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59213B - 跨坐型车辆 - Google Patents

跨坐型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59213B
CN103359213B CN201210091322.2A CN201210091322A CN103359213B CN 103359213 B CN103359213 B CN 103359213B CN 201210091322 A CN201210091322 A CN 201210091322A CN 103359213 B CN103359213 B CN 1033592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vehicle
engine
side cover
containing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9132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59213A (zh
Inventor
游辉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9132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592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59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92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592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92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实现确保喷射器的冷却性及抑制泥水等侵入的跨坐型车辆。本发明的跨坐型车辆中,在空气滤清器(444)的车辆宽度方向的相反侧,后底部(132)的外凸部(1322)在比后轮(8)更位于车辆前方,且比喷射器(45)的上端更低的位置处,具有在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下缘部(1322a),从而能够极力抑制来自后方或斜后方的泥水等侵入引擎(41)与收纳箱(13)之间。

Description

跨坐型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跨坐型车辆,特别是涉及用以抑制来自后方或斜后方的泥水等进入引擎与收纳箱之间的构成。
背景技术
常规上,已知包含将车座与引擎单元之间的空间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左侧及右侧加以区隔的左侧及右侧的侧盖的速克达型摩托车。例如,如下列专利文献1公报的图1所示,速克达型车辆1中,被支撑为以枢轴15(符号使用同公报所记载的符号。以下相同。)为中心而可上下摆动的引擎单元5包含引擎本体51,及从引擎本体51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一侧部分向后方延伸的变速机单元52,且覆盖收纳箱18的侧方的侧盖7从侧方观察车辆时以不与后轮53重叠的方式斜向后上方延伸。又,在变速机单元52的上方配置有用以过滤供给到引擎的外气的空气滤清器56。
专利文献1:台湾专利第I330158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的摩托车中,侧盖7较短而不与后轮53重叠,因此引擎本体51或引擎本体51周边的空间较容易与外部的空间相连通。从而,引擎运转时所发生的热不会滞留于左右两侧的侧盖7之间而易于排散到车辆外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由其它车辆的车轮所溅起的泥水等有侵入引擎单元5与收纳箱18之间之嫌。
本发明是有鉴于上述实情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实现确保喷射器的冷却性及抑制泥水等侵入的跨坐型车辆。
[用以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具有以下的特征:
具体来说,本发明主要是一种跨坐型车辆,包括:车体框架;
动力单元,其可摆动地支撑于上述车体框架;后轮,其可旋转地支撑于上述动力单元的后部,由上述动力单元的驱动力所驱动;车座,其位于上述动力单元的上方,并由上述车体框架所支撑;收纳箱,其从侧方观察车辆时与上述车体框架重叠,且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上述动力单元以及上述后轮与上述车座之间;及侧盖,其配置于上述车体框架的侧方,且从侧方观察车辆时以不与上述后轮重叠的方式斜向后上方延伸;其中上述动力单元包含:引擎;传动箱,其从引擎的侧方向车辆后方延伸;吸气通路,其包含配置于上述传动箱的上方的空气滤清器及位于引擎上方的吸气管,并向引擎供给外气;及喷射器,其位于上述收纳箱与引擎之间,并向引擎供给燃料;上述收纳箱包含位于上述喷射器上方的前底部,及比所述前底部更位于车辆后方的后底部;上述后底部在上述空气滤清器的车辆宽度方向的相反侧具有从侧方观察车辆时与上述吸气通路重叠的外凸部;所述外凸部在比上述后轮更位于车辆前方,且比上述喷射器的上端更低的位置处,具有在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下缘部。
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案中,上述外凸部的上述下缘部至少从上述收纳箱的设有上述外凸部的侧的侧壁的底端,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到从后方观察车辆时与上述空气通路重叠的位置。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案中,上述侧盖包含上侧盖与下侧盖,且在所述下侧盖形成有向侧方突出的外棱线。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案中,上述下侧盖的所述外棱线从侧方观察车辆时从上述引擎的上方向车辆后方延伸。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案中,在包含上述喷射器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垂直剖面视图中,上述下侧盖的外棱线与上述喷射器在上下方向上重叠。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案中,在包含上述外凸部的上述下缘部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垂直剖面视图中,上述下侧盖的外棱线与上述车体框架在上下方向上重叠。
[发明的效果]
依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实现确保喷射器的冷却性及抑制泥水等侵入的跨坐型车辆。
附图说明
图1是速克达型车辆的左侧视图。
图2是速克达型车辆的后视图。
图3是显示收纳箱的下方的构造的俯视图。
图4是沿着图3的d-d线的要部剖视图。
图5(a)是沿着图4的a-a线的要部剖视图。
图5(b)是沿着图4的b-b线的要部剖视图。
图6是收纳箱的俯视图。
图7是显示于收纳箱收纳全罩式安全帽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8是显示于收纳箱收纳全罩式安全帽的状态的左侧示意图。
图9是比较例的速克达型车辆的左侧视图。
图10是比较例的速克达型车辆的后视图。
图11(a)是沿着图9的a-a线的要部剖视图。
图11(b)是沿着图9的b-b线的要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如图1所示,本实施形态的跨坐型车辆是速克达型车辆1。但是,本发明的跨坐型车辆并不限于速克达型车辆,也可为其它型式的摩托车。以下的说明当中,前、后、左、右的方向分别是表示就座于速克达型车辆1的骑乘者所见的前、后、左、右的方向。图1中的符号Fr是表示前方。
<车辆整体>
图1是显示本实施形态的速克达型车辆1的左侧视图。下骨型(underbonetype)的车体框架2在前端部以可左右旋动的方式支撑前叉3,车体框架2还在中央部以可上下摆动的方式支撑单元摆动式(unitswingtype)动力单元4。动力单元4的上方装设有车座5,车座5以其前端的插销为中心而可对后述的收纳箱13进行开闭。
前叉3是斜向前下方延伸。前叉3的下端及上端分别配设有前轮6及转向把手7。动力单元4的后端部配设有后轮8,后轮8可旋转地支撑于动力单元4的后端部,且由动力单元4的驱动力所驱动。
前叉3及车座5的下方分别由前部车盖9及侧盖10所覆盖,前部车盖9与侧盖10之间则配设有低位的脚踏板11。又,脚踏板11的后端部与车座5的前部的下方之间配设有中间车盖12。
动力单元4是具备例如引擎41及配置于传动箱42中的V型皮带式无段变速机,且在构造上与从引擎41的侧方向车辆后方延伸的传动箱42一体化。引擎41是搭载为使汽缸轴大致朝向水平前方(图4参照)。另,引擎41与传动箱42在构造上也可分开而非一体化。
<车体框架2>
接下来,说明前述车体框架2的整体构造。如图1所示,车体框架2包含可旋动地支撑与前叉3连结的转向轴(未图示)的头管21、连设于头管21而向后下方延伸的前部框架22、从前部框架22的下部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下部框架23、分别从左右一对的下部框架23的后部向后上方延伸并从下方支撑车座5的左右一对的后部框架24。又,车体框架2,具体来说下部框架23及后部框架24可通过例如圆筒状的管构件来形成。
<侧盖10>
如图1及图2所示,速克达型车辆1具备将车座5与动力单元4间的空间70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左侧及右侧加以区隔的左侧及右侧的侧盖10。
如图1所示,侧盖10是配置于车体框架2的侧方,且从侧方观察车辆时,以不与后轮8重叠的方式斜向后上方延伸。又,侧盖10包含上侧盖101与下侧盖102。上侧盖101与下侧盖102可例如为合成树脂射出成形品。
在本实施方案中,上侧盖101与下侧盖102是分别成形的分开的构造,但上侧盖101与下侧盖102也可是一体成形的构造。
又,上侧盖101与下侧盖102上分别形成有向侧方突出的外棱线1011与外棱线1021。特别是如图1所示,下侧盖102的外棱线1021从引擎41的上方向车辆后方延伸。更具体来说,下侧盖102的外棱线1021从侧方观察车辆时,至少从与位于引擎41上方的后述的喷射器45对应的位置延伸到与位于车辆后方的后述的收纳箱13的外凸部1322的下缘部1322a对应的位置。
又,如图5(a)所示,在包含喷射器45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垂直剖面视图中,下侧盖102的外棱线1021与喷射器45在上下方向上重叠。
又,如图5(b)所示,在包含收纳箱13的外凸部1322的下缘部1322a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垂直剖面视图中,下侧盖102的外棱线1021与车体框架2的后部框架24在上下方向上重叠。
另外,外棱线1021并不必然是清楚的线。如本实施形态一样,下侧盖102的向侧方突出的部分是朝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外方变尖的情况下,会显现出清楚的外棱线1021。但如果下侧盖102的向侧方突出的部分没有变尖的情况,例如呈缓曲线等的情况下,则不会显现出清楚的外棱线。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当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的最外方的部分可联想成在车辆前后方向相连的外棱线时,此种外棱线也可当作下侧盖102的向侧方突出的部分在前后方向相连而形成的外棱线。又,下侧盖102的向侧方突出的部分在车辆前后方向相连而形成的外棱线在上下方向具有一定程度的宽度亦可。
<吸气通路44>
接下来,参照图1、图3及图4说明动力单元4的吸气通路44。图3是显示卸下车座5与收纳箱13的状态的俯视图。此外,点线是显示安装有收纳箱13时收纳箱13的轮廓线。又,图4是图3的d-d剖视图。
请同时参照图1,图3及图4,动力单元4的吸气通路44是用以向引擎41供给外气的构成。在引擎41的汽缸头412的上面,经由从所述汽缸头412的吸气口411向后方侧弯曲的吸气管441连接节流阀体442的下流端,所述节流阀体442的上流端则经由连接管443连接到配置于动力单元4的传动箱42上方的空气滤清器444。
吸气管441、节流阀体442、连接管443、及配置于传动箱42上方的空气滤清器444构成本实施方案的吸气通路44。此外,如图4所示,引擎41是配置为使汽缸轴线成大致水平,且构成为在收容有未图示的曲轴的曲轴箱410的前接合面结合有汽缸体414,所述汽缸体414滑动从如地收容有经由连杆连接到前述曲轴的未图示的活塞,并进而结合配置有未图示的火星塞、吸气阀、排气阀及开闭驱动各所述阀的凸轮轴4121,4122的汽缸头412。
<燃料系统>
如图4所示,向引擎41喷射燃料的喷射器45从侧方观察车辆时是位于收纳箱13与引擎41之间。本实施方案中,喷射器45是安装在吸气管441上。此外,“喷射器45从侧方观察车辆时是位于收纳箱13与引擎41之间”是表示从侧方观察车辆时喷射器45至少有一部分是配置于收纳箱13的下面与引擎41的上面之间。燃料从未图示的燃料箱被供给到喷射器45。又,喷射器45的燃料喷射量及引擎41的点火时期是由例如未图示的引擎控制单元(ECU)所控制。此外,本实施方案中,虽喷射器45是安装于吸气管441,喷射器45也可安装于节流阀体442或引擎41的汽缸头412上。
<排气系统>
引擎41的汽缸头412的排气口413上连接有未图示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连接到图2所示的配置于后轮8右侧的排气消音器16。
<收纳箱13>
如图1如所示,车座5的下方配置有收纳箱13。在如图1的侧视图中,收纳箱13是与车体框架2的后部框架24重叠,且在上下方向配置于动力单元4及后轮8与车座5之间。又,在如图5(b)的剖视图中,收纳箱13是位于左右一对的后部框架24之间。
收纳箱13是例如合成树脂射出成形品,在本实施方案中是一体成形者,但也可由多个构件构成。
图4如所示,收纳箱13包含位于喷射器45上方的前底部131,及比所述前底部131更位于车辆后方的后底部132。又,前底部131是构成收纳箱13前部的底壁,并与喷射器45隔开间隔,以避免妨碍引擎41所发的热排散。又前底部131虽大致平坦,如图4及图6所示,也可形成有阶差部1311、1312及1313。
如图6所示,后底部132接续于前底部131的俯视时呈圆角L字状的后缘部而向后方延伸,构成收纳箱13后部的底壁。后底部132基本上是构成为从前底部131的后缘部向下方形成阶差,也可如本实施方案一样,在与后轮8对向的部分,形成内凹部1321以避免后轮8全冲(fullbump)时与后轮8发生干涉(请参照图4)。
又,也可在后底部132的内凹部1321的右侧不与后轮8发生干涉的位置处,形成用以收纳如螺丝起子等工具的工具收纳部1323。从上方观看收纳箱13时,工具收纳部1323具有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宽度较窄的有底长方孔穴的形状。
又,后底部132在空气滤清器444的车辆宽度方向的相反侧,即车辆的右侧(请参照图3)具有外凸部1322。请一起参照图4及图6,在沿车辆前后方向的剖面视图中,外凸部1322形成为向下的V字形的膨出部。膨出部的先端部构成下缘部1322a。
如图5(b)所示,在包含收纳箱13的外凸部1322的下缘部1322a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垂直剖面视图中,吸气通路44与外凸部1322是并排于车辆宽度方向左右。换句话说,从侧方观察车辆时,收纳箱13的外凸部1322与吸气通路44重叠。
又,如图4所示,收纳箱13的外凸部1322形成为其下缘部1322a位于比后轮8更位于车辆前方,且比喷射器45的上端更低的位置处。
又,如图5(b)所示,外凸部1322的下缘部1322a从收纳箱13的设有外凸部1322的侧(本实施方案中为右侧)的侧壁133的底端133a,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到从后方观察车辆时与空气通路44重叠的位置(请参照图3)。
另外,本实施方案中,收纳箱13的外凸部1322呈V字形的形状,然并非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为U字形的形状或其它形状。又,下缘部1322a在俯视时是呈直线状,但并非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为弧状或其它形状,另也可在车辆前后方向具有一定程度的宽度。
<实施方案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施形态的速克达型车辆1包括:车体框架2;动力单元4,其可摆动地支撑于车体框架2;后轮8,其可旋转地支撑于动力单元4的后部,由动力单元4的驱动力所驱动;车座5,其位于动力单元4的上方,并由车体框架2所支撑;收纳箱13,其从侧方观察车辆时与车体框架2重叠,且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动力单元4以及后轮8与车座5之间;及侧盖10,其配置于车体框架2的侧方,且从侧方观察车辆时以不与后轮8重叠的方式斜向后上方延伸;其中动力单元4包含:引擎41;传动箱42,其从引擎41的侧方向车辆后方延伸;吸气通路44,其包含配置于传动箱42的上方的空气滤清器444及位于引擎41上方的吸气管441,并向引擎41供给外气;及喷射器45,其位于收纳箱13与引擎41之间,并向引擎41供给燃料;收纳箱13包含位于喷射器45上方的前底部131,及比前底部131更位于车辆后方的后底部132;后底部132在空气滤清器444的车辆宽度方向的相反侧具有从侧方观察车辆时与吸气通路44重叠的外凸部1322;外凸部1322在比后轮8更位于车辆前方,且比喷射器45的上端更低的位置处,具有在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下缘部1322a。
依据本实施形态,即使为了提升运动感而采用侧盖10从侧方观察车辆时以不与后轮重叠的方式斜向后上方延伸的构成,在配设有空气滤清器444的侧,从引擎41的侧方向车辆后方延伸的传动箱42,和包含配置于传动箱42上方的空气滤清器444及位于引擎41上方的吸气管441而向引擎41供给外气的吸气通路44呈上下排列,从而可防止例如从其它车辆的车轮溅起的泥水等从空气滤清器侧的侧盖的下方侵入引擎与收纳箱之间。另一方面,在空气滤清器444的车辆宽度方向的相反侧,后底部132的外凸部1322在比后轮8更位于车辆前方,且比喷射器45的上端更低的位置处,具有在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下缘部1322a,从而能够极力抑制来自后方或斜后方的泥水等侵入引擎41与收纳箱13之间。
如作为比较例的图9~图11的构造中,未设有如本发明一样的具有在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下缘部的外凸部,因此,例如从其它车辆的车轮溅起的泥水等有从空气滤清器9444的车辆宽度方向的相反侧的侧盖910的下方侵入引擎941与收纳箱913之间之嫌。
但另一方面,因为在收纳箱13的后底部132形成外凸部1322,因采用侧盖10从侧方观察车辆时以不与后轮重叠的方式斜向后上方延伸的构成所得到的喷射器的冷却性有降低之嫌。针对此点,本案发明者注意到因为车体框架2从侧方观察车辆时与收纳箱13重叠,且侧盖10配置于车体框架2的侧方,因此侧盖10与收纳箱13之间形成有空间。通过此空间,可将行驶时引擎41所发生的热排散到从侧方观察车辆时不与后轮重叠而斜向后上方延伸的侧盖的外方。因此,虽在收纳箱13的后底部132具有外凸部1322,仍能确保位于收纳箱13与引擎41之间的喷射器45的冷却性。
此外,因为收纳箱13的后底部132设有外凸部1322,可增加收纳箱13的容量。
例如,如图7及图8所示,如果要在收纳箱13收纳全罩式安全帽HM,从上方观察车辆时,在将安全帽HM的指向由朝向车辆前方向右偏转以使安全帽HM的护颚部装入收纳箱13的外凸部1322的状态下收纳安全帽HM,即可收纳较大型的安全帽HM。
又,本实施形态的速克达型车辆1的一优选实施方案中,外凸部1322的下缘部1322a至少从收纳箱13的设有外凸部1322的侧的侧壁133的底端133a,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到从后方观察车辆时与空气通路44重叠的位置(请参照图3)。
依据本实施形态,如图5(b)所示,在包含外凸部1322的下缘部1322a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垂直剖面视图中,吸气通路44与外凸部1322在车辆宽度方向并排,且外凸部1322的下缘部1322a至少从收纳箱13的设有外凸部1322的侧的侧壁133的底端133a,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到从后方观察车辆时与空气通路44重叠的位置,因此,能够更确实地抑制来自后方或斜后方的泥水等侵入引擎41与收纳箱13之间。
又,本实施形态的速克达型车辆1的一优选实施方案中,如图1所示,侧盖10包含上侧盖101与下侧盖102,且在所述下侧盖102形成有向侧方突出的外棱线1021。
依据本实施形态,通过以上侧盖101及下侧盖102构成侧盖10,并在下侧盖102设置向侧方突出的外棱线1021,如图5所示,可更宽广地确保收纳箱13与侧盖10之间作为空气通路的空间。
又,本实施形态的速克达型车辆1的一优选实施方案中,如图1所示,下侧盖102的所述外棱线1021从侧方观察车辆时从引擎41的上方向车辆后方延伸。
依据本实施形态,利用由下侧盖102的外棱线1021所宽广地确保的空间,可易于将喷射器45(请参照图5)所在的引擎41上方的热向车辆后方引导而排散到外部。
又,本实施形态的速克达型车辆1的一优选实施方案中,如图5(a)所示,在包含喷射器45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垂直剖面视图中,下侧盖102的外棱线1021与喷射器45于上下方向上重叠。
依据本实施形态,从侧方观察车辆时,下侧盖102的外棱线1021与喷射器45在上下方向重叠,从而易于利用由下侧盖102的外棱线1021所宽广地确保的空间,来将位于收纳箱13与引擎41之间的喷射器45周边的热加以排散。
又,本实施形态的速克达型车辆1的一优选实施方案中,如图5(b)所示,在包含外凸部1322的下缘部1322a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垂直剖面视图中,下侧盖102的外棱线1021与车体框架2在上下方向上重叠。
依据本实施形态,在包含收纳箱13的外凸部1322的下缘部1322a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垂直剖面视图中,下侧盖102的外棱线1021与车体框架2在上下方向上重叠,因此,通过外棱线1021可使因车体框架2的后部框架24的存在而变窄的空气通路加宽。从而,虽在收纳箱13的后底部132具有外凸部1322,仍能确保位于收纳箱13与引擎41之间的喷射器45的冷却性。
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基于上述本发明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发明精神的替换及修饰。例如本发明也可适用于速克达型车辆以外的跨坐型车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发明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涵盖。

Claims (6)

1.一种跨坐型车辆,其包括:
车体框架;
动力单元,其可摆动地支撑于上述车体框架;
后轮,其可旋转地支撑于上述动力单元的后部,由上述动力单元的驱动力所驱动;
车座,其位于上述动力单元的上方,并由上述车体框架所支撑;
收纳箱,其从侧方观察车辆时与上述车体框架重叠,且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上述动力单元以及上述后轮与上述车座之间;及
侧盖,其配置于上述车体框架的侧方,且从侧方观察车辆时以不与上述后轮重叠的方式斜向后上方延伸;其中
上述动力单元包含:
引擎;
传动箱,其从引擎的侧方向车辆后方延伸;
吸气通路,其包含配置于上述传动箱的上方的空气滤清器及位于引擎上方的吸气管,并向引擎供给外气;及
喷射器,其位于上述收纳箱与引擎之间,并向引擎供给燃料;
上述收纳箱包含位于上述喷射器上方的前底部,及比所述前底部更位于车辆后方的后底部;
其特征是:
上述后底部在上述空气滤清器的车辆宽度方向的相反侧具有从侧方观察车辆时与上述吸气通路重叠的外凸部;
所述外凸部在比上述后轮更位于车辆前方,且比上述喷射器的上端更低的位置处,具有在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下缘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上述外凸部的上述下缘部至少从上述收纳箱的设有上述外凸部的侧的侧壁的底端,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到从后方观察车辆时与上述空气通路重叠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上述侧盖包含上侧盖与下侧盖,且在所述下侧盖形成有向侧方突出的外棱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上述下侧盖的所述外棱线从侧方观察车辆时从上述引擎的上方向车辆后方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在包含上述喷射器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垂直剖面视图中,上述下侧盖的外棱线与上述喷射器在上下方向上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在包含上述外凸部的上述下缘部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垂直剖面视图中,上述下侧盖的外棱线与上述车体框架在上下方向上重叠。
CN201210091322.2A 2012-03-30 2012-03-30 跨坐型车辆 Active CN1033592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91322.2A CN103359213B (zh) 2012-03-30 2012-03-30 跨坐型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91322.2A CN103359213B (zh) 2012-03-30 2012-03-30 跨坐型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59213A CN103359213A (zh) 2013-10-23
CN103359213B true CN103359213B (zh) 2015-12-02

Family

ID=49361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91322.2A Active CN103359213B (zh) 2012-03-30 2012-03-30 跨坐型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5921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79772Y (zh) * 2002-10-09 2003-10-15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的喷射引擎与收纳箱的组合装置
CN1708642A (zh) * 2002-10-25 2005-12-14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二轮摩托车
JP2009132392A (ja) * 2009-03-19 2009-06-18 Suzuki Motor Corp スクータ型車両
JP2009226986A (ja) * 2008-03-19 2009-10-08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二輪車用変速装置の冷却ダクト構造
EP2147851A1 (en) * 2008-07-24 2010-01-27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Motorcycle
CN101633381A (zh) * 2008-07-24 2010-01-27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自动二轮车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79772Y (zh) * 2002-10-09 2003-10-15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的喷射引擎与收纳箱的组合装置
CN1708642A (zh) * 2002-10-25 2005-12-14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二轮摩托车
JP2009226986A (ja) * 2008-03-19 2009-10-08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二輪車用変速装置の冷却ダクト構造
EP2147851A1 (en) * 2008-07-24 2010-01-27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Motorcycle
CN101633381A (zh) * 2008-07-24 2010-01-27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自动二轮车
JP2009132392A (ja) * 2009-03-19 2009-06-18 Suzuki Motor Corp スクータ型車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59213A (zh) 2013-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4600B (zh) 机动两轮车
EP2258938B1 (en) Straddle-type vehicle
JP5721599B2 (ja) 鞍乗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CN102700658B (zh) 骑乘式车辆
EP2832985B1 (en) Air cleaner device for vehicle
JP6068101B2 (ja) 鞍乗型車両
EP1918149B1 (en) Saddle ride type vehicle
CN105460117B (zh) 后部燃料箱
EP1775206B1 (en) Straddle-type vehicle
EP2835308B1 (en) Front cowl stay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EP2540602A1 (en) Evaporated fuel control device for saddle-type vehicles
US8707926B2 (en) Cylinder head cover structure of miniaturized vehicle
EP2157010A2 (en) Motorcycle
EP1783040B1 (en) Straddle-type vehicle
EP2161187A1 (en) Motorcycle
CN102963472B (zh) 机动二轮车
JP5847597B2 (ja) 内燃機関の油温センサー取付け構造
CN102556230A (zh) 鞍乘型车辆的内架结构
US20120228857A1 (en) Fuel pump mounting structure of saddle-ride-type vehicle
US9068538B2 (en) Intake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P2949564B1 (en) Vehicle
US8607918B2 (en) Motorcycle engine
US9428238B2 (en) Body frame structure for saddle type vehicle
CN103359213B (zh) 跨坐型车辆
US20100294581A1 (en) Saddle-riding type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