and endoscope device
EP2628434B1 (en) Endoscope
EP1867270B1 (en) Flexible tube for endoscope and endoscope device
JP5245138B2 (ja) 内視鏡
EP1681013A1 (en) Endoscope
JP5885889B2 (ja) 内視鏡
EP2457491A1 (en) Endoscope
JP2008220443A (ja) 内視鏡の湾曲装置
JP5897237B1 (ja) 内視鏡
EP2108301A1 (en) Endoscope, connection method of bending section and flexible section in endoscope.
CN102958418A (zh) 内窥镜的挠性管部及具有该挠性管部的内窥镜
US20170172385A1 (en) Endoscope
US10156304B2 (en) Flexible tube and insertion device
JP5351357B2 (ja) 内視鏡
JP2008253774A (ja) 内視鏡装置
JP2009112537A (ja) 可撓性内視鏡
US20200121167A1 (en) Insertion device
US20110288375A1 (en) Endoscope
CN202699093U (zh) 内窥镜
JP3971410B2 (ja) 内視鏡
JP7145663B2 (ja) 挿入装置
JP5371822B2 (ja) 内視鏡
JP3992822B2 (ja) 内視鏡の挿入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