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54782A - 用于生产车辆充气轮胎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生产车辆充气轮胎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54782A
CN103354782A CN2011800671227A CN201180067122A CN103354782A CN 103354782 A CN103354782 A CN 103354782A CN 2011800671227 A CN2011800671227 A CN 2011800671227A CN 201180067122 A CN201180067122 A CN 201180067122A CN 103354782 A CN103354782 A CN 1033547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ing ply
tire
band bundle
belt
steel co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6712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54782B (zh
Inventor
特蕾西娅·贝克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inental AG
Original Assignee
Continental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inental AG filed Critical Continental AG
Publication of CN1033547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47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547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47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29D30/20Building tyres by the flat-tyre method, i.e. building on cylindrical dru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29D30/20Building tyres by the flat-tyre method, i.e. building on cylindrical drums
    • B29D30/22Breaker plies being applied in the unexpanded sta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70Annular break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1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 B60C9/2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belt or breaker dimensions or curvature relative to carc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具有一个带束层(9)的一个车辆充气轮胎的方法,其中至少一个带束帘布层(13、15)是由以平行方式嵌入于橡胶中的多个钢帘线(23、25)制成。将该带束层组装在一个建构鼓(28)上以便生产胎坯(31),在完成该胎坯(31)之后,所述胎坯(31)在一个固化压机(34)中被塑形和固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将由以平行方式嵌入于橡胶中的多个柔性钢帘线(23、25)制成的一个带束层(13、15)放置到该建构鼓(28)上以便组装该带束层(9),并且在完成该胎坯(31)之后,在一个固化压机(34)中的该胎坯(31)的该塑形和固化期间,改变这些钢帘线(23、25)的柔性以生产柔性较低的钢帘线(23、25),尤其是无柔性钢帘线(23、25)。

Description

用于生产车辆充气轮胎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具有一个带束层的车辆充气轮胎的方法,其中通过嵌入于橡胶中的多个平行钢帘线形成至少一个带束帘布层,其中将该带束帘布层装配在一个建构鼓上以便生产胎坯(Reifenrohling),其中在胎坯完成后,该胎坯在固化压机(Vulkanisationspresse)中经受最终塑形和固化。
背景技术
用于商用车辆的车辆充气轮胎是已知的,其中通过在径向方向上安排在彼此之上的四个带束帘布层形成带束层,这四个带束帘布层中的两个带束帘布层被设计成工作帘布层,这些帘布层的加强物各自在其取向中与车辆轮胎的圆周方向围成15°到24°的角度。在此情况下,一个工作帘布层的加强物与另一工作帘布层的加强物具有相反的轴向倾斜方向。这两个工作帘布层进而形成交叉支撑结构。通常,该带束层此外具有被设计成这些工作帘布层下方的阻挡帘布层的带束帘布层,所述带束帘布层的加强物的路径使得与圆周方向围成45°到70°的角度。另外,通常在这两个工作帘布层上方径向形成有一个额外保护性帘布层作为第四个帘布层,所述保护性帘布层的加强物的路径使得与圆周方向围成15°到24°的角度。这些带束帘布层的加强物是钢帘线。
这种车辆充气轮胎通常是以一种方式生产,使得通过嵌入于橡胶中的多个平行钢帘线形成这些带束帘布层,其中这些带束帘布层被装配在建构鼓上以便生产胎坯。添加了胎面的该带束层接合到环形胎体上。一旦完成了整个胎坯,该胎坯便在固化压机中经受最终塑形和固化。
所需要的是,应该将具有大体上无柔性加强物的工作帘布层形成于车辆充气轮胎中。这给带束层提供了较高的圆周刚度,并且这对轮胎的磨损以及对耐用性具有积极的影响。为了生产这种车辆充气轮胎,将这些工作帘布层放在建构鼓上,其中大体上无柔性钢帘线嵌入于橡胶中。然而,钢帘线中柔性的缺乏随后在固化压机中阻碍了轮胎的残余隆凸(Resterhebung),这对于最终塑形来说是重要的。在所生产的车辆充气轮胎中,由于残余隆凸引起的不想要的残余应力可留在钢帘线中,在钢帘线与橡胶材料之间,以及在沿着钢帘线的橡胶材料中。为了避免由于这个而引起的缺点(例如,橡胶材料的过载)或者为了以某一其他方式补偿这些缺点,需要额外的努力。因此,当以此方式设计车辆充气轮胎时,会使车辆充气轮胎的生产更加困难。对于最终塑形,或者对于补偿残余应力或者对在使用无柔性钢帘线方面的带束帘布层的设计的不想要的限制,需要额外的努力。然而,这减小了带束层的可实现的圆周刚度,并且限制了优化轮胎的磨损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基本目的是找到一种使得能够有效地生产具有高耐用性以及良好的磨损特性的车辆充气轮胎的简单方式。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是通过用于生产具有一个带束层的一个车辆充气轮胎的方法来实现,其中通过嵌入于橡胶中的多个平行钢帘线形成至少一个带束帘布层,其中将该带束帘布层装配在一个建构鼓上以便生产胎坯,其中在完成该胎坯之后,该胎坯在固化压机中经受最终塑形和固化,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其中将由嵌入于橡胶中的多个平行柔性钢帘线组成的一个带束帘布层放在该建构鼓上以便装配该带束层,并且其中,在完成该胎坯之后,在固化压机中的该胎坯的最终塑形和固化期间,这些钢帘线的柔性被改变以生产柔性较低的钢帘线,尤其是无柔性钢帘线。
这种方法使得有可能保留常规的轮胎生产,其中带束帘布层被装配在建构鼓上,并且其中在完成了成品胎坯之后,该成品胎坯在固化压机中经受最终塑形和固化,从而提供残余隆凸。同时,使得其中钢帘线具有较低柔性的带束帘布层形成于成品车辆充气轮胎中是可能的,进而使得车辆充气轮胎中的带束帘布层的非常高的圆周刚度是可能的。因此,有可能形成具有在成品轮胎中具有较高的圆周刚度的多个工作帘布层的用于商用车辆的充气轮胎。可将耐用性和磨损设定成非常高的水平。将具有多个柔性钢帘线的带束层装配在建构鼓上,使得轮胎能够在不修改生产方法的情况下,在没有额外措施来允许固化压机中的残余隆凸的情况下,且在使用常规的固化压机中的期望的常规残余隆凸的同时,在大体上没有应力的情况下经受最终塑形和固化。可以避免带束帘布层中的钢帘线中、在钢帘线与橡胶材料之间以及围绕钢帘线的橡胶材料中、沿着钢帘线、成品轮胎中的不想要的残余应力。因此有可能以简单方式使得能够生产具有高耐用性以及良好的磨损特性的车辆充气轮胎。
如权利要求2的特征所述的用于生产车辆充气轮胎的方法是特别有利的,其中将由嵌入于橡胶中的多个平行开放钢帘线组成的一个带束帘布层放在建构鼓上以便装配该帘布层。开放钢帘线是其中钢帘线的丝线在钢帘线中彼此没有任何直接接触的钢帘线。因此,钢帘线可以通过随着过程进行而闭合而得到加强。
如权利要求3的特征所述的用于生产车辆充气轮胎的方法是特别有利的,其中在完成该胎坯之后,在固化压机中的该胎坯的最终塑形和固化期间,这些钢帘线进一步闭合,并且尤其被改变以生产闭合钢帘线。
如权利要求4的特征所述的用于生产车辆充气轮胎的方法是特别有利的,其中将由嵌入于橡胶中的多个平行钢帘线组成的一个带束帘布层放在该建构鼓上以便装配该帘布层,这些平行钢帘线具有一个可以通过拉伸力修改的捻度,并且这些钢帘线的最大捻距是10mm。这使得有可能在进一步的生产过程中增加捻距并且进而增加帘布层中的这些钢帘线的刚度。
如权利要求5的特征所述的用于生产车辆充气轮胎的方法是特别有利的,其中在完成该胎坯之后,这些钢帘线的捻距在固化压机中的胎坯的最终塑形和固化期间得以增加。
用于生产具有胎体、具有与该胎体的外侧径向地装配的一个带束层并且具有与该带束层的外侧径向地装配在该带束层上的一个成型胎面的用于商用车辆的车辆充气轮胎的方法是特别有利的,其中通过从内侧到外侧径向地安排在彼此之上的多个带束帘布层形成该带束层,并且这些带束帘布层中的至少两个带束帘布层被设计成工作帘布层,其中这两个工作帘布层的径向内帘布层以及径向外帘布层是包括嵌入于橡胶中的多个平行钢加强物的带束帘布层,其中该径向内工作帘布层的加强物在其取向中与圆周方向U围成10°≤α≤24°的角度α,并且该径向外工作帘布层的加强物在其取向中与圆周方向U围成10°≤γ≤24°的角度γ,其中当在该车辆轮胎的该圆周方向U上观看时,一个工作帘布层的加强物与另一工作帘布层的加强物具有相反的轴向倾斜方向,如权利要求6的特征,其中将至少一个,尤其是两个工作帘布层放在建构鼓上以便装配由嵌入于橡胶中的多个平行柔性钢帘线组成的带束层,并且其中,在完成该胎坯之后,在固化压机中的该胎坯的最终塑形和固化期间,这个(这些)工作帘布层的这些钢帘线的柔性被改变以生产柔性较低的钢帘线,尤其是无柔性钢帘线。进而有可能减少钢帘线周围的橡胶材料中的应力,但能增加钢帘线的刚度,甚至在固化之后也是如此。进而有可能对轮胎的磨损行为施加进一步的积极影响。
如权利要求7的特征所述的用于生产车辆充气轮胎的方法是特别有利的,其中在两个工作帘布层之间装配一个零度帘布层。
附图说明
在下文通过在图1到图7中所说明的商用车辆的径向构造的充气轮胎的说明性实施方案来解释本发明,其中:
图1展示用于商用车辆的径向构造的车辆充气轮胎的横截面表示,
图2展示根据图1中的截面Ⅱ-Ⅱ的图1中的帘布层的平面图,其中出于简明起见,未说明该轮胎的所有其他部件,
图3展示具有替代性帘布层设计的类似于图1中的说明的一个车辆充气轮胎的部分横截面表示,
图4展示根据图3中的截面Ⅳ-Ⅳ的图3中的帘布层的平面图,其中出于简明起见,未说明该轮胎的所有其他部件,
图5展示具有另一替代性帘布层设计的类似于图1中的说明的一个车辆充气轮胎的部分横截面表示,
图6展示根据图5中的截面Ⅵ-Ⅵ的图5中的帘布层的平面图,其中出于简明起见,未说明该轮胎的所有其他部件,
图7展示意在说明表示不同方法步骤的图7a到7d中的车辆充气轮胎的生产的示意性表示。
附图标记说明
1      胎圈区
2      侧壁
3      胎冠区
4      胎圈芯
5      胎体
6      三角胶(胎圈填充物)
7      胎体上弯
8      胎圈加强条
9      带束层
10     成型胎面
11     橡胶侧壁条
12     内层
13     带束帘布层(工作帘布层)
14     带束帘布层(零度帘布层)
15     带束帘布层(工作帘布层)
16     带束帘布层
17     带束帘布层
23     加强物
24     加强物
25     加强物
26     加强物
27     加强物
28     建构鼓
29     成型表面
30     建构鼓
31     胎坯
32     胎体组件
33     带束层组件
34     固化压机
35     侧部
36     胎面成型片段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展示用于商用车辆的径向构造的车辆充气轮胎,该车辆充气轮胎具有在该车辆轮胎的径向方向R上延伸的两个侧壁2以及在所述壁之间轴向地形成的胎冠区3。在这些侧壁的延伸部的在径向方向上指向内的末端处各自与一个胎圈区1一起形成这些侧壁,其中形成抵抗在圆周方向U上的张力以及在圆周方向上在轮胎的圆周上延伸的已知类型的胎圈芯4。以已知方式通过在车辆充气轮胎的圆周方向U上延伸的嵌入于橡胶中的绕线来形成胎圈芯4。具有三角形横截面并且由硬橡胶材料制成的三角胶(胎圈填充物)6以常规方式形成于胎圈芯4上。该车辆充气轮胎形成有一个胎体5,该胎体从该车辆充气轮胎的左侧胎圈区1中所形成的胎圈芯4开始,在该车辆充气轮胎的径向方向R上向外延伸穿过左侧的侧壁2到达胎冠区3,并且在胎冠区3中在该车辆充气轮胎的轴向方向A上延伸到右侧的侧壁2,并且在该车辆充气轮胎的右侧的侧壁2中径向地向内延伸到在右侧的侧壁2的胎圈区1中所形成的胎圈芯4。在两个胎圈区1中,胎体经形成以便在每种情况下沿着胎圈芯4的轴向内侧延伸到相应胎圈芯4的径向内侧,随后,作为一个延伸部,在轴向方向是沿着胎圈芯4的径向内侧延伸到胎圈芯4的轴向外侧,且随后,作为一个延伸部,在胎圈芯4的轴向外侧上径向向外延伸以作为上弯部分7。胎体5的上弯部分7沿着三角胶6的轴向外侧延伸并且在三角胶7的轴向外侧上终止。以未具体展示的已知方式通过在圆周方向U上在车辆充气轮胎的整个圆周上延伸并且包括嵌入于橡胶中的在侧壁2的区中大体上在径向方向R上延伸并且在胎冠区中大体上在轴向方向A上延伸的多个平行帘线(例如,钢帘线)的胎体帘布层,形成胎体5。特别对于空气不可渗透的已知橡胶材料的内层12在胎体5的面向轮胎的内侧的侧上从左侧的胎圈区1延伸到右侧的胎圈区1。在该车辆充气轮胎的整个圆周上延伸的一个额外的胎圈加强条8在每种情况下形成在胎体5的背向胎圈芯4的侧上的胎圈区1中。胎圈加强条8例如是由嵌入于橡胶中的纺织或金属构造的多个平行加强物组成的材料条。
在胎冠3的区中,在圆周方向U上在车辆充气轮胎的整个圆周上延伸并且在轴向方向A上从左侧胎肩延伸到右侧胎肩的带束层9在车辆充气轮胎的径向方向R上在胎体5上形成到胎体5的外侧,所述带束层是由安排在彼此之上并且在径向方向R上在彼此之上的三个带束帘布层13、14和15形成。在圆周方向U上在车辆充气轮胎的整个圆周上延伸并且在轴向方向A上从左侧胎肩延伸到右侧胎肩的已知类型的成型胎面10与带束层9的外侧径向地形成在带束层9上,所述胎面完全覆盖该带束层9。橡胶侧壁条11以已知方式形成在轮胎侧壁2的区中,位于胎体5的轴向背向轮胎的侧上,所述条在径向方向R上从胎圈区1延伸到胎冠区3中的成型胎面10。
径向内带束帘布层13和径向外带束帘布层15被设计成轮胎的工作帘布层,并且各自在圆周方向U上在车辆充气轮胎的整个圆周上延伸并且在轴向方向A上从左侧胎肩延伸到右侧胎肩。工作帘布层13是由呈嵌入于橡胶中的丝线的形式的平行加强物23的层形成,这些平行加强物大体上以直线在带束帘布层13的整个宽度a(在轴向方向A上测得)上延伸,并且与圆周方向U围成10°≤α≤24°的倾斜角度α。工作帘布层15是由呈嵌入于橡胶中的丝线的形式的平行加强物25的层形成,这些平行加强物大体上以直线在带束帘布层15的整个轴向宽度c上延伸,并且与圆周方向U围成10°≤γ≤24°的倾斜角度γ。当在圆周方向U上观看时,工作帘布层15的加强物25的倾斜方向是在与工作帘布层13的加强物23的倾斜方向相反的轴向方向A上形成。在这两个工作帘布层15与13之间形成的第三带束帘布层14在圆周方向U上在该车辆充气轮胎的整个圆周上延伸并且在轴向方向上从左侧胎肩延伸到右侧胎肩,并且被设计成一个0°帘布层。出于此目的,带束帘布层14是由呈嵌入于橡胶中的丝线的形式的平行加强物形成,这些平行加强物以直线在该车辆充气轮胎的整个圆周上延伸,与圆周方向U围成0°≤β≤5°的角度β,并且因此大体上在该车辆充气轮胎的圆周方向U上对准。所有三个带束帘布层13、14和15在两个轴向侧上延伸到相应胎肩中的与地面接触表面的外侧轴向的位置中,由地面接触表面的轴向宽度Ta指示。带束帘布层14与安排在带束帘布层14下方的工作帘布层13以及与在带束帘布层14的整个轴向范围上安排在带束帘布层14上方的工作帘布层15有直接的物理接触。
0°帘布层14在轴向方向A上在轴向宽度b上延伸,较低的工作帘布层13在轴向方向A上在轴向宽度a上延伸,并且上部工作帘布层15在轮胎中在轴向方向A上在轴向宽度c上延伸,其中a>c>b。在此安排中,内工作帘布层13延伸超出0°帘布层14的相应带束层边缘的轴向位置,在0°帘布层14的两个轴向侧上超出轴向延伸长度e。外工作帘布层15同样延伸超出0°帘布层14的相应带束层边缘的轴向位置,在每种情况下在两个轴向方向上均超出轴向延伸长度d。此重叠的延伸长度e和d受e>d控制。在这里,由d≥10mm给定尺寸d。在说明性实施方案中,由e≤60mm给定尺寸e。两个工作帘布层13和15不彼此接触,甚至在重叠区中也是如此。
图7a到7d展示图7a和7b中的示意性序列中的带束层建构鼓28上的带束帘布层的生产,而图7c展示完全建构的带束层组件33(由装配在彼此之上的各种带束帘布层以及胎面组成)与在胎体建构鼓30上独立地生产的环形胎体组件32(由各种胎体帘布层、多个胎圈芯、轮胎内层和多个侧部组成)进行组合以提供胎坯31,并且图7d展示在轮胎固化压机34中的最终塑形和固化(tire vulcanizing press)。
图7a和7b通过实例使用带束帘布层23展示生产带束层组件33中的带束帘布层。出于此目的,呈包括嵌入于橡胶中的多个平行钢帘线23的一个条的形式而生产并且用于生产工作帘布层13的带束帘布层建构材料13'被以已知的常规方式馈送到带束层建构鼓28,带束帘布层建构材料13'以已知方式与径向外圆柱形或波状建构表面29一起与带束层建构鼓28的旋转轴同心地形成。在此过程期间,带束层建构鼓28围绕带束层建构鼓28的旋转轴被驱动旋转。在这样做时,呈条形式的带束帘布层建构材料13'围绕带束层建构鼓28的径向外建构表面29被拉动,直到带束帘布层建构材料13'完全环绕建构表面29的圆周为止。在图7b中说明了此状态。在此之后,用于生产带束帘布层14并且包括在带束帘布层建构材料14'中形成的多个平行加强物24的呈条形式的带束帘布层建构材料14'同样以未展示的方式被装配在带束帘布层13'上,带束帘布层13'已经通过旋转带束层建构鼓28而被装配。以类似方式(未展示),以条形式生产并且其中包括嵌入于橡胶中的多个平行加强物25的带束帘布层建构材料15'随后被装配在以此方式形成的带束层建构帘布层14'周围,以便生产工作帘布层15。在此之后,呈条形式的橡胶胎面材料随后以已知方式(未明确展示)被装配在外工作帘布层15周围,以便生产胎面10。
用于装配工作帘布层13的呈条形式的带束帘布层建构材料13'的加强物23以及用于装配工作帘布层15的呈条形式的带束帘布层建构材料15'的加强物25是已知类型的开放钢帘线,这些开放钢帘线在经受拉伸负荷时具有F>2500N的断裂负荷F,并且在10%的断裂负荷下具有D≥0.2%的伸长率D。开放钢帘线是其中钢帘线的丝线在钢帘线中彼此没有任何直接接触的钢帘线。举例来说,这种钢帘线是具有断裂负荷F=3100N并且在10%的断裂负荷下具有D=0.24%的伸长率D的类型3+8×0.35LL9/18mm的已知开放钢帘线。
以已知方式(未展示),在已知类型的胎体建构鼓30上以常规方式生产胎体组件32。出于此目的,举例来说,用于生产轮胎的气密内层的呈条形式的橡胶材料首先被装配在胎体建构鼓30的径向外表面上,随后是胎体帘布层,并且在胎体帘布层上是具有三角胶的胎圈芯。为了生产环形形状,随后在胎体建构鼓30的轴向方向上将胎圈芯朝向彼此移动,并且由胎体帘布层和内层形成的多个帘布层随后在胎圈芯之间径向地扩展,并且在胎圈芯的外侧轴向地形成的胎体帘布层区段被折叠起来,从而在沿着胎圈芯和三角胶的外侧上形成胎体上弯。另外,形成多个轮胎侧壁的多个橡胶组件条被施加到这些胎体帘布层上。以此已知方式形成的胎体组件32以已知的常规方式接合到形成在带束层建构鼓28上的带束层组件33上,以提供胎坯31。出于此目的,以已知方式与胎体组件32同心地将带束层组件33推到胎体组件32中,并且将带束层组件33接合到胎体组件32上。在图7c中说明了此状态。
以此方式生产的胎坯31随后在轮胎固化压机34中以已知方式经受最终塑形和固化。出于此目的,将胎坯31插入到轮胎固化压机34中,轮胎固化压机34是由对轮胎侧部执行最终塑形的两个侧壳35以及从外侧径向地作用的胎面模制片段36形成。将这些侧壳35轴向地移动到它们的目标位置中以用于对轮胎侧壁进行最终塑形,并且在胎坯31的径向方向上将从外侧径向地作用的这些胎面模制片段36移动到它们的目标位置中以用于对胎面轮廓进行最终塑形。随后在热流的辅助下,并且在适当时,在加热风箱的辅助下以已知的常规方式在胎坯的径向方向上从内侧略微更多地升高胎坯31,进而实施残余隆凸,并且在此过程期间,将胎坯31按压到胎面模制片段36中以便向胎面轮廓赋予最终形状。在此残余隆凸期间并且在热和压力的作用下,工作帘布层13'的钢帘线23以及工作帘布层15'的钢帘线25经伸展,并且在该过程中,这些钢帘线的帘线结构闭合,同时修改这些钢帘线的帘线类型。在此过程期间,胎坯31在压力和温度的作用下被固化以提供车辆充气轮胎。在对结构进行修改之后,钢帘线23和25闭合,并且当经受拉伸负荷时,具有F=3100N的断裂负荷F,并且在10%的断裂负荷下具有D≤0.2%(例如,D=0.18%)的伸长率D(在该轮胎中测得)。闭合钢帘线是其中外丝线和内丝线彼此点或线性接触的钢帘线。
在另一替代性实施方案(未展示)中,用于建构帘布层13'和15'中的钢帘线23和25是具有可被具有第一捻距的拉力修改的捻度的可修改捻距的已知钢帘线。将钢帘线的第一捻距设计成最大10mm。
在固化压机中的残余隆凸以及固化期间,这些钢帘线的捻距由于作用的拉伸力而增加,并且这些钢帘线随后具有比第一捻距高的第二捻距。这些值是通过用于钢帘线的BISFA E6标准测试方法确定的。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这些加强物24是已知类型的钢帘线。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这些加强物24是以已知方式被设计成高伸长率帘线(HE帘线)的钢帘线。这种高伸长率帘线所具有的柔性模数在0%与2%之间的伸长率下比在高于2%的伸长率下所具有的柔性模数低。
在一个说明性实施方案中,选择β=1°、α=20°、γ=20°、d=11mm以及e=15mm。
在上述实施方案的一个替代性实施方案(未展示)中,使内工作帘布层13的加强物23的倾斜角度α在每种情况下比外工作帘布层15的加强物25的倾斜角度γ大。
在上述实施方案的一个替代性实施方案(未展示)中,使内工作帘布层13的加强物23的倾斜角度α在每种情况下比外工作帘布层15的加强物25的倾斜角度γ小。
图3和图4展示车辆充气轮胎的另一替代性实施方案,其中除了图1和图2中所说明的带束帘布层13、14和15之外,带束层9与一个额外的带束帘布层16一起形成在外工作帘布层15的径向外侧上,所述额外的带束帘布层16在圆周方向U上在该车辆充气轮胎的整个圆周上延伸并且在轴向方向A上从左侧胎肩延伸到右侧胎肩。带束帘布层16是由呈嵌入于橡胶中的丝线的形式的平行加强物26的层形成,这些平行加强物大体上以直线在带束帘布层16的整个轴向宽度f上延伸,并且与圆周方向U围成15°≤δ≤45°的倾斜角度δ。带束帘布层16在带束帘布层16的整个轴向范围上与工作帘布层15进行直接物理接触,并且在0°帘布层14的最近带束帘布层边缘与径向外工作帘布层15的最近带束帘布层边缘(在轴向方向A上的两个其带束帘布层边缘处)之间的轴向位置中终止,从而留下与0°帘布层14的带束帘布层边缘的轴向间距g(g<d)。宽度f是该额外的带束帘布层16的轴向范围的量度,其中b<f<c<a。
在一个说明性实施方案中,带束帘布层16的加强物26以相同倾斜角度形成为工作帘布层15的加强物25。
这些加强物26是已知类型的钢帘线。
在另一实施方案(未展示)中,将该额外的带束帘布层16设计成0°帘布层,并且在车辆充气轮胎的整个圆周上延伸的该帘布层的加强物26的倾斜角度是0°≤δ≤5°。在将该额外的带束帘布层16形成为0°帘布层的过程中,加强物26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是已知类型的钢帘线。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被设计成0°帘布层的工作帘布层16的加强物26是以已知方式被设计成高伸长率帘线(HE帘线)的钢帘线。这种高伸长率帘线所具有的柔性模数在0%与2%之间的伸长率下比在高于2%的伸长率下所具有的柔性模数低。
图5和图6展示车辆充气轮胎的另一替代性说明性实施方案,其中,与图1和图2中所展示和解释的说明性实施方案不同,带束层9另外与被安排在径向内工作帘布层13与胎体5之间的径向位置中的带束帘布层17一起形成,所述带束帘布层17在圆周方向U上在该车辆充气轮胎的整个圆周上延伸并且在该车辆充气轮胎的轴向方向A上从左侧胎肩延伸到右侧胎肩。带束帘布层17是由呈嵌入于橡胶中的丝线的形式的平行加强物27的层形成,这些平行加强物大体上以直线在带束帘布层17的整个轴向宽度h上延伸,并且与圆周方向U围成45°≤ε≤90°(例如,(ε=50°)的倾斜角度)。带束帘布层17在带束帘布层17的整个轴向范围上与工作帘布层13进行直接物理接触,并且在0°帘布层14的最近带束帘布层边缘与径向外工作帘布层15的最近带束帘布层边缘(在轴向方向A上的两个其带束帘布层边缘处)之间的轴向位置中终止,从而留下与0°帘布层14的带束帘布层边缘的轴向间距k(k<d<e)。宽度h是该额外的带束帘布层17的轴向范围的量度,其中b<h<c<a。
在一个说明性实施方案中,带束帘布层17的加强物27以与径向内工作帘布层13的加强物23相同的倾斜方向形成。
这些加强物27是已知类型的钢帘线。
在其他替代性实施方案(未展示)中,结合图5和图6所说明的该额外的内带束帘布层17还在这些实施方案中与结合图3和图4所说明的一个额外的带束帘布层16一起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带束9是通过一种5帘布层安排而形成,这种5帘布层安排具有从内侧向外径向地安排在彼此之上的带束帘布层17,13,14,15以及16。

Claims (7)

1.一种用于生产具有一个带束层(9)的车辆充气轮胎的方法,其中通过嵌入于橡胶中的多个平行钢帘线(23、25)形成至少一个带束帘布层(13、15),其中将该带束帘布层装配在一个建构鼓(28)上以便生产胎坯(31),其中在完成该胎坯(31)之后,该胎坯(31)在一个固化压机(34)中经受最终塑形和固化,
其特征在于
将由嵌入于橡胶中的多个平行柔性钢帘线(23、25)组成的一个带束帘布层(13、15)放在该建构鼓(28)上以便装配该带束层(9),并且
在完成该胎坯(31)之后,在一个固化压机(34)中的该胎坯(31)的该最终塑形和固化期间,这些钢帘线(23、25)的柔性被改变以生产柔性较低的钢帘线(23、25),尤其是无柔性钢帘线(23、25)。
2.如权利要求1的特征所述的用于生产车辆充气轮胎的方法,
其中将由嵌入于橡胶中的多个平行开放钢帘线(23、25)组成的一个带束帘布层(13、15)放在该建构鼓(28)上以便装配该带束层(9)。
3.如权利要求2的特征所述的用于生产车辆充气轮胎的方法,
其中,在完成该胎坯(31)之后,在一个固化压机(34)中的该胎坯(31)的该最终塑形和固化期间,这些钢帘线(23、25)进一步闭合,并且尤其被改变以生产闭合钢帘线(23、25)。
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的特征所述的用于生产车辆充气轮胎的方法,
其中将由嵌入于橡胶中的多个平行钢帘线(23、25)组成的一个带束帘布层(13、15)放在该建构鼓(28)上以便装配该帘布层(9),这些平行钢帘线具有可以通过拉伸力改变的一个捻度,并且这些钢帘线(23、25)的最大捻距是10mm。
5.如权利要求4的特征所述的用于生产车辆充气轮胎的方法,
其中在完成该胎坯(31)之后,在一个固化压机(34)中的该胎坯(31)的该最终塑形和固化期间,这些钢帘线(23、25)的该捻距得以增加。
6.用于生产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的特征所述的用于商用车辆的车辆充气轮胎的方法,该车辆充气轮胎具有一个胎体(5)、具有在该胎体(5)的径向外侧装配的一个带束层(9)并且具有在该带束层(9)的径向外侧装配在该带束层(9)上的一个成型胎面(10),其中通过从径向内侧到径向外侧地安排在彼此之上的多个带束帘布层(13、14、15)形成该带束层(9),并且这些带束帘布层中的至少两个带束帘布层(13、15)被设计成工作帘布层,其中这两个工作帘布层中的径向内帘布层(13)以及径向外帘布层(15)是包括嵌入于橡胶中的多个平行钢加强物(23、25)的带束帘布层,其中该径向内工作帘布层(13)的这些加强物(23)在其取向中与圆周方向U围成10°≤α≤24°的角度α,并且该径向外工作帘布层(15)的这些加强物(25)在其取向中与该圆周方向U围成10°≤γ≤24°的角度γ,其中当在该车辆轮胎的该圆周方向U上观看时,一个工作帘布层(13)的这些加强物(23)与另一工作帘布层(15)的这些加强物(25)具有相反的轴向倾斜方向,
其中将至少一个、尤其是两个工作帘布层(13、15)放在该建构鼓(28)上以便装配由嵌入于橡胶中的多个平行柔性钢帘线(23、25)组成的该带束层(9),并且其中,在完成该胎坯(31)之后,在一个固化压机(34)中的该胎坯(31)的该最终塑形和固化期间,这个或这些工作帘布层(13、15)的这些钢帘线(23、25)的该柔性被改变以生产柔性较低的钢帘线(23、25),尤其是无柔性钢帘线(23、25)。
7.如权利要求6的特征所述的用于生产车辆充气轮胎的方法,
其中在这两个工作帘布层(13、15)之间装配一个零度帘布层(14)。
CN201180067122.7A 2011-02-14 2011-12-13 用于生产车辆充气轮胎的方法 Active CN1033547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1000703.2 2011-02-14
DE102011000703A DE102011000703A1 (de) 2011-02-14 2011-02-14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Fahrzeugluftreifens
PCT/EP2011/072523 WO2012110139A1 (de) 2011-02-14 2011-12-13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fahrzeugluftreifen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54782A true CN103354782A (zh) 2013-10-16
CN103354782B CN103354782B (zh) 2016-06-29

Family

ID=45464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67122.7A Active CN103354782B (zh) 2011-02-14 2011-12-13 用于生产车辆充气轮胎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272628B2 (zh)
EP (1) EP2675613B1 (zh)
CN (1) CN103354782B (zh)
DE (1) DE102011000703A1 (zh)
WO (1) WO201211013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34704A (zh) * 2015-09-01 2015-11-11 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轮胎零度带束层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226442A1 (de) * 2013-12-18 2015-06-18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DE102013226443A1 (de) * 2013-12-18 2015-06-18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US20210178817A1 (en) * 2019-12-17 2021-06-17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Pneumatic tire
EP3895913A1 (en) * 2020-04-17 2021-10-20 Bridgestone Europe NV/SA Improved tyr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7259A (zh) * 1997-06-26 2000-09-20 米什兰集团总公司 子午线轮胎的胎冠加强件
JP2001512390A (ja) * 1997-02-24 2001-08-21 コンパニー ゼネラール デ エタブリッスマン ミシュラン−ミシュラン エ コムパニー 0.6以下のh/s形状比をもつタイヤ
WO2006137536A1 (ja) * 2005-06-23 2006-12-28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重荷重用偏平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70113946A1 (en) * 2005-11-22 2007-05-24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Heavy duty radial ti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0686A (en) * 1911-06-10 1914-06-16 Dow Chemical Co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rsenate of lead.
US1657829A (en) * 1926-04-26 1928-01-31 Harry B Hops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textile material
US2417105A (en) * 1945-05-25 1947-03-11 Pure Oil Co Method for cracking hydrocarbons in the presence of the halogen, bromine, and iodine, and a chlorinated unsaturated aliphatic organic compound
BE543817A (zh) * 1951-03-21
GB1100686A (en) * 1963-11-01 1968-01-24 Nat Standard Company Ltd Improvements in reinforcing strands for rubber and elastomeric materials
US3455100A (en) * 1967-09-26 1969-07-15 Goodrich Co B F Reinforcement for elastomeric articles
US3730246A (en) * 1968-03-15 1973-05-01 Goodrich Co B F Pneumatic tire
US3682222A (en) * 1970-01-06 1972-08-08 Steelastic Co Pneumatic tire having helical reinforcing filaments
FR2082137A5 (zh) * 1970-03-04 1971-12-10 Englebert
US3734655A (en) * 1971-11-01 1973-05-22 Nrm Corp Tire shaping and curing device
DE2417105A1 (de) * 1974-04-08 1975-10-16 Continental Gummi Werke Ag Festigkeitstraeger, insbesondere fuer guertel von reifenrohlingen
US4121642A (en) * 1977-03-04 1978-10-24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neumatic tire
JPS5615488A (en) * 1979-07-19 1981-02-14 Bridgestone Tire Co Ltd Production of steel cord with excellent antiifatigue and corrosion resistant property
JPS5929503A (ja) * 1982-08-10 1984-02-16 Bridgestone Corp 耐久性にすぐれるラジアルタイヤ
DE3475054D1 (en) * 1984-08-21 1988-12-15 Goodyear Tire & Rubber Pneumatic tire
US4688615A (en) * 1985-05-28 1987-08-25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Reinforcing structure for a rubber article
US4779206A (en) * 1986-10-10 1988-10-18 The Uniroyal Goodrich Tire Company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vulcanizing, adjusted for green tire temperature, without locating point of least cure
US4769104A (en) * 1986-11-11 1988-09-06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sticking a tire component member
JP2508696B2 (ja) * 1987-03-26 1996-06-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スラッシュ成形装置
JPH01110940A (ja) * 1987-06-26 1989-04-27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用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JP2659072B2 (ja) * 1988-12-16 1997-09-30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ゴム補強用スチールコード
JPH0645192A (ja) * 1991-07-08 1994-02-18 Hitachi Aic Inc コンデンサ
NL9301717A (nl) * 1993-10-06 1995-05-01 Vmi Epe Holland Werkwijze voor het aanpassen van een zijde van een strook flexibel materiaal aan een referentiezijde en gordelstrooktoevoerinrichting voor het toevoeren van een gordelstrook op een ronddraaiende opbouwtrommel.
FR2728510A1 (fr) * 1994-12-23 1996-06-28 Michelin & Cie Pneumatique de rapport de forme h/s inferieur ou egal a 0,6
FR2740733A1 (fr) * 1995-11-08 1997-05-09 Michelin & Cie Pneumatique "poids-lourds" radial avec armature de sommet ayant une nappe multipartite
FR2794064B1 (fr) * 1999-05-25 2001-08-10 Michelin Soc Tech Bourrelet sans tringle pour pneumatique
JP4678958B2 (ja) 2000-12-08 2011-04-2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二輪自動車用タ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二輪自動車用タイヤ
US20030007525A1 (en) * 2001-06-29 2003-01-09 Chen Chih-Hao Modulation current compensation of a laser for fixed extinction ratio using bias shifting
JP3905727B2 (ja) * 2001-07-13 2007-04-1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車線追従制御装置
DE10152165A1 (de) * 2001-10-23 2003-05-15 Continental Ag Fahrzeugluftreifen
US6702977B2 (en) * 2002-01-28 2004-03-09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Expandable bead molding ring for a tire mold
US20060004273A1 (en) * 2004-05-24 2006-01-05 Lobodzinski S S Biological signal sensor on a body surface
US7442624B2 (en) * 2004-08-02 2008-10-28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Deep alignment marks on edge chips for subsequent alignment of opaque layers
JP4510557B2 (ja) * 2004-09-01 2010-07-2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ゴムストリップ巻付体の形成装置
JP2006283198A (ja) * 2005-03-31 2006-10-19 Kanai Hiroaki スチールコードおよびタイヤ
JP4621068B2 (ja) * 2005-05-09 2011-01-2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タイヤ
US8505601B2 (en) 2005-05-31 2013-08-13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radial tire
FR2887816A1 (fr) * 2005-06-30 2007-01-05 Michelin Soc Tech Pneumatique pour vehicules lourds
JP4966777B2 (ja) * 2007-07-25 2012-07-04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A/d変換器
JP2009292425A (ja) * 2008-06-09 2009-12-17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大型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US8919403B2 (en) * 2008-12-19 2014-12-30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Pneumatic tire
JP2011016337A (ja) * 2009-07-10 2011-01-27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重荷重用ラジアル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512390A (ja) * 1997-02-24 2001-08-21 コンパニー ゼネラール デ エタブリッスマン ミシュラン−ミシュラン エ コムパニー 0.6以下のh/s形状比をもつタイヤ
CN1267259A (zh) * 1997-06-26 2000-09-20 米什兰集团总公司 子午线轮胎的胎冠加强件
WO2006137536A1 (ja) * 2005-06-23 2006-12-28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重荷重用偏平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70113946A1 (en) * 2005-11-22 2007-05-24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Heavy duty radial tir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34704A (zh) * 2015-09-01 2015-11-11 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轮胎零度带束层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75613A1 (de) 2013-12-25
CN103354782B (zh) 2016-06-29
US10272628B2 (en) 2019-04-30
US20130327467A1 (en) 2013-12-12
WO2012110139A1 (de) 2012-08-23
DE102011000703A1 (de) 2012-08-16
EP2675613B1 (de) 2016-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6158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CN106457914B (zh) 车辆充气轮胎
CN107438525A (zh) 用于重型民用工程车辆的轮胎的胎冠增强件
CN103354782B (zh) 用于生产车辆充气轮胎的方法
CN106994865B (zh) 充气轮胎
EP2923827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motorcycle tire
EP2964453B1 (en) Tyre for vehicle wheels with an improved distribution of loads in the carcass structure
US4305446A (en) Cast ti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CN107867123A (zh) 重型轮胎和胎面
ITRM20130681A1 (it) Pneumatico e metodo per la costruzione di un pneumatico
CN107107504A (zh) 用于组装轮胎胎坯的方法
CN105829131B (zh) 充气车辆轮胎
CA1162134A (en) Pneumatic tire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WO2019225374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1690666B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radial tire for a construction vehicle
EP2326491B1 (en) Process for building a green tyre for vehicle wheels and tyre built by said process
US20120192637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Transverse Curve of a Generally Cylindrical Receiving Surface
EP2865542B1 (en) Pneumatic ti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neumatic tire
CN106794712A (zh) 车辆充气轮胎
US2790482A (en) Method of making nylon tires
RU2599671C2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ой шины и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ая шина, изготовленная этим способом
EP2993033A1 (en) Tir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tire
CN106488838B (zh) 刚性强化环以及使用该刚性强化环的轮胎硫化方法
US3556891A (en) Pneumatic tire method of fabrication and intermediate article
CN112313088B (zh) 充气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