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69925B - 散热模块 - Google Patents

散热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69925B
CN103369925B CN201210122254.1A CN201210122254A CN103369925B CN 103369925 B CN103369925 B CN 103369925B CN 201210122254 A CN201210122254 A CN 201210122254A CN 103369925 B CN103369925 B CN 1033699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flector
heat dissipation
dissipation element
base
swept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2225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69925A (zh
Inventor
卓士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3699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99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699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99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3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 H01L23/4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involving the transfer of heat by flowing fluids
    • H01L23/467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involving the transfer of heat by flowing fluids by flowing gases, e.g. ai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54Heat dissipaters coupled to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3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 H01L23/40Mountings or securing means for detachabl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 fixed by friction, plugs or springs
    • H01L23/4006Mountings or securing means for detachabl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 fixed by friction, plugs or springs with bolts or screw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2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groups H01L24/00, H01L24/00 and H01L2224/00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散热模块,用于提升散热效率,其散热模块包含有一散热元件以及一导流机构。导流机构包含有一底座、一导流板以及一止挡结构。底座设置于散热元件的一侧,导流板枢接于底座。止挡结构设置于底座,止挡结构的一侧抵接于导流板,用于允许导流板沿一第一方向转动且止挡导流板沿相反于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转动。

Description

散热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模块,尤其是涉及一种可适用于不同电子产品且可提升散热效率的散热模块。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电子产品内设有散热风扇,其用来产生风流,用于散逸消费性电子产品内的内部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量,如此内部电子元件便能于适当温度下正常运转。然而,现今的电子产品皆朝向轻薄短小的方向发展,因此某些内部电子元件(例如电源稳压器)常因设置于处理芯片背对散热风扇的背风侧而被遮蔽,意即被迫摆置在风流不易到达之处,使得该些内部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散逸,进而导致散热效率不佳而影响该些内部电子元件运转。
现有的作法额外增设一导流板将风流引导至该些内部电子元件,用于达到利用风流降温该些内部电子元件的功效。然而,现有的导流板为固定式设计,意即现有的导流板无法随散热风扇改变其组态来因应。换句话说,现有的导流板的固定式设计仅能适用于相对应的单一电子产品,也就是说不同的电子产品需要不同的导流板。如此一来,现有的固定式导流板缺乏共用性,进而不利于生产线上的应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模块,尤指一种可适用于不同电子产品且可提升散热效率的散热模块,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揭露一种可提升散热效率的散热模块,其包含有一第一散热元件、一第二散热元件、一第一导流机构以及一第二导流机构。该第二散热元件对齐于该第一散热元件。该第一导流机构包含有一第一底座、一第一导流板以及一第一止挡结构。该第一底座设置于该第一散热元件的一侧,该第一导流板枢接于该第一底座。该第一止挡结构设置于该第一底座,该第一止挡结构的一侧抵接于该第一导流板,用于允许该第一导流板沿一第一方向转动且止挡该第一导流板沿相反于该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转动。该第二导流机构包含有一第二底座、一第二导流板以及一第二止挡结构。该第二底座设置于该第二散热元件的远离该第一散热元件的一侧,该第二导流板枢接于该第二底座。该第二止挡结构设置于该第二底座,该第二止挡结构的一侧抵接于该第二导流板,用于允许该第二导流板沿一第二方向转动且止挡该第二导流板沿该第一方向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之一实施方式,本发明另揭露该第一导流板以及该第二导流板分别具有一第一受风区以及一第二受风区,且该第一导流机构以及该第二导流机构分别另包含有一第一枢接件以及一第二枢接件,该第一枢接件设置于该第一导流板的该第一受风区与该第二导流板的接合处,该第二枢接件设置于该第二导流板的该第一受风区与该第二受风区的接合处,且该第一枢接件以及该第二枢接件分别用来枢接该第一导流板于该第一底座以及枢接该第二导流板于该第二底座。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的一实施方式,本发明另揭露该第一止挡结构远离该第一散热元件的一侧抵接于该第一导流板的该第二受风区,且该第二止挡结构远离该第二散热元件的一侧抵接于该第二导流板的该第二受风区。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的一实施方式,本发明另揭露该第一受风区的长度大于该第二受风区的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的一实施方式,本发明另揭露该第一枢接件以及该第二枢接件分别与该第一导流板以及该第二导流板一体成型。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的一实施方式,本发明另揭露该第一底座以及该第二底座分别具有一第一卡勾以及一第二卡勾,该第一卡勾以及该第二卡勾分别用来卡固于该第一散热元件与该第二散热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的一实施方式,本发明另揭露该散热模块另包含有一螺丝元件,其用来螺固该第一散热元件以及该第二散热元件于一电路板上。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的一实施方式,本发明另揭露该散热模块另包含有一固定板,其用来分别固定该第一散热元件以及该第二散热元件于相对应的一电子元件上。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的一实施方式,本发明另揭露该第一散热元件与该第二散热元件分别为一散热鳍片。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的一实施方式,本发明另揭露该第一导流板以及该第二导流板分别由尼龙材质所组成。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的一实施方式,本发明另揭露一种可提升散热效率的散热模块,其包含有一第一散热元件、一第二散热元件、一第一导流机构以及一第二导流机构。该第二散热元件错置于该第一散热元件。该第一导流机构包含有一第一底座、一第一导流板以及一第一止挡结构。该第一底座设置于该第一散热元件的一侧,该第一导流板枢接于该第一底座。该第一止挡结构设置于该第一底座,该第一止挡结构的一侧抵接于该第一导流板,用于允许该第一导流板沿一第一方向转动且止挡该第一导流板沿相反于该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转动。该第二导流机构包含有一第二底座、一第二导流板以及一第二止挡结构。该第二底座设置于该第二散热元件的远离该第一散热元件的一侧,该第二导流板枢接于该第二底座。该第二止挡结构设置于该第二底座,该第二止挡结构的一侧抵接于该第二导流板,用于允许该第二导流板沿一第二方向转动且止挡该第二导流板沿该第一方向转动。
综上所述,通过第一止挡结构远离第一散热元件的一侧抵接于第一导流板的第二受风区的结构设计,本发明的第一导流板可自由地沿第一方向转动但无法沿第二方向转动;通过第二止挡结构远离第二散热元件的一侧抵接于第二导流板的第二受风区的结构设计,本发明的第二导流板可自由地沿第二方向转动但无法沿第一方向转动。因此,当由散热风扇所产生的风沿由第一散热元件向第二散热元件流过本发明的散热模块时,第一导流板可沿第一方向转动而使风流过进而抵达第二导流板,但第二导流板无法沿第一方向转动,故风无法通过第二导流板而被导引至位于第二导流机构下方(即背风区)的电子元件,用于增加对电子元件的散热效率。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散热模块的元件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散热模块于另一视角的元件示意图;
图3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散热模块的元件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第一散热元件以及第一导流机构的元件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第二散热元件以及第二导流机构的元件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散热模块于受风状态的元件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散热模块的元件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30、30′散热模块32第一散热元件
34第二散热元件36第一电子元件
38第二电子元件40固定板
42螺丝元件44电路板
45散热风扇46第一导流机构
48第一枢接件50第二导流机构
52第二枢接件54电子元件
461第一底座463第一导流板
465第一止挡结构501第二底座
503第二导流板505第二止挡结构
4630、5030第一受风区4632、5032第二受风区
4610第一卡勾5010第二卡勾
X1第一方向X2第二方向
S1第一侧S2第二侧
S3第三侧S4第四侧
D风流方向A、A′箭头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以及图2,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一散热模块30的元件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散热模块30于另一视角的元件示意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散热模块30包含有一第一散热元件32以及一第二散热元件34。第二散热元件34可实质上对齐于第一散热元件32,且第一散热元件32以及第二散热元件34分别设置于一第一电子元件36以及一第二电子元件38上,用于分别散逸第一电子元件36以及第二电子元件38于运转时所产生的热量,以使第一电子元件36以及第二电子元件38能于适当温度下正常运转。于此实施例中,第一电子元件36以及第二电子元件38可分别为电子装置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且第一散热元件32以及第二散热元件34可分别为一散热鳍片,其用来分别散逸上述中央处理器运作时所产生的热量。换言之,本发明的散热模块30可适用于具有二个或二个以上中央处理器的电子装置,例如电脑装置、伺服器电脑系统等。
此外,散热模块30另包含有一固定板40,固定板40用来分别固定第一散热元件32以及第二散热元件34于第一电子元件36以及第二电子元件38上。于实务上,固定板40可涂布有散热膏(thermalgrease),其用来加强传导由第一电子元件36以及第二电子元件38于运转时所产生的热量至第一散热元件32以及第二散热元件34,用于增加散热模块30的散热效率。
除此之外,散热模块30另包含有一螺丝元件42,其用来锁附第一散热元件32以及第二散热元件34于一电路板44上,其中电路板44可为一主机板。如此螺丝元件42便可用来提供一正向下压力于第一散热元件32以及第二散热元件34,使第一散热元件32与第一电子元件36以及第二散热元件34与第二电子元件38保持紧密接触,用于提升第一散热元件32与第一电子元件36以及第二散热元件34与第二电子元件38间的热传导性,进而有利于提升散热模块30的散热效率。于此实施例中,散热模块30包含有四个螺丝元件42,其分别锁附于第一散热元件32的两侧以及第二散热元件34的两侧(如图1以及图2所示)。但本发明螺丝元件42的数量及设置位置可不局限于此实施例中所述,其端视实际需求而定。此外,该电子装置可包含有一散热风扇45,其用来于该电子装置内部产生一流场,以使第一散热元件32以及第二散热元件34可利用热对流效应以加强散逸第一电子元件36以及第二电子元件38于电路板44上运转时所产生的热量。于此实施例中,散热风扇45位于对应第一散热元件32的一第一侧S1处。
请参阅图1至图3,图3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散热模块30的元件剖面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散热模块30另包含有一第一导流机构46,其安装于第一散热元件32的第一侧S1。进一步地,第一导流机构46包含有一第一底座461、一第一导流板463以及一第一止挡结构465。第一底座461设置于第一散热元件32的第一侧S1,第一导流板463枢接于第一底座461,且第一止挡结构465设置于第一底座461。于此实施例中,第一止挡结构465与第一底座461一体成型,但不受此限。举例来说,第一止挡结构465与第一底座461也可分别为二个独立分开的元件,且第一止挡结构465可以胶合、卡固或螺固等方式结合于第一底座461。至于采用上述何者的设计,其端视实际需求而定。
请参阅图4,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第一散热元件32以及第一导流机构46的元件分解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一底座461具有一第一卡勾4610,第一卡勾4610可用来卡固于第一散热元件32,以使第一底座461固定于第一散热元件32上。如此一来,第一散热元件32便可结合第一导流机构46而成为单一模块。意即,于组装线上,上述的第一散热元件32与第一导流机构46的单一模块可方便作业人员进行后续组装流程。值得一提的是,用来固定第一底座461于第一散热元件32上的结构设计可不以此实施例中所述者为限。举例来说,第一底座461也可以螺固的方式固定于第一散热元件32上。换言之,只要是可用来固定第一底座461于第一散热元件32上的结构设计,皆属本发明所保护的范畴。
如图3所示,第一导流板463具有一第一受风区4630以及一第二受风区4632。散热模块30另包含有一第一枢接件48,其设置于第一导流板463的第一受风区4630与第二受风区4632的交接处,且第一枢接件48用来枢接第一导流板463于第一底座461。于此实施例中,第一枢接件48可与第一导流板463一体成型,但不受此限。举例来说,第一枢接件48也可与第一导流板463为二个独立分开的元件,于组装第一枢接件48与第一导流板463时,第一枢接件48可以紧配或胶合等方式结合于第一导流板463。换言之,只要是可用来将第一导流板463枢接于第一底座461的第一枢接件48的结构设计,皆属本发明所保护的范畴。于实务上,第一导流板463可分别由尼龙(如Nylon66)材质所组成。
除此之外,第一止挡结构465远离第一散热元件32的一第二侧S2抵接于第一导流板463的第二受风区4632(如图3所示)。因此,当第一导流板463相对第一枢接件48沿一第一方向X1(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因第一止挡结构465无法止挡第一导流板463,故第一导流板463可自由地沿第一方向X1转动。反之,当第一导流板463相对第一枢接件48沿相反于第一方向X1的一第二方向X2(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因第一止挡结构465可止挡第一导流板463的第二受风区4632,故第一导流板463无法沿第二方向X2转动。
换句话说,由于第一止挡结构465远离第一散热元件32的第二侧S2抵接于第一导流板463的第二受风区4632的结构设计,因此第一止挡结构465可允许第一导流板463自由地沿第一方向X1单向转动且可止挡第一导流板463沿第二方向X2转动。
如图1至图3所示,散热模块30另包含有一第二导流机构50,其安装于第二散热元件34远离第一散热元件32的第一侧S1的一第三侧S3。进一步地,第二导流机构50包含有一第二底座501、一第二导流板503以及一第二止挡结构505。第二底座501设置于第二散热元件34的第三侧S3,第二导流板503枢接于第二底座501,且第二止挡结构505设置于第二底座501。于此实施例中,第二止挡结构505与第二底座501一体成型,但不受此限。举例来说,第二止挡结构505与第二底座501也可分别为二个独立分开的元件,且第二止挡结构505可以胶合、卡固或螺固等方式结合于第二底座501。至于采用上述何者的设计,其端视实际需求而定。
请参阅图5,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第二散热元件34以及第二导流机构50的元件分解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二底座501具有一第二卡勾5010,第二卡勾5010可用来卡固于第二散热元件34,以使第二底座501固定于第二散热元件34上。如此一来,第二散热元件34便可结合第二导流机构50而成为一单一模块。意即,于组装线上,上述的第二散热元件34与第二导流机构50的单一模块可方便作业人员进行后续组装流程。值得一提的是,用来固定第二底座501于第二散热元件34上的结构设计可不以此实施例中所述者为限。举例来说,第二底座501也可以螺固的方式固定于第二散热元件34上。换言之,只要是可用来固定第二底座501于第二散热元件34上的结构设计,皆属本发明所保护的范畴。
如图3所示,第二导流板503具有一第一受风区5030以及一第二受风区5032。散热模块30另包含有一第二枢接件52,其设置于第二导流板503的第一受风区5030与第二受风区5032的接合处,且第二枢接件52用来枢接第二导流板503于第二底座501。于此实施例中,第二枢接件52可与第二导流板503一体成型,但不受此限。举例来说,第二枢接件52也可与第二导流板503为二个独立分开的元件,于组装第二枢接件52与第二导流板503时,第二枢接件52可以紧配或胶合等方式结合于第二导流板503。换言之,只要是可用来将第二导流板503枢接于第二底座501的第二枢接件52的结构设计,皆属本发明所保护的范畴。在实务上,第二导流板503可分别由尼龙材质所组成。
除此之外,第二止挡结构505远离第二散热元件34的一第四侧S4抵接于第二导流板503的第二受风区5032(如图3所示)。因此,当第二导流板503相对第二枢接件52沿第二方向X2(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因第二止挡结构505无法止挡第二导流板503,故第二导流板503可自由地沿第二方向X2转动。反之,当第二导流板503相对第二枢接件52沿第一方向X1(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因第二止挡结构505可止挡第二导流板503的第二受风区5032,故第二导流板503无法沿第一方向X1转动。
换句话说,由于第二止挡结构505远离第二散热元件34的第二侧S4抵接于第二导流板503的第二受风区5032的结构设计,因此第二止挡结构505可允许第二导流板503自由地沿第二方向X2单向转动且可止挡第二导流板503沿第一方向X1转动。
请再参阅图1,当设置于电路板44上相对第一散热元件32的第一侧S1处的散热风扇45被启动时,散热风扇45产生沿一风流方向D的流场,意即散热风扇45所产生的气流由第一散热元件32至第二散热元件34的方向经过散热模块30。接着请参阅图3以及图6,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散热模块30于受风状态的元件剖面示意图。如图3以及图6所示,当散热风扇45所产生的风流沿风流方向D抵达第一导流机构46时,由于第一导流板463斜靠于第一底座461上(如图3所示),故第一导流板463的第一受风区4630较接近散热风扇45,而先于第二受风区4632受风力作用,进而使第一导流板463相对第一枢接件48先产生一逆时针力矩,以使第一导流板463具有沿第一方向X1转动的惯性,进而朝第一方向X1转动。
如此一来,第一导流板463便可位于如图6所示的位置,意即由散热风扇45所产生的风流便可沿如图6所示的箭头方向A通过第一散热元件32以及第二散热元件34抵达第二导流机构50。于实务上,第一导流板463的第一受风区4630的长度可设计大于第一导流板463的第二受风区4632的长度。如此一来,第一导流板463的第一受风区4630受风力相对第一枢接件48转动所产生的该逆时针力矩会大于第二受风区4632受风力相对第一枢接件48转动所产生的一顺时针力矩,用于确保第一导流板463于受风状态时能沿第一方向X1转动。
当散热风扇45所产生的风流沿箭头方向A通过第一散热元件32以及第二散热元件34抵达第二导流机构50时,由于第二止挡结构505可止挡第二导流板503沿第一方向X1转动,因此第二导流板503便可位于如图6所示的位置,意即由散热风扇45所产生的风流受第二导流板503的遮挡而改变其行进方向。如此一来,由散热风扇45所产生的风流便可沿如图6所示的一箭头方向A′抵达位于第二导流机构50下方的一电子元件54,用于增加对电子元件54的散热效率。
在实务上,第二导流板503的第一受风区5030的长度可设计大于第二导流板503的第二受风区5032的长度。如此一来,第二导流板503的第一受风区5030受风力相对第二枢接件52转动所产生的一逆时针力矩会大于第二受风区5032受风力相对第二枢接件52转动所产生的一顺时针力矩,用于确保第二导流板503于受风状态时能具有朝第一方向X1转动的惯性,进而持续抵接于第二止挡结构505。如此一来,第二导流板503便可稳定地位于如图6所示的位置,用于改变风流方向,进而增加对电子元件54的散热效率。
在实务上,电子元件54可为位于如图6所示第二电子元件38背对散热风扇45的背风区的内部电子元件,例如电源稳压器等。本发明的散热模块30的第一导流机构46以及第二导流机构50可将由散热风扇45所产生的风流导引至电子元件54,用于增加对电子元件54的散热效率。换言之,本发明的散热模块30可通过第一导流机构46以及第二导流机构50改变由散热风扇45所产生的流场,使风流可到达位于背风区的电子元件54,用于增加对电子元件54的散热效率。于此实施例中,经由实验得知,本发明的散热模块30可提高位于背风区的电子元件54的散热率效约10%。
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导流机构46的构造可实质上相同于第二导流机构50,以降低生产时的开模费用,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再者,如图6所示,第一导流机构46对称于第二导流机构50。因此当产线作业人员因作业疏失而将上述的由第一散热元件32与第一导流机构46所结合的单一模块与由第二散热元件34与第二导流机构50所结合的单一模块反向安装时,意即第二散热元件34与第二导流机构50安装于原本第一散热元件32与第一导流机构46的位置上时,由于散热模块30的第一导流机构46相同于第第二导流机构50且第一导流机构46对称于第二导流机构50,故本发明的散热模块30的第一导流机构46以及第二导流机构50依然可将由散热风扇45所产生的风流导引至电子元件54,用于增加对电子元件54的散热效率。
综上所述,由于本发明的散热模块30可解决产线上因作业疏失而发生的反向安装问题。换句话说,通过上述设计,本发明的散热模块30可改善现有的固定式导流板缺乏共用性的缺点,进而有利于生产线上的应用。
请参阅图1以及图7,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一散热模块30′的元件示意图。如图1以及图7所示,散热模块30′与上述的散热模块30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散热模块30′的第一散热元件32与第二散热元件34并非相互对齐而以错置方式排列,其仍可达到通过第一导流机构46以及第二导流机构50改变由散热风扇45所产生的流场,使风流可到达位于背风区的电子元件,用于增加对电子元件的散热效率的目的,且也可解决产线上因作业疏失而发生的反向安装问题。至于图1以及图7中具有相同标号的元件,其具有相同的结构及作用原理,为求简洁,故于此不再赘述。
相比较于先前技术,通过第一止挡结构远离第一散热元件的一侧抵接于第一导流板的第二受风区的结构设计,本发明的第一导流板可自由地沿第一方向转动但无法沿第二方向转动;通过第二止挡结构远离第二散热元件的一侧抵接于第二导流板的第二受风区的结构设计,本发明的第二导流板可自由地沿第二方向转动但无法沿第一方向转动。因此,当由散热风扇所产生的风沿由第一散热元件向第二散热元件流过本发明的散热模块时,第一导流板可沿第一方向转动而使风流过进而抵达第二导流板,但第二导流板无法沿第一方向转动,故风无法通过第二导流板而被导引至位于第二导流机构下方(即背风区)的电子元件,用于增加对电子元件的散热效率。除此之外,第一导流机构以及第二导流机构相同且对称的机构设计,本发明的散热模块可改善现有的固定式导流板缺乏共用性的缺点,进而有利于生产线上的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18)

1.一种散热模块,用于提升散热效率,该散热模块包含有:
第一散热元件;
第二散热元件,其对齐于该第一散热元件;
第一导流机构,其包含有:
第一底座,其设置于该第一散热元件的一侧;
第一导流板,其枢接于该第一底座且具有第一受风区以及第二受风区;以及
第一止挡结构,其设置于该第一底座,该第一止挡结构的一侧抵接于该第一导流板,用于允许该第一导流板沿一第一方向转动且止挡该第一导流板沿相反于该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转动;以及
第二导流机构,其包含有:
第二底座,其设置于该第二散热元件的远离该第一散热元件的一侧;以及
第二导流板,其枢接于该第二底座且具有第一受风区以及第二受风区;以及
第二止挡结构,其设置于该第二底座,该第二止挡结构的一侧抵接于该第二导流板,用于允许该第二导流板沿一第二方向转动且止挡该第二导流板沿该第一方向转动;
其中,该第一止挡结构远离该第一散热元件的一侧抵接于该第一导流板的该第二受风区,且该第二止挡结构远离该第二散热元件的一侧抵接于该第二导流板的该第二受风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该第一导流机构以及该第二导流机构分别另包含有第一枢接件以及第二枢接件,该第一枢接件设置于该第一导流板的该第一受风区与该第二受风区的交接处,该第二枢接件设置于该第二导流板的该第一受风区与该第二受风区的交接处,且该第一枢接件以及该第二枢接件分别用来枢接该第一导流板于该第一底座以及枢接该第二导流板于该第二底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该第一受风区的长度大于该第二受风区的长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该第一枢接件以及该第二枢接件分别与该第一导流板以及该第二导流板一体成型。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该第一底座以及该第二底座分别具有第一卡勾以及第二卡勾,该第一卡勾以及该第二卡勾分别用来卡固于该第一散热元件与该第二散热元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模块,其另包含有:
螺丝元件,其用来锁附该第一散热元件以及该第二散热元件于一电路板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模块,其另包含有:
固定板,其用来分别固定该第一散热元件以及该第二散热元件于相对应的一电子元件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该第一散热元件与该第二散热元件分别为一散热鳍片。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该第一导流板以及该第二导流板分别由尼龙(Nylon66)材质所组成。
10.一种散热模块,用于提升散热效率,该散热模块包含有:
第一散热元件;
第二散热元件,其错置于该第一散热元件;
第一导流机构,其包含有:
第一底座,其设置于该第一散热元件的一侧;
第一导流板,其枢接于该第一底座且具有第一受风区以及第二受风区;以及
第一止挡结构,其设置于该第一底座,该第一止挡结构的一侧抵接于该第一导流板,用于允许该第一导流板沿一第一方向转动且止挡该第一导流板沿相反于该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转动;以及
第二导流机构,其包含有:
第二底座,其设置于该第二散热元件的远离该第一散热元件的一侧;以及
第二导流板,其枢接于该第二底座且具有第一受风区以及第二受风区;以及
第二止挡结构,其设置于该第二底座,该第二止挡结构的一侧抵接于该第二导流板,用于允许该第二导流板沿一第二方向转动且止挡该第二导流板沿该第一方向转动;
其中,该第一止挡结构远离该第一散热元件的一侧抵接于该第一导流板的该第二受风区,且该第二止挡结构远离该第二散热元件的一侧抵接于该第二导流板的该第二受风区。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该第一导流机构以及该第二导流机构分别另包含有第一枢接件以及第二枢接件,该第一枢接件设置于该第一导流板的该第一受风区与该第二受风区的交接处,该第二枢接件设置于该第二导流板的该第一受风区与该第二受风区的交接处,且该第一枢接件以及该第二枢接件分别用来枢接该第一导流板于该第一底座以及枢接该第二导流板于该第二底座。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该第一受风区的长度大于该第二受风区的长度。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该第一枢接件以及该第二枢接件分别与该第一导流板以及该第二导流板一体成型。
14.如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该第一底座以及该第二底座分别具有第一卡勾以及第二卡勾,该第一卡勾以及该第二卡勾分别用来卡固于该第一散热元件与该第二散热元件。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散热模块,其另包含有:
螺丝元件,其用来锁附该第一散热元件以及该第二散热元件于一电路板上。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散热模块,其另包含有:
固定板,其用来分别固定该第一散热元件以及该第二散热元件于相对应的一电子元件上。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该第一散热元件与该第二散热元件分别为一散热鳍片。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该第一导流板以及该第二导流板分别由尼龙材质所组成。
CN201210122254.1A 2012-04-05 2012-04-24 散热模块 Active CN1033699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12048 2012-04-05
TW101112048A TWI482579B (zh) 2012-04-05 2012-04-05 可提升散熱效率之散熱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69925A CN103369925A (zh) 2013-10-23
CN103369925B true CN103369925B (zh) 2016-05-18

Family

ID=49291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22254.1A Active CN103369925B (zh) 2012-04-05 2012-04-24 散热模块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454194B2 (zh)
CN (1) CN103369925B (zh)
TW (1) TWI4825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39977A (zh) * 2020-12-22 2021-03-23 浙江正安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防爆粉尘采样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13276U (en) * 2006-12-22 2007-06-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Airfolw guide device
CN201479534U (zh) * 2009-05-13 2010-05-1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TW201027307A (en) * 2009-01-08 2010-07-16 Asustek Comp Inc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16315A (en) * 1995-09-13 1998-10-06 Nautica Dehumidifiers, Inc. Plate-type crossflow air-to-air heat exchanger having dual pass cooling
US6484755B1 (en) * 1999-03-31 2002-11-26 Valeo Climate Control Inc. Blend door actuation for dual zone
US6834710B2 (en) * 2002-06-17 2004-12-28 Slant/Fin Corporation Pivot assembly for baseboard heater damper
US7111667B2 (en) * 2003-03-31 2006-09-26 Micro-Star Int'l Co., Ltd.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CN100464278C (zh) * 2005-11-02 2009-02-25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TWI293412B (en) * 2006-04-21 2008-02-11 Foxconn Tech Co Ltd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US7349212B2 (en) * 2006-07-24 2008-03-25 Fu Zhu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 Zhen) Co., Ltd.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TWM309769U (en) * 2006-08-08 2007-04-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1676569A (zh) 2008-09-19 2010-03-24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及其所采用的离心风扇
TW201026211A (en) * 2008-12-26 2010-07-01 Foxconn Tech Co Ltd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heat dissipation system and heat dissipation method
CN102202487A (zh) 2010-03-26 2011-09-2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CN102262426A (zh) * 2010-05-26 2011-11-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13276U (en) * 2006-12-22 2007-06-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Airfolw guide device
TW201027307A (en) * 2009-01-08 2010-07-16 Asustek Comp Inc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201479534U (zh) * 2009-05-13 2010-05-1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454194B2 (en) 2016-09-27
CN103369925A (zh) 2013-10-23
TWI482579B (zh) 2015-04-21
US20130264029A1 (en) 2013-10-10
TW201343058A (zh) 2013-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565650U (zh) 可提升散热效率的散热模块
CN100531535C (zh) 散热模组
CN100529426C (zh) 离心风扇、使用该离心风扇的散热模组及使用该散热模组的电子装置
CN203673211U (zh) 一种投影机散热装置
CN103369925B (zh) 散热模块
CN202218494U (zh) 带有独立风道设计的机柜内部降温散热结构
US8246324B2 (en) Piezoelectric fan assembly
CN201440781U (zh) 散热模块及其气流导引件
CN201601573U (zh) 双面散热器的电压调节器
CN203500528U (zh) 一种自动空气流量调节阀
CN203038191U (zh) 机架式服务器
CN202110481U (zh) 一种工业笔记本电脑散热结构
CN202791490U (zh) 一种带风扇散热器的led灯具
CN206251545U (zh) 一种伺服驱动安装风道
CN102778013B (zh) 风管机中送风管的安装结构及风管机
CN208298109U (zh) 具备辐射换热功能的电子芯片散热装置
CN202110484U (zh) 一体机的散热系统
CN101506522A (zh) 涡轮空压机系统
CN206257548U (zh) 一种灵活可靠提高光照效果的机械厂用照明灯
CN203502892U (zh) 适用于工业计算机处理器的散热系统
CN201413491Y (zh) 散热系统及具有该散热系统的计算机
CN206145641U (zh) 一种led灯线路板散热装置
CN206270782U (zh) 一种自动温控散热的变频器
CN203289809U (zh) 散热装置
CN201145516Y (zh) 强制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