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62197B - 冲水大便器 - Google Patents

冲水大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62197B
CN103362197B CN201310104791.8A CN201310104791A CN103362197B CN 103362197 B CN103362197 B CN 103362197B CN 201310104791 A CN201310104791 A CN 201310104791A CN 103362197 B CN103362197 B CN 1033621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ing bellmouth
open
flush toilet
valve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0479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62197A (zh
Inventor
三宅翼
守田友昭
末廣淳孝
山崎洋式
友成弘志
沟口和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t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t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1063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2005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to Ltd filed Critical Tot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621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21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621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21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anitary Device For Flush Toil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冲水大便器,对通常的便器清洗的污物排出性能不产生影响,即使在停电时也可以进行便器清洗。本发明提供一种冲水大便器,其特征为,具备:盆部,承接污物;排水弯管部,连接于盆部并在排出污物的同时在盆部形成积水;排水承口,连接排水弯管部的下游端与排水管的上游端;及清洗水供给构件,由供给电力电驱动从而向盆部供给清洗水,清洗水供给构件具有以下给水构件,在停电时,通过使用者的手动操作、紧急电源、及机械要素的任意一种向盆部执行清洗水的给水及止水,排水承口具有以下开闭构件,在停电时,通过使用者的手动操作、紧急电源、及机械要素的任意一种改变排水承口流路的断面积。

Description

冲水大便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形态通常涉及一种冲水大便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由清洗水清洗的冲水大便器。
背景技术
本发明为通过电力驱动清洗水供给构件,从而进行便器清洗的冲水大便器(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冲水大便器中,在当清洗水供给构件工作中停电时,则不能确保用于封住排水弯管管路与盆部的连通所需的清洗水水量。因此,通过由加压泵的旋转部的慣性力的旋转将所需量的清洗水供给至喷射吐水口,从而封住排水弯管管路与盆部的连通。
如此,在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冲水大便器中,一方面在考虑补充用于封住排水弯管管路与盆部的连通的清洗水的同时,另一方面在当停电时进行便器清洗本身变得困难的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即,使用者需要用水桶等取水,并将用水桶等取得的水倒入便器的盆部。因此,存在花费劳力和时间的问题。这对老年人、疾病患者是不优选的。
而且,本发明为具备开闭排水管部的末端开口部的挡板阀的水洗便器(专利文献2)。在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冲水便器,通常通过由马达驱动来开闭挡板阀进行便器清洗,在停电时通过手动操纵挡板阀进行便器清洗。但是,在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冲水便器中,由于在通常的便器清洗时挡板阀向排水管部的内部突出而成为抵抗,因此存在污物等挂住或堵塞挡板阀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8-17494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平8-352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根据所涉及的课题的认识而进行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以下冲水大便器,对通常的便器清洗的污物排出性能不产生影响,即使在停电时也可以进行便器清洗。
第1个发明是一种冲水大便器,其特征为,具备:盆部,承接污物;排水弯管部,在连接于所述盆部并排出所述污物的同时在所述盆部形成积水;排水承口,连接所述排水弯管部的下游端与排水管的上游端;及清洗水供给构件,由供给电力电驱动从而向所述盆部供给清洗水,所述清洗水供给构件具有以下给水构件,在停电时,通过使用者的手动操作、紧急电源、及机械要素的任意一种向所述盆部执行清洗水的给水及止水,所述排水承口具有以下开闭构件,在停电时,通过使用者的手动操作、紧急电源、及机械要素的任意一种改变所述排水承口流路的断面积。
根据该冲水大便器,在停电时,通过使用者的手动操作、紧急电源、及机械要素的任意一种使设置于所述排水承口的开闭构件动作,并通过使排水承口流路的断面积变小,从而可以使盆部内部的水位上升。因此,在盆部内部的水位上升至规定水位后,开闭构件成为开状态时,滞留于盆部的大量的清洗水流入排水弯管部。由此,可以良好地向排水管排出污物等。而且,使用者不用进行用水桶等取水的工作就可以简单地进行良好的便器清洗。
而且,第2个发明是,在第1个发明的冲水大便器中,其特征为,所述开闭构件包含开闭阀,该开闭阀具有:支承轴,可与所述排水承口的内侧壁卡合;及阀体,通过以所述支撑轴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转动来改变所述断面积,通过来自外部的操作在所述上下方向上转动所述阀体的操作部连结于所述支撑轴。
根据该冲水大便器可以通过操作操作部使开闭阀的支撑轴转动,并可以使阀体在上下方向转动。因此,即使暂时不使用开闭阀,阀体固着于排水承口的内侧壁,也可以通过支撑轴的转动简单地破坏固着状态。因此,在停电时,通过使用者的手动操作、紧急电源、及机械要素的任意一种可以使开闭阀进行稳定的转动动作,可以良好地向排水管排出污物等。因此,使用者不用进行用水桶等取水的工作就可以简单地进行良好的便器清洗。
而且,第3个发明是,在第2个发明的冲水大便器中,其特征为,所述开闭阀在所述排水承口流路的断面成为开状态时,位于所述排水承口的下游侧。
根据该冲水大便器,由于开闭阀在排水承口流路的断面成为开状态时位于排水承口的下游侧,因此在有供给电力时的通常的便器清洗中,冲水大便器的排出性能不受到影响,可以进行抑制污物等堵塞的像往常一样的便器清洗。
而且,第4个发明是,在第2或第3个发明的冲水大便器中,其特征为,在所述开闭阀使所述排水承口流路的断面成为开状态时,所述阀体具有沿着所述排水承口的内侧壁的形状。
根据该冲水大便器,在有供给电力时的通常的便器清洗中,可以抑制流动在排水承口流路中的清洗水所受到的抵抗。由此,冲水大便器的排出性能不受到影响,可以进行抑制污物等堵塞的像往常一样的便器清洗。
而且,第5个发明是,在第4个发明的水洗大便器中,其特征为,所述开闭阀在所述排水承口流路的断面成为开状态时,通过第1施加力构件向所述阀体的背面与所述排水承口的内侧壁接触的方向施加力。
根据该冲水大便器,由于开闭阀的阀体具有沿着排水承口的内侧壁的形状,因此在有供给电力时的通常的便器清洗中,可以更进一步抑制流动在排水承口流路中的清洗水所受到的抵抗。由此,冲水大便器的排出性能不受到影响,可以进行更进一步抑制污物等堵塞的像往常一样的便器清洗。
而且,第6个发明是,在第2~第5的任意1个发明的冲水大便器中,其特征为,所述阀体通过以所述支撑轴为中心从下方向上方转动使所述排水承口流路的断面积变小。
根据该冲水大便器,可以防止污物等挂在阀体的顶端部,或开闭阀转动时夹着污物等。因此,冲水大便器的排出性能不受到影响,并可以进行像往常一样的便器清洗。
而且,第7个发明是,在第2~第6的任意1个发明的冲水大便器中,其特征为,在所述开闭阀使所述排水承口流路的断面积变小的状态下,所述阀体的一部分与所述排水承口的内侧壁接触,并在所述阀体的另一部分与所述排水承口的内侧壁之间存在间隙。
根据该冲水大便器,并非整个阀体都接触排水承口的内侧壁。因此,可以抑制阀体与排水承口的内侧壁的接触部分固着。由此,开闭阀可以进行更稳定的转动动作。而且,可以良好地向排水管排出污物等。
而且,第8个发明是,在第7个发明的冲水大便器中,其特征为,在所述开闭阀使所述排水承口流路的断面积变小的状态下,在所述阀体的顶端部与所述排水承口的内侧壁之间存在间隙。
根据该冲水大便器,通过排水弯管部而流入排水承口流路的水,通过阀体的顶端部与排水承口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向排水管排出。此时,例如可以抑制在排水弯管部的弯管顶部等积存空气,并可以使排水弯管部内部的空气从阀体的顶端部与排水承口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排出。因此,可以更确实地将排水弯管部装满水,更确实地向排水管排出污物等。
而且,第9个发明是,在第7或第8个发明的冲水大便器中,其特征为,在所述开闭阀使所述排水承口流路的断面积变小的状态下,所述阀体的周缘部与所述排水承口的内侧壁接触。
根据该冲水大便器,由于阀体的周缘部与排水承口的内侧壁接触,因此可以抑制该接触范围。因此,可以抑制接触部分的固着。由此,开闭阀可以进行更稳定的转动动作。而且,可以更好地向排水管排出污物等。
而且,第10个发明是,在第2~第9的任意1个发明的冲水大便器中,其特征为,所述支撑轴在所述开闭阀使所述排水承口流路的断面积变小的状态下,位于靠向所述阀体顶端部的上方。
根据该冲水大便器,通过排水弯管部而到达阀体的清洗水不向支撑轴的方向而向顶端部的方向流动。由此,由于包含污物等的清洗水向支撑轴的方向流动,因此可以防止在支撑轴上产生堵塞,或使支撑轴脆化。
而且,第11个发明是,在第1~第10的任意1个发明的冲水大便器中,其特征为,其为通过虹吸作用排出污物的虹吸式冲水大便器,所述排水承口具有引发所述虹吸作用产生的引发虹吸构件,其设置在所述开闭构件的下方的所述排水承口的内部。
根据该冲水大便器,使开闭构件动作,在从排水承口流路的断面积变小的状态使开闭构件成为开状态时,可以通过开闭构件阀使滞留的清洗水一下子向引发虹吸构件引导,可以有效地产生虹吸作用。因此,在停电时,可以通过使用者的手动操作、紧急电源、及机械要素的任意一种产生稳定的虹吸作用,可以更好地排出污物等。因此,使用者不用进行用水桶等取水的工作就可以简单地进行良好的便器清洗。
而且,第12个发明是,在第2~第11的任意1个发明的冲水大便器中,其特征为,在所述开闭阀使所述排水承口流路的断面成为开状态时,在所述阀体的背面与所述排水承口的内侧壁之间存在间隙。
根据该冲水大便器,从排水承口流路流下的水可以通过阀体的背面与排水承口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因此,可以用水冲走进入阀体的背面与排水承口的内侧壁之间间隙的污物等。由此,开闭阀可以进行更稳定的转动动作。而且,可以更好地向排水管排出污物等。
而且,第13个发明是,在第2~第12的任意1个发明的冲水大便器中,其特征为,还具备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排水承口的外侧使所述操作部的操作转换成所述支撑轴的转动动作,所述驱动单元具有:壳体构件;传动构件,通过与所述操作部连结在所述壳体构件内被引导、动作对所述支撑轴施加扭矩,连结构件,连结所述传动构件与所述支撑轴,所述传动构件受到所述操作部的拉拽而动作,并以所述支撑轴为中心在上下方向转动所述阀体。
根据该冲水大便器,使用者通过更简单的操作,可以使开闭阀进行更稳定的转动动作。
而且,第14个发明是,在第13个发明的冲水大便器中,其特征为,所述驱动单元还具有第2施加力构件,其向所述开闭阀使所述排水承口流路的断面成为开状态的方向给所述传动构件施加力。
根据该冲水大便器,在有供给电力时的通常的便器清洗中,可以抑制流动在排水承口流路中的清洗水所受到的抵抗。由此,冲水大便器的排出性能不受到影响,可以进行抑制污物等堵塞的像往常一样的便器清洗。
根据本发明的形态,提供如下冲水大便器,对通常的便器清洗的污物排出性能不产生影响,即使在停电时也可以进行便器清洗。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冲水大便器的示意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冲水大便器的示意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冲水大便器的要部结构的框图。
图4是放大本实施方式的开闭阀附近的示意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开闭阀的示意俯视图。
图6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口本体与开闭阀之间关系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引发虹吸构件的示意图。
图8是例示在停电时的便器清洗工作的具体例的示意剖视图。
图9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口的示意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口的示意俯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口的示意俯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口内部的示意剖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口的示意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口的示意俯视图。
图15是还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口的示意立体图。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口的示意俯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口的示意俯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口内部的示意剖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口的示意立体图。
图2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口的示意俯视图。
符号说明
10-冲水大便器;50-排水管;100-便器本体;101-板;110-盆部;111-喷射吐水口;113-内缘吐水口;120-排水弯管部;121-下游端;123-弯管顶部;150-清洗水供给构件;151-给水路;152-止水栓;153-滤网;154-分支接头;155-定流量阀;156-电磁阀;157-切换阀;159-内缘侧给水路;161-水箱侧给水路;162-泵侧给水路;163-喷射侧给水路;163a-喷射侧给水路顶部;164-内缘吐水用真空调节阀;165-回流管路;166-喷射吐水用真空调节阀;167-浮子式止回阀;168-溢流流路;168a-溢流口;169-浮子式止回阀;171-排水栓;172-托盘;173-加压泵;174-控制器;175-上端浮子开关;176-下端浮子开关;177-贮水箱;178-挡板阀;200、200a、200b-排水承口;210-排水承口本体;211-内侧壁;220-密封件;230、230a、230b-操作部;231a、231b-外管;233a、233b-内部金属线;235-施加力构件;236a、236b-把持部;240-开闭阀;241-阀体;241a-顶端部;241b-背面;241c-周缘部;243-支撑轴;250-引发虹吸构件;251-收缩部;253a、253b、253c、253d-突起部;255-内侧壁;260a、260b-驱动单元;261a、261b-壳体构件;263a、263b-传动构件;264a、264b-连接部;265a、265b-连结构件;267a、267b-转动轴;269a、269b-施加力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附图中,对于同样的结构要素附上相同的符号,适当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冲水大便器的示意立体图。
如图1(a)及图1(b)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冲水大便器10具备便器本体100、排水承口200。
便器本体100具有盆部110、排水弯管部120。盆部110可以承接使用者排泄出来的污物、尿等。排水弯管部120连接于盆部110,可以将污物向排水管50排出。而且,排水弯管部120在盆部110形成积水,可以防止例如来自排水管50的恶臭、害虫类等进入室内。另外,未图示的便座对于便器本体100转动自如地轴支撑在便器本体100的上面。
排水承口200设置在便器本体100的内部,并连接排水弯管部120的下游端121和排水管50的上游端。排水承口200具有排水承口本体210、密封件220、操作部230。密封件220设置在排水承口本体210的上端部,并由例如橡胶等的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而且,密封件220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排水弯管部120的下游端121插入并保持于密封件220的贯通孔。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中,将从坐在未图示的便座上的使用者所看的上方定为“上方”,将从坐在便座上的使用者所看的下方定为“下方”。而且,将从坐在便座上的使用者所看的前方定为“前方”,将从坐在便座上的使用者所看的后方定为“后方”。而且,将从朝向后方站立在便器本体100前面的使用者所看的右侧定为“右侧方”,将从朝向后方站立在便器本体100前面的使用者所看的左侧定为“左侧方”。
例如,操作部230从便器本体100的后方部的内部向左侧方的外部突出。如后面的详细说明那样,使用者通过从便器本体100的外部操作操作部230,可以控制设置在排水承口本体210的内部的开闭阀(开闭构件)。另外,操作部230向便器本体100的外部突出的方向不被特别限制,操作部230例如也可以从便器本体100的后方部的内部向右侧方的外部突出。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冲水大便器的示意剖视图。
而且,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冲水大便器的要部结构的框图。
另外,图2(a)及图2(b)是在图1中所表示的切断面A-A的示意剖视图。图2(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开闭阀打开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图2(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开闭阀关闭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图3是同时表示水路系统与电力系统的要部结构。
首先,参照图3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冲水大便器10的要部结构进行说明。
在便器本体100的后方配置有清洗水供给构件150。如下所述,清洗水供给构件150可以由供给电力电驱动从而向盆部110供给清洗水。
在清洗水供给构件150中设置有定流量阀155、电磁阀(给水构件)156、内缘吐水用真空调节阀164。再者,在给水路151中内置有向贮水箱177切换给水与内缘吐水的切换阀157、贮水箱177、加压泵(给水构件)173、喷射吐水用真空调节阀166、排水栓171。而且,在清洗水供给构件150中内置有控制电磁阀156的开闭操作、切换阀157的切換操作、及加压泵173的旋转数或工作时间等的控制器174。
定流量阀155为将介由止水栓152、滤网153及分支接头154而流入的清洗水控制在规定的流量以下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定流量阀155能够将清洗水的流量限制在16升/分以下。而且,通过定流量阀155的清洗水流入电磁阀156,通过电磁阀156的清洗水由切换阀157供给于内缘吐水口113或贮水箱177。
电磁阀156由控制器174的控制信号开闭,使所供给的清洗水流入切换阀157,或停止流入切换阀157。
而且,切换阀157由控制器174的控制信号切换,使介由电磁阀156流入的清洗水从内缘吐水口113吐出,或流入贮水箱177。
内缘吐水用真空调节阀164配置在将通过切换阀157的清洗水导向内缘吐水口113的内缘侧给水路159的途中,防止来自内缘吐水口113的清洗水的逆流。而且,内缘吐水用真空调节阀164配置在靠向盆部110的上端面的上方,由此,确实地防止逆流。再者,从内缘吐水用真空调节阀164的大气开放部溢出的清洗水能够经由回流管路165介由浮子式止回阀169流入贮水箱177。
贮水箱177构成为储存应从喷射吐水口111吐水的清洗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贮水箱177具有约2.5升的内容积。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水箱侧给水路161的顶端(下端)连接于浮子式止回阀167,防止从贮水箱177向水箱侧给水路161的逆流。而且,在贮水箱177的内部配置有上端浮子开关175及下端浮子开关176,能够检测出贮水箱177内的水位。上端浮子开关175在贮水箱177内的水位达到规定的储水水位时切换为开,控制器174检测到上述时从而关闭电磁阀156。另一方面,下端浮子开关176在贮水箱177内的水位降低至规定的水位时切换为开,控制器174检测到上述时从而停止加压泵173。
加压泵173为用于加压贮存于贮水箱177的清洗水,并使其从喷射吐水口111吐出的部件。加压泵173通过从贮水箱177延伸的泵侧给水路162连接,从而加压在贮水箱177内贮存的清洗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压泵173加压贮水箱177内的清洗水,能够使清洗水以最大约120升/分的流量从喷射吐水口111吐出。
而且,在靠向加压泵173的下方且在贮水箱177的下端部付近的高度上配置有排水栓171。因此,通过打开排水栓171,可以在维修时等排出贮水箱177内及加压泵173内的清洗水。而且,在加压泵173的下方配置有接水托盘172,能够承接结露的水滴或漏水。
另一方面,加压泵173的流出口介由喷射侧给水路163连接于盆部110的底部的喷射吐水口111。在该喷射侧给水路163的途中朝向上方形成为凸型,该凸型部分的最高部分即喷射侧给水路顶部163a成为在从贮水箱177到喷射吐水口111的清洗水管路中的最高的部分。再者,如图3所示,在靠向喷射侧给水路163的喷射侧给水路顶部163a的下游侧被设定为与前述的喷射吐水口111相同的水平(高度)。
在喷射侧给水路163上连接有在一端上具有溢流口168a的溢流流路168。溢流口168a设置在靠向上端浮子开关175的上方。在贮水箱177内的水位变得比上端浮子开关175高的情况下,贮水箱177内的水从溢流口168a流入溢流流路168,并由加压泵173加压,介由挡板阀178从喷射吐水口111吐出。
喷射吐水用真空调节阀166配置在将通过切换阀157的清洗水导向贮水箱177的水箱侧给水路161的途中,从而防止来自贮水箱177的清洗水的逆流。而且,从喷射吐水用真空调节阀166的大气开放部溢出的清洗水能够经由回流管路165介由浮子式止回阀169流入贮水箱177。
控制器174通过由使用者对便器清洗开关(未图示)的操作,依次启动电磁阀156、切换阀157、加压泵173,从而依次开始从内缘吐水口113及喷射吐水口111的吐水来清洗盆部110。再者,清洗结束后,控制器174打开电磁阀156,使切换阀157切换到贮水箱177侧从而向贮水箱177补充清洗水。贮水箱177内的水位上升,上端浮子开关175检测出规定的贮水量时,控制器174关闭电磁阀156并停止给水。
在如图3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切换切换阀157经由内缘侧给水路159向内缘吐水口113供给清洗水,而且,经由水箱侧给水路161介由浮子式止回阀167向贮水箱177补充清洗水。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变形例也可以代替图3所示的电磁阀156及切换阀157而设置内缘吐水用电磁阀及水箱给水用电磁阀。具体为,该内缘吐水用电磁阀设置在定流量阀155的下游侧,连接于内缘侧给水路159。而且,水箱给水用电磁阀设置在定流量阀155的下游侧,连接于水箱侧给水路161。再者,这些内缘吐水用电磁阀及水箱给水用电磁阀的开闭操作(ON及OFF操作)是通过来自控制器174的控制信号而进行的。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冲水大便器10的作用(动作)进行说明。
在待机状态中,当操作便器清洗开关(未图示)时,则开始第1次的内缘吐水(前内缘清洗)。即,使用者操作便器清洗开关(未图示)时,控制器174向电磁阀156发送信号并打开电磁阀156的同时,将切换阀157切换到内缘吐水口113侧,由自来水管的给水圧力从内缘吐水口113吐出清洗水。当电磁阀156打开时,则从自来水管供给的清洗水经由止水栓152、滤网153、分支接头154并流入定流量阀155。在定流量阀155中,在自来水管的给水圧力高的情况下,所通过的清洗水的流量被限制在规定流量,在给水圧力低的情况下,清洗水不受到水流的限制直接通过。通过了定流量阀155的清洗水通过电磁阀156、切换阀157,并经由内缘吐水用真空调节阀164、内缘侧给水路159,从在盆部110的上部的后方左侧开口的内缘吐水口113吐出。从内缘吐水口113吐出的清洗水一边在盆部110内旋转,一边向下方流下,从而清洗盆部110的内壁面。
然后,虽然开始喷射吐水,但是在这期间清洗水从内缘吐水口113也持续吐水。
首先,控制器174向加压泵173发送信号从而使其启动。当加压泵173启动时,则在贮水箱177内贮存的清洗水流入加压泵173,并被加压。由加压泵173加压的清洗水经由喷射侧给水路163的喷射侧给水路顶部163a,从在盆部110的底部开口的喷射吐水口111吐出。
从喷射吐水口111吐出的清洗水流入排水弯管部120内,从而将排水弯管部120装满水从而引起虹吸现象。通过该虹吸现象,盆部110内的积水及污物被吸引至排水弯管部120,从排水管50排出。
当清洗水通过加压泵173从喷射吐水口111吐出时,则贮水箱177内的水位下降,下端浮子开关176变为ON。下端浮子开关176变为ON时,控制器174检测到贮存在贮水箱177内的清洗水已全部吐出,则向加压泵173发送信号使其停止,从而结束喷射吐水。通过持续进行的从内缘吐水口113的吐水使盆部110内的积水水位上升,在经过规定的内缘吐水时间后,盆部110内达到规定的积水水位。
内缘吐水结束后,贮水箱177的清洗水被补充。此时,如前所述,控制器174在将电磁阀156保持在开状态的状态下,向切换阀157发送信号,将其切换到贮水箱177侧,清洗水流入贮水箱177内。
向贮水箱177内补充清洗水,贮水箱177内的水位到达规定的贮水水位时,上端浮子开关175变为ON。当上端浮子开关175变位ON时,控制器174向电磁阀156发送信号,并使其关闭。而且,控制器174向切换阀157发送信号,使其切换到内缘吐水口113侧。然后,冲水大便器10成为待机状态。
如以上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冲水大便器10通过来自控制器174的信号控制电磁阀156、切换阀157、及加压泵173等的动作,从内缘吐水口113或喷射吐水口111吐出清洗水进行便器清洗。在此,当停电时,控制器174、电磁阀156、切换阀157、及加压泵173等的动作停止,那么进行便器清洗本身就会变得困难。例如,使用者需要用水桶等取水,并将用水桶等所取得的水倒入便器本体100的盆部110。因此,花费劳力和时间。这样对老年人、疾病患者是不优选的。
对此,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冲水大便器10的排水承口200具有开闭阀(开闭构件)240。开闭阀240通常(通电时或供给电力时)维持在如图2(a)所示的开状态,使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断面积不产生变化。另一方面,开闭阀240在停电时,可以通过使用者对操作部230(参照图1)的操作使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断面积产生变化。
具体而言,开闭阀240具有支撑轴243,相对于排水承口本体210转动自如地轴支撑在该支撑轴243。而且,如后面的详细说明那样,开闭阀240的支撑轴243与操作部230连结。因此,如图2(a)的箭头A1所示,使用者通过适当操作操作部230,可以以支撑轴243为大致中心转动开闭阀240。因此,如图2(b)所示,使用者通过开闭阀240使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断面积变小,从而可以使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成为大致关闭状态。
另外,开闭阀240不需要完全关闭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即,在开闭阀240关闭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的状态下,如果可以通过从内缘吐水口113及喷射吐水口111供给的清洗水使盆部110的内部水位上升,那么在开闭阀240与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之间也可以产生间隙。
在该状态中,使用者通过手动操作或紧急电源使给水构件(电磁阀156或加压泵173)动作,从内缘吐水口113或喷射吐水口111向盆部110供给清洗水。作为紧急电源,例如可例举电池、蓄电池等。此时,如果只有从内缘吐水口113供给的清洗水的流量,则不能将排水弯管部120装满水,不能引起虹吸现象。而且,如果只有基于手动操作或紧急电源对加压泵173的动作而从喷射吐水口111供给的清洗水的流量,则与来自内缘吐水口清洗水的供给同样地不能将排水弯管部120装满水,不能产生虹吸现象。
对此,如前所述,由于使用者通过开闭阀240使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断面积变小,因此可以通过从内缘吐水口113及喷射吐水口111供给的清洗水使盆部110的内部水位上升。因此,在盆部110的内部水位上升到规定水位之后,如图2(b)的箭头A2所示,使用者通过适当操作操作部230,可以转动开闭阀240。然后,因为积留在盆部110的大量的清洗水流入排水弯管部120,所以可以将排水弯管部120装满水并引起虹吸现象。
由此,由于即使在停电时也可以使大量的清洗水流入排水弯管部120,因此可以更好地向排水管50排出污物等。因此,使用者不用进行用水桶等取水的工作就可以简单地进行良好的便器清洗。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便器本体100通过虹吸作用排出污物等的虹吸式便器的情况。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便器本体100并不局限于虹吸式便器,也可以是不产生虹吸作用的即“直冲式”便器。便器本体100即使为直冲式便器也可以得到与前述的効果一样的効果。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说明方便,列举了便器本体100为虹吸式便器情况的例子。
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开闭阀240的结构及动作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4是放大本实施方式的开闭阀附近的示意剖视图。
而且,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开闭阀的示意俯视图。
而且,图6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口本体与开闭阀之间关系的示意图。
另外,图4(a)是放大图2(a)所示的范围A11的示意剖视图。图4(b)是放大图2(b)所示的范围A12的示意剖视图。图5(a)是从上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开闭阀240的示意俯视图。图5(b)是从正面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开闭阀240的示意俯视图。图5(c)是从侧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开闭阀240的示意俯视图。图6(a)是从侧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口200的示意俯视图。图6(b)是图6(a)所示的切断面B-B的示意剖视图。
如图5(a)~图5(c)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开闭阀240具有阀体241、支撑轴243。如图6(a)及图6(b)所示,支撑轴243可与排水承口本体210的内侧壁(流路内壁)211卡合。因此,开闭阀240相对于排水承口本体210转动自如地轴支撑在支撑轴243上。也就是说,例如,如图4(a)的箭头A1所示及如图4(b)的箭头A2所示,开闭阀240以支撑轴243为大致中心可在上下方向上转动。而且,如图6(b)所示,开闭阀240的支撑轴243与操作部230连结。因为开闭阀240以支撑轴243为大致中心转动,所以阀体241可以使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断面积产生变化。
如图4(a)所示,开闭阀240通常维持在开状态。也就是说,开闭阀240通常使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断面维持在开状态。此时,开闭阀240位于排水管50的附近即排水承口200的下游侧。因此,在有供给电力时的通常的便器清洗中,冲水大便器10的排出性能不受到影响,可以进行抑制污物等堵塞的像往常一样的便器清洗。
而且,如图4(a)所示,在开闭阀240使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断面成为开状态时,开闭阀240的阀体241形成为在俯视下以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断面的中心点为中心而在外侧画圆的圆弧状,并具有沿着排水承口本体210的内侧壁211的形状。而且,阀体241的表面(清洗水流动侧的面)设置为与排水承口本体210的内侧壁211的表面为同一面或比它靠后位置的面。因此,在有供给电力时的通常的便器清洗中,可以抑制流动在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中的清洗水所受到的抵抗。由此,冲水大便器10的排出性能不受到影响,可以进行抑制污物等堵塞的像往常一样的便器清洗。
如图6(b)所示,在排水承口本体210的外部,且在支撑轴243与操作部230的连结部的附近设置有例如弹簧等的施加力构件235(第1施加力构件)。施加力构件235在开闭阀240使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断面成为开状态时,与阀体241的表面相反侧的背面以接触排水承口本体210的内侧壁211方式给开闭阀240施加力。也就是说,施加力构件235在开闭阀240使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断面为开状态的方向上给开闭阀240施加力。
因此,由于开闭阀240的阀体241具有沿着排水承口本体210的内侧壁211的形状,因此在有供给电力时的通常的便器清洗中,可以进一步抑制流动在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中的清洗水所受到的抵抗。由此,冲水大便器10的排出性能不受到影响,可以进行进一步抑制污物等堵塞的像往常一样的便器清洗。
接着,如图4(a)的箭头A1所示,使用者通过适当操作操作部230以支撑轴243为大致中心转动开闭阀240,可以通过开闭阀240使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断面积变小。在此,由于开闭阀240以支撑轴243为大致中心可在上下方向上转动,因此即使暂时不使用开闭阀240,阀体241固着于排水承口本体210的内侧壁211,也可以由转动操作简单地破坏固着状态。因此,在停电时,通过使用者的手动操作或紧急电源,可以使开闭阀240进行稳定的转动动作,可以更好地向排水管50排出污物等。因此,使用者不用进行用水桶等取水的工作就可以简单地进行良好的便器清洗。
而且,开闭阀240及排水承口本体210由树脂形成。而且,形成开闭阀240的树脂与形成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树脂相互接触。也就是说,开闭阀240与排水承口本体210并不是由例如橡胶等的密封件密封。例如,在开闭阀240使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断面积变小的状态下,阀体241的一部分与排水承口本体210的内侧壁接触。在开闭阀240使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断面积变小的状态下,在阀体241的另一部分与排水承口本体210的内侧壁之间存在间隙。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阀体241的顶端部(与支撑轴243相反侧的端部)241a与排水承口本体210的内侧壁211之间存在间隙。因此,如图4(b)的箭头A3所示,通过排水弯管部120而流入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水,通过阀体241的顶端部241a与排水承口本体210的内侧壁211之间的间隙向排水管50排出。由此,通过从内缘吐水口113及喷射吐水口111供给的清洗水使盆部110的内部水位上升时,例如抑制在排水弯管部120的弯管顶部123(参照图2(a)及图2(b))上积存空气,可以使排水弯管部120内部的空气容易地流动。因此,可以更确实地将排水弯管部120装满水,更确实地产生虹吸现象。
另外,在图4(b)所示的状态中,虽然阀体241的周缘部接触(线接触)排水承口本体210的内侧壁211,但是阀体241与排水承口本体210的内侧壁211的接触状态并不只局限于此。例如,对冲水大便器10的排出性能不产生影响程度的突起部设置于排水承口本体210的内侧壁211,阀体241的周缘部的表面也可以接触(面接触)该突起部。
在阀体241的周缘部接触(线接触)排水承口本体210的内侧壁211的情况下,可以抑制阀体241与排水承口本体210的内侧壁211的接触部分固着。由此,开闭阀240可以进行更稳定的转动动作。而且,可以更好地向排水管50排出污物等。
而且,如图4(a)所示,在开闭阀240使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断面成为开状态时,支撑轴243位于靠向阀体241的上方。也就是说,从支撑轴243朝向阀体241的顶端部241a的方向为大致下方。然后,如图4(a)的箭头A1所示,通过开闭阀240以支撑轴243为大致中心从下方向上方转动,从而使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断面积变小。因此,可以防止污物等挂在阀体241的顶端部241a上,或开闭阀240转动时夹着污物等。而且,冲水大便器10的排出性能不受到影响,可以进行像往常一样的便器清洗。
而且,如图4(b)所示,在开闭阀240使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断面积变小时,支撑轴243位于靠向阀体241的顶端部241a的上方。因此,如图4(b)的箭头A4所示,通过排水弯管部120到达阀体241的清洗水不向支撑轴243的方向而向顶端部241a的方向流动。由此,由于包含污物等的清洗水向支撑轴243的方向流动,因此可以防止在支撑轴243上产生堵塞,或使支撑轴243脆化。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引发虹吸构件的示意图。
图7(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引发虹吸构件的示意俯视图。图7(b)是图7(a)所示的切断面C-C的示意剖视图。
关于图3,如前所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冲水大便器10为通过虹吸作用排出污物等的虹吸式便器。
在此,如图2(a)、图2(b)、图4(a)、及图4(b)所示,排水承口200具有设置在排水承口本体210内部的引发虹吸构件250。引发虹吸构件250设置在开闭阀240的下方。而且,引发虹吸构件250具有:收缩部251;及突起部253a、253b、253c、253d。
收缩部251具有比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断面积小的断面积。而且,突起部253a、253b、253c、253d具有从引发虹吸构件250的内侧壁255朝向流路的中心突出的形状。
由此,在开闭阀240开阀时,收缩部251及突起部253a、253b、253c、253d可以通过开闭阀240使滞留的清洗水一下子向引发虹吸构件250引导,可以有效地产生虹吸作用。因此,在停电时,可以通过使用者的手动操作或紧急电源产生稳定的虹吸作用,可以良好地排出污物等。因此,使用者不用进行用水桶等取水的工作就可以简单地进行良好的便器清洗。
接着,参照附图对在停电时便器清洗动作的具体例进行说明。图8是例示在停电时便器清洗动作的具体例的示意剖视图。
如图8(a)所示,使用者在停电时进行排泄行为时,首先,通过操作操作部230而以支撑轴243为大致中心转动开闭阀240,由开闭阀240使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断面积变小。
接着,使用者通过紧急电源使电磁阀156动作。此时,关于图3,如前所述,切换阀157由于在待机状态下被切换至内缘吐水口113侧,因此可以从内缘吐水口113向盆部110供给清洗水。而且,此时,关于图6(b),如前所述,开闭阀240通过施加力构件235在使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断面成为开状态的方向上施加力。因此,使用者维持以下状态,保持操作部230,并通过开闭阀240使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断面积变小。
于是,由于从内缘吐水口113向盆部110供给的清洗水的流量比通过阀体241的顶端部241a与排水承口本体210的内侧壁211之间的间隙的清洗水的流量多,因此如图8(b)所示,盆部110内部的水位上升。
另外,使用者也可以在开始了从内缘吐水口113向盆部110的清洗水的供给之后,操作操作部230通过开闭阀240使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断面积变小。
接着,在盆部110内部的水位上升至规定水位之后,使用者通过操作操作部230以支撑轴243为大致中心转动开闭阀240,使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断面成为开状态。此时,由于开闭阀240通过施加力构件235在使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断面成为开状态的方向上施加力,使用者通过将手离开操作部230,或通过轻轻地操作操作部230,所以可以转动开闭阀240。于是,如图8(c)所示,因为滞留于盆部110的大量的清洗水流入排水弯管部120,则排水弯管部120装满水,产生虹吸现象。
由此,即使在停电时也可以进行便器清洗,可以更好地向排水管50排出污物等。因此,使用者不用进行用水桶等取水的工作就可以简单地进行良好的便器清洗。
接着,在滞留于盆部110的大量的清洗水被排出,结束虹吸现象时,通过从内缘吐水口113向盆部110所供给的清洗水使盆部110内部的水位上升。因此,如图8(d)所示,在盆部110内部的水位上升至溢流水位之后,使用者通过紧急电源使电磁阀156工作,停止从内缘吐水口113的清洗水的供给。由此,结束在停电时的便器清洗的动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开闭阀240开闭的方法并不只局限于由使用者手动操作操作部230的方法。例如,也可以设置可通过紧急电源驱动的马达单元且使开闭阀240开闭的马达单元等。
而且,使开闭阀240动作从而使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断面成为开状态的方法并不只局限于由使用者手动操作操作部230的方法。例如,例如离合器机构等的机械要素也可以使开闭阀240动作从而使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断面成为开状态。此时,由于滞留的清洗水的重量使加载于开闭阀240的负载超过规定値以上时,离合器机构可以使开闭阀240动作从而使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断面成为开状态。而且,例如,计时器也可以使开闭阀240动作从而使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断面成为开状态。该计时器既可以通过紧急电源工作,也可以通过例如“发条”等的机械要素工作。
而且,执行向盆部110的清洗水的给水及止水的方法并不只局限于通过紧急电源使电磁阀156动作的方法。例如,也可以通过使用者的手动操作进行电磁阀156的开闭动作。或者,执行向盆部110的清洗水的止水的方法也可以为使用计时器的方法。该计时器既可以通过紧急电源动作,也可以通过例如“发条”等的机械要素动作。
而且,执行向盆部110的清洗水的给水及止水的方法并不只局限于电磁阀156。例如,加压泵173也可以通过紧急电源等动作,从而从喷射吐水口111向盆部110供给清洗水。此时,加压泵173的旋转数比具有供给电力时的旋转数少,而从喷射吐水口111供给的清洗水的流量比具有供给电力时的流量少。但是,在停电时从喷射吐水口111供给的清洗水的流量比通过阀体241的顶端部241a与排水承口本体210的内侧壁211之间间隙的清洗水的流量多。因此,可以使盆部110内部的水位上升。
接着,参照附图对其他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口进行说明。
图9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口的示意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口的示意俯视图。
图9(a)是从斜后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冲水大便器10的示意立体图。图9(b)是在图9(a)的箭头A15所示方向上观察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冲水大便器10时的示意立体图。
图10(a)是从左侧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10的示意俯视图。图10(b)是从后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冲水大便器10的示意俯视图。
便器本体100与图1(a)及图1(b)涉及的前述的便器本体100一样。
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口200a设置在便器本体100的内部,并连接排水弯管部120的下游端121和排水管50的上游端。排水承口200a具有排水承口本体210、密封件220、操作部230a、驱动单元260a。密封件220设置在排水承口本体210的上端部,并由例如橡胶等的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而且,密封件220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貫通的贯通孔。排水弯管部120的下游端121插入并保持于密封件220的贯通孔。
操作部230a例如为释放线等。即,图9(a)及图9(b)所示的操作部230a具有外管231a、内部金属线233a、把持部236a。内部金属线233a移动自如地设置在外管231a的内部。例如,使用者抓住把持部236a并拉拽时,内部金属线233a从外管231a内部向被拉出的方向移动。
如图9(a)~图10(b)所示,操作部230a向便器本体100的后方拉出。另外,为了说明方便,图9(a)所示的操作部230a向便器本体100的外部拉出。如图9(b)、图10(a)及图10(b)所示,在操作部230a安装于便器本体100的状态下,内部金属线233a、外管231a及把持部236a适当配置在便器本体100的内部。例如,通过拆卸掉安装在便器本体100侧部的板101,使用者可以更容易地进行抓住把持部236a的操作。对于驱动单元260a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口的示意俯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口内部的示意剖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口的示意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口的示意俯视图。
图11(a)是表示操作操作部之前的驱动单元的状态的示意俯视图。图11(b)是表示操作操作部之后的驱动单元的状态的示意俯视图。
图12(a)及图12(b)是在图13(a)中表示的切断面D-D的示意剖视图。图12(a)是表示排水承口本体的流路断面为开状态的情况。图12(b)是表示排水承口本体的流路断面为闭状态的情况。
图13(a)是表示排水承口的示意立体图。图13(b)是放大表示驱动单元及开闭阀的示意立体图。在图13(b)中省略排水承口本体210。
如图11(a)及图11(b)所示,驱动单元260a附设在排水承口本体210的外侧。驱动单元260a具有壳体构件261a、传动构件263a、连结构件265a、转动轴267a、施加力构件269a(第2施加力构件)。壳体构件261a保持操作部230a的外管231a、传动构件263a、连结构件265a、转动轴267a及施加力构件269a。
传动构件263a连结于连接部264a中的操作部230a的内部金属线233a。传动构件263a伴随内部金属线233a的移动而在壳体构件261a内被引导、移动。传动构件263a介由连结构件265a及转动轴267a对支撑轴243施加扭矩。连结构件265a连结传动构件263a与转动轴267a。连结构件265a例如由金属板材形成,具有弹性。转动轴267a对于壳体构件261a转动自如地被轴支撑,并与开闭阀240的支撑轴243连接。转动轴267a转动时,开闭阀240例如如图12(a)的箭头A23所示或图12(b)的箭头A24所示进行转动。
作为施加力构件269a可例举例如螺旋弹簧等。如图11(a)及图11(b)所示,施加力构件269a的一端与壳体构件261a接触。施加力构件269a的另一端与传动构件263a接触。或者,施加力构件269a的另一端安装于传动构件263a。
驱动单元260a将操作部230a的操作(例如把持部236a的拉拽动作)转换为转动轴267a的转动动作。
即,例如在使用者操作操作部230a(例如拉拽把持部236a)之前,施加力构件269a向图11(a)的箭头A21所示的方向给传动构件263a施加力。由此,连结构件265a向图11(a)的箭头A25所示的方向转动转动轴267a。此时,如图12(a)所示,开闭阀24维持在开状态。换言之,开闭阀240使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断面成为开状态。也就是说,施加力构件269a向开闭阀240使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断面成为开状态的方向给传动构件263a施加力。
如图12(a)所示,在开闭阀240使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断面成为开状态时,在阀体241的背面241b与排水承口本体210的内侧壁211之间存在间隙。由此,从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流下的水可以通过阀体241的背面241b与排水承口本体210的内侧壁211之间的间隙。因此,可以用水冲走进入阀体241的背面241b与排水承口本体210的内侧壁211之间间隙的污物等。由此,开闭阀240可以进行更稳定的转动动作。而且,可以良好地向排水管50排出污物等。
例如使用者操作操作部230a(例如拉拽把持部236a)时,操作部230a的内部金属线233a拉拽传动构件263a。于是,传动构件263a抵抗受到施加力构件269a的施加力,同时向图11(b)的箭头A22所示的方向移动。于是,连结构件265a向图11(b)的箭头A26所示的方向转动转动轴267a。由此,如图12(a)的箭头A23所示,开闭阀240以支撑轴243为大致中心从下方朝向上方转动。
而且,如图12(b)所示,阀体241的一部分与排水承口本体210的内侧壁211接触。另一方面,阀体241的另一部分不与排水承口本体210的内侧壁211接触。也就是说,在阀体241的另一部分与排水承口本体210的内侧壁211之间存在间隙。
具体为,在开闭阀240使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断面成为闭状态时,阀体241的顶端部241a与排水承口本体210的内侧壁211接触。另一方面,在阀体241的周缘部241c与排水承口本体210的内侧壁211之间存在间隙。因此,如图12(b)的箭头A27所示,通过排水弯管部120而流入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水通过阀体241的周缘部241c与排水承口本体210的内侧壁211之间的间隙而向排水管50排出。
由此,可以抑制在盆部110的外部溢出清洗水。而且,由于离支撑轴243较远的顶端部241a与排水承口本体210的内侧壁211接触,因此可以更容易控制阀体241与排水承口本体210的内侧壁211之间的间隙。
接着,例如使用者把手从操作部230a的把持部236a放开时,或减弱拉拽把持部236a的力时,传动构件263a由于受到施加力构件269a的施加力从而向图11(a)的箭头A21所示的方向移动。于是,连结构件265a向图11(a)的箭头A25所示的方向转动转动轴267a。由此,如图12(b)的箭头A24所示,开闭阀240以支撑轴243为大致中心从上方朝向下方转动。因此,如图12(a)所示,开闭阀240使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断面成为开状态。
如此,开闭阀240介由传动构件263a、连结构件265a及转动轴267a受到来自施加力构件269a的施加力,向使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断面成为开状态的方向施加力。因此,在有供给电力时的通常的便器清洗中,可以抑制流动在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中的清洗水所受到的抵抗。由此,冲水大便器10的排出性能不受到影响,并可以进行抑制污物等堵塞的像往常一样的便器清洗。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口200a可以使操作部230a的拉拽动作转换为转动轴267a的转动动作。也就是说,驱动单元260a可以有效地对开闭阀240的支撑轴243施加扭矩。由此,使用者通过更简单的操作,可以使开闭阀240进行更稳定的转动动作。
如前所述,连结构件265a例如由金属板材形成,具有弹性。也就是说,连结构件265a具有板簧的机能。由此,连结构件265a可以抑制例如传动构件263a、转动轴267a及操作部230a破损。
即,即使在阀体241的一部分与排水承口本体210的内侧壁211接触之后,使用者也可以拉拽把持部236a。于是,由于驱动单元260a及操作部230a所具有的各构件上存在寸法公差、寸法误差等,因此各构件受到过度的负载而存在破损的风险。
对此,由于连结构件265a具有板簧的机能,因此可以吸收各构件的寸法公差、寸法误差。也就是说,连结构件265a可以缓和各构件所受到的负载。由此,可以抑制驱动单元260a及操作部230a所具有的各构件破损。
接着,参照附图进一步对其他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口进行说明。
图15是进一步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口的示意立体图。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口的示意俯视图。
图15(a)是从斜后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冲水大便器10的示意立体图。图15(b)是在图15(a)的箭头A16所示的方向观察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冲水大便器10的示意立体图。
图16(a)是从左侧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冲水大便器10的示意俯视图。图16(b)是从后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冲水大便器10的示意俯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口200b使用于以下情况,向不是设置于卫生间的地面而是壁面等的排水管50排出污物等。
便器本体100与图1(a)及图1(b)涉及的前述的便器本体100一样。
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口200b设置在便器本体100的内部,并与排水弯管部120的下游端121、排水管50的上游端连接。排水承口200b具有排水承口本体210、密封件220、操作部230b、驱动单元260b。排水承口200b的其他的设置形态与图9(a)~图10(b)涉及的前述的排水承口200a的设置形态一样。
操作部230b为例如释放线等。即,图15(a)及图15(b)所示的操作部230b具有外管231b、内部金属线233b、把持部236b。内部金属线233b移动自如地设置在外管231b的内部。例如,使用者抓住把持部236b并拉拽时,内部金属线233b从外管231b内部向被拉出的方向移动。
如图15(a)~图16(b)所示,操作部230b向便器本体100的后方拉出。另外,为了说明方便,图15(a)所示的操作部230b向便器本体100的外部拉出。如图15(b)、图16(a)及图16(b)所示,在操作部230b安装于便器本体100的状态下,内部金属线233b、外管231b及把持部236b适当配置在便器本体100的内部。例如,通过拆卸掉安装于便器本体100侧部的板101,使用者可以更容易地实施抓住把持部236b的操作。对于驱动单元260b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口的示意俯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口内部的示意剖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口的示意立体图。
图2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口的示意俯视图。
图17(a)是表示操作操作部之前的驱动单元的状态的示意俯视图。图17(b)是表示操作操作部后的驱动单元的状态的示意俯视图。
图18(a)及图18(b)是在图19(a)中表示的切断面E-E的示意剖视图。图18(a)是表示排水承口本体的流路断面为开状态的情况。图18(b)是表示排水承口本体的流路断面为闭状态的情况。
图19(a)是表示排水承口的示意立体图。图19(b)是放大表示驱动单元及开闭阀的示意立体图。在图19(b)中省略排水承口本体210。
如图17(a)及图17(b)所示,驱动单元260b附设在排水承口本体210的外侧。驱动单元260b具有壳体构件261b、传动构件263b、连结构件265b、转动轴267b、施加力构件269b(第2施加力构件)。壳体构件261b保持操作部230b的外管231b、传动构件263b、连结构件265b、转动轴267b及施加力构件269b。
传动构件263b连结于连接部264b中的操作部230b的内部金属线233b。传动构件263b伴随内部金属线233b的移动而在壳体构件261b内被引导、移动。传动构件263b介由连结构件265b及转动轴267b对支撑轴243施加扭矩。连结构件265b连结传动构件263b与转动轴267b。连结构件265b例如由金属板材形成,具有弹性。转动轴267b对于壳体构件261b转动自如地被轴支撑,并与开闭阀240的支撑轴243连接。转动轴267b转动时,开闭阀240例如如图18(a)的箭头A33所示或图18(b)的箭头所示A34地进行转动。
作为施加力构件269b可例举例如螺旋弹簧等。如图17(a)及图17(b)所示,施加力构件269b的一端与壳体构件261b接触。施加力构件269b的另一端与传动构件263b接触。或者,施加力构件269b的另一端安装于传动构件263b。
驱动单元260b将操作部230b的操作(例如把持部236b的拉拽动作)转换为转动轴267b的转动动作。
即,例如在使用者操作操作部230b(例如拉拽把持部236b)之前,施加力构件269b向图17(a)的箭头A31所示的方向给传动构件263b施加力。由此,连结构件265b向图17(a)的箭头A35所示的方向转动转动轴267b。此时,如图18(a)所示,开闭阀240维持在开状态。换言之,开闭阀240使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断面成为开状态。也就是说,施加力构件269b向开闭阀240使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断面成为开状态的方向给传动构件263b施加力。
例如使用者操作操作部230b(例如拉拽把持部236b)时,操作部230b的内部金属线233b拉拽传动构件263b。于是,传动构件263b抵抗受到施加力构件269b的施加力,同时向图17(b)的箭头A32所示的方向移动。于是,连结构件265b向图17(b)的箭头A36所示的方向转动转动轴267b。由此,如图18(a)的箭头A33所示,开闭阀240以支撑轴243为大致中心从下方朝向上方转动。
而且,如图18(b)所示,阀体241的一部分与排水承口本体210的内侧壁211接触。另一方面,阀体241的另一部分不与排水承口本体210的内侧壁211接触。也就是说,在阀体241的另一部分与排水承口本体210的内侧壁211之间存在间隙。
具体为,在开闭阀240使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断面成为闭状态时,阀体241的顶端部241a与排水承口本体210的内侧壁211接触。另一方面,在阀体241的周缘部241c与排水承口本体210的内侧壁211之间存在间隙。因此,如图18(b)的箭头A37所示,通过排水弯管部120而流入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水通过阀体241的周缘部241c与排水承口本体210的内侧壁211之间的间隙而向排水管50排出。
由此,可以抑制在盆部110的外部溢出清洗水。而且,由于离支撑轴243较远的顶端部241a与排水承口本体210的内侧壁211接触,因此可以更容易控制阀体241与排水承口本体210的内侧壁211之间的间隙。
接着,例如使用者把手从操作部230b的把持部236b放开时,或减弱拉拽把持部236b的力时,传动构件263b由于受到施加力构件269b的施加力从而向图17(a)的箭头A31所示的方向移动。于是,连结构件265b向图17(a)的箭头A35所示的方向转动转动轴267b。由此,如图18(b)的箭头A34所示,开闭阀240以支撑轴243为大致中心从上方朝向下方转动。因此,如图18(a)所示,开闭阀240使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断面成为开状态。
如此,开闭阀240介由传动构件263b、连结构件265b及转动轴267b受到施加力构件269b的施加力,向使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断面成为开状态的方向施加力。因此,在有供给电力时的通常的便器清洗中,可以抑制流动在排水承口本体210的流路中的清洗水所受到的抵抗。由此,冲水大便器10的排出性能不受到影响,并可以进行抑制污物等堵塞的像往常一样的便器清洗。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口200b可以使操作部230b的拉拽动作转换为转动轴267b的转动动作。也就是说,驱动单元260b可以有效地对开闭阀240的支撑轴243施加扭矩。由此,使用者通过更简单的操作,可以使开闭阀240进行更稳定的转动动作。
如前所述,连结构件265b例如由金属板材形成,具有弹性。也就是说,连结构件265b具有板簧的机能。由此,与图9~图14涉及的前述的排水承口200a同样地,可以抑制驱动单元260a及操作部230a所具有的各构件破损。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记述内容。只要具备本发明的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方式适当加以设计变更后的技术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例如,便器本体100及排水承口200等所具备的各要素的形状、寸法、材质、配置等、排水承口200的设置形态等均不局限于所列示的内容,可进行适当变更。
此外,只要技术上可行,前述各实施方式所具备的各要素可以进行组合,只要包含本发明的特征,组合了这些内容的技术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冲水大便器,其特征为,具备:
盆部,承接污物;
排水弯管部,连接于所述盆部并在排出所述污物的同时在所述盆部形成积水;
排水承口,连接所述排水弯管部的下游端与排水管的上游端;
及清洗水供给构件,由供给电力电驱动从而向所述盆部供给清洗水,
所述清洗水供给构件具有以下给水构件,在停电时,通过使用者的手动操作、紧急电源、及机械要素的任意一种向所述盆部执行清洗水的给水及止水,
所述排水承口具有以下开闭构件,在停电时,通过使用者的手动操作、紧急电源、及机械要素的任意一种改变所述排水承口流路的断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为,
所述开闭构件包含开闭阀,该开闭阀具有:
支承轴,可与所述排水承口的内侧壁卡合;
及阀体,通过以所述支撑轴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转动来改变所述断面积,
通过来自外部的操作在所述上下方向上转动所述阀体的操作部连结于所述支撑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为,
所述开闭阀在所述排水承口流路的断面成为开状态时,位于所述排水承口的下游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为,
在所述开闭阀使所述排水承口流路的断面成为开状态时,所述阀体具有沿着所述排水承口的内侧壁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为,
所述开闭阀在所述排水承口流路的断面成为开状态时,通过第1施加力构件向所述阀体的背面与所述排水承口的内侧壁接触的方向施加力。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为,
所诉阀体通过以所述支撑轴为中心从下方向上方转动使所述排水承口流路断面积变小。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为,
在所述开闭阀使所述排水承口流路的断面积变小的状态下,所述阀体的一部分与所述排水承口的内侧壁接触,并在所述阀体的另一部分与所述排水承口的内侧壁之间存在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为,
在所述开闭阀使所述排水承口流路的断面积变小的状态下,在所述阀体的顶端部与所述排水承口的内侧壁之间存在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为,
在所述开闭阀使所述排水承口流路的断面积变小的状态下,所述阀体的周缘部与所述排水承口的内侧壁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为,
所述支撑轴在所述开闭阀使所述排水承口流路的断面积变小的状态下,位于靠向所述阀体顶端部的上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为,
其为通过虹吸作用排出污物的虹吸式冲水大便器,
所述排水承口具有引发所述虹吸作用产生的引发虹吸构件,其设置在所述开闭构件的下方的所述排水承口的内部。
12.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为,
所述开闭阀使所述排水承口流路的断面成为开状态时,在所述阀体的背面与所述排水承口的内侧壁之间存在间隙。
13.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为,
还具备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排水承口的外侧使所述操作部的操作转换成所述支撑轴的转动动作,
所述驱动单元具有:
壳体构件;
传动构件,通过与所述操作部连结在所述壳体构件内被引导、动作对所述支撑轴施加扭矩,
连结构件,连结所述传动构件与所述支撑轴,
所述传动构件受到所述操作部的拉拽而动作,并以所述支撑轴为中心在上下方向转动所述阀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为,
所述驱动单元还具有第2施加力构件,其向所述开闭阀使所述排水承口流路的断面成为开状态的方向给所述传动构件施加力。
CN201310104791.8A 2012-03-28 2013-03-28 冲水大便器 Active CN1033621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75085 2012-03-28
JP2012-075085 2012-03-28
JP2013-010639 2013-01-23
JP2013010639A JP6120055B2 (ja) 2012-03-28 2013-01-23 水洗大便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62197A CN103362197A (zh) 2013-10-23
CN103362197B true CN103362197B (zh) 2016-06-08

Family

ID=49364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04791.8A Active CN103362197B (zh) 2012-03-28 2013-03-28 冲水大便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621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18759B (zh) * 2015-05-06 2016-06-08 四川帝王洁具股份有限公司 马桶排污结构
JP6790852B2 (ja) * 2017-01-16 2020-11-25 Toto株式会社 大便器および大便器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23514A (ja) * 1999-10-29 2001-05-08 Toto Ltd 水洗便器用の排水装置
CN2688770Y (zh) * 2004-03-24 2005-03-30 杨光 一种节水型气动冲水马桶
CN201148660Y (zh) * 2008-01-19 2008-11-12 许海虹 智能座便器的自动、手动放水装置
CN201202162Y (zh) * 2008-02-14 2009-03-04 王世云 可自动/手动控制的便器冲水器
CN102146698A (zh) * 2010-02-09 2011-08-10 杨泰 有防臭阀的直排坐便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23514A (ja) * 1999-10-29 2001-05-08 Toto Ltd 水洗便器用の排水装置
CN2688770Y (zh) * 2004-03-24 2005-03-30 杨光 一种节水型气动冲水马桶
CN201148660Y (zh) * 2008-01-19 2008-11-12 许海虹 智能座便器的自动、手动放水装置
CN201202162Y (zh) * 2008-02-14 2009-03-04 王世云 可自动/手动控制的便器冲水器
CN102146698A (zh) * 2010-02-09 2011-08-10 杨泰 有防臭阀的直排坐便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62197A (zh) 2013-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40832B2 (en) Primed siphonic flush toilet
JP6120055B2 (ja) 水洗大便器
TW200530467A (en) Flush toilet bowl
JP2012528960A (ja) ジェット駆動式トイレ洗浄システム
KR20090096686A (ko) 수세식 대변기
NZ567479A (en) Canister flush valve
CN102713095A (zh) 马桶冲水装置和冲水程序
CN104032813B (zh) 冲水大便器
CN103362197B (zh) 冲水大便器
US10604922B2 (en) Volume controllable toilet flush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e
JP7432112B2 (ja) 水洗大便器
KR101281902B1 (ko) 절수형 수세식 변기
CN108104237A (zh) 座便器
JP2012136915A (ja) 給水装置
CN105625532A (zh) 自变量柱控式全压辅助冲洗阀
JP2010236201A (ja) 水洗大便器
CN209129095U (zh) 坐便器
CN207919679U (zh) 一种新型坐便器
KR101245067B1 (ko) 양변기용 물내림 장치
JP2016130433A (ja) 汚物搬送システム
TWI843187B (zh) 沖水馬桶裝置
KR102278315B1 (ko) 양변기의 가변 트랩 구조
KR101028846B1 (ko) 보조탱크를 장착한 승강트랩이 구비된 양변기
CN211597041U (zh) 一种雨水调蓄池用的冲洗装置
CN2883518Y (zh) 低水箱便器大补水进水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