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86163A - 医疗用轴及医疗用器具 - Google Patents

医疗用轴及医疗用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86163A
CN103386163A CN2013101638439A CN201310163843A CN103386163A CN 103386163 A CN103386163 A CN 103386163A CN 2013101638439 A CN2013101638439 A CN 2013101638439A CN 201310163843 A CN201310163843 A CN 201310163843A CN 103386163 A CN103386163 A CN 1033861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le
slit
otch
heart yearn
cardinal extrem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6384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86163B (zh
Inventor
凯文·蒙罗
巴里·J·科莫佛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odm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odm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odm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odm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861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61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861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61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疗用轴及医疗用器具,良好地提高具有轴部分的医疗用器具的操作性,并由简易的结构来实现能够将芯线可靠地固定的医疗用轴,从而抑制制造成本。固定有线状的芯线(16)而使用的管状的基端侧轴(11)具有:从前端缘(22)朝向基端侧形成有螺旋状的狭缝(23)的前端部(21);将所述前端缘(22)的一部分以避开所述狭缝(23)的方式除去而形成的切口(25);用于将芯线(16)固定在从前端侧观察基端侧轴(11)时与所述切口(25)相对的内壁上的固定区域(26)。

Description

医疗用轴及医疗用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构成导管等向生物体内插入而使用的医疗用器具的一部分的医疗用轴及具备该医疗用轴的医疗用器具。
背景技术
作为构成导管等向生物体内插入而使用的医疗用器具的一部分的医疗用轴,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形成有螺旋状的狭缝的前端部、设于比前端部靠前端侧且用于固定线状的芯线的基端部的固定区域的医疗用轴。另外,公开了将该固定区域形成为从前端部突出的舌形状、绕轴线连续或者断续的环状。根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医疗用轴,通过在该固定区域中固定芯线,由此能够降低因该固定所引起的刚性的增加对于刚性降低区域的影响。另外,作为附加效果,在将芯线向医疗用轴固定的固定作业中,能够良好地进行芯线的固定部位的目视确认,从而能够使芯线相对于医疗用轴的固定可靠化。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01027号公报
【发明概要】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医疗用轴中,需要在刚性降低区域的前端侧进一步设置刚性比该刚性降低区域降低的芯线的固定区域,存在制造成本增大这样的问题。因而,对于可由简易的结构来实现且抑制制造成本这一方面仍存在改良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状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医疗用轴及具备该医疗用轴的医疗用器具,能够良好地提高具有轴部分的医疗用器具的操作性,并通过简易的结构来实现可将芯线可靠地固定的医疗用轴,从而能够抑制制造成本。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以下,对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有效的手段等,根据需要而边示出作用、效果等边进行说明。
第一发明提供一种医疗用轴,其为固定线状的芯线而使用的管状的医疗用轴,其特征在于,具有:前端部,其从前端缘朝向基端侧形成有螺旋状的狭缝;切口,其通过将所述前端缘的一部分以避开所述狭缝的方式除去而形成;固定区域,其用于将所述芯线固定在与所述切口相对的内壁上。
根据本发明,用于固定所述芯线的固定区域形成在与切口相对的内壁上,因此,能够良好地进行芯线的固定部位的目视确认,从而能够使芯线相对于医疗用轴的固定可靠。另外,所述切口以避开所述螺旋状的狭缝的方式形成,因此,能够良好地维持基于螺旋状狭缝的刚性调整功能。进而,本发明的医疗用轴为将前端缘中的一部分除去而形成切口这样的简易结构,因此,与在形成有螺旋状的狭缝的区域的前端侧还另行形成刚性比狭缝形成区域低的刚性降低区域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抑制医疗用轴自身的制造成本。
第二发明的医疗用轴在第一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通过将包括从前端侧的狭缝端沿着所述螺旋状的狭缝的卷绕方向偏离90度的位置在内的前端缘除去而形成,所述固定区域形成在比狭缝从所述前端侧的狭缝端绕轴旋转一周所到达的第一狭缝位置更靠前端侧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所述切口通过将包括从前端侧的狭缝端沿着狭缝的卷绕方向偏离90度的位置在内的前端缘除去而形成,因此,与所述切口相对的内壁包括从前端侧的狭缝端沿着狭缝的卷绕方向偏离270度的位置。另外,固定区域形成在比狭缝从所述前端侧的狭缝端绕轴旋转一周所到达的第一狭缝位置更靠前端侧的位置。借助这些设置,所述固定区域可以形成为,在避免沿着轴向横跨狭缝的状态下,在轴向上具有较长的距离。因而,能够可靠地进行芯线的固定,并且能够抑制由芯线的固定所引起的刚性调整功能的降低。
第三发明的医疗用轴在第一或者第二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的至少前端侧的宽度尺寸与成为固定对象的所述芯线的宽度尺寸相同或者大致相同。
根据本发明,切口的至少前端侧的宽度尺寸与成为固定对象的所述芯线的宽度尺寸相同或者大致相同,因此,能够极力抑制由形成切口所产生的刚性调整功能。另外,在对芯线进行固定的固定作业中通过将宽度尺寸设为相同,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芯线向固定区域的定位。
第四发明提供一种医疗用器具,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至第三发明中的任一发明的医疗用轴;线状的芯线,其将基端部固定于所述固定区域;另一轴,其在所述医疗用轴的前端部被插入基端部的状态下与医疗用轴连结设置,且形成为刚性比该医疗用轴低。
根据本发明,在使用之际,作为向生物体内插入的医疗用器具的轴部分,通过具备具有上述任一发明的结构的医疗用轴、和在所述医疗用轴的前端部相对于基端部插入的状态下与该医疗用轴连结设置,且形成为刚性比该医疗用轴低的另一轴的结构,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可实现已经说明那样的作用效果的医疗用器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球囊导管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2(a)是将固定有芯线的基端侧轴放大表示的侧视图,(b)是将芯线的固定区域放大表示的基端侧轴的主视图,(c)是表示芯线的侧视图。
图3(a)是将基端侧轴中的芯线的固定区域放大表示的侧视图,(b)是表示基端侧轴中的切口与固定区域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c)是表示从前端侧观察基端侧轴时的切口与固定区域的位置关系的端面图,(d)是基端侧轴的前端缘的展开图。
图4(a)~(c)是用于对将芯线16向基端侧轴11固定的顺序进行说明的图。
图5(a)、(b)分别是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基端侧轴的前端缘的展开图。附图符号说明
10...作为医疗用器具的球囊导管、11...作为医疗用轴的基端侧轴、16...芯线、17...作为另一轴的第一轴、21...前端部、22...前端缘、23...狭缝、23b...第一狭缝位置、25...切口、26...固定区域、Wa...作为宽度尺寸的切口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将本发明的医疗用轴适用于球囊导管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球囊导管10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球囊导管10具备:作为本发明的医疗用轴的基端侧轴11;衬套12;前端侧轴13;球囊14;导丝用轴15;芯线16。通过基端侧轴11与前端侧轴13来构成外侧轴19,在外侧轴19内形成有内腔19a。
基端侧轴11形成为管状,具有通过其中心且沿着长边方向延伸的轴AX,且刚性较高。该轴AX也为前端侧轴13、外侧轴19及球囊导管10的轴。在基端侧轴11的基端部上呈气密状地连接并连通有衬套12,在该衬套12上安装有气体充放器等的压力施加装置。在基端侧轴11的前端部21形成有从前端缘22朝向基端侧而围绕基端侧轴11的轴AX旋转的螺旋状的狭缝23。狭缝23的间距存在在轴AX方向上为恒定的情况和随着朝向基端侧轴11的前端而变小的情况。基端侧轴11的外径为0.3~3mm,优选为0.5~1.5mm,其壁厚为10~150μm,优选为20~100μm,其长度为300~2000mm,优选为700~1500mm,其狭缝23的宽度为1~100μm,优选为10~50μm。作为构成基端侧轴11的材料,可使用刚性较高的不锈钢、镍-钛合金、铝等金属材料,或者可使用具有与这些金属材料相匹敌的刚性的高分子材料。
前端侧轴13形成为管状,且由作为本发明的另一轴的基端侧的第一轴17和与该第一轴17连通的前端侧的第二轴18一体形成而成。前端侧轴13具有柔软性且刚性比基端侧轴11低。即,第一轴17及第二轴18分别形成为刚性比基端侧轴11低。第一轴17在基端侧轴11的前端部21被插入于第一轴17的基端部17a的状态下与基端侧轴11呈气密状地连结并连通。具体而言,以使第一轴17的基端在基端侧越过基端侧轴11的形成有狭缝23的狭缝形成区域的方式,将基端侧轴11的前端部21向第一轴17的基端部17a插入。也存在使第一·第二轴17、18独立地形成,且连接而一体化的情况。在作为第一轴17的前端部的侧面且作为第二轴18的基端部的位置上形成有导丝用开口部24。
前端侧轴13的外径为0.5~1.5mm,优选为0.7~1.1mm,其壁厚为25~200μm,优选为50~100μm,其长度为200~2000mm,优选为200~1000mm。在构成前端侧轴13的材料中,可使用聚烯烃(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乙烯-丙烯聚合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离聚物等)、聚酯弹性体、聚氯乙烯、聚氨酯、聚氨酯弹性体、聚苯硫醚、聚酰胺、聚酰胺弹性体、氟树脂等高分子材料、或者这些物质的混合物。
球囊14的基端部14a与前端侧轴13的前端部呈气密状地连接(连结、结合)固定并连通,其前端部14b与导丝用轴15的前端部呈气密状地连接(连结、结合)固定。球囊14经由衬套12而在来自压力施加装置的压力介质(气体(例如,空气)、液体)的供给·排出的作用下,可扩张(膨胀)收缩自如为任意直径,从而进行血管等的狭窄部的扩张。球囊14的扩张时的圆筒部分的外径为1.0~15mm,优选为1.0~5.0mm,其长度为5~50mm,优选为10~40mm,其整体的长度为10~70mm,优选为15~60mm。作为构成球囊14的材料,可使用聚烯烃(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乙烯-丙烯聚合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离聚物等)、聚酯弹性体、聚氯乙烯、聚氨酯、聚氨酯弹性体、聚苯硫醚、聚酰胺、聚酰胺弹性体、氟树脂等高分子材料。
导丝用轴15形成为管状,向前端侧轴13及球囊14插入,基端部与位于前端侧轴13的第一轴17的前端部侧面的导丝用开口部24连接(结合),并且前端部从球囊14向前方突出,且插通有插脱自如的导丝(图示省略)。导丝用轴15的外径为0.1~1.0mm,优选为0.3~0.7mm,其壁厚为10~150μm,优选为20~100μm,其长度为100~2000mm,优选为200~1500mm。作为构成导丝用轴15的材料,可使用聚烯烃(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聚合物、离聚物等)、聚酯弹性体、聚氯乙烯、聚氨酯、聚氨酯弹性体、聚苯硫醚、聚酰胺、聚酰胺弹性体、氟树脂等高分子材料、或者这些物质的混合物。导丝用轴15也可以为具备由上述中的任一种材料形成的多个层的多层结构。
线状的芯线16配设(配置固定)在基端侧轴11的形成有狭缝23的前端部21和前端侧轴13、即第一轴17及第二轴18的内部,芯线16的前端部配置在比导丝用开口部24靠前端侧的位置。
导丝用轴15、芯线16等各构件在轴AX方向(长边方向)上重合的部分的长度成为如下关系。基端侧轴11插入到第一轴17的长度L1(即、从第一轴17的基端到基端侧轴11的前端为止的长度L1)比从基端侧轴11的前端到导丝用开口部24为止的长度L2(即、从前端侧轴13的前端到第二轴18的基端为止的长度L2)长。从导丝用开口部24到芯线16的前端为止的长度L3比从基端侧轴11的前端到导丝用开口部24为止的长度L2长。基端侧轴11插入到第一轴17的长度L1比从导丝用开口部24到芯线16的前端为止的长度L3长。
基端侧轴11插入到第一轴17的长度L1为80~150mm。从基端侧轴11的前端到导丝用开口部24为止的长度L2为1~50mm。从导丝用开口部24到芯线16的前端为止的长度L3为10~100mm。
芯线16的基端部连接(连结、结合)固定在前端部21的内壁上,具体而言连接(连结、结合)固定在基端侧轴11的固定区域(后述)。芯线16的外径为0.01~1mm,优选为0.05~0.5mm,其长度为50~500mm,优选为100~300mm。芯线16存在在轴向上形成为恒定直径的情况和朝向前方而形成为锥形状的情况。作为构成芯线16的材料,可使用不锈钢、镍-钛合金等金属材料、或者具有与这些金属材料相匹敌的刚性的高分子材料。
图2(a)是将固定有芯线16的基端侧轴11放大表示的侧视图,图2(b)是将芯线16的固定区域放大表示的基端侧轴11的主视图,图2(c)是表示芯线16的侧视图。
如图2(a)、(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端侧轴11具有:避开所述狭缝23地将基端侧轴11的前端缘22的一部分除去而形成的切口25(缺口);用于将芯线16固定在从前端侧观察基端侧轴11时与切口25相对的内壁上的固定区域26。
形成有狭缝23的狭缝形成区域在第一轴17的固定中不使用,而是将第一轴17固定在形成于狭缝形成区域的基端侧的第一轴固定区域中。具体而言,在狭缝形成区域的基端侧形成有基端侧轴11的外表面被粗糙化了的第一轴固定区域,在第一轴固定区域固定第一轴17的内壁。如此通过对外表面进行粗糙化,由此能够增大熔敷时的固定强度。
如图2(c)所示,芯线16形成为,除了轴线方向的两端之外,朝向前端侧而逐渐前端变细、即直径朝向前端侧而连续地变小。也就是说,芯线16具备:占有从基端朝向前端侧的规定范围并且直径为恒定的最大宽度区域16a;相对于最大宽度区域16a在前端侧连续且直径朝向前端侧而连续地变小的前端变细区域16b;相对于前端变细区域16b在前端侧连续且接续至前端并且直径为恒定的最小宽度区域16c。芯线16具有被固定于基端侧轴11的固定区域26的被固定区域16d。被固定区域16d设于最大宽度区域16a。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不具备上述最小宽度区域16c。
芯线16向外侧轴19的内腔19a内插通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将芯线16中的最大宽度区域16a的直径设定得比外侧轴19的内腔19a的直径小,以不妨碍外侧轴19的内腔19a中的压缩流体的流通。另外,如已经说明那样,由于芯线16具有前端变细区域16b,因此芯线16朝向远位端侧而刚性连续地变低。由此,芯线16有助于从两轴11、13的交界部分朝向远位端侧的连续性的刚性的降低。
图3(a)是将基端侧轴11中的芯线16的固定区域26放大表示的侧视图,图3(b)是表示基端侧轴11中的切口25与固定区域26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图3(c)是表示从前端侧观察基端侧轴11时的切口25与固定区域26的位置关系的端面图,图3(d)是基端侧轴11的前端缘22的展开图。
如图3(a)、(b)、(d)所示,切口25通过将前端缘22的一部分除去而形成,且具有大致凹字状。切口25以占有基端侧轴11的整周中的50%以下的部分的方式形成,即切口25绕轴AX所形成的角度形成为180度以下。具体而言,切口25具有与基端侧轴11的轴AX大致平行的第一缘25a和第二缘25b及沿着基端侧轴11的周向(绕轴AX的方向)延伸的第三缘25c。第一缘25a为基端侧轴11的周向上的狭缝端23a侧的切口25的缘。第二缘25b为基端侧轴11的周向上的远离狭缝端23a的一侧的切口25的缘。第三缘25c为切口25的基端侧的缘。如图3(d)所示,第一缘25a与第三缘25c的连结部分及第二缘25b与第三缘25c的连结部分成为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的圆弧状。切口25的第一~第三缘25a~25c及基端侧轴11的前端侧的端面被倒角。
参考图3(c),切口25的前端侧的宽度Wa(宽度尺寸)、即切口25的第一缘25a的前端侧与第二缘25b的前端侧之间的距离Wa(以下,称为“切口宽度Wa”)能够根据基端侧轴11的直径及芯线16的直径而适当设定,例如可以设为0.2~1.0mm。切口25的长度Ln、即从切口25的第三缘25c到基端侧轴11的前端为止的距离Ln(以下,称为“切口长Ln”)可以设为0.3~1.5mm。切口宽度Wa比切口长Ln小。
参考图3(d),将基端侧轴11展开时的、切口25的前端侧的宽度Wb可以设为与切口长Ln相同或者大致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切口25的切口宽度Wa成为芯线16的被固定区域16d的部分、即最大宽度区域16a的宽度尺寸以上。具体而言,切口宽度Wa成为最大宽度区域16a的宽度尺寸的2~3倍。
优选的是,切口25的至少前端侧的宽度尺寸即切口宽度Wa与成为固定对象的芯线16的宽度尺寸即芯线16的被固定区域16d的部分的宽度尺寸相同或者大致相同。在此,切口25的前端侧的宽度尺寸是作为切口25的第一缘25a的前端部分和第二缘25b的前端部分之间的距离的切口宽度Wa。芯线16的被固定区域16d的部分的宽度尺寸是最大宽度区域16a的宽度尺寸、即直径。
用于固定芯线16的固定区域26形成在比狭缝23从狭缝端23a绕轴AX旋转一周所到达的第一狭缝位置23b更靠前端侧的位置。固定区域26的长度(轴AX方向的长度)比固定区域26的宽度(绕轴AX的长度)大。该固定区域26位于在基端侧轴11的轴AX方向上与切口25的至少一部分及狭缝23的一部分重复的位置。
参考图3(a)~(c),对狭缝端23a、切口25及固定区域26的在基端侧轴11的周向上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切口25通过以包括从前端侧的狭缝端23a沿着狭缝23的卷绕方向偏离90度的位置在内的方式将前端缘22除去而形成。在此,“沿着狭缝23的卷绕方向偏离90度的位置”是指,如图3(c)所示,从管状的基端侧轴11的端面沿着轴AX方向来观察该管状的基端侧轴11时,绕轴AX的角度沿着狭缝23的卷绕方向错开了90度的位置。作为切口25的形成位置,具体而言,通过以将从狭缝端23a沿着狭缝23的卷绕方向为30~60度的部分作为切口25的第一缘25a并将120~150度的部分作为切口25的第二缘25b的方式将前端缘22除去,由此来形成切口25。切口25的基端侧轴11的周向上的中心位置位于从狭缝端23a沿着狭缝23的卷绕方向偏离90度的位置。
固定区域26位于从前端侧观察基端侧轴11时与切口25夹着轴AX而相对的内壁上。固定区域26包括从前端侧狭缝端23a沿着狭缝23的卷绕方向偏离270度的位置。因而,固定区域26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包括从切口25沿着狭缝23的卷绕方向偏离180度的位置、即在基端侧轴11的周向上偏离180度的位置在内的位置。固定区域26位于从前端侧观察基端侧轴11时与切口25的第一缘25a夹着轴AX相对的位置Pa和与第二缘25b夹着轴AX相对的位置Pb之间。
在外侧轴19的周向(绕轴AX的方向)上,切口25位于与导丝用开口部24相同的位置。在外侧轴19的周向上,固定区域26位于与导丝用开口部24相对的位置。
如图3(a)所示,芯线16的基端部分以插入基端侧轴11内的状态被固定。具体而言,仅仅芯线16的最大宽度区域16a、或者最大宽度区域16a和前端变细区域16b这两方插入基端侧轴11的内部。或者,也可以以成为芯线16的最大宽度区域16a与前端变细区域16b的交界部分与基端侧轴11的前端位置对合的状态的方式,仅仅将芯线16的最大宽度区域16a插入基端侧轴11内。芯线16中的插入基端侧轴11的插入长Li(即,从芯线16的基端到基端侧轴11的前端为止的长度)为1~5mm。芯线16的基端位于比狭缝端23a、切口25的基端、固定区域26的基端、及第一狭缝位置23b更靠基端侧的位置。如此,在芯线16的一部分插入基端侧轴11内的状态下,芯线16通过激光焊接而固定在位于基端侧轴11的内壁上的固定区域26中。具体而言,位于芯线16的最大宽度区域16a的被固定区域16d固定于固定区域26。
固定区域26的前端位于比切口25的基端及狭缝端23a更靠前端侧的位置。固定区域26的基端位于比狭缝端23a更靠基端侧的位置。固定区域26的长度Lr(以下,称为“区域长Lr”)与切口长Ln大致相同或者比切口长Ln长,为0.3~2.0mm。芯线16的基端与固定区域26的基端之间的距离比区域长Lr大。
狭缝23的最前端的间距长Lp(狭缝端23a与第一狭缝位置23b之间的轴AX方向的长度、即从狭缝端23a沿着狭缝23的卷绕方向前进了360度时的轴AX方向的长度)比切口长Ln及区域长Lr长。
从狭缝端23a沿着狭缝23的卷绕方向前进了270度时的狭缝23的位置、即在基端侧轴11的周向上与固定区域26位于相同的位置的狭缝23中的最靠前端侧的狭缝23的位置位于比固定区域26更靠基端侧的位置且位于比基端侧轴11的基端更靠前端侧的位置。
从狭缝端23a到切口25的基端为止的长度Lg比切口长Ln、区域长Lr及间距长Lp短。间距长Lp比长度Lg与切口长Ln的合计长(即、Lp>Lg+Ln)。
接着,关于球囊导管10的制造顺序、尤其是基端侧轴11的形成顺序和将芯线16向基端侧轴11固定的顺序进行说明。图4(a)~(c)是用于对将芯线16向基端侧轴11固定的顺序进行说明的图。
首先,对于作为基端侧轴11的原料的软管呈螺旋状地照射激光,由此形成螺旋状的狭缝23,并通过激光将该软管的前端缘(与基端侧轴11的前端缘22对应的)的一部分以避开狭缝23的方式除去,由此形成切口25。具体而言,通过将软管的前端缘以包括从前端侧的狭缝端23a沿着狭缝23的卷绕方向偏离90度的位置在内的方式除去来形成切口25。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利用激光切割,可以在形成切口25之前形成狭缝23,或者也可以在形成狭缝23之前形成切口25。在从前端侧观察基端侧轴11时,与切口25相对的内壁形成为固定区域26。接着,相对于该基端侧轴11来固定芯线16。
如图4(a)所示,为了进行用于固定芯线16的定位,以使芯线16的基端侧即最大宽度区域16a穿过切口25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的方式,在相对于基端侧轴11倾斜的状态下将该芯线16向基端侧轴11内插入。此时,在切口25的切口宽度Wa与芯线16的宽度尺寸(具体而言,最大宽度区域16a的宽度尺寸)相同或者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容易使芯线16穿过切口25的宽度方向的中心。此时,也可以形成使芯线16与切口25的第三缘25c抵接的状态。
如图4(b)所示,一边通过切口25而以目视来确认基端侧轴11的内壁,一边使芯线16相对于基端侧轴11平行,并在与切口25相对的内壁上配置芯线16。此时,在切口宽度Wa与芯线16的宽度尺寸相同或者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在通过切口25对芯线16进行目视时,能够比较准确地识别芯线16相对于切口25的相对位置(切口25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因而,能够准确地配置芯线16。
如图4(c)所示,通过从基端侧轴11的外侧对与固定区域26对应的位置进行激光焊接,由此将芯线16固定在基端侧轴11上。此时,也可以沿着基端侧轴11的轴AX方向而进行多个部位、例如两个部位的激光照射La。另外,由激光照射La形成的多个、例如两个激光斑点彼此也可以局部重复。
如此,在固定有芯线16的基端侧轴11上安装衬套12、前端侧轴13、球囊14、导丝用轴15,并根据需要实施亲水性涂敷,从而完成球囊导管10。
根据以上详细叙述的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可获得以下的优越效果。
固定线状的芯线16而使用的管状的基端侧轴11具有:从前端缘22朝向基端侧地形成有螺旋状的狭缝23的前端部21;通过将所述前端缘22的一部分以避开所述狭缝23的方式除去而形成的切口25;用于将芯线16固定于从前端侧观察基端侧轴11时与所述切口25相对的内壁上的固定区域26。在这种情况下,用于对芯线16进行固定的固定区域26形成在从前端侧观察基端侧轴11时与切口25相对的内壁上,因此,能够良好地进行芯线16的固定部位的目视确认,从而能够使芯线16对于基端侧轴11的固定成为可靠的结构。另外,所述切口25避开所述螺旋状的狭缝23地形成,因此,能够良好地维持由螺旋状狭缝23所产生的刚性调整功能。进而,基端侧轴11成为将前端缘22中的一部分除去而切口25这样的简易结构,因此,与在形成有螺旋状的狭缝23的区域的前端侧还另行形成刚性比狭缝形成区域低的刚性降低区域时相比,能够抑制基端侧轴11自身的制造成本。
切口25通过将包括从前端侧的狭缝端23a沿着螺旋状的狭缝23的卷绕方向偏离90度的位置在内的前端缘22除去而形成,固定区域26形成在比狭缝23从狭缝端23a绕基端侧轴11的轴AX旋转一周所到达的第一狭缝位置23b更靠前端侧的位置。切口25通过将包括从前端侧的狭缝端23a沿着狭缝23的卷绕方向偏离90度的位置在内的前端缘22除去而形成,因此,与切口25相对的内壁包括从前端侧的狭缝端23a沿着狭缝23的卷绕方向偏离270度的位置在内。另外,固定区域26形成在比狭缝23从前端侧的狭缝端23a绕轴AX旋转一周所到达的第一狭缝位置23b更靠前端侧的位置。借助这些设置,固定区域26可以形成为,在避免沿着轴AX方向横跨狭缝23的状态下,在轴向上具有较长的距离。因而,能够可靠地进行芯线16的固定,并且能够抑制由芯线16的固定所引起的刚性调整功能的降低。
在作为切口25的至少前端侧的宽度尺寸的切口宽度Wa与成为固定对象的芯线16的宽度尺寸相同或者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能够极力抑制由形成切口25所产生的刚性调整功能。另外,在对芯线16进行固定的固定作业中通过设为使宽度尺寸相同,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芯线16的向固定区域26的定位。
球囊导管10具有:将基端部固定于固定区域26的线状的芯线16;在基端侧轴11的前端部21插入基端部17a的状态下与基端侧轴11连结设置,且以刚性比基端侧轴11低的方式形成的第一轴17。在使用之际,作为向生物体内插入的球囊导管10的轴部分,通过构成为具备基端侧轴11和在基端侧轴11的前端部21相对于基端部17a插入的状态下与基端侧轴11连结设置,且以刚性比基端侧轴11低的方式形成的第一轴17的结构,能够提供可实现已经说明那样的作用效果的球囊导管10。
在切口25中,第一缘25a与第三缘25c的连结部分及第二缘25b与第三缘25c的连结部分成为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的圆弧状,进而,切口25的第一~第三缘25a~25c及基端侧轴11的前端侧的端面被倒角。因此,在为了将芯线16向基端侧轴11固定而将芯线16配置在基端侧轴11内之际,即便芯线16与切口25或基端侧轴11的端面接触,也可降低芯线16卡挂或损伤的可能性,从而将芯线16配置在基端侧轴11的固定区域26的作业变得容易。
固定区域26位于在基端侧轴11的轴AX方向上与切口25的局部重复的位置。因此,在为了将芯线16向基端侧轴11固定而配置芯线16时,容易通过切口25而以目视来确认固定区域26。
切口25仅仅形成在比狭缝端23a更靠前端侧的位置,进而,切口长Ln比芯线16中的向基端侧轴11插入的插入长Li短。即,切口长Ln以仅仅具有所需最低限度的长度的方式设为比较短的长度。切口长Ln越短,用于形成切口25的激光切割所需的作业时间越短,从而能够抑制基端侧轴11的制造成本。
从狭缝端23a到切口25的基端为止的长度Lg比狭缝23的间距长Lp短。在此,间距长Lp越长,与间距长Lp对应的部分中的基端侧轴11的刚性越高,间距长Lp越短,其刚性越低、即挠性越高,因此,间距长Lp的长度也可以认为是基端侧轴11所要求的刚性·挠性的指标。与长度Lg对应的部分为狭缝23及切口25均不存在而刚性较高的部分,但由于其比狭缝23的间距长Lp短,因此可抑制由狭缝23及切口25均不存在的部分所带来的挠性的降低的影响。
作为固定区域26的长度的区域长Lr比间距长Lp短。固定区域26为在基端侧轴11上固定芯线16的部位,刚性变高,但作为其长度的区域长Lr比间距长Lp短,因此,可抑制由固定区域26所带来的挠性的降低的影响。
芯线16的最大宽度区域16a通过激光焊接而固定于固定区域26。即,由于以芯线16中的宽度最宽的区域、即直径大的区域作为对象来进行固定,因此能够使芯线16的固定可靠性更高。
固定区域26的长度比宽度大,且通过沿着轴AX方向进行多个部位的激光照射La而将芯线16固定在基端侧轴11上。由此,能够将线状的芯线16牢固地固定在基端侧轴11上。
在外侧轴19的周向、即球囊导管10的周向上,固定区域26位于与导丝用开口部24相对的位置。即,在外侧轴19的周向上,芯线16与导丝用开口部24配置在相对的位置上。因而,可抑制芯线16与导丝用轴15接触·干涉的情况,从而能够使芯线16与导丝用轴15重复的部分的弯曲性良好,其结果是,球囊导管10的操作性变得优越。
基端侧轴11向第一轴17插入的长度L1比从基端侧轴11的前端到导丝用开口部24为主的长度L2长。即,基端侧轴11与第一轴17这两个轴重复且刚性容易变高的部分的长度L1较长,比该部分更靠前端侧的由第一轴17这一个轴构成且刚性容易变低的部分的长度L2较短。因而,在球囊导管10的操作者的作用下,将对基端侧轴11的基端施加的压入力效率良好地向球囊导管10的前端侧传递,从而球囊导管10的插入性变得优越。
从导丝用开口部24到芯线16的前端为止的长度L3比从基端侧轴11的前端到导丝用开口部24为止的长度L2长。即,第一轴17这一个轴与芯线16重复的部分的长度L2较短,比该部分更靠前端侧的导丝用轴15与第二轴18这两个轴与芯线16重复的部分的长度L3较长。因而,在前端侧轴13弯曲的情况下,与长度L2对应的部分的弯曲的程度受到抑制,与长度L3对应的部分的弯曲通过较长地存在的芯线16而能够平滑地进行弯曲,从而耐扭折性优越。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例如如下所述形成。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切口25的第一缘25a与第三缘25c的连结部分及第二缘25b与第三缘25c的连结部分成为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的圆弧状。也可以取而代之地,使第一缘25a与第三缘25c的连结部分及第二缘25b与第三缘25c的连结部分这两方、或者一方成为直角。在第一缘25a与第三缘25c的连结部分及第二缘25b与第三缘25c的连结部分这两方为直角时,在切口25整体中切口25的宽度尺寸成为恒定。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切口25为大致凹字状,但切口25的形状不局限于此。如图5(a)所示,基端侧轴11也可以具有大致V字状的切口25。图5(a)的切口25具有位于狭缝端23a侧的第一缘25a和位于从狭缝端23a离开的一侧的第二缘25b。第一缘25a及第二缘25b各自具有相对于基端侧轴11的轴AX倾斜的大致直线状,第一缘25a与第二缘25b在基端侧处相连。
或者是,如图5(b)所示,基端侧轴11也可以具有大致U字状的切口25。图5(b)的切口25具有与基端侧轴11的轴AX大致平行的第一缘25a与第二缘25b、弯曲的第三缘25c。第一缘25a为基端侧轴11的周向上的狭缝端23a侧的切口25的缘。第二缘25b为基端侧轴11的周向上的远离狭缝端23a的一侧的切口25的缘。第三缘25c为切口25的基端侧的缘。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切口25通过将包括从前端侧的狭缝端23a沿着螺旋状的狭缝23的卷绕方向偏离90度的位置在内的前端缘22除去而形成。切口25的位置不局限于此,切口25也可以将不包括从前端侧的狭缝端23a沿着螺旋状的狭缝23的卷绕方向偏离90度的位置在内的前端缘22除去而形成。作为狭缝端23a侧的切口25的缘的第一缘25a及作为远离狭缝端23a的一侧的缘的第二缘25b这两方可以位于从狭缝端23a沿着狭缝23的卷绕方向偏离小于90度的位置,或者也可以位于从狭缝端23a沿着狭缝23的卷绕方向偏离大于90度的位置。
(3)切口25的前端侧的宽度尺寸也可以不与芯线16的宽度尺寸相同或者大致相同。即便在芯线16的宽度尺寸与切口25的前端侧的宽度尺寸相比非常小时或者非常大时,也能够通过切口25来进行芯线16及固定区域26的目视确认。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固定区域26中未包含狭缝23,但也可以取而代之地,使固定区域26包含狭缝23。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以使固定区域26沿着轴AX方向横跨狭缝23的方式使固定区域26进一步地向基端侧延长。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基端侧轴11的轴AX方向上,固定区域26的局部与切口25重复,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轴AX方向上,固定区域26整体被包含于切口25中。或者是,也可以在轴AX方向上,固定区域26与切口25不重复,只要在从前端侧观察基端侧轴11时与切口25相对的一侧的内壁上形成固定区域26即可。
(6)固定有芯线16的医疗用轴不局限于基端侧的轴。例如,也可以在具有上述实施方式的切口25及固定区域26且固定有芯线16的轴的基端侧还连接有其他的轴。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将本发明适用于球囊导管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适用于具有轴及芯线的其他的导管中,或者也可以适用于导管以外的医疗用器具中。

Claims (4)

1.一种医疗用轴,其为固定线状的芯线而使用的管状的医疗用轴,其特征在于,具有:
前端部,其从前端缘朝向基端侧形成有螺旋状的狭缝;
切口,其通过将所述前端缘的一部分以避开所述狭缝的方式除去而形成;
固定区域,其用于将所述芯线固定在与所述切口相对的内壁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用轴,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口通过将包括从前端侧的狭缝端沿着所述螺旋状的狭缝的卷绕方向偏离90度的位置在内的前端缘除去而形成,
所述固定区域形成在比狭缝从所述前端侧的狭缝端绕轴旋转一周所到达的第一狭缝位置更靠前端侧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疗用轴,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口的至少前端侧的宽度尺寸与成为固定对象的所述芯线的宽度尺寸相同或者大致相同。
4.一种医疗用器具,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用轴;
线状的芯线,其基端部固定于所述固定区域;
另一轴,其在所述医疗用轴的前端部插入基端部的状态下与医疗用轴连结设置,且形成为刚性比该医疗用轴低。
CN201310163843.9A 2012-05-07 2013-05-07 医疗用轴及医疗用器具 Active CN1033861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05755 2012-05-07
JP2012105755A JP5917279B2 (ja) 2012-05-07 2012-05-07 医療用シャフトおよび医療用器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86163A true CN103386163A (zh) 2013-11-13
CN103386163B CN103386163B (zh) 2017-06-23

Family

ID=49530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63843.9A Active CN103386163B (zh) 2012-05-07 2013-05-07 医疗用轴及医疗用器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917279B2 (zh)
CN (1) CN10338616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7434A (zh) * 2016-02-15 2018-10-23 泰尔茂株式会社 医疗器械
CN110446469A (zh) * 2017-03-24 2019-11-12 泰尔茂株式会社 医疗设备
CN111447967A (zh) * 2018-05-09 2020-07-24 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 医疗用管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7766A (en) * 1993-01-26 1996-04-16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Vascular dilatation instrument and catheter
CN101422637A (zh) * 2007-10-05 2009-05-06 朝日印帝克股份有限公司 球囊式导管
JP2010201027A (ja) * 2009-03-04 2010-09-16 Goodman Co Ltd 医療用シャフト及び医療用器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66114A (en) * 1998-09-09 2000-05-23 Schneider (Usa) Inc Stiffening member in a rapid exchange dilation catheter
JP4533505B2 (ja) * 2000-05-30 2010-09-01 川澄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
JP2003164528A (ja) * 2001-11-29 2003-06-10 Nippon Sherwood Medical Industries Ltd 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
US7294124B2 (en) * 2001-12-28 2007-11-13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Hypotube with improved strain relief
JP4535868B2 (ja) * 2004-12-28 2010-09-01 テルモ株式会社 カテーテル
JP4904757B2 (ja) * 2005-09-28 2012-03-28 ニプロ株式会社 カテーテル
JP5486679B2 (ja) * 2010-05-26 2014-05-07 株式会社グツドマン 医療用シャフト及び医療用器具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7766A (en) * 1993-01-26 1996-04-16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Vascular dilatation instrument and catheter
CN101422637A (zh) * 2007-10-05 2009-05-06 朝日印帝克股份有限公司 球囊式导管
JP2010201027A (ja) * 2009-03-04 2010-09-16 Goodman Co Ltd 医療用シャフト及び医療用器具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7434A (zh) * 2016-02-15 2018-10-23 泰尔茂株式会社 医疗器械
CN110446469A (zh) * 2017-03-24 2019-11-12 泰尔茂株式会社 医疗设备
US11298149B2 (en) 2017-03-24 2022-04-12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Medical device
CN111447967A (zh) * 2018-05-09 2020-07-24 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 医疗用管
CN111447967B (zh) * 2018-05-09 2022-08-05 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 医疗用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17279B2 (ja) 2016-05-11
CN103386163B (zh) 2017-06-23
JP2013233202A (ja) 2013-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96018B2 (en) Intravascular stent
CN102098988B (zh) 支架输送系统
ES2869953T3 (es) Punta de catéter ensamblada con un resorte
US8709093B2 (en) Tracheal stent with longitudinal ribs to minimize stent movement, coughing and halitosis
ES2717424T3 (es) Filtro tubular
JP4918560B2 (ja) 医療用デバイスのための切削刃
CN101721770B (zh) 导管
EP1515663B1 (en) Stent with polar radiopaque marker
EP2852356B1 (en) Balloon catheter having multiple inflation lumens
CN105578995B (zh) 支架
US10182928B2 (en) Medical tubular body
US20030105511A1 (en) Stent designed for the delivery of therapeutic substance or other agents
US20170100270A1 (en) Sleeves for positioning a stent on a delivery balloon catheter system
US20070203562A1 (en) Marker arrangement for bifurcation catheter
CN103386163A (zh) 医疗用轴及医疗用器具
US20180140804A1 (en) Balloon catheter
EP2774585B1 (en) Stent
US20090254168A1 (en) Delivery system for medical device
CN101325928A (zh) 用于支架分叉血管的导管系统
US11654009B2 (en) Helical hollow strand ureteral stent
JP5661334B2 (ja) ステント
CN105358208A (zh) 导管
JP6812324B2 (ja) 血管内展開形態に適するステント
JP2007089724A (ja) カテーテル
JP6445443B2 (ja) ステン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