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66777B - 记录再现系统、服务器 - Google Patents

记录再现系统、服务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66777B
CN103366777B CN201310067343.5A CN201310067343A CN103366777B CN 103366777 B CN103366777 B CN 103366777B CN 201310067343 A CN201310067343 A CN 201310067343A CN 103366777 B CN103366777 B CN 1033667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record
record medium
medium
re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6734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66777A (zh
Inventor
山崎航史
下田慎
下田慎一
碓井晋平
加藤寿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G Data Storage Inc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G Data Storage Inc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G Data Storage Inc,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G Data Storage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3667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67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667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677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22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 G11B17/228Control systems for magazin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02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 plurality of record carriers or indexed parts, e.g. tracks, thereof, e.g. for edi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56Hardware arrangements for backup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62DVDs [digital versatile discs]; Digital video discs; MMCDs; HDCDs
    • G11B2220/2575DVD-RAM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40Combinations of multiple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41Flat as opposed to hierarchical combination, e.g. library of tapes or discs, CD changer, or groups of record carriers that together store one title

Landscapes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在具备多个记录介质的记录再现系统中,对于在正面和反面的两面具有记录面的记录介质也能够高效地进行存在关联的数据的再现处理。本发明的记录再现系统、服务器在向数据资料库装置记录数据时,记录介质选择部选择记录有被分组处理部分为同一组的数据的记录介质和记录面。

Description

记录再现系统、服务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记录再现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本技术领域的背景技术,有日本特开平8-263335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中,对于具备多个记录介质的数据记录装置中的数据再配置处理,记载了:“将具有相关关系的多个文件作为一组抽出,从光盘11读取该抽出的各文件的各数据块的数据,将对应该读取的各文件的各数据块的数据按顺序写入上述光盘11上的连续的数据块或者邻近的数据块中”。
此外,在日本特开平6-332768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具有将从数据发生装置A送来的数据写入数据资料库装置1内的介质并登记的登记单元21、和读取被登记的数据并送出到数据显示装置B的参照更新单元22的数据资料库系统为如下结构:设有介质分配管理单元23,将待登记的数据中的部分项目预先选为分散项,通过该分散项将登记数据划分为组,对组分配介质,通过介质管理表20管理介质编号与分散项的对应,登记单元21将数据写入所分配的介质中”。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6333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6-3327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通过将存在关联的多个数据合并在一个记录介质中来高效地再现的结构。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通过将要记录的数据划分成组并对每组选择记录介质来高效地管理记录介质的结构。然而,专利文献1和2中,没有考虑具有在正面和反面的两面具有记录面的记录介质。
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具备多个记录介质的记录再现系统,对于在正面和反面的两面具有记录面的记录介质也能够高效地进行存在关联的数据的再现处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例如可采用权利请求的范围中记载的结构。
本发明的服务器、由服务器和数据资料库装置构成的记录再现系统,其中上述数据资料库装置包括:贮存一个或多个在正反两面具有记录面的第一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贮存部;对上述记录介质记录或再现数据的记录再现部;和在上述记录介质贮存部与上述记录再现部之间搬运上述记录介质来进行交接的记录介质搬运部,上述服务器包括:记录数据的第二记录介质;与上述数据资料库装置进行数据的接收发送的数据资料库接口部;对于存储于上述第二记录介质的数据,按存在关联的数据进行分组的分组处理部;在上述数据资料库装置中记录数据时,选择要记录数据的上述第一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选择部;和管理被上述分组处理部处理后的数据的组信息和被上述记录介质选择部选择的记录介质的信息的数据管理部,在上述数据资料库装置中记录数据时,上述记录介质选择部选择记录有被上述分组处理部分为同一组的数据的上述第一记录介质和记录面。
优选在上述数据资料库装置中记录数据时,上述记录介质选择部选择另一面未记录被上述分组处理部分为同一组的数据的上述第一记录介质。其中该另一面是与上述记录介质选择部选择记录有被上述分组处理部分为同一组的数据的记录面相反的面。
优选具备多个记录再现部,上述记录介质选择部,在被请求再现数据的情况下,选择记录介质,将记录有与上述请求再现的数据同一组的数据的上述第一记录介质装入上述多个记录再现部,由此能够同时再现。
优选具有控制部,其进行控制,使得有对记录于上述第一记录介质的数据的再现请求时,确定记录有与上述请求再现的数据同一组的数据的记录介质,装入上述记录再现部。
优选具有控制部,其进行控制,使得在记录有与上述请求再现的数据同一组的数据的记录介质的数量比上述记录再现部的数量多的情况下,将优先度高的记录介质装入上述记录再现部。
根据本发明,在具备多个记录介质的记录再现系统中,对于在正面和反面的两面具有记录面的记录介质也能够高效地进行存在关联的数据的再现处理。
上述之外的问题、结构和效果可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得以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数据资料库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记录再现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记录介质搬运部的框图。
图4是记录介质搬运部的外观图。
图5是表示记录再现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6是记录介质管理表的一个例子。
图7是数据管理表的一个例子。
图8是表示记录再现系统中对记录介质的记录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记录再现系统中的记录介质选择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记录再现系统中的记录介质的再现动作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01……数据资料库装置
102……CPU
103……服务器
104……网络
105……硬盘
106……存储器
107……记录介质搬运部
108……记录介质贮存部
109……记录介质
110……记录再现部
111……记录再现部
112……记录再现部
113……记录再现部
501……CPU
502……存储器
503……数据资料库接口部
504……硬盘接口部
505……网络控制部
506……分组处理部
507……记录介质选择部
508……数据管理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附图说明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是在具有记录介质搬运部将记录介质从记录介质贮存部搬运到记录再现部并装入的功能的数据资料库装置中,处理两面可读写的记录介质的情况下的实施例。
数据资料库装置用于以记录在服务器或盘阵装置等中的数据的保护为目的的备份,或者用于以该数据的长期保存、安全保管为目的的归档。
图1是表示数据资料库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101是数据资料库装置,记录时从网络104接收数据,经由服务器103存储到硬盘105,将存储的数据记录于记录介质109。在再现时,从硬盘105或记录介质109再现数据,经由服务器103发送到网络104。103是服务器,通过与数据资料库装置101内置的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102的通信控制数据资料库装置,并控制硬盘105,进行数据的记录再现和经由网络104接收发送数据等的数据管理。
105是硬盘,被服务器103控制,存储从网络104送来的数据。在图1中将硬盘105表示在服务器103的外侧,但也可以为包含在服务器103内的结构。
109是例如以DVD-RAM(Digital Versatile Disk Random AccessMemory:数字通用盘随机存取存储器)为代表的光盘。此外,记录介质109能够在正面和反面两面进行记录再现。此外,记录介质109也可以为光磁盘或全息存储等记录介质。
在记录介质贮存部108内部贮存有多个记录介质109。在图1中仅表示了一个记录介质贮存部108,但也可以内置多个。例如一个为未记录的记录介质贮存部,其它为已记录的记录介质贮存部等,可根据用途区分使用。当然,也可以对记录介质贮存部108的内部划分未记录的记录介质贮存区域和已记录的记录介质贮存区域。
在数据记录时,通过记录介质搬运部107从记录介质贮存部108取出记录介质109,装入记录再现部110、111、112、113的其中之一,在完成数据记录后,通过记录介质搬运部107送回记录介质贮存部108。另一方面,在数据再现时,通过记录介质搬运部107从记录介质贮存部108取出记录介质109,装入记录再现部110、111、112、113的其中之一并再现数据,在完成数据再现后,通过记录介质搬运部107送回记录介质贮存部108。110、111、112、113是记录再现部,被数据资料库装置的CPU102控制,进行向记录介质109的数据记录或从记录介质109再现数据。
107是记录介质搬运部,被数据资料库装置101的CPU102控制,从记录介质贮存部108取出记录介质109并搬运,装入记录再现部110、111、112、113中。此时,被数据资料库装置的CPU102控制,如果进行正面的记录或再现,则以能够对正面记录或再现的方式将记录介质109装入记录再现部,如果进行反面的记录或再现,则以能够对反面记录或再现的方式将记录介质109装入记录再现部。或者,从记录再现部110、111、112、113接收记录介质109并搬运,贮存到记录介质贮存部108。此外,也可以从例如记录再现部110到记录再现部111,在记录再现部之间搬运记录介质。此外,数据资料库装置101内置有多个记录介质贮存部的情况下,记录介质搬运部107也可从内置的记录介质贮存部向内置的其它记录介质贮存部搬运记录介质。
102是数据资料库装置101的CPU,根据来自服务器103的请求控制记录介质搬运部107,从贮存在记录介质贮存部108内的多个记录介质109中选择期望的记录介质,送到记录再现部110、111、112、113。此外,控制记录介质搬运部107从记录再现部110、111、112、113接收记录介质109,将记录介质贮存到记录介质贮存部108内的规定位置。106是存储器,记录有用于控制数据资料库装置的CPU102的程序和各种设定信息。
图2是表示记录再现部的结构的框图。110是记录再现部,将从数据资料库装置的CPU102输入的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109。此外,从记录介质109再现的数据输出到数据资料库装置的CPU102。
207是记录再现部110的CPU,进行记录再现部110的记录处理、再现处理的控制。此外,也可以不用CPU,而使用能够进行同样控制的任意电路。
202是光拾取器,从记录介质109读取信号发送到放大电路203。此外,将从信号处理电路204送来的调制信号记录到记录介质109。203是放大电路,对经由光拾取器202从记录介质109读取的再现信号进行放大,发送到信号处理电路204。此外,生成伺服信号发送到伺服电路206。
204是信号处理电路,解调输入信号并进行纠错等后的数据发送到接口电路205。此外,对从接口电路205送来的数据进行附加纠错码等,调制并发送到光拾取器202。205是接口电路,进行例如基于SATA(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串行高级技术附件)或其它传输方式的数据传输处理。在数据传输时,将从信号处理电路204送来的数据发送到作为主机的数据资料库装置的CPU。此外,将作为主机的数据资料库装置的CPU送来的数据发送到信号处理电路204。
208是存储器,存储用于控制记录再现部的程序、各种设定信息和从记录介质获取的介质信息等。此外,表示了存储器208连接到记录再现部内的CPU207的例子,但可与记录再现部内外的任意部位连接。此外,只需能够保存信息,可以不为存储器而为例如硬盘。206是伺服电路,通过由放大电路203生成的伺服信号控制光拾取器202。
通过上述结构的记录再现部,能够根据来自数据资料库装置101的CPU102的指令,向记录介质记录数据或者从记录介质再现数据,发送到数据资料库装置101的CPU102。此外,在此对记录再现部110进行了说明,111、112、113也是相同的结构。
图3是记录介质搬运部的框图,图4是记录介质搬运部的外观图。
107是记录介质搬运部,接收来自数据资料库装置的CPU102的指令,将记录介质109从记录介质贮存部108取出,装入记录再现部110、111、112、113。此外,将记录介质从记录再现部取出,贮存到记录介质贮存部。
301是CPU,进行记录介质搬运部的控制。302是存储器,存储用于控制记录介质搬运部的程序和各种设定信息。此外,表示了存储器302连接到记录介质搬运部内的CPU301的例子,但可与记录介质搬运部内外的任意部位连接。此外,只需能够保存信息,可以不为存储器而为例如硬盘。
303是电机控制电路,基于来自CPU301的指令驱动304、305、306的机械臂部。此外,驱动机械手部307。
机械臂部304、305、306通过前进、后退的直线运动与旋转运动调整机械手部307的位置。
机械手部307为不损坏记录介质109而能够保持其的形状,对记录介质贮存部108和记录再现部110、111、112、113进行记录介质的装卸或交接。
通过上述结构的记录介质搬运部,能够根据来自数据资料库装置的CPU的指令,在记录再现部与记录再现部之间搬运记录介质。
此外,在此图示了数据资料库装置内存在一个记录介质搬运部的例子,但也可存在多个记录介质搬运部。此外,记录介质搬运部的形状不限于图4的例子,例如可以利用记录介质的中心孔固定记录介质并搬运。
图5是表示记录再现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记录再现系统在服务器103上连接一个以上的数据资料库装置101、硬盘105和网络104而构成。
103是服务器,对数据资料库装置101提供以数据的记录再现为中心的服务,并进行对硬盘105的数据记录和再现、经由网络104的数据接收发送和管理。
501是服务器103的CPU,在数据记录时,将经由网络控制部505从网络104接收到的数据经由硬盘接口部504记录到硬盘105。或者经由数据资料库接口部503控制数据资料库装置,在由记录介质选择部507所决定的记录介质上记录。
在数据再现时,经由硬盘接口部504从硬盘105读取数据,将读取的数据经由网络控制部505发送到网络104。或者经由数据资料库接口部503控制数据资料库装置,从数据资料库装置内置的记录介质再现数据,接收再现的数据,将接收到的数据经由网络控制部505发送到网络104。
502是存储器,记录有用于控制服务器103的CPU501的程序、各种信息。
503是数据资料库接口部,进行数据资料库装置101与服务器103的CPU501之间的数据接收发送相关的控制。
此外,图中在一个数据资料库接口部上连接有多个数据资料库装置,但也可以例如经由网络连接多个数据资料库装置。
504是硬盘接口部,与硬盘105之间进行基于SATA等标准的数据传输。
505是网络控制部,进行网络104与服务器103的CPU501之间的数据接收发送相关的控制。
506是分组处理部,将经由网络控制部505从网络104接收到的数据、记录在硬盘105上的数据和记录在记录介质109上的数据按存在关联的数据分组,赋以相同的组ID。本实施例中的存在关联的数据为同时或连续再现的可能性高的数据。作为成为相同组的数据的例子,例如有:存储在同一文件夹中的文件、同一天备份的数据、同一个人记录的图像数据、从一个文件分割成多个的数据等。
507是记录介质选择部,基于分组处理部506的结果和数据管理部508的信息决定将数据记录在哪个记录介质。
此外,本实施例中服务器103具有分组处理部506和记录介质选择部507,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为数据资料库装置101具有分组处理部506和记录介质选择部507的结构。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记录介质选择部507不选择在另一面面记录了与要记录的数据同一组的数据的记录介质和记录面。在同一记录介质的正面和反面记录了同一组的数据的情况下,需要先将记录介质从记录再现部取出,将面的朝向反转,并装入记录再现部,处理花费时间。如果同一组的数据记录在其它记录介质,在有对某数据的再现请求的情况下,通过预先将记录有与该数据同一组的数据的记录介质装入记录再现部,能够高效地进行存在关联的数据的再现处理。
508是数据管理部,管理由分组处理部506和记录介质选择部507所决定的数据的分组和记录数据的记录介质等信息。
图6是由数据管理部508管理的记录介质管理表的一个例子。记录介质管理表例如可通过使记录介质ID、记录面、已记录数据的组ID、剩余容量对应而构成。记录介质ID和记录面是用于识别记录介质和记录面的信息。已记录数据的组ID是表示记录介质ID所示的记录介质以及记录面上已记录的数据的组ID。剩余容量表示记录介质ID所示的记录介质和记录面上可记录的数据大小。记录介质管理表在查找记录于记录介质的数据的组ID时,或者检索记录有与再现数据同一组的数据的记录介质时等使用。
此外,组ID可以作为文件的扩展属性记录在记录介质中。此外,记录介质ID或记录完成数据的组ID也可以记录在记录介质中。例如在UDF(Universal Disk Format:通用盘格式)中,设有记录记录介质的专有信息的区域,可记录在该区域中。由此,能够恢复记录介质管理表的数据,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此外,即使将记录介质装入其它数据资料库装置,也能够构建记录介质管理表。
图7是数据管理部508管理的数据管理表的一个例子。数据管理表例如能够通过使数据ID、组ID、大小、记录介质ID、记录面对应而构成。数据ID是用于识别数据资料库装置和硬盘中记录的数据的信息。组ID是用于识别数据ID所示的数据的组的信息。大小是数据的大小信息。记录介质ID和记录面是识别记录数据的记录介质和记录面的信息。数据管理表用于查找记录的数据的组ID时或者记录再现的数据的记录介质的检索等中。
图8是表示对记录再现系统中的记录介质的记录动作的流程图。
在步骤S801中,服务器103的CPU501查找硬盘105中记录的数据中是否有应记录到记录介质的数据。
应记录到记录介质的数据换而言之是应该从硬盘105移动到记录介质的数据或者即使移动也不构成障碍的数据。
应将什么数据记录到记录介质的判定由记录在服务器103的存储器502中的程序进行,应将什么数据记录到记录介质的判定由同样记录在存储器502中的判定算法进行。在判定时,作为例子,可用一定期间以上没有再现请求的数据等标准。
接着,在步骤S802中,进行分组处理部506记录的数据属于哪个组的判定,赋予组ID。
接着,在步骤S803中,记录介质选择部507决定将数据记录在哪个记录介质和记录面。对于记录介质选择处理的细节后述。
接着,在步骤S804中,对在步骤S803中决定的记录介质所贮存的数据资料库装置交接要记录的数据,请求数据记录。
接着,在步骤S805中,判定是否处理完成。
接着,在步骤S806中,数据管理部508更新数据管理表以及记录介质管理表的信息。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从记录在硬盘105上的数据选择应记录到记录介质的数据,但也可以将经由网络控制部505从网络104接收到的数据记录到记录介质。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决定对记录介质的记录后再分组处理,但也可以在经由网络控制部505从网络104接收到数据的时候或者向硬盘105记录的时候进行分组处理。此外,也可以对已经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数据进行分组处理。
图9是表示记录再现系统中的记录介质选择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901中,利用记录介质管理表抽出记录有具有与要记录的数据的组ID相同的组ID的数据的记录介质。
在步骤S902中,在步骤S901中抽出的记录介质中,从剩余容量等判断记录有与要记录的数据同一组的记录面上是否能够记录,在能够记录的情况下,选择该记录介质以及记录面并结束。
在步骤S903中,对步骤S901中抽出的所有记录介质确认步骤S902的处理是否结束。
在步骤S904中,利用记录介质管理表抽出未记录具有与要记录的数据相同的组ID的数据的记录介质。
在步骤S905中,在步骤S904中抽出的记录介质中,在存在具备要记录的数据的大小以上的剩余容量的记录介质以及记录面的情况下,选择该记录介质以及记录面并结束。
在步骤S906中,对步骤S904中抽出的所有记录介质确认处理是否结束。
从步骤S901和步骤S904中抽出的记录介质中未选择要记录的数据的记录介质的情况下,在步骤S907中选择新记录介质并结束。
作为例子,说明图6的记录介质管理表以及图7的数据管理表那样记录有数据的记录再现系统中的记录介质选择处理。
首先,说明图7中数据ID为data5的记录介质选择处理。由数据管理表,data5的组ID为A,由记录介质管理表,记录了组ID为A的数据的记录介质为disk1的正面、disk3的反面。其中,具有可记录data5的剩余容量的仅有disk3的反面,将disk3的反面选择为记录介质以及记录面。
接着,说明图7中数据ID为data6的记录介质选择处理。由数据管理表,data6的组ID为B,由记录介质管理表,记录了组ID为B的数据的记录介质为disk1的正面和disk2的正面。然而,两者由于都没有足够的剩余容量因此无法记录。disk1的反面和disk2的反面未记录数据,有足够的容量,但由于相反的面记录有组ID为B的数据,无法记录。接着,对未记录组ID为B的数据的disk3进行调查。disk3的正面由于没有剩余容量,无法记录。disk3的反面由于有足够的剩余容量,将disk3的反面选择为记录介质。此外,如果disk3的反面也没有剩余容量,则选择新记录介质。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只要有能够记录数据的剩余容量就选择为记录介质,但也可以根据其它项目决定记录介质选择的优先度。例如,在HDD上有多个组ID为A的数据的情况下,比起将data6记录到disk3的反面,记录在新记录介质能够在之后将组ID为A的数据合并记录在同一记录介质和记录面。
图10是记录再现系统中的记录介质的再现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1001中,利用数据管理表检索记录有要再现的数据的记录介质和记录面。进一步地,利用记录介质管理表检索记录有与要再现的数据同一组的数据的记录介质和记录面。
在步骤S1002中,对于记录有要再现的数据以及与要再现的数据同一组的数据的记录介质,以能够再现记录有要再现的数据以及与要再现的数据同一组的数据的面的方向装入记录再现部。此时,记录了同一组的数据的记录介质的数量比记录再现部的数量多的情况下,装入优先度高的记录介质。作为赋以优先度的例子,例如将记录更多同一组数据的记录介质的优先度提高。通过预先在记录再现部装入记录有同一组数据的记录介质,能够高效地进行同时或连续再现的可能性高的数据的再现处理。
在步骤S1003中,对贮存了在步骤S1001中确定的记录介质的数据资料库装置请求数据再现。再现的数据随时从数据资料库装置经由数据资料库接口部503发送到服务器103的CPU501,并经由网络控制部505发送到网络104。
接着,在步骤S1004中,如果处理完成则结束。
此外,在步骤S1002中,可以不仅将同一组的记录介质装入记录再现部,也可以从硬盘读取数据。通过预先将数据读取到硬盘,能够高速地对应数据的再现请求。
此外,如图10所示的再现处理可以在每次有再现请求时执行,也可以不每次执行。例如,在有某组数据的再现请求后,在规定期间内,对与该组为同一组的数据有再现请求时,可以进行如图10所示的再现处理。由此,实现节电化和再现处理的高速化。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一个数据仅赋以一个组ID,但也可以赋以多个组ID。例如可以同时地进行属于同一文件夹的分组和同一天备份的数据的分组。这种情况下,对于一个数据有赋以多个组ID的情况。此时,可根据再现的目的来决定组ID的优先度。例如,如果再现的目的为文件浏览,则属于同一文件夹的数据连续再现的可能性高,而如果再现的目的为备份数据的恢复,则同一天备份的数据连续再现的可能性高。
通过以上的结构,本实施例的记录再现系统在存在关联的数据分散记录在多个记录介质上时,也能够高效地进行存在关联的数据的再现处理。
此外,由于管理存在关联的数据的记录位置,在再现时能够容易地检索所需的数据。
此外,在数据再现时,通过预先将与再现数据有关系的数据读取到硬盘,能够使存在关联的数据的再现处理高速化。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包含了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实施例为为了对本发明易懂地说明而进行的详细说明,并非限定必须具备所说明的全部的结构。此外,能够将某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替换成其他实施例的结构,并且在某实施例中能够添加其他实施例的结构。另外,针对各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进行其它结构的追加、删除、替换。
此外,上述各结构、功能、处理部、处理单元等,其部分或者全部可以通过例如集成电路设计等以硬件实现。此外,上述的各结构、功能,也可以通过处理器解释和执行实现各自功能的程序以软件实现。实现各功能的程序、表格、文件等信息,能够存储在存储器、硬盘、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硬盘)等记录装置中,或者IC卡、SD卡、DVD等记录介质中
此外,控制连线和信息连线表示说明中所需的部分,并不限定产品中表示出所有的控制连线和信息连线。实际上可以认为几乎全部的结构互相连接。

Claims (10)

1.一种由服务器和数据资料库装置构成的记录再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资料库装置包括:
贮存一个或多个在正反两面具有记录面的第一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贮存部;
对所述第一记录介质记录或再现数据的记录再现部;和
在所述记录介质贮存部与所述记录再现部之间搬运所述第一记录介质来进行交接的记录介质搬运部,
所述服务器包括:
记录数据的第二记录介质;
与所述数据资料库装置进行数据的接收发送的数据资料库接口部;
对于存储于所述第二记录介质的数据,按存在关联的数据进行分组的分组处理部;
在所述数据资料库装置中记录数据时,选择要记录数据的所述第一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选择部;和
管理被所述分组处理部处理后的数据的组信息和被所述记录介质选择部选择的记录介质的信息的数据管理部,
在所述数据资料库装置中记录数据时,所述记录介质选择部选择记录有被所述分组处理部分为同一组的数据的所述第一记录介质和记录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再现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数据资料库装置中记录数据时,所述记录介质选择部选择另一面未记录被所述分组处理部分为同一组的数据的所述第一记录介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再现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多个记录再现部,
所述记录介质选择部,在被请求再现数据的情况下,选择记录介质,将记录有与所述请求再现的数据同一组的数据的所述第一记录介质装入所述多个记录再现部,由此能够同时再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再现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控制部,其进行控制,使得有对记录于所述第一记录介质的数据的再现请求时,确定记录有与所述请求再现的数据同一组的数据的记录介质,装入所述记录再现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再现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控制部,其进行控制,使得在记录有与所述请求再现的数据同一组的数据的记录介质的数量比所述记录再现部的数量多的情况下,将优先度高的记录介质装入所述记录再现部。
6.一种与数据资料库装置连接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资料库装置包括:
贮存一个或多个在正反两面具有记录面的第一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贮存部;
对所述第一记录介质记录或再现数据的记录再现部;和
在所述记录介质贮存部与所述记录再现部之间搬运所述第一记录介质来进行交接的记录介质搬运部,
所述服务器包括:
记录数据的第二记录介质;
与所述数据资料库装置进行数据的接收发送的数据资料库接口部;
对于存储于所述第二记录介质的数据,按存在关联的数据进行分组的分组处理部;
在所述数据资料库装置中记录数据时,选择要记录数据的所述第一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选择部;和
管理被所述分组处理部处理后的数据的组信息和被所述记录介质选择部选择的记录介质的信息的数据管理部,
在所述数据资料库装置中记录数据时,所述记录介质选择部选择记录有被所述分组处理部分为同一组的数据的所述第一记录介质和记录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数据资料库装置中记录数据时,所述记录介质选择部选择另一面未记录被所述分组处理部分为同一组的数据的所述第一记录介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多个记录再现部,
所述记录介质选择部,在被请求再现数据的情况下,选择记录介质,将记录有与所述请求再现的数据同一组的数据的所述第一记录介质装入所述多个记录再现部,由此能够同时再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控制部,其进行控制,使得有对记录于所述第一记录介质的数据的再现请求时,确定记录有与所述请求再现的数据同一组的数据的记录介质,装入所述记录再现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控制部,其进行控制,使得在记录有与所述请求再现的数据同一组的数据的记录介质的数量比所述记录再现部的数量多的情况下,将优先度高的记录介质装入所述记录再现部。
CN201310067343.5A 2012-03-30 2013-03-04 记录再现系统、服务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667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78873A JP2013210708A (ja) 2012-03-30 2012-03-30 記録再生システム、サーバ
JP2012-078873 2012-03-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66777A CN103366777A (zh) 2013-10-23
CN103366777B true CN103366777B (zh) 2016-08-31

Family

ID=49234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6734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66777B (zh) 2012-03-30 2013-03-04 记录再现系统、服务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24359B2 (zh)
JP (1) JP2013210708A (zh)
CN (1) CN1033667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91388A (ja) * 2014-03-28 2015-11-02 株式会社日立エルジーデータストレージ データアーカイブシステム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63335A (ja) * 1995-03-20 1996-10-11 Toshiba Corp データ記憶装置
US5870360A (en) * 1994-02-26 1999-02-09 Sony Corporation Disc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having disc exchange function
CN1366674A (zh) * 2000-04-28 2002-08-2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记录再生盘控制装置和使用该控制装置的盘装置
CN1433612A (zh) * 1999-12-06 2003-07-3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数据传送系统及该系统所使用的记录装置
CN1577600A (zh) * 2003-06-27 2005-02-09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网络系统、服务器、数据记录再生装置及其方法和程序
CN101729538A (zh) * 2008-10-16 2010-06-09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记录再生装置及文件管理方法
CN102089820A (zh) * 2008-09-01 2011-06-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盘装置、使用所述光盘装置的影像再生装置、服务器及汽车导航系统、集成电路及记录再生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37632A (en) 1989-12-19 1998-04-07 Hitachi, Ltd. Magnetic disc control apparatus with parallel data transfer between disc control unit and encoder/decoder circuit
JP3230332B2 (ja) 1993-05-19 2001-11-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データライブラリ管理装置
JP3677205B2 (ja) 2000-11-08 2005-07-27 株式会社東芝 複数記録面対応の情報記録装置及び複数記録面対応の情報記録方法
US6600967B2 (en) 2001-12-20 2003-07-29 Storag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Automated physical disk storage and management
JP2005025861A (ja) 2003-07-02 2005-01-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データ保護方法
JP4717339B2 (ja) * 2003-10-31 2011-07-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
US7472223B1 (en) 2006-09-28 2008-12-30 Emc Corporation Surface level sparing in disk drives
US8032702B2 (en) 2007-05-24 2011-10-0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isk storage management of a tape library with data backup and recovery
US8049980B1 (en) 2008-04-18 2011-11-01 Network Appliance, Inc. Partial disk failures and improved storage resiliency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70360A (en) * 1994-02-26 1999-02-09 Sony Corporation Disc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having disc exchange function
JPH08263335A (ja) * 1995-03-20 1996-10-11 Toshiba Corp データ記憶装置
CN1433612A (zh) * 1999-12-06 2003-07-3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数据传送系统及该系统所使用的记录装置
CN1366674A (zh) * 2000-04-28 2002-08-2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记录再生盘控制装置和使用该控制装置的盘装置
CN1577600A (zh) * 2003-06-27 2005-02-09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网络系统、服务器、数据记录再生装置及其方法和程序
CN102089820A (zh) * 2008-09-01 2011-06-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盘装置、使用所述光盘装置的影像再生装置、服务器及汽车导航系统、集成电路及记录再生方法
CN101729538A (zh) * 2008-10-16 2010-06-09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记录再生装置及文件管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324359B2 (en) 2016-04-26
US20130258826A1 (en) 2013-10-03
JP2013210708A (ja) 2013-10-10
CN103366777A (zh) 2013-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90728C (zh) 信息记录介质、记录装置及方法、重放装置
CN100454399C (zh) 信息记录介质、记录/再现设备以及记录/再现方法
CN107391544A (zh) 列式存储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储存介质
CN101872639A (zh) 在数字硬盘录像机上存储及检索图片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02422356B (zh) 记录/再现方法及设备
CN111309245A (zh) 一种分层存储写入方法和装置、读取方法和装置及系统
CN100456380C (zh) 用于在盘上记录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9669621A (zh) 一种文件管理方法、文件管理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0362575C (zh) 一次性写入光盘和用于管理一次性写入光盘上的缺陷区的方法及装置
CN103366777B (zh) 记录再现系统、服务器
CN101765882A (zh) 用于仿真光盘的方法、使用该方法的光盘驱动器和包括安全区的光盘
CN103021431B (zh) 数据库装置、数据档案系统、服务器
CN101169956A (zh) 盘装置
CN101089975B (zh) 记录方法和光盘记录装置
CN103247306B (zh) 记录再现系统、服务器
US20130227217A1 (en) Archive system and processing method
CN103295603B (zh) 数据库装置
CN109669623A (zh) 一种文件管理方法、文件管理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783311B (zh) 信息记录装置和信息记录方法
CN101536093B (zh) 记录/再现方法、记录/再现设备及信息存储介质
CN114281267B (zh) 分布式存储系统间的数据迁移方法和装置
CN102084344B (zh) 媒体存储系统
CN101296342A (zh) 具有被改善的图像信息编辑功能的记录再现装置
CN100412978C (zh) 记录方法与装置
JPS6396779A (ja) デ−タ記録方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31

Termination date: 202003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