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01830B - 数据处理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数据处理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401830B CN103401830B CN201310292133.6A CN201310292133A CN103401830B CN 103401830 B CN103401830 B CN 103401830B CN 201310292133 A CN201310292133 A CN 201310292133A CN 103401830 B CN103401830 B CN 10340183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ymbol
- data symbol
- input data
- address
- subcarri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940 knit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039 memory spa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45 wor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50071746 Pbsn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21715 photosynthesis, light harves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598 ve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611 fee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696 partur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07 rearrang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7—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us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7—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us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s
- H03M13/2739—Permutation polynomial interleaver, e.g. quadratic permutation polynomial [QPP] interleaver and quadratic congruence interleaver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7—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us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s
- H03M13/276—Interleaving address generation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7—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us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s
- H03M13/2782—Interleaver implementations, which reduce the amount of required interleaving memory
- H03M13/2785—Interleaver using in-place interleaving, i.e. writing to and reading from the memory is performed at the same memory 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5—Purpose and implementation aspects
- H03M13/6522—Intended application, e.g. transmission or communication standard
- H03M13/6552—DVB-T2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40/00—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information
- H04H40/18—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circuits 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eiv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49—Demodulator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processing data by operating upon the order or content of the data handled
- G06F7/58—Random or pseudo-random number generators
- G06F7/582—Pseudo-random number generators
- G06F7/584—Pseudo-random number generators using finite field arithmetic, e.g. using a linear feedback shift regist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24—System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us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Hardware Redundancy (AREA)
- Cosmetic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数据处理设备和方法,该数据处理设备将传递的输入数据符号映射到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预定数量的副载波信号上。副载波信号的预定数量根据多个操作模式之一确定,并且输入数据符号分成输入数据符号的第一集合和输入数据符号的第二集合。数据处理设备包括交织器,用以执行将输入数据符号的第一集合交织到第一OFDM符号的副载波信号上的奇数交织过程和将输入数据符号的第二集合交织到第二OFDM符号的副载波信号上的偶数交织过程,以当从交织器存储器中的位置读取第一集合的输入数据符号时,能将第二集合的输入数据符号写入刚读取的位置,以及从交织器存储器的该位置正在读取第二集合的输入数据时,将随后第一集合的输入数据符号写入刚读取的位置。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8年10月30日、申请号为200810173992.2、发明名称为“数据处理设备和方法”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操作以将输入符号映射到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副载波信号上的数据处理设备。
本发明也涉及可操作以将从OFDM符号的预定数量的副载波信号接收的符号映射到输出符号流中的数据处理设备。
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提供OFDM发射器/接收器。
背景技术
地面数字视频广播标准(DVB-T)利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经广播无线通信信号将表示视频图像和声音的数据传递到接收器。已知有用于DVB-T标准的两种模式,它们称为2K和8K模式。2k模式提供2048个副载波,而8K模式提供8192个副载波。类似地,对于手持数字视频广播标准(DVB-H),已提供了4k模式,其中的副载波数量为4096。
为提高使用DVB-T或DVB-H传递的数据完整性,提供了符号交织器以便在输入数据符号映射到OFDM符号的副载波信号上时交织输入数据符号。此类符号交织器包括与地址生成器和交织器存储器。地址生成器为每个输入符号生成地址,每个地址指示数据符号要映射到其上的OFDM符号的副载波之一。对于2k模式和8k模式,在DVB-T标准中已公开了用于为映射生成地址的一种设置。类似地,对于DVB-H标准的4k模式,已提供一种用于为映射生成地址的设置,并且在欧洲专利申请04251667.4中公开了用于实现此映射的地址生成器。该地址生成器包括可操作以生成伪随机比特序列的线性反馈位移寄存器和置换电路。置换电路置换线性反馈位移寄存器内容的顺序以便生成地址。地址提供了用于携带交织器存储器中存储的输入数据符号的OFDM副载波之一的指示,以便将输入符号映射到OFDM符号的副载波信号上。类似地,接收器中的地址生成器设置为生成用于存储从OFDM符号的副载波接收的数据符号的交织器存储器的地址,以便读出数据符号以形成输出数据流。
根据称为DVB-T2的地面数字视频广播标准的进一步发展,已提议为传递数据提供其它模式。因此,在为每个模式提供高效的交织器实现,在降低实现成本的同时将提供优异性能方面,出现了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设备,该设备设置成将要传递的输入数据符号映射到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预定数量的副载波信号上。副载波信号的预定数量根据多个操作模式之一确定,并且输入数据符号分成输入数据符号的第一集合和输入数据符号的第二集合。数据处理设备包括交织器,该交织器可操作以执行将输入数据符号的第一集合交织到第一OFDM符号的副载波信号上的奇数交织过程和将输入数据符号的第二集合交织到第二OFDM符号的副载波信号上的偶数交织过程。奇数交织过程包括根据输入数据符号的第一集合的顺序次序,将输入数据符号的第一集合写入交织器存储器,并且根据置换码定义的次序,从交织器存储器将数据符号的第一集合读出到第一OFDM符号的副载波信号上。偶数交织过程包括根据置换码定义的顺序将输入数据符号的第二集合写入交织器存储器中,并且根据顺序次序从交织器存储器将数据符号的第二集合读出到第二OFDM符号的副载波信号上。当从交织器存储器中的位置正在读取第一集合的输入数据符号时,能将第二集合的输入数据符号写入刚读取的位置,以及在从交织器存储器中的位置读取第二集合的输入数据符号时,能将随后第一集合的输入数据符号写入刚读取的位置。此外,在调制模式是包括在任何模式中用于携带输入数据符号的OFDM符号中的副载波的最大数量的一半或不到一半的副载波信号的模式时,数据处理设备可操作以根据奇数交织过程将第一和第二集合的输入数据符号交织到第一和第二OFDM符号上。
第一OFDM符号可以是奇数OFDM符号,并且第二OFDM符号可以是偶数OFDM符号。
在根据用于DVB-T的2k和8k模式和用于DVB-H的4k模式中操作的一些常规发射器和接收器中,两个符号交织过程在发射器和接收器中使用;一个用于偶数OFDM符号,一个用于奇数OFDM符号。但是,分析已经显示,为用于DVB-T的2k和8k符号交织器和用于DVB-H的4k符号交织器设计的交织方案对于奇数符号的工作效果优于对于偶数符号。本发明的实施例设置为除发射器/接收器在具有副载波最大数量的模式中之外,只使用奇数符号交织过程。因此,在OFDM符号的副载波能携带的数据符号的数量小于在证明是每OFDM符号数据承载副载波信号的最大数量的操作模式中能携带的数据符号的数量的一半时,OFDM符号发射器和接收器的交织器设置成使用奇数交织过程交织第一和第二两个集合的数据符号。因为交织器正在使用奇数交织过程将数据符号的第一和第二两个集合的数据符号交织到OFDM符号上,所以交织器使用交织器存储器的不同部分写入和读出数据符号。因此,与其中交织器在使用奇数交织过程和偶数交织过程将数据符号的第一和第二集合交织到连续的第一和第二OFDM符号上,利用可用的存储器的示例相比,对于仅有奇数交织使用的存储器容量的数量是OFDM符号能携带的数据符号数量的两倍。这相对于在使用奇数和偶数两种交织过程,具有每OFDM符号最大数量的数据符号的模式中,存储器需求是OFDM符号中能携带的数据符号的数量的一倍。但是,此最大值操作模式的每OFDM符号副载波的数量是具有每OFDM符号副载波的下一最大数量的任何其它操作模式的每OFDM符号副载波的下一最大数量的容量的两倍。
因此,根据一些示例,根据在任何操作模式中可用于携带输入数据符号的OFDM符号的副载波上能携带的输入数据符号的最大数量,能提供所述交织器存储器的最小大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每OFDM符号副载波的最大数量的操作模式是32K模式。其它模式可包括2K、4K、8K和16K中的一个或多个模式。因此,正如将从上述解释所认识的,在32K模式中,使用奇数和偶数交织过程交织数据符号,以使得交织器存储器的大小能刚好足以计及32K数据符号。但是,对于16K和任何其它模式,则只使用奇数交织过程,以使得对于16K模式,需要相当32K符号的存储器大小,对于4K模式,需要相当8K符号的存储器大小,并且对于2K模式,需要相当4K符号的存储器大小。
在一些示例中,不同的置换码用于执行连续OFDM符号的交织。为连续的OFDM符号使用不同置换码能提供优势,其中,数据处理设备可操作以仅使用奇数交织过程交织要由OFDM符号的副载波传递的或者从每个OFDM符号的副载波信号接收的输入数据符号。因此,在发射器中,数据处理设备可操作以通过按顺序次序将数据符号读入存储器中,并根据地址生成器生成的地址集确定的次序,从交织器存储器读出数据符号,从而将输入数据符号交织到OFDM符号的副载波信号上。在接收器中,数据处理设备可操作以通过根据地址生成器生成的地址集确定的次序,将从OFDM符号的副载波接收的数据符号读入存储器中,并按顺序次序从存储器读出到输出数据流中,从而将输入数据符号交织到OFDM符号的副载波信号上。
所附权利要求中定义了本发明的各种方面和特性。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包括可操作以将从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预定数量的副载波信号接收的符号映射到输出符号流中的数据处理设备和方法,以及发射器和接收器。
附图说明
现在将通过仅限于示例的方式,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类似的部分提供了一致的参考标号,并且其中:
图1是可用于例如DVB-T2标准的OFDM发射器的示意框图;
图2是图1所示发射器的部分的示意框图,其中符号映射器和帧构造器示出了交织器的操作;
图3是图2所示符号交织器的示意框图;
图4是图3所示交织器存储器和接收器中对应符号解交织器的示意框图;
图5是图3所示的用于16K模式的地址生成器的示意框图;
图6(a)是示出关于偶数OFDM符号使用图5所示地址生成器的交织器的结果的图,而图6(b)是示出奇数OFDM符号的设计仿真结果的图,而图6(c)是示出关于偶数OFDM符号使用不同置换码的地址生成器的比较结果的图,以及图6(d)是关于奇数OFDM符号的对应图;
图7是可用于例如DVB-T2标准的OFDM接收器的示意框图;
图8是图7所示的符号解交织器的示意方图;
图9(a)是示出关于偶数OFDM符号使用图5所示地址生成器的交织器的结果的图,而图9(b)是示出奇数OFDM符号的结果的图。图9(a)和9(b)示出原来在交织器输入端相邻的副载波在交织器输出端的距离的图;
图10提供图3所示符号交织器的示意框图,示出其中仅根据奇数交织模式执行交织的操作模式;以及
图11提供图8所示符号解交织器的示意框图,示出其中仅根据奇数交织模式执行交织的操作模式。
具体实施方式
已提议在DVB-T2标准内可用的模式数量应扩展为包括1k模式、16k模式和32k模式。下面的说明提供根据本发明技术的符号交织器的操作,但要理解,该符号交织器能用于其它模式和其它DVB标准。
图1提供了可用于例如根据DVB-T2标准发射视频图像和音频信号的编码OFDM发射器的示例框图。在图1中,节目源生成要由COFDM发射器发射的数据。视频编码器2、音频编码器4和数据编码器6生成要发射的且馈送至节目复用器10的视频、音频和其它数据。节目复用器10的输出形成带有传递视频、音频和其它数据所需的其它信息的复用流。复用器10在连接信道12上提供流。可能有许多此类复用流馈入不同的分支A、B等。为简明起见,将只描述分支A。
如图1所示,COFDM发射器20在复用器自适应和能量扩散模块22中接收数据流。复用器自适应和能量扩散模块22将数据随机化,并将适当的数据馈送到执行流的纠错编码的前向纠错编码器24。比特交织器26提供用于交织例如对DVB-T2而言是LDCP/BCH编码器输出的编码数据比特。比特交织器26的输出馈送到比特转星座映射器28,该映射器28将成组比特映射到要用于传输编码数据比特的星座点上。比特转星座映射器28的输出是表示实虚分量的星座点标号(label)。根据所使用的调制方案,星座点标号表示从两个或更多个比特形成的数据符号。这些符号将称为数据单元。这些数据单元通过时间交织器30,该交织器的作用是交织从多个LDPC码字产生的数据单元。
这些数据单元与图1中分支B等经其它信道31产生的数据单元由帧构造器32接收。帧构造器32随后将许多数据单元形成为要在COFDM符号上传输的序列,其中,COFDM符号包括多个数据单元,每个数据单元映射到副载波之一上。副载波的数量将取决于系统的操作模式,这些模式可包括1k、2k、4k、8k、16k或32k之一,每个模式根据例如下表提供不同数量的副载波:
模式 | 副载波 |
1K | 756 |
2K | 1512 |
4K | 3024 |
8K | 6048 |
16K | 12096 |
32K | 24192 |
来自DVB-T/H采用的副载波数量
因此,在一个示例中,用于16k模式的副载波数量是12096。对于DVB-T2系统,每OFDM符号副载波的数量能根据其它预留载波和导频的数量而不同。因此,在DVB-T2中,不同于在DVB-T中,用于携带数据的副载波数量不是固定的。广播者能从1k、2k、4k、8k、16k、32k中选择一种操作模式,每种模式为每OFDM符号数据提供了副载波的范围,这些模式的每种的可用最大值分别是1024、2048、4096、8192、16384、32768。在DVB-T2中,物理层帧由许多OFDM符号组成。一般情况下,该帧是以一个或多个前导或P2OFDM符号开始,随后是承载OFDM符号的一个数字有效载荷。该物理层帧结尾由帧关闭符号标记。对于每种操作模式,副载波的数量对每种类型的符号可以不同。此外,根据是否选择带宽扩展,是否启用副载波预留副载波及根据已选择哪种导频副载波模式,每种类型的此数量会有所不同。因此,难以概括每OFDM符号副载波的具体数量。然而,每种模式的频率交织器能交织其副载波数量小于或等于给定模式的副载波的最大可用数量的任何符号。例如,在1k模式中,交织器将为带有副载波数量小于或等于1024的符号工作,而对于16k模式,将为带有副载波数量小于或等于16384的符号工作。
每个COFDM符号中要携带的数据单元序列随后传递给符号交织器33。COFDM符号随后由COFDM符号构造器模块37生成,该模块引入了从导频和嵌入式信号形成器36馈送的导频和同步信号。OFDM调制器38随后在时间域中形成OFDM符号,该符号馈送到保护插入处理器40以用于生成符号之间的保护间隔,随后馈送到数模转换器42,最后馈送到RF前端44内的RF放大器以用于由COFDM发射器从天线46实现最终广播。
提供16k模式
为创建例如新的16K模式,要定义几个要素,其中之一是16K符号交织器33。图2中更详细地示出了比特转星座映射器28、符号交织器33和帧构造器32。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具,用于提供数据符号到OFDM副载波信号上的准最佳映射。根据示例技术,提供符号交织器以根据置换码和生成器多项式实现输入数据符号到COFDM副载波信号上的最佳映射,这已通过仿真分析得到验证。
如图2所示,提供比特转符号星座映射器28和帧构造器32的更详细示例图示以示出本发明技术的示范实施例。根据调制方案提供的每符号比特的数量,经信道62从比特交织器26接收的数据比特分组成要映射到数据单元上的比特集。形成数据字的比特组经数据信道64并行馈送到映射处理器66。映射处理器66随后根据预分配的映射来选择数据符号之一。由实分量和虚分量表示的星座点作为到帧构造器32的输入集之一提供给输出信道29。
帧构造器32通过信道29从比特转星座映射器28接收数据单元及来自其它信道31的数据单元。在构造许多COFDM单元序列的帧后,每个COFDM符号的单元随后根据地址生成器102生成的写地址和读地址写入交织器存储器100并从交织器存储器100读出。根据写入和读出次序,通过生成适当的地址而实现数据单元的交织。地址生成器102和交织器存储器100的操作将很快参照图3、4和5进行更详细地描述。交织的数据单元随后与从导频和嵌入式信令形成器36接收的导频和同步符号一起进入OFDM符号构造器37,以形成馈送到OFDM调制器38的COFDM符号,如上所述。
交织器
图3提供符号交织器33的部分的示例,它示出了本发明关于交织符号的技术。在图3中,来自帧构造器32的输入数据单元被写入交织器存储器100中。数据单元根据信道104上从地址生成器102馈送的写地址被写入交织器存储器100,并根据信道106上从地址生成器102馈送的读地址从交织器存储器100被读出。根据从信道108馈送的信号识别的COFDM符号是奇数或偶数,以及根据从信道110馈送的信号识别的选定模式,地址生成器102如下所述地生成写地址和读地址。如上所述,模式能够是1k模式、2k模式、4k模式、8k模式、16k模式或32k模式之一。如下所述,对于奇数和偶数OFDM符号,写地址和读地址以不同方式生成,如参照提供交织器存储器100的示范实现的图4所述。正如将解释的一样,对于是连续的第一和第二COFDM符号的奇数和偶数COFDM符号,交织以不同的方式执行。
在图4所示示例中,交织器存储器示为包括上面部分100和下面部分340,上面部分示出在发射器中交织器存储器的操作,下面部分示出在接收器中解交织器存储器的操作。交织器100和解交织器340在图4中一起示出以便有利于理解其操作。如图4所示,交织器100与解交织器340之间经其它装置和经传输信道的通信的表示已简化,并示为在交织器100与解交织器340之间的部分140。下面的段落中描述交织器100的操作。
虽然图4提供了仅四个输入数据单元到COFDM符号的四个副载波信号的示例上的图示,但将理解,图4所示技术能扩展到更大的副载波的数量,如用于1k模式的756,用于2k模式的1512,用于4k模式的3024,用于8k模式的6048,用于16k模式的12096及用于32k模式的24192。
图4所示交织器存储器100的输入和输出寻址显示用于奇数和偶数符号。对于偶数COFDM符号,数据单元取自输入信道77,并根据地址生成器102为每个COFDM符号生成的地址序列120而被写入交织器存储器124.1。对于偶数符号应用写地址以使得如图所示,交织通过写入地址的重排而实现。因此,对于每个交织符号,y(h(q))=y′(q)。
对于奇数符号,使用相同的交织器存储器124.2。但是,如图4所示,对于奇数符号,写入次序132与用于读出以前偶数符号126的地址序列相同。假设在写入操作前对给定地址执行读出操作,此特性允许奇数和偶数符号交织器实现只使用一个交织器存储器100。在奇数符号期间写入交织器存储器124的数据单元随后以地址生成器102为下一偶数COFDM符号生成的序列134读出,并以此类推。因此,每符号只生成一个地址,为奇数/偶数COFDM符号的读入和写出同时执行。
总之,如图4所示,一旦已为所有活动副载波计算地址集H(q)后,便可处理输入向量Y′=(y0′,y1′,y2′,…yNmax-l′)以产生由下面条件定义的交织向量Y=(y0,y1,y2,…yNmax-l):
yH(q)=y′q,对于偶数符号,q=0,...,Nmax-1
yq=y′H(q),对于奇数符号,q=0,…,Nmax-1
换而言之,对于偶数OFDM符号,输入字以置换方式写入存储器并按顺序读回,而对于奇数符号,它们按顺序写入并置换读回。在上例中,置换H(q)由下表定义:
表1:Nmax=4简单情况下的置换
如图4所示,解交织器340的操作是通过应用如由等效的地址生成器生成的相同地址集,但反向应用写入和读出地址,从而反向执行交织器100应用的交织。这样,对于偶数符号,写入地址342按顺序次序排列,而读出地址344由地址生成器提供。相应地,对于奇数符号,写入顺序346从地址生成器生成的地址集确定,而读出348按顺序次序排列。
16k模式的地址生成
在图5中为16K模式示出了用于生成置换函数H(q)的算法示意框图。
在图5中示出了用于16k模式的地址生成器102的实现。在图5中,线性反馈位移寄存器由十三个寄存器级200和根据生成器多项式连接到位移寄存器的级200的“异或”门202形成。因此,根据位移寄存器200的内容,通过对位移寄存器R[0]、R[1]、R[4]、R[5]、R[9]、R[11]的内容进行异或操作,从“异或”门202的输出提供位移寄存器的下一比特。以上操作依据如下生成器多项式:
根据生成器多项式,伪随机比特序列从位移寄存器200的内容生成。然而,为了生成用于所述的16k模式的地址,提供置换电路210,该电路在置换电路210的输出端有效地将位移寄存器200.1内的比特次序从次序R′i[n]置换到次序Ri[n]。随后在连接信道212上馈送置换电路210输出的十三个比特,而经信道214由触发器电路218提供的最高有效位比特会添加到连接信道212。因此,在信道212上生成十四比特地址。但是,为确保地址的真实性,地址检查电路216会分析所生成的地址以确定它是否超过预定的最大值。预定的最大值可对应于COFDM符号内可用于数据符号的,可供正在使用的模式使用的副载波信号的最大数量。但是,16k模式的交织器也可用于其它模式,通过相应地调整最大有效地址的数量,以使得地址生成器102也可用于2k模式、4k模式、8k模式和16k模式。通过生成最多16K的第一地址集,然后生成具有固定偏移的第二地址集以将数据符号映射到从16K到32K地址空间的剩余载波上,从而16K模式地址生成器也能用于32K模式。
如果所生成的地址超过预定最大值,则控制信号由地址检查单元216生成并经连接信道220馈送到控制单元224。如果所生成的地址超过预定最大值,则此地址被拒绝,并且新的地址为该特定符号再生成。
对于16k模式,通过使用LFSR(线性反馈位移寄存器),定义了(Nr-1)比特字R′i,Nr=log2 Mmax,其中,Mmax=16384。
用于生成此序列的多项式为:
16K模式:
其中,i的变化范围是从0到Mmax-1
一旦一个R′i,字已生成,该R′i,字便通过置换以产生称为Ri的另一(Nr-1)比特字。Ri通过如下给出的比特置换而从R′i获得:
R′i比特位置 | 12 | 11 | 10 | 9 | 8 | 7 | 6 | 5 | 4 | 3 | 2 | 1 | 0 |
Ri比特位置 | 8 | 4 | 3 | 2 | 0 | 11 | 1 | 5 | 12 | 10 | 6 | 7 | 9 |
16K模式的比特置换
例如,这意味着对于16K模式,R′i的编号12的比特在Ri的比特位置编号8中发送。
随后,通过以下等式从Ri中得到地址H(q):
上述等式的部分在图5中通过触发器模块T218表示。
随后,执行有关H(q)的地址检查以验证生成的地址在可接受地址范围之内:如果(H(q)<Nmax),其中,例如,在16K模式中Nmax=12096,则地址有效。如果地址无效,则控制单元会收到通知,并且它将尝试通过增大索引i来生成新H(q)。
触发器模块的作用是确保我们不在一行中两次生成超过Nmax的地址。有效地,如果生成超过的值,则这意味着地址H(q)的MSB(即,触发器比特)为一。因此,生成的下一值将具有设为零的MSB,从而确保产生有效地址。
下面的等式汇总了整个操作,并有助于理解此算法的循环结构:
q=0;
for(i=0;i<Mmax;i=i+1)
{;
if(H(q)<Nmax)q=q+1;}
支持用于16k模式的地址生成器的分析
已经在交织器的相关性能的仿真分析之后,识别上述用于16k模式的地址生成器102的多项式生成器和置换码的选择。交织器的相关性能已通过使用交织器的分隔连续符号的相关能力或“交织质量”进行了评估。如上所述,交织必须对奇数和偶数符号均有效地执行以便使用单个交织器存储器。交织器质量的相关测量通过定义距离D(以副载波数量为单位)而确定。选定标准C以识别原来在交织器的输入端距离D且在交织器的输出端距离D的副载波的数量,每个距离D的副载波数量随后对照相关距离进行加权。对于奇数和偶数COFDM符号,标准C均要进行评估。将C降到最低产生优质交织器,
其中:Neven(d)和Nodd(d)分别是在偶数和奇偶符号中,在交织器的输出端保持相互之间在d副载波间距内的副载波数量。
图6(a)对于偶数COFDM符号并且图6(b)对于奇数COFDM符号示出在D值等于5时对16k模式的以上所标出的交织器的分析。根据上述分析,对于16k模式的以上所标出的置换码的C值产生了等于22.43的C值,也就是说,根据上述等式在输出中具有相隔为5或更小值的符号的副载波的加权数量是22.43。
图6(c)对于偶数COFDM符号并且图6(d)对于奇数COFDM符号提供了关于备选置换码的对应分析。正如与图6(a)和6(b)中所示结果比较中能看到的一样,在与图6(a)和6(b)所示结果比较时,存在更多的分量,这些分量表示由诸如D=1和D=2的小距离分隔的符号,从而示出16k模式符号交织器的所述以上所标出的置换码产生了更优质的交织器。
备选置换码
下面的九个备选可能码([n]Ri比特位置,其中n=1到9)已证实可提供具有如以上所标出的标准C所确定的良好质量的符号交织器。
R′i比特位置 | 12 | 11 | 10 | 9 | 8 | 7 | 6 | 5 | 4 | 3 | 2 | 1 | 0 |
[1]Ri比特位置 | 7 | 12 | 5 | 8 | 9 | 1 | 2 | 3 | 4 | 10 | 6 | 11 | 0 |
[2]Ri比特位置 | 8 | 5 | 4 | 9 | 2 | 3 | 0 | 1 | 6 | 11 | 7 | 12 | 10 |
[3]Ri比特位置 | 7 | 5 | 6 | 9 | 11 | 2 | 3 | 0 | 8 | 4 | 1 | 12 | 10 |
[4]Ri比特位置 | 11 | 5 | 10 | 4 | 2 | 1 | 0 | 7 | 12 | 8 | 9 | 6 | 3 |
[5]Ri比特位置 | 3 | 9 | 4 | 10 | 0 | 6 | 1 | 5 | 8 | 11 | 7 | 2 | 12 |
[6]Ri比特位置 | 4 | 6 | 3 | 2 | 0 | 7 | 1 | 5 | 8 | 10 | 12 | 9 | 11 |
[7]Ri比特位置 | 10 | 4 | 3 | 2 | 1 | 8 | 0 | 6 | 7 | 9 | 11 | 5 | 12 |
[8]Ri比特位置 | 10 | 4 | 11 | 3 | 7 | 1 | 5 | 0 | 2 | 12 | 8 | 6 | 9 |
[9]Ri比特位置 | 2 | 4 | 11 | 9 | 0 | 10 | 1 | 7 | 8 | 6 | 12 | 3 | 5 |
16K模式的比特置换
接收器
图7提供可使用本发明技术的接收器示例图示。如图7所示,COFDM信号由天线300接收,并由调谐器302检测,以及由模数转换器304变换成数字形式。根据已知技术,在通过组合使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处理器308与信道估计器和校正处理器310,配合嵌入式信令解码单元311,从COFDM符号恢复数据前,保护间隔去除处理器306从已接收COFDM符号去除保护间隔。解调的数据从映射器312恢复,并馈送到符号解交织器314,符号解交织器314操作以实现所接收数据符号的反向映射,从而以解交织数据再生成输出数据流。
符号解交织器314如图7所示从具有交织器存储器540和地址生成器542的数据处理设备形成。交织器存储器如图4所示,并且如上已经所述一样操作,通过利用地址生成器542生成的地址集实现解交织。地址生成器542如图8所示形成,并且设置成生成对应地址以将从每个COFDM副载波信号恢复的数据符号映射到输出数据流中。
图7所示COFDM接收器的剩余部分提供用于实现纠错解码318以校正错误并恢复源数据的估计。
用于接收器和发射器的本发明技术提供的一个优势在于通过改变生成器多项式和置换顺序,发射器和接收器中操作的符号交织器和符号解交织器能在1k、2k、4k、8k、16k、和32k模式之间切换。因此,图8所示地址生成器542包括提供模式指示的输入端544和指示是否有奇数/偶数COFDM符号的输入端546。因此,提供了灵活的实现,这是因为符号交织器和解交织器能如图3和8所示形成,具有如图5所示地址生成器。地址生成器因此能通过改变为每个模式指示的置换次序和生成器多项式而适用于不同模式。例如,这能通过使用软件改变实现。备选地,在其它实施例中,指示DVB-T2发射的模式的嵌入式信号能在嵌入式信令处理单元311中的接收器中检测到,并用于根据检测到的模式自动配置符号解交织器。
备选地,如上所述,通过根据正在使用的模式而简单地修改最大有效地址,不同的交织器能用于不同的模式。
奇数交织器的最佳使用
如图4所示,一个用于偶数COFDM符号,一个用于奇数COFDM符号的两个符号交织过程允许减少在交织期间使用的存储器容量。在图4所示示例中,用于奇数符号的写入次序与用于偶数符号的读出次序相同,因此,当从存储器中正在读取奇数符号时,能将偶数符号写入刚读取的位置;接着,在从存储器读取该偶数符号时,能将随后的奇数符号写入刚读取的位置。
如上所述,在交织器性能的实验分析期间(使用如上定义的标准C)并且如图9(a)与9(b)所示,已发现为用于DVB-T的2k和8k符号交织器和用于DVB-H的4k符号交织器设计的交织方案对于奇数符号的工作效果优于偶数符号。因此,从例如图9(a)与9(b)所示交织器性能评估结果已显示,奇数交织器工作效果优于偶数交织器。这能通过比较示出用于偶数符号的交织器结果的图9(a)和示出用于奇数符号结果的图6(b)而看到:能看到,在交织器输出端,原来在交织器输入端相邻的副载波的平均距离对于奇数符号交织器而言大于偶数符号交织器。
正如将理解的一样,实现符号交织器所需的交织器存储器容量取决于要映射到COFDM载波符号上的数据符号数量。因此,16k模式符号交织器需要的存储器是实现32k模式符号交织器所需存储器的一半,类似地,实现8k符号交织器所需的存储器容量是实现16k交织器所需存储器容量的一半。因此,发射器或接收器设置成实现某种模式的符号交织器,该模式设置每OFDM符号能携带的数据符号的最大数量,则该接收器或发射器将包括足够的存储器,以为提供在那个给定最大模式中每OFDM符号副载波的数量一半或不到一半的任何其它模式实现两个奇数交织过程。例如,包括32K交织器的接收器或发射器将具有足够的存储器,以容纳分别具有其各自16K存储器的两个16K奇数交织过程。
因此,为利用奇数交织过程的更佳性能,能设置能够容纳多个调制模式的符号交织器,以使得在包括一半或不到一半的最大值模式中副载波的数量(它表示每OFDM符号副载波的最大数量)的模式中,仅使用奇数符号交织过程。此最大模式因此设置了最大存储器大小。例如,在能够采用32K模式的发射器/接收器中,在具有更少载波的模式(即,16K、8K、4K或1K)中操作时,则不采用单独的奇数和偶数符号交织过程,而是将使用两个奇数交织器。
图10示出在仅有奇数交织模式中将输入数据符号交织到OFDM符号的副载波上时,图3所示符号交织器33的改变的图示。符号交织器33.1确切对应于如图3所示符号交织器33,但地址生成器102.1适用于仅执行奇数交织过程。对于图10中所示的示例,符号交织器33.1在某种模式中操作,在该模式中,每OFDM符号能携带的数据符号的数量不到具有每OFDM符号副载波的最大数量的操作模式中OFDM符号能携带的最大数量的一半。因此,符号交织器33.1已设置成划分交织器存储器100。对于图10所示的本图示,交织器存储器100分成两部分401、402。作为在其中使用奇数交织过程将数据符号映射到OFDM符号上的模式中操作的符号交织器33.1的图示,图10提供了每一半交织器存储器401、402的扩展视图。扩展视图提供了从图4复制的如为发射器端的四个符号A、B、C、D所表示的奇数交织模式的图示。因此,如图10所示,对于连续的第一和第二数据符号的集合,数据符号按顺序次序写入交织器存储器401、402,并根据地址生成器102生成的地址以置换次序读出,根据如上所述地由地址生成器生成地址。因此,如图10所示,因为奇数交织过程正在为数据符号的第一和第二集合的连续集合执行,所以交织器存储器必须分成两部分。数据符号的第一集合的符号被写入交织器存储器的第一半401,并且数据符号的第二集合的符号被写入交织器存储器的第二部分402,这是因为符号交织器不再能够重用符号交织器存储器的相同部分,如在交织的奇数和偶数模式中操作时所能接受的那样。
图11中示出在图8中所示的但适用于仅通过奇数交织过程操作的接收器中的交织器的对应示例。如图11所示,交织器存储器340分成两半410、412,并且地址生成器542适用于为连续的数据符号的集合将数据符号写入交织器存储器,并将数据符号从交织器存储器读入的存储器的相应的部分410、412以仅实现奇数交织过程。因此,与图10所示表示相一致,图11示出将在接收器执行并在图4中所示的交织过程映射为对第一和第二两半交织存储器410、412的操作的扩展视图。因此,如提供写入序列1,3,0,2的数据符号的写入的次序所示,数据符号的第一集合以根据地址生成器542生成的地址定义的置换次序写入交织器存储器的第一部分410。如图所示,随后,以顺序次序从交织器存储器的第一部分410读出数据符号,因而恢复原序列A、B、C、D。
相应地,从连续OFDM符号恢复的随后数据符号的第二集合以置换次序,根据地址生成器542生成的地址写入交织器存储器的第二半412,并按顺序次序读出到输出数据流中。
在一个示例中,为数据符号的第一集合写入交织器存储器的第一半410而生成的地址能重用于将随后的数据符号的第二集合写入交织器存储器412。相应地,发射器也可重用为用于数据符号的第一集合的交织器的一半生成的地址,以便读出已按顺序次序写入存储器的第二半的数据符号的第二集合。
使用置换序列
在一个示例中,地址生成器能够为连续的OFDM符号应用来自置换码集的不同置换码。使用交织器地址生成器中的置换的序列降低了输入到交织器的数据的任何比特不会始终调制在OFDM符号中同一副载波的可能性。在另一示例中,能使用两个地址生成器,一个生成用于数据符号的第一集合和存储器的第一半的地址,另一个生成用于数据符号的第二集合和存储器的第二半的不同地址序列。两个地址生成器可在例如从上面的良好置换的表中选择置换码方面不同。
例如,能使用循环序列,以便序列中置换码的集合中的不同置换码用于连续的OFDM符号,并随后重复使用。此循环序列例如长度能够为二或四。
以16K符号交织器为例,通过每OFDM符号循环的两个置换码的序列能够是例如:
8 4 3 2 0 11 1 5 12 10 6 7 9
7 9 5 3 11 1 4 0 2 12 10 8 6
而四个置换码序列能够是:
8 4 3 2 0 11 1 5 12 10 6 7 9
7 9 5 311 1 4 0 2 12 10 8 6
6 11 7 5 2 3 0 1 10 8 12 9 4
5 12 9 0 3 10 2 4 6 7 8 11 1
一个置换码到另一置换码的切换能响应控制信道108上指示的奇数/偶数信号中的变化而实现。作为响应,控制单元224经控制线路111更改置换码电路210中的置换码。
以1k符号交织器为例,两个置换码能够是:
4 3 2 1 0 5 6 7 8
3 2 5 0 1 4 7 8 6
而四个置换码能够是:
4 3 2 1 0 5 6 7 8
3 2 5 0 1 4 7 8 6
7 5 3 8 2 6 1 4 0
1 6 8 2 5 3 4 0 7
对于2k、4k和8k载波模式或甚至0.5k载波模式,其它序列组合是可能的。例如,用于0.5k、2k、4k和8k的每个的以下置换码提供了良好的符号解相关,并能循环使用以生成对由地址生成器为每个相应模式生成的地址的偏移:
2k模式:
0 7 5 1 8 2 6 9 3 4*
4 8 3 2 9 0 1 5 6 7
8 3 9 0 2 1 5 7 4 6
7 0 4 8 3 6 9 1 5 2
4k模式:
7 10 5 8 12 4 9 0 3 6**
6 2 7 10 8 0 3 4 1 9 5
9 5 4 2 3 10 1 0 6 8 7
1 4 10 3 9 7 2 6 5 0 8
8k模式:
5 11 3 0 10 8 6 9 2 4 1 7*
10 8 5 4 2 9 1 0 6 7 3 11
11 6 9 8 4 7 2 1 0 10 5 3
8 3 11 7 9 1 5 6 4 0 2 10
对于以上所示置换码,前两个能在双序列循环中使用,而所有四个能用于四序列循环。另外,下面提供了一些其它的四置换码序列,这些置换码序列可循环以在地址生成器中提供偏移,从而在交织的符号中产生良好的解相关(一些与上述相同):
0.5k模式:
3 7 4 6 1 2 0 5
4 2 5 7 3 0 1 6
5 3 6 0 4 1 2 7
6 1 0 5 2 7 4 3
2k模式:
0 7 5 1 8 2 6 9 3 4*
3 2 7 0 1 5 8 4 9 6
4 8 3 2 9 0 1 5 6 7
7 3 9 5 2 1 0 6 4 8
4k模式:
7 10 5 8 1 2 4 9 0 3 6**
6 2 7 10 8 0 3 4 1 9 5
10 3 4 1 2 7 0 6 8 5 9
0 8 9 5 10 4 6 3 2 1 7
8k模式:
5 11 3 0 10 8 6 9 2 4 1 7*
8 10 7 6 0 5 2 1 3 9 4 11
11 3 6 9 2 7 4 10 5 1 0 8
10 8 1 7 5 6 0 11 4 2 9 3
*这些是DVB-T标准中的置换
**这些是DVB-H标准中的置换
欧洲专利申请04251667.4中公开了用于2k、4k和8k模式的地址生成器和对应交织器的示例,该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本文中。我们的共同未决的英国专利申请0722553.5中公开了用于0.5k模式的地址生成器。
独立权利要求项中定义了本发明特征的各种其它方面。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具体而言,已用于表示本发明的方面的生成器多项式和置换次序的示例表示无意于限制,并可扩展到生成器多项式和置换次序的等效形式。
正如将理解的一样,分别在图1和7中所示发射器和接收器只作为图示提供,无意于限制。例如,将理解,符号交织器和解交织器例如相对于比特交织器和映射器与解映射器的位置能够改变。正如将理解的一样,交织器和解交织器的效果不会由于其相对位置而改变,但交织器可交织I/Q符号而不是v比特向量。接收器中可进行对应的更改。相应地,交织器和解交织器可在不同数据类型上操作,并且可以不同方式定位到示例实施例中所述的位置。
如上所述,通过改变根据其它模式的载波数量的预定的最大允许地址,已参照特定模式实现描述的交织器的生成器多项式和置换码能同样应用到该其它模式。
根据接收器的一种实现,提供了可操作以将从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预定数量的副载波信号接收的数据符号映射到输出数据流中的数据处理设备,副载波信号的预定数量根据多个操作模式之一确定,并且数据符号分成输入数据符号的第一集合和输入数据符号的第二集合。数据处理设备包括交织器,该交织器可操作以执行将来自第一OFDM符号的副载波信号的数据符号的第一集合交织到输出数据流中的奇数交织过程和将来自第二OFDM符号的副载波信号的数据符号的第二集合交织到输出数据流中的偶数交织过程。奇数交织过程包括根据置换码定义的次序,将从第一OFDM符号的副载波信号恢复的数据符号的第一集合写入交织器存储器中,以及根据顺序次序将数据符号的第一集合从交织器存储器读出到输出数据流中。偶数交织过程包括根据顺序次序,将从第二OFDM符号的副载波信号恢复的数据符号的第二集合写入交织器存储器中,以及根据置换码定义的次序,从交织器存储器中将数据符号的第二集合读出到输出数据流中,以使得当从交织器存储器中的位置正在读取第一集合的数据符号时,能将第二集合的数据符号写入刚读取的位置,以及在从交织器存储器中的位置读取第二集合的数据符号时,能将随后第一集合的数据符号写入刚读取的位置。在调制模式是包括在用于携带交织器存储器能容纳的数据符号的OFDM符号中的副载波总数的一半或不到一半数量的副载波信号的模式时,数据处理设备可操作以根据奇数交织过程交织来自第一和第二OFDM符号的第一和第二两个集合的数据符号。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可应用于诸如DVB-T、DVB-T2和DVB-H等DVB标准,这些标准通过引用结合于本文中。例如,本发明实施例可在根据如ETSI标准EN302755指定的DVB-T2标准操作的发射器或接收器中使用,但将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DVB有关的应用,而是可扩展到固定的和移动的传输或接收的其它标准。在其它示例中,本发明实施例可应用于称为DVB-C2的电缆传输标准。
除上述示例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中定义的本发明的方面和特征外,其它实施例能提供可操作以将要传递的输入符号映射到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预定数量的副载波信号上的数据处理设备。副载波信号的预定数量对应于调制模式,并且输入符号包括奇数数据符号和偶数数据符号。数据处理设备包括交织器,该交织器可操作以执行将奇数输入数据符号交织到副载波信号上的第一交织过程和将偶数输入数据符号交织到副载波信号上的偶数交织过程,第一奇数交织过程和偶数交织过程对交织器存储器读入和读出数据符号以便映射到OFDM副载波信号上,读出次序与读入不同,以便从存储器中的位置正在读取奇数符号时,偶数符号能写入刚读取的位置,以及从存储器中的位置读取偶数符号时,随后的奇数符号能写入刚读取的位置,奇数交织过程根据奇数交织方案从交织器存储器读入和读出奇数数据符号,而偶数交织过程根据偶数交织方案从交织器存储器读入和读出偶数数据符号。在调制模式是包括交织器存储器能容纳的副载波的总数的一半或不到一半的副载波信号的模式时,数据设备可操作以将交织存储器的部分分配给第一奇数交织过程,并将交织存储器的第二部分分配给第二奇数交织过程,根据第一奇数交织过程、交织偶数输入符号的第二奇数交织过程进行操作。
根据另一示范实施例,数据处理设备可操作以将要传递的输入据符号映射到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预定数量的副载波信号上。副载波信号的预定数量对应于调制模式,并且输入符号包括映射到第一OFDM符号上的第一数据符号和映射到第二OFDM符号上的第二数据符号。数据处理设备包括交织器,该交织器可操作以执行将第一输入数据符号交织到副载波信号上的奇数交织过程和将输入数据符号的第二集合交织到副载波信号上的偶数交织过程,奇数交织过程根据第一输入数据符号的顺序次序,将第一输入数据符号写入交织器存储器中,以及根据置换码定义的次序,从交织器存储器将第一数据符号读出到副载波信号上,偶数交织过程根据置换码定义的次序,将第二输入数据符号写入交织器存储器中,以及根据顺序次序从交织器存储器将第二数据符号读出到副载波信号上,以便当从交织器存储器中的位置正在读取第一输入数据符号时,第二符号能写入刚读取的位置,以及当从交织器存储器中的位置读取第二符号时,随后的第一符号能写入刚读取的位置。在调制模式是包括交织器存储器能容纳的副载波总数的一半或不到一半数量的副载波信号的模式时,数据设备可操作以根据奇数交织过程交织第一和第二输入符号。
另一示例实施例能提供将要传递的输入符号映射到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预定数量的副载波信号上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第一数据符号映射到第一OFDM符号,并且将第二数据符号映射到第二OFDM符号。映射根据将第一输入数据符号交织到副载波信号上的奇数交织过程和将第二输入数据符号交织到副载波信号上的偶数交织过程执行,奇数交织过程根据第一输入数据符号的顺序次序将第一输入数据符号写入交织器存储器中,并根据置换码定义的次序,将第一数据符号从交织器存储器读出到副载波信号上;偶数交织过程根据置换码定义的次序,将第二输入数据符号写入交织器存储器中,并根据顺序次序将第二数据符号从交织器存储器读出到副载波信号上,以便当从交织器存储器中的位置正在读取第一输入数据符号时,第二符号能写入刚读取的位置,并且当从交织器存储器中的位置读取第二符号时,随后的第一符号能写入刚读取的位置,以及当调制模式是包括交织器存储器能容纳的副载波总数的一半或不到一半数量的副载波信号的模式时,第一和第二输入符号均根据奇数交织过程进行交织。
Claims (30)
1.一种数据处理设备,可操作以将要传递的输入数据符号映射到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预定数量的副载波信号上,所述预定数量的副载波信号根据多个操作模式之一确定,并且所述输入数据符号包括输入数据符号的第一集合和输入数据符号的第二集合,所述数据处理设备包括:
交织器,可操作以执行将所述输入数据符号的第一集合交织到第一OFDM符号的所述副载波信号上的奇数交织过程和将所述输入数据符号的第二集合交织到第二OFDM符号的所述副载波信号上的偶数交织过程,
所述奇数交织过程包括:
根据所述输入数据符号的第一集合的顺序次序,将所述输入数据符号的第一集合写入交织器存储器中,以及
根据置换码定义的次序,从所述交织器存储器将所述输入数据符号的第一集合读出到所述第一OFDM符号的所述副载波信号上,
所述偶数交织过程包括:
根据所述置换码定义的次序,将所述输入数据符号的第二集合写入所述交织器存储器中;以及
根据顺序次序,从所述交织器存储器将所述输入数据符号的第二集合读出到所述第二OFDM符号的所述副载波信号上,以便当从所述交织器存储器中的位置正在读取所述第一集合的输入数据符号时,能将所述第二集合的输入数据符号写入刚读取的所述位置,以及当从所述交织器存储器中的所述位置正在读取所述第二集合的输入数据符号时,能将随后第一集合的所述输入数据符号写入刚读取的所述位置,其中:
当多个操作模式之一中OFDM符号的副载波能携带的数据符号的数量为在提供每OFDM符号数据承载副载波信号的最大数量的操作模式中能携带的数据符号的数量的一半或不到一半时,所述数据处理设备可操作以根据奇数交织过程将第一和第二两个集合的输入数据符号交织到所述第一和第二OFDM符号上,并且以从一个OFDM符号到另一OFDM符号改变用于形成地址的所述置换码,
其中,在提供每OFDM符号副载波的最大数量的所述操作模式中操作时,所述交织器可操作以根据所述奇数交织过程和所述偶数交织过程使用可用的交织器存储器,从而实现从所述交织器存储器中的位置读取输入数据符号和将输入数据符号写入刚读取的所述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设备,其中所述交织器包括控制器、地址生成器和所述交织器存储器,所述控制器可操作以在根据所述置换码定义的次序从所述交织器存储器将所述输入数据符号的第一集合读出到所述第一或第一和第二ODFM符号的所述副载波信号上的所述奇数交织过程的期间,以及在根据所述置换码定义的所述次序将第二输入数据符号写入所述交织器存储器的所述偶数交织过程的期间,控制所述地址生成器生成地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处理设备,其中所述地址生成器包括:
线性反馈位移寄存器,包括预定数量的寄存器级并可操作以根据生成器多项式生成伪随机比特序列,
置换电路,可操作以接收所述位移寄存器级的内容,并且根据所述置换码置换所述寄存器级中存在的比特,以形成所述OFDM副载波的地址,以及
控制单元,可组合地址检查电路操作以在生成的地址超过预定的最大有效地址时再生成地址,所述预定的最大有效地址根据调制模式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设备,其中根据在任何所述操作模式中可用于携带所述输入数据符号的所述OFDM符号的所述副载波上能携带的输入数据符号的最大数量,能提供所述交织器存储器的最小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设备,其中,在其中副载波的数量是每OFDM符号用于携带所述输入数据符号的副载波的数量一半或不到一半时的任何其它模式中操作时,所述交织器可在所述奇数交织过程中操作以从所述交织器存储器中的第一位置读取输入数据符号,并将输入数据符号写入所述交织器存储器中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不同于所述第一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处理设备,其中提供每OFDM符号副载波的最大数量的所述操作模式是32K模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处理设备,其中所述其它模式包括0.5K、1K、2K、4K、8K和16K模式中的一个或多个模式。
8.一种将要传递的输入数据符号映射到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预定数量的副载波信号上的方法,所述预定数量的副载波信号根据多个操作模式之一确定,并且所述输入数据符号包括输入数据符号的第一集合和输入数据符号的第二集合,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将所述输入数据符号的第一集合交织到第一OFDM符号的所述副载波信号上的奇数交织过程和根据将所述输入数据符号的第二集合交织到第二OFDM符号的所述副载波信号上的偶数交织过程进行交织,
所述奇数交织过程包括:
根据所述输入数据符号的第一集合的顺序次序,将所述输入数据符号的第一集合写入交织器存储器中,以及
根据置换码定义的次序,从所述交织器存储器将所述输入数据符号的第一集合读出到所述第一OFDM符号的所述副载波信号上,以及
所述偶数交织过程包括:
根据所述置换码定义的次序,将所述输入数据符号的第二集合写入所述交织器存储器中,以及
根据顺序次序,从所述交织器存储器将所述输入数据符号的第二集合读出到所述第二OFDM符号的所述副载波信号上,其中所述交织设置成使得当从所述交织器存储器中的位置正在读取所述第一集合的输入数据符号时,能将所述第二集合的输入数据符号写入刚读取的所述位置,以及当从所述交织器存储器中的所述位置正在读取所述第二集合的输入数据符号时,能将随后第一集合的所述输入数据符号写入刚读取的所述位置,以及
当多个操作模式之一中OFDM符号的副载波能携带的数据符号的数量为在提供每OFDM符号数据承载副载波信号的最大数量的操作模式中能携带的数据符号的数量的一半或不到一半时,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奇数交织过程将第一和第二两个集合的输入数据符号交织到所述第一和第二OFDM符号上,并且以从一个OFDM符号到另一OFDM符号改变用于形成地址的所述置换码,
其中,在提供每OFDM符号副载波的最大数量的所述操作模式中操作时,所述交织包括根据所述奇数交织过程和所述偶数交织过程使用可用的交织器存储器,使得从所述交织器存储器中的位置读取输入数据符号以及将输入数据符号写入刚读取的所述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交织包括:
在根据所述置换码定义的次序从所述交织器存储器将所述输入数据符号的第一或第一和第二集合读出到所述第一OFDM符号的所述副载波信号上的所述奇数交织过程期间,使用地址生成器生成地址,以及
在根据所述置换码定义的次序将第二输入数据符号写入所述交织器存储器的所述偶数交织过程期间,使用所生成的地址。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所述地址生成器生成地址包括:
使用包括预定数量的寄存器级和生成器多项式的线性反馈位移寄存器,生成伪随机比特序列,
接收所述位移寄存器级的内容,
根据所述置换码置换所述位移寄存器级中存在的比特,以形成所述OFDM副载波之一的地址,以及
在所生成的地址超过预定的最大有效地址时再生成地址,所述预定的最大有效地址根据调制模式设置。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在任何所述操作模式中可用于携带所述输入数据符号的所述OFDM符号的所述副载波上能携带的输入数据符号的最大数量,能提供所述交织器存储器的最小值。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其中副载波的数量是每OFDM符号用于携带所述输入数据符号的副载波的数量的一半或不到一半的任何其它模式中操作时,所述奇数交织包括:
从所述交织器存储器中的第一位置读取所述输入数据符号的第一集合,并将所述输入数据符号的第二集合写入所述交织器存储器中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不同于所述第一位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提供每OFDM符号副载波的最大数量的所述操作模式是32K模式。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其它模式包括0.5K、1K、2K、4K、8K和16K模式中的一个或多个模式。
15.一种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发射数据的发射器,所述发射器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设备。
16.一种数据处理设备,可操作以将从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预定数量的副载波信号接收的数据符号映射到输出数据流中,所述预定数量的副载波信号根据多个操作模式之一确定,并且所述数据符号分成数据符号的第一集合和数据符号的第二集合,所述数据处理设备包括:
交织器,可操作以执行将来自第一OFDM符号的所述副载波信号的所述数据符号的第一集合交织到输出数据流中的奇数交织过程和将来自第二OFDM符号的所述副载波信号的所述数据符号的第二集合交织到所述输出数据流中的偶数交织过程,
所述奇数交织过程包括:
根据置换码定义的次序,将从所述第一OFDM符号的所述副载波信号恢复的所述数据符号的第一集合写入交织器存储器中,以及
根据顺序次序将所述数据符号的第一集合从所述交织器存储器读出到所述输出数据流中,
所述偶数交织过程包括:
根据顺序次序,将从所述第二OFDM符号的所述副载波信号恢复的所述数据符号的第二集合写入所述交织器存储器中,以及
根据所述置换码定义的次序,从所述交织器存储器将所述数据符号的第二集合读出到所述输出数据流中,
以便当从所述交织器存储器中的位置正在读取所述第一集合的数据符号时,能将所述第二集合的数据符号写入刚读取的所述位置,以及当从所述交织器存储器中的所述位置正在读取所述第二集合的数据符号时,能将随后第一集合的所述数据符号写入刚读取的所述位置,其中:
当多个操作模式之一或多个中OFDM符号的副载波能携带的数据符号的数量为在提供每OFDM符号数据承载副载波信号的最大数量的操作模式中能携带的数据符号的数量的一半或不到一半时,所述数据处理设备可操作以根据奇数交织过程将第一和第二两个集合的输入数据符号交织到所述第一和第二OFDM符号上,并且以从一个OFDM符号到另一OFDM符号改变用于形成地址的所述置换码,
其中在提供每OFDM符号副载波的最大数量的所述操作模式中操作时,所述交织器可操作以根据所述奇数交织过程和所述偶数交织过程使用可用的交织器存储器,使得从所述交织器存储器中的位置读取数据符号和从刚读取的所述位置写入数据符号。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数据处理设备,其中所述交织器包括控制器、地址生成器和所述交织器存储器,所述控制器可操作以在根据所述置换码定义的次序将来自所述第一OFDM符号的所述副载波信号的所述数据符号的第一集合写入所述交织器存储器的所述奇数交织过程期间,以及在根据所述置换码定义的次序从所述交织器存储器将所述数据符号的第二集合读出到所述输出数据流中的所述偶数交织过程期间,控制所述地址生成器生成地址。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数据处理设备,其中所述地址生成器包括:
线性反馈位移寄存器,包括预定数量的寄存器级并可操作以根据生成器多项式生成伪随机比特序列,
置换电路,可操作以接收所述位移寄存器级的内容,并且根据所述置换码置换所述寄存器级中存在的比特,以形成所述OFDM载波之一的所述地址,以及
控制单元,可组合地址检查电路操作以在生成的地址超过预定的最大有效地址时再生成地址,所述预定的最大有效地址根据调制模式设置。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数据处理设备,其中根据在任何所述操作模式中可用于携带所述输入数据符号的所述OFDM符号的所述副载波上能携带的输入数据符号的最大数量,能提供所述交织器存储器的最小值。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数据处理设备,其中,在其中副载波的数量是每OFDM符号用于携带所述数据符号的副载波数量的一半或不到一半的任何其它模式中操作时,所述交织器可在所述奇数交织过程中操作以从所述交织器存储器中的第一位置读取所述数据符号的第一集合,并将所述数据符号的第二集合写入所述交织器存储器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不同于所述第一位置。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数据处理设备,其中,提供每OFDM符号副载波的最大数量的所述操作模式是32K模式。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数据处理设备,其中所述其它模式包括0.5K、1K、2K、4K、8K和16K模式中的一个或多个模式。
23.一种将从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预定数量的副载波信号接收的数据符号映射到输出数据流中的方法,所述预定数量的副载波信号根据多个操作模式之一确定,并且所述数据符号包括数据符号的第一集合和数据符号的第二集合,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将来自第一OFDM符号的所述副载波信号的所述数据符号的第一集合交织到所述输出数据流中的奇数交织过程,以及根据将来自第二OFDM符号的所述副载波信号的所述数据符号的第二集合交织到所述输出数据流中的偶数交织过程进行交织,
所述奇数交织过程包括:
根据置换码定义的次序,将从所述第一OFDM符号的所述副载波信号恢复的所述数据符号的第一集合写入交织器存储器中,以及
根据顺序次序将所述数据符号的第一集合从所述交织器存储器读出到所述输出数据流中,
所述偶数交织过程包括:
根据顺序次序,将从所述第二OFDM符号的所述副载波信号恢复的所述数据符号的第二集合写入所述交织器存储器中,以及
根据所述置换码定义的次序,从所述交织器存储器中将所述数据符号的第二集合读出到所述输出数据流中,以使得当从所述交织器存储器中的位置正在读取所述第一集合的数据符号时,能将所述第二集合的数据符号写入刚读取的所述位置,以及当从所述交织器存储器中的所述位置正在读取所述第二集合的数据符号时,能将随后第一集合的所述数据符号写入刚读取的所述位置,其中:
当多个操作模式之一或多个中OFDM符号的副载波能携带的数据符号的数量为在提供每OFDM符号数据承载副载波信号的最大数量的操作模式中能携带的数据符号的数量的一半或不到一半时,所述交织包括以根据奇数交织过程将第一和第二两个集合的输入数据符号交织到所述第一和第二OFDM符号上,并且以从一个OFDM符号到另一OFDM符号改变用于形成地址的所述置换码,
其中所述交织包括:在提供每OFDM符号副载波的最大数量的所述操作模式中操作时,根据所述奇数交织过程和所述偶数交织过程使用可用的交织器存储器,使得从所述交织器存储器中的位置读取数据符号以及从刚读取的所述位置将数据符号写入所述交织器存储器。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交织包括:
在根据所述置换码定义的次序将从所述第一ODFM符号的所述副载波信号恢复的所述数据符号的第一或第一和第二集合写入所述交织器存储器的所述奇数交织过程期间,使用地址生成器生成地址,以及
在根据所述置换码定义的次序从所述交织器存储器将所述数据符号的第二集合读出到所述输出数据流中的所述偶数交织过程期间,使用所生成的地址。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所述地址生成器生成所述地址包括:
使用包括预定数量的寄存器级和生成器多项式的线性反馈位移寄存器,生成伪随机比特序列,
根据所述置换码置换所述寄存器级中存在的比特,以形成所述OFDM副载波之一的所述地址,以及
在生成的地址超过预定的最大有效地址时再生成地址,所述预定的最大有效地址根据调制模式设置。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在任何所述操作模式中可用于携带所述输入数据符号的所述OFDM符号的所述副载波上能携带的输入数据符号的最大数量,能提供所述交织器存储器的最小值。
27.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交织包括:
在其中副载波的数量是每OFDM符号用于携带所述数据符号的副载波的数量的一半或不到一半的任何其它模式中操作时,根据所述奇数交织过程进行交织以从所述交织器存储器中的第一位置读取所述数据符号的第一集合,并将所述数据符号的第二集合写入所述交织器存储器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不同于所述第一位置。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提供每OFDM符号副载波的最大数量的所述操作模式是32K模式。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其它模式包括0.5K、1K、2K、4K、8K和16K模式中的一个或多个模式。
30.一种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接收数字视频广播数据的接收器,所述接收器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6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GB0721269.9A GB2454193B (en) | 2007-10-30 | 2007-10-30 |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GB0721269.9 | 2007-10-30 | ||
GB0721271A GB2454195A (en) | 2007-10-30 | 2007-10-30 | Address generation polynomial and permutation matrix for DVB-T2 16k OFDM sub-carrier mode interleaver |
GB0721271.5 | 2007-10-30 | ||
GB0722645A GB2455071A (en) | 2007-10-30 | 2007-11-19 | Memory efficient data symbol interleaver which adaptively applies odd only, or odd and even interleaving processes, depending on OFDM mode |
GB0722645.9 | 2007-11-19 | ||
GB0722728A GB2454267A (en) | 2007-10-30 | 2007-11-20 | DVB interleaver for odd/even symbol streams splits memory for sub-carrier number up to half maximum/has common memory and immediate location reuse otherwise |
GB0722728.3 | 2007-11-20 | ||
CN2008101739922A CN101425994B (zh) | 2007-10-30 | 2008-10-30 | 数据处理设备和方法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739922A Division CN101425994B (zh) | 2007-10-30 | 2008-10-30 | 数据处理设备和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01830A CN103401830A (zh) | 2013-11-20 |
CN103401830B true CN103401830B (zh) | 2017-12-08 |
Family
ID=40084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292133.6A Active CN103401830B (zh) | 2007-10-30 | 2008-10-30 | 数据处理设备和方法 |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 Link |
---|---|
US (11) | US8179954B2 (zh) |
EP (8) | EP2056468B1 (zh) |
JP (2) | JP5252553B2 (zh) |
KR (4) | KR101464760B1 (zh) |
CN (1) | CN103401830B (zh) |
AT (2) | ATE550833T1 (zh) |
AU (1) | AU2008229928B2 (zh) |
DK (5) | DK2056468T3 (zh) |
EA (1) | EA014629B1 (zh) |
ES (7) | ES2753158T3 (zh) |
GB (3) | GB2454308B (zh) |
PL (6) | PL2056463T3 (zh) |
PT (5) | PT2056468E (zh) |
TW (4) | TWI44034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885761B2 (en) | 2003-03-25 | 2014-11-11 | Sony Corporation |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GB2454196B (en) * | 2007-10-30 | 2012-10-10 | Sony Corp | Data proces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GB2454193B (en) | 2007-10-30 | 2012-07-18 | Sony Corp |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US8179954B2 (en) | 2007-10-30 | 2012-05-15 | Sony Corporation | Odd interleaving only of an odd-even interleaver when half or less data subcarriers are active in a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DVB) standard |
KR101439384B1 (ko) * | 2007-06-01 | 2014-09-1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Ofdm 신호 송신 장치 및 방법 |
DK2056471T3 (da) | 2007-10-30 | 2009-11-30 | Sony Corp | Databehandlingsapparat og fremgangsmåde |
EP2204002B1 (en) | 2007-10-30 | 2013-05-01 | Sony Corporation |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PL2056549T3 (pl) | 2007-10-30 | 2013-04-30 | Sony Corp | Urządzenie i sposób przetwarzania danych |
GB2460459B (en) | 2008-05-30 | 2012-07-11 | Sony Corp |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GB0916001D0 (en) * | 2009-09-11 | 2009-10-28 | Univ Edinburgh | Inter-carrier modulation |
CN101923458B (zh) * | 2010-07-30 | 2013-09-18 | 苏州科山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任意选择除率范围的小数除法器 |
KR101388517B1 (ko) * | 2010-10-19 | 2014-04-23 | 전북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 심볼 인터리버를 이용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
JP5703839B2 (ja) | 2011-02-28 | 2015-04-2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送信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送信システム |
EP2525496A1 (en) | 2011-05-18 | 2012-11-21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Bit-interleaved coding and modulation (BICM) with quasi-cyclic LDPC codes |
EP2536030A1 (en) * | 2011-06-16 | 2012-12-19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Bit permutation patterns for BICM with LDPC codes and QAM constellations |
EP2536054A1 (en) * | 2011-06-16 | 2012-12-19 |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using non-adjacent component interleaving |
US20140294124A1 (en) | 2013-03-28 | 2014-10-02 | Sony Corporation | Transmitter an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er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ofdm signals |
GB2512392A (en) | 2013-03-28 | 2014-10-01 | Sony Corp | Transmitter an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
EP2958319B1 (en) | 2013-05-09 | 2018-10-31 | LG Electronics Inc. | Broadcast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therefor |
KR101809960B1 (ko) | 2013-06-19 | 2018-01-1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방송 신호 송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수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방송 신호 수신 방법 |
GB2515801A (en) | 2013-07-04 | 2015-01-07 | Sony Corp |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and method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EP3069515B1 (en) | 2013-11-11 | 2020-07-15 | LG Electronics Inc. |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
WO2015074192A1 (zh) | 2013-11-20 | 2015-05-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极化码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
US9210022B2 (en) * | 2013-11-25 | 2015-12-08 | Lg Electronics Inc. |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
CN111510245B (zh) | 2014-04-21 | 2023-05-30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广播信号发送设备、广播信号接收设备、广播信号发送方法以及广播信号接收方法 |
MX2018006467A (es) * | 2014-08-07 | 2022-04-25 | One Media Llc | Configuracion dinamica de cuadro de datos de transporte fisico de multiplexion de division de frecuencia ortogonal flexible. |
MX2017001613A (es) | 2014-08-07 | 2018-01-24 | Coherent Logix Inc | Tamas de radio de multipartición. |
CN104333527B (zh) * | 2014-11-26 | 2019-05-21 | 西安烽火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飞机用cofdm调制解调方法 |
GB2533308A (en) * | 2014-12-15 | 2016-06-22 | Sony Corp | Transmitter an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er and method of receiving |
KR102138534B1 (ko) * | 2015-02-06 | 2020-08-1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방송 신호 송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수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방송 신호 수신 방법 |
US10034026B2 (en) | 2016-04-22 | 2018-07-24 | Akila Subramaniam | Device for and method of enabling the processing of a video stream |
WO2018187902A1 (en) | 2017-04-10 | 2018-10-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n efficient interleaver design for polar codes |
WO2020095093A1 (en) | 2018-11-07 | 2020-05-1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Optimized implementation of (de-)interleaving and rate (de-)matching for 3gpp new radio |
EP4085675B1 (en) * | 2019-12-30 | 2024-06-26 | Istanbul Medipol Universitesi | A secure communication method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20685A (zh) * | 2002-12-03 | 2006-01-11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比特交织cofdm-mimo系统的简化解码器 |
EP1853018A2 (en) * | 2006-05-03 | 2007-11-07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Encoding and decoding for multicarrier signals. |
US20070258533A1 (en) * | 2006-05-03 | 2007-11-08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encoding and decoding methods and systems |
US7426240B2 (en) * | 2003-03-25 | 2008-09-16 | Sony United Kingdom Limited |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perable to map and de-map symbols and carrier signals of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ed (OFDM) symbol |
CN101268452A (zh) * | 2005-07-21 | 2008-09-17 | 伟俄内克斯研究公司 | 去交织器和双维特比解码器结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722553A (en) | 1952-06-09 | 1955-01-26 | Johannes Ditzel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feed or delivery devices for strip material |
CN1007021B (zh) | 1985-04-01 | 1990-02-28 |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通过择多检测和校正误差的方法 |
EP2302810B1 (en) | 1995-02-01 | 2013-06-05 | Sony Corporation | Multi-channel transmission with interleaving through in-place addressing of RAM memory |
DK1239596T3 (da) | 1995-02-01 | 2006-04-10 |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Fremgangsmåde til fejlbeskyttet transmission, fremgangsmåde til fejlbeskyttet modtagelse af data og transmissionssystem til transmission af data |
DE19609909A1 (de) | 1996-03-14 | 1997-09-18 | Deutsche Telekom Ag | Verfahren und System zur OFDM-Mehrträger-Übertragung von digitalen Rundfunksignalen |
JP2937919B2 (ja) * | 1997-01-16 | 1999-08-23 | 日本電気アイシーマイコン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 疑似乱数発生回路 |
US6151296A (en) | 1997-06-19 | 2000-11-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Bit interleaving for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in the transmission of digital signals |
EP1710951A3 (en) | 1997-07-17 | 2006-10-2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Elliptic curve calculation apparatus capable of calculating multiples at high speed |
US6353900B1 (en) | 1998-09-22 | 2002-03-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ding system having state machine based interleaver |
US6304985B1 (en) | 1998-09-22 | 2001-10-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ding system having state machine based interleaver |
US6181338B1 (en) | 1998-10-05 | 2001-01-30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windows i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environment |
US6625234B1 (en) * | 1998-12-10 | 2003-09-23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Efficient implementations of proposed turbo code interleavers for third generat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US6314534B1 (en) * | 1999-03-31 | 2001-11-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Generalized address generation for bit reversed random interleaving |
JP2001136497A (ja) | 1999-11-09 | 2001-05-18 | Sharp Corp | デジタル放送送信機及び受信機 |
CA2344014A1 (en) | 2000-04-12 | 2001-10-12 | Yiyan Wu | Method and system for broadcasting a digital data signal within an analog tv signal using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
US7170849B1 (en) | 2001-03-19 | 2007-01-30 | Cisco Systems Wireless Networking (Australia) Pty Limited | Interleaver, deinterleaver, interleaving method, and deinterleaving method for OFDM data |
GB0110907D0 (en) * | 2001-05-03 | 2001-06-27 |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 | Improvements in decoders for many carrier signals, in particular in DVB-T recievers |
US7146573B2 (en) | 2002-01-28 | 2006-12-05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Automatic window representation adjustment |
US6975250B2 (en) | 2002-05-28 | 2005-12-13 | Broadcom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ata manipulation |
RU2292654C2 (ru) | 2002-08-13 | 2007-01-27 | Нокиа Корпорейшн | Символьное перемежение |
AU2002319335B2 (en) * | 2002-08-13 | 2008-12-04 | Nokia Corporation | Symbol interleaving |
GB2454193B (en) | 2007-10-30 | 2012-07-18 | Sony Corp |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US8885761B2 (en) | 2003-03-25 | 2014-11-11 | Sony Corporation |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US8179954B2 (en) | 2007-10-30 | 2012-05-15 | Sony Corporation | Odd interleaving only of an odd-even interleaver when half or less data subcarriers are active in a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DVB) standard |
GB2454196B (en) | 2007-10-30 | 2012-10-10 | Sony Corp | Data proces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US7069398B2 (en) * | 2003-06-20 | 2006-06-27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interleaving the interleaved data in a code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receiver |
KR100505694B1 (ko) * | 2003-07-09 | 2005-08-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직접 계산 방식에 의한 코드화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화수신기의 채널 상태 평가 장치 및 그 방법 |
US7415584B2 (en) | 2003-11-26 | 2008-08-19 | Cygnus Communications Canada Co. | Interleaving input sequences to memory |
EP1575175B1 (en) | 2004-03-10 | 2008-10-0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ddress generator for an interleaver memory and a deinterleaver memory |
WO2005115010A1 (en) * | 2004-05-13 | 2005-12-01 | Thomson Licensing | Interleaver mode detection in a digital video receiver |
KR100850838B1 (ko) * | 2004-07-29 | 2008-08-06 | 콸콤 인코포레이티드 | 인터리빙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
US20080317142A1 (en) | 2005-07-29 | 2008-12-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frequency diversity |
KR100608913B1 (ko) * | 2004-11-10 | 2006-08-09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직교주파수분할다중(ofdm) 송신기에서의 인터리빙장치 및 방법 |
US7543197B2 (en) * | 2004-12-22 | 2009-06-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runed bit-reversal interleaver |
TWI241779B (en) | 2004-12-24 | 2005-10-11 | Univ Nat Sun Yat Sen | Symbol deinterleaver for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system |
TWI274258B (en) | 2004-12-24 | 2007-02-21 | Sony Taiwan Ltd |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
US7395461B2 (en) | 2005-05-18 | 2008-07-01 | Seagate Technology Llc | Low complexity pseudo-random interleaver |
US7657818B2 (en) | 2005-06-22 | 2010-02-02 | Adaptive Spectrum And Signal Alignment, Inc. | Dynamic minimum-memory interleaving |
US8879635B2 (en) | 2005-09-27 | 2014-11-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device for data alignment with time domain boundary |
US8654848B2 (en) | 2005-10-17 | 2014-02-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ot detection in video streaming |
US8948260B2 (en) | 2005-10-17 | 2015-02-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daptive GOP structure in video streaming |
US20070206117A1 (en) | 2005-10-17 | 2007-09-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otion and apparatus for spatio-temporal deinterlacing aided by motion compensation for field-based video |
US20070171280A1 (en) | 2005-10-24 | 2007-07-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verse telecine algorithm based on state machine |
US20070115960A1 (en) * | 2005-11-04 | 2007-05-24 | Mediatek Inc. | De-interleaver for data decoding |
US9131164B2 (en) | 2006-04-04 | 2015-09-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reprocessor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7681092B2 (en) | 2006-04-11 | 2010-03-16 |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rleaving and deinterleaving data in an OFDMA-based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2204002B1 (en) | 2007-10-30 | 2013-05-01 | Sony Corporation |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PL2056549T3 (pl) | 2007-10-30 | 2013-04-30 | Sony Corp | Urządzenie i sposób przetwarzania danych |
DK2056471T3 (da) | 2007-10-30 | 2009-11-30 | Sony Corp | Databehandlingsapparat og fremgangsmåde |
GB2460459B (en) | 2008-05-30 | 2012-07-11 | Sony Corp |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US7945746B2 (en) * | 2008-06-02 | 2011-05-17 | Newport Media, Inc. | Memory sharing of time and frequency de-interleaver for ISDB-T receivers |
-
2008
- 2008-10-10 US US12/249,294 patent/US8179954B2/en active Active
- 2008-10-10 US US12/249,306 patent/US8155178B2/en active Active
- 2008-10-14 TW TW097139366A patent/TWI440342B/zh active
- 2008-10-14 TW TW097139365A patent/TWI440341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8-10-14 AU AU2008229928A patent/AU2008229928B2/en active Active
- 2008-10-14 TW TW097139369A patent/TWI433515B/zh active
- 2008-10-14 TW TW97139372A patent/TWI469537B/zh active
- 2008-10-15 PT PT82533373T patent/PT2056468E/pt unknown
- 2008-10-15 ES ES12160231T patent/ES2753158T3/es active Active
- 2008-10-15 PL PL08253335T patent/PL2056463T3/pl unknown
- 2008-10-15 DK DK08253337.3T patent/DK2056468T3/da active
- 2008-10-15 GB GB0818909A patent/GB2454308B/en active Active
- 2008-10-15 DK DK08253335.7T patent/DK2056463T3/da active
- 2008-10-15 PL PL08253337T patent/PL2056468T3/pl unknown
- 2008-10-15 ES ES08253337T patent/ES2427220T3/es active Active
- 2008-10-15 EP EP08253337.3A patent/EP2056468B1/en active Active
- 2008-10-15 EP EP12160231.2A patent/EP2469715B1/en active Active
- 2008-10-15 EP EP12160233.8A patent/EP2469785B1/en active Active
- 2008-10-15 EP EP08253335.7A patent/EP2056463B1/en active Active
- 2008-10-15 ES ES08253335.7T patent/ES2441995T3/es active Active
- 2008-10-15 PT PT82533357T patent/PT2056463E/pt unknown
- 2008-10-17 EP EP08253375A patent/EP2056470B9/en active Active
- 2008-10-17 ES ES08253372T patent/ES2382914T3/es active Active
- 2008-10-17 PL PL11189835T patent/PL2421166T3/pl unknown
- 2008-10-17 GB GB0819086.0A patent/GB2454311B/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10-17 EP EP11189831A patent/EP2421163B1/en active Active
- 2008-10-17 PT PT111898359T patent/PT2421166E/pt unknown
- 2008-10-17 AT AT08253372T patent/ATE550833T1/de active
- 2008-10-17 DK DK08253375.3T patent/DK2056470T3/da active
- 2008-10-17 ES ES11189835T patent/ES2403517T3/es active Active
- 2008-10-17 EP EP08253372A patent/EP2056469B1/en active Active
- 2008-10-17 EP EP11189835A patent/EP2421166B1/en active Active
- 2008-10-17 DK DK08253372.0T patent/DK2056469T3/da active
- 2008-10-17 DK DK11189835.9T patent/DK2421166T3/da active
- 2008-10-17 PL PL08253375T patent/PL2056470T3/pl unknown
- 2008-10-17 PL PL11189831T patent/PL2421163T3/pl unknown
- 2008-10-17 ES ES11189831T patent/ES2403516T3/es active Active
- 2008-10-17 ES ES08253375T patent/ES2383099T3/es active Active
- 2008-10-17 PT PT08253372T patent/PT2056469E/pt unknown
- 2008-10-17 GB GB0819090.2A patent/GB2454312B/en active Active
- 2008-10-17 PL PL08253372T patent/PL2056469T3/pl unknown
- 2008-10-17 PT PT08253375T patent/PT2056470E/pt unknown
- 2008-10-17 AT AT08253375T patent/ATE550858T1/de active
- 2008-10-28 JP JP2008277501A patent/JP525255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10-28 JP JP2008277500A patent/JP525255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10-29 KR KR1020080106529A patent/KR101464760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8-10-29 EA EA200802077A patent/EA014629B1/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8-10-29 KR KR1020080106544A patent/KR101520965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8-10-30 KR KR1020080107309A patent/KR101459153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8-10-30 KR KR1020080107310A patent/KR101459154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8-10-30 CN CN201310292133.6A patent/CN103401830B/zh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11-21 US US13/301,260 patent/US8369434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12
- 2012-01-06 US US13/344,906 patent/US8374269B2/en active Active
- 2012-12-21 US US13/725,211 patent/US8737522B2/en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4-24 US US14/260,845 patent/US8891692B2/en active Active
- 2014-11-12 US US14/538,917 patent/US9100251B2/en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2-04 US US14/614,197 patent/USRE46550E1/en active Active
- 2015-06-30 US US14/755,456 patent/US9722835B2/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7-31 US US15/664,858 patent/US10020970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9-11 US US15/700,710 patent/USRE48147E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20685A (zh) * | 2002-12-03 | 2006-01-11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比特交织cofdm-mimo系统的简化解码器 |
US7426240B2 (en) * | 2003-03-25 | 2008-09-16 | Sony United Kingdom Limited |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perable to map and de-map symbols and carrier signals of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ed (OFDM) symbol |
CN101268452A (zh) * | 2005-07-21 | 2008-09-17 | 伟俄内克斯研究公司 | 去交织器和双维特比解码器结构 |
EP1853018A2 (en) * | 2006-05-03 | 2007-11-07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Encoding and decoding for multicarrier signals. |
US20070258533A1 (en) * | 2006-05-03 | 2007-11-08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encoding and decoding methods and systems |
Also Published A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401830B (zh) | 数据处理设备和方法 | |
CN101425994B (zh) | 数据处理设备和方法 | |
CN101594330B (zh) | 数据处理设备和方法 | |
CN101425992B (zh) | 数据处理设备和方法 | |
GB2454317A (en) | Address generation polynomial and permutation matrix for DVB-T2 1k OFDM sub-carrier mode (de)interleaver | |
GB2462749A (en) | Symbol to sub-carrier interleaver for DVB-T2 using odd interleaving | |
CN101425998B (zh) | 数据处理设备和方法 | |
GB2454722A (en) | Address generation polynomial and permutation matrix for DVB 0.5k OFDM sub-carrier mode interleave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