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87847A - 一种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87847A
CN103387847A CN2012101430864A CN201210143086A CN103387847A CN 103387847 A CN103387847 A CN 103387847A CN 2012101430864 A CN2012101430864 A CN 2012101430864A CN 201210143086 A CN201210143086 A CN 201210143086A CN 103387847 A CN103387847 A CN 1033878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alyst
oxide
weight
content
tungst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4308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87847B (zh
Inventor
王鲁强
郭庆洲
夏国富
李洪宝
黄卫国
毕云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
Priority to CN20121014308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878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878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78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878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78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一种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方法,包括:(1)在第一加氢精制单元,将费-托合成蜡与加氢裂化尾油的混合油进行第一加氢精制反应;(2)在加氢催化异构反应单元,将步骤(1)所得的第一加氢精制产物进行加氢异构脱蜡催化反应;(3)在第二加氢精制单元,将步骤(2)得到的加氢异构脱蜡产物进行第二加氢精制反应;(4)在分离单元,将步骤(3)得到的第二加氢精制产物进行切割,得到润滑油基础油产品;其中,在步骤(1)所述加氢处理反应中使用的催化剂包括依次分层的催化剂I、催化剂II和催化剂III,所述的分层使得所述脱蜡油在加氢处理反应区顺序与催化剂I、催化剂II和催化剂III接触。

Description

一种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加氢法生产的润滑油基础油具有质量好、收率高、操作灵活性大等优点,特别是生产用于调配大跨度润滑油的低粘度基础油,即低动力粘度(CCS)和低挥发度的III类油,只能用加氢法生产。因此加氢法生产技术在国外发展很快。各大石油公司都开发了自己的加氢工艺过程并实现了工业应用。在上世纪广泛工业应用的催化脱蜡技术由于技术本身的原因,除在含蜡较少的原料应用中具有优越性外,正在被新的更优越的异构脱蜡技术所代替。 
具有代表性的异构脱蜡生产技术有:Chevron公司的IDW技术(润滑油异构脱蜡工艺),ExxonMobil公司的MSDW技术(选择性脱蜡工艺)和MWI技术(蜡异构化工艺)以及壳牌的超高粘度指数生产技术(XHVI)。其它还有日本三菱公司的“加氢裂化尾油-溶剂脱蜡”工艺;韩国SK公司的加氢裂化尾油异构脱蜡生产基础油技术等等。采用这些技术,可以从不同原料分别生产出API II、II+和III类基础油,满足了高档润滑油调和的要求。 
ExxonMobil公司的MWI技术:从理论上来讲能够加工从轻质中性油到光亮油的各种原料,特别适合于处理高含蜡原料来生产很低倾点、很高粘度指数的基础油。并开发了两种催化剂体系:MWI-1和MWI-2。前者由已工业应用的中压加氢裂化催化剂和异构化催化剂体系组成。MWI-2则能有效地处理纯蜡,可生产很低倾点、低Noack蒸发损失的润滑油基础油。以软蜡为原料可以生产粘度指数130以上的基础油。 
壳牌的XHVI工艺技术:一种流程为,以含油蜡为进料,生产粘度指数为145-150的基础油,芳烃含量小于0.3重量%,产品性质类似于合成油。另一种流程是以软蜡为原料,采用两段加氢异构化生产超高粘度指数基础油(Exxsyn 6),其组成与合成油相近。 
此外,气体转化液体(GTL)技术的迅速推广应用,为生产高档润滑油基础油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从GTL技术通过费-托合成得到的费-托合成蜡生 产的润滑油基础油,除倾点外质量可以与α-聚烯烃(PAO)基础油相媲美,而且成本更低。 
CN 1688674A公开了一种由费-托蜡制备重质润滑油基础料的多步方法,其包括在第一加氢脱蜡步骤中将所述蜡加氢脱蜡以制备包含部分脱蜡的重质润滑油馏分的异构化物,然后在一个或多个相继的加氢脱蜡步骤中将所述重质润滑油馏分加氢脱蜡,在所述步骤间除去在所述重质润滑油馏分以下沸腾的烃,以形成所述重质润滑油基础料,其中所述加氢脱蜡是在氢气和通过异构化进行脱蜡的加氢脱蜡催化剂的存在下实现的。 
CN 1703488A公开了一种从包含在燃料和润滑油沸程内沸腾的烃馏分的费-托蜡制备燃料和包括重质润滑油基础料在内的润滑油基础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i)将所述蜡加氢脱蜡以制备含有加氢脱蜡燃料和部分加氢脱蜡的润滑油馏分的异构化物,(ii)分离这两种馏分,(iii)将所述部分加氢脱蜡的润滑油馏分分离成重馏分和较低沸点馏分,和(iv)将所述较低沸点馏分和重馏分分别进一步加氢脱蜡,以制备包括重质润滑油基础料在内的润滑油基础料。 
CN101760236A提供了一种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加氢异构反应的条件下,将原料和氢气与加氢异构催化剂接触,进行加氢异构反应,在加氢精制反应的条件下,将加氢异构反应的产物与加氢精制催化剂接触,进行加氢精制反应,将加氢精制反应的产物进行分馏,所述原料为费-托合成蜡与加氢裂化尾油的混合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新的、以费-托合成蜡与加氢裂化尾油的混合油为原料的、可进一步提高润滑油基础油收率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以下发明内容: 
1、一种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方法,包括: 
(1)在第一加氢精制单元,将费-托合成蜡与加氢裂化尾油的混合油进行第一加氢精制反应,得到一种硫含量降低至10μg·g-1以下、氧含量降低至2μg·g-1以下、氮含量降低至2μg·g-1以下的第一加氢精制产物; 
(2)在加氢催化异构反应单元,将步骤(1)所得的第一加氢精制产物 进行加氢异构脱蜡催化反应,得到一种倾点不高于-16℃的加氢异构脱蜡产物; 
(3)在第二加氢精制单元,将步骤(2)得到的加氢异构脱蜡产物进行第二加氢精制反应,得到一种色度不大于0.5号的第二加氢精制产物; 
(4)在分离单元,将步骤(3)得到的第二加氢精制产物进行切割,得到润滑油基础油产品; 
其中,在步骤(1)所述第一加氢精制反应中使用的催化剂包括依次分层的催化剂I、催化剂II和催化剂III,以体积计并以所述加氢处理催化剂的总量为基准,所述催化剂I的含量为5-80%,催化剂II的含量为10-80%,催化剂III的含量为5-60%,所述催化剂I包括至少一种含氟、硼和磷中的一种或几种助剂组分的加氢催化剂Ia,催化剂II为一种或几种选自含氟和/或分子筛的加氢催化剂,催化剂III为一种或几种选自不含氟和/或分子筛的加氢催化剂,所述的分层使得所述费-托合成蜡与加氢裂化尾油的混合油在第一加氢精制单元顺序与催化剂I、催化剂II和催化剂III接触。 
2、根据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体积计并以所述加氢处理催化剂的总量为基准,所述催化剂I的含量为10-70%,催化剂II的含量为20-80%,催化剂III的含量为5-50%。 
3、根据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体积计并以所述加氢处理催化剂的总量为基准,所述催化剂I的含量为15-40%,催化剂II的含量为30-80%,催化剂III的含量为5-30%。 
4、根据1、2或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Ia含有选自氧化铝和/或氧化硅-氧化铝的载体,选自镍和/或钴、钼和/或钨的加氢活性金属组分,含或不含选自氟、硼和磷中一种或几种助剂组分以及含或不含有机添加物,以催化剂Ia为基准,以氧化物计的镍和/或钴的含量为1~5重量%,钼和/或钨的含量为12~35重量%,以元素计的选自氟、硼和磷中一种或几种助剂组分的含量为0~9重量%,所述有机物与以氧化物计的加氢活性金属组分之和的摩尔比为0-2。 
5、根据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Ia由γ-Al2O3担载钨和镍氧化物以及助剂氟所构成,其组成(重量):氧化镍1~5%,氧化钨12~35%,氟为1~9%,余量为γ-Al2O3。 
6、根据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Ia为一种以氧化硅-氧化铝为载体的含氟、磷加氢催化剂,该催化剂焙烧后的组成为:氧化镍1-10重量%,氧化钼和氧化钨之和大于10至50重量%,氟1-10重量%,氧化磷0.5-8重量%,余量为氧化硅-氧化铝;或为一种以氧化硅-氧化铝为载体的含氟加氢催化剂,该催化剂焙烧后的组成为:氧化镍1-10重量%,氧化钼和氧化钨之和大于10至50重量%,氟1-10重量%,余量为载体;或为一种以氧化硅-氧化铝为载体的含磷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该催化剂焙烧后的组成为:氧化镍1-10重量%,氧化钼和氧化钨之和大于10至50重量%,氧化磷1-9重量%,余量为氧化硅-氧化铝,其中氧化钨和氧化钼的摩尔比大于2.6至30。 
7、根据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含有选自含氧或含氮的有机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有机物与以氧化物计的镍、钼和钨之和的摩尔比为0.03-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氧有机化合物选自有机醇、有机酸中的一种或几种,含氮有机化合物为有机胺,所述有机物与以氧化物计的镍、钼和钨之和的摩尔比为0.08-1.5。 
9、根据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Ia为一种以氧化铝为载体的含氟、磷加氢催化剂,该催化剂焙烧后的组成为:氧化镍1-10重量%,氧化钼和氧化钨之和大于10至50重量%,氧化磷0.5-8重量%,氟1-10重量%,余量为氧化铝;或为一种以氧化铝为载体的含氟加氢催化剂,该催化剂焙烧后的组成为:氧化镍1-10重量%,氧化钼和氧化钨之和为10至50重量%,氟1-10重量%,其余为氧化铝;或为一种以氧化铝为载体的含磷加氢催化剂,该催化剂焙烧后的组成为氧化镍1-10重量%,氧化钼和氧化钨之和大于10至50重量%,氧化磷1-9重量%,余量为氧化铝,其中,以氧化物计,钨和钼的摩尔比大于2.6至30。 
10、根据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含有选自含氧或含氮的有机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有机物与以氧化物计的镍、钼和钨之和的摩尔比为0.03-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氧有机化合物选自有机醇、有机酸中的一种或几种,含氮有机化合物为有机胺,所述有机物与以氧化物计的镍、钼和钨之和的摩尔比为0.08-1.5。 
12、根据1、2或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II含有选自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铝或分子筛与选自氧化铝和/或氧化硅-氧化铝复合的载体,选自镍和/或钴、钼和/或钨的加氢活性金属组分,含或不含选自氟、硼和磷中一种或几种助剂组分以及含或不含有机添加物,以催化剂II为基准,以氧化物计的镍和/或钴的含量为1~5重量%,钼和/或钨的含量为12~35重量%,以元素计的选自氟、硼和磷中一种或几种助剂组分的含量为0~9重量%,所述有机物与以氧化物计的加氢活性金属组分之和的摩尔比为0-2。 
13、根据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II由γ-Al2O3担载钨和镍氧化物以及助剂氟所构成,其组成(重量):氧化镍1~5%,氧化钨12~35%,氟为1~9%,余量为γ-Al2O3;或由烷基铝或烷氧基铝水解法制成的纯度大于65重%的一水铝石、与经阳离子交换的沸石混合后高温焙烧得到的载体、氟助剂以及镍、钨活性组份构成,各组份含量(以催化剂为基准,重%)为:氟0.5-5.0%,氧化镍2.5-6.0%,氧化钨10-32%,其余是载体;或为一种含有一种含分子筛的载体、镍、钼和钨,其焙烧后的组成为:氧化镍1-10重量%,氧化钼和氧化钨之和大于10至50重量%,余量为载体。 
14、根据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II由一种酸性硅铝、有效量的至少一种第VIII族和至少一种第VIB族的金属组分及有机添加物组成,其中的有机物选自含氧或含氮的有机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有机物与第VIII族金属组分的摩尔比为0.01-10;或由沸石分子筛与氧化铝复合成型载体负载至少一种第VIII族和至少一种第VIB族的金属组分及有机添加物组成,所述有机物选自含氧或含氮的有机物中的一种或几种,以所述组合物为基准,沸石分子筛含量为3-60重量%,氧化铝的含量为10-80重量%,以氧化物计第VIII族金属的含量为1-15重量%,第VIB族金属的含量为5-40重量%,有机添加物为0.1-40重量%。 
15、根据1、2或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III含有选自氧化铝或氧化硅-氧化铝的载体,选自镍和/或钴、钼和/或钨的加氢活性金属组分,含或不含选自磷、镁中一种或几种助剂组分以及含或不含有机添加物,以催化剂III为基准,以氧化物计的镍和/或钴的含量为1~5重量%,钼和/或钨的含量为12~35重量%,以元素计的选自磷、镁中一种或几种助 剂组分的含量为0~9重量%,所述有机物与以氧化物计的加氢活性金属组分之和的摩尔比为0-2。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物选自含氧或含氮的有机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有机物与以氧化物计的加氢活性金属组分之和的摩尔比为0.03-2。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氧有机化合物选自有机醇、有机酸中的一种或几种,含氮有机化合物为有机胺,所述有机物与以氧化物计的加氢活性金属组分之和的摩尔比为0.08-1.5。 
18、根据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氢精制单元的反应条件为:氢分压1-25MPa,温度为280-400℃,液时体积空速为0.3-8h-1,氢油体积比为100-3000∶1;加氢催化异构反应条件为:氢分压1-20MPa,温度为250-400℃,液时体积空速0.3-3h-1,氢油体积比为100-3000∶1;第二加氢精制单元的反应条件为:氢分压1-20MPa,温度为150-380℃,液时体积空速0.3-3h-1,氢油体积比为100-3000∶1。 
19、根据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氢精制单元的反应条件为:氢分压3-20MPa,温度为300-380℃,液时体积空速为0.5-5h-1,氢油体积比为200-1500∶1;加氢催化异构反应条件为:氢分压4-18MPa,温度为310-380℃,液时体积空速0.5-1.5h-1,氢油体积比为200-1000∶1;第二加氢精制单元的反应条件为:氢分压4-18MPa,温度为180-350℃,液时体积空速0.5-1.5h-1,氢油体积比为200-1000∶1。 
20、根据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I包括与催化剂Ia分层布置的催化剂Ib,以体积计并以所述催化剂Ia为基准,催化剂Ib的含量为大于0至小于等于80%,所述的分层使得所述脱蜡油在加氢处理反应单元顺序与催化剂Ib和催化剂Ia接触,所述催化剂Ib含有载体、选自镍和/或钴、钼和/或钨的加氢活性金属组分,其中,所述催化剂Ib的加氢活性金属组分的含量为催化剂Ia加氢活性金属组分的含量的10-30%。 
21、根据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体积计并以所述催化剂Ia为基准,催化剂Ib的含量为5-30%。 
22、根据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体积计并以所述催化剂Ia为基准,催化剂Ib的含量为6-15%。 
23、根据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催化剂Ia与催化剂Ib之间包括催化剂Ic,以体积计并以所述催化剂Ia为基准,所述催化剂Ic的含量为大于0至小于等于80%,所述催化剂Ic含有载体、选自镍和/或钴、钼和/或钨的加氢活性金属组分,其中,所述催化剂Ic的加氢活性金属组分的含量为催化剂Ia加氢活性金属组分的含量的大于30%至小于等于70%。 
24、根据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体积计并以所述催化剂Ia为基准,所述催化剂Ic的含量为5-40%。 
25、根据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体积计并以所述催化剂Ia为基准,所述催化剂Ic的含量为10-30%。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其中,所述催化剂I的作用在于通过在该催化剂存在下的加氢精制反应,脱除原料中的杂原子化合物,如有机含氧化合物、含硫、氮化合物以及烯烃和芳烃饱和。因此,其中所述的Ia可以选自现有技术中任意的可以实现此功能的催化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它们可以是市售的商品或采用任意现有方法制备。 
可满足要求的此类催化剂通常含有耐热无机氧化物载体和负载在该载体上的加氢活性金属组分、含或不合选自氟、硼和磷中一种或几种助剂组分以及含或不合有机添加物。其中,所述的耐热无机氧化物载体选自常用作催化剂载体和/或基质的各种耐热无机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例如,可选自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镁、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铝-氧化镁、氧化硅-氧化镁、氧化硅-氧化锆、氧化硅-氧化钍、氧化硅-氧化铍、氧化硅-氧化钛、氧化硅-氧化锆、氧化钛-氧化锆、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钍、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镁、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天然沸石、粘土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氧化铝和/或氧化硅-氧化铝。所述有机添加物选自含氧或含氮有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有机化合物,优选的含氧有机化合物选自有机醇和有机酸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的含氮有机化合物选自有机胺中的一种或几种。例如,含氧有机化合物可以举出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分子量为200-1500)、二乙二醇、丁二醇、乙酸、马来酸、草酸、氨基三乙酸、1,2-环己烷二胺四乙酸、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中的一种或几种,含氮有机化合物可以举出乙二胺、EDTA及其铵盐。 
例如,CN85104438公开的催化剂,它是由γ-Al2O3担载钨和镍氧化物以及助剂氟所构成,其组成(重量):氧化镍1~5%,氧化钨12~35%,氟为1~9%。 
CN1853780A公开了一种以氧化硅-氧化铝为载体的含氟、磷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该催化剂焙烧后的组成为:氧化镍1-10重量%,氧化钼和氧化钨之和大于10至50重量%,氟1-10重量%,氧化磷0.5-8重量%,余量为氧化硅-氧化铝。该催化剂由包括向氧化硅-氧化铝载体引入氟、磷、钼、镍和钨的方法制备,其中,各组分的用量使催化剂焙烧后的组成为:氧化镍1-10重量%,氧化钼和氧化钨之和大于10至50重量%,氟1-10重量%,氧化磷0.5-8重量%,余量为氧化硅-氧化铝。 
CN1853779A公开了一种以氧化硅-氧化铝为载体的含氟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该催化剂焙烧后的组成为:氧化镍1-10重量%,氧化钼和氧化钨之和大于10至50重量%,氟1-10重量%,余量为载体。该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向氧化硅-氧化铝载体引入氟、钼、镍和钨,其中,各组分的用量使催化剂焙烧后的组成为:氧化镍1-10重量%,氧化钼和氧化钨之和大于10至50重量%,氟1-10重量%,余量为载体。 
CN1853781A公开了一种以氧化硅-氧化铝为载体的含磷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该催化剂焙烧后的组成为:氧化镍1-10重量%,氧化钼和氧化钨之和大于10至50重量%,氧化磷1-9重量%,余量为氧化硅-氧化铝,其中氧化钨和氧化钼的摩尔比大于2.6至30。该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向氧化硅-氧化铝载体引入磷、钼、镍和钨,其中,各组分的用量使催化剂焙烧后的组成为:氧化镍1-10重量%,氧化钼和氧化钨之和大于10至50重量%,氧化磷1-9重量%,余量为氧化硅-氧化铝,所述氧化钨和氧化钼的摩尔比大于2.6至30。 
CN1853781A公开了一种以氧化铝为载体的含氟、磷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该催化剂焙烧后的组成为:氧化镍1-10重量%,氧化钼和氧化钨之和大于10至50重量%,氧化磷0.5-8重量%,氟1-10重量%,余量为氧化铝。该催化剂由包括向氧化铝载体引入氟、磷、钼、镍和钨的方法制备,其中,各组分的用量使催化剂焙烧后的组成为:氧化镍1-10重量%,氧化钼和氧化钨之和大于10至50重量%,氟1-10重量%,氧化磷0.5-8重量%,余量 为氧化铝。 
CN1872959A公开了一种以氧化铝为载体的含氟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该催化剂焙烧后的组成为:氧化镍1-10重量%,氧化钼和氧化钨之和为10至50重量%,氟1-10重量%,其余为氧化铝。该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向氧化铝载体引入氟、钼、镍和钨,其中,各组分的用量使催化剂焙烧后的组成为:氧化镍1-10重量%,氧化钼和氧化钨之和为10至50重量%,氟1-10重量%,余量为氧化铝。 
CN1872960A公开了一种以氧化铝为载体的含磷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该催化剂焙烧后的组成为氧化镍1-10重量%,氧化钼和氧化钨之和大于10至50重量%,氧化磷1-9重量%,余量为氧化铝,其中,以氧化物计,钨和钼的摩尔比大于2.6至30。该催化剂由包括向氧化铝载体中引入磷、钼、镍和钨,其中,各组分的用量使催化剂焙烧后的组成为:氧化镍1-10重量%,氧化钼和氧化钨之和大于10至50重量%,氧化磷1-9重量%,余量为氧化铝,其中,以氧化物计,钨和钼的摩尔比大于2.6至30。 
在CN1853780A、CN1853779A、CN1853781A、CN1872959A和CN1872960A公开的催化剂中,优选还含有有机添加物,其中,所述有机物与以氧化物计的加氢活性金属组分之和的摩尔比为0.03-2优选为0.08-1.5。 
这些催化剂均可作为所述催化剂Ia用于本发明。关于上述催化剂更详细的制备方法,在上述专利文献中均有记载,这里一并将它们作为本发明内容的一部分引用。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其中,所述催化剂II的作用在于通过缓和加氢裂解、异构化和芳烃开环反应将原料油中高倾点蜡组分以及低粘度指数非理想润滑油组分转化为低倾点和粘度指数提高了的理想的润滑油组分。因此,所述催化剂II可以选自现有技术中任意的可以实现此功能的催化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它们可以是市售的商品或采用任意现有方法制备。 
此类加氢处理催化剂通常含有耐热无机氧化物载体、加氢活性金属组分、含或不含分子筛、含或不合选自氟和/或磷助剂组分以及含或不合有机添加物。其中,所述的耐热无机氧化物载体选自常用作催化剂载体和/或基质的各种耐热无机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例如,可选自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镁、氧化铝-氧化镁、氧化硅-氧化镁、氧化硅-氧化锆、氧化 硅-氧化钍、氧化硅-氧化铍、氧化硅-氧化钛、氧化硅-氧化锆、氧化钛-氧化锆、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钍、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镁、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天然沸石、粘土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氧化铝和/或氧化硅-氧化铝。所述有机添加物选自含氧或含氮有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有机化合物,优选的含氧有机化合物选自有机醇和有机酸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的含氮有机化合物选自有机胺中的一种或几种。例如,含氧有机化合物可以举出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分子量为200-1500)、二乙二醇、丁二醇、乙酸、马来酸、草酸、氨基三乙酸、1,2-环己烷二胺四乙酸、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中的一种或几种,含氮有机化合物可以举出乙二胺、EDTA及其铵盐。所述的分子筛选自沸石或非沸石型分子筛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孔直径为0.6-0.8纳米的分子筛,如选自L沸石、Y型沸石、X型沸石、Beta沸石、丝光沸石、ZSM-3、ZSM-4、ZSM-18、ZSM-20、SAPO-5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优选为Y型分子筛,更为优选经水热方法超稳化的Y型分子筛。它们可以是市售的商品或采用任意现有方法制备。 
例如,CN85104438公开的加氢精制催化剂,它是由γ-Al2O3担载钨和镍氧化物以及助剂氟所构成,其组成(重量):氧化镍1~5%,氧化钨12~35%,氟为1~9%。 
CN1056514A公开的加氢处理催化剂,该催化剂是由烷基铝或烷氧基铝水解法制成的纯度大于65重%的一水铝石、与经阳离子交换的沸石混合后高温焙烧得到的载体、氟助剂以及镍、钨活性组份构成,各组份含量(以催化剂为基准,重%)为:氟0.5-5.0%,氧化镍2.5-6.0%,氧化钨10-32%,其余是载体。 
CN1872962A公开的加氢处理催化剂,该催化剂含有一种含分子筛的载体、镍、钼和钨,其焙烧后的组成为:氧化镍1-10重量%,氧化钼和氧化钨之和大于10至50重量%,余量为载体。 
CN1854261A公开的加氢裂化催化剂组合物,该组合物由一种酸性硅铝、有效量的至少一种第VIII族和至少一种第VIB族的金属组分及有机添加物组成,其中的有机物选自含氧或含氮的有机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有机物与第VIII族金属组分的摩尔比为0.01-10。 
CN1854262A公开的含沸石的加氢裂化催化剂组合物,该组合物由沸石分子筛与氧化铝复合成型载体负载至少一种第VIII族和至少一种第VIB族的金属组分及有机添加物组成,所述有机物选自含氧或含氮的有机物中的一种或几种,以所述组合物为基准,沸石分子筛含量为3-60重量%,氧化铝的含量为10-80重量%,以氧化物计第VIII族金属的含量为1-15重量%,第VIB族金属的含量为5-40重量%,有机添加物为0.1-40重量%。 
这些催化剂均可作为所述催化剂II用于本发明。关于上述催化剂的更详细的制备方法,在上述专利文献中均有记载,这里一并将它们作为本发明内容的一部分引用。 
本发明的发明人惊奇地发现,在催化剂I和催化剂II之后增加一定量的不含氟和/或分子筛的加氢精制催化剂III,可使经加氢脱蜡反应后的润滑油基础油的收率及其性质进一步得到改善。在确保不含氟和/或分子筛的前提下,本发明对所述催化剂III没有其他限制,即催化剂III可以选自任意的现有技术提供的不含氟和/或分子筛的加氢精制催化剂。它们可以是市售的商品或采用任意现有方法制备。 
此类加氢精制催化剂通常含有耐热无机氧化物载体、加氢活性金属组分、含或不合助剂磷以及含或不合有机添加物。其中,所述的耐热无机氧化物载体选自常用作催化剂载体和/或基质的各种耐热无机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例如,可选自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镁、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铝-氧化镁、氧化硅-氧化镁、氧化硅-氧化锆、氧化硅-氧化钍、氧化硅-氧化铍、氧化硅-氧化钛、氧化硅-氧化锆、氧化钛-氧化锆、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钍、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镁、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天然沸石、粘土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氧化铝。所述有机添加物选自含氧或含氮有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有机化合物,优选的含氧有机化合物选自有机醇和有机酸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的含氮有机化合物选自有机胺中的一种或几种。例如,含氧有机化合物可以举出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分子量为200-1500)、二乙二醇、丁二醇、乙酸、马来酸、草酸、氨基三乙酸、1,2-环己烷二胺四乙酸、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中的一种或几种,含氮有机化合物可以举出乙二胺、EDTA及其铵盐。 
例如,CN1085934公开的一种加氢精制催化剂,该催化剂含有由氧化镁、氧化镍、氧化钨和氧化铝,其组成为:氧化镁0.1~1.9%,氧化镍2.5~6%,氧化钨24~34%和余量氧化铝。 
CN1872960A公开的一种以氧化铝为载体的含磷加氢催化剂,该催化剂焙烧后的组成为氧化镍1-10重量%,氧化钼和氧化钨之和大于10至50重量%,氧化磷1-9重量%,余量为氧化铝,其中,以氧化物计,钨和钼的摩尔比大于2.6至30。 
CN1840618A一种以氧化硅-氧化铝为载体的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该催化剂焙烧后的组成为:氧化镍1-10重量%,氧化钼和氧化钨之和大于10至50重量%,余量为载体。 
在CN1872960A和CN1840618A公开的催化剂中,优选还含有有机添加物,其中,所述有机物与以氧化物计的加氢活性金属组分之和的摩尔比为0.03-2优选为0.08-1.5。 
这些催化剂均可作为所述催化剂III用于本发明。关于上述催化剂的更详细的制备方法,在上述专利文献中均有记载,这里一并将它们作为本发明内容的一部分引用。 
当所述催化剂I包括与催化剂Ia分层布置的催化剂Ib时,催化剂Ib具有较催化剂Ia低的加氢活性金属组分含量,所述催化剂Ib的加氢活性金属组分的含量为催化剂Ia加氢活性金属组分的含量的10-30%,优选为12-25%。在此前提下,本发明对所述催化剂Ib没有特别限制,它们可以是市售的商品也可以采用任意的现有技术制备。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此类催化剂通常含有耐热无机氧化物载体和负载在该载体上的加氢活性金属组分、含或不合选自氟、硼、磷和碱土金属中一种或几种助剂组分。以催化剂Ib为基准,所述催化剂Ib以氧化物计的镍和/或钴的含量为0.5-4重量%,优选为1.0-3重量%,钼和/或钨的含量为2.5-9重量%,优选为3.5-6.5重量%,以元素计的选自氟、硼、磷和碱土金属中一种或几种助剂组分的含量为0-5重量%,且镍和/或钴以及钼和/或钨含量的总量为催化剂Ia加氢活性金属组分的含量的10-30%,优选为12-25%。 
例如,CN1344781、CN1966616和CN101134173A中公开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就可用来制备满足本发明要求的催化剂。这里一并将它们作为本发明内 容的一部分引用。 
当所述催化剂I包括与在所述催化剂Ia与催化剂Ib之间还包括催化剂Ic时,所述催化剂Ic的加氢活性金属组分的含量为催化剂Ia加氢活性金属组分含量的大于30至小于等于70重量%,优选为40-60%。在此前提下,本发明对所述催化剂Ib没有特别限制,它们可以是市售的商品也可以采用任意的现有技术制备。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此类催化剂通常含有耐热无机氧化物载体和负载在该载体上的加氢活性金属组分、含或不合选自氟、硼、磷和碱土金属中一种或几种助剂组分。以催化剂Ic为基准,所述催化剂Ic以氧化物计的镍和/或钴的含量为0.3-8重量%,优选为0.5-7.5重量%,钼和/或钨的含量为0.5-15重量%,优选为0.8-12重量%,且镍和/或钴以及钼和/或钨含量的总量为催化剂Ia加氢活性金属组分的含量的30-70%,优选为40-60%。 
例如,CN1626625A、CN1690172A、CN1782031A和CN1782033A中公开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就可用来制备满足本发明要求的催化剂。这里一并将它们作为本发明内容的一部分引用。 
关于所述原料油、加氢催化异构反应单元、第二加氢精制单元和分离单元的作用及其操作,在CN102051220A中都有相关描述,这里一并作为本发明说明书的一部分引用。包括: 
所述的“费-托合成蜡”为通过费-托法将合成气转化而得到的烃类组成的混合物,费-托合成蜡的初始沸点通常为250℃以上,例如250-400℃,终馏点为550-600℃,熔点通常为60℃以上,例如60-120℃。本发明所采用的费-托合成蜡的初始沸点优选为300-400℃。而“合成气”为含有一定比例的以CO和H2为主要成分的混合原料气,合成气通常从固体原料(如煤、焦炭)、液体原料(如轻油、重油)、和气体原料(如天然气、油田气)中得到,例如可以选自焦炉煤气、液化气、水煤气、半水煤气、天然气和油田气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所述的“加氢裂化尾油”为高压加氢裂化生产过程中获得的副产品,是加氢裂化反应产物中馏程在330-550℃之间的重质馏分,而加氢裂化的产品通常为汽油、柴油、煤油和尾油。加氢裂化尾油的硫含量通常为50μg/g以下,氮含量通常为5μg/g以下,凝点小于40℃,凝点的典型值通常为20-35 ℃。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为了获得需要的粘度指数、得到清澈透明的产品外观并提高产品的收率,在优选情况下,所述费-托合成蜡与所述加氢裂化尾油的重量比为0.1-10,优选为0.2-5。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所述加氢异构催化剂可以采用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具有中孔尺寸的分子筛催化剂,例如该加氢异构催化剂通常是含有选自第VIII族的镍、铂和钯金属组分中至少一种的中孔分子筛。所述的中孔分子筛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例如可以是选自ZSM-5、ZSM-11、ZSM-12、ZSM-23、ZSM-35、ZSM-38、SAPO-11和SAPO-41中的一种或几种。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在所述加氢异构反应之后进行的加氢精制反应可以将加氢异构反应得到的产物中所通常含有的烯烃进行饱和,从而增加产品油的氧化安定性。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在所述加氢异构反应之后进行的加氢精制反应中所采用的加氢精制催化剂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各种加氢精制催化剂,在本发明中优选采用贵金属加氢精制催化剂,即载体上负载有钯和/或铂金属的催化剂。载体可以为氧化铝或氧化铝-氧化硅。该催化剂的加氢饱和性能很高,使得到的产品油中的烯烃含量进一步降低,改善产品的氧化安定性。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将在所述加氢异构反应之后进行的加氢精制反应得到的产物送入分馏塔中进行分馏,得到馏程为370-550℃的润滑油基础油,该基础油的品质优良,倾点小于-16℃,粘度指数大于130,外观清澈透明,而且润滑油基础油的收率高。 
本发明提供方法由于在第一加氢精制单元用了一种全新的催化剂组合,大大提高和改善了加氢催化异构反应单元进料收率和品质,因而,可进一步提高润滑油基础油的品质和收率。特别适合以费-托合成蜡与加氢裂化尾油的混合油为原料生产润滑油基础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采用实施例来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1 
原料采用重量比为1∶1的费-托合成蜡和加氢裂化尾油的混合油,费-托合成蜡的性质见表1,加氢裂化尾油的性质见表2,混合油的性质见表3。 
表1 
Figure BSA00000714750600151
表2 
  项目   加氢裂化尾油
  运动粘度(mm2/s),100℃   4.958
  凝点(℃)   39
  饱和烃(重量%)   99.4
  芳烃(重量%)   0.6
  S含量(μg/g)   1.7
  N含量(μg/g)   <1
表3 
  项目   混合油
  运动粘度(mm2/s),100℃   3.235
  凝点(℃)   80
  芳烃(重量%)  
  S含量(μg/g)   <5
  N含量(μg/g)   <5
  氧含量(μg/g)  
[0092] 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加氢异构催化剂为按照CN 1382526A中所公开的方法制备的以铂为活性组分负载于SAPO-11分子筛-氧化铝载体上的催化剂,其中以催化剂总量为基准,铂金属的含量为0.3重量%,其余为载体,以载体为基准,该载体中SAPO-11分子筛的含量为75重量%,其余为氧化铝。 
本实施例中在加氢异构后将原料与氢气进行加氢精制所使用的加氢精制催化剂为按照CN 1510112A中公开的方法所制备的催化剂,该催化剂为在载体氧化硅/氧化铝上负载铂和钯金属的催化剂,其中以催化剂总量为基准,钯的含量为0.2重量%、铂的含量为0.3重量%,其余为载体,以载体的总量为基准,氧化硅的含量为30重量%。 
本实施例中在加氢异构前将原料与氢气进行加氢精制所使用的加氢精制催化剂为分层装填的催化剂。其中,I为Ia,Ia按照CN85104438公开方法制备,其组成为:氧化镍3重量%,氧化钨25重量%,氟为重量4%,余量为γ-Al2O3。催化剂II为CN1854262A公开的催化剂C-4,其组成为:氧化镍3.1重量%,氧化钨24.3重量%,氧化钼5重量%,柠檬酸16.1重量%,余量为载体。催化剂III,按照CN1085934公开方法制备,其组成为:氧化镁1重量%,氧化镍4重量%,氧化钨29重量%和余量氧化铝。以体积计的Ia、II和III的总量为基准,催化剂Ia的用量为30%,催化剂II的用量为50%,催化剂III的用量为20%。 
在表4所列条件下,原料和氢气进入第一加氢精制反应器中与其中的加氢精制催化剂接触反应,将所得到的加氢精制反应的产物通过气提以除去C4以下馏分后,送入加氢异构反应器中与加氢异构催化剂接触反应,接着将所得到的加氢异构反应产物送入第二加氢精制反应器与加氢精制催化剂接触反应,从第二加氢精制反应器中出来的产物最后进入减压分馏塔中,分馏出沸点>370℃的润滑油基础油产品。产品的性质及收率见表5。 
表4 
 工艺条件   第一加氢精制   加氢异构   第二加氢精制
 氢分压(MPa)   6.0   6.0   6.0
 反应温度(℃)   350   350   210
 体积空速(h-1)   1.0   1.0   1.2
[0098] 
  氢油比(v/v)   800   800   800
对比例1 
按照实施例1中描述的方式来生产润滑油基础油产品,不同的是,加氢精制区采用的加氢精制催化剂为按照CN85104438公开方法制备,其组成为:氧化镍3重量%,氧化钨25重量%,氟为重量4%,余量为γ-Al2O3。所得到的产品性质以及产品的收率见表5。 
实施例2-3 
按照实施例1中描述的方式来制备润滑油基础油。 
实施例2中以体积计的Ia、II和III的总量为基准,催化剂Ia的用量为15%,催化剂II的用量为55%,催化剂III的用量为30%;实施例3中以体积计的Ia、II和III的总量为基准,催化剂Ia的用量为40%,催化剂II的用量为45%,催化剂III的用量为15%;原料性质,反应条件均同实施例1,产品性质见表5所述润滑油基础油产品相对于步骤(1)所用原料的收率分别为68重量%和65重量%。 
实施例4~5 
按照实施例1中描述的方式来制备润滑油基础油。 
实施例4以体积计的I、II和III的总量为基准,催化剂I的用量为30%,催化剂II的用量为50%,催化剂III的用量为20%。所不同的是,所述催化剂I为催化剂Ia与催化剂Ib的组合,以催化剂Ib为基准,所述催化剂Ib以氧化物计的镍含量为2.7重量%,钨的含量为6.0重量%,以元素计的选自氟的含量为3重量%。Ia与Ib的体积比为10∶1。原料与其他加氢条件同实施例1,所得产品如表5所示。 
实施例5以体积计的I、II和III的总量为基准,催化剂I的用量为30%,催化剂II的用量为50%,催化剂III的用量为20%。所不同的是,所述催化剂I为催化剂Ia与催化剂Ib、Ic的组合,以催化剂Ib为基准,所述催化剂Ib以氧化物计的镍含量为2.7重量%,钨的含量为6.0重量%,以元素计的选自氟的含量为3重量%。Ia与Ib的体积比为10∶1。以催化剂Ic为基准,所述催化剂Ic以氧化物计的镍含量为1.4重量%,钨的含量为3.0重量%,以元素计的选自氟的含量为3重量%。Ia与Ib、Ic的体积比为10∶1∶2。原料与其 他加氢条件同实施例1,所得产品如表5所示。 
表5 
Figure BSA00000714750600181
从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所得到的润滑油基础油产品收率较高,而且所得到的润滑油基础油为优质的产品,并且所得到的产品无需除雾步骤就具有清澈透明的外观,同时工艺非常简单容易操作控制。 

Claims (25)

1.一种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方法,包括:
(1)在第一加氢精制单元,将费-托合成蜡与加氢裂化尾油的混合油进行第一加氢精制反应,得到一种硫含量降低至10μg·g-1以下、氮含量降低至2μg·g-1以下、氧含量降低至2μg·g-1以下的第一加氢精制产物;
(2)在加氢催化异构反应单元,将步骤(1)所得的第一加氢精制产物进行加氢异构脱蜡催化反应,得到一种倾点不高于-16℃的加氢异构脱蜡产物;
(3)在第二加氢精制单元,将步骤(2)得到的加氢异构脱蜡产物进行第二加氢精制反应,得到一种色度不大于0.5号的第二加氢精制产物;
(4)在分离单元,将步骤(3)得到的第二加氢精制产物进行切割,得到润滑油基础油产品;
其中,在步骤(1)所述第一加氢精制反应中使用的催化剂包括依次分层的催化剂I、催化剂II和催化剂III,以体积计并以所述加氢处理催化剂的总量为基准,所述催化剂I的含量为5-80%,催化剂II的含量为10-80%,催化剂III的含量为5-60%,所述催化剂I包括至少一种含氟、硼和磷中的一种或几种助剂组分的加氢催化剂Ia,催化剂II为一种或几种选自含氟和/或分子筛的加氢催化剂,催化剂III为一种或几种选自不含氟和/或分子筛的加氢催化剂,所述的分层使得所述费-托合成蜡与加氢裂化尾油的混合油在第一加氢精制单元顺序与催化剂I、催化剂II和催化剂III接触。
2.根据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体积计并以所述加氢处理催化剂的总量为基准,所述催化剂I的含量为10-70%,催化剂II的含量为20-80%,催化剂III的含量为5-50%。
3.根据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体积计并以所述加氢处理催化剂的总量为基准,所述催化剂I的含量为15-40%,催化剂II的含量为30-80%,催化剂III的含量为5-30%。
4.根据1、2或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Ia含有选自氧化铝和/或氧化硅-氧化铝的载体,选自镍和/或钴、钼和/或钨的加氢活性金属组分,含或不含选自氟、硼和磷中一种或几种助剂组分以及含或不含有机添加物,以催化剂Ia为基准,以氧化物计的镍和/或钴的含量为1~5重量%,钼和/或钨的含量为12~35重量%,以元素计的选自氟、硼和磷中一种或几种助剂组分的含量为0~9重量%,所述有机物与以氧化物计的加氢活性金属组分之和的摩尔比为0-2。
5.根据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Ia由γ-Al2O3担载钨和镍氧化物以及助剂氟所构成,其组成(重量):氧化镍1~5%,氧化钨12~35%,氟为1~9%,余量为γ-Al2O3
6.根据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Ia为一种以氧化硅-氧化铝为载体的含氟、磷加氢催化剂,该催化剂焙烧后的组成为:氧化镍1-10重量%,氧化钼和氧化钨之和大于10至50重量%,氟1-10重量%,氧化磷0.5-8重量%,余量为氧化硅-氧化铝;或为一种以氧化硅-氧化铝为载体的含氟加氢催化剂,该催化剂焙烧后的组成为:氧化镍1-10重量%,氧化钼和氧化钨之和大于10至50重量%,氟1-10重量%,余量为载体;或为一种以氧化硅-氧化铝为载体的含磷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该催化剂焙烧后的组成为:氧化镍1-10重量%,氧化钼和氧化钨之和大于10至50重量%,氧化磷1-9重量%,余量为氧化硅-氧化铝,其中氧化钨和氧化钼的摩尔比大于2.6至30。
7.根据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含有选自含氧或含氮的有机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有机物与以氧化物计的镍、钼和钨之和的摩尔比为0.03-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氧有机化合物选自有机醇、有机酸中的一种或几种,含氮有机化合物为有机胺,所述有机物与以氧化物计的镍、钼和钨之和的摩尔比为0.08-1.5。
9.根据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Ia为一种以氧化铝为载体的含氟、磷加氢催化剂,该催化剂焙烧后的组成为:氧化镍1-10重量%,氧化钼和氧化钨之和大于10至50重量%,氧化磷0.5-8重量%,氟1-10重量%,余量为氧化铝;或为一种以氧化铝为载体的含氟加氢催化剂,该催化剂焙烧后的组成为:氧化镍1-10重量%,氧化钼和氧化钨之和为10至50重量%,氟1-10重量%,其余为氧化铝;或为一种以氧化铝为载体的含磷加氢催化剂,该催化剂焙烧后的组成为氧化镍1-10重量%,氧化钼和氧化钨之和大于10至50重量%,氧化磷1-9重量%,余量为氧化铝,其中,以氧化物计,钨和钼的摩尔比大于2.6至30。
10.根据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含有选自含氧或含氮的有机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有机物与以氧化物计的镍、钼和钨之和的摩尔比为0.03-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氧有机化合物选自有机醇、有机酸中的一种或几种,含氮有机化合物为有机胺,所述有机物与以氧化物计的镍、钼和钨之和的摩尔比为0.08-1.5。
12.根据1、2或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II含有选自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铝或分子筛与选自氧化铝和/或氧化硅-氧化铝复合的载体,选自镍和/或钴、钼和/或钨的加氢活性金属组分,含或不含选自氟、硼和磷中一种或几种助剂组分以及含或不含有机添加物,以催化剂II为基准,以氧化物计的镍和/或钴的含量为1~5重量%,钼和/或钨的含量为12~35重量%,以元素计的选自氟、硼和磷中一种或几种助剂组分的含量为0~9重量%,所述有机物与以氧化物计的加氢活性金属组分之和的摩尔比为0-2。
13.根据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II由γ-Al2O3担载钨和镍氧化物以及助剂氟所构成,其组成(重量):氧化镍1~5%,氧化钨12~35%,氟为1~9%,余量为γ-Al2O3;或由烷基铝或烷氧基铝水解法制成的纯度大于65重%的一水铝石、与经阳离子交换的沸石混合后高温焙烧得到的载体、氟助剂以及镍、钨活性组份构成,各组份含量(以催化剂为基准,重%)为:氟0.5-5.0%,氧化镍2.5-6.0%,氧化钨10-32%,其余是载体;或为一种含有一种含分子筛的载体、镍、钼和钨,其焙烧后的组成为:氧化镍1-10重量%,氧化钼和氧化钨之和大于10至50重量%,余量为载体。
14.根据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II由一种酸性硅铝、有效量的至少一种第VIII族和至少一种第VIB族的金属组分及有机添加物组成,其中的有机物选自含氧或含氮的有机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有机物与第VIII族金属组分的摩尔比为0.01-10;或由沸石分子筛与氧化铝复合成型载体负载至少一种第VIII族和至少一种第VIB族的金属组分及有机添加物组成,所述有机物选自含氧或含氮的有机物中的一种或几种,以所述组合物为基准,沸石分子筛含量为3-60重量%,氧化铝的含量为10-80重量%,以氧化物计第VIII族金属的含量为1-15重量%,第VIB族金属的含量为5-40重量%,有机添加物为0.1-40重量%。
15.根据1、2或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III含有选自氧化铝或氧化硅-氧化铝的载体,选自镍和/或钴、钼和/或钨的加氢活性金属组分,含或不含选自磷、镁中一种或几种助剂组分以及含或不含有机添加物,以催化剂III为基准,以氧化物计的镍和/或钴的含量为1~5重量%,钼和/或钨的含量为12~35重量%,以元素计的选自磷、镁中一种或几种助剂组分的含量为0~9重量%,所述有机物与以氧化物计的加氢活性金属组分之和的摩尔比为0-2。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物选自含氧或含氮的有机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有机物与以氧化物计的加氢活性金属组分之和的摩尔比为0.03-2。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氧有机化合物选自有机醇、有机酸中的一种或几种,含氮有机化合物为有机胺,所述有机物与以氧化物计的加氢活性金属组分之和的摩尔比为0.08-1.5。
18.根据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氢精制单元的反应条件为:氢分压1-25MPa,温度为280-400℃,液时体积空速为0.3-8h-1,氢油体积比为100-3000∶1;加氢催化异构反应条件为:氢分压1-20MPa,温度为250-400℃,液时体积空速0.3-3h-1,氢油体积比为100-3000∶1;第二加氢精制单元的反应条件为:氢分压1-20MPa,温度为150-380℃,液时体积空速0.3-3h-1,氢油体积比为100-3000∶1。
19.根据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氢精制单元的反应条件为:氢分压3-20MPa,温度为300-380℃,液时体积空速为0.5-5h-1,氢油体积比为200-1500∶1;加氢催化异构反应条件为:氢分压4-18MPa,温度为310-380℃,液时体积空速0.5-1.5h-1,氢油体积比为200-1000∶1;第二加氢精制单元的反应条件为:氢分压4-18MPa,温度为180-350℃,液时体积空速0.5-1.5h-1,氢油体积比为200-1000∶1。
20.根据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I包括与催化剂Ia分层布置的催化剂Ib,以体积计并以所述催化剂Ia为基准,催化剂Ib的含量为大于0至小于等于80%,所述的分层使得所述脱蜡油在加氢处理反应单元顺序与催化剂Ib和催化剂Ia接触,所述催化剂Ib含有载体、选自镍和/或钴、钼和/或钨的加氢活性金属组分,其中,所述催化剂Ib的加氢活性金属组分的含量为催化剂Ia加氢活性金属组分的含量的10-30%。
21.根据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体积计并以所述催化剂Ia为基准,催化剂Ib的含量为5-30%。
22.根据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体积计并以所述催化剂Ia为基准,催化剂Ib的含量为6-15%。
23.根据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催化剂Ia与催化剂Ib之间包括催化剂Ic,以体积计并以所述催化剂Ia为基准,所述催化剂Ic的含量为大于0至小于等于80%,所述催化剂Ic含有载体、选自镍和/或钴、钼和/或钨的加氢活性金属组分,其中,所述催化剂Ic的加氢活性金属组分的含量为催化剂Ia加氢活性金属组分的含量的大于30%至小于等于70%。
24.根据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体积计并以所述催化剂Ia为基准,所述催化剂Ic的含量为5-40%。
25.根据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体积计并以所述催化剂Ia为基准,所述催化剂Ic的含量为10-30%。
CN201210143086.4A 2012-05-10 2012-05-10 一种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方法 Active CN1033878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43086.4A CN103387847B (zh) 2012-05-10 2012-05-10 一种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43086.4A CN103387847B (zh) 2012-05-10 2012-05-10 一种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87847A true CN103387847A (zh) 2013-11-13
CN103387847B CN103387847B (zh) 2015-11-25

Family

ID=49532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43086.4A Active CN103387847B (zh) 2012-05-10 2012-05-10 一种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8784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88605A (zh) * 2017-12-29 2019-07-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灵活加氢裂化工艺
CN114437817A (zh) * 2020-10-30 2022-05-0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光亮油的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4438A (zh) * 1985-06-13 1986-08-06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一种馏分油加氢精制催化剂
CN1056514A (zh) * 1990-05-11 1991-11-27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化工科学研究院 重质馏份油加氢处理催化剂
CN1218087A (zh) * 1997-11-24 1999-06-02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溶剂精制-加氢处理润滑油基础油的方法
CN1854261A (zh) * 2005-04-29 2006-11-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氢裂化催化剂组合物
CN1853780A (zh) * 2005-04-21 2006-11-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以氧化硅-氧化铝为载体的含氟、磷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
CN1854262A (zh) * 2005-04-29 2006-11-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沸石的加氢裂化催化剂组合物
CN1872962A (zh) * 2005-05-31 2006-12-0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分子筛的加氢处理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43564A (zh) * 2007-07-09 2009-01-1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方法
CN101760236A (zh) * 2008-12-23 2010-06-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4438A (zh) * 1985-06-13 1986-08-06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一种馏分油加氢精制催化剂
CN1056514A (zh) * 1990-05-11 1991-11-27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化工科学研究院 重质馏份油加氢处理催化剂
CN1218087A (zh) * 1997-11-24 1999-06-02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溶剂精制-加氢处理润滑油基础油的方法
CN1853780A (zh) * 2005-04-21 2006-11-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以氧化硅-氧化铝为载体的含氟、磷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
CN1854261A (zh) * 2005-04-29 2006-11-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氢裂化催化剂组合物
CN1854262A (zh) * 2005-04-29 2006-11-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沸石的加氢裂化催化剂组合物
CN1872962A (zh) * 2005-05-31 2006-12-0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分子筛的加氢处理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43564A (zh) * 2007-07-09 2009-01-1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方法
CN101760236A (zh) * 2008-12-23 2010-06-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88605A (zh) * 2017-12-29 2019-07-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灵活加氢裂化工艺
CN109988605B (zh) * 2017-12-29 2021-07-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灵活加氢裂化工艺
CN114437817A (zh) * 2020-10-30 2022-05-0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光亮油的方法
CN114437817B (zh) * 2020-10-30 2024-02-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光亮油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87847B (zh) 2015-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25773B2 (ja) 炭化水素の統合水素化分解および脱ロウ処理
JP6042328B2 (ja) 炭化水素の統合水素化分解および脱ロウ処理
CN102533329B (zh) 一种由费托合成蜡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方法
KR20110082537A (ko) 기초원료 제조공정 및 기유 제조 플랜트
CN101760236B (zh) 一种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方法
CN103387848B (zh) 从费托合成蜡生产溶剂油、润滑油基础油和重质蜡
CN102732300B (zh) 一种生产高粘度指数润滑油基础油的方法
CN111690434A (zh) 由费托蜡制备润滑油基础油的方法及润滑油基础油
CN106554817B (zh) 一种制备低倾点润滑油基础油的加氢方法
CN102079994B (zh) 一种光亮油的制备方法
CN103387847B (zh) 一种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方法
CN102732301B (zh) 一种生产光亮油的方法
CN106554818B (zh) 一种制备润滑油基础油的加氢方法
CN112143520B (zh) 加氢转化组合物和费托合成蜡加氢转化的方法
CN106554819B (zh) 一种由高含蜡原料油制备润滑油基础油的方法
CN112812825B (zh) 一种以高含蜡原料制备润滑油基础油的方法
CN103361120B (zh) 一种高粘度指数润滑油基础油的制备方法
CN103361117B (zh) 一种高粘度指数润滑油基础油的制备方法
CN114479926B (zh) 润滑油基础油的制备方法
CN116024014B (zh) 两个加氢裂化系统联合的方法
CN108117886B (zh) 一种特种油品的生产方法
CN113969187A (zh) 一种生产冷冻机油并兼产变压器油的方法
CN113969186A (zh) 一种生产冷冻机油的方法
CN105602615A (zh) 处理费托蜡的方法和润滑油基础油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