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73421A - 车辆用节气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节气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73421A
CN103373421A CN2013101196683A CN201310119668A CN103373421A CN 103373421 A CN103373421 A CN 103373421A CN 2013101196683 A CN2013101196683 A CN 2013101196683A CN 201310119668 A CN201310119668 A CN 201310119668A CN 103373421 A CN103373421 A CN 1033734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ottle
position switch
throttle position
handle
fender apr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1966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中浩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3734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34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Throttle Valves Provided In The Intake System Or In The Exhaust System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节气门装置,具有:设在手柄上的节气门把手;通过节气门缆线(50)连接该节气门把手并对所述节气门把手的操作量进行检测的油门位置传感器(26);以及配置在前轮(8)的上方的前挡泥板(10),沿着所述前挡泥板(10)的上表面设置有所述油门位置传感器(26)。采用本发明,能可靠地保护油门位置传感器不受从前轮溅起的土和小石头等的影响。

Description

车辆用节气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等车辆所使用的节气门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例如摩托车等车辆所使用的发动机上连接有节气门主体,在该节气门主体上设有节流阀。并且,通过使该节流阀进行开闭,就可调节进入发动机的进气量。
作为上述节流阀的开闭方式,以往使用了将设在手柄上的节气门把手的旋转通过缆线等直接传递给节流阀的方式(下面称为“机械式”)。但是近年来,正在代替这种机械式而使用如下的方式:用油门位置传感器来检测节气门把手的操作量,根据来自该油门位置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由电动机等使节流阀进行开闭(下面称为“电子控制式”)。
在具有这种电子控制式的节气门装置的车辆中,通常油门位置传感器固定在所述节气门主体上。但是,由于节气门主体配置在环境气温高的气缸盖和缸盖罩的近旁,因此,若将油门位置传感器固定在节气门主体上,则油门位置传感器的特性因来自气缸盖和缸盖罩的热量影响而产生变化,有油门位置传感器的输出所产生的误差变大的倾向。
另外,通常在节气门主体的上游侧配置空气滤清器和空气过滤器,若将油门位置传感器固定在节气门主体上,则由于对空气滤清器的容量和空气过滤器的配置产生制约,因此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有下降之虞。此外,从设在手柄上的节气门把手至与发动机连接的节气门主体需要配设节气门缆线,由此,节气门缆线变长。
作为解决这种问题的技术,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在连接左右一对叉形部件的桥架单元上固定油门位置传感器(专利文献1中的“节气门传感器”)的结构。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3—267284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若如此在桥架单元上固定油门位置传感器,则在油门位置传感器的下侧因桥架单元的高度而产生较大的间隙,前轮溅起的土或小石头等就会附着在油门位置传感器上,会有影响油门位置传感器的性能之虞。
发明内容
因此,考虑到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气门装置,能可靠地保护油门位置传感器不受前轮溅起的土或小石头等的影响。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具有:设在手柄上的节气门把手;通过节气门缆线连接该节气门把手并对所述节气门把手的操作量进行检测的油门位置传感器;以及配置在前轮的上方的前挡泥板,沿着所述前挡泥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所述油门位置传感器。
采用这种结构,能利用前挡泥板可靠地保护油门位置传感器不受从前轮溅起的土或小石头等的影响。
所述油门位置传感器也可配置成从侧面看时该油门位置传感器的一部分与所述手柄的旋转轴重叠。
采用这种结构,与在离开手柄旋转轴的位置配置油门位置传感器的情况相比,可减小绕手柄的旋转轴的惯性力矩,可提高操作性能。另外,由于可使随着手柄的旋转产生的节气门缆线的移动范围变窄,因此能随此缩短节气门缆线的空间。
所述油门位置传感器也可至少上侧由罩覆盖。
采用这种结构,可防止来自上方的雨水进入。
所述罩也可与所述前挡泥板形成为一体。
采用这种结构,与分体形成罩和前挡泥板的情况相比可减少零件件数,可削减制造成本。尤其,在由树脂材料对前挡泥板进行成型的情况下,可容易形成罩的檐部分(上侧部分)。
也可具有在下端支承所述前轮轴的左右一对前叉,所述油门位置传感器配置成夹在所述各前叉之间。
采用这种结构,能利用各前叉来保护油门位置传感器,能防止在例如因赛车等翻倒时油门位置传感器与其它零件或路面接触,能避免油门位置传感器的破损。
所述节气门缆线也可从所述油门位置传感器向上方引出,配置在所述各前叉之间。
采用这种结构,与从油门位置传感器向前方或后方引出节气门缆线的情况相比,可缩短节气门缆线的长度,并且可减小节气门缆线的弯曲。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能可靠地保护油门位置传感器不受从前轮溅起的土或小石头等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摩托车的右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摩托车的主视图。
图3是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摩托车中表示前挡泥板的周围的右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摩托车的前部的右视图。
图5是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摩托车中表示前挡泥板的立体图。
图6是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摩托车中表示托架及油门位置传感器的右视图。
图7是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摩托车中大致表示发动机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  摩托车(车辆)
7  前叉
8  前轮
10 前挡泥板
11 手柄
12 节气门把手
26 油门位置传感器
24 罩
50 节气门缆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说明书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方式。以下,上下、左右和前后的方向,是以从乘坐在摩托车1上的驾驶者看到的方向为基准的。另外,各图适当标注的箭头Fr表示摩托车1的前方。
首先,对作为车辆的摩托车1的概要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摩托车1是例如无载荷型,具有构成骨架的车体框架2。车体框架2是例如双管式,主体包括:配置于车体框架2的前部上端的头管3、从头管3向后下方延伸设置的左右一对主框架4、设于主框架4的下方的摇篮式框架5、以及从主框架4的后部向后上方延伸设置的左右一对座轨6。
头管3上支承有左右一对前叉7。在前叉7的下端轴支承有前轮8,在前轮8的上方配置有前挡泥板10。在前叉7的上端侧设有手柄11。如图2所示,在手柄11的右端部(图纸上为左端部)设有可旋转的节气门把手12,在手柄11的左端部(图纸上为右端部)设有手柄把手14。
如图1所示,在左右一对主框架4之间设有燃料箱15。在燃料箱15的后方设有驾驶者座位16,在燃料箱15的下方搭载有发动机17。
在左右一对主框架4的后下部架设有枢轴18,在枢轴18上支承有摆臂20的前端部。在摆臂20的后端部上轴支承有后轮21,在后轮21的上方设有后挡泥板22。在后轮21与后挡泥板22之间设有消声器23。
接着,按顺序说明上述的前挡泥板10、如图3所示的配置于前挡泥板10的上表面侧的罩24、托架25以及油门位置传感器26。另外,在图3及图4中,为了便于理解地表示前挡泥板10的周围,省略了跟前侧(右侧)的前叉7的描述。
前挡泥板10例如由合成树脂形成。如图4所示,前挡泥板10弯曲成弧状且覆盖前轮8的上侧。如图5所示,在前挡泥板10的前部的左右两侧设有弯曲凹部30,在前挡泥板10的上表面的左右方向中央设有沿着前后方向的槽部31。在前挡泥板10的上表面的后端部设有左右一对凹陷部32,在前挡泥板10的后部的左右两侧形成有固定凹部33,在该固定凹部33被夹入左右一对前叉7之间的状态下,前挡泥板10被固定在左右一对前叉7上。
罩24与前挡泥板10一体地形成在前挡泥板10的上表面侧的后部上。罩24与前挡泥板10相同,由合成树脂形成。如图3所示,罩24是中空的部件,在罩24的内部形成有收容空间34,在罩24的右表面形成有开口部35。如图5所示,开口部35由可装拆的盖部件36封闭。在罩24的上部右侧穿设有前后一对缆线插通孔37。
如图3所示,托架25被收容在罩24的收容空间34内。如图6所示,托架25包括:向下方倾斜到后方的第1固定板38、设在第1固定板38的后方并向下方倾斜到前方的第2固定板40、以及将第1固定板38与第2固定板40连接起来的连接板41。
在第1固定板38上穿设有第1固定孔42,利用插入该第1固定孔42和设于前挡泥板10的挡泥板侧固定孔(未图示)内的第1固定螺栓43将托架25固定在前挡泥板10的上表面侧(参照图3)。如图6所示,在第2固定板40的上端和下端,分别穿设有第2固定孔44。
如图2、图3所示,油门位置传感器26配置成夹在各前叉7之间。油门位置传感器26从侧面看时其一部分配置成与手柄11的旋转轴(转向轴)重叠(参照图2及图3的双点划线X)。换言之,手柄11的旋转轴通过油门位置传感器26。如图3所示,油门位置传感器26与托架25一起被收容在罩24的收容空间34内。油门位置传感器26的下侧由前挡泥板10覆盖,油门位置传感器26的上侧、前后两侧及左侧由罩24覆盖,油门位置传感器26的右侧由盖部件36(参照图5)覆盖。即,油门位置传感器26被收容在密闭的空间内。
如图6所示,在油门位置传感器26的前表面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传感器侧固定孔45,利用插入该传感器侧固定孔45和设于托架25的第2固定板40的各第2固定孔44内的第2固定螺栓46将油门位置传感器26固定在托架25上。利用上述那样的结构,油门位置传感器26通过托架25固定在前挡泥板10上,并沿前挡泥板10的上表面设置(参照图3)。
如图6所示,在油门位置传感器26上设有节气门带轮47。在节气门带轮47的下部设有一对缆线连接部48,在各缆线连接部48上分别连接有节气门缆线50的下端部。各节气门缆线50卷绕在节气门带轮47上并从油门位置传感器26向上方引出,插通在设于罩24的缆线插通孔37(参照图5)内。如图2所示,各节气门缆线50配设在左右一对前叉7之间,各节气门缆线50的上端部与节气门把手12连接。即,节气门带轮47通过节气门缆线50与节气门把手12连接。
下面,大致说明发动机17。
发动机17是例如单缸型发动机。如图7所示,发动机17具有:曲轴箱51;从曲轴箱51向上方延伸设置的气缸52;设在气缸52的上方的气缸盖53;以及将气缸盖54的上表面罩住的缸盖罩54。
曲轴55轴支承在曲轴箱51中,该曲轴55通过离合器及变速装置(都未图示)与后轮21(参照图1)连接。并且,当驱动发动机17时,曲轴55的旋转通过离合器及变速装置传递到后轮21,使后轮21进行旋转。
如图7所示,在气缸52内,收纳有可往复运动的活塞56。活塞56通过连杆57与曲轴55连接,活塞56的往复运动通过连杆57由曲轴55变换成旋转。
在气缸52与气缸盖53之间,形成有由进气门58及排气门60开闭的燃烧室61。气缸盖53的一个面(例如前表面)连接有与燃烧室61连通的排气管62。气缸盖53的另一个面(例如后表面)连接有与燃烧室61连通的节气门主体64,在节气门主体64上设有空气滤清器和空气过滤器(都未图示)。
在节气门主体64上设有可开闭的节流阀65。节流阀65与促动器即电动机66连接,通过使电动机66驱动就可调整节流阀65的开度。电动机66与控制部即ECU67(发动机控制单元)连接,电动机66的驱动由ECU67进行电子控制。ECU67与所述油门位置传感器26连接,来自油门位置传感器26的检测信号向ECU67输出。
在以上那样的本实施方式中,电子控制式的节气门装置包括:节气门把手12、节气门缆线50、油门位置传感器26、ECU67、电动机66、以及节气门主体64的节流阀65。
在如上述那样的结构中,当由驾驶者操作节气门把手12并使节气门把手12旋转时,该操作力就通过节气门缆线50而传递给油门位置传感器26的节气门带轮47,节气门带轮47根据节气门把手12的操作量(旋转量)而旋转。随此,油门位置传感器26对节气门把手12的操作量进行检测,从油门位置传感器26向ECU67输出检测信号。ECU67,根据该检测信号控制电动机66的驱动,由电动机66来调整节流阀65的开度。由此,调整进入发动机17的燃烧室61的进气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油门位置传感器26沿着前挡泥板10的上表面设置,因此,能由前挡泥板10可靠地保护油门位置传感器26不受从前轮8溅起的土和小石头等的影响。另外,由于前挡泥板10起到对油门位置传感器26的避泥、避水和隔热板的作用,因此,油门位置传感器26的维护性良好。
另外,由于油门位置传感器26配置成一部分与手柄11的旋转轴重叠,因此,与在离开手柄11的旋转轴的位置配置油门位置传感器26的情况相比,可减小绕手柄11的旋转轴的惯性力矩,可提高操作性能。另外,由于能使随手柄11的旋转产生的气门缆线50的移动范围变窄,因此能随此减小节气门缆线50的空间。
另外,由于油门位置传感器26的上侧由罩24覆盖,因此,能防止雨水从上方进入。在本实施方式中,尤其由于油门位置传感器26被收容在密闭的空间内,因此,能进一步有效地抑制雨水附着在油门位置传感器26上。
另外,由于罩24与前挡泥板10形成为一体,因此,与罩24和前挡泥板10分体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减少零件件数,能削减制造成本。尤其,在由合成树脂对前挡泥板10进行成型的情况下,能容易形成罩24的檐部分(上侧部分)。
另外,由于油门位置传感器26配置成夹在各前叉7之间的状态,因此,能由各前叉7保护油门位置传感器26。由此,在例如因赛车等翻倒时能防止油门位置传感器26与其它零件或路面接触,能避免油门位置传感器26的破损。
另外,由于节气门缆线50从油门位置传感器26向上方引出并配设在各前叉7之间,因此,与从油门位置传感器26向前方或后方引出节气门缆线50的情况相比,能缩短节气门缆线50的长度,并且能减小节气门缆线50的弯曲。
另外,由于在发动机17的前方隔开规定间隔设置的前挡泥板10上固定油门位置传感器26,因此,与在节气门主体64上固定油门位置传感器26的情况相比,油门位置传感器26不易受到来自气缸盖53和缸盖罩54的热量影响。因此,能避免油门位置传感器26的特性受上述热量影响产生变化、油门位置传感器26的输出产生较大误差的不良情况。
另外,与在节气门主体64上固定油门位置传感器26的情况相比,能使设于节气门主体64周围的空气滤清器(未图示)的容量大型化,并且空气过滤器(未图示)的配置自由度得到提高。因此,能提高发动机17的输出功率。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和各个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作变更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罩24与前挡泥板10一体形成,但在其它不同的实施方式中,也可将罩24与前挡泥板10分体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油门位置传感器26收容在密闭的空间内的情况,但在其它不同的实施方式中,也可将油门位置传感器26配置在不密闭的空间内。但是,为了防止雨水淋到油门位置传感器26,最好至少用罩24将油门位置传感器26的上侧覆盖。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的结构用于作为车辆的无载荷型的摩托车1,但在其它不同的实施方式中,也可将本发明的结构用于有载荷型、轻便摩托型等其它不同类型的摩托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的结构用于将发动机17作为驱动源的摩托车,但在其它不同的实施方式中,也可将本发明的结构用于电动摩托车等的电动车辆。

Claims (6)

1.一种车辆用节气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设在手柄上的节气门把手;
通过节气门缆线连接该节气门把手并对所述节气门把手的操作量进行检测的油门位置传感器;以及
配置在前轮的上方的前挡泥板,
沿着所述前挡泥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所述油门位置传感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节气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门位置传感器配置成从侧面看时该油门位置传感器的一部分与所述手柄的旋转轴重叠。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节气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门位置传感器,至少上侧由罩覆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节气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与所述前挡泥板形成为一体。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节气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下端支承所述前轮轴的左右一对前叉,
所述油门位置传感器配置成夹在所述各前叉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节气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气门缆线从所述油门位置传感器向上方引出,配置在所述各前叉之间。
CN2013101196683A 2012-04-12 2013-04-08 车辆用节气门装置 Pending CN1033734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91315 2012-04-12
JP2012091315A JP6062650B2 (ja) 2012-04-12 2012-04-12 車両用スロット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73421A true CN103373421A (zh) 2013-10-30

Family

ID=49459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196683A Pending CN103373421A (zh) 2012-04-12 2013-04-08 车辆用节气门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062650B2 (zh)
CN (1) CN10337342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1630A (zh) * 2016-08-31 2019-04-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90502A (ja) * 1992-09-07 1994-03-29 Yamaha Motor Co Ltd 電動スクータ
CN1445133A (zh) * 2002-03-19 2003-10-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节气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
CN2705611Y (zh) * 2004-05-17 2005-06-22 江门中裕摩托集团有限公司 环保节能摩托车
CN1740550A (zh) * 2004-08-23 2006-03-0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车辆
CN101947996A (zh) * 2009-07-08 2011-01-1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混合动力式鞍乘型车辆
CN101947997A (zh) * 2009-07-08 2011-01-1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混合动力式鞍乘型车辆
US20110315467A1 (en) * 2010-06-25 2011-12-29 Honda Motor Co., Ltd. Saddle riding type vehicle
JP2012051443A (ja) * 2010-08-31 2012-03-15 Honda Motor Co Ltd 鞍乗り型車両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90502A (ja) * 1992-09-07 1994-03-29 Yamaha Motor Co Ltd 電動スクータ
CN1445133A (zh) * 2002-03-19 2003-10-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节气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
CN2705611Y (zh) * 2004-05-17 2005-06-22 江门中裕摩托集团有限公司 环保节能摩托车
CN1740550A (zh) * 2004-08-23 2006-03-0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车辆
CN101947996A (zh) * 2009-07-08 2011-01-1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混合动力式鞍乘型车辆
CN101947997A (zh) * 2009-07-08 2011-01-1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混合动力式鞍乘型车辆
US20110315467A1 (en) * 2010-06-25 2011-12-29 Honda Motor Co., Ltd. Saddle riding type vehicle
JP2012051443A (ja) * 2010-08-31 2012-03-15 Honda Motor Co Ltd 鞍乗り型車両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1630A (zh) * 2016-08-31 2019-04-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
CN109641630B (zh) * 2016-08-31 2021-06-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
US11167815B2 (en) 2016-08-31 2021-11-09 Honda Motor Co., Ltd. Saddled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220666A (ja) 2013-10-28
JP6062650B2 (ja) 2017-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26539B (zh) 跨骑式车辆
US10526982B2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supercharger for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JP4545624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ダンパ取り付け構造
CN101844600B (zh) 机动两轮车
US8061468B2 (en) Vehicle
JP6613092B2 (ja) 鞍乗型車両
CN111391949A (zh) 跨骑型车辆
JP6117831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吸気構造
US7637342B2 (en) Straddle type vehicle
JP2007137408A (ja) 鞍乗り型車両
US10233875B2 (en) Saddle-ridden vehicle
CN105722753A (zh) 摩托车
US9211931B2 (en) Canister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motorcycle
US7828103B2 (en) Vehicle
EP2873840B1 (en) Air intake control device
US7690461B2 (en) All terrain vehicle
US8201654B2 (en) Air cleaner system for motorcycle
JP5727828B2 (ja) 鞍乗型車両
TWI417211B (zh) Hybrid electric hybrid vehicles
CN103373421A (zh) 车辆用节气门装置
CN101920742B (zh) 机动二轮车的仪表装置配设结构
JP2015112948A (ja) 自動二輪車
CN104514618A (zh) 小型车辆的吸气装置
JP5013196B2 (ja) 自動二輪車
JP6245970B2 (ja) 自動二輪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030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